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8452A - 捲軸 - Google Patents

捲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8452A
TW202108452A TW109131862A TW109131862A TW202108452A TW 202108452 A TW202108452 A TW 202108452A TW 109131862 A TW109131862 A TW 109131862A TW 109131862 A TW109131862 A TW 109131862A TW 202108452 A TW202108452 A TW 2021084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guide
wires
feed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083B (zh
Inventor
板垣修
森尻剛史
世羅竜紀
千木良拓哉
竹內一久
武內貞良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08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5/00Wound packages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5/005Wound packages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with two or more filaments wound in parallel on the bobb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1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applying edge protecting members during bu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3Load ori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65B13/186Supports or tables facilitating tension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2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4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 two end fla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6Wires
    • B65H2701/362Tying wires, e.g. for tying concrete reinforcement 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Freezers Or Refrigerated Showcas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鋼筋捆束機,能夠確實將金屬絲捲緊及捆束於捆束物上。鋼筋捆束機(1A)包括:可伸出的方式收容2根金屬絲(W)的彈匣(2A);捲曲導引部(5A),將並排的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金屬絲進給部(3A),在並排著金屬絲(W)送出的動作中,以捲曲導引部(5A)將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將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捲緊在鋼筋(S)上;以及捆束部(7A),將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側與另一端部側的相交部位扭捻在一起。

Description

捆束機以及金屬絲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鋼筋等的捆束物以金屬絲加以捆束的捆束機。
習知技術中有一種捆束機稱為鋼筋捆束機,其將2根以上的鋼筋以金屬絲纏繞,再將纏繞的金屬絲加以扭捻來捆束該2根以上的鋼筋。
習知的鋼筋捆束機是將金屬構成的1條金屬絲纏繞在鋼筋的周圍,將纏繞在鋼筋上的金屬絲的一端部側與另一端部側相交的部位捻在一起,來捆束鋼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747454號公報
鋼筋捆束機中使用的金屬絲必須確保能夠有捆束鋼筋且保持捆束鋼筋的狀態的強度。也就是說,金屬絲必須要有在鋼筋捆束機進行扭捻動作等時沒有特別意圖下不會斷掉的強度。又,金屬絲在捆束後也必須要有不會斷掉的強度。又,金屬絲需要有扭捻的部分不變鬆、不散開的強度。以下的說明中,將金屬絲被要求的這些強度的統稱為捆束強度。
習知的鋼筋捆束機中,為了確保鋼筋的捆束強度,會使用例如直徑超過1.5mm的比較粗的金屬絲。然而,使用直徑粗的金屬絲的話,金屬絲的剛性變高,捆束鋼筋就需要相當大的力。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以提供一種能夠用較少的力來確保捆束物的捆束強度的捆束機。
為了掘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捆束機,包括:進給構件,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送出並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以及捆束構件,把持並扭捻被進給構件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藉此捆束捆束物。
本發明的捆束機中,藉由使用2根以上的金屬絲,能夠使各個金屬絲的剛性降低,以較少的力來確保捆束物的捆束強度。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做為本發明的捆束機的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一例。 <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構造例>
第1圖係從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全體構造的一例的側面觀看的構造圖。第2圖係從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全體構造的一例的前面觀看的構造圖。在此,第2圖是概要地圖示第1圖的A-A線的內部構造。
相較於習知技術中使用直徑較粗的金屬絲,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使用直徑較細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將做為捆束物的鋼筋S加捆束。鋼筋捆束機1A中,如後述,藉由將金屬絲W纏繞在鋼筋S的周圍的動作、使纏繞在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緊貼於鋼筋S的捲緊動作、將捲緊於鋼筋S的金屬絲W扭捻的動作等,以金屬絲W捆束鋼筋S。鋼筋捆束機1A中,不管是上述任一種動作鋼筋W都會彎曲,因此藉由使用直徑比習知的鋼筋更細的金屬絲W,能夠以較少的力捲繞金屬絲,且以較少的力扭捻金屬絲W。又,藉由使用2根以上的金屬絲,能夠確保鋼絲W對鋼筋S的捆束強度。又,藉由並排2根以上的金屬絲W進給的架構,能夠使捲繞金屬絲W的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變得比將1根金屬絲捲繞在鋼筋2圈以上的動作的時間短。另外。將纏繞金屬絲W於鋼筋S的周圍的動作、使纏繞在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緊貼於鋼筋S的捲緊動作統稱為捲繞金屬絲W。金屬絲W捲繞的對象也可以是鋼筋S以外的捆束物。在此,金屬絲W會使用能夠塑性變形的金屬所構成的單線金屬絲,或者是絞線金屬絲。
鋼筋捆束機1A具備:彈匣2A,為收容金屬絲W的收容部;金屬絲進給部3A,送出收容於彈匣2A的金屬絲W;以及並排導引4A,使送進金屬絲進給部3A的金屬絲W與從金屬絲進給部3A送出的金屬絲W並排。又,鋼筋捆束機1A具備:捲曲導引部5A,將並排送來的金屬絲W纏繞在鋼筋S的周圍;以及切斷部6A,切斷纏繞在鋼筋S上的金屬絲W。鋼筋捆束機1A更具備捆束部7A,把持纏繞在鋼筋S上的金屬絲W並加以扭捻。
彈匣2A是收容構件的一例,本例中,以可裝卸的方式收容著捲軸20,2根長條狀的金屬絲W以可自由伸出的方式捲在捲軸20上。
第3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捲軸20具備:芯部24,捲有金屬絲W;凸緣部25,設置於沿著芯部24的軸方向的兩端側。凸緣部25構成比芯部24的直徑大,用以抑制捲在芯部24的金屬絲W脫落。
捲在捲軸20上的金屬絲W是複數根的金屬絲W,在本例中是2根的金屬絲W在沿著芯部24的軸方向並排的狀態下,以可伸出的方式捲繞。鋼筋捆束機1A中,以金屬絲進給部3A的2根金屬絲W的送出動作、以及手動將2根金屬絲W送出的動作,收容於彈匣2A中的捲軸20一邊旋轉,2根的金屬絲W一邊從捲軸20伸出。此時,2根的金屬絲W捲繞在芯部24的方式,可讓2根的金屬絲W彼此不互相扭捻地伸出。2根的金屬絲W從捲軸20伸出側的前端側的一部分(接合部26)接合。
第3B圖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平面圖。第3C圖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剖面圖,第3C圖是第3B圖的Y-Y線剖面圖。接合部26會配合並排導引4A的形狀而成形,其中2根的金屬絲W扭捻成彼此交錯,且如第3C圖所示,第3B圖的Y-Y線剖面圖中所示的剖面形狀能夠通過後述的並排導引4A。扭捻2根的金屬絲W時,扭捻的部位的短邊方向會是比1根的金屬絲W的直徑更長一些的長度。因此,本例中,接合部26在2根的金屬絲W的一部分被扭捻後,扭捻的部位會配合並排導引4A的形狀被擠壓變形。成形後的接合部26在本例中,如第3C圖所示,長邊方向的長度L10具有略等同於沿著剖面方向並排2根金屬絲W的型態下的金屬絲的直徑r的2倍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0具有略等同於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長度。
金屬絲進給部3A是構成進給構件的金屬絲進給構件的一例,做為送出並排的金屬絲W的一對的進給構件,包括:以旋轉動作送出金屬絲W的平齒輪狀的第1進給齒輪30L、以及與第1進給齒輪30L一起夾住金屬絲W的同樣是平齒輪狀的第2進給齒輪30R。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詳細說明將於後述,但兩者都是圓板狀的構件的外周面形成有齒部的平齒輪狀。然而,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只要能夠彼此咬合將驅動力從一個進給齒輪傳達到另一個進給齒輪,而適當地送出2根金屬絲W的話,也沒有限定一定要是平齒輪狀。
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各自都是以圓板狀的構件構成。金屬絲進給部3A中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挾著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而設置,藉此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外周面相向。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在外周面相向部位之間夾著並排的2根的金屬絲W。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在2根的金屬絲W並排的狀態下沿著金屬絲W的延伸方向推送。
第4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進給齒輪的一例的構造圖。在此,第4圖是第2圖的B-B線剖面圖。第1進給齒輪30L在外周面具備齒部31L。第2進給齒輪30R在外周面具備齒部31R。
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並排配置成彼此的齒部31L、31R相向。換言之,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並排於捲曲導引部5A所纏繞的金屬絲W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上,也就是,並排於將金屬絲W形成的圈Ru視為圓形時的假想圓的軸方向上。以下的說明中,捲曲導引部5A所纏繞的金屬絲W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也稱為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
第1進給齒輪30L在外周面具備壁1進給溝部32L。第2進給齒輪30R在外周面具備壁2進給溝部32R。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配置成第1進給溝部32L與第2進給溝部32R相向,第1進給溝部32L與第2進給溝部32R構成夾持部。
第1進給溝部32L在第1進給齒輪30L的外周面形成沿著第1進給齒輪30L的旋轉方向的V溝狀。第1進給溝部32L具有形成V溝狀的第1傾斜面32La及第2傾斜面32Lb。第1進給溝部32L的剖面形狀形成V溝狀,使得第1傾斜面32La及第2傾斜面32Lb以既定的角度相向。當金屬絲W並排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的狀態被夾持時,第1進給溝部32L會與並排的金屬絲W的最外側的金屬絲中的一者接觸,在本例中,並排的2根金屬絲W的其中一根金屬絲W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會與第1傾斜面32La及第2傾斜面32Lb接觸。
第2進給溝部32R在第2進給齒輪30R的外周面形成沿著第2進給齒輪30R的旋轉方向的V溝狀。第2進給溝部32R具有形成V溝狀的第1傾斜面32Ra及第2傾斜面32Rb。第2進給溝部32R的剖面形狀形成與第1進給溝部32L相同的V溝狀,使得第1傾斜面32Ra及第2傾斜面32Rb以既定的角度相向。當金屬絲W並排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的狀態被夾持時,第2進給溝部32R會與並排的金屬絲W的最外側的金屬絲中的另一者接觸,在本例中,並排的2根金屬絲W的另一根金屬絲W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會與第1傾斜面32Ra及第2傾斜面32Rb接觸。
第1進給溝部32L的深度及(第1傾斜面32La與第2傾斜面32Lb之間的)角度會設計成當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夾持住金屬絲W時,與第1傾斜面32La及第2傾斜面32Lb接觸的一根金屬絲W1的面向第2進給齒輪30R的部位會比第1進給齒輪30L的齒底圓31La更突出。
第2進給溝部32R的深度及(第1傾斜面32Ra與第2傾斜面32Rb之間的)角度會設計成當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夾持住金屬絲W時,與第1傾斜面32Ra及第2傾斜面32Rb接觸的另一根金屬絲W2的面向第1進給齒輪30L的部位會比第2進給齒輪30R的齒底圓31Ra更突出。
藉此,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夾著的2根金屬絲W中的一根金屬絲W1會被推壓在第1進給溝部32L的第1傾斜面32La及第2傾斜面32Lb上,另一根金屬絲W2會被推壓在第2進給溝部32R的第1傾斜面32Ra及第2傾斜面32Rb上。然後,一根金屬絲W1與另一根金屬絲W2彼此推壓。因此,藉由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轉動,2根的金屬絲W(一根金屬絲W1與另一根金屬絲W2)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彼此相接的狀態下,同時送出。另外,本例中,第1進給溝部32L及第2進給溝部32R的剖面形狀是V溝狀,但並不一定要限定於V溝狀,例如也可以是梯形狀或圓弧狀。又,為了將第1進給齒輪30L的旋轉傳達到第2進給齒輪30R,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可具備傳動機構,由讓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朝彼此相反方向旋轉的偶數的齒輪等構成。
金屬絲進給部3A具備:驅動部33,驅動第1進給齒輪30L;以及位移部34,使第2進給齒輪30R相對於第1進給齒輪30L推壓及離接。
驅動部33具備:進給馬達33a,驅動第1進給齒輪30L;以及傳動機構33b,是由將進給馬達33a的驅動力傳達到第1進給齒輪30L的齒輪等的組合所構成。
第1進給齒輪30L因為進給馬達33a的旋轉動作透過傳動機構33b傳達而來而旋轉。第2進給齒輪30R因為第1進給齒輪30L的旋轉動作透過齒部31L傳達到31R,而跟著第1進給齒輪30L旋轉。
因此,藉由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旋轉,利用第1進給齒輪30L與一根金屬絲W1之間產生的摩擦力、第2進給齒輪30R與另一根的金屬絲W2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以及一根金屬絲W1與另一根金屬絲W2之間產生的摩擦力,2根金屬絲以並排的狀態被送出。
金屬絲送給部3A藉由切換進給齒輪33a的正反的旋轉方向,來切換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旋轉方向,切換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
鋼筋捆束機1A中,以金屬絲進給部3A使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正旋轉,藉此金屬絲W往箭頭X1所示的正方向,也就是往捲曲導引部5A的方向送出,被捲曲導引部5A纏繞在鋼筋S上。又,將金屬絲W纏繞在鋼筋S上後,藉由使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逆旋轉,金屬絲W往箭頭X2所示的反方向,也就是往彈匣2A的方向送出(拉回)。藉由將金屬絲W纏繞在鋼筋S後再拉回,使金屬絲W捲緊在鋼筋S上。
第5A圖、第5B圖、第5C圖及5D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位移部的一例的構造圖。位移部34是位移構件的一例,具備:第1位移構件35,以第2圖所示的軸34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使第2進給齒輪30R在相對於第1進給齒輪30L離接的方向上位移;以及第2位移構件36,使第1位移構件35位移。因為彈簧37會對藉由以軸36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來位移的第2位移構件36偏壓,使得第2進給齒輪30R被推壓往第1給齒輪30L的方向。藉此,本例中的2根金屬絲W被第1進給齒輪30L的第1進給溝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第2進給溝部32R夾持。又,第1進給齒輪30L的齒部31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齒部31R咬合。在此,第1移位構件35與第2移位構件36的機構關係是,藉由位移第2位移構件36使第1位移構件35成為自由狀態,能夠讓第2進給齒輪30R從第1進給齒輪30L分離,但也可以做成第1位移構件35與第2位移構件36連動的機構。
位移部34具備:操作按鈕38,推壓第2位移構件36;以及解除桿39,進行操作按鈕38的上鎖及上鎖解除。操作按鈕38是操作構件的一例,從本體部10A往外側突出,以可移動於箭頭T1、T2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被支持。
操作按鈕38具備:第1卡合凹部38a,當處於能夠以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送出金屬絲W的位置(金屬絲進給位置)時與解除桿39卡合;以及第2卡合凹部38b,當處於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分離而能夠裝填金屬絲W的位置(金屬絲裝填位置)時與解除桿39卡合。
解除桿39是解除構件的一例,以可移動於與操作按鈕38的移動方向相交的箭頭U1、U2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被支持。解除桿39具備卡合凸部39a,用以與操作按鈕38的第1卡合部38a及第2卡合部38b卡合。
解除桿39會被彈簧39b往靠近操作按鈕38的箭頭U1方向推壓,卡合凸部39a會進入第5A圖所示的位於金屬絲進給位置的操作按鈕38的第1卡合凹部38a,或者是,卡合凸部39a會進入第5B圖所示的位於金屬絲裝填位置的操作按鈕38的第2卡合凹部38b,這兩種型態下解除桿39與操作按鈕38卡合。
卡合凸部39a形成有沿著操作按鈕38的移動方向的誘導斜面39c。當位於金屬絲進給位置的操作按鈕38被朝向箭頭T2方向按下時,誘導斜面39c被推壓,卡合凸部39a從第1卡合凹部38a脫離,藉此,解除桿39往箭頭U2方向位移。
位移部34在金屬絲進給部3A中的與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送出金屬絲W的送出方向略垂直的方向上,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也就是在本體部10A內的金屬絲進給部3A的握把部11A側,具有第2位移構件36。又,操作按鈕38及解除桿39也設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也就是本體部10A內的金屬絲進給部3A的握把部11A側。
位移部34如第5A圖所示,當操作按鈕38位於金屬絲進給位置,解除桿39的卡合凹部39a會卡合於操作按鈕38的第1卡合凹部38a,操作按鈕38被保持在金屬絲進給位置。
又,位移部34如第5A圖所示,當操作按鈕38位於金屬絲進給位置,第2位移構件36被彈簧37推壓,第2位移構件36以軸36a為支點,將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到朝第1進給齒輪30L推壓的方向。
位移部34如第5B圖所示,當操作按鈕38位於金屬絲裝填位置,解除桿39的卡合凹部39a會卡合於操作按鈕38的第2卡合凹部38b,操作按鈕38被保持在金屬絲裝填位置。
又,位移部34如第5B圖所示,當操作按鈕38位於金屬絲裝填位置,第2位移構件36被操作按鈕38推壓,第2位移構件36以軸36a為支點,將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到離開第1進給齒輪30L的方向。
第6A圖、第6B圖、第6C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在此,第6A圖、第6B圖、第6C圖是第2圖的C-C線剖面圖,顯示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A的剖面形狀。另外,顯示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A的剖面形狀的第2圖的D-D線剖面圖、顯示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的剖面形狀的第2圖的E-E線剖面圖也會顯示相同的形狀。又,第6D圖係顯示並排的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圖。第6E圖係顯示交叉扭捻的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圖。
並排導引4A是構成進給構件的限制構件的一例,限制送來的複數根(2根以上)的金屬絲W的方向。並排導引4A將進入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並排地送出。並排導引4A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在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體來說,就是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W並排在,被捲曲導引部5A纏繞在鋼筋S的周圍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上。並排導引4A具有限制該2根以上的金屬絲W的方向並使其並排的金屬絲限制部(例如後述的開口4AW)。在本例中,並排導引4A具備導引本體4AG,導引本體4AG形成有讓複數根的金屬絲W通過(穿過)的金屬絲限制部,即開口4AW。開口4AW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貫穿導引本體4AG。開口4AW的形狀會決定成,當送來的複數根的金屬絲W通過開口4AW時以及通過後,這些複數根的金屬絲W會並排(複數根的金屬絲W並排在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軸方向)的垂直方向(徑方向),且複數根的金屬絲W的軸彼此成為略平行的狀態)。因此,通過並排導引4A的複數根的金屬絲W會在並排的狀態下從並排導引4A送出。像這樣,並排導引4A限制2根金屬絲W排列在徑方向上的方向,使2根金屬絲W並排。因此,開口4AW是一種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會比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且也與該一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長的形狀。開口4AW(可並排2根以上的金屬絲W)會配置成,長邊方向沿著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更具體來說,就是沿著被捲取導引部5A捲成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藉此,穿過開口4AW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會排列在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就是被捲成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上,並排地送出。
