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3260A - 工具用套筒 - Google Patents

工具用套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3260A
TW202313260A TW111130788A TW111130788A TW202313260A TW 202313260 A TW202313260 A TW 202313260A TW 111130788 A TW111130788 A TW 111130788A TW 111130788 A TW111130788 A TW 111130788A TW 202313260 A TW202313260 A TW 2023132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eripheral surface
holding portion
axial direction
h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2256B (zh
Inventor
長船勝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益冉軸心股份有限公司
優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80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3815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益冉軸心股份有限公司, 優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益冉軸心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2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225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進行組裝的工具用套筒。工具用套筒具備:外側構件、內側構件、在外側構件內對內側構件向軸向上的一側彈推的彈推構件、以及被內側構件保持的卡定部。外側構件具有外套筒部、收納彈推構件的收納部、以及在外套筒部與收納部之間向內側突出的突出部。內側構件具有內套筒部、以及自內套筒部經過突出部的內側而延伸至收納部的保持部。在保持部中,在比突出部更靠上述軸向上的另一側的位置形成有貫通孔。卡定部具有:插入部,其向保持部的貫通孔插入;以及彈性部,其自保持部的內周面側支承插入部,使得插入部的一部分自保持部的外周面向外側突出。

Description

工具用套筒
本發明是關於工具用套筒。
以往,為了進行螺栓和螺母等的緊固,使用了衝擊起子機和衝擊扳手等電動工具。在使用電動工具進行螺栓等的緊固時,在電動工具安裝各種工具用套筒。作為這樣的套筒,已知有具有直徑不同的兩個保持部(對螺栓等進行保持的部分)的套筒。
例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套筒,是具備:外側構件,其具有對直徑較大的螺母進行保持的第1保持部;以及內側構件,其具有對直徑較小的螺母進行保持的第2保持部。第1保持部設於外側構件的軸向上的一側的端部。外側構件的軸向上的另一側的端部構成為能夠供起子頭插入。外側構件,是經由該起子頭而被安裝於衝擊起子機等電動工具。
內側構件以能夠沿著外側構件的軸向移動的方式收納於外側構件。在外側構件內,在上述另一側的端部與內側構件之間設有彈推構件。彈推構件對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的軸向上的一側進行彈推。在未自外部對內側構件作用有力的狀態下,藉由彈推構件,將內側構件的第2保持部定位於外側構件的第1保持部的內側。
在使用專利文獻1的套筒對直徑較小的螺母進行緊固的情況下,使螺母被第2保持部保持。另一方面,在對直徑較大的螺母進行緊固的情況下,將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的軸向上的另一側壓入而使第1保持部的內周面露出,使螺母被第1保持部保持。
如此地,在專利文獻1的套筒中,藉由對內側構件相對於外側構件的位置進行調整,能夠進行直徑不同的兩個螺母的緊固。在此情況下,在進行直徑不同的兩個螺母的緊固時,能夠節省套筒相對於電動工具的拆卸和安裝的作業時間,因此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19895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具備如上述般的外側構件和內側構件的套筒中,必須防止內側構件自外側構件脫落。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套筒中,是將圓環構件嵌入於設於外側構件之內周面的凹部。此外,在內側構件的前端部的外周面設有向外側構件側突出的鼓出部。根據如此的結構,藉由將內側構件的鼓出部卡定於圓環構件,能夠防止內側構件自外側構件脫落。
然而,在專利文獻1的套筒中,在將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嵌入時,必須在將圓環構件已嵌入到外側構件之內周面的凹部的狀態下,利用內側構件的前端部一面將圓環構件擴開,並且使內側構件通過圓環構件。然而,要將圓環構件適當地嵌入於外側構件之內周面的凹部並不容易,花費作業時間。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進行組裝的工具用套筒。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要點為下述的工具用套筒。
