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6625A -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6625A
CN113696625A CN202110543110.2A CN202110543110A CN113696625A CN 113696625 A CN113696625 A CN 113696625A CN 202110543110 A CN202110543110 A CN 202110543110A CN 113696625 A CN113696625 A CN 113696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dimensional
nozzle
ejection
dimensional off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31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6625B (zh
Inventor
南云孝夫
川西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96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6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6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6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喷墨印刷装置(100)具有保持表示印刷基板(1)上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原画数据的印刷原画保持器(10)。另外,具有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该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对在每个喷嘴(3a)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二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二维偏移修正量、以及按墨滴的每个喷出时机对二维偏移修正量加上在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一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一维偏移修正量而得到的相加值中的任一个进行保持。还具有: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其基于原画数据及相加值,生成使喷出时机变化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以及驱动信号选择器(13),其基于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喷嘴将墨滴的喷出接通/断开。

Description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使用喷墨印刷装置形成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板的有机发光层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例如有利用溶剂涂覆法形成低分子有机材料或高分子有机材料的方法。
作为利用溶剂涂覆法形成有机发光层的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具有使用喷墨印刷装置将包含有机发光材料的墨的液滴(以下,也称为“墨滴”)向显示器基板的像素区域喷出,而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方法。此时,喷出的墨滴包含有机发光材料及溶剂。
通常的喷墨印刷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的喷墨头。喷墨印刷装置一边控制喷嘴与被印刷物(工件)的位置关系,一边从喷嘴喷出墨滴而向被印刷物涂覆墨滴。
例如,日本特开2003-266669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喷墨印刷装置,该喷墨印刷装置使墨滴以在被称为像素区域的凹坑中各向同性地扩展的方式着落在基板上,从而能够形成具有规定线宽的像素。
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喷墨印刷装置形成多个具有规定线宽的像素的情况下,若墨滴的着落位置产生偏移,则没有在作为目标位置的自像素区域内涂覆所需量的墨滴。因此,被涂覆的自像素区域内的墨量不足。另外,若应着落在自像素区域内的墨滴向与自像素区域相邻的相邻像素区域内喷出,则相邻像素区域的墨量过剩。
也就是,由于上述墨量的过剩或不足,可能引起形成的发光层的厚度在自像素区域和其他像素区域中不同的情况。
另外,当向相邻像素区域喷出的墨滴以及向自像素区域喷出的墨滴以相互不同的发光墨着落且任一墨滴着落到自像素区域与相邻像素区域之间的情况下,着落的墨滴将两个像素区域相连。由此,有时在两个像素区域中成为混色发光。
作为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原因,例如有在显示器基板的扫描时产生的偏转(显示器基板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行进方向的抖动)、俯仰等。并且,作为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原因,有喷嘴的配置的偏移(以下,称为“喷嘴配置偏移”)、从喷嘴喷出的墨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偏移(以下,称为“喷出角度偏移”)等。
作为消除上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消除上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方法:基于在扫描显示器基板时产生的偏转的程度,使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出墨滴的时机变化。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52215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2”)中,首先在装配有显示器基板的工作台(直线移动部)的左右端设置标尺及编码器。接着,根据从标尺及编码器得到的各个工作台端的位置算出偏转量。并且,公开了将从全部喷嘴喷出墨滴的时机修正为与算出的偏转量相匹配的喷出时机的方法。
以下,使用图13及图14对消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3(与专利文献2的图4相同)是说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由基板的偏转引起的喷嘴喷出孔的位置偏移的图。具体而言,图13示出在使载物台的平台移动的工作台的左右安装的两个标尺、以及在工作台通过了喷墨头(图中的头67)的正下方时从喷嘴(图中的喷嘴喷出孔69)喷出的墨滴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标尺是图中用p0…pn表示的p侧标尺、以及用q0…qn表示的q侧标尺。
如图13所示,在时刻T0,向p0且q0的位置,从喷嘴喷出孔69-1至喷嘴喷出孔69-n分别喷出墨滴。另外,在时刻Tn,向pn且qn-1的位置,从喷嘴喷出孔69-1至喷嘴喷出孔69-n分别喷出墨滴。
此时,在图13所示的p侧标尺中,一个刻度(脉冲)延迟的现象为偏转。也就是,偏转量(偏转的程度)能够根据图13所示的p侧标尺、q侧标尺得到。
另外,图14(与专利文献2的图7相同)是示出为了修正从喷墨头喷出墨滴的时机而使用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图。
如图14所示,标尺读取头A65-1、标尺读取头B65-2分别读取图13所示的p侧标尺、q侧标尺的脉冲(位置)。位置编码器A91-1、位置编码器B91-2分别对针对每个标尺读取到的脉冲数进行计数。
波形生成部81基于每个标尺的脉冲数,计测时间偏移(p侧标尺的一个刻度的延迟)。接着,波形生成部81基于时间偏移以及图案化数据(印刷图像),生成全部喷嘴的喷出接通/断开时机。然后,波形生成部81基于喷出接通/断开时机,控制从各喷嘴喷出墨滴的时机。由此,实现了基于偏转而进行的喷出时机的修正。
以下,对于例如日本特开2015-138693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修正着落位置的偏移来进行印刷的方法,使用图15A至图17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法中,首先对具有与显示器基板相同面积的着落观测用基板,从全部喷嘴向面内喷出墨滴。接着,根据墨滴的着落位置与基准位置的偏移的情形,预先计测偏转、俯仰、喷嘴配置偏移、喷嘴喷出角度偏移的合算量(以下,称为“着落综合偏移量”)。然后,基于计测出的着落综合偏移量、以及负方向的偏移量(以下,称为“着落综合偏移修正量”),对印刷图像进行变形(修正)。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上那样的进行印刷的方法。
具体而言,图15A及图15B(与专利文献3的图16相同)是示出基于载物台移动的印刷动作中的印刷基板与喷墨头的关系的图。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专利文献3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基板1、喷墨头3、移动载物台4等,该印刷基板1由形成像素区域1c的显示器基板例示,该喷墨头3具有喷嘴3a。
需要说明的是,图15A的(a1)、(a2)、(a3)示出没有移动载物台4的偏转以及喷墨头3的旋转的状态。