以下的說明中,在說明開口4AW的形狀的時,會說明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狀。另外,要說明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剖面形狀時,會隨時記載。
例如,開口4AW(的剖面)是直徑為金屬絲W的直徑的2倍以上的圓形時,又或者是,1邊的長度是金屬絲W的直徑的2倍以上的略正方形時,通過開口部4AW的2根的金屬絲W會處在能夠在徑方向自由移動的狀態。
當通過開口4AW的2根金屬絲W處在開口4AW內能夠自由移動於徑方向的狀態下,有可能無法限制2根金屬絲W排列在徑方向上的方向,從開口4AW送出的2根的金屬絲W可能沒有並排,而是扭捻、交錯在一起。
因此,開口4AW的上述一方向的長度,也就是長邊方向的長度L1,會被設定成比複數(n)根金屬絲W並排在徑方向上的狀態下的複數(n)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總和稍長的長度。開口4AW的上述另一方向的長度,也就是短邊方向的長度L2,會被設定成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開口4AW在本例中,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2根的金屬絲W的直徑r總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本例中,並排導引4A的開口4AW的長邊方向形成直線狀,短邊方向形成圓弧狀,但並不限定於此。
第6A圖所示的例子中,並排導引4A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的較佳長度是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然而,金屬絲W不交錯、不扭捻在一起,以並排的狀態從開口4AW出來即可,因此在並排導引4A的長邊方向是沿著被捲曲導引部5A纏繞在鋼筋S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配置的架構下,並排導引4A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如第6B圖所示,在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到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總和稍短的範圍內即可。
又,在並排導引4A的長邊方向是沿著與被捲曲導引部5A纏繞在鋼筋S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垂直的方向配置的架構下,並排導引4A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如第6C圖所示,在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到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總和稍短的範圍內即可。
並排導引4A的開口4AW的長邊方向是配置成沿著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在本例中,是配置成沿著被捲曲導引部5A纏繞在鋼筋S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
藉此,並排導引4A可以將2根金屬絲並排在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上並使其通過。
另外,並排導引4A的開口4AW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比金屬絲W的直徑r的2倍的長度短,比金屬絲W的直徑稍長的情況下,即使開口4A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比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總和長很多,也能夠使金屬絲W並排通過。
然而,短邊方向的長度L2越長(例如接近金屬絲W的直徑r的2倍的長度),長邊方向的長度L1也越長的話,金屬絲W就越能夠更自由地在開口4AW內移動。這樣一來,在開口4AW內,2根的金屬絲W各自的軸不平行,通過開口4AW後,金屬絲W扭捻、交錯在一起的可能性提高。
因此,為了讓2根的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並排,開口方向4A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是比金屬絲W的直徑r的2倍稍長的長度為佳,短邊方向的長度L2是比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為佳。
相對於將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的進給方向,並排導引4A設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金屬絲進給部3A)的上流側及下流側的既定位置。藉由將並排導引4A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上流側,2根金屬絲W以並排的狀態進入金屬絲進給部3A。因此,金屬絲進給部3A能夠將金屬絲W適當地(並列地)往前送。又,藉由將並排導引4A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流側,能夠一邊維持從金屬絲進給部3A送來的2根金屬絲W的並排狀態,一邊將該金屬絲W往更下流側送出。
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上流側的並排導引4A,為了讓送到金屬絲進給部3A的金屬絲W會處於以上述既定方向並排的狀態,因而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第2進給齒輪30R與彈匣2A之間的導入位置P1。
又,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流側的並排導引4A中的一個,為了讓送到切斷部6A的金屬絲W會處於以上述既定方向並排的狀態,因而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第2進給齒輪30R與切斷部6A之間的中間位置P2。
又,設置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流側的並排導引4A的另一個,為了讓送到捲曲導引部5A的金屬絲W會處於以上述既定方向並排的狀態,因而設置在切斷部6A所配置的切斷排出位置P3。
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A中,開口4AW在相對於將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的進給方向中的至少下流側,具有限制金屬絲W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的上述形狀。相對於此,開口4AW在相對於將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的進給方向中的上流側,即面向彈匣2A的一側(金屬絲導入部)會比下流側形成更大的開口面積。具體來說,開口4AW是以限制金屬絲W所朝向的方向的筒狀的孔部、以及從該筒狀的孔部的上流側端部朝向金屬絲導入部(開口4AW的入口部分)開口面積逐漸變大的圓錐形狀(漏斗狀、錐狀)的孔部所構成。像這樣,使金屬絲導入部的開口面積最大,從該處漸漸地縮小開口面積,夠使金屬絲W容易進入並排導引4。因此,將金屬絲W導入開口4AW的作業變得容易進行。
其他的並排導引4A也是相同的構造,開口4AW在相對於將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的進給方向中的下流側,具有限制金屬絲W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的上述形狀。又,即使是其他的並排導引4,也可將開口面積在相對於將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的進給方向中的上流側,做成比下流側開口的開口面積大。
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A、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A、以及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是以垂直於金屬絲W進給方向的開口4AW的長邊方向是沿著纏繞於鋼筋S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的方式來配置。
藉此,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遞送的2根的金屬絲W,如第6D圖所示,會保持在並排於纏繞在鋼筋S的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的狀態被遞送,抑制像第6E圖一樣,2根金屬絲W在遞送途中扭捻在一起的情況。
另外,本例中,開口4AW會做成筒狀的孔部,從開口4AW的入口朝向出口(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有既定的長度(開口4AW的入口到出口為止的既定距離或深度),但開口4AW的形狀並沒有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是開口4AW打開於板狀的導引本體4AG上這種幾乎沒有深度的平面孔等。又,開口4AW也可以不是貫穿導引本體4AG的孔部,而是溝狀的導引(例如上部開口的U字狀的導引溝)。又,本例中,使金屬絲導入部(開口4AW的入口部分)的開口面積比其他部分更大,但也可以不比其他部分更大。如上述,通過開口4AW從並排導引4A送出的複數根金屬絲形成並排狀態的話,開口4AW的形狀並沒有限定於特定的形狀。
以上,說明了並排導引4A設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上流側(導入位置P1)與下流側的既定位置(中間位置P2及切斷排出位置P3)的例子,但並排導引4A所設置的位置並不一定限定在這3個位置。也就是說,並排導引4A可以只設置在導入位置P1,可以只設置在中間位置P2,或可以只設置在切斷排出位置P3,可以只設置在導入位置P1及中間位置P2,可以只設置在導入位置P1及切斷排出位置P3,或者是可以只設置在中間位置P2及切斷排出位置P3。又,也可以將並排導引4A設置在從導入位置P1到切斷位置P3的下流側的捲曲導引部5A之間的任意4個以上的位置。另外,導入位置P1指的是包含彈匣2A的內部。也就是說,也可以將並排導引4A設置在彈匣2A的內部,送出金屬絲W的出口附近。
捲曲導引部5A是構成進給構件的導引構件的一例,將2根金屬絲繞成圓圈狀,構成纏繞鋼筋S的周圍的搬運路徑。捲曲導引部5A具備:第1導引部50,讓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送來的金屬絲W捲曲;第2導引部51,將從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導引到捆束部7A。
第1導引部50具備:導引溝52,構成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導引銷53、53b,是一種與導引溝52配合讓金屬絲W捲曲的導引構件。第7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在此,第7圖是第2圖的G-G線剖面圖。
導引溝52構成導引部,與並排導引4A共同限制住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金屬絲W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因此,本例中,會構成開口,其形狀是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一方向會比同樣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且垂直於一方向的另一方向長。
導引溝52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並排的型態下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總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導引溝52在本例中,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2根金屬絲的直徑r的總和稍長的長度。然後,導引溝52會配置成開口的長邊方向所朝向的方向是圈狀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Ru1。另外,也不一定要讓導引溝52具備限制金屬絲W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導引溝52的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的尺寸(長度)就不限定於上述的尺寸。
導引銷53設置於第1導引部50中的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所送來的金屬絲W的導入部側,配置的位置相對於導引溝52形成的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位於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內側。導引銷53會限制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使得沿著導引溝52進給的金屬絲W不會陷入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內側。
導引銷53b設置於第1導引部50中的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所送來的金屬絲W的排出部側,配置的位置相對於導引溝52形成的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位於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外側。
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所送來的金屬絲W會被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外側2點、以及這2點之間的內側的1點,至少總共3點,限制住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位置,藉此捲曲金屬絲W。
本例中,對於被送往正方向的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上,設置於導引銷53的上流側的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以及設置於導引銷53的下流側的導引銷53b這兩個點,限制住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外側的位置。又,導引銷53限制住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內側的位置。
捲曲導引部5A具有退避機構53a,從捲緊金屬絲W於鋼筋S的動作中金屬絲W所移動的路徑退開導引銷53。退避機構53a在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後,與捆束部7A的動作連動而位移,在將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的時間點之前,使導引銷53從金屬絲W的移動路徑上退開。
第2導引部51具備:固定導引部54,作為第3導引部,限制住纏繞於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位置(金屬絲W朝向圈Ru的徑方向的移動);以及可動導引部55,作為第4導引部,限制住纏繞於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上的位置(金屬絲W朝向圈Ru的軸方向的移動)。
第8圖、第9A圖、第9B圖、第10A圖及第10B圖係顯示構成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第8圖是從上方觀看第2導引部51的平面圖。第9A圖及第9B圖是從側面觀看第2導引部51的側視圖。第10A圖及第10B圖是從另一側面觀看第2導引部51的側視圖。
固定導引部54設置有壁面54a,位於纏繞在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外側,由延伸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面所形成。當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時,固定導印部54會藉由壁面54a來限制住纏繞在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徑方向的位置。固定導引部54固定於鋼筋捆束機1A的本體部10A,相對於第1導引部50的位置固定。另外,固定導引部54也可以與本體部10A一體成形。又,在將做為其他的零件的固定導引部54安裝於本體部10A的構造下,固定導引部54也可以不完全地固定於本體部10A,在能夠限制住形成圈Ru的動作中金屬絲W的移動的程度下,也可以是可動的。
可動導引部55設置於第2導引部51的前端側,在纏繞在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兩側設置有壁面55a,壁面55a面向圈Ru的徑方向的內側並且從壁面54a立起。當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時,可動導引部55藉由壁面55a來限制住纏繞在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位置。可動導引部55是壁面55a之間的間隔在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進入的前端側較寬,在朝向固定導引部54b變窄的形狀,壁面55a形成錐狀。藉此,從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被可動導引部55的壁面55a限制住其纏繞在鋼筋S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位置,被可動導引部55誘導到固定導引部54。
可動導引部55中相對於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進入的前端側的相反側,被軸55b支持於固定導引部54。以沿著纏繞在鋼筋S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軸55b為支點做旋轉動作,可動導引部55中的從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進入的前端側會相對於第1導引部50開閉於離接方向。
鋼筋捆束機捆束鋼筋S時,會將鋼筋S放入(設置到)用於纏繞金屬絲W於鋼筋S而設置的一對的導引構件之間,在本例中就是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之後開始進行捆束作業。當捆束作業結束,為了進行下一次捆束作業,會將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從捆束完成後的鋼筋S拔出。將將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從鋼筋S拔出的情況下,使鋼筋捆束機1A移動於離開鋼筋S的方向,也就是箭頭Z3(參照第1圖)方向的話,鋼筋S能夠毫無問題地從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脫離。然而,例如當鋼筋S沿著箭頭Y2以既定間隔配置,並且要依序捆束這些鋼筋S的情況下,每次捆束都要將鋼筋捆束機1A往箭頭Z3方向移動相當不方便,如果能夠往箭頭Z2方向移動的話就能夠迅速地作業。然而,例如專利第4747456號公報所揭露的習知的鋼筋捆束機中,相當於本例的第2導引構件51的導引構件固定於捆束機本體,因此如果要將鋼筋捆束機往箭頭Z2方向移動的話,導引構件會被鋼筋S卡住。因此,在鋼筋捆束機1A中,將第2導引構件51(可動導引部55)做成如上述地可動,使鋼筋捆束機1A朝箭頭Z2方向移動時,鋼筋S會從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脫離。
因此,可動導引部55藉由以軸55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導引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開閉。導引位置是可動導引部55能夠將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誘導到第2導引部51的位置。退避位置是將鋼筋捆束機1A往箭頭Z2方向移動,讓鋼筋捆束機1A從鋼筋S脫離的動作下可動導引部55退開的位置。
可動導引部55藉由扭轉線圈彈簧57等的加壓機構(加壓部),被加壓往第1導引部50的前端側與第2導引部51的前端側之間的間隔靠近的方向,以扭轉線圈彈簧57的力保持於第9A圖及第10A圖所示的導引位置。又,從鋼筋S拔開鋼筋捆束機1A的動作中,可動導引部55被鋼筋S推壓,藉此可動導引部55從導引位置打開到第9B圖及第10B圖所示的退避位置。另外,導引位置是指可動導引部55的壁面55a存在於形成圈Ru的金屬絲W所通過的位置時的位置。又,退避位置是指在鋼筋捆束機1A的移動中鋼筋S推壓可動導引部55,使得鋼筋S能夠從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拔出的位置。然而,移動鋼筋捆束機1A的方向不是只有單一方向,即使可動導引部55只有從導引位置稍微移動開,但因為鋼筋S仍然能從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拔開,所以從導引位置稍微移動開的位置也包含在退避位置中。
鋼筋捆束機1A具備檢測可動導引部55的開閉的導引開閉感測器56。導引開閉感測器56檢測出可動導引部55的關閉狀態及打開狀態,輸出既定的檢測信號。
切斷部6A具備:固定刃部60;旋轉刃部61,與固定刃部60共同動作而切斷金屬絲W;以及傳動機構62,將捆束部7A的動作(在本例中是後述可動構件83移動於直線方向的動作)傳達到旋轉刃部61,使旋轉刃部61旋轉。固定刃部60是在金屬絲W通過的開口設置有能夠切斷金屬絲W的邊緣部而構成。本例中,固定刃部60是由配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所構成。
旋轉刃部61藉由以軸61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切斷通過固定刃部60的並排導引4A的金屬絲W。傳動機構62與捆束部7A的動作連動而位移,將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後,配合扭捻金屬絲W的時間點使旋轉刃部61旋轉,切斷金屬絲W。
捆束部7A是捆束構件的一例,具備:把持部70,把持金屬絲W;折彎部71,將把持部70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及另一端部WE側彎向鋼筋S側。
把持部70是把持構件的一例,如第2圖所示,具備固定把持構件70C、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會透過固定把持構件70C而設置於左右方向。具體來說,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相對於固定把持構件70C來說,配置於纏繞的金屬絲W的軸方向的一側。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配置於另一側。
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可位移於相對於固定把持構件70C離接的方向。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可位移於相對於固定把持構件70C離接的方向。
