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4193A -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4193A
TW202144193A TW110113509A TW110113509A TW202144193A TW 202144193 A TW202144193 A TW 202144193A TW 110113509 A TW110113509 A TW 110113509A TW 110113509 A TW110113509 A TW 110113509A TW 202144193 A TW202144193 A TW 2021441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nozzle
dimensional
dimensional offset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3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雲孝夫
川西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19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噴墨印刷裝置具有保持原圖資料的印刷原圖保持器,前述原圖資料是顯示印刷基板上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又,具有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前述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是保持二維偏移補正量或相加值之任一者,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是使用於每個噴嘴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二維偏移的補正,前述相加值是按每個墨水滴的吐出時間點而對於二維偏移補正量,加上使用於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一維偏移的補正之一維偏移補正量的相加值。此外,具有:各噴嘴可變延遲器,依據原圖資料及相加值,生成使吐出時間點變化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及驅動訊號選擇器,依據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噴嘴來開啟/關閉墨水滴的吐出。

Description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以往,已知有一種使用噴墨印刷裝置來形成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面板的有機發光層之方法。作為該方法,有例如以溶劑塗布法來形成低分子有機材料或高分子有機材料的方法。
作為藉由溶劑塗布法來形成有機發光層之代表性的1種方法,有使用噴墨印刷裝置來將包含有機發光材料的墨水的液滴(以下,也稱為「墨水滴」)吐出至顯示器基板的像素區域,來形成有機發光層的方法。此時,所吐出的墨水滴包含有機發光材料及溶劑。
一般的噴墨印刷裝置包含具有複數個噴嘴的噴墨頭。噴墨印刷裝置是一邊控制噴嘴與被印刷物(工件)的位置關係,一邊從噴嘴吐出墨水滴,而將墨水滴塗布於被印刷物。
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3-266669號公報(以下,記載為「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噴墨印刷裝置,前述噴墨印刷裝置能夠以在稱為像素區域的凹陷之中往等方向擴展的方式,使墨水滴滴落於基板上,而形成具有預定的線寬的像素。
在使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噴墨印刷裝置來形成複數個具有預定的線寬之像素的情況下,若墨水滴的滴落位置產生偏移,則無法使所需量的墨水滴塗佈於目標位置即自像素區域內。因此,所塗佈的自像素區域內的墨水量會不足。又,若應滴落於自像素區域內的墨水滴被吐出至相鄰於自像素區域的相鄰像素區域內,則相鄰像素區域的墨水量會變得過剩。
亦即,因上述墨水量的過剩或不足,可能會發生所形成的發光層的厚度在自像素區域與其他像素區域不同的情況。
又,當吐出於相鄰像素區域的墨水滴、及吐出於自像素區域的墨水滴為互相不同的發光墨水,且任一墨水滴已滴落於自像素區域與相鄰像素區域之間的情況下,已滴落的墨水滴會連結2個像素區域。藉此,會有在2個像素區域中變成混色發光的情況。
作為墨水滴的滴落位置的偏移之原因,例如有在顯示器基板的掃掠時產生的偏搖(yawing)(相對於顯示器基板的行進方向之旋轉方向的晃動)、縱搖(pitching)等。此外,作為滴落位置的偏移之原因,有噴嘴的配置的偏移(以下,稱為「噴嘴配置偏移」)、及由噴嘴吐出的墨水滴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之偏移(以下,稱為「吐出角度偏移」)等。
作為消除上述滴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2揭示了消除上述滴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具體而言,專利文獻2揭示有下述方法:依據掃掠顯示器基板時產生的偏搖的程度,使從噴墨頭的噴嘴吐出墨水滴的時間點變化。
更具體而言,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7-152215號公報(以下,記載為「專利文獻2」),首先,在裝設有顯示器基板的工作台(直線移動部)的左右端設置尺規及編碼器。接著,從尺規及編碼器得到的各個工作台端的位置,來算出偏搖量。並且,揭示有下述方法:將從全部噴嘴吐出墨水滴的時間點,補正為配合於已算出的偏搖量的吐出時間點。
以下,針對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消除滴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利用圖13及圖14來說明。
圖13(和專利文獻2的圖4相同)是說明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基板的偏搖所造成的噴嘴吐出孔的位置偏移的圖。具體而言,圖13是顯示安裝於移動平台的平板之工作台的左右的2個尺規、以及當工作台通過噴墨頭(圖中的頭67)的正下方時從噴嘴(圖中的噴嘴吐出孔69)吐出的墨水滴的位置。另外,上述2個尺規是圖中以p0…pn所示的p側尺規、以及以q0…qn所示的q側尺規。
如圖13所示,在時刻T0中,在p0且q0的位置上,從噴嘴吐出孔69-1至噴嘴吐出孔69-n的每一個吐出墨水滴。又,在時刻Tn中,在pn且qn-1的位置上,從噴嘴吐出孔69-1至噴嘴吐出孔69-n的每一個吐出墨水滴。
此時,在圖13所示的p側尺規中,1個刻度(脈衝)延遲的現象即為偏搖。亦即,偏搖量(偏搖的程度)可以從圖13所示的p側尺規、q側尺規來取得。
又,圖14(和專利文獻2的圖7相同)是顯示為了補正從噴墨頭吐出墨水滴的時間點而使用的各種構成要素的圖。
如圖14所示,尺規讀取頭A65-1、尺規讀取頭B65-2是分別讀取圖13所示的p側尺規、q側尺規的脈衝(位置)。位置編碼器A91-1、位置編碼器B91-2是分別計數按每個尺規所讀取的脈衝數。
波形生成部81是依據每個尺規的脈衝數,來計測時間偏移(p側尺規中的1個刻度份的延遲)。接著,波形生成部81是依據時間偏移及圖案資料(印刷圖像),來生成全部的噴嘴的吐出開啟/關閉時間點。並且,波形生成部81是依據吐出開啟/關閉時間點,來控制從各噴嘴吐出墨水滴的時間點。藉此,實現依據於偏搖之吐出時間點的補正。
以下,針對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5-138693號公報(以下,記載為「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補正滴落位置的偏移並印刷的方法,利用圖15A至圖17來說明。
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方法,首先,是對於具有和顯示器基板相同面積的滴落觀測用基板,使墨水滴從全部的噴嘴吐出至面內。接著,從墨水滴的滴落位置與基準位置的偏移之情形,來事先計測偏搖、縱搖、噴嘴配置偏移、噴嘴吐出角度偏移的合計量(以下,稱為「滴落綜合偏移量」)。並且,依據已計測的滴落綜合偏移量與負方向的偏移量(以下,稱為「滴落綜合偏移補正量」),來將印刷圖像變形(補正)。專利文獻3揭示了如以上的印刷之方法。
具體而言,圖15A及圖15B(和專利文獻3的圖16相同)是顯示平台移動所進行的印刷動作中之印刷基板與噴墨頭的關係的圖。
如圖15A及圖15B所示,專利文獻3的印刷裝置具備:以形成有像素區域1c的顯示器基板所例示的印刷基板1、具有噴嘴3a的噴墨頭3、及移動平台4等。
另外,圖15A之(a1)、(a2)、(a3)是顯示沒有移動平台4的偏搖及噴墨頭3的旋轉的狀態。
又,圖15B是顯示噴墨頭3的前半部並不旋轉,而噴墨頭3的後半部旋轉的狀態。此外,圖15B之(b1)是顯示移動平台4往逆時針的方向旋轉的狀態。圖15B之(b2)是顯示移動平台4往順時針的方向旋轉的狀態。圖15B之(b3)是顯示移動平台4一邊往逆時針的方向旋轉一邊掃掠,而進行印刷的狀態。
又,圖16(和引用文獻3的圖13相同)是顯示藉由圖15B所示的印刷動作,對於具有和顯示器基板相同面積的滴落觀測用基板,以均一間距來進行面內吐出時之設想滴落位置的圖。另外,在圖16所示的各個像素區域1c中,顯示有以黑圓點表示的8滴的設想滴落位置。
此外,圖17(和引用文獻3的圖14相同)是顯示依據圖16所示的設想滴落位置而製作的原圖資料的圖。圖17所示的原圖資料是保存於印刷裝置的記憶體中。
印刷裝置首先是依據所保存的原圖資料,使墨水從噴墨頭的各個噴嘴吐出。此時,印刷裝置會補正滴落綜合偏移,並且在各個像素區域內,不偏移地使8滴的墨水滴滴落。藉此,可以減少顯示器發光時的混色發光、不均發光。
然而,專利文獻2的方法是在平台的尺規部位,補正全部噴嘴的吐出時間點。因此,在尺規部位所觀測的第1偏搖、與平台上的顯示器基板上的第2偏搖為不同的情況下,會相應於第1偏搖與第2偏搖的差分,而在滴落位置產生偏移。
近年來,由顯示器面板的大型化或多倒角化、生產量增大所帶來的印刷流水作業的縮短化正在進展中。因此,會有因平台的面積之擴大所造成之剛性的降低、或因印刷掃掠的高速化,而使第1偏搖與第2偏搖的差變得更大的傾向。
又,專利文獻3的方法是將依據於滴落綜合偏移量(偏搖、縱搖、噴嘴配置偏移、及吐出角度偏移的合計量)之滴落綜合偏移補正量反映於印刷圖像的整面上。因此,根據專利文獻3的方法,可以補正滴落位置的偏移。
