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4059A -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4059A
TW202334059A TW111143385A TW111143385A TW202334059A TW 202334059 A TW202334059 A TW 202334059A TW 111143385 A TW111143385 A TW 111143385A TW 111143385 A TW111143385 A TW 111143385A TW 202334059 A TW202334059 A TW 2023340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uttering target
cual
content
atomized powder
sputte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1015B (zh
Inventor
佐藤祐介
佐藤貴則
神永賢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Jx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Jx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Jx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4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0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23C14/3414Metallurgical or chemical aspects of target preparation, e.g. 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2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 B22F3/14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liquid material
    • B22F9/0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liquid material by casting, e.g. through sieves or in water, by atomising or spray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1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aluminium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7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濺射靶的破裂,且Al含量高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該濺射靶由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且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燒結體構成,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相對密度爲95%以上。

Description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濺射靶(以下,有時也僅稱爲“靶”。)及其製造方法。特別地,涉及一種包含Cu-Al二元合金的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一部分的半導體裝置,具有多層布線結構體,所述多層布線結構體具備:導體布線、絕緣膜、擴散阻擋層等。以往,導體布線大多使用純Cu,近年,隨著布線的微細化,電阻抗等新的問題顯現出來。與之伴隨地,在進行新的導體布線用的材料的摸索。
專利文獻1中,作爲布線材料,公開了各種金屬間化合物,作爲其中之一公開了CuAl 2。另外,爲了形成金屬間化合物CuAl 2,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使用直流濺射法對Cu和Al的純金屬靶進行蒸鍍。
專利文獻2中,作爲布線材料用途,公開了經由鍛造以及軋製等步驟來製造CuAl合金的濺射靶。
在專利文獻3中,代替CuAl合金的濺射靶,提出了使用將靶表面形狀爲扇狀的Cu和Al金屬交錯地進行組合得到的靶。並且公開了使用該濺射靶進行成膜的結果是,Cu和Al在組分上混合成了所需的濃度,得到了與Cu-Al合金所形成的濺射靶同等的Cu-Al合金膜。
進一步,在專利文獻4中還公開了在Cu靶上放置作爲添加物的Al片,並將此用作靶進行成膜的方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2128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151901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8828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076080號公報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金屬間化合物CuAl 2,作爲新的布線材料而備受關注,因此正在摸索透過濺射形成布線的方法。其中,像專利文獻1那樣對純Cu和純Al這兩種靶進行共濺射很複雜,另外,爲了形成目標的金屬間化合物,必須對各種各樣的濺射條件進行調節。