(1)一種工具用套筒,其特徵為具備: 筒狀的外側構件,其軸向上的一側的端面呈開口; 筒狀的內側構件,其以能夠沿著所述軸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所述外側構件的所述一側的端部; 彈推構件,其在所述外側構件內設於比所述內側構件靠所述軸向上的另一側的位置,且將所述內側構件向所述一側彈推;以及 卡定部,其在所述外側構件內被所述內側構件保持, 所述外側構件具有:中空狀的外套筒部,其設於所述一側的端部;中空狀的收納部,其在比所述外套筒部靠所述另一側的位置收納所述彈推構件;以及突出部,其在所述軸向上設於所述外套筒部與所述收納部之間,且在所述外側構件的徑向上相對於所述外套筒部的內周面和所述收納部的內周面向內側突出, 所述內側構件具有:中空狀的內套筒部,其被定位於所述外套筒部內;以及筒狀的保持部,其自所述內套筒部經過在所述徑向上之所述突出部的內側而延伸至所述收納部, 在所述保持部中,在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另一側的位置形成有沿所述保持部的徑向貫通的貫通孔, 所述卡定部具有:插入部,其以能夠沿著所述保持部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所述貫通孔;以及彈性部,其自所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側支承所述插入部,使得所述插入部的一部分在所述保持部的徑向上自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面向外側突出,且使得所述彈性部藉由被所述插入部向所述保持部的徑向上的內側按壓而彈性變形, 藉由自所述外周面突出於外側之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一部分卡定於所述外側構件的所述突出部,防止所述內側構件自所述外側構件的所述一側脫落。
(2)如上述(1)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所述彈性部沿著所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呈弧狀地彎曲,且在所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側被所述保持部保持。
(3)如上述(1)或(2)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在所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用於收納所述彈性部的槽, 所述貫通孔形成為將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槽連通。
(4)如上述(1)或(2)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所述插入部和所述彈性部由相互不同個體的構件構成。
(5)如上述(4)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所述插入部由球狀構件構成。
(6)如上述(1)或(2)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所述插入部和所述彈性部一體形成。
(7)根據上述(1)或(2)中記載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所述彈性部在從所述軸向觀察時具有字母C形或環形形狀。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能夠容易地進行組裝的工具用套筒。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工具用套筒,是安裝於衝擊扳手和衝擊起子機等公知的電動工具上使用。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工具用套筒和安裝有該工具用套筒的衝擊扳手的圖。
(衝擊扳手的結構) 首先,對衝擊扳手100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衝擊扳手100具有主體部102和驅動角104。雖然省略圖示,但是在主體部102內設有用於對驅動角104進行驅動以使其旋轉的電動機。驅動角104具有角柱形狀。另外,在驅動角104形成有貫通孔104a。於貫通孔104a,是可供用於將工具用套筒10連結於驅動角104的銷200插入(參照後述的圖2的(b))。連結於驅動角104的工具用套筒10,是藉由驅動角104旋轉而進行旋轉。此外,作為衝擊扳手100,能夠使用公知的各種衝擊扳手,因此省略對衝擊扳手100的詳細說明。
(工具用套筒的結構) 接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工具用套筒10(以下簡稱為套筒10。)。圖2是表示套筒10的圖,圖2的(a)是表示套筒10的外觀的圖,圖2的(b)是表示圖2的(a)的b-b部分的剖視圖。另外,圖3是套筒10的分解圖。
如圖2和圖3所示,套筒10,是具備:外側構件12、內側構件14、彈推構件16和卡定部18。此外,在圖2和圖3以及後述的圖4、圖6~圖8和圖11~圖13中,用箭頭X表示外側構件12的軸向。以下,將外側構件12的軸向記載為軸向X。
圖4是表示外側構件12和內側構件14的剖視圖。如圖2和圖4所示,外側構件12,係具有:在軸向X上的一側的端面和另一側的端面呈開口之中空且大致圓筒形狀。外側構件12具有外套筒部20、連結部22、收納部24和突出部26。
外套筒部20,是設於外側構件12的軸向X上的一側的端部。外套筒部20具有內周面20a,該內周面20a在與軸向X正交的剖面中具有多角形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利用內周面20a對未圖示的緊固構件(螺栓、螺母等)進行保持。
連結部22,是設於外側構件12的軸向X上的另一側的端部。在連結部22形成有:插入口22a、槽22b和一對貫通孔22c。插入口22a,是形成為在軸向X上朝向外側構件12的另一側呈開口。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入口22a具有矩形剖面。
槽22b,是形成於連結部22的外周面。槽22b以將插入口22a的外側包圍的方式形成為環狀。一對貫通孔22c形成為沿著外側構件12的徑向延伸。各貫通孔22c的一端在插入口22a呈開口,另一端在槽22b呈開口。一對貫通孔22c,是形成為在外側構件12的徑向上將插入口22a夾在中間而彼此相對向。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外側構件12的徑向意為與軸向X正交的方向。
如圖1所示,在槽22b嵌入O形環202。如圖1和圖2所示,在將套筒10安裝於衝擊扳手100時,是將衝擊扳手100的驅動角104向套筒10的插入口22a插入,並且使O形環202的一部分自槽22b錯開而使貫通孔22c暴露。在該狀態下,向套筒10的一對貫通孔22c和驅動角104的貫通孔104a插入銷200。然後,將O形環202的上述一部分向槽22b嵌入而堵塞貫通孔22c。藉此,防止銷200自驅動角104和套筒10脫落,並將套筒10和衝擊扳手100連結。此外,在將套筒10自衝擊扳手100拆卸時,只要使O形環202的一部分自槽22b錯開而使貫通孔22c暴露來取出銷200即可。藉此,能解除套筒10和驅動角104的連結,而能夠將套筒10自衝擊扳手100拆卸。
