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552A -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 - Google Patents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552A
TW202227552A TW110131639A TW110131639A TW202227552A TW 202227552 A TW202227552 A TW 202227552A TW 110131639 A TW110131639 A TW 110131639A TW 110131639 A TW110131639 A TW 110131639A TW 202227552 A TW202227552 A TW 2022275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趙晳熙
南宮浩
崔峻豪
金成龍
鄭大山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7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5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kyl-substituted sty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30Applications used for thermofor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藉由根據預定組成比將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及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添加至包含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及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之組成物所製備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雖然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過量的回收樹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維持其機械性質。此外,可改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及化學抗性。

Description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
本發明係關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藉由根據特定組成比將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及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添加至包含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及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之組成物所製備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因此組成特徵之故,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回收樹脂(recycled resin)且同時維持機械性質。此外,可大幅改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及化學抗性(chemical resistance)。
以共軛二烯橡膠(conjugated diene rubber)為主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下文稱為「ABS樹脂」)具有優異的加工性、機械性質、及外觀,因此已用於各種領域諸如電氣及電子產品之部件、汽車、小型玩具、家俱及建築材料。
並且,隨著全世界對於環境日漸關注,正加強規範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近年來,因塑膠使用增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嚴重問題。因此,美國目前主要加強對製造階段之規範,諸如強制使用回收樹脂。因此,製造樹脂模製產品時,製造商必須添加超過一定量之回收樹脂。此外,根據回收樹脂之含量給予生態友善等級(eco-friendly grade)。
然而,由於回收樹脂已經加工,回收樹脂含有諸如著色劑、潤滑劑、及脫離劑(release agent)等添加劑。此外,回收樹脂之性質已經高溫加工而改變。因此,回收樹脂之含量增加時,相較於現有樹脂,物理性質無法避免地劣化。特別是,製造模製物件時,包含回收樹脂之產品可能對於後續加工程序中所使用的有機溶劑、清潔劑或香料不具有充分的化學抗性,因此會發生龜裂或破裂。因此等問題之故,包含回收樹脂之產品難以商業化。 [相關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KR 2016-0144185 A
[技術問題]
因此,有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本發明,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及化學抗性且同時維持相當於慣用的以ABS為主之樹脂的機械性質及物理性質(諸如模製性(moldability))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以及使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模製物件(molded article)。
上述及其他目的可藉由下述之本發明而達成。 [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其中,共聚物(B)對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
作為另一實例,本發明提供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其中,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strain)為1.1%之彎曲夾具(curved jig)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thinner),然後測量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crack)的時間,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chemical resistance)。
根據本發明另一態樣,提供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於200至280℃捏合(kneading)及擠出(extruding)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之步驟,其中,共聚物(B)對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
作為另一實例,本發明提供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於200至280℃捏合及擠出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其中,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為1.1%之彎曲夾具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然後測量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的時間,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
根據本發明又另一態樣,提供包含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模製物件。 [有利效果]
藉由包含預定含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下文稱為「以ABS為主之樹脂(ABS-based resin)」)及回收的以聚碳酸酯(PC)為主之樹脂以及藉由調整組成比而包含特定重量比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耐熱性之以SAN為主之樹脂)及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以SAN為主之樹脂(SAN-based resin)),本發明有利地提供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質、模製性、耐熱性、及化學抗性且同時含有過量的回收樹脂之回收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製備回收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以及使用回收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模製物件。
