TWI262742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2742B
TWI262742B TW094112313A TW94112313A TWI262742B TW I262742 B TWI262742 B TW I262742B TW 094112313 A TW094112313 A TW 094112313A TW 94112313 A TW94112313 A TW 94112313A TW I262742 B TWI262742 B TW I2627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rtition wall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2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1884A (en
Inventor
Hirofumi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0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1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2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27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10K71/611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using printing deposition, e.g. ink 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91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s for the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of the layer to be deposi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1262742 (1) 九、發明說明 t胃0月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及 電子裝置。 本案針對2 004年4月27日所申請之日本國專利申請 第2004-130867號主張優先權,在此則援用其內容。 【先前技術】 近年來,在筆記型個人電腦、行動電話、電子PDA 等的電子機器中,則提出有讓有機電激發光(以下稱爲有 機EL)元件對應於畫素以作爲顯示資訊之手段的有機EL 裝置等的顯示裝置。 該有機EL裝置的其中一者則有被動矩陣型(單純矩 陣型)的有機EL裝置。一般而言該被動矩陣型的有機EL φ 裝置具備有:多個被形成在基板上而在一定的方向呈帶狀 而延伸的第1電極、多個呈帶狀地被配置在相對於該第1 電極呈直交的方向上的第2電極、及在第1電極與第2電 極的交差領域中被第1電極與第2電極上下所挾持的有機 機能層。該有機機能層則包含有當電流在第1電極及第2 電極流動時會發光的發光層,而被動矩陣型的有機E L裝 置則是藉由對應於1個畫素具備有多個包含有發光層的有 機機能層而構成。 但是該被動矩陣型的有機EL裝置的第2電極一般則 是藉由真空電鍍法而形成。根據該真空電鍍法,如周知般 -4- (2) 1262742 ,如特開平1 1 - 8 7 0 6 3號公報所示般,在形成第2電極之 範圍的彼此間根據一定的厚度設有隔離件,藉由從相對於 基板面呈垂直方向或斜方向蒸鍍第2電極材料而將第2電 極彼此間加以隔離。又,當藉由液滴吐出法來形成有機機 能層時’則將有機機能層材料吐出到露出在上述隔離件彼 此間的第1電極上,之後則藉由乾燥而形成有機機能層。 然而,在上述的習知技術中會存在有以下的問題。一 般而言,藉由真空蒸鍍法等來成膜時,當將膜厚變厚時, 則有時候會因爲膜應力等而發生剝離、或爲了要長時間地 成膜而使得發光層因爲來自蒸鍍源的輻射熱而惡化。因此 ,藉由真空電鍍法所形成的陰極的膜厚會受到限制而變薄 '。因此不得不加大電極的電阻。 ^ 當陰極得電阻大時,因爲電壓降愈是接近於顯示領域 之中央的部分,則被施加在有機EL元件的電壓會變得愈 # 低,而因此會產生輝度不均的情形。該電壓降對於大型的 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會更加顯著,而產生顯示品質降 低的問題。 在此則檢討例如利用液滴吐出方式來形成電極的情形 。該液滴吐出方式則例如隔著間隔而設置多個的間隔壁, 藉由將包含有導電性微粒子的液滴吐出·燒成在位於該些 間隔壁之間的膜形成領域而形成線狀的電極,相較於蒸鍍 方式能夠藉由使電極厚膜化來減小電阻° 但是在該構成中會有液滴從膜形成領域流出而使得隔 著間隔壁所形成之相鄰的電極彼此之間在間隔壁的長度方 (3) 1262742 向端部發生接觸的顧慮。此時則成爲電極彼此在電氣上連 接而發生短路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則是考慮到上述點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 能夠防止因爲以液滴吐出方式所形成的電極彼此發生接觸 φ 所產生之短路的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利用該製 造方法所製造的電子機器。 爲了要達成以上的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的構成。