又,滴落綜合偏移量是不取決於平台移動的一維偏移(噴嘴配置偏移、吐出角度偏移的合計量)、與因平台移動而產生的二維偏移(偏搖、縱搖的合計量)之合計值。因此,一維偏移相對於二維偏移,隨時間變化的頻率及程度較大。這是質量較大的平台的精度變動是只取決於溫度而平緩地變化。相對於此,數pL(picoliter,皮升)的液滴的吐出角度偏移的變動是取決於墨水的濃度變化或吐出次數。因此,合計了這些不同的變動之滴落綜合偏移量的補正必須依照頻率較高的一維偏移的變動來進行。
然而,和印刷圖像變大成比例,滴落綜合偏移補正量的反映所需要的時間、或將原圖資料寫入至記憶體的時間等之處理時間會增加。
又,如上述,近年來,由顯示器面板的大型化或多倒角化、生產量增大所帶來的印刷流水作業的縮短化正在進展中。因此,在滿足所要求的生產量的印刷流水作業之時間內,製作巨大的印刷圖像,來寫入於圖像記憶體會變得困難。
本揭示是提供一種可以減少處理時間,並且補正墨水滴的滴落位置的偏移之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本揭示的一態樣為一種噴墨印刷裝置,其具有:移動平台,使印刷基板移動;及噴墨頭,相對於印刷基板而使墨水滴從複數個噴嘴吐出。噴墨印刷裝置具有保持原圖資料的印刷原圖保持器,前述原圖資料是顯示印刷基板上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又,具有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前述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是保持二維偏移補正量或相加值之任一者,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是使用於每個噴嘴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二維偏移的補正,前述相加值是按每個墨水滴的吐出時間點而對於二維偏移補正量,加上使用於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一維偏移的補正之一維偏移補正量的相加值。此外,具有:各噴嘴可變延遲器,依據原圖資料及相加值,生成使吐出時間點變化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及驅動訊號選擇器,依據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噴嘴來開啟/關閉墨水滴的吐出。並且,一維偏移是噴嘴的配置的偏移、及吐出的墨水滴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的偏移之合計值,二維偏移是在印刷基板的掃掠時產生的偏搖、縱搖之合計值。
本揭示的一態樣為一種噴墨印刷方法,是使用移動平台及噴墨頭來進行的噴墨印刷方法,前述移動平台是使印刷基板移動,前述噴墨頭是相對於印刷基板而使墨水滴從複數個噴嘴吐出。噴墨印刷方法是將原圖資料、以及二維偏移補正量或相加值之任一者保持於個別的記憶體中,前述原圖資料是顯示印刷基板上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是使用於每個噴嘴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二維偏移的補正,前述相加值是按每個墨水滴的吐出時間點而對於二維偏移補正量,加上使用於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一維偏移的補正之一維偏移補正量的相加值。此外,依據原圖資料及相加值,生成使吐出時間點變化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並且依據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噴嘴來開啟/關閉墨水滴的吐出。並且,一維偏移是噴嘴的配置的偏移、及吐出的墨水滴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的偏移之合計值,二維偏移是在印刷基板的掃掠時產生的偏搖、縱搖之合計值。
根據本揭示,可以提供一種可以減少處理時間,並且補正墨水滴的滴落位置的偏移之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以下,針對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另外,針對在各圖中共通的構成要素,是附加相同的符號並且適當地省略該等構成要素的說明。 (實施形態1)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1的印刷基板1,利用圖1來進行說明。
圖1是印刷基板1的平面圖(俯視圖)。此外,印刷基板1例如為顯示器面板用基板。
如圖1所示,實施形態1的印刷基板1具備形成於印刷基板1之上的撥液膜1a、形成於撥液膜1a上的隔壁1b、及藉由撥液膜1a與隔壁1b所分隔的像素區域1c等。隔壁1b是在噴嘴行方向Y上延伸而設置。
隔壁1b在掃描(SCAN)方向X上分隔在圖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鄰的像素區域1c。掃描方向X中的間隔Lpx是在圖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鄰的像素區域1c的中心(圖中的一點鏈線的交點。以下同樣)之間的間隔。噴嘴行方向Y中的間隔Lpy是在圖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鄰的像素區域1c的中心之間的間隔。
圖1所示的Lwx是像素區域1c的掃描方向X的長度。又,Lwy是像素區域1c的噴嘴行方向Y的長度。像素區域1c是從像素區域1c的中心而在掃描方向X以±Lwx/2,且在噴嘴行方向Y上以±Lwy/2形成的圓邊長方形區域。
以下,針對印刷基板1的剖面構成,利用圖2A至圖2C來進行說明。圖2A至圖2C是印刷基板1的剖面圖。
具體而言,圖2A是顯示圖1的2A-2A線剖面。2A-2A線剖面是在掃描方向X上切出像素區域1c的剖面。如圖2A所示,在相鄰的隔壁1b間的像素區域1c中,不存在有撥液膜1a。
圖2B是顯示圖1的2B-2B線剖面。2B-2B線剖面是在掃描方向X上切出沒有像素區域1c的區域的剖面。如圖2B所示,在相鄰的隔壁1b間的像素區域1c中,存在有撥液膜1a。
圖2C是顯示圖1的2C-2C線剖面。2C-2C線剖面是在噴嘴行方向Y上切出像素區域1c的剖面。如圖2C所示,在像素區域1c中,不存在有隔壁1b,而是部分地存在有撥液膜1a。
以下,針對像素區域1c與印刷吐出點格子2a的關係,利用圖3來進行說明。
圖3是顯示像素區域1c與印刷吐出點格子2a的關係的圖。另外,圖3是顯示圖1所示的複數個像素區域1c當中的1個像素區域1c。
如圖3所示,像素區域1c包含滴落寬容部分1d、像素內滴落區域1e等。
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具有掃描方向X的長度ewx與噴嘴行方向Y的長度ewy,且是墨水滴可滴落的像素區域。滴落於像素內的墨水滴是被吐出在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內。
滴落寬容部分1d是從像素區域1c減去像素內滴落區域1e的區域。滴落寬容部分1d為寬裕區域,是設成用來使墨水滴從噴嘴偏移而吐出的情況下不會超出像素區域1c。
在圖3中,圖示有按每個相當於掃描方向X的印刷解析度px的寬度而在噴嘴行方向Y上延伸的點線(以下稱為「第1點線」)。又,圖示有按每個相當於噴嘴行方向Y的印刷解析度py的寬度,而在掃描方向X上延伸的點線(以下稱為「第2點線」)。並且,第1點線與第2點線的交點是對應於印刷吐出點格子2a。亦即,印刷吐出點格子2a可成為期待墨水滴的滴落之位置(後述的「滴落期待位置20」)。
另外,針對掃描方向X的印刷解析度px(以下稱為「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及噴嘴行方向Y的印刷解析度py(以下稱為「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的各個決定方法,將於後文描述。
又,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是配置於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內的印刷吐出點格子2a。
以下,在實施形態1中,是列舉在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內按標準吐出8滴墨水滴的情況為例來說明。在此情況下,由8滴墨水滴、像素內滴落區域1e、及後述的噴嘴行方向間隔Lny(參照圖4)的關係,來決定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及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具體而言,在實施形態1中,是將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及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決定成:在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內,可確保在掃描方向X上3個點且在噴嘴行方向Y上4個點之合計12個點(參照圖3)。
另外,在圖3中,在12個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當中,以黑圓點來表示進行墨水滴的吐出之8滴份的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並且以白圓圈來表示未進行墨水滴的吐出之4滴份的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又,已吐出的8滴份的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是配置成使座標上的重心位於像素區域1c的中心。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1的噴墨印刷裝置100的構成,利用圖4來進行說明。圖4是顯示噴墨印刷裝置100的構成的方塊圖。
如圖4所示,噴墨印刷裝置100具有:噴墨頭3、移動平台4、位置檢測器5、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驅動訊號產生器7、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印刷原圖保持器10、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及驅動訊號選擇器13等。噴墨印刷裝置100是對印刷基板1進行印刷。