下文將詳細描述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案發明人確認,將預定量之回收的以PC為主之樹脂(recycled PC-based resin)添加至包含回收的以ABS為主之樹脂(recycled ABS-based resin)的回收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以及包含特定重量比之耐熱性之以SAN為主之樹脂及一般的以SAN為主之樹脂時,即使包含過量的回收樹脂,亦維持以ABS為主之樹脂的固有物理性質以及改善耐熱性及化學抗性。基於該等結果,本案發明人進行進一步研究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其中,共聚物(B)對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於此情況中,於包含過量的回收樹脂下,機械性質、模製性、耐熱性、及化學抗性亦可為優異的。
作為另一實例,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其中,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為1.1%之彎曲夾具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然後測量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的時間,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於此情況中,於包含過量的回收樹脂下,機械性質、模製性、耐熱性、及化學抗性亦可為優異的。
於本說明中,(共)聚合物((co)polymer)之組成比可意指構成(共)聚合物之單元的含量,或可意指於(共)聚合物之聚合期間所輸入之單元的含量。
下文,將詳細描述構成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各組分。 [1] (A) 氰乙烯化合物 - 共軛二烯橡膠 -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
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下文稱為「接枝共聚物(A)」)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之含量為10至40重量%。於此情況中,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作為一較佳實例,以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接枝共聚物(A)之含量可為15至40重量%,更佳為17至35重量%。在此範圍內,機械性質、模製性、外觀、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例如,接枝共聚物(A)可包含50至80重量%之包含共軛二烯化合物之共軛二烯橡膠(conjugated diene rubber)、5至2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vinyl cyanide compound)、及10至4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aromatic vinyl compound)。於此情況中,機械性質、模製性、外觀、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作為一較佳實例,接枝共聚物(A)可包含50至70重量%之共軛二烯橡膠、5至15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20至4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更佳包含55至65重量%之共軛二烯橡膠、10至15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20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在此範圍內,耐衝擊性(impact resistance)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例如,接枝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共軛二烯橡膠之平均粒徑(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可為2,000至5,000Å、較佳為2,000至4,000Å、更佳為2,500至3,500Å。在此範圍內,衝擊強度(impact strength)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於本說明中,共軛二烯橡膠之平均粒徑可藉由動態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測量,具體而言,可使用Nicomp 380粒度分析儀(particle size analyzer)(製造商:PSS)以高斯模式(Gaussian mode)測量為強度值(intensity value)。
例如,接枝共聚物(A)之接枝度(grafting degree)可為20至70%、較佳為20至55%、更佳為20至45%。在此範圍內,可確保適當的相容性及模製性,以及相容性、模製性、與其他機械性質之間的平衡可為優異的。
於本說明中,為測量接枝度,使接枝(共)聚合物乳膠(graft (co)polymer latex)凝聚(coagulate)、洗滌及乾燥以獲得粉末,然後將1 g所獲得之粉末添加至30 ml之丙酮,隨後攪拌24小時。然後,經攪拌之溶液係使用超離心機(ultracentrifuge)以14,000 rpm離心處理4小時以獲得不溶物(insoluble matter),以及於85℃乾燥該不溶物4小時。然後,測量經乾燥之不溶物的重量,而接枝度係藉由將所測量之值代入以下方程式1而計算。 [方程式1] 接枝度(%)=[{經乾燥之不溶物的重量(g)-接枝聚合期間所添加之橡膠的重量(g)}/接枝聚合期間所添加之橡膠的重量(g)]×100 可進行乾燥直到重量無進一步變化為止。
例如,接枝共聚物(A)可具有500,000至1,000,000 g/mol、較佳為650,000至900,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此範圍內,因適當流動性(fluidity)之故,可確保優異的加工性及耐衝擊性。
本說明中,可於40℃、使用四氫呋喃(THF)作為溶劑、利用填充多孔矽石(porous silica)作為管柱填充材料(column packing material)之凝膠滲透層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GPC)以測量重量平均分子量。於此情況中,獲得為聚苯乙烯(PS)標準品(standard)樣本之相對值(relative value)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例如,接枝共聚物(A)可藉由已知之聚合方法製備,包括乳化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懸浮聚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整體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等,較佳為乳化聚合。
例如,以總共100重量份之接枝共聚物中所包含的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化合物為基準計,可藉由將包含5至20重量份之氰乙烯化合物及10至40重量份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單體混合物連續(continuously)或分批(batchwise)添加至包含50至80重量份(以固體為基準計)之共軛二烯橡膠乳膠(conjugated diene rubber latex)、0.1至5重量份之乳化劑(emulsifier)、0.1至3重量份之分子量調節劑(molecular weight modifier)、及0.05至1重量份之引發劑(initiator)的混合溶液然後進行聚合而製備接枝共聚物(A)。
作為另一實例,以總共100重量份之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化合物為基準計,接枝共聚物(A)之製備係可藉由在65至75℃、以2至4小時將已於獨立的混合裝置中混合之包含5至20重量份之氰乙烯化合物、10至40重量份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10至50重量份之去離子水、0.09至1.5重量份之引發劑、0.1至2重量份之乳化劑、及0.05至1.5重量份之分子量調節劑的混合溶液添加至50至80重量份(以固體為基準計)之共軛二烯橡膠乳膠及60至150重量份之去離子水;於其中添加0.01至0.5重量份之引發劑;使溫度升高至75至80℃達30至90分鐘;以及於聚合轉化率(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rate)為93至99重量%時終止接枝聚合(graft polymerization)。於此情況中,耐衝擊性、機械強度、及模製性可為優異的。
