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209A -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 Google Patents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6209A
CN116696209A CN202211443726.3A CN202211443726A CN116696209A CN 116696209 A CN116696209 A CN 116696209A CN 202211443726 A CN202211443726 A CN 202211443726A CN 116696209 A CN116696209 A CN 116696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oor
window
converging
s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37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Inc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Inc filed Critical YKK AP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69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48Wings connected at their edges, e.g. foldabl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2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folding w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nsible Doors And Revolving Doors (AREA)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门窗及门窗扇。折叠门窗中,通过中间铰链将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彼此的汇合部可折叠地连结。在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设有凸起。在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设有凸起。在第一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设有凸起。在第二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设有凸起。该折叠门窗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

Description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背景技术
对于平开门窗,存在门窗前端框由于面材等的重量而下垂的情况。因此,专利文献1中提出:使门窗前端侧相较于门窗安装侧朝上偏移且呈大致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安装至门窗主体的门窗附框而使门窗前端侧下垂,从而门窗扇呈大致长方形,由此,使门窗主体的门窗前端侧与门窗附框的面内方向的间隙在容许值以内。该门窗通过在上框和下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安装侧框之间夹设V字形状的衬垫,来使上框和下框倾斜。
另一方面,已知有一种折叠门窗,其通过铰链将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彼此的汇合部可折叠地连结。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支承于门窗滑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0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的折叠门窗存在以下可能性:汇合部受到第一门窗扇及第二门窗扇的各面材的重量的影响而下垂,进而使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倾斜。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窗扇是以平开门窗为对象,不能直接适用于汇合部通过铰链连结且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支承于门窗滑轮的折叠门窗。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窗扇夹设有V字形状的衬垫,不仅增加了部件数量,还导致组装工作变得繁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的折叠门窗。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的门窗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通过铰链将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彼此的汇合部可折叠地连结,且所述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支承于门窗滑轮,所述第一门窗扇具有:安装侧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一汇合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第一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所述第二门窗扇具有:所述门窗前端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二汇合框、以及将所述门窗前端框与所述第二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所述第一上框、所述第一下框、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与主视面壁及进深面壁正交,所述折叠门窗具有: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以及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门窗扇具有:安装侧框、门窗前端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门窗前端框之间连结的上框及下框,在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一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在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二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根据本发明,上框及下框基于对应的倾斜支承部在没有自重的状态下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状态下则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使倾斜支承部形成为凸起,则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折叠门窗的门窗的主视图。