噴墨頭3具有吐出墨水滴的複數個噴嘴3a。另外,在實施形態1中,沿著噴嘴行方向Y設置有2個噴墨頭3。複數個噴嘴3a是沿著噴嘴行方向Y,按每個間隔Lny而配置。間隔Lny在2個噴墨頭3的相接處也會受到維持。亦即,圖3所示的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是和間隔Lny相同。
移動平台4是使已載置的印刷基板1移動。
位置檢測器5是生成位置資訊脈衝訊號,前述位置資訊脈衝訊號是將已載置有印刷基板1的移動平台4的位置資訊轉換成脈衝訊號。並且,位置檢測器5是將已生成的位置資訊脈衝訊號輸出至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
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依據事先設定的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將來自位置檢測器5的位置資訊脈衝訊號分頻,來生成吐出時間點訊號。並且,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將已生成的吐出時間點訊號輸出至驅動訊號產生器7、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印刷原圖保持器10、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另外,吐出時間點訊號是規定驅動噴墨頭3的噴嘴3a之電壓波形的產生時間點的訊號。
又,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依照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內所保持的吐出開始位置資訊,來開始吐出時間點訊號的輸出。並且,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輸出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內所保持的吐出次數資訊所示的次數份的吐出時間點訊號。之後,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停止吐出時間點訊號的產生、輸出。
此外,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生成分割時間點訊號,並且將已生成的分割時間點訊號輸出至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亦即,藉由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所生成的分割時間點訊號為以下訊號:依照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內所保持的分割寬度次數資訊,來計數吐出時間點,並且剔除的訊號。此外,分割時間點訊號是指定使正規化二維偏移量輸出至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的時間點之訊號。
驅動訊號產生器7依據來自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的吐出時間點訊號,來生成使墨水滴從噴墨頭3的噴嘴3a吐出的驅動波形訊號。並且,驅動訊號產生器7將已生成的驅動波形訊號輸出至驅動訊號選擇器13。 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是保持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資料的記憶體。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將所保持的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資料,輸出至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另外,針對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資料,將於後文描述。
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是保持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的記憶體。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是依照來自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的分割時間點訊號,將所保持的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輸出至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另外,針對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將於後文描述。
印刷原圖保持器10是保持原圖資料(印刷原始資料)的記憶體。印刷原圖保持器10是將所保持的原圖資料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原圖資料是用於指示以下內容的資料:墨水滴相對於已設定在印刷基板1上的印刷吐出點格子2a的吐出。
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按每個吐出時間點訊號,來對以下資料進行加法運算:來自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的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資料、及來自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的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並且,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將加法運算的結果即已得到之顯示每個噴嘴3a的偏移量(延遲量)的偏移量資訊,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
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是依據來自印刷原圖保持器10的原圖資料、及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的偏移量資訊,生成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並且輸出至驅動訊號選擇器13。另外,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是按每個噴嘴3a來指示以下內容的資訊:對於印刷吐出點格子2a的每一個之吐出的開啟/關閉(執行/非執行)。
驅動訊號選擇器13是依據來自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輸出來自驅動訊號產生器7的驅動波形訊號,而按每個噴嘴3a來開啟/關閉。藉此,即可控制來自各個噴嘴3a的墨水滴之吐出。
在此,具備上述構成的噴墨印刷裝置100在執行對印刷基板1的印刷之前,首先,使墨水滴滴落於和印刷基板1同等尺寸的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未圖示)的一面。接著,噴墨印刷裝置100是測定在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上之實際的滴落位置與目標滴落位置的偏移量。並且,噴墨印刷裝置100是依據已測定的偏移量,來決定一維滴落偏移資訊、及二維滴落偏移資訊。
以下,針對上述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中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偏移,利用圖5來進行說明。
圖5是顯示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中的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偏移的分布的圖。
如圖5所示,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上的印刷範圍是例如在掃描方向X上分成4等分。具體而言,掃描方向X上的印刷範圍的邊界例如為x1、x9、x17、x25。又,掃描方向X上的1個分割份的間隔(以下,稱為「分割間隔BKW」)例如為40.0μm。噴墨印刷裝置100儲存上述邊界的位置或分割間隔BKW。另外,分割間隔BKW是作為除以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之後述的分割間隔像素BKGSW,而儲存於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中。
又,如圖5所示,噴墨頭3具有例如按每個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而設置且以y1至y20所示的20個噴嘴3a。
噴墨印刷裝置100是使墨水滴從噴嘴3a對事先設定的滴落期待位置20吐出。滴落期待位置20是在掃描方向X上的印刷範圍的邊界x1、x9、x17、x25中,沿著噴嘴行方向Y來設定。
在此,圖5中的白圓圈是表示滴落期待位置20。又,圖5中的黑圓點是表示已吐出的墨水滴實際上滴落的位置21(以下稱為「實際的滴落位置21」)。
如圖5所示,在滴落期待位置20與實際的滴落位置21之間產生有偏移。並且,在圖5中,以在滴落期待位置20與實際的滴落位置21之間所示的箭頭來表示偏移量。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1之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利用圖6A來具體地說明。
圖6A是顯示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的一覽的圖。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是圖5所示的滴落期待位置20與實際的滴落位置21的偏移量。單位為μm。
另外,在圖6A中,x欄的1(以下,記載為「x1」)是表示圖5中的第1行的邊界x1(以下,簡稱為「第1行」),x欄的2(以下,記載為「x2」)是表示圖5中的第2行的邊界x9(以下,簡稱為「第2行」)。又,x欄的3(以下,記載為「x3」)是表示圖5中的第3行的邊界x17(以下,簡稱為「第3行」),x欄的4(以下,記載為「x4」)是表示圖5中的第4行的邊界x25(以下,簡稱為「第4行」)。另外,針對圖6A所示的y欄也是同樣的。又,上述表現在圖6B及圖6C中也是同樣的。
