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632A -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632A
TW202412632A TW112127325A TW112127325A TW202412632A TW 202412632 A TW202412632 A TW 202412632A TW 112127325 A TW112127325 A TW 112127325A TW 112127325 A TW112127325 A TW 112127325A TW 202412632 A TW202412632 A TW 2024126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outer skin
skin material
aforementioned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久津友邦
小林文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2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6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20/00Coating of foodstuffs; Coatings therefor; Making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 A23P20/20Making of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e.g. by wrapping in preformed edible dough sheets or in edible food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10Mou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將扁平狀的外皮材(D)折疊而形成將內材(F)包入後的折疊食品(P)之裝置(1),係具有:1對的成形輥(66U,66D)、及配置在1對的成形輥之上方且可升降的端部推入構件(59)。端部推入構件能以將外皮材的中央部(DC)之兩側的端部(DB)推入1對的成形輥之間的方式下降,而形成外皮材之折回部分。1對的成形輥,在形成外皮材的折回部分而使端部推入構件上升之後,能以將外皮材之折回部分壓縮的方式互相接近。

Description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將食品麵糰即扁平狀的外皮材折疊並將載置於外皮材之內材包入而成形為折疊食品之裝置及方法,更詳細的說,是關於藉由將相對向之一對的成形輥轉動來成形為折疊食品之裝置及方法。
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餃子成形裝置,係包含麵皮載置板、餡料填充用活塞及一對的成形輥,麵皮載置板設有可將麵皮推入並插穿之開口部,餡料填充用活塞係用於將麵皮推入開口部並在麵皮填充餡料,一對的成形輥係在周面的對應位置設有用於成形為餃子之餡料內包部之成形用凹部。藉由使一對的成形輥朝內側同步旋轉,成形輥上的麵皮被對折而將餡料包入,在相對向之成形輥的間隙將餃子的耳部壓接,藉此成形為餃子。
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食品製造裝置,係包含一對的旋轉體及麵糰供應裝置,一對的旋轉體係在側面形成有用於載置板狀的食品麵糰之載置部,麵糰供應裝置配置在旋轉體的上方且用於對旋轉體供應食品麵糰。藉由使一對的旋轉體朝內側同步旋轉,橫跨旋轉體而載置的食品麵糰被對折,將內容物包入,在相對向的旋轉體之間將食品麵糰夾入,藉此製造內容物被食品麵糰封入之食品。又麵糰供應裝置構成為,在載置部載置食品麵糰之前,將食品麵糰朝向與其厚度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食品製造裝置,在被延伸的食品麵糰縮回原狀之前將旋轉體旋轉而製造食品。依據該食品製造裝置,可讓食品麵糰的表面具有張力,而能夠製造紮實的性狀之食品。
專利文獻3揭示一種食品成形裝置,係包含:具有開口部且供載置薄片狀的外皮材之接收構件、藉由讓配置在外皮材的開口部之部分從開口部移動到下方而將外皮材形成為對折之外皮材形成手段、配置在接收構件的下方且用於將被對折的外皮材之緣部封閉之封閉手段、以及配置在接收構件的上方且用於將被對折的外皮材之上端緣部密封之密封手段。再者,外皮材形成手段係具備:將外皮材推入開口部之推入手段。推入手段,係在其兩側面安裝一對的推入桿,且具備有內材供應手段。又食品成形裝置係具備:將外皮材的緣部保持在接收構件上之保持手段。
在食品成形裝置,在藉由保持手段將外皮材的兩端緣部保持在接收構件上的狀態下,藉由推入手段將外皮材的中央部推入開口部內並藉由推入桿將外皮材的緣部推入,使外皮材對折。再者,藉由內材供應手段對外皮材的內側供應內材,讓推入手段上升後,藉由封閉手段及密封手段將被對折的外皮材之緣部從兩側面按壓,藉此成形為食品。
專利文獻4揭示一種折疊食品之成形裝置,係包含:包合單元、緊壓構件、碗狀形成裝置、對準裝置及控制裝置。包合單元,是供載置扁平狀的外皮材且由一對的包合板所構成,在中央具有開口,以將配置於外皮材之內材包起來的方式將外皮材之周緣部折疊重疊在一起並封閉;緊壓構件,相對於包合單元可升降自如,用於將外皮材之周緣部緊壓於包合單元;碗狀形成裝置,將位於開口的上方之外皮材的一部分從開口往下方延伸而使外皮材形成為碗狀;對準裝置,配置在包合單元的上方,相對於包合單元可升降自如,將外皮材相對於包合單元對準於所需位置;控制裝置,將對準裝置和緊壓構件的升降動作分別進行驅動控制。再者,該成形裝置係具備:將外皮材之兩端的周緣部在一對的包合板間往下方伸展之伸展裝置。又該成形裝置具備讓一對的包合板接近或離開之往復運動機構。
藉由成形裝置,在上表面載置有內材之外皮材,藉由對準裝置之對準構件而在一對的包合板上進行對準,並將其外形成形。然後,在用緊壓構件將外皮材的周緣部緊壓於包合板的狀態下,藉由碗狀形成裝置將外皮材形成為碗狀。進而,使伸展裝置之一對的伸展構件在互相離開的狀態下之一對的包合板間下降至設定位置,藉此將外皮材的周緣端部往下方伸展。接著,使對準構件、緊壓構件及伸展構件上升後,使一對的包合板互相接近,將位於包合板間之外皮材的周緣端部夾壓並封閉。最後,使一對的包合板以閉合的方式擺動,將外皮材的周緣部折疊並重疊,而成形為周緣部封閉的折疊食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0895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09956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32917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21-19400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已知相對於一對的成形輥之麵皮的載置位置並不穩定,無法將外皮材在所期望的位置對折。又已知在將一對的成形輥朝內側同步旋轉時,外皮材會相對於一對的成形輥滑動,而使折疊食品的形狀不穩定。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新的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能夠使外皮材相對於成形輥不致從所期望的位置偏移,而將折疊食品穩定地成形。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該目的,本發明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係包含將扁平狀的外皮材折疊並將內材包入之折疊裝置,前述折疊裝置包含:緊壓裝置、推入裝置、及配置在前述緊壓裝置的下方之包合裝置;前述推入裝置,可相對於前述包合裝置升降,且具有用於將載置於前述包合裝置之前述外皮材之兩側的周緣端部推入前述包合裝置之2個端部推入構件;前述包合裝置係包含:載置單元、及配置在前述載置單元的下方之包合單元,前述包合單元包含對置之2個成形輥,前述成形輥具有凹部,2個前述成形輥構成為可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前述端部推入構件配置在前述成形輥之凹部的兩側。
例如,前述包合單元之2個前述成形輥構成為可互相接近或離開。
例如,前述載置單元包含:對置且可互相接近或離開之2個載置構件,前述緊壓裝置包含:分別與前述載置構件對應之2個緊壓構件,前述緊壓構件構成為可相對於前述載置構件升降,且可互相接近或離開。
例如,前述端部推入構件之下降到達位置,是在相對向的前述成形輥之間,與前述成形輥之軸心所在的高度位置相同或其上方的位置。
例如,前述推入裝置包含:用於將前述內材推入前述外皮材的中央部之中央部推入構件,前述中央部推入構件構成為可相對於前述載置構件升降。
例如,將前述成形輥控制成,可調整旋轉停止時之前述凹部的相位。
又為了達成該目的,本發明的折疊食品之成形方法,係將扁平狀的外皮材折疊而形成將內材包入的折疊食品,該成形方法包含以下工序:(a)將外皮材從供應輸送機移載至對置之2個載置構件,(b)藉由讓2個緊壓構件下降,將前述外皮材之周緣部對於前述載置構件分別進行緊壓,(d)藉由讓端部推入構件下降,將前述外皮材之兩側的周緣端部從前述載置構件之間往下方推而伸展到相對向之成形輥之間,(f)讓前述端部推入構件上升並讓前述成形輥互相接近,藉此將前述周緣端部的折回部分壓縮,(g)讓相對向之前述成形輥互相朝向內側旋轉,利用形成於前述成形輥之凹部的內表面來形成配置有內材之外皮材的周圍,並在相對向之前述凹部的周圍之側面之間將前述外皮材之相對向的周緣部封閉。
例如,在前述工序(b)和前述工序(d)之間包含以下工序:(c)讓相對向之前述緊壓構件互相離開並讓相對向之前述載置構件互相離開,藉此將前述外皮材拉伸。
例如,在前述工序(c)中包含以下工序:在將前述外皮材拉伸後,讓相對向之前述緊壓構件互相接近並讓相對向之前述載置構件互相接近。
例如,在前述工序(a)中,在前述外皮材載置內材,在前述工序(d)和前述工序(f)之間包含以下工序:(e)藉由讓中央部推入構件下降,透過前述內材將前述外皮材之中央部往下方伸展。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能夠使外皮材相對於對置的成形輥不致從所期望的位置偏移,而將折疊食品穩定地成形。
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1。成形裝置1構成為,將扁平狀的外皮材D以包入內材F的方式折疊,藉此形成折疊食品P。扁平狀的外皮材D,例如,調整成揉圓的麵糰球DD之後,將其延展而獲得。例如,外皮材D是甜麵包麵糰,內材F是奶油(cream),折疊食品P是奶油麵包(克林姆麵包)。
如圖1至圖4A所示般,成形裝置1概略地包含:基台1A、供應輸送機2、折疊裝置3、搬出輸送機8、控制裝置9。供應輸送機2、折疊裝置3、搬出輸送機8及控制裝置9,安裝於基台1A。控制裝置9構成為控制供應輸送機2、折疊裝置3及搬出輸送機8的動作。以下,將外皮材D的搬運方向稱為「X」,將與搬運方向X垂直之供應輸送機2的寬度方向稱為「Y」,將縱方向稱為「Z」。又在寬度方向Y上,將搬運方向右側稱為「背面」側或「後」側,將搬運方向左側稱為「前面」側。如圖4B所示般,外皮材D包含周緣部DA及中央部DC,周緣部DA包含:位於兩端部之2個周緣端部DB。將2個周緣端部DB連結的線是構成折疊線L,在本實施形態是沿著寬度方向Y。