於本說明中,以直到聚合完成為止所輸入的單體總重為100%計,聚合轉化率(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rate)可定義為直到測量時間為止轉化成聚合物之單體的重量%。測量聚合轉化率之方法無特別限制,只要方法依循此定義即可。作為一具體實例,於熱風乾燥機(hot air dryer)中以150℃乾燥1.5 g之所製備的(共)聚合物乳膠15分鐘之後,測量經乾燥之乳膠的重量,藉由以下方程式2計算總固體含量(total solids content)(TSC)。然後,藉由將總固體含量值代入以下方程式3來計算聚合轉化率。於方程式3中,所添加之單體的總重為100重量份。 [方程式2] 總固體含量(TSC;%)=(乾燥後之重量/乾燥前之重量)× 100 [方程式3] 聚合轉化率(%)=[總固體含量(TSC)×(所添加之單體、去離子水、及輔助原料(subsidiary raw material)之總重)/100]- (除了單體及去離子水以外之所添加的輔助原料的重量) 方程式3中,輔助原料包含引發劑、乳化劑、及分子量調節劑,以及於使用電解質時包含電解質(electrolyte)。
例如,共軛二烯化合物(conjugated diene compound)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1,3-丁二烯(1,3-butadiene)、2,3-二甲基-1,3-丁二烯(2,3-dimethyl-1,3-butadiene)、2-乙基-1,3-丁二烯(2-ethyl-1,3-butadiene)、1,3-戊二烯(1,3-pentadiene)、異戊二烯(isoprene)、氯丁二烯(chloroprene)、及戊二烯(pyrerylene)。
例如,氰乙烯化合物(vinyl cyanide compound)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丙烯腈(acrylonitrile)、甲基丙烯腈(methacrylonitrile )、乙基丙烯腈(ethylacrylonitrile)、及異丙基丙烯腈(isopropylacrylonitrile),較佳為丙烯腈。
例如,芳族乙烯基化合物(aromatic vinyl compound)可包含選自由苯乙烯(styrene)、α-甲基苯乙烯(α-methyl styrene)、鄰-甲基苯乙烯(ο-methyl styrene)、對-甲基苯乙烯(p-methyl styrene)、間-甲基苯乙烯(m-methyl styrene)、乙基苯乙烯(ethyl styrene)、異丁基苯乙烯(isobutyl styrene)、三級丁基苯乙烯(t-butyl styrene)、鄰-溴苯乙烯(ο-bromostyrene)、對-溴苯乙烯(p-bromostyrene )、間-溴苯乙烯(m-bromostyrene)、鄰-氯苯乙烯(ο-chlorostyrene)、對-氯苯乙烯(p-chlorostyrene)、間-氯苯乙烯(m-chlorostyrene)、乙烯基甲苯(vinyltoluene)、乙烯基二甲苯(vinylxylene)、氟苯乙烯(fluorostyrene)、及乙烯基萘(vinylnaphthalene)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所組成之群組之一或多者,更佳為苯乙烯。於此情況中,因適當流動性之故,加工性及機械性質(諸如耐衝擊性)可為優異的。
本說明中,衍生物(derivative)係以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原化合物(original compound)之氫原子或原子團(atomic group)所製造之化合物,例如,係指以鹵素或烷基取代而製造之化合物。
例如,乳化劑(emulsifier)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烯丙基芳基磺酸鹽(allyl aryl sulfonates)、甲基烷基磺酸鹼金屬(alkali methyl alkyl sulfonates)、磺化烷基酯(sulfonated alkyl esters)、脂肪酸皂(fatty acid soap)、及松脂酸鹼金屬鹽(rosin acid alkali salts)。於此情況中,聚合安定性可為優異的。
例如,分子量調節劑(molecular weight modifier)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三級十二基硫醇(t-dodecyl mercaptan)、正十二基硫醇(n-dodecyl mercaptan)、正辛基硫醇(n-octyl mercaptan)、及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較佳為三級十二基硫醇。
例如,引發劑(initiator)可為水溶性過硫酸聚合引發劑(water-soluble persulfuric acid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脂溶性聚合引發劑(fat-soluble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或氧化還原觸媒系統(oxidation-reduction catalyst system)。例如,水溶性過硫酸聚合引發劑可包含選自由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過硫酸鈉(sodium persulfate)、及過硫酸銨(ammonium persulfate)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而脂溶性聚合引發劑可包含選自由氫過氧化異丙苯(cumene hydroperoxide)、氫過氧化二異丙苯(diisopropyl benzene hydroperoxide)、偶氮雙異丁腈(azobis iso butyronitrile)、氫過氧化三級丁基(t-butyl hydroperoxide)、氫過氧化對
Figure 110131639-12-0001
烷(paramethane hydroperoxide)、及過氧化苯甲醯基(benzoylperoxide)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
例如,可使用凝聚劑(coagulant)諸如硫酸、MgSO 4、CaCl 2、或Al 2(SO 4) 3使藉由乳化聚合所製備之乳膠(latex)凝聚(coagulate),然後可使凝聚之乳膠(coagulated latex)老化(age)、脫水、及乾燥以獲得粉末狀乳膠。
例如,製備接枝共聚物(A)時,可進一步包含氧化還原觸媒。例如,氧化還原觸媒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甲醛次硫酸鈉(sodium formaldehyde sulfoxylate)、乙二胺四乙酸鈉(sodium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硫酸亞鐵(ferrous sulfate)、右旋糖(dextrose)、吡咯鈉(sodium pyrrolate)、及亞硫酸鈉(sodium sulfite),但不限於此。製備以ABS為主之接枝共聚物時常用的氧化還原觸媒可用於本發明中而無特別限制。
需要時可適當地選擇本說明中未明確提及之其他添加劑,諸如電解質等。可在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乳膠之製備中通常應用的範圍內使用添加劑,但無特別限制。
於製備接枝共聚物之方法中,除前文提及的條件以外,可適當地選擇及使用其他反應條件諸如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壓力、及反應物輸入的時間而無特別限制,只要其他反應條件係常用於本發明相關領域即可。 (B) α- 甲基苯乙烯 - 氰乙烯化合物 -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
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下文稱為「共聚物(B)」)之含量為10至40重量%。於此情況,耐熱性及機械性質可為優異的。作為一較佳實例,以總共100重量%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為基準計,共聚物(B)之含量可為10至35重量%、更佳為15至35重量%。在此範圍內,耐熱性可為優異的且外觀不劣化。
例如,共聚物(B)可包含50至8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10至3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5至25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較佳為50至75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15至3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5至25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更佳為55至75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15至25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5至20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在此範圍內,耐熱性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例如,共聚物(B)可具有80,000至200,000 g/mol、較佳為80,000至150,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此範圍內,可充分獲得所希望的效果。