如圖2和圖4所示,收納部24具有中空形狀,其在軸向X上設於比外套筒部20靠另一側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收納部24在軸向X上設於外套筒部20與連結部22之間。在收納部24收納有彈推構件16。
突出部26,是在軸向X上設於外套筒部20與收納部24之間。突出部26被設為在外側構件12的徑向上相對於外套筒部20的內周面20a和收納部24的內周面24a向內側突出。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突出部26的內周面,係具有:自軸向X上的一側朝向另一側依次設置的錐面26a、圓筒面26b和凸緣面26c。錐面26a,是形成為其直徑朝向軸向X上的另一側逐漸減小。圓筒面26b,是形成為自錐面26a向軸向X上的另一側延伸,且具有大致均一的直徑。凸緣面26c具有圓環形狀,其形成為自圓筒面26b向外側構件12的徑向外側延伸。
如圖2所示,將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的軸向X上的一側的端部插入。內側構件14以能夠沿著軸向X移動的方式向外側構件12內插入。如圖2和圖4所示,內側構件14具有內套筒部40和保持部42。
如圖2所示,內套筒部40具有中空形狀,其被定位於外套筒部20內。如圖2和圖4所示,內套筒部40具有內周面40a,該內周面40a在與軸向X正交的剖面中具有多角形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利用內周面40a對未圖示的緊固構件(螺栓、螺母等)進行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軸向X上,內套筒部40的長度比外套筒部20的長度小。內套筒部40的外周面40b具有與外套筒部20的內周面20a對應的多角形形狀。內套筒部40的外徑(與外周面40b外切的假想圓的直徑)比外套筒部20的內徑(與內周面20a外切的假想圓的直徑)小。藉由這樣的結構,內套筒部40能夠在外套筒部20內沿軸向X移動。另外,內套筒部40能夠與外套筒部20一體旋轉。
保持部42,是形成為筒狀(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圓筒狀),且被設為自內套筒部40經過突出部26的內側(外側構件12的徑向上的內側)延伸至收納部24。如圖2~圖4所示,在保持部42形成有一對貫通孔42a和槽42b。如圖2所示,一對貫通孔42a和槽42b是在軸向X上被定位於比突出部26靠另一側的位置。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孔42a的至少一部分在軸向X上形成於比突出部26更靠另一側的位置,使得後述的球狀構件80能夠比在軸向X上的突出部26更靠另一側的位置自保持部42向外側突出。因此,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貫通孔42a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軸向X上位於比突出部26的另一側的端緣更靠一側的位置。同樣地,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槽42b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軸向X上位於比突出部26的另一側的端緣更靠一側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孔42a的軸向X上的中心在軸向X上被定位於比突出部26更靠另一側的位置。同樣地,槽42b的軸向X上的中心在軸向X上被定位於比突出部26更靠另一側的位置。
如圖2~圖4所示,各貫通孔42a被設為沿保持部42的徑向貫通保持部42。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貫通孔42a形成為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彼此相對向。如圖2和圖4所示,槽42b形成於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在本實施方式中,槽42b以沿著保持部42的周向的方式形成為環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各貫通孔42a的一端側(內周面42c側)是在槽42b呈開口。亦即,各貫通孔42a形成為將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和槽42b連通。此外,在本說明書中,保持部42的徑向意為與保持部42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部42的軸向是與外側構件12的軸向X一致。因此,保持部42的徑向與外側構件12的径向一致。
如圖2所示,彈推構件16,是以在軸向X上位於比內側構件14更靠另一側的位置且對內側構件14向軸向X上的一側彈推的方式被收納於收納部24。彈推構件16構成為能夠沿軸向X伸縮。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螺旋彈簧來作為彈推構件16。彈推構件16的軸向X上的一端部,是被保持部42的頂端部(軸向X上的另一側的端部)所支承,彈推構件16的軸向X上的另一端部,是被收納部24的內表面所支承。
卡定部18,是在外側構件12內由內側構件14的保持部42所保持。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定部18具有一對球狀構件80、以及彈性構件82。
如圖2所示,一對球狀構件80,是分別被插入於一對貫通孔42a。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球狀構件80,是以能夠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移動的方式被插入於貫通孔42a。球狀構件80例如由金屬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球狀構件80是與插入部對應。
