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5876A - 橡皮擦殼體 - Google Patents

橡皮擦殼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5876A
TW202335876A TW111132831A TW111132831A TW202335876A TW 202335876 A TW202335876 A TW 202335876A TW 111132831 A TW111132831 A TW 111132831A TW 111132831 A TW111132831 A TW 111132831A TW 202335876 A TW202335876 A TW 2023358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raser
screw
cylindrical container
delivery bas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東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5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587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43L19/0056Holders for erasers
    • B43L19/0068Hand-held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在橡皮擦殼體100中,筒狀容器120係以可進出的方式收納具有筒狀孔部162的橡皮擦160。送出底座140係於筒狀容器120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且固定有收納於筒狀容器120之橡皮擦160的末端部。螺桿體130係可插入至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並且插入至貫通送出底座140之螺孔並與螺孔螺合,藉此將軸旋轉運動轉換為送出底座140的軸向運動而可擠出送出底座140。送出底座140係具有向橡皮擦160的方向突出之凸狀卡止部144。凸狀卡止部144係藉由卡止於設置在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的內壁面之凹狀卡止部而將橡皮擦160固定於送出底座140。

Description

橡皮擦殼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橡皮擦的收納用具。
以往,作為能夠從容器送出棒狀的固體膏(solid paste)來使用的用具,已知一種棒狀固體膏送出容器,係藉由安裝於筒體的下端之尾栓的轉動來送出固體膏(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8482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需要將棒狀固體膏的末端部旋入設置於筒狀滑塊的筒內周面之螺旋狀肋中。因此,由於旋入滑塊之棒狀固體膏的末端部被滑塊覆蓋而不露出,故難以將棒狀固體膏使用至末端。於考慮到將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之技術應用於例如橡皮擦那樣的固體物的收納時,設想與棒狀固體膏同樣地難以使用至橡皮擦的末端。
本發明有鑒於這種狀況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容易使用橡皮擦之橡皮擦殼體。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態樣的橡皮擦殼體係具備:筒狀容器,係以可從前端的開口部進出的方式收納具有筒狀孔部的橡皮擦;送出底座,係於筒狀容器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且固定有收納於筒狀容器之橡皮擦的末端部;以及螺桿體,係可插入至橡皮擦的筒狀孔部並且插入至貫通送出底座之螺孔並與螺孔螺合,藉此將軸旋轉運動轉換為送出底座的軸向運動而可擠出送出底座。送出底座係具有:凸狀卡止部,係向橡皮擦的方向突出,並且藉由卡止於設置在橡皮擦的筒狀孔部內壁面之凹狀卡止部,將橡皮擦固定於送出底座。
送出底座的凸狀卡止部亦可具有從底座本體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之卡扣接合(snap fit)的形狀。凹狀卡止部亦可具有供凸狀卡止部的凸形狀接合(fit)之凹形狀。根據該態樣,藉由凸狀卡止部卡止於凹狀卡止部,能夠將橡皮擦以載置於送出底座的底座本體上表面之狀態加以固定。該情形下,因橡皮擦的末端部能夠不被送出底座遮住而露出,故橡皮擦能夠容易地使用至末端附近為止,從而能夠減少浪費。
筒狀容器的內壁面以及送出底座的外周面亦可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正圓以外的形狀,例如具有六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具有複數個頂點之多邊形狀或者橢圓形狀。根據該態樣,於螺桿體被轉動操作時,能夠防止橡皮擦在筒狀容器的內部與螺桿體一起進行軸旋轉運動而阻礙橡皮擦的軸向運動。
螺桿體亦可具有螺桿部,該螺桿部於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可與送出底座的螺孔螺合之螺旋狀的螺紋,並且於螺桿部的外周部設置有:空轉區間,係在軸向之前端附近以及末端附近的至少任一處不與螺孔螺合;以及螺紋區間,係在空轉區間以外可與螺孔螺合。螺桿部的外周部亦可在軸向具有:第一螺紋區間,係設置於前端附近的一部分;空轉區間,係設置於除第一螺紋區間外之前端附近且不與螺孔螺合;以及第二螺紋區間,係設置於除第一螺紋區間以及空轉區間外之部分。空轉區間的軸向的長度亦可與送出底座的螺孔的軸向的長度相等或者為該長度以上。根據該態樣,藉由螺桿部的空轉,能夠防止將送出底座送出過多而從筒狀容器脫落或者將送出底座送入過多而使筒狀容器的內底中的其他構件破損。
筒狀容器亦可具有有底無蓋的形狀。送出底座亦可於螺桿體向收納方向旋轉之情形下可抵接於筒狀容器的內底中的其他構件,並且於該抵接部分設置有彈性機構,藉由彈性機構的變形,送出底座的螺孔的區間與空轉區間可重疊。亦可於送出底座設置有一部分向筒狀容器的內壁面的方向突出且可抵接於內壁面之彈性機構。根據該態樣,由於彈性機構的變形,送出底座被壓抵至筒狀容器的內壁面而不易產生遊隙,能夠防止產生無用的異響。而且,當使位於空轉區間之螺桿體轉動時,藉由彈性機構的回彈性,能夠將位於筒狀容器的內底之送出底座向上方推壓而移動至第二螺紋區間,解除空轉。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容易使用橡皮擦之橡皮擦殼體。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的外觀。橡皮擦殼體100主要具備筒狀容器120、螺桿體(本圖中未圖示)以及轉動操作體150。筒狀容器120為軸向剖面形狀呈曲率半徑大的圓角扁平六邊形之有底無蓋的筒狀樹脂構件。橡皮擦160係具有軸向剖面形狀呈曲率半徑小的圓角扁平六邊形之六角柱形狀,且形成有貫通中心軸之筒狀孔部162。橡皮擦160的外徑為較筒狀容器120的內徑稍小程度的尺寸,在橡皮擦1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且能夠將橡皮擦160收納於筒狀容器120。螺桿體為具有圖1中未顯示的螺桿部之樹脂構件,螺桿部插入至收納於筒狀容器120之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與設置於筒狀容器120的底部之孔部中。螺桿體係在末端安裝有轉動操作體150,藉由使轉動操作體150向預定方向例如順時針轉動,將橡皮擦160從筒狀容器120送出,藉由使轉動操作體150向反方向例如逆時針轉動,將橡皮擦160送入筒狀容器120。筒狀容器120係具有前端的側方緣端部朝向末端側被削去之凹狀的形狀,使從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露出之橡皮擦160的角的部分及其周邊充分露出。藉此,能夠防止筒狀容器120干擾將橡皮擦160的角抵接於紙來擦除文字等動作。
