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7776B -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7776B
TWI257776B TW094101082A TW94101082A TWI257776B TW I257776 B TWI257776 B TW I257776B TW 094101082 A TW094101082 A TW 094101082A TW 94101082 A TW94101082 A TW 94101082A TW I257776 B TWI257776 B TW I2577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ead
optical transceiver
circuit board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7839A (en
Inventor
Hiroyuki Takahashi
Atsushi Nakazawa
Yasuyuki Kawanish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052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7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77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06Substrates, e.g. growth, shape, material, removal or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Description

1257776 * 1 * *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可易於且確實連接收發光信號之雙向光收發 模組之光收發裝置及該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近來,隨著通訊技術之急速發展,信號傳送速度較快之 光通訊則受到眾人之關注。於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裝置連接 光傳送線之光纖時,通常使用兼具光接收部及光傳送部兩方 ® 之雙向光收發模組較多。 先前之雙向光收發模組係於本體部具有包含透鏡、感光 元件、發光元件、前置放大器及電容器之電子電路等,於本 體部之一端連接(插入)安裝於光傳送線光纖之套環。另外, 從本體部之另一端延伸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用於輸入以發 光元件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而於本體部中央附近之側 面,延伸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用於輸出以感光元件接收的 光信號所轉換之電氣信號(參照非專利文件1 )。 ® 使用上述之光收發模組之光通信,例如,擴大適用於利 用先前電氣通信之電腦背部面板(back panel)間之通信、 電話交換機間之通信等,但都必需將多數光收發模組配置於 整體之電路基板。此種情況,改善光收發模組之安裝密度, 和具備光收發模組之光收發裝置之精簡化等將成爲重要課 題之一。 但是,於非專利文件1中所揭示之光收發模組,爲了進 行提高光結合率之光軸對合,乃有必要對每個光收發模組進 -6- 12,577.76 行調芯,且在每個所製造光收發模組,光傳送部、光接收部 及本體部之相對位置關係乃些微不同。藉此,從光傳送部所 延出之導線引腳,從光接收部所延出之導線引腳之相對位置 亦依每個光收發模組而異,於安裝導線引腳時,由於有必要 接收此等差異及安裝於電路基板,故安裝時需要相當的時 間、要求熟練於安裝步驟等,都造成製造成本增加之主因。 具體來說,係使用如第7圖所示之方法安裝光收發模組 之光收發裝置。於第7圖中,於電路基板71設置矩形狀之 • 缺口 72,於缺口 72裝入光收發模組本體。亦即,形成 (Forming)光傳送部73之導線引腳75、75··.,爲了挾住電路 基板71而於正反兩面焊接導線引腳75、75...。同樣的,形 成光接收部74之導線引腳76、76...,爲了挾住電路基板71 而於正反兩面焊接導線引腳76、76...。 另外,如第8圖所示,對於光收發模組之光傳送部83 之導線引腳85、85…及光接收部84之導線引腳86、86..., 此等之前端部分係形成爲垂直於電路基板8 1,於設置於電路 ® 基板81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插入導線引腳85、85…及 導線引腳86、86···,從電路基板81之背面亦可採用已焊接 之光收發裝置。 【非專利文件1】InfineonTehnologiesAG、BIDI測試 板使用者手冊(BIDI Test Board User’s Guide)、德國、 S23481-A5159-51 、 2002 年 3 月 25 日 但前者之光收發裝置係有必要一個個改變形成之導線 引腳75、75…及導線引腳76、76…之形狀,且具有安裝作業 12577.76 時非常煩雜之問題點。同時,固定光收發模組之構件,由於 係僅導線引腳75、75…及導線引腳76、76···來組成,故於構 造上不耐震且必需固定本體部之補強用金屬構件。 另外,後者之光收發裝置,由於需將光傳送部之導線引 腳85、85·.·形成成安裝用,故需要相當的長度。但當光傳送 部導線引腳85、85...增長時,則將導致電氣信號之傳送特性 惡化,且不易維持良好傳送信號特性及安裝於電路基板等之 問題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情況而發明之,藉由使用2片電路基 板連接光收發模組,以提供可易於且確實安裝於電路基板之 光收發裝置,及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爲目的。 又,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藉由使用2片電路基板,於易 於形成光收發模組中的導線引腳之同時,亦無需固定本體部 之補強用元件,即可安裝於電路基板之光收發裝置,及光收 發裝置之製造方法爲目的。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第1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 光傳送線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之 2片電路基板者;其特徵係前述光收發模組具有:光傳送部, 設置導線引腳,用於朝對向於連接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 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和光接收部,設置有 導線引腳,用於朝交叉於從連接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 述光傳送部的方向,輸出轉換光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且一 方電路基板係具有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而 1257776 在另一方電路基板連接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於一方電路基 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 藉此,較易於形成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將光接收部之 導線引腳插入於一方之電路基板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則 不會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不同之導線引腳位置之不同的影 響,且可將光收發模組堅固安裝於電路基板。 