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04079B -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 Google Patents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4079B
TW404079B TW086110159A TW86110159A TW404079B TW 404079 B TW404079 B TW 404079B TW 086110159 A TW086110159 A TW 086110159A TW 86110159 A TW86110159 A TW 86110159A TW 404079 B TW404079 B TW 4040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diffusion layer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611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srael Cabasso
You-Xin Yuan
Xiao X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filed Critical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4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40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Electrodes For Compound Or Non-Metal Manufacture (AREA)
  • Fuel Cell (AREA)

Description

A7 B7 404079 五、發明説明(1 發明领斑 本發明係關於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燃料電池中使用之氣體 I — ( — — — I- 篆— 11*_ - n T - --6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擴散電極之製備,此氣體擴散電極包括與碳及舶金屬電^ 化劑摻合之聚醚砜("PESF")。 發明贽箦 燃料電池爲電化學設備,其中部份之化學反應能量直接 轉化成直流電肖卜能量直接轉化成直流電能不需將能量轉 化成熱,因此避免一般產生電力之方法之Carn〇t循環效率 之限制。因此,因不受Carnot_循環之限制,燃料電也技術 提供比傳統動力產生設備(例如,内燃機)高二至三倍燃料 效率之電位。燃料電池之其他優點爲寂靜,乾淨(沒^空氣 污染)及減少或完全去除移動零件。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通常,燃料電池含其間具有電解質之稱爲電極之二多孔 電封端。一般燃料電池之操作中,還原劑氣體滲入氣體擴 散電極到達催化劑層,於此處反應形成二個質子及二個電 子。質子經電層傳輸至陰極。電子經過產生電力之外部電 阻,由陽極傳導至陰極。氧化劑滲入陽極電極,在陰極電 解層處與電子結合。燃料電池反應物係以其接受電子或终 予電予之特性分成氧化劑及還原劑。氧化劑包含純氧含 氧之氣體(例如空氣),及鹵素(例如氣)。還原劑包含氣,一 氧化碳,天然氣,甲烷,乙烷,甲醛及甲醇。 燃料電池之電解質提供電極間之電化學連接,提供電路 中離子電流之路徑,同時由碳或金屬組成之電極提供電路 徑。再者,電解質可防止反應物自個別電極傳開,而發生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因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揉丰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11 404079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 爆炸性混合物之形成。使用之電解質需不會明顯地與反應 物或燃料電池操作過程中形成之反應產物直接反應。再者 ’電解質需容許燃料電池操作過程中形成之離子之移行。 曾用過之電解質之實例爲強鹼之水溶液,如鹼金屬氫氧化 物,釀之水溶液,如硫酸與氫氣酸,水性鹽電解質,如海 水,熔化之鹽電解質,及離子交換聚合物膜。 其一類之燃料電池爲以質予交換聚合物膜爲主之聚合物 電解質(ΡΕΜ)燃料電池。ΡΕΜ燃料電池含有爲形同電解質 之離子交換薄膜"之固體窠合物膜。離子交換膜係夾在二” 氣體擴散"電極(陽極及陰極)之間,各個一般均含有以導電 物質支撐之金屬催化劑。氣體擴散電極係曝露於各別之反 應物氣體,還原劑氣體及氧化劑氣體中。電化學反應發生 在各二接頭處(三相邊界),其爲電極,電解質聚合物膜及 反應物氣體界面之一。 例如,當氧爲氧化劑氣體,且氫爲還原劑氣體時,陽極 供應氫,且陰極供應氧。此製程中之總體化學反應爲: 2Η2 + 〇2— 2Η2〇。在電極之金屬催化劑位置處發生之電化 學反應如下: 陽極反應:2H2-> 4H++ 4e·
陰極反應:02 + 4H++ 4e·— 2H2O 燃料電池操作過程中u氫滲透陽極,且與金屬催化劑作 用’產生電子及質子。電子經電子路徑傳導經過導電物質 及外部電路到達陰極,同時,質子經離子路徑同時傳送細 過聚合物電解質膜到陰極,同時,氧摻至陰極之催化劑位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規格(2丨0χ297公羞) ^-- C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Λ再填寫本頁) .ΡΤ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9 A7 _ B7 五、發明説明() ~一~~~ 置’氧於此處得到電子且與質子反應,產生水。因此,pEM 燃料電池反應之產物爲水及電。在pEM燃料電池中,電流 係同時經過離子及電子路徑傳導。PEM燃料電池之效率大 部份依對電路之離子及電子抗性最小化之能力而定。 氣體擴散電極在燃料電池中扮演重要之角色。在燃料電 訑操作過程中,燃料氣體與燃料電池電極作用,且在電極 又催化劑位置處發生不勻之反應。爲了進行此反應,電極 催化劑同時需面對傳導碳,電解質及燃料氣體。因此,電 極需滿足下列標準:丨)氣體至反應位置之低擴散抗性;2) 间电子傳導性;3)長期操作之機械強度;4)適當之親水性 /疏水性均衡;及5)安定性。 燃料電池用之氣體擴散電極一般係由支撐於碳黑及聚合 物基材上之鉑金屬組成。聚合物用作碳黑粒子之結合劑, 以確保物理之整體性,即電極之機械強度。碳係用於使電 極之電予抗性爲最小,同時鉑當作電化學反應用之催化劑。 燃料電池用之主要氣體擴散電極使用聚四氟乙烯 (PTFE )當作結合劑。此聚合物具高的熱安定性,及對化 學劣化之鬲抗性。然而,PTFE無法溶於任何已知之溶劑中 ’因此需以懸浮液使用。此使製造電極之製程複雜化。更 特別地是’當使用PTFE當作碳之聚合物結合劑時,不易控 制電極之構造,電極之孔隙度及孔隙尺寸。 燃料電池用之Teflon®型氣體擴散電極一般係藉由使 PTFE與碳或石墨粉末混合,且將其壓成片狀(pipe於其中 當作結合劑)製備。此片狀物經熱處理至燒結溫度(例如300 -6 -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1^---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404079 A7 B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4 C至350 °c),結合劑於其中部份劣化產生多孔基質(氣體可 通過)’且與碳作用。美國專利第4847173號敘述藉由混合 PTFE結合其他之聚合物,或結合其他聚合物之結合劑製備 碳與聚合物基質之方法。美國專利第3899354號敘述藉由 以PTFE與碳之混合物之懸浮液喷佈碳紙,直到得到厚的層 ’形成電極基質爲止,接著將基質加熱至如上述之燒結溫 度’製備碳與PTFE或其他聚合物結合劑之基質之另一方 法。
