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5886B -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 Google Patents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5886B
TWI235886B TW093120260A TW93120260A TWI235886B TW I235886 B TWI235886 B TW I235886B TW 093120260 A TW093120260 A TW 093120260A TW 93120260 A TW93120260 A TW 93120260A TW I235886 B TWI235886 B TW I2358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state
small aperture
open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0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8783A (en
Inventor
Hisashi Kawamoto
Kazuya Shioda
Phichet Numnual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Precisi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Precision Kk filed Critical Seiko Precisi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50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5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58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24Adjusting size of aperture formed by members when fully open so as to constitute a virtual diaphragm that is adjust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1235886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光學機器用快門。更詳細而言,是關於 可理想地使用於數位元元相機或影像攝影機等的光學機器 之快門。 【先前技術】 關於照相機的快門,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此專利 文獻1是揭示關於以步進馬達來開閉驅動上光圈葉片及下 光圈葉片之2片扇形板的技術。第1 4圖是顯示關於專利 文獻1所示的以往之扇形板動作之圖。第1扇形板1 0 1是 對於固定軸1〇2可自由轉動,第2扇形板107是對於固定 軸108可自由轉動。這些扇形板1〇1、1〇7是在將形成於 快門基板的快門開口 1 〇〇作成開及閉之位置可移動地加以 配置。 具體而言,在第1扇形板1 01設置開口 1 0 3,同樣地 在第2扇形板107設置開口 1〇9。在這些開口 103、109 貫通卡合有藉由未圖示的步進馬達所搖動之作動銷1 05。 因此如第1 4圖所示,藉由將作動銷1 〇 5朝預定方向移動 ,能夠控制2片第1扇形板1 〇 1、1 〇7的位置,而可形成 小光圈、全閉、全開之狀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9646號公報 【發明內容】 -5- (2) 1235886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不之快門,第1扇形板1 0 1及 第2扇形板107之開口 103、109均爲單純之形狀,伴隨 著作動銷1 〇 5之位置朝上方移動,而藉由上述第1扇形板 1 0 1及第2扇形板1 0 7形成小光圈、全閉、全開之狀態。 又,當由全開狀態使作動銷1 〇 5朝下方移動時,則形成與 此相反之狀態。在此,全閉之狀態是存在於小光圈與全開 狀態之間。 當各扇形板1 01、1 07由某位置移動至其他位置時, 會有慣性力(inertia )作用。當藉由以步進馬達所驅動之 作動銷1 0 5,使扇形板1 0 1、1 0 7由小光圈位置移動至全 閉位置時,或使扇形板1 〇 1、1 〇 7由全閉位置移動至全開 位置時,會有根據作用於扇形板的慣性力與步進馬達側之 制動力發生擺動的情況產生。即,因慣性力作用於由移動 狀態停止在全閉狀態之扇形板1 0 1、1 07,所以由移動狀 態(停止位置)超限的作用力先作用。一方面,在被電氣 性控制的步進馬達,於預定位置停止轉子的旋轉地電氣性 或磁性的制動力作用。因此,在全閉位置,受到上述慣性 力與制動力之衝突,使得會引誘扇形板1 〇 1、1 〇 7在移動 方向產生振動(擺動)狀態。如此,當扇形板1 〇 1、107 產生振動時,則扇形板由預定的全閉用位置偏移,形成光 進入開口 1 00之狀態(以下稱爲再曝光狀態)。如此,以 採用在原來的全閉位置無法確實地將光遮蔽之快門的照相 機等的光學機器,會無法進行適當的攝影。 -6 - (3) 1235886 再者,在上述專利文獻1,藉由2個扇形板形成小光 圈、全閉、全開之狀態。但,作爲小光圈用使用3個扇形 板,以3片結構同樣地形成小光圈、全閉、全開的狀態之 快門也存在。關於如此使用3片扇形板之快門,在扇形板 移動時也會有發生前述擺動之問題產生。 又,可考慮以電氣控制來抑制在上述全閉位置之擺動 。例如,在驅動步進馬達來移動扇形板之際,在扇形板停 止前傳送電氣性制動脈衝,來朝逆向地控制步進馬達之驅 動的方法爲眾所皆知。但,比起以往,最近的快門速度爲 高速,制動時間點的範圍變得極窄。又,在生產快門時, 在個體間會有不少之參差不齊。並且針對各自的大量生產 之快門’進行制動時間點之調整並不實際。因此,藉由電 氣控制來抑制在全閉位置所發生的擺動是困難的,會有無 法簡單地解決上述再曝光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解決以往之複數課題,具 備能以簡單的構造來防止停止扇形板時之擺動的結構之光 學機器用快門。 