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2913A - 緩衝體 - Google Patents

緩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2913A
TW202312913A TW111128654A TW111128654A TW202312913A TW 202312913 A TW202312913 A TW 202312913A TW 111128654 A TW111128654 A TW 111128654A TW 111128654 A TW111128654 A TW 111128654A TW 202312913 A TW202312913 A TW 2023129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layer
protrusions
layer
slit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康行
安川淳
志村洋二
茂木秀暁
池田奨
川阪明彦
永山裕之
松山莞菜
小笠原将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西川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亞科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西川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亞科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西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91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 A47C27/146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mattress or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8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of different resili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5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緩衝體係具有沿著第1方向延伸的長邊、以及沿著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短邊,並且具有朝向鉛直上方的表面、以及朝向鉛直下方的背面的緩衝體。緩衝體具有:在表面當中以分別沿著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的複數個凸部;在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凸部之間於第1方向延伸的第1表側開縫;以及在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凸部之間於第2方向延伸的第2表側開縫。緩衝體具有:由被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及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所包圍的複數個凸部構成的複數個凸部群。第2表側開縫的深度為第1表側開縫的深度以下。

Description

緩衝體
本揭示是關於一種緩衝體。本申請是主張2021年8月19日的日本申請案第2021-133944號的優先權,且援用前述日本申請案所載的所有記載內容。
過去以來已知有各種的緩衝體。日本特開2002-306285號公報記載了一種表面側彈性發泡體及背面側彈性發泡體為一體的緩衝體。緩衝體具有:形成在表側之具有突起的凹凸形狀;以及形成在背面側的平面形狀。
表面側彈性發泡體具有朝向表側的複數個第1板狀體。背面側彈性發泡體具有朝向背側的複數個第2板狀體。第1板狀體具有沿著緩衝體的俯視橫向並列的三列突起。在沿著緩衝體的俯視橫向並列的兩個第1板狀體之間,形成有在緩衝體的俯視上下方向延伸的間隙。形成在表側彈性發泡體的間隙的最內部係被設為具有比間隙的寬度還要大的直徑的導管部。
沿著緩衝體的俯視上下方向並列有複數個第2板狀體。在沿著該俯視上下方向並列的兩個第2板狀體之間,形成有沿著緩衝體的俯視橫向延伸的間隙。形成在背側彈性發泡體的間隙的最內部係與上述同樣,被設為具有比間隙的寬度還要大的直徑的導管部。
緩衝體具有:在表側當中於緩衝體的俯視上下方向延伸的複數個間隙;以及在背側當中於緩衝體的俯視橫向上延伸的複數個間隙。表側的間隙與背側的間隙係相互交叉。如此,由於在表側及背側可設置相互交叉的間隙,因而可謀求透氣性的提升以及緩衝性的提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06285號公報