Cabasso 及 Manassen 於 1990 年在 proceeding,int. Power Source Symposium中敘述製備燃料電池電極之另—方法。 不同於壓著或喷佈聚合物結合劑與碳,形成基質,接著燒 結基質形成氣體擴散層,其係將含碳之鉑催化劑與聚氟化 亞乙烯(PVF2)溶液混合,澆鑄且再浸泡於二甲基甲醯胺中( —種使PVF2沈澱之非溶劑)。Cabasso等人亦列舉許多現 有之其他可溶聚合物在使用之燃料電池條件下係有抗性, 即,達到200 mA/cr2之低操作電流,相對低的操作溫度(25 乇至35 °C)及只稍高於大氣壓之壓力。事實上,因爲薄膜 之高酸性本性’達到95 °C之高溫操作,及因爲通過基質達 到數A/cm2之電流,而使大部份之聚合物劣化。
Cabasso等人列舉二種製備其中含鉑催化劑之電極基質 之方法。其一方法中,電極基質係藉由將含鉑催化劑·,碳 ,PVF2及溶劑混合物之溶液均勻澆鑄在玻璃板上製備。因 此,鉑催化劑均勻地散佈在電極基質上。另一方法中,碳 ,鉑催化劑,聚合物及溶劑之混合物溶液澆4在玻璃板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囷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 I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贫再填寫本頁) ,ιτ .1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404079 五、發明説明(5 ) ,再將石墨布小心地置於膜混合物之上,再將不含舶催化 劑之碳聚合物之混合物澆鑄於其上。此浸泡在水中,且具 有一面膠合於碳上,且另一面膠合碳聚合物層之三層碳催 化劑聚合物之構造。. 過去數十年中最大的發現係使用PTFE當作氣體擴散電 極中碳基材之結合劑(Teflon®型電極),且針對電極中使用 之最大量催化劑。當作氣體擴散電極成份之與碳混合物摻 合之鉑在碳/電催化劑-PTFE之功能在H2〇2燃料電池中爲 習知者。始上之碳之PTFE混合物一般係藉由’混合始黑,或 鉑於碳上(完全混合)與水性膠體混合,充以負電,1>丁1?^粒 子疏水分散,且使此混合物沈積在碳布基材上製備(Rep〇rt No.AFML-TR-77-68)。亦使用潤濕校正,薄’多孔碳紙當 作基材以取代碳布,製造氣體擴散電極,如美專利第 391253 8號中之揭示。此電極已克服燃料電池操作過程中 之"氾瀾"問題。 許多技術已經發展以增加鉑催化劑之利用。藉由使用改 良之電極構造導致催化劑減少十倍之方法係由L〇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Gothesfield 等人,J.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22 (1992),p. 1) Los Alamos,新墨西哥 及德州 A&M 大學 ’ College Station,Texas,以來自 Prototech之電極爲基準(美國專利第4826742號)。此方法 中,以Prototech製成之具有〇·4毫克/平方公分pt負荷之 電極再以Pt濺射沈積’在電極之前表面上製成pt之薄層 (0.05毫克/平方公分)。以此等電極及Nafion H2薄膜組合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董) I 裝 訂 ^m—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404079 五、發明説明( 成之燃料電池在使用H2_〇2當作反應劑氣體·,及〇 5V下呈 現1文培/平方公分,且在效能上無明顯損耗,即使是在操 作5〇天後。Gothesfield等人敘述可使^負戴降至〇15毫 克/平万公分之方法。此方法包括以有有機溶劑,ptc及 Nafion溶液組成之油墨刷塗pTFE薄膜片。 針對良好之效能,燃料電池電極必需具有適當之形態及 催化劑分佈。燃料電池電極需要提供氣體渗人用之自一由傳 送通路’且使滲入之氣體分佈在電極催化劑之全部表面積 上。燃料氣體如付有效地分佈在於電極催化劑上與電極中 t孔隙度及測定電極效率中之基本參數有關。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製成具有對燃料電池及其化學應 用有利(化學及電氣性質之低成本,易製備之氣體擴散電 極。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具有控制之電極構造,孔隙度 及孔隙尺寸之氣體擴散電極。 本發明义目的係藉由使用活性碳及溶於有機溶劑中之聚 酸域之捧0物,其在於低溫下使摻合物於非溶劑中凝聚, 當作相反轉模式中之多孔薄膜,製備具控制之孔隙度及孔 陈尺寸之氣體擴散電極。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提供製造氣體擴散電極用之方法, 其中氣體擴散層及催化劑層係分開製造,使其可能調配具 有最適於具功能之性質之各構造。 本發明又再另一目的係提供使用一步驟相反轉技術,製 造氣體擴散電極之方法。 9 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79 五、發明説明() 發明板要 上述氣體擴散電極之目的及標準,及其製備均可藉由本 發明之執行達成。其一目標中,本發明係關於燃料電池用 之電催化氣體擴散電極,包括: 由多孔碳基質組成之各向異性氣體擴散層,碳粒子及聚 醚颯分佈於其中,因此基質在與氣體流動成橫向之方向爲 均勻之多孔狀,且對氣體i氣體流動之方向爲不對稱之多 孔狀,氣體擴散層之孔隙度隨氣體流動之方向而減低,氣 體擴散層之厚度在約50微米及約300微米之間,及 由含催化碳粒子及熱塑性聚合物之凝聚"油墨"懸浮液組 成之催化層,此催化層覆蓋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表面,催 化層之厚度在約7微米及約5 0微米間,且金屬催化劑之負 荷在約0.2毫克/平方公分至約0.5毫克/平方公分之間。 另一目標中,本發明係關於製備適用於燃料電池中之氣 體擴散電極之方法,此方法包括: a.