另外,關於第2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光傳送 線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之2片電 # 路基板者, 其特徵係前述光收發模組係具有:光接收部,具有導線 引腳,用於朝對向於連接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出轉 換光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和光傳送部,具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交叉於從連接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接收部 的方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 一方電路基板係具有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 孔部,而於另一方電路基板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於一 • 方電路基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光傳送部之 導線引腳。 藉此,較易於形成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將光傳送部之 導線引腳插入於一方之電路基板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則不 會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相異之導線引腳位置的影響,且可將 光收發模組堅固安裝於電路基板。 另外,於第3圖之第3發明之光接收裝置上,於第1或 第2發明中,其特徵係另一方電路基板係於導線引腳之長邊 1257776 方向設置成大致平行於另一方電路基板。 藉此,於較易於形成光傳送部或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 同時’可確實將光收發模組本體固定於電路基板,無須固定 本體部之補強用構件即可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 另外,第5圖之第4發明之光收發裝置,於第1或第2 發明中,其特徵係將另一方電路基板設置成交叉於一方電路 基板,另一方電路基板係具備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 用孔部。 • 藉此,無須形成光傳送部或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既可 確實固定另一方電路基板,且無需固定本體部之補強用構件 即可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 另外,第5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係於具備經 由光傳送線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 之2片電路基板的光收發裝置中,其特徵係前述光收發模組 具備: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於朝對向於連接前述 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和 • 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於朝交叉於從連接前述光傳 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傳送部的方向,輸出轉換光信號而得 之電氣信號;一方電路基板係具有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 連接用孔部,而於另一方電路基板連接光傳送部之導線引 腳,於一方電路基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光接 收部之導線引腳。 藉此,較易於形成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將光接收部之 導線引腳插入於第一電路基板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則不 -10- 1257776 會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相異之導線引腳位置的影響,且可將 光收發模組堅固安裝於電路基板。同時,於較小之第二電路 基板藉由事先焊接光收發模組,可將一體化於第二電路基板 之光收發模組,例如藉由流動(flow)焊接而以一步驟安裝於 第一電路基板,進而有效提升製造步驟。 另外,第6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係於具備經由 光傳送線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之 2片電路基板之光收發裝置中, # 其特徵係前述光收發模組具備: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 引腳,用於朝對向於連接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出轉 換光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和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 用於朝交叉於從連接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接收 部的方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且 一方電路基板係具有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 孔部,而於另一方電路基板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於一 方電路基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光接收部之 •導線引腳。 藉此,較易於形成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將光傳送部之 導線引腳插入於第一電路基板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則不 會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相異之導線引腳位置的影響,且可將 光收發模組堅固安裝於電路基板。同時,於較小之第二電路 基板藉由事先焊接光收發模組,使得一體化於第二電路基板 之光收發模組,譬如可藉由流動焊接而以一步驟安裝於第一 電路基板,進而有效提升製造步驟。 -11- 12,57776 另外,第7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於第5或第 6發明中,其特徵係前述第二電路基板係於導線引腳之長邊 方向設置成大致平行於前述第一電路基板。 藉此,於較易於形成光傳送部或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 同時可確實將光收發模組本體固定於電路基板,且無需固定 本體部之補強用構件,即可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 又,於導線引腳之長邊方向中,事先焊接較小之第二電路基 板之後,再藉由安裝於較大之第一電路基板,可於大範圍修 • 正連接位置之偏移,且亦易於製造時之回收。 另外,第8發明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於第5或第 6發明中,其特徵係將前述第二電路基板設置成交叉於前述 第一電路基板,前述第二電路基板係具備連接導線引腳之導 線引腳連接用孔部。 藉此,無需形成光傳送部或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即可 確實固定於第二電路基板,且無需固定本體部之補強用構 件,即可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同時,較小之第二 • 電路基板對第一電路基板的連接引腳,與光接收部之導線引 腳之相對位置,係可容易地調整成與第一電路基板之連接用 孔部位置關係一致,使安裝於較小之第二電路基板之光收發 模組,容易一次安裝於較大之第一電路基板。 【實施方式】 以下,將本發明基於其實施形態之圖面具體說明。 (實施形態1 ) 第1圖爲表示安裝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收發裝置之 -12- 125,7776 光收發模組構成之斜視圖(a ),從光傳送部側來看正面圖 (b )及側面圖(c )。如第1 (a)圖所示,係以安裝光傳送線 光纖1之本體部2爲中心,於對向於連接光纖1部分的方向, 設置光傳送部3,於交叉於從連接光纖1的部分面對光傳送 部3的方向,亦即,於本體部2之側面側設置光接收部4。 光傳送部3係如第1(b)圖所示延伸出4支導線引腳51、 51·.·,光接收部4係如第1(c)圖所示延伸出5支導線引腳 52、52.··。又,導線引腳之該等支數爲例示,例如光接收部 # 之導線引腳爲4支等,當然爲其他支數亦可。又,光纖1係 經由連接器與光收發模組連接亦可。 第2圖爲表示本發明之光收發模組內之光傳送路徑示意 圖。如第2圖所示,於形成本體部2之殼體內,具備:於玻 璃區塊端面形成薄膜的分光器(beam SpliUei〇21、由產生傳 送光之雷射二極體所形成之發光元件22、由接受接收光之光 二極體、光電晶體等所形成之感光元件23、經由配置於收發 光之共通光路徑之結合透鏡24而結合之光纖25。 φ 於傳送光信號時,發光元件22發出之傳送光係通過分 光器2 1,經由光纖25而傳送往傳送端。又,於接收光信號 時,從光纖25射入,由感光元件23接受藉由分光器21反 射之接收光。 爲了確實進行上述之光信號之收發,必須將分光器2 1、 感光元件23、發光元件22及光纖25等之光軸各自調整成於 光信號之傳送時,從發光元件22所發出之傳送光將可正確 入射於光纖2 5,於接收光信號時,接收光可正確射入感光元 -13- 1257776 * i * » 件23。具體來說藉由從發光元件22發出傳送光,或從光纖 25接受接收光等之方法,係各構件進行光軸對合。因此,於 組合光收發模組時,需要相當之時間外,對於完成品之光收 發模組之導線引腳51、51…及導線引腳52、52…之本體部2 之相對位置,係根據調整光軸之情況而每個製品不同。 本發明對於上述導線引腳位置之不同,係使用以下說明 之安裝方法,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而加以吸收。第 3圖爲表示於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收發模 • 組之安裝狀態側面圖。於第3圖中,對主電路基板31係搭 載著進行轉換光信號之電氣信號之接收處理,及作爲光信號 送出之電氣信號之傳送處理等之1C (未圖示)。 另外,於主電路基板31上設置著大致與主電路基板31 平行之副電路基板32。副電路基板32係可安裝於主電路基 板3 1上,且比主電路基板3 1較小。第4圖爲本發明實施形 態1之副電路基板32之斜視圖。副電路基板32係爲了可易 於連接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1、51··.,而設置於導線引腳 • 51、51…之長邊方向,且搭載著對於爲了將電氣信號轉成光 信號之對發光元件規定電流量的雷射驅動裝置IC41。又,於 副電路基板3 2之內外面爲了可焊接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 51、51...,故設置導線引腳連接部42、42...。副電路基板32 係藉由將連接引腳43、43…插入主電路基板31,而可安裝 於主電路基板3 1。 於安裝光收發模組時,應將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 5 1…連接於導線引腳連接部42、42...,以適當形狀形成導線 -14- 1257776 引腳51、51…,焊接成從副電路基板32之內外面挾住。藉 此,由於可易於吸收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之相對 位置之相異,且可縮短雷射驅動裝置IC41與光傳送部3之 導線引腳5 1、5 1…之距離,故可減少信號之損失且可提高信 號之傳送効率。 於主電路基板3 1設置5個對應於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 腳52、52…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3、33...。導線引腳連接 用孔部33係形成其直徑比導線引腳52、52...之直徑較爲大。 φ 於安裝時,將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安裝於副 電路基板32後,再將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腳52、52…插入 於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 3、3 3 ...,從主電路基板3 1內側藉 由焊接安裝。藉此,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腳52、52...相對位 置之相異,係以在具有比導線引腳52、52...之直徑較大之直 徑之導線引腳連接用之孔部33、33...插入導線引腳52、 52...,故可易於吸收。同時,於較小的畐[J電路基板32藉由 事先焊接光收發模組,例如,可藉由流動焊接而以一步驟將 • 與副電路基板32爲整體化之光收發模組,安裝於主電路基 板3 1而製造步驟也較有効率。 又,副電路基板32係經由連接引腳43、43…或連接器 固定於主電路基板3 1,故即使將光收發模組連接於副電路基 板32時,亦無需特別於本體部2設置補強用構件。因此, 即使經由副電路基板32安裝光收發模組時,亦可堅固固定 於主電路基板31而無需特別補強用構件。 如上所述,藉由本實施形態1時,係可易於形成光傳送 -15- 1257776 部之導線引腳,不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相異之導線引腳位置 的影響,且由於將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插入主電路基板之導 線引腳連接用孔部,故更可易於且確實固定。 (實施形態2 ) 第5圖爲表示於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 收發模組之安裝狀態側面圖。