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6219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6219A
TW202126219A TW109145051A TW109145051A TW202126219A TW 202126219 A TW202126219 A TW 202126219A TW 109145051 A TW109145051 A TW 109145051A TW 109145051 A TW109145051 A TW 109145051A TW 202126219 A TW202126219 A TW 2021262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element
toothbrush
tufting
area
brist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田玲央奈
蜂須賀良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6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62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3/00Brushes with driven brush bodies or carriers
    • A46B13/02Brushes with driven brush bodies or carriers power-driven carriers
    • A46B13/023Brushes with driven brush bodies or carriers power-driven carriers with means for inducing vibration to the brist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3/00Brushes with driven brush bodies or carriers
    • A46B13/02Brushes with driven brush bodies or carriers power-driven carri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5/00Other brushes; Brushes with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5/00Other brushes; Brushes with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 A46B15/0002Arrangements for enhancing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ushing process
    • A46B15/0016Arrangements for enhancing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ushing process with enhancing means
    • A46B15/0028Arrangements for enhancing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ushing process with enhancing means with an acoust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3/00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 A46B3/16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by wires or other anchoring means, specially for U-shaped bristle tu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7/00Devices for cleaning, polishing, rinsing or drying teeth, teeth cavities or prostheses; Saliva removers; Dental applian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C17/16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 A61C17/2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7/00Devices for cleaning, polishing, rinsing or drying teeth, teeth cavities or prostheses; Saliva removers; Dental applian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C17/16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 A61C17/2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 A61C17/222Brush body details, e.g. the shape thereof or connection to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7/00Devices for cleaning, polishing, rinsing or drying teeth, teeth cavities or prostheses; Saliva removers; Dental applian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C17/16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 A61C17/2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 A61C17/3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A61C17/34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7/00Devices for cleaning, polishing, rinsing or drying teeth, teeth cavities or prostheses; Saliva removers; Dental applian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C17/16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 A61C17/2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 A61C17/32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A61C17/34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A61C17/3409Power-driven cleaning or polishing devices with brushes, cushions, cups, or the like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characteriz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brush body
    • A61C17/3481Vibrating brush body, e.g. by using eccentric we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牙刷,其可減少對於父母的精細刷牙的負擔,並且兒童自身亦不討厭精細刷牙而可享受刷牙本身。本發明的牙刷包括:毛刷結構體,具有藉由任意的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以及本體,於一端側安裝毛刷結構體,並且對壓電元件供給電流,毛刷結構體若內置有壓電元件的刷頭部、或包含植設於刷頭部的植毛面中的多個植毛孔的多個毛束的毛刷部接觸使用者的口腔內的生物組織,則藉由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的振動經由生物組織而傳達至骨部,使使用者將所述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

Description

牙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牙刷。 本申請案基於2019年12月26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9-237348號並主張優先權,且將其內容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於刷牙中,對於刷牙技巧未成熟的一歲半~九歲的兒童,父母的精細刷牙於保護兒童的牙齒方面非常重要。亦提出有一種於父母對兒童進行精細刷牙時,容易拿住且容易處理的精細刷牙專用的牙刷(例如,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21331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討厭精細刷牙而逃避或亂鬧的兒童多,無法滿意地進行精細刷牙的父母多。因此,要求一種用於不被兒童討厭而進行精細刷牙的工具。
本發明的一個形態是鑒於所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點而形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對於父母的精細刷牙的負擔,並且兒童自身亦不討厭精細刷牙而可享受刷牙本身的牙刷。 [解決課題之手段]
作為減少兒童對於精細刷牙的抗拒感的對策,本申請案發明者想到了「在刷牙過程中鳴放聲音」。其著眼於「容易對鳴放聲音者顯示出興趣」這一兒童的習性,於進行精細刷牙的期間,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來播放兒童喜歡的音樂等的父母亦多。於父母將牙刷放入兒童的口腔內時,藉由鳴放音樂,可減輕兒童對於精細刷牙的抗拒感。
因此,作為藉由音樂來更有效地減少兒童對於精細刷牙的抗拒感的對策,本申請案發明者想到了僅於牙刷已碰撞兒童的牙齒時使兒童可聽見音樂的「骨傳導牙刷」。
