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6335A -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 Google Patents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6335A
TW202336335A TW111142809A TW111142809A TW202336335A TW 202336335 A TW202336335 A TW 202336335A TW 111142809 A TW111142809 A TW 111142809A TW 111142809 A TW111142809 A TW 111142809A TW 202336335 A TW202336335 A TW 2023363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oor
window
aforementioned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岳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建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建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建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6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33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48Wings connected at their edges, e.g. foldabl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2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folding w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nsible Doors And Revolving Doo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摺疊門窗中,藉由中間鉸鏈將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彼此的匯合部可摺疊地連結。在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設有凸起。在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設有凸起。在第一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設有凸起。在第二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設有凸起。該摺疊門窗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

Description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本發明係關於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對於推開門窗,存在門窗前端框由於面材等的重量而下垂的情況。因此,專利文獻1中提出:使門窗前端側相較於門窗安裝側朝上偏移呈大致平行四邊形,並藉由安裝至門窗體的門窗附框而使門窗前端側下垂,從而門窗扇呈大致長方形,藉此,使門窗體的門窗前端側與門窗附框的面內方向的間隙在容許值以內。該門窗藉由在上框和下框的長度方向的兩端與安裝側框之間夾設V字形狀的襯墊,來使上框和下框傾斜。
另一方面,已知有一種摺疊門窗,其藉由鉸鏈將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彼此的匯合部可摺疊地連結。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支承於門窗滑輪。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80023號公報
如上述的摺疊門窗存在以下可能性:匯合部受到第一門窗扇及第二門窗扇的各面材的重量的影響而下垂,進而使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傾斜。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門窗扇係以推開門窗為對象,不能直接適用於匯合部藉由鉸鏈連結且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支承於門窗滑輪的摺疊門窗。另外,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門窗扇夾設有V字形狀的襯墊,不僅增加了構件數量,還導致組裝工作變得繁瑣。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的摺疊門窗。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構件數量的門窗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之摺疊門窗藉由鉸鏈將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彼此的匯合部可摺疊地連結,且前述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支承於門窗滑輪,前述第一門窗扇具有:安裝側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一匯合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第一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前述第二門窗扇具有:前述門窗前端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二匯合框、以及將前述門窗前端框與前述第二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前述第一上框、前述第一下框、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與主視面壁及進深面壁正交,前述摺疊門窗具有:門窗安裝側傾 