於第5圖中於主電路基板3 1 中搭載著進行轉換光信號之電氣信號之接收處理,及送出將 電氣信號轉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之傳送處理等之1C (未圖 _ 示)。 同時,於主電路基板31上設置著大致與主電路基板31 垂直之副電路基板32。第6圖爲副電路基板32之斜視圖。 副電路基板32係爲了可連接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 51.. .,而設置於導線引腳52、52...之長邊方向,且搭載著對 ^ 於爲了將電氣信號轉成光信號的發光元件規定電流量之電 射驅動裝置IC41。又,於副電路基板32,爲了可插入光傳 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 ...,故設置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 • 61、61...。副電路基板32係藉由將連接引腳43、43…插入 主電路基板31,而可安裝於主電路基板31。 於主電路基板3 1設置5個對應於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 腳52、52…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3、33...。相同於實施形 態1,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3係形成其直徑比導線引腳52、 52.. .之直徑較爲大。 於安裝時,將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插入副電 路基板32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61、61 ...,再從副電路基 -16- 1257776 板32內側藉由焊接安裝。之後,將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腳 52、52…,插入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3、33.··從主電路基板 3 1內側藉由焊接安裝。藉此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 及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腳52、5 2...之相對位置之相異,係以 在具有比導線引腳51、51…直徑較大直徑之導線引腳連接用 之孔部61、61…,及具有比導線引腳52、52...直徑較大直徑 之導線引腳連接用之孔部33、33...,插入導線引腳51、51… 及導線引腳52、52···,故可易於吸收。在此情況,由於雷射 • 驅動裝置IC41與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1、51…之距離較 短,故亦可提高傳送効率。再者,將較小之副電路基板3 2 對主電路基板31之連接引腳43、43...,與光接收部之導線 引腳52、52...之相對位置設於主電路基板31,可易於調整 成連接各自之連接用孔部之位置關係一致,故較易於將安裝 於較小的副電路基板32之光收發模組一次整合安裝於較大 之主電路基板3 1。 又,副電路基板32係經由連接引腳43、43…或連接器 • 固定於主電路基板3 1,故即使將光收發模組連接於副電路基 板32時,亦無需特別於本體部2設置補強用構件。因此, 即使經由副電路基板32安裝光收發模組時,亦可堅固固定 於主電路基板3 1而無需特別補強用構件。 如上所述,若藉由本實施形態2時,由於無需形成光傳 送部之導線引腳,且不受到每個光收發模組相異之導線引腳 位置的影響,故可易於確實將光收發模組安裝於電路基板。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1及2中,光傳送部3與光接收部 -17- 1257776 4之安裝方向亦可相反。亦即,於主電路基板3 1之導線引腳 連接用之孔部3 3插入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再 從主電路基板3 1之內側焊接。雷射驅動裝置iC4 1則設置於 主電路基板3 1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3 3之附近。另外,將 光接收部4之導線引腳52、52...,則與實施形態1或2中之 光傳送部3之導線引腳5 1、5 1…之安裝方法相同地,安裝於 副電路基板32。藉此,可期待得到與實施形態1及2相同之 効果。 # 又,光傳送信號模組亦可反向於光傳送部3與光接收部 4之配置位置之構造。亦即。於對向於連接光纖1部分的方 向設置光接收部3,而在交叉於從連接光纖1的部分面向光 接收部3之方向,亦即,亦可於本體部2之側面設置光傳送 部4。於此構造中亦可期待得到與實施形態1及2相同之効 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爲表示安裝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光收發裝 φ 置之光收發模組構造之斜視圖,(b)爲正面圖,(c)爲側面圖。 第2圖爲表示本發明之光收發模組內之光傳送路徑之示 意圖。 第3圖爲表示於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 收發模組之安裝狀態側面圖。 第4圖爲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副電路基板之斜視圖。 第5圖爲表示於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 收發模組之安裝狀態側面圖。 -18- 1257776 第6圖爲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副電路基板之斜視圖。 第7圖爲表示先前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收發模組之安裝 狀態平面圖。 第8圖爲表示先前之光收發裝置中之光收發模組之安裝 狀態斜視圖 【元件符號之說明】
1 光纖 2 本體部 3 光傳送部 4 光接收部 3 1 主電路基板 32 副電路基板 33 孔部

Claims (1)

  1. 1257776 第941 01082號「光收發裝置及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專利案 (2006年3月8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光傳送線而收發光信號之光 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之2片電路基板,其特徵 係·· 前述光收發模組具有: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φ 於朝對向於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入要轉換 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和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交叉於從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傳 送部的方向,輸出轉換光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 一方電路基板,具有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 用孔部,而於另一電路基板,連接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 於一方電路基板係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光 接收部之導線引腳。 