圖2係顯示橡皮擦殼體100以及橡皮擦160的構成。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為貫通中心軸之圓筒狀的孔。另外,由於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中之前端側的開口部自身並沒有特別的功能或者作用,故作為變形例,亦可作成筒狀孔部162延伸至橡皮擦160的前端附近但未完全貫通前端之構造,亦即僅在末端側具有開口部之構成。然而,藉由作成使筒狀孔部162貫通前端側之構成,橡皮擦160的剖面形狀從前端到末端為固定,能夠利用擠出成形或者射出成形來製造,從而能夠謀求製造步驟的簡化。
送出底座140為樹脂構件,且具有:底座本體142,係具有至少一部分的剖面形狀為大致圓角扁平六邊形之六角柱的形狀;以及凸狀卡止部144,係從底座本體142的上表面中央向上方突出。凸狀卡止部144係在前端設置有如傘般折回之環狀卡扣接合的形狀亦即在突起的前端的周圍設置呈尖細傾斜狀折回之爪,將折回末端部分形成為約90度。若將凸狀卡止部144壓入至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則折回末端部分卡止並固定在位於筒狀孔部162的末端附之凹狀卡止部(詳細情況後述)。在底座本體142的中心形成有圓筒狀的底座孔部146,圓筒狀的底座孔部146係貫通底座本體142以及凸狀卡止部144。底座孔部146為螺孔,且在內壁螺旋狀地形成有螺紋槽。底座本體142的外徑較筒狀容器120的內徑稍小,底座本體142在筒狀容器120的內部可軸向滑動。
在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的周緣處,相較於與圓角扁平六邊形的六邊中的長邊相當之前端緣部121,與短邊相當之側方緣端部123係具有朝向末端側被削去之凹狀形狀。側方緣端部123的凹狀形狀係使從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露出之橡皮擦160的角的部分及其周邊充分露出。藉此,能夠防止側方緣端部123干擾橡皮擦160的角抵接於紙來擦除文字等動作。於筒狀容器120的內部的底部124的中央設置有底孔部126。
螺桿體130具有:螺桿部132,為棒狀的構件,且外周部形成有螺旋狀的螺紋;一對突出片133以及一對懸掛片137,係向螺桿部132的末端方向突出;以及圓板部136,係設置於螺桿部132的根部。螺桿部132的軸徑係以在將螺桿部132插通至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時螺桿部132的外周部不與筒狀孔部162的內壁面相接之程度小於筒狀孔部162的孔徑。而且,螺桿部132的軸徑係以與送出底座140的底座孔部146螺合之程度小於底座孔部146的孔徑。
於一對突出片133以及一對懸掛片137安裝有轉動操作體150。轉動操作體150係安裝於螺桿部132的末端側且作為螺紋頭發揮功能。一對懸掛片137係具有卡扣接合的形狀,一邊變形一邊被壓入至較一對懸掛片137的最大寬度部分還窄的底孔部126,與突出片133一起嵌入至轉動操作體150的十字型的安裝孔部152。與筒狀容器120同樣地,轉動操作體150為樹脂構件,且至少一部分的軸向剖面形狀呈曲率半徑大的圓角扁平六邊形。
圓板部136係設置於螺桿部132與突出片133以及懸掛片137之間,且為外徑比螺桿部132與突出片133的軸徑還大之圓板形狀。向收納方向送入之送出底座140的下端係可抵接於圓板部136的上表面。亦即,圓板部136係具有將向收納方向送入之送出底座140在最下端位置處停止之止動件的功能。由於圓板部136的外徑大於筒狀容器120的底孔部126的孔徑,故不通過底孔部126,圓板部136的下表面抵接於底部124。這樣,以圓板部136與轉動操作體150夾住筒狀容器120的底部124的形式將轉動操作體150安裝於螺桿部132,轉動操作體150與螺桿體130成為一體。使用者握持轉動操作體150的周圍而順時針轉動並送出橡皮擦160,或者逆時針轉動而將橡皮擦160送入筒狀容器120內。
圖3係顯示螺桿體130的構造。於螺桿部132的末端側具有向末端方向突出之一對突出片133以及一對懸掛片137。於螺桿部132與突出片133以及懸掛片137之間設置有圓板部136。一對突出片133係設置於以螺桿體130的軸芯為中心對向之位置。一對懸掛片137亦設置於以螺桿體130的軸芯為中心對向之位置。突出片133與懸掛片137係以沿著圓板部136的下表面圓弧相互鄰接的方式在每90度的位置相互交錯地設置。
螺桿部132係被分為第一螺紋區間170、第一空轉區間171、第二螺紋區間172、第二空轉區間173。於位於螺桿部132的前端附近之第一螺紋區間170中,僅在螺桿部132的外周部一圈左右的短的區間形成有螺紋134。於與第一螺紋區間170的末端側鄰接之第一空轉區間171中,僅相當於螺紋兩圈左右的區間未設置螺紋而不與螺孔螺合。於與第一空轉區間171的末端側鄰接之第二螺紋區間172中,形成有七圈左右的螺紋134。於與第二螺紋區間172的末端側鄰接之第二空轉區間173中,僅相當於螺紋兩圈左右的區間未設置螺紋而不與螺孔螺合。藉此,於將螺桿部132旋入送出底座140的底座孔部146之情形下,當第一螺紋區間170或者第二螺紋區間172與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螺合時,能夠使送出底座140上下移動。然而,當送出底座140來到第一空轉區間171或者第二空轉區間173時,因不與底座孔部146螺合,故空轉。
圖4係顯示將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送出至螺桿體130的前端之狀態。本圖中為了方便起見,顯示由半透明的樹脂構件形成筒狀容器120以及轉動操作體150等,透過筒狀容器120以及轉動操作體150而能夠目視確認橡皮擦160、送出底座140以及螺桿體130之例。
在使用者轉動操作螺桿體130的轉動操作體150之情形下,螺桿體130的軸旋轉運動係藉由螺桿部132與送出底座140的螺合而轉換為送出底座140的軸向運動,亦即轉換成直線運動。例如,若使轉動操作體150逆時針轉動,則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被朝向收容部122的底部方向送入並收納,若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則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係被朝向收容部122的前端開口部方向送出。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越被送出,則橡皮擦160的前端越被擠出而向筒狀容器120的外部露出。當轉動操作體150旋轉一圈時,橡皮擦160上下移動約3.0mm,能夠根據轉動操作體150的轉動量自由地調整橡皮擦160向外部的露出量。在橡皮擦160的使用進行並磨減變短時,藉由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該變短的量,能夠使橡皮擦160的前端露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外部。