另外,图15B示出喷墨头3的前半部不旋转而喷墨头3的后半部旋转的状态。并且,图15B的(b1)示出移动载物台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图15B的(b2)示出移动载物台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图15B的(b3)示出移动载物台4一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进行扫描而进行印刷的状态。
另外,图16(与引用文献3的图13相同)是示出利用图15B所示的印刷动作对具有与显示器基板相同面积的着落观测用基板以均匀间距进行面内喷出时的假定着落位置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所示的各个像素区域1c中示出了用实心圆表示的8滴的假定着落位置。
并且,图17(与引用文献3的图14相同)是示出基于图16所示的假定着落位置而制作成的原画数据的图。图17所示的原画数据保存于印刷装置的存储器。
印刷装置首先基于保存的原画数据,使墨从喷墨头的各个喷嘴喷出。此时,印刷装置修正着落综合偏移,而使8滴墨滴无偏移地着落在各个像素区域内。由此,能够减少显示器发光时的混色发光、不均匀发光。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利用载物台的标尺部位修正全部喷嘴的喷出时机。因此,当利用标尺部位观测的第一偏转与载物台上的显示器基板上的第二偏转不同的情况下,着落位置产生第一偏转与第二偏转的差量的偏移。
近年来,由显示器面板的大型化或多倒角化、生产量增大引起的印刷节拍的缩短化正在进展。因此,由于因载物台的面积扩大引起的刚性的降低、印刷扫描的高速化,而使第一偏转与第二偏转的差存在变得更大的倾向。
另外,专利文献3的方法将基于着落综合偏移量(偏转、俯仰、喷嘴配置偏移以及喷出角度偏移的合算量)而得到的着落综合偏移修正量反映到印刷图像的整个面。因此,根据专利文献3的方法,能够修正着落位置的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着落综合偏移量是不依赖于载物台移动的一维偏移(喷嘴配置偏移、喷出角度偏移的合算量)与由载物台移动产生的二维偏移(偏转、俯仰的合算量)的合算值。因此,一维偏移相对于二维偏移,经时变化的频率和程度大。这是因为质量大的载物台的精度变动主要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缓慢。与此相对,数pL(皮升)的液滴中的喷出角度偏移的变动依赖于墨的浓度变化、喷出次数。因此,需要按照频率高的一维偏移的变动来进行将这些不同的变动合算而得到的着落综合偏移量的修正。
然而,与印刷图像增大成比例地,着落综合偏移修正量的反映所耗费的时间、将原画数据写入存储器的时间等处理时间增大。
另外,如上所述,近年来,由显示器面板的大型化、多倒角化、生产量增大引起的印刷节拍的缩短化正在进展。因此,在满足所要求的生产量的印刷节拍的时间内,难以制作巨大的印刷图像并将其写入图像存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削减处理时间并且能够修正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喷墨印刷装置,该喷墨印刷装置具有:移动载物台,其使印刷基板移动;以及喷墨头,其从多个喷嘴向印刷基板喷出墨滴。喷墨印刷装置具有保持表示印刷基板上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原画数据的印刷原画保持器。另外,具有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该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对在每个喷嘴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二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二维偏移修正量、及按墨滴的每个喷出时机对二维偏移修正量加上在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一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一维偏移修正量而得到的相加值中的任一个进行保持。还具有:每喷嘴可变延迟器,其基于原画数据及相加值,生成使喷出时机变化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以及驱动信号选择器,其基于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喷嘴将墨滴的喷出接通/断开。并且,一维偏移是喷嘴的配置的偏移与喷出的墨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偏移的合计值,二维偏移是印刷基板的扫描时产生的偏转与俯仰的合计值。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喷墨印刷方法,该喷墨印刷方法使用使印刷基板移动的移动载物台和从多个喷嘴向印刷基板喷出墨滴的喷墨头来进行。在喷墨印刷方法中,在不同的存储器保持:表示印刷基板上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原画数据;以及在每个喷嘴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二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二维偏移修正量、及按墨滴的每个喷出时机对二维偏移修正量加上在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一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一维偏移修正量而得到的相加值中的任一个。并且,基于原画数据及相加值,生成使喷出时机变化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并基于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喷嘴将墨滴的喷出接通/断开。并且,一维偏移是喷嘴的配置的偏移与喷出的墨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偏移的合计值,二维偏移是印刷基板的扫描时产生的偏转与俯仰的合计值。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削减处理时间并且能够修正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器面板用基板的俯视图。
图2A是图1的2A-2A线剖视图。
图2B是图1的2B-2B线剖视图。
图2C是图1的2C-2C线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像素区域与印刷喷出点阵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中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分布的图。
图6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的一览的图。
图6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一列每基准喷嘴偏移量的一览的图。
图6C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二维偏移的一览的图。
图6D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一维偏移的一览的图。
图6E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原画数据的图。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图。
图8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图。
图8C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喷出结束位置修正像素数量的图。
图8D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喷出开始位置修正像素数量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进行修正动作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关联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每喷嘴可变延迟器中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将实施方式1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的信号的状态与时间的经过一起示出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及实施方式4的喷墨头的倾斜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说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由基板的偏转引起的喷嘴喷出孔的位置偏移的图。
图14是示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实现头喷出时机修正的构成要素的图。
图15A是示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基于载物台移动的印刷动作中的印刷基板与喷墨头的关系的图。
图15B是示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基于载物台移动的印刷动作中的印刷基板与喷墨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对着落观测用基板以均匀间距进行面内喷出时的假定着落位置的图。
图17是示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基于假定着落位置而制作成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各图中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它们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1的印刷基板1进行说明。