爲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一種包含:具備卡合用 的凸輪孔並且可自由轉動地配置,用來開關快門開口之複 數個扇形板;及卡合於前述凸輪孔,使前述扇形板移動之 作動構件的光學機器用快門,其特徵爲:至少一個扇形板 之凸輪孔是形成:當該扇形板移動至藉由前述作動構件關 閉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時,變更該扇形板之移動方向。 若根據本發明,因當預定扇形板來到關閉快門開口的 (4) 1235886 位置時,其移動方向被變更,所以可達到確實地防 止處於移動狀態的扇形板時所產生的擺動之構造。 若將複數個扇形板以位於快門開口時變更移動方向 加以組合的話,則能夠提供以簡單的結構能防止前 光的問題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前述扇形板是包含快門葉片與小光圈葉片,該 片是形成有凸輪孔形狀,使得當移動至關閉前述快 的位置時,變更該快門葉片的移動方向即可。如此 由全開狀態不會產生擺動而可圓滑地移行至全閉狀 能夠由小光圈狀態不會產生擺動而可圓滑地移行至 態。又,前述各自的快門葉片是以在全開狀態及小 態下,對於前述快門開口的位置位元於相同側的方 前述凸輪孔形狀的話,則能夠更有效率地移動各扇 又,期望在前述作動構件朝一方向移動之間, 門葉片是以到達關閉快門開口的位置,由該位置改 方向後由前述快門開口退避的方式形成凸輪孔形狀 ,在移動構件朝一方向移動之間,藉由快門葉片能 閉狀態或其他狀態,當全閉時,能夠抑制擺動。又 樣地使作動構件朝相反方向移動的情況時,藉由快 能夠以相反的順序形成同樣之狀態。 又,亦可作成:在前述作動構件朝一方向移動 前述扇形板移動,依序地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 圈狀態,在該扇形板形成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 自的快門葉片是在全開狀態及小光圈狀態下對於前 止當停 因此, 的方式 述再曝 快門葉 門開口 ,能夠 態,或 全閉狀 光圈狀 式設定 形板。 前述快 變移動 。藉此 形成全 ,在同 門葉片 之間, 、小光 前述各 述快門 -8 - 1235886 (5) 開口位於相同側,前述小光圈葉片是跟隨著形成全 、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朝前述快門開口,向一 動,前述快門葉片是以全閉狀態作爲折返點,進行 動。在此情況時,小光圈葉片是隨著形成全開、全 光圈,接近快門開口,而快門葉片是僅在全閉時, 門開口地往復移動。因此,可作成:既可抑制在全 擺動產生,又可有效率地移動各扇形板來形成全開 、小光圈狀態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再者,當由前述全開狀態移行至前述全閉狀態 可在前述快門葉片之前,將前述小光圈葉片配置成 述快門開口的一部分。如此,因小光圈葉片有助於 門開口,所以能夠高速地關閉快門。又,至少一個 門葉片亦可配置成在前述小光圈狀態下堵塞前述快 的一部分。如此,能夠由小光圈狀態下藉由快門葉 地關閉快門開關。再者,前述作動構件是藉由步進 驅動者,因應旋轉位置,以全開狀態、全閉狀態、 狀態的順序移動前述複數個扇形板地加以構成爲佳 又,前述扇形板是包含2片快門葉片,該2片 片是以移動至關閉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時,變更各 葉片的移動方向之方式形成凸輪孔形狀。在此情況 由2片扇形板形成全開及全閉狀態,當全閉時,防 形板產生擺動。又,期望前述2片快門葉片是當全 時,處於兩者之間夾持著前述快門開口。如此,既 擺動產生,又可高速地關閉快門開口。 開狀態 方項移 往復移 閉、小 位於快 閉時之 、全閉 時,亦 堵塞前 關閉快 前述快 門開口 片局速 馬達來 小光圈 〇 快門葉 該快門 時,藉 止各扇 開狀態 可防止 -9- 1235886 (6) 又’則述扇形板是包含1片快門葉片與1片小光圈葉 片,前述快門葉片亦可爲以當移動至關閉前述快門開口的 位置時’變更該快門葉片的移動方向之方式形成凸輪孔形 狀。在此情況下’當藉由快門葉片形成全閉狀態時,既可 抑制擺動產生,又能以2片扇形板形成全開、全閉及小光 圈狀態。 且,亦可作成下述結構:伴隨著前述作動構件之移動 ,前述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移動,而依序地形成全開狀 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前述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 是在全開狀態下處於夾持著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前述小 光圈葉片是隨著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 朝前述快門開口,向一方向移動,而前述快門葉片是以全 閉狀態爲折返點,進行往復移動。在此情況時,能夠作成 :以2片扇形板之結構,亦可抑制在全閉時之擺動產生, 又能有效率地移動各扇形板來形成小光圈形態之光學機器 用快門。 因若爲上述結構之快門的話,不會發生再曝光狀態, 所以若爲包含此快門之數位相機等的光學機器的話,能夠 獲得鮮明之攝影圖像。 如上所述,若根據本發明的話,能夠提供抑制在扇形 板移動之際所產生的擺動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貫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理想實施形態。在 -10- 1235886 (7) 顯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形態之前,爲了容易理解本發明, 參照第1圖說明關於本發明所採用之基本槪念。第〗圖是 顯示關於使用凸輪機構來驅動1片扇形板的情況之圖,第 1 ( A )圖顯不以往例、第1 ( B )圖爲顯示本發明。 在第1(A)圖,扇形板150是可自由轉動於固定軸 151的周圍。在扇形板150形成有卡合用凸輪孔152,在 此凸輪孔1 5 2卡合有作爲作動構件之作動銷1 5 5。作動銷 1 5 5是藉由未圖示的步進馬達,移動在由1 5 5的位置到 1 5 5 -3的位置爲止的範圍。