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6757A -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6757A
TW202116757A TW109130432A TW109130432A TW202116757A TW 202116757 A TW202116757 A TW 202116757A TW 109130432 A TW109130432 A TW 109130432A TW 109130432 A TW109130432 A TW 109130432A TW 202116757 A TW202116757 A TW 2021167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compound
group
mm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趙龍周
藤澤香織
鈴木善丈
山下正貴
鄭碩賢
楊沑錫
小澤寛晃
垣添勇人
稲田雄
遠藤礼隆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九州有機光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九州有機光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九州有機光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6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67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07D491/044Ortho-condensed systems with only one oxygen atom as ring hetero atom in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 C07D491/048Ortho-condensed systems with only one oxygen atom as ring hetero atom in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being five-memb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2Cyanine dy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5Isotopically modified compounds, e.g. label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20Delay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4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一種用作OLED用材料之通式(I)的化合物。X1 、X2 及X3 係N或C(R5 );Ar1 及Ar2 係芳基、雜芳基或氰基;L1 係單鍵、亞芳基或雜亞芳基;R1 、R2 、R3 及R4 係二芳基胺基、咔唑基、雜芳基、H或烷基。

Description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係一種將有機化合物膜置於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二極體(LED),該膜響應於電流等激發而發光。OLED可用於照明和顯示器中,例如電視螢幕、電腦顯示器、行動電話及平板電腦。OLED顯示器的固有問題為有機化合物的有限壽命。尤其,發射藍光之OLED與綠色或紅色OLED相比,以顯著增加的速率劣化。
OLED材料取決於藉由電子和空穴的重組而生成之分子激發態(激子)的輻射衰減。激發的性質引起電子與空穴之間的相互作用,該作用使激發態分裂成發射單重態(總自旋為0)和非發射三重態(總自旋為1)。由於電子和空穴的重組會提供四種自旋狀態的統計混合物(一個單重態和三個三重態能階),因此常規OLED的最大理論效率為25%。
目前為止,OLED材料設計通常集中在收集來自非發射三重態之剩餘能量。製作高效磷光體(通常從非發射三重態發光)的近期研究已經實現了綠色和紅色OLED。然而,藍色等其它顏色需要較高的能量激發態(加速OLED的劣化過程)。
對三重態-單重態躍遷速率的基本限制因素為參數|Hfi /ΔEST |2 的值,其中Hfi 係由超精細交互作用或自旋-軌道交互作用所致之偶合能量,並且ΔEST 係單重態與三重態之間的能量分裂。傳統的磷光OLED取決於由自旋-軌道(SO)交互作用所致之單重態與三重態的混合、Hfi 的增加及最低發射能階在重金屬原子與有機配位體之間的形成。藉此,從所有更高的單重態和三重態收集能量,接下來生成磷光(源自激發三重態之壽命相對短的發射)。縮短的三重態壽命會減少由電荷和其它激子引發的三重態激子湮滅。根據其他研究人員的近期研究,表明已經達到磷光材料的性能極限。
本發明有關一種OLED用新型材料。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包含該材料之OLED顯示出長壽命及改善之特性。
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通式(I)的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5
(I)
其中
X1 、X2 及X3 中之一個為N,
X1 、X2 及X3 中之另兩個獨立地為N或C(R5 );
R5 係氫、氘、鹵素、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
Ar1 及Ar2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及氰基;
L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
R1 、R2 、R3 及R4 中之一個為D,
R1 、R2 、R3 及R4 中之另一個為Ar3
R1 、R2 、R3 及R4 中之其餘兩個獨立地選自H、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D及Ar3
Ar3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其中芳基及雜芳基的每個例子能夠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D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2-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咔唑基或由通式(II)表示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007
(II)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或者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或R15 及R16 能夠結合而形成單鍵,及
L1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
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之發光材料。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之延遲螢光發射體。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之熒幕或顯示器。
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OLED顯示器的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母板的底板上形成阻擋層之步驟;在阻擋層上,以單元面板為單位形成多個顯示單元之步驟;在單元面板的每個顯示單元上形成封裝層之步驟;及在單元面板之間的界面部分貼附有機膜之步驟,其中有機膜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
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並不限制本發明。實際上,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或宗旨的情況下,能夠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和變更。例如,能夠將作為一實施態樣之一部分而說明或描述之特徵用於另一實施態樣中以衍生出又一實施態樣。因此,本發明旨在所附請求項的範圍及其等效內容包括該種修改及變更。本發明的其它目的、特徵及形態公開於以下詳細說明中或可以衍生自以下詳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本說明書僅對示例性實施態樣進行說明,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的更多態樣進行限定。
本申請中出現之術語在WO2019/195104的13頁16行至25頁9行中有例示。OLED的原理在WO2019/195104的25頁11行至26頁27行中有例示。通式(I)的化合物的電子特性及例示性用途在WO2019/195104的58頁24行至87頁9行中有例示。WO2019/195104的該等說明及圖1藉由引用明確編入本申請中。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96,096號的5頁27行至19頁22行及43頁1行至64頁30行的內容亦藉由引用明確編入本申請中。
本發明的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5
(I)
在通式(1)中,X1 、X2 及X3 中之一個為N;X1 、X2 及X3 中之另兩個獨立地為N或C(R5 )。R5 係氫、氘、鹵素、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或矽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X2 及X3 全部為N。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及X2 係N,且X3 係C(R5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2 及X3 係N,且X1 係C(R5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係N,且X2 及X3 獨立地為C(R5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2 係N,且X1 及X3 獨立地為C(R5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通式(1)中,L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亞芳基及雜亞芳基的每個例子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此處的環體系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環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脂肪族環。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1 係單鍵、未經取代之伸苯基或被至少一個烷基取代之伸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1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苯基,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2-伸苯基、更佳為烷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2-伸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1 選自如下部分:
Figure 02_image010
Figure 02_image012
Figure 02_image014
Figure 02_image016
Figure 02_image018
*表示鍵結位置。
在通式(1)中,Ar1 及Ar2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及氰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較佳為未經取代之芳基或者被烷基、芳基或氰基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及Ar2 獨立地為未經取代之芳基,例如為未經取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及Ar2 係氰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係氰基且A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芳基及雜芳基的每個例子能夠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及Ar2 獨立地選自如下部分:
Figure 02_image020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Figure 02_image028
*表示鍵結位置。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5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8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40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43
在通式(1)中,R1 、R2 、R3 及R4 中之一個為D;R1 、R2 、R3 及R4 中之另一個為Ar3 ;且R1 、R2 、R3 及R4 中之其餘兩個獨立地選自H、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D及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或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H或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藉由碳原子與通式(I)的苯環鍵結之基團。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藉由碳原子與通式(I)的苯環鍵結之基團。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Ar3 或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藉由碳原子與通式(I)的苯環鍵結之基團。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3 及R4 中之至少一個為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中之至少一個為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中之至少一個為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3 及R4 中之至少兩個獨立地為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及R3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3 及R4 中之至少兩個為D且該等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3 及R4 中之至少一個為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之至少一個為Ar3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2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之僅一個為H。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1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之僅一個為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1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2 係D。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之僅一個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之兩個為H。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1 及R4 係H。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R1 、R2 、R3 及R4 中僅R2 及R3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H。