如圖1及圖2所示般,供應輸送機2構成為,將載置有內材F之外皮材D沿著搬運方向X搬運而供應給折疊裝置3。供應輸送機2包含:前端部2A、及構成為偵知搬運中的外皮材D之計測裝置1B。前端部2A可朝搬運方向X伸縮,亦即可在下游側的進出位置和上游側的待機位置之間沿著搬運方向X往復運動。計測裝置1B安裝在供應輸送機2的前端部2A。計測裝置1B是例如光電式的感測器1B。
折疊裝置3係包含:包合裝置6、配置在包合裝置6的上方之緊壓裝置4及推入裝置5、以及配置在包合裝置6的下方之支承裝置7。關於該等裝置4,5,6,7的詳細內容,隨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藉由供應輸送機2將複數個外皮材D沿著搬運方向X隔著既定的間隔供應,折疊裝置3構成為,將2個外皮材D(下游側的外皮材D1和上游側的外皮材D2)同時成形為2個折疊食品P(參照圖1)。
搬出輸送機8是連接於支承裝置7的下游側之帶式輸送機,構成為從支承裝置7接收折疊食品P且往下游側搬出。為了將折疊食品P以平躺的狀態搬運,可將滾子(roller)等抵接構件(未圖示)配置在搬出輸送機8的上方。
以下,將折疊裝置3之各裝置做詳細地說明。
包合裝置6構成為,將藉由後述推入裝置5往下方推入後的外皮材D(參照圖9A)對半折疊,讓外皮材D之兩側的半弧狀的周緣部DA合在一起,而用外皮材D將內材F包入。如圖4A所示般,包合裝置6係包含:與2個外皮材D1,D2對應之2個載置單元61(上游側的載置單元61U和下游側的載置單元61D)及2個包合單元65(上游側的包合單元65U和下游側的包合單元65D)。包合單元65配置在載置單元61的下方。
載置單元61U,61D分別包含:呈平板狀且彼此相對向之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游側的載置構件62U和下游側的載置構件62D)。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是以可載置外皮材D的方式沿著搬運方向X排列配置,且以能讓後述端部推入構件59通過的方式配置在搬運方向X上之隔著間隔的接近位置(參照圖9A)。又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是以能夠從接近位置朝離開位置遠離或從離開位置返回接近位置的方式可沿搬運方向X滑動。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分別具有:設置在與另一方的載置構件62D,62U相對向之側面的中央部分之凹部62A。藉此,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凹部62A合在一起是在1對的載置構件62的中央構成可讓外皮材D的中央部DC通過之開口62H。
包合單元65U,65D分別包含1對的成形輥66(上游側的成形輥66U和下游側的成形輥66D)。1對的成形輥66U,66D分別具有:朝長邊方向(寬度方向Y)延伸之圓柱狀的主體66A、及配置在主體66A之兩端的旋轉軸66B。1對的成形輥66U,66D可朝向在其間使外皮材D從上往下送出的方向(向內)同步旋轉。亦即,在正面視下,上游側的成形輥66U朝逆時針方向(向左)旋轉,下游側的成形輥66D朝順時針方向(向右)旋轉。又1對的成形輥66U,66D,是以可接納後述端部推入構件59的方式配置在搬運方向X上之隔著間隔的離開位置(參照圖9A)。又1對的成形輥66U,66D是以能夠從離開位置靠近接近位置或從接近位置返回離開位置的方式可沿著搬運方向X滑動。
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主體66A分別具有:以在既定的旋轉位置能與另一方的成形輥66D,66U之主體66A相對向的方式設置在長邊方向的中央部分之凹部66C、及圓筒形的側面(周面)(參照圖9B)。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凹部66C的形狀是大致對稱的。成形輥66U,66D之凹部66C合在一起構成可讓外皮材D的中央部DC通過之貫通孔66H。貫通孔66H的形狀隨著旋轉而改變。如圖8B所示般,在主體66A的長邊方向之中央部分的縱剖面上,將凹部66C與側面之間之上側的邊界點及下側的邊界點分別稱為上端66CA、下端66CB。在本實施形態,相對於主體66A的中心,由上端66CA和下端66CB所形成的角度為大致150度。
包合裝置6進一步包含:基座(base housing) 6A、2個載置單元61的驅動機構63、讓2個包合單元65的成形輥66沿著搬運方向X往復運動之往復運動機構67、及讓成形輥66旋轉之旋轉機構68。
2個載置單元61的驅動機構63係包含:將2對(4個)載置構件62沿著搬運方向X導引之1對的第1導引構件63A及1對的第2導引構件63B、1對的上側連結板63C、1對的下側連結板63D、2個連結托架63E、以及2個致動器63F。致動器63F是例如氣壓缸。
朝長邊方向延伸之1對的第1導引構件63A及1對的第2導引構件63B,配置成在寬度方向Y相對向且沿著搬運方向X。第1導引構件63A構成為,將4個載置構件62中之配置在上游側之3個載置構件62可沿著搬運方向X滑動地進行導引。第2導引構件63B構成為,將配置在最下游側之剩下的1個載置構件62可沿著搬運方向X滑動地進行導引。
2個載置單元61之上游側的載置構件62U,是藉由配置在1對的第1導引構件63A之內側的附近之1對的上側連結板63C而從上側互相連結。又上游側的載置單元61U之上游側的載置構件62U,是透過連結托架63E來連結於安裝在基座6A的上游側之致動器63F的桿件。如此,構成為使2個載置單元61之上游側的載置構件62U一起滑動。又2個載置單元61之下游側的載置構件62D,是在1對的第1導引構件63A之內側的附近及1對的第2導引構件63B之內側的附近藉由1對的下側連結板63D而從下側互相連結。又下游側的載置單元61D之下游側的載置構件62D,是透過連結托架63E來連結於安裝在基座6A的下游側之致動器63F的桿件。如此,構成為使2載置單元61之下游側的載置構件62D一起滑動。結果,2個載置單元61各自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構成為,藉由讓2個致動器63F同步往復運動,而從接近位置往離開位置離開,或從離開位置往接近位置接近。
2個包合單元65之2對(4個)成形輥66之往復運動機構67係包含:在寬度方向Y上對置且與4個成形輥66對應之4對的滑動板,亦即1對的第1滑動板67A、1對的第2滑動板67B、1對的第3滑動板67C及1對的第4滑動板67D。4個成形輥66的兩側之旋轉軸66B,是透過軸承可旋轉地安裝於滑動板67A,67B,67C,67D。
又往復運動機構67係包含:1對的上游側用連結板67E、1對的下游側用連結板67F、1對的直線運動導引機構67G、以及驅動機構(未圖示)。朝長邊方向延伸之1對的直線運動導引機構67G,配置成沿著搬運方向X,且以寬度方向Y上對置的方式安裝於基座6A。1對的直線運動導引機構67G分別具有:1個導軌67GA、可藉由導軌67GA導引而移動之4個移動台67GB。4個移動台67GB按照從上游側往下游側的順序分別安裝於第1滑動板67A、第2滑動板67B、第3滑動板67C及第4滑動板67D。
1對的第1滑動板67A和1對的第3滑動板67C是藉由1對的上游側用連結板67E互相連結。又1對的第2滑動板67B和1對的第4滑動板67D是藉由1對的下游側用連結板67F互相連結。驅動機構(未圖示)是在2個包合單元65(65U,65D)的後側配置在基座6A的內部,且構成為使第2滑動板67B和第3滑動板67C沿著搬運方向X互相接近或離開。
結果構成為,2個包合單元65(65U,65D)各自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藉由使用控制裝置9讓往復運動機構67的驅動機構(未圖示)作動,而同步地互相接近或離開。
2個包合單元65之2對(4個)成形輥66的旋轉機構68係包含:安裝在4個成形輥66(66U,66D)之後側的旋轉軸66B之4個齒形滑輪68A、2個齒形皮帶68B、以及2個帶有減速機的驅動馬達68C。一方的齒形皮帶68B,繞掛在2個包合單元65之上游側的成形輥66U之齒形滑輪68A;另一方的齒形皮帶68B,繞掛在2個包合單元65之下游側的成形輥66D上所安裝的齒形滑輪68A。又一方的驅動馬達68C,透過動力傳遞機構連結於上游側的包合單元65U之上游側的成形輥66U之前側的旋轉軸66B;另一方的驅動馬達68C,透過動力傳遞機構連結於下游側的包合單元65D之下游側的成形輥66D。
結果,2個包合單元65(65U,65D)各自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構成為,藉由使用控制裝置9讓旋轉機構68之2個驅動馬達68C同步作動,使1對的成形輥66(66U,66D)同步旋轉且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
支承裝置7配置在折疊裝置3(包合裝置6)的下方,且構成為將藉由折疊裝置3所形成的折疊食品P支承並往搬出輸送機8搬運。具體而言,支承裝置7係包含:用於支承2個折疊食品P且與2個包合單元65(65U,65D)對應之2個可升降的輸送機7A(上游側的輸送機7AU、下游側的輸送機7AD)、以及配置在2個可升降的輸送機7A(7AU,7AD)之間的搬運輸送機7B。2個升降輸送機7A的升降位置及升降速度、升降輸送機7A及搬運輸送機7B的驅動時機及驅動速度,可藉由控制裝置9的控制來調節。
接下來說明緊壓裝置4。緊壓裝置4構成為將外皮材D的周緣部DA對於包合裝置6進行緊壓。如圖3所示般,緊壓裝置4係包含:配置在基台1A的內部之升降機構(未圖示)、安裝於升降機構之升降座4A、安裝於升降座4A且與2個外皮材D1,D2對應之2個緊壓單元41(上游側的緊壓單元41U、下游側的緊壓單元41D)。升降座4A具有前面、及其相反側的背面,且構成為藉由升降機構(未圖示)而相對於基台1A進行升降。2個緊壓單元41U,41D分別配置在包合裝置6之2個載置單元61U,61D及包合單元65U,65D的上方。
2個緊壓單元41U,41D分別包含:朝縱方向Z作動之致動器43、朝搬運方向X作動之雙桿型的致動器44、以及平板狀之1對的緊壓構件42(上游側的緊壓構件42U、下游側的緊壓構件42D)。致動器43及致動器44包含例如氣壓缸。
致動器43安裝在升降座4A的背面,且包含:構成為沿著縱方向Z往復運動之桿件、及安裝在桿件的下端之板件43A。上游側的緊壓單元41U之致動器43和下游側的緊壓單元41D之致動器43,配置成沿著搬運方向X且互相平行。
致動器44安裝在板件43A,且包含:構成為沿著搬運方向X往復運動之2個桿件、分別安裝在2個桿件的前端之1對的板件44A、分別安裝在1對的板件44A之1對的大致長方形的托架45。1對的托架45,在與搬運方向X正交之寬度方向Y上,是從升降座4A的背面側超過前面而延伸。
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分別安裝於1對的托架45。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以可讓後述端部推入構件59通過的方式隔著間隔(參照圖9A)。緊壓構件42U,42D分別具有:設置在與另一方的緊壓構件42D,42U相對向之側面的中央部分之凹部42A。藉此,1對的緊壓構件42d的凹部42A合在一起構成開口42H。緊壓構件42U,42D構成為,分別藉由致動器43的作動而將外皮材D的周緣部DA緊壓於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參照圖4B)。又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藉由控制裝置9控制致動器44的往復運動,而可沿著搬運方向X以互相接近或離開的方式移動。
供應給致動器43之壓縮空氣的壓力始終是低壓,例如0.05Mpa。因此,致動器43的桿件始終被朝從缸體往下方進出的方向作動,亦即構成為被施力。另一方面,當讓緊壓裝置4的升降座4A下降,而使緊壓裝置4從上方待機位置(參照圖1)下降時,若緊壓構件42與包合裝置6之載置構件62上的外皮材D抵接,因為壓縮空氣為低壓,藉由來自外皮材D的阻力,使致動器43的桿件後退到缸體的內部。結果,緊壓構件42構成為將外皮材D對於載置構件62輕度地緊壓。