在此第1 ( A )圖所示的結構之 情況下,當使扇形板1 5 0移動至中間位置時,進行驅動步 進馬達使作動銷155移動至+15 5-2的位置後停止之操作 〇 但,如前所述,在移動狀態的扇形板1 5 0會有慣性力 作用。因此,當扇形板1 5 0到達了中間位置(1 5 5 -2 )時 ,即使作動銷1 5 5進行停止動作,也如箭號X所示,欲 超限之力量會作用於此位置。相對於此,因制動力由步進 馬達側施加,所以會產生擺動。在如此第1 ( A )圖所示 的凸輪構造之情況,中間位置爲通過點,若來自於步進馬 達的制動力未施加於扇形板1 5 0時,則可自由地移動至右 端爲止。如此,當使移動之扇形板1 5 0停止時,扇形板本 身在移動方向朝前後移動之結構形成使擺動產生之主要原 因。如前述之專利文獻1的扇形板(參照第14圖)爲在 此所指之結構,所以會有使擺動產生。 相對於上述第1 ( A )圖,第1 ( B )圖是顯示本發明 -11 - !235886 (8) 之結構。含於第1 ( B )圖的構件結構是與桌1 ( A )圖相 同。即,扇形板160是可自由轉動於固定軸161的周圍。 在扇形板1 6 0形成卡合用的凸輪孔1 6 2 ’作動銷1 6 5卡合 在該凸輪孔1 6 2。作動銷1 6 5是藉由未圖示的步進馬達’ 移動於由1 6 5的位置至1 6 5 - 3的位置爲止的軺圍內。 但,在於此第1 ( B )圖所示的結構之情況時’當扇 形板1 6 0到達以虛線所示的中間位置時,在原來的γ方 向(不同之方向)變更移動方向地形成凸輪孔162的形狀 。因此,不會產生如上所述的擺動。特別是在第1(B) 圖所示的情況,因扇形板1 6〇本身進行欲朝反方向返回之 動作,所以比起僅以步進馬達的制動力欲使其停止於中間 位置的第1 ( A )圖的情況’能夠精度良好地使扇形板 1 60停止於期望位置(全閉位置)。 本發明是利用第1 ( B )圖所示的扇形板之結構’進 行相機用快門之驅動。第1 ( B )圖是爲了容易理解而顯 示移動1片扇形板之情況,但亦可藉由將複數個扇形板同 時移動地組合,來適宜地形成快門開口的全開、全閉及( 光圈)縮小的狀態。再者,在第1 ( B )圖所示的扇形板 1 60是由於容易理解本發明之槪念而加以顯示者,並非一 定作爲使用於光學機器用快門之扇形板顯示最適當之形狀 者。 又,形成在該扇形板160之凸輪孔162是形成直線狀 ,但形狀並不限於此。凸輪孔的形狀(即凸輪形狀)是參 照扇形板的形狀及轉動扇形板的固定軸之位置以及作動銷 -12- 1235886 (9) 的旋轉半徑、移動範圍等,如上所述,適宜地設計成例如 直線狀、曲線狀等’使得扇形板由途中位置(例如全閉位 置)改變移動方向即可。 【實施例1】 以下’根據圖面說明關於實施例1之快門。第2至第 6圖是顯示實施例1之快門。第2圖是顯示實施例1之快 門1處於全開狀態時的樣子之圖。第3圖是取出含於第2 圖的快門1之結構的一部分加以顯示的圖。第4圖是由平 面視角顯示第1圖的快門所具備的快門基板與馬達的配置 關係之圖。第5圖是顯示快門1處於全閉狀態時的樣子之 圖。第6圖是顯示快門1處於小光圈狀態時的樣子之圖。 首先’在第2圖,本快門丨爲3片扇形板的結構之快 門。快門1是具備快門基板3 ;及3片扇形板1 0、2 0、3 0 。扇形板1 〇是第1快門葉片,扇形板2 0是第2快門葉片 ’扇形板3 0是具備小光圈孔之光圈葉片。字採,爲了容 易確認各扇形板,以實線顯示關於扇形板1 0之部分,以 長的虛線顯示關於扇形板2 0之部分,而以虛線顯示關於 扇形板3 0之部分。再者,在快門基板3的中央,形成快 門開口 4。 扇形板1 〇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軸1 1周圍,具 備凸輪孔1 2。扇形板20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軸2 1 周圍,具備凸輪孔22。扇形板3 0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 固定軸3 1周圍,具備凸輪孔3 2,並且具有小光圈開口 3 3 -13- (10) 1235886 。在上述3個凸輪孔12、22、32卡合有藉由未圖 進馬達來在預定範圍內驅動的作動銷(作動構件) ’ 1個作動銷5貫通3個凸輪孔12、2 2、3 2,藉由 1 5之移動,所有的扇形板1 0、2 0、3 0移動至預定亡 第3圖是第2圖所不的各部分結構容易確認地 加以顯示的圖。(A )顯示扇形板1〇、 ( b )顯示 2 0、 ( C )顯示扇形板3 0。又,(D )是擴大顯示 5之移動範圍。5-1的位置爲第2圖所示的全開位§ 的位置爲後述的第5圖所示的全閉位置。5_3的位 述的第6圖所示的小光圈位置。在本快門1,在作 朝一方向移動之間,藉由各扇形板1 0、2 0、3 0形 、全閉、小光圈狀態。特別是第1扇形板10及第 板20是在作動銷5朝一方向移動之間,當位於快 4形成了全閉狀態時,變更移動方向。關於這一點 述的動作說明明確地瞭解。再者,第3 ( D )圖是 動作動銷5的步進馬達7及由步進馬達7延伸的臂 作動銷5是固定於臂部8之另一端。因此,當步進 在預定範圍旋轉時,則臂部8前端之作動銷5是如 ,在預定範圍內擺動。 第4圖是以平面視角示意地顯示第1圖所示的 所具備之快門基板3與步進馬達7的配置關係的圖 馬達7是具備:轉子702、與在其外周之U字狀 7 03。第3圖是顯示該定子703的端部側。在該定 捲繞有2個線圈704、7 05。這些線圈7〇4、705是 示的步 5。即 該導軌 4置。 取出後 扇形板 作動銷 髮。5-2 置爲後 動銷5 成全開 2扇形 門開口 ,由後 顯示驅 部8。 馬達7 圖所示 快門1 。步進 的定子 子 703 受到控 -14- 1235886 (11) 制電路706所驅動控制。 快門基板3是如上所述,具備有快門開口 4,但在此 第4圖未顯示。在快門基板3的前面側沿著基板面地配置 3片扇形板1 0、2 0、3 0。這些扇形板是由快門基板3側起 ,依序爲第1扇形板1 0、第2扇形板2 0、第3扇形板3 0 。在快門基板3的背面側配置有上述步進馬達7。 在此第4圖,無法確認孔的位置,但第1扇形板1 〇 是具備卡合於設在基板3之固定軸11的孔、及卡合於連 接在步進馬達7的轉子707之作動銷5的孔。又,第2扇 形板20是具備嵌合於設在基板3之固定軸2 1的孔、及卡 合於上述作動銷5的孔。同樣地,第3扇形板3 0也具備 嵌合於設在基板3之固定軸31的孔、及卡合於上述作動 銷5的孔。這些扇形板1 〇、2 0、3 0是如前所述,伴隨作 動銷5的轉動動作,各自描繪獨自的軌跡來擺動。這些扇 形板10、20、30的動作是由後述的第5圖至第8圖可明 確地瞭解。 在配置於基板3的背面側之步進馬達7的轉子707連 接有朝半徑方向延伸出來的臂部8。