例如,共聚物(B)可具有100至140℃、較佳為110至130℃之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在此範圍內,耐熱性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於本說明中,可使用Pyris 6 DSC(Perkin Elmer Co.)以10℃/min之溫度升高速率來測量玻璃轉移溫度(Tg)。
可使用本發明相關領域中常用的製備方法作為製備共聚物(B)之方法而無特別限制。作為具體實例,製備共聚物(B)之方法可包含將0.05至0.5重量份之多官能引發劑(polyfunctional initiator)添加至100重量份之包含50至8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10至3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5至25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單體混合物且進行聚合之步驟。於此情況中,聚合可為懸浮聚合、乳化聚合、溶液聚合、或整體聚合,較佳為整體聚合。於此情況,耐熱性及流動性可為優異的。
可使用市售產品作為共聚物(B),只要市售產品依循本發明之定義即可。 (C)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 - 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
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下文稱為「共聚物(C)」)之含量為5至30重量%。於此情況,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作為一較佳實例,以總共100重量%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為基準計,共聚物(C)之含量可為5至25重量%、更佳為5至20重量%。在此範圍內,化學抗性、機械性質、模製性、外觀、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C)可包含2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60至80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較佳包含20至35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65至8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更佳包含23至33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67至77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在此範圍內,因適當流動性之故,模製性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C)中所包含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苯乙烯、乙基苯乙烯、鄰-溴苯乙烯、對-溴苯乙烯、間-溴苯乙烯、鄰-氯苯乙烯、對-氯苯乙烯、間-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二甲苯、氟苯乙烯、及乙烯基萘,較佳為苯乙烯。
例如,氰乙烯化合物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及異丙基丙烯腈,較佳為丙烯腈。
例如,共聚物(C)可進一步包含0至30重量%、較佳為1至20重量%、更佳為5至10重量%之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之酐、及順丁烯二醯亞胺系單體。如此,於聚合共聚物時包含共聚單體(comonomer)時,耐熱性及加工性可為優異的。
例如,不飽和羧酸(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可包含選自由順丁烯二酸(maleic acid)、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不飽和羧酸之酐(anhydride of an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可為該不飽和羧酸之酐,而順丁烯二醯亞胺系單體(maleimide-based monomer)可為經具有1至5個碳原子之烷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aryl group)N取代(N-substitute)的順丁烯二醯亞胺,一具體實例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phenyl maleimide)、順丁烯二醯亞胺、或其混合物。
例如,共聚物(C)可具有70,000至200,000 g/mol、較佳為80,000至180,000 g/mol、更佳為90,000至160,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此範圍內,化學抗性、加工性、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可藉由乳化聚合、懸浮聚合、整體聚合、或連續整體聚合(continuous bulk polymerization)製備,較佳藉由乳化聚合或懸浮聚合。
可使用市售產品作為共聚物(C),只要市售產品依循本發明之定義即可。 (D) 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 - 共軛二烯橡膠 -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
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下文稱為「共聚物(D)」)之含量為10至30重量%。於此情況,由於包含一定量或更多之回收樹脂,可改善生態友善性(eco-friendliness)及經濟效益,以及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作為一較佳實例,以總共100重量%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為基準計,共聚物(D)之含量可為10至25重量%、更佳為10至20重量%。在此範圍內,化學抗性、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D)可由汽車內部部件(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辦公用品(office supplies)、家庭電器(home appliances)等獲得。
於本說明中,於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中公認為回收樹脂且符合本發明定義之回收樹脂(recycled resin)可用於本發明中而無特別限制。例如,回收樹脂可為藉由篩選、洗滌、及粉碎(pulverizing)所收集之廢棄塑膠所獲得的原料。視需要,可使用透過擠出程序(extrusion process)所獲得之呈小丸(pellet)形式之回收樹脂。於此情況,具有不需要額外加工(諸如額外純化)的優點。
例如,共聚物(D)可為接枝共聚物。於此情況,化學抗性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D)可具有80至150℃、較佳為90至150℃、更佳為100至140℃之玻璃轉移溫度。在此範圍內,機械性質之間的物理性質平衡及模製性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D)可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0 kg負荷(load)下於220℃測量為10 g/10 min或更高、較佳為10至30 g/10 min、更佳為15至25 g/10 min之熔融指數(melt index)。在此範圍內,相容性(compatibility)、模製性、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例如,共聚物(D)可具有根據ASTM D256於1/8"厚度條件下測量為10 kg·cm/cm或更高、較佳為10至20 kg·cm/cm之艾氏衝擊強度(Izod impact strength)。在此範圍內,機械性質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例如,構成共聚物(D)之單元可在如接枝共聚物(A)中所述的相同範圍內選擇。 [2] (E) 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
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recycled polycarbonate resin)(E)(下文稱為「樹脂(E)」)之含量為25至50重量%。於此情況,由於包含一定量或更多之回收樹脂,可改善生態友善性及經濟效益,以及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作為一較佳實例,以總共100重量%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為基準計,樹脂(E)之含量可為25至45重量%、更佳為30至40重量%。在此範圍內,化學抗性、機械性質、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
例如,樹脂(E)可由汽車內部部件、辦公用品、家庭電器等獲得。