图1是印刷基板1的俯视图(平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印刷基板1例如是显示器面板用基板。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基板1具备形成于印刷基板1之上的疏液膜1a、形成于疏液膜1a上的堤1b、以及由疏液膜1a和堤1b划分出的像素区域1c等。堤1b沿喷嘴列方向Y延伸而设置。
堤1b在扫描方向X上对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区域1c进行划分。扫描方向X上的间隔Lpx是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区域1c的中心(图中的单点划线的交点。以下同样)之间的间隔。喷嘴列方向Y上的间隔Lpy是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像素区域1c的中心之间的间隔。
图1所示的Lwx是像素区域1c的扫描方向X上的长度。另外,Lwy是像素区域1c的喷嘴列方向Y上的长度。像素区域1c是从像素区域1c的中心在扫描方向X上以±Lwx/2且在喷嘴列方向Y上以±Lwy/2形成的圆角长方形区域。
以下,使用图2A至图2C对印刷基板1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图2A至图2C是印刷基板1的剖视图。
具体而言,图2A示出图1的2A-2A线剖面。2A-2A线剖面是在扫描方向X上切出像素区域1c而得到的剖面。如图2A所示,在相邻的堤1b之间的像素区域1c不存在疏液膜1a。
图2B示出图1的2B-2B线剖面。2B-2B线剖面是在扫描方向X上切出没有像素区域1c的区域而得到的剖面。如图2B所示,在相邻的堤1b之间的像素区域1c存在疏液膜1a。
图2C示出图1的2C-2C线剖面。2C-2C线剖面是在喷嘴列方向Y上切出像素区域1c而得到的剖面。如图2C所示,在像素区域1c不存在堤1b而局部存在疏液膜1a。
以下,使用图3对像素区域1c与印刷喷出点阵2a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像素区域1c与印刷喷出点阵2a的关系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图1所示的多个像素区域1c中的一个像素区域1c。
如图3所示,像素区域1c包括着落避让部分1d、像素内着落区域1e等。
像素内着落区域1e是具有扫描方向X上的长度ewx和喷嘴列方向Y上的长度ewy,且能够供墨滴着落的像素区域。向像素内着落的墨滴向像素内着落区域1e内喷出。
着落避让部分1d是从像素区域1c除去像素内着落区域1e而得到的区域。着落避让部分1d是用于在墨滴从喷嘴偏移喷出的情况下使墨滴不从像素区域1c溢出的富余区域。
在图3中,针对与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分辨率px相当的每个宽度,图示了沿喷嘴列方向Y延伸的虚线(以下,称为“第一虚线”)。另外,针对与喷嘴列方向Y上的印刷分辨率py相当的每个宽度,图示了沿扫描方向X延伸的虚线(以下,称为“第二虚线”)。并且,第一虚线与第二虚线的交点与印刷喷出点阵2a对应。也就是,印刷喷出点阵2a可以成为期望墨滴着落的位置(后述的“着落期望位置20”)。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分辨率px(以下,称为“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以及喷嘴列方向Y上的印刷分辨率py(以下,称为“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各自的决定方法,在后叙述。
另外,着落区域内点阵2b是配置在像素内着落区域1e内的印刷喷出点阵2a。
以下,在实施方式1中,举出向像素内着落区域1e内标准地喷出8滴墨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根据8滴墨滴、像素内着落区域1e、以及后述的喷嘴列方向间隔Lny(参照图4)的关系,来决定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以及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以在像素内着落区域1e内确保扫描方向X上为3个点且喷嘴列方向Y上为4个点,合计为12个点(参照图3)的方式,决定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以及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在12个着落区域内点阵2b中,用实心圆表示进行墨滴的喷出的8滴的着落区域内点阵2b,用空心圆表示不进行墨滴的喷出的4滴的着落区域内点阵2b。另外,喷出的8滴的着落区域内点阵2b配置为坐标上的重心位于像素区域1c的中心。
以下,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1的喷墨印刷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喷墨印刷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4所示,喷墨印刷装置100具有喷墨头3、移动载物台4、位置检测器5、喷出时机产生器6、驱动信号产生器7、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印刷原画保持器10、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驱动信号选择器13等。喷墨印刷装置100对印刷基板1进行印刷。
喷墨头3具有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3a。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沿着喷嘴列方向Y设置有两个喷墨头3。多个喷嘴3a沿着喷嘴列方向Y每隔间隔Lny配置。间隔Lny在两个喷墨头3的接缝处也被维持。也就是,图3所示的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与间隔Lny相同。
移动载物台4使载置的印刷基板1移动。
位置检测器5生成将载置有印刷基板1的移动载物台4的位置信息转换为脉冲信号而得到的位置信息脉冲信号。并且,位置检测器5将所生成的位置信息脉冲信号向喷出时机产生器6输出。
喷出时机产生器6基于预先设定的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对来自位置检测器5的位置信息脉冲信号进行分频,并生成喷出时机信号。并且,喷出时机产生器6将所生成的喷出时机信号向驱动信号产生器7、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印刷原画保持器10、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喷出时机信号是规定对喷墨头3的喷嘴3a进行驱动的电压波形的产生时机的信号。
另外,喷出时机产生器6按照保持在喷出时机产生器6内的喷出开始位置信息,开始喷出时机信号的输出。并且,喷出时机产生器6输出保持在喷出时机产生器6内的喷出次数信息所表示的次数的喷出时机信号。之后,喷出时机产生器6停止喷出时机信号的产生、输出。
并且,喷出时机产生器6生成分割时机信号,并将所生成的分割时机信号向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输出。也就是,由喷出时机产生器6生成的分割时机信号是按照保持在喷出时机产生器6内的分割宽度次数信息对喷出时机进行计数、空出间隔后的信号。并且,分割时机信号是指定使归一化二维偏移量向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的时机的信号。
驱动信号产生器7基于来自喷出时机产生器6的喷出时机信号,生成从喷墨头3的喷嘴3a喷出墨滴的驱动波形信号。并且,驱动信号产生器7将所生成的驱动波形信号向驱动信号选择器13输出。
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是保持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数据的存储器。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将所保持的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数据向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数据,在后叙述。
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是保持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的存储器。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按照来自喷出时机产生器6的分割时机信号,将所保持的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向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在后叙述。
印刷原画保持器10是保持原画数据(印刷原始数据)的存储器。印刷原画保持器10将所保持的原画数据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原画数据是用于指示墨滴向设定在印刷基板1上的印刷喷出点阵2a的喷出的数据。
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按每个喷出时机信号,将来自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的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数据与来自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的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相加。并且,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将相加的结果、即所得到的表示每个喷嘴3a的偏移量(延迟量)的偏移量信息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
