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8656A -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 Google Patents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8656A
TW202138656A TW109143349A TW109143349A TW202138656A TW 202138656 A TW202138656 A TW 202138656A TW 109143349 A TW109143349 A TW 109143349A TW 109143349 A TW109143349 A TW 109143349A TW 202138656 A TW202138656 A TW 2021386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pipe
temporary storage
pressure
dr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3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嶋洋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8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865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60N3/1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with adjustable clamp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60N3/10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with resilient hol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E03C1/122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in domestic waste wate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84Odour seals having U-shaped trap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84Odour seals having U-shaped trap
    • E03C1/288Odour seals having U-shaped trap having non-return valves against return of waste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9Odour seals having housing containing dividing wall, e.g. tubular
    • E03C1/292Odour seals having housing containing dividing wall, e.g. tubular having elastic hou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98Odour seals consisting only of non-return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管捕集器10,係具備: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係使流入的排水朝向下方流動;第1下彎曲管部38A,係設在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的下方,且會從鉛垂方向上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下彎曲;第1上彎曲管部38B,係設在第1下彎曲管部38A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上側而朝上彎曲;第2上彎曲管部42A,係設在第1上彎曲管部38B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鉛垂方向下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上彎曲;第2下彎曲管部42B,係設在第2上彎曲管部42A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下側而朝下彎曲;以及壓力緩和裝置66,係配置在較第2下彎曲管部42B要上側,且會連通於第2下彎曲管部42B來緩衝管內的壓力。

Description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已有一種透過水封式捕集器來將第1用水機器連接於虹吸排水管的排水管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8-105035號公報)。
在如此般的排水管構造中,會有將第2用水機器連接於虹吸排水管之中途的情形。此處,排水從第2用水機器被瞬間地排出時,會有虹吸排水管內之壓力因該排水而瞬間地變高成為正壓之情形。過大的正壓往捕集器的封水作用時,會有將封水往上游側推擠而使捕集器破封之情形,因此仍有改善的空間。
本揭露考量了上述事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抑制破封效果的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具備:流入部,係使流入的排水朝向下方流動;第1下彎曲管部,係設在該流入部的下方,且會從鉛垂方向上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下彎曲;第1上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上側而朝上彎曲;第2上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1上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鉛垂方向下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上彎曲;第2下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2上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下側而朝下彎曲;以及壓力緩和裝置,係配置在較該第2下彎曲管部要上側,且會連通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來緩衝管內的壓力。
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中,當排水流入至流入部時,該排水會透過第1下彎曲管部、第1上彎曲管部、第2上彎曲管部、及第2下彎曲管部而被往下游側排出,在第1下彎曲管部與第1上彎曲管部及第2上彎曲管部的部分所形成之彎曲部分會蓄積有排水,且蓄積的排水會成為封水。
作為一例,當管捕集器的下游側相較於大氣壓瞬間地變高,換句話說瞬間地成為正壓之情形,管捕集器的下游側之空氣便會將封水從下游側推擠,而使封水往流入部側逆流。然而,要推擠封水而使其往流入部側逆流之空氣的壓力會被設在封水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之壓力緩和裝置所緩衝,因此作用於封水之壓力相較於沒有壓力緩和裝置之情形便會變小,而可抑制破封。
此處,管捕集器的第2下彎曲管部中,排水會從上側朝向下側落下般地流動。由於壓力緩和裝置係配置在較第2下彎曲管部要上側,因此當排水流至第2下彎曲管部時,該排水便不易流入至壓力緩和裝置。因此,排水中的污垢等之異物便不易進入至壓力緩和裝置。
第2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使該壓力緩和裝置連接有透過該壓力緩和裝置來連通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的通氣部。
第2形態之管捕集器中,由於通氣部係透過壓力緩和裝置來連通於第2下彎曲管部,因此便能透過通氣部及壓力緩和裝置來將外部空氣導入至封水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因此,便可抑制作用於封水且在排水方向下游側所產生的負壓,可抑制負壓所致之破封。
第3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2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使該通氣部配置在較該壓力緩和裝置要上方;在該通氣部與該壓力緩和裝置之間係配置有止回閥,係具有會浮在排水上的閥體、及配置在該閥體的上方且形成有會被浮在該排水上的該閥體所閉塞之閥孔的閥座。
假設排水逆流至壓力緩和裝置內部時,止回閥的閥體會浮在排水上,且閥座的閥孔會被浮在排水上的閥體所閉塞,因此便可抑制進入至壓力緩和裝置的排水往外部流出。
第4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2形態或第3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使該壓力緩和裝置之構成包含有由彈性材料所形成且能藉由壓力變化來擴縮的筒狀彈性構件、連接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且連接有該筒狀彈性構件之軸向一端側的第1構件、連接於該通氣部且連接有該筒狀彈性構件之軸向另一端側的第2構件、及連結該第1構件與該第2構件的連結構件。
第4形態之管捕集器中,當管內的空氣壓力變高時,筒狀彈性構件便會往徑向膨脹而緩衝空氣壓力。 另外,筒狀彈性構件之一端側係連接於第1構件,另一端側係連接於第2構件,且第1構件與第2構件係由連結構件所連結,因此便能將筒狀彈性構件以預先決定的姿勢,作為一例係將軸線朝向鉛垂方向的狀態下來加以支撐。
第5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使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會相對於該流入部之軸線而具有角度。
第5形態之管捕集器中,由於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會相對於流入部之軸線而具有角度,因此從流入部流至第1下彎曲管部的排水流向相較於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不會相對於流入部之軸線而具有角度的管道便會驟變,導致流道阻力變大。此流道阻力不僅會作用於排水的一般流動,對排水逆流時也會有作用。
作為一例,當管捕集器的下游側相較於大氣壓瞬間地變高,換句話說瞬間地成為正壓之情形,管捕集器的下游側之空氣便會將封水從下游側推擠,而使封水往流入部側逆流。然而,欲逆流之封水會承受流道阻力而變得不易逆流,便可抑制破封。
第6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以通過該第1下彎曲管部與該第1上彎曲管部之邊界部的鉛垂線為基準,相較於從在水平方向所測量之該鉛垂線至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端部為止的水平方向距離La,從該鉛垂線至該第1上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端部為止的水平方向距離Lb會設定的較小。
第1下彎曲管部與第1上彎曲管部所連接的管道在側視下係成為大致U字形狀。
然而,第6形態之管捕集器中,藉由水平方向距離Lb相較於水平方向距離La會設定的較小,相較於水平方向距離La與水平方向距離Lb相同的情形,第1上彎曲管部中之管道的上昇情況(換句話說,垂直方向的距離相對於水平方向的距離)便會改變,使排水變得容易流動。
第7形態之管捕集器係在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中,使該流入部在排水方向上游側之端部的高度位置會位於該第1下彎曲管部與該第1上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下側彎曲流道內之下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與該第2上彎曲管部與該第2下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上側彎曲流道內之上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之間。
第7形態之管捕集器中,由於會將流入部在排水方向上游側之端部的高度位置設定在第1下彎曲管部與第1上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下側彎曲流道內之下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與第2上彎曲管部與第2下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上側彎曲流道內之上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之間,因此相較於將流入部在排水方向上游側之端部的高度位置設定在較第2上彎曲管部與第2下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上側彎曲流道內之上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要上側之情形,便可縮短管捕集器的上下尺寸。
如此般,藉由縮短管捕集器的上下尺寸,便可使管捕集器的安裝位置移動至對應於上下尺寸所縮短之量的高度位置。因此,假設即使排水從管捕集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逆流而來時,由於儲存封水的位置變高,因此便可抑制從下游側逆流而來的排水溢流過管捕集器。