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以及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又,本發明之門窗扇具有:安裝側框、門窗前端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門窗前端框之間連結的上框及下框,在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一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在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二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根據本發明,上框及下框基於對應的傾斜支承部在沒有自重的狀態下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狀態下則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使傾斜支承部形成為凸起,則能夠減少構件數量。
10:摺疊門窗
12、12A、12B:門窗
14、14A、14B:附框體
14a、14Aa、14Ba:縱附框
14b、14Ab、14Bb:上附框
14c、14Ac、14Bc:下附框
14ca:軌道
16:第一門窗扇
18:第二門窗扇
20:匯合部
22:中間鉸鏈
22a:鉸鏈
24:面材
26:第一框體
28:安裝側框
30:第一匯合框
32:第一上框
32a:室外側主視面壁
32b:室內側主視面壁
32c:上側進深面壁
32d:下側進深面壁
32e:中空部
34:第一下框
34a:室外側主視面壁
34b:室內側主視面壁
34c:上側進深面壁
34d:下側進深面壁
34e:中空部
36:安裝側鉸鏈
40:第二框體
42:門窗前端框
42a:第一門窗前端框
42b:第二門窗前端框
44:第二匯合框
46:第二上框
48:第二下框
50:前端側鉸鏈
52:門窗滑輪
54:連接構件
56、56d、56u:螺絲孔
58、58d、58u:貫通孔
60:凸起
62:抵接上部
70:門窗扇
72:安裝側框
74:門窗前端框
76:上框
78:下框
B:螺絲
C:中心
M:中央高度
[圖1]圖1係表示具備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摺疊門窗的門窗的主視圖。
[圖2]圖2係兩個摺疊門窗處於關閉狀態的門窗的橫截面圖。
[圖3]圖3係兩個摺疊門窗處於打開狀態的門窗的橫截面圖。
[圖4]圖4係兩個摺疊門窗處於關閉狀態的門窗的縱截面圖。
[圖5]圖5係第一上框的縱截面圖。
[圖6]圖6係第一下框的縱截面圖。
[圖7]圖7係從內周側觀察安裝側框的縱面圖。
[圖8]圖8係從內周側觀察安裝側框的下部的縱面圖。
[圖9]圖9係安裝側框的橫截面圖。
[圖10]圖10係凸起及其周邊的截面圖。
[圖11]圖11係從內周側觀察第一匯合框的縱面圖。
[圖12]圖12係第一匯合框的橫截面圖。
[圖13]圖13係沒有受到自重作用的狀態下的摺疊門窗的示意性主視圖。
[圖14]圖14係表示第一變化例之門窗的主視圖。
[圖15]圖15係摺疊門窗處於打開狀態的第一變化例之門窗的橫截面圖。
[圖16]圖16係表示第二變化例之門窗的主視圖。
下面,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摺疊門窗及門窗扇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又,本發明不限於該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具備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摺疊門窗10的門窗12的主視圖。門窗12係通常所說的雙開式門窗,具有兩個摺疊門窗10。圖2係兩個摺疊門窗10處於關閉狀態的門窗12的橫截面圖。圖3係兩個摺疊門窗10處於打開狀態的門窗12的橫截面圖。圖4係兩個摺疊門窗10處於關閉狀態的門窗12的縱截 面圖。門窗12隔開建築物的室內外,圖1表示從室內側觀察的狀態。門窗12也可以用於分隔室內的房間(例如浴室與更衣室)。
門窗12在附框體14的開口內具備兩個摺疊門窗10。附框體14藉由將兩個縱附框14a、以及連結這兩個縱附框14a之間的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組成四周框架而構成。構成附框體14的縱附框14a、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係由鋁合金成形出的擠壓型材,分別形成為具有在整個長度範圍上大致相同的截面。下附框14c設有軌道14ca。兩個摺疊門窗10除了彼此的對接部分以外,形成為左右對稱結構。在本發明中,為了方便說明,對兩個摺疊門窗10標注相同的符號,且僅對圖1中的右側部分進行說明。
在本發明中,進深方向是指門窗12的室內外方向。進深面是指沿進深方向延伸的面。主視面方向是指與進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對於在上下方向較長的縱附框14a等的情況下,主視面方向為與其長度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對於在左右方向較長的上附框14b等的情況下,主視面方向為與其長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主視面是指沿主視面方向的面。
摺疊門窗10中,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16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18彼此的匯合部20藉由中間鉸鏈22可摺疊地連結。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中設有面材24。面材24例如為多層玻璃。
第一門窗扇16構成為在第一框體26的內周側配設有面材24。第一框體26藉由將安裝側框28、構成匯合部20的第一匯合框30、以及連結安裝側框28與第一匯合框30之間的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組成四周框架,從而形成 為矩形的框狀。第一門窗扇16藉由安裝側鉸鏈36來將安裝側框28連結於縱附框14a,從而能夠打開或關閉。
