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3922B - Method of purifying amide compound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purifying amide compoun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3922B
TW553922B TW090100954A TW90100954A TW553922B TW 553922 B TW553922 B TW 553922B TW 090100954 A TW090100954 A TW 090100954A TW 90100954 A TW90100954 A TW 90100954A TW 553922 B TW553922 B TW 5539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idine compound
amidine
purifying
item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0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ya Abe
Kiyoshi Itou
Kenju Sasaki
Seiichi Watanabe
Tamotsu Asan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3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39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3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mides
    • C07C231/2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31/2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2Amides, e.g. chloramphenicol or polyamides; Imides or polyimides; Urethanes, i.e. compounds comprising N-C=O structural element or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55392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I ) 本發明涉及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 涉及用活性炭處理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高效率得到高純度醯 胺化合物的方法。 醯胺化合物,特別是在腈類化合物由水合反應得到的醯胺 化合物的生成液中,因製備方法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存在高分 子物質、表面活性劑、著色劑、溶出物或其他的不純物等。爲 除去這些雜質,已經公開了下述的方法,例如,特開昭 61 -115495 號和 61-122253 號(EP-A-182578)公開了用活性炭 精製處理的方法,而特開昭61-115058號公開了用離子交換膜 精製處理的方法,特開昭61-22227號(EP-188068)公開了用多 孔的中空纖維膜精製處理的方法。 但是,上述的離子交換膜或中空纖維膜精製處理的方法必 須有特殊的精製裝置等,在其實施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經濟方面 的缺陷。 在用活性炭精製的方法中,通常不需要特殊的設備,但是 在製品中仍存在雜質,效果不好。特別是,用有腈類水合能酶的 腈類水合酶等直接水合腈類化合物製備醯胺化合物的情況下, 按照上述現有技術的活性炭精製方法,混入反應溶液中的來自 微生物的蛋白質等的除去不充分,其結果,即使其量是微量, 反應液也易發泡,其量爲大量時,反應液變成白濁狀,製品的 質量低劣。 因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效率地除去醯胺化合物溶液 中不純物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是提供在從腈類化合物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53922 Δ7 Α7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7) 製備相應的醯胺化合物時,得到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用活性 炭處理該溶液,簡便而高效的精製方法。 本發明人對用活性炭精製上述含有醯胺化合物的溶液進 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在酸性條件下,使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 與活性炭相接觸,特別是在特定的pH值範圍與活性炭相接觸, 能夠高效率地除去該含醯胺化合物溶液中的不純物,特別是蛋 白質。 特別是從現有技術中可知,醯胺化合物是含有不飽和鍵的 物質時(例如,工業上比較重要的化合物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 醯胺等),在酸性範圍易發生聚合反應,化合物不穩定,爲了 避免聚合反應發生,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必須保持中性。根據 這樣的觀點,在上述條件下的精製技術得到了現有技術怎麽也 想不到的效果。 艮P,本發明是: (1) 在酸性條件下,使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與活性炭相接觸爲 特徵的精製醯胺化合物的方法。 (2) 按上述(1)所述的精製方法,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是按 相應的腈類化合物的水合反應得到的生成溶液。 (3) 按上述(2)所述的精製方法,醯胺化合物的碳原子數是 2-20個碳原子。 (4) 按上述(3)所述的精製方法,醯胺化合物含有不飽和結合 的物質。 (5) 按上述(2)或(3)所述的方法,醯胺化合物是用含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f. ί - - - —1 - In il -- > i 553922 7、發明説明(乃) 類水合酶齡生髓體,或__細_雜,按 合物的水合反應製備的。 ⑹按上n)臓的觀跑,微生糖體紐任意宿主 中麵_生_株___水合醜麵細形質轉換 ⑺按上述4 (^所獅_雜,醜彳始用含腈類水 合酶的微生或該微生物菌體的處理物,按腈類化合物 的水合反應製備的物質。 ⑻按上述的精製方法,微生物麵是在任意宿主 中發現_生幅株___水讀醜_質議 體。 (9) ,上述⑺臟的赖雜,_靴合煙_青或甲 基丙烯腈。 (10) 按上述(8)所述的精_士 _ ^ @ 精氣万法,醯胺化合物是丙烯腈或 甲基丙烯腈。 (11) 按上述(9)或(1〇)所饫 + 所迷的楕製万法,與活性炭相接 觸時的自酗胺化合物溶液pH值爲3 5—6 5 經 濟 (12) 按上述(11)所述的精士a甘 ^ 、棺氣万法,其特徵是用酸離解常數 爲3·5-5.5的有機酸或用該有施i 有祕1酸和鹼調g?含醢胺化合物的 溶y佼的酸性。 (13) 按上述(12)所述的精_士、+ 費 A7 B7 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丙稀酸 氣万法,有機酸是丙烯酸或甲基 (14) 按上述(13)臟_製趣,灘炭是以木質或棕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今) 殼作原料的活性炭。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5) 按上述(14)所述的精製方法,與活性炭相接觸時的溫 度爲 10-50Ό。 (16) 按上述(15)所述的精製方法,其特徵是含醯胺化合物 的溶液與活性炭接觸後,從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中分離活性 炭,使分離出的溶液在飽和溫度以下析出結晶。 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中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沒有特別的限制,具體地 說,可以舉出碳原子數爲2-20的腈類化合物進行水合反應得 到的含醯胺化合物的生成溶液。供水合反應的腈類化合物,可 以是寬範圍的腈類化合物,例如脂肪族腈類化合物、芳香族腈 類化合物等的腈類化合物。脂肪族腈類化合物可舉出碳原子數 爲2-6的飽和或不飽和腈類,例如乙腈、丙腈、丁腈、異丁腈、 戊腈、異戊腈、己腈等脂肪族單腈類;乙二腈、丁二腈、己二 腈等脂肪族飽和二腈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丁烯腈等的脂 肪族不飽和腈等。芳香族腈類化合物可舉出苄腈、隣-、間-和對-氯苄腈、隣-、間-和對-氟苄腈、隣-、間-和對-腈類苄 腈、隣_、間-和對-甲基苄腈、苄基氰化物等,特別是對於由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有不飽和鏈的腈類得到的含有丙烯醯 胺和甲基丙烯醯胺的水溶液,本發明的方法特別適合。 在本發明中,關於作爲處理物件的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 不管是從那種已知水合方法製備的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艮[], 不管是由硫酸水合法或由含雷内銅催化劑等的金屬銅的催化 劑的接觸水合法製備的含醯胺化合物的溶丨夜用有水合能力使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 ) 腈類化合物的酶(腈類水合酶)和含有這些酶的微生物菌體, 或用其酶和微生物體處理物等進行水合反應等都是可以的。 但是,用有使腈類化合物進行水合能力的酶即腈類水合 酶、腈類水合酶的處理物、含腈類水合酶的微生物菌體或該微 生物菌體處理物得到的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本發明的方法是 特別適合的。 上述的腈類水合酶稱爲具有腈類化合物加水分解生成相 應的醯胺化合物能力的酶。 在本發明中,含有腈類水合酶的微生物沒有特別的限制, 只要具有使腈類化合物加水分解産生有生成相應醯胺化合物 能力的腈類水合酶,而且在30重量%的丙烯醯胺水溶液中保持 腈類水合酶活性的微生物就行。作爲適合的實例,可以具體舉 出諾卡氏菌屬、棒桿菌屬、芽孢菌屬、好熱性桿菌屬、假單胞 菌屬、微球菌屬、紅球菌種爲代表的紅球菌屬、不動桿菌屬、 黃色桿菌屬、鏈黴菌屬、根瘤菌屬、腸桿菌屬、克雷伯氏菌屬、 歐文氏菌屬、氣單胞菌屬、檸檬酸桿菌屬、維氏無色桿菌屬、 瓊脂桿菌屬或嗜熱性菌種代表的假諾卡氏菌屬的微生物。 在本發明中,在任意宿主中發現的該微生物純菌株培養的 腈類水合酶遺傳因數的形質轉換體也含於本發明所述的微生 物中。而且,本申請中所述的任意宿主可列舉出後述實施例的 大腸桿菌作代表但是大腸桿菌並不特別限定包含枯草桿菌等 的桿菌屬菌、酵母菌或放線菌等,也含其他的微生物菌株。這 種微生物菌株的實例,可以舉出MT-10822(根據關於特許手續 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β 、1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 297公f ) 553922 五、發明説明(w) 上的微生物寄存的國際承認的布達佩斯條約,該菌株於1996 年2月7日寄存在茨城縣築波市東1街第3号的通商產業省工 業技術院生命工學工業技術研究所,寄存号爲FERM BP-5785)。 另外,使用DNA重組技術,該酶構成中的一或兩個以上氨基 酸,可以用其他的氨基酸插入、置換、缺失、削除,發現提高 了醯胺化合物穩定性^溫度穩定性的變異型的腈類水合酶的形 質轉換體也包含在本發明所述的微生物中。 使用上述的微生物製備醯胺化合物時,通常利用該微生物 的菌體或菌體處理物。菌體優選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 學、遺傳工程學區域内公知的一般方法調製。例如,可以舉出 在LB培養基或M9培養基的通常液體培養基植菌該微生物後, 在適當的培養溫度培養(一般情況下,爲20-50°C,但在嗜熱 菌的情況下,爲50°C以上),此後,用離心分離法使該微生物與 培養液分離、回收的方法。 本發明中的微生物菌體處理物,是指上述的微生物菌體的 提取物或磨碎物,分離精製該提取物或磨碎物的腈類水合酶活 性部分得到的後分離物,將該微生物菌體或該菌體的提取物、 磨碎物、後分離物用適當的擔體固定的固定化物,其中有腈類 水合酶活性的部分相當本發明菌體處理物。 作爲本發明精製物件的醯胺化合物中,利用包含腈類水合 酶的微生物菌體或該微生物菌體的處理物水合腈類化合物得 到酉胺化合物時的反應形式使相應的腈類化合物進行間歇式 反應的方法,或連續反應的方法。反應的形式沒有特別的限 8 i紙張尺度適i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羞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V.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吖) 制,例如,可在沸騰床進行,也可在固定床進行。此時,在反 應液中的催化劑,例如微生物菌體或菌體處理物的濃度、水性 介質和腈類化合物的混合沒有障礙,沒特別的限制。 如上所述,在開始反應時添加腈類化合物的情況下,腈類 化合物的濃度爲該腈類化合物的飽和濃度以上。