由該臂部8的端部通 過設在快門基板3的扇形開口 7 0 8延伸至相反側之作動銷 5被連接著。在由前面側所突出的該作動銷5,卡合著分 別設在扇形板1 0、2 0、3 0之孔。因此,當步進馬達7的 轉子707轉動時,作動銷5伴隨其轉動,進一步扇形板 1 0、2 0、3 0以預定的軌跡擺動。 在本快門1,第1扇形板1 〇與第2扇形板20是設置 -15- 1235886 (12) 成進行與第1圖所說明過的扇形板相同之動作。即,第1 扇形板1 〇與第2扇形板2 0是當藉由作動銷5的移動,來 到達全閉位置時,變更移動方向地形成第1扇形板1 0的 凸輪孔12之形狀、第2扇形板20的凸輪孔22之形狀。 參照第2圖(全開)、第5圖(全閉)及第6圖(小光圈 )加以說明。 在第2圖的全開狀態,作動銷5位於移動範圍的左端 ,此時,各扇形板1 0、2 0、3 0根據凸輪孔1 2、2 2、3 2的 形狀,移動至打開快門開口 4之位置。其次,如第5圖所 示,當作動銷5移動至對應於全閉之位置時,各扇形板 1 0、20、3 0也移動至關閉快門開口 4之位置。此時,在 本快門1,作動銷5與第1扇形板1 0的凸輪孔1 2及第2 扇形板20的凸輪孔22之位置關係產生特徵性改變。即, 扇形板1 〇、20是當由第2圖(全開)變化成第5圖(全 閉)時,藉由作動銷5的移動,接近快門開口 4地加以誘 導。但,當一旦來到第5圖(全閉)位置時,對於作動銷 5之凸輪孔1 2及凸輪孔22之位置關係產生變化,第1扇 形板1 〇及第2扇形板20之進一步移動的方向形成反方向 ,由快門開口 4遠離(退避)。因此,扇形板1 0、2 0是 在第5圖(全閉)的位置,不會產生如以往之擺動,而被 穩定地停止。 然後,在本快門1,當進一步使位於第5圖的全閉狀 態位置朝右移動時’則藉由返回之第1扇形板1 〇及第2 扇形板20,解放快門開口 4。此時,第3扇形板30是藉 -16- 1235886 (13) 由構成位於快門開口 4,來形成小光圈狀態。又,如上所 述’第1扇形板1 〇及第2扇形板2 0是以全閉狀態作爲折 返點進行往復移動,但第3扇形板3 0是隨著形成全開狀 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朝前述快門開口 4向一方向 移動,最終形成小光圈狀態。因此,在本快門1,利用朝 一方向移動之作動銷5,既可抑制擺動產生,又可有效率 地移動扇形板,來形成全開、全閉、小光圈狀態。 如上所述,實施例1之快門1是在1個作動銷5朝一 方向移動之途中,存在有全閉位置,但因當到達此全閉位 置時,第1扇形板10及第2扇形板20之移動位置改變, 所以當形成了全閉狀態時,也就是使第1扇形板1 0及第 2扇形板20移動成關閉快門開口 4時,不會有以往之擺 動產生。因此,在此全閉位置不會有再曝光之問題發生。 因此,若根據包含以本快門作爲一部分之數位相機等的光 學機器的話,能夠進行鮮明的畫像之攝影。又,在本快門 1,因不會產生以往之擺動,所以亦可與上述一同地達到 不會將過度的負載賦予產生制動力之步進馬達的構造。 且,第7圖是顯示由全開狀態移行至全閉之移行途中 的上述快門1的樣子,又,第8圖是顯示由小光圈狀態移 行至全閉狀態之移行途中的上述快門1的樣子之圖。在本 快門1,當由全開狀態朝全閉移行時,如第7圖所示,小 光圈葉片3 0 (第3扇形板3 0 )以朝關閉快門開口 4的方 向先移動的方式加以設定。即,在本快門1,扇形板3 0 是比起本來的快門葉片1 〇、2 0先執行堵塞快門開口 4的 -17- 1235886 (14) 一部分之動作。如此的動作是能藉由扇形板3 0的外 與凸輪孔3 2之形狀來達到。在本快門1,由此第7 狀態形成如第5圖所示的全閉狀態。如此,本快門1 光圈葉片3 0與本來的快門葉片1 0、2 0 —同動作,形 閉狀態。因此,能夠更高速地關閉快門開口 4。 又,第8圖是顯示由第6圖所示的小光圈狀態形 第5圖所示的全閉狀態之途中狀態者。當著眼於扇 1 0、2 0時,在第6圖的小光圈狀態下,這些是不會 於小光圈開口 3 3地退避,但位於堵塞快門開口 4之 分的位置。因此,在本快門1,能夠快速地由小光圈 移行至全閉狀態。即,本快門1是具備由小光圈也能 速地關閉快門開口 4之構造。 【實施例2】 根據第9及第1 0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2。 述實施例1,包含3片扇形板,1片爲小光圈葉片。 施例是顯示以2片快門葉片構成扇形板之快門2。第 形板5 0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軸5 1周圍,具備 孔5 2。第2扇形板6 0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g 周圍,具備凸輪孔62。在上述凸輪孔52、62,卡合 預定範圍內驅動之作動銷5。即,在本實施例也是1 動銷5貫通2個凸輪孔5 2、6 2,藉由1個作動銷5 動’使2個扇形板5 〇、60移動至預定位置。 在本快門2,第1扇形板5 0與第2扇形板6 0是 形、 圖的 是小 成全 成如 形板 干涉 一部 狀態 更局 在前 本實 1扇 凸輪 由6 1 有在 個作 的移 設計 -18- 1235886 (15) 成進行在第1圖作過說明之動作。即,第1扇形板5 0與 第2扇形板60是以當藉由作動銷5的移動而到達全閉位 置時變更移動方向之方式,形成第1扇形板5 0的凸輪孔 5 2之形狀、第2扇形板6 0的凸輪孔6 2之形狀。因此, 與實施例1的情況同樣地,這些扇形板5 0、60是當由第 9圖(全開)變化成第1 〇圖(全閉)時,藉由作動銷5 之移動,誘導成接近快門開口 4。但,一旦當形成第10 圖(全閉狀態)時,則對於作動銷5之凸輪孔5 2及凸輪 孔62之關係產生變化,由此進一步使得第1扇形板5 0及 第2扇形板6 0所移動之方向變成反方向,由快門開口 4 遠離。因此,即使藉由本實施例,亦可在全閉狀態下不會 使扇形板擺動,而可穩定地將其停止。再者,如第9圖所 示’第1扇形板50及第2扇形板60是當全開狀態時,處 於兩者之間夾持前述快門開口 4之位置。當如此設計時, 則因全閉時,各扇形板由兩側接近快門開口 4,所以能夠 迅速地將開口關閉。 【實施例3】 進一步,根據第1 1至1 3圖,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 例3。本實施例是與上述實施例2同樣地,以2片扇形板 所構成的快門。本快門7 〇是具備各1片快門葉片及小光 圈茱片。第1 1圖是顯示實施例3的快門7 〇呈全開狀態時 的樣子之圖。第1 2圖是取出含於第1 1圖的快門7 0的結 構之一部分加以顯示的圖。