R1 、R2 、R3 及R4 中之兩個以上為Ar3 時,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以上的Ar3 '相同,且在另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以上的Ar3 '彼此不同。R1 、R2 、R3 及R4 中之兩個以上為D時,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以上的D'相同,且在另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以上的D'彼此不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2 及R3 獨立地為D;且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2 及R4 獨立地為D;且R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3 及R4 獨立地為D;且R2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H;R1 及R3 獨立地為D;且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2 及R3 係D且該等相同;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2 及R4 係D且該等相同;R3 為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H;R3 及R4 係D且該等相同;R2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H;R1 及R3 係D且該等相同;R4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及R4 係H;R2 係D;且R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係H;R1 係D;且R3 係Ar3
在通式(1)中,Ar3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芳基及雜芳基能夠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為被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之芳基,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萘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係未經取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為被未經取代之烷基、未經取代之芳基或氰基取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聯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聯三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3-乙基苯基、4-乙基苯基、3-氰基苯基、4-氰基苯基、3,5-二苯基苯基、1-萘基或2-萘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3 獨立地選自以上Ar1至Ar25。
在通式(1)中,D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2-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咔唑基或由通式(II)表示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007
(II)
在通式(II)中,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或者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或R15 及R16 能夠結合而形成單鍵。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由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中之兩個以上形成之環體系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環。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環體系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環、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萘環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蒽環。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香族環被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
在通式(II)中,L1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亞芳基及雜亞芳基的每個例子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此處的環體系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環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脂肪族環。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11 係單鍵、未經取代之伸苯基或被至少一個烷基取代之伸苯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係
Figure 02_image046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係
Figure 02_image048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係
Figure 02_image050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係
Figure 02_image052
。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係
Figure 02_image054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O。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S。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NRD’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C(O)。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甲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乙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乙烯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鄰亞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鄰雜亞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亞甲基、伸乙基、伸乙烯基、鄰亞芳基及鄰雜亞芳基能夠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取代。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D 的兩個以上的例子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氫。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氘。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矽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的兩個以上的例子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氫。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氘。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D’ 及RD 的兩個以上的例子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D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D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LD 被取代時,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D選自如下部分:
Figure 02_image056
Figure 02_image058
Figure 02_image060
Figure 02_image062
Figure 02_image064
Figure 02_image066
Figure 02_image068
Figure 02_image070
Figure 02_image072
Figure 02_image074
Figure 02_image076
Figure 02_image078
Figure 02_image080
Figure 02_image082
Figure 02_image084
Figure 02_image086
Figure 02_image088
Figure 02_image090
Figure 02_image092
Figure 02_image094
Figure 02_image096
Figure 02_image098
Figure 02_image100
*表示鍵結位置。Ph係未經取代之苯基。Tol係對甲苯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基係C1-C20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基係C1-C12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基係C1-C6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基係C1-C3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基係C6-C40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基係C6-C25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基係C6-C14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基係C6-C10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基係C2-C40雜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基具有5~40個環構成原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基具有5~25個環構成原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基具有5~10個環構成原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氧基係C1-C20烷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氧基係C1-C12烷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氧基係C1-C6烷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烷氧基係C1-C3烷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氧基係C6-C40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氧基係C6-C25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氧基係C6-C14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芳氧基係C6-C10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氧基係C3-C40雜芳氧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氧基具有5~40個環構成原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氧基具有5~25個環構成原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雜芳氧基具有5~10個環構成原子。