图2是两个折叠门窗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窗的横截面图。
图3是两个折叠门窗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的横截面图。
图4是两个折叠门窗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窗的纵截面图。
图5是第一上框的纵截面图。
图6是第一下框的纵截面图。
图7是从内周侧观察安装侧框的纵面图。
图8是从内周侧观察安装侧框的下部的纵面图。
图9是安装侧框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凸起及其周边的截面图。
图11是从内周侧观察第一汇合框的纵面图。
图12是第一汇合框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没有受到自重作用的状态下的折叠门窗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门窗的主视图。
图15是折叠门窗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门窗的横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门窗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0折叠门窗;12、12A、12B门窗;14ca轨道;16第一门窗扇;18第二门窗扇;20汇合部;22中间铰链;24面材;26第一框体;28安装侧框;30第一汇合框;32第一上框;34第一下框;36安装侧铰链;40第二框体;42门窗前端框;42a第一门窗前端框;42b第二门窗前端框;44第二汇合框;46第二上框;48第二下框;50前端侧铰链;52门窗滑轮;54连接部件;56、56d、56u螺丝孔;58、58d、58u贯穿孔;60凸起;70门窗扇;C中心;M中央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及门窗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折叠门窗10的门窗12的主视图。门窗12是通常所说的双开式门窗,具有两个折叠门窗10。图2是两个折叠门窗10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窗12的横截面图。图3是两个折叠门窗10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12的横截面图。图4是两个折叠门窗10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窗12的纵截面图。门窗12隔开建筑物的室内外,图1表示从室内侧观察的状态。门窗12也可以用于分隔室内的房间(例如浴室与更衣室)。
门窗12在附框体14的开口内具备两个折叠门窗10。附框体14通过将两个纵附框14a、以及连结这两个纵附框14a之间的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组成四周框架而构成。构成附框体14的纵附框14a、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是由铝合金成形出的挤压型材,分别形成为具有在整个长度范围上大致相同的截面。下附框14c设有轨道14ca。两个折叠门窗10除了彼此的对接部分以外,形成为左右对称结构。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对两个折叠门窗10标注相同的符号,且仅对图1中的右侧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进深方向是指门窗12的室内外方向。进深面是指沿进深方向延伸的面。主视面方向是指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对于在上下方向较长的纵附框14a等的情况下,主视面方向为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对于在左右方向较长的上附框14b等的情况下,主视面方向为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主视面是指沿主视面方向的面。
折叠门窗10中,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16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18彼此的汇合部20通过中间铰链22而可折叠地连结。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中设有面材24。面材24例如为多层玻璃。
第一门窗扇16构成为在第一框体26的内周侧配设有面材24。第一框体26通过将安装侧框28、构成汇合部20的第一汇合框30、以及连结安装侧框28与第一汇合框30之间的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组成四周框架,从而形成为矩形的框状。第一门窗扇16通过安装侧铰链36来将安装侧框28连结于纵附框14a,从而能够打开或关闭。
第二门窗扇18构成为在第二框体40的内周侧配设有面材24。第二框体40通过将门窗前端框42、构成汇合部20的第二汇合框44、以及连结门窗前端框42与第二汇合框44之间的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组成四周框架,从而形成为矩形的框状。
门窗前端框42具有:与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连接的第一门窗前端框42a、以及通过前端侧铰链50与第一门窗前端框42a可弯折地连结的第二门窗前端框42b。在第二门窗前端框42b的下部设有沿着轨道14ca转动的门窗滑轮52。也就是说,第二门窗前端框42b构成为由轨道14ca引导其移动方向。
第一门窗扇16与第二门窗扇18的高度及宽度相等。第一框体26及第二框体40的各框材与上述的附框材一样,是由铝合金成形的挤压型材。此外,各框材的截口与主视面壁及进深面壁正交。但是,如后文所述,各上框、各下框的截口在组装成门窗12的状态下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中间铰链22由隔着连接部件54的两个铰链22a构成。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在折叠门窗10关闭的状态下收纳于附框体14的内周侧。在两个折叠门窗10均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两者的门窗前端框42彼此抵接,由此,附框体14的开口被完全封闭。
在折叠门窗10打开的状态下,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从附框体14的开口突出并彼此相对,从而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得非常小。在两个折叠门窗10均打开的状态下,其各自的左右方向宽度较小,因此门窗12能够得到较宽的开口。