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基于来自印刷原画保持器10的原画数据、以及来自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的偏移量信息,生成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并将其向驱动信号选择器13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是对每个喷嘴3a指示接通/断开(执行/非执行)向各个印刷喷出点阵2a的喷出的信息。
驱动信号选择器13基于来自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输出来自驱动信号产生器7的驱动波形信号,并使每个喷嘴3a接通/断开。由此,控制墨滴从各个喷嘴3a的喷出。
在此,具备上述结构的喷墨印刷装置100在执行对印刷基板1的印刷之前,首先使墨滴着落于与印刷基板1同等尺寸的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未图示)的一面。接着,喷墨印刷装置100测定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上的实际的着落位置与目标着落位置的偏移量。并且,喷墨印刷装置100基于测定出的偏移量,决定一维着落偏移信息以及二维着落偏移信息。
以下,使用图5对上述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中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中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分布的图。
如图5所示,液滴着落观测用基板上的印刷范围例如在扫描方向X上被四等分。具体而言,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范围的边界例如是x1、x9、x17、x25。另外,扫描方向X上的一个分割量的间隔(以下,称为“分割间隔BKW”)例如为40.0μm。喷墨印刷装置100存储上述边界的位置、分割间隔BKW。需要说明的是,分割间隔BKW作为除以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而得到的后述的分割间隔像素BKGSW而存储于喷出时机产生器6。
另外,如图5所示,喷墨头3例如具有每隔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而设置的、用y1至y20表示的20个喷嘴3a。
喷墨印刷装置100从喷嘴3a向预先设定的着落期望位置20喷出墨滴。着落期望位置20在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范围的边界x1、x9、x17、x25处沿着喷嘴列方向Y设定。
在此,图5中的空心圆表示着落期望位置20。另外,图5中的实心圆表示喷出的墨滴实际着落的位置21(以下,称为“实际的着落位置21”)。
如图5所示,在着落期望位置20与实际的着落位置21之间产生偏移。并且,在图5中,用着落期望位置20与实际的着落位置21之间所示的箭头表示偏移量。
以下,使用图6A对实施方式1的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A是示出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的一览的图。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是图5所示的着落期望位置20与实际的着落位置21的偏移量。单位为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中,x栏的1(以下,记为“x1”)表示图5中的第一列的边界x1(以下,简称为“第一列”),x栏的2(以下,记为“x2”)表示图5中的第二列的边界x9(以下,简称为“第二列”)。另外,x栏的3(以下,记为“x3”)表示图5中的第三列的边界x17(以下,简称为“第三列”),x栏的4(以下,记为“x4”)表示图5中的第四列的边界x25(以下,简称为“第四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6A所示的y栏也是同样的。另外,上述表达在图6B及图6C中也是同样的。
图6A所示的x1且y15中的-14.2μm是图5所示的第一列的边界x1处的偏移量中的最小偏移量(1DZRMIN)。
接着,使用图6B对实施方式1的第一列每基准喷嘴偏移量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B是示出第一列每基准喷嘴偏移量的一览的图。第一列每基准喷嘴偏移量是图6A的第一列中的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与图6A的第二列至第四列各列中的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的差分量。单位为μm。
例如,图6B所示的x2且v2中的-6.8μm是从图6A所示的x2且y2中的-2.7μm减去图6A所示的x1且y2中的4.1μm而得到的值。
另外,图6B所示的x4且y17中的-8.0μm是图6B所示的全部的值中的最小差分量(2DZRMIN)。
接着,使用图6C对实施方式1的二维偏移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C是示出二维偏移的一览(以下,称为“二维偏移表”)的图。二维偏移是从图6B所示的差分量(第一列每基准喷嘴偏移量)分别减去图6B所示的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并归一化为正值而得到的值。单位为μm。
例如,图6C所示的x2且y2中的1.2μm是从图6B所示的x2且y2中的-6.8μm减去图6B所示的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即一8.0μm而得到的值。
接着,使用图6D对实施方式1的一维偏移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D是示出一维偏移的一览(以下,称为“一维偏移表”)的图。一维偏移是从图6A所示的第一列的面内扫描方向偏移量分别减去它们中的一维偏移最小差分量(1DZRMIN)并归一化为正值而得到的值。单位为μm。
例如,图6D所示的y2中的18.3μm是从图6A所示的x1且y2中的4.1μm减去图6A所示的一维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即-14.2μm而得到的值。
接着,使用图6E对实施方式1的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E是示出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的图。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是一维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与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的合计值。单位为μm。
例如,图6E所示的-22.2μm是图6A所示的一维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即-14.2μm与图6B所示的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即-8.0μm的合计值。
需要说明的是,使上述一维偏移表及二维偏移表中的值为正值的理由是为了设为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能够使用的偏移量(详细情况在后叙述)。
<过程>
以下,对喷墨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过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对于喷墨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过程,分为(1)数据保存步骤以及(2)喷出步骤进行说明。
(1)数据保存步骤
首先,进行上述的各种数据的保存。
具体而言,在印刷原画保持器10保存原画数据。在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保存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数据。在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保存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
以下,使用图7对原画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原画数据的一例的图。
如图7所示,在原画数据中,喷嘴数为20,扫描数为31,且原画数据由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喷嘴列方向印刷分辨率py划分成格子状。在此,上述格子与图3所示的印刷喷出点阵2a对应。
另外,如图7所示,在原画数据中设定有多个像素区域1c。各个像素区域1c与图3所示的像素区域1c相同。与图3同样地,各个像素内着落区域1e内所示的实心圆表示进行墨滴的喷出的8滴的着落区域内点阵2b。
接着,使用图8A对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8A是示出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A所示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相当于二维偏移修正量的一例。
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是通过将图6C所示的二维偏移表的各个值除以扫描方向分辨率px(例如5.0μm)而转换为像素量的。