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R1 係H;R2 及R3 獨立地為D;R4 係Ar3 ;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3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2”):R1 係H;R2 及R3 獨立地為D;R4 係Ar3 ;X1 及X3 係N;X2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2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3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3”):R1 係H;R2 及R3 獨立地為D;R4 係Ar3 ;X1 及X2 係N;X3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3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3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4”):R1 係H;R2 及R3 獨立地為D;R4 係Ar3 ;X1 係N;X2 及X3 獨立地為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4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3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2 與X3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5”):R1 係H;R2 係Ar3 ;R3 及R4 獨立地為D;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5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6”):R1 係H;R2 係Ar3 ;R3 及R4 獨立地為D;X1 及X2 係N;X3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6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7”):R1 係H;R2 為Ar3 ;R3 及R4 獨立地為D;X1 及X3 係N;X2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7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8”):R1 係H;R2 係Ar3 ;R3 及R4 獨立地為D;X1 係C(R5 );X2 及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8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2 與X3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9”):R1 係H;R3 係Ar3 ;R2 及R4 獨立地為D;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9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0”):R1 係H;R3 係Ar3 ;R2 及R4 獨立地為D;X1 及X3 係N;X2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0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1”):R1 係H;R3 係Ar3 ;R2 及R4 獨立地為D;X1 及X2 係N;X3 係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1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2”):R1 係H;R3 係Ar3 ;R2 及R4 獨立地為D;X1 係N;X2 及X3 獨立地為C(R5 );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2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2 與X3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3”):R1 係H;R3 係Ar3 ;R2 及R4 獨立地為D;X1 及X3 獨立地為C(R5 );X2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3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與R4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及R4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二芳基胺基,其中兩個芳基並未相互鍵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與X3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4”):R1 係H;R2 ~R4 中之一個或兩個為咔啉基;其餘獨立地為D;L1 係單鍵;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4中,X1 ~X3 係N。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及X2 係N;且X3 係C(R5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係N;且X2 及X3 獨立地為C(R5 ),較佳為X2 與X3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5 係H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彼此不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4 中之兩個相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R4 彼此不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5”):R1 及R4 係H;R2 係D;R3 係Ar3 ;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5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6”):R1 及R2 係H;R3 係Ar3 ;R4 係D;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6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7”):R1 係D;R2 及R4 係H;R3 係Ar3 ;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7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8”):R1 及R3 係H;R2 係Ar3 ;R4 係D;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8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4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19”):R1 及R4 係H;R2 係Ar3 ;R3 係D;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19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20”):R1 及R3 係H;R2 係D;R4 係Ar3 ;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20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2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21”):R1 及R2 係H;R3 係D;R4 係Ar3 ;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21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較佳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滿足如下條件之組合(以下,將其稱為“組合22”):R1 係D;R2 係Ar3 ;R3 及R4 係H;X1 ~X3 係N;且Ar1 及Ar2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在一些實施態樣的組合22中,L1 係單鍵。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 係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呋喃、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并噻吩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茚烷稠合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9-咔唑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Ar1 與Ar2 相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選自示於下述表中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02
Figure 02_image104
Figure 02_image106
Figure 02_image108
Figure 02_image110
Figure 02_image112
Figure 02_image114
Figure 02_image116
Figure 02_image118
Figure 02_image120
Figure 02_image122
Figure 02_image124
Figure 02_image126
Figure 02_image128
Figure 02_image130
Figure 02_image132
Figure 02_image134
Figure 02_image136
Figure 02_image138
Figure 02_image140
Figure 02_image142
Figure 02_image144
Figure 02_image146
Figure 02_image148
Figure 02_image150
Figure 02_image152
Figure 02_image154
Figure 02_image156
Figure 02_image158
Figure 02_image160
Figure 02_image162
Figure 02_image164
Figure 02_image166
Figure 02_image168
Figure 02_image170
Figure 02_image172
Figure 02_image174
Figure 02_image176
Figure 02_image178
Figure 02_image180
Figure 02_image182
Figure 02_image184
Figure 02_image186
Figure 02_image188
Figure 02_image190
Figure 02_image192
Figure 02_image194
Figure 02_image196
Figure 02_image198
Figure 02_image200
Figure 02_image202
通式(I)的較佳結構示於以下實施例2中:
Figure 02_image204
Figure 02_image206
Figure 02_image208
Figure 02_image210
Figure 02_image212
Figure 02_image214
Figure 02_image216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被至少一個氘取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係發光材料。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係能夠發出延遲螢光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藉由熱或電子手段激發時,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在UV區域、可見光譜的藍色、綠色、黃色、橙色或紅色區域(例如約420 nm~約500 nm、約500 nm~約600 nm或約600 nm~約700 nm)或者近紅外線區域產生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藉由熱或電子手段激發時,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在可見光譜的紅色或橙色區域(例如,約620 nm~約780 nm;約650 nm)產生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藉由熱或電子手段激發時,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在可見光譜的橙色或黃色區域(例如,約570 nm~約620 nm;約590 nm;約570 nm)產生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藉由熱或電子手段激發時,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在可見光譜的綠色區域(例如,約490 nm~約575 nm;約510 nm)產生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藉由熱或電子手段激發時,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在可見光譜的藍色區域(例如,約400 nm~約490 nm;約475 nm)產生光。
公開化合物的製備
通式(I)的化合物能夠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習知之任意方法合成。該化合物由常規的起始材料合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藉由使通式(III)的前體與通式(IV)的化合物進行反應來合成。
Figure 02_image218
在通式(III)中,R11 、R12 、R13 及R14 中之一個為Ar3 ;R11 、R12 、R13 及R14 中之另一個為F;且R11 、R12 、R13 及R14 中之其餘兩個獨立地選自H、F、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及Ar3 。通式(III)中之X1 、X2 、X3 、Ar1 、Ar2 、L1 及Ar3 如在通式(I)中所定義。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R12 、R13 及R14 中之僅一個為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及R12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及R13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及R14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2 及R13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2 及R14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3 及R14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R12 及R13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R12 及R14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R13 及R14 係F。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2 、R13 及R14 係F。通式(III)中之D如通式(I)中所定義。