製備由多孔性碳基質組成之各向異性氣體擴散層,竣 粒子及聚醚颯分佈於其中,因此基質在與氣體流動成橫向 之方向爲均勻之多孔狀,且對氣體在氣體流動方向爲不對 稱之多孔狀,該氣體擴散層之孔隙度隨氣體流動之方向降 低,氣體擴散層之厚度在約50微米至約300微米之間,氣 體擴散層藉由1)以醫療刀將溶於聚醚砜及碳粒子用之溶劑 中之聚醚颯及碳粒子之摻合物澆鑄在碳基材上,在碳基材 上形成一層膜,摻合物滲入至少部份之碳基材中;2)在對 聚醚颯及碳粒子爲非溶劑之凝聚液體中凝聚薄膜;及3)移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I7---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揉率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79 A7 B7 五、發明説明() 除凝聚溶劑;及 b.將由含催化碳粒子及熱塑性聚合物之水性油墨懸浮 液(該懸浮液包括0 · 5至2 %之熱塑性聚合物,該熱塑性聚 合物係選自包含聚醚颯,聚(氣化亞乙晞)及磺化聚颯者)組 成之催化層漆塗在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奉面上,催化層覆 .蓋該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表面,該催化層乏厚度爲約7微 '米至約50微米,且金屬催化劑負荷在約0.2毫克/平方公分 至約0.5毫克/平方公分之間。 附B之簡要敘述 圖1爲依本發明之PESF -碳氣體擴散電極剖面描述之掃 描電子顯微鏡(SEM)圖,(a)放大200倍及(b)放大500倍。 圖2爲依本發明之PESF-碳氣體擴散電極剖面描述之掃 描電子顯微鏡(SEM)圖,放大400倍(a)第二種影像(b)ptx_ 射線照相。 圖3爲在80 °C,30 psig下如實例1中所述製成之具有 Nafion 112薄膜之氣體擴散電極之依本發明組合之燃料電 池用之電池電位(電池伏特(V))對電流密度(A/cm2)之圖。 圖4爲在各種氫·氧氣壓:(〇)10 psig,(春)20 pSig ; 及(^)30?以8下試驗之如實例1中所述製成之具有1^心〇11 112薄膜之氣體擴散電極之依本發明組合之燃料電池用之 電池電位(電池伏特(V))對電流密度(A/cm2)之圖。 發明之詳細敘述 聚合物質在燃料電池之氣體擴散電極中同時提供許多功 能。其可當作結合劑,使碳催化劑結合在一起,以提供電 -11 - 本紙張从適用中關家標準(〇呢)44祕(2丨(^297公釐) ~ —----- 11 I I I I I I I I- ,ιτ— I I __./Α-if I I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04079 A7 B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極之整體性’且賦與疏水性。電極中之鉑金屬(pt)催化劑功 能最好,若其同時接觸碳,電解質,及反應物氣體。對於 高的Pt利用,低歐姆損耗及不會溢流,電極基質需經構建 以符合此等條件。此構造應經製備以縮短離子及電子路徑 ’且具最小之迂迴,但催化劑應具有最大之曝露及反應物 氣體之利用,而不會浸透及滴落。:因爲鉑爲筇貴之催化劑 ’應使用最小量但達最大效率。因此,發現使Pt接近電極 之表面’鄰近反應物氣體均對電極效能最有利。Bacon's 之電極雙層模式構造(見英國專利第667298號)己廣爲接受 。其具有不對稱之各向異性構造,侧邊開口孔隙之一層面 向氣體邊,且另一相對小,細孔隙面對電解質邊。前者可 協助氣體傳送,後者將充滿電解質,因此,防止造成氣體 轉向問題之進一步之氣體擴散。 申請者發現可使用便宜之熱塑性聚合物,聚醚颯形成適 用作電子基質物質之聚醚颯及碳粒子之摻合物。聚醚砜爲 具高玻璃轉移溫度之疏水,無定型聚合物。其可抵抗氧化 及還原之環境。再者,其在低pH値下具有良好之耐久性及 工作容量。聚醚颯經證實爲氣體分離(I. Cabasso "聚合物科 學及工程手册"第二版,John Wiley & Sons, Inc·兒,509 (1987))之各種多孔性薄膜之極佳構建嵌段。依本發明之適 當聚醚颯之平均分子量在約25000及約100000之間,且包 含下列重硬化單元者: -12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牟(CNS ) A4規格(210X297公着) ¾--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C./JC A7 B7 404079 五、 ~~~—- 發明説明(1〇 )
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依本發明,當聚醚颯依聚合物對碳之重量比在約2〇 : 8〇 約45 : 65間與碳粒子摻合時,聚醚颯之功能對於摻合 中之碳粒子爲極佳之結合劑。因此,聚醚颯可成功地同 於取代當作氣體擴散電極之結合劑及基質組份之更昂貴 PTFE。摻合物中之聚醚颯聚合物提供具有基本上係用於製 造高品質燃料電池電極性質之電極構造。 依申請案發明之氣體擴散電極係以二步驟法製備。 第一步驟使用相反轉法製備厚度超過約50微米,較好超 過約75微米,且低於約300微米,較好低於約15〇微米之 依本申請案發明之各向異性氣體擴散層。相反轉法包含下 列程序:1)以醫療刀將溶於聚醚颯之溶劑中之聚醚砜及碳 粒子之摻合物澆鑄在碳基材或玻璃板上;2)在對聚醚颯爲 非溶劑之凝聚液體中凝聚薄膜;及3)使薄膜乾燥移除凝聚 液體。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 I n n in - - n I n n m In Γ ------I ____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橾隼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79 A7
〜____S 11 五、發明説明() 第二步驟係製備催化劑層,其係使用空氣刷刷塗 化劑-碳·聚合物"油墨"於碳聚合物氣體擴散層基材上,催化 性"油墨"之厚度超過約7微米,且低於約5〇微米,較好低 於約10微米。碳上之金屬催化劑對,,油墨”中之聚合物之比 率爲25 : 75至40 : 60 (重量)之間。本發明之電極具有在 氣體擴散層中之較高孔隙度,較低之催化劑負荷,及較高 之催化利用。以/此電極組成之燃料電池具有較高之效能^ 導電碳基材爲厚度超過約7微米’較好超過約1〇微米, 且低於約35微米,較好低於25微米厚之纖維或多孔片。 適當之導電碳基材包含碳紙,高傳導碳布,高傳導碳氈, 碳膠帶等等。 粒狀碳爲例如,具有約50至約2000平方米/克之表面積( 以Β·Ε_Τ·測定)之碳黑。適當之粒狀碳包含活性碳或碳黑, 即依非常細分態之碳粉。當以Β.Ε.Τ.法測量時,本發明中 使用之市售碳黑粉末之表面積在約50至約2〇〇〇平方米/克 之間。此粉末包含爐黑,油煙,乙炔黑,槽法碳黑,及熱 碳黑。爐黑之Β.Ε.Τ.表面積在約200平方公尺/克至6〇〇平 方么尺/克間爲較佳。此等活性碳物質之粒徑可自5至約 1000微毫米之間,但平均尺寸較好小於約300微毫米。 Β.Ε.Τ.法係指測定表面積之Brunaver-Emmett-Teller法。 使用之"碳黑"一詞係如Solomon於美國專利第4440167 號中之定義。 市售具有Β·Ε·Τ.表面積在約50至約300平方公尺/克間之 碳黑若需要可經蒸汽活化,以提升其表面積,且因而使其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玎-----.