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主要是一具 有:如挾持著基板上的膜形成領域般地形成間隔壁的過程 / 、及將含有電極形成材料的液滴吐出到上述膜形成領域的 過程的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 在上述間隔壁的端部附近形成用來區隔上述膜形成領域與 # 非膜形成領域,而阻止所吐出的上述液滴流出之規劃部的 過程。 因此,在本發明中,已吐出到位於間隔壁之間的i旲形 成領域的液滴會藉由規劃部而阻止其從膜形成領域流出。 因此’能夠避免被吐出到在隔著間隔壁而相鄰的膜形成領 域的液滴彼此發生接觸而短路。 區隔壁能夠是一針對上述液滴具有疏液性的疏液膜或 是一將挾著上述膜形成領域而配置的上述間隔壁的上述端 部彼此加以連接的第2間隔壁。 當規劃部以第2間隔壁來構成時’則藉由上述間隔壁 (4) 1262742 與上:;也第2間隔壁在同一過程中形成能夠減少製程而對於 提高生產性有所幫助。 又’間隔壁則能夠採用一朝上方直徑逐漸地變大的倒 推拔狀的構成。 X ’ @夠J ί采取將上述液滴吐出到上述膜形成領域的過 程、及將所吐出的上述液滴實施乾燥·燒成的過程反覆地 φ 進行多次的順序。 此時則能舜Μ吏得電極的膜厚變得更大,而使得在電極 中的電阻變得更小。 另+方面’本發明的電子機器的特徵在於具備有由上 述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有機電激發光裝 置。 - 因此’在本發明中能夠得到一所形成的電極不會發生 短路’且不會產生輝度不均情形而具有優越的顯示品質的 φ 電子機器。 【實施方式】 以下請參照圖面來說明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及其 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裝置。此外,在所參照的各圖中,爲了 設成在圖面上可以辨識的大小則縮小比例有時會有針對各 層或各構件不同的情形。 (第1實施形態) 圖1〜圖3爲以模型方式來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被動矩 (5) 1262742 陣型的有機E L顯示裝置的模式圖。圖1爲平面圖、圖2 爲有機E L裝置的內部構成圖、圖3爲在圖1中之I 一 I -箭頭視圖。如該些圖所示般,本有機E L裝置1的主要的 構成兀件則有.壬市狀地在基板2上在一定的方向(Y軸 方向)上延伸的多個的第1電極(陽極)3、在與第1電 極的延伸方向呈直交的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的多個的 φ 陽極隔板(間隔壁)4、被設置在陽極隔板4之下方的間 隔壁層1 〇、被形成在陽極隔板4彼此間之膜形成領域Μ 的第2電極(陰極)5、在第1電極3與第2電極5的交 差領域(發光領域)Α被第1電極3與第2電極5在上下 挾持的有機機能層6、以及用來封裝第1電極3、陽極隔 ’ 板4、第2電極5及有機機能層6等的封裝部7。 此外,在圖2中,B表示作爲在基板2上用來形成陽 極隔板4之範圍的陽極隔板形成領域,而在該陽極隔板形 φ 成領域B的一端部B a的附近則如圖所示如爲陽極隔板4 彼此所挟持般,且在從陽極隔板4的兩u而部罪近基板的中 心附近形成多個的連接部8 a。此外,連接部8 a則構成連 接端子8的一部分,而與第2電極5直接地連接。又,陽 極隔板形成領域B雖然是一在基板2上用來形成多個陽極 隔板4的領域,但更詳細地說則是指陽極隔板4及陽極隔 板4之間存在的全部的領域° 又,第1電極3及連接纟而卞8 ’則弟1電極3的一端 部3 a及連接端子8的一端部8 b則延伸到位在封裝部7的 外部,而在第1電極3的一端部3 a則連接有具備有移位 (6) 1262742 暫存器、位準移位器、視頻線及類比開關的資料側驅動電 路1 〇 〇,而在連接端子8的一端部8 b則連接有具備有移 位暫存器及位準移位器的掃描側驅動電路1 〇 1。 如圖3所示般,有機機能層6包含有當從上下方向將 其挾持的第1電極3與第2電極5流有電流時會發出一定 波長的光的發光層6 1。有機EL裝置1藉由呈矩陣狀地具 φ 備多個形成有包含該發光層6 1的有機機能層6的發光領 域A而具有作爲顯示裝置的功能。此外,在本實施形態 的有機EL裝置1中,基板2及第1電極3具有透光性, 而從發光層6 1所發光的光則構成從基板2側射出。又, .有機機能層6如圖示般被收容在爲間隔壁層液晶透鏡元件 ' 1 〇、第1電極3、及第2電極5所包圍的空間內。因此能 夠防止有機機能層6會因爲從外部進入的水分及空氣等而 惡化。 # 具有透光性的基板2的材料則例如是玻璃、石英、樹 脂(塑膠、塑膠薄膜)等,特別適合於使用便宜的鹼性玻 璃基板。第1電極3藉由例如由銦錫氧化物(ITO )或銦 鋅氧化物(I Z 0 )等的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透光性的導電 材料所形成,而將形狀設定爲長方形,且分別隔著一定的 間隔而形成多個。該第1電極3擔任將正孔注入到有機機 能層6的角色。連接端子8則是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 所形成而被設定爲矩形,且如圖所示般,各自的端部8 c 則被配置成位在陽極隔板4彼此之間。 在形成有該第1電極3及連接端子8的基板2上則形 (7) 1262742 成有由二氧化矽膜(S i Ο 2 )所構成的絕緣膜9。因此’該 絕緣膜9則被實施圖案化而使得發光領域A的第1電極3 、第1電極3的端部3 a附近、連接部8 a及連接端子8的 端部8 b附近露出。此外,絕緣膜9則被實施圖案化而使 得連接部8a位在從陽極隔板4的端部4a (陽極隔板形成 領域B的一端部B a )靠近基板2的中心附近。 