於本說明中,於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中公認為回收樹脂且符合本發明定義之回收樹脂可用於本發明中而無特別限制。例如,回收樹脂可為藉由篩選、洗滌、及粉碎所收集之廢棄塑膠所獲得的原料。視需要,可使用透過擠出程序所獲得之呈小丸形式之回收樹脂。於此情況,具有不需要額外加工(諸如額外純化)的優點。
樹脂(E)之類型無特別限制。例如,樹脂(E)可為藉由聚合(polymerizing)雙酚系單體(bisphenol-based monomer)及碳酸酯前驅物(carbonate precursor)所獲得之樹脂。
例如,雙酚系單體(bisphenol-based monomer )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雙(4-羥基苯基)甲烷(bis(4-hydroxyphenyl)methane)、雙(4-羥基苯基)醚(bis(4-hydroxyphenyl)ether)、雙(4-羥基苯基)碸(bis(4-hydroxyphenyl)sulfone)、雙(4-羥基苯基)亞碸(bis(4-hydroxyphenyl)sulfoxide)、雙(4-羥基苯基)硫醚(bis(4-hydroxyphenyl)sulfide)、雙(4-羥基苯基)酮(bis(4-hydroxyphenyl)ketone)、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bis(4-hydroxyphenyl)ethane)、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 (雙酚A(bisphenol A);BP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bis(4-hydroxyphenyl) butane)、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bis(4-hydroxyphenyl)cyclohexane) (雙酚Z(bisphenol Z);BPZ)、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5-dibromophenyl)propane)、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5-dichlorophenyl)propane)、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bromophenyl) propane)、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chlorophenyl)propane)、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methylphenyl)propane)、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5-dimethylphenyl)propane)、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1-bis(4-hydroxyphenyl)-1-phenylethane)、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bis(4-hydroxyphenyl)diphenylmethane)、及α,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α,ω-bis[3-(ο-hydroxyphenyl)propyl]polydimethylsiloxane)。
例如,碳酸酯前驅物(carbonate precursor)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碳酸二
Figure 110131639-12-009
酯(ditolyl carbonate)、碳酸雙(氯苯基)酯(bis(chlorophenyl) carbonate)、碳酸間-甲苯酚酯(m-cresyl carbonate)、碳酸二萘酯(dinaphthyl carbonate)、碳酸雙(二苯基)酯(bis(diphenyl)carbonate)、氯化碳醯(carbonyl chloride)(光氣(phosgene))、三光氣(triphosgene)、雙光氣(diphosgene)、溴化碳醯(carbonyl bromide)、及雙鹵代甲酸酯(bishaloformate)。
例如,樹脂(E)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線型聚碳酸酯樹脂(linear polycarbonate resin)、支鏈聚碳酸酯樹脂(branched polycarbonate resin)、及聚酯碳酸酯共聚物樹脂(polyester carbonate copolymer resin),較佳為線型聚碳酸酯樹脂。於此情況,可改善流動性,因此外觀可為優異的。
作為一具體實例,線型聚碳酸酯樹脂可為雙酚A系聚碳酸酯樹脂(bisphenol A-based polycarbonate resin),但不限於此。
例如,樹脂(E)可具有15,000至40,000 g/mol、較佳為20,000至35,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此範圍內,機械性質諸如衝擊強度、及外觀可為優異的。
例如,樹脂(E)可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2 kg負荷下於300℃測量為10 g/10 min或更高、較佳為10至30 g/10 min、更佳為15至25 g/10 min之熔融指數。在此範圍內,相容性、模製性、及物理性質平衡可為優異的。
例如,樹脂(E)可具有根據ASTM D256於1/8"厚度條件下測量為60 kg·cm/cm或更高、較佳為60至85 kg·cm/cm之艾氏衝擊強度。在此範圍內,機械性質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於此情況,耐熱性及化學抗性可為優異的且同時使機械性質及物理性質(諸如模製性)維持為相當於慣用的以ABS為主之樹脂者。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共聚物(B)對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較佳為1.5:1至2.5:1、更佳為1.7:1至2.2。在此範圍內,耐熱性及機械性質可為優異的。
例如,根據該特定組成比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時,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為1.1%之彎曲夾具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然後測量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的時間,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顯示優異的化學抗性(環境應力-龜裂抗性(environmental stress-cracking resistance),ESCR)。例如,化學抗性符合該範圍時,可防止因後續加工程序(諸如塗裝(painting)及沉積(deposition))中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及清潔劑所導致的龜裂發生。作為另一實例,使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作為載具通氣口組件(vehicle air vent component)時,可防止因載具空氣清新劑(vehicle air freshener)所導致的龜裂發生。因此,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應用於各種領域,以及可防止由彼製成之產品於使用時劣化。
例如,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共聚物(D)之重量與樹脂(E)之重量的總和可為50重量%或更多。於此情況,儘管回收樹脂之含量高(50重量%或更多),耐熱性及化學抗性可為優異的且同時維持慣用的以ABS為主之樹脂的固有物理性質。
例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根據ASTM D648-7測量為100℃或更高、較佳為100至120℃、更佳為100至110℃之熱變形溫度(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HDT)。在此範圍內,耐熱性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此外,例如,使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作為載具(vehicle)之內部材料時,即使在夏季載具內部之溫度上升至高於50℃,亦可防止產品劣化。