一方面,濃度 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可根據反應結束時預定的酿胺化合物 的濃度和腈類化合物的濃度任意決定。 未反應的腈類化合物可以通過反應後蒸餾等方法從反應 液中除去。因此,即使達到預定反應結束時的醯胺化合物濃度 的時間點,也可以添加腈類化合物使腈類化合物過剩。 具體地說,例如,腈類化合物是丙烯腈的情況下,在20°C 溫度下本化合物對水的飽和濃度爲約7重量%,在約7重量% 以上是非常適合的。在甲基丙烯腈或丁烯腈是腈類化合物的情 況下,在20°C溫度下這些化合物對水的飽和濃度爲約2重量 %,在約2重量%以上是非常適合的。 上述的醯胺化反應通常在常壓下進行,爲了提高在水介質 中腈類化合物的溶解度可在加壓下進行。反應溫度在水性介質 的凝固點以上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是,在催化劑含腈類水合酶 時,優選在0-50°C、更優選10-30°C的溫度範圍内進行。 上述醯胺化反應時反應液的pH值,要求保持腈類水合酶 的活性,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是,pH值優選在6-10、更優選 在7-9的範圍。 在本發明中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是在酸性條件下,優選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553922 __— _________-^—一一**-" 五、發明説明(g ) pH 2以上、更優選ΡΗ 3· 5-6. 5範圍内與活性炭相接觸進行。 在本發明中,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爲酸性,通常該含醯胺 化合物溶液必須添加酸,但是,酸的種類可以使用不影響醯胺 化合物的穩定性的各種各樣的酸,例如硫酸和硝酸等的無機 酸,或乙酸和丙烯酸之類的有機酸,可以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即使這樣,在本發明中,調節pH容易保持穩定,但是,從得 到更高的精製效果和醯胺化合物的穩定性上考慮是使用弱酸 的效果好,而且,從保持pH緩衝效果上考慮,優選用弱酸或 鹼或兩者調節上述的pH值。 考慮pH值控制的範圍,優選使用的弱酸是酸的離解常數 (Ka: 25°C,水中)優選爲2. 0-6.0,更優選爲3. 5-5· 5的酸。 這些酸的實例是乙酸、丙酸、辛酸、戊酸等脂肪族飽和一元竣 酸、丙烯酸、丁烯酸、甲基丙烯酸等的脂肪族不飽和單羧酸、 草酸、己二酸、丁二酸、馬來酸等的脂肪族多元酸、安息香酸 等的芳香族羧酸等。上述的鹼優選強鹼,例如氫氧化鈉和氫氧 化鉀。 在本發明中,作爲處理物件的醯胺化合物,特別是在持有 不飽和鍵的醯胺化合物作爲處理物件的情況下,在精製後進行 聚合反應時,得到的聚合物中殘存有酸,或發生游離不適合的 情況。爲此,以有上述不飽和結合物的醯胺化合物作精製物件 時,酸具有不飽和鍵時,可能與該醯胺化合物進行共聚合,具 體使用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或丁烯酸等。 在本發明中,上述的酸或上述的酸和鹼的濃度,根據含醯 10 ———————1#-------;T. 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0 ) 胺化合物溶液的性質和酸的pKa值相對含醯胺化合物溶液換 算成酸,酸的用量通常在1〇重量Ppm-5重量%範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不管是何種調節方法,在本發明中,在上述酸性條件下使 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與活性炭相接觸,而活性炭與含醯胺化合 物的溶液接觸時該溶液變成酸性,或酸性的形式,沒有特別限 制,活性炭與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同時添加調節酸性。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活性炭沒有特別地限制,粉末狀和粒狀 的活性炭都可使用。對於進行精製處理的裝置,根據所使用的 活性炭的粒度選用。例如,在使用粉末狀活性炭的情況下,溶 液可在槽中攪拌,可以使用間歇式和連續式的裝置進行。使用 粒狀活性炭時,除上述的形式外,也可使用填充塔進行連續處 理。 活性炭一般用煤、木材和椰子殼等爲原料,吸附能沒有特 別的限制,只要可以使用就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但是,作爲處理物件的醯胺化合物含有不飽和鍵的情況 下,考慮該醯胺化合物的保存穩定性和聚合難易等因素,優選 使用金屬含量少的活性炭優選使用以木材或棕櫚殼爲原料的 活性炭。 在本發明中,醯胺化合物進行精製處理時所使用的活性炭 量太少時難得到優良的精製效果,太多時,也不經濟,相對含 醯胺化合物溶液,活性炭的用量通常爲0. 01-20重量%,更優選 爲0. 05-10重量%。 使用粉末狀活性炭時,活性炭可以任意直接添加入含醯胺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 ) 化合物的溶液中,或一旦將活性炭分散在水等的介質中,以漿 料的形式加入或提供給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本發明中,用活性炭精製處理含醯胺化合物溶液時的溫 度,以醯胺化合物不析出結晶,保持在不影響穩定性的範圍, 沒有特別地限制,但是,通常0-8CTC的溫度下進行。特別是 含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化合物溶液,精製有不飽和鍵的醯 胺化合物溶液時,爲防止發生聚合反應引起凝膠化,溫度保持 在60°C以下,優選在1〇-50。(:溫度範圍進行與活性炭接觸。根 據處理形式和活性炭的用量,與活性炭接觸處理的必要時間, 通常在0· 5-20小時範圍。 接著,從活性炭中分離按本發明上述處理的含醯胺化合物 的溶液,得到精製的含醯胺溶液。分離活性炭的方法,一般採 用使用固液分離裝置的方法,沒有特別地限制,例如,一般使 用加壓篩檢程式、減壓篩檢程式或離心分離器,而且不管是間 歇式和連續式方法。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本發明中,冷卻分離上述活性炭後的含醯胺化合物的溶 液,採用結晶析出溶液中目的醯胺方法,可以得到更精製的醯 胺化合物。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持有腈類水合酶活性的氨基酸置換 體進行部位特異的變異。但是,按照在實施例公開的變異點和 被置換的鹼基的種類中,用部位特異的變異以外的方法構築重 組的質體,將其導入宿主細胞中,可能得到與本實驗相同的結 果。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3922 A7 B7 --—----------—, 五、發明説明(丨\ ) 例如,在和實施例中公開的變異點相當區域的DNA鹼基序 列是在合成器中合成有和氨基酸置換後的序列的那樣的鹼基 序列的DNA碎片,將得到的碎片分離和相當區域的另一方法分 離的PPT-DB1的該碎片置換,就可以取得所需的重組質體。 