把持部70藉由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移動於遠離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而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形成金屬絲W通過的路徑。相對於此,藉由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移動於靠近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將金屬絲W把持於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
又,把持部70藉由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移動於遠離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而在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與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形成金屬絲W通過的路徑。相對於此,藉由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移動於靠近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將金屬絲W把持於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與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
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運送,並通過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的金屬絲W,會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被誘導到捲曲導引部5A。被捲曲導引部5A捲起的金屬絲W會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
藉此,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構成第1把持部,把持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又,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構成第2把持部,把持被切斷部6A切斷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
第11A圖及第11B圖係本實施型態的把持部的主要部位構造圖。固定把持構件70C具備預備折彎部72。預備折彎部72是在固定把持構件70C的面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面上,在沿著往正方向送出的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下流側的端部,設置朝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方向突出的凸部而構成。
把持部70將金屬絲W把持於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為了使把持的金屬絲W不脫落,固定把持構件70C上具備凸部72b與凹部73。凸部72b設置於固定把持構件70C的面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面上,位於沿著往正方向送出的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上流側的端部,朝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方向突出。凹部73設置於預備折彎部72與凸部72b之間,形成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相反方向的凹狀。
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具有讓固定把持構件70C的預備折彎部72進入的凹部70La,以及進入固定把持構件70C的凹部73的凸部70Lb。
藉此,如第11B圖所示,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把持於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的動作中,金屬絲W被預備折彎部72推壓到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側,金屬絲W的一端部WS被彎折向遠離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方向。
所謂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把持金屬絲W,包含金屬絲W在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能夠有某種程度自由移動的狀態。這是因為,將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的動作中,金屬絲W必須能夠在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移動。
折彎部71是折彎構件的一例,以覆蓋把持部70的一部分的方式設置於把持部70周圍,以可沿著把持部70的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具體來說,折彎部71接近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以及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E側,並且能夠移動於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與另一端部WE側折彎的方向、以及遠離折彎的金屬絲W的方向(前後方向)。
折彎部71移動於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參照第1圖),藉此將被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向鋼筋S側。又,折彎部71移動於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藉此將被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向鋼筋S側。
利用折彎部71的移動來折彎金屬絲W,藉此,通過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及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的金屬絲W被折彎部71推壓,抑制了金屬絲W從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脫落。
捆束部7A具備長度限制部74,限制住金屬絲W的一端部WS的位置。長度限制部74是設置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抵接的構件於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的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上而構成。長度限制部74為了確保距離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W的把持位置的既定距離,在本例中設置於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部50。
鋼筋捆束機1A具備驅動捆束部7A的捆束部驅動機構8A。捆束部驅動機構具備:馬達80;旋轉軸82,透過進行減速及力矩的放大的減速機81而被馬達80驅動;可動構件83,藉由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而位移;以及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連動於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的可動構件83的旋轉。
旋轉軸82與可動構件83藉由設置於旋轉軸82的螺紋部、以及設置於可動構件83上的螺帽部,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會轉換成可動構件83沿著旋轉軸82朝前後方向的移動。
可動構件83在把持部70保持金屬絲W以及折彎部71折彎金屬絲W的動作區域,卡合於旋轉限制構件84,藉此在被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住旋轉動作的狀態下移動於前後方向。又,可動構件83藉由脫離旋轉限制構件84的卡合,就可利用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旋轉。
可動構件83在本例中,透過未圖示的凸輪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連結。結束部驅動機構8A將可動構件83的前後方向的移動轉換成使第1可動保持構件70L位移於相對於固定把持構件70C離接方向的動作、以及使第2可動保持構件70R位移於相對於固定把持構件70C離接方向的動作。
又,捆束部驅動機構8A將可動構件83的旋轉動作轉換成固定把持構件70C、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的旋轉動作。
又,捆束部驅動機構8A中,折彎部71會與可動構件83一體設置,利用可動構件83的前後方向的移動,折彎部71也移動於前後方向。
上述的導引銷53的退避機構53a是以將可動構件83的前後方向的移動轉換成導引銷53的位移的連動機構所構成。又,旋轉刃部61的傳動機構62是以將可動構件83的前後方向的移動轉換成旋轉刃部61的旋轉動作的連動機構所構成。
第12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一例的外觀圖。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是作業者手持使用的型態,具備本體部10A及握把部11A。鋼筋捆束機1A如第1圖等所示,在本體部10A內藏有捆束部7A及捆束部驅動機構8A,在本體部10A的長邊方向(第1方向Y1)的一端側具備捲曲導引部5A。又,握把部11A設置成從本體部10A的長邊方向的另一端側朝向與該長邊方向略垂直(相交)的方向(第2方向Y2)突出。又,捆束部7A的沿著第2方向Y2側設置有金屬絲進給部3A。金屬絲進給部3A的沿著第1方向Y1的另一側,也就是在本體部10A內金屬絲進給部3A的握把部11A側,設置有位移部34。金屬絲進給部3A的沿著第2方向Y2側設置有彈匣2A。
藉此,彈匣2A的沿著第1方向Y1的另一側設置有握把部11A。以下的說明中,沿著彈匣2A、金屬絲進給部3A、位移部34及握把部11A排列的方向的第1方向Y1中,將設置彈匣2A側稱為前方,將設置握把部11A側稱為後方。位移部34中,在與金屬絲進給部3A的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所送出的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略垂直方向上,金屬絲進給部3A的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設置有位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與握把部11A之間的第2位移構件36。又,使第2位移構件36位移的操作按鈕38、進行操作按鈕38的上鎖及解鎖的解除桿39設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與握把部11A之間。
另外,也可在使第2位移構件36位移的操作按鈕38上,搭載上鎖及解鎖的功能(兼用解除桿的功能)。也就是說,位移部34具備:第2位移構件36,使金屬絲進給部3A的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於彼此靠近的方向及分離的方向的第2位移構件36;以及操作按鈕38,使第2位移構件36位移,從本體部10A往外側突出。位移部34形成在本體部10A內位於金屬絲進給部3A與握把部11A之間的構造。
像這樣,將使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的機構設置於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的第2進給齒輪30R於握把部11A之間,藉此如第2圖所示,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方,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上不設置使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的機構。也就是說,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方,能夠將做成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的彈匣2A的內部做為將金屬絲W裝填到金屬絲進給部3A用的空間(金屬絲裝填空間22)來利用。也就是說,彈匣2A的內部能夠形成對金屬絲進給部3A提供金屬絲W的金屬絲裝填空間22。
握把部11A的前端設置有扳機12A,因應於扳機12A的操作所按下的開關13A的狀態,控制部14A控制進給馬達33a與馬達80。又,握把部11A的下部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了電池15A。 <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例>
第13圖~第20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的動作說明圖。第21A圖、第21B圖及第21C圖係將金屬絲捲在鋼筋上的動作說明圖。又,第22A圖及第22B圖係捲曲導引部將金屬絲形成圈狀的動作說明圖。第23A圖、第23B圖及第23C圖係折彎線圈的動作說明圖。接著,參照各圖,說明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以金屬絲W捆束鋼筋S的動作。
為了裝填捲在捲軸20(收容於彈匣2A內)的金屬絲W,首先,位於第5A圖所示的金屬絲進給位置的操作按鈕38被按往箭頭T2方向。當操作按鈕38被按往箭頭T2方向,解除桿39的誘導斜面39c被推壓,卡合凸部39a從第1卡合凹部38a脫離。藉此,解除桿39位移到箭頭U2方向。
當操作按鈕38被按壓到金屬絲裝填位置,如第5B圖所示,解除桿39被彈簧39b推往箭頭U1方向,操作凸部39a進入並卡合於操作按鈕38的第2卡合凹部38b。藉此,操作按鈕38被保持於金屬絲裝填位置。
又,當操作按鈕38位於金屬絲裝填位置,第2位移構件36被操作按鈕38推壓,第2位移構件36以軸36a為支點將第2進給齒輪30R往遠離第1進給齒輪30L的方向移動。因此,第2進給齒輪30R與第1進給齒輪30L分離,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變得能夠插入金屬絲W。
裝填金屬絲W後,如第5C圖所示,將解除桿39推往箭頭U2方向,卡合凸部39a從操作按鈕38的第2卡合凹部38b脫離。藉此,第2位移構件36被彈簧37推壓,第2位移構件36以軸36a為支點將第2進給齒輪30R往推壓第1進給齒輪30L的方向移動。因此,金屬絲W被夾持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
又,操作按鈕38被第2位移構件36推到箭頭T1方向,如第5A圖所示,移動到金屬絲進給位置,解除桿39的卡合凸部39a卡合於操作按鈕38的第1卡合凹部38a,操作按鈕38被保持於金屬絲進給位置。
第13圖顯示原點狀態,也就是金屬絲W還沒有被金屬絲進給部3A送出的初始狀態。在原點狀態,金屬絲W的前端在切斷排出位置P3待機。如第21A圖所示,在切斷排出位置P3待機的金屬絲W,在本例中是2根金屬絲W,會通過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固定刃部60),而並排於既定的方向上。
即使是切斷排出位置P3與彈匣2A之間的金屬絲W,透過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A及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A、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也會並排於既定的方向上。
第14圖顯示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的狀態。將鋼筋S放入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部50與第2導引部51之間,當操作扳機12A時,進給馬達33a被驅動往正旋轉方向,第1進給齒輪30L正轉,且跟隨著第1進給齒輪30L,第2進給齒輪30R也會正轉。
藉此,第1進給齒輪30L與一根金屬絲W1之間產生的摩擦力、第2進給齒輪30R與另一根金屬絲W2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以及一根金屬絲W1與另一根金屬絲W2之間產生的摩擦力,會將2根金屬絲W往正方向推送。
在往正方向推送的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上,金屬絲進給部3A的上流側與下流側各自設置有並排導引4A,藉此,進入第1進給齒輪30L的第1進給溝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第2進給溝部32R之間的2根金屬絲W、從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排出的2根金屬絲W,會以排列在既定方向的狀態被送出。
當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出,金屬絲W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通過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部50的導引溝52。藉此,金屬絲W被彎捲,用來纏繞鋼筋S的周圍。導入第1導引部50的2根金屬絲W被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A保持在並排狀態。又,因為2根金屬絲W是在被推壓在導引溝52的外側壁面的狀態下被輸送,所以通過導引溝52的金屬絲W也能夠保持在排列於既定方向的狀態。
第1導引部50送出的金屬絲W如第22A圖所示,被第2導引部51的可動導引部55限制住沿著纏繞的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移動,並且被壁面55a誘導到固定導部54。被誘導到固定導引部54的金屬絲W如第22B圖所示,被固定導引部54的壁面54a限制住沿著圈Ru的徑方向的移動,被誘導到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然後,當金屬絲W被送到前端碰到長度限制部74的位置時,進給馬達33a的驅動被停止。
金屬絲W被送到前端碰到長度限制部74的位置,在進給停止前的這段期間會有若干量的金屬絲W往正方向送出,因此纏繞於鋼筋S的金屬絲W會從第22B圖所示的實線所示的狀態往二點鏈線所示的朝向圈Ru的徑方向擴大的方向位移。纏繞於鋼筋S的金屬絲W位移到朝向圈Ru的徑方向擴大的方向時,被誘導到把持部70中的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位移到後方。因此,如第22B圖所示,固定導引部54的壁面54a限制了線圈W的圈Ru的徑方向的位置,因此被誘導到把持部70的金屬絲W的圈Ru的徑方向的位移被限制,進而抑制把持不良的發生。另外,本實施型態中,即使被誘導到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之間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不位移,但金屬絲W往圈Ru的徑方向擴大的方向位移的情況下,固定導引部54也會抑制金屬絲W往圈Ru的徑方向的位移,進而抑制把持不良的發生。
藉此,金屬絲W以圈狀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此時,纏繞於鋼筋S的2根金屬絲W如第21B圖所示,被保持於彼此不互相扭捻的並排狀態。在此,當控制部14A從導引開閉感測器56的輸出當中檢測出第2導引部51的可動導引部55打開時,即使扳機12A被操作,也不會驅動進給馬達33a,而以燈或蜂鳴器等未圖示的通知構件進行通知。藉此,防止金屬絲W的誘導不良發生。
第15圖係顯示以把持部70把持金屬絲W的狀態。停止金屬絲W的進給後,馬達80被驅動往正旋轉方向,藉此馬達80將可動構件83移動往前方向(箭頭F方向)。也就是說,可動構件83連動於馬達80旋轉的旋轉動作會被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馬達80的旋轉被轉換成直線移動。藉此,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連動於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的動作,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往靠近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位移,把持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
又,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傳達到退避機構53a,使得導引銷53從金屬絲W移動的路徑上退開。
第16圖顯示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的狀態。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把持於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固定把持構件70C之間後,將進給馬達33a往逆旋轉方向驅動,藉此使第1進給齒輪30L逆旋轉,且第2進給齒輪30R跟隨第1進給齒輪30L而逆旋轉。
藉此,2根金屬絲W被拉回彈匣2A方向,送往逆方向。利用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的動作,金屬絲W捲緊貼合在鋼筋S上。本例中,如第21C圖所示,2根金屬絲並排,因此將金屬絲W送往逆方向的動作會抑制因為金屬絲W之間扭捻等所造成的進給阻抗增加。又,如習知技術以1根金屬絲捆束鋼筋S的情況,以及如本例以2根金屬絲W捆束鋼筋S的情況,當想要獲得相同的捆束強度時,使用2根金屬絲W的一方能夠將各金屬絲W的直徑做得更細。因此,容易將金屬絲W彎曲,並且能夠以較小的力量將金屬絲W緊貼於鋼筋S。這樣一來,能夠以較小的力量將金屬絲W緊貼於鋼筋S。又,因為使用直徑較細的2根金屬絲W,容易將金屬絲W彎成圈狀,且能夠嘗試減低切斷金屬絲W時的負荷。伴隨於此,鋼筋捆束機1A的各馬達的小型化、機構部位的小型化使本體部全體能夠小型化。又,因為馬達的小型化、負荷的減低,能夠減低消耗電力。
第17圖係顯示切斷金屬絲W的狀態。將金屬絲W捲緊在鋼筋S並停止金屬絲W的進給後,馬達80被驅動往正旋轉方向,藉此使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連動於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的動作,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往靠近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位移,把持住金屬絲W。又,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的動作被傳動機構62傳達到切斷部6A,被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與固定把持構件70C把持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被旋轉刃部61的動作切斷。
第18圖係顯示將金屬絲W的端部折彎到鋼筋S側的狀態。切斷金屬絲W後,使可動構件83更往前方向移動,藉此折彎部71與可動構件83一起往前方向移動。
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藉此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向鋼筋S側。又,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藉此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向鋼筋S側。