本圖的橡皮擦160已處於因使用而磨減且全長變短的狀態。這樣,為了一直用到橡皮擦160的全長較短的狀態,亦即為了將橡皮擦160一直使用至橡皮擦160與送出底座140的接點附近,必須使橡皮擦160的直至末端部分為止的整體露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外部。在這一點上,由於螺桿體130的螺桿部132為前端延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附近的長度,故能夠將送出底座140向上方送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附近。而且,橡皮擦160係以載置於送出底座140的上表面的形式且以橡皮擦160的整體露出的方式固定,因此若將送出底座140送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前端開口部附近,則能夠使直至橡皮擦160的末端附近為止的整體露出至筒狀容器120的外部。藉此,橡皮擦160的末端未被筒狀容器120以及送出底座140遮住,橡皮擦160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至末端,從而能夠不浪費地使用橡皮擦160。而且,當橡皮擦160變成本來用手指捏住使用的話令人不放心程度的大小時,將難以使用。然而,若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橡皮擦殼體100,即使變成了令人不放心程度的大小亦能夠使用橡皮擦,因此在該意義上亦能夠輕鬆地將橡皮擦使用至最後,能夠不浪費地使用。
當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而最大限度地將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送出至螺桿體130的前端時,送出底座140來到第一空轉區間171而成為如圖示的狀態。如圖示般,當第一空轉區間171與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145的位置重疊時,螺桿體130與螺紋槽145的螺合狀態被解除,螺桿體130空轉。藉由螺桿體130的空轉,即使使轉動操作體150進一步順時針轉動,送出底座140以及橡皮擦160亦不會再被送出,能夠防止因送出底座140的送出過多而導致從筒狀容器120脫落。
第一空轉區間171的長度係與在底座孔部146的內壁面設置有螺紋槽145之內螺紋區間的軸向的長度相等或者為該長度以上。即使在圖的狀態下將橡皮擦160拉起,由於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145被卡在螺桿體130的第一螺紋區間170,故送出底座140亦不會輕易地脫落。這樣,藉由在螺桿部132的前端附近設置第一螺紋區間170,第一螺紋區間170的螺紋134卡在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145,藉此能夠防止送出底座140從螺桿體130輕易地脫離。亦即,當將橡皮擦160從最大限度地送出之送出底座140取下時,甚至能夠防止送出底座140連同橡皮擦160一起從螺桿體130脫離而脫落。
在將使用過之橡皮擦160從送出底座140取下後,捏住凸狀卡止部144一邊拉拽一邊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時,第一螺紋區間170開始與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145螺合,送出底座140再次被送出,因此能夠從螺桿體130拆下送出底座140。而且,藉由在螺桿部132的前端附近設置作為短區間的螺紋之第一螺紋區間170,在橡皮擦殼體100的零件組裝中,只要將送出底座140與螺桿體130的前端螺合並稍微轉動,便能夠容易地進入筒狀容器120的內部。
圖5係從斜下方觀察送出底座140之立體圖。於送出底座140的底座本體142的上表面設置有凸狀卡止部144,於底座本體142的側面設置有兩對彈性機構147。彈性機構147係設置成一部分向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的方向突出而可抵接於內壁面。而且,彈性機構147係設置於當螺桿部132向收納方向轉動時可抵接於筒狀容器120的內底中的其他構件之部分。彈性機構147係由L字狀突出片148以及位於L字狀突出片148的前端之前端隆起部149所構成,L字狀突出片148係從連結底座本體142的上下角之線的下端呈直角彎折並向側部中央延伸。
於底座本體142的一個側面,第一彈性機構147a以及第二彈性機構147b係構成一對彈性機構,第一彈性機構147a係由第一L字狀突出片148a以及第一前端隆起部149a所構成,第二彈性機構147b係由第二L字狀突出片148b以及第二前端隆起部149b所構成。第一L字狀突出片148a與第二L字狀突出片148b係向彼此對向之方向延伸。於底座本體142的相反側面,第三彈性機構147c以及第四彈性機構147d係構成另一對彈性機構,第三彈性機構147c係由第三L字狀突出片148c以及第三前端隆起部149c所構成,第四彈性機構147d係由第四L字狀突出片148d以及第四前端隆起部149d所構成。第三L字狀突出片148c與第四L字狀突出片148d係向彼此對向之方向延伸。
第一L字狀突出片148a、第二L字狀突出片148b、第三L字狀突出片148c以及第四L字狀突出片148d為具有可撓性以及回彈性之樹脂片,藉由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按壓變形而彎曲,並且可發揮對抗該按壓變形之斥力。各第一前端隆起部149a、第二前端隆起部149b、第三前端隆起部149c以及第四前端隆起部149d係具有從底座本體142的側面向外側方向OD以及下側方向DD凸出之形狀,成為從底座本體142的外輪廓線向外側方向OD以及下側方向DD伸出該凸出量之形狀。當前端隆起部149的伸出之部分被壓抵至其他構件時,L字狀突出片148係彎曲而產生斥力。
圖6係送出底座140的剖視圖。圖的上段顯示凸狀卡止部144已嵌入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之狀態的送出底座140的剖面。圖的下段顯示送出底座140以及橡皮擦160於筒狀容器120的內部安裝於螺桿體130的前端之狀態的剖面。
如圖的上段所示,送出底座140的凸狀卡止部144係具有從底座本體142向上方呈圓筒狀突出之環狀卡扣接合的形狀。亦即,凸狀卡止部144係根部甚至是末端(與底座本體142的接點附近)的外徑較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的孔徑稍小的程度。而且,具有如傘般的折回形狀,亦即凸狀卡止部144的軸向中央附近的外徑以較根部甚至是末端的外徑大致垂直地凸出之方式向半徑方向立起並從此處向前端方向以圓錐狀變細的形狀傾斜。貫通底座本體142以及凸狀卡止部144的中央之底座孔部146為內壁螺旋狀地形成有螺紋槽145之螺孔,且孔徑係較螺桿部132的外徑稍大且為供螺桿部132螺合之程度的大小。
在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的內壁面的末端附近形成有可供凸狀卡止部144嵌合之形狀的凹狀卡止部164。亦即,以筒狀孔部162的孔徑在凹狀卡止部164的位置處成為最大的方式,凹狀卡止部164的末端側係大致垂直地甚至是在半徑方向略微凹陷,且具有以朝向前端側而筒狀孔部162的孔徑變小的方式傾斜之形狀。筒狀孔部162的孔徑係凸狀卡止部144以外的部分較凸狀卡止部144的根部甚至是末端的外徑稍大之程度。而且,凸狀卡止部144中之外徑最大的部分係較筒狀孔部162中之凹狀卡止部164以外的部分的孔徑大。因此,於將凸狀卡止部144插入至筒狀孔部162之情形下,能夠藉由凹狀卡止部164的彎曲與橡皮擦160的彈性變形將凸狀卡止部144壓入筒狀孔部162,當凸狀卡止部144的前端到達凹狀卡止部164時,凸狀卡止部144的大徑部分向半徑方向擴大並以卡止於凹狀卡止部164之形式嵌合。該狀態下,即使試圖在末端方向拔出送出底座140甚至是凸狀卡止部144,凸狀卡止部144的大徑部分亦被卡止於凹狀卡止部164的凹部而無法容易地拔出。藉此,能夠將橡皮擦160穩定地固定於送出底座140。另外,由於橡皮擦160之硬度高於固體膏或者口紅、唇膏等棒狀物,故凸狀卡止部144牢固地卡止於凹狀卡止部164,若以通常的強度使用橡皮擦,則凹狀卡止部164的部分變形而凸狀卡止部144分離的可能性低。
