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826B - Aperture Shutter - Google Patents

Aperture Shut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826B
TWI403826B TW098114021A TW98114021A TWI403826B TW I403826 B TWI403826 B TW I403826B TW 098114021 A TW098114021 A TW 098114021A TW 98114021 A TW98114021 A TW 98114021A TW I403826 B TWI403826 B TW I4038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shutter
plate
diameter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4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2835A (en
Original Assignee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to TW098114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3826B/zh
Priority to US12/534,210 priority patent/US791861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022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2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8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光圈快門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照相器材,特別是指一種光圈快門裝置。
一般照相時多是利用調整照相器材光圈大小或是快門開啟與關閉時間的快慢來決定所需的進光量。
參閱圖1,為證書號1237158專利案之一種小型化鏡頭組4,主要是藉由控制通過一第一驅動件41與一第二驅動件42之電流方向,使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產生正、逆轉,進而使該第一驅動件41驅動一小光圈孔43遠離或與一大光圈孔44重疊,以及使該第二驅動件42驅動一快門板45遮蔽或遠離該大光圈孔44,如此,即可控制進入該小型化鏡頭組4之光量大小。
雖然上述小型化鏡頭組4可藉由改變通過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之電流方向使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產生正、逆轉,進而驅動該小光圈孔43與該快門板45以控制進入該小型化鏡頭組4之光量,但每次要使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改變轉動方向就必須改變通入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之電流方向,如此,會使得電源管理較為複雜,且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是個別控制該快門板45與該小光圈孔43移動,因此當光圈之數目增加時,該小型化鏡頭組4之驅動件41數目勢必也得增加,如此將增加該小型化鏡頭組4之體積與成本。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電源管理較簡單之光圈快門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減少體積與降低成本之光圈快門裝置。
於是,本發明光圈快門裝置之一態樣包含一基座單元、一快門單元,及一光圈單元。該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該基座具有相背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及一沿一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光孔。該快門單元包括至少一樞設於該基座的快門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快門驅動件,及一受該快門驅動件驅動之撥動件,該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快門板轉動之導柱,該快門驅動件能驅動該撥動件在一開啟位置及一遮蔽位置間切換,使該導柱帶動該快門板在遠離與遮蔽該光孔的狀態之間切換。該光圈單元包括一樞設於該基座之第一口徑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光圈驅動件,及一受該光圈驅動件驅動之被撥動件,該第一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之第一口徑孔,該被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之導銷,該光圈驅動件能驅動該被撥動件由一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一大口徑位置,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一口徑孔由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該撥動件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藉由該快門單元之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將該被撥動件由該大口徑位置撥動至該第一口徑位置,可使該快門驅動件與該光圈驅動件之電源管理較為簡單。
於是,本發明光圈快門裝置之另一態樣包含一基座單元、一快門單元,及一光圈單元。該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該基座具有相背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及一沿一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光孔。該快門單元包括至少一樞設於該基座且具有一撥臂的快門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快門驅動件,及一受該快門驅動件驅動之撥動件,該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快門板轉動之導柱,該快門驅動件能驅動該撥動件在一開啟位置及一遮蔽位置間切換,使該導柱帶動該快門板在遠離與遮蔽該光孔的狀態之間切換。該光圈單元包括一樞設於該基座之第一口徑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光圈驅動件,及一受該光圈驅動件驅動之被撥動件,該第一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之第一口徑孔,該被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之導銷,該光圈驅動件能驅動該被撥動件由一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一大口徑位置,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一口徑孔由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該快門板之撥臂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該快門單元之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藉由該快門板之撥臂將該被撥動件由該大口徑位置撥動至該第一口徑位置,可使該快門驅動件與該光圈驅動件之電源管理較為簡單。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四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本發明光圈快門裝置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基座單元1、一快門單元2,及一光圈單元3。