前述緩衝體具有:在表側當中於緩衝體的俯視上下方向延伸的複數個間隙;以及在背側當中於緩衝體的俯視橫向延伸的複數個間隙。然而,緩衝體的表側是要承載使用者的身體等的部位,需要更進一步的體壓分散性。
仰睡時對緩衝體的體壓以及側睡時對緩衝體的體壓已知是不同的。然而,前述緩衝體在表側只有形成於俯視上下方向延伸的複數個間隙。因此,在對應於仰睡時及側睡時兩種情況下的體壓分散性及翻身移位性這些點還有改善的空間。因此,期望能開發出一種可提高體壓分散性及翻身移位性,同時通用性更高而可適合更多使用者的緩衝體。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體壓分散性、翻身移位性及通用性高的緩衝體。
本揭示之一樣態的緩衝體是,(1)具有:沿著第1方向延伸的長邊,以及沿著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短邊,並且具有朝向鉛直上方的表面,以及朝向鉛直下方的背面者。緩衝體具有:複數個凸部,係在表面當中以分別沿著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第1表側開縫,係在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凸部之間於第1方向延伸;以及第2表側開縫,係在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凸部之間於第2方向延伸。緩衝體具有:複數個凸部群,係由被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及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所包圍的複數個凸部構成。第2表側開縫的深度為第1表側開縫的深度以下。
該緩衝體具備在表面當中以分別沿著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的複數個凸部。於第1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第1表側開縫、以及於第2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第2表側開縫係形成在表面。在由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及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所包圍的區域係設置由複數個凸部構成的凸部群。該緩衝體具備由複數個凸部構成的複數個凸部群。各凸部群係設在被第1表側開縫及第2表側開縫所包圍的區域,因此當使用者的身體承載於表面時,並非使整個緩衝體而是可依各凸部群使其變形。亦即,便可僅使緩衝體當中有體壓施加的凸部群變形。由於可使緩衝體沿著使用者的身體變形,並且增加身體相對於緩衝體的接觸面積,因此可提高體壓分散性。第2表側開縫的深度為第1表側開縫的深度以下。由於在第2方向延伸的第2表側開縫的深度為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1表側開縫的深度以下,因此在仰睡時及側睡時兩種情況下可提高體壓分散性及翻身移位性。結果,可提高通用性而可適合更多的使用者。
(2)在上述(1)當中,緩衝體可具有構成背面的下層,下層可由比下層以外的層更硬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可藉由下層更穩固地支撐使用者的身體,並且可藉由下層來分散使用者側睡時來自肩膀的高度壓力。因此,可藉由下層維持使用者的睡姿,並且可更為改善側睡時的睡眠舒適度。
(3)在上述(2)當中,下層可由比下層以外的層更輕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由於下層由比其他層更硬且輕的材料構成,因此可實現整個緩衝體的輕量化。
(4)在上述(1)至(3)任一項當中,緩衝體可具有包含凸部的頂部的上層,上層可由比上層以外的層更高彈性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由於上層由高彈性的材料構成,因此可更進一步改善使用者與緩衝體的表面接觸時的觸感。
(5)上述(1)至(4)任一項當中,凸部群當中沿著第1方向並列的凸部的數量、以及凸部群當中沿著第2方向並列的凸部的數量的至少任一方為3個以上。在該情況,可藉由體壓一次使在第1方向並列的三個以上或在第2方向並列的三個以上的凸部凹陷。
根據本揭示,可提供一種體壓分散性、翻身移位性及通用性高的緩衝材。
1:緩衝體
1b:長邊
1c:短邊
2:表面
3:背面
4:凸部
4b:頂部
5:第1側面
6:第2側面
7:第1凹部
8:第2凹部
9:凹部
11:第1表側開縫
11b:第1部分
11c:擴張部
12:第2表側開縫
12b:第1部分
12c:擴張部
13:背側開縫
13b:第1部分
13c:擴張部
21:上層
22:第1中間層
23:第2中間層
24:下層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G:凸部群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的緩衝體的立體圖。