所謂「骨傳導牙刷」,是指以如下方式構成的牙刷:針對組裝入刷頭部的內部(植毛面的背面側)的壓電元件,使音源資料訊號以電流的形式流入,藉此產生振動,該壓電元件的振動經由刷頭部的硬質材料而傳導至植毛於植毛面的各刷毛。若利用該「骨傳導牙刷」進行刷牙,則所述振動經由接觸了兒童的牙齒的刷毛,自兒童的牙齒至兒童的內耳為止依次傳導,因此兒童可將經傳導的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
但是,於自壓電元件產生的振動傳導至兒童的牙齒(內耳)為止之前的期間內,經過幾個構件。即,包含硬質材料的刷頭部(植毛面)及多個刷毛介於壓電元件與牙齒之間,存在該些構件使來自壓電元件的振動衰減的問題。因此,存在無法將為了產生吸引兒童的興趣的大小的聲音而需要的振動傳導至內耳為止的情況、或原本就無法使兒童將自牙刷傳導的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的情況。
因此,需要一種可抑制來自壓電元件的振動因刷頭部的硬質材料及刷毛而衰減,使傳導至兒童的牙齒的振動最大化,使兒童認知的聲音變大的對策。
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所述結構包括:毛刷結構體,具有藉由任意的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以及本體,於一端側安裝所述毛刷結構體,並且對所述壓電元件供給電流,所述毛刷結構體若內置有所述壓電元件的刷頭部、或包含植設於所述刷頭部的植毛面中的多個植毛孔的多個毛束的毛刷部接觸使用者的口腔內的生物組織,則藉由所述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所述壓電元件的振動經由所述生物組織而傳達至骨部,使所述使用者將所述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當對所述壓電元件流入了1000 Hz以上且7000 Hz以下的音源(頻率)時,所述毛刷部的振動位準變成45 dB SPL以上且75 dB SPL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所述壓電元件以與表面被設為所述植毛面的植毛板的背面側接觸的方式設置,相對於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設置於所述植毛板之中,在俯視時與所述壓電元件重疊的區域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的比例變成30%以上。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相對於所述植毛面之中,在俯視時與所述壓電元件重疊的區域的面積,存在於所述區域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的比例為23%以上。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自所述壓電元件的下表面至所述植毛孔的底面為止的距離變成0.4 mm以上且1.6 mm以下。
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於捆紮有多根刷毛的所述毛束中,使用平線來植設於各植毛孔,植設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毛束的排列之中,滿足下述兩個條件1、2的所述毛束的排列至少存在三列以上。 <條件1> 已被打入排列於所述刷頭部的長度方向上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各者中的所述平線彼此的距離為0.25 mm以上且1.5 mm以下 <條件2> 相對於各植毛孔列中的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的長度,該植毛孔列中的於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多個平線彼此的長度的和的比例為53%以上且94%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多個植毛孔中的至少一部分排列成格子狀,相對於由將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一假想線包圍的區域的面積,由將排列成格子狀的多個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二假想線包圍的區域的面積的比例變成20%以上。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相對於由將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一假想線包圍的總植毛區域的面積,植設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刷毛的總根數變成600根/cm2 以上且2800根/cm2 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所述刷毛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分叉毛,相對於所述總植毛區域的面積,植設於該區域的所有所述刷毛的所述分叉毛的總根數的比例變成600根/cm2 以上且11200根/cm2 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將所述壓電元件的最大厚度尺寸與所述植毛板的最大厚度尺寸相加的厚度變成3.4 mm以上且7.0 mm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中,亦可設為如下的結構:相對於將所述壓電元件的最大厚度尺寸、所述植毛板的最大厚度尺寸、及所述毛束的最小毛長相加的尺寸,所述毛束的最小毛長的比例變成40%以上且74%以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於在刷頭部的背面側具有壓電元件的牙刷中,可不使壓電元件的振動衰減而將所述振動傳達至使用者的牙刷。
[一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骨傳導牙刷進行說明。 再者,於以下的各圖式中,為了容易看到各構成元件,有時根據構成元件而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來表示。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骨傳導牙刷的整體結構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的刷頭部的結構的縱剖面圖。圖3是表示形成於植毛面的植毛孔的排列狀態的圖。圖4是表示形成於植毛面的植毛孔的配置間隔的圖。圖5是表示植設於植毛面的毛束彼此的平線間距離的圖。圖6是表示內置於刷頭部的壓電元件的位置的圖。再者,於圖3~圖6中,僅表示刷頭部12的結構,省略頸部13等的圖示。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骨傳導牙刷(牙刷)10是兒童的精細刷牙專用的牙刷,包括:毛刷結構體11,內置有壓電元件18(圖2);以及本體22,於一端側連接毛刷結構體11,並且對壓電元件18供給電流。較佳為毛刷結構體11是可相對於本體適宜更換者。 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毛刷結構體11與本體22以分體來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毛刷結構體11亦可與本體22一體地構成。
(本體) 本體22包括用於驅動組裝入毛刷結構體11內的壓電元件18的驅動控制部等。
(毛刷結構體) 毛刷結構體11包括:具有刷頭部12及頸部13的框體14、及設置於刷頭部12的植毛面12a的毛刷部15。
框體14的刷頭部12與頸部13一體地形成為長尺寸狀。
如圖2所示,框體14包括:長尺寸構件141,構成頸部13及刷頭部12的一部分(背面部121);橢圓形狀的連接構件142,配置於長尺寸構件141之中構成刷頭部12的背面側的背面部121的一面側,形成環狀;以及橢圓形狀的植毛板143,經由連接構件142而與長尺寸構件141相向配置。
框體14之中,長尺寸構件141與植毛板143例如為將硬質樹脂作為材料並藉由射出成形所獲得者。形成長尺寸構件141與植毛板143的樹脂考慮作為毛刷結構體11(骨傳導牙刷10)所要求的剛性或機械特性等來決定。例如可列舉:彎曲彈性模數(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203)處於1000 MPa~3000 MPa的範圍內的高硬度樹脂。
作為此種高硬度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olycyclohexylene 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CT)、聚縮醛(Polyoxymethylene,PO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丙酸纖維素(Cellulose Propionate,CP)、聚芳酯、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樹脂(Acrylonitrile Styrene,AS)等。該些樹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另一方面,連接構件142發揮包圍空洞的壁面的作用,可使用現有的樹脂材料。
刷頭部12於一面側具有橢圓形狀的植毛面12a。具體而言,將構成刷頭部12的植毛板143的表面側(與連接構件142側相反側的面)設為植毛面12a。
如圖2及圖3所示,於植毛面12a形成有多個植毛孔16。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植毛面12a之中,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區域形成有第一植毛孔群16A(圖3),並且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兩側,以包夾第一植毛孔群16A的方式形成有一對第二植毛孔群16B(圖4)。
如圖3所示,於第一植毛孔群16A中,多個植毛孔16排列成格子狀。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如圖3所示,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X方向)上三列,於寬度方向(Y方向)上四列,合計十二個植毛孔16形成為格子狀。再者,構成第一植毛孔群16A的植毛孔16的數量並不限定於此。