φ 間隔壁層1 0則如使連接部8a未被被覆般地被形成在 絕緣膜9上的陽極隔板形成領域B內。該間隔壁層1 〇是 由丙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的耐熱性、耐溶媒性優越 的有機材料所構成,而在發光領域A,在對應的位置形成 開口部1 Oa。又,間隔壁層1 0的厚度則被設定爲較陽極 , 隔板4的厚度爲薄,且較有機機能層6的厚度爲厚。 . 在間隔壁層1 0上所形成的陽極隔板4是由聚醯亞胺 等的感光性樹脂所形成,例如以6 // m的厚度將寬度方向 • 的斷面的形狀設定爲朝著上方直徑逐漸地變大的倒推拔狀 ,且沿著第2電極5分別在Y軸方向隔著一定的間隔形 成多個。又,如圖所示般,陽極隔板4則被形成使得在陽 極隔板4上部的寬度方向的端部4b位在從間隔壁層1 〇之 開口部1 Oa的端部(在圖3中與左右方向對應的端部) 1 〇c靠近發光領域A的外側。此外,陽極隔板4當例如藉 由光石印技術來形成時’則藉由與間隔壁層1 〇不同的材 料來構成以使得間隔壁層1 0不會被蝕刻。 各陽極隔板4的長度方向(X軸方向)的端部(端部 )則在Y軸方向延伸,而以作爲用來區隔第2電極5的 -10- (8) 1262742 膜形成領域Μ與非膜形成領域Η之區隔部的區間隔壁( 第2間隔壁)Π來連接。在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 1以 與陽極隔板4相同的材料被形成爲一體。 有機機能層6是一由正孔注入/輸送層62、發光層6 1 及電子注入/輸送層6 3實施積層而成的積層體,而被收 容在間隔壁層1 〇的開口部1 〇a內。正孔注入/輸送層62 φ 例如是由聚乙烯二羥基噻吩的聚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混 合物所形成。該正孔注入/輸送層62除了將正孔注入到 發光層6 1外,也具有將正孔在正孔注入/輸送層62的內 部輸送的功能。 發光層6 1具有發光成紅色(R )的紅色發光層6 1 a、 * 發光成綠色(G)的綠色發光層61b及發光成青色(B) 的青色發光層61c等3種。各發光層61a〜61c被實施馬 賽克配置。發光層6 1的材料則是在蒽或芘、8 -羥基D奎啉 # 鋁、雙苯乙烯基蒽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香豆素 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二苯乙烯苯衍生物、吡咯并吡啶 衍生物、芘酮衍生物、環戊二烯衍生物、噻二唑吡啶、或 在該些低分子材料摻雜蛇麻素、D奎吖啶衍生物、吩噁嗪酮 衍生物、DCM、DCJ、茈酮、茈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 二氮雜苯並二茚等。 電子注入/輸送層6 3除了將電子注入到發光層6 1外 ,也具有將電子在電子注入/輸送層6 3的內部輸送的功 肯巨。該電子注入/輸送層6 3則可以適用例如口奎啉酚鋰或 氟化鋰或巴松凡鉋。又也可以使用工作函數在4eV以下之 -11 - (9) 1262742 例如 M g、C a、B a、S r、L i、N a、R b、C s、Y b、S m 等。 第2電極5例如利用a 1膜或A g膜等的高反射率的 金屬膜’將從發光層6 1發光至第2電極5側的光有效率 地射出到基板2側。又,第2電極5則如將間隔壁層1 〇 的開口部1 0 a被覆般地被形成。又,也可以在第2電極5 上因應必要而設置由S i 0、S i 0 2、S i N等所構成的防止氧 φ 化用的保護層。 封裝部7是由被塗佈在基板2的封裝樹脂7a、及封 裝構件7b所構成。封裝樹脂7a是一將基板2與封裝構件 7 b加以接著的接著劑,例如藉由微粒噴霧器等呈環狀地 _ 被塗佈在基板2的周圍。該封裝樹脂7 a是由熱硬化樹脂 * 或紫外線硬化樹脂等所構成,特別是最好是由作爲熱硬化 , 樹脂的1種的環氧樹脂所構成。又,該封裝樹脂7 a則利 用較難讓氧或水分通過的材料,以防止水或氧從基板2 • 與封裝部7之間侵入到封裝構件7b內部,而防止第2電 極5或發光層61產生氧化。 封裝構件7b則在其內側設有用來收容第1電極3、 有機機能層6及第2電極5等的凹部7b 1,而經由封裝樹 月旨7a被接合在基板2。此外,在封裝構件7b的內側則因 應必要在陽極隔板形成領域B的外側能夠設置吸收或除去 氧或水分的吸氣材(g e 11 e 1·)。該吸氣材可以利用例如L i 、Na、Rb、Cs 等的鹼金屬、Be、Mg、Ca、Sr、Ba 等的 鹼土類金屬、鹼土類金屬的氧化物、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 的的氫氧化物。鹼土類金屬的氧化物則藉由與水產生反應 - 12 - (10) 1262742 而變化成氫氧化物而當作脫水材來使用。鹼金屬或鹼土類 金屬則由於在與氧產生反應而變化成氫氧化物的同時,也 會與水產生反應變成氧化物,因此不只是當作脫水材,也 可以當作脫氧材料來使用。藉此,能夠防止有機機能層6 等產生氧化而可以提高裝置的信賴性。 接著請參照圖面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 L裝置1 # 的製造方法。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 L裝置1的製造方法例 如具備有(1 )第1電極形成過程、(2 )絕緣膜形成過程 、(3 )間隔壁層形成過程、(4 )陽極隔板形成過程、( 5 )電漿處理過程、(6 )正孔注入/輸送層形成過程、( 7)發光層形成過程、(8)電子注入/輸送層形成過程、 ^ ( 9 )第2電極形成過程、及(1 〇 )封裝過程。此外,製 ' 造方法並未限定於此,也可以因應必要去掉或是追加其他 的過程。 (1 )第1電極形成過程 第1電極形成過程是一將多個在γ軸方向上呈帶狀 地延伸的第1電極3形成在基板2上的過程。