因此,在進行濺射的時間點已經形成了金屬間化合物CuAl 2更有利。即,期望有CuAl 2的靶材。
但是,本發明人進行研究後結果發現,基於與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方法同樣的方法(軋製,鍛造等步驟),不準備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CuAl(Al:0.01wt%、10wt%)的錠而是準備CuAl 2的錠之後,當對其進行軋製、鍛造等加工時,材料會破裂,實際上無法製造濺射靶。可認爲這是由於,與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CuAl(Al:0.01wt%、10wt%)的情况相比,在CuAl 2中,由於Al的含量增多,因此韌性降低。因此,以往,實際上不可能實現Al含量高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
在專利文獻3以及4的方法中,由於熱膨脹、收縮特性等特性不同的材料相接近,因此在濺射靶被加熱或冷卻時或在加工時,發生破裂的可能性很高。另外,由於使用不同的原材料,所以在濺射時混入雜質的風險也很高。因此,基於抑制濺射靶的破裂,並抑制濺射時的雜質的混入的觀點,不是組合不同種類的成分的濺射靶,而是具有更均勻的組分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更優選。
本發明鑒於上述技術問題點而提出,在一實施方式中,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濺射靶的破裂,且Al含量高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人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透過使得濺射靶爲燒結體,能夠得到Al含量高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本發明基於上述知識而完成,在下文中進行示例。
[1]
一種濺射靶,由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且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燒結體構成,其中,
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
相對密度爲95%以上,濺射靶。
[2]
在透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光分光分析法,對在從所述濺射靶的濺射面的中心向外周延伸且彼此正交的2條直線上的、所述濺射面的中心位置、外周位置,以及位於它們的中間的中間位置的合計5個點的Al的含量進行測量的情况下,各個含量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爲0.2at%以下,如[1]所述的濺射靶。
[3]
當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進行分析,並對其結果使用RIR(Reference Intensity Ratio)法進行定量分析時,CuAl 2和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爲95%以上,如[1]或[2]所述的濺射靶。
[4]
所述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包含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濺射靶。
[5]
氧含量爲50~1000質量ppm,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濺射靶。
[6]
一種濺射靶的製造方法,該濺射靶由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且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燒結體構成,其中,
所述燒結體中的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
所述方法,包括:
製作霧化粉的步驟;
將所述霧化粉,以及來自於所述霧化粉的粉末中的至少一者,在550℃以上的溫度下透過熱壓制進行燒結的步驟,
方法。
[7]
在製作所述霧化粉之前,還包括製作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的錠的步驟,
由所述錠製作所述霧化粉,如[6]所述的方法。
[8]
在燒結之前,還包括進一步粉碎所述霧化粉的步驟,如[6]或[7]所述的方法。
[9]
所述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包含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如[6]~[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濺射靶的破裂,且Al含量高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接著,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發明不限於以下的實施方式,應當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趣旨的範圍內,基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通常的知識,能適當地進行設計的改變、改良等。
(1.組分)
本發明在一實施方式中,是一種由含有燒結體構成的濺射靶,該燒結體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濺射靶,可以包括背板,除此之外,還可以包括接合層。
濺射靶的形狀也沒有特別限定,典型地可以是平板狀(例如,圓形,矩形等)。