於各第二植毛孔群16B中,如圖4所示,多個植毛孔16排列成鋸齒狀。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於一對第二植毛孔群16B中,以於最前列排列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植毛孔16的各中心位於與該些植毛孔16相比,於第一植毛孔群16A側排列在寬度方向上的三個植毛孔16彼此之間的方式,排列成鋸齒狀,各第二植毛孔群16B分別包含五個植毛孔16。再者,構成各第二植毛孔群16B的植毛孔16的數量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3所示,於植毛面12a,在寬度方向上具有七列植毛孔列N1~N4。七列植毛孔列N1~N4之中,於植毛面12a的寬度方向上位於最外側的一對植毛孔列N4分別具有於植毛面12a的長度方向上空開規定的間隔來排列的三個植毛孔16a。各植毛孔列N4中的三個植毛孔16a構成第一植毛孔群16A的一部分,並且於長度方向上相互鄰接,並且被設為於長度方向上排成直線狀的排列。
位於一對植毛孔列N4的寬度方向內側的一對植毛孔列N3分別具有以包夾第一植毛孔群16A的方式形成於其兩側的兩個植毛孔16b。構成各植毛孔列N3的兩個植毛孔16b構成第二植毛孔群16B的一部分,並且於植毛面12a的長度方向上空開規定的間隔來配置,並且被設為於長度方向上排成直線狀的排列。
位於一對植毛孔列N3的寬度方向內側的一對植毛孔列N2分別具有三個植毛孔16c與兩個植毛孔16d,所述三個植毛孔16c於植毛面12a的中央部分在長度方向上空開規定的間隔來排列,所述兩個植毛孔16d位於刷頭部12的前端側及後端側。 於各植毛孔列N2中,三個植毛孔16c構成第一植毛孔群16A的一部分,兩個植毛孔16d構成第二植毛孔群16B的一部分。所述三個植毛孔16c與兩個植毛孔16d相互於長度方向上鄰接,並且被設為於長度方向上排成直線狀的排列。
植毛孔列N1位於一對植毛孔列N2的寬度方向內側,並且位於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中央。植毛孔列N1具有以包夾第一植毛孔群16A的方式形成於其兩側的兩個植毛孔16e。兩個植毛孔16e構成第二植毛孔群16B的一部分,於長度方向上鄰接,並且被設為於長度方向上排成直線狀的排列。
如圖4所示,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上的植毛孔列N4與植毛孔列N2的間距P1,即,植毛孔列N4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與各植毛孔列N2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的距離P1例如較佳為2.5 mm~3.3 mm的範圍內,最佳為2.9 mm。
另外,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對植毛孔列N2的間距P2,即,一個植毛孔列N2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與另一個植毛孔列N2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的距離P2例如較佳為2.0 mm~2.8 mm的範圍內,最佳為2.4 mm。
另外,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上的植毛孔列N1與各植毛孔列N3的各者的間距P3,即,植毛孔列N1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與各植毛孔列N3的植毛孔16的中心位置的距離P3例如較佳為2.4 mm~3.2 mm的範圍內,最佳為2.75 mm。
另外,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之中,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上排列的植毛孔16彼此的間距P4相互相等,較佳為2.4 mm~3.2 mm的範圍內,最佳為2.75 mm。
另外,自形成於植毛面12a的植毛孔16之中,位於刷頭部12的最後端側的植毛孔16的中心至刷頭部12的後端12B為止的距離L4較佳為2.1 mm~2.9 mm的範圍內,最佳為2.51 mm。
毛刷部15包含植設於形成在植毛面12a的多個植毛孔16的各者中的多個毛束17(圖1)。各毛束17是將毛長相互相等的多個刷毛各捆紮規定根數來形成。
將捆紮有多根的刷毛17a對折,將被夾入其間的平線19(圖5)打入植毛孔16,藉此於植毛面12a分別植毛各毛束17。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平線19於相對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以規定的角度斜向地傾斜的狀態被打入植毛孔16。所有毛束17中的平線19的方向分別相等,經統一。
平線19的傾斜角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相對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較佳為0度以上且45度以下。
平線19較佳為使用難以使壓電元件18的振動衰減的材料,例如金屬來形成。
於各毛束17中,經由平線19而相向的一個半毛束17A與另一個半毛束17B自植毛面12a起的高度(以下,稱為毛長)相互相等。因此,毛刷部15的毛尖整體上變成平坦的毛尖。
再者,毛刷部15的毛尖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具有段差。例如,亦可於一個毛束17內改變半毛束17A、半毛束17B彼此的毛長來形成段差。另外,亦可一個毛束17內的半毛束17A、半毛束17B的毛長相等,但於構成毛刷部15的多個毛束17彼此中使毛長不同來形成段差。
構成毛束17的刷毛17a的根數只要考慮所期望的毛束17的直徑或植毛孔16的直徑等而適宜設定即可,例如較佳為30根~90根的範圍內。更佳為55根~75根。另外,於各毛束17中,亦可考慮使用感或刷掃感、清掃效果、耐久性等,將粗度不同的多根刷毛17a任意地組合來使用。
刷毛17a的與長度方向交叉的剖面形狀例如為圓形。再者,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圓形以外的剖面形狀,亦可為橢圓形狀或多邊形狀。
毛束17可僅由直毛(非錐形毛)形成,亦可由錐形毛、半錐形毛、及兩者的組合形成。就去除附著於齒面的齒垢的效果變高的觀點而言,毛束17較佳為由直毛或半錐形毛形成。
作為刷毛17a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通常用於牙刷的刷毛的材質。例如可列舉:6-12尼龍、6-10尼龍等聚醯胺,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naphthalate,PBN)等聚酯,PP等聚烯烴,烯烴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等樹脂材料。該些樹脂材料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於本實施方式的刷頭部12,內置有如圖2及圖6所示的壓電元件18。具體而言,壓電元件18配置於由長尺寸構件141與連接構件142及植毛板143包圍的空間,以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側接觸了植毛板143的背面143b(與植毛面12a相反側)的狀態來設置。
如圖6所示,壓電元件18比植毛板143更小,自植毛面12a側觀察,配置於植毛面12a(植毛板143)的中央部分。壓電元件18呈沿著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具有長度的矩形狀,具有於前端側寬度方向窄且變細的形狀。
本實施方式中的壓電元件18藉由自本體22側發送而來的任意的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即,將音源資料訊號以電流的形式供給至壓電元件18,藉此壓電元件18振動。
於本實施方式的骨傳導牙刷10中,若於已驅動壓電元件18的狀態下,刷頭部12或毛刷部15接觸使用者的口腔內的生物組織,則藉由所述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18的振動經由刷頭部12的框體14而傳達至毛刷部15。若刷頭部12或毛刷部15於已振動的狀態下接觸兒童的口腔內的生物組織,則僅於刷頭部12或毛刷部15接觸生物組織的期間,刷頭部12或毛刷部15的振動經由生物組織而傳達至兒童的骨部,所述振動作為聲音而被兒童認知。
如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骨傳導牙刷10,使將音源資料訊號(電子訊號)轉換成振動(聲音)的壓電元件18內置於刷頭部12,藉此可於刷頭部12或毛刷部15接觸了牙齒或牙床等時,經由牙齒或牙床等來將振動傳導至內耳為止,僅於刷牙的期間享受聲音(例如音樂)。
於本實施方式的骨傳導牙刷10中,當藉由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18的振動經由毛刷部15而接觸了兒童的牙齒等時,壓電元件18的振動傳達至牙齒等,所述振動直接傳導至內耳,藉此可使兒童將所述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因此,兒童不會受到經由鼓膜所聽到的周圍的噪音、或兒童自身的聲音等的影響,可藉由骨傳導來認知來自牙刷10的聲音。藉此,可減少父母的精細刷牙的負擔,並且兒童自身亦不討厭精細刷牙而可享受刷牙本身。
於本實施方式中,當對所述壓電元件流入了1000 Hz以上且7000 Hz以下的音源時,所述毛刷部的振動位準較佳為變成50 dB SPL以上且70 dB SPL以下,更佳為55 dB SPL以上且65 dB SPL以下。 於此種範圍內的頻率(音源)中,若將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設為45 dB SPL以上且75 dB SPL以下,則可使被兒童認知的聲音的大小變成適當的大小。
此處,於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為45 dB SPL以下的情況下,藉由壓電元件18來振盪的振動位準小,兒童難以將其作為聲音來認知。另一方面,於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為75 dB SPL以上的情況下,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大,兒童認知的聲音的大小變得過大。因此,於所述振動位準比75 dB SPL更大的情況下,藉由骨傳導來認知的聲音的大小亦變得非常大,對於使用者而言變成感覺到危害性的位準。
因此,將自骨傳導牙刷10產生的振動位準的大小設為所述範圍內,藉此於已使骨傳導牙刷10碰撞牙齒時,可將自骨傳導牙刷10傳導的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並且亦感覺不到由其聲壓過大所產生的危害性。
以下,對毛刷結構體11的主構成元件進行詳述。
如圖2所示,壓電元件18以接觸了植毛板143的背面143b的狀態來設置,但相對於設置於植毛板143(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設置於植毛板143(植毛面12a)之中,在俯視時與壓電元件18重疊的壓電元件區域R1(圖6)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1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