在該第1電 極形成過程中,則如圖4A、B所示般,藉由噴濺將多個 由I TO或IZO等的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第1電極3形成 在基板2上。藉此,長方形的第1電極3則具有一定的間 隔地形成多個在X軸方向上,而使得其中一個的端部3 a (在圖4A中的上側)到達基板2的端部2b。此外,在第 1電極形成過程中也形成有連接端子8。該連接端子8則 -13 - (11) 1262742 如圖所示般,如其中的一端部8 b到達基板2的端部2 b, 而另一端8 C位在較陽極隔板形成領域B的端部B a靠近 基板2的中心般地被形成。 (2 )絕緣膜形成過程 絕緣膜形成過程如圖5A、B所示,是一在基板2、第 • 1電極3及連接端子8上形成經過實施圖案化而使發光領 域A的第丨電極3、第丨電極3的端部3 a附近、連接部 8 a及連接端子8的端部8 b附近露出的絕緣膜9的過程。 在該絕緣膜形成過程中,則是以四乙氧基矽烷或氧氣 等作爲原料而藉由電漿CVD法來形成絕緣膜9。此外, •絕緣膜9則被實施圖案化而使得連接部8a能夠位於從陽 ' 極隔板形成領域B的端部8a靠近基板2的中心附近。 Φ ( 3 )間隔壁層形成過程 間隔壁層形成過程如圖6A、B所示般,是一在未被 S連接部8a的情形下,將在與發光領域A對應的位置形 成有開口部1 〇a的間隔壁層1 0形成在陽極隔板形成領域 B的過程。在該間隔壁層形成過程中,則是將丙醯酸樹脂 、聚醯亞胺樹脂等的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的感光性材料 (有機材料)根據在有機機能層6的厚度以上、且在陽極 隔板4的厚度以下而塗佈在已經形成有上述的第1電極3 及絕緣膜9的基板上,而藉由光石印技術而在與發光領域 A對應的位置形成開口部1 〇a。 -14- (12) 1262742 (4 )陽極隔板及區隔壁形成過程 陽極隔板及區隔壁形成過程,如圖7A、B所示般是 一根據一定的間隔將呈帶狀地在與相對於第1電極3的延 伸方向呈直交的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的多個的陽極隔 板4形成在挾著膜形成領域Μ的兩側外’也將陽極隔板4 φ 的端部彼此連接,而形成用來區隔第2電極的膜形成領域 Μ之區隔壁1 1的過程。在陽極隔板及區隔壁形成過程中 ,首先藉由旋轉塗佈等根據一定的厚度將聚醯亞胺等的感 光性樹脂塗佈在基板2上。因此,藉著以光石印技術針對 該根據一定的厚度所塗佈的聚醯亞胺等的感光性樹脂實施 * 蝕刻,而將多個寬度方向的斷面的形狀被設定爲倒推拔狀 · 的陽極隔板4及區隔壁1 1在同一過程中形成在陽極隔板 形成領域Β。此外,該陽極隔板4則如使連接部8 a位在 # 陽極隔板4之間,而陽極隔板4的寬度方向的端部4b位 在從間隔壁層1 〇的端部1 靠近發光領域A的外側附近 (5 )電漿處理過程 在電漿處理過程中,其目的在於將第1電極3的表面 加以活性化、以及將間隔壁層1 0及陽極隔板4、區隔壁 1 1的表面實施表面處理。具體地說,首先藉由進行0 2電 漿處理,除了進行已露出的第1電極3 ( IΤ Ο )上的洗淨 、更且工作函數的調整外,也會使提層1 〇的表面露出的 -15- (13) 1262742 第1電極3的表面及陽極隔板4的表面進行親液化。接著 ,藉由進行C F 4電漿處理而使間隔壁層1 〇及陽極隔板4 、區隔壁Π的表面進行疏液化。 (6 )正孔注入/輸入層形成過程 正孔注入/輸入層形成過程是一利用液滴吐出法在已 % 露出的第1電極3上、亦即,間隔壁層1 0的開口部1 0 a 內形成正孔注入/輸入層62的過程。在該正孔注入/輸 入層形成過程中,藉由例如噴墨裝置將正孔注入/輸入層 材料吐出到第1電極3上。之後,藉由乾燥處理及熱處理 '在第1電極3上形成如圖8A、B所示的正孔注入/輸入 ^ 層 62。 ' 該噴墨裝置是一除了從噴墨頭所具有的吐出噴嘴吐出 每滴的液量已經被控制的材料外,也藉由將吐出噴嘴面向 • 基板,而更讓吐出噴嘴與基板2作相對移動而將材料吐出 到吐出面上者。此時,由於間隔壁層1 0的表面藉由上述 的電獎處理過程被疏液化,因此即使從吐出噴嘴被吐出的 材料暫時地附著在間隔壁層的上面等,材料也會確實地進 入到間隔壁層1 〇的開口部1 0 a內。 (7 )發光層形成過程 發光層形成過程如圖9 A、B、以及圖1 〇 A、B所示般 是一在被形成在第1電極3上的正孔注入/輸入層62上 形成由低分^材料所構成的發光層6 1的過程。在該發光 -16- (14) 1262742 層形成過程中’首先藉著以利用噴墨裝置的液滴吐出法將 青色發光層材料吐出到與青色發光領域Ac對應的間隔壁 層1 0的開口部]〇 a內,則可以形成如圖9 A、B所示的青 色發光層6 1 c。接著’藉著將紅色發光層材料吐出到與紅 色發光領域A a對應的間隔壁層I 〇的開口部丨〇 a內,則可 以形成紅色發光層6 1 a,藉著將綠色發光層材料吐出到與 φ 綠色發光領域Ab對應的間隔壁層1 0的開口部1 Oa內,則 可以形成綠色發光層6 1 b (參照圖1 0 A、B )。 (8)電子注入/輸送層形成過程 .電子注入/輸送層形成過程則如圖1 1 A、B所示般是 - 一在發光層61上形成電子注入/輸送層63的過程。在該 , 電子注入/輸送層形成過程中,例如藉著以利用噴墨裝置 的液滴吐出法將電子注入/輸送層材料吐出到發光層6 1 Φ 上而形成電子注入/輸送層6 3。此外,由正孔注入/輸 入層形成過程、發光層形成過程及電子注入/輸送層形成 過程組合而成的過程是一有機機能層形成過程。 如此般爲正孔注入/輸送層62、發光層6 1及電子注 入/輸送層6 3之積層體的有機機能層6則是藉著以液滴 吐出法將其材料吐出到被形成在間隔壁層1 0的開口部 1 0 a內而形成。因此能夠防止有機機能層6沿著陽極隔板 4的側面部鼓出來。 (9 )第2電極形成過程 -17- (15) 1262742 第2電極形成過程則如圖1 2 A、B所示般是一在相鄰 的陽極隔板4彼此之間的膜形成領域Μ形成第2電極5 的過程。