^ '--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ί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79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12 ) B.E.T.値增加達到約600平方公尺/克。 碳黑之表面特性可變。某些此等碳黑具有表面官能性, 例如表面羧基(及其他類之氧成份)或含氟之基。物理-化學 特性或灰份亦可改變。再者,碳黑可經石墨化(因此使碳黑 粉末提供部份石墨之構造特性)或經石墨化再經處理,以恢 復或提升表面官能度。 : 較佳之市售碳黑包含BLACK PEARLS(註册商標),例如 ,BLACK PEARL 200 , VULCAN(註册商標,例如, VULCAN VX-72) » KETJEN BLACK EC 300 J (紐約 AKZO Chemie Americo of Burt之註册商標),活性炭,乙块黑CI-iOO , 或其混 合物。 使用之 KETJEZ BLACK 物質爲 B.E.T. 表面積自約900至約1 〇〇〇平方公尺/克之油狀爐黑及特別 呈現具表面積爲950平方公尺/克之EC 300 J。KETJEN BLACK EC 300 J含大部份之中間相碳,且因此具有長範圍 次序區。此等區可使得碳更抗腐蝕,具對陰極應用係重要 者。 依 Klinedienst 之美國專利第 4461814 號’ KETJEN BLACK油狀爐黑具有高表面積(大於900平方公尺/克)及高 苯二酸二丁酯("DBP")吸收値。Klinedienst揭示當以 ASTM試驗D-2414-70測定DBP吸收時’吸收値較好應超 過125立方公分每1〇〇克之碳黑(例如大於230立方公分 /100克),且表面積應大於250平方公尺/克’以提供具最適 特性之碳黑陰極收集器。Klinedienst記錄之KETJEN BLACK之DBP吸收値爲340立方公分/100克。乙炔黑將具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困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裝---訂-----彳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 404079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13 )
有高DBP吸收値’但低的b.E.T.表面積。相反地,Lurgi 碳黑(來自 Lurgi Umivett 及 Chemotechnik GmbH)可具相當 高之B.E.T.表面積(大於1200平方公尺/克)及低的DBP吸收 値(低於 100)。"CSX"碳黑(購自 Cabot Corporation of Billerjca,ΜΑ)亦經提出具有高的b.e.T.表面積及高鈞DBP 吸收値。 聚酸成及碳黑適合之溶劑包含由包含N N_二甲基甲醯胺 ("DMF"),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及二曱基 亞礙者。溶解聚醚颯所需乏溶劑量將依溶劑而變。例如, DMF中將溶解10-20重量%之聚醚颯。 對聚謎成及碳黑爲非溶劑之適當凝聚液體爲選自包含水 ,異丙醇及己烷,及水與異丙醇之混合物者。 多孔性碳物質,如Vulcan XC-72,乙炔黑C-100及Black Pearl 2000均可用於依申請案方法,製備氣體擴散電極, 而不會導致燃料電池電極中使用此種碳時通常發生之水溢 流問題◊此種碳物質吸收氣體電極溢流之此種無法測量之 液體在碳澆轉在接合物中,則期望可形成。若使用具有低 表面積之碳,如Vulcan XC-72等,則其不會吸收許多液體 ’且太多之液體需要產生可澆辞成膜之組合物。因此即使 以此製成之數百微米厚之薄膜亦無法含有電極用之足量活 性碳物質。再者,碳枷質,如炭,具有高的電抗性,且因 爲其尺寸,其形成無法忍受標準燃料電池組係曝露之高壓 之高多孔性基質,即20 psi至100 psi之間之壓力。因此未 曾使用炭製造燃料電池電極。 -16- I---Ί:11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β再填寫本頁) 經 央 標 準 局 Ά 合 作 社 404079 A7 B7 五、發明説明( 14 申請者意外地發現溢流問題可克服,且此碳物質可藉由 使用高頻下之超音波洗鑄於溶劑中。因此,爲了克服由如 Vulcan XC-72之碳物質(其通常用於燃料電池電極之製造 中)無限吸收液體之問題,有機溶劑(DMF)及聚醚砜,伴隨 著碳物質均經處理’產生以超音波完全混合之懸浮液。高 頻下之超音波形成可在碳布基材上依所需厚度澆铸之漿料 。申請者相信超音波不會使碳吸收定夠之液體,阻礙由濟 铸步驟之電極之形成。申請者發現當聚醚颯,鉑催化劑及 碳物質之混合物經超音波時,可得到在相當厚之厚度下洗 鑄及澆鑄製程中相當少溶劑干擾之漿料。因此,申請者之 發明可允許對燃料電池電極均可接受之碳之澆銬。 良好氣體擴散電極之形成需要使反應物氣體均句地分散 在氣體擴散電極之基質中。氣體爲流體,且形同沿著最小 抵抗通路之流體。在燃料電池中,反應物氣體流流向催化 劑層’於此處消耗《燃料電池設備,尤其是電極中之一問 題爲路徑之均一性。若電極基質在一區域中較密實,但在 另一區域中較不密實,則大部分之氣流將引導至較不密實 區。結果’催化劑將不會充份利用。申請者之氣體擴散電 極具有橫向均勻,及氣雜流動之方向不對稱之電極基質。 此意指當氣體進入電極時,氣體經"開口 "之表面(較少抵抗 ,且如氣體擴散)滲入氣體擴散電極,電極基質之表面逐漸 密實’且其孔隙較小。因此,本發明之電極基質具有有二 不對稱表面層之各向異性多孔構造,見此處之圖1。 申請者亦發現當混合物(如pvf2,碳物質及鉑催化劑)未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八4規格(210χ297公釐) 裝 IJ--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樣率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策 404G79 A7 A7 ~ B7 五、發明説明(15 ) — - 經超音波且以溶液澆鑄在玻璃基材上時如Cabass〇等人於 1990年文獻中之敘述,因爲玻璃與聚合物碳混合物作用之 方式而形成雙重密度表面。意外地,申請者發現經超音波 之漿料必需澆鑄在碳布或碳紙上,以確保協助滲入氣體進 入之電極之各向異性構造。經超音波之漿料澆鑄在碳布上 ’接著浸泡在水中,以確保各向異性構造。 基質中氣體之擴散及分佈對於電極之效能重要。碳布上 氣體層之計算已廣泛地研究。申請者亦發現當澆鑄漿料在 低溫下,於對漿料爲非溶劑之凝聚液體中凝聚時,可得到 較同量之氣禮擴散電極及橫向均勻之各向異性多孔構造。 適當之凝聚槽溫度可在常溫至_30。〇之間。當凝聚液體包 括水及醇時,較好使用低於〇 X:且高於_20 »C之溫度。當凝 聚液體爲水時,較好使用25 X:至4°C之溫度。 對於澆鑄漿料爲非溶劑之適當凝聚液體爲由水及醇及/ 或水與無機鹽依99 : 1至1 : 99間之體積比之混合物製成 之水性溶液。較好使用水當作凝聚液體。當凝聚液體爲混 合物時,較好爲水及醇或水與鹽依90 : 10至1〇 : 90間之 禮積比之混合物。適當之醇包含乙醇,異丙醇及甲醇。