設置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越大,傳達至植設於植毛孔16的毛束17的壓電元件18的振動變得越大。因此,為了使兒童可識別的聲音的大小變成所期望的大小,較佳為於所述範圍內設定壓電元件區域R1中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1。
當相對於設置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壓電元件區域R1中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1為30%以下時,相對於設置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高效地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的毛束17變少。因此,無法對兒童充分地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
另外,相對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面積,存在於所述壓電元件區域R1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2較佳為23%以上,更佳為33%以上。再者,若考慮植毛板143的強度,則上限值較佳為60%以下。
相對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面積,存在於該壓電元件區域R1內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2越大,越可對兒童有效率地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
此處,當相對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面積,存在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A2為23%以下時,相對於壓電元件區域R1的面積,存在於壓電元件區域R1內的植毛孔16的數量變少,因此無法高效地對兒童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自壓電元件18之中與植毛板143的背面143b接觸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孔底)16f為止的距離H6較佳為0.4 mm以上且1.6 mm以下。更佳為0.4 mm以上且1.0 mm以下。
藉此,壓電元件18與植毛孔16的底面16f的距離變短,因此可不使壓電元件18的振動衰減,而將其傳達至各毛束17。
此處,於所述距離H6超過1.6 mm的情況下,壓電元件18與植毛孔16的底面16f的距離變長,因此壓電元件18的振動衰減,未被高效地對各毛束17傳達。
另一方面,將所述距離H6設為0.4 mm以上的理由在於:於保持作為骨傳導牙刷10的強度方面,必須確保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厚度。 因此,較佳為於所述範圍內設定所述距離H6。於本實施方式中,將距離H6設為0.5 mm。
如圖3及圖5所示,捆紮有多根刷毛17a的毛束17使用金屬製的平線19來植設於植毛孔16,但較佳為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毛束17的排列之中,滿足下述的兩個條件1、2的毛束17的排列至少存在三列以上。
條件1:已被打入排列於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上的多個植毛孔16的各者中的平線19彼此的最短距離(以下,稱為平線間距離)分別為0.25 mm以上且1.5 mm以下。較佳為0.2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條件2:相對於各列N1~N4中的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的長度,該列N1~N4中的於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多個平線19彼此的長度的和的比例為53%以上且94%以下。較佳為60%以上且80%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中,平線19的長度較佳為1.95 mm~2.45 mm,最佳為2.25 mm。
具體而言,於本實施方式中,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毛束17的排列之中,滿足所述條件1、條件2的毛束17的排列如圖3及圖4所示,是位於寬度方向中央的植毛孔列N2、及位於寬度方向最外側的一對植毛孔列N4。
例如,當植毛孔列N2中的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的長度L0(圖5)為18.8 mm,平線19的長度L19為2.25 mm,各植毛孔列N2中的最大平線間距離M1(圖5)為3.26 mm,最小平線間距離M2(圖5)為0.61 mm時,相對於植毛孔列N2中的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的長度L0,於植毛孔列N2中在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多個平線19彼此的長度的和的比例為59.8%,滿足所述條件1、條件2,稱得上較佳的規格。
另外,例如當各植毛孔列N4中的最小平線間距離M3為0.61 mm時,相對於長度方向上的植毛面12a的長度,於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多個平線19彼此的長度的和的比例為53.6%,稱得上較佳的規格。
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長度方向上鄰接的所有平線19的最短距離較佳為0.25 mm~1.5 mm的範圍內,若為0.25 mm以上且1.0 mm以下,則更佳。
作為傳達內置於刷頭部12的壓電元件18的振動的介質,構成平線19的金屬是最合適的材料。金屬的硬度高,因此來自壓電元件18的振動於金屬內難以衰減。因此,於骨傳導牙刷10(植毛面12a)的長度方向上打入越多的平線19,植毛板143及各毛束17中的振動效率越提昇。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形成於植毛面12a的多個植毛孔16中的至少一部分排列成格子狀。此處,當將植毛面12a之中,所有植毛孔16所存在的區域設為總植毛區域S1,將植毛面12a的中央且多個植毛孔16進行了格子排列的第一植毛孔群16A所存在的區域設為格子排列區域S2時,於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格子排列區域S2的面積的比例較佳為20%以上且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上且100%以下。
總植毛區域S1是由第一假想線K1包圍的區域,所述第一假想線K1將設置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植毛孔16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格子排列區域S2是由第二假想線K2包圍的區域,所述第二假想線K2將第一植毛孔群16A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外側植毛孔16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
參照圖3及圖7對格子排列進行定義。圖7是表示植毛孔的間距的圖。 於本實施方式中,所謂格子排列(圖3),是指如下的排列:如圖7所示,當將植毛孔16的半徑設為r時,於在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上鄰接的植毛孔16的中心彼此中,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的距離P5為1/2r以下,並且於在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上鄰接的植毛孔16的中心彼此中,刷頭部12的長度方向的距離P6變成1/2r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當總植毛區域S1(圖3)的面積為1.43 cm2 ,格子排列區域S2為0.72 cm2 時,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格子排列區域S2(圖3)的面積的比例為50.3%,是較佳的規格。 藉此,形成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越橫跨植毛面12a的整體均勻地擴展,越可於植毛板143中抑制壓電元件18的振動的衰減。即,於植毛面12a的整體中,所有植毛孔16(毛束17)的排列越設為均勻的排列而不部分地變成疏密,越可經由毛刷部15等來高效率地對兒童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
為了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高效地傳導至植毛板143,形成於植毛板143的所有植毛孔16之中,存在於在俯視時與壓電元件18重疊的區域(壓電元件區域R1)的植毛孔16的排列最重要。將存在於該壓電元件區域R1的植毛孔16的排列設為格子狀,藉此可提昇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因此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格子排列區域S2的面積的比例理想的是確保20%以上。進而,格子排列區域S2的面積的比例越大,越可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均勻地傳達至毛刷部15(各毛束17)。 例如,當總植毛區域S1(圖3)的面積為1.43 cm2 ,格子排列區域S2的面積為0.72 cm2 時,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格子排列區域S2(圖3)的面積的比例為50.3%。此時,壓電元件區域R1(圖6)中的格子排列區域S2的面積為0.298 cm2 ,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比例為20.8%。如此,若於位於壓電元件區域R1中的格子排列區域S2中,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比例為20%以上,則成為更佳的規格。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於由所述第一假想線K1(圖3)包圍的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刷毛17a的總根數較佳為600根/cm2 以上且2800根/cm2 以下。