Φ 2· —種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光傳送線而收發光信號之光 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之2片電路基板,其特徵 係: 前述光收發模組具有: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對向於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出轉換光 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和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交叉於從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接 收部的方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 一方電路基板,具有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 11257776 n·日修(¾正替換頁 用孔部,而於另一方電路基板係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弓丨 腳,於一方電路基板係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連接 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所記載之光收發裝置’其 中,另一方電路基板於導線引腳之長邊方向,係設置成大 致平行於一方電路基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所記載之光收發裝置,其 中,將另一方電路基板設置成交叉於一方電路基板,另一 方電路基板係具備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 孔部。 5. —種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該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光 傳送線而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和連接該光收發模組 之第一電路基板,及比該第一電路基板還小之第二電路基 板; 前述光收發模組具有: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對向於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入要轉換 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和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交叉於從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傳 送部的方向,輸出轉換光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且前述第 一電路基板,具有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 部, 其特徵係於前述第二電路基板連接光傳送部之導線引 腳之後,於前述第一電路基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 孔部而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引腳。 1257776 9ϊ) 3 S年4月日修(&)正替換頁 6 · —種光收發裝置之製造方法,該光收發裝置係具備:經由 光傳送線而收發光信號之光收發模組、連接該光收發模組 之第一電路基板、以及比該第一電路基板還小之第二電路 基板, 前述光收發模組具有:光接收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對向於連接有前述光傳送線部分之方向,輸出轉換光 信號而得之電氣信號,和光傳送部,設置有導線引腳,用 於朝父叉於從連接有則述光傳送線的部分面對前述光接 收部的方向,輸入要轉換成光信號之電氣信號;且前述第 一電路基板,具有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導線引腳連接用孔 部, 其特徵係於前述第二電路基板連接光接收部之導線引 腳之後,於前述第一電路基板,使用前述導線引腳連接用 孔部而連接光傳送部之導線引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記載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第二電路基板於導線引腳之長邊方向, 係設置成大致平行於前述第一電路基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記載之光收發裝置之製造 方法,其中,將前述第二電路基板設置成交叉於前述第一 電路基板,前述第二電路基板係具備用於連接導線引腳之 導線引腳連接用孔部。
TW094101082A 2004-01-28 2005-01-14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2577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20511A JP4114614B2 (ja) 2004-01-28 2004-01-28 光送受信装置及び光送受信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7839A TW200527839A (en) 2005-08-16
TWI257776B true TWI257776B (en) 2006-07-01

Family

ID=3487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1082A TWI257776B (en) 2004-01-28 2005-01-14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14614B2 (zh)
KR (1) KR100684021B1 (zh)
CN (1) CN100376911C (zh)
TW (1) TWI257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4343A (ja) * 2006-05-31 2007-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受信器
JP2008071784A (ja) * 2006-09-12 2008-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受信器
JP5228676B2 (ja) * 2008-07-29 2013-07-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ターシステム、車載用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0199302A (ja) * 2009-02-25 2010-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半導体装置