接下來說明推入裝置5。推入裝置5整體構成為可和緊壓裝置4的升降座4A一起升降。詳而言之,推入裝置5係包含:安裝在升降座4A的前面之致動器5A、安裝在致動器5A且與2個外皮材D對應之2個第1推入單元51、以及安裝在升降座4A的前面且與2個外皮材D對應之2個第2推入單元57。
致動器5A係具有:沿著縱方向Z往復運動之桿件、及安裝在桿件的上端之保持托架5B。例如致動器5A是氣壓缸。
第1推入單元51分別具有:可裝卸地固定於保持托架5B且具有下端側的承座之上部連接管52、具有可裝卸地固定於承座之上端側的插塞之滑動管53、以及可更換地安裝在滑動管53的下端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組裝好的第1推入單元51構成為,可從中央部推入構件54的下表面將壓縮空氣排出。
第2推入單元57分別包含:安裝在升降座4A的前面且朝寬度方向Y延伸之保持托架55、可裝卸地固定於保持托架55之滑動軸承56、安裝在滑動軸承56的下表面且朝寬度方向Y(長邊方向)延伸之托架58、以及安裝在托架58的兩端且朝下方延伸之板狀的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
藉由將第1推入單元51的滑動管53可滑動地安裝在滑動軸承56,將2個端部推入構件59以隔著中央部推入構件54的方式沿著寬度方向Y配置。又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及中央部推入構件54配置在緊壓構件42U,42D之間。
推入裝置5構成為,將藉由緊壓裝置4緊壓後的外皮材D朝向包合裝置6推入。詳而言之,安裝在緊壓裝置4的升降座4A之第2推入單元57(2個端部推入構件59)構成為,當讓緊壓裝置4從上方待機位置下降時,與緊壓裝置4(抵接到外皮材D的緊壓構件42)一體地下降。又當緊壓單元41(緊壓構件42)與包合裝置6(載置構件62)上的外皮材D抵接之後,第2推入單元57(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可進一步下降。藉此,第2推入單元57(2個端部推入構件59)構成為,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的兩側之周緣端部DB往下方推入。又第1推入單元51(中央部推入構件54)位於第2推入單元57(2個端部推入構件59)的上方,且構成為藉由讓致動器5A作動,可相對於緊壓單元41(緊壓構件42)進行升降。藉此,第1推入單元51(中央部推入構件54)構成為,在第2推入單元57(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將外皮材D之周緣端部DB推入的期間不與內材F接觸,然後與內材F一起(透過內材F)將外皮材D之中央部DC往下方推入。控制裝置9構成為將緊壓裝置4和第1推入單元51分別進行驅動。
接下來,參照圖5A至圖13C,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P的成形裝置1之動作。
讓緊壓裝置4、推入裝置5及包合裝置6在初期位置待機。詳而言之,讓升降座4A上升至待機位置,讓緊壓裝置4(1對的緊壓構件42)及推入裝置5(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及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進而,讓推入裝置5的致動器5A作動,讓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因為讓緊壓裝置4的致動器43始終往下方作動,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被往下方施力。因此,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之高度比2個端部推入構件59的高度低。又2個端部推入構件59的高度比中央部推入構件54的高度低(參照圖4B及圖5A)。
又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致動器44及載置單元61之驅動機構63作動,將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及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配置在接近位置(狀態)。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將包合單元65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離開位置(狀態)。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旋轉機構68作動,將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使各自的凹部66C朝向彼此相反的一側(外側)的位置(狀態)。亦即,讓1對的成形輥66U,66D轉動到使各自的主體66A之中央部之圓筒形的側面互相面對面的位置(參照圖5B)。
將供應輸送機2之前端部2A配置在朝向往復運動範圍之搬運方向X上游側縮短後的待機位置。將所需量的內材F載置於外皮材D上,將複數個外皮材D沿著搬運方向X隔著間隔而配置在供應輸送機2之搬運面上,藉由供應輸送機2沿著搬運方向X搬運。
如果藉由感測器1B偵知搬運中之下游側的外皮材D1,讓前端部2A停止於朝向搬運方向X的下游側伸長後(移動後)的進出位置,藉由供應輸送機2的前端部2A覆蓋載置單元61(61U,61D)。接著,讓下游側的外皮材D1停止於其中心在俯視下與下游側之載置單元61D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開口62H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參照圖1)、讓供應輸送機2所進行之外皮材D的搬運停止。讓前端部2A一口氣縮短(後退),讓下游側的外皮材D1從前端部2A掉落到(移載到)下游側的載置單元61D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上。
接著,恢復供應輸送機2所進行之外皮材D的搬運。讓上游側的外皮材D2停止於其中心在俯視下與上游側之載置單元61U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開口62H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將供應輸送機2所進行之外皮材D的搬運中斷。讓前端部2A一口氣縮短(後退),讓上游側的外皮材D2從前端部2A掉落到(移載到)上游側的載置單元61U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上。接著,讓前端部2A縮短(後退)直到待機位置。
以下,因為2個外皮材D1,D2的工序相同,僅對一方的外皮材做說明。移載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上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受到內材F的重量及落下的影響,進入開口62H(相對向的凹部62A)內並凹陷(載置工序,參照圖5A及圖5B)。當外皮材D的中央部DC深深地凹陷時,藉由1對的成形輥66(66U,66D)之圓筒形側面阻擋,而防止外皮材D從載置單元61(61D,61U)落下。
當前端部2A縮短到待機位置(上游端)之後,讓升降座4A往下方移動,讓緊壓裝置4和推入裝置5下降。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42抵接於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的上表面,將外皮材D朝向1對的載置構件62緊壓。讓升降座4A往下方進一步移動,藉由透過緊壓構件42之來自外皮材D的阻力,將致動器43之桿件的一部分往缸體的內部拉入(後退)。在此狀態下,讓升降座4A的下降暫時停止,將外皮材D的周緣部DA保持在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和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間(緊壓工序,參照圖6A及圖6B)。
接下來,讓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和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同時移動到離開位置(開狀態),將外皮材D朝搬運方向X拉伸(拉伸工序,參照圖7A及圖7B)。詳而言之,讓緊壓裝置4之雙桿型的致動器44作動,並讓載置單元61之驅動機構63作動,使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及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互相離開。藉由將外皮材D拉伸,易於在後述碗狀形成工序中將內材F配置在外皮材D的內側,又能使折疊食品P的高度變高。
接下來,讓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和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同時移動到接近位置(閉狀態),將外皮材D的拉伸狀態釋放。又讓1對的成形輥66(66U,66D)朝進給方向旋轉(圖8A及圖8B中,成形輥66U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向左旋轉),成形輥66D是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向右旋轉)),使1對的成形輥66(66U,66D)之凹部66C停止於構成貫通孔66H之既定的旋轉位置(相位)(返回工序,參照圖8A及圖8B)。
在本實施形態,在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中央部,貫通孔66H之上部的入口比1對的載置構件62(62U,62D)之開口62H大,貫通孔66H之下部的出口比開口62H小。又較佳為,凹部66C之下端66CB位於比成形輥66的軸心更下方。
讓升降座4A進一步往下方移動到下降端位置,讓推入裝置5之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往下方移動,藉此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之下端通過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間而到達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藉此,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往下方伸展,並將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位置降低。結果,使內材F的頭頂位置降低(周緣端部的伸展工序,參照圖9A及圖9B)。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位於內材F的上方。
端部推入構件59的下端之到達位置較佳為,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隔最窄的位置(亦即,與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旋轉軸66B的軸心所在的高度位置相同的位置),或是比其稍上方的位置。伸展後的周緣端部DB,以沿著1對的成形輥66(66U,66D)之側面的方式被對折。