例如,图8A所示的x2且y2中的0.24像素是将图6C所示的x2且y2中的1.2μm除以5.0μm而得到的值。另外,图8A所示的x4且y1中的3.44像素是图8A所示的全部的值中的最大值(2DZRGSMAX)。
接着,使用图8B对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8B是示出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一例的图。图8B所示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相当于一维偏移修正量的一例。
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是通过将图6D所示的一维偏移表的各个值除以扫描方向分辨率px(例如5.0μm)而转换为像素量的。
例如,图8B所示的y2中的3.66像素是将图6D所示的y2中的18.3μm除以5.0μm而得到的值。另外,图8B所示的y12中的4.8像素是图8B所示的全部的值中的最大值(1DZRGSMAX)。
接着,使用图8C对喷出结束位置修正像素数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8C是示出喷出结束位置修正像素数量的一例的图。图8C所示的8.24像素是图8A所示的最大值(2DZRGSMAX)即3.44像素与图8B所示的最大值(1DZRGSMAX)即4.8像素的相加值。
在此,将喷出结束位置修正像素数量与原画数据的扫描数的相加值作为喷出次数信息存储在喷出时机产生器6内。例如,作为2DZRGSMAX的3.44像素与作为1DZRGSMAX的4.8像素的相加值为8.24像素,原画数据的扫描数为31。因此,总相加值为39.24。将得到的总相加值的值向上舍入为整数值,并作为喷出次数信息“40像素”存储于喷出时机产生器6。
另外,获得将扫描方向的一个分割量的间隔(μm)转换为分割间隔像素而得到的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提取间隔即分割间隔像素BKGSW。然后,将得到的分割间隔像素BKGSW作为分割间隔信息存储在喷出时机产生器6内。例如,如上所述,分割间隔BKW=40.0μm且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5.0μm,因此分割间隔像素BKGSW=8。
并且,获得将一维偏移最小差分量(1DZRMIN)与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的相加值(μm)转换为最小差分量像素而得到的、产生喷出时机信号的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像素)。
喷出时机信号在原画图像的前端到达喷嘴位置时开始信号的产生。因此,利用喷出时机信号的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来修正喷出时机信号的产生的开始位置。一维偏移最小偏移量(1DZRMIN)为一14.2μm,二维偏移最小差分量(2DZRMIN)为一8.0μm,px=5.0μm,因此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像素)=-4.44像素(参照图8D)。
以下,总结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关于偏移的用语。
着落偏移(μm)是着落期望位置20与实际的着落位置21的偏移量(例如,参照图6A)。
一维着落偏移(μm)是第一列的着落偏移量(例如,参照图6A的x=1的列)。
二维着落偏移(μm)是一维着落偏移与各列(例如,图6A的x=2~4的各列)的着落偏移的差分量(例如,参照图6B)。
归一化二维偏移(μm)是将二维着落偏移归一化为正值而得到的偏移量(例如,参照图6C)。
归一化一维偏移(μm)是将一维着落偏移归一化为正值而得到的偏移量(例如,参照图6D)。
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是利用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将归一化二维偏移归一化而得到的数据(例如,参照图8A)。
归一化一维偏移(像素)是利用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将归一化一维偏移归一化而得到的数据(例如,参照图8B)。
喷出次数信息(次)是为了使偏移修正后的原画全部喷出所需的喷出次数。
分割间隔像素(像素)是提取归一化二维偏移像素数据的间隔。
喷出结束位置修正量(像素)是将偏移修正后的原画的负偏移量的绝对量与正偏移量合算、并为了喷出原画的合计偏移修正量而使喷出结束位置偏移的修正量(正值)(参照图8C)。
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像素)是为了进行偏移修正后的原画的负偏移量的偏移修正而使喷出开始位置偏移的修正量(负值)(参照图8D)。
(2)喷出步骤
接着,通过墨滴的喷出步骤进行印刷。
以下,首先说明印刷动作的整体的流程,之后对修正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此,喷出时机产生器6被设定为,在由喷出开始位置修正量(像素)=-4.44像素修正后的喷出开始位置处,在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为px且喷出次数信息(次)=40次的条件下,产生喷出时机信号。另外,喷出时机产生器6被设定为,每当使喷出时机信号产生分割间隔像素(像素)=8个像素的量时就产生分割时机信号。
以下,对印刷动作的整体的流程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当载置有印刷基板1的移动载物台4相对于喷墨头3相对移动时,位置信息按时间序列产生。
所产生的位置信息向位置检测器5输入。位置检测器5生成将位置信息调整为脉冲信号而得到的位置信息脉冲信号,并将该位置信息脉冲信号向喷出时机产生器6输出。
喷出时机产生器6基于预先设定的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对来自位置检测器5的位置信息脉冲信号进行分频,产生喷出时机信号且将其向驱动信号产生器7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喷出时机信号是规定对喷墨头3的喷嘴3a进行驱动的电压波形的产生时机的信号。此时,也将喷出时机信号向印刷原画保持器10、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另外,将分割时机信号向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输出。
驱动信号产生器7基于来自喷出时机产生器6的喷出时机信号,生成驱动波形信号,并将该驱动波形信号向驱动信号选择器13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驱动波形信号是用于使墨滴从喷墨头3的喷嘴3a喷出的信号。
另一方面,印刷原画保持器10使作为逻辑印刷位映射数据的原画数据与喷出时机信号同步,并将该原画数据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原画数据是用于指示墨滴向设定在印刷基板1上的印刷喷出点阵2a的喷出的数据。
另外,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使每个喷嘴3a的归一化一维偏移数据(像素)量与喷出时机信号同步,并将该归一化一维偏移数据(像素)量向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
并且,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使每个喷嘴3a的归一化二维偏移数据(像素)量与分割时机信号同步,并将该归一化二维偏移数据(像素)量向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
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按每个喷出时机信号,将来自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的每个喷嘴3a的归一化一维偏移数据(像素)量与来自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的每个喷嘴3a的归一化二维偏移数据(像素)量相加。然后,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将相加的结果、即得到的表示每个喷嘴的偏移量(延迟量)的偏移量信息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输出。
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基于来自印刷原画保持器10的原画数据、以及来自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的偏移量信息,生成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并将其向驱动信号选择器13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是对每个喷嘴3a指示接通/断开(执行/非执行)墨滴向各个印刷喷出点阵2a的喷出的信息。
驱动信号选择器13基于来自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喷嘴3a将来自驱动信号产生器7的驱动波形信号接通/断开。由此,控制墨滴从各个喷嘴3a的喷出。
然后,上述动作在移动载物台4以规定的速度通过喷墨头3之下的期间被反复执行。由此,基于原画数据向印刷基板1上喷出墨滴。然后,当移动载物台4通过喷墨头3之下而结束时,基于原画数据而进行的墨滴的喷出完成。
如以上那样,执行喷墨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
接着,使用图9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特征的修正动作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修正动作中,将原画数据和着落偏移信息预先设定于图4所示的各个保持器。由此,对由于每个喷嘴3a的着落偏移、以及移动载物台4的偏转而产生的印刷基板1的面内着落偏移进行修正。