圖5是表示彈性構件82的圖,圖5的(a)是從軸向X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2的圖,圖5的(b)是從保持部42的徑向外側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2的圖。如圖2和圖5所示,彈性構件82,是沿著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呈弧狀地彎曲,且在內周面42c側被保持部42所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構件82具有C字形。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構件82是由能夠彈性變形的材料(例如金屬)構成的C字形的板簧。在彈性構件82形成有一對貫通孔82a。
如圖2所示,彈性構件82是被嵌入於內側構件14的槽42b。彈性構件82自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側對各球狀構件80進行支承,使得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的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卡定於內側構件14的突出部26的凸緣面26c,而能限制內側構件14在軸向X上向一側的移動。藉此,防止內側構件14自外側構件12的軸向X上的一側脫落。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構件82是與彈性部對應。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保持部42的一對貫通孔42a和彈性構件82的一對貫通孔82a以分別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相對向的方式向槽42b嵌入彈性構件82。換言之,以一對貫通孔42a和一對貫通孔82a以分別相互連通的方式向槽42b嵌入彈性構件82。藉此,能夠將插入到貫通孔42a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嵌入貫通孔82a內。在此情況下,夾介球狀構件80而將保持部42和彈性構件82相互卡定。藉此,能夠防止彈性構件82相對於保持部42而沿保持部42的周向移動。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孔82a的直徑比球狀構件80的直徑小。藉此,能夠防止球狀構件80自貫通孔42a經由貫通孔82a而脫落至保持部42內。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收納部24的內周面24a與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的距離(外側構件12的徑向上的距離)是比球狀構件80的直徑小。藉此,能夠防止球狀構件80自貫通孔42a經由內周面24a與外周面42d的間隙而脫落至收納部24內。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中,彈推構件16對內側構件14向軸向X上的一側進行彈推。因此,在未自外部對內側構件14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內側構件14,是被定位於將球狀構件80卡定於外側構件12的突出部26的位置。在此狀態下,內套筒部40的一部分自外套筒部20突出,外套筒部20的內周面20a不暴露。因此,能夠僅使用外套筒部20和內套筒部40中的內套筒部40。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藉由將內套筒部40(內側構件14)向軸向X上的另一側壓入,能夠使外套筒部20的內周面20a露出。藉此,能夠使用外套筒部20。如此地,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中,藉由使內套筒部40(內側構件14)沿軸向X移動,能夠選擇性地使用外套筒部20和內套筒部40。
接下來,對將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插入的插入方法進行說明。圖7是用於對將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插入的插入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如圖7的(a)所示,在將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插入時,首先,以保持部42的一對貫通孔42a和彈性構件82的一對貫通孔82a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相對向的方式,向槽42b嵌入彈性構件82。在此狀態下,向一對貫通孔42a分別插入球狀構件80。此外,為了防止球狀構件80自貫通孔42a脫落,例如以在貫通孔42a塗布潤滑脂等為佳。
接下來,如圖7的(b)、圖7的(c)所示,向外側構件12插入內側構件14。具體而言,是使內側構件14的保持部42一面通過突出部26的內側並且向收納部24內插入。此時,各球狀構件80,是一面維持在被保持於保持部42的貫通孔42a的狀態,並且藉由突出部26而被朝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具體而言,各球狀構件80,是沿著錐面26a和圓筒面26b而朝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移動。藉此,各球狀構件80將彈性構件82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彈性構件82彈性變形。
