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6826A -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826A
TW202246826A TW111111654A TW111111654A TW202246826A TW 202246826 A TW202246826 A TW 202246826A TW 111111654 A TW111111654 A TW 111111654A TW 111111654 A TW111111654 A TW 111111654A TW 202246826 A TW202246826 A TW 2022468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optical fiber
aforementioned
hous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島啓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82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將光纖確實且簡便地貫通至套圈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光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具備第1製程至第6製程。在第1製程中,準備:殼體(3);及容置於殼體(3)之固定構件容置部(9)且光纖(7)可貫通的套圈(12)。在第2製程中,將導引治具(17)插入至殼體(3)內,而鄰接配置於套圈(12)的後側。在第3製程中,使光纖(7)的前端部(71)貫通於導引治具(17)的第2貫通孔(18),接著貫通於套圈(12)。在第4製程中,將導引治具(17)從殼體(3)拉出。在第5製程中,使光纖(7)通過溝(22),而使導引治具(17)從光纖(7)脫離。在第6製程中,將固定構件(2)裝設於殼體(3)。

Description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發明背景
為人所知的是具備光纖、後部殼體、套圈、前部殼體的光連接器(參照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在專利文獻1之光連接器中,上述之各構件於前後方向上延伸。於前部殼體的前端內部容置套圈。後部殼體是在被光纖貫通的狀態下,從後側對前部殼體裝設。光纖在前後方向上貫通後部殼體、套圈及前部殼體。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第2019-66772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由於光纖為長條形,通常是捲繞於捲軸來保管,並從上述之捲軸拉出來使用。因此,在使用時,光纖具有彎曲形狀。因此,上述之光纖的前端部在前部殼體之後端內部及前後方向之中間部的內部會彎曲,且在與前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離套圈的軸。其結果是,會有光纖的前端部無法確實地貫通套圈的問題。
另一方面,試行在前部殼體的後端緣與套圈之後端緣之間,配置導引圓筒的方法。根據此試案,使用導引圓筒,可將上述之光纖的前端部導引到套圈的後端緣。
可是,上述之導引圓筒對於導引後之光連接器而言是不需要的零件。因此,必須將導引圓筒從光連接器卸除。可是,將暫時容置於前部殼體之內部的導引圓筒從光連接器拆除是困難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使光纖確實且簡便地貫通套圈的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方法
本發明(1)是一種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是將被光纖貫通且用以將前述光纖固定成不可在前述光纖延伸的第1方向上移動的固定構件,以前述光纖貫通套圈的方式,裝設於用以容置套圈的殼體,前述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具備:第1製程,準備前述殼體與套圈,前述套圈容置於前述殼體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且前述光纖可貫通於其中;第2製程,將導引治具插入至前述殼體內,而鄰接配置於前述套圈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方側,且前述第2製程是將具有孔與溝的前述導引治具插入至前述殼體內,前述孔是可供前述光纖在前述第1方向貫通,前述溝是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連通前述孔及外部,且遍及前述第1方向而形成,並且可供前述光纖於前述正交方向上通過;第3製程,使前述光纖中從前述固定構件露出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貫通於前述導引治具的前述孔,接著,貫通於前述套圈;第4製程,將前述導引治具從前述殼體朝前述第1方向之他方側拉出;第5製程,使前述光纖通過前述溝,而使前述導引治具從前述光纖脫離;及第6製程,將前述固定構件裝設於前述殼體。
根據該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在第3製程,可使光纖中從固定構件露出之第1方向的一端部貫通於導引治具的孔,因此可導引光纖的一端部且確實地貫通於套圈。
又,根據該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在第4製程,將導引治具從殼體拉出,在第5製程,使光纖通過溝,而使導引治具從光纖脫離,因此可使導引治具簡單地從殼體與光纖脫離而卸除。也就是說,可以簡便的構成,使光纖貫通於套圈。