第1 3圖是顯示以快門7 〇能確 -19- 1235886 (16) 形 備 來 具 在 1 部 圍 90 〇 合 作 m 以 第 小 閉 獨 示 認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的順序移行時之扇 板的變化的圖。 快門70是可包含具備快門開口 74之快門基板73 第1扇形板8 0及第2扇形板90。第1扇形板8 0爲具 小光圈孔之小光圈葉片,在全閉狀態時亦作爲快門葉片 發揮功能。第2扇形板90爲通常的板狀之快門葉片, 有以單獨狀態能遮蔽上述快門開口 74的程度之面積。 此,爲了容易確認各扇形板8 0、9 0,以虛線顯示關於第 扇形板80之部分,而以實線顯示關於第2扇形板90之 分。 第1扇形板8 0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軸8 1周 ,具備凸輪孔82,並且具有小光圈孔83。第2扇形板 是可自由轉動地構成於固定軸9 1周圍,具備凸輪孔9 2 在上述2個凸輪孔8 2、9 2,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地,卡 有藉由未圖示的步進馬達在預定範圍內驅動之作動銷( 動構件)5。即,其結構爲:丨個作動銷5貫通2個凸 孔82、92,藉由該作動銷5的移動,將2片扇形板80 90移動至預定位置。 第1 2圖是容易確認第n圖所示的各部分結構地加 取出顯示之圖。第12(A)圖顯示第1扇形板80、而 12 ( B )圖顯示第2扇形板90。第;!扇形板80爲具備 光圈孔8 3之光圈葉片,當作成全閉狀態時,移動至關 快門開口 74之位置。又,第2扇形板90是具有能以單 遮蔽快門開口 74之面積。又,第12 ( C )圖是擴大顯 -20- 1235886 (17) 作動銷5之移動範圍。5 - A的位置爲第1 1圖所示的全開 狀態之位置。然後,如第1 3圖所示,5 -B爲全閉狀態之 位置,5 - C爲小光圈狀態之位置。 再者,在第1 2 ( C )圖,顯示有驅動作動銷5之步進 馬達7及由該步進馬達7延伸之臂部8。作動銷5是固定 於臂部8之另一端。在快門基板7 3,形成扇形開口 9,使 該作動銷5由半面側朝正面側突出。因此,當步進馬達7 在預定範圍內旋轉時,臂部8前端之臂部8如圖所示,在 扇形開口 9內的預定範圍內擺動。 在本快門70,在前述作動銷5朝一方向移動之間, 上述2片扇形板8 0、9 0描繪預定的軌跡加以擺動,依序 地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此時,第1扇 形板80與開口 9呈現不同之動作。具備有小光圈孔83之 第1扇形板8 0是隨著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 狀態,朝前述快門開口 7 4向一方向移動。當小光圈狀態 時,小光圈孔83位於快門開口 74。 一方面,第2扇形板90是當由全開狀態形成了全閉 狀態時,位於關閉前述快門開口 74之位置,但隨著由全 閉狀態形成小光圈狀態,由快門開口 7 4退避地移動。即 ,第2扇形板9 0是以全閉狀態爲折返點,進行往復移動 。再者,當作動銷5到達終端(第1 2 ( C )圖之5 - C位置 ),將其折返時,第1、第2扇形板8 0、9 0進行與上述 相反之動作。 上述扇形板8 0、9 0的動作是藉由軸支承各葉片的固 -21 - 1235886 (18) 定軸81、90、及形成於各葉片之凸輪孔82、92的形狀來 規定。特別是以全閉狀態爲折返點進行往復移動之第2扇 形板9 0的凸輪孔9 2,形成當以作動銷5的移動來到達全 閉位置時,改變移動方向。更具體而言,以當第2扇形板 90到達了遮蔽快門開口 74之位置時,凸輪孔92之位置 轉換成預定方向,在作動銷5進一步行進之情況時,第2 扇形板90由快門開口 74退避的方向,形成凸輪孔92之 形狀。 由全開狀態至小光圈狀態爲止,連續地顯示在具備上 述結構的本快門7 0之動作者爲第1 3圖。參照此第1 3圖 進行說明。在第1 3 ( A )圖,顯示第1 1圖所示的全開狀 態。在此全開狀態下,作動銷5是處於移動範圍的右端( 第12(C)圖的5-A位置),此時,各扇形板80、90是 根據凸輪孔82、92的形狀,移動至打開快門開口 74之位 置。再者,在本快門70,如此第1 3 ( A )圖所示,扇形 板8 0、90是設定成位於將快門開口 74夾持於兩者之間的 左右位置。 其次,如第1 3 ( B )圖所示,當作動銷5由右端朝左 方向移動時,兩扇形板80、90是由兩側關閉快門開口 74 地接近。然後,如第1 3 ( C )圖所示,藉由兩扇形板8 0、 90形成全閉狀態。 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形成此第1 3 ( C )圖所示的全閉狀 態時之情形。第2扇形板90是形成能獨自遮蔽快門開口 74之大小。藉此,即使僅以此第2扇形板90亦可關閉快 -22- 1235886 (19) 門開口 74。又,當此第2扇形板9〇移動至關閉快門開口 74之位置時,作動銷5與凸輪孔92之位置關係產生特徵 性變化。即,該第2扇形板90是由第1 3 ( A )圖的(全 開狀態)變化成第1 3 ( C )圖所示的(全閉狀態)時,藉 由作動銷5之移動引誘成接近快門開口 74。但,一旦當 到達第1 3 ( C )圖的(全閉狀態)之位置時,對於凸輪孔 92之作動銷5的關係產生變化。作動銷5進一步移動之 方向爲使第2扇形板9 0由快門開口 7 4遠離(返回至原來 )之方向。因此,第2扇形板90是在第13(C)圖的位 置,不會產生擺動,而可穩定地停止。 又,在本快門70,當形成全閉狀態時,具有小光圈 孔83之第1扇形板80並進,移動成覆蓋在快門開口 74 。如前所述,第2扇形板90能單獨關閉快門開口 74,但 針對第1扇形板8 0,亦可界Π牛使其朝關閉快門開口 7 4之 位置移動,來謀求遮蔽時間的縮短化也就是快門速度之高 速化。爲了獲得如此效果,在本快門,將第1扇形板80 與第2扇形板90以快門開口 74爲間,配置於兩側。 由第13(B) 、 (C)圖可確認,主要是第2扇形板 90關閉快門開口 74,但因第1扇形板8 0由相反側輔助地 進行關閉開口 74之動作,所以能夠謀求快門速度之高速 化。然後,如第1 3 ( C )圖所示,當結束了全閉狀態的情 況時,形成以單獨的第2扇形板90遮蔽快門開口 74之狀 態。因此,即使第1扇形板8 0之小光圈孔8 3與快門開口 74部分地重疊之部分MT存在,第1扇形板80也可完全 -23- 1235886 (20) 地關閉快門開口 7 4 ’所以不會形成光洩漏之事態。因此 ,因第1扇形板80具有至少能夠形成小光圈狀態的面積 即可,所以能夠將其小型化。 