實施例 下面,通過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 受以下實施例的限制。 在下文中,反應液的HPLC分析,使用ULTRON 80G (5〇X84>mm)柱進行,展開液是10mM磷酸水溶液,丙烯醯胺 & 220nm處檢出吸光度。爲了確認本發明的效果,分析得到含 酉壺胺化合物溶液的蛋白質。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用半透膜透析 除去醯胺化合物後,蛋白質的濃度用百歐拉特3 ν卜) 社製的蛋白質分析儀定量,求出蛋白質的除去率。 實施例1 在5⑻毫升帶緩衝瓶的三角燒瓶中調製下述組成的培養 基10〇亳升,在121°C用滅菌器滅菌20分鐘。這種培養基的 最終濃度達50微克/毫升,添加氨苄青黴素後,將MT-10822 株(FERMBP-5785)的一白色菌耳植菌,在37°C於130轉/分 轉速下培養20分鐘。從培養液中離心分離(15000轉/分X 15 分鐘)菌體,接著用50毫升生理鹽水將該菌體再懸濁後再次 進行離心分離,得到濕菌體。 培養基的組成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 酵母提取液 5. 0克/升 細菌培養基用的腺 1〇.〇克/升 氯化鈉 5. 0克/升 氯化鈷六水合物 10. 0克/升 硫酸亞鐵七水合物 40. 0克/升 pH 7. 5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上述得到的濕菌體1· 5克在98· 5克的〇· 3mM氫氧化鈉水溶 液中懸濁,向這種懸濁液中總共添加36克丙烯腈,在l〇°C溫度 下攪拌並反應。從反應開始24小時後用HPLC對反應液進行分 析。其結果,反應液中只有丙烯醯胺存在(濃度=35重量%), 認爲沒有丙烯腈。這種反應液的pH值是8.0。 § 用10%的硫酸水溶液將這種反應液調整pH值爲5相對反 應液添加2重量%的活性炭(三倉化成(株)製粉末狀活性炭 PM-SX),在25°C溫度下攪拌5小時後,用濾紙進行過濾。測 定得到的濾液中的蛋白質濃度,除去率在99%以上。另外,向 10毫升這種濾液中加入100毫升甲醇,不生成白色沈澱,認爲 全部是聚合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實施例2 對實施例1中得到的反應液,除用10%的丙烯酸水溶液調 整pH值爲5外,得到的濾液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處理。測 定得到的濾液中的蛋白質濃度,除去率在99%以上。另外,向 10毫升這種濾液中加入1⑻毫升甲醇,不生成白色沈澱,認爲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丨^^^^丨八^見格丨^乂”了公釐) 553922 A7 五、發明説明(θ ) 全部是聚合物。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實施例3 為了用Met置換含有腈類水合酶活性的氨基酸轉換體取 得的α亞單元的6號位元連接部分的Leu,按照特開平 9-275978得到的pPT-DB1質體DNA作爲模板,用宝酒造社製的 [LA PCR體外誘變儀組套(Kit)]進行部位特異的變異導入。 下文簡單稱[LA PCR體外誘變儀Kit]爲工具箱。在下述的實 施例中基本上按照工具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I 在30毫升的試管中調製10毫升LB液體培養基在121°C 用自動滅菌器滅菌20分鐘。這種培養基的最終濃度達100微 克/毫升,添加氨苄青黴素後,與實施例1同樣將MT-10822株 的一白色菌耳植菌,在37°C溫度下於3⑻轉/分轉速培養20 小時。在適當的離心管中分取1毫升該培養液後,離心分離 (150⑻轉/分X 5分鐘)該菌體。接著用鹼SDS提取法調製該 菌體的pPT-DB1質體DNA。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將pPT-DB1質體DNA 1微克作爲模板進行兩種類型的PCR 反應。PCR反應1按照含序列表序列編號1記載的引物Μ13和 引物Μ4 (序列表的序列編號2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 (體積)50微升體系(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熱變 性處理(98°C)15秒鐘退火(55°C)30秒鐘伸長反應(72°C) 120秒鐘條件進行,反復進行25個迴圈。按照含MUT4引物(序 列表的序列編號3記載的序列)和M13引物-RV (序列表的序 列編號4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體積)50微升體系 (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與PCR反應1進行同樣的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 操作,進行PCR反應2。用PCR反應1和PCR反應2反應終了 液各5微升,根據瓊脂電泳(瓊脂濃度1. 0重量%)分析DNA 增幅産物,可以確認DNA增幅産物的存在。用MicroconlOO (宝 酒造社製)除去各個反應終了液中過剩的引物和dNTP後,加入 TE調製各反應終了液的50微升溶液。調製含該TE溶液各0. 5 微升的全量(體積)47. 5微升的退火溶液(組成根據工具箱記 載的條件),熱變性處理(98°C)進行10分鐘後,花費60分鐘的 一定速度進行冷卻直到37°C,接著在37°C保持15分鐘進行退 火處理。向退火處理液加入TAKARALAT水溶液0.5微升,在 72°C進行加熱處理3分鐘,完成雜(異)兩個鏈。向這種溶液 加入M13引物M4 (序列表序列編號2記載的序列)和13引物 -RV (序列表序列編號4記載的序列)各50pmol,使全量爲(體 積)50微升後,進行熱變性(98°C)處理5秒鐘,退火(55 °C)處理30秒鐘,伸長反應(72°C) 120秒,將PCR反應3 反復進行25個迴圈。用PCR反應3的反應終了液5微升的瓊 脂電游泳(使用西谷瑪夕7]社製VII型低融點瓊脂;瓊脂 濃度〇· 8重量%)進行DNA增幅産物分柝可確認約2. 0 Kbp DNA 增幅産物的存在。接著,從瓊脂凝膠切出約2. Okbp的DNA片 段,細細地粉碎該瓊脂片(約〇. 1克),在1毫升的TE溶液中 懸濁後,在55°C保溫1小時,使瓊脂完全融化。對該融化液用 現有技術的通常方法苯酚/氯仿抽出,並用乙醇進行沈澱,精製 該〇敵片段,最終在10微升的呢中溶解。精製的約2.01^1) 的DNA增幅片段用限制酶EcoRI和Hindlll切斷後,對這種限 制酶處理液用苯酚/氯仿抽出,並用乙醇進行沈澱,精製該DNA 片段,最終在10毫升TE中溶解。