圖6A所示的x1且y15中的-14.2μm是圖5所示的第1行的邊界x1中的偏移量之中的最小偏移量(1DZRMIN)。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之以第1行為基準之各噴嘴偏移量,利用圖6B來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6B是顯示第1行基準各噴嘴偏移量的一覽的圖。第1行基準各噴嘴偏移量是圖6A的第1行的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與圖6A的第2行至第4行的各行之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的差分量。單位為μm。
例如,圖6B所示的x2且y2中的-6.8μm是從圖6A所示的x2且y2中的-2.7μm減去圖6A所示的x1且y2中的4.1μm的值。
又,圖6B所示的x4且y17中的-8.0μm是圖6B所示的全部的值之中的最小差分量(2DZRMIN)。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之二維偏移,利用圖6C來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6C是顯示二維偏移的一覽(以下,稱為「二維偏移表」)的圖。二維偏移是從圖6B所示的差分量(第1行基準各噴嘴偏移量)的每一個減去圖6B所示的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而正規化為正值的值。單位為μm。
例如,圖6C所示的x2且y2中的1.2μm是從圖6B所示的x2且y2中的-6.8μm減去圖6B所示的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即-8.0μm而得的值。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之一維偏移,利用圖6D來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6D是顯示一維偏移的一覽(以下,稱為「一維偏移表」)的圖。一維偏移是從圖6A所示的第1行的面內掃描方向偏移量的每一個減去該等當中的一維偏移最小差分量(1DZRMIN),而正規化為正值的值。單位為μm。
例如,圖6D所示的y2中的18.3μm是從圖6A所示的x1且y2中的4.1μm減去圖6A所示的一維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即-14.2μm而得的值。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之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利用圖6E來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6E是顯示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的圖。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是一維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與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的合計值。單位為μm。
例如,圖6E所示的-22.2μm是圖6A所示的一維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即-14.2μm、與圖6B所示的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即-8.0μm的合計值。
另外,將上述一維偏移表及二維偏移表中的值設為正值的理由,是為了設成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可以使用的偏移量(詳細內容將於後文描述)。 <程序>
以下,針對噴墨印刷裝置100的印刷動作的程序來進行說明。
具體而言,針對噴墨印刷裝置100的印刷動作的程序,分成(1)資料保存步驟、及(2)吐出步驟來說明。 (1)資料保存步驟
首先,進行上述各種資料的保存。
具體而言,是在印刷原圖保持器10中保持原圖資料。在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中保存有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資料。在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中保存有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
以下,針對原圖資料的一例,利用圖7來進行說明。圖7是顯示原圖資料的一例的圖。
如圖7所示,原圖資料是以噴嘴數為20,掃描數為31,且藉由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py,而區分成格子狀。在此,上述格子是對應於圖3所示的印刷吐出點格子2a。
又,如圖7所示,在原圖資料中設定有複數個像素區域1c。各個像素區域1c是和圖3所示的像素區域1c相同。各個像素內滴落區域1e內所示的黑圓點是和圖3同樣地顯示進行墨水滴的吐出之8滴份的滴落區域內點格子2b。
接著,針對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一例,利用圖8A來進行說明。
圖8A是顯示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一例的圖。另外,圖8A所示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是相當於二維偏移補正量的一例。
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是將圖6C所示的二維偏移表的各個值,除以掃描方向解析度px(例如5.0μm),藉此轉換成像素量的資料。
例如,圖8A所示的x2且y2中的0.24像素是將圖6C所示的x2且y2中的1.2μm除以5.0μm的值。又,圖8A所示的x4且y1中的3.44像素是在圖8A所示的全部的值之中的最大值(2DZRGSMAX)。
接著,針對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一例,利用圖8B來進行說明。
圖8B是顯示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一例的圖。圖8B所示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是相當於一維偏移補正量的一例。
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是將圖6D所示的一維偏移表的各個值,除以掃描方向解析度px(例如5.0μm),藉此轉換成像素量的資料。
例如,圖8B所示的y2中的3.66像素是將圖6D所示的y2中的18.3μm除以5.0μm的值。又,圖8B所示的y12中的4.8像素在圖8B所示的全部的值之中的最大值(1DZRGSMAX)。
接著,針對吐出結束位置補正像素數量的一例,利用圖8C來進行說明。
圖8C是顯示吐出結束位置補正像素數量的一例的圖。圖8C所示的8.24像素是圖8A所示的最大值(2DZRGSMAX)即3.44像素與圖8B所示的最大值(1DZRGSMAX)即4.8像素的相加值。
在此,吐出結束位置補正像素數量、及原圖資料的掃描數的相加值是作為吐出次數資訊而儲存於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內。例如,2DZRGSMAX即3.44像素與1DZRGSMAX即4.8像素的相加值為8.24像素,原圖資料的掃描數為31。因此,總相加值會成為39.24。所得的總相加值的值是進位至整數值,並且作為吐出次數資訊「40像素」而儲存於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
又,可得到分割間隔像素BKGSW,前述分割間隔像素BKGSW是將掃描方向的1個分割份的間隔(μm)轉換成分割間隔像素之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送出間隔。並且,已得到的分割間隔像素BKGSW是作為分割間隔資訊而儲存於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內。例如,如上述,由於分割間隔BKW=40.0μm,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5.0μm,因此分割間隔像素BKGSW=8。
此外,可得到使吐出時間點訊號產生的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像素),前述吐出時間點訊號是將一維偏移最小差分量(1DZRMIN)與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的相加值(μm)轉換為最小差分量像素。
吐出時間點訊號是在原圖圖像的開頭到達噴嘴位置時,開始訊號的產生。於是,以吐出時間點訊號的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來補正吐出時間點訊號的產生之開始位置。由於一維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為-14.2μm,二維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為-8.0μm,且px=5.0μm,因此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像素)=-4.44像素(參照圖8D)。
以下,針對上述有關於實施形態1中的偏移的用語,來進行總結。
滴落偏移(μm)是滴落期待位置20與實際的滴落位置21的偏移量(例如,參照圖6A)。
一維滴落偏移(μm)是第1行的滴落偏移量(例如,參照圖6A的x=1的行)。
二維滴落偏移(μm)是一維滴落偏移與各行(例如,圖6A的x=2~4的各行)的滴落偏移之差分量(例如,參照圖6B)。
正規化二維偏移(μm)是將二維滴落偏移正規化為正值的偏移量(例如,參照圖6C)。
正規化一維偏移(μm)是將一維滴落偏移正規化為正值的偏移量(例如,參照圖6D)。
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是以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而將正規化二維偏移正規化的資料(例如,參照圖8A)。