第二門窗扇18構成為在第二框體40的內周側配設有面材24。第二框體40藉由將門窗前端框42、構成匯合部20的第二匯合框44、以及連結門窗前端框42與第二匯合框44之間的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組成四周框架,從而形成為矩形的框狀。
門窗前端框42具有:與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連接的第一門窗前端框42a、以及藉由前端側鉸鏈50與第一門窗前端框42a可彎折地連結的第二門窗前端框42b。在第二門窗前端框42b的下部設有沿著軌道14ca轉動的門窗滑輪52。也就是說,第二門窗前端框42b構成為由軌道14ca引導其移動方向。
第一門窗扇16與第二門窗扇18的高度及寬度相等。第一框體26及第二框體40的各框材與上述的附框材一樣,係由鋁合金成形出的擠壓型材。又,各框材的截口與主視面壁及進深面壁正交。但是,如後文前述,各上框、各下框的截口在組裝成門窗12的狀態下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中間鉸鏈22由隔著連接構件54的兩個鉸鏈22a構成。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在摺疊門窗10關閉的狀態下收納於附框體14的內周側。在兩個摺疊門窗10均處於關閉的狀態下,兩者的門窗前端框42彼此抵接,藉此,附框體14的開口被完全封閉。
在摺疊門窗10打開的狀態下,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從附框體14的開口突出並彼此相對,從而在圖3中的左右方向的寬度變得非常小。在兩個摺疊門窗10均打開的狀態下,其各自的左右方向寬度較小,因此門窗12能夠得到較寬的開口。
圖5係第一上框32的縱截面圖。如圖5所示,第一上框32包括室外側主視面壁32a、室內側主視面壁32b、上側進深面壁32c、以及下側進深面壁32d,並由這四個壁形成大致正方形的中空部32e。第一上框32中形成有四個螺絲孔56。螺絲孔56用於使其與安裝側框28及第一匯合框30進行螺絲固定,其截面呈C字形狀,在中空部32e內沿長度方向延伸。又,第二門窗扇18的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中也設有相同數量的相同的螺絲孔56。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螺絲孔56用於使其與門窗前端框42及第二匯合框44進行螺絲固定。
四個螺絲孔56設於在進深方向及主視面方向上大致對稱的位置。具體而言,上側的兩個螺絲孔56(以下,也稱作螺絲孔56u,對於其他的框材也同樣)設於上側進深面壁32c,下側的兩個(以下,也稱作螺絲孔56d,對於其他的框材也同樣)設於下側進深面壁32d。兩個螺絲孔56u位於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中央高度M的上方,兩個螺絲孔56d位於中央高度M的下方。中央高度M以由四個壁形成的中空部(該情況下為中空部32e)為基準即可。
又,室外側的兩個螺絲孔56上下對稱,室內側的兩個螺絲孔56上下對稱。室外側的兩個螺絲孔56與室內側的兩個螺絲孔56設於截口的進深方向的中心C的兩側,更具體來說,其位於以中心C為基準大致對稱的位置。
圖6係第一下框34的縱截面圖。如圖6所示,第一下框34包括室外側主視面壁34a、室內側主視面壁34b、上側進深面壁34c、以及下側進深面壁34d,並由這四個壁形成大致正方形的中空部34e。第一下框34形成為與第一上框32大致相同的形狀,具有四個螺絲孔56。第一下框34的四個螺絲孔56的、以中央高度M及中心C為基準的相對位置與第一上框32的四個螺絲孔56相同。
圖7係從內周側觀察安裝側框28的縱面圖。圖8係從內周側觀察安裝側框28的下部的縱面圖。圖9係安裝側框28的橫截面圖。圖10係凸起60及其周邊的截面圖。在圖7、圖8中,將與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抵接的範圍作為網點面標注符號。在安裝側框28中形成有上方四個、下方四個,合計八個的貫通孔58。上方的四個貫通孔58形成在與第一上框32上的四個螺絲孔56相同的位置。下方的四個貫通孔58形成在與第一下框34上的四個螺絲孔56相同的位置。與螺絲孔56u對應的貫通孔58也稱作貫通孔58u,與螺絲孔56d對應的貫通孔58也稱作貫通孔58d。
在安裝側框28中形成有上方四個、下方四個,合計八個的凸起(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門窗安裝側凸起)60。但是,也可以根據設計條件而增減凸起60的數量,例如可以設置上方兩個、下方兩個,合計四個的凸起。對於後文前述的第二門窗扇18中的凸起60也同樣。各凸起60向內周側突出(參見圖9、圖10)。凸起60例如藉由沖壓形成。凸起60呈圓錐台形狀,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沖壓孔周圍的環狀凸起,或其他的凸形狀體。
上方的四個凸起60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相對於第一上框32的螺絲孔56d以及與其對應的上方的兩個貫通孔58d對稱的位置。也就是說,各凸起60位於在進深方向上距離附近的螺絲孔56d及貫通孔58d距離X的位置。距離X設置為較短。
此種上方的四個凸起60位於與第一上框32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對應的部分,與該第一上框32的下方部分即下側進深面壁34d的端面抵接。也就是說,上方的四個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上框32的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的作用。在門窗安裝側,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方部被頂向內周側,因此第一上框32以朝向匯合部20被抬高的方式傾斜(參見圖13)。
凸起60設於將所抵接的截口的進深方向的中心C夾在中間的兩側,因此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部被均衡地頂起,從而相反側前端部不會在進深方向上偏移。由於各凸起60形成于螺絲孔56d的附近,因緊固螺絲B(參見圖13)而引起的力被有效地傳遞,從而能夠將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部可靠地頂起。由於各凸起60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以螺絲孔56d為基準對稱的位置,因緊固各螺絲B(參見圖13)而引起的力被均勻地傳遞給第一上框32的截口。第一上框32的截口被四個凸起60頂起,因此應力被分散,不會造成局部變形。又,由複數個凸起60的配置關係而帶來的此種作用,對於下方的四個凸起60及後文前述的第一匯合框30的八個凸起60也一樣。