該基座單元1包括一基座11、一大口徑板12、一與該基座11扣接之主壓蓋板13,及一與該基座11扣接之副壓蓋板14,其中,該基座11具有相背設置之一第一表面111與一第二表面112、一沿一光軸Y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111、112之光孔113,及二沿該光軸Y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111、112之弧形槽114。該大口徑板12是設置於該第二表面112,並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113且與該光孔113重疊之大口徑孔121。
該快門單元2包括二樞設於該基座11之快門板21、一設置於該第一表面111之快門驅動件22、一受該快門驅動件22驅動之撥動件23,其中,該等快門板21是位於該基座11與該大口徑板12間,並各具有一長條孔211。該快門驅動件22具有一電磁致動器221,及一對應該電磁致動器221樞設於該基座11且與該撥動件23固接之磁性件222,該磁性件222是受該電磁致動器221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在本實施例中,該電磁致動器221為電磁鐵,該磁性件222為磁石。該撥動件23具有一帶動該等快門板21轉動之導柱231,該導柱231是穿伸於其中一弧形槽114與該等長條孔211。該快門驅動件22能驅動該撥動件23在一開啟位置(見圖3、5)及一遮蔽位置(見圖4)間切換,使該導柱231帶動該等快門板21在一遠離與遮蔽該光孔113的狀態之間切換。
該光圈單元3包括一樞設於該基座11之第一口徑板31、一設置於該第一表面111之光圈驅動件32,及一受該光圈驅動件32驅動之被撥動件33,其中,該第一口徑板31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113與該大口徑孔121之第一口徑孔311,及一長條孔312。該光圈驅動件32具有一電磁致動器321,及一對應該電磁致動器321樞設於該基座11且與該被撥動件33固接之磁性件322,該磁性件322是受該電磁致動器321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在本實施例中,該電磁致動器321為電磁鐵,該磁性件322為磁石。該被撥動件33具有一帶動該第一口徑板31轉動之導銷331,該導銷331是穿伸於另一弧形槽114與該第一口徑板31之長條孔312。該光圈驅動件32能驅動該被撥動件33由一第一口徑位置(見圖4、5)切換至一大口徑位置(見圖3),使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一口徑板31轉動,進而使該第一口徑孔311由與該光孔113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113之狀態。
該快門單元2、該光圈單元3和該基座單元1組裝時,是利用該主壓蓋板13與該基座11扣接,使該等快門板21、該大口徑板12與該第一口徑板31和該基座11保持連接,以及利用該副壓蓋板14與該基座11扣接,使該快門驅動件22、該光圈驅動件32、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和該基座11保持連接。
參閱圖3、4,接著說明該光圈快門裝置如何動作,當該撥動件23位於該開啟位置且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皆遠離該光孔113,此時沿該光軸Y方向經由該光孔113與該大口徑孔121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為最大。
若要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時,藉由控制該快門驅動件22作動產生磁力而吸引該磁性件222,使該磁性件222繞自身軸線往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此,將使得該撥動件23同步產生旋轉,並經由該導柱231帶動該等快門板21相互靠合直到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此時該等快門板21是遮蔽該光孔113。在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過程中,由於該被撥動件33是位於該撥動件23之迴轉路徑上,因此該撥動件23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使該被撥動件33以該磁性件322為轉動中心而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並由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一口徑板31往該光孔113靠近直到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此時該第一口徑孔311是和該光孔113重疊(如圖4所示)。當要使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遠離該光孔113時,先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切換至該開啟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接著,再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往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該第一口徑板31即遠離該光孔113(如圖3所示)。
參閱圖2~5,當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如圖3所示)時,若要減少沿該光軸Y方向經由該光孔11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先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並撥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後,此時該第一口徑板31之第一口徑孔311是與該光孔113重疊(如圖4所示),接著再次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切換至該開啟位置(如圖5所示),如此,即可減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而當要增加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時,僅需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由該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如圖3所示),即可增加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
由於要使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光孔113重疊僅需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將該被撥動件33由該大口徑位置撥動至該第一口徑位置,僅需設計單向電流供應給該光圈驅動件32,相較於習知減少進光量需同時驅動該第一、第二驅動件41、42的方式,能使該快門驅動件22與該光圈驅動件32作動之電源管理較為簡單。
值得說明的是,若單一片快門板21就足以遮蔽該光孔113的情況下,該等快門板21之數目也可更改為一。