图9是示出图4所示的喷墨印刷装置100的构成要素中的进行修正动作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关联的图。
如图9所示,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印刷原画保持器10、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以及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与每个喷嘴3a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1~#20表示20个喷嘴3a的识别编号。
另外,如图9所示,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具有20个可变延迟器(喷嘴1可变延迟器至喷嘴20可变延迟器12)。
接着,作为上述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中的一例,使用图10对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图4、图9所示的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中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如图10所示,喷嘴2可变延迟器由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逻辑乘法器31a至逻辑乘法器31h、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a至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h、逻辑加法器33a至逻辑加法器33h、以及解码器34等构成。
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例如由一比特触发器构成。各个像素保持器在CK时钟(CLK)信号的上升的时机将D输入值保持为Q。然后,通过/*CLR信号将Q清0(零)。
逻辑乘法器31a至逻辑乘法器31h例如由与门构成。并且,各个逻辑乘法器输出两输入的逻辑与(AND)。
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a至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h例如由一输入负逻辑与门构成。并且,各个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输出正逻辑一输入与负逻辑一输入的逻辑与(AND)。
逻辑加法器33a至逻辑加法器33h例如由或门构成。并且,各个逻辑加法器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或(OR)。
解码器34按照输入的1至8的数值,向S1至S8输出正逻辑比特。例如,在解码器34的输入值=1时,S1为1,S2~S8分别为0。在输入值=2时,S1及S2分别为1,S3~S8分别为0。在输入值=3时,S1至S3分别为1,S4至S8分别为0。在输入值=4时,S1至S4分别为1,S5至S8分别为0。在输入值=5时,S1至S5分别为1,S6至S8分别为0。在输入值=6时,S1至S6分别为1,S7及S8分别为0。在输入值=7时,S1至S7分别为1,S8为0。在输入值=8时,S1至S8全部为1。
接着,使用图11对上述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的信号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内部的信号的状态与时间的经过一起示出的图。
以下,举出#2的喷嘴(以下,称为“第二个喷嘴”)为例来说明印刷中的修正动作。
如图11所示,图9所示的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将3.66(单位:像素)保持为第二个喷嘴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1Dzure#2)。图9所示的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将1.6、0.24、1.04、2.44(单位:像素)保持为第二个喷嘴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2Dzure#2)。
另外,图9所示的印刷原画保持器10将表示按照图7中的y2的x1至x31的顺序印刷喷出点阵2a是喷出对象(实心圆)、还是非喷出对象(空心圆)的数值列保持为第二个喷嘴的原画数据(Din#2)。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个喷嘴的原画数据(Din#2)为0(非喷出对象)、0、0、1(喷出对象)、1、0、0、0、0、…1、1、0、0。
第二个喷嘴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1Dzure#2)即3.66与喷出时机信号同步,并向图9所示的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
第二个喷嘴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2Dzure#2)即1.6、0.24、1.04、2.44与分割时机信号同步,并依次向图9所示的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输出。
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将第二个喷嘴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1Dzure#2)与第二个喷嘴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2Dzure#2)进行算术相加。然后,如图10所示,该相加值(换言之,延迟量)作为选择数据SEL#2信号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输出。
另一方面,第二个喷嘴的原画数据按照上述顺序与喷出时机信号同步,并向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的喷嘴2可变延迟器输出。也就是,如图10所示,第二个喷嘴的原画数据作为选择数据Din#2信号向喷嘴2可变延迟器输出。
另外,图11示出与喷出时机t=1至40中的每一个对应的选择数据SEL#2、选择数据Din#2的值。
在此,使用图10及图11对选择数据Din#2基于选择数据SEL#2而延迟,并作为Dout#2而输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从喷出时机产生器6向喷嘴2可变延迟器输出*CLR信号。由此,将像素保持器30a至像素保持器30h的Q输出清0(零)。
此时,在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中,如图11所示,在时刻t=1,算出3.66(1Dzure#2(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1.6(2Dzure#2(第一列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5.26像素(SEL#2.float)。然后,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将舍去算出的5.26像素的小数点以下而得到的5像素作为选择数据SEL#2信号向喷嘴2可变延迟器的解码器34输出。
接着,图10所示的解码器34基于输入来的选择数据SEL#2信号向S1至S5分别输出1,且向S6至S8分别输出0。
然后,与解码器34的S1至S5连接的逻辑乘法器31a~31e、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a~32e、逻辑加法器33a~33e将像素保持器30a~30e的Q输出传送给Dout#2、以及像素保持器30a~30d的D输入。
另一方面,与解码器34的S6至S8连接的逻辑乘法器31f~31h、一部分负逻辑乘法器32f~32h、逻辑加法器33f~33h将Din#2的输入传送给像素保持器30e~30g的D输入。
另外,将Din#2输入像素保持器30h的D输入。然后,通过来自喷出时机产生器6的CLK信号的上升,从而向像素保持器30a~30h的D输入值被保持并输出为Q。
此时,如图11所示,在时刻t=1~3,Din#2=0,因此像素保持器30a~30h的Q维持为0。另外,在时刻t=4、5,当Din#2=1时,将Din#2传送给像素保持器30e的D5。然后,在时刻t=6~8,将Din#2从像素保持器30e的D5依次传送给图像保持器30a~30d。由此,产生5个像素的量的延迟。
之后,如图11所示,在t=9,当SEL#2信号从5变为3时,Din#2的输出目的地切换为D4~D3。其结果是,在t=7~8,保持为像素保持器30d~30e的Q的值被舍弃,从t=9起,延迟量从5像素变化为3像素。
以下同样,在t=17,当SEL#2信号从3变为1时,延迟量从3像素变为1像素。另外,在t=25,当SEL#2信号从1变为6时,延迟量从1像素变为6像素。然后,当时刻t=40时,延迟动作完成。
由此,如图11所示,作为Dout#2,在时刻t=9、10,t=15、16,t=24、25,t=34、35分别输出1。
如以上那样,Din#2所表示的值基于SEL#2信号所表示的延迟量的增减而延迟,并作为Dout#2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成为二维偏移缩小的方向的时刻t时,在Din像素为喷出像素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切换SEL信号,直到成为非喷出像素的时刻t+n为止。由此,能够防止喷出像素被删除。