讓升降座4A在下降端位置就那樣保持停止,讓推入裝置5的致動器5A作動,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下降。藉此,中央部推入構件54通過1對的緊壓構件42之開口42H及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開口62H將內材F往下推,將外皮材D之中央部DC在貫通孔66H的內部往下方伸展並擴展。結果,透過內材F讓外皮材D變形(形成)為碗狀,亦即使內材F配置在碗狀的外皮材D中。在讓外皮材D變形為碗狀的期間,雖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外表面(周面)抵接於貫通孔66H之內表面的一部分,但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底部並未接觸貫通孔66H之內表面而能膨脹(碗狀形成工序、內材配置工序,參照圖10A及圖10B)。
接下來,讓致動器5A作動而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升,藉此使中央部推入構件54離開內材F(參照圖11A及圖11B)。較佳為,在讓第1推入單元51下降及上升的期間,從中央部推入構件54之底面將壓縮空氣排出。藉此防止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之內材F的黏著。內材F的頭頂位置比外皮材D低,內材F可穩定地配置在外皮材D的內部。
接下來,藉由讓升降座4A上升,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上升,並以此為起點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使1對的成形輥66U,66D往接近位置接近。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接近間隙,是以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藉由1對的成形輥66(66U,66D)夾住並壓縮(封閉)的方式來決定(參照圖11A及圖11B)。
接下來,讓升降座4A一口氣往上方移動到待機位置(上升端位置),使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42及推入裝置5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及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同時上升。在讓升降座4A上升的初期階段,因為緊壓裝置4的致動器43被往下方施力,1對的緊壓構件42仍維持與外皮材D抵接的狀態。然後,1對的緊壓構件42離開外皮材D而往上方移動。
接下來,讓1對的成形輥66(66U,66D)朝進給方向(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因為外皮材D之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已經被1對的成形輥66(66U,66D)夾住,可防止外皮材D相對於旋轉中之1對的成形輥66(66U,66D)滑動,外皮材D在1對的成形輥66U,66D間往下方移動。藉由位於接近位置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凹部66C周圍的側面,將外皮材D之相對向之弧狀的周緣部DA從下方往上方逐漸夾住並壓縮,藉此將弧狀的周緣部DA封閉而形成封閉部DF。又藉由貫通孔66H之內表面,形成被覆內材F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之周面。結果,成形為將內材F用外皮材D被覆後之半圓狀的折疊食品P(封閉工序,參照圖11A、圖11B、圖12A及圖12B)。
進而,讓1對的成形輥66(66U,66D)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將折疊食品P從包合裝置6之2個包合單元65往支承裝置7排出。詳而言之,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上升到上升位置並接收折疊食品P,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下降到下降端位置並搬運折疊食品P,而移載到搬出裝置8(搬出工序)。
接下來,參照圖14至圖24B,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1。第2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除了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的緊壓單元41變更為緊壓單元141且追加了外形導引裝置110以外,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相同。以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構成要素相同的構成要素是賦予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構成要素相同的符號,並將其等的說明省略。
第2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緊壓裝置4構成為,使外皮材D的外形一致且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對於包合裝置6進行緊壓。如圖16所示般,緊壓裝置4係包含:配置在基台1A的內部之升降機構(未圖示)、安裝在升降機構的升降座4A、安裝在升降座4A且與2個外皮材D1,D2對應之2個緊壓單元141。
2個緊壓單元141分別包含:朝縱方向Z作動之致動器43、朝搬運方向X作動之雙桿型的致動器44、以及1對的緊壓構件142。致動器43及致動器44包含例如氣壓缸。
1對的緊壓構件142分別安裝在1對的托架45。1對的緊壓構件142以能讓端部推入構件59通過且不與內材F接觸的方式隔著間隔(參照圖21A)。1對的緊壓構件142較佳為,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緊壓構件42的凹部42A及開口62H同樣的凹部及開口。1對的緊壓構件142構成為,藉由致動器43的作動,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緊壓於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62U,62D)(參照圖20B)。又1對的緊壓構件142,藉由控制裝置9控制致動器44的往復運動,而可沿著搬運方向X以互相接近或離開的方式移動。
又成形裝置1包含外形導引裝置110。在本實施形態,外形導引裝置110包含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是藉由例如銷和孔的組合,而沿著縱方向Z可滑動地安裝在緊壓單元141之1對的緊壓構件142。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構成為,藉由例如彈簧,相對於1對的緊壓構件142被往下方施力。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可連同1對的緊壓構件142一起以沿著搬運方向X互相接近或離開的方式移動。藉此,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可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滑動。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分別包含:用於使1對的載置構件62(62U,62D)上所載置之外皮材D的外形符合既定的外形之內表面146A。內表面146A在俯視下呈例如半圓弧狀,是按照折疊食品P的形狀來決定。緊壓構件142配置在外形導引構件146之內表面146A的內側。
接下來,參照圖17A至圖24B,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的動作。
讓緊壓裝置4、推入裝置5及包合裝置6在初期位置待機。詳而言之,讓升降座4A上升到待機位置,讓緊壓裝置4(1對的緊壓構件142及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及推入裝置5(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及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進而,讓推入裝置5之致動器5A作動,使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因為讓緊壓裝置4之致動器43始終往下方作動,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142及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被往下方施力。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之高度比1對的緊壓構件142之高度低。1對的緊壓構件142之高度比中央部推入構件54之高度低。2個端部推入構件59之高度是與1對的緊壓構件142之高度大致相同(參照圖17A)。
又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致動器44作動,將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142及外形導引裝置110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配置在離開位置(狀態)。又藉由讓載置單元61之驅動機構63作動,將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配置在接近位置(狀態)。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將包合單元65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離開位置(狀態)。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旋轉機構68作動,將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使各自的凹部66C朝向彼此相反的一側(外側)的位置(狀態)。亦即,讓1對的成形輥66U,66D轉動到使各自的主體66A之中央部之圓筒形的側面互相面對面的位置(參照圖17B)。
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讓上游側的外皮材D1及下游側的外皮材D2掉落到(移載到)上游側的載置單元61U之1對的載置構件62及下游側的載置單元61D之1對的載置構件62上。
以下,因為2個外皮材D1,D2的工序相同,僅對一方的外皮材做說明。移載到1對的載置構件62上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受到內材F的重量及落下的影響,進入開口62H(相對向的凹部62A)內並凹陷(載置工序,參照圖17A及圖17B)。當外皮材D的中央部DC深深地凹陷時,藉由1對的成形輥66之圓筒形側面阻擋,而防止外皮材D從載置單元61落下。