參閱圖6、7,為本發明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其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光圈單元3之磁性件322為四極磁石,以及更包括一樞設於該大口徑板12與該主壓蓋板13間之第二口徑板34,該第二口徑板34是受該被撥動件33之導銷331帶動,並具有一口徑介於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大口徑孔121之第二口徑孔341,及一長條孔342。其中,該光圈驅動件32還能驅動該被撥動件33由一第二口徑位置(見圖10、11)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見圖7),使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二口徑板34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口徑孔341由與該光孔113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113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23由該遮蔽位置切換至該開啟位置時,該撥動件23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二口徑位置。
如圖7所示,當該撥動件23位於該開啟位置且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21、該第一口徑板31與該第二口徑板34皆遠離該光孔113,此時沿該光軸Y方向經由該光孔113與該大口徑孔121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為最大。
配合參閱圖8,若要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時,藉由控制該快門驅動件22驅動該撥動件2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並經由該導柱231帶動該等快門板21相互靠合直到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此時該等快門板21即遮蔽該光孔113。在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過程中,該撥動件23也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使該被撥動件3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並由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一口徑板31往該光孔113靠近直到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此時該第一口徑孔311是和該光孔113重疊,而該第二口徑板34之第二口徑孔341則是維持在遠離該光孔113之狀態。當要使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遠離該光孔113時,先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切換至該開啟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如圖9所示),接著,再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往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該第一口徑板31即遠離該光孔113(如圖7所示)。
參閱圖6、8、9,當要改變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一口徑孔311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如圖8所示),在前段所述該撥動件23位於該遮蔽位置時,也就是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之狀態下,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開啟位置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如圖9所示),如此,即可控制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一口徑孔311之光量。
參閱圖6、8、10、11,當要改變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二口徑孔341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在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如圖8所示),先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帶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使該第一口徑孔311遠離該光孔113,接著,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開啟位置並將該被撥動件33撥往該第二口徑位置,使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二口徑板34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如圖10所示),如此,即可使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調整為僅有通過該第二口徑孔341之光量。相反地,當要遮蔽該光孔113時,僅需再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如圖11所示)。
上述第二較佳實施例能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相同功效,且藉由該撥動件23由該遮蔽位置切換至該開啟位置時,撥動該被撥動件33由該大口徑位置切換至該第二口徑位置而使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相較於習知增加光圈數目就必須增加驅動件數量之情形,本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不增加該光圈驅動件32之數目之情況下即可控制該第二口徑板34,因此可減少該光圈快門裝置之體積與部件數目,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參閱圖12~14,為本發明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其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基座單元1之基座11以及該等快門板21之型式不同。
該基座單元1之基座11具有一基座本體115及一光孔板110,其中,該基座本體115是供該快門單元2與該光圈單元3之磁性件222、322設置,該光孔板110是與該基座本體115連接並具有該第一、第二表面111、112與該光孔113,該基座11之該等弧形槽114是沿該光軸Y方向貫穿基座本體115。該等快門板21其中一者更具有一撥臂212,當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該撥臂212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如圖14所示)。
該快門單元2、該光圈單元3和該基座單元1組裝時,是利用該主壓蓋板13與該基座本體115扣接,使該光孔板110、該等快門板21、該大口徑板12與該第一口徑板31和該基座本體115保持連接,以及利用該副壓蓋板14與該基座本體115扣接,使該快門驅動件22、該光圈驅動件32、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和該基座本體115保持連接。
配合參閱圖14,接著說明該光圈快門裝置如何動作,當該撥動件23位於該開啟位置且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皆遠離該光孔113,此時沿該光軸Y方向經由該光孔113與該大口徑孔121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為最大。