通式(III)中之氟藉由反應被D取代。能夠適當選擇使用習知之反應條件。關於反應的詳細內容,可以參閱以下說明之合成例(參閱實施例2)。
通式(III)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化合物1b~4678b,該等藉由將化合物1~4678中出現之D1~D77分別替換為氟原子來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II)的化合物具有通式(IIIa)的結構:
Figure 02_image220
(IIIa)
在通式(IIIa)中,R11 及R13 中之一個為Ar3 ;且R11 及R13 中之另一個為H、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Ar3 。通式(IIIa)中之X1 、X2 、X3 、Ar1 、Ar2 、L1 及Ar3 如在通式(I)中所定義。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及R13 獨立地為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係Ar3 ,且R13 係H。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係Ar3 ,且R1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係H,且R1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11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且R13 係A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X2 及X3 係N。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X2 及X3 中之兩個為N,而另一個為C(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X1 及X3 係N,且X2 為C(R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R3 係未經取代之烷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IIa)的化合物選自示於以下實施例2中之化合物8a~12a中。
具有公開化合物之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通式(I)的化合物藉由與一種以上材料(例如小分子、聚合物、金屬、金屬錯合物等)組合、分散在該等材料中、與該等材料共價鍵結、塗佈該等材料、形成於該等材料上或與其結合來形成固態的膜或層。例如,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與電活性材料結合而形成膜。在一些情況下,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與空穴傳輸聚合物結合。在一些情況下,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與電子傳輸聚合物結合。在一些情況下,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與空穴傳輸聚合物及電子傳輸聚合物結合。在一些情況下,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與包含空穴傳輸部分及電子傳輸部分這兩者之共聚物結合。在該等實施態樣中,形成於固體膜或層內之電子和/或空穴可以與通式(I)的化合物相互作用。
成膜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能夠藉由濕法形成包含本發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之膜。在濕法中,將藉由溶解包含本發明的化合物之組成物而製備之溶液塗佈於表面上,除去溶劑之後在該表面上形成膜。濕法包括旋塗法、狹縫塗佈法、噴墨法(噴塗法)、凹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及柔版印刷法,但並不限於此。在濕法中,選擇使用能夠溶解包含本發明的化合物之組成物之有機溶劑。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能够将可提高在有機溶劑中之溶解度之取代基(例如,烷基)導入到組成物中包含之化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能夠藉由乾法形成包含本發明的化合物之膜。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乾法包括真空蒸發方法,但並不限於此。在採用真空蒸發方法時,構成膜之化合物能夠藉由各蒸發源進行氣相共沉積或能夠藉由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單一蒸發源進行氣相共沉積。在使用單一蒸發源時,可以使用藉由混合化合物的粉末而得之混合粉末,或使用藉由壓縮混合粉末而得之壓縮成型體,或者使用藉由加熱、熔融及冷卻化合物而得之混合物。一些實施態樣中,在單一蒸發源中包含之複數種化合物的蒸發速率(重量減少率)彼此相同或近乎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氣相共沉積時,能夠形成其組成比與蒸發源中包含之複數種化合物的組成比一致之膜。在藉由混合複數種化合物製備與所要形成之膜的組成比相同組成比的蒸發源的條件下,能夠以簡單的方法形成具有所需組成比之膜。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確定能夠使待氣相共沉積之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重量減少率的溫度,該溫度能夠用作氣相共沉積中之溫度。
[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提供根據以下實施例的步驟,使用適當的材料來製備通式(I)的化合物的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以下製備步驟的條件和過程的習知變形可以用於製備該等化合物。另外,藉由利用詳細說明之步驟,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製備本發明的其他化合物。
分析方法的一般資訊
參閱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徵進行更具體的說明。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以下所示之材料、過程、製程等可以進行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解釋為限於以下所示之具體例。藉由利用NMR(核磁共振:500MHz,Bruker Corporation製)、LC/MS(液相層析-質譜儀,Waters Corporation製)、AC3(RIKEN KEIKI Co., Ltd.製)、高性能UV/Vis/NIR光譜儀(Lambda 950,PerkinElmer, Co., Ltd製)、螢光光譜儀(FluoroMax-4,Horiba, Ltd.製)、光子多通道分析儀(PMA-12 C10027-01,Hamamatsu Photonics K.K.製)及壽命測定系統(EAS-26C,System engineers co., Ltd製),對樣品特性進行了評價。
實施例1
以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為一例,如下記載上述特徵的原理。WO2019/195104的實施例1(88頁7行至89頁9行)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96,096號的實施例1(65頁25至66頁29行)藉由引用明確編入本申請中。
實施例2
本發明的化合物能夠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習知之任意方法合成。該化合物由常規的起始材料合成。各部分能夠經由線性或分支型合成途徑來組合。
化合物1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22
1)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苯甲腈1a的合成
對將5-溴-2,3-二氟苯甲腈(4.67 g,21.4 mmol)、雙(頻那醇)二硼(5.98 g,23.5 mmol)、KOAc (6.30 g,64.2 mmol)混合於二㗁烷(21 mL)中之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然後,將Pd(dppf)Cl2 (0.47 g,0.64 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並將混合物在110℃下攪拌了4小時。冷卻該反應混合物並添加了水(25 mL)、2-氯-4,6-二苯基-1,3,5-三𠯤(5.83 g,21.4 mmol)及碳酸鈉(3.40 g,32.1 mmol)。對該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將PdCl2 (PPh3 )2 (0.451 g,0.64 mmol)及THF (25 m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將該混合物在90℃下攪拌了15小時。用鹽水清洗該反應混合物,用MgSO4 乾燥,並在減壓下進行了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並用MeOH進行了再沉澱。藉由矽膠柱層析(甲苯)純化殘留物,並進行(甲苯及MeOH)再沉澱,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a (3.60 g,9.7 mmol,45%)。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87-8.84 (m, 2H), 8.75 (d,J = 7.0 HZ , 4H), 7.68-7.65 (m, 2H), 7.56 (t,J = 8.0 HZ , 4H)。
MS (ASAP): 371.2 [(M+H)+ ]。
2) 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2a
將化合物1a (2.22 g,6.00 mmol)、K2 CO3 (2.49 g,18.0 mmol)、溴苯(1.13 g,7.2 mmol)、2-乙基己酸(0.17 g,1.2 mmol)、三環己基膦(0.25 g,0.90 mmol)及Pd(PPh3 )2 Cl2 (0.21 g,0.30 mmol)混合於二甲苯(18 ml)中之混合物在130℃下加熱了15小時。去除溶劑並用水清洗。藉由再沉澱(MeOH)及柱層析(己烷/甲苯=7/3-1/2)純化殘留物,之後藉由再結晶(甲苯/己烷)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2a (1.05 g,2.25 mmol,38%)。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87-8.70 (m, 5H), 7.64-7.55 (m, 9H), 7.23 (t,J = 6.5 HZ , 1H), 7.17-7.16 (m, 1H)。
MS (ASAP): 447.3 [(M+H)+ ]。
3) 5,6-二(9H-咔唑-9-基)-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1,1'-聯苯基]-2-甲腈(化合物1)
將K2 CO3 (1.77 g,12.8 mmol)、9H-咔唑(1.43 g,8.52 mmol)、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2 (0.95 g,2.13 mmol)混合於DMF(35 mL)中之混合物在100℃下攪拌了15小時,並在120℃下攪拌了4小時。用MeOH和H2 O淬冷該反應混合物。對沉澱的粉末進行過濾,用MeOH清洗,並藉由再沉澱(DCM:MeOH)和柱層析(DCM)進行純化,藉此以82%的產率獲得了作為黃色粉末的化合物1(1.30 g,1.75 mmol)。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9.00 (s, 1H), 7.94 (d,J = 7.8 HZ , 4H), 7.61 (d,J = 7.0 Hz, 2H), 7.55 (d,J = 7.0 HZ , 2H), 7.47-7.44 (m, 2H), 7.29 (t,J = 7.6 HZ , 4H), 7.14 (d,J = 7.6 HZ , 2H), 7.09-7.07 (m, 2H), 6.99-6.93 (m, 13H)。
MS (ASAP):741.5 [(M+H)+ ]。
化合物21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24
1)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苯甲腈3a的合成
對將5-溴-2,3-二氟苯甲腈(4.67 g,21.4 mmol)、雙(頻那醇)二硼(5.98 g,23.5 mmol)、KOAc (6.30 g,64.2 mmol)混合於二㗁烷(21 mL)中之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然後,將Pd(dppf)Cl2 (0.47 g,0.64 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並將混合物在110℃下攪拌了4小時。冷卻該反應混合物並添加了水(25 mL)、2-氯-4,6-二苯基-1,3,5-三𠯤(5.83 g,21.4 mmol)及碳酸鈉(3.40 g,32.1 mmol)。對該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將PdCl2 (PPh3 )2 (0.451 g,0.64 mmol)及THF(25 m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將該混合物在90℃下攪拌了15小時。用鹽水清洗該反應混合物,用MgSO4 乾燥,並在減壓下進行了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並用MeOH進行了再沉澱。藉由矽膠柱層析(甲苯)純化殘留物,並進行(甲苯及MeOH)再沉澱,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固體的化合物3a (3.60 g,9.7 mmol,45%)。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87-8.84 (m, 2H), 8.75 (d,J = 7.0HZ , 4H), 7.68-7.65 (m, 2H), 7.56 (t,J = 8.0HZ , 4H)。
MS (ASAP): 371.2 [(M+H)+ ]。
2) 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4a