讓升降座4A往下方移動,使緊壓裝置4和推入裝置5下降,讓外形導引裝置110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在外皮材D的周圍與1對的載置構件62抵接,使升降座4A的移動停止(參照圖18A及圖18B)。1對的緊壓構件142是離開外皮材D。
接下來,讓致動器44作動,一邊使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滑動,一邊使1對的緊壓構件142及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往接近位置移動,藉此使外皮材D的外形符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之內表面146A的形狀。又藉由使外皮材D朝向1對的載置構件62間的間隙靠近,讓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稍微往下方凹陷,藉此將外皮材D的端部DB往下方稍微彎折(外形導引工序,參照圖19A及圖19B)。如此般,使外皮材D之俯視外形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成為一致,可減少折疊食品P之外緣的重疊之偏差,而使折疊食品P的形狀均一。
讓升降座4A往下方移動,使緊壓裝置4和推入裝置5下降。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142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的上表面抵接,將外皮材D朝向1對的載置構件62緊壓。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相對於1對的緊壓構件142滑動,就那樣保持與載置構件62抵接。讓升降座4A往下方進一步移動,藉由透過1對的緊壓構件142之來自外皮材D的阻力,將致動器43之桿件的一部分往缸體的內部拉入(後退)。在此狀態下,讓升降座4A的下降暫時停止,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保持在1對的緊壓構件142和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間(緊壓工序,參照圖20A及圖20B)。
又讓1對的成形輥66朝進給方向旋轉,並停止在由1對的成形輥66的凹部66C構成貫通孔66H之既定的旋轉位置(相位)(參照圖20A及圖20B)。
在本實施形態,在1對的成形輥66之中央部,貫通孔66H之上部的入口比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開口62H大,貫通孔66H之下部的出口比開口62H小。又較佳為,凹部66C之下端66CB位於比成形輥66的軸心更下方。
讓升降座4A進一步往下方移動到下降端位置,使推入裝置5之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往下方移動,藉此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之下端通過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間而到達1對的成形輥66之間。藉此,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往下方伸展,且使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位置降低。結果,使內材F之頭頂位置降低(周緣端部之伸展工序,參照圖21A及圖21B)。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位於內材F之上方。
端部推入構件59之下端的到達位置較佳為,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隔最窄的位置(亦即,與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旋轉軸66B的軸心所在之高度位置相同的位置),或是比其稍上方的位置。伸展後之周緣端部DB,以沿著1對的成形輥66(66U,66D)之側面的方式被對折。
讓升降座4A在下降端位置就那樣保持停止,讓推入裝置5之致動器5A作動,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下降。藉此,中央部推入構件54通過1對的緊壓構件142之間及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開口62H,將內材F往下推,將外皮材D之中央部DC在貫通孔66H的內部往下方伸展並擴展。結果,透過內材F讓外皮材D變形(形成)為碗狀,亦即,將內材F配置在碗狀的外皮材D中。在讓外皮材D變形為碗狀的期間,雖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外表面(周面)抵接於貫通孔66H之內表面的一部分,但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底部並未與貫通孔66H的內表面接觸而能夠膨脹(碗狀形成工序、內材配置工序,參照圖22A及圖22B)。
接下來,讓致動器5A作動而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升,藉此使中央部推入構件54離開內材F(參照圖23A及圖23B)。較佳為,在讓第1推入單元51下降及上升的期間,從中央部推入構件54之底面將壓縮空氣排出。藉此防止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之內材F的黏著。內材F之頭頂位置比外皮材D低,內材F可穩定地配置在外皮材D的內部。
接下來,藉由讓升降座4A上升,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上升,並以此為起點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使1對的成形輥66U,66D往接近位置接近。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接近間隙,是以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藉由1對的成形輥66(66U,66D)夾住並壓縮(封閉)的方式來決定(參照圖23A及圖23B)。
接下來,讓升降座4A一口氣往上方移動到待機位置(上升端位置),使緊壓裝置4之1對的緊壓構件142、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推入裝置5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及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同時上升。在讓升降座4A上升的初期階段,因為緊壓裝置4的致動器43被往下方施力,1對的緊壓構件142仍維持與外皮材D抵接的狀態。然後,1對的緊壓構件142離開外皮材D而往上方移動(參照圖24A及圖24B)。
接下來,讓1對的成形輥66朝進給方向(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因為外皮材D之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已經被1對的成形輥66夾住,可防止外皮材D相對於旋轉中之1對的成形輥66滑動,外皮材D在1對的成形輥66間往下方移動。藉由位於接近位置之1對的成形輥66之凹部66C周圍的側面,將外皮材D之相對向之弧狀的周緣部DA從下方往上方逐漸夾住並壓縮,藉此將弧狀的周緣部DA封閉而形成封閉部DF。又藉由貫通孔66H之內表面,形成被覆內材F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之周面。結果,成形為將內材F用外皮材D被覆後之半圓狀的折疊食品P(封閉工序,參照圖24A及圖24B)。
進而,讓1對的成形輥66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將折疊食品P從包合裝置6之2個包合單元65往支承裝置7排出。詳而言之,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上升到上升位置並接收折疊食品P,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下降到下降端位置並搬運折疊食品P,而移載到搬出裝置8(搬出工序)。
接下來,參照圖25A至圖33B,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1。第3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除了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的緊壓單元41變更為緊壓單元241且追加了外形導引裝置210以外,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相同。以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構成要素相同的構成要素是賦予與第1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構成要素相同的符號,並將其等的說明省略。
第3實施形態的成形裝置1之緊壓裝置4構成為,使外皮材D的外形一致且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對於包合裝置6進行緊壓。緊壓裝置4係包含:配置在基台1A的內部之升降機構(未圖示)、安裝在升降機構的升降座4A、安裝在升降座4A且與2個外皮材D1,D2對應之2個緊壓單元241。
2個緊壓單元241分別包含:朝縱方向Z作動之致動器43、朝搬運方向X作動之雙桿型的致動器44、以及1個緊壓構件242。致動器43及致動器44包含例如氣壓缸。
緊壓構件242安裝於致動器43,且可朝縱方向Z移動。如圖25B所示般,緊壓構件242呈筒狀,配置成將中央部推入構件54包圍且與其同心。又緊壓構件242是可密封且可滑動地安裝在滑動管53。又緊壓構件242構成為不接觸端部推入構件59和內材F。又緊壓構件242構成為,藉由致動器43的作動,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緊壓於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參照圖28B)。
又成形裝置1包含外形導引裝置210。在本實施形態,外形導引裝置210包含:安裝在致動器44之1對的托架45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藉此,藉由致動器44的往復運動,可使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以沿著搬運方向X互相接近或離開的方式移動。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是藉由例如銷和孔的組合,而沿著縱方向Z可滑動地安裝在1對的托架45。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構成為,藉由例如彈簧,相對於1對的托架45被往下方施力。藉此,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可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滑動。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分別包含:用於使1對的載置構件62(62U,62D)上所載置之外皮材D的外形符合既定的外形之內表面246A。內表面246A在俯視下呈例如半圓弧狀,是按照折疊食品P的形狀來決定。