當相對於由第一假想線K1包圍的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刷毛17a的總根數為600根/cm2 以下時,刷毛17a的根數變少,傳達壓電元件18的振動的介質減少,因此壓電元件18的振動難以傳導至牙齒。
另外,當相對於由第一假想線K1包圍的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刷毛17a的總根數為2800根/cm2 以上時,各刷毛17a的粗度細且柔軟性過度地變高,因此壓電元件18的振動於各刷毛17a內衰減,而不對牙齒傳導充分的振動。
因此,較佳為於所述範圍內設定相對於由第一假想線K1包圍的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植設於植毛面12a的所有刷毛17a的總根數。
當設定較佳的所述總根數時,為了提昇振動的傳達能力,而考慮下述兩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如下這一點:將更多的毛束17植設於植毛面12a,藉此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傳導至兒童的牙齒的傳達介質增加,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嚴格而言,總植毛區域S1的每單位面積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變得越大,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越提昇。結果,總植毛區域S1中的刷毛17a的根數變得越多,振動效率越提昇。
第二個因素是如下這一點:刷毛17a的刷牙時的彎曲狀況根據材質的硬度而變化。越是硬度高且難以彎曲的刷毛17a,振動效率越高。嚴格而言,刷毛17a的直徑越大且粗,振動效率越提昇。
首先,所述第一個因素與存在於總植毛區域S1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設定相關。 當「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與「存在於總植毛區域S1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相等時,可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最大化。其相當於所謂的單束型的結構。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上限值為與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相等的1.43 cm2
另一方面,所述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下限值變成各植毛孔16為最小徑時的總孔面積。例如,當植毛孔16的最小徑為1.2 mm,所有植毛孔16的數量為22時,植毛孔16的總面積變成0.249 cm2 。於本實施方式中,較佳為0.249 cm2 變成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下限值。
其次,所述第二個因素與刷毛17a的刷毛徑的上限值、下限值的設定相關。 於本實施方式中,可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最大化的刷毛徑的上限值較佳為10 mil(直徑為0.254 mm),下限值較佳為4 mil(直徑為0.1016 mm)。作為較佳的範圍,考慮聲音的聽見容易性與作為骨傳導牙刷10的使用感,較佳為7 mil~5 mil,更佳為6 mil~5 mil。
若根據所述兩個因素中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思考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的面積)的刷毛17a的總根數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則通過下述的計算式1、計算式2來求出。 <計算式1> (植毛孔面積的總和)×(PF:填充因數)/(刷毛17a的剖面面積)=刷毛17a的總根數 <計算式2> (刷毛17a的總根數)/(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1.43 cm2 )=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刷毛17a的總根數的比例
相對於所述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的刷毛17a的總根數的比例A的上限值可根據植毛孔面積的總和的上限值、及刷毛徑的下限值來算出。 若使用所述計算式1進行計算,則所述比例A的上限值如下述所示。 1.43 cm2 ×PF:90%/(0.1016×0.1016×3.14×10-2 )cm2 =3970根 3970根/1.43 cm2 =2776根/cm2
所述比例A的下限值可根據植毛孔面積的總和的下限值與刷毛徑的上限值來算出。 若使用所述計算式1進行計算,則所述比例A的下限值如下述所示。 0.249 cm2 ×PF:70%/(0.254×0.254×3.14×10-2 )cm2 =860根 860根/1.43 cm2 =2776根/cm2 =602根/cm2
因此,較佳為將所述比例A的範圍設為600根/cm2 ~2800根/cm2 。 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比例A為2030根/cm2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刷毛17a,亦可使用具有毛尖分叉成多個的分叉毛的刷毛。分叉毛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制,亦可為兩根~四根或其以上。於使用具有此種分叉毛的刷毛的情況下,相對於由所述第一假想線K1包圍的總植毛區域S1的面積,植設於該區域S1的所有刷毛17a的分叉毛的總根數較佳為600根/cm2 以上且11200根/cm2 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中,一根刷毛17a內的分叉毛的數量較佳為四根。 因此,較佳為將所述上限值(11200根/cm2 )設為使相對於總植毛區域S1的刷毛17a的總根數的上限值(2800根/cm2 )變成四倍的值。
各刷毛17a的前端側的毛尖(分叉毛)的數量越多,毛刷部15對於兒童的牙齒的接觸面積變得越大,因此可將壓電元件18的振動高效地傳達至牙齒。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與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相加的厚度較佳為3.4 mm以上且7.0 mm以下,更佳為3.4 mm以上且6.0 mm以下。若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與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相加的厚度低於3.4 mm,則無法保持作為牙刷10的最低限度的強度。另外,若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與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相加的厚度超過6.0 mm,則口腔內操作性變差。
此處,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越大,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越提昇。另外,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越大,構成植毛板143的硬質材料越增加,因此毛刷部15的振動位準變高。但是,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與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越大,刷頭部12的厚度越增加,因此於口腔內牙刷10的操作性下降。
因此,於所述範圍內設定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與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相加的刷頭部12的厚度,藉此可實現於無問題的範圍內確保自壓電元件18傳達的振動位準,且不損害口腔內的刷頭部12的操作性的骨傳導牙刷10。
本實施方式中的包含刷頭部12及毛刷部15的刷頭側整體的厚度H5為15 mm。於具有該厚度以上的厚度的情況下,作為骨傳導牙刷10的刷頭,過於具有厚度,口腔內的操作性下降。因此,較佳為將刷頭側整體的厚度H5的上限值設為15 mm。此處,未考慮存在於刷頭部12的內部的空間區域K(圖2)的厚度H4,而考慮包含壓電元件18的厚度H1、植毛板143的厚度H2、及毛長H3這三個部分的牙刷10。 因此,將壓電元件18的厚度H1、植毛板143的厚度H2及毛長H3相加的厚度的上限值為刷頭側整體的厚度H5的上限值(15 mm)。
此處,壓電元件18的厚度H1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壓電元件18的尺寸與振動位準成比例,因此壓電元件18的尺寸越大,振動位準變得越大。因此,不特別設定厚度H1的上限值。另一方面,壓電元件18的厚度H1的下限值較佳為0.9 mm。
植毛板143的厚度H2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藉由植毛板143中的硬質樹脂的量增加,振動位準亦變大。因此,不特別設定上限值。另一方面,植毛板143的厚度H2的下限值為可確保最低限度的強度的2.5 mm。
毛束17(刷毛17a)的毛長H3的上限值較佳為11 mm。 若毛長H3超過11 mm,則壓電元件18的振動於刷毛17a內大幅度衰減,振動不傳導至刷毛17a的毛尖為止。
毛長的下限值較佳為6 mm。若毛長變成未滿6 mm,則作為骨傳導牙刷10的使用感變差。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相對於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及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相加的尺寸,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較佳為40%以上且74%以下。若所述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低於40%,則刷牙時的毛束的接觸感變差。另外,若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超過74%,則口腔內操作性變差。