又,在快門7 〇,當作動銷5進一步由第1 3 ( C )圖的 全閉狀態朝左方向移動時,則如第1 3 ( D )圖所示,第1 扇形板8 0爲了形成小光圈狀態,而朝快門開口 7 4進一步 移動。與此相反,第2扇形板90是改變成:以快門開口 74爲終點折返進行退避之動作。在第1 3圖,藉由箭號R 顯示第1扇形板8 0之移動方向,藉由箭號L顯示第2扇 形板9 0之移動方向產生變化之樣子。 最後,如第13 ( E )圖所示,當作動銷5到達左端時 ,第1扇形板8 0之小光圈孔8 3位於快門開口 7 4上,形 成小光圈狀態。此時,第2扇形板90移動至不會干涉於 小光圈孔8 3之位置。 如上所述’本快門7 0是有效率地使2片扇形板移動 ,在作動銷5朝一方向移動中,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 及小光圈狀態。因此,能夠將扇形板結構簡單化。又,當 作成全閉狀態時,因2片扇形板協力動作來關閉快門開口 74,所以能夠將快門速度高速化。又,當全閉時,因主要 是第2扇形板9 0發揮功能,第1扇形板8 0輔助性地動作 ’所以不需要局精度地控制兩扇形板的位置,能將控制系 統簡單化。且,關於第2扇形板9 0,當形成了全閉狀態 時,移動方向變換地形成凸輪孔92。即,第2扇形板90 是由全閉狀態移動的方向形成反方向,由快門開口 7 4遠 -24- 1235886 (21) 離。因此,當作成全閉狀態時,也不會有扇形板9 0超過 快門開口 7 4發生再曝光之事態。因此,若根據包含以本 快門作爲一部分之數位相機等的光學機器的話,能夠進行 鮮明的圖像攝影。 再者,在前述實施例1,藉由當由全開狀態形成全閉 狀態時,第1扇形板1 0及第2扇形板2 0的移動方向變化 成反方向,防止擺動產生。並且,此變化後之方向是構成 與由全閉狀態變化成小光圈狀態時的移動方向一致。因此 ,能夠圓滑地進行全開、確實的全閉狀態、小光圈及與此 相反之動作。 又,在本實施例2,爲全開與全閉之2狀態,當由第 9圖的全開狀態形成了第1 0圖的全閉狀態時,第1扇形 板50及第2扇形板60之移動方向變換成反方向。在快門 構造,有爲了規定扇形板的傾斜角度而配置抵接構件之情 況。當扇形板強力地接觸此構件時則會有被強力地彈回, 或破損之情況發生。但當採用本實施例2之結構時,則亦 可獲得抑制對於抵接構件的抵接力之效果。 如上所述,詳細敘述了關於本發明之一理想實施形態 ,但本發明是不限於上述特定實施形態者,在不超出記載 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的 變形·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不驅動1片扇形板的情況之圖,(A )爲 -25- 1235886 (22) 顯示以往例、(B )爲顯示本發明。 第2圖是顯示實施例1之快門處於全開狀態的樣子之 圖。 第3圖是取出含於第2圖的快門之結構的一部分後加 以顯示之圖。 第4圖是以平面視角示意地顯示第1圖所示的快門所 具備之快門基板與步進馬達的配置關係之圖。 第5圖是顯示當實施例1的快門處於全閉狀態時的樣 子之圖。 第6圖是顯示當實施例1的快門處於小光圈狀態時的 樣子之圖。 第7圖是顯示由全開狀態朝全閉移行途中的快門的樣 子之圖。 第8圖是顯示由小光圈狀態朝全閉移行途中的快門的 樣子之圖。 第9圖是顯示實施例2的快門處於全開狀態時的樣子 之圖。 第1 0圖是顯示實施例2的快門處於全閉狀態時的樣 子之圖。 第1 1圖是顯示實施例3的快門處於全開狀態時的樣 子之圖。 第1 2圖是取出含於第1 1圖的快門之結構的一部分後 加以顯示之圖。 第1 3圖顯示以實施例3的快門能確認全開狀態、全 -26- 1235886 (23) 閉狀態、小光圈狀態的順序移行時之扇形板的變化的圖。 第1 4圖是顯示關於以往之扇形板動作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快門 3…快門基板 4…快門開口 5…作動銷 7…步進馬達 1 〇…第1扇形板 1 1…固定軸 1 2…凸輪孔 20···第2扇形板 21…固定軸 22···凸輪孔 30…第3扇形板 3 1…固定軸 3 2…凸輪孑L -27-

Claims (1)

  1. (1) 123588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學機器用快門,是包含有:具備卡 輪孔並且可自由轉動地配置,用來開關快門開口 扇形板;及卡合於前述凸輪孔,使前述扇形板移 構件的光學機器用快門,其特徵爲: 至少一個扇形板之前述凸輪孔是形成:當該 動至藉由前述作動構件關閉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 該扇形板之移動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述扇形板是包含快門葉片與小光圈葉片, 該快門葉片是形成有凸輪孔形狀,使得當移 前述快門開口的位置時,變更該快門葉片的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述各自的快門葉片是以在全開狀態及小光圈狀態 述快門開口的位置位元於相同側的方式,設定前 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前述作動構件朝一方向移動之間,前述快門葉片 關閉快門開口的位置,由該位置改變移動方向後 門開口退避的方式,形成凸輪孔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前述作動構件朝一方向移動之間,前述扇形板移 地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在該 合用的凸 之複數個 動之作動 扇形板移 時,變更 ,其中前 動至關閉 方向。 ,其中前 下對於前 述凸輪孔 ,其中在 是以到達 由前述快 ,其中在 動,依序 扇形板包 -28- 1235886 (2) 含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 前述各自的快門葉片是在全開狀態及小光圈狀態下, 對於前述快門開口位於相同側, 前述小光圈葉片是跟隨著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 小光圈狀態,朝前述快門開口,向一方項移動, 前述快門葉片是以全閉狀態作爲折返點,進行往復移 動。