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5865A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5865A
TW202125865A TW110109536A TW110109536A TW202125865A TW 202125865 A TW202125865 A TW 202125865A TW 110109536 A TW110109536 A TW 110109536A TW 110109536 A TW110109536 A TW 110109536A TW 202125865 A TW202125865 A TW 2021258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light
anod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1053B (zh
Inventor
金美娜
白正善
李承柱
李善美
柳男錫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0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顯示面板可以包含:基板,包含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外塗層,包含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至少一者中且具有第一傾斜面;第一陽極至第三陽極對應於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第一陽極至第三陽極至少一者具有與第一傾斜面重疊的第二傾斜面;第一有機發光層至第三有機發光層分別設置在第一陽極至第三陽極上;以及堤層,設置在外塗層上且具有與外塗層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以及第一陽極至第三陽極中的至少一者皆重疊的第三傾斜面,第一傾斜面至第三傾斜面中的至少一者配置為反射從第一有機發光層至第三有機發光層中對應的一者發射的光。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要求將2018年12月17日在大韓民國提交的大韓民國專利申請第10-2018-0163604號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合併於此。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和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自資訊社會出現以來,對用於顯示裝置、發光裝置等的各種顯示面板的需求不斷增長。在各種類型的顯示面板中,因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不需要額外的背光源,在減少總體重量和厚度方面是有利的。結果,對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需求穩定增長。
然而,當操作包含發光的有機發光層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時,存在因為有機發光層發出的一些光不能發射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外部,因此這些光被困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內這樣的問題,所以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光提取效率降低並且對應的亮度效率降低。
此外,正在進行很多研究以解決根據顯示面板的視角引起圖像失真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發明的至少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增強的發光效率的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至少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不同的視角具有減小的色移的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一種顯示面板包含:基板、外塗層、第一陽極、第二陽極、第三陽極、堤層、第一有機發光層、第二有機發光層、第三有機發光層和陰極。
可以將基板細分為與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相對應的區域。
第一子像素發出第一顏色的可見光,第二子像素發出第二顏色的可見光,第三子像素發出第三顏色的可見光。第一顏色、第二顏色和第三顏色可以互不相同。
外塗層可以位於基板上,並且外塗層包含通過傾斜區域彼此連接的凸形區域和凹形區域。
傾斜區域可以具有在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中的圍繞凹形區域的第一傾斜面。
第一陽極可以位於外塗層之上,第一陽極與外塗層的表面一起形成,並且第一陽極位於第一子像素中。
第二陽極可以位於外塗層的上方,第二陽極與外塗層的表面一起形成,並且第二陽極位於第二子像素中。
第三陽極可以位於外塗層之上,第三陽極與外塗層的表面一起形成,並且第三陽極可以位於第三子像素中。
堤層包含位於每個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中心區域的開放區域,並且堤層可以位於外塗層和第一陽極、第二陽極和第三陽極上。
第一有機發光層可以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中的第一陽極的一部分上。
第二有機發光層可以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中的第二陽極的一部分上。
第三有機發光層可位於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中的第三陽極的一部分上。
陰極電極可以位於第一有機發光層、第二有機發光層和第三有機發光層和堤層上。
第一陽極、第二陽極和第三陽極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以包含與第一傾斜面一起形成的第二傾斜面。
堤層可以包含與第二傾斜面一起形成的第三傾斜面。
第一傾斜面與凹形區域的角度可以大於或等於27°。
第二傾斜面和第三傾斜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3.2μm。
第一傾斜面的高度可以大於或等於0.7μm。
顯示面板可以包含兩種類型的區域,顯示面板包含對應於堤層的開放區域的開口區域和不包含堤層的開放區域的對應於其餘區域的非開口區域。
當具有第一傾斜面的子像素中的有機發光層發光時,顯示面板可以包含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
第一發光區發出可見光。第一發光區可以具有與開口區域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第二發光區不與第一發光區重疊。第二發光區可以具有與第一發光區的邊緣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第二發光區可以圍繞第一發光區。
第二發光區可以位於非開口區域。
從第一發光區發射的可見光的色坐標可以不同於從與第一發光區相鄰的第二發光區發射的可見光的色坐標。
第一有機發光層、第二有機發光層和第三有機發光層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以延伸到堤層的一部分。
在第一有機發光層、第二有機發光層和第三有機發光層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延伸到堤層的部分,在陽極上形成的一部分可以比在堤層的第三傾斜面上形成的一部分厚。
傾斜區域可以具有在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中圍繞凹形區域的第一傾斜面。
第一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波長為595nm至740nm的紅色可見光。
第二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波長為495nm至595nm的綠色可見光。
第三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具有450nm至495nm的波長的藍色可見光。
外塗層可以在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至少其中二者中包含第一傾斜面,並且在每個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角度可以互相相同,並且在每個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第二傾斜面和第三傾斜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彼此不同。
外塗層可以在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至少其中二者中包含第一傾斜面,並且在每個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第一傾斜面的高度可以彼此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陽極可以由傾斜表面形成,並且結果,可以提供具有高發光效率的顯示面板。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在用圖式標記表示圖式的元件時,儘管在不同圖式中示出了元件,但是相同的元件將由相同的圖式標記表示。此外,在本發明的以下描述中,當本文中併入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詳細描述可能使本發明的主題相當不清楚時,可以將其省略。
這裡可以使用如第一、第二、A、B、(a)或(b)的術語來描述本發明的元件。每個術語都不用於定義元件的本質、順序、依序或號碼,而僅用於將對應的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分開。當提到某個元件“連接”或“耦合”到另一個元件時,應當理解,另一元件可以“插入”在元件之間,或者所述元件可以經由另一元件彼此“連接”或“耦合”,以及一個元件直接連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當描述元件“位在”、“設置”、“排列”、“形成”等在另一元件上方時,應該理解的是,該元件與另一元件不僅可以直接接觸,而且另外的另一元件可以“插入”在該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