此處,當相對於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及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相加的尺寸的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為40%以下時,使壓電元件18的振動衰減的刷毛17a的毛長變短,因此自壓電元件18至兒童的牙齒為止的距離變短,壓電元件18中的振動傳達效率提昇。但是,由於毛刷部15的毛長變短,因此損害作為骨傳導牙刷10的使用感。
另外,當相對於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及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相加的尺寸的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為74%以上時,刷毛17a的毛長變長,因此壓電元件18的振動傳達效率下降,壓電元件18的振動不充分地傳達至兒童的牙齒。
因此,於所述範圍內設定相對於將壓電元件18的最大厚度尺寸H1、植毛板143的最大厚度尺寸H2、及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相加的尺寸的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的比例,藉此可實現確保自壓電元件18傳達的振動位準,且亦不損害使用感的骨傳導牙刷10。於本實施方式中,毛束17的最小毛長H3較佳為6 mm~10 mm。
如以上般將框體14及刷毛17a的材質或植毛孔16的直徑、排列等結構最佳化,藉此於刷牙中,可充分地提高壓電元件18的振動效率,直至兒童可經由骨傳導牙刷10而確實地認知「聲音」的程度為止。
另外,一般而言,為了提高牙齒的清掃效果而設置有壓電元件18的牙刷多,但於本實施方式中,是包括壓電元件18作為用於在精細刷牙中將音樂送達兒童的工具的骨傳導牙刷10。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本申請案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由以下的記載限定。
<<實驗1>> 圖8是表示測定來自實驗1中所使用的實施例1~實施例3及比較例1、比較例2的骨傳導牙刷D1~骨傳導牙刷D3、骨傳導牙刷E1、骨傳導牙刷E2的刷頭部12的聲壓的方法的圖。 於實驗1中,對聲壓與可聽見聲音的程度(使用感)的關係進行調查。
(目的) 將確定自牙刷聽不見聲音的情況與聲音吵鬧的情況的聲壓值作為目的。
(實施例1~實施例3、比較例1、比較例2的骨傳導牙刷的製作) 表1中表示實施例1~實施例3的骨傳導牙刷D1~骨傳導牙刷D3的規格。
[表1]
項目 實施例1:D1 實施例2:D2 實施例3:D3 比較例1:E1 比較例2:E2
規格 壓電元件的厚度(mm) 0.9 0.9 8 0.9 9
毛長(mm) 14 7 7 15 7
實驗結果 頻率(Hz) 1000 3000 7000 1000 3000 7000 1000 3000 7000 1000 3000 7000 1000 3000 7000
聲壓(dB SPL) 45 47 49 55 65 65 75 76 79 40 42 44 81 83 84
聲音的聽見容易性(分) 2.0 2.3 2.6 2.5 3.0 3.5 3.3 3.6 4.0 1.3 1.5 1.9 4.1 4.3 4.6
判定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NG NG NG NG NG NG
根據表1中所示的規格,製作將所述實施方式作為基礎的實施例1~實施例3的骨傳導牙刷D1~骨傳導牙刷D3。各實施例的骨傳導牙刷D1~骨傳導牙刷D3的壓電元件18的厚度及刷毛17a的毛長不同。另外,根據表1中所示的規格,製作比較例1、比較例2的骨傳導牙刷E1、骨傳導牙刷E2。於比較例的牙刷E1、牙刷E2中,壓電元件18的厚度及刷毛17a的毛長亦分別不同。 如此,關於五個骨傳導牙刷D1~D3、E1、E2的各規格,壓電元件18的厚度及毛長分別不同,其他規格設為相同。
(規格的通用部分) 壓電元件18的面積:0.685 cm2 總植毛區域S1:1.43 cm2 植毛孔16的直徑:1.75 mm 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0.6 mm 植毛孔16的孔深度:2.5 mm 刷毛17a的直徑:5 mil 每一個植毛孔16的刷毛17a的根數:2122根/cm2
[評價方法] 1)聲壓(dB SPL) 首先,自個人電腦朝組裝有壓電元件18的各牙刷D1~D3、E1、E2發送1000 Hz、3000 Hz、7000 Hz的音源資料訊號,使壓電元件18振動。若壓電元件18的振動傳達至植毛板143及各毛束17,則因牙刷D1~牙刷D3、牙刷E1、牙刷E2的毛尖的振動而導致空氣振動,因此利用噪音計200來測定其振動位準。此處,於自各牙刷D1~D3、E1、E2的前端略微分離的位置配置噪音計200來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將自各牙刷D1~D3、E1、E2的前端至噪音計200為止的距離L5設為5 mm。
2)與聲音的聽見容易性相關的使用感的評價(分) 如上所述,將1000 Hz、3000 Hz、7000 Hz的音源資料訊號發送至各牙刷D1~D3、E1、E2的各壓電元件,進行3分鐘的刷牙後,對10人的專家小組實施問卷調查。
關於問卷調查,以五階段來評價「聲音的聽見容易性」。此處,將10人的小組成員的平均分作為評價結果。 (評價基準) 5分:吵鬧 4分:可清楚地聽見 3分:可聽見 2分:可略微地聽見 1分:聽不見
具體而言,將平均分為4.0以下、2.0以上設為合格「OK」,將平均分比4.0大或平均分比2.0小的情況設為不合格「NG」。
<結論> 如表1所示,於實施例1~實施例3的牙刷D1~牙刷D3中,各聲壓值變成45 dB SPL~79 dB SPL,評價分為2.0分以上且4.0分以下。因此,實施例1~實施例3的牙刷D1~牙刷D3獲得了如下的評價:可確實地聽見自牙刷發出的聲音,並且能夠以適度的大小聽見所述聲音。
另一方面,被評價為最難以聽見聲音的牙刷是評價分變成未滿2.0的比較例1的牙刷E1,其最低聲壓值為40 dB SPL。另外,被評價為聲音最吵鬧的牙刷是評價分超過4.0的牙刷E2,其最大聲壓值為84 dB SPL。
<<實驗2>> 於實驗2中,為了對各骨傳導牙刷的規格與聲音的可聽見程度(使用感)的關係進行調查,而進行四個實驗(2-1)~(2-4)。
(目的) 對容易聽見聲音的骨傳導牙刷10的規格進行研究。
[評價方法] 1)使用感評價 將1000 Hz~7000 Hz的音源資料訊號發送至作為樣品所製作的各骨傳導牙刷的壓電元件,進行3分鐘的刷牙後,對10人的專家小組實施問卷調查。
關於問卷調查,以五階段來評價「聲音的聽見容易性」。此處,將10人的小組成員的平均分作為評價結果。 (評價基準) 5分:吵鬧 4分:可清楚地聽見 3分:可聽見 2分:可略微地聽見 1分:聽不見
具體而言,將平均分變成4.0~3.0的規格的牙刷判定為「◎」,將平均分變成2.0~未滿3.0的規格的牙刷判定為「○」。
2)作為牙刷的強度 將3分鐘的刷牙1日進行3次,觀察進行90日後的植毛面。若未確認到白化或裂紋,則設為合格(OK),若確認到白化或裂紋,則設為不合格(NG)。
<實驗2-1> (實施例4~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4~骨傳導牙刷D7的製作) 表2中表示實施例4~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4~骨傳導牙刷D7的製作的規格。
[表2]
項目 實施例4:D4 實施例5:D5 實施例6:D6 實施例7:D7
規格 (壓電元件的下表面的植毛孔的總和面積)/(所有植毛孔的總和面積)(%) 25 30 60 100
實驗結果 聲音的聽見容易性(分) 2.9 3.0 3.4 3.9
判定
於實驗(2-1)中,根據表2中所示的規格,製作將所述實施方式作為基礎的實施例4~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4~骨傳導牙刷D7,並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圖9A是表示實施例4的骨傳導牙刷D4的規格的圖。圖9B是表示實施例5的骨傳導牙刷D5的規格的圖。圖9C是表示實施例6的骨傳導牙刷D6的規格的圖。圖9D是表示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7的規格的圖。
關於四個牙刷D4~D7的規格,壓電元件18的大小及配置分別不同。即,相對於存在於植毛面12a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存在於壓電元件區域R1內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分別不同。其他規格設為相同。
(規格的通用部分) 壓電元件18的厚度:0.9 mm 植毛孔16的直徑:1.75 mm 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1.6 mm 植毛孔16的孔深度:2.5 mm 刷毛17a的刷毛徑:5 mil 每一孔的刷毛17a的根數(每一束的刷毛的總數):2122根/cm2 刷毛17a的毛長:7 mm 孔排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孔排列(參照圖9A~圖9D)
<結果> 如表2所示,針對實施例4~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4~骨傳導牙刷D7,10人的專家小組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的結果,可知當存在於壓電元件區域R1內的植毛孔16的總面積變成刷頭部整體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30%以上時,與音樂的聽見容易性相關的評分變高。
<實驗2-2> 表3中表示實施例5、實施例8、實施例9的骨傳導牙刷D5、骨傳導牙刷D8、骨傳導牙刷D9的規格。
[表3]
項目 實施例8:D8 實施例5:D5 實施例9:D9
規格 孔徑(mm) 1.58 1.75 中心(灰)…4.70 外側(紅)…1.75
(壓電元件的下表面的面積)/(壓電元件下表面的植毛孔的總和面積)(%) 20 23 51
實驗結果 聲音的聽見容易性(分) 2.8 3.0 3.3
判定
於實驗(2-2)中,根據表3中所示的規格,製作三根骨傳導牙刷D5、D8、D9,並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
(實施例5的骨傳導牙刷D5及實施例8、實施例9的骨傳導牙刷D8、骨傳導牙刷D9的製作) 圖10A是表示骨傳導牙刷D8的規格的圖。圖10B是表示骨傳導牙刷D9的規格的圖。關於實施例5的骨傳導牙刷D5的規格,參照圖9B。 關於三根骨傳導牙刷D5、D8、D9的規格,植毛孔16的排列及植毛孔16的孔徑不同。其他規格設為相同。
(規格的通用部分) 壓電元件區域R1:0.47 cm2 壓電元件18的厚度:0.9 mm 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1.6 mm 植毛孔16的孔深度:2.5 mm 刷毛17a的刷毛徑:5 mil 每一孔的刷毛17a的根數(每一束的刷毛的總數):2122根/cm2 刷毛17a的毛長:7 mm