將化合物3a (2.22 g,6.00 mmol)、K2 CO3 (2.49 g,18.0 mmol)、溴苯(1.13 g,7.2 mmol)、2-乙基己酸(0.17 g,1.2 mmol)、三環己基膦(0.25 g,0.90 mmol)及Pd(PPh3 )2 Cl2 (0.21 g,0.30 mmol)混合於二甲苯(18 ml)中之混合物在130℃下加熱了15小時。去除溶劑並用水清洗。藉由再沉澱(MeOH)及柱層析(己烷/甲苯=7/3-1/2)純化殘留物,之後藉由再結晶(甲苯/己烷)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4a (1.05 g,2.25 mmol,38%)。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87-8.70 (m, 5H), 7.64-7.55 (m, 9H), 7.23 (t,J = 6.5 HZ , 1H), 7.17-7.16 (m, 1H)。
MS (ASAP): 447.3 [(M+H)+ ]。
3) 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6-雙(3-苯基-9H-咔唑-9-基)-[1,1'-聯苯基]-2-甲腈3(化合物21)
將K2 CO3 (2.4 g,17.5 mmol)、3-苯基-9H-咔唑(3.4 g,14.0 mmol)、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4a(1.56 g,3.5 mmol)混合於NMP(35 mL)中之混合物在130℃下攪拌了15小時。用MeOH和H2 O淬冷該反應混合物。對沉澱的粉末進行過濾,用MeOH清洗,並藉由再沉澱(DCM:MeOH、EtOAc)和柱層析(己烷/CHCl3 )進行純化,藉此以50%的產率獲得了作為黃色粉末的化合物21 (1.56 g,1.75 mmol)。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該化合物示出了轉動異構物) 9.06 (s, 0.3H), 9.05 (s, 0.7H), 7.99 (d,J = 7.9 HZ , 4H), 7.85-7.80 (m, 2H), 7.69-7.60 (m, 2H), 7.53-7.36 (m, 11H), 7.30-7.26 (m, 4H), 7.25-6.97 (m, 16H)。
MS (ASAP):893.7 [(M+H)+ ]。
化合物227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26
Figure 02_image228
1)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苯甲腈5a的合成
對將5-溴-2,3-二氟苯甲腈(8.72 g,40.0 mmol)、雙(頻那醇)二硼(11.2 g,44.0 mmol)、KOAc (19.6 g,64.2 mmol)混合於二㗁烷(400 mL)中之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然後,將Pd(dppf)Cl2 (2.34 g,3.2 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並將混合物在110℃下攪拌了15小時。去除溶劑,溶解於DCM/己烷中,並用矽膠和矽藻土進行了過濾。去除溶劑,獲得了中間體8.9g。將中間體(4.6 g,17.4 mmol)、2-氯-4,6-二苯基-1,3,5-三𠯤(1.6 g,6.0 mmol)及碳酸鈉(15.9 g,15.0 mmol)添加至水(15 mL)及THF(50 ml)中。對該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將Pd(PPh3 )2 Cl2 (0.21 g,0.30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將該混合物在90℃下攪拌了15小時。用鹽水清洗該反應混合物,用MgSO4 乾燥,並在減壓下進行了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並用MeOH進行了再沉澱。藉由矽膠柱層析(己烷/甲苯=1/0-7/3)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固體的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苯甲腈5a (1.37 g,3.7 mmol,62%)。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85-8.81 (m, 2H), 8.73 (d,J = 7.0 HZ , 4H), 7.67-7.65 (m, 2H), 7.62-7.59 (m, 4H)。
MS (ASAP): 371.2 [(M+H)+ ]。
2) 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6a
將化合物5a (2.5 g,3.50 mmol)、K2 CO3 (2.8 g,20.4 mmol)、溴苯(2.10 g,13.6 mmol)、2-乙基己酸(0.20 g,1.36 mmol)、三環己基膦(0.29 g,1.02 mmol)及Pd(PPh3 )2 Cl2 (0.24 g,0.34 mmol)混合於二甲苯(20 ml)中之混合物在130℃下加熱了15小時。去除溶劑並用水清洗。藉由再沉澱(MeOH)及柱層析(己烷/甲苯=7/3-1/2)純化殘留物,之後藉由再結晶(甲苯/己烷)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6a(0.33 g,0.74 mmol,11%)。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50 (d,J = 5.0 HZ , 1H), 8.29 (d,J = 5.0 HZ , 4H), 7.57 (t,J = 7.0 HZ , 2H), 7.49-7.32 (m, 9H)。
MS (ASAP):447.3 [(M+H)+ ]。
3) 2,3-二(9H-咔唑-9-基)-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1,1'-聯苯基]-4-甲腈3(化合物227)
將K2 CO3 (1.47 g,8.8 mmol)、9H-咔唑(1.47 g,8.80 mmol)、6-(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3-二氟-[1,1'-聯苯基]-4-甲腈6a(0.99 g,2.22 mmol)混合於DMF(10 mL)中之混合物在120℃下攪拌15小時,並在140℃下攪拌了4小時。用MeOH和H2 O淬冷該反應混合物。對沉澱的粉末進行過濾,用MeOH清洗,並藉由再沉澱(DCM:MeOH)和柱層析(甲苯/己烷=1/1-2/1)進行純化,藉此以65%的產率獲得了作為黃色粉末的化合物227 (1.06 g,1.43 mmol)。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94 (s, 1H), 8.36 (d,J = 8.0 HZ , 4H), 7.71 (d,J = 7.6 Hz, 2H), 7.58 (t,J = 7.6 HZ , 2H), 7.55-7.53 (m, 2H), 7.47 (t,J = 7.6 HZ , 4H), 7.08-7.03 (m, 6H), 6.97-6.96 (m, 2H), 6.90 (d,J = 3.0 HZ , 6H), 6.82-6.81 (m, 3H)。
MS (ASAP):741.6 [(M+H)+ ]。
化合物467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30
Figure 02_image232
1) 2,4-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苯甲腈7a的合成
在氮氣氣氛下,將乙酸鉀(2.70 g,27.52 mmol)、4,4,4',4',5,5,5',5'-八甲基-2,2'-聯(1,3,2-二㗁硼烷)(3.84 g,15.14 mmol)、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0.30 g,3 mol%)及5-溴-2,4-二氟苯甲腈(3.00 g,13.76 mmol)溶解於1,4-二㗁烷中。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攪拌了一夜。起始化合物在薄層層析中消失之後,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降低至室溫。將2-氯-5-甲基-4,6-二苯基嘧啶(4.25 g,15.15 mmol)、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3 mol%)及碳酸鉀(5.70 g,41.31 mmol,2M水溶液)放入同一燒瓶中,並保持在氮氣氣氛下。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在氮氣氣氛下攪拌了一夜。在室溫下,用鹽水溶液淬滅反應,用氯仿萃取混合物,並用MgSO4 乾燥之後用真空蒸發系統進行了濃縮。將正己烷/氯仿用作沖提液,藉由矽膠柱層析純化該混合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粉末產物的2,4-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苯甲腈7a (2.80 g,53.0%的產率)。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2.43 (s, 3H), 7.09 (t,J = 8.0 HZ , 1H), 7.50-7.55 (m, 6H), 7.71 (d,J = 7.5 HZ , 4H), 8.57 (t,J = 8.0 HZ , 1H),
MS (APCI):384.20 [(M+H)+ ]。
2) 2,6-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1,1'-聯苯基]-3-甲腈8a的合成
在氮氣氣氛下,將乙酸鈀(II)(3 mol%)、2,4-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苯甲腈7a (7.82 mmol,3.00 g)、溴苯(23.47 mmol,3.69 g)、碳酸鉀(23.47 mmol,3.24 g)、2-乙基己酸(1.56 mmol,0.23 g)及三環己基膦(0.70 mmol,0.20  g)放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在氮氣中流過一分鍾之後,將其溶解於二甲苯中。將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攪拌了一夜。在室溫下,用鹽水溶液淬滅反應,用氯仿萃取混合物,並用MgSO4 乾燥之後用真空蒸發系統進行了濃縮。將正己烷/氯仿用作沖提液,藉由矽膠柱層析純化該混合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產物的2,6-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1,1'-聯苯基]-3-甲腈8a(2.68 g,74.0%的產率)。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2.46 (s, 3H), 7.46-7.55 (m, 11H), 7.71 (d,J = 7.5 HZ , 4H), 8.51 (t,J = 7.5 HZ , 1H),
MS (APCI):460.15 [(M+H)+ ]。
3) 2,6-二(9H-咔唑-9-基)-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1,1'-聯苯基]-3-甲腈(化合物467)的合成
將碳酸鉀(1.35 g,9.79 mmol)、2,6-二氟-5-(5-甲基-4,6-二苯基嘧啶-2-基)-[1,1'-聯苯基]-3-甲腈8a (1.50 g,3.26 mmol)及9H-咔唑(1.64 g,9.79 mmol)放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利用乾燥系統乾燥混合物之後,將DMF作為溶劑,在氮氣氣氛下倒入燒瓶中。將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160℃下的同時攪拌了一夜。用NH4 Cl水溶液淬滅反應,並用氯仿萃取了混合物。用MgSO4 乾燥分離出的有幾層,並用真空蒸發系統對溶劑進行了濃縮。使用甲苯與己烷(1:4)混合物作為沖提液,藉由柱層析分離了反應產物。獲得了最終產物化合物467 (2.0 g,97.4%)。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2.09 (s, 3H), 6.44 (t,J = 7.5 HZ , 2H), 6.52 (t,J = 7.5 HZ , 1H), 6.59 (d,J = 7.5 HZ , 2H), 6.98 (d,J = 8.0 HZ , 4H), 7.06 (d,J = 8.5 HZ , 2H), 7.13 (t,J = 7.5 HZ , 2H), 7.20 (t,J = 8.0 HZ , 4H), 7.28-7.38 (m, 9H), 7.84 (d,J = 8.0 HZ , 2H), 7.97 (d,J = 7.5 HZ , 2H), 8.59 (s, 1H),
MS (APCI):754.43 [(M+H)+ ]。
化合物475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34
Figure 02_image236
Figure 02_image238
1) 5-(4,6-二氯吡啶-2-基)-2,4-二氟苯甲腈9a的合成
對將5-溴-2,4-二氟苯甲腈(4.36 g,20.0 mmol)、雙(頻那醇)二硼(5.59 g,22.0 mmol)、KOAc (5.89 g,60.0 mmol)混合於二㗁烷(20 mL)中之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然後,將Pd(dppf)Cl2 (0.44 g,0.60 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並將混合物在110℃下攪拌了4小時。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了水(10 mL)、THF(10 ml)、2,4,6-三氯吡啶(10.9 g,60.0 mmol)及碳酸鈉(5.30 g,50.0 mmol)。對該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將Pd(PPh3 )2 Cl2 (0.70 g,1.0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將該混合物在80℃下攪拌了15小時。在減壓下對該反應混合物進行了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並用MeOH進行了再沉澱。藉由矽膠柱層析(己烷/甲苯=1/1-1/2)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固體的5-(4,6-二氯吡啶-2-基)-2,4-二氟苯甲腈9a(2.78 g,9.8 mmol,49%)。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50 (t,J =7.5 HZ , 1H), 7.76 (s, 1H), 7.41 (s, 1H), 7.12 (t,J = 9.0 HZ , 1H)。
MS (APCI):285.1 [(M+H)+ ]。
2) 5-(4,6-二苯基吡啶-2-基)-2,4-二氟苯甲腈10a的合成
將5-(4,6-二氯吡啶-2-基)-2,4-二氟苯甲腈9a(1.62 g,5.70 mmol)、苯硼酸(2.78 g,22.8 mmol)及碳酸鈉(3.02 g,28.5 mmol)添加至水(2 mL)和THF (10 ml)中。對該混合物進行脫氣並填充了N2 。將Pd(PPh3 )2 Cl2 (0.20 g,0.29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將該混合物在80℃下攪拌了15小時。在減壓下對該反應混合物進行了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並用MeOH進行了再沉澱。藉由矽膠柱層析(己烷/甲苯=1/1-1/2)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固體的5-(4,6-二苯基吡啶-2-基)-2,4-二氟苯甲腈10a(1.45 g,3.9 mmol,69%)。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69 (t,J = 7.5 Hz, 1H), 8.15 (d,J = 8.0 Hz, 2H), 7.98 (s, 1H), 7.95 (s, 1H), 7.74 (d,J = 7.5 Hz, 2H), 7.55 (t,J = 7.5 Hz, 2H), 7.52-7.48 (m, 4H), 7.13 (t,J = 9.0 Hz, 1H)。