圖2係將圖1的緩衝體的一部分放大後的立體圖。
圖3係將圖1的緩衝體的表面模式化而顯示的俯視圖。
圖4係將圖1的緩衝體的背面模式化而顯示的底面圖。
圖5係顯示從第2方向觀察的圖1的緩衝體的層構造的側面圖。
圖6係顯示從第1方向觀察的圖1的緩衝體的層構造的側面圖。
圖7(a)係顯示比較例的緩衝體之仰睡時的體壓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b)係顯示實施例的緩衝體之仰睡時的體壓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
圖8(a)係顯示比較例的緩衝體之側睡時的體壓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b)是顯示實施例的緩衝體之側睡時的體壓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
圖9(a)係顯示躺在比較例的緩衝體上的身體的形狀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 (b)係顯示躺在實施例的緩衝體上的身體的形狀的實測資料的示意圖。
圖10係顯示檢視相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緩衝體的下陷度的實驗結果的圖表。
圖11(a)、(b)及(c)係顯示對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緩衝體進行球體轉動試驗時的結果的圖表。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針對本揭示的緩衝體的實施型態加以說明。圖面的說明當中,在相同或相當的要件係附上相同的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的說明。圖面有時會為了容易理解,將一部分加以簡化或誇張來描繪,尺寸比例等並不限於圖面所記載的內容。
圖1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緩衝體1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緩衝體1呈現具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複數個長邊1b、以及在與第1方向D1交叉 的第2方向D2延伸的複數個短邊1c的長方形狀。緩衝體1在與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兩者交叉的第3方向D3具有厚度。
第1方向D1相當於緩衝體1的長邊方向,第2方向D2相當於緩衝體1的寬度方向。第3方向D3相當於緩衝體1的高度方向(厚度方向)。第1方向D1、第2方向D2及第3方向D3例如彼此正交。作為一例,緩衝體1是床墊的芯材。例如,緩衝體1被收容在防髒汙用的床罩來使用。
緩衝體1例如作為墊子讓使用者的背部接觸。緩衝體1作為緩衝墊或寢具讓使用者的身體接觸來使用,被用來為了提高緩衝性以提升就座舒適度或睡眠舒適度。緩衝體1整體由柔軟性高的材料構成。
因此,當使用者的身體乘載在緩衝體1上時,緩衝體1會隨著該身體的荷重而變形。作為一例,緩衝體1是由聚氨酯泡棉構成。緩衝體1具有朝向鉛直上方的表面2以及朝向鉛直下方的背面3。
緩衝體1具備形成在表面2的複數個凸部4。複數個凸部4是沿著第1方向D1並列並且沿著第2方向D2並列而形成。複數個凸部4在表面2當中排列成格子狀。從第3方向D3觀察時(俯視時),凸部4例如呈現正方形狀。
從第3方向D3觀察時的凸部4的一邊的長度例如為2cm以上且5cm以下(作為一例為3.0cm以上且3.5cm以下)。一對凸部4之間的部分係被設為對於該一對凸部4相對凹陷的凹部9。緩衝體1具有複數個凹部9,複數個凹部9在表面2當中排列成格子狀。
圖2係將緩衝體1的角落部分放大後的立體圖。如圖1及圖2所示,緩衝體1具有:位於第1方向D1的端部的第1側面5;以及位於第2方向D2的端部的第2側面6。緩衝體1具有一對第1側面5及一對第2側面6。第1 側面5係在第2方向D2及第3方向D3兩者延伸,第2側面6係在第1方向D1及第3方向D3兩者延伸。
緩衝體1具有:形成在第1側面5的第1凹部7;以及形成在第2側面6的第2凹部8。第1凹部7係在第1側面5當中朝緩衝體1的內側(俯視時的緩衝體1的中央側)凹陷,第2凹部8係在第2側面6當中朝緩衝體1的內側凹陷。例如,第1凹部7及第2凹部8分別為彎曲面。
緩衝體1的厚度T(第3方向D3的長度)例如為4cm以上且14cm以下。在該情況,緩衝體1發揮更好的緩衝性。然而,厚度T亦可為5cm以上、7cm以上或9cm以上,亦可為13cm以下、12cm以下或10cm以下。厚度T亦可為上述以外的值,沒有特別的限定。
圖3係顯示出表面2的緩衝體1的俯視圖。圖3係以示意方式來顯示凸部4。如圖2及圖3所示,緩衝體1具有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第1表側開縫11係在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兩個凸部4之間於第1方向D1延伸。第2表側開縫12係在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兩個凸部4之間於第2方向D2延伸。