在濺射靶中,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
透過使得與Cu以及Al的合計含量相比的Al的含有率爲48at%以上且70at%以下,能夠良好地形成由Cu以及Al的金屬間化合物構成的導電體。該導電體,能夠期待導電性、以及導電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密合性優良等特性。基於該觀點,與Cu以及Al的合計含量相比的Al的含有率,優選爲50at%以上,更優選爲55at%以上,還更優選爲62at%以上,進一步優選爲66at%以上。
另外,基於同樣的觀點,與Cu以及Al的合計含量相比的Al的含有率,優選爲69at%以下,更優選爲68at%以下。
濺射靶,優選包含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進一步優選地,濺射靶是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即,Cu和Al的含量,優選是Al/(Cu+Al)=0.67±0.02、或者Al/(Cu+Al)=0.50±0.02,更優選是Al/(Cu+Al)=0.67±0.01、或者Al/(Cu+Al)=0.50±0.01,進一步優選是Cu和Al的含量是Al/(Cu+Al)=0.67、或者Al/(Cu+Al)=0.50。
只要能夠製作CuAl 2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的靶材,就無需分別地製作用於形成CuAl 2布線材料或CuAl布線材料的Cu和Al的純金屬靶,另外在濺射中混入雜質的風險較低。因此,本實施方式的濺射靶的純度,優選爲4N(99.99質量%)以上,還更優選爲4N5(99.995質量%)以上,進一步優選爲5N(99.999質量%)以上。
這裏,濺射靶的純度爲4N(99.99質量%)以上意味著,在使用輝光放電質量分析法(GDMS)進行組分分析時,濺射靶中含有的Na、P、S、K、Ca、Cr、Fe、Ni、As、Ag、Sb、Bi、Th、U的合計量小於0.01質量%(100質量ppm)。
需要說明的是,Cu以及Al的含量,在如下文所述透過由Cu以及Al的金屬間化合物構成的錠來製造濺射靶的情况下,可以採用該錠中的Cu以及Al的含量,在根據産品的濺射靶來進行測定的情况下,濺射靶的組分,能夠透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光分光分析法(ICP-OES)來測定。
濺射靶的氧含量沒有特別限定,製造工藝上50質量ppm以上是不可避免的,優選爲1500質量ppm以下。典型地,氧含量的下限,優選爲200質量ppm以上,或500質量ppm以上,氧含量的上限,可以爲1000質量ppm以下。濺射靶的氧含量,透過惰性氣體融解-紅外線吸收法(例如,LECO公司製造TCH600)進行測定。
(2.相對密度)
本發明的濺射靶,在一實施方式中,相對密度爲95%以上。透過增高靶的相對密度,能夠抑制濺射靶的加工時或濺射時産生破裂。另外,在進行電弧少的穩定的濺射的方面,靶的相對密度越高越優選。相對密度優選爲97%以上,更優選爲98%以上,還更優選爲99%以上。相對密度的上限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爲100%以下,或者能夠爲99.9%以下,還能夠爲99.5%以下,又能夠爲99.0%以下。
相對密度,透過相對密度=實測密度÷理論密度×100(%)的式子算出。這裏,實測密度,是重量除以體積的值,體積透過阿基米德法測量。假設濺射靶全部爲CuAl 2(θ相)以及CuAl(η相),CuAl 2(θ相)的理論密度選用4.35g/cm 3,CuAl(η相)的理論密度選用5.36g/ cm 3,透過加權平均從而計算出理論密度。另外,CuAl 2(θ相)以及CuAl(η相)的比例,可透過濺射靶的組成計算出。使用該理論密度算出的該相對密度,也可能會超過100%。
基於抑制濺射靶的加工時或濺射時的破裂的産生的觀點,期望相對密度越高越好,但是僅僅熔解Cu和Al或者Cu-Al合金,並鑄造錠,則即使能夠提高相對密度,在切斷或固定的途中也容易破裂,難以得到作爲産品的濺射靶。本發明,如下文所述,透過製作霧化粉,並將該霧化粉等進一步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燒結,能夠得到首先相對密度較高,且難以破裂的Cu-Al二元合金濺射靶。
(3.組分的均一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對在從平板裝的濺射靶的濺射面的中心向外周延伸且彼此正交的2條直線上的、所述濺射面的中心位置、外周位置以及位於它們的中間的中間位置的共計5個點的Al的含量,在透過ICP-OES進行測量的情况下,各個含量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優選爲0.2at%以下。需要說明的是,外周位置是指,從濺射靶的最外周朝向中心方向的、中心至最外周之長度的1/8的位置。位於中心位置與外周位置的中間的中間位置,是位於將中心位置與外周位置相連的直線的中心點的位置。像這樣,由於測量位置處的Al含量之差小,且組分的均勻性高,因此濺射靶的組分在各位置變得均勻,有利於形成均勻的導電層。
基於該觀點,基於上述方法測定的Al的含量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更優選爲0.1at%以下。該組分的均勻性,透過例如將Cu單體或Al單體交錯地進行配置或混合的濺射靶無法實現,但是透過如下文所述製作霧化粉,能夠實現高水準的均勻性。
這裏,參照圖1進行說明,在濺射靶的濺射面爲圓形的情况下,其中心A爲圓心,中心位置A,和外周位置E、C,和位於其中間的中間位置B、D的5個點,呈L字型配置。外周位置E、C,選用從濺射靶的最外周朝向中心A的方向的、中心至最外周之長度的1/8的位置。在濺射靶的濺射面爲矩形的情况下,其中心是對角線的交點。
(4.結晶結構)
濺射靶的結晶結構,能夠透過使用XRD(X射線繞射裝置)對濺射面進行分析,從而進行確定。各結晶相的質量比,對於XRD分析的結果使用RIR(Reference Intensity Ratio:參考強度比)法進行定量分析,由此得出。這裏,RIR法是指,根據RIR值與由XRD的結果得到的各結晶相的最強峰強度的值之比,求出結晶相的質量比的方法。在濺射靶中包含結晶相A、B、C、・・・的情况下,結晶相A的質量比X A透過以下的式子計算。