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配置的框圖。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可以是具有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或者可以進一步包含或包含在照明裝置/設備/系統、發光裝置/設備/系統等中。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和易於理解,基於具有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進行討論。然而,以下描述可以等效地或類似地適用於具有用於顯示圖像的功能的各種設備/裝置/系統,諸如照明裝置/設備/系統、發光裝置/設備/系統等。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顯示裝置可以包含用於顯示圖像或輸出光的面板PNL以及用於驅動該面板PNL的驅動電路(或驅動器)。
面板PNL可以包含多個資料線DL和多個閘極線GL,並且包含多個子像素SP,多個子像素SP由多個資料線DL和多個閘極線GL定義並且以矩陣圖案排列。
可以將多個資料線DL和多個閘極線GL排列成在面板PNL中彼此相交。例如,可以將多個閘極線GL在第一方向上或以行或列其中之一設置,且多個資料線DL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或以另一個行或列上設置。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和易於理解,可以考慮將多個閘極線GL設置在一個或多個行上,並且將多個資料線DL設置在一個或多個列上。
面板PNL根據子像素的結構等可以除了包含多個資料線DL和多個閘極線GL之外還包含其他類型的訊號線。例如,顯示面板還可包含至少一驅動電壓線、至少一參考電壓線、至少一公共電壓線等。
面板PNL可以是各種類型的面板,例如液晶顯示器(LCD)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等。
例如,取決於子像素的結構,面板的類型(例如,液晶顯示器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等)等,可以在面板PNL中設置不同類型的訊號線。在本發明中,訊號線可以表示包含被施加訊號的電極的術語。
面板PNL可以包含顯示圖像的主動區A/A和不顯示圖像並且位於邊緣區域的非主動區N/A。在此,非主動區N/A可以稱為面板或顯示裝置的邊框區域或邊緣區域。
多個子像素SP設置在主動區A/A中以顯示圖像。
在非主動區N/A中設置電連接到資料驅動器DDR的至少一個墊部,例如導電跡線,且在非主動區N/A中可以設置多個資料鏈線,以將墊部電連接到多個資料線DL。在這種態樣下,多個資料鏈線可以是延伸到非主動區N/A的多個資料線DL的一部分,或者是電連接到多個資料線DL的分開的圖案。
另外,非主動區N/A還可以包含與閘極驅動相關的線,用於傳送電壓(訊號)以驅動至少一個電晶體的至少一個閘極,以將至少一子像素從電連接到資料驅動器DDR的墊部驅動到閘極驅動器GDR。例如,與閘極驅動相關的線可以包含用於傳送時序訊號的時序線、用於傳輸閘極電壓(VGH、VGL)的閘極電壓線、用於傳遞各種控制訊號以生成掃描訊號的閘極驅動控制訊號線等。不同於閘極線GL設置在主動區A/A中,與閘極驅動相關的線設置在非主動區N/A中。
驅動電路可以包含用於驅動多個資料線DL的資料驅動器DDR、用於驅動多個閘極線GL的閘極驅動器GDR和用於控制資料驅動器DDR和閘極驅動器GDR的控制器CTR。
資料驅動器DDR可通過將資料電壓輸出到多個資料線DL來驅動多個資料線DL。
閘極驅動器GDR可以通過將掃描訊號輸出到多個閘極線GL來驅動多個閘極線GL。
控制器CTR可以提供各種控制訊號(資料控制訊號DCS、閘極控制訊號GCS)以驅動和/或操作資料驅動器DDR和閘極驅動器GDR,並且控制器CTR控制資料驅動器DDR和閘極驅動器GDR的驅動和/或操作。此外,控制器CTR可以將圖像資料DATA提供給資料驅動器DDR。
控制器CTR根據每個幀中處理的時序開始掃描操作,從其他裝置或圖像提供源輸入的圖像資料轉換為資料驅動器DDR中使用的資料訊號形式,然後輸出轉換後的圖像資料DATA,並在與掃描操作一致的預先設定的時間控制至少一個資料線的驅動。
為了控制資料驅動器DDR和閘極驅動器GDR,控制器CTR接收來自其他設備或圖像提供源(例如主機系統)的時序訊號,例如垂直同步訊號Vsync、水平同步訊號Hsync、輸入資料使能DE訊號、時序訊號CLK等,並生成各種控制訊號,並將生成的訊號輸出到資料驅動器DDR和閘極驅動器GDR。
例如,為了控制閘極驅動器GDR,控制器CTR輸出各種閘極控制訊號GCS,閘極控制訊號GCS包含閘極起始脈衝GSP、閘極移位時序GSC、閘極輸出使能GOE訊號等。
另外,為了控制資料驅動器DDR,控制器CTR輸出各種資料控制訊號DCS,資料控制訊號DCS包含源起始脈衝SSP、源採樣時序SSC、源輸出使能SOE訊號等。
控制器CTR可以是典型顯示技術中使用的時序控制器或除了包含時序控制器的典型功能之外還能夠另外執行其他控制功能的控制設備/裝置。
控制器CTR可以實現為與資料驅動器DDR分離的單元,也可以與資料驅動器DDR集成為一集成電路。
資料驅動器DDR從控制器CTR接收圖像資料DATA,並且資料驅動器DDR將資料電壓提供給多個資料線DL。因此,資料驅動器DDR驅動多個資料線DL。這裡,資料驅動器DDR也可以稱為“源驅動器”。
資料驅動器DDR可以通過各種接口向控制器CTR發送各種訊號和/或從控制器CTR接收各種訊號。
閘極驅動器GDR通過向多個閘極線GL依序提供掃描訊號來依序驅動多個閘極線GL。在此,閘極驅動器GDR也可以稱為“掃描驅動器”。
根據控制器CTR的控制,閘極驅動器GDR依序向多個閘極線GL提供掃描訊號,例如導通電壓或截止電壓。
當通過來自閘極驅動器GDR的掃描訊號確定特定的閘極線時,資料驅動器DDR將從控制器接收的圖像資料DATA轉換為類比資料電壓,並且資料驅動器DDR將得到的類比資料電壓提供給多個資料線DL。
根據驅動方案、面板設計方案等,資料驅動器DDR可以僅位於面板PNL的一側(例如,上側或下側),但不限於面板PNL的一側,或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驅動器DDR可以位於但不限於面板PNL的兩側(例如,上側和下側)。
根據驅動方案、面板設計方案等,閘極驅動器GDR可以僅位於面板PNL的一側(例如左側或右側),但不限於面板PNL的一側,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器GDR可以位於但不限於面板PNL的兩側(例如,左側和右側)。
可以通過包含一個或多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來實現資料驅動器DDR。
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可以包含移位寄存器、鎖存電路、數位類比轉換器DAC、輸出緩衝器等。在某些實施例中,資料驅動器DDR可以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類比數位轉換器ADC。
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可以以卷帶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類型或玻璃覆晶(chip on glass,COG)類型或直接放置在面板PNL上來連接到面板PNL的墊部,例如鍵合墊部。在一些態樣下,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可以被集成並設置在面板PNL上。另外,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可以以薄膜覆晶(chip on film,COF)類型實現。在這種態樣下,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可以安裝在電路膜上,並且通過該電路膜電連接到設置在面板PNL中的資料線DL。
閘極驅動器GDR可以包含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在此,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分別對應於多個閘極線GL。
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包含移位寄存器、位準移位器等。
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以卷帶自動接合(TAB)類型或玻璃覆晶(COG)類型連接到面板PNL的墊部,例如鍵合墊部。另外,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都可以以薄膜覆晶(COF)類型實現。在這種態樣下,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安裝在電路膜上,並通過該電路膜電連接到設置在面板PNL中的閘極線GL。此外,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以面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類型集成到面板PNL中。即,每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直接形成在面板PNL中。
圖2是示出子像素的結構的視圖,其中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顯示面板配置有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
參照圖2,面板(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中的每個子像素SP可以通過包含但不限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驅動電晶體DRT、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對應的資料線DL之間電連接的開關電晶體O-SWT、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電連接的存儲電容器Cst等的電子元件來實現。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以包含陽極、有機發光層、陰極等。
圖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系統實現的視圖。
參照圖2,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資料驅動器DDR可以以各種類型(例如TAB、COG、COF、GIP等)中的薄膜覆膜(COF)類型實現。另外,閘極驅動器GDR可以各種類型(如TAB、COG、COF、GIP等)中的面板內閘極(GIP)類型實現。
資料驅動器DDR可以被實現為一個或多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圖2示出了其中資料驅動器DDR被實現為多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的實施例。
當以薄膜覆膜類型實現資料驅動器DDR時,可以將用作資料驅動器DDR的每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安裝在源極側電路膜SF上。
源極側電路膜SF的一側可以電連接到設置在非主動區N/A中的墊部,例如墊部陣列。
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和面板PNL之間電連接的至少一個線可以設置在源極側電路膜SF上。
對於多個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與其他單元或電子元件之間的電路連接,顯示裝置可以包含至少一源印刷電路板SPCB,以及用於安裝用於控制顯示裝置和其他元件/單元/裝置的多個單元的控制印刷電路板CPCB。