緩衝體1具有複數個第1表側開縫11及複數個第2表側開縫12。緩衝體1具有複數個凸部群G。凸部群G是由被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11及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12包圍的複數個凸部4構成。在凸部群G當中,凸部4及凹部9係排列成格子狀。
複數個凸部群G係在表面2當中排列成格子狀。複數個凸部群G係以沿著第1方向D1並列並且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方式排列。凸部群G當 中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以及在凸部群G當中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之至少任一方為3個以上。
圖3顯示出在凸部群G當中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以及在凸部群G當中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為3個的例子。在該情況,在各凸部群G當中排列有3個×3個(=9個)的凸部4。然而,凸部群G當中的凸部4的個數不限於上述例子,例如亦可有3個×2個(=6個)、4個×3個(=12個)或4個×4個(=16個)的凸部4排列在凸部群G。
各凸部群G係被設在由在第1方向D1延伸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11以及朝第2方向D2延伸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12畫出的矩形狀區域的內部。因此,可因應承載於表面2上的使用者的體壓而依各凸部群G使緩衝體1變形。因此,可增加使用者的身體相對於緩衝體1的接觸面積以提高該身體的體壓分散性。
圖4係顯示出背面3的緩衝體1的底面圖。如圖2及圖4所示,緩衝體1具有背側開縫13。例如,緩衝體1具有複數個背側開縫13。背側開縫13係沿著第2方向D2延伸。複數個背側開縫13係沿著第1方向D1並列而配置。
圖5係從第2方向D2(緩衝體1的寬度方向、緩衝體1的俯視橫向)觀察的緩衝體1的側面圖。圖6係從第1方向D1(緩衝體1的長邊方向、緩衝體1的俯視上下方向)觀察的緩衝體1的側面圖。如圖5及圖6所示,緩衝體1具有上層21、第1中間層22、第2中間層23及下層24。上層21包含凸部4的頂部4b。第1中間層22係位於上層21的下方。第2中間層23係位於第1中間層22的下方。下層24係構成背面3。
緩衝體1具有由上層21、第1中間層22、第2中間層23及下層24構成的四層構造。例如,上層21的材料係與上層21以外的層(第1中間層22、第2中間層23及下層24)的材料不同。下層24的材料係與下層24以外的層(上層21、第1中間層22及第2中間層23)的材料不同。第1中間層22的材料可與第2中間層23的材料相同,亦可不同。第1中間層22及第2中間層23例如由發泡聚氨酯(聚氨酯泡棉)構成。
上層21是包含凸部4的頂部4b的層。例如,沿著第3方向D3觀察的(俯視時)上層21的形狀呈現四角形狀(作為一例為正方形狀)。沿著第1方向D1或第2方向D2觀察的上層21的形狀例如呈現彎曲形狀(作為一例為拋物線狀或圓弧狀)。沿著第1方向D1或第2方向D2觀察的上層21的形狀亦可為橢圓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定。
緩衝體1具有複數個上層21,複數個上層21係沿著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兩者並列。在緩衝體1當中,上層21係排列成格子狀。上層21係由比上層21以外的層更高彈性的材料構成。
上層21是承受使用者的身體的體壓的受壓層。上層21例如由高彈性素材構成。作為一例,上層21由具有高回彈性的聚氨酯泡棉(高回彈泡棉或高彈性泡棉)構成。例如,上層21的回彈彈性為45%以上。然而,上層21的回彈彈性最好在50%以上或55%以上。上層21係由比上層21以外的層回彈彈性更高(高回彈的)材料構成。上層21亦可由Somnifoam(註冊商標)構成。上層21的硬度例如為100N以上且210N以下(作為一例為150N)。上層21的40%硬度例如為80N以上且200N以下,最好是100N以上且180N以下。
上層21亦可由比上層21以外的層更柔軟的材料構成。上層21亦可由無膜聚氨酯構成。在該情況,可改善上層21的透氣性。然而,就降低臭氣的觀點而言,比起由無膜聚氨酯構成的上層21,由高彈性素材構成的上層21更為有利。再者,因為上層21而觸感良好。