若要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時,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逆時針旋轉並切換至該遮蔽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如圖14所示),而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過程中,由於該被撥動件33是位於該快門板21之撥臂212的迴轉路徑上,因此該撥臂212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使該第一口徑板31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當要使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遠離該光孔113時,先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切換至該開啟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接著,再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該第一口徑板31即遠離該光孔113(如圖13所示)。
參閱圖12~15,當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如圖13所示)時,若要改變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一口徑孔311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並由該撥臂212撥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此時該第一口徑板31之第一口徑孔311是與該光孔113重疊(如圖14所示),接著再次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開啟位置(如圖15所示),如此,即可減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而當要增加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時,僅需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由該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如圖13所示),即可增加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如此,本第三較佳實施例可以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功效。
參閱圖16、17,為本發明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其與上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光圈單元3之磁性件322為四極磁石,以及更包括一樞設於該大口徑板12與該主壓蓋板13間之第二口徑板34,該第二口徑板34是受該被撥動件33之導銷331帶動,並具有一口徑介於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大口徑孔121之第二口徑孔341,及一長條孔342。其中,該光圈驅動件32還能驅動該被撥動件33在一第二口徑位置(見圖20、21)與該大口徑位置(見圖17)間切換,使該導銷331帶動該第二口徑板34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口徑孔341在與該光孔113重疊之狀態及遠離該光孔113之狀態間切換。
當該撥動件23位於該開啟位置且該被撥動件33位於該大口徑位置時(如圖17所示),該等快門板21、該第一口徑板31與該第二口徑板34皆遠離該光孔113,此時沿該光軸Y方向經由該光孔113與該大口徑孔121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為最大。
參閱圖16~19,若要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時,藉由控制該快門驅動件22驅動該撥動件2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切換至該遮蔽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如圖18所示)。在該撥動件23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過程中,該快門板21之撥臂212也將撥動該被撥動件33,使該被撥動件33往逆時針方向旋轉並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此時該第一口徑孔311是和該光孔113重疊,且該第二口徑板34之第二口徑孔341則是維持在遠離該光孔113之狀態。當要使該等快門板21與該第一口徑板31遠離該光孔113時,先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至該開啟位置,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如圖19所示),接著,再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使該被撥動件33往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該第一口徑板31即遠離該光孔113(如圖17所示)。
參閱圖16、18、19,當要改變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一口徑孔311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一口徑孔31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如圖19所示),在前段所述該撥動件23位於該遮蔽位置時(如圖18所示),也就是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之狀態下,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開啟位置使該等快門板21遠離該光孔113(如圖19所示),如此,即可控制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一口徑孔311之光量。
參閱圖16、17、20、21,當要改變沿該光軸Y方向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僅有通過該第二口徑孔341之光量,亦即使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時,在該撥動件23與該被撥動件33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時(如圖17所示),先驅動該光圈驅動件32帶動該被撥動件33切換至該第二口徑位置,使該第一口徑孔311遠離該光孔113,以及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如圖20所示),如此,即可使通過該主壓蓋板13之光量調整為僅有通過該第二口徑孔341之光量。而當要遮蔽該光孔113時,僅需驅動該快門驅動件22使該撥動件23切換至該遮蔽位置即可使該等快門板21遮蔽該光孔113(如圖21所示)。
上述第四較佳實施例能達到與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相同功效,且藉由該光圈驅動件32驅動該被撥動件33由該大口徑位置切換至該第二口徑位置而使該第二口徑孔341與該光孔113重疊,相較於習知增加光圈數目就必須增加驅動件數量之情形,本第四較佳實施例在不增加該光圈驅動件32之數目之情況下即可控制該第二口徑板34,因此可減少該光圈快門裝置之體積與部件數目,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基座單元
11‧‧‧基座