其中安裝有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的源極側電路膜SF的另一側可以連接到至少一源印刷電路板SPCB。
也就是說,可以將安裝有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DIC的源極側電路膜SF的一側和另一側分別電連接到面板PNL的非主動區N/A和至少一個源印刷電路板SPCB。
用於控制資料驅動器DDR、閘極驅動器GDR等的控制器CTR可以設置在控制印刷電路板CPCB上。
此外,控制印刷電路板CPCB還可包含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提供各種電壓或電流或控制要提供給面板PNL、資料驅動器DDR、閘極驅動器GDR等的各種電壓或電流。
源印刷電路板SPCB和控制印刷電路板CPCB可以通過至少一個連接單元CBL在電路中彼此連接。在此,連接單元CBL可以是可撓性印刷電路(FPC)、可撓性扁平電纜等。
至少一個源印刷電路板SPCB和控制印刷電路板CPCB可以集成到一個印刷電路板中。
當在閘極內面板(GIP)類型中實施閘極驅動器GDR時,閘極驅動器GDR中包含的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直接形成在面板PNL的非主動區N/A中。
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中的每一個可以將掃描訊號輸出到設置在面板PNL的主動區A/A中的對應的閘極線。
設置在面板PNL中的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可以接收各種訊號(時序訊號、高位準閘極電壓VGH、低位準閘極電壓VGL、啟動訊號VST、復位訊號RST等),以通過設置在非主動區N/A中的與閘極驅動相關的線來生成掃描訊號。
設置在非主動區N/A中的與閘極驅動相關的線可以電連接到設置成最靠近多個閘極驅動電路GDC的源極側電路膜SF。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其中顯示面板配置有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的子像素的結構的視圖。
參照圖3,面板(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中的每個子像素SP,可以通過包含但不限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驅動電晶體DRT、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對應的資料線DL之間電連接的開關電晶體O-SWT、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電連接的存儲電容器Cst等的電子元件來實現。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以包含陽極、有機發光層、陰極等。
參照圖3,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陽極(也稱為像素電極)可以電連接至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二節點N2。可以將低電壓EVSS施加到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陰極(也稱為公共電極)。
這裡,低電壓EVSS可以是接地電壓或高於或低於接地電壓的電壓。另外,可以根據驅動狀態來改變低電壓EVSS的值。例如,當執行圖像驅動時和執行感測驅動時的低電壓EVSS的值可以設置為彼此不同。
驅動電晶體DRT通過向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提供驅動電流來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驅動電晶體DRT可以包含第一節點N1、第二節點N2、第三節點N3等。
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可以是閘極節點,並且第一節點N1可以電連接到開關電晶體O-SWT的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二節點N2可以是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並且第二節點N2可以電連接到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陽極(或陰極)。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三節點N3可以是汲極節點或源極節點。可以將驅動電壓EVDD施加到可以電連接到提供驅動電壓EVDD的驅動電壓線DVL的第三節點N3。
存儲電容器Cst可以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電連接並且存儲電容器Cst可以將與圖像訊號電壓或對應電壓相對應的資料電壓Vdata維持一幀時間(或預先設定的時間)。
開關電晶體O-SWT的汲極節點或源極節點電連接到對應的資料線,且開關電晶體O-SWT的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與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電連接,以及開關電晶體O-SWT的閘極節點電連接到對應的閘極線,從而可以接收掃描訊號SCAN。
開關電晶體O-SWT的通斷操作可以由通過對應的閘極線輸入到開關電晶體O-SWT的閘極節點的掃描訊號SCAN來控制。
開關電晶體O-SWT可以通過掃描訊號SCAN導通,開關電晶體O-SWT可以將從對應的資料線DL提供的資料電壓Vdata傳輸到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
此外,存儲電容器Cst可以是配置為位於驅動電晶體DRT外部的外部電容器,而不是內部電容器,內部電容器即為在驅動電晶體DRT的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存在的寄生電容器(例如Cgs、Cgd)。
驅動電晶體DRT和開關電晶體O-SWT各可以是n型電晶體或p型電晶體。
如圖3所示,為了便於討論,已經討論了具有兩個電晶體(2T)和一個電容器(1C)類型的子像素結構,但是實施例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像素可以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電晶體和/或至少一個電容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子像素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或者多個子像素中的至少一個或多個可以具有與其他子像素不同的結構。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參照圖4,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可以包含基板SUB、位於基板上方的外塗層OC、位於外塗層上的第一陽極ANO1、位於外塗層上的第二陽極ANO2、位於外塗層上的第三陽極ANO3、位於外塗層和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上的堤層BNK、位於第一陽極的一部分上的第一有機發光層EL1、位於第二陽極的一部分上的第二有機發光層EL2、位於第三陽極的一部分上的第三有機發光層EL3,以及位於第一發光層、第二發光層和第三發光層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和堤層上的陰極CAT。
基板SUB可以細分為與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相對應的區域。
第一子像素SP1可以發出第一顏色的可見光,第二子像素SP2可以發出第二種顏色的可見光,第三子像素SP3可以發出第三種顏色的可見光。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也可以分別定義為第一子像素類型SP1、第二子像素類型SP2和第三子像素類型SP3。因此,在下文中,子像素或子像素類型將互換使用。
外塗層OC可以表示用於平坦化至少一個圖案層的層,該至少一個圖案層設置在基板上以形成像素。外塗層可以包含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通過傾斜區域SLO彼此連接。
凸形區域CONV可以比凹形區域CONC厚。在定義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時,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表示外塗層的厚度。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可以定義為在每個區域中,直接設置在外塗層OC下方的鈍化層PAS和直接設置在外塗層OC上方的陽極ANO之間測得的厚度,尤其是可以定義為在不包含引入接觸孔等的部分的每個區域中測得的外塗層的最大厚度。
如圖9所示,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T1可以小於凸形區域CONV的厚度T2。因此,相對於顯示面板的橫截面,凹形區域CONC可以被識別為外塗層OC的平坦區域,凸形區域CONV可以被識別為外塗層OC的突出區域。
由於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之間的差異,可以在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之間形成傾斜區域SLO。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可以通過傾斜區域SLO相互連接。傾斜區域SLO可以包含在第一子像素類型SP1、第二子像素類型SP2和第三子像素類型SP3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中圍繞凹形區域CONC的第一傾斜面SLO1。第一子像素類型SP1、第二子像素類型SP2和第三子像素類型SP3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以表示子像素的至少一種類型,其中根據從子像素發射的光的顏色對子像素的類型進行分類。例如,當顯示面板包含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和藍色子像素時,顯示面板可以表示為包含三種類型的子像素。
第一傾斜面SLO1可以表示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是圍繞傾斜區域SLO的凹形區域CONC的傾斜區域,傾斜區域SLO在外塗層OC的凸形區域CONV和凹形區域CONC之間形成。因此,在圖4所示的顯示面板中,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包含傾斜區域,並且因此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另一方面,第三子像素SP3不包含圍繞凹形區域CONC的傾斜區域,並且因此不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