图5是第一上框32的纵截面图。如图5所示,第一上框32包括室外侧主视面壁32a、室内侧主视面壁32b、上侧进深面壁32c、以及下侧进深面壁32d,并由这四个壁形成大致正方形的中空部32e。第一上框32中形成有四个螺丝孔56。螺丝孔56用于使其与安装侧框28及第一汇合框30进行螺丝固定,其截面呈C字形状,在中空部32e内沿长度方向延伸。此外,第二门窗扇18的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中也设有相同数量的相同的螺丝孔56。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螺丝孔56用于使其与门窗前端框42及第二汇合框44进行螺丝固定。
四个螺丝孔56设于在进深方向及主视面方向上大致对称的位置。具体而言,上侧的两个螺丝孔56(以下,也称作螺丝孔56u,对于其他的框材也同样)设于上侧进深面壁32c,下侧的两个(以下,也称作螺丝孔56d,对于其他的框材也同样)设于下侧进深面壁32d。两个螺丝孔56u位于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中央高度M的上方,两个螺丝孔56d位于中央高度M的下方。中央高度M以由四个壁形成的中空部(该情况下为中空部32e)为基准即可。
此外,室外侧的两个螺丝孔56上下对称,室内侧的两个螺丝孔56上下对称。室外侧的两个螺丝孔56与室内侧的两个螺丝孔56设于截口的进深方向的中心C的两侧,更具体来说,其位于以中心C为基准大致对称的位置。
图6是第一下框34的纵截面图。如图6所示,第一下框34包括室外侧主视面壁34a、室内侧主视面壁34b、上侧进深面壁34c、以及下侧进深面壁34d,并由这四个壁形成大致正方形的中空部34e。第一下框34形成为与第一上框32大致相同的形状,具有四个螺丝孔56。第一下框34的四个螺丝孔56的、以中央高度M及中心C为基准的相对位置与第一上框32的四个螺丝孔56相同。
图7是从内周侧观察安装侧框28的纵面图。图8是从内周侧观察安装侧框28的下部的纵面图。图9是安装侧框28的横截面图。图10是凸起60及其周边的截面图。在图7、图8中,将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抵接的范围作为网点面标注符号。在安装侧框28中形成有上方四个、下方四个,合计八个的贯穿孔58。上方的四个贯穿孔58形成在与第一上框32上的四个螺丝孔56相同的位置。下方的四个贯穿孔58形成在与第一下框34上的四个螺丝孔56相同的位置。与螺丝孔56u对应的贯穿孔58也称作贯穿孔58u,与螺丝孔56d对应的贯穿孔58也称作贯穿孔58d。
在安装侧框28中形成有上方四个、下方四个,合计八个的凸起(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门窗安装侧凸起)60。但是,也可以根据设计条件而增减凸起60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上方两个、下方两个,合计四个的凸起。对于后文所述的第二门窗扇18中的凸起60也同样。各凸起60向内周侧突出(参见图9、图10)。凸起60例如通过冲压形成。凸起60呈圆锥台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冲压孔周围的环状凸起,或其他的凸形状体。
上方的四个凸起60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上框32的螺丝孔56d以及与其对应的上方的两个贯穿孔58d对称的位置。也就是说,各凸起60位于在进深方向上距离附近的螺丝孔56d及贯穿孔58d距离X的位置。距离X设置为较短。
这种上方的四个凸起60位于与第一上框32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对应的部分,与该第一上框32的下方部分即下侧进深面壁34d的端面抵接。也就是说,上方的四个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上框32的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的作用。在门窗安装侧,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方部被顶向内周侧,因此第一上框32以朝向汇合部20被抬高的方式倾斜(参见图13)。
凸起60设于将所抵接的截口的进深方向的中心C夹在中间的两侧,因此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部被均衡地顶起,从而相反侧前端部不会在进深方向上偏移。由于各凸起60形成于螺丝孔56d的附近,因紧固螺丝B(参见图13)而引起的力被有效地传递,从而能够将第一上框32的截口的下部可靠地顶起。由于各凸起60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以螺丝孔56d为基准对称的位置,因紧固各螺丝B(参见图13)而引起的力被均匀地传递给第一上框32的截口。第一上框32的截口被四个凸起60顶起,因此应力被分散,不会造成局部变形。此外,由多个凸起60的配置关系而带来的这种作用,对于下方的四个凸起60及后文所述的第一汇合框30的八个凸起60也一样。
下方的四个凸起60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下框34的螺丝孔56d以及与其对应的下方的两个贯穿孔58d对称的位置。下方的四个凸起60的、以螺丝孔56d以及与其对应的下方的两个贯穿孔58d为基准的相对位置,与上方的四个凸起60相同。也就是说,下方的四个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下框34的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的作用。在门窗安装侧,第一下框34的截口的下方部被顶向内周侧,因此第一下框34以朝向汇合部20被抬高的方式倾斜(参见图13)。该倾斜角度与第一上框32相等。下方的四个凸起60对第一下框34起到与上方的四个凸起60相同的作用。
图11是从内周侧观察第一汇合框30的纵面图。图12是第一汇合框30的横截面图。在图11中,将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抵接的范围作为网点面标注符号。
第一汇合框30形成有上方四个、下方四个,合计八个的贯穿孔58。上方的四个贯穿孔58形成于与第一上框32的四个螺丝孔56相同的位置。下方的四个贯穿孔58形成于与第一下框34的四个螺丝孔56相同的位置。
第一汇合框30形成有上方四个、下方四个,合计八个的凸起(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第一汇合凸起)60。各凸起60与安装侧框28的凸起相同,朝向内周侧突出。上方的四个凸起60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上框32的螺丝孔56u以及与其对应的上方的两个贯穿孔58u对称的位置。下方的四个凸起60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下框34的螺丝孔56u以及与其对应的下方的两个贯穿孔58u对称的位置。
即,安装侧框28的各凸起60形成在沿着第一上框32的下侧进深面壁32d及第一下框34的下侧进深面壁34d的位置,与此相对地,第一汇合框30的各凸起60形成在沿着第一上框32的上侧进深面壁32c及第一下框34的上侧进深面壁34c的位置。
这种第一汇合框30的凸起60位于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上方对应的部分,与上侧进深面壁32c及上侧进深面壁34c的端面抵接。也就是说,第一汇合框30的凸起60具有使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的作用。在汇合部20侧,第一上框32和第一下框34的截口的上方部被顶向内周侧,因此第一上框32和第一下框34以朝向门窗安装侧向下的方式倾斜(参见图13)。由此,第一门窗扇16形成为平行四边形,以第一汇合框30位于稍微高于安装侧框28的位置的方式被施力。