110‧‧‧光孔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光孔
114‧‧‧弧形槽
115‧‧‧基座本體
12‧‧‧大口徑板
121‧‧‧大口徑孔
13‧‧‧主壓蓋板
14‧‧‧副壓蓋板
2‧‧‧快門單元
21‧‧‧快門板
211‧‧‧長條孔
212‧‧‧撥臂
22‧‧‧快門驅動件
221‧‧‧電磁致動器
222‧‧‧磁性件
23‧‧‧撥動件
231‧‧‧導柱
3‧‧‧光圈單元
31‧‧‧第一口徑板
311‧‧‧第一口徑孔
312‧‧‧長條孔
32‧‧‧光圈驅動件
321‧‧‧電磁致動器
322‧‧‧磁性件
33‧‧‧被撥動件
331‧‧‧導銷
34‧‧‧第二口徑板
341‧‧‧第二口徑孔
342‧‧‧長條孔
Y‧‧‧光軸
圖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證書號I237158專利案之一種小型化鏡頭組;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光圈快門裝置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一撥動件與一被撥動件分別位於一開啟位置與一大口徑位置時,二快門板與一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4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一遮蔽位置與一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5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6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圖7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一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8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9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0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一第二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1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二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
圖13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4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5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6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
圖17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一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8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19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該第一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圖20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開啟位置與一第二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及
圖21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分別位於該遮蔽位置與該第二口徑位置時,該等快門板、該第一口徑板與該第二口徑板之位置情形。
1...基座單元
11...基座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光孔
114...弧形槽
12...大口徑板
121...大口徑孔
13...主壓蓋板
14...副壓蓋板
2...快門單元
21...快門板
211...長條孔
22...快門驅動件
221...電磁致動器
222...磁性件
23...撥動件
231...導柱
3...光圈單元
31...第一口徑板
311...第一口徑孔
312...長條孔
32...光圈驅動件
321...電磁致動器
322...磁性件
33...被撥動件
331...導銷
Y...光軸

Claims (21)

  1. 一種光圈快門裝置,包含:一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該基座具有相背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及一沿一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光孔;一快門單元,包括至少一樞設於該基座的快門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快門驅動件,及一受該快門驅動件驅動之撥動件,該快門驅動件具有一電磁致動器,及一對應該電磁致動器樞設於該基座單元之基座且與該撥動件固接之磁性件,該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快門板轉動之導柱,該磁性件是受該電磁致動器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其中,該快門驅動件能驅動該撥動件在一開啟位置及一遮蔽位置間切換,使該導柱帶動該快門板在遠離與遮蔽該光孔的狀態之間切換;及一光圈單元,包括一樞設於該基座之第一口徑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光圈驅動件,及一受該光圈驅動件驅動之被撥動件,該第一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之第一口徑孔,該光圈驅動件具有一電磁致動器,及一對應該光圈單元之電磁致動器樞設於該基座且與該被撥動件固接之磁性件,該被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之導銷,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是受該光圈單元之電磁致動器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該光圈驅動件能驅動該被撥動件由一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一大口徑位置,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一口徑孔由 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該撥動件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基座之第二表面的大口徑板,該大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大於該第一口徑孔且小於該光孔之大口徑孔,該大口徑孔是與該光孔重疊,該快門板是位於該基座與該大口徑板間,該快門驅動件與該光圈驅動件是設置於該第一表面。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與該基座扣接使該快門板、該大口徑板與該第一口徑板和該基座保持連接之主壓蓋板,及一與該基座扣接使該快門驅動件、該光圈驅動件、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和該基座保持連接之副壓蓋板,該第一口徑板是位於該大口徑板與該主壓蓋板間。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單元包括二快門板,該撥動件由開啟位置切換至遮蔽位置時,該導柱是帶動該等快門板由遠離該大孔徑孔之狀態相互靠近而切換至遮蔽該大口徑孔之狀態。