第8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係具有:第1用水機器;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該流入部係連接於第1用水機器的排水排出部;虹吸排水管,係連接於該管補集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以及第2用水機器,係連接於較該管捕集器要位於排水方向下游側的該虹吸排水管。
第8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從第1用水機器的排水排出部所排出後的排水會透過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而被排出至下游側的虹吸排水管。另外,從第2用水機器所排出後的排水會被排出至較管捕集器要位於排水方向下游側的該虹吸排水管。
此處,排水從第2用水機器被急速排出時,虹吸排水管的壓力會急速上昇,雖然該壓力也會傳達到管捕集器側,但該管捕集器係第1形態之管捕集器,因此便可抑制封水的破封。
第9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係在第8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使其具有:第1排水系統,係會使來自第1用水機器的排水流動;第2排水系統,係會使來自第2用水機器的排水流動;以及暫時儲存部,係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且入口會設在較出口要高的位置,且會使該第2排水系統之每單位長度的容積被局部擴大。
第9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在第1用水機器排水時,排水會通過管捕集器而流入至虹吸排水管。另外,在第2用水機器排水時,排水則會通過暫時儲存部而流入至虹吸排水管。不論哪一種情形,虹吸排水管內部皆會成為滿流狀態而產生虹吸力,排水便會被吸引至下游側。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設有暫時儲存部,因此即使第2用水機器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流量較大,也能夠由暫時儲存部來承接排水,便可釋放排水壓力。因此,在第2用水機器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往連接於較第2用水機器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第10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係在第9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使其具有:一次排水捕集器,係設在該第2用水機器或該第2排水系統;以及上昇部,係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中之該暫時儲存部與該虹吸排水管之間,且管道會暫時往下後又上昇。
第10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在第2用水機器排水時,排水會通過一次排水捕集器、暫時儲存部及上昇部而流入至虹吸排水管。 在虹吸力的產生結束時,在第2排水系統中,會成為空氣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至暫時儲存部內之上游側的部分且排水殘留在暫時儲存部內之下游側至上昇部的狀態。具體而言,會在暫時儲存部之下游側的上昇部形成封水。另一方面,由於第2排水系統中之較暫時儲存部要上游側會被一次排水捕集器所閉塞,因此殘留在暫時儲存部的排水會移動至下游側(水位下降),伴隨於此,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至暫時儲存部內的空氣會膨脹。因此,暫時儲存部內的水位便會下降至殘留在暫時儲存部之排水的水頭壓(使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與一次排水捕集器至暫時儲存部內之上游側中的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妨礙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會取得平衡的位置。亦即,暫時儲存部內之水位會因為與上述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的關係而下降至排水不會溢流過上昇部的最上部之位置。換句話說,在暫時儲存部會儲存該水位的排水。 藉此,暫時儲存部的部分至上昇部的管道會被排水所充滿,因此便可在上昇部至虹吸排水管的管道內保持空氣較少的狀態。另外藉此,第2用水機器在下一次排水時便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之空氣減少,可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之壓力上昇。
第11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係在第10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中之該暫時儲存部與該上昇部之間設有會降低該第2排水系統之排水壓力的壓力降低配管。
第11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係設有壓力降低配管,因此即使第2用水機器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流量較大,也能夠由壓力降低配管來使排水壓力降低,便可使排水速度降低。因此,在第2用水機器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往連接於較第2用水機器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第12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係在第9形態~第11形態任一者之排水管構造中,使該暫時儲存部形成為以上下方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該入口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該入口之軸心係相對於該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該出口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該出口之軸心係未相對於該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
第12形態之排水管構造中,由於暫時儲存部的入口係形成為以橫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入口之軸心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因此在暫時儲存部內便容易產生空氣與排水的交替,使排水順暢地流入至暫時儲存部。藉此,便可抑制空氣從暫時儲存部被排出。另外藉此,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之空氣減少,便可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的壓力上昇。
另外,由於暫時儲存部的出口係形成為以橫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出口之軸心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因此流入至暫時儲存部的排水便容易集中在出口。因此,排水便會順暢地從出口流出。
如以上說明般,由於本揭露之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為上述構成,因此便具有可獲得較高抑制破封效果的優異效果。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用以實施本揭露的形態。圖1中,本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係具有第1排水系統1、第2排水系統2、虹吸排水管30、作為第1排水捕集器的管捕集器24、作為第2排水捕集器的一次排水捕集器202、暫時儲存部204、壓力降低配管206、及上昇部208。 第1排水系統1係會使來自作為第1用水機器之一例的流理台16之排水流動的配管構造。另外,第2排水系統2係會使來自作為第2用水機器之一例的洗碗機18之排水流動的配管構造。
如圖1所示,在住戶的樓板12上係相隔間隔而配置有地板14,在地板14上係配置有作為第1用水機器的流理台16及作為第2用水機器的洗碗機18。
在流理台16的排水口16A係安裝有殘餚處理機20。在殘餚處理機20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係連接有配管22、水封式的管捕集器24、及配管26。
在配管26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係配置有匯流接頭28、及虹吸排水管30。虹吸排水管30之構成係包含與配管26相同內徑的水平管30A及豎管30B。
在配管26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之端部係透過匯流接頭28而連接有虹吸排水管30的水平管30A。另外,將來自後述洗碗機18之排水加以排出的配管210係連接於匯流接頭28。
水平管30A係配置在樓板12上,虹吸排水管30的豎管30B係透過形成在樓板12的縱孔32而垂下,且會連接於往住戶之鉛垂方向延伸的排水立管34。
(管捕集器)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係側視時呈大致S字形狀的所謂水封式的捕集器。此外,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係連接有後述壓力緩和裝置66。
如圖3A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係具備連接配管22之下端部分的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呈大致U字形狀的第1彎曲管部38、形成在第1彎曲管部38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鉛垂管部40、形成在鉛垂管部40之排水方向下游側且呈大致倒U字形狀的第2彎曲管部42、形成在第2彎曲管部42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縮徑管部44、及形成在縮徑管部44之排水方向下游側且連接配管26之上端部分的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
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係形成為軸線為鉛垂方向的圓筒形狀。作為一例,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係具有讓公稱直徑為30A的配管22之下端部分插入的內徑D1。
在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上端側的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36A,在此公螺紋36A係螺合有固定配管22之環狀螺帽的母螺紋48A。
在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分係形成有段部36B。此段部36B係由插入至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配管22的下端部所扺接。
第1彎曲管部38之內徑會朝向排水方向下游側而逐漸縮徑,且排水流入側端部之內徑D2係與配管22之內徑(作為一例,φ30mm)為相同內徑,排水排出側端部之內徑D3作為一例係φ25mm。
此外,第1彎曲管部38中,在排水方向上游側從上方向往橫向而往下彎曲之部分為第1下彎曲管部38A,且在排水方向下游側從橫向往上方向而往上彎曲之部分為第1上彎曲管部38B。
此處,第1彎曲管部38的軸線38CL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L1會相對於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中心線36CL(與插入至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配管22的中心線22CL為同軸)具有角度θ1而交叉。 因此,與不具有角度θ1而交叉之情形相較,從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配管22)往第1彎曲管部38流動的排水會承受阻力。 換句話說,氣體從第1彎曲管部38往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配管22)流動之情形,該氣體也會承受阻力。此處,雖然說明「排水會承受阻力」,但此係與不具有角度θ1而交叉之情形相較下的說明,實際上在從流理台16將排水加以排出時並不會有任何問題。
在第1下彎曲管部38A的軸線38ACL之曲率半徑為R1,第1上彎曲管部38B的軸線之曲率半徑為R2時,則R1>R2。此等曲率半徑R1、曲率半徑R2分別為單一之曲率半徑。 另外,第1彎曲管部38的排水方向上游側端部(記載內徑D2的部分)係位於較排水方向下游側端部(記載內徑D3的部分)要低的位置。
在第1彎曲管部38的下端部係設有筒狀的清掃口52。在清掃口52的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52A,藉由使蓋體54的母螺紋54A螺合於此公螺紋52A來加以緊固,蓋體54便會安裝在清掃口52以塞住清掃口52。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在第1彎曲管部38的下端部係設有清掃口52,但清掃口52只要視需要設置即可,不一定要設置。
配置在第1上彎曲管部38B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鉛垂管部40為圓筒形狀,其軸線40CL為鉛垂方向。此鉛垂管部40之內徑D4係與第1彎曲管部38的之排水排出側端部的內徑D3為相同內徑(φ25mm)。