第1中間層22是位於上層21的下方的層。第1中間層22是分散使用者的體壓的分散層。例如,第1中間層22的40%硬度為160N以上且330N以下。然而,第1中間層22的40%硬度亦可為190N以上或240N以上,亦可為250N以下或280N以下。第1中間層22的回彈彈性例如為35%以上。然而,第1中間層22的回彈彈性最好是45%以上。然而,第1中間層22的硬度及回彈彈性不限於上述例子。第1中間層22具有凹部9、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第1中間層22除了凹部9之外,還具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第1表側開縫11、以及在第2方向D2延伸的第2表側開縫12。
緩衝體1具備複數個第1中間層22,在各第1中間層22的上部形成有凸部群G。俯視時第1中間層22的位置係與俯視時凸部群G的位置相同。第1中間層22與凸部群G同樣係在緩衝體1當中以分別沿著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因此,複數個×複數個(例如3個×3個)的凸部4(凸部群G)會獨立變形。結果,在各凸部群G當中可更有效地分散身體的體壓。
從凸部4的頂部4b到凹部9的底部的深度H1係比從頂部4b到第1表側開縫11的底部的深度H2、以及從頂部4b到第2表側開縫12的底部的深度H3還要淺。第2表側開縫12的深度H3為第1表側開縫11的深度H2以下。
凹部9係例如在一對凸部4的下端彼此之間呈現圓弧狀。第1表側開縫11具有第1部分11b及擴張部11c。第1部分11b係在第3方向D3延伸成直線狀。擴張部11c係以第1表側開縫11的寬度從第1部分11b的下端變大的方式擴張。擴張部11c係例如彎曲成圓弧狀。藉由擴張部11c,可使凸部群G更輕易地在局部變形。
第2表側開縫12係例如與前述第1表側開縫11同樣具有:在第3方向D3延伸成直線狀的第1部分12b;以及以第2表側開縫12的寬度從第1部分12b的下端變大的方式擴張的擴張部12c。如前所述,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的深度彼此並不相同。第2表側開縫12的下端係達到第1中間層22。第1表側開縫11的下端係比第1中間層22更達到下方的第2中間層23。
例如,下層24的硬度亦可比第1中間層22的硬度、及第2中間層23的硬度高。下層24的40%硬度例如為200N以上且350N以下。然而,下層24的40%硬度亦可為230N以上或260N以上,亦可為320N以下或290N以下。下層24的回彈彈性例如為20%以上。然而,下層24的回彈彈性最好是25%以上。然而,下層24的硬度及回彈彈性的值不限於上述例子。
下層24是保持上層21、第1中間層22及第2中間層23的保持層。第2中間層23是調整上層21及第1中間層22的作為體壓分散層的功能、以及下層24的作為保持層的功能的調整層。在第2中間層23及下層24形成有背側開縫13。
第1方向D1當中的背側開縫13的位置係與第1方向D1當中的第2表側開縫12的位置不同。背側開縫13及第2表側開縫12是沿著第1方向 D1交互配置。例如,背側開縫13係設在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12的中間部分。
背側開縫13係從背面3通過下層24而延伸至第2中間層23。背側開縫13具有:位於下層24的直線狀的第1部分13b;以及以背側開縫13的寬度從第1部分13b的上端變大的方式擴張的擴張部13c。例如,擴張部13c係形成在第2中間層23。擴張部13c作為一例是彎曲成圓弧狀。
例如,下層24係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硬的材料構成。作為一例,下層24係由高硬度聚氨酯泡棉構成。下層24亦可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輕的材料構成。更具體而言,下層24亦可由輕量聚氨酯泡棉構成。此外,下層24亦可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輕量且更高硬度的材料構成。更具體而言,下層24亦可由輕量高硬度聚氨酯泡棉構成。下層24由輕量聚氨酯泡棉或輕量高硬度泡棉構成的情況,比起下層24由輕量聚氨酯泡棉或輕量高硬度聚氨酯泡棉以外的材料構成的情況,可減輕緩衝體1約300至400g左右。
針對從本實施型態的緩衝體1所得的作用效果加以說明。緩衝體1具備在表面2當中以分別沿著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的複數個凸部4。在第1方向D1延伸的複數個第1表側開縫11以及在第2方向D2延伸的複數個第2表側開縫12係形成在表面2。
在被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兩個第1表側開縫11及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兩個第2表側開縫12所包圍的區域,可設置由複數個凸部4構成的凸部群G。緩衝體1具備由複數個凸部4構成的凸部群G。各凸部群G係設在被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所包圍的區域。因此,當使用者的身體承載於表面2時,並非使整個緩衝體1而是可依各凸部群G使其變形。