X A=I Ak A/(I Ak A+I Bk B+I Ck C+・・・)
其中,I是各個結晶相的X射線的最強峰的強度,k表示各結晶相的RIR值。RIR值,能夠使用國際繞射數據中心的粉末繞射文件(PDF)數據庫中記載的值。
透過使用RIR法進行定量分析,能夠得到Cu、Al、CuAl 2、CuAl的各相的定量值,因此,也能夠得到CuAl 2+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
CuAl 2+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優選爲95%以上,更優選爲98%以上。由此,能夠良好地形成由Cu以及Al的金屬間化合物構成的導電體。另外,在CuAl 2爲主要的相的情况下,CuAl 2的質量比優選爲70%以上,更優選爲90%以上,還更優選爲95%以上。這裏,主要的相是指,濺射靶中所包含的結晶相中的、最多的結晶相。在CuAl爲主要的相的情况下,CuAl的質量比優選爲70%以上,更優選爲90%以上,還更優選爲95%以上。由此,能夠良好地形成由Cu以及Al的金屬間化合物構成的導電體。進一步,在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中,CuAl 2+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爲100%,即,不含有Cu單相或Al單相。
(5.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濺射靶由燒結體構成即可,具體的製造方法沒有限定,一實施方式中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的步驟。
・製作霧化粉的步驟,以及,
・將霧化粉、以及來自於該霧化粉的粉末中的至少一者,在550℃以上的溫度下透過熱壓制進行燒結的步驟。
更優選地,可以製作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的錠,並由錠製作霧化粉。
另外,霧化粉,可以進一步被粉碎,並在該粉碎之後,透過熱壓制進行燒結。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詳細描述。
5-1.製作錠的步驟
如下文所述,只要能夠製成成爲Cu-Al二元合金的原材料的霧化粉即可,並不一定必須準備錠,但是在本發明的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優選地,熔解所需的Cu以及Al,或者熔解所需的Cu-Al合金,製作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的錠。在這種情况下,能夠根據上文所述的最終的靶的成分選擇熔解對象。例如,在靶的成分爲CuAl 2的情况下,可以熔解CuAl 2合金,或者,也可以以Cu和Al的原子比爲1:2的方式投放並進行熔解。透過進行熔解並製作錠,則能夠攪拌原料並促進均勻化。
熔解溫度沒有特別的限定,優選爲800~1000℃,更優選爲850~950℃。
將熔液注入鑄模(模具)中,能夠製作所需的錠。
5-2.由錠製作霧化粉的步驟
對於所得到的錠進行霧化處理能夠得到霧化粉。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優選使用上述的錠作爲原料,但是只要能夠製作具有所需的Cu和Al的原子比的霧化粉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在靶的成分爲CuAl 2的情况下,能夠以原子比爲1:2的方式將Cu和Al投放入霧化裝置並熔解,以製作霧化粉。由於透過霧化處理形成粉末,所以能夠給後述步驟的熱壓制提供粉末,能夠製造靶。另外,透過製作霧化粉,能夠促進材料的均勻化。
霧化處理,可舉出霧化盤霧化、水霧化、氣體霧化等,優選氣體霧化。氣體霧化的條件沒有特別的限定,霧化處理的溫度優選爲700~900℃,更優選爲750~850℃。氣體壓力沒有特別的限定,優選爲1~10MPa,更優選爲3~7MPa。
5-3.粉碎霧化粉的步驟
霧化粉之後可以被供於熱壓制以形成燒結體,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以在進一步粉碎霧化粉後,供於熱壓制。由此,能夠提高靶的相對密度。並且,由於相對密度提高,所以能夠提高濺射特性。
進行粉碎的方式,沒有特別的限定,能夠使用公知的機械式粉碎機(例如,桌上型衝擊式粉碎機(例如,NY lab公司製造的SP磨機))。
上述霧化粉或者透過粉碎該霧化粉而得到的粉末的粒徑(雷射繞射法的粒子直徑分布測定中的體積基準的50%累積頻率處的粒子直徑D50),優選地,爲35μm~45μm左右。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實施粉碎霧化粉的步驟的情况下,霧化粉的粒徑,可以比上述範圍更大,例如,可以是45μm~100μm。
5-4.進行熱壓制的步驟
透過將上述霧化粉或者透過粉碎該霧化粉得到的粉末,投放入熱壓制的容器中並進行熱壓制,從而能夠得到燒結體。熱壓制的條件是,在至少550℃以上進行。透過在550℃以上進行,加工性提高(例如,能夠降低製造過程中的破裂的可能性)。另外,透過在550℃以上進行,相對密度也提高。溫度的上限沒有特別限定,爲700℃以下,典型地爲600℃以下。更優選地,爲560~580℃。
壓力,沒有特別限定,優選爲200~450kgf/cm 2,更優選爲250~350kgf/cm 2。另外,保持時間也沒有特別限定,優選爲3~8小時,更優選爲5~6小時。
5-5.其他的步驟
在透過熱壓制得到燒結體之後,可以適當地進行其他的加工處理。例如,爲了進一步提高相對密度,可以進行熱等靜壓加壓處理。另外,爲了將燒結體精加工成出廠用的産品的形狀,可以適當地實施磨削和/或切斷等機械加工。並且,可以將燒結體接合在背板上精加工成最終産品。這些其他的步驟的條件,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採用本領域公知的條件。