下方的四個凸起60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相對於第一下框34的螺絲孔56d以及與其對應的下方的兩個貫通孔58d對稱的位置。下方的四個凸起60的、以螺絲孔56d以及與其對應的下方的兩個貫通孔58d為基準的相對位置,與上方的四個凸起60相同。也就是說,下方的四個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下框34的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的作用。在門窗安裝側,第一下框34的截口的下方部被頂向內周側,因此第一下框34以朝向匯合部20被抬高的方式傾斜(參見圖13)。該傾斜角度與第一上框32相等。下方的四個凸起60對第一下框34起到與上方的四個凸起60相同的作用。
圖11係從內周側觀察第一匯合框30的縱面圖。圖12係第一匯合框30的橫截面圖。在圖11中,將與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抵接的範圍作為網點面標注符號。
第一匯合框30形成有上方四個、下方四個,合計八個的貫通孔58。上方的四個貫通孔58形成於與第一上框32的四個螺絲孔56相同的位置。下方的四個貫通孔58形成於與第一下框34的四個螺絲孔56相同的位置。
第一匯合框30形成有上方四個、下方四個,合計八個的凸起(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第一匯合凸起)60。各凸起60與安裝側框28的凸起相同,朝向內周側突出。上方的四個凸起60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相對於第一上框32的螺絲孔56u以及與其對應的上方的兩個貫通孔58u對稱的位置。下方的四個凸起60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相對於第一下框34的螺絲孔56u以及與其對應的下方的兩個貫通孔58u對稱的位置。
即,安裝側框28的各凸起60形成在沿著第一上框32的下側進深面壁32d及第一下框34的下側進深面壁34d的位置,與此相對地,第一匯合框30的各凸起60形成在沿著第一上框32的上側進深面壁32c及第一下框34的上側進深面壁34c的位置。
此種第一匯合框30的凸起60位於與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上方對應的部分,與上側進深面壁32c及上側進深面壁34c的端面抵接。也就是說,第一匯合框30的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的作用。在匯合部20側,第一上框32和第一下框34的截口的上方部被頂向內周側,因此第一上框32和第一下框34以朝向門窗安裝 側向下的方式傾斜(參見圖13)。藉此,第一門窗扇16形成為平行四邊形,以第一匯合框30位於稍微高於安裝側框28的位置的方式被施力。
也就是說,對於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分別在安裝側框28側被凸起60頂起截口的下方部分,在第一匯合框30側被對稱地頂起截口的上方部分,藉此保持了平衡。但是,根據設計條件而僅在安裝側框28設置凸起60也能得到使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傾斜的作用。
圖13係在沒有受到自重作用的狀態下的摺疊門窗10的示意性主視圖。如圖13所示,第二門窗扇18相對於第一門窗扇16呈大致對稱的形狀。即,第一門窗扇16的第一框體26、安裝側框28、第一匯合框30、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與第二門窗扇18的第二框體40、門窗前端框42、第二匯合框4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對應。第二上框46基本上與第一上框32相同。第二下框48基本上與第一下框34相同。門窗前端框42中與安裝側框28同樣的對稱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內周側突出的八個凸起(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門窗前端側凸起)60。第二匯合框44中與第一匯合框30同樣的對稱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內周側突出的八個凸起(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第二匯合凸起)60。
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均形成為,在門窗前端側被凸起60將截口的下方部頂向內周側,且在匯合部20側被凸起60將截口的上方部頂向內周側,藉此,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以朝向門窗前端側向下的方式傾斜。但是,即使基於設計條件而僅在門窗前端框42設置凸起60,也能夠起到使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傾斜的作用。
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傾斜與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傾斜反向,且傾斜程度相等。也就是說,第二門窗扇18形成為與第一門窗扇16方向相反的平行四邊形。在圖13中對於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圖示了超過90度的角度θ1和不足90度的角度θ2的部分。但是,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形成為這樣的平行四邊形係在安裝到附框體14之前,係處於被放置在平面上不受自重作用的狀態。
另外,摺疊門窗10的門窗安裝側藉由安裝側鉸鏈36支承於縱附框14a,且門窗前端側藉由門窗滑輪52支承於下附框14c,但匯合部20沒有受到附框體14的支承。面材24具有一定程度的重量,因此匯合部20如圖13的箭頭所示,具有向下方下垂的傾向,進一步因此使得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存在向匯合部20牽引地傾斜的傾向。