MS (APCI):369.18 [(M+H)+ ]。
3) 5-(4,6-二苯基吡啶-2-基)-2,6-二氟-[1,1'-聯苯基]-3-甲腈11a
將化合物10a(1.49 g,4.0 mmol)、K2 CO3 (1.66 g,12.0 mmol)、溴苯(0.94 g,6.0 mmol)、2-乙基己酸(0.20 g,1.4 mmol)、三環己基膦(0.10 g,0.36 mmol)及Pd(PPh3 )2 Cl2 (0.08 g,0.12 mmol)混合於二甲苯(12 ml)中之混合物在110℃下加熱了15小時。將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進行了過濾。藉由矽膠柱層析(己烷/甲苯=4/6-3/7)純化殘留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5-(4,6-二苯基吡啶-2-基)-2,6-二氟-[1,1'-聯苯基]-3-甲腈11a(1.18 g,2.65 mmol,67%)。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63 (t,J = 6.5 HZ , 1H), 8.17 (d,J = 8.0 HZ , 2H), 7.98 (s, 1H), 7.96 (s, 1H), 7.72 (d,J = 8.0 HZ , 2H), 7.56-7.50 (t,J = 7.0 HZ , 11H)。
MS (APCI):445.3 [M+H+ ]。
4) 2,6-二(9H-咔唑-9-基)-5-(4,6-二苯基吡啶-2-基)-[1,1'-聯苯基]-3-甲腈4(化合物475)
將K2 CO3 (1.73 g,12.5 mmol)、9H-咔唑(1.67 g,10.0 mmol)、5-(4,6-二苯基吡啶-2-基)-2,6-二氟-[1,1'-聯苯基]-3-甲腈11a (1.11 g,2.50 mmol)混合於DMF(25 mL)中之混合物在110℃下攪拌了15小時。用MeOH和H2 O淬冷該反應混合物。對沉澱的粉末進行過濾,用MeOH清洗,並藉由再沉澱(DCM:MeOH)和柱層析(甲苯)進行純化,藉此以56%的產率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化合物475 (1.04 g,1.41 mmol)。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8.71 (s, 1H), 7.99 (d,J = 8.0 Hz, 2H), 7.89 (d,J = 8.0 Hz, 2H), 7.81 (d,J = 8.0 Hz, 2H), 7.58 (s, 1H), 7.45-7.41 (m, 3H), 7.36 (t,J = 7.5 Hz, 2H), 7.28 (t,J = 7.5 Hz, 1H), 7.25-7.10 (m, 12H), 6.85 (s, 1H), 6.81 (d,J = 8.0 Hz, 2H), 6.62 (d,J = 7.5 Hz, 2H), 6.53 (t,J = 7.5 Hz, 1H), 6.42 (t,J = 7.5 Hz, 2H)。
MS (APCI):739.4 [(M+H)+ ]
化合物483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0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6-雙(9H-吡啶并[2,3-b]吲哚-9-基)-[1,1'-聯苯基]-3-甲腈(化合物483)的合成
將碳酸鉀(6.72 mmol,0.93 g)、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6-二氟-[1,1'-聯苯基]-3-甲腈12a (2.24 mmol,1.00 g)及9H-吡啶并[2,3-b]吲哚(5.60 mmol,0.94 g)放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利用乾燥系統乾燥混合物之後,在氮氣氣氛下將N,N-二甲基甲醯胺倒入燒瓶中作為溶劑。將反應混合物的溫度保持在100℃的同時攪拌了一夜。用鹽水淬滅反應,並用氯仿萃取了混合物。用MgSO4 乾燥分離出的有幾層,並利用真空蒸發系統對溶劑進行了濃縮。使用氯仿與己烷(1:4)混合物作為沖提液,藉由柱層析分離了反應產物,藉此獲得了化合物483(0.90 g,54%)。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6.43 (m, 2H), 6.78 (m, 1H), 6.99-7.00 (m, 1H), 7.12-7.18 (m, 3H), 7.29 (d,J = 6.5 HZ , 3H), 7.32 (t,J = 7.5 HZ , 6H), 7.48 (t,J = 7.5 HZ , 3H), 7.76 (d,J = 8.0 HZ , 1H), 7.89 (d,J = 8.0 HZ , 1H), 8.00 (d,J = 7.5 HZ , 6H), 8.28 (d,J = 8.0 HZ , 2H), 8.56 (d,J = 5.0 HZ , 1H), 9.05 (s, 1H),
MS (APCI):743.42 [(M+H)+ ]。
化合物485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2
將Cs2 CO3 (4.84 g,14.9 mmol)及γ-咔林(2.00 g,11.9 mmol)混合於DMF(50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添加了化合物13a(2.21 g,4.95 mmol)。將混合物在100℃下攪拌了24小時。用H2 O淬冷該反應混合物。對沉澱的產物進行過濾,用MeOH清洗,並藉由再沉澱(EtOAc:Hex)進行純化,藉此以35.3%的產率獲得了作為黃色粉末的化合物485(1.30 g,1.75 mmol)。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9.26(s,1H),9.06(s,1H),9.03(s,1H),8.47(d,J =5.5HZ ,1H),8.39(d,J =5.5HZ ,1H),8.11(d,J =7.5HZ ,1H),7.99(d,J =7.5HZ ,4H),7.88(d,J =7.5HZ ,1H),7.53-7.49(m,3H),7.40-7.30(m,6H),7.23-7.17(m,3H),7.03(t,J =6.5HZ ,2H),6.62-6.59(m,3H),6.51-6.48(m,2H)。
MS (ASAP):742.3[M+ ]。
化合物1245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4
1) 3-(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5-二氟苯甲腈14a的合成
在氮氣氣氛下,將乙酸鉀(4.50 g,45.87 mmol)、4,4,4',4',5,5,5',5'-八甲基-2,2'-聯(1,3,2-二㗁硼烷)(6.41 g,25.23 mmol)、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0.50 g,3 mol%)及3-溴-2,5-二氟苯甲腈(5.00 g,22.94 mmol)溶解於1,4-二㗁烷中。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攪拌了一夜。起始化合物在薄層層析中消失之後,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降低至室溫。將2-氯-4,6-二苯基-1,3,5-三𠯤(6.32 g,24.90 mmol)、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3 mol%)及碳酸鈉(3.59 g,33.95 mmol,2M水溶液)放入同一燒瓶中,並保持在氮氣氣氛下。將燒瓶中之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在氮氣氣氛下攪拌了一夜。在室溫下,用鹽水溶液淬滅反應,用氯仿萃取混合物,並用MgSO4 乾燥之後用真空蒸發系統進行了濃縮。將正己烷/氯仿用作沖提液,藉由矽膠柱層析純化該混合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粉末產物的3-(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5-二氟苯甲腈14a (3.20 g,38.2%的產率)。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7.54-7.57 (m, 1H), 7.59 (t,J = 7.5 HZ , 4H), 7.65 (t,J = 7.5 HZ , 2H), 8.48-8.51 (m, 1H), 8.73 (d,J = 8.0 HZ , 4H)。
MS (APCI):384.20 [(M+H)+ ]。
2) 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6-二氟-[1,1'-聯苯基]-2-甲腈15a的合成
在氮氣氣氛下,將乙酸鈀(II)(3 mol%)、3-(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5-二氟苯甲腈14a (2.70 mmol,1.00 g)、溴苯(8.10 mmol,1.27 g)、碳酸鉀(10.80 mmol,1.50 g)、2-乙基己酸(0.54 mmol,0.08 g及三環己基膦(0.24 mmol,0.07 g)放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在氮氣中流過一分鍾之後,將其溶解於二甲苯中。將混合物的溫度提高至100℃之後攪拌了一夜。在室溫下,用鹽水溶液淬滅反應,用氯仿萃取混合物,並用MgSO4 乾燥之後用真空蒸發系統進行了濃縮。將正己烷/氯仿用作沖提液,藉由矽膠柱層析純化該混合物,藉此獲得了作為白色粉末的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6-二氟-[1,1'-聯苯基]-2-甲腈15a (1.2 g,99.5%的產率)。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7.17 (t,J = 7.5 HZ , 1H), 7.56-7.66 (m, 10H), 8.56-8.60 (m, 1H), 8.75 (d,J = 7.5 HZ , 4H),
MS (APCI):447.43 [(M+H)+ ]。
3) 3,6-二(9H-咔唑-9-基)-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1,1'-聯苯基]-2-甲腈(化合物1245)的合成
將碳酸鉀(0.46 g,3.36 mmol)、4-(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6-二氟-[1,1'-聯苯基]-2-甲腈15a (0.50 g,1.12 mmol)及9H-咔唑(0.56 g,3.36 mmol)放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利用乾燥系統乾燥混合物之後,將DMF作為溶劑,在氮氣氣氛下倒入燒瓶中。將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160℃下的同時攪拌了一夜。用NH4 Cl水溶液淬滅反應,並用氯仿萃取了混合物。用MgSO4 乾燥分離出的有幾層,並用真空蒸發系統對溶劑進行了濃縮。使用甲苯與己烷(1:4)的混合物作為沖提液,藉由柱層析分離了反應產物。獲得了最終產物(化合物1245)(0.58 g,70%)。
1 H-NMR (500 MHz, CDCl3 , δ): 7.07-7.14 (m, 3H), 7.28-7.31 (m, 12H), 7.36-7.48 (m, 8H), 7.93 (d,J = 7.5 HZ , 4H), 8.02 (d,J = 7.5 HZ , 2H), 8.07 (d,J = 7.5 HZ , 2H), 8.85 (s, 1H)。
MS (APCI):741.67 [(M+H)+ ]。
化合物416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6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4-雙(3-甲基-6-甲苯-9H-咔唑-9-基)-3-苯基苯甲腈(化合物416)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2,4-二氟-3-苯基苯甲腈13a (0.73 mg,1.63 mmol)、K2 CO3 (0.81 mg,5.84 mmol)及9H-3-甲基-6-甲苯-咔唑(1.04 g,3.83 mmol)的混合物,並在110℃下攪拌了20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己烷/甲苯=3/7)純化殘留物,用甲苯和MeOH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化合物416(1.1 g,3.0 mmol,78%)。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8.91 (s, 1H), 8.15 (d,J = 10.4 Hz, 1H), 8.00-7.97 (m, 5H), 7.85 (d,J = 10.4 Hz, 1H), 7.63 (s, 1H), 7.60-7.52 (m, 3H), 7.50-7.45 (m, 5H), 7.31 (t,J = 7.6 Hz, 4H), 7.19-7.16 (m, 2H), 7.18-7.00 (m, 5H), 7.25-7.20 (m, 3H), 6.72 (d,J = 7.6 Hz, 2H), 6.62-6.59 (m, 1H), 6.52 (t,J = 7.6 Hz, 2H), 2.52 (s, 1.5H), 2.49 (s, 1.5H), 2.41 (s, 6H), 2.40 (s, 1.5H)及2.39 (s, 1.5H)。
MS (ASAP):949.50 (M+H+ )。C68 H48 N6 的計算值為948.39。
化合物1757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8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3,2-c]咔唑-5-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57)的合成
添加了將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4a (76 mg,1.71 mmol)、K2 CO3 (0.93 g,6.84 mmol)及5H-苯并呋喃[3,2-c]咔唑(1.76 g,6.84 mmol)混合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並在11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己烷/CHCl3 =3/2)純化殘留物,用甲苯和MeOH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3,2-c]咔唑-5-基)-2-苯基苯甲腈1757 (0.64 g,0.69 mmol,41%)。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09 (s, 0.5H), 9.09 (s, 0.5H), 8.06-8.02 (m, 1H), 7.97-7.97 (m, 1H), 7.89 (d,J = 8.4 Hz, 4H), 7.83-7.74 (m, 2H), 7.58-7.47 (m, 4H), 7.39-7.28 (m, 5H), 7.26-7.20 (m, 2H), 7.18-7.13 (m, 8H), 7.11-6.97 (m, 8H)。