具體來說,折彎部71如第23B圖及第23C圖所示,具備彎部71a,當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接近鋼筋S的方向)移動,會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相接。又,折彎部71具備彎部71b,當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接近鋼筋S的方向)移動,會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相接。
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既定距離,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用彎部71a推壓到鋼筋S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到鋼筋S側。
把持部70如第23A圖及第23B圖所示,具備脫落防止部75(也可以用凸部70Lb兼做拔出防止部75),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前端側往固定把持構件70C方向突出。被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因為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而在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形成的把持位置,以脫落防止部75為支點,被折彎向鋼筋S側。另外,在第23B圖中,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未圖示。
又,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既定距離,將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E側,用彎部71b推壓到鋼筋S側,以把持位置為支點彎到鋼筋S側。
把持部70如第23A圖及第23C圖所示,具備脫落防止部76,在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的前端側往固定把持構件70C方向突出。被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把持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因為折彎部71往箭頭F所示的前方向移動,而在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形成的把持位置,以脫落防止部76為支點,被折彎向鋼筋S側。另外,在第23C圖中,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未圖示。
第19圖顯示扭捻金屬絲W的狀態。將金屬絲W的端部往鋼筋S側折彎後,馬達80更被驅動往正旋轉方向,馬達80將可動構件83更往前方向(箭頭F方向)移動。藉由可動構件83移動到箭頭F方向的既定位置,可動構件83從與旋轉限制構件84的卡合中脫離,解除了旋轉限制構件84對可動構件83的旋轉限制。如此一來,當馬達80被更往正旋轉方向驅動,把持金屬絲W的把持部70旋轉,扭捻金屬絲W。把持部70被未圖示的彈簧往後方偏壓,一邊對金屬絲W施加張力一邊扭捻。這樣,金屬絲W不會鬆弛,鋼筋S被金屬絲W所捆束。
第20圖係顯示離開扭捻的金屬絲W的狀態。扭捻金屬絲W後,馬達80被驅動往逆旋轉方向,馬達80將可動構件83往箭頭R所示的後方向移動。也就是說,可動構件83連動於馬達80的旋轉的旋轉動作會被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馬達80的旋轉轉換為直線移動。如此一來,可動構件83往後方向移動。連動於可動構件83往後方向移動的動作,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往離開固定把持構件70C的方向位移,把持部70鬆開金屬絲W。另外,當鋼筋S的捆束結束,並要從鋼筋捆束機1A拔出鋼筋S時,習知技術下,鋼筋S會被導引部卡住而難以拔出,使得作業性惡化。相對於此,將第2導引部51的可動導引部55構成可在箭頭H方向旋轉,將鋼筋S從鋼筋捆束機1A拔出時,第2導引部51的可動導引部55不會卡到鋼筋S,而使得作業性提升。 <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4A圖、第24B圖及第25A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第24C圖、第24D圖、第25B圖係習知技術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以下,關於以金屬絲W捆束鋼筋S的動作,將用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與習知技術相比較的作用效果例來說明。
如第24C圖所示,將具有既定直徑(例如1.6mm~2.5mm左右)的1根金屬絲Wb捲緊於鋼筋S的習知構造中,如第24D圖所示,金屬絲Wb的剛性高,因此如果不用相當大的力將金屬絲Wb捲緊於鋼筋S上,在捲緊金屬絲Wb的動作中金屬絲Wb會發生鬆弛J,與鋼筋S之間產生間隙。
相對於此,如第24A圖所示,將比起習知技術直徑細(例如0.5mm~1.5mm左右)的2根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的本實施型態中,如第24B圖所示,金屬絲W的剛性比習知技術低,因此即使以比習知技術低的力將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上,仍然會在捲緊金屬絲W的動作中抑制金屬絲W產生鬆弛,以直線部K確實地捲緊於鋼筋S上。在此,考慮到以金屬絲W捆束鋼筋S的機能,金屬絲W的剛性不只因為金屬絲W的直徑,也也因為材質等的差異而變化。例如,本實施型態中,以直徑為0.5mm~1.5mm左右的金屬絲W為例來說明,但也考慮到金屬絲W的材質等的話,金屬絲W的直徑的下限值及上限值至少會產生有公差的程度的差值也是有可能的。
又,如第25B圖所示,以具有既定直徑的1根金屬絲Wb捲緊扭捻於鋼筋S的習知架構中,鋼筋Wb的剛性高,因此即使做扭捻金屬絲Wb的動作,也不會消除金屬絲Wb的鬆弛,而在與鋼筋S之間產生間隙L。
相對於此,如第25A圖所示,比起習知技術,以直徑較細的2根金屬絲W捲緊扭捻於鋼筋S的本實施型態中,金屬絲W的剛性比習知技術低,因此,透過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比起習知技術至少能夠抑制與鋼筋S之間的間隙M,因而提升金屬絲W的捆束強度。
然後,透過使用2根金屬絲W,能夠使鋼筋保持力與習知技術相等,且抑制捆束後的鋼筋S之間的偏移。本實施型態中,將2根金屬絲同時送出,使用同時送出的這兩根金屬絲W來捆束鋼筋S。在此,所謂將2根金屬絲W同時送出是指當一根金屬絲W與另一根金屬絲W以略相同速度送出的情況,也就是一根金屬絲W相對於另一根金屬絲W相對速度略等於0的情況,但在本例中,並不一定限定在這個意思。例如,即使一根金屬絲W與另一根金屬絲W以不同速度(時間點)送出的情況下,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上2根金屬絲W相鄰並排前進,金屬絲W在並排狀態下纏繞於鋼筋S的話,這也算是2根金屬絲同時送出。也就是說,2根金屬絲W各自的剖面面積總和的總面積是決定鋼筋保持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即使錯開送出2根金屬絲的時間點,就確保鋼筋保持力這點上有相同的結果。然而,比較起錯開送出2根金屬絲W的時間點的動作,將2根金屬絲W同時送出的動作能夠縮短進給所需要的時間,因此將2根金屬絲W同時送出的方式最終能夠提升捆束速度。
第26A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第26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以下,關於捆束鋼筋S的金屬絲W的型態,將用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與習知比較的作用效果例來說明。
以習知的鋼筋捆束機捆束於鋼筋S上的金屬絲W如第26B圖所示,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及另一端部WE朝向與鋼筋S的相反方向。藉此,捆束鋼筋S的金屬絲W中,形成比扭捻部位更前端側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及另一端部WE從鋼筋S大幅突出的型態。當金屬絲W的前端側大幅突出,突出部分可能會妨礙作業而形成作業的阻礙。
又,鋼筋S的捆束後,在鋼筋S鋪設部位流入混凝土200,但此時為了不要讓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及另一端部WE從混凝土200突出,捆束於鋼筋S的金屬絲W的前端在第26B圖的例子中,金屬絲W的一端部WS與流入混凝土200的表面201之間的厚度必須保持在既定的尺寸S1。因此,在金屬絲W的一端部WS與另一端部WE朝向與相反於鋼筋S的方向的型態中,從鋼筋S的鋪設位置到混凝土200的表面201之間的厚度S12變厚。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藉由折彎部71,金屬絲W會彎曲成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會位於比金屬絲W的彎部位(第1折彎部位WS1)更靠鋼筋S側,且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E會位於比金屬絲W的彎部位(第2折彎部位WE1)更靠鋼筋S側。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折彎部71折彎金屬絲W時,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與固定把持構件70C把持金屬絲W的動作中被預備折彎部72折彎的部位、以及在將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的動作中被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折彎的部位,兩者中的一者會成為金屬絲W在離開鋼筋S的方向上最突出的頂部。
藉此,以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捆束於鋼筋S的金屬絲W如第26A圖所示,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被折彎向鋼筋S側,使得第1折彎部位WS1形成於扭捻部位WT與一端部WS之間,金屬絲W的一端部WS位於比第1折彎部位WS1更靠鋼筋S側。又,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被折彎向鋼筋S側,使得第2折彎部位WE1形成於扭捻部位WT與另一端部WE之間,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位於比第2折彎部位WE1更靠鋼筋S側。
在第26A圖所示的例子中,金屬絲W形成有2個折彎部,在本例中是第1折彎部位WS1與第2折彎部位WE1,其中捆束鋼筋S的金屬絲W之中最往遠離鋼筋S的方向(鋼筋S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1折彎部位WS1形成頂部Wp。然後,金屬絲W的一端部WS與另一端部WE的任一者都不會超過頂部Wp往鋼筋S的相反方向突出。
像這樣,使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及另一端部WE不會超過金屬絲W折彎部位所構成的頂部Wp往鋼筋S的相反方向突出,藉此能夠抑制金屬絲W的端部突出所造成的作業性的下降。又,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被折彎到鋼筋S側,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也被折彎到鋼筋S側,因此金屬絲W從扭捻部位WT向外突出的前端側的突出量比習知技術少。因此,比起習知技術,能夠減薄鋼筋S的鋪設位置到混凝土200的表面201之間的厚度S2,因而能夠減低混凝土的使用量。
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在金屬絲W的正方向送出中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在金屬絲W的逆方向送出中捲緊於鋼筋S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會在被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把持的狀態下,被折彎部71折彎到鋼筋S側。又,被切斷部6A切斷的金屬絲W的另一端部WE側,會在被固定把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把持的狀態下,被折彎部71折彎到鋼筋S側。
藉此,如第23B圖所示,能夠將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形成的把持位置做為支點71c1來折彎金屬絲W。如第23C圖所示,能夠將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所形成的把持位置做為支點71c2來折彎金屬絲W。又,折彎部71能夠藉由靠近鋼筋S方向的位移,施加將鋼筋W推壓往鋼筋S方向的力。
像這樣,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在把持位置緊緊把持金屬絲W,以支點71c1、71c2為支點折彎金屬絲W,因此不將推壓金屬絲W的力量往其他方向分散,就能夠確實地將金屬絲W的端部WS、WE側彎向希望的方向(鋼筋S側)。
相對於此,例如在不把持金屬絲W的狀態下,施加力往扭捻金屬絲W的方向的習知的捆束機中,雖然能夠將金屬絲W的端部沿著扭捻方向彎折,但因為是在不把持金屬絲W的狀態下施加彎折金屬絲W的力,所以彎折金屬絲W的方向不固定,金屬絲W的端部也有可能朝向與鋼筋S相反的外側。
然而,本實施型態中,如上所述,在把持位置緊緊把持金屬絲W,以支點71c1、71c2為支點折彎金屬絲W,就能夠確實地將金屬絲W的端部WS、WE側彎向鋼筋S側。
又,扭捻金屬絲W捆束鋼筋S後,當打算將金屬絲W的端部折向鋼筋S側時,有可能扭捻金屬絲W的捆束部位變鬆,捆束強度降低。又,扭捻金屬絲W捆束鋼筋S後,當打算進一步施加在扭捻金屬絲W的方向上的力來彎折金屬絲端部時,扭捻金屬絲W的捆束部位有可能會損傷。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中,在扭捻金屬絲W捆束鋼筋S之前,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與另一端部WE側折向鋼筋S側,因此扭捻金屬絲W的捆束部位不會變鬆,捆束強度不會下降。又,扭捻金屬絲W捆束鋼筋S後,不會進一步施加在扭捻金屬絲W的方向上的力,因此扭捻金屬絲W的捆束部位不會損傷。
第27A圖、第28A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第27B圖、第28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以下,關於透過將金屬絲W捲緊於鋼筋S的動作來防止金屬絲W從把持部脫落,將用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與習知比較的作用效果例來說明。
鋼筋捆束機的習知把持部700如第27B圖所示,具備固定把持構件700C、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0R,並且具有將捲緊於鋼筋S的金屬絲W會抵住的長度限制部701設計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中。
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拉回)來捲緊於鋼筋S的動作、以及用把持部700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中,固定把持構件70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所形成的金屬絲W的把持位置到長度限制部701之間的距離N2如果較短,被固定把持構件70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所把持的金屬絲W容易脫落。
為了使把持的金屬絲W難以脫落,將距離N2設計得較長即可,為此,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中的金屬絲W的把持位置到長度限制部701之間的距離必須增長。
然而,如果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中的金屬絲W的把持位置到長度限制部701之間的距離增長的話,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會大型化。因此,習知構造中,不能夠將固定把持構件700C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所形成的金屬絲W的把持位置到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之間的距離N2增長。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的把持部70如第27A圖所示,將金屬絲W所抵接的長度限制部74做成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獨立的其他零件。
藉此,不必讓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大型化,就能夠增長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中的金屬絲W的把持位置到長度限制部74之間的距離N1。
因此,即使不讓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大型化,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來捲緊鋼筋S的動作、以及以把持部70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能夠抑制被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所把持的金屬絲W脫落。
又,鋼筋捆束機的習知的把持部700如第28B圖所示,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的面向固定把持構件700C的面,設置朝向固定把持構件700C的方向突出的凸部以及讓固定把持構件700C進入的凹部,形成預備折彎部702。
藉此,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及固定把持構件700C把持金屬絲W的動作,會將從第1可動把持構件700L及固定把持構件700C所形成的把持位置突出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彎折,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來捲緊鋼筋S的動作、以及以把持部700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能夠獲得防止金屬絲W脫落的效果。
然而,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被折彎到朝向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0R之間的金屬絲W的內側,因此被折彎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有可能會接觸到因為要捲緊鋼筋S而朝逆方向送的金屬絲W而被捲入。
如果被折彎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被捲入到因為要捲緊鋼筋S而朝逆方向送的金屬絲W的話,金屬絲W的捲緊可能會變得不牢靠,金屬絲W的扭捻也可能變得不牢靠。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的把持部70中,如第28A圖所示,在固定把持構件70C面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面,設置朝向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的方向突出的凸部以及讓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進入的凹部,形成預備折彎部72。
藉此,用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及固定把持構件70C把持金屬絲W的動作,會將從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及固定把持構件70C所形成的把持位置突出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彎折,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來捲緊鋼筋S的動作、以及以把持部70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能夠獲得防止金屬絲W脫落的效果。
然後,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被折彎到與通過固定把持構件70C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之間的金屬絲W的相反方向的外側,因此能夠抑制被折彎的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接觸到因為要捲緊鋼筋S而朝逆方向送的金屬絲W。
藉此,將金屬絲W往逆方向送來捲緊鋼筋S的動作會抑制金屬絲W從把持部70脫落,確實執行金屬絲W的捲緊,而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會確實執行金屬絲W的捆束。
第29A圖、第29B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以下,關於將鋼筋放入捲曲導引部的動作以及從捲曲導引部拔出鋼筋的動作,將用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來說明。例如,以金屬絲W捆束構成基底的鋼筋S的情況下,在使用鋼筋捆束機1A的作業中,會形成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的開口朝向下方的狀態。
進行捆束作業時,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的開口朝向下方,如第29A圖所示,將鋼筋捆束機1A朝向箭頭Z1所示的下方移動,藉此讓鋼筋S進入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之間的開口。
然後,捆束作業結束,如第29B圖所示,將鋼筋捆束機1A朝箭頭Z2所示的橫方向移動,第2導引部51會被被金屬絲W捆束的鋼筋S推壓,第2導引部51的前端側的可動導引部55會以軸55b為支點旋轉向箭頭H方向。
藉此,每次捆束金屬絲W於鋼筋S時,即使不每次都將鋼筋捆束機1A往上提,也能夠僅僅藉由將鋼筋捆束機1A往橫方向移動來進行接下來的捆束作業。這樣一來,(因為比起將鋼筋捆束機1A先往上移動再往下移動,單純橫方向移動較好)將被金屬絲W捆束的鋼筋S拔出的作業中,鋼筋捆束機1A的移動方向及移動量的限制能夠減少,而提升作業效率。
又,上述的捆束作業中,如第22B圖所示,第2導引部51的固定導引部54會固定成不位移且可限制金屬絲W的徑方向的位置的狀態。藉此,在金屬絲W纏繞於鋼筋S的動作中,固定導引部54的壁面54a能夠限制金屬絲W的徑方向的位置,抑制朝向被把持部70誘導的金屬絲W的方向的位移,並且抑制把持不良的發生。
以下,關於位移部34,用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來說明。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如第2圖所示,位移部34在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略垂直的方向上,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也就是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與握把部11A之間,具有第2位移構件36。又,使第2位移構件36位移的操作按鈕38、進行操作按鈕38的上鎖與解鎖的解除桿39,會設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與握把部11A之間。
像這樣將使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的機構設置於第2進給齒輪30R的後方的第2進給齒輪30R與握把部11A之間,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方,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上就不需要設置使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的機構。
藉此,比起在金屬絲進給部與彈匣之間具備使一對進給齒輪位移的機構這樣的架構,能夠將彈匣2A靠近金屬絲進給部3A配置,因此可嘗試將裝置小型化。又,因為不是彈匣2A與金屬絲進給部3A之間具備操作按鈕38的架構,所以能夠將彈匣2A靠近金屬絲進給部3A配置。