能夠僅使緩衝體1當中有體壓施加的凸部群G變形。因此,可使緩衝體1沿著使用者的身體變形,增加身體相對於緩衝體1的接觸面積,因此可提高體壓分散性。第2表側開縫12的深度H3為第1表側開縫11的深度H2以下。本實施型態當中,第2表側開縫12的深度H3係比第1表側開縫11的深度H2還要淺。在第2方向D2延伸的第2表側開縫12的深度H3為在第1方向D1延伸的第1表側開縫11的深度H2以下。因此,針對仰睡時及側睡時兩種狀況可使體壓分散性及翻身移位性提高,且可提高通用性以便能適合更多的使用者。
本實施型態的緩衝體1具有構成背面3的下層24,下層24亦可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硬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可藉由下層24穩固地支撐使用者的身體,且可藉由下層24分散使用者側睡時來自肩膀的高度壓力。因此,可藉由下層24維持使用者的睡姿,並且更為改善側睡時的睡眠舒適度。
本實施型態當中,下層24亦可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輕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由於下層24由比其他層更硬且輕的材料構成,因此可實現整個緩衝體1的輕量化。
本實施型態的緩衝體1具有包含凸部4的頂部4b的上層21,上層21亦可由比上層21以外的層更高彈性的材料構成。在該情況,由於上層21由高彈性的材料構成,因此可更進一步改善使用者與緩衝體1的表面2接觸時的觸感。
凸部群G當中沿著第1方向D1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以及凸部群G當中沿著第2方向D2並列的凸部4的數量之至少任一方亦可為3個以上。在該情況,可藉由體壓一次使在第1方向D1並列的三個以上或在第2方向D2並列的三個以上的凸部4凹陷。
緩衝體1具備排列成格子狀的複數個凸部4。緩衝體1具有:包含凸部4的頂部4b的上層21;以及朝向上層21的相反側的下層24。上層21係由比上層21以外的層更高彈性的材料構成。因此,可改善使用者與緩衝體1的表面2接觸時的觸感,且可提高體壓分散性及通用性。
下層24係由比下層24以外的層更硬且輕的材料構成。由於下層24由比其他層更硬的材料構成,因此可藉由下層24穩固地支撐使用者的身體,且可藉由下層24分散側睡時來自肩膀的高度壓力。因此,可藉由下層24維持使用者的睡姿以提高翻身移位性,並且可改善側睡時的睡眠舒適度。由於下層24由比其他層更輕的材料構成,因此可實現整個緩衝體1的輕量化。
針對實施例的緩衝體1以及比較例的緩衝體進行了實驗,因此針對該實驗加以說明。實施例的緩衝體1與前述實施型態的緩衝體1同樣是在第1中間層22形成有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並且具有高硬度且輕量的下層24的緩衝體1。比較例的緩衝體是在第1中間層22僅具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第1表側開縫11,不具有第2表側開縫12的緩衝體。
圖7(a)係顯示使用者以仰睡姿勢躺在比較例的緩衝體之狀態下的體壓分布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圖7(b)是顯示使用者以仰睡姿勢躺在實施例的緩衝體1之狀態下的體壓分布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
圖7(a)、圖7(b)、後述圖8(a)及圖8(b)的實測資料當中,左側表示緩衝體的頭部側,右側表示緩衝體的腳部側,並且色彩越濃的地方表示有越大的體壓施加。如圖7(a)及圖7(b)所示,關於仰睡時所賦予的體壓,可知實施例的緩衝體1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更可分散腰部的體壓。
圖8(a)係顯示使用者以側睡姿勢躺在比較例的緩衝體之狀態下的體壓分布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圖8(b)係顯示使用者以側睡姿勢躺在實施例的緩衝體1之狀態下的體壓分布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如圖8(a)及圖8(b)所示,關於側睡時所賦予的體壓,可知實施例的緩衝體1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更可分散肩膀的高度體壓。
此外,實施例的緩衝體1是分別準備厚度9cm的緩衝體1及厚度4cm的疊合型的緩衝體1,並分別對它們進行了上述的實驗。在這些實驗當中都得到與圖7(b)及圖8(b)同樣的結果。在對實施例的緩衝體1取下高硬度且輕量的下層24後的緩衝體(具有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的緩衝體)當中,也得到與前述圖7(b)及圖8(b)同樣的結果。
圖9(a)係顯示測量比較例的緩衝體當中的使用者的睡姿的結果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圖9(b)係顯示測量實施例的緩衝體1當中的使用者的睡姿的結果的實驗結果(實測資料)。使用者的睡姿是使用寢具用形狀測量裝置來測量。作為寢具用形狀測量裝置,使用了