在該第2電極形成過程中,則藉著以利用上述噴 墨裝置的液滴吐出法將含有電極形成材料的液滴(例如金 屬分散系墨水)吐出到膜形成領域Μ而形成第2電極5 ◦ 此時,由於膜形成領域Μ在Υ軸方向爲陽極隔板4所包 φ 圍,而在X軸方向爲區隔壁1 1所包圍,因此所吐出的液 滴會被收容在各膜形成領域Μ內以避免相鄰的膜形成領 域Μ的液滴彼此發生接觸。 之後則藉由進行乾燥處理及熱處理而在有機機能層6 上形成圖3所示的第2電極5。 ’ 如此般,由於藉由液滴吐出方式來形成第2電極5, , 因此很容易如被覆間隔壁層液晶透鏡元件1 0的開口部 1 〇a般地形成第2電極5。藉此,有機機能層6則被收容 Φ 在爲間隔壁層1 0、第1電極3及第2電極5所包圍的空 間內。因此,由於能夠保護有機機能層6免於受到從外部 所侵入的水分或空氣的傷害,因此能夠防止有機機能層6 的惡化,結果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光壽命。 又,連接部8 a由於是位在爲陽極隔板4及區隔壁1 1 所包圍的膜形成領域Μ內,因此藉由利用上述液滴吐出 方式的第2電極形成過程,也能夠在連接部8 a上形成第 2電極材料。結果,連接部8a與第2電極5則藉由第2 電極形成過程直接被連接。如此般,只是藉由第2電極形 成過程即能夠將第2電極5與連接部8 a連接。 -18- (16) 1262742 (1 ο)封裝過程 最後_由封裝樹脂7 a將經由上述的過程已形成有第 ]電極3、有機機能層6及第2電極5等的基板2與封裝 構件加以封裝。例如將由熱硬化樹脂或紫外線硬化樹脂所 構成的封裝樹脂7 a塗佈在基板2的周緣部,而將封裝構 φ 件7b配置在封裝樹脂上(參照圖3 )。封裝過程最好是 在氮氣、氬氣、氨氣等的惰性氣體下進行。當在大氣下進 行時’則當在第2電極5產生針孔(p i n h ο 1 e )等的缺陷 時’則由於會有水或氧氣等從該缺陷部分侵入到第2電極 5而造成第2電極5氧化的顧慮,因此並不好。 -之後’藉由除了將被設在基板2上或外部的資料側驅 , 動電路1 00與第1電極3連接外,也將被設在基板2上或 外部的掃描側驅動電路1 0 1與第2電極5連接而完成本實 φ 施形態的有機EL裝置1。 如上所述般,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陽極隔板4的端部 ,由於是藉由區隔壁1 1將膜形成領域Μ與非膜形成領域 Η隔離,因此所吐出之用來形成第2電極5的材料則從膜 形成領域Μ流出,而能夠阻止相鄰的膜形成領域Μ的液 滴彼此發生接觸。因此能夠防止相鄰的第2電極5彼此在 電氣上被連接而發生短路。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藉 由與陽極隔板4同一過程來形成區隔壁Π,因此能夠減 少製程,而對於提高生產性有所幫助°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作爲間隔壁的陽極隔 -19- (17) 1262742 板4的形狀最好是倒推拔狀,但是除此外.也可以是朝上 方直徑逐漸地減少的正推拔狀、或呈垂直地(直方體形狀 )地被立設的構成。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則針對本發明之有機E L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第2 φ 實施形態來說明。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設置區隔壁n以 作爲隔離膜形成領域Μ的規劃部來使用,但是在第2實 施形態中則說明利用疏液膜當作規劃部來使用的情形。 • 如圖1 3所示般,在本實施形態中,則在陽極隔板的 ' 長度方向端部之間形成有針對電極形成材料的液滴具有疏 ’ 液性的疏液膜(規劃部)1 1 /,而藉由疏液膜1 1 -將膜 形成領域Μ與非膜形成領域η隔離。 Φ 該疏液膜11則能夠藉由上述的電漿處理等而形成 〇 已吐出到膜形成領域Μ之包含有電極形成材料的液 滴則藉由疏液膜1 1 ’而阻止其從膜形成領域Μ流出,而能 夠防止相鄰的第2電極5彼此在電氣上連接而發生短路。 此外’在圖1 3中,雖然只在膜形成領域μ與非膜形 成領域Η的邊界邰分(附加有陰影的部分)設有疏液膜 11 ’但也可以將整個的非膜形成領域Η設爲疏液膜 -20- (18) 1262742 (第3實施形態) 針對本發明之電子機器的具體例作爲第3實施形態來 說明。 圖1 4 A爲表示行動電話之一例的立體圖。在圖1 4 A 中,6 0 0表示行動電話本體、6 0 1表示具有上述實施形態 之有機E L裝置1的顯示部。 圖1 4 B爲表不文書處理機、個人電腦等之攜帶型杳訊 處理裝置之一例的立體圖。在圖1 4 B中,7 〇 〇爲資訊處理 裝置、701爲鍵盤等的輸入部、7 0 3爲資訊處理本體、7〇2 表示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有機E L裝置1的顯示咅p。 圖14C爲表不手腕型電子機器之〜例的立體圖。在圖 、 14C中,800表不手錶本體、801表示具有上述實施形態 , 之有機E L裝置1的顯示部。 圖1 4 A〜C所示的電子機器是一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 Φ 有機E L裝置1者,而其所形成的電極不會短路,且不會 產生輝度不均的情形而具有優越的顯示品質者。 以上雖然疋:一邊參照所附的圖面一邊來說明本發明之 最佳的實施例’但本發明當然並不限定於該例。在上述例 中所示的各構成構件的諸形狀及組合等只是一例而已,在 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得範圍內可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各種的 變更。 