當一對球狀構件80向比圓筒面26b更靠軸向X上的另一側移動時,如圖2的(b)所示,一對球狀構件80,是藉由被彈性構件82按壓而向保持部42的徑向外側移動。藉此,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自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的狀態是藉由彈性構件82所維持。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中,球狀構件80以能夠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貫通孔42a。另外,插入至貫通孔42a的球狀構件80,是由彈性構件82自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側進行支承,以使該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藉由這樣的結構,由於將自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卡定於外側構件12的突出部26,因而能夠防止內側構件14自外側構件12脫落。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已用圖7所說明的那樣,藉由將已保持有一對球狀構件80和彈性構件82的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插入,而能夠組裝套筒10。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在外側構件12的外側,將彈性構件82和一對球狀構件80安裝於內側構件14。此一情況下,與如以往的套筒般地在外側構件的內周面安裝圓環構件的情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相比,能夠容易地組裝套筒10。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彈性構件82,是安裝於內側構件14的內周面側。關於這一點,如以往的套筒般地在外側構件的內周面安裝圓環構件的情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下,在將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插入時,圓環構件的一部分會被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的軸向按壓。因此,在圓環構件的尺寸精度不高的情況下,恐會造成:圓環構件自預定的位置偏離而向上述軸向被壓入、或是圓環構件在外側構件與內側構件之間向上述軸向發生變形。在此情況下,便無法發揮圓環構件的原本功能(防止內側構件的脫落)。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彈性構件82是被安裝於內側構件14的內周面側。在此情況下,在將內側構件14向外側構件12插入時,彈性構件82雖是被球狀構件80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但不會被內側構件14或外側構件12向軸向X壓入、或是在外側構件12與內側構件14之間向軸向X發生變形。其結果是,能夠容易且適當地組裝套筒10。
(其他實施方式)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在保持部42設有一對插入部(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為球狀構件80),但插入部的數量不限於兩個,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3個以上。另外,保持部42的貫通孔42a的數量,只要因應插入部的數量進行調整即可。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對於卡定部18具有由球狀構件80和C字形的板簧所構成的彈性構件82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卡定部的結構並不限於上述例子。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套筒10a的剖視圖。
如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a與上述的套筒10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卡定部18a來代替卡定部18此點。卡定部18a與卡定部18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彈性構件84來代替彈性構件82此點。
圖9是表示彈性構件84的圖,圖9的(a)是從軸向X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的圖,圖9的(b)是從保持部42的徑向外側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的圖。如圖8和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a中,是使用了扭簧來作為彈性構件84。
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a中,彈性構件84也自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側對球狀構件80進行支承,使得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且使得該彈性構件84藉由被球狀構件80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而彈性變形。藉此,在套筒10a中,也能得到與上述的套筒10同樣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圖8和圖9所示,在套筒10a中,彈性構件84,是形成為:在從軸向X觀察時,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互重疊。換言之,彈性構件84在從軸向X觀察時具有環形形狀。然而,也可以使用如圖10所示之從軸向X觀察時具有C字形的彈性構件84a來代替彈性構件84。再者,在圖10中,圖10的(a)是從軸向X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a的圖,圖10的(b)是從保持部42的徑向外側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a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球狀構件80脫落至內側構件14內,彈性構件84a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間隙,是設定得比球狀構件80的直徑還小。此外,也可以使用板簧和扭簧以外的其他彈簧來作為彈性構件。