例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0 kg負荷下於220℃測量為8.0 g/10 min或更高、較佳為8.0至20 g/10 min、更佳為8.0至15 g/10 min之熔融指數。在此範圍內,模製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例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根據ASTM D256使用厚度為1/8"之試樣測量為40 kgf·cm/cm或更高、較佳為40至70 kgf·cm/cm、更佳為40至65 kgf·cm/cm之艾氏衝擊強度。在此範圍內,機械強度可為優異的且其他物理性質不劣化。 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藉由包含下列步驟的方法製備:於200至280℃捏合(kneading)及擠出(extruding)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於此情況,即使包含過量的回收樹脂,耐熱性及化學抗性可為優異的且同時維持慣用的以ABS為主之樹脂之固有物理性質。
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為1.1%之彎曲夾具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然後測量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的時間,藉由該方法所製備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顯示優異的化學抗性。
例如,捏合及擠出步驟可在200至280℃之溫度以及500至700 rpm之擠出機(extruder)的螺桿轉速(screw rotation speed)進行,較佳於220至260℃之溫度以及550至650 rpm之擠出機的螺桿轉速進行。於此情況,機械性質、化學抗性、耐熱性、及外觀可為優異的。
例如,捏合及擠出步驟可使用選自單螺桿擠出機(single-screw extruder)、雙螺桿擠出機(twin-screw extruder)、及班布里混合機(Banbury mixer)中之一或多者進行。捏合及擠出步驟可藉由使用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或班布里混合機均勻混合組分以及進行擠出(extrusion)以獲得呈小丸形式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來進行。於此情況,可防止機械性質及耐熱性劣化,以及外觀可為優異的。
視需要,於捏合及擠出步驟中,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進一步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種添加劑:潤滑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UV安定劑、染料、顏料、著色劑、脫離劑(release agent)、抗靜電劑、抗菌劑、加工助劑(processing aid)、增容劑(compatibilizer)、金屬去活化劑(metal deactivator)、阻燃劑、煙霧抑制劑(smoke suppressant)、阻滴劑(anti-drip agent)、發泡劑(foaming agent)、塑化劑、強化劑(reinforcing agent)、填料、消光劑(matte agent)、抗摩擦劑(anti-friction agent)、及防磨劑(anti-wear agent)。以100重量份之接枝共聚物(A)、共聚物(B)、共聚物(C)、共聚物(D)、及樹脂(E)的總和為基準計,添加劑之含量可為0.01至5重量份、較佳為0.05至3重量份、0.05至2重量份、或0.05至1重量份。在此範圍內,可有效地表現所需之物理性質且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固有物理性質不劣化。
例如,潤滑劑(lubricant)可包含選自伸乙基雙硬脂醯胺(ethylene bis stearamide)、氧化聚乙烯蠟(oxidized polyethylene wax)、硬脂酸鎂(magnesium stearate )、硬脂醯胺鈣(calcium stearamide)、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聚矽氧油(silicone oil)中之一或多者,但不限於此。
例如,聚矽氧油(silicone oil)可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二甲基聚矽氧油(dimethyl silicone oil)、甲基氫聚矽氧油(methyl hydrogen silicone oil)、酯改質之聚矽氧油(ester-modified silicone oil)、羥基聚矽氧油(hydroxy silicone oil)、甲醇改質之聚矽氧油(carbinol-modified silicone oil)、乙烯基聚矽氧油(vinyl silicone oil)、及聚矽氧丙烯酸酯(silicone acrylate)。
例如,作為抗氧化劑,可使用酚系抗氧化劑(phenolic antioxidant)、磷抗氧化劑(phosphorus antioxidant)等,但不限於此。
例如,作為抗靜電劑,可使用選自陰離子界面活性劑(anionic surfactant)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nonionic surfactant)中之一或多者,但不限於此。
例如,作為脫離劑,可使用選自甘油硬脂酸酯(glycerin stearate)及聚乙烯四硬脂酸酯(polyethylene tetrastearate)中之一或多者,但不限於此。 [3] 模製物件
本發明之模製物件包含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於此情況,即使包含回收樹脂,機械性質、模製性、外觀、耐熱性、及化學抗性可為優異的。
因優異的機械強度、耐熱性、及化學抗性之故,模製物件可應用於載具通氣口(vehicle air vent)、後燈(rear lamp)、塗裝產品(painted product)等。
下文茲參照以下較佳實例更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該等實例僅供說明目的,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及精神。此外,熟習本領域之人士瞭解可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之情況下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且此等變化及修改亦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 [ 實施例 ]
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材料如下。 (A) 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包含60重量%之平均粒徑為3,200Å的丁二烯橡膠、10重量%之丙烯腈、及30重量%之苯乙烯的ABS接枝共聚物(DP270,LG Chemical Co.) (B) 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藉由共聚66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28重量%之丙烯腈、及6重量%之苯乙烯所製備的耐熱性AMS-SAN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95,000 g/mol,99UH,LG Chemical Co.) (C) 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藉由共聚28重量%之丙烯腈及72重量%之苯乙烯所製備的SAN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130,000 g/mol,92RF,LG Chemical Co.) (D) 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Tg為90℃以及根據ASTM D1238在220℃及10 kg之條件下測量的熔融指數為15 g/min之回收的ABS 樹脂(ABS BK,CNTECH KOREA Co.) (E) 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5,000 g/mol以及根據ASTM D1238於300℃及1.2 kg之條件下測量的熔融指數為18 g/min之雙酚A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20HT,EASYCHEM Co.) (F) 抗氧化劑:主要抗氧化劑(Primary antioxidant) (Wingstay-L,ELIOKEM Co.) (G) 潤滑劑:氧化聚乙烯蠟潤滑劑(Oxidized polyethylene wax lubricant)(PETS-AHS,FACI Co.) [4] 實施例 1 6 以及比較例 1 9
根據下表1所示之含量,使用超混合機(super mixer)混合接枝共聚物(A)、共聚物(B)、共聚物(C)、共聚物(D)、樹脂(E)、抗氧化劑(F)、及潤滑劑(G),然後使用雙螺桿擠出機(twin-screw extruder)(螺桿直徑(screw diameter):26 mm,L/D=40)以240℃之擠出溫度(extrusion temperature)及600 rpm之螺桿轉速(screw rotation rate)擠出混合物以獲得小丸。
於80℃將呈小丸形式之所製備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乾燥4小時或更久,然後使用射出機器(injection machine)以240℃之射出溫度(injection temperature)、60 ℃之模具溫度(mold temperature)、及30 mm/sec之射出速率(injection rate)射出成形(injection-mold)以獲得試樣。使試樣於室溫(20至26℃)靜置48小時或更久,然後測量其物理性質。 [ 測試例 ]