Figure 111128654-A0202-12-0015-13
(註冊商標)。
如圖9(a)及圖9(b)所示,可知實施例的緩衝體1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減少了使用者的臀部的下陷度X。這是因為緩衝體1具備高硬度的下層24,因此下層24更加穩固地支撐臀部,藉此可減少下陷度X。
圖10顯示出以在緩衝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片狀(帶狀)的寢具形狀測量裝置,測量了使用者的肩膀、腰上及腰下各部位在側睡時的下陷量的結果(測量三次的結果的平均值)。該實驗當中的使用者(受檢者)是身高176cm、體重90kg的魁梧男性。作為寢具形狀測量裝置是使用(床墊測量裝置)sheet tracer。如圖10所示,在具有第1表側開縫11及第2表側開縫12,但不具有高硬度且 輕量的下層24的實施例2的緩衝體當中,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肩膀、腰上及腰下的下陷量變大了。相對於此,在具有高硬度且輕量的下層24的實施例1的緩衝體當中,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肩膀、腰上及腰下的下陷量變小了。因此,可知在實施例1的緩衝體1當中,可藉由下層24降低下陷度,可更進一步改善魁梧男性側睡時的翻身移位性。
圖11(a)、圖11(b)及圖11(c)顯示出測量了將球體放在緩衝體的表面,將球體向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拉動而轉動時的力矩值的結果。圖11(a)顯示出球體的壓力為35N、圖11(b)顯示出球體的壓力為88N、圖11(c)顯示出球體的壓力為113N時的力矩值。如圖11(a)、圖11(b)及圖11(c)所示,可知實施例1的緩衝體1及實施例2的緩衝體比起比較例的緩衝體,力矩值較小。尤其可知球體在第1方向D1移動的情況,以及球體的壓力大(113N)的情況,可降低力矩值。基於以上理由,可知實施例1及實施例2比起比較例可更為改善體壓分散性及翻身移位性。
以上已針對本揭示的緩衝體的實施型態及實施例加以說明。然而,本揭示的緩衝體不限於前述實施型態或實施例,而可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要旨的範圍內適當變更。緩衝體各部的形狀、大小、數量、材料及配置樣態不限於前述實施型態或實施例,可適當變更。
例如,前述實施型態針對作為床墊的芯材的緩衝體1進行了說明。然而,本揭示的緩衝體亦可為日式床墊等床墊(mattress)以外的鋪設用寢具的芯材,或是枕頭的芯材。此外,本揭示的緩衝體亦可被用來作為緩衝墊、汽車或電車等車輛的座位、飛機等車輛以外的輸送機用的座位、照護用的椅子等輸送機以 外的座位。前述實施型態係針對緩衝體1被用來改善睡眠舒適度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揭示的緩衝材亦可被用來緩和衝擊或是用在各種用途上。
1:緩衝體
4:凸部
5:第1側面
6:第2側面
7:第1凹部
8:第2凹部
9:凹部
11:第1表側開縫
12:第2表側開縫
13:背側開縫
G:凸部群

Claims (5)

  1. 一種緩衝體,係具有:沿著第1方向延伸的長邊,以及沿著與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短邊,並且具有朝向鉛直上方的表面,以及朝向鉛直下方的背面者,該緩衝體具有:
    複數個凸部,係在前述表面當中以分別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並列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
    第1表側開縫,係在沿著前述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前述凸部之間於前述第1方向延伸;以及
    第2表側開縫,係在沿著前述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前述凸部之間於前述第2方向延伸,
    並且該緩衝體具有:複數個凸部群,係由被沿著前述第2方向並列的兩個前述第1表側開縫、及沿著前述第1方向並列的兩個前述第2表側開縫所包圍的複數個前述凸部構成,
    前述第2表側開縫的深度為前述第1表側開縫的深度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緩衝體,
    該緩衝體具有構成前述背面的下層,
    前述下層係由比前述下層以外的層更硬的材料構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緩衝體,其中,
    前述下層係由比前述下層以外的層更輕的材料構成。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緩衝體,
    該緩衝體具有包含前述凸部的頂部的上層,