圖10所示的彈性構件84a,是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在軸向X上相互錯開的形狀。然而,如圖11所示,也可以使用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在軸向X上沒有錯開的彈性構件84b。此外,在圖11中,圖11的(a)是從軸向X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b的圖,圖11的(b)是從保持部42的徑向外側觀察到的彈性構件84b的圖,圖11的(c)是表示安裝有彈性構件84b的狀態的套筒10a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C字形的環形彈簧來作為彈性構件84b。再者,彈性構件84b的軸向X上的尺寸是比彈性構件84、84a還小。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與使用彈性構件84、84a的情況相比,如圖11的(c)所示,將槽42b的寬度(軸向X上的長度)設定得較小。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也為了防止球狀構件80脫落至內側構件14內,而將彈性構件84b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間隙設定得比球狀構件80的直徑還小。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插入部(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為球狀構件80)和彈性部(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為彈性構件82、84、84a、84b)為由相互不同的構件所構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使插入部和彈性部一體形成。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套筒的圖,圖12的(a)是表示套筒的剖視圖,圖12的(b)是表示圖12的(a)的b-b部分的剖視圖。此外,在圖12的(b)中,為了避免圖面變得複雜,故僅示出了卡定部和保持部。
如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b與上述的套筒10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卡定部18b來代替卡定部18此點。卡定部18b具備一對棒狀部86、以及彎曲部88,該彎曲部88以將一對棒狀部86連接的方式與一對棒狀部86一體形成。一對棒狀部86、以及彎曲部88是由金屬等能夠彈性變形的材料所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棒狀部86是與插入部對應,彎曲部88是與彈性部對應。
各棒狀部86形成為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延伸。各棒狀部86分別以能夠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貫通孔42a。彎曲部88以沿著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呈半圓弧狀地彎曲的方式在內周面42c側被保持部42保持。彎曲部88是被嵌入在形成於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的槽42b。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軸向X上,貫通孔42a的長度比槽42b的長度大,貫通孔42a是形成為將槽42b的一部分切斷。在本實施方式中,槽42b被一對貫通孔42a分離為兩個部分。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也是使各貫通孔42a形成為將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和槽42b連通。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是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槽42b的一部分被貫通孔42a切斷的方式來形成貫通孔42a和槽42b。
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b中,彎曲部88也自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側對棒狀部86進行支承,使得棒狀部86的一部分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且使得該彎曲部88藉由被棒狀部86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而彈性變形。又,與上述的套筒10、10a同樣地,是藉由將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的棒狀部86的一部分卡定於外側構件12的突出部26,來限制內側構件14相對於外側構件12向軸向X上的一側移動。因此,在套筒10b中,也能得到與上述的套筒10、10a同樣的作用效果。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套筒的圖,圖13的(a)是表示套筒的剖視圖,圖13的(b)是表示圖13的(a)的b-b部分的剖視圖。再者,在圖13的(b)中,為了避免圖面變得複雜,故僅示出了卡定部和保持部。
如圖1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c與上述的套筒10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卡定部18c來代替卡定部18此點。卡定部18c,是具備:球狀構件80、棒狀部86、以及與棒狀部86一體形成的彎曲部88a。棒狀部86和彎曲部88a是由金屬等能夠彈性變形的材料所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球狀構件80和棒狀部86是對應於插入部,彎曲部88a是對應於彈性部。