又,因為能將彈匣2A靠近金屬絲進給部3A配置,如第12圖所示,在收容了圓筒狀的捲軸20的彈匣2A中,能夠將配合捲軸20的形狀而突出的凸部21,配置到比電池15A的安裝位置更上方。這樣一來,能夠將凸部21靠近握把部11A配置,可嘗試將裝置小型化。
又,在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的下方,金屬絲W的進給路徑上,沒有設置使第2進給齒輪30R位移的機構,因此彈匣2A的內部會形成往金屬絲進給部3A輸送的金屬絲裝填空間22,對金屬絲W的裝填沒有構成阻礙的要素,能夠容易地進行金屬絲W的裝填。
在一對進給齒輪構成的金屬絲進給部中,會思考一種架構,具備:位移構件,使一個進給齒輪離開另一進給齒輪;以及保持構件,在一個進給齒輪與另一進給齒輪分離的狀態下保持位移構件。在這種架構中,當因為金屬絲W的變形等原因使得一個進給齒輪被推往離開另一進給齒輪的方向時,有可能位移構件被保持構件卡合,而保持住一個進給齒輪與另一進給齒輪分離的狀態。
當保持住一個進給齒輪與另一進給齒輪分離的狀態時,一對的進給齒輪變得難以夾住金屬絲W,而變得無法將金屬絲W送出。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中,如第5A圖所示,會將使第2進給齒輪30R離開第1進給齒輪30L的位移構件,即第1位移構件35及第2位移構件36,與操作第2進給齒輪30R與第1進給齒輪30L分離的狀態的上鎖及解除的操作按鈕38及解除桿39,分別做成獨立的零件。
藉此,如第5D圖所示,因為金屬絲W的變形等的原因使第2進給齒輪30R被推往離開第1進給齒輪30L的方向的話,第2位移構件36會推壓彈簧37而位移,但不會上鎖。因此,彈簧37的力量能夠持續地將第2進給齒輪30R往第1進給齒輪30L的方向推壓,即使第2進給齒輪30R暫時地離開第1進給齒輪30L,也能夠恢復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夾住金屬絲W的狀態,能夠繼續金屬絲W的進給。 <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作用效果例>
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型態的捲軸20以可伸出2根金屬絲W的方式被捲繞。然後,被捲繞於捲軸20的2根金屬絲W的前端側的一部分(接合部26)接合。
將2根金屬絲W在前端側接合,能夠在金屬絲W的初次裝填時,使2根金屬絲W通過並排導引4A的作業容易進行。另外,在圖示的例子中,距離金屬絲W的前端部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接合部26,但也可以形成前端部接合的狀態(也就是前端部成為接合部26),或者是將接合部26設置於不只有金屬絲W的前端側的一部分,而斷斷續續地設置在多個位置。本實施型態中,做為接合部26,是以扭捻2根金屬絲W的方式接合,因此不需要接合用的補助構件。又,為了將扭捻後的金屬絲配合並排導引4成形而將扭捻的部位壓扁,因此不需要增加扭捻次數,也就是說,不需要增長扭捻部位的長度,就能夠提高接合強度。 <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變形例>
第30A圖、第30B圖、第30C圖、第30D圖及第30E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第30A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B的開口4BW的剖面形狀,也就是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開口4BW的剖面形狀形成矩形,開口4BW的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構成直線狀。並排導引4B的開口4B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將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的狀態下的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並排導引4B在本例中,開口4B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
第30B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C的開口4CW的長邊方向是直線狀,短邊方向構成三角狀。並排導引4C為了能夠使複數根金屬絲W並排在開口4CW的長邊方向並且用短邊方向的斜面來導引金屬絲W,開口4C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將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的狀態下的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
第30C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D的開口4DW的長邊方向彎曲成向內側方向突出的曲線狀,短邊方向構成圓弧狀。也就是,開口4DW的開口形狀形成沿著並排的金屬絲W的的外形狀的形狀。並排導引4D的開口4D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將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的狀態下的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並排導引4D在本例中,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
第30D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E的開口4EW的長邊方向彎曲成向外側方向突出的曲線狀,短邊方向構成圓弧狀。也就是,開口4EW的開口形狀形成橢圓形狀。並排導引4E的開口4EW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將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的狀態下的複數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短邊方向的長度L2具有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長度。並排導引4E在本例中,長邊方向的長度L1具有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和稍長的長度。
第30E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F是配合金屬絲W的根數的複數的開口4FW所構成。各金屬絲W各自通過不同的開口4FW。並排導引4F的各開口4FW具有比金屬絲W的直徑r稍長的直徑(長度)L1,利用開口4FW的排列方向來限制複數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
第31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導引溝的變形例的構造圖。導引溝52B具有比金屬絲W的直徑r更長的寬度(長度)L1及深度L2。一根金屬絲W通過的一導引溝52B與另一根金屬絲W通過的另一導引溝52B之間,形成有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分隔壁部。第1導引部50利用複數的導引溝52B的排列方向來限制複數根金屬絲的並排方向。
第32A圖及第32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金屬絲進給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第32A圖所示的金屬絲進給部3B具備各自送出1根金屬絲W的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各自都具有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
分別被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送出的1根金屬絲W會被第6A圖、第6B圖或第6C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A、或者是第30A圖、第30B圖、第30C圖或第30D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B~4E,與第7圖所示的導引溝52,並排在既定的方向上。
第32B圖所示的金屬絲進給部3C具備各自送出1根金屬絲W的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各自都具有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
分別被第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送出的1根金屬絲W會被第30E圖所示的並排導引4F與第32B圖所示的導引溝52B,並排在既定的方向上。金屬絲進給部30C中,2根金屬絲W獨立地被導引,因此做成能夠獨立驅動1金屬絲進給部35a及第2金屬絲進給部35b的機構的話,也就可能將2根金屬絲W的進給時序錯開。另外,在2根金屬絲W中的其中一者纏繞鋼筋S的動作的途中,才開始另一者的金屬絲W的進給進行纏繞鋼筋S的動作,2根金屬絲W也是同時被進給。又,即使2根金屬絲W的進給同時開始,一根金屬絲W的進給速度與另一根金屬絲W的進給速度不同的情況下,2根金屬絲W也是同時被進給。
第33圖、第34A圖、第34B及第35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第34A圖是第33圖的A-A剖面圖,第34B圖是第33圖的B-B剖面圖,第35圖是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又,第36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動作的一例的說明圖。
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G1與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G2具備滑動構件40A,用以抑制金屬絲W通過導引內時因為金屬絲W的滑動造成的磨耗。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G3並不具備滑動構件40A。
並排導引4G1是構成進給構件的限制構件的一例,以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貫通的開口(金屬絲限制部)40G1所構成。並排導引4G1為了限制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如第34A圖、第34B圖、第35圖所示,開口40G1會是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的長度L1會比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及一方向都垂直的其他方向的長度L2更長的形狀。
並排導引4G1為了將2根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並且限制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會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和更長,短邊方向的長度L2會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更長。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會構成直線狀、短邊方向會構成圓弧狀或直線狀。
被導引構件部5A的第1導引部50形成圓弧狀的金屬絲W會在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G2、第1導引部50的導引銷53、53b共3個點,被限制住圓弧的外側的2點與內側的1點的位置而彎曲,形成略圓形的圈Ru。
將由金屬絲W形成的第36圖所是的圈Ru的軸方向Ru1為基準的情況下,如第35圖的一點鏈線Deg所示,通過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2根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傾斜角(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相對於開口40G1的沿著圈Ru的軸方向Ru1的邊(延伸於長邊方向的邊)的傾斜角)超過45度的話,2根金屬絲W被進給時有可能被扭捻交錯。
因此,會決定出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與長邊方向的長度L1的比例,使得通過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2根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相對於金屬絲W所形成的圈Ru的軸方向Ru1的傾斜角在45度以下。本例中,開口40G1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與長邊方向的長度L1的比例設定在1:1.2以上。考慮到金屬絲W的直徑r的話,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設定成超過金屬絲W的直徑r的1倍且在1.5倍以下。另外,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的傾斜在15度以下更佳。
並排導引4G2是構成進給構件的限制構件的一例,以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貫通的開口(金屬絲限制部)40G2所構成。並排導引4G2為了限制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徑方向所朝向的方向,如第37圖所示,開口40G2會是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的長度L1會比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及一方向都垂直的其他方向的長度L2更長的形狀。
並排導引4G2為了將2根金屬絲W沿著徑方向排列,並且限制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會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和更長,短邊方向的長度L2會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更長。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會構成直線狀、短邊方向會構成圓弧狀或直線狀。
即使是並排導引4G2,也會設定成開口40G2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與長邊方向的長度L1的比例在1:1.2以上,使得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的傾斜角在45度以下,甚至更好的是在15度以下。考慮到金屬絲W的直徑r的話,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短邊方向的長度L2會設定成超過金屬絲W的直徑r的1倍且在1.5倍以下。
並排導引4G3是構成進給構件的限制構件的一例,且構成固定刃部60。並排導引4G3與並排導引4G1及並排導引4G2相同地,開口(金屬絲限制部)40G3會是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的長邊方向的長度比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和長,短邊方向的長度比1根金屬絲W的直徑r長的形狀。
並排導引4G3會設定成開口40G3的短邊方向的至少1部分的長度與長邊方向的至少1部分的長度的比例在1:1.2以上,使得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的傾斜角在45度以下,甚至更好的是在15度以下。考慮到金屬絲W的直徑r的話,並排導引4G3的開口40G3的短邊方向的的長度會設定成超過金屬絲W的直徑r的1倍且在1.5倍以下,藉此限制2根金屬絲W的並排方向。
滑動構件40A是滑動部的一例。滑動構件40A是以稱為超硬合金的材質構成。超硬合金具有比構成並排導引4G1的導引本體41G1的材質以及構成並排導引4G2的導引本體41G2的材質更高的硬度。藉此,滑動構件40A具有比導引本體41G1及導引本體41G2更高的硬度。滑動構件40A在本例中是以稱為圓筒狀的銷的構件構成。
導引本體41G1及導引本體41G2是以鐵構成。進行一般熱處理的導引本體41G1及導引本體41G2的硬度是維氏硬度的500~800左右。相對於此,以超硬合金構成的滑動構件40A的硬度是維氏硬度的1500~2000左右。
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在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中,會設置成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且在本例中從沿著2根金屬絲W排列方向的長邊方向的內面露出。又,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在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中,會設置成與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垂直,且在本例中從沿著2根金屬絲W排列方向的長邊方向的內面露出。滑動構件40A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且沿著2根金屬絲W排列的方向延伸。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露出至與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的內面沒有高低差的平面,以及露出至與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的內面沒有高低差的平面就足夠了。但較佳的是,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會從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的內面以及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的內面突出並露出。
導引本體41G1設置有孔部42G1,具有滑動構件40A壓入後會被固定的直徑。孔部42G1會設在既定的位置,使得壓入孔部42G1中的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會露出到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的內面。孔部42G1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且沿著2根金屬絲W排列的方向延伸。
導引本體41G2設置有孔部42G2,具有滑動構件40A壓入後會被固定的直徑。孔部42G2會設在既定的位置,使得壓入孔部42G2中的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會露出到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的內面。孔部42G2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且沿著2根金屬絲W排列的方向延伸。
被捲曲導引部5A形成第36圖所示的圈Ru的金屬絲W,能夠在金屬絲進給部3A的進給動作中往圈Ru的徑方向Ru2移動。又,鋼筋捆束機1A中,被捲曲導引部5A形成圈狀的金屬絲W所進給的方向(以捲曲導引部5A纏繞鋼筋S的周圍的金屬絲W的捲繞方向)與捲軸20捲繞金屬絲W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屬絲W在金屬絲進給部3A的進給動作中,能夠在圈Ru的徑方向Ru2上移動。圈Ru的徑方向Ru2是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也垂直於2根金屬絲W排列方向的方向。圈Ru的徑變大的情況下,金屬絲W就會往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移動。又,圈Ru的徑變小的情況下,金屬絲W就會往圈Ru的徑方向Ru2的內側移動。
並排導引4G1會設計成從第1圖等所示的捲軸20所伸出的金屬絲W會通過開口40G1。因此,通過並排導引4G1的金屬絲W在開口40G1的內面中,會滑動於相當於第36圖所示的金屬絲W的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與內側的位置的面上。因為金屬絲W的滑動而與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內面的外側的面與內側的面磨耗的話,通過並排導引4G1的金屬絲W會往圈Ru的徑方向Ru2移動。
這樣一來,往金屬絲進給部3A誘導的金屬絲W會從第4圖所說明的第1進給齒輪30L的第1進給溝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第2進給溝部32R之間脫落,往金屬絲進給部3A的誘導變得困難。
因此,並排導引4G1在開口40G1的內面當中,相對於被捲曲導引構件5A所形成的金屬W構成的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的面與內側的面的既定位置,具備滑動構件40A。藉此,開口40G1內的磨耗受到抑制,通過並排導引4G1的金屬絲W能夠確實地被誘導到金屬絲進給部3A。
又,並排導引4G2會有從金屬絲進給部3A送出且被捲曲導引部5A形成圈狀Ru的金屬絲W通過,因此,金屬絲W會滑動於開口40G2的內面中,主要在被捲曲導引部5A所形成的金屬絲W的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的面上。因為金屬絲W的滑動而與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1的內面的外側的面磨耗的話,通過並排導引4G2的金屬絲W會往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移動。金屬絲W往並排導引4G3的誘導會變得困難。
因此,並排導引4G2在開口40G2的內面當中,相對於被捲曲導引構件5A所形成的金屬W構成的圈Ru的徑方向Ru2的外側的面的既定位置,具備滑動構件40A。藉此,影響金屬絲W往並排導引4G3的誘導的上述既定位置的磨耗受到抑制,通過並排導引4G2的金屬絲W能夠確實地被誘導到並排導引4G3。
又,滑動構件40A如果是與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內面以及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內面之間沒有高低差的表面形狀的情況下,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內面以及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內面會有若干的摩擦。然而,滑動構件40A不會產生磨耗就這樣留著,從開口40G1的內面及開口40G2的內面突出並露出。藉此,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內面以及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內面的磨耗會進一步被抑制。
第37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如第1圖所示,捲軸20上的金屬絲W的捲繞方向與捲曲導引部5A所形成的金屬絲W的圈Ru的捲繞方向不同。因此,並排導引4G1能夠在開口40G1的內面中,僅在捲曲導引部5A所形成的金屬絲W的圈Ru的徑方向Ru2的內側的面的既定位置,具備滑動構件40A。
第38圖~第43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滑動部並不限定於剖面形狀為圓形的上述銷狀的滑動構件40A,如第38圖所示,也可以是長方體、立方體等的剖面形狀為多角形的構件所構成的滑動構件40B。
又,如第39圖所示,能夠將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內面及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內面的既定位置,藉由淬火等的加工使其硬度比其他部位高,來構成滑動部40C。又,也能夠將構成並排導引4G1的導引本體41G1及構成並排導引4G2的導引本體41G2,用比並排導引4G3等的硬度更高的材質構成,如第40圖所示,將並排導引4G1及並排導引4G2的全體當作是滑動部40D。
又,也能夠如第41圖所示,以具備垂直於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的軸43且會跟著金屬絲W的進給而轉動的滾輪40E,來取代滑動部。滾輪40E在跟隨著金屬絲W進給的旋轉中,與金屬絲W的接觸部位會改變,因此摩擦受到抑制。