如此一來,受到各凸起60的作用而傾斜的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分別稍微變形而呈大致水平,之前形成為平行四邊形的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形成為如圖1所示的矩形。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各上框及各下框的變形為下垂的量(主要為抵接上部62(參見圖1)打開而造成的下垂)的10%左右。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藉由形成為矩形而抑制了匯合部20的下垂,從而門窗前端框42能夠維持沿鉛直方向。凸起60的突出量以能夠使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維持矩形的方式進行計算、實驗、模擬等來設定即可。
上文已說過,如圖1所示,門窗12具有除彼此的對接部以外呈對稱的兩個摺疊門窗10。兩個摺疊門窗10分別如箭頭所示受到自重作用,但藉由 凸起60的作用,雙方的門窗前端框42得以維持沿鉛直的方向並相互抵接。因此,在抵接上部62不會產生間隙。摺疊門窗10的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呈矩形,因此不會對各鉸鏈22、36、50以及內部機構施加過度的力量。
圖14係表示第一變化例之門窗12A的主視圖。圖15係摺疊門窗10處於打開狀態的門窗12A的橫截面圖。門窗12A為所謂的單開式,在附框體14A的開口內具備一個摺疊門窗10。附框體14A由一對縱附框14Aa、上附框14Ab及下附框14Ac組成四周框架而成。縱附框14Aa與上述的附框體14的縱附框14a尺寸相同。上附框14Ab及下附框14Ac的長度為上述附框體14的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的一半。摺疊門窗10與上述門窗12的摺疊門窗實質上相同。如上前述,摺疊門窗10藉由凸起60的作用而使第一門窗扇16及第二門窗扇18得以維持矩形,因此匯合部20不會下垂,門窗前端框42能夠維持沿鉛直的方向。因此,在門窗前端框42與縱附框14Aa的抵接上部62不會產生間隙。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摺疊門窗10中,在安裝側框28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凸起60,使各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又,在門窗前端框42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凸起60,使各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藉此,在沒有自重的狀態下,第一門窗扇16與第二門窗扇18呈彼此反向傾斜的平行四邊形,而在受到自重的狀態下呈矩形,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
使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傾斜的構件為,在安裝側框28、第一匯合框30、門窗前端框42及第二匯合框 44的各內周側進深面上形成的凸起60,藉此,不會增加構件數量並能夠降低成本,並且使組裝作業變得容易。凸起60能夠藉由沖壓等容易地形成。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由於凸起60而傾斜,因此無需對截口本身進行傾斜加工,只需在長度方向上鉛直地將其切斷即可,從而能夠藉由普通的加工機來進行加工。根據設計條件,使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傾斜的構件(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不限於凸起60,只要是設於安裝側框28、第一匯合框30、門窗前端框42及第二匯合框44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各截口之間以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的構件即可。
圖16係表示第二變化例之門窗12B的主視圖。門窗12B係門或垂直外推式等的推開門窗,在附框體14B的開口內具備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門窗扇70。附框體14B由一對縱附框14Ba、上附框14Bb及下附框14Bc組成四周框架。門窗扇70在由安裝側框72、門窗前端框74、上框76及下框78組成四周框架的框體的內部具有面材24。門窗扇70具有與上述第一門窗扇16相同的結構,安裝側框72、門窗前端框74、上框76及下框78相當於安裝側框28、第一匯合框30、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安裝側框72藉由安裝側鉸鏈36與一側的縱附框14Ba可旋轉地連結,使門窗扇70能夠打開或關閉。
安裝側框72與安裝側框28一樣地,在與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凸起60(第一凸起),門窗前端框74與第一匯合框30一樣地,在與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對應的部分設有凸起60(第二凸起),從而起到在沒有 自重的狀態下使門窗扇70呈平行四邊形,在受到自重的狀態下使門窗扇70呈矩形的作用。此種門窗12B及門窗扇70能夠抑制門窗前端框74的下垂和傾斜。
此種門窗扇70藉由凸起60而得以維持適當的形態。由於凸起60形成於安裝側框72及門窗前端框74,因此不會增加構件數量並能夠降低成本,並且使組裝作業變得容易。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固然能夠在不超出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自由地進行變更。