同樣,pPT-DBl上的唯一限 尺度適用中國國ϋ準(CNS )公釐) ----------------------IT------Λ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3922 A7 _ B7__ 五、發明説明(< ) 制酶位置是用EcoRI和Hindlll切斷pPT-DB1,進行瓊脂凝膠 的電泳(使用西谷瑪θ1社製VII型低融點瓊脂;瓊脂濃 度0· 7重量%),從瓊脂凝膠切出約2. 7 kbp的DNA片段。細細 地粉碎切出的瓊脂片段,在1毫升TE溶液中懸濁後,在55°C 保溫1小時,使瓊脂完全融化。對該融化液用苯酚/氯仿抽出, 並用乙醇進行沈澱,精製該DNA片段,最終在10微升的TE中 溶解。這樣得到的增幅DNA產物和pPT-DBl片段用DNA連結組 套(宝酒造社製)連接後,將大腸菌ίΙΒΙΟΙ (東洋紡績社製) 進行形質轉換,調製大腸桿菌群。 在30毫升試管中調製含40微克/毫升的硫酸亞鐵七水合 物和10微克/毫升的氯化鈷二水合物的10毫升LB液體培養基 (下文稱活性發現培養液),在121°C溫度用滅菌器滅菌20分 鐘。這種培養液的最終濃度100微克/毫升,添加氨苄青黴素 後,用該大腸菌群任意選擇的5個菌株各植菌一白色菌耳,於 37°C溫度300轉/分下培養20小時。分取該培養終了液1毫升, 離心分離(15000轉/分X 5分鐘)菌體。該菌體在200微升的 磷酸鉀緩衝液(ρΗ7· 0)懸濁,向其中添加1重量%的丙烯腈, 在10°C反應2分鐘。向反應液中加入與其等量的1Μ磷酸水溶 液終止反應,生成丙烯醯胺的濃度用與實施例2相同的HPLC 分析測定。其結果,在5株中的4株檢測出丙烯醯胺的生成, 認爲保持了腈類水合酶的活性。 用提供測定腈類水合酶活性的上述培養液的殘餘部分1 毫升分別分離該4株的菌體用鹼SDS抽出法調製各株的質體 DNA。接着用ABI社製的司庫煙司古基特和歐特司庫煙 薩工 > シ > 夕、、今7卜ά才—卜シ_ク二 > 廿卜373A的引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票準(CNS ) A4規格(2丨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心) 物伸縮法確定各株的腈類水合酶構造遺傳因子的鹼基序列。其 結果,表1示出了株1中的腈類水合酶的α亞單元編號6位 7U的Leu被Met置換。 表1
株 編 號 變異部位 氨基酸序列變化 鹼基序列變化 (α亞單元内) 置換前 置換後 置換前 置換後 1 α -6連接部分 Leu Met CTG ATG 接著,爲了使α亞單元的126連接部分的Phe被Tyr置換, 模板株1的質體DNA,按上述相同的操作進行部位特異的變異 導入。 艮P,在30毫升的試管内調製10毫升的LB流體培養基, 在121°C溫度用滅菌器滅菌20分鐘。這種培養液的最終濃度 100微克/毫升,添加氨苄青黴素後,將得到的克隆的株1植菌 一白色菌耳,於37°C溫度300轉/分下培養20小時。分取該 培養終了液1毫升,於適當的離心管中後,離心分離(15000 轉/分X5分鐘)菌體。接著按鹼SDS抽出法用該菌體調製克 隆的株1的質體DNA。 模板該克隆的株1的質體DNA 1微克進行兩種類型的PCR 反應。PCR反應4按照含序列表序列編號5記載的引物M13和 引物M4 (序列表的序列編號2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 (體積)50微升體系(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熱變 性處理(98。〇15秒鐘退火(55°C)30秒龜伸長反應(72°C) 120秒鐘條件進行,PCR反應4反復進行25個迴圈。按照含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A4規格(2U)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Μ) MUT4引物(序列表的序列編號3記載的序列)和M13引物RV (序列表的序列編號4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體積) 50微升體系(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進行與pcr反 應4同樣的操作,進行PCR反應5。用PCR反應4和PCR反應 5反應終了液各5微升的瓊脂電泳(瓊脂濃度1. 0重量%)進 行DNA增幅産物的分析,可以確認DNA增幅産物的存在。此後 用完全相同的操作調製克隆株1的大腸菌群。 該大腸菌群任意選擇的5個菌株在和克隆株1的情況和 相同的活性發現培養基10毫升中各植菌一白色菌耳,在37°C 於300轉/分轉速下培養約20小時。該培養終了液1毫升分別 分取於適當的離心管後,測定腈類水合酶的活性。其結果,在 5株中的4株中檢測出丙烯醯胺的生成,確認保持了腈類水合 酶的活性。 用提供測定腈類水合酶的活性的上述培養液的殘餘部分 1毫升分別分離該4株的菌體,用鹼SDS抽出法調製各克隆株 的質體DNA。接著用與克隆株1的情況同樣的操作決定克隆株 腈類水合酶構造遺傳因數的鹼基序列。其結果,表2列出了株 2中的腈類水合酶的CL亞單元的6號位元連接部分的Leu被 Met置換,α亞單元的126連接部分的Phe被Tyr置換。 :t -- -- ----- m if - - IT— s· 1 - 1—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i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表2 株 編 號 變異部位 氨基酸序列變化 鹼基序列變化 (α亞單元内) 野生型 變異體 野生型 變異體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
2 α -6連接部分 Leu Met CTG ATG a-126連接部分 Phe Tyr TTC YAC 接著,爲了使β亞單元的212連接部分的Ser被Tyr置換, 模板株2的質體DNA,用與上述相同的操作進行部位特異變異 導入。 艮P,在30毫升的試管内調製10毫升的LB流體培養基, 在121°C溫度用滅菌器滅菌20分鐘。這種培養液的最終濃度 100微克/毫升,添加氨苄青黴素後,將得到的克隆的株2植菌 一白色菌耳,於37°C溫度3⑻轉/分下培養20小時。分取該 培養終了液1毫升於適當的離心管中後,用離心分離(15000 轉/分X5分鐘)菌體。接著,按鹼SDS抽出法用該菌體調製 克隆株1的質體DNA。 模板的該克隆的株2的質體DNA 1微克進行兩種類型的 PCR反藤PCR反應6按照含序列表序列編號6記載的引物M13 和引物M4 (序列表編號2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體 積)50微升體系(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熱變性處 理(98°C) 15秒鐘,退火(55°C) 30秒鐘,伸長反應(72°C) 120秒鐘條件進行,PCR反應6反復進行25個迴圈。按照含 MUT4引物(序列表的序列編號3記載的序列)和M13引物RV (序列表的序列編號4記載的序列)各50mpol的全量(體積) 50微升體系(組成根據工具箱中記載的條件),進行與PCR反 應6同樣的操作,進行PCR反應7。