接下來,參照圖25A至圖33B,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的動作。
讓緊壓裝置4、推入裝置5及包合裝置6在初期位置待機。詳而言之,讓升降座4A上升到待機位置,使緊壓裝置4(緊壓構件242及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及推入裝置5(2個端部推入構件59及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進而,讓推入裝置5的致動器5A作動,使中央部推入構件54以離開包合裝置6的方式往上方移動。因為讓緊壓裝置4的致動器43始終往下方作動,緊壓裝置4之緊壓構件242被往下方施力。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之高度比緊壓構件242的高度低。又緊壓構件242的高度比中央部推入構件54的高度低。2個端部推入構件59的高度是與緊壓構件242的高度大致相同(參照圖25A)。
又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致動器44作動,將外形導引裝置210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配置在離開位置(狀態)。又藉由讓載置單元61之驅動機構63作動,將包合裝置6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配置在接近位置。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將包合單元65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離開位置(狀態)。又藉由讓包合單元65之旋轉機構68作動,將1對的成形輥66U,66D配置在使各自的凹部66C朝向彼此相反的一側(外側)的位置(狀態)。亦即,讓1對的成形輥66U,66D轉動到使各自的主體66A之中央部之圓筒形的側面互相面對面的位置(參照圖25B)。
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讓上游側的外皮材D1及下游側的外皮材D2掉落到(移載到)上游側的載置單元61U之1對的載置構件62及下游側的載置單元61D之1對的載置構件62上。
以下,因為2個外皮材D1,D2的工序相同,僅對一方的外皮材做說明。移載到1對的載置構件62上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受到內材F的重量及落下的影響,進入開口62H(相對向的凹部62A)內並凹陷(載置工序,參照圖25A及圖25B)。當外皮材D的中央部DC深深地凹陷時,藉由1對的成形輥66之圓筒形側面阻擋,而防止外皮材D從載置單元61落下。
讓升降座4A往下方移動,使緊壓裝置4和推入裝置5下降,讓外形導引裝置210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在外皮材D的周圍與1對的載置構件62抵接,使升降座4A的移動停止(參照圖26A及圖26B)。緊壓構件242是離開外皮材D。
接下來,讓致動器44作動,使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一邊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滑動一邊往接近位置移動,藉此使外皮材D的外形符合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之內表面246A的形狀。又藉由使外皮材D朝向1對的載置構件62間的間隙靠近,讓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稍微往下方凹陷,藉此將外皮材D的端部DB往下方稍微彎折(外形導引工序,參照圖27A及圖27B)。如此般,使外皮材D之俯視外形在1對的載置構件62上成為一致,可減少折疊食品P之外緣的重疊之偏差,而使折疊食品P的形狀均一。
讓升降座4A往下方移動,使緊壓裝置4和推入裝置5下降。藉由讓緊壓裝置4之緊壓構件242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的上表面抵接,將外皮材D朝向1對的載置構件62緊壓,並使緊壓構件242的內部成為密閉空間。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相對於緊壓構件242沿著縱方向Z滑動,就那樣保持與載置構件62抵接。讓升降座4A往下方進一步移動,藉由透過緊壓構件242之來自外皮材D的阻力,將致動器43之桿件的一部分往缸體的內部拉入(後退)。在此狀態下,讓升降座4A的下降暫時停止,將外皮材D之周緣部DA保持在緊壓構件242和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間(緊壓工序,參照圖28A及圖28B)。
又讓1對的成形輥66朝進給方向旋轉,並停止在由1對的成形輥66的凹部66C構成貫通孔66H之既定的旋轉位置(相位)(參照圖28A及圖28B)。
在本實施形態,在1對的成形輥66之中央部,貫通孔66H之上部的入口比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開口62H大,貫通孔66H之下部的出口比開口62H小。又較佳為,凹部66C之下端66CB位於比成形輥66的軸心更下方。
讓升降座4A進一步往下方移動到下降端位置,使推入裝置5之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往下方移動,藉此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之下端通過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間而到達1對的成形輥66之間。藉此,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往下方伸展,且使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位置降低。結果,使內材F之頭頂位置降低(周緣端部之伸展工序,參照圖29A及圖29B)。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位於內材F之上方。
端部推入構件59之下端的到達位置較佳為,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隔最窄的位置(亦即,與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旋轉軸66B的軸心所在之高度位置相同的位置),或是比其稍上方的位置。伸展後之周緣端部DB,以沿著1對的成形輥66(66U,66D)之側面的方式被對折。
接下來,從壓縮機等壓縮空氣供應裝置(未圖示)將壓縮空氣供應給緊壓構件242的密閉內部空間。藉此,將密閉內部空間中的空氣壓增高,使外皮材D往下方膨脹(碗狀形成工序,參照圖30A及圖30B)。
讓升降座4A在下降端位置就那樣保持停止,讓推入裝置5之致動器5A作動,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下降。藉此,中央部推入構件54在緊壓構件242的密閉內部空間中通過1對的載置構件62之開口62H,將內材F往下推,將外皮材D之中央部DC在貫通孔66H的內部往下方伸展並擴展。結果,透過內材F讓外皮材D變形(形成)為碗狀,亦即,將內材F配置在碗狀的外皮材D中。在讓外皮材D變形為碗狀的期間,雖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外表面(周面)抵接於貫通孔66H之內表面的一部分,但外皮材D之中央部DC的底部並未與貫通孔66H的內表面接觸而能夠膨脹(碗狀形成工序、內材配置工序,參照圖31A及圖31B)。
接下來,讓致動器5A作動而使第1推入單元51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升,藉此使中央部推入構件54離開內材F(參照圖32A及圖32B)。較佳為,在讓第1推入單元51下降及上升的期間,從中央部推入構件54之底面將壓縮空氣排出。藉此防止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上之內材F的黏著。內材F之頭頂位置比外皮材D低,內材F可穩定地配置在外皮材D的內部。
藉由讓升降座4A上升,使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上升,並以此為起點讓包合單元65之往復運動機構67作動,使1對的成形輥66U,66D往接近位置接近。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接近間隙,是以將外皮材D之兩側的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藉由1對的成形輥66(66U,66D)夾住並壓縮(封閉)的方式來決定(參照圖32A及圖32B)。
接下來,讓升降座4A一口氣往上方移動到待機位置(上升端位置),使緊壓裝置4之緊壓構件242、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246、推入裝置5之中央部推入構件54及1對的端部推入構件59同時上升。在讓升降座4A上升的初期階段,因為緊壓裝置4的致動器43被往下方施力,1對的緊壓構件242仍維持與外皮材D抵接的狀態。然後,1對的緊壓構件242離開外皮材D而往上方移動(參照圖33A及圖33B)。
接下來,讓1對的成形輥66朝進給方向(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因為外皮材D之周緣端部DB(折回部分)已經被1對的成形輥66夾住,可防止外皮材D相對於旋轉中之1對的成形輥66滑動,外皮材D在1對的成形輥66間往下方移動。藉由位於接近位置之1對的成形輥66之凹部66C周圍的側面,將外皮材D之相對向之弧狀的周緣部DA從下方往上方逐漸夾住並壓縮,藉此將弧狀的周緣部DA封閉而形成封閉部DF。又藉由貫通孔66H之內表面,形成被覆內材F之外皮材D的中央部DC之周面。結果,成形為將內材F用外皮材D被覆後之半圓狀的折疊食品P(封閉工序,參照圖33A及圖33B)。
進而,讓1對的成形輥66朝向內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將折疊食品P從包合裝置6之2個包合單元65往支承裝置7排出。詳而言之,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上升到上升位置並接收折疊食品P,讓2個升降輸送機7AU,7AD下降到下降端位置並搬運折疊食品P,而移載到搬出裝置8(搬出工序)(參照圖33A及圖33B)。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P的成形裝置1之說明大致如上述般,但並不限定於此,在申請專利範圍內可做各種的變更,這些當然也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相對向的成形輥66(66U,66D)在成形工序中之旋轉方向的位置(相位),是藉由控制裝置9來調整。在外皮材D的碗狀成形工序中,藉由使凹部66C的上端66CA所在之待機位置改變,能讓折疊食品P之封閉部DF的大小改變。例如,當相對於圖8所示之凹部66C的待機位置使上端66CA朝向內側旋轉,而從移動後的位置開始進行封閉工序的情況,折疊食品P的封閉部DF之特別是頭頂部的大小變大。又縱使將外皮材D縮小的情況,仍可將折疊食品成形。