正規化一維偏移(像素)是以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而將正規化一維偏移正規化的資料(例如,參照圖8B)。
吐出次數資訊(次)是為了使已進行偏移補正的原圖全部吐出而需要的吐出次數。
分割間隔像素(像素)是取出正規化二維偏移像素資料的間隔。
吐出結束位置補正量(像素)是為了將已偏移補正的原圖的負偏移份的絕對量與正的偏移量合計,使原圖的合計偏移補正份吐出,而將吐出結束位置錯開的補正量(正值)(參照圖8C)。
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像素)是為了進行已偏移補正的原圖的負偏移份的偏移補正,而將吐出開始位置錯開的補正量(負值)(參照圖8D)。 (2)吐出步驟
接著,藉由墨水滴的吐出步驟來進行印刷。
在以下,首先,說明印刷動作的整體的流程,之後,針對補正動作來詳細地進行說明。
在此,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設定成在以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像素)=-4.44像素所補正的吐出開始位置上,在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吐出次數資訊(次)=40次當中,產生吐出時間點訊號。又,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設定成每次以分割間隔像素(像素)=8像素份來產生吐出時間點訊號時,就產生分割時間點訊號。
以下,針對印刷動作的整體的流程來具體地說明。
首先,當已載置有印刷基板1的移動平台4相對於噴墨頭3相對地移動時,按時間順序產生位置資訊。
已產生的位置資訊是被輸入至位置檢測器5。位置檢測器5是生成已將位置資訊整理為脈衝訊號的位置資訊脈衝訊號,並且輸出至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
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是依據事先設定的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將來自位置檢測器5的位置資訊脈衝訊號分頻,而產生吐出時間點訊號,並且輸出至驅動訊號產生器7。另外,吐出時間點訊號是如上述地規定驅動噴墨頭3的噴嘴3a的電壓波形的產生時間點之訊號。此時,吐出時間點訊號也會被輸出至印刷原圖保持器10、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又,分割時間點訊號會被輸出至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
驅動訊號產生器7是依據來自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的吐出時間點訊號,生成驅動波形訊號,並且輸出至驅動訊號選擇器13。另外,驅動波形訊號是如上述用於使墨水滴從噴墨頭3的噴嘴3a吐出的訊號。
另一方面,印刷原圖保持器10是使邏輯印刷位元圖資料即原圖資料與吐出時間點訊號同步,並且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另外,原圖資料是如上述用於指示墨水滴對於已設定在印刷基板1上的印刷吐出點格子2a的吐出之資料。
又,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是使每個噴嘴3a的正規化一維偏移資料(像素)量與吐出時間點訊號同步,並且輸出至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
此外,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是使每個噴嘴3a的正規化二維偏移資料(像素)量與分割時間點訊號同步,並且輸出至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
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按每個吐出時間點訊號,來對以下資料量進行加法運算:來自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之每個噴嘴3a的正規化一維偏移資料(像素)量、及來自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之每個噴嘴3a的正規化二維偏移資料(像素)量。並且,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將加法運算的結果即已得到之顯示每個噴嘴的偏移量(延遲量)的偏移量資訊,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
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依據來自印刷原圖保持器10的原圖資料、及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的偏移量資訊,生成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並且輸出至驅動訊號選擇器13。另外,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是如上述按每個噴嘴3a來指示對於每一個印刷吐出點格子2a之墨水滴的吐出的開啟/關閉(執行/非執行)的資訊。
驅動訊號選擇器13是依據來自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噴嘴3a來開啟/關閉來自驅動訊號產生器7的驅動波形訊號。藉此,即可控制來自各個噴嘴3a的墨水滴之吐出。
並且,上述動作是在移動平台4以預定的速度通過噴墨頭3之下的期間中重複執行。藉此,可依據原圖資料而將墨水滴吐出至印刷基板1上。並且,當移動平台4通過噴墨頭3之下結束後,依據於原圖資料的墨水滴之吐出即完成。
如以上,即可執行噴墨印刷裝置100的印刷動作。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的特徵即補正動作,利用圖9來進行說明。
另外,在此補正動作中,是事先將原圖資料與滴落偏移資訊設定於圖4所示的各個保持器。藉此,補正每個噴嘴3a的滴落偏移、及因移動平台4的偏搖而產生的印刷基板1的面內滴落偏移。
圖9是顯示在圖4所示的噴墨印刷裝置100的構成要素當中,進行補正動作的主要構成要素的連接的圖。
如圖9所示,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印刷原圖保持器10、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及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是按每個噴嘴3a而連接。另外,在圖9中,#1~#20是顯示20個噴嘴3a的識別編號。
又,如圖9所示,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具有20個可變延遲器(噴嘴1可變延遲器至噴嘴20可變延遲器12)。
接著,作為上述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中的一例,針對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構成,利用圖10來進行說明。
圖10是顯示圖4、圖9所示的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中的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構成之一例的圖。
如圖10所示,噴嘴2可變延遲器是由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邏輯乘法器31a至邏輯乘法器31h、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a至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h、邏輯加法器33a至邏輯加法器33h、及解碼器34等所構成。
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是由例如1位元正反器所構成。各個像素保持器是在CK時脈(CLK)訊號的啟動的時間點,將D輸入值保持於Q。並且,藉由/*CLR訊號,將Q清除成0(零)。
邏輯乘法器31a至邏輯乘法器31h是由例如及閘(AND gate)所構成。並且,各個邏輯乘法器是輸出2輸入的邏輯與(AND)。
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a至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h是由例如1輸入負邏輯及閘所構成。並且,各個部分負邏輯乘法器是輸出正邏輯1輸入與負邏輯1輸入的邏輯與(AND)。
邏輯加法器33a至邏輯加法器33h是由例如或閘(OR gate)所構成。並且,各個邏輯加法器是輸出2輸入的邏輯和(OR)。
解碼器34依照所輸入的1至8的數值,將正邏輯位元輸出到S1至S8。例如,在解碼器34的輸入值=1時,S1成為1,S2~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2時,S1及S2分別成為1,S3~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3時,S1至S3分別成為1,S4至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4時,S1至S4分別成為1,S5至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5時,S1至S5分別成為1,S6至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6時,S1至S6分別成為1,S7及S8分別成為0。在輸入值=7時,S1至S7分別成為1,S8成為0。在輸入值=8時,S1至S8全部都成為1。
接著,針對上述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的訊號之狀態,利用圖11來進行說明。
圖11是將圖10所示的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的訊號之狀態與時間的經過一起顯示的圖。
以下,列舉#2的噴嘴(以下,稱為「第2個噴嘴」)為例來說明印刷中的補正動作。