本發明(2)包含(1)記載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導引治具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包含朝前述第1方向之他方側凹陷的凹部,在前述第2製程中,前述套圈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端部嵌入於前述凹部。
根據該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在第2製程中,套圈之第1方向的他端部嵌入於凹部,因此可抑制導引治具相對於套圈在與第1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偏離。因此,可將光纖的一端部從導引治具確實地導引至套圈。
本發明(3)包含(1)或(2)記載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在前述第2製程中,將前述導引治具插入於前述殼體內,使前述導引治具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方側端部比前述殼體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端面還突出。
根據該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藉由第2製程,導引治具之第1方向的他方側端部比殼體之第1方向的他端面還突出。因此,抑制光纖的一端部碰撞到殼體之第1方向的他端面,而可將光纖的一端部確實地插入至上述的導引治具。其結果是,可將光纖確實地導引至套圈。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可使光纖確實且簡便地貫通套圈。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一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6C,說明本發明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的一實施形態。在光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中,如圖4與圖5所示,將固定構件2裝設於殼體3。首先,依序說明上述之各構件。又,在各構件之說明中使用的方向為裝設狀態的方向。
<固定構件2> 如圖2之下側圖所示,固定構件2具有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略筒狀。前後方向為後述之光纖7延伸之第1方向的一例。固定構件2之軸沿著前後方向。固定構件2宜為圓筒。固定構件2是可將光纖7固定成不可在前後方向上移動。具體而言,固定構件2具有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孔4。固定構件2的材料不限。固定構件2具備前側部分5與後側部分6。
前側部分5為固定構件2的前側部分。前側部分5具有圓筒形狀。
後側部分6為固定構件2的後側部分。後側部分6具有圓筒形狀。後側部分6從前側部分5的後端緣朝後側延伸。後側是第1方向之他方側的一例。後側部分6的外形尺寸(較佳的是外徑)比前側部分5的外徑尺寸(較佳的是外徑)大。另一方面,後側部分6的內形尺寸(較佳的是內徑)與前側部分5的內形尺寸(較佳的是內徑)相同。
<光纖7> 光纖7在前後方向上延伸。光纖7具有略圓柱形狀。光纖7具有可撓性。又,由於光纖7通常是從捲繞於捲軸的狀態抽出使用,因此容許在徑方向外側稍微彎曲(或撓曲)(圖2之假想線)。再者,徑方向是包含在對上述之前後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方向。光纖7朝向外側依序具備未圖示之芯部、及未圖示之護套。護套的折射率比芯部的折射率低。光纖7的材料不限。光纖7的材料可舉例如樹脂及陶瓷。光纖7的材料從可撓性及處理性的觀點來看,宜舉樹脂。光纖7貫通上述之固定構件2。又,光纖7固定於固定構件2。光纖7的軸與固定構件2的軸共通。
<殼體3> 如圖1之左側圖所示,殼體3朝前後方向延伸。殼體3具有略筒狀。筒狀可舉例如圓筒形狀、及角筒形狀。該殼體3一體地具備套圈容置部8與固定構件容置部9。
套圈容置部8為殼體3的前端部。套圈容置部8為殼體3之第1方向之一端部的一例。套圈容置部8具有略筒形狀。套圈容置部8具有第1開口10。套圈容置部8具有第1內周面29。第1內周面29為用以區劃第1開口10的內周面。第1內周面29可壓附套圈12的套圈中部15(後述)。
固定構件容置部9為在殼體3前後方向的中間部與後端部。固定構件容置部9從套圈容置部8之後端緣中的外側部分朝後側延伸。固定構件容置部9具有略筒形狀。固定構件容置部9具有第2開口11。第2開口11與第1開口10連通。又,固定構件容置部9具有後端面25與第2內周面30。後端面25為殼體3之第1方向之他端面的一例。第2內周面30為用以區劃第2開口11的內周面。第2內周面30是配置於投影於前後方向時比第1內周面29更外側。具體而言,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形尺寸比套圈容置部8的內形尺寸大。固定構件容置部9之軸是當投影於前後方向時會與套圈容置部8的軸重疊。
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外形尺寸與套圈容置部8的外形尺寸相同。因此,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外周面與套圈容置部8的外周面在同一水平面。