需要說明的是,如上文所述,由於在上述製造方法中對粉末進行燒結,因此可以不包含軋製步驟以及鍛造步驟。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濺射靶,加工性優良,在製造過程中的加工(例如,磨削、切斷等)中破裂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於相對密度也比較高,因此能夠避免被磨削油等浸潤。另外,由於以燒結體的方式進行製造,因此無需實施軋製步驟以及鍛造步驟,能夠排除這些軋製步驟以及鍛造步驟所引起的破裂的可能性。
進一步,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濺射靶,材料的均勻性也優良,例如,外觀上的不均勻(例如,顔色不均勻)減少。例如,透過SEM等方式觀察組織時,觀察場所的濃淡差異減少。
〔實施例〕
以下,透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是,這裏的說明僅僅以例示爲目的,並非意在僅限於此。
(實施例1~3,比較例1,2)
將組分爲Al:66.7at%±0.5at%,且餘量爲Cu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的CuAl 2金屬間化合物熔解(900℃)並製作錠。接著,對實施例1~3以及比較例2的錠實施霧化處理(氣體霧化)。霧化處理的溫度爲780℃,氣體壓力爲5MPa。在一部分的實施例(實施例1)中,透過SP磨機對所得到的霧化粉進行進一步粉碎。粉碎前的粒子的D50爲75μm,粉碎後的粒子的D50爲40μm。其中,對於比較例1,製作錠之後,不進行霧化處理等,透過軋製以及鍛造等嘗試製作濺射靶。
(實施例4)
將組分爲Al:62.7at%±0.5at%,餘量爲Cu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的Cu以及Al的金屬間化合物熔解(900℃)並製作錠。接著,對錠實施霧化處理(氣體霧化)。霧化處理的溫度爲780℃,氣體壓力爲5MPa。
(實施例5)
將組分爲Al:50at%±0.5at%,餘量爲Cu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的CuAl金屬間化合物熔解(900℃)並製作錠。接著,對錠實施霧化處理(氣體霧化)。霧化處理的溫度爲780℃,氣體壓力爲5MPa。
對於得到的粉末,在溫度570℃(一部分的實施例中爲550℃、555℃,以及一部分的比較例中爲525℃)、250~350kgf/cm 2、保持時間5~6小時的條件下實施熱壓制,得到厚度16~17mm、直徑460mm的圓形的燒結體。最後,對各燒結體實施切斷・磨削等加工。確認此時有無破裂。
對於得到的燒結體,如上文所述測定相對密度。作爲理論密度,除了實施例4、5以外, 使用CuAl 2(θ相)以及CuAl(η相)的比例分別爲97.5vol%、2.5vol%,並進行加權平均而求出的值(4.38g/ cm 3)。實施例4中除了理論密度使用4.39g/ cm 3,在實施例5中除了CuAl(η相)的理論密度使用5.36g/ cm 3之外,使用同樣的方法測定相對密度。
另外,燒結體的純度以及氧含量,如上文所述進行測定。需要說明的是,比較例1、2,加工性變差,無法用作濺射靶,因此沒有進行純度和氧含量的測定。
另外,在實施例2以及5的燒結體中,從如上文所述的圖1所示的A~E的5點,分別切出10g左右的試料。然後,對於各試料,透過ICP-OES(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Agilent 5110 ICP-OES)測定Al的含量。具體地,點A是中心位置,點B以及D是中間位置,點C以及E是外周位置,在切出試料時要注意僅僅切出以這些點爲中心的5mm以內的試料。分別計算含量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發現,實施例2以及5中爲0.1at%。
另外,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Rigaku公司製造,型號MiniFlex600)對實施例2、4以及5的燒結體的濺射面進行分析,並適用RIR(Reference Intensity Ratio)法,對CuAl 2(θ相)以及CuAl(η相)進行定量化。計算方法是,將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得到的繞射圖譜中的各相的最強峰的積分強度與RIR值相乘的值,除以各相的最強峰的積分強度與RIR值相乘的值的總和,從而求出。RIR值,使用了國際繞射數據中心的粉末繞射文件( PDF )數據庫中記載的值(ICSD中的No.01-071-5027以及03-065-1228)。具體地,CuAl 2(θ相)的RIR值使用2.74(No.01-071-5027),CuAl(η相)的RIR值使用2.06(No.03-065-1228)。分析條件如下設定。
・X射線源:CuK α線
・測定範圍:2θ=10°~90°
・步長:0.01°
・掃描速度:20.0°/min
・檢測器:高速一維檢測器D/teX Ultra
・管電壓:40kV
・管電流:30mA
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的製造條件以及評價的內容在表1~3中示出。
表1
表2
表3
在實施例1~5中,均沒有發生破裂,能夠將靶製造成産品。並且,相對密度爲95%以上。進一步,本發明的濺射靶,能夠耐受反復的加熱和冷卻,在濺射時也難以發生破裂。另外,根據對實施例2和5的組分的分析可知,各測定位置處的Al的含量基本相同,雖然沒有記載於表2,但是可知各測定位置的餘量爲Cu。即,可知本發明的濺射靶,Cu以及Al的組分的均勻性良好。需要說明的是,如表2所示,最終製作的濺射靶的元素組分比與原材料的組分比,可能略微不同。
比較例1,是在熔解並製造錠之後,嘗試透過軋製以及鍛造來進行製造的例子。還沒到軋製以及鍛造,在錠的切斷和固定的過程中,就發生了破裂。
在比較例2中,按照與實施例2~3相同的條件,熔解並製造錠之後,製作霧化粉。但是,熱壓制的溫度過低,精加工成最終産品的加工(切斷、磨削)時,發生了破裂以及磨削油的浸潤。