由於凸形區域CONV圍繞凹形區域CONC,因此在顯示面板的橫截面中,凹形區域CONC可以位於凸形區域CONV之間。
包含凸形區域CONV、凹形區域CONC和傾斜區域SLO的外塗層OC可以通過使用半色調光罩的微影製程形成。
對凹形區域CONC的形狀沒有限制。凹形區域CONC的形狀可以優選為但不限於多邊形,例如圓形或正方形、五邊形和八邊形。凸形區域CONV可以圍繞凹形區域CONC,並且凸形區域CONV可以形成為圍繞具有上述形狀的凹形區域CONC的側面部分的側壁。
沿著外塗層OC的表面形成的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第三陽極ANO3可以位於設置在基板上的外塗層OC上。
當考慮到由於可容忍的製程偏差引起的厚度變化時(例如,陽極可以遵循外塗層表面的輪廓),沿著外塗層OC的表面形成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可以意味著以被認為厚度是均勻的陽極形成在外塗層上。
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可以彼此間隔開一定距離,並且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可以獨立地將訊號傳輸到對應的子像素。
如上所述,外塗層OC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其在第一子像素類型SP1、第二子像素類型SP2和第三子像素類型SP3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中圍繞凹形區域CONC。因此,在沿著第一傾斜面SLO1的表面(即外塗層OC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陽極的態樣下,該陽極還可包含傾斜表面。在本發明中,陽極的這種傾斜表面可以被稱為第二傾斜面SLO2。
另外,由於沿外塗層OC的表面形成了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第二傾斜面SLO2可以具有圍繞在外塗層OC的凹形區域CONC上形成的陽極部分的形狀。
第一陽極、第二陽極和第三陽極可以通過接觸孔彼此電連接。
陽極可以是包含反射電極的電極。陽極可以包含具有銦錫氧化物ITO的導電金屬氧化物層和包含銀的反射金屬層。例如,陽極可以包含位於外塗層上的第一銦錫氧化物ITO層、位於第一銦錫氧化物ITO層上包含銀的反射金屬層,和位於反射金屬層上的第二銦錫氧化物ITO層。
陽極可以在顯示面板中用作陽極。
堤層BNK可以包含位於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各個中心區域中的開放區域BNKO。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表示其中堤層不覆蓋陽極,並且如圖4所示,開放區域BNKO可以表示由OPN表示的區域。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表示在堤層中形成的開放區域,其中陽極由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暴露。可以將有機發光層和陰極依序設置在暴露的陽極上。因此,在發光的各個子像素的中心區域中設置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從而允許子像素發光。
第一有機發光層EL1可以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中的第一陽極ANO1的一部分上。第二有機發光層EL2可以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中的第二陽極ANO2的一部分上。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可以位於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中的第三陽極ANO3的一部分上。
通過陽極和陰極,當電洞和注入的電子復合形成具有高能量的激子降為低能狀態時,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和第三有機發光層EL3是發光層,所述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和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可位於暴露的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第三陽極ANO3)上,其中暴露的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第三陽極ANO3)不被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覆蓋。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和第三陽極ANO3)可以是陽極。
陰極CAT可以位於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和堤層BNK上。顯示面板可以是頂部發射型,其中從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發射的光通過陰極CAT發射。因此,陰極CAT可以是對可見光區域的光的透射率優異的透明電極,且堤層BNK可以起到區分顯示面板的開口區域OPN和非開口區域NOP的功能。
如上所述,本發明中的顯示面板可以包含兩種不同類型的區域,兩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為由堤層BNK的配置細分出來的開口區域OPN和非開口區域NOP。開口區域OPN可以對應於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且非開口區域NOP可以對應於堤層BNK中不包含開放區域BNKO以外的其他區域。開口區域OPN和非開口區域NOP可以位於顯示面板的主動區A/A中。
區域與另一區域的對應關係可以指其中考慮到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公差,一個區域和另一個區域被認為是相同的這種關係。
如上所述,由於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第三陽極ANO3)、堤層BNK,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和陰極CAT位於外塗層OC上方,可以從開口區域OPN發出光,其中在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中依序設置陽極(第一陽極ANO1、第二陽極ANO2、第三陽極ANO3)、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和陰極CAT。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可以包含緩衝層BUF、層間絕緣膜INF、鈍化層PAS、電晶體TR、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輔助電極AE(或可稱為輔助線)和墊部區域。
緩衝層BUF可以設置在基板SUB上,並且電晶體TR和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等可以設置在緩衝層BUF上。
層間絕緣膜INF可以位於電晶體TR的閘極GATE、主動層ACT、存儲電容器的第一存儲電容器C1和墊部區域的第一墊部電極P1上。
鈍化層PAS可以設置為保護電子元件,例如輔助電極AE、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電晶體TR等。
電晶體TR可以包含主動層ACT、閘極絕緣膜GI、閘極GATE、源極S和汲極D。在下文中,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晶體進行了討論。在本發明的領域中執行的典型實施例可以用於描述本發明的電晶體的各個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主動層ACT可以設置在緩衝層BUF上。
閘極絕緣膜GI設置在主動層ACT上,並且閘極GATE設置在閘極絕緣膜GI上。因此,閘極絕緣膜GI可以位於主動層ACT和閘極GATE之間。
源極S和汲極D各可以接觸主動層ACT的對應部分,並且源極S和汲極D彼此間隔開。汲極D可以通過接觸孔連接到陽極ANO。
電晶體TR可以用作面板中包含的驅動電晶體DRT,並且電晶體TR驅動面板中包含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如圖4所示,可以將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設置在主動區A/A中。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可以包含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和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該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設置在與閘極GATE相同的層中,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設置在與源極S和汲極D相同的層中,但是,本發明的存儲電容器(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C1、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C2)的結構不限於此。
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可以包含設置在非主動區中的墊部區域。可以在墊部區域中設置多個墊部電極(第一墊部電極P1和第二墊部電極P2)。
例如,第一墊部電極P1可以設置在多個絕緣膜(BUF、GI)上,且多個絕緣膜設置在墊部區域中。層間絕緣膜INF可以設置在第一墊部電極P1上,層間絕緣膜INF的頂表面的一部分未被第一墊部電極P1覆蓋。與第一墊部電極P1接觸的第二墊部電極P2可以設置在第一墊部電極P1和層間絕緣膜INF上。
另外,各種電路膜等可以電連接到第二墊部電極P2。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從顯示面板的任何子像素發射的光如何行進的視圖。圖5所示的子像素是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的子像素。
參照圖5,從有機發光層EL發射的光L在各個方向上發射,而在特定方向上沒有方向性。有機發光層EL可以是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和第三有機發光層EL3其中之一者,並且如上所述,有機發光層EL是包含在具有第一傾斜面SLO1、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的子像素中的有機發光層。從有機發光層EL發出的某些光可能會被全反射並向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傳播,同時從高折射率的層傳播到低折射率的層。