根據下列方法測量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備之試樣的物理性質,結果係示於下表2。 * 艾氏衝擊強度(Izod impact strength)(kgf·cm/cm):艾氏衝擊強度係根據ASTM D256使用厚度為1/8"之試樣測量。 * 熔融流動指數(Melt flow index) (g/10 min):熔融流動指數係根據ASTM D1238於220℃在10 kg負荷下測量10分鐘。 * 熱變形溫度(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熱變形溫度係根據ASTM D648-7使用厚度為1/4"之試樣於18.6 kgf/cm 2之負荷下測量。 * 化學抗性(Chemical resistance):透過射出,製備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將試樣固定至應變為1.1%之彎曲夾具,且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T803,NOROOBEE Chemical Co.)。然後,肉眼觀察試樣表面出現龜裂,且測量龜裂出現時的時間。以600秒為基準計,龜裂出現時間為600秒或更久時,標示為「O」,而龜裂出現時間少於600秒時,標示為「X」。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如表1及2所示,相較於在本發明範圍外之比較例1至9,於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至6的情況中,衝擊強度、熔融指數、耐熱性、及化學抗性為優異的。
特別是,於比較例8及9的情況中,各組分之含量均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但共聚物(B)對共聚物(C)之重量比在本發明之範圍外。因而,機械強度及耐熱性降低,或是流動性降至低於8 g/10 min。此外,於流動性低於8 g/10 min之比較例9的情況中,於模製程序期間發生熱變形(heat deflection),或是發生諸如不良塗層(poor coating)或表面瑕疵(surface defect)之問題。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化學抗性試驗結果。參見圖1,於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3、及6的情況中,即使於施加稀釋劑後600秒之後亦未發生龜裂。另一方面,於比較例1、4、及6的情況中,試樣破裂。此等結果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展現大幅改善之化學抗性。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化學抗性試驗結果。

Claims (17)

  1. 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 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 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 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 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以及 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 其中,該共聚物(B)對該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
  2.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將大小為200 mm×12.7 mm×3.2 mm之試樣固定至應變(strain)為1.1%之彎曲夾具(curved jig)時,對其施加1 cc之稀釋劑(thinner),然後測量該試樣之表面出現龜裂的時間,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600秒或更久之化學抗性。
  3.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D)及該樹脂(E)之重量總和,以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計,為50重量%或更多。
  4.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接枝共聚物(A)包含50至80重量%之共軛二烯橡膠、5至2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vinyl cyanide compound)、及10至4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
  5. 如請求項4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軛二烯橡膠具有2,000至5,000Å之平均粒徑。
  6.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接枝共聚物(A)具有500,000至1,000,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7.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B)包含50至8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10至3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5至25重量%之不含α-甲基苯乙烯的芳族乙烯基化合物。
  8.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C)包含2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及60至8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
  9.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D)具有90至150℃之玻璃轉移溫度。
  10.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D)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0 kg負荷(load)下於220℃測量為10 g/10 min或更高之熔融指數。
  11.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樹脂(E)包含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或多者:線型聚碳酸酯樹脂(linear polycarbonate resin)、支鏈聚碳酸酯樹脂(branched polycarbonate resin)、及聚酯碳酸酯共聚物樹脂(polyester carbonate copolymer resin)。
  12.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樹脂(E)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2 kg負荷下於300℃測量為10 g/10 min或更高之熔融指數。
  13.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樹脂(E)具有根據ASTM D256於1/8"厚度條件下測量為60 kg·cm/cm或更高之艾氏衝擊強度(Izod impact strength)。
  14.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根據ASTM D648-7測量為100℃或更高之熱變形溫度(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15.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根據ASTM D1238於10 kg負荷下於220℃測量為8.0 g/10 min或更高之熔融指數。
  16. 一種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於200至280℃捏合及擠出10至40重量%之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A)、10至40重量%之α-甲基苯乙烯-氰乙烯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B)、5至30重量%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氰乙烯化合物共聚物(C)、10至30重量%之回收的氰乙烯化合物-共軛二烯橡膠-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D)、及25至50重量%之回收的聚碳酸酯樹脂(E), 其中,該共聚物(B)對該共聚物(C)之重量比為1.3:1至3.0:1。