也就是说,对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分别在安装侧框28侧被凸起60顶起截口的下方部分,在第一汇合框30侧被对称地顶起截口的上方部分,由此保持了平衡。但是,根据设计条件而仅在安装侧框28设置凸起60也能得到使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倾斜的作用。
图13是在没有受到自重作用的状态下的折叠门窗10的示意性主视图。如图13所示,第二门窗扇18相对于第一门窗扇16呈大致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门窗扇16的第一框体26、安装侧框28、第一汇合框30、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与第二门窗扇18的第二框体40、门窗前端框42、第二汇合框4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对应。第二上框46基本上与第一上框32相同。第二下框48基本上与第一下框34相同。门窗前端框42中与安装侧框28同样的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八个凸起(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门窗前端侧凸起)60。第二汇合框44中与第一汇合框30同样的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八个凸起(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第二汇合凸起)60。
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均形成为,在门窗前端侧被凸起60将截口的下方部顶向内周侧,且在汇合部20侧被凸起60将截口的上方部顶向内周侧,由此,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以朝向门窗前端侧向下的方式倾斜。但是,即使基于设计条件而仅在门窗前端框42设置凸起60,也能够起到使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倾斜的作用。
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倾斜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倾斜反向,且倾斜程度相等。也就是说,第二门窗扇18形成为与第一门窗扇16方向相反的平行四边形。在图13中对于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图示了超过90度的角度θ1和不足90度的角度θ2的部分。但是,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形成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是在安装到附框体14之前,是处于被放置在平面上不受自重作用的状态。
另外,折叠门窗10的门窗安装侧通过安装侧铰链36支承于纵附框14a,且门窗前端侧通过门窗滑轮52支承于下附框14c,但汇合部20没有受到附框体14的支承。面材24具有一定程度的重量,因此汇合部20如图13的箭头所示,具有向下方下垂的倾向,进一步因此使得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存在向汇合部20牵引地倾斜的倾向。
这样一来,受到各凸起60的作用而倾斜的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分别稍微变形而呈大致水平,之前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的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形成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上框及各下框的变形为下垂的量(主要为抵接上部62(参见图1)打开而造成的下垂)的10%左右。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通过形成为矩形而抑制了汇合部20的下垂,从而门窗前端框42能够维持沿铅直方向。凸起60的突出量以能够使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维持矩形的方式进行计算、实验、模拟等来设定即可。
上文已说过,如图1所示,门窗12具有除彼此的对接部以外呈对称的两个折叠门窗10。两个折叠门窗10分别如箭头所示受到自重作用,但通过凸起60的作用,双方的门窗前端框42得以维持沿铅直方向并相互抵接。因此,在抵接上部62不会产生间隙。折叠门窗10的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呈矩形,因此不会对各铰链22、36、50以及内部机构施加过度的力量。
图1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门窗12A的主视图。图15是折叠门窗10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12A的横截面图。门窗12A为所谓的单开式,在附框体14A的开口内具备一个折叠门窗10。附框体14A由一对纵附框14Aa、上附框14Ab及下附框14Ac组成四周框架而成。纵附框14Aa与上述的附框体14的纵附框14a尺寸相同。上附框14Ab及下附框14Ac的长度为上述附框体14的上附框14b及下附框14c的一半。折叠门窗10与上述门窗12的折叠门窗实质上相同。如上所述,折叠门窗10通过凸起60的作用而使第一门窗扇16及第二门窗扇18得以维持矩形,因此汇合部20不会下垂,门窗前端框42能够维持沿铅直方向。因此,在门窗前端框42与纵附框14Aa的抵接上部62不会产生间隙。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折叠门窗10中,在安装侧框28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凸起60,使各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此外,在门窗前端框42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M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凸起60,使各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由此,在没有自重的状态下,第一门窗扇16与第二门窗扇18呈彼此反向倾斜的平行四边形,而在受到自重的状态下呈矩形,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