又,如第42圖所示,並排導引4G1及並排導引4G2具備做為裝卸構件的一例的螺絲400所插入的孔部401Z。又,第1圖等所示的鋼筋捆束機1A中,具備安裝座403,形成有讓螺絲400鎖上的螺絲孔402。將螺絲400鎖上及取下,可以將並排導引4G1及並排導引4G2固定及解除固定,自由裝卸。藉此,並排導引4G1及並排導引4G2產生磨耗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更換。
又,如第43圖所示,導引本體41G1設置有安裝孔部44G1,位於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會露出並排導引4G1的開口40G1的長邊方向的內面的既定位置,並且可透過自由裝卸的方式將滑動構件40A固定。又,導引本體41G2設置有安裝孔部44G2,位於滑動構件40A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會露出並排導引4G2的開口40G2的長邊方向的內面的既定位置,並且可透過自由裝卸的方式將滑動構件40A固定。藉此,即使滑動構件40A產生磨耗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更換。
第44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H1具有配合金屬絲W數目的2個孔部(開口),用孔部的排列方向來限制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並排導引4H1可以具備第33圖、第34A圖、第34B圖、第37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A、第38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B、第39圖所說明的滑動部40C、第40圖所說明的滑動部40D、或者是第41圖所說明的滾輪40E中任一者。
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H2可以是第6A圖等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A、第30A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B、第30B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C、第30C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D、第30D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E中任一者。
又,做為滑動部的例子,並排導引4H2也可以是具備具備第33圖、第34A圖、第34B圖、第37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A的並排導引4G2。又,做為滑動部的變形例,並排導引4H2可以是具備第38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B的並排導引4G2、具備第39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C的並排導引4G2、具備第40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D的並排導引4G2、或者是具備第41圖所說明的滾輪40E的並排導引4G2中的任一者。
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H3可以是第6A圖等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A、第30A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B、第30B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C、第30C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D、第30D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E中任一者。
第45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設置於導入位置P1的並排導引4J1是是第6A圖等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A、第30A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B、第30B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C、第30C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D、第30D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E中任一者。
又,做為滑動部的例子,並排導引4J1也可以是具備具備第33圖、第34A圖、第34B圖、第37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A的並排導引4G2。又,做為滑動部的變形例,並排導引4J1可以是具備第38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B的並排導引4G2、具備第39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C的並排導引4G2、具備第40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D的並排導引4G2、或者是具備第41圖所說明的滾輪40E的並排導引4G2中的任一者。
設置於中間位置P2的並排導引4J2具有配合金屬絲W數目的2個孔部(開口),用並排導引4J2的排列方向來限制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並排導引4J2可以具備第33圖、第34A圖、第34B圖、第37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A、第38圖所說明的滑動構件40B、第39圖所說明的滑動部40C、第40圖所說明的滑動部40D、或者是第41圖所說明的滾輪40E中任一者。
設置於切斷排出位置P3的並排導引4J3可以是第6A圖等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A、第30A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B、第30B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C、第30C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D、第30D圖所說明的並排導引4E中任一者。
第46A圖及第46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第2導引部51的可動導引部55藉由導引軸55c與沿著可動導引部55的位移方向的導引溝55d來限制位移方向。例如,如第46A圖所示,可動導引部55具備導引溝55d,延伸於可動導引部55相對於第1導引部50的移動方向,也就是可動導引部55靠近及遠離第1導引部50的方向。固定導引部54具備導引軸55c,其插入導引溝55d中且能夠在導引溝55d內移動。藉此,可動導引部55會利用相對於第1導引部50遠離或接近的方向(第46A圖的上下方向)上的平行移動,從導引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
又,如第46B圖所示,可動導引部55也可以具備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導引溝55d。藉此,可動導引部55會在從本體部10A的一端(前端)突出的位置退避到本體部10A的內部的前後方向的移動中,從導引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這個情況的導引位置是可動導引部55從本體部10A的前端突出的位置,會使得可動導引部55的壁面55a存在於形成圈Ru的金屬絲W所通過的位置。又,退避位置是可動導引部55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進入本體部10A的內部的狀態。又,可動導引部55也可以具備在延伸於與第1導引部50離接方向以及前後方向雙方的斜方向上的導引溝55d。另外,導引溝55d可以是直線狀也可以是圓弧等的曲線狀。
本實施型態中,以使用2根金屬絲W的架構為例來說明,但也可以使用2根以上的金屬絲W的架構。
又,也可以是具備收容短條狀的金屬絲W的彈匣,每次供給複數根金屬絲W的架構。
又,也可以是本體部不具備彈匣,而接受外部的獨立的金屬絲供給部供給的金屬絲的架構。
又,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1A是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部50配置有長度限制部74的架構,但如果是與第1可動把持構件70L等的把持部70獨立的零件的話,也可以配置在其他部位,例如可以配置在支持把持部70的構造物中。
又,也可以在用折彎部71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及另一端部WE側折彎到鋼筋S側的動作結束之前,開始把持部70的旋轉動作,開始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又,也可以在把持部70的旋轉動作開始、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開始之後,扭捻金屬絲W的動作結束之前,開始或結束用折彎部71將金屬絲W的一端部WS側及另一端部WE側折彎到鋼筋S側的動作。
又,做為折彎構件,折彎部71與可動構件83做成一體的構造,但也可以做成獨立的構造。把持部70與折彎部71可以是用獨立的馬達等的驅動構件來驅動的構造。又,也可以取代折彎部71,做為折彎構件,在故鄧把持構件70C、第1可度把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把持構件70R上,具備凹凸型狀等形成的折彎部,其利用把持金屬絲W的動作來施加將金屬絲W往鋼筋S側折彎的力。
另外,本發明也可以適用於將做為捆束物的配管等以金屬絲捆束的捆束機中。 <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變形例>
第47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變形例的構造圖。第47B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變形例的平面圖。第47C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剖面圖。第47C圖係第47B圖的Y-Y線剖面圖。捲繞於捲軸20的金屬絲W是複數根金屬絲,本例中是2根金屬絲W,以沿著芯部24的軸方向並排的狀態下可伸出的方式纏繞。2根金屬絲W具備從捲軸20伸出的一側的前端的一部分接合的接合部26B。
接合部26B是2根金屬絲W是藉由熔接、焊接、接著劑、硬化性樹脂等接合、壓接、超音波熔接等形成一體。接合部26B在本例中,如第47C圖所示,長邊方向的長度L10是略等同於將2根金屬絲W沿著剖面方向排列的型態下2根金屬絲W的直徑r的和,短邊方向的長度L20略等同於1根金屬絲W的直徑r。
上述實施型態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夠如以下的附錄所記載。 (附錄1)
一種捆束機,包括:收容部(彈匣),能夠伸出2根以上的金屬絲;金屬絲進給部,將從該收容部伸出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夾著送出;捲曲導引部,使該金屬絲進給部送出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彎曲,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以及捆束部,把持並扭捻該捲曲導引部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 (附錄2)
附錄1所記載的捆束機,更包括:並排導引,設置於該收容部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 (附錄3)
附錄2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並排導引將進入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送出。 (附錄4)
附錄3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並排導引具有金屬絲限制部,用以限制進入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的朝向方向,並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 (附錄5)
附錄4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金屬絲限制部是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的開口。 (附錄6)
附錄4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金屬絲限制部是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的導引溝。 (附錄7)
附錄5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並排導引具有導引本體部,該開口以沿著從該收容部伸出並且被該金屬絲進給部送出的金屬絲的進給方向貫通該導引本體部的方式形成,與該進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的長度會比垂直於該進給方向也垂直於該一方向的其他方向的長度更長。 (附錄8)
附錄7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開口的該一方向的長度會比貫通該開口的n根金屬絲的各個直徑的和還要長,該開口的該其他方向的長度會超過金屬絲的直徑的1倍且在金屬絲的直徑的2倍以下。 (附錄9)
附錄8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開口的該其他方向的長度會超過金屬絲的直徑的1倍且在金屬絲的直徑的1.5倍以下。 (附錄10)
附錄7至9任一者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開口的該其他方向的長度與該開口的該一方向的長度的比在1:1.2以上。 (附錄11)
附錄7至10任一者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開口會形成,當複數根金屬絲插入時,並排於該開口內的複數根金屬絲的排列方向相對於延伸於該開口的該一方向的邊的傾斜角度在45度以下。 (附錄12)
附錄11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傾斜角度在15度以下。 (附錄13)
附錄2至12任一者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並排導引設置於該收容部與該金屬絲進給部之間。 (附錄14)
附錄2至13任一者所記載的捆束機中,該並排導引設置於該金屬絲進給部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 (附錄15)
附錄14所記載的捆束機更包括:切斷部,設置於該金屬絲進給構件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切斷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的金屬絲,該並排導引設置於該金屬絲進給部與該切斷部之間。 (附錄16)
附錄14或15所記載的捆束機更包括:切斷部,設置於該金屬絲進給構件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切斷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的金屬絲,該並排導引設置於該切斷部或其附近。 (附錄17)
附錄14至16任一者所記載的捆束機更包括:切斷部,設置於該金屬絲進給構件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切斷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的金屬絲,該並排導引設置於該切斷部與該捲曲導引部之間。 (附錄18)
一種能夠收容於附錄1所記載的收容部中的捲軸,其被2根以上的金屬絲捲繞。 (附錄19)
附錄18所記載的捲軸中,一部分被接合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被捲繞。 (附錄20)
附錄19所記載的捲軸中,前端部的一部分被接合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被捲繞。 (附錄21)
附錄19所記載的捲軸中,前端部的一部分被扭捻接合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被捲繞。
以上,附錄中記載的內容實現了上述實施型態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下針對附錄做補充說明。第48圖係顯示附錄1記載的捆束機的一例的構造圖。捆束機100A包括:彈匣(收容部)2A,能夠伸出2根以上的金屬絲;金屬絲進給部3A,將從彈匣2A伸出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夾著送出;捲曲導引部5A,使金屬絲進給部3A送出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彎曲,纏繞於捆束物S1的周圍;以及捆束部7A,把持並扭捻捲曲導引部5A纏繞於捆束物S1的周圍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
第49A圖、第49B圖、第49C圖及第49D圖係顯示附錄1記載的金屬絲進給部的一例的構造圖。金屬絲進給部3A具備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會夾著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相對。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的外周具有將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夾持於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之間的夾持部320。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的外周相對的部位會位移於夾持部320所夾持的金屬絲W的延伸方向上,將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送出。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為了在兩者之間傳遞驅動力,可以在外周面具備齒部。
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分別是圓板形狀的構件,如第49A圖及第49B圖所示,沿著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相對。又,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如第49C圖、第49D圖所示,在垂直於於金屬絲W並排的方向上相對。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會被未圖示的偏壓機構往彼此靠近的方向偏壓。
夾持部320如第49A圖所示,在一進給構件310L的外周面具備讓並排的金屬絲W的一者進入的溝部320L,在另一進給構件310R的外周面具備讓並排的金屬絲W的另一者進入的溝部320R。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偏壓,藉此,溝部320L、320R會讓金屬絲W的一者與另一者彼此推壓。
夾持部320如第49B圖所示,在一對的進給構件的任一者的外周面,在本例中是進給構件310L的外周面,具備讓並排的金屬絲W的進入的溝部320C。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偏壓,藉此另一進給構件310R的外周面與溝部320C會讓金屬絲W的一者與另一者彼此推壓。
夾持部320如第49C圖所示,在一個進給構件310L的外周面具備讓並排的金屬絲W的進入的溝部320L2,在另一個進給構件310R的外周面具備讓並排的金屬絲W的進入的溝部320R2。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偏壓,藉此各個金屬絲W被溝部320L2、320R2推壓。
夾持部320如第49D圖所示,在一個進給構件310L的外周面具備配合並排金屬絲W的數目的讓1根金屬絲W的進入的溝部320L3,在另一個進給構件310R的外周面具備配合並排金屬絲W的數目的讓1根金屬絲W的進入的溝部320R3。一對的進給構件310L、310R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偏壓,藉此各個金屬絲W被各溝部320L3、320R3推壓。
如第48圖、第49A圖、第49B圖、第49C圖及第49D圖所說明,金屬絲進給部3A中,能夠在並排2根以上的金屬絲W的狀態下。沿著金屬絲W的延伸方向進給。並排2根以上的金屬絲W的狀態下進給包括各金屬絲W相接的狀態以及非接觸的狀態。又,金屬絲W並排方向包括沿著金屬絲W形成的圈Ru的軸R1的方向以及與其垂直的方向。
第50A圖、第50B圖及第50C圖係顯示附錄6記載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導引溝400A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形成於導引本體401(或者是,也可以是導引本體401本身構成導引溝400A)。導引溝400A如第50A圖所示,在沿著金屬絲W並排方向的相對的2個邊中的一者,具備一部分打開的開口部402A。另外,在沿著金屬絲W並排方向上的另一邊也可以具備開口部,又,與金屬絲W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邊的一部分也可以具備開口部。
導引溝400B如第50B圖所示,在沿著金屬絲W並排方向的相對的2個邊中的一者,具備一的方向的邊全部打開的開口部402B。導引溝400C如第50C圖所示,與金屬絲W的排列方向垂直的2個邊中的一者,具備一部分或全部打開的開口部402C。
將2個以上的導引溝400B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配置的構造中,也可以設置開口部402B的朝向不同。將2個以上的導引溝400C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配置的構造中,也可以設置開口部402C的朝向不同。也可以沿著金屬絲W的進給方向設置導引溝400B及導引溝400C。
第51圖係顯示金屬絲進給部的其他例的構造圖。金屬絲進給部3X具備第1壁部330a與第2壁部330b。第1壁部330a與第2壁部330b設置成夾住2根以上的金屬絲W。第1壁部330a與第2壁部330b之間的間隔超過金屬絲W的直徑的1倍,且在1.5倍以下。
藉由在例如第34圖所示的金屬絲進給部3A的上流側具備第1壁部330a與第2壁部330b,能夠抑制金屬絲進給部3A送來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W彼此扭捻交錯。
本申請案係根據2015年7月2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5-145282、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5-145286、及2016年7月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6-136066,這些內容將做為參考內容併入本發明的說明書中。