適 當之鹽包含LiCl,LiN03及NaN03。 如上所示,催化劑層中適當之熱塑性聚合物係選自包含 聚鍵砜’聚(氟化亞乙締)及磺化之聚醚砜者。對催化層亦 相信適用之熱塑性聚合物爲磺化之聚醚颯及磺化之聚氧化 苯輞(phenonel oxide)。 下列實例説明申請者之發明,但並非當作本發明之限制。 -18 - 本紙狀歧用巾邮家辟(CNS)从狀(21GX297公瘦) H 裝 11, τ 訂 4 (請先Μ讀背面之注fife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揉丰局貝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404079 at ______Β7 五、發明説明(16 ) 實例1 氣體擴散電極係由濕潤相反轉技術,使用高表面(DP_ 5200)面積(200平方公尺)碳黑(市售來自Cabot. Inc.之 Vulcan VX-72R)及聚醚颯製備。碳黑分散於聚醚颯及N,N-二曱基甲醯胺之12-15 wt %溶液中,形成懸浮液。懸浮液 使用超音波完全混合10分鐘,形成漿料。所:得之漿料使用 醫療用刮刀澆鑄於0.015"厚,疏水,碳布基材(購自Zoltek 之Panex PWB-3)止,直到在基材上形成一層厚度爲0.5微 米之薄膜。澆癖過程中需小心處理,以確定漿料至少部份 滲入布中。此膜再浸泡於去離予水槽中,以凝聚薄膜。凝 聚之膜以去離子水密集洗滌,且置於乾燥盒中乾燥至少24 h。乾燥之膜形成氣體擴散電極之氣體擴散層,且在基材 上具有小孔隙(見TEM照片)。接著,電極之此氣體擴散層 在250 °C下加熱1 h。 催化劑層水性”油墨”懸浮液係如下列般製備:〇 〇6克之 聚氟化亞乙烯(PFV2)以音波器懸浮於4克2_丙酵及6克水 中。接著,添加0.05克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Trit〇n X1〇〇) 及〇·3克之Vulcan VX-72碳黑上之20 wt % pt於PFV2膠體 液液中。混合物再以超音波器混合,形成最終之”油墨"懸 浮液。然後,使用空氣刷均勻地漆塗此"油墨"於氣體擴散 電極之表面上。漆塗步驟包含塗佈7·〇先"油墨"懸浮液於 88平万公分之氣體擴散層上。如圖2中之說明,所得電極 之銘負荷爲0.35毫克/平方公分,及2〇微米厚之催化劑層 。始粒子之尺寸在204至404之間。電極再加熱至赠至 -19 -
本紙張纽逍用中準(CNS) A4“ ( 2ιοχ2 丨 裝 II 訂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404079 五、發明説明(1 少 2 h 〇 * 以此方式製成之氣體擴散電極在h2/o2燃料電池中評估 。電極之催化劑邊以0.5 Wt %之離子化117 Nafion溶液刷 過’且熱壓至Nafion 112或Nafion 117膜上。測量1.0V之 開放電池電壓。圖3顯示使用依實例1及Nafion 112薄膜 製成之氣體擴散電極之燃料電池之極化曲線。圖4顯示在 不同之反應物壓力下,使用具Nafi〇n丨12薄膜之實例(之 電極之燃料電池電極之極化曲線❶在〇15V下,產生i A/cm2 電流,證明此電輻之良好效能。 實例2 重複實例1之製程,但以乾燥相反轉製造氣體擴散層。 聚醚颯及乙炔黑C_100碳溶於DMF中形成糊狀物。此糊狀 物再澆鑄在碳布基材上,且再於空氣中乾燥,完全蒸發溶 劑,且形成薄膜之洗鑄層。接著在室溫下使薄膜經過二滾 筒壓著,製成電極之氣體擴散層。以此電極與Nafi〇n n2 製成之燃料電池具有i.OV之開放電池電壓,且在〇 5V下 ,電流密度爲800 mA/cm2。 實例3 重複實例1之製程,但使用水與DMF之混合物當作凝聚 溶液,製備氣體擴散層。使用磺化之聚醚砜取代pvF2,當 作催化劑層油墨"懸浮液中之聚合物。使用此電極及 Nafion 112製備之燃料電極具有約35 %之較高鉑催化劑利 用。在0.5V下,燃料電池測量之電流密度爲2 A/cm2。 實例4 20-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Μ .裝 --訂-----〆 (請先W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橾率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04079 A7 B7 18-------- 五、發明説明()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0.5 克活性炭上之鉑(10 wt%pt,Fluka Chemieal,Ine) 懸浮於1.6克DMF中,且以音波器與1 6克含15wt〇/。pESF 之DMF溶液混合。此懸浮液再使用醫療刀澆鑄於碳布基材 上,形成一層膜。此薄膜浸於去離子水槽中3〇秒使其凝聚 。凝聚之薄膜再自水槽移除,密集洗滌,且置於乾燥箱中 烘乾24小時》催化劑層之鉑負荷爲〇 5毫克/平方公分。形 成之氣體擴散電極之厚度爲約150微米。使用此氣體擴散 電極及Nafion 117薄膜製成之燃料電池具有0.69 Q/cm2之 超過抗性’且Tafel斜率爲110 mV/組。最大電流密度爲8〇〇 mA/ cm2。 實例5 重複實例4之製程’但添加高疏水性,低表面積之6〇平 方公尺/克碳黑(5-20 %間),乙炔黑C-100 (Chevron Chemical Co.)。此實例中催化劑層中之表面鉑濃度爲o.i毫克/平方 公分。當第二碳量由〇增至10 %時,最大電流密度由800 mA/cm2 增至 1 A/cm2。 實例6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重複實例4之製程,但使用聚(乙晞,比洛燒明)PVP當作 孔隙過濾器以控制氣體擴散層之孔隙度,得到所需之開放 孔隙構造。在澆鑄氣體擴散層前,pvp與聚合物溶液混合 。接著藉由以水洗滌電極三天移除PVP。以此氣體擴散電 極及Nafion 117薄膜製成之燃料電池之總電池電壓增至約 200 mV 〇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404079 ll D8 ’ G請專利範圍 ' ^ 1. 一種燃料電池用之電催化氣體擴散電極,包括: 由多孔碳基質組成之各向異性氣體擴散層,碳粒子及 聚醚颯分佈於其中,因此基質在與氣體流動成橫向之方 向爲均勻之多孔狀,且對氣體在氣體流動之方向爲不對 稱之多孔狀,氣體擴散層之孔隙度瞋氣體流動之方向而 減低,該氣體擴散層之厚度在約50概米至約3 00微米之 間,及 由含催化碳粒子及熱塑性聚合物之凝聚"油墨"懸浮液 組成之催化層,此催化層覆蓋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表面· ’催化層之厚度在約7微米及約5 0微米間,且金屬催化 劑之負荷爲約〇.2毫克/平方公分至約〇·5毫克/平方公分 之間。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其中該催化層包含約 5至約25重量百分比之該聚醚颯聚合物,其餘爲該碳粒 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其中該氣體擴散層具 有約20 : 80至約45 : 65間之聚合物對碳比率。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其中該碳粒子係選自 包含活性碳,礙黑及6決黑者,碳粒子之β.