使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倾斜的构件为,在安装侧框28、第一汇合框30、门窗前端框42及第二汇合框44的各内周侧进深面上形成的凸起60,由此,不会增加部件数量并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凸起60能够通过冲压等容易地形成。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由于凸起60而倾斜,因此无需对截口本身进行倾斜加工,只需在长度方向上铅直地将其切断即可,从而能够通过普通的加工机来进行加工。根据设计条件,使第一上框32、第一下框34、第二上框46及第二下框48的各截口倾斜的构件(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不限于凸起60,只要是设于安装侧框28、第一汇合框30、门窗前端框42及第二汇合框44的内周侧进深面与各截口之间以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的构件即可。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门窗12B的主视图。门窗12B是门或垂直立转式等的平开门窗,在附框体14B的开口内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门窗扇70。附框体14B由一对纵附框14Ba、上附框14Bb及下附框14Bc组成四周框架。门窗扇70在由安装侧框72、门窗前端框74、上框76及下框78组成四周框架的框体的内部具有面材24。门窗扇70具有与上述第一门窗扇16相同的结构,安装侧框72、门窗前端框74、上框76及下框78相当于安装侧框28、第一汇合框30、第一上框32及第一下框34。安装侧框72通过安装侧铰链36与一侧的纵附框14Ba可旋转地连结,使门窗扇70能够打开或关闭。
安装侧框72与安装侧框28一样地,在与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凸起60(第一凸起),门窗前端框74与第一汇合框30一样地,在与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凸起60(第二凸起),从而起到在没有自重的状态下使门窗扇70呈平行四边形,在受到自重的状态下使门窗扇70呈矩形的作用。这种门窗12B及门窗扇70能够抑制门窗前端框74的下垂和倾斜。
这种门窗扇70通过凸起60而得以维持适当的形态。由于凸起60形成于安装侧框72及门窗前端框74,因此不会增加部件数量并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固然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变更。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通过铰链使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彼此的汇合部可折叠地连结,且所述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支承于门窗滑轮,所述第一门窗扇具有:安装侧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一汇合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第一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所述第二门窗扇具有:所述门窗前端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二汇合框、以及将所述门窗前端框与所述第二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所述第一上框、所述第一下框、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与主视面壁及进深面壁正交,所述折叠门窗具有: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以及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在这种折叠门窗中,上框及下框基于对应的倾斜支承部在没有自重的状态下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状态下则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还可以具有: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以及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由此,折叠门窗能够进一步维持为适当的形态。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中,可以使所述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门窗安装侧凸起,所述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门窗前端侧凸起,所述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第一汇合凸起,所述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二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第二汇合凸起。由此,使倾斜支承部形成为凸起,则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中,所述门窗安装侧凸起、所述门窗前端侧凸起、所述第一汇合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汇合凸起可以设于将所抵接的截口的进深方向的中心夹在中间的两侧。由此,能够使各上框及各下框被平衡地支承。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可以为,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中形成有用于相对于所述安装侧框及所述第一汇合框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的螺丝孔,所述门窗安装侧凸起、所述门窗前端侧凸起、所述第一汇合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汇合凸起配置于,各自的每一对在进深方向上以所述螺丝孔为基准对称的位置。由此,螺丝产生的力有效地作用于上框及下框。
本发明涉及的折叠门窗中,可以使所述门窗前端框具有第一门窗前端框和第二门窗前端框,所述第一门窗前端框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连接,所述第二门窗前端框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门窗前端框可弯折地连结,所述门窗滑轮设于所述第二门窗前端框的下部,由轨道引导其移动方向。
本发明涉及的门窗扇具有:安装侧框、门窗前端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门窗前端框之间连结的上框及下框,在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一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在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二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根据这种门窗扇,上框及下框基于对应的凸起在没有自重的状态下倾斜,而承受到自重的状态下则能够维持适当的形态。通过凸起来实现这种倾斜方法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Claims (7)