球狀構件80,是以能夠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一方的貫通孔42a。棒狀部86形成為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延伸。棒狀部86,是以能夠沿著保持部42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另一方的貫通孔42a。彎曲部88a,是以沿著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呈鉤狀地彎曲的方式在內周面42c側被保持部42保持。彎曲部88a是被嵌入在形成於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的槽42b。
再者,與上述的套筒10b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的套筒10c中,也是使貫通孔42a在軸向X上的長度比槽42b在軸向X上的長度還大,使貫通孔42a形成為將槽42b的一部分切斷。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也是使各貫通孔42a形成為將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和槽42b連通。
在本實施方式中,彎曲部88a,是自保持部42的內周面42c側對球狀構件80和棒狀部86進行支承,使得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和棒狀部86的一部分在保持部42的徑向上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且使得該彎曲部88a藉由被球狀構件80和棒狀部86向保持部42的徑向內側按壓而彈性變形。又,藉由將自保持部42的外周面42d向外側突出的球狀構件80的一部分以及棒狀部86的一部分卡定於外側構件12的突出部26,來限制內側構件14相對於外側構件12向軸向X上的一側移動。因此,在套筒10c中,也能得到與上述的套筒10、10a、10b同樣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外側構件12的連結部22雖是構成為能夠連結於衝擊扳手100的驅動角104,但連結部的結構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連結部也可以構成為能夠連結於其他電動工具。例如,連結部也可以構成為能夠經由棒狀的連接構件(起子頭等)而連結於衝擊起子機。此外,作為連結部的結構,由於能夠利用安裝於衝擊扳手和衝擊起子機等電動工具之公知的套筒的連結部的結構,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能夠容易地進行組裝的工具用套筒。
10,10a,10b,10c:套筒 12:外側構件 14:內側構件 16:彈推構件 18,18a,18b,18c:卡定部 20:外套筒部 20a:外套筒部的內周面 22:連結部 22a:插入口 22b:槽 22c:貫通孔 24:收納部 24a:收納部的內周面 26:突出部 26c:凸緣面 40:內套筒部 40a:內周面 40b:外周面 42:保持部 42a:貫通孔 42b:槽 42c:保持部的內周面 42d:保持部的外周面 80:球狀構件(插入部) 82,84,84a,84b:彈性構件(彈性部) 82a:貫通孔 86:棒狀部(插入部) 88,88a:彎曲部(彈性部) 104:驅動角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工具用套筒和安裝有該工具用套筒的衝擊扳手的圖。 [圖2]是表示套筒的圖。 [圖3]是套筒的分解圖。 [圖4]是表示外側構件和內側構件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彈性構件的圖。 [圖6]是表示將內側構件壓入外側構件內的狀態的套筒的剖視圖。 [圖7]是用於對將內側構件向外側構件插入的插入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套筒的剖視圖。 [圖9]是表示彈性構件的圖。 [圖10]是表示彈性構件的另一例的圖。 [圖11]是表示彈性構件的又一例和具備該彈性構件的套筒的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套筒的剖視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套筒的剖視圖。
10:套筒
12:外側構件
14:內側構件
16:彈推構件
18:卡定部
20:外套筒部
20a:外套筒部的內周面
22:連結部
22a:插入口
22b:槽
22c:貫通孔
24:收納部
24a:收納部的內周面
26:突出部
26c:凸緣面
40:內套筒部
40a:內周面
40b:外周面
42:保持部
42a:貫通孔
42b:槽
42c:保持部的內周面
42d:保持部的外周面
80:球狀構件(插入部)
82:彈性構件(彈性部)
82a:貫通孔
104:驅動角
200:銷

Claims (7)

  1. 一種工具用套筒,其特徵為,具備: 筒狀的外側構件,其軸向上的一側的端面呈開口; 筒狀的內側構件,其以能夠沿著前述軸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前述外側構件的前述一側的端部; 彈推構件,其在前述外側構件內設於比前述內側構件靠前述軸向上的另一側的位置,且將前述內側構件向前述一側彈推;以及 卡定部,其在前述外側構件內被前述內側構件保持, 前述外側構件具有:中空狀的外套筒部,其設於前述一側的端部;中空狀的收納部,其在比前述外套筒部靠前述另一側的位置收納前述彈推構件;以及突出部,其在前述軸向上設於前述外套筒部與前述收納部之間,且在前述外側構件的徑向上相對於前述外套筒部的內周面和前述收納部的內周面向內側突出, 前述內側構件具有:中空狀的內套筒部,其被定位於前述外套筒部內;以及筒狀的保持部,其自前述內套筒部經過前述在前述徑向上之前述突出部的內側而延伸至前述收納部, 在前述保持部中,在比前述突出部靠前述另一側的位置,形成有沿前述保持部的徑向貫通的貫通孔, 前述卡定部具有:插入部,其以能夠沿著前述保持部的徑向移動的方式插入於前述貫通孔;以及彈性部,其自前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側支承前述插入部,使得前述插入部的一部分在前述保持部的徑向上自前述保持部的外周面向外側突出,且使得前述彈性部藉由被前述插入部向前述保持部的徑向上的內側按壓而彈性變形, 藉由自前述外周面突出於外側之前述插入部的前述一部分卡定於前述外側構件的前述突出部,防止前述內側構件自前述外側構件的前述一側脫落。