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前後方向長度不限定。具體而言,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前後方向長度為例如5mm以上,以10mm以上為佳,以20mm以上為較佳。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前後方向長度若為上述之下限以上,則在後述之第3製程中,使光纖7貫通固定構件容置部9時,有時候會因為光纖7的彎曲,而導致光纖7的前端部71相對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軸在正交方向上移動而變得難以插入至套圈12。可是,在此實施形態中,如後所述,由於使用導引治具17(圖1的右側圖),因此抑制光纖7的前端部71相對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軸在正交方向上移動,而可確實地將前端部71插入至套圈12。固定構件容置部9之前後方向長度的上限是例如100mm。
殼體3容置有套圈12。
<套圈12> 套圈12在前後方向上延伸。套圈12具有略圓筒狀。又,套圈12具有貫通孔16。貫通孔16可讓光纖7貫通。套圈12一體的具備有套圈前部13、套圈後部14及套圈中部15。
套圈前部13為套圈12的前側部分。套圈前部13是從套圈容置部8朝向前側突出而露出。
套圈後部14為套圈12的後側部分。套圈後部14的外周面與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第2內周面30在正交方向上隔著間隔而相向。
套圈中部15為套圈12在前後方向的中間部分。套圈中部15在前後方向連結套圈前部13與套圈後部14。套圈中部15的外形尺寸比套圈前部13及套圈後部14的外形尺寸大。套圈中部15接觸於套圈容置部8的內周面。惟,套圈12可相對於套圈容置部8在前後方向上移動。在套圈前部13中用以區劃貫通孔16的內周面、在套圈中部15中用以區劃貫通孔16的內周面及在套圈後部14中用以區劃貫通孔16的內周面之間在同一平面上。套圈12的材料不限。
該光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具備:第1製程、第2製程、第3製程、第4製程、第5製程及第6製程。在該製造方法中,依序實施第1製程、第2製程、第3製程、第4製程、第5製程及第6製程。以下,依序說明第1製程至第6製程。
<<第1製程>> 在第1製程中,如圖1所示,在例如套圈12已容置於套圈容置部8的狀態下,準備上述之殼體3與套圈12。也就是說,在第1製程中,準備已容置套圈12的殼體3。
<<第2製程>> 在第2製程中,如圖2之上側圖所示,將導引治具17插入至殼體3內。
<導引治具17> 如圖1之右側圖及圖6A所示,導引治具17在前後方向上延伸。導引治具17具有溝22且具有略筒狀(宜為略圓筒形狀)。具體而言,導引治具17具備第2貫通孔18與溝22。導引治具17的材料不限。
第2貫通孔18為光纖7可貫通之孔的一例。第2貫通孔18沿著前後方向。
溝22是將導引治具17遍及前後方向而切出凹槽的細縫。因此,雖然沒有圖示,但導引治具17在沿著正交方向的斷面視角下、及從前側來看的正面視角下,具有略C形狀。溝22連通第2貫通孔18與外部。
溝22的大小設定為光纖7可通過。具體而言,溝22的寬度W相對於光纖7的直徑D的比,也就是在上述之斷面視角下相向之兩端部間的長度W的比(W/D)為例如1以上,以大於1為佳,以1.1以上為較佳,以1.2以上為更佳,又,例如在3以下,以2以下為佳。若比(W/D)超出上述的下限,則導引治具17可確實地通過溝22,因此,可確實地使導引治具17脫離光纖7。若比(W/D)在上述之上限以下,則在第3製程中,抑制光纖7無意地通過溝22,導引治具17可確實地導引光纖7。
又,導引治具17一體地具備導引前部19、導引後部20及導引中部21。
導引前部19、導引中部21及導引後部20之間在前後方向上連結。導引前部19、導引中部21及導引後部20之間,任一者皆具有共有軸的圓筒狀。導引治具17之上述軸亦為第2貫通孔18的軸。導引中部21比導引前部19大徑。導引後部20比導引中部21大徑。
導引前部19為導引治具17的前側部分。導引前部19具有前端面23與第1外周面31。前端面23為導引治具17之第1方向之一端面的一例。前端面23朝向前側。又,前端面23包含凹部24。凹部24朝後側凹陷。凹部24可與上述之套圈後部14的後端部嵌合。 如圖2之上側圖所示,導引前部19的外形尺寸(宜為外徑)比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形尺寸小。又,導引前部19的外形尺寸(宜為外徑)調整成可將後述之彈性構件50插入。
導引後部20為導引治具17的後側部分。導引後部20具有第2前面26與第2外周面32。第2前面26朝向前側。於第2外周面32施行了例如止滑處理。因此,第2外周面32亦為使用者可抓持的抓持面。導引後部20的外形尺寸比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形尺寸大。
導引中部21為導引治具17的中間部分。導引中部21於前後方向上連結導引前部19與導引後部20。導引中部21包含第3前面27與第3外周面33。第3前面27朝向前側。導引中部21的外形尺寸與例如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形尺寸略相同。
要將導引治具17插入殼體3內時,首先,如圖1所示,將導引治具17配置於殼體3的後側。此時,以導引治具17的前端面23與第2前面26與第3前面27朝向前側的方式,將導引治具17對殼體3配置。其次,如圖2的上側圖所示,將導引前部19與導引中部21依序插入至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第2開口11。第2外周面32被使用者所抓持,而將導引治具17插入至殼體3內。此時,於導引前部19的凹部24,嵌入套圈後部14的後端部。