堤層BNK由對可見光波長範圍內的光具有一定程度的透射率的材料形成。因此,向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發射的一些光可以通過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然後到達陽極ANO的第二傾斜面SLO2。陽極ANO也是第一陽極ANO1至第三陽極ANO3其中之一者。應當理解,陽極ANO是包含在具有第一傾斜面、第二傾斜面和第三傾斜面的子像素中的陽極。換句話說,該結構可以利用現有層的三個不同的傾斜表面來提供三個或更多的機會將光反射出裝置,因此,無需增加裝置的厚度且無需單獨的反射結構即可改善光提取(例如,可以利用外塗層、陽極和堤層的邊緣來提供其他功能,例如光提取和反射以及色移)。
到達陽極ANO的第二傾斜面SLO2的光從第二傾斜面SLO2反射,然後可以朝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前進並離開顯示面板。因此,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在第一傾斜面SLO1上形成的陽極的第二傾斜面SLO2能使有機發光層EL發出的光向顯示面板的上部傳播,從而提高了顯示面板的發光效率。
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5所示的子像素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參照圖6,將凹形區域CONC與第一傾斜面SLO1之間的角度θ表示為θ(以下稱為“θ”),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之間的距離表示為d(以下稱為“d”),且第一傾斜面SLO1的高度表示為h(以下稱為“h”)。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通過調節θ、d和h中的兩個或更多個來讓顯示面板具有提高的發光效率。例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可以具有θ和d的特定值,或者具有θ、d和h的特定值。
凹形區域CONC與第一傾斜面SLO1之間的角度θ可以大於或等於27°或45°。由於θ值較大,第二傾斜面SLO2可以更有效地反射從在陽極ANO上形成的有機發光層EL發出的光,其中陽極ANO沒有被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覆蓋。θ的範圍的上限沒有限制。然而在這個態樣下,隨著θ的值增大,在外塗層上形成的陽極ANO中發生裂紋和破裂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上限可以優選小於或等於80°、70°或65°。例如,角度θ可以在大約27°至80°的範圍內。
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之間的距離d可以定義為從第二傾斜面SLO2到第三傾斜面SLO3的距離,該距離d是在與外塗層的第一區域平行的方向上測量的。d可以小於或等於3.2μm、2.6μm或2.0μm。d越小,顯示面板的開口區域OPN的增長越大。在這種態樣下,從第二傾斜面SLO2反射而被提取到顯示面板外部的反射光的行進路徑可能會減少,因此發光效率會提高。為此,對d的下限沒有限制。d的下限可以優選大於或等於0.1μm、0.3μm或0.5μm。例如,距離d可以在大約0.1μm至3.2μm的範圍內。
通過在該範圍內調節d,可以增長開口區域並提供具有提高的發光效率的顯示面板。
作為第一傾斜面SLO1的高度的h表示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T1’和凸形區域CONV的厚度T2’之間的差異,凹形區域CONC和凸形區域CONV由第一傾斜面SLO1連接。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T1’可以是在第一傾斜面SLO1開始處測量的凹形區域CONC的厚度。凸形區域CONV的厚度T2’可以是在第二傾斜面SLO2末端測量的凸形區域CONV的厚度。
h可以優選大於或等於0.7μm、1.2μm、1.4μm或2μm。h越大,由於從有機發光層EL發出的光被第二傾斜面SLO2有效地反射,所以發光效率越高。為此,對h的上限沒有限制。上限可以優選小於或等於10μm或5μm。例如,高度h可以在大約0.7μm至10μm的範圍內。
如上所述,通過調節d、θ和h,當有機發光層發光時,根據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可以提供增加的發光效率,並且顯示面板可以包含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
圖7A和圖7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包含開口區域、非開口區域、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的顯示面板的視圖。
圖7A示出了顯示面板的微觀示意圖,該顯示面板包含開口區域OPN和具有特定形狀的非開口區域NOP。圖7B示出了當顯示面板的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發光時拍攝的顯微照片。圖7A中所示的所有子像素都具有第一傾斜面SLO1至第三傾斜面SLO3。
參考圖7B,根據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可以包含第一發光區LEA1、第二發光區LEA2、第一非發光區NEA1和第二非發光區NEA2,當有機發光層發光時,第一發光區LEA1、第二發光區LEA2發出可見光。
第二非發光區NEA2被包含在具有第一傾斜面SLO1、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的子像素中。不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到第三傾斜面SLO3的子像素僅包含第一發光區,但不包含第二發光區。因此,圖7B所示的顯示面板的所有子像素都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第二傾斜面SLO2和第三傾斜面SLO3。
第一發光區LEA1可以具有與開口區域OPN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一個元件的形狀與另一個元件的形狀的對應關係可以表示(ⅰ)元件的形狀與另一個元件的形狀相同,(ⅱ)兩個元件的形狀相同,但大小互不相同,或(ⅲ)可以通過轉移另一個元件的形狀來形成元件的形狀。因此,第一發光區LEA1的形狀可以表示開口區域OPN的形狀基本上由位於開口區域OPN中的有機發光層(第一有機發光層EL1、第二有機發光層EL2、第三有機發光層EL3)發出的光轉移。
開口區域OPN的形狀沒有限制。開口區域OPN的形狀可以優選為但不限於多邊形,例如圓形或正方形、五邊形和八邊形。參照圖7A,開口區域OPN具有對應於八邊形的形狀。
第一發光區LEA1可以具有對應於開口區域OPN的形狀。參照圖7B,第一發光區LEA1具有對應於如圖7A所示的開口區域OPN的形狀的形狀。
第二發光區LEA2與第一發光區LEA1不重疊。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具有與第一發光區LEA1的邊緣形狀相對應的形狀。如圖7B所示,第二發光區LEA2的形狀與第一發光區LEA1的邊緣相同,但大小與第一發光區LEA1不同。因此,可以表示第二發光區LEA2具有與第一發光區LEA1的邊緣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是具有與第一發光區LEA1的邊緣相同的閉合曲線形狀。對於另一個示例,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具有其中閉合曲線的一部分斷開的形狀。可以根據從包含在子像素中的有機發光層發出的可見光的波長來確定第二發光區LEA2是否斷開。
至少一個子像素可以被第一發光區LEA1區分。參照圖7B,各個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通過第一非發光區NEA1彼此隔開。也就是說,第一非發光區NEA1可以是在非開口區域NOP中的第二發光區LEA2之間的區域。
即,第一非發光區NEA1可以實質上是不進行發光的區域。即,第一非發光區NEA1可以對應於非開口區域NOP的一部分,第一非發光區NEA1中沒有形成第二發光區LEA2。
在一個子像素中形成的發光區可以由第二非發光區NEA2劃分為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是基本上不進行發光的區域。
可以根據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的形狀來確定第二非發光區NEA2的形狀。例如,在第一發光區LEA1具有八邊形形狀和第二發光區LEA2具有八邊形形狀的閉合曲線的態樣下,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藉由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而具有八邊形的形狀。
儘管使用術語非發光來描述第二非發光區NEA2,由於第二非發光區NEA2位於發光區(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之間,因此有可能在照片中檢測到一些光。特別地,可以檢測到類似於在子像素中發射的可見光的波長範圍的顏色光。因此,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是根本不發光的區域,或者應該理解,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是觀察到少於兩個發光區的光的區域。
如上所述,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通過調整θ、d或h的範圍來實現。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通過調節θ、d或h的範圍,可以具有增加的發光效率,並且顯示面板包含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例如,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將光反射出裝置,否則可能無法傳出。
可以認為,第二發光區LEA2是由通過參考圖5所述的路徑傳播的光形成的。圖5所示的子像素包含第一發光區LEA1和由從第二傾斜面SLO2反射的光形成的第二發光區LEA2。因此,可以為顯示面板提供提高的發光效率。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在第一子像素類型到第三子像素類型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中包含構造成具有圍繞凹形區域CONC的第一傾斜面SLO1的外塗層,並且因此顯示面板的發光效率可以提高。
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圍繞第一發光區LEA1。換句話說,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位於整個第一發光區LEA1周圍。認為這是因為第二發光區LEA2是由陽極ANO的第二傾斜面SLO2反射的光形成的,陽極ANO形成在圍繞凹形區域CONC的第一傾斜面SLO1上。