此外,鉛垂管部40的軸線40CL與第1上彎曲管部38B的軸線CL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L2係同軸且一致。
配置在鉛垂管部40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第2彎曲管部42之內徑會朝向排水方向下游側而逐漸縮徑。
第2彎曲管部42中,在排水方向上游側從下方向往橫向而往上彎曲之部分為第2上彎曲管部42A,且在排水方向下游側從橫向往下方向而往下彎曲之部分為第2下彎曲管部42B。
第2彎曲管部42之排水流入側端部(與鉛垂管部40之連接部分)之內徑D5係與鉛垂管部40之內徑D4為相同內徑,第2彎曲管部42之排水排出側端部(與縮徑管部44之連接部分)之內徑D6作為一例係φ20mm。
第2彎曲管部42之軸線42CL的曲率半徑為R3。第2彎曲管部42的軸線42CL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端部上之切線L3與鉛垂管部40的軸線40CL係不具有角度而同軸且一致(重疊)。
在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排水方向中間部係一體地形成有往鉛垂方向上側延伸而開口在上方之圓筒狀的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在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之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56A,在此公螺紋56A係螺合有固定後述壓力緩和裝置66的插入管部82之環狀的螺帽57之母螺紋57A。
在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之內部係插入有整流構件58。整流構件58係具備能插入至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的筒部58A,在筒部58A的下端則一體地形成有凸片58B。凸片58B會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部突出,且相對於鉛垂方向而傾斜以將從上游側流來之排水的流向引導向縮徑管部44側。換句話說,凸片58B會使從上游側流來之排水不易往後述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側流入。
在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排水方向的排水方向下游側所設置的縮徑管部44,係內徑會朝向排水方向下游側而逐漸縮徑的圓筒形狀,且軸線44CL為鉛垂方向。縮徑管部44之排水流入側端部(與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連接部分)的內徑係與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的端部之內徑D6為相同內徑。另一方面,縮徑管部44之排水排出側端部的內徑D7作為一例係φ16mm。
此外,第2彎曲管部42的軸線42CL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端部上之切線L4與縮徑管部44的軸線44CL係不具有角度而同軸且一致(重疊)。
在縮徑管部44之排水方向下游側係與圓筒狀的縮徑管部44同軸地設置有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此外,在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分係形成有朝向縮徑管部44而縮徑的段部46A。此段部46A係由插入至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之配管26的上端部所扺接。
在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之下端部的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46B,在此公螺紋46B係螺合有固定配管26之環狀的螺帽64之母螺紋64A。此外,作為一例,本實施形態之排出側配管連接部46係具有可讓公稱直徑為20A的配管26插入的內徑D8。
在此管捕集器24中,會在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第1彎曲管部38、鉛垂管部40、第2彎曲管部42儲存從流理台16排出之排水的部分以作為封水。此外,圖3A之符號Ws所示之二點鏈線係表示一般時的封水之水面。
此外,儲存在管捕集器24之一般時的封水之液面Ws的高度會與第2彎曲管部42中之彎曲半徑內側的內部流道壁面之最上端部Pt的高度位置一致。假設,排水之液面Ws上昇至較最上端部Pt要高時,排水便會超過最上端部Pt而流向排水方向下游側,最後,液面Ws會與最上端部Pt的高度位置一致。 另外,如圖3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之封水的封水深度h,係指從呈大致U字形狀之第1彎曲管部38的管道上側內周面38UF的最下端Pu至第2彎曲管部42中之彎曲半徑內側的內部流道壁面之最上端部Pt為止而在鉛垂方向上所測量的尺寸。此外,封水深度h作為一例係具有規格(作為一例係排水設備技術基準)所決定的尺寸(作為一例係50mm以上),以抑制管捕集器24的破封。
管捕集器24中之排水流入側的端部,亦即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上端部36T之高度位置,較佳地係設在第1彎曲管部38內部之管道中的最下端部Pb與第2彎曲管部42的最上端部Pt之間。本實施形態中,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的上端部36T之高度位置係位於與第2彎曲管部42的最上端部Pt之高度位置為相同的高度處。
(壓力緩和裝置) 如圖4及圖5所示,安裝在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之壓力緩和裝置66之構成係包含由橡膠等之彈性材料所形成而厚度較薄之彈性擴縮體68、支撐彈性擴縮體68之下端側的下側支撐構件70、支撐彈性擴縮體68之上端側的上側支撐構件72、及外罩74。
彈性擴縮體68係具備自由狀態的剖面形狀會形成為圖6所示的大致十字形狀之筒狀的擴縮部68A。在擴縮部68A之軸向兩端部係一體地形成有往徑向外側延伸之圓環狀的基部68B,在基部68B之外周部係一體地形成有用以將彈性擴縮體68安裝在下側支撐構件70及上側支撐構件72之環狀的安裝部68C。此外,在安裝部68C的端部係形成有厚度較厚的肋部68D。
如圖4及圖5所示,彈性擴縮體68下側之安裝部68C會被夾持固定在下側支撐構件70與外罩74之間,肋部68D會插入於形成在下側支撐構件70外周的環狀槽78。
另外,彈性擴縮體68上側之安裝部68C會被夾持固定在上側支撐構件72與外罩74之間,肋部68D會插入於形成在上側支撐構件72外周的環狀槽78。
在下側支撐構件70之中央係形成有錐狀的貫通孔80,且在下面中央朝向下方突出有與貫通孔80連通的插入管部82。如圖3A所示,此插入管部82會被插入於管捕集器24之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且壓力緩和裝置66係安裝在管捕集器24。
如圖4所示,在上側支撐構件72之中央係形成有錐狀的貫通孔84,且在上面中央朝向上方突出有與貫通孔84連通之筒狀的止回閥安裝部86。在此止回閥安裝部86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86A。
(止回閥) 如圖4所示,在壓力緩和裝置66之止回閥安裝部86係安裝有止回閥90。 止回閥90之構成係包含圓筒狀的本體92、球狀的閥體94、及蓋體96等。在本體92下部之內周係形成有母螺紋92A,藉由使壓力緩和裝置66之止回閥安裝部86的公螺紋86A螺合於此母螺紋92A來加以緊固,便可將止回閥90安裝在壓力緩和裝置66。
在本體92之內部係形成有將內部上下隔開之分隔壁98,在分隔壁98之中央係一體地形成有朝向上方凸出之圓頂狀的閥體支撐部100。閥體支撐部100會阻止閥體94往下方移動,以使閥體94不會往下方之壓力緩和裝置66落下。
在分隔壁98中之閥體支撐部100的徑向外側係形成有多個貫通孔102。貫通孔102會將分隔壁98上側的空間與下側的空間加以連通,而使排水及空氣可以通過。
球狀的閥體94係以排水透過貫通孔102而流入至分隔壁98上側的空間時會浮在該排水上之方式來被加以設定比重。
在蓋體96係形成有讓本體92之上部外周所形成的公螺紋92B螺合之母螺紋96A,藉由使該母螺紋96A螺合於公螺紋92B來加以緊固,便可將蓋體96安裝於本體92。
在蓋體96係設有閥座104,在閥座104之中央係形成有閥孔106。此閥孔106會由浮在排水上的閥體94所閉塞。因此,假設即使排水浸入壓力緩和裝置66內部之情形,也可抑制該排水流出至止回閥90的上方。止回閥90只要視需要設置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在止回閥90之上部係安裝有通氣閥110。本實施形態之通氣閥110係安裝在排水捕集器或排水配管,由於為一般的構造,因此省略構造相關的說明。此外,通氣閥110會在排水方向下游側成為負壓時將外部氣體加以吸入,如此便可抑制管捕集器24破封(蓄積的封水因負壓被吸引向排水方向下游側而消失)。 通氣閥110係會在排水時將大氣加以吸入以保護管捕集器24的封水,在平常時則閉閥以防止惡臭洩漏等。作為通氣閥110,可使用公知者(作為一例,日本特開2009-299866號公報所記載者)。 此外,「負壓」係意味著壓力較配置有排水管構造10之環境的外部氣體要低。
(壓力緩和裝置的變形例) 圖7中係顯示構造與圖4所示之壓力緩和裝置66不同的壓力緩和裝置120。圖7所示之壓力緩和裝置120,基本上係與圖4所示之壓力緩和裝置66為相同構成,但部分的形狀及零件不同。此外,會對即使形狀不同但基本上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符號以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120的彈性擴縮體68,在二點鏈線所示之自由狀態下為圓筒形狀,在內部壓力上昇時如實線所示會往徑向外側彈性變形而突出,如此便可緩衝壓力。
彈性擴縮體68之安裝部68C會被配置在外周側之環122所固定。另外,支撐彈性擴縮體68之上端側的上側支撐構件72與支撐彈性擴縮體68之下端側的下側支撐構件70會由圓筒狀的支撐構件124來加以連結。此外,支撐構件124係構成為可在徑向分割為二,且藉由未圖示的鉸鏈來加以連結而可開閉。
(止回閥的變形例) 此外,圖4所示之止回閥90及圖7所示之止回閥90中,雖然閥體94為球狀,但閥體94作為一例也可為如圖8所示之具有大徑部112A與進入至閥孔106的小徑部112B之圓柱形狀的閥體112,其形狀並無限制。藉由構成為此種形狀,便可達成能以大徑部112A之上面來進行擋水的效果,由於並非如球體般以點來進行擋水,因此可提升擋水功能。
(第2排水系統) 圖1中,第2排水系統2係會使來自作為第2用水機器之一例的洗碗機18之排水流動的配管構造。在洗碗機18的排水部係內建有壓送泵(未圖示),且藉由壓送泵來推擠排水以使其流動。在洗碗機18或第2排水系統2係設有作為第2排水捕集器的一次排水捕集器202。在第2排水系統2係設有例如作為第3排水捕集器的二次排水捕集器203、暫時儲存部204、壓力降低配管206、及上昇部208。圖1中,一次排水捕集器202係內建在洗碗機18。此外,一次排水捕集器202也可以設在第2排水系統2而不是洗碗機18。此情形,二次排水捕集器203也可以兼用為一次排水捕集器202。
第2排水系統2係連接於虹吸排水管30的水平管30A之中較第1排水系統1要下游側。具體而言,在水平管30A中之較第1排水系統1要下游側係設有匯流接頭28,第2排水系統中之上昇部208的下游側之配管210係連接於該匯流接頭28。
二次排水捕集器203係設在第2排水系統2中之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與暫時儲存部之間且例如往下方彎曲凸出之U字形的管捕集器。二次排水捕集器203之下游側的配管212係往上方延伸後再往橫向延伸,而連接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入口204A。
(暫時儲存部) 圖9中,暫時儲存部204係設在第2排水系統2且入口204A會設在較出口204B要高的位置,並會使第2排水系統2之每單位長度的容積被局部擴大。換句話說,暫時儲存部204係可暫時儲存排水的腔室。暫時儲存部204係形成為例如以上下方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例如圓筒狀或四角筒狀)。具體而言,暫時儲存部204之構成係具有圓筒狀的本體部214、上部體216、下部體218。在上部體216之上端與下端係分別具有大徑部216A,216B。本體部214之內徑係設定成較配管212之內徑要大。在上端之大徑部216A係例如可拆裝地嵌入有蓋構件220。圖10中,蓋構件220(圖9)係已被移除。藉由如此般移除蓋構件220,便會在大徑部216A形成開口部216D。可將此開口部使用為清掃口。此外,也可以不設置蓋構件220,而為上部體216(暫時儲存部204)的上端被閉塞之構成。
在下端之大徑部216B係例如嵌入有本體部214的上端。在大徑部216A,216B之間係設有小徑部216C。暫時儲存部204之入口204A係設在小徑部216C。如圖11所示,入口204A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入口204A之軸心X1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
在下部體218之上端係設有大徑部218A。在此大徑部218A係例如嵌入有本體部214的下端。暫時儲存部204之出口204B係設在下部體218的下端部,且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如圖11所示,出口204B之軸心X2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
如圖9所示,暫時儲存部204中,出口204B的軸心方向上之與出口204B相反側的內面218B係彎曲成在排水從暫時儲存部204被排出時會使排水朝向出口204B側。換句化說,內面218B與出口204B的橫向距離會隨著朝向下方而縮小。只要為相同的構成,則內面218B也可以為斜面、或斜面與彎曲面的組合等。
(壓力降低配管) 圖9中,在第2排水系統2中之暫時儲存部204與上昇部208之間係設有壓力降低配管206。此壓力降低配管206係用以降低第2排水系統2之排水壓力的配管。圖9所示之範例中,壓力降低配管206係具有彎折管道。此管道係形成為在暫時儲存部204的徑向上具有振幅的波浪狀,例如具有二處的折返部206A,206B。藉此,排水的流向便會在折返部206A,206B分別反轉。