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藉由鉸鏈使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彼此的匯合部可摺疊地連結,且前述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支承於門窗滑輪,前述第一門窗扇具有:安裝側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一匯合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第一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前述第二門窗扇具有:前述門窗前端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二匯合框、以及將前述門窗前端框與前述第二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前述第一上框、前述第一下框、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與主視面壁及進深面壁正交,前述摺疊門窗具有: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以及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在此種摺疊門窗中,上框及下框基於對應的傾斜支承部在沒有自重的狀態下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狀態下則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還可以具有: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第一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以及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其設於前述第二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藉此,摺疊門窗能夠進一步維持為適當的形態。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中,可以使前述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門窗安裝側凸起,前述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門窗前端側凸起,前述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第一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第一匯合凸起,前述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第二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第二匯合凸起。藉此,使傾斜支承部形成為凸起,則能夠減少構件數量。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中,前述門窗安裝側凸起、前述門窗前端側凸起、前述第一匯合凸起以及前述第二匯合凸起可以設於將所抵接的截口的進深方向的中心夾在中間的兩側。藉此,能夠使各上框及各下框被平衡地支承。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可以為,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中形成有用於相對於前述安裝側框及前述第一匯合框藉由螺絲進行固定的螺絲孔,前述門窗安裝側凸起、前述門窗前端側凸起、前述第一匯合凸起、以及前述第二匯合凸起配置於,各自的每一對在進深方向上以前述螺絲孔為基準對稱的位置。藉此,螺絲產生的力有效地作用於上框及下框。
本發明之摺疊門窗中,可以使前述門窗前端框具有第一門窗前端框和第二門窗前端框,前述第一門窗前端框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連接,前述第二門窗前端框藉由鉸鏈與前述第一門窗前端框可彎折地連結,前述門窗滑輪設於前述第二門窗前端框的下部,由軌道引導其移動方向。
本發明之門窗扇具有:安裝側框、門窗前端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門窗前端框之間連結的上框及下框,在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一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在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二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根據此種門窗扇,上框及下框基於對應的凸起在沒有自重的狀態下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狀態下則能夠維持適當的形態。藉由凸起來實現此種傾斜方法能夠減少構件數量。
10:摺疊門窗
14:附框體
14c:下附框
16:第一門窗扇
18:第二門窗扇
20:匯合部
22:中間鉸鏈
24:面材
28:安裝側框
30:第一匯合框
32:第一上框
34:第一下框
36:安裝側鉸鏈
42:門窗前端框
42a:第一門窗前端框
42b:第二門窗前端框
44:第二匯合框
46:第二上框
48:第二下框
50:前端側鉸鏈
52:門窗滑輪
60:凸起
B:螺絲

Claims (7)

  1. 一種摺疊門窗,係藉由鉸鏈將門窗安裝側的第一門窗扇與門窗前端側的第二門窗扇彼此的匯合部可摺疊地連結,前述第二門窗扇的門窗前端框支承於門窗滑輪,
    前述第一門窗扇具有:安裝側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一匯合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第一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
    前述第二門窗扇具有:前述門窗前端框、構成前述匯合部的第二匯合框、以及將前述門窗前端框與前述第二匯合框之間連結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
    前述第一上框、前述第一下框、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與主視面壁及進深面壁正交,
    前述摺疊門窗具有:
    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係設於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以及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係設於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摺疊門窗,具有:
    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係設於前述第一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以及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係設於前述第二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間,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摺疊門窗,其中,
    前述門窗安裝側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門窗安裝側凸起,
    前述門窗前端側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門窗前端側凸起,
    前述第一匯合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第一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第一匯合凸起,
    前述第二匯合傾斜支承部為形成於前述第二匯合框的內周側進深面的第二匯合凸起。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摺疊門窗,其中,
    前述門窗安裝側凸起、前述門窗前端側凸起、前述第一匯合凸起以及前述第二匯合凸起設於將所抵接的截口的進深方向上的中心夾在中間的兩側。
  5. 如請求項3或4所記載之摺疊門窗,其中,
    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中形成有螺絲孔,前述螺絲孔用於使前述第一上框及前述第一下框藉由螺絲固定於前述安裝側框及前述第一匯合框,
    前述門窗安裝側凸起、前述門窗前端側凸起、前述第一匯合凸起以及前述第二匯合凸起,各自的每一對配置於在進深方向上以前述螺絲孔為基準對稱的位置。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摺疊門窗,其中,
    前述門窗前端框具有第一門窗前端框和第二門窗前端框,前述第一門窗前端框與前述第二上框及前述第二下框連接,前述第二門窗前端框藉由鉸鏈與前述第一門窗前端框可彎折地連結,
    前述門窗滑輪設於前述第二門窗前端框的下部,由軌道引導其移動方向。
  7. 一種門窗扇,係具有:
    安裝側框、門窗前端框、以及將前述安裝側框與前述門窗前端框之間連結的上框及下框,
    在前述安裝側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一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在前述門窗前端框的內周側進深面上、與前述上框及前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二凸起,使該截口相對於鉛直面傾斜。
TW111142809A 2022-03-04 2022-11-09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TW2023363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3844A JP2023129072A (ja) 2022-03-04 2022-03-04 折れ戸および障子
JP2022-033844 2022-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335A true TW202336335A (zh) 2023-09-16

Family

ID=8783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809A TW202336335A (zh) 2022-03-04 2022-11-09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29072A (zh)
CN (1) CN116696209A (zh)
TW (1) TW20233633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209A (zh) 2023-09-05
JP2023129072A (ja)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001570A (ja) 開き窓
JP4605769B2 (ja) 樹脂サッシ
TW202336335A (zh) 摺疊門窗及門窗扇
KR20170133023A (ko) 코너 브라켓
JP2007198041A (ja) 扉付きパーティションユニット
JP2020133156A (ja)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下端の断熱構造
JP6703886B2 (ja) 間仕切体
JP6735126B2 (ja) トイレブースにおける欄間構造および欄間パネル体の組込み方法
JP6999371B2 (ja) 建具
JP7038528B2 (ja) 建具
JP2021113463A (ja) 建具
JP6677569B2 (ja) ピボットヒンジ及び建具
JP6769900B2 (ja) 建具
BE1029760B1 (nl) Hulpstuk voor een balkondeur en balkondeur uitgerust met dergelijk hulpstuk.
JP7068968B2 (ja) 引戸
JP2023160115A (ja) 片引戸
JP7049785B2 (ja) パネル枠
JP3472202B2 (ja) 連窓サッシの連結構造
JP2021195765A (ja) 建具
US20220170316A1 (en) Deflecto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ntry of dust and/or fluid into an enclosure
JP2022113495A (ja) 建具
JP2022185261A (ja) 戸当り体および建具
JP2022158720A (ja)
JP2023122255A (ja) 枠体および建具
JP2019055876A (ja) 工事用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