如圖11所示,圖9所示的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是保持3.66(單位:像素),來作為第2個噴嘴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1Dzure#2)。圖9所示的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是保持1.6、0.24、1.04、2.44(單位:像素),來作為第2個噴嘴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2Dzure#2)。
又,圖9所示的印刷原圖保持器10是依圖7中的y2的x1至x31的順序,保持顯示印刷吐出點格子2a為吐出對象(黑圓點)或為非吐出對象(白圓圈)的數值行,來作為第2個噴嘴的原圖資料(Din#2)。例如,如圖11所示,第2個噴嘴的原圖資料(Din#2)是成為0(非吐出對象)、0、0、1(吐出對象)、1、0、0、0、0、…1、1、0、0。
第2個噴嘴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1Dzure#2)即3.66是與吐出時間點訊號同步,而輸出至圖9所示的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
第2個噴嘴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2Dzure#2)即1.6、0.24、1.04、2.44是與分割時間點訊號同步,而依序輸出至圖9所示的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
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對第2個噴嘴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1Dzure#2)與第2個噴嘴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2Dzure#2)進行算術相加。並且,如圖10所示,該相加值(換言之,延遲量)是作為選擇資料SEL#2訊號,而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的噴嘴2可變延遲器。
另一方面,第2個噴嘴的原圖資料是依上述的順序與吐出時間點訊號同步,而輸出至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的噴嘴2可變延遲器。亦即,如圖10所示,第2個噴嘴的原圖資料是作為選擇資料Din#2訊號,而輸出至噴嘴2可變延遲器。
又,圖11是顯示與各吐出時間點t=1至40對應的選擇資料SEL#2、選擇資料Din#2的值。
在此,利用圖10及圖11,來說明以下動作:選擇資料Din#2是依據選擇資料SEL#2來延遲,而輸出作為Dout#2。
首先,如圖10所示,*CLR訊號是從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輸出至噴嘴2可變延遲器。藉此,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的Q輸出會被清除成0(零)。
此時,在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中,如圖11所示,在時刻t=1中,算出3.66(1Dzure#2(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1.6(2Dzure#2(第1行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5.26像素(SEL#2.float)。並且,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將算出的5.26像素的小數點以下已捨去的5個像素,作為選擇資料SEL#2訊號,而輸出至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解碼器34。
接著,圖10所示的解碼器34是依據已輸入的選擇資料SEL#2訊號,分別將1輸出到S1至S5,並且分別將0輸出到S6至S8。
並且,與解碼器34的S1至S5連接的邏輯乘法器31a~31e、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a~32e、邏輯加法器33a~33e是將像素保持器30a~30e的Q輸出傳達至Dout#2、或像素保持器30a~30d的D輸入。
另一方面,與解碼器34的S6至S8連接的邏輯乘法器31f~31h、部分負邏輯乘法器32f~32h、邏輯加法器33f~33h是將Din#2的輸入傳達至像素保持器30e~30g的D輸入。
又,像素保持器30h是在D輸入上輸入有Din#2。並且,藉由來自吐出時間點產生器6的CLK訊號的啟動,對像素保持器30a~30h的D輸入值是受到保持,並且輸出至Q。
此時,如圖11所示,在時刻t=1~3中,由於Din#2=0,因此像素保持器30a~30h的Q照原樣為0。又,在時刻t=4、5中,當成為Din#2=1後,Din#2是傳達至像素保持器30e的D5。並且,在時刻t=6~8中,Din#2是從像素保持器30e的D5依序傳達至圖像保持器30a~30d。藉此,可帶來5像素份的延遲。
之後,如圖11所示,在t=9中,當SEL#2訊號從5變成3時,Din#2的輸出目的地是切換成D4~D3。其結果,在t=7~8中,原本像素保持器30d~30e的Q所保持的值是被捨棄,從t=9開始,延遲量是從5像素變化為3像素。
以下同樣地,在t=17中,當SEL#2訊號從3變成1時,延遲量是從3像素變成1像素。又,在t=25中,當SEL#2訊號從1變成6時,延遲量是從1像素變成6像素。並且,當成為時刻t=40時,延遲動作即完成。
藉此,如圖11所示,作為Dout#2,在時刻t=9、10、t=15、16、t=24、25、t=34、35的每一個中輸出1。
如以上,Din#2所示的值是依據SEL#2訊號所示的延遲量的增減而延遲,而輸出作為Dout#2。
另外,亦可設成在成為二維偏移縮小的方向的時刻t中,在Din像素為吐出像素的情況下,在成為非吐出像素的時刻t+n之前,不切換SEL訊號。藉此,可以防止吐出像素被刪除的情形。
又,在分割像素間隔成為小數像素值的情況下,亦可藉由小數的加法器來取累積運算。並且,亦可設成在已累積運算的分割像素間隔已跨過整數間隔值的時間點下,切換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藉此,不會產生因將小數的分割位置設為整數而產生的累積誤差,而可以抑制為僅有尾數誤差。其結果,可得到累積誤差抑制效果。
以上,實施形態1的噴墨印刷裝置100是在已將原圖資料保存於印刷原圖保持器10後,在藉由噴墨頭3的噴嘴3a的特性變化而已使吐出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將表示該特性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保存於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此外,在移動平台4的移動特性已變化的情況下,將表示該特性的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保存於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並且,依據已保存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及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來進行原圖資料的印刷。
亦即,噴墨印刷裝置100是分別獨立地保持原圖資料、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並且,構成為依據已保持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與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相加值,來印刷原圖資料。藉此,在一維偏移補正時,僅重寫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即可。又,在二維偏移補正時,僅重寫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即可。因此,變得不需要進行兩偏移像素量對原圖資料的反映處理、或將原圖資料寫入至記憶體的處理。
又,在印刷原圖保持器10中,不需要置換原圖資料。因此,可以大幅地減少印刷準備所需要的處理時間。
藉由以上,實施形態1的噴墨印刷裝置100可以一邊減少處理時間,一邊補正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偏移。其結果,可以提供高品質顯示器或具有該高品質顯示器的電子機器,前述高品質顯示器可滿足顯示器面板的大型化或多倒角化、以及生產量增大所帶來的印刷流水作業的縮短,且混色發光與亮度不均勻較少。 (實施形態2)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2的噴墨印刷裝置100來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2的噴墨印刷裝置100是在圖4所示的構成要素當中,不具備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及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這一點是和實施形態1不同。
亦即,實施形態2的噴墨印刷裝置100是以軟體處理來進行每個噴嘴3a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與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相加處理。並且,取代於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將已得到的相加值保存於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藉此,可以實現與實施形態1同樣的動作。
在此情況下,相加值亦可作為小數點以下已捨去的整數資料,而保存於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9。藉此,和相加值為小數資料的實施形態1相較之下,可以減少記憶體與電路規模。 (實施形態3)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3的噴墨印刷裝置,利用圖12來進行說明。
圖12是顯示實施形態3之噴墨頭的傾斜狀態的一例的圖。
如圖12所示,實施形態3的噴墨印刷裝置是使圖4所示的2個噴墨頭3的配置相對於掃描方向X而斜向地傾斜,而將圖4所示的噴嘴間間距Lny設為較小,這一點是和實施形態1不同。藉此,會產生掃描方向X上之較小的噴嘴間距LnX(以下,稱為「掃描方向噴嘴間距LnX」)。