又當從使上端66CA朝向外側旋轉後的位置(相位)開始進行封閉工序的情況,折疊食品P的封閉部DF之特別是頭頂部的大小變小。又縱使將外皮材D擴大的情況,仍可成形將被覆內材F之外皮材D的周圍擴大後的折疊食品。如此般,可將各種大小的折疊食品P成形。圖13係概略顯示折疊食品P的立體圖。圖13B顯示,相對於圖13A將封閉部DF形成為較小之折疊食品。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雖是說明將配置有內材F之外皮材D供應給折疊裝置3的例子,但也可以將第1推入單元51構成為可供應內材,藉由將該第1推入單元推入外皮材,或藉由從該第1推入單元供應內材,而將外皮材形成為碗狀。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雖是說明藉由使外皮材D的中心與載置單元61的中心一致,在將外皮材D對折時使弧狀的周緣部DA彼此無偏移地重疊,但也可以是,以使各中心相對位置偏移的方式將外皮材D載置於載置單元61,藉此形成:相對於一方之弧狀的周緣部DA使另一方之弧狀的周緣部DA位置偏移後之封閉部DF(參照圖13C)。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只要折疊食品P的形狀在容許範圍內,也可以將1對的載置構件62省略而將外皮材D移載到1對的成形輥66上,也可以將緊壓工序及緊壓構件42,142,242省略。
在第2及第3實施形態,因為不須讓1對的載置構件62以接近或離開的方式移動,也可以將1對的載置構件62固定於基座6A,而將驅動機構63省略。
1:(折疊食品得)成形裝置 2:供應輸送機 42,42U,42D:緊壓構件 54:中央推入構件 59:端部推入構件 61:載置單元 62,62U,62D:載置構件 65:包合單元 66,66U,66D:成形輥 66C:凹部 66H:貫通孔 146,246:外形導引構件 146A,246A:內表面 D:外皮材 DA:周緣部 DB:端部(折回部分) DC:中央部 F:內材 P:折疊食品
[圖1]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之前視圖。 [圖2]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之俯視圖。 [圖3]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的緊壓裝置和推入裝置的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4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包合裝置的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4B]係中央部推入構件和端部推入構件和外皮材之放大圖。 [圖5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5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6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6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7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7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8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8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9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9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0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0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1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1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2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2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3A]係概略顯示藉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成形之折疊食品的立體圖。 [圖13B]係概略顯示藉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成形之折疊食品的立體圖。 [圖13C]係概略顯示藉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成形之折疊食品的立體圖。 [圖14]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之前視圖。 [圖15]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之俯視圖。 [圖16]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緊壓裝置和推入裝置的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17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7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8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8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19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19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0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0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1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1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2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2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3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3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4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4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5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5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6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6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7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7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8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8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29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29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30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30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31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31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32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32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圖33A]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前視圖。 [圖33B]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折疊食品的成形裝置所含之折疊裝置所進行的成形工序之剖面圖。
42U,42D:緊壓構件
53:滑動管
54:中央推入構件
55:保持托架
56:滑動軸承
57:第2推入單元
58:托架
59:端部推入構件
62U,62D:載置構件
66U,66D:成形輥
D:外皮材
DA:周緣部
DB:端部(折回部分)
DC:中央部

Claims (13)

  1. 一種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係將扁平狀的外皮材(D)折疊而形成將內材(F)包入後的折疊食品(P)之裝置(1), 該裝置(1)具有1對的成形輥(66U,66D)及端部推入構件(59), 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係為了讓折疊後之前述外皮材(D)與前述內材(F)一起從上方往下方移動而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 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係配置在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上方且構成為可升降, 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分別具有凹部(66C),該凹部(66C)係構成讓包住前述內材(F)之前述外皮材(D)的中央部(DC)通過之貫通孔(66H), 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能以將前述外皮材(D)的前述中央部(DC)之兩側的端部(DB)推入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的方式下降,而形成前述外皮材(D)的折回部分, 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在形成前述外皮材(D)的前述折回部分而使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上升後,能以將前述外皮材(D)的前述折回部分壓縮的方式互相接近。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1),其係具有: 配置在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上方且載置前述外皮材(D)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 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係隔著用於讓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通過的間隔而配置。