MS (ASAP):921.53 (M+H+ )。C64 H36 N6 O2 的計算值為920.29。
化合物1756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0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b]咔唑-7-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56)的合成
添加了將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5a (50 mg,0.11 mmol)、K2 CO3 (46 mg,0.34 mmol)及7H-苯并呋喃[2,3-b]咔唑(86 mg,0.37 mmol)混合於DMF(1 mL)中之混合物,並在11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甲苯/己烷=4/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b]咔唑-7-基)-2-苯基苯甲腈1756 (52 mg,0.06 mmol,50%)。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14 (s, 1H), 8.12-8.09 (m, 1H), 8.06-8.03 (m, 1H), 7.97-7.75 (m, 7H), 7.66-7.57 (m, 2H), 7.53-7.47 (m, 1H), 7.47-7.32 (m, 2H), 7.29-7.12 (m, 14H), 7.09-6.96 (m, 4H), 6.94-6.87 (m, 3H)。
MS (ASAP):921.44 (M+H+ )。C64 H36 N6 O2 的計算值為920.29。
化合物1753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2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3,2-a]咔唑-12-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53)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6a (50 mg,0.11 mmol)、K2 CO3 (46 mg,0.34 mmol)及12H-苯并呋喃[3,2-a]咔唑(86 mg,0.37 mmol)的混合物,並在165℃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甲苯/己烷=4/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3,2-a]咔唑-12-基)-2-苯基苯甲腈1753 (52 mg,0.06 mmol,50%)。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57 (s, 1H), 8.67 (d,J = 8.0 Hz, 1H), 7.99 (d,J = 8.0 Hz, 4H), 7.73-7.54 (m, 5H), 7.49-7.33 (m, 7H), 7.18-7.11 (m, 4H), 7.09-7.23 (m, 4H), 6.99-6.85 (m, 4H), 6.72-7.65 (m, 3H), 6.52 (t,J = 8.0 Hz, 2H), 6.35 (d,J = 8.0 Hz, 1H)。
MS (ASAP):921.50 (M+H+ )。C64 H36 N6 O2 的計算值為920.29。
化合物1754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4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a]咔唑-12-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54)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7a (50 mg,0.11 mmol)、K2 CO3 (46 mg,0.34 mmol)及12H-苯并呋喃[2,3-a]咔唑(86 mg,0.37 mmol)的混合物,並在15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甲苯/己烷=4/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a]咔唑-12-基)-2-苯基苯甲腈1754 (72 mg,0.08 mmol,69%)。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40 (s, 0.5H), 9.21 (s, 0.5H), 7.95 (d,J = 8.0 Hz, 0.5H), 7.84-7.80 (m, 2.5H), 7.78-7.56 (m, 3H), 7.70 (t,J = 8.4 Hz, 1H), 7.64-7.50 (m, 6H), 7.48-7.44 (m, 2H), 7.42-7.35 (m, 3H), 7.34-7.28 (m, 1H), 7.25-7.23 (m, 1H), 7.21-7.14 (m, 5H), 7.12-7.00 (m, 5H), 6.97-6.83 (m, 1H), 6.82-6.69 (m, 3H), 6.48 (t,J = 8.4, 1H)。
MS (ASAP):921.39 (M+H+ )。C64 H36 N6 O2 的計算值為920.29。
化合物1758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6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c]咔唑-8-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58)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8a (50 mg,0.11 mmol)、K2 CO3 (46 mg,0.34 mmol)及8H-苯并呋喃[2,3-c]咔唑(86 mg,0.37 mmol)的混合物,並在15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CHCl3 /己烷=4/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呋喃[2,3-c]咔唑-8-基)-2-苯基苯甲腈1758 (41 mg,0.04 mmol,40%)。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10 (s, 0.5H), 9.09 (s, 0.5H), 8.28 (d,J = 8.01H), 8.19-8.13 (m, 2H), 8.11-8.07 (m, 1H), 7.87 (d,J = 7.2 Hz, 4H), 7.50 (t,J = 8.8 Hz, 2H), 7.41-7.37 (m, 2H), 7.35-7.28 (m, 4H), 7.27-7.25 (m, 3H), 7.23-7.21 (m, 2H), 7.20-6.95 (m, 14H)。
MS (ASAP):921.46 (M+H+ )。C64 H36 N6 O2 的計算值為920.29。
化合物1730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8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噻吩并[2,3-b]咔唑-7-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30)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19a (45 mg,0.10 mmol)、K2 CO3 (41 mg,0.30 mmol)及7H-苯并噻吩并[2,3-b]咔唑(83 mg,0.30 mmol)的混合物,並在11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DCM/己烷=1/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噻吩并[2,3-b]咔唑-7-基))-2-苯基苯甲腈1730 (66 mg,0.06 mmol,69%)。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07 (s, 0.5H), 9.06 (s, 0.5H), 8.28 (s, 0.5H), 8.27 (s, 0.5H), 8.22 (s, 0.5H), 8.21 (s, 0.5H), 8.00-7.91 (m, 6H), 7.70-7.56 (m, 5H), 7.51 (s, 0.5H), 7.44 (s, 0.5H), 7.40-7.27 (m, 7H), 7.26-7.23 (m, 2H), 7.19-7.10 (m, 6H), 7.09-6.91 (m, 6H)。
MS (ASAP):953.37 (M+H+ )。C64 H36 N6 S2 的計算值為952.24。
化合物1731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0
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噻吩并[3,2-c]咔唑-5-基)-2-苯基苯甲腈(化合物1731)的合成
添加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二氟-2-苯基苯甲腈20a (45 mg,0.10 mmol)、K2 CO3 (41 mg,0.30 mmol)及5H-苯并噻吩并[3,2-c]咔唑(83 mg,0.30 mmol)的混合物,並在110℃下攪拌了12小時。將水和MeOH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生成之固體,並用水和MeOH進行了清洗。藉由柱層析(DCM/己烷=1/1)純化殘留物,用CHCl3 和己烷進行再結晶,藉此獲得了5-(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3,4-雙(苯并噻吩并[3,2-c]咔唑-5-基)-2-苯基苯甲腈1731 (36 mg,0.04 mmol,37%)。
1 H-NMR (400 MHz, CDCl3 , δ): 9.11 (s, 0.5H), 9.11 (s, 0.5H), 8.04-8.01 (m, 1H), 7.91-7.84 (m, 5H), 7.82-7.74 (m, 4H), 7.71-7.66 (m, 2H), 7.39-7.29 (m, 5H), 7.26-7.23 (m, 2H), 7.21-6.97 (m, 16H)。
MS (ASAP):953.37 (M+H+ )。C64 H36 N6 S2 的計算值為952.24。
實施例3
未摻雜膜的製備
在本實施例中,將在實施例2中合成的各化合物1、21、227、416、467、475、483、485、1245、1730、1731、1753、1754、1756、1757及1758在真空度為10-3 Pa以下的條件下,利用真空氣相沉積法,氣相沉積在石英基板上,藉此形成了具有70 nm厚度的膜。
對未摻雜膜在300K下照射具有300 nm的波長的光,測定發光光譜,將其稱為螢光。
摻雜膜的製備
將化合物1和mCBP亦在真空度為10-3 Pa以下的條件下,利用真空氣相沉積法,由分離出的氣相沉積源氣相沉積在石英基板上,藉此形成了具有100 nm厚度的膜,化合物1的濃度為20重量%。
以相同的方法,藉由使用化合物21、227、416、467、475、483、485、1245、1730、1731、1753、1754、1756、1757及1758來代替化合物1,製備了摻雜膜。
對摻雜膜在300K下照射具有300 nm的波長的光,測定發光光譜,將其稱為螢光。
OLED的製備
在1.0x10-4 Pa以下的真空度下,藉由真空氣相沉積法,將薄膜積層在形成有陽極(由100 nm厚度的氧化铟錫(ITO)形成)之玻璃基板上。首先,在ITO上形成10 nm厚度的HAT-CN,在其上形成30 nm厚度的NPD並形成10 nm厚度的TrisPCz。形成5 nm厚度的mCBP,然後在其上使mCBP與化合物1(重量比為80:20)進行氣相共沉積以形成30 nm厚度的層,將該層稱為發光層。然後,形成10 nm厚度的SF3-TRZ,並在其上使SF3-TRZ與Liq(重量比為70:30)進行氣相共沉積至30 nm厚度。然後,將Liq真空氣相沉積至2 nm厚度,之後將鋁(Al)氣相沉積至100 nm厚度以形成陰極,藉此製造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元件1)。
Figure 02_image262
Figure 02_image264
藉由使用化合物21和416來替代化合物1,以相同的方法製造了元件2和3。能夠藉由使用化合物227、467、475、483、485、1245、1730、1731、1753、1754、1756、1757及1758來製造其他元件。
藉由使用比較化合物1來替代化合物1,製造了比較元件1。
Figure 02_image266
比較化合物1
OLED的測定
從元件1~3及比較元件1觀察到了螢光。對所製造之元件達到初始亮度1000cd/m2 的95%為止的時間(LT95)進行了測定。元件1~3顯示出相較於比較元件1更長的LT95。元件1、2及3的LT95相較於比較元件1分別長29.9倍、66.4倍、75.1倍。結果表明,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之OLED具有更長的壽命。 [相關應用]
本申請要求2019年9月5日提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96,096號和2020年3月26日提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94,956號之權益,其內容分別藉由引用明確編入本申請中。
Figure 109130432-A0101-11-0002-3

Claims (28)

  1. 一種通式(I)的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I) 其中: X1 、X2 及X3 中之一個為N, X1 、X2 及X3 中之另兩個獨立地為N或C(R5 ), R5 係氫、氘、鹵素、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 Ar1 及Ar2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及氰基; L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 R1 、R2 、R3 及R4 中之一個為D, R1 、R2 、R3 及R4 中之另一個為Ar3 , R1 、R2 、R3 及R4 中之其餘兩個獨立地選自H、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D及Ar3 , Ar3 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其中芳基及雜芳基的每個例子能夠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N作為環構成原子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且該等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D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2-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咔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咔唑基或由通式(II)表示之基團:
    Figure 03_image007