用PCR反應6和PCR反應 7反應終了液各5微升的瓊脂電泳(瓊脂濃度1· 〇重量%)進 行DNA增幅産物的分析,可以確認DNA增幅産物的存在。此後 按克隆株1的情況完全相同的操作調製大腸菌群。 2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53922 A7 _B7 五、發明説明ΚΛ ) 該大腸菌群任意選擇的5個菌株在與克隆株1的情況的 相同活性發現培養基10毫升中各植菌一白色菌耳,在37°C於 300轉/分轉速下培養約20小時。該培養終了液1毫升分別分 取於適當的離心管後,測定腈類水合酶的活性。其結果,在5 株中的4株中檢測出丙烯醯胺的生成確認保持了腈類水合酶 的活性。 用提供測定腈類水合酶的活性的上述培養液的殘餘部分 1毫升分別分離該4株的菌體,按鹼SDS抽出法調製各株的質 體DNA。接著,用與克隆株的株1的情況同樣的操作決定各克 隆株腈類水合酶構造遺傳因數的鹼基序列。其結果,表3示出 了株3中的腈類水合酶的β亞單元的212連接部分的Ser被 Tyr置換。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表3
株 變異部位 氨基酸序列變化 鹼基序列變化 編 號 (α亞單元内) 野生型 變異體 野生型 變異體 3 α -6連接部分 Leu Met CTG ATG α -126連接部分 Phe Tyr TTC TAC β -212連接部分 Ser Tyr TCC TAC 該克隆株3與實施例1同樣培養,得到在反應中必要的菌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再者,得到的濕菌體1. 5克在98. 5克0· 3mM的氫氧化鈉 水溶液中懸濁,向該懸濁液中總共添加60克的丙烯腈,在10°C 攪拌並反應。從開始24小時後,按HPLC分析進行反應液的分 析。其結果,在反應液中只有丙烯醯胺存在(濃度=50重量%), 認爲沒有丙烯腈。該反應的pH值是8.0。 21 ( CNS ) ( 210X 297^ ")~' ~ 553922 A7 B7 五、發明説明(f ) 用10%硫酸水溶液將該反應液的pH值調整爲&相對反應 液添加2重量%的活性炭(三倉化成(株)製粉末狀活性炭 PM-SX),在25°C溫度下進行攪拌5小時,進行濾紙過濾。測 定得到的濾液中蛋白質的除去率,除去率在99%以上。此外, 該濾液10毫升加入甲醇1〇〇毫升也不白濁。認爲全部是聚合 物。 實施例4 對在實施例3中得到的水合反應液,除用10%的硫酸水溶 液調整pH值爲3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處理得到濾液。 測定濾液中蛋白質的除去率爲75%。此外,向該濾液10毫升 加入100毫升甲醇也不白濁,認爲全部是聚合物。 比較例1 對在實施例3中得到的水合反應液用10%的硫酸調整PH 值爲7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處理得到濾液。濾液中的蛋 白質除去率爲25%。 發明的效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上的說明,特別是如上述的實施例和比較例表明的那 樣,按照本發明的方法,與現有技術中用活性炭精製的方法相 1:匕,在酸性條件下與活性炭接觸,可以高效地進行醯胺化合物 的精製。特別是,按照本發明的方法精製聚合的丙烯醯胺時, 可以得到高分子量、保存穩定性優良且具有高水溶性的聚丙烯 醯胺。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 '—- 553922 A7 _B7 五、發明説明(4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序列表] <110〉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120>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 <130>F-1892 <150>JP 2000-00793 <151>2000-01-17 <160>6 <210>1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 ⑻>1 AACATCATGC GCAAGTCG 18 <2102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2 CAGGAAACAG CTATGAC 17 2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5392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夕) <210>3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3 GGCCAGTGCC TAGCTTACAT 20 <2104 <211>17 <212>DNA <213> <400>4 GTTTTCCCAG TCACGAC 17 <210>5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5 AACTGGTACA AGGAGCCG 18 <210>6 <211>18 裝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53922 A7 五、發明説明(妁)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6 CCGAACTACA GCGTCTAC 1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ψ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Claims (1)

  1. 5392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是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是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 法,其特徵是與該活性炭相接觸時,含該醯胺化合物溶液的pH 值爲 3. 5-6. 5。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 其特徵是用酸離解常數爲3.5-5.5的有機酸或該有機酸和鹼 調節該含醯胺化合物溶液的酸性。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 其特徵是該有機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 其特徵是該活性炭是以木質或棕櫚殼作原料的活性炭。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與該活性炭相接觸時的溫度爲l〇-5〇°C。