1A:鋼筋捆束機 2A:彈匣 20:捲軸 3A:金屬絲進給部(金屬絲進給構件(進給構件)) 4A~4F:並排導引(限制構件(進給構件)) 5A:捲曲導引部(導引構件(進給構件)) 6A:切斷部 7A:捆束部(捆束構件) 8A:捆束部驅動機構 11A:握把部 12A:扳機 13A:開關 14A:控制部 15A:電池 24:芯部 25:凸緣部 26B:接合部 30L:第1進給齒輪 30R:第2進給齒輪 31L,31R:齒部 31La,31Ra:齒底圓 32L:第1進給溝部 32La,32Ra:第1傾斜面 32Lb,32Rb:第2傾斜面 32R:第2進給溝部 33:驅動部 33a:進給馬達 33b:傳動機構 34:位移部 35:第1位移構件 36:第2位移構件 36a:軸 37:彈簧 38:操作按鈕 38a:第1卡合部 38b:第2卡合部 39:解除桿 39a:卡合凸部 39b:第2卡合凹部 39c:誘導斜面 4AW~4FW,40G1~40G3:開口 4AG,41G1,41G2,4J1~4J3,4H1~4H3:導引本體 40A,40B,40C,40D:滑動構件(滑動部) 40E:滾輪 42G1,42G2:孔部 43:軸 44G1,44G2:安裝孔部 50:第1導引部 51:第2導引部 52,52B:導引溝(導引部) 53:導引銷 53a:退避機構 54:固定導引部 54a:壁面 55:可動導引部 55a:壁面 55b:軸 55c:導引軸 55d:導引溝 60:固定刃部 61:旋轉刃部 61a:軸 62:傳動機構 70:把持部 70C,700C:固定把持構件 70L,700L:第1可動把持構件 70La:凹部 70Lb:凸部 70R,700R:第2可動把持構件 71:折彎部 72,702:預備折彎部 72b:凸部 73:凹部 74,701:長度限制部 75:拔出防止部 76:脫落防止部 80:馬達 81:減速機 82:旋轉軸 83:可動構件 84:旋轉限制構件 200:混凝土 201:表面 3X:金屬絲進給部 310L,310R:進給構件 320:夾持部 320L,320R,320L2,320R2,320L3,320R3:溝部 330a:第1壁部 330b:第2壁部 400:螺絲 400A~400C:導引溝 401:導引本體 401Z:孔部 402:螺絲孔 402A~402C:開口部 403:安裝座 Ru:圈 Ru1:軸方向 Ru2:徑方向 W,W1,W2:金屬絲
第1圖係從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全體構造的一例的側面觀看的構造圖。 第2圖係從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全體構造的一例的前面觀看的構造圖。 第3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3B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平面圖。 第3C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進給齒輪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位移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位移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C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位移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D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位移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6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6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6C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6D圖顯示並排的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6E圖係顯示相交且被扭捻的金屬絲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7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8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9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9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10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10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11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把持部的主要部位構造圖。 第11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把持部的主要部位構造圖。 第12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一例的外觀圖。 第13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4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5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6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7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8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19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20圖係本實施型態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第21A圖係將金屬絲纏繞在鋼筋的動作說明圖。 第21B圖係將金屬絲纏繞在鋼筋的動作說明圖。 第21C圖係將金屬絲纏繞在鋼筋的動作說明圖。 第22A圖係透過捲曲導引部將金屬絲形成圈狀的動作說明圖。 第22B圖係透過捲曲導引部將金屬絲形成圈狀的動作說明圖。 第23A圖係折彎金屬絲的動作說明圖。 第23B圖係折彎金屬絲的動作說明圖。 第23C圖係折彎金屬絲的動作說明圖。 第24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4B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4C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4D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5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5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6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6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7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7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8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8B圖係習知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與課題例。 第29A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29B圖係本實施型態例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第30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0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0C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0D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0E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1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導引溝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2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金屬絲進給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2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金屬絲進給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3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34A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34B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35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36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動作的一例的說明圖。 第37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8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39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0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1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2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3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4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5圖係顯示其他的實施型態的並排導引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6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6B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第2導引部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7A圖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捲軸及金屬絲的變形例的構造圖。 第47B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第47C圖係顯示金屬絲的接合部的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48圖係顯示附記1中記載的捆束機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49A圖係顯示附記1中記載的金屬絲進給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49B圖係顯示附記1中記載的金屬絲進給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49C圖係顯示附記1中記載的金屬絲進給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49D圖係顯示附記1中記載的金屬絲進給部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0A圖係顯示附記6中記載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0B圖係顯示附記6中記載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0C圖係顯示附記6中記載的導引溝的一例的構造圖。 第51圖係顯示金屬絲進給部的其他例的構造圖。
2A:彈匣
100A:捆束機
310L:進給構件
310R:進給構件
320:夾持部
3A:金屬絲進給部(金屬絲進給構件(進給構件))
5A:捲曲導引部(導引構件(進給構件))
7A:捆束部(捆束構件)
Ru:圈
Ru1:軸方向
Ru2:徑方向
W:金屬絲

Claims (33)

  1. 一種捆束機,包括: 進給構件,將2根以上的金屬絲送出並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以及捆束構件,把持並扭捻被該進給構件纏繞在捆束物的周圍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藉此捆束捆束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送出。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且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同時送出2根以上的金屬絲。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具有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並排送出的金屬絲進給構件, 該金屬絲進給構件具有夾著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送出的一對的進給構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一對的進給構件夾著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相向,且在該相向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備夾住並排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的夾持部, 該夾持部構成承載金屬絲的延伸方向上位移,將夾持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沿著金屬絲延伸的方向送出。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具有限制構件,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沿著與金屬絲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並排。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進給構件有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形成圈狀並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的導引構件, 該限制構件使2根以上的金屬絲沿著被該導引構件形成圈狀的金屬絲的軸方向並排。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2根以上的金屬絲可穿過的開口,該開口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能並排的長邊方向會沿著與金屬絲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2根以上的金屬絲可穿過的開口,該開口的2根以上的金屬絲能並排的長邊方向會沿著被該導引構件彎成圈狀的金屬絲的軸方向。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分別讓1根金屬絲通過的複數個開口,該開口沿著與金屬絲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設置。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分別讓1根金屬絲通過的複數個開口,該開口沿著被該導引構件彎成圈狀的金屬絲的軸方向設置。
  13. 如請求項7~12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在該金屬絲的進給方向上設置於金屬絲進給構件的下流側。
  14. 如請求項7~13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在該金屬絲的進給方向上設置於金屬絲進給構件的上流側。
  15. 10、12~14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導引構件具有導引部,構成能夠將金屬絲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的金屬絲進給路徑, 該導引部是2根以上的金屬絲能並排的長邊方向會沿著與金屬絲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溝。
  16. 10、12~14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導引構件具有導引部,構成能夠將金屬絲纏繞於捆束物的周圍的金屬絲進給路徑, 該導引部中,分別讓1根金屬絲通過的複數個溝會沿著與金屬絲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設置。
  17. 如請求項9~16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滑動部,設置於該開口的內面,以防止金屬絲通過該開口時金屬絲的滑動造成的磨耗。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形成有該開口的導引本體, 該滑動部設置於通過該開口的金屬絲所滑動的該開口的內面的位置,並且比該導引本體的硬度高。
  19. 如請求項17或18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沿著金屬絲的進給方向設置複數個位置, 設置於該複數個位置的限制構件中的至少1個限制構件具有該滑動部。
  20. 如請求項17~19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在該開口的內面中,相當於被彎成圈狀的金屬絲的徑方向的外側的位置的面,具有該滑動部。
  21. 如請求項17~20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在該開口的內面中,相當於被彎成圈狀的金屬絲的徑方向的內側的位置的面,具有該滑動部。
  22. 如請求項7~16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沿著金屬絲的進給方向設置複數個位置, 設置於該複數個位置的限制構件中的至少1個限制構件比其他的限制構件的硬度高。
  23.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滑動部是隨著通過該開口的金屬絲的進給而轉動的滾輪。
  24. 如請求項7~23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更包括: 裝卸構件,用以固定該限制構件以及解除該限制構件的固定,使該限制構件能夠自由裝卸。
  25. 如請求項17~24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構件具有該滑動部能夠以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的安裝孔部。
  26. 如請求項9~25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開口的短邊方向的長度與長邊方向的長度的比在1:1.2以上。
  27. 如請求項9~26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開口形成2根以上的金屬絲的徑方向所排列的方向相對於圈狀的金屬絲的軸方向的傾斜角在45度以下。
  28. 如請求項9~27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開口的短邊方向的長度超過金屬絲的直徑的1倍且在1.5倍以下。
  29. 一種金屬絲,使用於如請求項1~28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該金屬絲由2根以上組成,且至少一部分會與其他的金屬絲接合。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金屬絲,其中該金屬絲的前端側的一部分會與其他的金屬絲接合。
  31. 如請求項29或30所述之金屬絲,其中該金屬絲與該其他的金屬絲扭捻接合。
  32. 如請求項29或30所述之金屬絲,其中該金屬絲與該其他的金屬絲黏著接合。
  33. 如請求項29或30所述之金屬絲,其中該金屬絲與該其他的金屬絲熔接接合。
TW109131862A 2015-07-22 2016-07-21 捲軸 TWI745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5286 2015-07-22
JP2015145282 2015-07-22
JP2015-145286 2015-07-22
JP2015-145282 2015-07-22
JP2016-136066 2016-07-08
JP2016136066 2016-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452A true TW202108452A (zh) 2021-03-01
TWI745083B TWI745083B (zh) 2021-11-01

Family

ID=5783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851A TWI70780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束機以及金屬絲
TW105123016A TWI660886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束機
TW109131862A TWI745083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捲軸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851A TWI70780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束機以及金屬絲
TW105123016A TWI660886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23)

Country Link
US (3) US10787828B2 (zh)
EP (2) EP4089019B1 (zh)
JP (2) JP6791141B2 (zh)
KR (3) KR102435834B1 (zh)
CN (2) CN112644768B (zh)
AU (2) AU2016294894B2 (zh)
BR (1) BR112017027388B1 (zh)
CA (2) CA2990149C (zh)
CL (1) CL2017003253A1 (zh)
DK (1) DK3326921T3 (zh)
ES (1) ES2921879T3 (zh)
HR (1) HRP20220997T1 (zh)
HU (1) HUE059668T2 (zh)
IL (1) IL256419B (zh)
LT (1) LT3326921T (zh)
NZ (1) NZ738556A (zh)
PL (1) PL3326921T3 (zh)
PT (1) PT3326921T (zh)
RS (1) RS63511B1 (zh)
RU (2) RU2710785C2 (zh)
SI (1) SI3326921T1 (zh)
TW (3) TWI707804B (zh)
WO (1) WO20170142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67501A1 (en) 2015-07-22 2017-01-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6750354B2 (ja) 2015-07-22 2020-09-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リール
CA2990150C (en) 2015-07-22 2019-08-20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FR3079106B1 (fr) * 2018-03-20 2020-05-29 Pellenc Appareil pour la pose d'attaches filaires
CN109229478B (zh) * 2018-08-28 2021-03-26 张丽珠 一种钢丝扎绑机