壓力降低配管206的構成並不限於此,也可為圖12至圖16所示的構成。圖12至圖14所示的變形例1中,入口222與出口224係分別設在上下方向,且在入口222與出口224之間係設有捲繞部226。入口222會開口在捲繞部226中央側的端部,出口224則會開口在捲繞部226外側的端部。排水的流動方向會在從入口222進入至捲繞部226之處例如從上下方向大致直角地彎曲成橫向(圖13之彎曲部226A)。之後會在折返部226B維持橫向下反轉,且在彎曲部226C,226D分別大致直角地彎曲。接著,會在從捲繞部226往出口224流出之處從橫向大致直角地彎曲成上下方向(圖14之彎曲部226E)。
圖15所示的變形例2中,壓力降低配管206係具有內徑變小的管道,且內徑係週期性地變化。具體而言,壓力降低配管206係形成為例如呈直線延伸的筒狀。在壓力降低配管206之內面係於軸向上交互地形成有大徑部228與小徑部230。大徑部228與小徑部230的邊界係呈例如與軸向正交的段差。壓力降低配管206之兩端例如皆為大徑部228,其一者為入口232,另一者則為出口234。圖16所示的變形例3中,壓力降低配管206係具有分枝管道236。分枝管道236係自上游(入口238)朝向下游(出口240)的管道分歧出,且末端會被閉塞。在此範例中,朝向入口238與出口240的管道係大致直角地彎曲,在此彎曲部中之入口238的延伸線上係設有分枝管道236。分枝管道236的長度為例如管道之內徑以下。排水會暫時流入至分枝管道236,藉由妨礙排水的流動,該排水便會產生壓力損失。 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壓力降低配管也可以構成為從入口朝向出口之管道的內徑會逐漸擴徑。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也可以在管道形成有多個管道的內徑會暫時擴徑後再縮徑而返回通常內徑之處。換句話說,管道的內壁也可以形成為相對於其軸向呈鋸齒狀。此內壁與軸向所形成之角度的範圍,例如為30~40°,較佳地為33~36°。
此外,壓力降低配管206的構成並不限於此,只要是在壓力降低配管206流動的排水會產生壓力損失的構成即可。例如,也可以在管道內面設置突起來產生亂流。
(上昇部) 圖9中,上昇部208係設在第2排水系統2中之暫時儲存部204與虹吸排水管30(圖1、圖17、圖18)之間,且會暫時往下後又上昇的部位。上昇部208只要為像U字形或S字形的管捕集器般能夠儲存封水的構造即可。作為一例,上昇部208係具有下行部208A、最下部208B、上行部208C、最上部208D。
下行部208A係連接於暫時儲存部204的下游側且使管道往下方行進的部位。本實施形態中,壓力降低配管206係連接於暫時儲存部204的下游側,且壓力降低配管206下端之出口206C係連接於下行部208A。在暫時儲存部204的下游側中,由於在壓力降低配管206中也是使管道往下方行進,因此也可認為能使壓力降低配管206之部分兼作為下行部208A。在省略壓力降低配管206之情形,從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往下方延伸之部位便會構成下行部208A(圖17、圖18)。
最下部208B係上昇部208之中最低的位置。最上部208D為例如水平的部分,但如圖17、圖18所示,也可以不為水平。上行部208C係從最下部208B的下游側端部例如往斜上方直線狀地延伸的部位。上行部208C的形狀並不限於直線狀,也可以彎曲。最上部208D係從上行部208C上端例如往水平方向延伸的部位,且是上昇部208中最高的位置。最上部208D不一定要具有水平部分,也可以省略水平部分而使最上部208D直接連接於配管210。配管210係上昇部208下游側的配管210,其往下方延伸而連接於水平管30A(虹吸排水管30)(圖1、圖17)。
上昇部208的最上部208D也可以設定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之高度以上的位置。圖9中的線L係表示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底部之高度位置。在此範例中,最上部208D中之內面的頂部分208E之高度位置係設定於線L的高度以上之位置。線L的高度以上之位置係與線L相等之高度位置或較線L的高度要高之高度位置。
此外,若使最上部208D的高度位置變高則暫時儲存部204所儲存的排水242之量便會變多,若使最上部208D的高度位置變低則暫時儲存部204所儲存的排水之量便會變少。如圖17所示之範例,上昇部208的最上部208D係設定於較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之高度要低的位置。最上部208D的高度位置過低時,由於暫時儲存部204內的排水242會流出,因此最上部208D的高度位置可在暫時儲存部204能夠儲存排水的限度下任意地來加以變更。
(作用、效果)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的作用、效果。 由於使用流理台16而從流理台16將排水加以排出時,排水會透過殘餚處理機20、配管22、管捕集器24而流至配管26。
之後,排水會在虹吸排水管30的水平管30A、及豎管30B流動,在豎管30B之局部被排水所充滿之狀態下,豎管30B內之排水因重力而落下時,便會在豎管30B內部產生對應於豎管30B中的水頭差之虹吸力。
水平管30A內之排水會因虹吸力而被吸引向豎管30B,且水平管30A及豎管30B內會成為被排水所充滿的滿流流動狀態,故流速會增加而在水平管30A、及豎管30B往下流,來自流理台16之排水便會往排水立管34被排出。
(作用、效果)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的作用、效果。 由於使用流理台16而從流理台16將排水加以排出時,排水會透過殘餚處理機20、配管22、管捕集器24而流至配管26。
之後,排水會在虹吸排水管30的水平管30A、及豎管30B流動,在豎管30B之局部被排水所充滿之狀態下,豎管30B內之排水因重力而落下時,便會在豎管30B內部產生對應於豎管30B中的水頭差之虹吸力。
水平管30A內之排水會因虹吸力而被吸引向豎管30B,且水平管30A及豎管30B內會成為被排水所充滿的滿流流動狀態,故流速會增加而在水平管30A、及豎管30B往下流,來自流理台16之排水便會往排水立管34被排出。
另一方面,排水從洗碗機18被排出時,由於排水會將配管210內部的空氣往排水方向下游側推擠,因此水平管30A內部之空氣及配管會被推擠而使水平管30A內部成為正壓,且該正壓也會透過配管26而往管捕集器24側作用。 此外,「正壓」係意味著壓力較配置有排水管構造10之環境的外部氣體要高。
此處,排水從洗碗機18被瞬間地排出時,會有較大的正壓一次性地作用於水平管30A及配管26之情形,雖然此會有造成封水往流理台16側逆流而使管捕集器24破封之虞,但本實施形態中,能以下述方式來抑制管捕集器24的破封。
(1)配管26內的正壓瞬間地變高時,配管26內會成為正壓,配管26內的空氣雖然會欲在管捕集器24的內部逆流,但藉由設在封水之排水方向下游側之壓力緩和裝置66來緩衝該正壓,便可抑制封水的破封(此處為逆流所致之破封)。
(2)接著,藉由將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與習知構造之管捕集器加以比較,來進行從洗碗機18逆流的排水不易溢流過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的說明。 如圖3B所示,習知管捕集器中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彎曲部38的部分之側視形狀係具有單一曲率半徑的圓形,而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之管道上側內周面38UF的管道上側內周面則是由二點鏈線FC1所示之假想圓的局部圓弧形狀。此外,二點鏈線FC1所示之圓的直徑係連結P1與P2之直線的長度。
封水深度h作為一例係規格等所決定的尺寸,因此習知管捕集器之封水下游側的液面之位置係位在從二點鏈線FC1所示之圓弧形狀的管道上側內周面之最下端P’u往上方之h的高度位置。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安裝在與習知管捕集器相同高度位置的情形,便能將封水的水面Ws之位置配置在較習知管捕集器之封水的水面要高α之位置。 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從下游側之洗碗機18被排出而上昇之排水,亦即逆流之排水便不易到達管捕集器24所儲存的封水,可抑制溢流過管捕集器24的封水之情形。
(3)此外,假設管捕集器24的封水之排水方向下游側成為負壓之情形,外部氣體會透過通氣閥110及壓力緩和裝置66而被導入至管捕集器24的第2下彎曲管部42B,使作用於封水的負壓降低,而可抑制負壓所致之破封。
(4)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由於水平方向距離Lb會設定成較水平方向距離La要小,因此相較於水平方向距離La與水平方向距離Lb相同的情形,排水便會更容易地流動。
(5)此外,排水從流理台16被排出時,排水會依序流過殘餚處理機20、配管22、及管捕集器24。當排水在管捕集器24的第2彎曲管部42流動時,排水會因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內部突出之凸片58B而被引導向縮徑管部44側,因此從流理台16排出的排水便不易進入至壓力緩和裝置66。
(6)在洗碗機18排水時,排水會通過一次排水捕集器202、暫時儲存部204、及上昇部208而流入至虹吸排水管30。藉由虹吸排水管30內部成為滿流狀態而產生虹吸力,排水便會被吸引向下游側。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2設置有暫時儲存部204,因此即使洗碗機18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流量較大,也能夠由暫時儲存部24來承接排水,便可釋放排水壓力。因此,在洗碗機18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往連接於較洗碗機18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再者,由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入口204A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入口204A之軸心X1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圖11),因此便容易產生暫時儲存部204內之空氣與排水242的交替。具體而言,藉由排水242沿著暫時儲存部204的內壁往下方流動,在排水242流入時便不易受到空氣的阻力。因此,排水242便會順暢地流入至暫時儲存部204。藉此,便可抑制空氣從暫時儲存部204排出。另外,藉此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的空氣減少,便能夠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的壓力上昇。
另外,由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出口204B之軸心X2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圖11),因此流入至暫時儲存部204的排水242便容易集中在出口204B。再者,在暫時儲存部204中,由於出口204B之軸心方向上與出口204B相反側之內面係彎曲成在排水242從暫時儲存部204被排出時能使排水242朝向出口204B側,因此沿著與出口204B相反側之內面而流下的排水242便容易集中在出口204B。因此,排水242從出口部204B流出的情形會變順暢。
圖17、圖18中,在虹吸力的產生結束時,在第2排水系統2中,會成為空氣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上游側的部分,而排水242則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下游側至上昇部208的狀態。具體而言,會在暫時儲存部204之下游側的上昇部208形成封水高度H1的封水。另一方面,由於第2排水系統2中之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會被一次排水捕集器202所閉塞,因此伴隨著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的排水242會移動至下游側(水位下降),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的空氣便會膨脹。因此,暫時儲存部204內的水位便會下降至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之排水242的水頭壓H2(使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與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上游側中的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妨礙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會取得平衡的位置。亦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水位會因為與上述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的關係而下降至排水不會溢流過上昇部208的最上部208D之位置。換句話說,在暫時儲存部204會儲存該水位的排水242。
另外,由於與一次排水捕集器202分開額外地設置二次排水捕集器203,因此便容易在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形成管內的閉塞狀態。藉此,便能夠在該管內穩定地產生用以將排水儲存在暫時儲存部204的負壓。
藉此,暫時儲存部204的部分至上昇部208的管道會被排水242所充滿,因此便可在上昇部208至虹吸排水管30的管道內保持空氣較少的狀態。另外藉此,洗碗機18在下一次排水時便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之空氣減少,可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之壓力上昇。另外,蓄積在暫時儲存部204之排水242的水面會保持一定,不會反覆地濕潤與乾燥,因此污垢便不易堆積在暫時儲存部204。