亦即,在實施形態3中,使用預定的控制電腦(軟體),在原圖資料中按每個噴嘴3a來錯開掃描方向噴嘴間距LnX的n倍(以下,稱為「錯開加工」)。藉此,變得可以進行已偏移補正的印刷。
每個噴嘴3a的錯開量在每當掃描方向印刷圖像解析度px變化時會再計算。並且,依據已再計算的錯開量來對原圖資料進行錯開加工。
另外,上述n是在每當原圖資料的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px變更時,依據Lnx與除算值來決定。在此情況下,雖然會出現尾數(小數),但是該尾數是被加到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8的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藉此,可得到累積誤差抑制效果。
又,上述錯開加工是指配合噴嘴3a的配置來對原圖資料本身進行加工的處理。
一般而言,噴嘴3a的配置是在設計時決定。但是,根據噴墨頭3的安裝或噴墨頭3本身的吐出之情形(機器差異),會產生墨水滴的滴落偏移。於是,在錯開加工中,是依據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來補正後者的偏移。另一方面,前者的偏移是配合噴嘴3a的配置來對原圖資料本身進行加工。在此情況下,原圖資料的製作頻率是比偏移補正量的加工頻率更少。因此,即使原圖資料較大,加工所花費的時間仍不需要壓迫到生產。藉此,可以避免生產性的降低。 (實施形態4)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4的噴墨印刷裝置,一邊參照圖4,一邊利用圖12來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4是在不加工原圖資料的情形下,進行實施形態3所說明的掃描方向噴嘴間距LnX的n倍的偏移補正,這一點是和實施形態3不同。
實施形態4的噴墨印刷裝置100除了圖4所示的構成要素之外,更具備保持每個噴嘴3a的錯開量之噴嘴配置偏移資訊保持器(未圖示)。
噴嘴配置偏移資訊保持器是在每次掃描方向印刷圖像解析度px變化時,保存再計算的每個噴嘴3a的錯開量。
並且,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11是依據噴嘴配置偏移資訊保持器所保存的每個噴嘴3a的錯開量,將各噴嘴可變延遲器12的可變延遲範圍,擴張成可以進行掃描方向噴嘴間距LnX的n倍的偏移量的偏移補正之範圍。
藉由以上,在實施形態4中,變得可在不加工原圖資料的情形下,進行已偏移補正的印刷。
另外,本揭示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的變形。
1:印刷基板 1a:撥液膜 1b:隔壁 1c:像素區域 1d:滴落寬容部分 1Dzure#2: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 1e:像素內滴落區域 2a:印刷吐出點格子 2b:滴落區域內點格子 2A-2A,2B-2B,2C-2C:線 2Dzure#2: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 3:噴墨頭 3a:噴嘴 4:移動平台 5:位置檢測器 6:吐出時間點產生器 7:驅動訊號產生器 8: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 9: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 10:印刷原圖保持器 11: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 12:各噴嘴可變延遲器 13:驅動訊號選擇器 20:滴落期待位置 21:實際的滴落位置 30a,30b,30c,30d,30e,30f,30g,30h:像素保持器 31a,31b,31c,31d,31e,31f,31g,31h:邏輯乘法器 32a,32b,32c,32d,32e,32f,32g,32h:部分負邏輯乘法器 33a,33b,33c,33d,33e,33f,33g,33h:邏輯加法器 34:解碼器 39:資料輸入部 41:控制部 59:頭吐出控制部 65-1:尺規讀取頭A 65-2:尺規讀取頭B 67:頭 69,69-1,69-2,…69-n:噴嘴吐出孔 81:波形生成部 85:矩形波生成部 87:波形放大部 89:圖案波形生成部 91-1:位置編碼器A 91-2:位置編碼器B 93:時間偏移計測部 95:基準波形選擇部 97:圖案資料生成部 100:噴墨印刷裝置 A65-1,B65-2:尺規讀取頭 A91-1,B91-2:位置編碼器 CLK:CK時脈 LnX:掃描方向噴嘴間距 Lny,Lpx,Lpy:間隔 ewx,ewy,Lwx,Lwy:長度 p0,p1,p2,…pn:p側尺規 px:掃描方向印刷解析度 py:噴嘴行方向印刷解析度 q0,q1,q2,…qn:q側尺規 Din#2,SEL#2:選擇資料 t:吐出時間點 T0,T1,T2,…Tn:時刻 X:掃描方向 x1,x9,x17,x25:邊界 Y:噴嘴行方向 #1,#2,…#20:噴嘴3a的識別編號 *CLR:訊號
圖1是本揭示的實施形態1之顯示器面板用基板的平面圖。
圖2A是圖1的2A-2A線剖面圖。
圖2B是圖1的2B-2B線剖面圖。
圖2C是圖1的2C-2C線剖面圖。
圖3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像素區域與印刷吐出點格子的關係的圖。
圖4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噴墨印刷裝置的方塊圖。
圖5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液滴滴落觀測用基板中的滴落位置的偏移的分布的圖。
圖6A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面內掃描(SCAN)方向偏移量的一覽的圖。
圖6B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以第1行為基準之各噴嘴偏移量的一覽的圖。
圖6C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二維偏移的一覽的圖。
圖6D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一維偏移的一覽的圖。
圖6E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吐出開始位置補正量的圖。
圖7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原圖資料的圖。
圖8A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二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圖。
圖8B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一維偏移像素量資料的圖。
圖8C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吐出結束位置補正像素數量的圖。
圖8D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吐出開始位置補正像素數量的圖。
圖9是顯示進行實施形態1之補正動作的主要構成要素的連接的圖。
圖10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各噴嘴可變延遲器中的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11是將實施形態1之噴嘴2可變延遲器的內部的訊號之狀態和時間的經過一起顯示的圖。
圖12是顯示本揭示的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之噴墨頭的傾斜狀態的一例的圖。
圖13是說明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基板的偏搖所造成之噴嘴吐出孔的位置偏移的圖。
圖14是顯示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實現頭吐出時間點補正的構成要素的圖。
圖15A是顯示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平台移動所進行之印刷動作中的印刷基板與噴墨頭的關係的圖。
圖15B是顯示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平台移動所進行之印刷動作中的印刷基板與噴墨頭的關係的圖。
圖16是顯示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對於滴落觀測用基板以均一間距來進行面內吐出時的設想滴落位置的圖。
圖17是顯示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依據設想滴落位置而製作的印刷圖像資料的圖。
1:印刷基板
1c:像素區域
3:噴墨頭
3a:噴嘴
4:移動平台
5:位置檢測器
6:吐出時間點產生器
7:驅動訊號產生器
8: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
9: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
10:印刷原圖保持器
11: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
12:各噴嘴可變延遲器
13:驅動訊號選擇器
100:噴墨印刷裝置
Lny:間隔
X:掃描方向
Y:噴嘴行方向
#1,#2,#20:識別編號

Claims (5)

  1. 一種噴墨印刷裝置,具有移動平台與噴墨頭,前述移動平台使印刷基板移動,前述噴墨頭相對於前述印刷基板而使墨水滴從複數個噴嘴吐出,前述噴墨印刷裝置並且具有: 印刷原圖保持器,保持原圖資料,前述原圖資料顯示前述印刷基板上的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 正規化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保持二維偏移補正量或相加值之任一者,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使用於每個前述噴嘴的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二維偏移的補正,前述相加值是按每個前述墨水滴的吐出時間點而對於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加上一維偏移補正量的相加值,前述一維偏移補正量使用於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一維偏移的補正; 各噴嘴可變延遲器,依據前述原圖資料及前述相加值,生成使前述吐出時間點變化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及 驅動訊號選擇器,依據前述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前述噴嘴來開啟/關閉前述墨水滴的吐出, 前述一維偏移是前述噴嘴的配置的偏移、及吐出的前述墨水滴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的偏移之合計值, 前述二維偏移是在前述印刷基板的掃掠時產生的偏搖、縱搖之合計值。