    前述上層係由比前述上層以外的層更高彈性的材料構成。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緩衝體,其中,
    前述凸部群當中沿著前述第1方向並列的前述凸部的數量、以及前述凸部群當中沿著前述第2方向並列的前述凸部的數量的至少任一方為3個以上。
TW111128654A 2021-08-19 2022-07-29 緩衝體 TW2023129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3944 2021-08-19
JP2021133944 2021-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913A true TW202312913A (zh) 2023-04-01

Family

ID=8524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654A TW202312913A (zh) 2021-08-19 2022-07-29 緩衝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21965A1 (zh)
KR (1) KR20240024254A (zh)
CN (1) CN117794425A (zh)
TW (1) TW202312913A (zh)
WO (1) WO20230219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9375A (ja) * 2000-11-24 2002-06-04 T S Tec Kk 寝 具
JP4912535B2 (ja) 2001-04-16 2012-04-11 西川産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体
JP4221280B2 (ja) * 2003-11-28 2009-02-12 株式会社タイカ 体圧分散型クッション材
JP6316366B2 (ja) * 2016-09-28 2018-04-25 昭和西川株式会社 マットレス
JP6989892B2 (ja) * 2017-10-02 2022-0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クッション材
JP7018378B2 (ja) * 2018-11-28 2022-02-10 株式会社ニトリ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マットレ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24254A (ko) 2024-02-23
CN117794425A (zh) 2024-03-29
WO2023021965A1 (ja) 2023-02-23
JPWO2023021965A1 (zh) 2023-02-23
WO2023021965A9 (ja)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8859B1 (ko) 경추보호 베개
JP6611330B2 (ja) 姿勢保持用クッション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姿勢保持用ベース材
KR20130066246A (ko) 영유아의 자세성 두상 변형 예방을 위한 기능성 베개
JP5192287B2 (ja) ベッド用マットレス
JP7470666B2 (ja) マットレス
CN107614321B (zh) 座垫
JP3211873U (ja) クッション
TW202312913A (zh) 緩衝體
JP4947621B2 (ja) 敷きマット
TWI422344B (zh) Pillow structure
JP6499923B2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
JP2005087239A (ja) マットレス
KR102285166B1 (ko) 매트리스
KR101512801B1 (ko) 하이브리드 탄성구조를 갖는 매트
KR102618345B1 (ko) 에어볼 매트리스
JP3221017U (ja) 腰当てクッション
CN219306384U (zh) 释压舒眠床垫
JP2018079765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24047117A (ja) 層状物品、層状敷材、折り畳み式層状敷材、及び装着物品
JPH09121985A (ja) マットレス
JP2016106831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2024034966A (ja) クッション構造体
TWI564183B (zh) car seat
JP3108339U (ja) 座椅子
JP3203067U (ja) 脊柱支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