在實施例1中,製作霧化粉之後,進一步進行粉碎,因此與實施例2相比,最終産品的相對密度提高。
進一步,根據表3可知,在本發明中能夠沒有問題地生成Cu和Al的金屬間化合物。另外,在實施例2以及4中,可認爲,由於形成了較多的CuAl 2(θ相),因此有利於形成比較均勻的CuAl 2組分的濺射膜。在實施例5中,可認爲,由於形成了較多的CuAl(η相),因此有利於形成比較均勻的CuAl組分的濺射膜。如表3所示,在這些例子中,CuAl 2+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爲100%,即,沒有Cu單相或Al單相。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上述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發明的具體例,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實施方式中的一個所公開的技術特徵,能夠適用於其他的實施方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爲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 A:中心位置/中心 B,D:中間位置 C,E:外周位置
圖1是示出用於評價組分的均勻性的濺射靶的測定位置的圖。
A:中心位置/中心
B,D:中間位置
C,E:外周位置

Claims (9)

  1. 一種濺射靶,由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且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燒結體構成,其中,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相對密度爲95%以上的濺射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濺射靶,其中在透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光分光分析法,對位於從所述濺射靶的濺射面的中心向外周延伸且彼此正交的2條直線上的、所述濺射面的中心位置、外周位置以及位於它們的中間的中間位置的共計5個點的Al的含量進行測量的情况下,各個含量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爲0.2at%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濺射靶,其中,當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進行分析,並對其結果使用RIR(Reference Intensity Ratio)法進行定量分析時,CuAl 2和CuAl的合計值的質量比爲95%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濺射靶,其中,所述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包含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濺射靶,其中,氧含量爲50~1000質量ppm。
  6. 一種濺射靶的製造方法,該濺射靶由含有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且餘量由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燒結體構成,其中,所述燒結體中的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所述方法,包括: 製作霧化粉的步驟;以及 將所述霧化粉以及來自於所述霧化粉的粉末中的至少一者,在550℃以上的溫度下透過熱壓制進行燒結的步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在製作所述霧化粉之前,還包括製作Cu和Al的含量(at%)滿足0.48≤Al/(Cu+Al)≤0.70的關係式的錠的步驟,並由所述錠製作所述霧化粉。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在燒結之前,還包括進一步粉碎所述霧化粉的步驟。
  9.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所述Cu以及Al的二元合金,包含CuAl 2和/或CuAl的金屬間化合物。
TW111143385A 2022-02-25 2022-11-14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TWI821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8545 2022-02-25
JP2022028545A JP2023124653A (ja) 2022-02-25 2022-02-25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4059A true TW202334059A (zh) 2023-09-01
TWI821015B TWI821015B (zh) 2023-11-01

Family

ID=8776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3385A TWI821015B (zh) 2022-02-25 2022-11-14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24653A (zh)
KR (1) KR20230129054A (zh)
CN (1) CN116964242A (zh)
TW (1) TWI821015B (zh)