<結果> 如表3所示,針對實施例5、實施例8、實施例9的牙刷D5、牙刷D8、牙刷D9,10人的專家小組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的結果,可知當相對於設置於植毛板143的所有植毛孔16的總面積,存在於植毛板143之中與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重疊的壓電元件區域R1內的多個植毛孔16的總面積的比例變成23%以上時,與音樂的聽見容易性相關的評分變高。
<實驗2-3> 表4中表示實施例5、實施例11~實施例14的骨傳導牙刷D5、骨傳導牙刷D11~骨傳導牙刷D14的規格。
[表4]
項目 實施例11:D11 實施例5:D5 實施例12:D12 實施例13:D13 實施例14:D14
規格 自壓電元件的下表面至植毛孔底為止的距離(mm) 1.8 1.6 0.6 0.4 0.3
實驗結果 聲音的聽見容易性(分) 2.8 3.0 3.7 3.8 3.8
聲音的判定
作為牙刷的強度 OK OK OK OK NG
於實驗(2-3)中,根據表4中所示的規格,製作五個骨傳導牙刷D5、D11~D14,並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
(實施例5、實施例11~實施例14的骨傳導牙刷D5、骨傳導牙刷D11~骨傳導牙刷D14的製作) 關於五個骨傳導牙刷D5、D11~D14的規格,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不同。實施例11~實施例14的骨傳導牙刷的其他規格與圖9B中所示的實施例5的骨傳導牙刷D5的規格相同,因此適宜參照圖9B。
(規格的通用部分) 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的面積(壓電元件區域R1):0.47 cm2 壓電元件18的厚度:0.9 mm 植毛孔16的直徑:1.75 mm 植毛孔16的孔深度:2.5 mm 刷毛17a的刷毛徑:5 mil 每一孔的刷毛17a的根數(每一束的刷毛的總數):2122根/cm2 刷毛17a的毛長:7 mm 孔排列:參照圖9B 壓電元件18的位置:參照圖9B
<結果> 如表4所示,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的結果,可知於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H6(參照圖2)為1.6 mm以下的牙刷的情況下,與音樂的聽見容易性相關的評分變高。另外,為了保持作為牙刷的強度,所述距離H6必須為0.4 mm以上。
<實驗2-4> 表5中表示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24的規格。
[表5]
項目 實施例15 :D15 實施例16 :D16 實施例17 :D17 實施例18 :D18 實施例19 :D19 實施例20 :D20 實施例21 :D21 實施例22 :D22 實施例23 :D23 實施例24 :D24
規格 平線間的最短距離(mm) 0.20 0.25 第一、三、五行:1.00 第二、四行:4.30 第一、三、五行:1.50 第二、四行:5.20 2.00 0.25 0.25 0.25 0.25 0.25
(於長軸方向上鄰接的平線長度的和)/(植毛區域的長軸方向長度)(%) 85 85 第一、三、五行:64 第二、四行:32 第一、三、五行:64 第二、四行:32 第一、三、五行:53 第二、四行:43 第一、三、五行:43 第二、四行:32 第一、三、五行:43 第二、四行:53 第一、三、五行:53 第二、四行:43 第一、三、五行:85 第二、四行:32 96
實驗結果 聲音的聽見容易性(分) 3.9 3.9 3.3 3.0 2.5 2.7 2.8 3.2 3.7 3.9
聲音的判定
作為牙刷的強度 NG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NG
於實驗(2-4)中,根據表5中所示的規格,製作十根骨傳導牙刷D15~D24,並對聲音的聽見容易性進行評價。 圖11是表示於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24中通用的規格的圖。圖12A是表示實施例15、實施例16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16的規格的圖。圖12B是表示實施例17、實施例18的骨傳導牙刷D17、骨傳導牙刷D18的規格的圖。圖12C是表示實施例19的骨傳導牙刷D19的規格的圖。圖12D是表示實施例20的骨傳導牙刷D20的規格的圖。圖12E是表示實施例21的骨傳導牙刷D21的規格的圖。圖12F是表示實施例22的骨傳導牙刷D22的規格的圖。圖12G是表示實施例23的骨傳導牙刷D23的規格的圖。圖12H是表示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24的規格的圖。
(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24的製作) 關於十根骨傳導牙刷D15~D24的規格,「植毛孔16的排列」不同,其他規格設為相同。 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24各自的「植毛孔16的排列」如圖12A~圖12H所示,於刷頭部12(圖11)的寬度方向上排列有三行~五行。於表5中,將位於刷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一側的多個植毛孔列N(1)設為第一行,朝向寬度方向另一側依次將植毛孔列N(2)~植毛孔列N(5)設為第二行~第五行。
(規格的通用部分) 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的面積(壓電元件區域R1):1.51 cm2 壓電元件18的厚度:0.9 mm 自壓電元件18的下表面18b至植毛孔16的底面16f為止的距離(H6):1.6 mm 植毛孔16的直徑:1.75 mm 植毛孔16的孔深度:2.5 mm 刷毛徑:5 mil 每一孔的刷毛17a的總根數:2122根/cm2 刷毛17a的毛長:7 mm 平線19的長度:2.25 mm 壓電元件18的位置:參照圖11
<結果> 如表5所示,將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24之中,實施例18、實施例19的骨傳導牙刷D18、骨傳導牙刷D19的「聲音的聽見容易性」的評價作為指標,將於刷頭部的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平線彼此的距離(平線間距離M)的上限值設為1.5 mm。
以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24之中,實施例15、實施例16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16的「作為牙刷的強度」的評價作為指標,將平線間距離M的下限值設為0.25 mm。
關於「(平線19的長度的總和)/(植毛區域的長軸方向長度)」的上限,以作為骨傳導牙刷的強度為指標,自實施例23、實施例24起設為94%。 關於「(平線長度的和)/(植毛區域的長軸方向長度)」的下限,將聲音的聽見容易性作為指標,自實施例20、實施例21、實施例22起設為53%。
另外,於滿足「平線間的最短距離為0.25 mm以上」、「(平線長度的總和)/(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植毛面12a)的長度)為53%以上」的植毛孔列N在刷頭部內設置有兩行的實施例21的牙刷D21的情況下,聲音的判定變成「○」。另外,於滿足所述條件的植毛孔列N設置有三行的實施例22的牙刷D22的情況下,聲音的判定變成「◎」。
根據以上的結果,可知滿足「平線間的最短距離為0.25 mm以上」、「(平線長度的總和)/(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植毛面12a)的長度)為53%以上」的植毛孔列N於刷頭部內至少需要三行。
以上,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適宜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領域從業人員,則顯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且理解該些變更例或修正例當然亦是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者。
10、D1~D9、D15~D24、E1、E2:骨傳導牙刷(牙刷) 11:毛刷結構體 12:刷頭部 12a:植毛面 12B:後端 13:頸部 14:框體 15:毛刷部 16(16a、16b、16c、16d、16e):植毛孔 16f:底面 16A:第一植毛孔群 16B:第二植毛孔群 17:毛束 17a:刷毛 17A、17B:半毛束 18:壓電元件 18b:壓電元件的下表面 19:平線 22:本體 121:背面部 141:長尺寸構件 142:連接構件 143:植毛板 143b:植毛板的背面 200:噪音計 H1、H2:最大厚度尺寸(厚度) H3:毛長(最小毛長) H4、H5:厚度 H6:距離 K:空間區域 K1:第一假想線 K2:第二假想線 L0、L19:長度 M1:最大平線間距離 M2、M3:最小平線間距離 N1~N4:植毛孔列 P1~P3:間距(距離) P4:間距 P5、P6、L5:距離 r:半徑 R1:壓電元件區域 S1:總植毛區域 S2:格子排列區域 X、Y、Z:方向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的整體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形態中的牙刷的刷頭部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3是表示形成於植毛面的植毛孔的排列狀態的圖。 圖4是表示形成於植毛面的植毛孔的配置間隔的圖。 圖5是表示植設於植毛面的毛束彼此的平線間距離的圖。 圖6是表示內置於刷頭部的壓電元件的位置的圖。 圖7是用於說明植毛孔的格子排列的定義的圖。 圖8是表示測定來自實驗1中所使用的實施例1~實施例3及比較例1、比較例2的骨傳導牙刷D1~骨傳導牙刷D3、骨傳導牙刷E1、骨傳導牙刷E2的刷頭部12的聲壓的方法的圖。 圖9A是表示實施例4的骨傳導牙刷D4的規格的圖。 圖9B是表示實施例5的骨傳導牙刷D5的規格的圖。 圖9C是表示實施例6的骨傳導牙刷D6的規格的圖。 圖9D是表示實施例7的骨傳導牙刷D7的規格的圖。 圖10A是表示骨傳導牙刷D8的規格的圖。 圖10B是表示骨傳導牙刷D9的規格的圖。 圖11是表示於實施例15~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24中通用的規格的圖。 圖12A是表示實施例15、實施例16的骨傳導牙刷D15、骨傳導牙刷D16的規格的圖。 圖12B是表示實施例17、實施例18的骨傳導牙刷D17、骨傳導牙刷D18的規格的圖。 圖12C是表示實施例19的骨傳導牙刷D19的規格的圖。 圖12D是表示實施例20的骨傳導牙刷D20的規格的圖。 圖12E是表示實施例21的骨傳導牙刷D21的規格的圖。 圖12F是表示實施例22的骨傳導牙刷D22的規格的圖。 圖12G是表示實施例23的骨傳導牙刷D23的規格的圖。 圖12H是表示實施例24的骨傳導牙刷D24的規格的圖。