再者,暫時儲存部204係會使第2排水系統2之每單位長度的容積被局部擴大的部位,因此暫時儲存部204內部便不會因排水242而變得密集。因此,虹吸力幾乎不會及於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洗碗機18側),一次排水捕集器202的封水或二次排水捕集器203的封水便不易破封。
再者,由於上昇部208之最上部208D係設定於暫時儲存部204之出口204B的高度以上之位置,因此排水便容易充滿在暫時儲存部204至上昇部208之間。
另外,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2設置有壓力降低配管206,因此即使洗碗機18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242的流量較大,也能夠由壓力降低配管206來降低排水壓力,便可使排水速度降低。因此,在洗碗機18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242往連接於較洗碗機18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圖9、圖13、圖14之變形例1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在排水通過彎折管道時,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圖15之變形例2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在排水242通過內徑變小的管道時,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因此,便能降低排水壓力。圖16之變形例3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藉由部分的排水流入至分枝管道236,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因此,便能降低排水壓力。如此般,藉由各種壓力降低配管206,便能降低排水壓力。
如此般,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一個虹吸排水管30連接有多個用水機器的排水管構造中,便可在連接於下游側之用水機器排水時,抑制往上游側之用水機器測逆流與該用水機器側的壓力上昇。
此處,排水從洗碗機18被瞬間地排出時,會有較大的正壓一次性地作用於水平管30A及配管26之情形,雖然此會有造成封水往流理台16側逆流而使管捕集器24破封之虞,但本實施形態中,能以下述方式來抑制管捕集器24的破封。
(1)配管26內的正壓瞬間地變高時,配管26內會成為正壓,配管26內的空氣雖然會欲在管捕集器24的內部逆流,但藉由設在封水之排水方向上游側之壓力緩和裝置66來緩衝該正壓,便可抑制封水的破封(此處為逆流所致之破封)。
(2)再者,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第1下彎曲管部38A的軸線38ACL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L1會相對於作為流入部的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中心線36CL而具有角度θ1。因此,相較於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與第1下彎曲管部38A不具有該角度θ1而連接的管道(假想的管道),從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流入至第1下彎曲管部38A之排水的流向會急速地改變,導致流道阻力變大。
於是,在排水從洗碗機18瞬間地被排出,而管捕集器24的下游側之配管26內相較於大氣壓瞬間地變高,換句話說在瞬間地成為正壓之情形,封水便會欲往流入部側逆流。然而,欲逆流之封水會在上述管道的急速改變部分承受流道阻力而變得不易逆流。亦即,藉由此流道阻力也可抑制破封。
(3)此外,假設管捕集器24的封水之排水方向下游側成為負壓之情形,外部氣體會透過通氣閥110及壓力緩和裝置66而被導入至管捕集器24的第2下彎曲管部42B,使得作用於封水的負壓降低,而可抑制負壓所致之破封。
(4)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由於水平方向距離Lb會設定成較水平方向距離La要小,因此相較於水平方向距離La與水平方向距離Lb相同的情形,第1上彎曲管部中之管道的上昇情況(換句話說,垂直方向的距離相對於水平方向的距離)便會改變,使排水變得容易流動。
(5)本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由於係將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上端部36T之高度位置設定於與第2彎曲管部42中之彎曲半徑內側的內部流道壁面之最上部端部Pt為相同高度,因此相較於將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上端部36T之高度位置設定於較該最上部端部Pt要高之情形,便能夠縮短管捕集器24的上下尺寸(高度尺寸)。 如此般,藉由縮短管捕集器24的上下尺寸,便可使管捕集器24的安裝位置移動至對應於上下尺寸所縮短之量的高度位置。 藉此,假設即使排水從管捕集器24的排水方向下游側逆流而來時,由於儲存封水的位置變高,因此從下游側逆流而來的排水便不易到達儲存封水的部分,可抑制往排水方向的反方向溢流過管捕集器24的情形。
(6)此外,排水從流理台16被排出時,排水會依序流過殘餚處理機20、配管22、及管捕集器24。當排水在管捕集器24的第2彎曲管部42流動時,排水會因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內部突出之凸片58B而被引導向縮徑管部44側,因此從流理台16排出的排水便不易進入至壓力緩和裝置66。
(7)在洗碗機18排水時,排水會通過一次排水捕集器202、暫時儲存部204、及上昇部208而流入至虹吸排水管30。藉由虹吸排水管30內部成為滿流狀態而產生虹吸力,排水便會被吸引向下游側。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2設置有暫時儲存部204,因此即使洗碗機18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流量較大,也能夠由暫時儲存部24來承接排水,便可釋放排水壓力。因此,在洗碗機18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往連接於較洗碗機18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再者,由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入口204A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入口204A之軸心X1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圖11),因此便容易產生暫時儲存部204內之空氣與排水242的交替。具體而言,藉由排水242沿著暫時儲存部204的內壁往下方流動,在排水242流入時便不易受到空氣的阻力。因此,排水242便會順暢地流入至暫時儲存部204。藉此,便可抑制空氣從暫時儲存部204排出。另外,藉此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的空氣減少,便能夠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的壓力上昇。
另外,由於暫時儲存部204的出口204B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而出口204B之軸心X2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圖11),因此流入至暫時儲存部204的排水242便容易集中在出口204B。再者,在暫時儲存部204中,由於出口204B之軸心方向上與出口204B相反側之內面係彎曲成在排水242從暫時儲存部204被排出時能使排水242朝向出口204B側,因此沿著與出口204B相反側之內面而流下的排水242便容易集中在出口204B。因此,排水242從出口部204B流出的情形會變順暢。
圖17、圖18中,在虹吸力的產生結束時,在第2排水系統2中,會成為空氣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上游側的部分且排水242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下游側至上昇部208的狀態。具體而言,會在暫時儲存部204之下游側的上昇部208形成封水高度H1的封水。另一方面,由於第2排水系統2中之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會被一次排水捕集器202所閉塞,因此伴隨著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的排水242會移動至下游側(水位下降),殘留在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的空氣則會膨脹。因此,暫時儲存部204內的水位便會下降至殘留在暫時儲存部204之排水242的水頭壓H2(使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與一次排水捕集器202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上游側中的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妨礙排水往下游側移動的力)會取得平衡的位置。亦即,暫時儲存部204內之水位會因為與上述空氣膨脹所導致之負壓的關係而下降至排水不會溢流過上昇部208的最上部208D之位置。換句話說,在暫時儲存部204會儲存該水位的排水242。
另外,由於與一次排水捕集器202分開額外地設置二次排水捕集器203,因此便容易在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形成管內的閉塞狀態。藉此,便能夠在該管內穩定地產生用以將排水儲存在暫時儲存部204的負壓。
藉此,暫時儲存部204的部分至上昇部208的管道會被排水242所充滿,因此便可在上昇部208至虹吸排水管30的管道內保持空氣較少的狀態。另外藉此,洗碗機18在下一次排水時便能使流入至第1用水機器側之空氣減少,可抑制該第1用水機器側之壓力上昇。另外,蓄積在暫時儲存部204之排水242的水面會保持一定,不會反覆地濕潤與乾燥,因此污垢便不易堆積在暫時儲存部204。
再者,暫時儲存部204係會使第2排水系統2之每單位長度的容積被局部擴大的部位,因此暫時儲存部204內部便不會因排水242而變得密集。因此,虹吸力幾乎不會及於較暫時儲存部204要上游側(洗碗機18側),而一次排水捕集器202的封水或二次排水捕集器203的封水便不易破封。
再者,由於上昇部208之最上部208D係設定於暫時儲存部204之出口204B的高度以上之位置,因此排水便容易充滿在暫時儲存部204至上昇部208之間。
另外,由於在第2排水系統2設置有壓力降低配管206,因此即使洗碗機18的排水壓力較大而排水242的流量較大,也能夠由壓力降低配管206來降低排水壓力,便可使排水速度降低。因此,在洗碗機18排水時,便可抑制排水242往連接於較洗碗機18要上游側之第1用水機器側逆流。
圖9、圖13、圖14之變形例1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在排水通過彎折管道時,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圖15之變形例2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在排水242通過內徑變小的管道時,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因此,便能降低排水壓力。圖16之變形例3相關的壓力降低配管206中,藉由部分的排水流入至分枝管道236,便能使該排水產生壓力損失。因此,便能降低排水壓力。如此般,藉由各種壓力降低配管206,便能降低排水壓力。
如此般,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一個虹吸排水管30連接有多個用水機器的排水管構造中,便可在連接於下游側之用水機器排水時,抑制往上游側之用水機器測逆流與該用水機器側的壓力上昇。
[整流構件的第2變形例及壓力緩和裝置的第2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19至圖21來說明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壓力緩和裝置66的第2變形例及整流構件58的第2變形例。
(整流構件的第2變形例) 圖19至圖21所示之第2變形例的整流構件300整體係由橡膠、合成樹脂等之彈性體形成,而可彈性變形。整流構件300係具備插入至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的筒部300A。
在筒部300A的上端係形成有凸緣300C。藉由使凸緣300C被夾持於壓力緩和裝置66的插入管部82下端與形成在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內周面的段部之間,便可將整流構件300固定於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
如圖19及圖20所示,在筒部300A的下端係形成有會相對於筒部300A之軸線而傾斜的開口部302。開口部302係傾斜成排水方向上游側會成為較排水方向下游側要上側。因此,開口部302在俯視下為大致橢圓形(省略圖示)。
在開口部302之上端側一體地連結有具有開閉開口部302之閥體功能的凸片300B之一端。凸片300B之一端部分與開口部302的連結部分304係具有鉸鏈的功能,凸片300B能以此連結部分304為支點來擺動(圖19之箭頭A方向及箭頭A方向的反方向)以開閉開口部302。此外,凸片300B係與開口部302相同之大致橢圓形以閉塞開口部302。