藉由上述,導引治具17的導引前部19鄰接配置於套圈12的後側。套圈12之套圈後部14的內周面(用以區劃貫通孔16的面)與導引治具17之導引前部19的內周面(用以區劃第2貫通孔18的面)呈大略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就是說,套圈12的內周面與導引治具17的內周面可形成1個連續的面。貫通孔16與第2貫通孔18之間連通。
導引治具17之導引中部21的第3外周面33與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第2內周面30接觸。
另一方面,第2前面26相對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後端面25而相向配置。具體而言,第2前面26與後端面25接觸。也就是說,導引後部20無法插入至殼體3內。藉此,製作具導件之殼體構件28。具導件之殼體構件28具備:殼體3、套圈12及導引治具17。在具導件之殼體構件28中,光纖7尚未貫通,又,固定構件2也尚未裝設。
再者,在上述之導引治具17往殼體3插入前,如圖1之左側圖的假想線所示,將環狀的彈性構件50插入至導引前部19,藉此,如圖2所示,可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部,配置彈性構件50。也就是說,可於具導件之殼體構件28設置彈性構件50。彈性構件50可在前後方向上伸縮。彈性構件50為第3前面27的前側,配置於第1外周面31。彈性構件50可舉例如金屬製的線圈彈簧、及橡膠製的圓筒體。
<<第3製程>> 在第3製程中,如圖3所示,使光纖7的前端部71貫通於導引治具17的第2貫通孔18,接著貫通套圈12的貫通孔16。
在第3製程中,首先,準備用以貫通固定構件2的光纖7。例如,將光纖7的前端部71從固定構件2之固定孔4的後端緣插入,通過固定孔4的前端緣。藉此,光纖7的前端部71從固定構件2露出。其後,藉由壓附,將光纖7固定成相對於固定構件2無法在前後方向上移動。此時,參照如圖4,將導引治具17從殼體3拉出後,調整從固定構件2露出之光纖7之前端部71的長度,以在固定構件2與殼體3之間確保用以脫離光纖7的前後方向長度。
其次,將光纖7的前端部71插入至導引治具17的第2貫通孔18。 前端部71貫通導引治具17。
接著,藉由導引治具17的導引,將前端部71插入至套圈12的貫通孔16。前端部71將套圈12朝前後方向貫通。
藉由以上,使前端部71貫通於導引治具17與套圈12。另一方面,固定構件2於導引治具17的後側隔著間隔而配置。
<<第4製程>> 在第4製程中,如圖4所示,將導引治具17從殼體3朝向後側拉出。具體而言,使導引治具17的內周面相對於光纖7的外周面朝後側移動(滑動)。藉此,導引治具17的第1外周面31與第2外周面32與第3外周面33之間,不與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內周面相向,而是在正交方向上露出於外部。惟,於導引治具17的第2貫通孔18,如圖4及圖6A所示,還配置有光纖7。
<<第5製程>> 在第5製程中,如圖6A至圖6C所示,使光纖7通過溝22,而使導引治具17從光纖7脫離。
具體而言,如圖6A之箭頭記號所示,使導引治具17在正交方向中朝溝22相對於第2貫通孔18的相反側移動。於是,如圖6B所示,光纖7通過溝22。當使導引治具17更進一步朝上述方向移動時,導引治具17脫離光纖7。也就是說,導引治具17脫離光纖7。
<<第6製程>> 在第6製程中,如圖5所示,將固定構件2裝設於殼體3。具體而言,將固定構件2的前側部分5從後側插入至殼體3的固定構件容置部9。此時,如圖4之粗箭頭記號所示,固定於固定構件2的光纖7可相對於套圈12於前側滑動。又,前側部分5於套圈12的後側隔著間隔而配置。在固定構件2的前側部分5與套圈12的套圈中部15之間,彈性構件50因需要而介於其中。後側部分6的前端面接觸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後端面25。
藉由上述第1製程到第6製程的實施,製造光連接器1。如圖5所示,光連接器1具備:固定構件2、殼體3、光纖7、及套圈12。另一方面,光連接器1不具備導引治具17(參照圖4)。
光連接器1的用途不限。例如,可裝設於具備光電轉換裝置與電光轉換裝置的光傳送系統。光連接器1之光纖7的前端部71在光電轉換裝置與電光轉換裝置當中,與至少1個光學連接。此時,可將前端部71切斷。
<一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根據此光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如圖3所示,在第3製程,將光纖7中從固定構件2露出之前端部71貫通導引治具17的第2貫通孔18,因此可將光纖7的前端部71導引至套圈12的貫通孔16而確實地貫通。
又,如圖4與圖6A所示,在第4製程,將導引治具17從殼體3拉出,如圖6B與圖6C所示,在第5製程,使光纖7通過溝22,而使導引治具17自光纖7脫離,因此可使導引治具17簡單地脫離殼體3與光纖7而卸除。也就是說,可以簡便的構成,使光纖7貫通套圈12。
又,根據該光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如圖2的上側圖所示,在第2製程中,於凹部24嵌入套圈12的套圈後部14,因此如圖3所示,在第3製程中,可抑制導引治具17相對於套圈12的貫通孔16在正交方向上偏離。因此,可將光纖7的前端部71從導引治具17確實地導引至套圈12。
又,根據該光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如圖2的上側圖所示,藉由第2製程,導引治具17的導引後部20也從殼體3之固定構件容置部9的後端面25突出。因此,可抑制光纖7的前端部71碰觸到殼體3的後端面25,而將光纖7的前端部71確實地插入至上述之導引治具17。其結果,可將光纖7確實地導引至套圈12。