  3. 如請求項2之裝置(1),其係具有: 配置在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的上方之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142), 前述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142),能以將前述外皮材(D)之周緣部(DA)朝向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緊壓的方式下降。
  4. 如請求項3之裝置(1),其係具有: 可在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上滑動之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246), 前述1對的外形導引構件(146,246)係具有:用於使在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上所載置之前述外皮材(D)的外形符合既定的外形之內表面(146A,246A)。
  5. 如請求項3之裝置(1),其中, 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及前述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可在將前述外皮材(D)之周緣部(DA)緊壓的狀態下以將前述外皮材(D)拉伸的方式互相離開。
  6. 如請求項2之裝置(1),其係具有: 配置在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的上方之筒狀的緊壓構件(242), 前述緊壓構件(242)構成為,將前述外皮材(D)之周緣部(DA)朝向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緊壓,而在內部形成密閉空間,並對前述密閉空間供應壓縮空氣。
  7. 如請求項1之裝置(1),其中, 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可下降到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隙最小的高度或其緊挨上方。
  8. 如請求項1之裝置(1),其係具有: 將前述內材(F)及前述外皮材(D)之前述中央部(DC)往下方推入之中央部推入構件。
  9. 如請求項1之裝置(1),其中, 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當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下降時是停止的,為了改變前述貫通孔(66H)的形狀,可調整使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停止之旋轉位置。
  10. 一種折疊食品(P)之成形方法,係將扁平狀的外皮材(D)折疊而形成將內材(F)包入的折疊食品(P),該成形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a)將前述外皮材(D)從供應輸送機(2)移載至對置之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 (b)藉由讓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下降,將前述外皮材(D)之周緣部(DA)對於前述2個載置構件(62U,62D)分別進行緊壓, (d)藉由讓端部推入構件(59)下降,將前述外皮材(D)之兩側的端部(DB)從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之間往下方推而伸展到相對向之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間,藉此形成折回部分, (f)讓前述端部推入構件(59)上升並讓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互相接近,藉此將前述端部(DB)的折回部分壓縮, (g)讓相對向之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互相朝向內側旋轉,利用形成於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凹部(66C)的內表面,來形成配置有前述內材(F)之前述外皮材(D)的周圍,並在前述1對的成形輥(66U,66D)之前述凹部(66C)的周圍之相對向的側面之間,將前述外皮材(D)之折疊後的前述周緣部(DA)封閉。
  11. 如請求項10之成形方法,其中, 在前述工序(b)和前述工序(d)之間包含以下工序(c): (c)讓相對向之前述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互相離開並讓相對向之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互相離開,藉此將前述外皮材(D)拉伸。
  12. 如請求項11之成形方法,其中, 在前述工序(c)中包含以下工序: 在將前述外皮材(D)拉伸後,讓相對向之前述1對的緊壓構件(42U,42D)互相接近並讓相對向之前述1對的載置構件(62U,62D)互相接近。
  13. 如請求項10之成形方法,其中, 在前述工序(a)中,在前述外皮材(D)上載置前述內材(F), 在前述工序(d)和前述工序(f)之間包含下以工序(e): (e)藉由讓中央部推入構件(54)下降,透過前述內材(F)將前述外皮材(D)的中央部(DC)往下方伸展。
TW112127325A 2022-07-22 2023-07-21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TW202412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7442 2022-07-22
JP2022-117442 2022-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632A true TW202412632A (zh) 2024-04-01

Family

ID=8961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7325A TW202412632A (zh) 2022-07-22 2023-07-21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12632A (zh)
WO (1) WO20240191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9546A (ja) * 1997-09-19 1999-04-06 Tose Kogyo Kk 餃子成形装置
JP3587458B2 (ja) * 2002-04-16 2004-11-10 株式会社コバード 食品成形装置
JP3811788B2 (ja) * 2003-05-12 2006-08-23 株式会社コバード 食品成形装置
JP4913532B2 (ja) * 2006-10-17 2012-04-11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製造装置
JP5299990B2 (ja) * 2006-12-20 2013-09-25 株式会社神戸機械製作所 ロール状食品製造装置
JP6396064B2 (ja) * 2014-04-08 2018-09-26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多層製品製造装置、及び多層製品の製造方法
JP6833628B2 (ja) * 2016-08-11 2021-02-24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被食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9146A1 (ja)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4111B (zh) 折疊食品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裝置
US3488914A (en) Package filling and sealing system
TW202412632A (zh) 形成折疊食品之裝置
JP2003052299A (ja) 食品の包み込み成形方法とその装置
JP6675532B2 (ja) おにぎり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6096619B2 (ja) 包み込み食品の折り畳み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152132B2 (ja) ひねり包装装置
JP2018027077A (ja) 包被食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835476B2 (ja) 真空包装袋整形装置
JP7390335B2 (ja) 折り畳み食品の成形装置
JP5073219B2 (ja) 生地の丸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4201805A (ja) 包装装置
WO2023063320A1 (ja) 包被食品の成形方法
CN213324099U (zh) 一种床垫卷包机
JP3018886U (ja) 真空包装機
TWI842120B (zh) 包餡食品的成形方法
JP3587458B2 (ja) 食品成形装置
KR102632314B1 (ko) 육가공 진공포장기
WO2020090766A1 (ja) 積層パン生地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CN111776369A (zh) 一种床垫卷包机
JPS5833049Y2 (ja) 自動包装機械
JPH05118759A (ja) 乾燥装置
CN115416915A (zh) 一种自动化高密封托盒封口机
CN117125301A (zh) 应用于食品的真空包装设备
JPH0723156B2 (ja) 容器の耳部接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