  17. 一種模製物件,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TW110131639A 2020-10-06 2021-08-26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 TW202227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28800 2020-10-06
KR1020200128800A KR20220045767A (ko) 2020-10-06 2020-10-06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552A true TW202227552A (zh) 2022-07-16

Family

ID=8112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639A TW202227552A (zh) 2020-10-06 2021-08-26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模製物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5425A1 (zh)
EP (1) EP4108725A4 (zh)
JP (1) JP7469497B2 (zh)
KR (1) KR20220045767A (zh)
CN (1) CN115427506B (zh)
TW (1) TW202227552A (zh)
WO (1) WO20220755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58A (ja) * 1982-07-14 1984-01-23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KR100232625B1 (ko) * 1997-08-30 1999-12-01 박병재 내약품성 및 내열성을 가지는 스티렌계 수지 조성물
DE60108825T2 (de) * 2000-03-28 2006-01-19 Teijin Chemicals Ltd. Regenerierte harzzusammensetzung
JP2002292628A (ja) * 2001-03-28 2002-10-09 Sony Corp 使用済み樹脂の再利用方法
EP1479502A4 (en) * 2002-01-23 2007-03-21 Fuji Xerox Suzuka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LDED ARTICLES BASED ON REGENERATED THERMOPLASTIC RESIN
JP4946367B2 (ja) * 2005-11-30 2012-06-06 東レ株式会社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97696A (ja) * 2005-12-27 2007-08-09 Du Pont Toray Co Ltd 低熱収縮・高接着性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JP5164557B2 (ja) * 2007-12-26 2013-03-21 テクノ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KR101533136B1 (ko) * 2011-12-14 2015-07-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충격강도가 우수한 열가소성 abs 수지 조성물
JP2014159501A (ja) * 2013-02-19 2014-09-04 Ricoh Co Ltd 再生樹脂組成物
KR20160141432A (ko) * 2015-06-01 2016-12-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자동차 내장재 성형품
KR20160144185A (ko) 2015-06-08 2016-12-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재생 수지를 이용한 abs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260301B2 (ja) * 2017-12-29 2023-04-18 ロッテ ケミカ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ブロー成形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から成形される成形品
JP6623494B2 (ja) * 2018-02-07 2019-12-25 テクノUmg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品
JP7188108B2 (ja) * 2019-01-17 2022-12-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樹脂混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KR102305399B1 (ko) 2019-05-07 2021-09-28 김성기 시공 건축물의 높낮이 조절형 리프팅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5425A1 (en) 2023-05-11
WO2022075577A1 (ko) 2022-04-14
JP2023516743A (ja) 2023-04-20
EP4108725A4 (en) 2023-08-16
EP4108725A1 (en) 2022-12-28
CN115427506B (zh) 2024-02-09
CN115427506A (zh) 2022-12-02
JP7469497B2 (ja) 2024-04-16
KR20220045767A (ko) 2022-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84897A2 (en) Low gloss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with soft touch surface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from
US4631307A (en) Heat-resistant high impact styrene resi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id styrene resin
EP1101799A1 (en) Impact-resist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KR20200135956A (ko) 향상된 광택의 성형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조성물 및 열가소성 성형 배합물
JP747760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成形品
JP746949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成形品
JP7459283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成形品
JP202211566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14667314B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和包含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JP2015168814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14641513B (zh) 乙烯基氰化合物-共轭二烯橡胶-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JP2024012142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03258851A (ja) 高光沢樹脂組成物
JP2022547243A (ja) 難燃ゴム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3724591B2 (ja) 高光沢樹脂組成物
JP2023158258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H08239551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17738A (ja) 押出成形用透明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押出成形品
JPH118049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41452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1269333A (ja) シート成形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H06145465A (ja) 高光沢樹脂組成物
JPH1025398A (ja) 熱可塑性樹脂の成形品製造法
JPH03124756A (ja) 高光沢樹脂組成物
JPH0689085B2 (ja) 低光沢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