    (II)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或者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及R18 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或者R15 及R16 能夠結合而形成單鍵, L11 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亞芳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1 係H。
  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1 係D。
  4.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1 係Ar3
  5.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2 係H或Ar3
  6.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3 係藉由碳原子與通式(I)鍵結之基團。
  7.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3 係Ar3
  8.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3 係D。
  9.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4 係Ar3
  10.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 R3 及R4 中之至少一個為D或Ar3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1 、R2 、R3 及R4 中之僅一個為Ar3
  12.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Ar3 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
  13.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1 、R2 、R3 及R4 中之僅一個為H。
  14.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1 、R2 、R3 及R4 中之兩個獨立地為D。
  15.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2 及R4 獨立地為D。
  16.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D獨立地選自如下部分:
    Figure 03_image270
    Figure 03_image272
    Figure 03_image274
    ,
    Figure 03_image052
    Figure 03_image054
    ; 其中: XD 獨立地選自O、S、NRD ’、C(O)、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甲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乙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乙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鄰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鄰雜亞芳基;其中亞甲基、伸乙基、伸乙烯基、鄰亞芳基或鄰雜亞芳基的每個例子能夠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中之一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兩個以上的XD 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RD 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及矽基;RD 的兩個以上的例子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RD ’獨立地選自氫、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RD ’及RD 的兩個以上的例子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LD 獨立地選自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亞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亞芳基;其中亞芳基和雜亞芳基的每個例子能夠被獨立地選自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中之1個以上的取代基取代;這些取代基中之兩個以上能夠結合而形成環體系; 各“*”表示與通式(I)的連接點。
  17.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Ar1 及Ar2 中之至少一個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
  18.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L1 係單鍵。
  19.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Figure 03_image278
    選自:
    Figure 03_image032
    Figure 03_image035
    Figure 03_image038
    Figure 03_image040
    Figure 03_image043
    , 各“*”表示與通式(I)上的苯甲腈的連接點。
  20.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Figure 03_image278
    Figure 03_image032
  21. 一種作為發光材料之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的用途。
  22. 一種作為延遲螢光發射體之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的用途。
  23. 一種有機電子元件,其係包含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24.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係包含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25. 如請求項24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係包含陽極、陰極及至少一層有機層,前述至少一層有機層包含位於前述陽極與前述陰極之間的發光層,其中 前述發光層包含主體材料和前述化合物。
  26. 如請求項25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中 前述化合物係發光材料。
  27. 如請求項24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係包含陽極、陰極及至少一層有機層,前述至少一層有機層包含位於前述陽極與前述陰極之間的發光層,其中 前述發光層包含前述化合物和發光材料,OLED的發光主要發生在前述發光材料中。
  28. 如請求項24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係包含陽極、陰極及至少一層有機層,前述至少一層有機層包含位於前述陽極與前述陰極之間的發光層,其中: 前述發光層包含主體材料、輔助摻雜劑及發光材料, 前述輔助摻雜劑係前述化合物,及 OLED的發光主要發生在前述發光材料中。
TW109130432A 2019-09-05 2020-09-04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TW2021167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6096P 2019-09-05 2019-09-05
US62/896,096 2019-09-05
US202062994956P 2020-03-26 2020-03-26
US62/994,956 2020-03-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757A true TW202116757A (zh) 2021-05-01

Family

ID=7264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432A TW202116757A (zh) 2019-09-05 2020-09-04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0545A1 (zh)
EP (1) EP4025569A1 (zh)
JP (1) JP2022547042A (zh)
KR (1) KR20220059485A (zh)
CN (1) CN114341129A (zh)
TW (1) TW202116757A (zh)
WO (1) WO20210465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35234A (ko) * 2020-05-29 2023-03-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큐럭스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23090154A1 (ja) * 2021-11-19 2023-05-25 株式会社Kyulux 化合物、発光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23090288A1 (ja) * 2021-11-19 2023-05-25 株式会社Kyulux 化合物、発光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1498B2 (ja) * 2016-07-20 2020-05-27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ヘテロ環式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KR102378348B1 (ko) * 2017-06-06 2022-03-24 시노라 게엠베하 유기 분자, 특히 광전자 장치에 사용하기 위한 유기 분자
US11069860B2 (en) * 2017-08-21 2021-07-20 Kyulux, Inc. Composition of matter for us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JP7412773B2 (ja) * 2018-03-30 2024-01-15 株式会社Kyulux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に使用される組成物
WO2019195104A1 (en) 2018-04-02 2019-10-10 Kyulux, Inc. Composition of matter for us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P3674299B1 (en) * 2018-12-28 2021-11-24 cynora GmbH Organic molecul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1129A (zh) 2022-04-12
JP2022547042A (ja) 2022-11-10
US20220340545A1 (en) 2022-10-27
WO2021046523A1 (en) 2021-03-11
EP4025569A1 (en) 2022-07-13
KR20220059485A (ko) 2022-05-10
WO2021046523A8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2549B2 (ja) 化合物、発光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20039708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9031679A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80096458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041705B1 (ko) 벤조카바졸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050572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소자
TW202116757A (zh) 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物質組成物
TWI500605B (zh) 新穎化合物及使用其之有機電子裝置
TWI627172B (zh) 新穎之嘧啶衍生物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JP2016155797A (ja) 有機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19506399A (ja) ヘテロ環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5071619A (ja) ベンゾピリドインドール誘導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058531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080012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190111687A (ko)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220006313A (ko) 안트라센계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코팅조성물 및 유기 발광 소자
JP5325242B2 (ja) トリフェニレンベースの芳香族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
KR20150115229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6389461B2 (ja) ベンゾトリアゾール誘導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202030307A (zh) 雜環化合物以及包括其的有機發光裝置
JP5870346B2 (ja) 置換されたオルトターフェニル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20200011911A (ko)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447938B1 (ko) 신규한 헤테로 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3336771A (zh) 一种稠环咔唑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665301B1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