另外,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位於非開口區域NOP中。如上所述,由於第二發光區LEA2由位於非開口區域NOP中的第二傾斜面SLO2反射的光形成,全部或部分的第二發光區LEA2可以位於非開口區域NOP上。
如圖5所示,形成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的光通過不同的路徑和不同的層,並且因此對應的色坐標可能會不同。也就是說,形成第一發光區LEA1的光不通過堤層,而形成第二發光區LEA2的光在非開口區域NOP中通過堤層BNK。堤層BNK可能會吸收形成第二發光區LEA2的光中的一部分波長的光,並且因此,形成第二發光區LEA2的光可能具有與形成第一發光區LEA1的光不同的色坐標。這裡,考慮到在測量色坐標時引起的典型誤差,色坐標的差異可以意味著存在可以被視為不同的差異。
儘管使用術語非發光描述了第二非發光區NEA2,由於第二非發光區NEA2位於發光區(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之間,因此有可能在照片中檢測到一些光。特別地,可以檢測到類似於在子像素中發射的可見光的波長範圍的顏色光。因此,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是根本不進行發光的區域,或者應該理解的是,第二非發光區NEA2可以是觀察到其中小於兩個發光區的區域。
如圖7B所示,可以根據在顯示面板中包含的子像素區域的數量形成多個第一發光區和多個第二發光區,例如,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等。因此,應當理解,與第一發光區相鄰的第二發光區是包含在相同子像素區的發光區中,並且與第一發光區相鄰的第二發光區是表示與多個第二發光區中的第一發光區相鄰的第二發光區。這是因為第一發光區和與第一發光區相鄰的第二發光區位於一個子像素區域中,且發光區由相同的有機發光層發出的光形成。
圖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從顯示面板的子像素發射的光行進的視圖。與圖5和圖6所示的子像素不同,圖8所示的子像素不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和第二傾斜面SLO2。因此,與圖5和圖6所示的子像素不同,該子像素僅包含第一發光區LEA1而沒有形成第二發光區LEA2。
如上所述,具有圖5所示的結構的子像素包含第一發光區LEA1和第二發光區LEA2,且從第二發光區LEA2發出的光與從第一發光區LEA1發出的光具有不同的色坐標。色坐標的這種差異是由從第一發光區LEA1發出的光的行進路徑與從第二發光區LEA2發出的光的行進路徑之間的差異引起的。即,第二發光區LEA2的行進路徑和第一發光區LEA1的行進路徑的差異導致色坐標的變化(例如,色移)。
本發明的發明人已經觀察到色坐標的變化是受到從有機發光層發射的光的波長範圍影響。因此,為了防止由於色坐標的變化而導致顯示面板的劣化,在包含第一子像素到第三子像素(或第一子像素類型到第三子像素類型)的顯示器中發出第一顏色到第三顏色,(ⅰ)至少一種類型的子像素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ⅱ)第一子像素類型和第二子像素類型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和(ⅲ)第一子像素類型和第二子像素類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而第三子像素類型可以是不具有第一傾斜面SLO1的類型。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的子像素可以具有圖5所示的結構,並且不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的子像素可以具有圖8所示的結構。例如,混合的子像素類型可以幫助隱藏或避免任何可檢測到的色移或不期望的色移。
具有圖8所示的結構的子像素可以是在波長範圍內發光的子像素,其中由於第二發光區的形成而導致較大程度的顏色變化。
例如,從第一子像素發出的第一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紅色可見光,從第二子像素發出的第二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綠色可見光,從第三子像素發出的第三顏色的可見光可以是藍色可見光。
紅色的可見光可以表示當通過肉眼或攝影裝置觀察時通常被識別為紅色的可見光,例如,波長範圍為595nm至740nm的可見光。綠色的可見光可以表示當通過肉眼或照相裝置觀看時通常被識別為綠色的可見光,例如,具有495nm至595nm的波長範圍的可見光。藍色的可見光可以表示當通過肉眼或照相裝置觀看時通常被識別為藍色的可見光,例如,具有450nm至495nm的波長範圍的可見光。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在發出的光會導致較大程度顏色變化的子像素中,可以不存在第一傾斜面。但是,對於由於形成第二發光區而導致顏色變化,且此顏色變化程度較小的子像素中,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因此,可以為顯示面板提供增強的發光效率、根據視角的低質量劣化以及優異的色域。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可以被配置為根據從子像素發出的光的顏色來調節上述的θ、d和h。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在第一子像素類型到第三子像素類型的至少其中二者中的外塗層可以包含第一傾斜面。第一子像素類型、第二子像素類型和第三子像素類型各自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角度可以彼此不同。在各個第一子像素類型、第二子像素類型和第三子像素類型中的第二傾斜面和第三傾斜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彼此不同。
另外,在第一子像素類型至第三子像素類型的至少其中兩者中的外塗層具有第一傾斜面的態樣下,第一子像素類型、第二子像素類型和第三子像素類型各自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高度可以彼此不同。每種類型的子像素可以指當發射彩色光的子像素表示為一種類型的子像素時,一種子像素類型發出與另一個子像素類型不同的顏色。
參照圖4,由於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包含第一傾斜面SLO1,因此,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子像素類型、第二子像素類型和第三子像素類型中的至少其中之二者。另外,由於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各自發出不同的顏色光,考慮到不同顏色的光的特徵,第一子像素SP1中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角度θ可以與第二子像素SP2中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角度θ進行不同的調整。另外,第二傾斜面和第三傾斜面之間的距離D也可以進行不同的調整,以使在第一子像素SP1中測量的對應值與第二子像素SP2中測量的對應值不同。第一傾斜面的高度(h)可以進行不同的調整,以使第一子像素SP1中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高度與第二子像素SP2中包含的第一傾斜面的高度不同。如上所述,在根據從每個子像素發出的光的顏色的特性來不同地調整θ、d和h的態樣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光提取效率(例如,基於對應的波長,對於θ、d和h使用不同的設置,不同的顏色可能會表現更好)。
圖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參照圖9,有機發光層EL可以設置在未被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覆蓋的部分陽極ANO和堤層BNK上,例如,有機發光層EL從未被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覆蓋的陽極ANO上的一部分延伸到堤層BNK上的一部分。陰極CAT可以位於有機發光層EL上。圖9示出有機發光層EL覆蓋堤層BNK的整個頂表面,但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於此。可以設置有機發光層EL以覆蓋堤層的開放區域BNKO和堤層BNK的頂表面的一部分。
在有機發光層EL跨過開口區域OPN(其中未設置堤層BNK)和非開口區域NOP(其中設置堤層BNK)的部分的態樣下,可以最大化進行發光的有機發光層EL的面積。在將有機發光層EL僅設置在開口區域OPN中的態樣下(例如,不設置在堤層的一部分上),由於製程上的限制,有機發光層EL可能未形成在開口區域OPN的邊緣部分中,或者可能未完全形成在開口區域OPN的邊緣部分中。然而,如上所述,當有機發光層EL也設置在堤層BNK的多個部分上時,可以克服一些製程受限的問題。
圖1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9中所示的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參照圖10,設置在陽極ANO上的有機發光層EL的厚度t1大於設置在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上的有機發光層EL的厚度t2。
有機發光層的厚度的差異可能是由堤層BNK的第三傾斜面SLO3引起的。可以通過熱蒸發製程形成有機發光層EL,熱蒸發製程是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在傾斜表面(例如第三傾斜面SLO3)上使用熱蒸發製程時,由於熱沉積製程的特性,沉積層的厚度可能減小。
在有機發光層的一部分變薄的態樣下,載子的密度可能會隨著厚度變薄而在與有機發光層相鄰的電極處增加,並導致有機發光層劣化。然而,如圖10所示,因為堤層BNK在其中有機發光層EL具有薄的厚度t2的部分中位於陽極ANO和有機發光層EL之間,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可以防止這種問題。換句話說,堤層可以幫助將有機發光層EL的較薄部分與陽極隔開足夠遠的距離(例如,距離“d”),使得有機發光層EL的較薄部分處的載子密度不會過度增加,並防止有機發光層過早劣化。
下表1示出了根據包含第一傾斜面的子像素中的θ、d和h的變化,觀察第二發光區的發光。用來觀察表1中是否形成第二發光區的子像素具有圖9所示的結構。
[表1]
  θ(°) h(μm) d(μm) 是否形成第二發光區
比較例 1 8 0.6 2 X
比較例 2 25 1.7 2 X
比較例 3 25.8 1.7 2 X
實施例 1. 45 1.4 2 O
實施例 2. 60 2 2 O
實施例 3. 60 2.04 2 O
參照表1,注意到ⅰ)當θ大於或等於27°、35°或45°、ⅱ)h大於或等於0.7μm、1.0μm或1.4μm或ⅲ)d小於或等於3.2μm時,形成第二發光區。因此,第二發光區形成在包含第一傾斜面的子像素中,並且因此,期望表現出優異的發光效率。
下表2顯示了發光效率、根據視角的圖像顯示質量劣化以及色域(Color gamut)。
[表2]
  比較例 4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實施例 6.