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具有二沿該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弧形槽,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各具有一長條孔,該撥動件之導柱是穿伸於其中一弧形槽與該等快門板之 長條孔,該被撥動件之導銷是穿伸於另一弧形槽與該第一口徑板之長條孔。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單元與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皆為二極磁石。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光圈單元更包括一樞設於該大口徑板與該主壓蓋板間且受該被撥動件之導銷帶動的第二口徑板,該第二口徑板具有一口徑介於該第一口徑孔與該大口徑孔之第二口徑孔,該光圈驅動件能驅動該被撥動件由一第二口徑位置切換至該大口徑位置,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二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口徑孔由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由該遮蔽位置切換至該開啟位置時,該撥動件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二口徑位置。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單元包括二快門板,該撥動件由開啟位置切換至遮蔽位置時,該導柱是帶動該等快門板由遠離該大孔徑孔之狀態相互靠近而切換至遮蔽該大口徑孔之狀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二沿該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弧形槽,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第二口徑板各具有一長條孔,該撥動件之導柱是穿伸於其中一弧形槽與該等快門板之長條孔,該被撥動件之導銷是穿伸於另一弧形槽與該第一、第二口徑板之長條孔。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驅動單元之磁性件為磁石,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為四極磁石。
  11. 一種光圈快門裝置,包含:一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該基座具有相背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及一沿一光軸方向貫穿該第一、第二表面之光孔;一快門單元,包括至少一樞設於該基座且具有一撥臂的快門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快門驅動件,及一受該快門驅動件驅動之撥動件,該快門驅動件具有一電磁致動器,及一對應該電磁致動器樞設於該基座單元之基座且與該撥動件固接之磁性件,該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快門板轉動之導柱,該磁性件是受該電磁致動器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該快門驅動件能驅動該撥動件在一開啟位置及一遮蔽位置間切換,使該導柱帶動該快門板在遠離與遮蔽該光孔的狀態之間切換;及一光圈單元,包括一樞設於該基座之第一口徑板、一設置於該基座之光圈驅動件,及一受該光圈驅動件驅動之被撥動件,該第一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小於該光孔之第一口徑孔,該光圈驅動件具有一電磁致動器,及一對應該光圈單元之電磁致動器樞設於該基座且與該被撥動件固接之磁性件,該被撥動件具有一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之導銷,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是受該光圈單元之電磁致動器驅動而繞自身軸線樞轉,該光圈驅動件能驅動 該被撥動件由一第一口徑位置切換至一大口徑位置,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一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一口徑孔由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切換至遠離該光孔之狀態,當該被撥動件位於該大口徑位置,該撥動件由該開啟位置切換至該遮蔽位置時,該快門板之撥臂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基座之第二表面的大口徑板,該大口徑板具有一口徑大於該第一口徑孔且小於該光孔之大口徑孔,該大口徑孔是與該光孔重疊,該快門板是位於該基座與該大口徑板間,該快門驅動件與該光圈驅動件是設置於該第一表面。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一供該快門單元與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設置的基座本體,及一與該基座本體連接且具有該第一、第二表面與該光孔之光孔板。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與該基座本體扣接使該快門板、該光孔板、該大口徑板與該第一口徑板和該基座本體保持連接之主壓蓋板,及一與該基座扣接使該快門驅動件、該光圈驅動件、該撥動件與該被撥動件和該基座本體保持連接之副壓蓋板,該第一口徑板是位於該大口徑板與該主壓蓋板間。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 該快門單元包括二快門板,該撥動件由開啟位置切換至遮蔽位置時,該導柱是帶動該等快門板由遠離該大孔徑孔之狀態相互靠近而切換至遮蔽該大口徑孔之狀態,且其中一快門板之撥臂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具有二沿該光軸方向貫穿基座本體之弧形槽,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口徑板各具有一長條孔,該撥動件之導柱是穿伸於其中一弧形槽與該等快門板之長條孔,該被撥動件之導銷是穿伸於另一弧形槽與該第一口徑板之長條孔。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單元與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皆為二極磁石。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光圈單元更包括一樞設於該大口徑板與該主壓蓋板間且受該被撥動件之導銷帶動的第二口徑板,該第二口徑板具有一口徑介於該第一口徑孔與該大口徑孔之第二口徑孔,該光圈驅動件還能驅動該被撥動件在一第二口徑位置與該大口徑位置間切換,使該導銷帶動該第二口徑板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口徑孔在與該光孔重疊之狀態及遠離該光孔之狀態間切換。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單元包括二快門板,該撥動件由開啟位置切換至遮蔽位置時,該導柱是帶動該等快門板由遠離該大孔徑 孔之狀態相互靠近而切換至遮蔽該大口徑孔之狀態,且其中一快門板之撥臂將撥動該被撥動件切換至該第一口徑位置。
  2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二沿該光軸方向貫穿該基座本體之弧形槽,該等快門板與該第一、第二口徑板各具有一長條孔,該撥動件之導柱是穿伸於其中一弧形槽與該等快門板之長條孔,該被撥動件之導銷是穿伸於另一弧形槽與該第一、第二口徑板之長條孔。
  2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光圈快門裝置,其中,該快門驅動單元之磁性件為磁石,該光圈單元之磁性件為四極磁石。