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當 由前述全開狀態朝前述全閉狀態移行時,在前述快門葉片 之前’將前述小光圈葉片配置成堵塞前述快門開口的一部 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至 少一個前述快門葉片是在前述小光圈狀態下堵塞前述快門 開口的一部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光學機器用 快門,其中前述作動構件是藉由步進馬達來驅動者,因應 旋轉位置,以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的順序移 動前述複數個扇形板。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前 述扇形板是包含2片快門葉片,該2片快門葉片是以移動 至關閉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時,變更各該快門葉片的移動 方向之方式,形成凸輪孔形狀。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 前述2片快門葉片是當全開狀態時,處於兩者之間夾持著 -29- Ϊ235886 (3) 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 Π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 前述扇形板是包含2片快門葉片, 該2片快門葉片是以移動至關閉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 0寺’變更各該快門葉片的移動方向之方式形成凸輪孔形狀 〇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其中 伴隨著前述作動構件之移動,前述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 @動’而依序地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光圈狀態, 前述快門葉片及小光圈葉片是在全開狀態下處於夾持 著前述快門開口之位置, 前述小光圈葉片是隨著形成全開狀態、全閉狀態、小 光圈狀態,朝前述快門開口,向一方向移動, 而前述快門葉片是以全閉狀態爲折返點,進行往復移 動。 13·—種光學機器,其特徵爲: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1 2項中任一項之光學機器用快門。 -30-
TW093120260A 2003-07-30 2004-07-06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TWI23588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83161 2003-07-30
JP2003308149A JP4328151B2 (ja) 2003-07-30 2003-08-29 光学機器用シャッタ及びこれを含む光学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8783A TW200508783A (en) 2005-03-01
TWI235886B true TWI235886B (en) 2005-07-11

Family

ID=3411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0260A TWI235886B (en) 2003-07-30 2004-07-06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441966B2 (zh)
JP (1) JP4328151B2 (zh)
TW (1) TWI235886B (zh)
WO (1) WO2005012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3108A (ja) 2006-07-31 2008-02-14 Eastman Kodak Co シャッタ装置
TWI403826B (zh) * 2008-12-12 2013-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Aperture Shutter
DE102010020638B4 (de) * 2010-01-24 2014-05-08 Leica Camera Ag Vorrichtung zur Synchronisierung von Verschlußlamellen
KR101669592B1 (ko) * 2010-08-31 2016-10-26 디지털옵틱스 코포레이션 카메라 모듈
US9447626B2 (en) * 2013-09-16 2016-09-20 Exterior Research And Design, L.L.C. Sill pan
CN112505979B (zh) * 2019-08-26 2022-08-2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片转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5093B2 (ja) 1991-09-20 2000-01-31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並進回転振動変換器
JPH0579541U (ja) * 1992-03-31 1993-10-29 株式会社精工舎 モータ制御シャッタ装置
US5953550A (en) * 1993-08-10 1999-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of camera
US6123468A (en) * 1993-08-17 2000-09-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gnetically biased electromagnetic shutter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shutter blades of a camera
JP3668284B2 (ja) * 1995-05-23 2005-07-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遮光装置