10:骨傳導牙刷(牙刷)
11:毛刷結構體
12:刷頭部
12a:植毛面
13:頸部
14:框體
15:毛刷部
17:毛束
17a:刷毛
22:本體
X、Y、Z: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牙刷,包括: 毛刷結構體,具有藉由任意的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壓電元件;以及 本體,於一端側安裝有所述毛刷結構體,並且對所述壓電元件供給電流, 所述毛刷結構體中,若內置有所述壓電元件的刷頭部、或包含植設於所述刷頭部的植毛面中的多個植毛孔的多個毛束的毛刷部接觸使用者的口腔內的生物組織,則藉由所述音源資料訊號來振盪的所述壓電元件的振動經由所述生物組織而傳達至骨部,使所述使用者將所述振動作為聲音來認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當對所述壓電元件流入了1000 Hz以上且7000 Hz以下的音源時, 所述毛刷部的振動位準變成45 dB SPL以上且75 dB SPL以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壓電元件以與表面被設為所述植毛面的植毛板的背面側接觸的方式設置, 相對於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 設置於所述植毛板之中,在俯視時與所述壓電元件重疊的區域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的比例變成30%以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相對於所述植毛面之中,在俯視時與所述壓電元件重疊的區域的面積, 存在於所述區域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總面積的比例為23%以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自所述壓電元件的下表面至所述植毛孔的底面為止的距離變成0.4 mm以上且1.6 mm以下。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捆紮有多根刷毛的所述毛束使用平線來植設於各植毛孔, 植設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毛束的排列之中,滿足下述兩個條件1及2的所述毛束的排列至少存在三列以上, <條件1> 已被打入排列於所述刷頭部的長度方向上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各者中的所述平線彼此的距離為0.25 mm以上且1.5 mm以下 <條件2> 相對於各植毛孔列中的長度方向的植毛區域的長度,所述植毛孔列中的於長度方向上鄰接的多個平線彼此的長度的和的比例為53%以上且94%以下。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多個所述植毛孔中的至少一部分排列成格子狀, 相對於由將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一假想線包圍的區域的面積, 由將排列成格子狀的多個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二假想線包圍的區域的面積的比例變成20%以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相對於由將設置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所述植毛孔之中,存在於最外側的多個所述植毛孔的外緣彼此以最短距離連結的第一假想線包圍的總植毛區域的面積,植設於所述植毛面的所有刷毛的總根數變成600根/cm2 以上且2800根/cm2 以下。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刷毛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分叉毛,相對於所述總植毛區域的面積,植設於所述區域的所有所述刷毛的所述分叉毛的總根數變成600根/cm2 以上且11200根/cm2 以下。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將所述壓電元件的最大厚度尺寸與所述植毛板的最大厚度尺寸相加的厚度變成3.4 mm以上且7.0 mm以下。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相對於將所述壓電元件的最大厚度尺寸、所述植毛板的最大厚度尺寸、及所述毛束的最小毛長相加的尺寸,所述毛束的最小毛長的比例變成40%以上且74%以下。
TW109145051A 2019-12-26 2020-12-18 牙刷 TW2021262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7348A JP7413010B2 (ja) 2019-12-26 2019-12-26 歯ブラシ
JP2019-237348 2019-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6219A true TW202126219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50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051A TW202126219A (zh) 2019-12-26 2020-12-18 牙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13010B2 (zh)
KR (1) KR20220121772A (zh)
CN (1) CN113040958B (zh)
TW (1) TW202126219A (zh)
WO (1) WO20211318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2264B1 (ko) * 2022-02-03 2022-06-23 주식회사 지오벤처스 지능형 칫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35329A3 (en) * 1989-12-29 1991-09-11 Staar Development Company -S.A. Tooth brush system
CN101010018A (zh) * 2004-08-20 2007-08-01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KR101478862B1 (ko) * 2007-12-27 2015-01-02 라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칫솔
JP3148337U (ja) * 2008-11-26 2009-02-12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電動歯ブラシ
JP3165491U (ja) * 2010-07-26 2011-01-27 利夫 西野 歯列を挟んで磨く歯ブラシ
CN105101838B (zh) * 2013-04-01 2017-09-01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JP6712120B2 (ja) * 2015-04-28 2020-06-17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CN205125429U (zh) * 2015-11-16 2016-04-06 广州嘉憬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体式牙刷
JP2017176224A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6970491B2 (ja) 2016-06-02 2021-11-2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CN205963331U (zh) 2016-08-12 2017-02-22 中山博力高电子有限公司 骨传导声音牙刷
JP2018033510A (ja) * 2016-08-29 2018-03-0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KR20190060457A (ko) * 2017-11-24 2019-06-03 주식회사 블루레오 구강 세정기
WO2020021995A1 (ja) * 2018-07-24 2020-0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ブラシ、ブラシ用の交換部材、及びブラシの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0958A (zh) 2021-06-29
JP2021104236A (ja) 2021-07-26
KR20220121772A (ko) 2022-09-01
JP7413010B2 (ja) 2024-01-15
CN113040958B (zh) 2024-08-02
WO2021131853A1 (ja)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2342B (zh) 具有以相反方向延伸的撓性支承清潔元件之口腔保健用具
TWI516226B (zh) 牙刷
WO2010119688A1 (ja) 歯ブラ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373290A1 (en) Mouthpiece for cleaning teeth comprised of alternating layers of base and bristle components
CN107635432B (zh) 牙刷
JP2018504968A (ja) 多頭型歯ブラシ
TW202126219A (zh) 牙刷
WO2015016306A1 (ja) 歯ブラシ
TW201526841A (zh) 口腔保健器具(二)
JP3148337U (ja) 電動歯ブラシ
JP6117463B2 (ja) 歯ブラシ
JP2003189940A (ja) 歯ブラシ
CN101932264B (zh) 牙刷
JP2011103952A (ja) 歯ブラシ
TW202002845A (zh) 牙刷
JP6598383B2 (ja) 歯ブラシ
WO2023058672A1 (ja) 歯ブラシ
JP7382927B2 (ja) 歯ブラシ
JP6429359B2 (ja) 歯ブラシ
JP2022011651A (ja) 歯間清掃具
TW202123844A (zh) 牙刷
KR20220000389A (ko) 칫솔
TW201924622A (zh) 電動牙刷用替換刷頭以及電動牙刷
KR20230027310A (ko) 칫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