另外,在分割像素间隔为小数像素值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小数的加法器进行累加。然后,也可以在累加后的分割像素间隔超过整数间隔值的时间点,切换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由此,不会产生由于将小数的分割位置设为整数而产生的累积误差,而能够抑制为仅为尾数误差。其结果是,能够得到累积误差抑制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1的喷墨印刷装置100在将原画数据保存于印刷原画保持器10的基础上,在由于喷墨头3的喷嘴3a的特性变化而使喷出位置变化了的情况下,将表示该特性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保存于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并且,在移动载物台4的移动特性变化了的情况,将表示该特性的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保存于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然后,基于所保存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及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进行原画数据的印刷。
也就是,喷墨印刷装置100将原画数据、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分别单独地保持。并且,喷墨印刷装置100构成为基于所保持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与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相加值,来印刷原画数据。由此,在一维偏移修正时,仅改写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即可。另外,在二维偏移修正时,仅改写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即可。因此,不需要两偏移像素量向原画数据的反映处理、将原画数据写入存储器的处理。
另外,在印刷原画保持器10中不需要更换原画数据。因此,能够大幅削减印刷准备所需要的处理时间。
根据以上内容,实施方式1的喷墨印刷装置100能够削减处理时间,并且能够修正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其结果是,可以提供满足由显示器面板的大型化、多倒角化以及生产量增大引起的印刷节拍的缩短且混色发光和亮度不均匀较少的高品质显示器、具有该高品质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2)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喷墨印刷装置100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喷墨印刷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不具备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及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
也就是,实施方式2的喷墨印刷装置100通过软件处理进行每个喷嘴3a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与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的相加处理。然后,代替二维偏移像素量数据,将得到的相加值保存于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由此,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动作。
在该情况下,相加值也可以作为将小数点以下舍去而得到的整数数据保存于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9。由此,与相加值为小数数据的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削减存储器和电路规模。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图12对实施方式3的喷墨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喷墨头的倾斜状态的一例的图。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喷墨印刷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使图4所示的两个喷墨头3的配置相对于扫描方向X斜倾,而使图4所示的喷嘴间间距Lny变细。由此,产生扫描方向X上的细的喷嘴间距LnX(以下,称为“扫描方向喷嘴间距LnX”)。
也就是,在实施方式3中,使用规定的控制计算机(软件),在原画数据中使每个喷嘴3a偏移扫描方向喷嘴间距LnX的n倍(以下,称为“偏移加工”)。由此,能够进行偏移修正后的印刷。
每当扫描方向印刷图像分辨率px变化,就重新计算每个喷嘴3a的偏移量。然后,基于重新计算后的偏移量,对原画数据进行偏移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原画数据的扫描方向印刷分辨率px变化,就基于Lnx和被除值来决定上述n。在该情况下,虽然出现尾数(小数),但该尾数被加到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8的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由此,能够得到累积误差抑制效果。
另外,上述偏移加工是指对原画数据本身与喷嘴3a的配置相匹配地进行加工的处理。
通常,喷嘴3a的配置在设计时决定。然而,由于喷墨头3的安装、喷墨头3本身的喷出的情形(机械误差)不同,而产生墨滴的着落偏移。因此,在偏移加工中,基于一维偏移像素量数据来修正后者的偏移。另一方面,对于前者的偏移,与喷嘴3a的配置相匹配地对原画数据本身进行加工。在该情况下,原画数据的制作频率比偏移修正量的加工频率小。因此,即使原画数据大,加工所耗费的时间也不需要达到压迫生产的程度。由此,能够避免生产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图4并使用图12对实施方式4的喷墨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在于,在不对原画数据进行加工的情况下进行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扫描方向喷嘴间距LnX的n倍的偏移修正。
实施方式4的喷墨印刷装置100除了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之外,还具备保持每个喷嘴3a的偏移量的喷嘴配置偏移信息保持器(未图示)。
每当扫描方向印刷图像分辨率px变化,喷嘴配置偏移信息保持器就保存重新计算的每个喷嘴3a的偏移量。
然后,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11基于保存于喷嘴配置偏移信息保持器的每个喷嘴3a的偏移量,将每喷嘴可变延迟器12的可变延迟范围扩张为能够进行扫描方向喷嘴间距LnX的n倍的偏移量的偏移修正的范围。
根据以上内容,在实施方式4中,不加工原画数据,就能够进行偏移修正后的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5)

1.一种喷墨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印刷装置具有:
移动载物台,其使印刷基板移动;
喷墨头,其从多个喷嘴向所述印刷基板喷出墨滴;
印刷原画保持器,其保持表示所述印刷基板上的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原画数据;
归一化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其对在每个所述喷嘴的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二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二维偏移修正量、及按所述墨滴的每个喷出时机对所述二维偏移修正量加上在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一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一维偏移修正量而得到的相加值中的任一个进行保持;
每喷嘴可变延迟器,其基于所述原画数据及所述相加值,生成使所述喷出时机变化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以及
驱动信号选择器,其基于所述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所述喷嘴将所述墨滴的喷出接通/断开,
所述一维偏移是所述喷嘴的配置的偏移与喷出的所述墨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偏移的合计值,
所述二维偏移是所述印刷基板的扫描时产生的偏转与俯仰的合计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印刷装置还具有:
归一化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其保持所述一维偏移修正量;以及
每喷嘴偏移信息加法器,其基于保持于所述一维偏移信息保持器的所述一维偏移修正量、以及保持于所述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的所述二维偏移修正量,算出所述相加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印刷装置,其中,
保持于所述二维偏移信息保持器的所述相加值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印刷装置在所述喷墨头相对于扫描方向倾斜配置且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产生了喷嘴间距的情况下,基于每个所述喷嘴的偏移量来修正所述喷嘴间距。
5.一种喷墨印刷方法,其中,
所述喷墨印刷方法使用使印刷基板移动的移动载物台以及从多个喷嘴向所述印刷基板喷出墨滴的喷墨头来进行,
在所述喷墨印刷方法中,
在不同的存储器保持:
表示所述印刷基板上的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原画数据;以及