WO (1) WO20231623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6080A (ja) 2002-08-14 2004-03-11 Tosoh Corp 配線用薄膜およ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4709238B2 (ja) * 2008-02-08 2011-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Cu系配線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
JP5723171B2 (ja) * 2011-02-04 2015-05-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WO2015151901A1 (ja) 2014-03-31 2015-10-08 Jx日鉱日石金属株式会社 銅又は銅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7366389B2 (ja) 2018-06-04 2023-10-23 株式会社マテリアル・コンセプト 配線構造体及び半導体装置
JP7488127B2 (ja) * 2020-06-24 2024-05-21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金属配線の形成方法及び成膜装置
CN112795912B (zh) * 2020-12-28 2022-07-01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铝铜旋转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2327A1 (ja) 2023-08-31
KR20230129054A (ko) 2023-09-05
TWI821015B (zh) 2023-11-01
CN116964242A (zh) 2023-10-27
JP2023124653A (ja)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2514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61543B2 (ja) アルミニウムと希土類元素との合金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44626A1 (en) Sb-Te BASE ALLOY SINTER SPUTTERING TARGET
JP6768575B2 (ja) タングステンシリサイド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69407B2 (ja) タングステンシリサイドターゲット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ングステンシリサイド膜の製造方法
WO2007097396A1 (ja) 高融点金属からなる焼結体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5988140B2 (ja) MoTiターゲット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MoTiターゲット材
TWI821015B (zh) 濺射靶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019991A1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2006206966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の製造方法
JP4921653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007676A (ko) 소결용 Sb-Te 계 합금 분말 및 그 분말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소결체 타겟
JP3997527B2 (ja) Ru−Al金属間化合物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Ru−Al金属間化合物ターゲット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
WO2021241522A1 (ja) 金属-Si系粉末、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属-Si系焼結体、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金属-Si系薄膜の製造方法
JP7178707B2 (ja) MgO-TiO系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2004354A1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44768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2000355761A (ja) バリア材成膜用Ta系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58835A (ja) W−Ti合金タ−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07573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2021107572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2021152203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2021088755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