於使用收容於橡皮擦殼體100之橡皮擦160時,亦即進行用橡皮擦160擦除用鉛筆等書寫的文字之動作時,使用者對橡皮擦160施加用橡皮擦160的摩擦擦除文字所需之一定程度的強力。因此,橡皮擦160必須牢固地固定於送出底座140,以使橡皮擦160不易從送出底座140脫離。在這一點上,由於送出底座140的凸狀卡止部144係與橡皮擦160的凹狀卡止部164接合之形狀且凸狀卡止部144卡止於凹狀卡止部164,故使用者即使對橡皮擦160施加一定程度的強力橡皮擦160亦不會輕易地從送出底座140脫離。
如圖的下段所示,送出底座140與固定於送出底座140之橡皮擦160係藉由使送出底座140與螺桿部132螺合而收容於筒狀容器120的內部所形成之收容部122。橡皮擦160的外徑係較收容部122的內徑稍小,且小到在橡皮擦1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之狀態下在收容部122內可軸向移動之程度。橡皮擦160的筒狀孔部162的孔徑係較螺桿部132的軸徑充分大。
如圖的上段所示,送出底座140的底座本體142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120的內徑稍小,且為供送出底座140在筒狀容器120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之程度。然而,彈性機構147的前端隆起部149係從底座本體142的外輪廓線伸出,且亦從來自後述下段所示之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的延長線180伸出。如放大前端隆起部149之放大圖181所示,前端隆起部149係從來自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的延長線180以凸出量D1伸出。凸出量D1例如為0.5mm。
如圖的下段所示,在送出底座140收納於筒狀容器120之狀態下,彈性機構147的前端隆起部149係抵接於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L字狀突出片148係朝向內側方向ID被按壓達至凸出量D1從而成為彎曲之狀態。在該彎曲之狀態下,因L字狀突出片148的回彈性,前端隆起部149被壓抵至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在圖的狀態下,底座孔部146的螺紋槽145均位於螺桿部132的第一空轉區間171且亦不與任一螺紋134螺合,即使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亦為空轉之狀態。此處,藉由前端隆起部149被壓抵至筒狀容器120的內壁面,即使螺紋134與螺紋槽145不螺合,亦能夠防止因送出底座140在筒狀容器120的內側產生遊隙而產生無用的異響。
圖7係顯示送出底座140位於螺桿部132的末端側之情形下的位置關係。本圖中,為了明確送出底座140與螺桿部132的位置關係,方便起見,將橡皮擦160、筒狀容器120以及轉動操作體150簡化並用虛線顯示。
圖的左側顯示如下狀態:使轉動操作體150逆時針轉動而將橡皮擦160以及送出底座140收納於筒狀容器120,且彈性機構147的前端隆起部149抵接於螺桿體130的圓板部136。該狀態下,第二螺紋區間172的前端的螺紋134與內螺紋區間143的末端的螺紋槽145螺合,從這裡進一步使轉動操作體150逆時針轉動時,成為圖的右側所示之狀態。
在圖的右側,由於L字狀突出片148彎曲變形,底座本體142進一步下沉而下降至抵接於圓板部136的上表面之程度的位置。第二空轉區間173的長度與內螺紋區間143的長度相等或者為該長度以上。第二螺紋區間172的末端的螺紋134係從內螺紋區間143的前端的螺紋槽145脫離,內螺紋區間143係與第二空轉區間173重疊,即使使轉動操作體150進一步逆時針轉動,螺桿體130亦空轉。藉由螺桿體130空轉,送出底座140不會被過度按壓至圓板部136,能夠防止送出底座140的破損。
在圖的左側的狀態下抵接於圓板部136的上表面之前端隆起部149係如圖的右側般藉由送出底座140進一步向下方移動,L字狀突出片148向上側方向UD彎曲。以前端隆起部149與圓板部136的抵接部分為支點,藉由L字狀突出片148的回彈性,在底座本體142中產生向上方的推壓力。當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時,底座本體142利用藉由L字狀突出片148的回彈性引起之向上方的推壓力而開始向上方移動,如圖的左側般螺紋134與螺紋槽145螺合,能夠將送出底座140再次送出。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顯示彈性機構147的前端隆起部149抵接於圓板部136之例,然而在變形例中亦可作成前端隆起部149抵接於筒狀容器120的底部124之構造。該情形下,底座本體142亦產生藉由以前端隆起部149與底部124的抵接部分為支點之L字狀突出片148的回彈性引起之向上方的推壓力。藉此,當使轉動操作體150順時針轉動時,底座本體142向上方移動,螺紋134與螺紋槽145螺合,能夠將送出底座140送出。
圖8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100之筒狀容器120與橡皮擦160的形狀的關係。筒狀容器120係形成為收容部122的軸向剖面形狀具有扁平六邊形狀之六角筒狀。橡皮擦160亦形成為軸向剖面形狀具有扁平六邊形狀之六角柱狀。橡皮擦160的外徑為較筒狀容器120的收容部122的內徑稍小程度的尺寸,在橡皮擦1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且能夠將橡皮擦160以可從前端開口部進出的方式收納於筒狀容器120。筒狀容器120的收容部122的內壁面與橡皮擦160的外周面係形成為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如六邊形般之正圓以外的形狀。藉此,能夠防止橡皮擦160隨著轉動操作體150的轉動操作而在筒狀容器120的內部旋轉。而且,當用橡皮擦160擦除文字時,能夠防止因施加力而橡皮擦160相對於送出底座140旋轉。進一步地,增加有利於擦除文字等的角的部分而提高便利性。
而且,未圖示之轉動操作體150的軸向剖面形狀係與筒狀容器120的軸向剖面形狀大致一致,且具有扁平六邊形狀。藉由將筒狀容器120與轉動操作體150的剖面形狀作成扁平六邊形狀,根據使轉動操作體150轉動時相對於筒狀容器120之轉動位置,容易掌握半旋轉的位置,容易計數旋轉了多少次,就這一點而言與剖面形狀作成正六邊形之情形不同。而且,與將剖面形狀作成正六邊形之情形不同,使用者的握法難以變成如握鉛筆般之形狀,由於自然地用手掌握住般之形狀變多,故在擦除文字等之動作中容易施加力。
圖9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100之筒狀容器120與送出底座140的形狀的關係。與筒狀容器120同樣地,送出底座140的底座本體142係形成為軸向剖面形狀具有大致圓角扁平六邊形狀之六角柱狀。底座本體142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120的收容部122的內徑稍小程度的尺寸,且能夠使送出底座140在收容部122的內部軸向滑動。筒狀容器120的收容部122的內壁面與底座本體142的外周面係形成為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如扁平六邊形般之正圓以外的形狀。藉此,能夠防止送出底座140隨著轉動操作體150的轉動操作在筒狀容器120的內部旋轉而使送出底座140不再軸向移動。另外,底座本體142的剖面形狀嚴格來說具有雙箭頭般之形狀,但包括彈性機構147在內之整體形狀為大致扁平六邊形般之形狀。然而,前端隆起部149係具有從底座本體142的外輪廓線朝向收容部122的內壁面伸出之形狀,以抵接於收容部122的內壁面並在L字狀突出片148變形彎曲之狀態下收納於收容部122。