<變形例> 在變形例中,與一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及製程則賦與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的說明。又,變形例除了特別記載以外,可發揮與一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進而,可將一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適宜組合。
前端面23亦可為平坦面而不包含凹部24。如圖1所示,前端面23宜包含凹部24。藉此,如圖2的上側圖所示,第2製程中,由於在凹部24嵌入套圈12的套圈後部14,因此如圖3所示,在第3製程中,可抑制導引治具17相對於套圈12的貫通孔16而在正交方向上偏離。可將光纖7的前端部71確實地從導引治具17導引至套圈12。
在第2製程中,亦可將導引後部20容置於固定構件容置部9內,而將導引後部20的後端面配置於相對於殼體3的後端面25為在同一水平面或前側。如圖2的上側圖所示,宜將導引後部20的後端面相對於後端面25而配置於後側。藉此,在第3製程中,可抑制光纖7的前端部71碰撞到殼體3的後端面25,而可將光纖7的前端部71確實地插入至上述之導引治具17。
再者,上述發明是提供作為本發明之例示的實施形態,此不過是單純的例示,無法成為限定的解釋。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本發明的變形例包含在後述請求的範圍。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光連接器1裝設於具備光電轉換裝置與電光轉換裝置的光傳送系統。
1:光連接器 2:固定構件 3:殼體 4:固定孔 5:前側部分 6:後側部分 7:光纖 8:套圈容置部 9:固定構件容置部 10:第1開口 11:第2開口 12:套圈 13:套圈前部 14:套圈後部 15:套圈中部 16:貫通孔 17:導引治具 18:第2貫通孔 19:導引前部 20:導引後部 21:導引中部 22:溝 23:前端面 24:凹部 25:後端面 26:第2前面 27:第3前面 28:具導件之殼體構件 29:第1內周面 30:第2內周面 31:第1外周面 32:第2外周面 33:第3外周面 50:彈性構件 71:前端部 D:光纖的直徑 W:溝的寬度
圖1是本發明的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的一實施形態之第1製程的斷面圖。 圖2是接續圖1之第2製程的斷面圖。 圖3是接續圖2之第3製程的斷面圖。 圖4是接續圖3之第4製程與第5製程的斷面圖。 圖5是接續圖4之第6製程的斷面圖。 圖6A至圖6C是第5製程與第6製程的立體圖。圖6A是光纖與從殼體拉出後的導引治具。圖6B是光纖通過溝的態樣。圖6C是導引治具從光纖脫離的態樣。
3:殼體
8:套圈容置部
9:固定構件容置部
10:第1開口
11:第2開口
12:套圈
13:套圈前部
14:套圈後部
15:套圈中部
16:貫通孔
17:導引治具
18:第2貫通孔
19:導引前部
20:導引後部
21:導引中部
23:前端面
24:凹部
25:後端面
26:第2前面
27:第3前面
29:第1內周面
30:第2內周面
31:第1外周面
32:第2外周面
33:第3外周面
50:彈性構件

Claims (3)

  1. 一種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是將被光纖貫通且用以將前述光纖固定成不可在前述光纖延伸的第1方向上移動的固定構件,以前述光纖貫通套圈的方式,裝設於用以容置套圈的殼體,前述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具備: 第1製程,準備前述殼體與套圈,前述套圈容置於前述殼體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且前述光纖可貫通於其中; 第2製程,將導引治具插入至前述殼體內,而鄰接配置於前述套圈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方側,且前述第2製程是將具有孔與溝的前述導引治具插入至前述殼體內,前述孔是可供前述光纖在前述第1方向貫通,前述溝是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連通前述孔及外部,且遍及前述第1方向而形成,並且可供前述光纖於前述正交方向上通過; 第3製程,使前述光纖中從前述固定構件露出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貫通於前述導引治具的前述孔,接著,貫通於前述套圈; 第4製程,將前述導引治具從前述殼體朝前述第1方向之他方側拉出; 第5製程,使前述光纖通過前述溝,而使前述導引治具從前述光纖脫離;及 第6製程,將前述固定構件裝設於前述殼體。
  2. 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導引治具之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包含朝前述第1方向之他方側凹陷的凹部, 在前述第2製程中,前述套圈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端部嵌入於前述凹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其在前述第2製程中,將前述導引治具插入於前述殼體內,使前述導引治具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方側端部比前述殼體之前述第1方向的他端面還突出。
TW111111654A 2021-03-30 2022-03-28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TW2022468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8287 2021-03-30