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前述彈性部沿著前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呈弧狀地彎曲,且在前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側被前述保持部保持。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在前述保持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用於收納前述彈性部的槽, 前述貫通孔形成為將前述保持部的前述外周面和前述槽連通。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前述插入部和前述彈性部由相互不同個體的構件構成。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前述插入部由球狀構件構成。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前述插入部和前述彈性部一體形成。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工具用套筒,其中, 前述彈性部在從前述軸向觀察時具有C字形或環形形狀。
TW111130788A 2021-09-06 2022-08-16 工具用套筒 TWI822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4922 2021-09-06
JP2021144922 2021-09-06
JP2022-080390 2022-05-16
JP2022080390A JP2023038153A (ja) 2021-09-06 2022-05-16 工具用ソ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260A true TW202313260A (zh) 2023-04-01
TWI822256B TWI822256B (zh) 2023-11-11

Family

ID=85388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788A TWI822256B (zh) 2021-09-06 2022-08-16 工具用套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1117A (zh)
TW (1) TWI82225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2366A (en) * 2008-04-14 2009-10-16 Jyun-Wun Liao Torque sleeve
CN101607388B (zh) * 2008-06-18 2012-05-30 胡厚飞 起子头的接杆
JP5390845B2 (ja) * 2008-12-08 2014-01-15 株式会社プロス 工具用ソケット
JP3154620U (ja) * 2009-08-04 2009-10-22 長船工業株式会社 工具用ソケット
JP5519247B2 (ja) * 2009-11-13 2014-06-11 株式会社プロス 締付工具
TW201132463A (en) * 2010-03-31 2011-10-01 Tjm Design Corp Tool socket
JP7118343B2 (ja) * 2017-09-21 2022-08-16 薪螢企業有限公司 ソケット
TWI669194B (zh) * 2017-12-14 2019-08-21 薪螢企業有限公司 套筒
JP6869557B2 (ja) * 2019-07-30 2021-05-12 株式会社 アイダ ソケット
CN211639673U (zh) * 2019-12-18 2020-10-09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套筒
CN112975803B (zh) * 2019-12-18 2022-08-19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套筒及该套筒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2256B (zh) 2023-11-11
CN115771117A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75591A (en) Coupling bodies
US11040436B2 (en) Temporary tightening tool for fastening member
WO2015053295A1 (ja) メス端子
TW202313260A (zh) 工具用套筒
JP4607134B2 (ja) 回転工具のビット取り付け装置
CN108778587B (zh) 工具用夹头、工具保持方法以及工具拆卸方法
JP6727530B1 (ja) 接続具
JP6196261B2 (ja) 工具用ソケット
JP2009107058A (ja) 作業工具用ソケット
CN110366466B (zh) 工具保持件的工具紧固方法以及工具保持件
US20050000327A1 (en) Adjustable socket
CN108372485B (zh) 一种电动工具多功能输出机构
JP2023038153A (ja) 工具用ソケット
JP2006123103A (ja) 締結装置
JP2007190666A (ja) トルク伝達工具
JP6213325B2 (ja) 雄螺子
JP4011318B2 (ja) 回転工具のビット取付装置
GB2349412A (en) Clip having a pin for insertion through aligned openings in two parts and resilient means to retain the pin in position.
JP2024143553A (ja) 工具用ソケット
JP2017164898A (ja) 工具用ソケット
US20230390900A1 (en) Spark plug wrench
TWI854478B (zh) 套筒
JP3043726B1 (ja) ナット具
JP7096119B2 (ja) 歯科用トルクレンチ
JP2000220616A (ja) ブラインド型締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