顏色 Rx 0.685 0.685 0.685 0.686
Gx 0.232 0.232 0.250 0.255
By 0.051 0.051 0.055 0.055
發光效率 (cd/A) W 39.5 39.5 41.5 41.7
R 54.4 54.1 54.4 53.5
G 133 133 136.5 139.7
B 4.7 4.7 5.4 5.4
視角 (θ:0~60°) ∆u’v’(Typ.) 0.027 0.024 0.023 0.0
最小可覺差(JND)(白) 15 14 12 12
色域 (%) DCI-P3 100 100 100 100
實施例4至實施例6和比較例4是包含三種類型的子像素的顯示面板,三種類型的子像素例如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和藍色子像素。在比較例4中,所有三種類型的子像素都不包含第一傾斜面,並且每個子像素具有類似於圖8所示的結構。在實施例4中,僅紅色子像素包含第一傾斜面。在實施例5中,僅綠色子像素包含第一傾斜面。在實施例6中,紅色子像素和綠色子像素皆包含第一傾斜面。特別地,實施例5具有圖4的結構,並且除了不包含僅一種類型的子像素具有第一傾斜面之外,實施例4和實施例5與實施例6相同。
根據表2中所示的視角的圖像顯示質量的劣化如圖11和圖12所示。圖11(a)和圖12(a)涉及比較例4的顯示面板。圖11(b)和圖12(b)與實施例4有關。圖11(c)和圖12(c)涉及實施例5。圖11D和圖12D涉及實施例6。
參照表2以及圖11和圖12,與具有比較例4的構造的顯示面板相比(在比較例4的構造中,所有子像素都不包括第一傾斜面),具有實施例4至實施例6的構造的顯示面板具有增強的發光效率和根據視角具有較低的圖像顯示質量劣化,在實施例4至實施例6的構造中,紅色子像素和綠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個子像素包含第一傾斜面,並且藍色子像素不包含第一傾斜面。
儘管出於說明性目的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脫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公開的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的態樣下,可以進行各種修改、添加和替換。儘管已經出於示例性目的描述了示例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本質特徵的態樣下,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應用。例如,可以對示例實施例的具體組件進行各種修改。可以將上述各種實施例組合以提供進一步的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詳細描述對實施例進行這些和其他改變。通常,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不應將所使用的術語解釋為將申請專利範圍限制為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公開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應該解釋為包含所有可能的實施例以及這些申請專利範圍所享有的等同形式的全部範圍。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不受公開內容的限制。
PNL:面板 SP:子像素 GL:閘極線 DL:資料線 A/A:主動區 N/A:非主動區 CTR:控制器 EVSS:低電壓 DVL:驅動電壓線 EVDD:驅動電壓 DATA:圖像資料 DCS:資料控制訊號 GCS:閘極控制訊號 CBL:連接單元 DRT:驅動電晶體 DDR:資料驅動器 GDR:閘極驅動器 O-SWT:開關電晶體 Cst:存儲電容器 SF:源極側電路膜 GDC:閘極驅動電路 SDIC:源極驅動集成電路 CPCB:控制印刷電路板 SPCB:源印刷電路板 PMIC:電源管理集成電路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N3:第三節點 Vdata:資料電壓 SCAN:掃描訊號 SUB:基板 OC:外塗層 ANO:陽極 ANO1:第一陽極 ANO2:第二陽極 ANO3:第三陽極 SP1:第一子像素、第一子像素類型 SP2:第二子像素、第二子像素類型 SP3:第三子像素、第三子像素類型 EL:有機發光層 EL1:第一有機發光層 EL2:第二有機發光層 EL3:第三有機發光層 C1: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 C2: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 SLO1:第一傾斜面 SLO2:第二傾斜面 SLO3:第三傾斜面 LEA1:第一發光區 LEA2:第二發光區 NEA1:第一非發光區 NEA2:第二非發光區 BNKO:開放區域 OPN:開口區域 NOP:非開口區域 BNK:堤層 CAT:陰極 PAS:鈍化層 BUF:緩衝層 INF:層間絕緣膜 GI:閘極絕緣膜 TR:電晶體 CONV:凸形區域 CONC:凹形區域 SLO:傾斜區域 t1、t2、T1、T2、T1’、T2’:厚度 GATE:閘極 S:源極 D:汲極 ACT:主動層 P1:第一墊部電極 P2:第二墊部電極
圖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配置的框圖。 圖2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系統實現的視圖。 圖3是示出在顯示面板配置有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的態樣下的子像素的結構的視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從顯示面板的任何子像素發射的光從第二傾斜面反射的視圖。 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5所示的子像素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7A和圖7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包含開口區域、非開口區域、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的顯示面板。 圖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從顯示面板的子像素發射的光如何行進的視圖。 圖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圖1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9中所示的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11(a)-(d)和圖12(a)-(d)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根據顯示面板的不同視角的圖像的顯示質量劣化的程度的視圖。
SUB:基板
OC:外塗層
ANO1:第一陽極
ANO2:第二陽極
ANO3:第三陽極
SP1:第一子像素
SP2:第二子像素
SP3:第三子像素
EL1:第一有機發光層
EL2:第二有機發光層
EL3:第三有機發光層
C1:第一存儲電容器電極
C2:第二存儲電容器電極
SLO1:第一傾斜面
SLO2:第二傾斜面
SLO3:第三傾斜面
OPN:開口區域
NOP:非開口區域
BNK:堤層
CAT:陰極
PAS:鈍化層
BUF:緩衝層
INF:層間絕緣膜
GI:閘極絕緣膜
TR:電晶體
CONV:凸形區域
CONC:凹形區域
SLO:傾斜區域
GATE:閘極
S:源極
D:汲極
ACT:主動層
P1:第一墊部電極
P2:第二墊部電極

Claims (14)

  1. 一種顯示面板,包含:一基板,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和一第三子像素;一外塗層,具有一第一傾斜面,該第一傾斜面位在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至少一者;一第一陽極、一第二陽極和一第三陽極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至少一者具有與該外塗層的該第一傾斜面重疊的一第二傾斜面;一第一有機發光層、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和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分別設置在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上;以及一堤層,設置在該外塗層上,該堤層具有與該第一傾斜面和該第二傾斜面皆重疊的一第三傾斜面,其中該第一傾斜面、該第二傾斜面和該第三傾斜面其中至少一者被配置為反射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一者發出的光,以及其中該外塗層的該第一傾斜面和一假想線之間的角度在45°至60°的範圍內,該假想線與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的一下表面重疊且平行,該第二傾斜面和該第三傾斜面之間的距離為2μm,該外塗層的該第一傾斜面的高度在1.4μm至2.04μm的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堤層與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之間的一界面被配置為反射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出的光,或者其中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與該外塗層之間的一界面被配置為反射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出的光,以產生一色移光並反射該色移光。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堤層與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之間的一界面被配置為使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出的光的顏色偏移,以產生一色移光,或者其中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與該外塗層之間的一界面被配置為使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出的光的顏色偏移,以產生一色移光。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堤層的一部分設置在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至少一者的一部分與該第一傾斜面和該第二傾斜面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一傾斜面、該第二傾斜面和該第三傾斜面重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外塗層包含位在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至少二者的該第一傾斜面,以及其中包含於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至少二者中之該第一傾斜面各自的高度彼此不同。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一開口區域和一非開口區域,該開口區域對應於該堤層的一開放區域,該非開口區域對應於該堤層除了該開放區域以外的一剩餘區域,以及其中具有該第一傾斜面的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至少一者更包含:一第一發光區,配置為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射可見光,且該第一發光區的形狀對應該開口區域的形狀;一第二發光區,配置為反射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出的可見光的一部分,該第二發光區圍繞該第一發光區且沒有與該第一發光區重疊,並且該第二發光區的形狀對應該第一發光區的一邊緣的形狀;一第一非發光區,位於該第二發光區之外;以及一第二非發光區,位於該第一發光區和該第二發光區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發光區位於該非開口區域中。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發光區對應於該堤層與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之間的一界面,或者該第二發光區對應於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一者與該外塗層之間的一界面。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從該第一發光區發射的一可見光的色坐標不同於從與該第一發光區相鄰的該第二發光區發射的一可見光的色坐標,以及其中,從該第一發光區發射的該可見光和從該第二發光區發射的該可見光均基於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該者發射的光。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在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至少一者中,與對應的陽極重疊的一部分比與該堤層的該第三傾斜面重疊的另一部分厚。