JP2021-058287 2021-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826A true TW202246826A (zh) 2022-12-01

Family

ID=8345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654A TW202246826A (zh) 2021-03-30 2022-03-28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46826A (zh)
WO (1) WO20222103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5610A (ja) * 1985-09-04 1987-03-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被覆光フアイバの先端部へ光コネクタ用中子を取り付ける方法
JPH05257038A (ja) * 1992-03-11 1993-10-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用簡易コネクタ組立て治具
JP4045677B2 (ja) * 1998-03-05 2008-02-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取付方法
JP4064987B2 (ja) * 2005-08-17 2008-03-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接続部品の組立方法
US9429719B1 (en) * 2015-08-21 2016-08-3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ber optic connector sub-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20194012A (ja) * 2019-05-24 2020-12-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CN109738992B (zh) * 2019-01-23 2021-06-01 东莞市翔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穿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0385A1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69338A1 (en) Installation of optical fiber cables in ducts
US875789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insertion and removal method of optical connector
US7712974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n optical connector
EP1148364A2 (en) Strain relief clamping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4714207B2 (ja) 光接続部材およびその装着方法
WO2011087077A1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JP4191168B2 (ja) メカニカル接続型光コネクタ
JP2009222932A (ja) コネクタ
JP5089635B2 (ja) 光コネクタ
US1024788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2246826A (zh) 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JP2007121878A (ja) 光コネクタの接続工具
JP5888881B2 (ja) 光コネクタ
JP5716007B2 (ja) 成端処理用キ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成端方法
JP2010113302A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金具
JP4155153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
JP6297799B2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JP4593660B2 (ja) 光コネクタ組立工具
JP5755872B2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ブル付き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078667B1 (ja) 光コネクタ製造方法及び工具
JP2013015786A (ja) 光コネクタ
JP5273093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2020012913A (ja) 光コネクタ
JP7443540B2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JP5593286B2 (ja) 光接続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