(第二實施形態) 圖10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10的外觀。橡皮擦殼體10主要具備筒狀容器20以及螺桿體30。筒狀容器20係軸向剖面形狀呈圓角之六邊形之有底無蓋的筒狀樹脂構件。橡皮擦60係具有軸向剖面形狀呈圓角之六邊形之六角柱形狀,且形成有貫通中心軸之筒狀孔部62。橡皮擦60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20的內徑稍小程度的尺寸,在橡皮擦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且能夠將橡皮擦60收納於筒狀容器20。螺桿體30為具有圖10中未顯示的螺桿部之樹脂構件,螺桿部係插入至收納於筒狀容器20之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與設置於筒狀容器20的底部之孔部中。藉由使螺桿體30向預定方向轉動,將橡皮擦60從筒狀容器20送出,藉由使螺桿體30向反方向轉動,將橡皮擦60送入筒狀容器20。
圖11係顯示除筒狀容器20外之橡皮擦殼體10的內部構成。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為貫通中心軸之圓筒狀的孔 另外,由於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中之前端側的開口部自身並沒有特別的功能或者作用,故作為變形例亦可作成筒狀孔部62延伸至橡皮擦60的前端附近但未完全貫通前端之構造,亦即作成僅在末端側具有開口部之構成。然而,藉由作成使筒狀孔部62貫通前端側之構成,橡皮擦60的剖面形狀從前端到末端為固定,能夠利用擠出成形或者射出成形來製造,從而能夠謀求製造步驟的簡化。
送出底座40為樹脂構件,並具有:底座本體42,係具有剖面形狀為圓角的六邊形之六角柱的形狀;以及凸狀卡止部44,係從底座本體42的上表面中央向上方突出。在凸狀卡止部44的前端設置有如傘般折回之環狀卡扣接合的形狀,亦即在突起的前端的周圍設置呈尖細傾斜狀折回之爪,將折回末端部分形成為約90度。若將凸狀卡止部44壓入至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則折回末端部分卡止並固定在位於筒狀孔部62的末端附近之凹狀卡止部(詳細情況後述)。在底座本體42的中心形成有貫通底座本體42以及凸狀卡止部44之圓筒狀的底座孔部46。底座孔部46為在內壁呈螺旋狀地形成有螺紋槽之螺孔。底座本體42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20的內徑稍小,且底座本體42於筒狀容器20的內部可軸向滑動。
停止件50為環狀構件,用以防止插入至筒狀容器20之螺桿體30從筒狀容器20脫落。停止件50係例如由具有可撓性之樹脂所形成。螺桿體30係插通至停止件50的中空部並通過至螺桿體30的末端附近。停止件50的軸向剖面形狀係平行之一部分邊較其他邊更長且具有圓角之長六邊形。關於停止件50之詳細情況將在下文敘述。另外,停止件50在本圖的例子中形成為環狀,但在變形例中亦可形成為U字狀等部分設置有切口之形狀。
螺桿體30係具有:螺桿部32,為在外周部形成有螺旋狀的螺紋槽之棒狀構件;以及轉動操作部34,為與形成於螺桿部32的末端之螺紋頭相當之部位。螺桿部32的軸徑係較筒狀孔部62的孔徑小到當將螺桿部32插通至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時螺桿部32的外周部不與筒狀孔部62的內壁面相接的程度。而且,螺桿部32的軸徑係以與送出底座40的底座孔部46螺合之程度小於底座孔部46的孔徑。轉動操作部34為圓板形狀,且外徑充分大於螺桿部32的軸徑,且大到與筒狀容器20的剖面形狀中之外形內切之程度。在轉動操作部34的外周形成有防滑的縱向槽,使用者進行用以握持轉動操作部34的周圍而將橡皮擦60送出或者送入之轉動操作。
在螺桿體30的末端附近的預定位置部分地設置有向螺桿部32的半徑方向延出之突片36。突片36係設置成用以將停止件50壓入螺桿部32的末端周圍並且將停止件50保持在螺桿部32的末端部分。停止件50的軸向剖面形狀中之平行之一部分長邊彼此的距離間隔係較螺桿部32的直徑稍長,但較突片36的部分之直徑還短。由於停止件50具有可撓性,故施加壓力時平行之長邊彼此的間隔可能發生一些變化。因此,當螺桿部32插通至環狀的停止件50的中空部且停止件50通過螺桿部32的末端附近時,若進一步壓入碰到突片36之停止件50,則由於停止件50的彎曲,中空部的間隔打開並越過突片36,藉此配置於突片36與轉動操作部34間。突片36係具有環狀卡扣接合的形狀,突片36中之軸向前端側係傾斜且為從軸向末端側卡止之形狀,因此停止件50不易向軸向前端側掉落。
圖12係顯示在筒狀容器20安裝有螺桿體30以及停止件50之步驟。為了方便起見,本圖的筒狀容器20係以透過內部之形式圖示。在將螺桿體30的螺桿部32從下方插入至設置於筒狀容器20的底部之孔部之狀態下,將停止件50(圖中的停止件50a)從筒狀容器20的前端的開口部以通過螺桿部32之形式插入至停止件50的中空部。然後,使停止件50移動至螺桿部32的末端附近,將碰到突片36之停止件50以越過突片36之方式壓入至停止件50b的位置。即使於施加了從筒狀容器20拔出螺桿體30之方向的力之情形下突片36亦卡止於停止件50,因此能夠防止螺桿體30的意外脫落。停止件50為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軸向剖面形狀所具有之複數個頂點可輕輕抵接至筒狀容器20的內周面之形狀。而且,由於停止件50的上下寬度為略小於螺桿部32上的突片36的下端至底部的間隔的程度,故以夾在突片36與筒狀容器20的底部之形式配置。藉此,不會在停止件50b的位置過度遊動,不易發出無用的聲響。
圖13係顯示橡皮擦殼體10的內部構造之剖視圖。首先說明送出底座40的形狀。送出底座40的底座本體42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20的內徑稍小,且為供送出底座40在筒狀容器20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之程度。送出底座40的凸狀卡止部44係具有從底座本體42向上方呈圓筒狀突出之環狀卡扣接合的形狀。亦即,凸狀卡止部44係根部甚至是末端(與底座本體42的接點附近)的外徑較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的孔徑稍小的程度。而且,具有如傘般的折回形狀,亦即凸狀卡止部44的軸向中央附近的外徑係以較根部甚至是末端的外徑大致垂直地凸出之方式向半徑方向立起且從此處向前端方向以圓錐狀變細的形狀傾斜。貫通底座本體42以及凸狀卡止部44的中央之底座孔部46為在內壁螺旋狀地形成有螺紋槽之螺孔,孔徑較螺桿部32的外徑稍大且為供螺桿部32螺合之程度的大小。
在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的內壁面的末端附近形成有可供凸狀卡止部44嵌合之形狀的凹狀卡止部64。亦即,以筒狀孔部62的孔徑在凹狀卡止部64的位置處為最大的方式,凹狀卡止部64的末端側大致垂直地甚至是在半徑方向略微凹陷,具有以朝向前端側而筒狀孔部62的孔徑變小的方式傾斜之形狀。筒狀孔部62的孔徑係凸狀卡止部44以外的部分較凸狀卡止部44的根部甚至是末端的外徑稍大之程度。而且,凸狀卡止部44中之外徑最大的部分係較筒狀孔部62中之凹狀卡止部64以外的部分的孔徑還大。因此,於將凸狀卡止部44插入至筒狀孔部62之情形下,能夠藉由凹狀卡止部64的彎曲與橡皮擦60的彈性變形將凸狀卡止部44壓入筒狀孔部62,當凸狀卡止部44的前端到達凹狀卡止部64時,凸狀卡止部44的大徑部分向半徑方向擴大並以卡止於凹狀卡止部64之形式嵌合。該狀態下,即使試圖在末端方向拔出送出底座40甚至是凸狀卡止部44,凸狀卡止部44的大徑部分亦被卡止於凹狀卡止部64的凹部而無法容易地拔出。藉此,能夠將橡皮擦60穩定地固定於送出底座40。另外,由於橡皮擦60之硬度高於固體膏或者口紅、唇膏等棒狀物,故凸狀卡止部44係牢固地卡止於凹狀卡止部64,若以通常的強度使用橡皮擦60,則凹狀卡止部64的部分變形而凸狀卡止部44分離的可能性低。