Ε.Τ.表面積 在約50平方公尺/克至約2000平方公尺/克之間。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其中該氣體擴散層二尚 包含聚(乙烯吡咯烷酮)。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電極,其中催化層中之熱塑 性聚合物係選自包含PVF2,績化之聚醚斌,績化之聚醚 -22- 中國國家標牟(CNS ) A4規^ ( 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__-'1 A8 B8 C8 D8 404079 申請專利範圍 風及績化之聚氧化苯酮(phenonel oxide)。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卜項之電極,其中之催化碳粒子包 括附著於具有Β·Ε τ表面橫在約2〇〇平方公尺/克至約 2000平方公尺/克之間之高表面積碳戴體粒子之催化性 金屬粒子。 8.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極,其中該催化性金屬粒 予包括均勻沈積在該碳載體粒子上之貴金屬粒子,該貴 金屬係選自包含銘,&,伽及缺,且係依該碳載體粒子 之10-20重量%間之量存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 厚度在約7 5微米至約1 5 〇微米間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電極 度在約7微米至約1 〇微米間,且鉑催化劑之負荷係在 0.15毫克/平方公分至約〇.5毫克/平方公分間。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其中該催化劑層包含 與5-30% PVF2K 70-95 %碳粒子混合之鉑合金。 I2.—種製備適用於燃料電池中之氣體擴散電極之方法,此 方法包括: a·製備由多孔性碳基質組成之各向異性氣體擴散層 ,碳粒子及聚醚颯分佈於其中,因此基質在與氣體流動 成橫向之方向爲均勻之多A狀’且對氣體在氣體流動方 向爲不對稱之多孔狀,該氣體擴散層之孔隙度隨氣體流 動之方向降低,氣體擴散層之厚度在約5〇微米至約3〇〇 微米之間,氣體擴散層藉由1)以醫療刀將溶於聚醚颯及 23- +關家辟(CNS )八4胁 (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其中該氣體擴散層之 其中該催化劑層之厚 訂 經濟部中央樣牟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8 B8 C8 D8 404079 申請專利範圍 碳粒子用之溶劑中之聚醚颯及碳粒子之摻合物澆鑄在竣 基材上,在礙基材上形成一層膜,摻合物滲入至少部份 之碳基材中;2)在對聚醚颯及碳粒子爲非溶劑之凝聚液 體中凝聚薄膜;及3)移除凝聚溶劑;及 b.將由含催化碳粒子及熱塑性聚合物之水性油墨懸 浮缘(該懸浮液包括0.5至2 〇/。之熱塑性聚合物,該熱塑 性聚合物係選自包含聚醚颯,聚(氣化亞乙烯)及磺化聚 石風者)組成之催化層漆塗在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表面上 ’催化層覆蓋該氣體擴散層之小孔隙表面,該催化層之 厚度爲約7微米至約50微米,且金屬催化劑負荷在約〇 2 毫克/平方公分至約〇.5毫克/平方公分之間。 1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步驟(1)中,該 氣體擴散層係以包括含5-25 wt % PESF之N,N,-二甲基 甲磁胺之溶液製成。 14·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n項之方法,其中步驟(a)(”中, 該碳粒子係選自包含活性碳,碳黑及乙炔黑,及其混合 物,碳粒子之B.E.T.表面積在約50平方公尺^、二0 十万公尺/克之間。 15.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步驟 =對聚㈣爲溶劑之聚_及礙粒子之接合物遍 ^波,其時間足以使聚醚颯與碳粒子均勻混人。過超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步‘; 聚醚砜之溶劑係選自包含N,N,·二甲基甲醯胺)中, 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及二甲基亞砜。 -24- H ί ^^1 I - I ί 1^1 I I wr - - - - - - I —I— «n m -.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 N,N-二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79 申請專利範圍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 該氣體擴散層係使用選自包含水,,、:步驟(a)(2)中, 二甲基甲酿胺,水/乙醇,水/己^乙崞,水/N,N,_ 甲辱,水/異而贿 喃及其混合物之凝聚液體製成。 丙醇,四氳呋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 該凝聚液體之溫度在常溫至_3〇r間:,碟(a)(2)中; 19. 根據申請專刹範圍第12項之 催化劑層包含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中’該 2〇.=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尚包含在露c至则 C間燒結最終之電極15分鐘至2小時間之步驟⑷。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步樣附,該 漆刷係以空氣刷漆刷技術進行。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M規格(210Χ:297公釐)
TW086110159A 1996-08-27 1997-07-17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TW40407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9758396A 1996-08-27 1996-08-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4079B true TW404079B (en) 2000-09-01

Family

ID=2480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6110159A TW404079B (en) 1996-08-27 1997-07-17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JP (1) JPH1092439A (zh)
BR (1) BR9704215A (zh)