JP7275506B2 (ja) 2018-09-07 2023-05-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68386B2 (ja) * 2019-02-13 2023-05-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83142B2 (ja) 2019-03-11 2023-05-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93880B2 (ja) * 2019-06-03 2023-06-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EP3719239A3 (en) * 2019-03-11 2021-01-0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EP3708740A3 (en) * 2019-03-11 2020-12-1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US20220325543A1 (en) * 2019-10-11 2022-10-13 Makita Corporation Rebar tying tool
US20220380073A1 (en) * 2019-10-28 2022-12-01 Husqvarna Ab Rebar tying device comprising a wire lock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unit for controlling the wire locking mechanism
TW202132167A (zh) * 2020-02-10 2021-09-0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捆束機
JP7427992B2 (ja) 2020-02-10 2024-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27994B2 (ja) 2020-02-10 2024-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52292B2 (ja) 2020-06-30 2024-03-1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392601B2 (ja) 2020-07-15 2023-12-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ワイヤ巻き装置
JP2023061806A (ja) * 2021-10-20 2023-05-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2023061809A (ja) 2021-10-20 2023-05-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US20240025584A1 (en) * 2022-07-21 2024-01-25 Abb Schweiz Ag Drive assembly
CA3216971A1 (en) 2022-10-26 2024-04-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EP4361378A1 (en) 2022-10-26 2024-05-0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8063A (en) * 1931-02-07 1932-05-10 Wickland Products Co Van Heater unit for cathodes of vacuum tub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43401A (en) * 1934-07-07 1936-06-09 Technicraft Engineering Corp Supporting and conducting cab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CH344698A (de) * 1956-02-17 1960-02-29 Schoch Ag Ernst Apparat zum Binden von stabförmigem Material, insbesondere von sich kreuzenden Armierungseisen
DE1284075B (de) * 1962-08-22 1968-11-28 Bosch Gmbh Robert Drahtbindegeraet zum Herstellen von Bindeschlaufen um Bewehrungsstaebe fuer Stahlbetonbauteile
US3254682A (en) * 1962-11-16 1966-06-07 American Tech Mach Co Twisting mechanism
US3254923A (en) * 1964-06-10 1966-06-07 American Tech Mach Co Brush ma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330603A (en) * 1965-10-28 1967-07-11 American Tech Mach Co Twist wire guide assembly
SU311515A1 (ru) * 1969-04-09 1977-12-05 Burov A S В зальна машина
JPS5321694A (en) * 1976-08-10 1978-02-2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Device for supplying wire for automatic string binding machine
US4362192A (en) * 1981-03-05 1982-12-07 Furlong Donn B Wire tying power tool
US4527599A (en) * 1984-01-04 1985-07-09 John F. Langkau Wire twister
JPS61186585A (ja) 1985-02-12 1986-08-2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ボビン巻スチ−ルコ−ド
DE3905942A1 (de) * 1989-02-25 1990-09-06 Fritz Stahlecker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vorlagespulen fuer ein zwirnen
DE3819858A1 (de) * 1988-06-10 1989-12-21 Fritz Stahlecker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als vorlagespulen fuer ein zwirnen dienenden spulen
US4927227A (en) * 1988-10-31 1990-05-22 At&T Bell Laboratories Optical fiber cable closure
JPH04200831A (ja) * 1990-10-24 1992-07-21 Shimpo Ind Co Ltd 鉄筋結束装置
CN2090362U (zh) * 1991-01-03 1991-12-11 北京市消防科学研究所 绑扎器
US5279336A (en) * 1992-05-21 1994-01-18 Max Co., Ltd. Wire binder
JP2552384Y2 (ja) * 1992-05-21 1997-10-2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案内装置
GB2271752A (en) * 1992-10-22 1994-04-27 Peter Lindsey Davenport Binding apparatus
JPH06156420A (ja) * 1992-11-17 1994-06-03 Takuwa:Kk 自動束線機
JP3393684B2 (ja) * 1993-08-16 2003-04-07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物品の結束方法及び結束装置
JPH0715502U (ja) * 1993-08-23 1995-03-14 株式会社ベンタック 結束機
JP3604695B2 (ja) * 1994-06-24 2004-12-22 テイロ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駆動機構を備えたワイヤ結束具
US5944064A (en) * 1995-02-17 1999-08-31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Ltd. Tying method and tying apparatus for articles
JP2731812B2 (ja) * 1995-04-08 1998-03-25 有限会社ヤヒロ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鉄筋メッシュ用結束機
JP3050369B2 (ja) * 1995-12-14 2000-06-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判別機構
DE69610371T2 (de) * 1995-06-30 2001-01-25 Max Co Ltd Draht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Armierungseis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Armierungseisen
DE19535025A1 (de) * 1995-09-21 1997-03-27 Thaelmann Schwermaschbau Veb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leichzeitigen Bewickeln einer Mehrdrahtspule mit mehreren Drähten und/oder gleichzeitigem Abwickeln der Drähte von einer derart bewickelten Mehrdrahtspule für eine nachfolgende Verseilung derselben
EP0780333A1 (en) 1995-12-18 1997-06-25 N.V. Bekaert S.A. Winding of multiple filaments
JPH10245006A (ja) * 1997-03-05 1998-09-14 Takigawa Kogyo Co Ltd 結束装置
JP4064472B2 (ja) * 1997-08-12 2008-03-19 トーマス アンド ベッツ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ク. 超音波結束用の工具の改良
US6136118A (en) 1997-08-12 2000-10-24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Ultrasonic tying tool
JP2958337B2 (ja) 1998-01-20 1999-10-06 斉藤精機株式会社 円周研削機における被研削材の支持装置
DE19808416C2 (de) * 1998-02-28 1999-12-23 Hermann Schwelling Antriebs- und Lagerungsvorrichtung für die Verdrillscheiben der Umschnüreinrichtung für Abfälle von Ballenpressen
JP3438625B2 (ja) * 1998-12-10 2003-08-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用リール巻きワイヤの緩み防止方法
US6487833B1 (en) * 2000-01-29 2002-12-03 Howard W. Jaenson Strap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2034994A (ja) * 2000-07-28 2002-02-05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JP3457294B2 (ja) * 2001-07-02 2003-10-14 株式会社アルテス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の鉄筋接合部構造
JP4747454B2 (ja) 2001-07-30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WO2003010047A1 (fr) 2001-07-25 2003-02-06 Max Co., Ltd. Machine a ligaturer des barres d'acier de renfort
JP4747456B2 (ja) 2001-07-30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の結束線クランプ装置
JP4016784B2 (ja) * 2001-09-28 2007-12-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US7469724B2 (en) * 2001-09-28 2008-12-30 Max Kabushiki Kaish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reel,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rotation of reel
EP3427857A1 (en) * 2001-09-28 2019-01-16 MAX Kabushiki Kaish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and reel used for the machine
KR20040089614A (ko) * 2002-03-13 2004-10-21 엔.브이. 베카에르트 에스.에이. 상호 근접하게 감겨진 다중의 세장형 엘리먼트들이 열을지어 배치된 스풀
WO2004031036A1 (en) 2002-10-03 2004-04-15 Cryovac,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 bag train
JP4144473B2 (ja) * 2003-08-12 2008-09-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の冷却装置
JP2005170489A (ja) 2003-12-15 2005-06-30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棒鋼・鋼管のワイヤ自動結束機
JP4396384B2 (ja) * 2004-05-07 2010-01-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TW200636771A (en) 2005-03-03 2006-10-16 Nittoku Eng Multilayer coil, winding method of same, and winding apparatus of same
JP2006245298A (ja) * 2005-03-03 2006-09-14 Nittoku Eng Co Ltd 多層コイル、多層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多層コイルの巻線装置
US20080083473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Daniel Thomas Wagner Wire splicer
US8181674B2 (en) * 2007-09-10 2012-05-22 The Boeing Company Wire bundle twister and comber
TWI443047B (zh) * 2008-03-27 2014-07-01 Max Co Ltd Bundle device
JP5532610B2 (ja) 2008-05-19 2014-06-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リール及び鉄筋結束機
TWI500843B (zh) 2008-05-19 2015-09-21 Max Co Ltd 鐵筋捆紮機
EP2123847B1 (en) * 2008-05-19 2016-07-06 Max Co., Ltd. Brake system of wire reel in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JP4858488B2 (ja) * 2008-05-19 2012-0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045547B2 (ja) 2008-05-19 2012-10-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126101B2 (ja) * 2008-05-19 2013-01-2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WO2010001345A2 (en) * 2008-07-01 2010-01-07 Schleuniger Holding Ag Device for binding together at least one object, in particular a cable bunch, by a binding means
CN201232363Y (zh) * 2008-07-17 2009-05-06 易笑婕 一种电动钢筋捆扎机
CA2730691A1 (en) 2008-07-17 2010-01-21 Xiaojie Yi An electric hand-held binding apparatus
TWI516415B (zh) * 2008-12-12 2016-01-11 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鐵筋捆紮機
JP2011207505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条材結束装置
US10633129B2 (en) * 2012-03-22 2020-04-28 H.W.J. Designs For Agribusiness, Inc. Strap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2216831A1 (de) 2012-09-19 2014-03-20 Wobben Propertie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Verdrillen von Metalldrähten, insbesondere zum Verbinden benachbarter, vorzugsweise sich überkreuzender Strukturelemente
JP2014169122A (ja) * 2013-03-05 2014-09-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線材結束体
TWI529760B (zh) * 2013-05-16 2016-04-11 All Ring Tech Co Ltd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JP5830552B2 (ja) * 2014-01-30 2015-12-09 株式会社ニホンゲンマ 金属線材収納構造体及び金属線材収納方法
JP6237281B2 (ja) 2014-01-31 2017-1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261358B2 (ja) 2014-02-04 2018-01-17 シブヤパッケージ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充填包装装置
US20160067765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Everd Salvador Quiamco Twistable wire fastening apparatus
JP6451184B2 (ja) * 2014-09-30 2019-01-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CA3067501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CA2990150C (en) 2015-07-22 2019-08-20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6227692B2 (ja) 2016-03-17 2017-11-08 東レプラスチック精工株式会社 樹脂製スラストワッシャー
KR101782734B1 (ko) 2016-06-20 2017-09-28 조성원 철근 형강 겸용 결속기
JP6475765B2 (ja) * 2017-01-17 2019-0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11942959A (zh) * 2020-07-20 2020-11-17 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排双头缠绕盘装焊丝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50556B1 (ko) 2023-07-04
ES2921879T3 (es) 2022-09-01
HUE059668T2 (hu) 2022-12-28
JPWO2017014266A1 (ja) 2018-07-19
KR20180033461A (ko) 2018-04-03
EP3326921A4 (en) 2019-05-22
CN107709166A (zh) 2018-02-16
KR20200096321A (ko) 2020-08-11
CA2990149C (en) 2020-01-28
DK3326921T3 (da) 2022-08-15
JP2021004093A (ja) 2021-01-14
RU2689560C1 (ru) 2019-05-28
CA3065654C (en) 2023-10-24
WO2017014266A1 (ja) 2017-01-26
PL3326921T3 (pl) 2022-10-17
TW201718342A (zh) 2017-06-01
CN112644768B (zh) 2022-10-28
TWI707804B (zh) 2020-10-21
JP6981507B2 (ja) 2021-12-15
CL2017003253A1 (es) 2018-06-22
BR112017027388B1 (pt) 2023-03-21
TWI660886B (zh) 2019-06-01
SI3326921T1 (sl) 2022-10-28
RU2019103383A (ru) 2019-03-28
KR102435834B1 (ko) 2022-08-24
NZ738556A (en) 2019-03-29
US11313140B2 (en) 2022-04-26
LT3326921T (lt) 2022-08-25
EP4089019B1 (en) 2024-04-10
CA2990149A1 (en) 2017-01-26
EP4089019A1 (en) 2022-11-16
KR20220120717A (ko) 2022-08-30
CN107709166B (zh) 2020-12-29
TW201919951A (zh) 2019-06-01
PT3326921T (pt) 2022-09-12
BR112017027388A2 (zh) 2018-08-21
AU2020200464A1 (en) 2020-02-13
IL256419A (en) 2018-02-28
CN112644768A (zh) 2021-04-13
AU2016294894B2 (en) 2020-02-27
RU2019103383A3 (zh) 2019-10-18
EP3326921B1 (en) 2022-06-22
AU2016294894A1 (en) 2018-01-18
RS63511B1 (sr) 2022-09-30
US20220220755A1 (en) 2022-07-14
TWI745083B (zh) 2021-11-01
JP6791141B2 (ja) 2020-11-25
IL256419B (en) 2022-04-01
US20200378140A1 (en) 2020-12-03
HRP20220997T1 (hr) 2022-11-11
KR102142497B1 (ko) 2020-08-07
US20180148943A1 (en) 2018-05-31
EP3326921A1 (en) 2018-05-30
RU2019142093A (ru) 2021-06-18
US10787828B2 (en) 2020-09-29
CA3065654A1 (en) 2017-01-26
RU2710785C2 (ru) 202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5083B (zh) 捲軸
TWI742739B (zh) 捆束機
TWI700217B (zh) 捆束機
TWI710502B (zh) 捆束機
TWI710503B (zh) 捆束機
RU2799425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