如圖12所示,送出底座40與固定於送出底座40之橡皮擦60係藉由在從筒狀容器20的底部的孔部插入之狀態下,使送出底座40螺合至嵌入有停止件50之螺桿體30的螺桿部32,從而收容於形成在筒狀容器20的內部的收容部22。橡皮擦60的外徑係較收容部22的內徑稍小,且小到在橡皮擦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之狀態下在收容部22內可軸向移動之程度。橡皮擦60的筒狀孔部62的孔徑係較螺桿部32的軸徑充分大。停止件50的最大外徑係小於收容部22的內徑。停止件50係以夾在突片36的下端與收容部22的底部間之形式配置。在使用者轉動操作螺桿體30的轉動操作部34之情形下,螺桿體30的軸旋轉運動係藉由螺桿部32與送出底座40的螺合而轉換為送出底座40的軸向運動,亦即轉換為直線運動。例如,若使轉動操作部34逆時針轉動,則橡皮擦60以及送出底座40係被朝向收容部22的底部方向送入並收納,若使轉動操作部34順時針轉動,則橡皮擦60以及送出底座40係被朝向收容部22的開口部方向送出。橡皮擦60以及送出底座40越被送出,橡皮擦60的前端越被擠出而向筒狀容器20的外部露出。當轉動操作部34旋轉一圈時,橡皮擦60上下移動約3.0mm,能夠根據轉動操作部34的轉動量自由地調整橡皮擦60向外部的露出量。在橡皮擦60的使用進行且磨減變短時,藉由使轉動操作部34順時針轉動該變短的量,能夠使橡皮擦60的前端露出至筒狀容器20的外部。
於使用收容於橡皮擦殼體10之橡皮擦60時,亦即進行用橡皮擦60擦除用鉛筆等書寫的文字之動作時,使用者對橡皮擦60施加用橡皮擦60的摩擦擦除文字所需之一定程度的強力。因此,橡皮擦60必須牢固地固定於送出底座40,以使橡皮擦60不易從送出底座40脫離。在這一點上,由於送出底座40的凸狀卡止部44係與橡皮擦60的凹狀卡止部64接合之形狀且凸狀卡止部44卡止於凹狀卡止部64,故使用者即使對橡皮擦60施加一定程度的強力,橡皮擦60亦不會輕易地從送出底座40脫離。
圖14係顯示橡皮擦磨減至最大限度之狀態的剖視圖。當使用橡皮擦60而磨減至最大限度時,橡皮擦60係如圖示般留有如「山」般之形狀,亦即以凸狀卡止部44的開口部周圍作為頂部並從此處到送出底座40的上表面周圍呈傾斜。為了將橡皮擦60使用至該狀態,亦即直至橡皮擦60與送出底座40的接點附近,必須使橡皮擦60的直至末端部分為止的整體露出至筒狀容器20的外部。在這一點上,由於螺桿體30的螺桿部32為前端延出至收容部22的開口部附近的長度,故能夠將送出底座40向上方送出至送出底座40的上表面能夠露出至筒狀容器20的外部之程度的位置。而且,橡皮擦60係以載置於送出底座40的上表面的形式且以橡皮擦60的整體露出的方式固定,因此若將送出底座40送出至筒狀容器20的開口部附近,則能夠使直至橡皮擦60的末端為止的整體露出至筒狀容器20的外部。藉此,橡皮擦60的末端未被筒狀容器20以及送出底座40遮住,橡皮擦60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至末端,從而能夠不浪費地使用橡皮擦60。而且,如此磨減至極小而變小之橡皮擦,為本來用手指捏住使用的話令人不放心程度的大小從而難以使用。然而,若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橡皮擦殼體10,即使為小到最大限度之橡皮擦,亦能夠輕鬆地用手或者手指捏住並使用橡皮擦,因此從該意義上來說,亦能夠輕鬆地將橡皮擦使用至最後,能夠不浪費地使用。
圖15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10之筒狀容器20與橡皮擦60的形狀的關係。筒狀容器20係形成為收容部22的軸向剖面形狀具有六邊形狀之六角筒狀。橡皮擦60亦形成為軸向剖面形狀具有六邊形狀之六角柱狀。橡皮擦60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22的內徑稍小之程度的尺寸,在橡皮擦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且能夠將橡皮擦60以可從前端開口部出入的方式收納於筒狀容器20。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22的內壁面與橡皮擦60的外周面係形成為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如六邊形般正圓以外的形狀。藉此,能夠防止橡皮擦60隨著轉動操作部34的轉動操作而在筒狀容器20的內部旋轉。進一步地,當用橡皮擦60擦除文字時,能夠防止因施加力而橡皮擦相對於送出底座40旋轉。
圖16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10之筒狀容器20與送出底座40的形狀的關係。與筒狀容器20同樣地,送出底座40的底座本體42係形成為軸向剖面形狀具有圓角之六邊形狀之六角柱狀。底座本體42的外徑係較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22的內徑稍小程度的尺寸,且能夠使送出底座40在收容部22的內部軸向滑動。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22的內壁面與底座本體42的外周面係形成為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如六邊形般之正圓以外的形狀。藉此,能夠防止送出底座40隨著轉動操作部34的轉動操作在筒狀容器20的內部旋轉而使送出底座40不再軸向移動。
圖17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10之筒狀容器20與停止件50的形狀的關係。停止件50的軸向剖面形狀係形成為有圓角的長六邊形狀且平行之第一邊51與第二邊52較其他邊更長之環狀。停止件50的環狀部分的內側係形成長六邊形的中空部39,第一邊51與第二邊52的間隔53係較螺桿體30的突片36的最大直徑亦即突片直徑38稍小。因此,於螺桿體30的螺桿部32通過停止件50的中空部39之情形下,若進一步壓入碰到突片36之停止件50,則因停止件50的彎曲,中空部39的間隔53打開至與突片直徑38相同的程度並越過突片36,藉此在突片36與收容部22的底部之間配置有停止件50。
(第三實施形態) 第三實施形態的橡皮擦殼體係在橡皮擦、筒狀容器以及送出底座形成為長方體形狀之方面與形成為六角柱形狀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橡皮擦殼體不同,而其他方面則與第二實施形態的橡皮擦殼體共同。以下,以與第二實施形態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並省略共同點的說明。而且,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的元件符號係記載成與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對應構成相同的元件符號。
圖18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10的外觀。橡皮擦殼體10係具備筒狀容器20、螺桿體30、送出底座40以及停止件50,橡皮擦60以可進出的方式收容於筒狀容器20中。本圖中為了方便起見,以透過筒狀容器20的內部之形式圖示。