CA (1) CA2213967A1 (zh)
DE (1) DE19737389A1 (zh)
FR (1) FR2755542A1 (zh)
GB (1) GB2316802B (zh)
ID (1) ID19345A (zh)
IT (1) IT1293986B1 (zh)
TW (1) TW4040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8982B (zh) * 2007-08-15 2013-06-11 Univ Feng Chia 經改質碳化基材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5691A1 (en) 1998-09-11 2000-03-23 Victrex Manufacturing Limited Ion-exchange polymers
CA2290089A1 (en) 1998-11-24 2000-05-24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Electrochemical fuel cell with an electrode having an in-plane nonuniform structure
JP2000182625A (ja) * 1998-12-11 2000-06-3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94533B2 (ja) * 2000-05-30 2004-1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DE10052224B4 (de) * 2000-10-21 2009-12-10 Daimler Ag Gasdiffusionselektrode mit erhöhter Toleranz gegenüber Feuchteschwankung, eine diese aufweisende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Gasdiffusionselektrode und d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sowie Verwendung d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DE10052190B4 (de) * 2000-10-21 2009-10-22 BDF IP Holdings Ltd., Vancouver Gasdiffusionselektrode,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asdiffusionselektrode und Verwendung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WO2002037586A1 (fr) * 2000-10-31 2002-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ile a combustible a electrolyte de haut polymere
CN1406399A (zh) * 2000-12-28 2003-03-26 索尼公司 气体扩散电极和导电的离子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化学装置
KR100486936B1 (ko) * 2001-03-07 2005-05-03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분자 전해질형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54114B4 (de) * 2002-11-20 2007-09-27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Burnaby Gasdiffusionselektrode, Polymerelektrolytmembran-Brennstoffzelle und Polymerelektrolytmembran-Brennstoffzellenstapel
US20040107869A1 (en) 2002-12-10 2004-06-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talyst ink
US20080193803A1 (en) * 2005-04-21 2008-08-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Coating Method
JP4956951B2 (ja) * 2005-07-08 2012-06-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のガス拡散用撥水性電極
US7790304B2 (en) 2005-09-13 2010-09-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talyst layers to enhance uniformity of current density in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JP5285225B2 (ja) * 2006-03-31 2013-09-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192337A (ja) * 2007-02-01 2008-08-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電極接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797474A1 (en) * 2010-06-29 2012-01-05 Vito Nv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AU2017420091B2 (en) * 2017-06-23 2021-08-19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a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DE102018213148A1 (de) 2018-08-07 2020-02-13 Audi Ag Schichtaufbau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Schichtaufbaus
CN115133043A (zh) * 2022-07-07 2022-09-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含梯度化阴极催化层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7298A (en) * 1949-06-08 1952-02-27 British Electrical & Allied I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galvanic cells and batteries