  2. 如請求項1之噴墨印刷裝置,其更具有: 正規化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保持前述一維偏移補正量;及 各噴嘴偏移資訊加法器,依據前述一維偏移資訊保持器所保持的前述一維偏移補正量、及前述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所保持的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來算出前述相加值。
  3. 如請求項1或2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前述二維偏移資訊保持器所保持的前述相加值為整數。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前述噴墨頭是相對於掃描(SCAN)方向而傾斜配置,在前述掃描方向中,已產生噴嘴間距的情況下,依據每個前述噴嘴的錯開量來補正前述噴嘴間距。
  5. 一種噴墨印刷方法,是使用移動平台與噴墨頭來進行的噴墨印刷方法,前述移動平台使印刷基板移動,前述噴墨頭相對於前述印刷基板而使墨水滴從複數個噴嘴吐出, 前述噴墨印刷方法是先將原圖資料、以及二維偏移補正量或相加值之任一者保持於個別的記憶體中, 前述原圖資料顯示前述印刷基板上的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 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使用於每個前述噴嘴的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二維偏移的補正, 前述相加值是按每個前述墨水滴的吐出時間點而對於前述二維偏移補正量加上一維偏移補正量,前述一維偏移補正量使用於前述墨水滴的滴落位置之一維偏移的補正, 再依據前述原圖資料及前述相加值,生成使前述吐出時間點變化的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 且依據前述吐出開啟/關閉指示資訊,按每個前述噴嘴來開啟/關閉前述墨水滴的吐出, 前述一維偏移是前述噴嘴的配置的偏移、及吐出的前述墨水滴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的偏移之合計值, 前述二維偏移是在前述印刷基板的掃掠時產生的偏搖、縱搖之合計值。
TW110113509A 2020-05-21 2021-04-15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TW202144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9174 2020-05-21
JP2020089174A JP2021183392A (ja) 2020-05-21 2020-05-21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193A true TW202144193A (zh) 2021-12-01

Family

ID=7864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3509A TW202144193A (zh) 2020-05-21 2021-04-15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83392A (zh)
CN (1) CN113696625B (zh)
TW (1) TW2021441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8085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3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2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1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7297A (ja) * 2006-12-01 2008-06-19 Sony Corp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及び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KR101205751B1 (ko) * 2008-07-08 2012-11-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박 인쇄 장치, 성막 방법
CN102267289B (zh) * 2010-05-12 2014-05-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
JP5906472B2 (ja) * 2012-02-01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33657A (ja) * 2013-08-07 2015-0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6329747B2 (ja) * 2013-10-07 2018-05-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着弾位置判定方法
JP6695029B2 (ja) * 2015-12-28 2020-05-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塗布装置とインク塗布方法
JP6857807B2 (ja) * 2017-02-08 2021-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8944046B (zh) * 2017-10-24 2019-08-2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头墨滴状况分析方法、装置和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6625B (zh) 2023-10-24
CN113696625A (zh) 2021-11-26
JP2021183392A (ja)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44193A (zh)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US11678561B2 (en) Nozzle-droplet combination techniques to deposit fluids in substrate locations within precise tolerances
JP3384376B2 (ja) 印刷ヘッドユニットのヘッド識別情報を用いた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ズレの調整
US20040080555A1 (en) Positional deviation correction using reference and relative correction values in bi-directional printing
JP20150336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TWI693973B (zh) 墨水塗布裝置及墨水塗布方法
US20030087026A1 (en) Multi-nozzle printing method for PLED displays
JP2008249781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1570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吐出装置
JP2004114500A (ja) 建築板印刷装置
JP2009039658A (ja) 液状体の吐出制御方法、液滴吐出装置
JP59064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533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77897B2 (ja) 双方向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ズレの調整
JP6440510B2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JP20122384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5011772B2 (ja) 機能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2899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TW200940187A (en) Coating device and coating method
JP482622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471025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形成方法と形成装置
JP2022018678A (ja) ラインヘッドプリンターおよび吐出制御方法
KR20230022111A (ko) 잉크젯 장치를 이용한 도포 방법
JP2007093838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6030411A (ja) 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