筒狀容器20為軸向剖面形狀呈圓角的長方形之有底無蓋的筒狀構件。橡皮擦60亦呈軸向剖面形狀為圓角之長方形,且形成有貫通中心軸之筒狀孔部62。橡皮擦60為收容在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之程度的大小,以固定於送出底座40之狀態在橡皮擦60的周圍留有微小間隙且能夠將橡皮擦60收納於筒狀容器20。送出底座40亦為收容在筒狀容器20的收容部之程度的大小,且可滑動地收容於筒狀容器20的內壁面。螺桿體30以及停止件50的形狀以及構造係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本實施形態中,筒狀容器20的內壁、橡皮擦60的外周以及送出底座40的外周的軸向剖面亦均為正圓以外的形狀。藉此,能夠防止送出底座40隨著轉動操作部34的轉動操作在筒狀容器20的內部旋轉而使送出底座40不再軸向移動。
以上,第二實施形態以及第三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係具備:筒狀容器,係以可從前端的開口部進出的方式收納具有筒狀孔部之橡皮擦;送出底座,係於筒狀容器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且固定有收納於筒狀容器之橡皮擦的末端部;以及螺桿體,係可插入至橡皮擦的筒狀孔部並且插入至貫通送出底座之螺孔並與螺孔螺合,藉此將軸旋轉運動轉換為送出底座的軸向運動而可擠出送出底座。送出底座係具有凸狀卡止部,該凸狀卡止部係向橡皮擦的方向突出並且藉由卡止於設置在橡皮擦的筒狀孔部內壁面之凹狀卡止部,將橡皮擦固定於送出底座。
送出底座的凸狀卡止部亦可具有從底座本體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之卡扣接合的形狀。凹狀卡止部亦可具有供凸狀卡止部的凸形狀接合之凹形狀。根據該態樣,藉由凸狀卡止部卡止於凹狀卡止部,能夠將橡皮擦以載置於送出底座的底座本體上表面之狀態加以固定。該情形下,因橡皮擦的末端部能夠不被送出底座遮住而露出,故橡皮擦能夠容易地使用至末端附近,從而減少浪費。
筒狀容器的內壁面以及送出底座的外周面亦可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正圓以外的形狀,例如六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具有複數個頂點之多邊形狀或者橢圓形狀。根據該態樣,於螺桿體被轉動操作時,能夠防止橡皮擦在筒狀容器的內部與螺桿體一起進行軸旋轉運動而阻礙橡皮擦的軸向運動。
亦可進一步地具備停止件,該停止件係用以防止插入至筒狀容器之螺桿體從筒狀容器中脫落。筒狀容器亦可具有有底無蓋的形狀,並且亦可在底部具有供螺桿體插入之孔部。螺桿體亦可具有在外周部設置有螺旋狀的槽之螺桿部,並且亦可在螺桿部的外周部預定位置設置有突片。停止件亦具有寬度可供螺桿體以及突片壓入之中空部,並且以夾在插通至中空部以及筒狀容器的孔部之狀態的螺桿體的突片與筒狀容器的底部間之形式而配置,於施加了從筒狀容器拔出螺桿體之方向的力之情形下,突片亦可卡止於停止件。根據該態樣,即使在施加了從筒狀容器拔出螺桿體之方向的力的情形下,突片亦被卡止於停止件,因此能夠防止螺桿體的意外脫落。
停止件亦可形成為軸向剖面形狀所具有之複數個頂點可抵接於筒狀容器的內周面之形狀。根據該態樣,停止件不會在筒狀容器的底部與螺桿體的突片之間過度遊動,不易發出無用的聲響。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橡皮擦殼體100以及橡皮擦殼體10進行了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該實施形態僅為例示,這些構成要素的組合能夠有各種變形例,且這些變形例亦處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產業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橡皮擦的收納用具。
10,100:橡皮擦殼體 20,120:筒狀容器 22,122:收容部 30,130:螺桿體 32,132:螺桿部 34:轉動操作部 36:突片 38:突片直徑 39:中空部 40,140:送出底座 42,142:底座本體 44,144:凸狀卡止部 46,146:底座孔部 50,50a,50b:停止件 51:第一邊 52:第二邊 53:間隔 60,160:橡皮擦 62,162:筒狀孔部 64,164:凹狀卡止部 121:前端緣部 123:側方緣端部 124:底部 126:有底孔部 133:突出片 134:螺紋 136:圓板部 137:懸掛片 143:內螺紋區間 145:螺紋槽 147:彈性機構 147a:第一彈性機構 147b:第二彈性機構 147c:第三彈性機構 147d:第四彈性機構 148:L字狀突出片 148a:第一L字狀突出片 148b:第二L字狀突出片 148c:第三L字狀突出片 148d:第四L字狀突出片 149:前端隆起部 149a:第一前端隆起部 149b:第二前端隆起部 149c:第三前端隆起部 149d:第四前端隆起部 150:轉動操作體 152:安裝孔部 170:第一螺紋區間 171:第一空轉區間 172:第二螺紋區間 173:第二空轉區間 180:延長線 181:放大圖 D1:凸出量 DD:下側方向 ID:內側方向 OD:外側方向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的外觀之圖。 [圖2]係顯示橡皮擦殼體以及橡皮擦的構成之圖。 [圖3]係顯示螺桿體的構造之圖。 [圖4]係顯示將橡皮擦以及送出底座送出至螺桿體的前端之狀態之圖。 [圖5]係從斜下方觀察送出底座之立體圖。 [圖6]係送出底座的剖視圖。 [圖7]係顯示送出底座位於螺桿部的末端側之情形下的位置關係之圖。 [圖8]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之筒狀容器與橡皮擦的形狀的關係之圖。 [圖9]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之筒狀容器與送出底座的形狀的關係之圖。 [圖10]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的外觀之圖。 [圖11]係顯示除筒狀容器外之橡皮擦殼體的內部構成之圖。 [圖12]係顯示筒狀容器安裝有螺桿體與停止件之步驟之圖。 [圖13]係顯示橡皮擦殼體的內部構造之剖視圖。 [圖14]係顯示橡皮擦磨減至最大限度為止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5]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之筒狀容器與橡皮擦的形狀的關係之圖。 [圖16]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之筒狀容器與送出底座的形狀的關係之圖。 [圖17]係顯示從前端側觀察橡皮擦殼體之筒狀容器與停止件的形狀的關係之圖。 [圖18]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橡皮擦殼體的外觀之圖。
120:筒狀容器
122:收容部
130:螺桿體
132:螺桿部
133:突出片
134:螺紋
136:圓板部
137:懸掛片
140:送出底座
142:底座本體
144:凸狀卡止部
145:螺紋槽
146:底座孔部
150:轉動操作體
160:橡皮擦
162:筒狀孔部
170:第一螺紋區間
171:第一空轉區間

Claims (9)