CN102298182A (zh) * 2011-08-16 2011-12-28 深圳市国扬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光器件与主板的连接方法及光器件
CN103676038B (zh) * 2013-12-30 2017-02-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Bosa 光器件的引脚固定弯折治具
TWI590753B (zh) 2016-11-02 2017-07-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腳包覆裝置及應用其之雙向光學組裝裝置
CN110417481A (zh) * 2019-07-09 2019-11-05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的改进型ros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4582A (ja) * 1990-08-10 1992-03-26 Sharp Corp 半導体レーザ用パッケージ
JP3310990B2 (ja) * 1991-04-15 2002-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754427B2 (ja) * 1991-08-08 1998-05-20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輻射式火災感知器
US6369924B1 (en) * 1998-04-20 2002-04-09 Stratos Lightwave, Inc. Optical transceiver with enhanced shielding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00269582A (ja) * 1999-03-15 2000-09-29 Fuji Xerox Co Ltd 光学装置
JP2001196766A (ja) * 2000-01-17 2001-07-19 Hitachi Cable Ltd 光素子の取付構造及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2343984A (ja) * 2001-05-21 2002-11-29 Hitachi Ltd 光送受信器
KR20030016523A (ko) * 2001-08-21 2003-03-03 변동환 제동 기능을 갖는 허브 조립체
JP2003344725A (ja) * 2002-03-18 2003-12-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ェルール部品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TW564601B (en) * 2002-03-26 2003-12-01 Ind Tech Res Inst Packaging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76911C (zh) 2008-03-26
KR100684021B1 (ko) 2007-02-20
JP4114614B2 (ja) 2008-07-09
CN1648705A (zh) 2005-08-03
TW200527839A (en) 2005-08-16
JP2005217074A (ja) 2005-08-11
KR20050077736A (ko) 200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7776B (en)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428256B2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伝送方法
US20020154869A1 (en) Multi-functional fiber optic coupler
JP5457656B2 (ja) 光電気変換装置
US7284916B2 (en) Dual stage modular optical devices with insert digital diagnostics component
JP2004246279A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通信装置、光電気混載集積回路、回路基板、電子機器
JP2003273278A (ja) パッケージ型半導体装置
US7805084B2 (en) Dual stage modular optical devices
CN101452096A (zh) 光学互连器件
JP2005182053A (ja) 光学バックプレーン・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カプラ・アセンブリ
JP2011099930A (ja) 光送受信器
US8469606B2 (en) Optoelectronic interconnection system
JP4246563B2 (ja) 光部品支持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部品付き光部品支持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97735B2 (ja) 光モジュール、光モジュール用セラミック基板、光モジュールと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プラグとの結合構造
WO2004019100A1 (ja)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5084165A (ja) 光電気複合配線構造体、光学素子搭載基板と光導波路層と光路変換部品とからなる構造体、光学素子搭載基板と光路変換部品とからなる構造体、光路変換部品と光導波路層とからなる構造体、位置合わせ構造を有する光路変換部品、位置合わせ構造を有す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
JP4775284B2 (ja)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CN215682290U (zh) 光电讯号转换传输装置
JP2005115190A (ja) 光電気複合配線基板、積層光導波路構造体
CN114545569A (zh) 一种光模块
US20130129276A1 (en)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and optoelectronic package
JP2005099761A (ja) 光部品支持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部品付き光部品支持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845614A (en) Optical module
US20230094831A1 (en) Media adaptor for multimode waveguide interconnects
TW579448B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system and transceiver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