1.一种折叠门窗,其通过铰链将门窗安装侧的第一门窗扇与门窗前端侧的第二门窗扇彼此的汇合部可折叠地连结,所述第二门窗扇的门窗前端框支承于门窗滑轮,所述折叠门窗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门窗扇具有:安装侧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一汇合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第一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一上框及第一下框,
所述第二门窗扇具有:所述门窗前端框、构成所述汇合部的第二汇合框、以及将所述门窗前端框与所述第二汇合框之间连结的第二上框及第二下框,
所述第一上框、所述第一下框、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与主视面壁及进深面壁正交,
所述折叠门窗具有:
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以及
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下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门窗,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以及
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的各截口的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分之间,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窗安装侧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门窗安装侧凸起,
所述门窗前端侧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门窗前端侧凸起,
所述第一汇合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第一汇合凸起,
所述第二汇合倾斜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二汇合框的内周侧进深面的第二汇合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窗安装侧凸起、所述门窗前端侧凸起、所述第一汇合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汇合凸起设于将所抵接的截口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心夹在中间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中形成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用于使所述第一上框及所述第一下框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侧框及所述第一汇合框,
所述门窗安装侧凸起、所述门窗前端侧凸起、所述第一汇合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汇合凸起为,各自的每一对配置于在进深方向上以所述螺丝孔为基准对称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窗前端框具有第一门窗前端框和第二门窗前端框,所述第一门窗前端框与所述第二上框及所述第二下框连接,所述第二门窗前端框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门窗前端框可弯折地连结,
所述门窗滑轮设于所述第二门窗前端框的下部,由轨道引导其移动方向。
7.一种门窗扇,其具有:
安装侧框、门窗前端框、以及将所述安装侧框与所述门窗前端框之间连结的上框及下框,所述门窗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侧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一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在所述门窗前端框的内周侧进深面上、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各截口的中央高度上方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二凸起,使该截口相对于铅直面倾斜。
CN202211443726.3A 2022-03-04 2022-11-18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Pending CN1166962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3844A JP2023129072A (ja) 2022-03-04 2022-03-04 折れ戸および障子
JP2022-033844 2022-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209A true CN116696209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3726.3A Pending CN116696209A (zh) 2022-03-04 2022-11-18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29072A (zh)
CN (1) CN116696209A (zh)
TW (1) TW20233633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29072A (ja) 2023-09-14
TW202336335A (zh) 202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61334C (en) A joint frame for the frames of doors and windows
US11346144B2 (en) Modular glass door assembly
EP0872930B1 (en) Frame with supporting and connection device for profiled elements and panels of cabinets
JP2023001570A (ja) 開き窓
KR20170133023A (ko) 코너 브라켓
CN116696209A (zh) 折叠门窗及门窗扇
WO2021112186A1 (ja) 建具枠
JP2014211074A (ja) 建具
JP6889142B2 (ja) 倒し窓の化粧板取付構造
JPH0740008Y2 (ja) パネルユニット
KR200340264Y1 (ko) 도어 프레임 조립구조
JP7504830B2 (ja)
JP7168727B1 (ja) 嵌め殺し窓の固定構造
JP7496795B2 (ja) 建具
JP7046147B2 (ja) 框接合構造
JP2018159214A (ja) 建具
KR100235260B1 (ko) 실내방화문틀
JP6847366B2 (ja) 框接合構造
KR20200017311A (ko) 창틀프레임의 모서리 틈새 차단장치
JP2021195765A (ja) 建具
JP2024001543A (ja) 建具
JP2018141287A (ja) シャッターのパネル構造
JP2024083728A (ja) 扉機構
JP2023160115A (ja) 片引戸
JP2010121296A (ja) サッシ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