如圖19所示,一般時(排水未流動的自由狀態)的凸片300B會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部突出。更詳細而言,將連接於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內周面的假想線FL設定於在第2下彎曲管部42B所設置之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的開口部分時,凸片300B相較於該假想線FL會更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側突出。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係使凸片300B相較於假想線FL會更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側突出。但只要視需要使凸片300B突出即可,也可以不突出。
一般時,在開口部302與凸片300B之間係設有作為間隙之狹縫S,且在一般時凸片300B會從開口部302離開。因此,在一般時的整流構件300中,能使空氣透過筒部300A往上下方向通過。
凸片300B會相對於鉛垂方向而傾斜,以將從上游之流理台16流來的排水之流向引導向縮徑管部44側。換句話說,凸片300B係具有使排水的流向朝向排水方向下游側的斜下側,以使從上游側流來的排水不易往壓力緩和裝置66側流入的功能。此外,凸片300B係與第2下彎曲管部42B同樣地彎曲,排水會沿著彎曲的凸片300B而流動,因此一般排水的流動並不會受妨礙。
不過,大量排水暫時性地從流理台16對往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側突出的凸片300B排出時(例如,使蓄積在流理台16的多量水一次流動的情形。即所謂的積流),凸片300B會被大量排水所推壓而朝箭頭A方向擺動,而能閉塞開口部302。藉此,便能夠抑制從流理台16被排出的排水往壓力緩和裝置66側逆流,並同時使其有效率地往下游側流動。
凸片300B被大量排水所推壓而朝箭頭A方向擺動,並接觸開口部302而閉塞開口部302之情形,換句話說,開口部302被關閉之情形,如圖19之二點鏈線所示,凸片300B的大小(作為一例係橢圓形的長軸方向之長度)係設定成較開口部302要大,以使凸片300B不會透過開口部302而往筒部300A內側進入,而是往開口部302外側(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內部側)突出。
假設凸片300B的大小較開口部302要小而導致被排水所推壓的凸片300B透過開口部302而往筒部300A內側進入之情形,會有凸片300B卡在筒部300A內面,而在排水流完時凸片300B仍無法返回原本位置的顧慮。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在以凸片300B閉塞開口部302之情形,雖然凸片300B的局部會往開口部302外側突出,但只要在凸片300B被排水所推壓時凸片300B不會往筒部300A內側進入,而在排水流完時凸片300B能夠返回原本位置即可。
例如,凸片300B被排水所推壓而閉塞開口部302之情形,凸片300B的表面也可以與連接於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內周面的假想線FL一致。
在大量排水流動而閉塞開口部302之情形,若凸片300B的表面與連接於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內周面的假想線FL一致,則在第2下彎曲管部42B之內部不會產生成為排水流動阻力的段差,如此便能夠更有效率地使大量排水流動。
如圖19及圖21所示,在凸片300B之外表面,換句話說即面對第2下彎曲管部42B內側之外表面係形成有多個肋部306。肋部306係沿著第2下彎曲管部42B的長邊方向,換句話說即排水的流向而延伸。
凸片300B的外表面為平坦面時,雖然排水中的異物(作為一例係洋蔥皮般較薄且容易附著的異物)會容易附著,但若在凸片300B的外表面形成有多個肋部306,則凸片300B與異物的接觸面積會減少,因此異物會僅止於接觸肋部306,而可抑制異物附著,換句話說即緊貼於凸片300B。此外,若可抑制排水中的異物之附著,則也可以在凸片300B的外表面設置半球狀等其他形狀的突起來取代肋部306。
(壓力緩和裝置的第2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22至圖29來說明第2變形例相關之壓力緩和裝置400。 如圖22至圖24所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壓力緩和裝置400係具備橡膠等的彈形材料所形成之較薄的彈性擴縮體468、支撐彈性擴縮體468之下端側的下側支撐構件470、支撐彈性擴縮體468之上端側的上側支撐構件472、及外罩474等。
如圖25及圖26所示,彈性擴縮體468係具有出口與入口之筒狀體。彈性擴縮體468從軸線方向觀察時具備呈十字形狀之筒狀的擴縮部468A,係具備自軸線朝向放射方向(徑向外側)延伸之4個擴縮片488。因此,在擴縮部468A內部係設有剖面十字形狀且往軸向延伸之空間S。
在擴縮部468A之軸向兩端部係一體地形成有外形呈圓形的基部468B。在基部468B的外周部係一體地形成有用以將彈性擴縮體468安裝在下側支撐構件470及上側支撐構件472之環狀的安裝部468C。另外,在安裝部468C的端部係形成有較厚的肋部468D。
如圖26(B)所示,擴縮片488係具備彼此平行且相隔間隔來加以配置的一對壁部488A,一對壁部488A係透過連結壁488B來使個別徑向外側端部彼此加以連結。 另外,彼此相鄰之一個擴縮片488與另一個擴縮片488的彼此相鄰之壁部488A彼此係透過剖面呈圓弧形狀之圓弧壁部488C來加以連結。
此處,如圖26(B)所示,將彈性擴縮體468之軸向中間部自與軸線交叉之方向剖斷後從軸向來觀察時,假設擴縮片488之一對壁部488A的間隔為A,彈性擴縮體468之中心部的4個圓弧壁部488C所內切之假想的內切圓FC的直徑為B時,係間隔A<直徑B。
如圖25所示,在彼此相鄰之一個擴縮片488之壁部488A、另一個擴縮片488之壁部488A、基部468B所形成之角落部分490係形成有會從基部468B朝向壁部488A平順地上昇且剖面呈圓弧形狀(或者也可以為相對於基部468B而傾斜的傾斜面)的朝上部492。如圖26(A)所示,朝上部492從軸向觀看之形狀係呈大致三角形。
在形成有此朝上部492之部分中,上述假想的內切圓FC之直徑B(參照圖26(B))會隨著朝向徑向外側而逐漸變大。
擴縮部468A在內部空間S的壓力較外部壓力(大氣壓)要高時,往徑向內側凹陷的部分會往徑向外側(作為一例係圖26(B)所示之箭頭方向)膨脹。
假設擴縮部468A為圓筒形狀時,為了使擴縮部468A往徑向外側膨脹,則構成擴縮部468A之彈性構件本身便必需要延伸。換句話說,在使擴縮部468A膨脹時,必需使擴縮部468A的內壓變得相當大。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擴縮部468A中,如圖26(B)所示,由於剖面形狀係形成為十字形狀,因此雖然往徑向內側凹陷的部分在膨脹過程中會因內壓而被往徑向外側推壓而導致壓縮部468A的形狀變形,但相較於擴縮部468A為圓筒形狀之情形,對彈性體本身只有施予些許張力。
因此,在空氣流入擴縮部468A時能容易地使其容積擴大,相較於擴縮部468A為圓筒形狀之情形,能進一步抑制內壓的上昇。
另外,如本實施形態般在彈性擴縮體468之角落部分490形成有朝上部492時,相較於在角落部分490未形成朝上部492之情形,換句話說,一個壁部488A與另一個壁部488A與基部468B在角落部分490會相互地呈直角連接之情形,擴縮部468A會變得容易往外側膨脹,變得更容易抑制內壓的上昇。
另一方面,管捕集器24之排水方向下游側成為負壓,擴縮部468A的內部空間S之壓力較外部壓力(大氣壓)要低時,如圖26(C)所示,會有擴縮部488彼此對向的一個壁部488A與另一個壁部488A彼此緊貼之情形。然而,係以在擴縮部468A之軸心部分是以殘留有由4個圓弧壁部488C所圍繞而將彈性擴縮體468之出口與入口加以直線狀地插通的貫通空間S1(空間S的局部,作為空氣通道的間隙)之方式來設定圓弧壁部488C的形狀、大小(曲率半徑)等。
亦即,擴縮部468A在內部空間S為負壓時,可抑制內周面彼此緊貼而完全消滅空間S之情形。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彈性擴縮體468中,即使在內部空間S為負壓時,也可以確保往軸向插通的貫通空間S1,因此便可在軸向通氣。
如圖23、圖24、及圖27所示,在彈性擴縮體468下側的安裝部468C係插入有下側支撐構件470,安裝部468C會被夾持在下側支撐構件470與在安裝部468C外側所配置的安裝環496之間而固定在下側支撐構件470。此外,安裝部468C的肋部468D會被插入於下側支撐構件470外周所形成的環狀槽478而被壓縮。
另外,在彈性擴縮體468上側的安裝部468C係插入有上側支撐構件472,安裝部468C會被夾持在上側支撐構件472與在安裝部468C外側所配置的安裝環496之間而固定在上側支撐構件472。此外,安裝部468C的肋部468D會被插入於上側支撐構件472外周所形成的環狀槽478而被壓縮。
如圖22及圖28所示,呈圓筒形狀之外罩474係由夾著軸線之一側的第1對半構件474A與另一側的第2對半構件474B所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外罩474係合成樹脂的成形品(作為一例係射出成形品)。
第1對半構件474A係具備將圓筒對半後的圓弧壁部474Aa,在上端係形成圓弧形狀的凸緣474Ab,在下端則形成圓弧形狀的凸緣474Ac。 第2對半構件474B係具備將圓筒對半後的圓弧壁部474Ba,在上端係形成圓弧形狀的凸緣474Bb,在下端則形成圓弧形狀的凸緣474Bc(參照圖23)。
在第1對半構件474A之圓弧壁部474Aa內面側的端部會形成有多個爪構件474Ae,係朝向第2對半構件474B之圓弧壁部474Ba的內面側突出而被卡在第2對半構件474B之圓弧壁部474Ba上所形成的卡合孔474Bd。
另外,在第2對半構件474B之圓弧壁部474Ba內面側的端部會形成有多個爪構件474Be,係朝向第1對半構件474A之圓弧壁部474Aa的內面側突出而被卡在第1對半構件474A之圓弧壁部474Aa上所形成的卡合孔474Ad。
使第1對半構件474A與第2對半構件474B對向,以使爪構件474Be卡在卡合孔474Ad,且使爪構件474Ae卡在卡合孔474Bd,藉此,第1對半構件474A與第2對半構件474B便彼此固定而成為圓筒形狀的外罩474。
如圖28所示,在第1對半構件474A內周的軸向兩側係與凸緣相鄰而形成有槽474Af,在第2對半構件474B內周的軸向兩側則與凸緣相鄰而形成有槽474Bf。如圖23所示,在第1對半構件474A的槽474Af及第2對半構件474B的槽474Bf係插入有固定彈性擴縮體468的安裝環496。
藉此,固定彈性擴縮體468的上側之安裝環496便會卡在外罩474之上側的槽474Af之寬度方向端部上所形成的段部、及槽474Bf之寬度方向端部上所形成的段部,而固定彈性擴縮體468的下側之安裝環496則會卡在外罩474之下側的槽474Af之寬度方向端部上所形成的段部、及槽474Bf之寬度方向端部上所形成的段部。藉此,便會在外罩474內部固定安裝有下側支撐構件470及上側支撐構件472的彈性擴縮體468。
由於如此般地固定彈性擴縮體468的上側支撐構件472及下側支撐構件470會固定在罩體474內部,因此即使在彈性擴縮體468因內壓的變化而變形時,亦可抑制彈性擴縮體468在軸向的移動。
使下側支撐構件470及上側支撐構件472分別由外罩474從彈性擴縮體468的擴縮方向(與彈性擴縮體468軸向交叉的方向)及與擴縮方向交叉的軸向所覆蓋,來保護彈性擴縮體468以避免接觸外罩474以外的構件。
此外,在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的軸向下側係形成有狹縫474a,以在彈性擴縮體468在外罩474內部擴縮時,空氣能夠流通於外罩474與彈性擴縮體468之間的空間S2與外罩474外側的外部氣體之間。藉此,便能夠使彈性擴縮體468容易地擴縮。
在下側支撐構件470中央係形成有錐形狀的貫通孔480,在下面中央則朝向下方突出有與貫通孔480連通的插入管部482。此插入管部482係插入於管捕集器24的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如此壓力緩和裝置400便會被安裝在管捕集器24。
如圖23及圖27所示,在上側支撐構件472中央係朝向上方突出有筒狀的止回閥安裝部486。在此止回閥安裝部486外周係形成有公螺紋486A,藉由此公螺紋486A來將通氣閥110安裝在止回閥安裝部486。
如圖27所示,在止回閥安裝部486內周面形成有多個往徑向內側突出且沿著軸向延伸的肋部502。藉此,如圖29(A)所示,便會在後述閥體412與止回閥安裝部486內周面之間形成使空氣在軸向流動的間隙S3。
如圖27及圖29所示,在止回閥安裝部486下端係形成有閥體支撐部504,以使後述閥體412不會落下至下方的壓力緩和裝置400。此外,在閥體支撐部504係形成有會使空氣通過的多個孔506。
如圖23及圖29(A)所示,止回閥安裝部486內部係在閥體支撐部504上配置有閥體412。閥體412係以能浮在排水上的方式來加以設定比重。
閥體412整體係形成為大致圓錐梯形。在閥體412上側的徑向外側部分係形成有剖面呈圓弧形狀的環狀凹部412A。
在止回閥安裝部486上部係安裝有橡膠等的彈性體所形成之環狀的閥座508。 如圖29(A)所示,在一般時,配置在閥體支撐部504上的閥體412會與閥座508分離,空氣可透過閥體412與閥座508之間的間隙S4而往上下方向流動。
另一方面,從下方的壓力緩和裝置400逆流而上昇的排水到達閥體412時,如圖29(B)所示,閥體412會浮在排水(未圖示)上而接觸閥座508,以將形成在閥座508中央的閥孔508A加以閉塞。 因此,假設即使排水浸入至壓力緩和裝置400內部時,仍可抑制從壓力緩和裝置400逆流而上昇的排水流入至配置在上方的通氣閥110。
如圖27所示,在上側支撐構件472外周部係形成有會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突起472A(圖27中僅圖示1個),如圖22所示,此突起472A會插入於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上所形成的嵌合孔510。藉此,上側支撐構件472與外罩474便不能相對旋轉。
此外,在下側支撐構件470外周部係未形成有如此般的突起472A,因此下側支撐構件470在安裝環496被插入於外罩474的槽474Af及槽474Bf而被阻止軸向移動的狀態下,仍可相對於外罩474來相對旋轉。
(壓力緩和裝置400的組裝順序) 作為一例,壓力緩和裝置400係以下述方式來組裝。
(1)使用安裝環496來將上側支撐構件472安裝在彈性擴縮體468的軸向一側,使用安裝環496來將下側支撐構件470安裝在彈性擴縮體468的軸向另一側。
(2)將安裝有上側支撐構件472與下側支撐構件470的上述彈性擴縮體468配置在彼此對向的第1對半構件474A與第2對半構件474B之間,將第1對半構件474A與第2對半構件474B加以組合以使上側支撐構件472的突起472A插入於嵌合孔510。