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 其特徵是該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與該活性炭接觸後,從含該醯 胺的溶液中分離該活性炭,使分離出的溶液在飽和溫度以下析 出結晶。 2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 申請4利範圍 Α8 Β8 C8 D8 mJU- 經濟部智慧財是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一種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步驟包括: .- (a) 在酸性條件下,將含有驢胺化合物的溶液與活性炭接觸; (b) 將固體與液體分離;以及 (c) 結晶析出溶液中之目的醯胺化合物。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含醯胺化合物的溶液是由相應的腈類化合物水合反 應得到的生成液。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的碳原子數是2-20。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中含有不飽和鍵。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 法,其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是用含有腈類水合酶的微生物菌 體,或該微生物菌體的處理物按該腈類化合物的水合反應製 備的物質。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微生物菌體是在任意宿主中發現的微生物純株培養 的該腈類水合酶遺傳因數形質轉換體。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醯胺化合物用含腈類水合酶的微生物菌體或該微生 物菌體的處理物,按該腈類化合物的水合反應製備。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特徵是該微生物菌體是在任意宿主中發現的微生物純株培養 的該腈類水合酶遺傳因數形質轉換體。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醯胺化合物的精製方法,其 26 請 先 閲 讀、 項 再 填 Μ 訂 仁纸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TW090100954A 2000-01-17 2001-01-16 Method of purifying amide compound TW55392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07993 2000-0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3922B true TW553922B (en) 2003-09-21

Family

ID=1853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0954A TW553922B (en) 2000-01-17 2001-01-16 Method of purifying amide compoun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00330B2 (zh)
EP (1) EP1167345B1 (zh)
KR (1) KR100482686B1 (zh)
CN (1) CN1194961C (zh)
DE (1) DE60133691T2 (zh)
TW (1) TW553922B (zh)
WO (1) WO2001053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0276B2 (ja) * 2005-10-07 2012-07-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AU2011239258B2 (en) * 2005-10-07 2012-09-27 Mitsui Chemical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amide compound
JP4975735B2 (ja) * 2006-04-06 2012-07-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KR20110093919A (ko) * 2006-04-06 2011-08-18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크릴아미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아크릴아미드
AU2007251017B2 (en) * 2006-05-15 2011-02-17 Mitsui Chemicals, Inc. (meth)acrylamide production method
CN102266678B (zh) * 2010-12-23 2013-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酰胺装置产品精制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JP6052178B2 (ja) * 2011-09-08 2016-12-2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充填装置および充填方法
KR101704462B1 (ko) 2013-02-26 2017-02-09 이엠디 밀리포어 코포레이션 용액 조건을 조정하는 것에 의해 활성탄을 사용하여 단백질의 혼합물로부터 단백질의 선택적 제거
CN103149316B (zh) * 2013-03-04 2014-08-13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检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的方法
EP3564368A4 (en) 2016-12-28 2020-08-12 Mitsui Chemicals, Inc. MUTED NITRILE HYDRATASE, NUCLEIC ACID FOR CODING THE SAY MUTED NITRILE HYDRATASE, EXPRESSION VECTOR AND TRANSFORM WITH THE SAY NUCLEIC ACID,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SAY MUTED NITRILE HYDRATASE AND PRODUCTION OF AMBITRIL HYDRATASE