  1. 一種橡皮擦殼體,係具備: 筒狀容器,係以可從前端的開口部進出的方式收納具有筒狀孔部之橡皮擦; 送出底座,係於前述筒狀容器的內部可軸向滑動且固定有收納於前述筒狀容器之橡皮擦的末端部;以及 螺桿體,係能夠插入至前述橡皮擦的筒狀孔部,並且插入至貫通前述送出底座之螺孔並與前述螺孔螺合,藉此將軸旋轉運動轉換為前述送出底座的軸向運動而擠出前述送出底座; 前述送出底座係具有凸狀卡止部,前述凸狀卡止部係向前述橡皮擦的方向突出,並且藉由卡止於設置在前述橡皮擦的筒狀孔部內壁面之凹狀卡止部而將前述橡皮擦固定於前述送出底座。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筒狀容器的內壁面以及前述送出底座的外周面係各自的軸向剖面具有正圓以外的形狀。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凸狀卡止部係具有卡扣接合的形狀。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螺桿體係具有螺桿部,前述螺桿部係於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可與前述送出底座的螺孔螺合之螺旋狀的螺紋,並且於前述螺桿部的外周部設置有:空轉區間,係在軸向之前端附近以及末端附近的至少任一處不與前述螺孔螺合;以及螺紋區間,係在前述空轉區間以外可與前述螺孔螺合。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筒狀容器係具有有底無蓋的形狀; 前述送出底座係於前述螺桿體向收納方向旋轉之情形下可抵接於前述筒狀容器的內底中的其他構件,並且於前述抵接部分設置有彈性機構。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螺桿體係具有螺桿部,前述螺桿部係於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可與前述送出底座的螺孔螺合之螺旋狀的螺紋,並且於前述螺桿部的外周部設置有:空轉區間,係在軸向之末端附近不與前述螺孔螺合;以及螺紋區間,係在前述空轉區間以外可與前述螺孔螺合; 前述筒狀容器係具有有底無蓋的形狀; 前述送出底座係於前述螺桿體向收納方向旋轉之情形下可抵接於前述筒狀容器的內底中的其他構件,並且於前述抵接部分設置有彈性機構,藉由前述彈性機構的變形,前述送出底座的螺孔的區間與前述空轉區間可重疊。
  7.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螺桿體係具有螺桿部,前述螺桿部係於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可與前述送出底座的螺孔螺合之螺旋狀的螺紋; 前述螺桿部的外周部係於軸向具有:第一螺紋區間,係設置於前端附近的一部分;空轉區間,係設置於除前述第一螺紋區間外之前端附近且不與前述螺孔螺合;以及第二螺紋區間,係設置於除前述第一螺紋區間以及前述空轉區間外之部分。
  8.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前述空轉區間的軸向的長度係與前述送出底座的螺孔的軸向的長度相等或者為前述長度以上。
  9.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橡皮擦殼體,其中於前述送出底座設置有:彈性機構,係一部分向前述筒狀容器的內壁面的方向突出且可抵接於前述內壁面。
TW111132831A 2021-11-25 2022-08-31 橡皮擦殼體 TW2023358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43128 2021-11-25
PCT/JP2021/043128 WO2023095233A1 (ja) 2021-11-25 2021-11-25 消しゴムケ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5876A true TW202335876A (zh) 2023-09-16

Family

ID=8653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831A TW202335876A (zh) 2021-11-25 2022-08-31 橡皮擦殼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4090A1 (zh)
CN (1) CN116745141A (zh)
TW (1) TW202335876A (zh)
WO (1) WO20230952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1891U (ja) * 1982-12-11 1984-06-21 新山 幸男 スライド自在な消しゴム
JPH0761758B2 (ja) * 1990-05-21 1995-07-05 ミクロ株式会社 筆記用具の回転出没装置
JPH0728690U (ja) * 1993-11-12 1995-05-30 株式会社壽 棒状物繰り出し装置
JPH09263096A (ja) * 1996-03-28 1997-10-07 Tombow Pencil Co Ltd 糊容器
KR101051971B1 (ko) * 2009-03-24 2011-07-26 주식회사 모리스 양단 동시 출몰형 필기구
EP3552838A1 (en) * 2016-12-12 2019-10-16 Kotobuki & Co., Ltd. Rod-shaped article feed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5233A9 (ja) 2023-11-23
WO2023095233A1 (ja) 2023-06-01
US20240034090A1 (en) 2024-02-01
CN116745141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6755B (zh) 口红容器
US8562232B2 (en) Stick-shaped cosmetic material feeding container
KR101133557B1 (ko) 클립 수납이 가능한 필기구
JP2007144991A (ja) 軟質部材の取付構造
JP5394170B2 (ja) 繰出し容器
JP2006204415A (ja) 繰出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
TW202335876A (zh) 橡皮擦殼體
JP2019150080A (ja) 棒状化粧料容器
JP5650954B2 (ja) 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
JP5452753B1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化粧料容器
JP7488168B2 (ja) 棒状化粧料容器
JP4478121B2 (ja) 棒状化粧材繰出容器
JP2022067722A (ja) 二重容器
JP2012148804A (ja) 多条ネジによる容器の締結構造
KR100516117B1 (ko) 안전노크식 필기구
JP7438635B2 (ja) 繰り出し容器
JP2009247427A (ja) 回転式繰出容器
JP7175846B2 (ja) 繰出し容器
JP2019202497A (ja) 回転式繰り出し機構
JP2010052326A (ja) キャップ式筆記具
JP6980347B2 (ja) 口紅容器
JP5356969B2 (ja) 筆記具及び筆記具の中芯保持ユニット
JP5452688B1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化粧料容器
JP2020011056A (ja) 棒状化粧料収納容器
JP3093843U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棒状化粧料繰り出し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