例如在上述製造方法的第2電極形成過程中,藉由將 吐出含有電極形成材料之液滴的過程、及將所吐出的液滴 加以乾燥的過程反覆地進行多次,則能夠形成膜厚大的電 -21 - (19) 1262742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使用低分子系的 材料作爲發光層61,但也可以使用高分子系的材料。此 高分子系的發光層材料可以使用在(聚)對苯乙燒撑 衍生物、聚苯撑衍生物、聚芴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聚噻 吩衍生物、茈系色素、香豆素系色素、若丹明系色素、或 在該些的高分子材料摻雜紅熒烯、茈、9,10-二苯基蒽 、四苯基丁二烯、尼羅河紅(Nile Red )、香豆素6、喹 吖酮。 以上雖然是說明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形態,但當然本 發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 圍內可以進行構成的附加、省略 '置換及其他的變更。本 發明並不爲以上的說明所限定,而只爲所附的申請專利範 圍所限定。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的平面圖。 圖2爲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的內部構成圖。 圖3爲在圖1中之I 一 箭頭視圖。 圖4A爲表示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的說 明圖。 匾I 4B爲表示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剖 面圖。 @ 5&及® 5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的說明圖。 -22- (20) 1262742 圖6A及圖6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的說明圖。 圖7A及圖7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的說明圖。 圖8A及圖8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的說明圖。
圖9A及圖9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的說明圖。 圖10A及圖10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 法的說明圖。 圖11A及圖11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 法的說明圖。 圖12A及圖12B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 法的說明圖。 圖13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的說明目 〇 圖14爲說明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的說^^目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2 :基板 3 :第1電極 4 :陽極隔板 5 :第2電極 -23- (21) 1262742 6 :有機機能層 7 :封裝部 7b :封裝構件 7 b 1 :凹部 8 :連接端子
8 a :連接部 8b :端部 9 :絕緣膜 1 〇 :間隔壁層 1 0 a :開口部 1 1 :區隔壁 1 1 :疏液月旲 61 :發光層 6 1 a :紅色發光層 6 1 b :綠色發光層 61c :青色發光層 6 2 :正孔注入/輸送層 1〇〇 :資料側驅動電路 1 〇 1 :資料側驅動電路 600 :行動電話本體 6 0 1 :顯示部 700:資訊處理裝置 7 0 1 :輸入部 702 :顯示部 (22) 1262742
7 0 3 : 8 0 0 : 801 : A :發 B :陽 Μ :膜 Η :非 資料處理裝置 手錶本體 顯示部 光領域 極隔板形成領域 形成領域 膜形成領域
-25-

Claims (1)

  1. (1) 126274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具有: 如挾持著基板上的膜形成領域般地形成間隔壁的過程 φ 在上述間隔壁的附近形成規劃部的過程;及、 將含有電極形成材料的液滴吐出到爲上述間隔壁與上 述規劃部所包圍之上述膜形成領域的過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上述規劃部是一針對上述液滴具有疏液性的 -疏液膜。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上述規劃部是一用來將挾著上述膜形成領域 φ 而配置的上述間隔壁的上述彼此的端部加以連接的第2間 隔壁。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上述間隔壁與上述第2間隔壁是在同一過程 中被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上述間隔壁被形成爲隨著朝上方直徑逐漸變 大的倒推拔狀。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更具有將所吐出的上述液滴實施乾燥·燒成 -26- (2) 1262742 的過程,而針對將上述液滴吐出到上述膜形成領域的過程 、與將吐出的上述液滴實施乾燥·燒成的過程反覆多次地 實施。 7。一種電子機器,具備有由第1項的有機電激發光裝 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27-