TW098114021A 2008-12-12 2009-04-28 Aperture Shutter TWI403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4021A TWI403826B (zh) 2008-12-12 2009-04-28 Aperture Shutter
US12/534,210 US7918615B2 (en) 2009-04-28 2009-08-03 Aperture-ring-and-shutte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48490 2008-12-12
TW098114021A TWI403826B (zh) 2008-12-12 2009-04-28 Aperture Shut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2835A TW201022835A (en) 2010-06-16
TWI403826B true TWI403826B (zh) 2013-08-01

Family

ID=4299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4021A TWI403826B (zh) 2008-12-12 2009-04-28 Aperture Shutt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918615B2 (zh)
TW (1) TWI403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9664A1 (en) * 2007-01-23 2010-12-30 Lim Dae-Soon Shutter device for camera
JP2011133788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ippon Seimitsu Sokki Kk 絞り装置、カメラ、絞り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駆動装置
JP5858655B2 (ja) * 2011-06-10 2016-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CN110082882B (zh) * 2018-01-25 2022-07-2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TWI708113B (zh) * 2019-07-10 2020-10-2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片轉移裝置
CN112505979B (zh) * 2019-08-26 2022-08-2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片转移装置
TWI770672B (zh) * 2020-11-12 2022-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3777B1 (en) * 1999-10-14 2005-06-07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Lens shutter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
JP2006276836A (ja) * 2005-03-02 2006-10-12 Canon Inc カメラおよびシャッタ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2316B2 (ja) * 2000-05-15 2004-07-1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328151B2 (ja) * 2003-07-30 2009-09-0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用シャッタ及びこれを含む光学機器
JP4335623B2 (ja) * 2003-09-12 2009-09-30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セクタ駆動機構
JP4549115B2 (ja) * 2004-06-29 2010-09-2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TWI237158B (en) 2004-09-24 2005-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Miniaturization lens set
US7708479B2 (en) * 2005-04-28 2010-05-04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3777B1 (en) * 1999-10-14 2005-06-07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Lens shutter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
JP2006276836A (ja) * 2005-03-02 2006-10-12 Canon Inc カメラおよびシャッタ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2835A (en) 2010-06-16
US7918615B2 (en) 2011-04-05
US20100272429A1 (en)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826B (zh) Aperture Shutter
KR101664194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셔터 및 조리개 장치
US7806605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6661599B2 (ja) 羽根駆動装置
JP2009501357A (ja) 小型カメラ用開閉装置
JP5373433B2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2006284641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US7513703B2 (en) Magnetic actuator and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device
JP2003233102A (ja) 絞り機構
US2005014663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US7758261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064809B2 (ja) 光量調節装置
KR101177450B1 (ko) 카메라용 셔터 장치
JP2009175365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258062A (ja) 絞り兼用シャッタ駆動装置
JP2002341399A (ja) 光量制御装置
CN101520589A (zh) 快门装置
JP4825175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JP2001290195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4109933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2004191750A (ja) 光量調節装置
KR100989682B1 (ko) 카메라용 셔터
JP4074544B2 (ja) カメラのセクタ駆動装置
JP2006215323A (ja)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2001108917A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