(3)將閥體412插入於止回閥安裝部486,將閥座508安裝在止回閥安裝部486的上部。
(4)最後,將通氣閥110扭入上側支撐構件472的止回閥安裝部486,以將通氣閥110固定在止回閥安裝部486。此時,能用一隻手來握持固定壓力緩和裝置400的外罩474,用另一隻手來握持通氣閥110來將通氣閥110扭入止回閥安裝部486。由於上側支撐構件472與外罩474係安裝成無法相對旋轉,因此只要用手來握持固定外罩474,在將通氣閥110扭入止回閥安裝部486時,上側支撐構件472並不會旋轉。
(5)將安裝通氣閥110後的壓力緩和裝置400之插入管部482插入於管捕集器24的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56,以將壓力緩和裝置400安裝在管捕集器24。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400中,下側支撐構件470可相對於外罩474相對旋轉。然而,假設將與上側支撐構件472相同的突起472A形成在下側支撐構件470外周部,將該突起472A插入於外罩474的嵌合孔510以使下側支撐構件470與外罩474無法相對旋轉時,壓力緩和裝置400的組裝便必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由於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係成形品,因此上側的嵌合孔510及下側的嵌合孔510的位置係已固定。亦即,上側的嵌合孔510及下側的嵌合孔510在周向的位置關係已固定。
因此,將下側支撐構件470與上側支撐構件472安裝在彈性擴縮體468時,必需配合形成在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的2個嵌合孔510之位置關係來決定下側支撐構件470的突起472A與上側支撐構件472的突起472A在周向的位置關係(周向角度)。
此處,安裝在彈性擴縮體468之下側支撐構件470的突起472A與上側支撐構件472的突起472A在周向的位置關係相對於形成在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的上側之嵌合孔510與下側之嵌合孔510在周向的位置關係並不一致之情形,必需將下側支撐構件470與上側支撐構件472往周向扭轉以配合位置關係後再將突起472A分別插入於嵌合孔510。
藉此,便可安裝外罩474,但彈性擴縮體468在被扭轉的狀態下固定在外罩474內部時,彈性擴縮體468會殘留有不需要的變形(歪曲),而會有產生彈性擴縮體468變得不易擴縮等問題之虞。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400中,由於在下側支撐構件470係未形成有插入嵌合孔510的突起472A,因此只需要使上側支撐構件472的突起472A對準在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所形成的上側之嵌合孔510來加以組合第1對半構件474A及第2對半構件474B,便可不用扭轉彈性擴縮體468即將其固定在外罩474內部。藉此,外罩474的安裝便會變得容易,且能確保彈性擴縮體468的擴縮性能。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然已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並不限於上述說明,除了上述說明以外,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當然也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來加以實施。
上述實施形態中,流理台16係相當於本揭露之第1用水機器,洗碗機18則相當於本揭露之第2用水機器,但第1用水機器及第2用水機器只要會進行排水則不特別限定種類。作為用水機器,可舉出例如洗臉台、洗衣機、浴缸、及洗滌場等,但也可以為其他物品。
上述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中,雖然在流理台16係設有殘餚處理機20,但也可以不設置殘餚處理機20。
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使用通氣閥110來作為通氣部,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只要是能夠在管捕集器24下游側的配管內成為負壓時將外部氣體導入以抑制該負壓,則也可以採用其他構成來取代通氣閥。例如,也可以為將配管一端連接於壓力緩和裝置66且將該配管另一端連接於排水立管34等的構成來取代通氣閥110。此情形,可將排水立管34內部的空氣導入至管捕集器24下游側的配管內以抑制該配管內的負壓。
雖然暫時儲存部204係形成為以上下方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但形狀並不限於此,也可以為長方體等任意的形狀。另外,雖然入口204A的軸心X1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的軸心Z而偏心,但也可以為未偏心的構成。雖然出口204B的軸心X2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的軸心Z而偏心,但也可以為偏心的構成。
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66及壓力緩和裝置400中係設有通氣閥110,但通氣閥110只要視需要設在壓力緩和裝置66及壓力緩和裝置400即可,也可以設在其他部位。 上述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400中,雖然設有止回閥安裝部86、閥體412、及閥座508所構成之浮閥,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該等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壓力緩和裝置66及壓力緩和裝置400中係設有下側支撐構件70、上側支撐構件72、外罩74、下側支撐構件470、上側支撐構件472、外罩474,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該等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上述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雖然是水平方向距離La>水平方向距離Lb,但只要視需要來使水平方向距離La>水平方向距離Lb即可,也可以是水平方向距離La≦水平方向距離Lb。 上述實施形態之管捕集器24中,雖然流入側配管連接部36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之高度位置係設在下側彎曲流道內之下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Pb與上側彎曲流道內之上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Pt之間,但也可以不設在此等之間。 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中係設有暫時儲存部204,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暫時儲存部204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中係設有一次排水捕集器202,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一次排水捕集器202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上述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中,雖然在暫時儲存部204與虹吸排水管30之間係設有上昇部208,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上昇部208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上述實施形態之排水管構造10中,雖然在暫時儲存部204與上昇部208之間係設有壓力降低配管206,但只要視需要來設置壓力降低配管206即可,也可以不設置。 上述實施形態之暫時儲存部204係形成為以上下方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入口204A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入口204A之軸心係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出口204B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出口204B之軸心係未相對於暫時儲存部204之軸心Z而偏心,但只要視需要來決定該等暫時儲存器204的構成即可,也可以不為此構成。
1:第1排水系統 2:第2排水系統 10:排水管構造 12:樓板 14:地板 16:流理台 16A:排水口 18:洗碗機 20:殘餚處理機 22:配管 22CL:中心線 24:管捕集器 26:配管 28:匯流接頭 30:虹吸排水管 30A:水平管 30B:豎管 32:縱孔 34:排水立管 36:流入側配管連接部 36A:公螺紋 36B:段部 36CL:中心線 36T:上端部 38:第1彎曲管部 38A:第1下彎曲管部 38ACL:軸線 38B:第1上彎曲管部 38UF:管道上側內周面 40:鉛垂管部 40CL:軸線 42:第2彎曲管部 42A:第2上彎曲管部 42B:第2下彎曲管部 42CL:軸線 44:縮徑管部 46:排出側配管連接部 46A:段部 46B:公螺紋 48A:母螺紋 52:清掃口 52A:公螺紋 54:蓋體 54A:母螺紋 56: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 56A:公螺紋 57:螺帽 57A:母螺紋 58:整流構件 58A:筒部 64:螺帽 64A:母螺紋 66:壓力緩和裝置 68:彈性擴縮體 68A:擴縮部 68B:基部 68C:安裝部 68D:肋部 70:下側支撐構件 72:上側支撐構件 74:外罩 78:環狀槽 80:貫通孔 82:插入管部 84:貫通孔 86:止回閥安裝部 86A:公螺紋 90:止回閥 92:本體 92A:母螺紋 92B:公螺紋 94:閥體 96:蓋體 96A:母螺紋 98:分隔壁 100:閥體支撐部 102:貫通孔 104:閥座 106:閥孔 110:通氣閥 112:閥體 112A:大徑部 112B:小徑部 120:壓力緩和裝置 122:環 124:支撐構件 202:一次排水捕集器 203:二次排水捕集器 204:暫時儲存部 204A:入口 204B:出口 206:壓力降低配管 206A:折返部 206B:折返部 206C:出口 208:上昇部 208A:下行部 208B:最下部 208C:上行部 208D:最上部 208E:頂部分 210:配管 212:配管 214:本體部 216:上部體 216A:大徑部 216B:大徑部 216C:小徑部 216D:開口部 218:下部體 218A:大徑部 218B:內面 220:蓋構件 222:入口 224:出口 226:捲繞部 226A:彎曲部 226B:折返部 226C:彎曲部 226D:彎曲部 226E:彎曲部 228:大徑部 230:小徑部 232:入口 234:出口 236:分枝管道 238:入口 240:出口 242:排水 300:整流構件 300A:筒部 300B:凸片 300C:凸緣 302:開口部 304:連結部分 306:肋部 400:壓力緩和裝置 412:閥體 412A:環狀凹部 468:彈性擴縮體 468A:擴縮部 468B:基部 468C:安裝部 468D:肋部 470:下側支撐構件 472:上側支撐構件 472A:突起 474:外罩 474A:第1對半構件 474Aa:圓弧壁部 474Ab:凸緣 474Ac:凸緣 474Ad:卡合孔 474Ae:爪構件 474Af:槽 474B:第2對半構件 474Ba:圓弧壁部 474Bb:凸緣 474Bd:卡合孔 474Be:爪構件 474Bf:槽 478:環狀槽 480:貫通孔 482:插入管部 486:止回閥安裝部 486A:公螺紋 488:擴縮片 488A:壁部 488B:連結壁 488C:圓弧壁部 490:角落部分 492:朝上部 496:安裝環 502:肋部 504:閥體支撐部 506:孔 508:閥座 508A:閥孔 510:嵌合孔 A:間隔 B:直徑 D1~D8:內徑 FC:內切圓 FL:假想線 h:封水深度 H1:封水高度 H2:水頭壓 L1~L4:切線 R1~R3:曲率半徑 La:水平方向距離 Lb:水平方向距離 Pt:最上端部 Pu:最下端 P’u:最下端 S:空間 S1:貫通空間 S2:空間 S3:間隙 S4:間隙 Ws:液面 X1~X2:軸心 Z:軸心
圖1係顯示本揭露一實施形態相關之排水管構造所適用的建物之部分的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本揭露之排水管構造所使用的管捕集器之側視圖。 圖3A係沿著圖2所示之管捕集器的軸線之剖面圖。 圖3B係沿著管捕集器的軸線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壓力緩和裝置、止回閥、及通氣裝置的剖面圖。 圖5係顯示壓力緩和裝置且局部剖開的立體圖。 圖6係顯示壓力緩和裝置之彈性擴縮體的剖面圖。 圖7係顯示變形例相關之壓力緩和裝置的剖面圖。 圖8係顯示變形例相關之止回閥的剖面圖。 圖9係顯示暫時儲存部、壓力降低配管及上昇部的剖面圖。 圖10係顯示暫時儲存部的立體圖。 圖11係顯示暫時儲存部的前視圖。 圖12係顯示壓力降低配管之變形例1的立體圖。 圖13係顯示壓力降低配管之變形例1的縱剖面圖。 圖14係顯示壓力降低配管之變形例1的橫剖面圖。 圖15係顯示壓力降低配管之變形例2的縱剖面圖。 圖16係顯示壓力降低配管之變形例3的縱剖面圖。 圖17係以示意方式來顯示排水管構造中之第2排水系統的作用之剖面圖。 圖18係以示意方式來顯示暫時儲存部及上昇部的作用之剖面圖。 圖19係顯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整流構件的剖面圖。 圖20係顯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整流構件的側視圖。 圖21係顯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整流構件的仰視圖。 圖22係顯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壓力緩和裝置的立體圖。 圖23係沿著第2變形例相關之壓力緩和裝置的軸線之剖面圖。 圖24係顯示移除外罩後之壓力緩和裝置的立體圖。 圖25(A)係顯示彈性擴縮體的立體圖,(B)係沿著彈性擴縮體的軸線之剖面圖(圖25(A)之25(B)-25(B)線剖面圖)。 圖26(A)係從軸線方向來觀看彈性擴縮體的俯視圖,(B)係與彈性擴縮體之軸線呈直角的剖面圖(圖25(B)之26(B)-26(B)線剖面圖),(C)係與內部為負壓狀態的彈性擴縮體之軸線呈直角的剖面圖。 圖27係顯示安裝有下側支撐構件及上側支撐構件之彈性擴縮體的剖面之立體圖。 圖28係顯示第1對半構件、及第2對半構件的立體圖。 圖29(A)係顯示一般時之閥體的立體圖,(B)係顯示藉由逆流之排水而浮起且將閥座之開口部加以閉塞之閥體的立體圖。