EP3736262A1 (en) 2019-05-08 2020-11-11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a solution comprising acrylamide mono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2366A (fr) * 1971-12-06 1973-03-30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rocede de raffinage d'une solution aqueuse d'acrylamide
JPS5083323A (zh) 1973-11-29 1975-07-05
JPS5235648A (en) 1975-09-13 1977-03-1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Optical coupler
JPS61115058A (ja) 1984-11-09 1986-06-02 Nitto Chem Ind Co Ltd 不飽和アミド水溶液の精製方法
JPS61115495A (ja) 1984-11-09 1986-06-03 Nitto Chem Ind Co Ltd アクリルアミド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S61122227A (ja) 1984-11-16 1986-06-10 Nitto Chem Ind Co Ltd 菌体,固定化菌体または固定化酵素を使用して得られる反応液の精製方法
JPS61122253A (ja) 1984-11-16 1986-06-10 Nitto Chem Ind Co Ltd アクリルアミド水溶液の精製方法
DE69739026D1 (de) * 1996-02-14 2008-11-20 Mitsui Chemicals Inc Nitril-Hydratase, ihre Deriva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indungen
JP3827420B2 (ja) 1997-09-19 2006-09-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微生物を用いた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3428404B2 (ja) 1997-10-23 2003-07-2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6153415A (en) * 1998-04-29 2000-11-28 Board Of Trustees Opera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oducing amide compounds using a nitrile hydratase from a thermophilic bacillus
CN1067677C (zh) 1998-12-28 2001-06-27 山东大学 L-谷氨酰胺的分离纯化工艺
TWI296652B (en) * 2000-03-29 2008-05-11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duction process of amide compou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102572A (ko) 2001-11-15
EP1167345A4 (en) 2005-05-18
KR100482686B1 (ko) 2005-04-14
WO2001053253A1 (fr) 2001-07-26
EP1167345B1 (en) 2008-04-23
US20030104586A1 (en) 2003-06-05
EP1167345A1 (en) 2002-01-02
CN1194961C (zh) 2005-03-30
US7700330B2 (en) 2010-04-20
DE60133691T2 (de) 2009-05-28
DE60133691D1 (de) 2008-06-05
CN1319585A (zh) 2001-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69459B1 (en) Method of purifying succinic acid from fermentation liquid
TW553922B (en) Method of purifying amide compound
WO2007132601A1 (ja) (メタ)アクリ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012029695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4672161B2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6849432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mide compounds
JP3827420B2 (ja) 微生物を用いた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4959059B2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JP2019176835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2062268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WO2007040267A1 (ja) コバルト型ニトリルヒドラターゼ産生微生物の培養方法
JP2013162746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925355B2 (ja) 不飽和結合を有するアミド化合物の安定化方法
JP2012031126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JP2019196317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JP2020015671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JP2005278468A (ja) 光学活性アミノ酸の製造方法
JP2019089727A (ja) アミド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JP2007254439A (ja) 光学活性アミノ酸の製造方法
JP2011207812A (ja) N−アルキルコハク酸イミ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