TW094112313A 2004-04-27 2005-04-18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26274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0867A JP2005317229A (ja) 2004-04-27 2004-04-27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1884A TW200601884A (en) 2006-01-01
TWI262742B true TWI262742B (en) 2006-09-21

Family

ID=3513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2313A TWI262742B (en) 2004-04-27 2005-04-18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14281B2 (zh)
JP (1) JP2005317229A (zh)
KR (1) KR100690540B1 (zh)
CN (1) CN1691847A (zh)
TW (1) TWI262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1222B2 (ja) * 2005-06-09 2010-1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3443A (ja) * 2009-07-14 2011-02-03 Seiko Epson Corp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TWI470849B (zh) * 2012-01-20 2015-01-21 Ind Tech Res Inst 發光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3229B2 (ja) 1997-09-01 2005-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色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36179B2 (ja) 1999-02-23 2006-01-18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発光素子
TW522577B (en) * 2000-11-10 2003-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1340261B1 (en) * 2000-11-17 2010-07-21 TPO Display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TW533446B (en) * 2000-12-22 2003-05-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4802422B2 (ja) 2001-08-31 2011-10-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674848B2 (ja) 2001-10-31 2005-07-27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36484B2 (en) * 2001-12-14 2004-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rop discharge method and discharge device; electro 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olor filter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back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3283102A (ja) 2002-03-22 2003-10-03 Seiko Epson Corp 金属膜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属膜の製造装置
JP4019791B2 (ja) 2002-05-29 2007-1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US7307381B2 (en) * 2002-07-31 2007-12-1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289852B2 (ja) * 2002-09-18 2009-07-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145092A (ja) * 2002-10-25 2004-05-20 Seiko Epson Corp 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デバイス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966283B2 (ja) * 2003-01-28 2007-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03700A (ja) 2003-04-0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03698A (ja) 2003-04-0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03699A (ja) 2003-04-0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62819A (ja) 2003-06-02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225237B2 (ja) * 2004-04-21 2009-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及び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225238B2 (ja) * 2004-04-21 2009-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1884A (en) 2006-01-01
US7514281B2 (en) 2009-04-07
KR20060047414A (ko) 2006-05-18
CN1691847A (zh) 2005-11-02
JP2005317229A (ja) 2005-11-10
KR100690540B1 (ko) 2007-03-09
US20050239226A1 (en) 200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319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216750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0712630B1 (ko) 유기 el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el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5094032B2 (ja) 底面発光型の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75145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US880987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5327674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表示素子、そ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1063975A1 (fr) Dispositif organique el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2008108530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245670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EP2445317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5100946A (ja)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095515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駆動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TWI262742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9551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7242419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3637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506985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77817B2 (ja)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4303698A (ja)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03699A (ja)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622849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3700A (ja)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5285617A (ja) 有機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085485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