在每个所述喷嘴的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二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二维偏移修正量、及按所述墨滴的每个喷出时机对所述二维偏移修正量加上在所述墨滴的着落位置的一维偏移的修正中使用的一维偏移修正量而得到的相加值中的任一个,
基于所述原画数据及所述相加值,生成使所述喷出时机变化的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喷出接通/断开指示信息,针对每个所述喷嘴将所述墨滴的喷出接通/断开,
所述一维偏移是所述喷嘴的配置的偏移与喷出的所述墨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偏移的合计值,
所述二维偏移是所述印刷基板的扫描时产生的偏转与俯仰的合计值。
CN202110543110.2A 2020-05-21 2021-05-18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Active CN113696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9174 2020-05-21
JP2020089174A JP2021183392A (ja) 2020-05-21 2020-05-21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6625A true CN113696625A (zh) 2021-11-26
CN113696625B CN113696625B (zh) 2023-10-24

Family

ID=7864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3110.2A Active CN113696625B (zh) 2020-05-21 2021-05-18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83392A (zh)
CN (1) CN113696625B (zh)
TW (1) TW2021441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8085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3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2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8081B2 (ja) * 2017-05-3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0604A (zh) * 2006-12-01 2008-06-04 索尼株式会社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以及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WO2010004995A1 (ja) * 2008-07-08 2010-01-1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印刷装置、成膜方法
CN102267289A (zh) * 2010-05-12 2011-1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
JP2013158656A (ja) * 2012-02-01 2013-08-19 Panasoni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33657A (ja) * 2013-08-07 2015-0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4512109A (zh) * 2013-10-07 2015-04-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印刷装置及着落位置判定方法
JP201711927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塗布装置とインク塗布方法
JP2018126996A (ja) * 2017-02-08 2018-08-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8944046A (zh) * 2017-10-24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头墨滴状况分析方法、装置和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0604A (zh) * 2006-12-01 2008-06-04 索尼株式会社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以及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WO2010004995A1 (ja) * 2008-07-08 2010-01-1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印刷装置、成膜方法
CN102267289A (zh) * 2010-05-12 2011-1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
JP2013158656A (ja) * 2012-02-01 2013-08-19 Panasoni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33657A (ja) * 2013-08-07 2015-0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4512109A (zh) * 2013-10-07 2015-04-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印刷装置及着落位置判定方法
JP201711927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塗布装置とインク塗布方法
JP2018126996A (ja) * 2017-02-08 2018-08-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8944046A (zh) * 2017-10-24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头墨滴状况分析方法、装置和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6625B (zh) 2023-10-24
TW202144193A (zh) 2021-12-01
JP2021183392A (ja)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6625B (zh) 喷墨印刷装置以及喷墨印刷方法
KR100975169B1 (ko) 액체 토출장치 및 액체 토출방법
JP4437805B2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制御方法
JP2007015260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36330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KR20170033248A (ko) 액적 토출 방법, 액적 토출 프로그램을 갖는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액적 토출 장치
JP20150336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KR20170077795A (ko) 잉크 도포 장치와 잉크 도포 방법
JP623813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6552982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10385926B (zh)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el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091570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吐出装置
JP2008249781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210347168A1 (en)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JP59064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07474A (ja) 基板製造装置及び基板製造方法
KR20150130836A (ko) 잉크젯 마킹방법 및 잉크젯 마킹 시스템
JP20070298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71025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形成方法と形成装置
JP3777897B2 (ja) 双方向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ズレの調整
JP20122384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44533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20230022111A (ko) 잉크젯 장치를 이용한 도포 방법
JP200326666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JP482622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