22:配管
22CL:中心線
24:管捕集器
26:配管
36:流入側配管連接部
36A:公螺紋
36B:段部
36CL:中心線
36T:上端部
38:第1彎曲管部
38A:第1下彎曲管部
38ACL:軸線
38B:第1上彎曲管部
40:鉛垂管部
40CL:軸線
42:第2彎曲管部
42A:第2上彎曲管部
42B:第2下彎曲管部
42CL:軸線
44:縮徑管部
46:排出側配管連接部
46A:段部
46B:公螺紋
48A:母螺紋
52:清掃口
52A:公螺紋
54:蓋體
54A:母螺紋
56:壓力緩和裝置安裝部
56A:公螺紋
57:螺帽
57A:母螺紋
64:螺帽
64A:母螺紋
300:整流構件
300A:筒部
300B:凸片
D1~D8:內徑
L1~L4:切線
R1~R3:曲率半徑
La:水平方向距離
Lb:水平方向距離
Pt:最上端部
Ws:液面

Claims (12)

  1. 一種管捕集器,係具備: 流入部,係使流入的排水朝向下方流動; 第1下彎曲管部,係設在該流入部的下方,且會從鉛垂方向上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下彎曲; 第1上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上側而朝上彎曲; 第2上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1上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鉛垂方向下側朝向水平方向而往上彎曲; 第2下彎曲管部,係設在該第2上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且會從水平方向往鉛垂方向下側而朝下彎曲;以及 壓力緩和裝置,係配置在較該第2下彎曲管部要上側,且會連通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來緩衝管內的壓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捕集器,其中該壓力緩和裝置係連接有透過該壓力緩和裝置來連通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的通氣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管捕集器,其中該通氣部係配置在較該壓力緩和裝置要上方; 在該通氣部與該壓力緩和裝置之間係配置有止回閥,係具有會浮在排水上的閥體、及配置在該閥體的上方且形成有會被浮在該排水上的該閥體所閉塞之閥孔的閥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管捕集器,其中該壓力緩和裝置之構成係包含有由彈性材料所形成且能藉由壓力變化來擴縮的筒狀彈性構件、連接於該第2下彎曲管部且連接有該筒狀彈性構件之軸向一端側的第1構件、連接於該通氣部且連接有該筒狀彈性構件之軸向另一端側的第2構件、及連結該第1構件與該第2構件的連結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捕集器,其中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上之切線會相對於該流入部之軸線而具有角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捕集器,其中以通過該第1下彎曲管部與該第1上彎曲管部之邊界部的鉛垂線為基準,相較於從在水平方向所測量之該鉛垂線至該第1下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上游側端部為止的水平方向距離La,從該鉛垂線至該第1上彎曲管部的軸線之排水方向下游側端部為止的水平方向距離Lb會設定的較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捕集器,其中該流入部在排水方向上游側之端部的高度位置,係位於該第1下彎曲管部與該第1上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下側彎曲流道內之下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與該第2上彎曲管部與該第2下彎曲管部所形成的上側彎曲流道內之上側彎曲流道最下部的高度位置之間。
  8. 一種排水管構造,係具有: 第1用水機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捕集器,該流入部係連接於第1用水機器的排水排出部; 虹吸排水管,係連接於該管補集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以及 第2用水機器,係連接於較該管捕集器要位於排水方向下游側的該虹吸排水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排水管構造,其具有: 第1排水系統,係會使來自第1用水機器的排水流動; 第2排水系統,係會使來自第2用水機器的排水流動;以及 暫時儲存部,係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且入口會設在較出口要高的位置,且會使該第2排水系統之每單位長度的容積被局部擴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排水管構造,其具有: 一次排水捕集器,係設在該第2用水機器或該第2排水系統;以及 上昇部,係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中之該暫時儲存部與該虹吸排水管之間,且管道會暫時往下後又上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排水管構造,其中在該第2排水系統中之該暫時儲存部與該上昇部之間係設有會降低該第2排水系統之排水壓力的壓力降低配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1項中任一項之排水管構造,其中該暫時儲存部係形成為以上下方向為軸心方向的筒狀; 該入口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 該入口之軸心係相對於該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 該出口係以橫向為軸心方向; 該出口之軸心係未相對於該暫時儲存部之軸心而偏心。
TW109143349A 2019-12-13 2020-12-09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TW2021386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5165 2019-12-13
JP2019225165A JP2021095674A (ja) 2019-12-13 2019-12-13 管トラップ、及び排水管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8656A true TW202138656A (zh) 2021-10-16

Family

ID=7631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349A TW202138656A (zh) 2019-12-13 2020-12-09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0065B2 (zh)
JP (1) JP2021095674A (zh)
CN (1) CN112982581A (zh)
TW (1) TW2021386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5559B2 (ja) * 2019-08-19 2021-07-21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飲料容器保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0899A (en) * 1990-11-19 1991-10-29 Chivas Products Limited Nested container holders
DE10159461B4 (de) * 2001-12-04 2005-03-03 Preh Gmbh Vorrichtung zur Halterung von Behältern, insbesondere von Getränkebehältern
JP4628171B2 (ja) 2005-04-25 2011-02-0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
US9120401B2 (en) * 2013-04-08 2015-09-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daptable bin with retractable cup holder
JP6120671B2 (ja) * 2013-05-20 2017-04-2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ップホルダ
JP2016101769A (ja) 2014-11-27 2016-06-0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カップホルダ
US9796317B2 (en) * 2015-06-04 2017-10-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up holder retention feature
DE102016101689A1 (de) * 2016-02-01 2017-08-03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Ablagefach mit einem Halter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US10506890B2 (en) * 2016-03-11 2019-12-17 Toyoda Gosei Co., Ltd. Cup holder
US10363855B2 (en) * 2017-12-01 2019-07-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everage container holding assembly
US10745969B1 (en) * 2018-07-03 2020-08-18 James V. Robertson Storage device for storing work-tools and hangable to and removable from a ladder
US10894496B2 (en) * 2018-11-30 2021-01-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ainer holder including retaining members for securing a container
US10981484B2 (en) * 2019-07-25 2021-04-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llapsible cup hol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78952A1 (en) 2021-06-17
JP2021095674A (ja) 2021-06-24
CN112982581A (zh) 2021-06-18
US11180065B2 (en)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2521B2 (ja) 間接排水用継手及び機器設置構造
JP7070856B2 (ja) 排水配管構造
TW202138656A (zh) 管捕集器及排水管構造
JP6031647B2 (ja) 管体継ぎ手
TW202138657A (zh) 壓力調整裝置及排水管構造
WO2019114701A1 (zh) 大流量杯型内胆地漏
JP6886497B2 (ja) 間接排水用継手及び機器設置構造
JP6078713B2 (ja) 逆流防止弁
JP7398260B2 (ja) 排水管構造
JP7398259B2 (ja) 排水管構造
JP7366728B2 (ja) 排水管構造
TWI834921B (zh) 排水管構造
JP7458178B2 (ja) 排水管構造
JP7398261B2 (ja) 開閉弁、及び排水管構造
JP3950336B2 (ja) 流量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トレーナ
JP4762624B2 (ja) 正圧緩衝器とその排水システム
JP5446186B2 (ja)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
EP3899330B1 (en) Valve for a sanitary appliance
CN109653312A (zh) 排水口筛网构件
JP3486766B2 (ja) 逆止弁構造
JP7276735B2 (ja) 排水装置
JP2019002135A (ja) 圧力緩和装置
JP2021092250A (ja) フロートおよび通気孔密封フロート構造
JP2023063935A (ja) 排水配管
JP2021042573A (ja) 継手部材と、継手部材を用いた排水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