  12. 一種顯示面板,包含:一基板,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和一第三子像素;一外塗層,包含一凹形區域及一凸形區域,該凹形區域及該凸形區域位於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至少一者,該凹形區域及該凸形區域透過該外塗層的一第一傾斜面連接;一第一陽極、一第二陽極和一第三陽極,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至少一者具有與該外塗層的該第一傾斜面重疊的一第二傾斜面;一第一有機發光層、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和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分別設置在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上;以及一堤層,設置在該外塗層上,該堤層具有與該第一傾斜面和該第二傾斜面皆重疊的一第三傾斜面,其中該第一傾斜面、該第二傾斜面和該第三傾斜面其中至少一者被配置為反射從該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和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其中對應的一者發出的光,以及該外塗層的該凹形區域具有一第一厚度,該外塗層的該凸形區域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其中各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的該外塗層包含該第一厚度,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至少一者的外塗層更包含該第二厚度。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至少一者不具有該第二傾斜面,以及其中在該堤層的該第三傾斜面與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和該第三陽極其中不具有該第二傾斜面的該至少一者之間的一區域中之該堤層的最大厚度大於在該第三傾斜面及該第二傾斜面之間的一區域中之該堤層的最大厚度。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一開口區域和一非開口區域,該開口區域對應於該堤層的一開放區域,該非開口區域對應於該堤層除了該開放區域以外的一剩餘區域,且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一發光區,位於各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該第一發光區域及一第二發光區域位於包含該第二傾斜面的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至少一者,其中在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中的該第一發光區域形成於該開口區域,在包含該第二傾斜面的該第一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和該第三子像素其中該至少一者的該第二發光區域形成於該非開口區域。
TW110109536A 2018-12-17 2019-12-17 顯示面板 TWI751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63604 2018-12-17
KR1020180163604A KR102075728B1 (ko) 2018-12-17 2018-12-17 표시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865A true TW202125865A (zh) 2021-07-01
TWI751053B TWI751053B (zh) 2021-12-21

Family

ID=689441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232A TWI725671B (zh) 2018-12-17 2019-12-17 顯示面板
TW110109536A TWI751053B (zh) 2018-12-17 2019-12-17 顯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232A TWI725671B (zh) 2018-12-17 2019-12-17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89815B2 (zh)
EP (1) EP3671881A3 (zh)
JP (3) JP6926179B2 (zh)
KR (1) KR102075728B1 (zh)
CN (2) CN111326670B (zh)
TW (2) TWI725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5741B1 (ko) * 2018-12-17 2020-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CN109873023B (zh) * 2019-03-29 2021-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038150B1 (en) * 2020-01-30 2021-06-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QLED/OLED pixel having reflective cavity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US11980046B2 (en) * 2020-05-27 2024-05-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solation structure having multiple thicknesses to mitigate damage to a display device
CN112002827B (zh) * 2020-09-03 2024-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7014459B1 (ja) * 2020-09-25 2022-02-01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380862B (zh) * 2021-05-31 2023-12-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64452A (ko) * 2021-11-03 2023-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4122086B (zh) * 2021-11-11 2023-1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1492A (ja) 1991-03-20 1992-10-15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冷却装置
JP2012113934A (ja) * 2010-11-24 2012-06-14 Canon Inc 表示装置
JP2012199231A (ja) * 2011-03-04 2012-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KR101881133B1 (ko) * 2011-06-29 2018-07-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절연층의 경사 구조 형성 방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900954B1 (ko) * 2012-01-19 2018-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EP2852256A4 (en) 2012-06-20 2016-04-27 Pioneer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442226A (zh) 2013-03-21 2014-11-01 Sony Corp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機器
JP201505001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69844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17597B2 (ja) * 2015-06-10 2019-05-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358542B1 (ko) * 2015-07-31 2022-02-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패널 및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2626853B1 (ko) * 2015-10-30 2024-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7091802A (ja) * 2015-11-10 2017-05-25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561284B2 (ja) 2016-01-27 2019-08-21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CN105870154B (zh) * 2016-04-28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KR102387859B1 (ko) * 2016-09-30 2022-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943563B2 (ja) * 2016-11-30 2021-10-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20180062268A (ko)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181574B2 (en) * 2016-12-29 2019-01-15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80087908A (ko) * 2017-01-25 2018-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80093192A (ko) * 2017-02-10 2018-08-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992203B (zh) * 2017-04-24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03232B1 (ko) * 2018-07-27 2023-11-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087102B1 (ko) * 2018-12-17 2020-04-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075741B1 (ko) * 2018-12-17 2020-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6179B2 (ja) 2021-08-25
US11189815B2 (en) 2021-11-30
CN111326670B (zh) 2023-05-30
US20220045297A1 (en) 2022-02-10
EP3671881A3 (en) 2020-07-01
TWI751053B (zh) 2021-12-21
CN111326670A (zh) 2020-06-23
EP3671881A2 (en) 2020-06-24
CN116528627A (zh) 2023-08-01
US20200194713A1 (en) 2020-06-18
JP2020098777A (ja) 2020-06-25
KR102075728B1 (ko) 2020-02-10
JP2023065673A (ja) 2023-05-12
TW202025533A (zh) 2020-07-01
TWI725671B (zh) 2021-04-21
JP7242776B2 (ja) 2023-03-20
JP2021180188A (ja)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671B (zh) 顯示面板
KR102520696B1 (ko)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36628B1 (ko) 투명표시장치
TWI776103B (zh) 顯示面板
CN111326550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475504B1 (ko) 투명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659044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17119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38022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84025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145634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having improved light efficiency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82920A (ko)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10075549A (ko) 투명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613285B1 (ko)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10070132A (ko)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