JPH0933983A (ja) * 1995-07-17 1997-02-07 Canon Inc カメラのシャッタ装置
JPH09311362A (ja) * 1996-05-23 1997-12-02 Copal Co Ltd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US6086267A (en) * 1997-10-09 2000-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Quantity-of-light adjusting device using base and blade apertures for light quality control
JP2000039646A (ja) * 1998-07-23 2000-02-08 Canon Inc 絞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01033844A (ja) * 1999-07-15 2001-02-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露出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電子カメラ
JP2001066660A (ja) 1999-08-30 2001-03-16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237889B2 (ja) * 1999-09-16 2009-03-11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US6443635B1 (en) * 1999-11-16 2002-09-03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with auto-retaining of rotor at triple positions
JP3542316B2 (ja) * 2000-05-15 2004-07-1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409791B2 (ja) * 2001-06-21 2010-02-0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レンズシャッ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03823A1 (en) 2009-01-01
WO2005012998A1 (ja) 2005-02-10
US7441966B2 (en) 2008-10-28
JP4328151B2 (ja) 2009-09-09
US7658558B2 (en) 2010-02-09
JP2005062780A (ja) 2005-03-10
TW200508783A (en) 2005-03-01
US20060147199A1 (en)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407B2 (en) Focal-plane shutter for camera and digital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JP5373433B2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4335616B2 (ja)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光学機器
JP4436850B2 (ja) 絞り装置
TWI235886B (en)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JP2007233054A (ja)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628091B2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3984119B2 (ja) レンズシャッタ装置
JP4409791B2 (ja) カメラ用レンズシャッタ
JP2002090801A (ja) 光量制御装置
CN107544193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JP4618860B2 (ja) カメラ用絞り機構
JPH0611756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付きシャッタ
JP2001042384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740572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583632Y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19056891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JP4368287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4450489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2003344903A (ja)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
CN107544191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JP2000221560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2006084895A (ja) セクタ駆動装置、これを備えたシャッタ装置、絞り駆動装置および光量調節装置
JP2000284340A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134598B2 (ja) カメラ用レンズシャッ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