US4629563B1 (en) * 1980-03-14 1997-06-03 Memtec North America Asymmetric membranes
JPS5983361A (ja) * 1982-09-30 1984-05-14 エンゲルハ−ド・コ−ポレ−シヨン 燃料電池セル集積体
WO1985000697A1 (en) * 1983-07-21 1985-02-14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mproved silicon carbide matrix for fuel cells
IL109497A (en) * 1993-05-05 1998-02-22 Hyperion Catalysis Int Three-dimensional macroscopic clusters of randomly arranged charcoal fibril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se
WO1995023640A1 (en) * 1994-03-04 1995-09-08 Memtec America Corporation Large pore synthetic polymer membranes
US5840438A (en) * 1995-08-25 1998-11-24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Electrochemical fuel cell with an electrode substrate having an in-plane nonuniform structure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and product transpor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8982B (zh) * 2007-08-15 2013-06-11 Univ Feng Chia 經改質碳化基材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92439A (ja) 1998-04-10
ID19345A (id) 1998-07-02
FR2755542A1 (fr) 1998-05-07
IT1293986B1 (it) 1999-03-15
ITTO970759A1 (it) 1999-02-26
BR9704215A (pt) 1999-01-19
GB2316802A (en) 1998-03-04
GB2316802B (en) 1999-07-14
GB9718153D0 (en) 1997-10-29
CA2213967A1 (en) 1998-02-27
DE19737389A1 (de) 1998-03-12
MX9706503A (es) 199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04079B (e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TW398097B (e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carbon blends
JP4023903B2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
JP5010823B2 (ja) 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用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830386B2 (ja) 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用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390558B2 (ja) 燃料電池用の電極触媒層
KR101931890B1 (ko) 멤브레인 전극 어셈블리
JP2009521795A (ja) 有機/空気燃料電池用膜電極組立体
JP2009152143A (ja)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521790A (ja) 有機/空気燃料電池用膜電極組立体
WO2008030198A1 (en) Electrode composite material
JP4887580B2 (ja) ガス拡散電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2013502678A (ja) 無機及び/又は有機酸を含有する触媒インク及び電極、触媒被覆膜、ガス拡散電極及び膜電極ユニットの製造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JP4090108B2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
JPH1140172A (ja)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338896B2 (ja) 樹脂付電極層、樹脂付電極複合体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二次電池
JP2007188768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H10284087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電極及び膜・電極接合体
JP2009021232A (ja) 膜−電極接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CN1180250A (zh) 基于聚偏氟乙烯和碳混合物的气体扩散电极
JP2009021233A (ja) 膜−電極接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TW200522426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uel cell part with capability of improving water drainage of electrode
JPH06342667A (ja) 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4649094B2 (ja)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80249A (zh) 以聚醚砜与碳的混合物为基础的气体扩散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