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689A - 接著帶 - Google Patents

接著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689A
TW202100689A TW109112127A TW109112127A TW202100689A TW 202100689 A TW202100689 A TW 202100689A TW 109112127 A TW109112127 A TW 109112127A TW 109112127 A TW109112127 A TW 109112127A TW 202100689 A TW202100689 A TW 2021006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belt
adhesive
tape
r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2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1537B (zh
Inventor
植村誓
吉田幸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金葛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金葛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金葛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5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characterized by perforations in the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coating being discontinuo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長條狀的接著帶,前述接著帶於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接著部。前述接著帶係具有:第一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以及第二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且與前述第一縫隙列平行。前述第一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係以不與前述第二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重疊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接著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接著帶。 本申請係主張基於在2019年6月28日於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特願2019-121562號的優先權,且在此援用日本特願2019-121562號的內容。
專利文獻1中,揭露了具有透明的背層(backing layer)的強化帶。這樣的強化帶一般係藉由於一方的面設置的接著層而接著於物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5-51319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關於如上所述的強化帶,存有在向長邊方向施加拉伸承重的狀態下使用的情形。在這樣的狀態下,若因強度降低、摩擦等的影響而於短邊方向的緣部產生切口,則存有因於長邊方向施加的拉伸承重而在短邊方向使切口行進且使強化帶切斷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點而研發,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在緣部產生切口仍不易切斷的接著帶。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之一態樣的接著帶係長條狀且於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接著部,前述接著帶係具有:第一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以及第二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且與前述第一縫隙列平行;前述第一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係以不與前述第二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重疊的方式配置。
(2)亦可為上述(1)之接著帶係具備:長條狀之基部;以及長條狀之補強部,貼合於前述基部且具有前述第一縫隙列以及前述第二縫隙列。
(3) 亦可為於上述(2)之接著帶中,前述基部係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前述補強部係具有皆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前述補強部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之中的一方係貼合於前述基部的第一面。
(4)亦可為上述(3)之接著帶具備沿著前述基部的長邊方向斷續地設置的複數個前述補強部。
(5)亦可為於上述(1)至(4)之接著帶中,前述接著部係僅形成於前述接著帶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面之一部分。 [發明功效]
依據上述本發明之數個態樣,可提供一種接著帶,可防止在接著帶之短邊方向的緣部(側緣)產生的切口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且使接著帶被切斷。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接著帶。
[第一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帶A係長條狀之接著帶(亦可稱為黏著帶),前述接著帶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11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12。於帶A的第一面11形成有接著部11a。在以下,接著部係指帶A直接接著於所貼附之對象物的部分。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地,於帶A的第二面12係沿著帶A的長邊方向形成有兩個半縫隙1(強度減低部)。兩個半縫隙1係各自從帶A的兩側緣13起遠離一定的距離。作為一例,側緣13與接近的半縫隙1之間的距離為3mm左右。 兩個半縫隙1係形成為互相平行的方式。另外,如圖1A所示,半縫隙1為從第二面12起到達至一定深度的溝但並未貫通至第一面11。作為一例,半縫隙1的溝之深度為50μm左右。
於在長邊方向施加有拉伸承重的帶A中,若於緣部(側緣13)產生切縫,則切縫係朝向短邊方向行進。於半縫隙1中,帶A的撕裂強度係相對性地於長邊方向低。因此,從側緣13起到達至半縫隙1為止的切縫係成為沿著半縫隙1於長邊方向行進。這樣,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帶A,可藉由半縫隙1防止在側緣13產生的切縫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結果,可防止帶A切斷。
另外,這樣的帶A係可藉由單純的構成防止切斷,且不需要使用高價的絲(filament)等而可便宜地製造。
[第二實施形態] 參照圖2A以及圖2B說明為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一變形例的第二實施形態的帶B。 本實施形態的帶B係長條狀之接著帶(亦稱為黏著帶),就整體而言係一方的面屬於黏著面且另一方的面屬於非黏著面。如圖2A所示,帶B係具備基部2以及補強部3。基部2係長條狀之帶,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21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22。於帶B的第一面21形成有接著部21a。 補強部3係長條狀之帶,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31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32。補強部3之短邊方向的寬度係較基部2之短邊方向的寬度小。作為一例,寬度的差為6mm左右。補強部3係貼附於基部2的第二面22之中央部。亦即,補強部3係配置於較基部2的兩個側緣23更內側。
如圖2B所示,在補強部3之短邊方向的兩端露出基部2的第二面22。亦即,基部2之露出的部位2a(以下亦稱露出部2a)係並未進行由補強部3所致的補強,為在帶B整體中相對性地強度低的部位,成為本實施形態中的強度減低部。
在本實施形態的帶B中,露出部2a係整體地較貼附有補強部3的部位為撕裂強度低。於在長邊方向施加有拉伸承重的帶B中,若於露出部2a(側緣23)產生切縫,則切縫係向短邊方向行進。到達至補強部3之貼附的部位為止的切縫係成為沿著撕裂強度更低的方向行進,亦即沿著補強部3之貼附的部位與露出部2a之間的分界行進。這樣,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帶B,可藉由露出部2a防止裂縫隙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結果,可以防止帶B切斷。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帶B係可藉由貼合基部2與補強部3而形成,不需要於帶B自身形成切口。亦即,於帶B的製造時不需要加工帶的表面,而可容易地製造帶B。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3A以及圖3B說明為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一變形例的第3實施形態的帶C。 本實施形態的帶C係長條狀之接著帶(亦稱為黏著帶),前述長條狀之接著帶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41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42。於帶C的第一面41形成有接著部41a。如圖3A所示,於帶C的第二面42形成有縫隙列4a(第一縫隙列)以及縫隙列4b(第二縫隙列)。 縫隙列4a係包含沿著帶C的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4a1。於相鄰的縫隙4a1、4a1之間存有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非縫隙部位)4a2。縫隙列4b包含沿著帶C的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4b1且與縫隙列4a平行。於相鄰的縫隙4b1、4b1之間存有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非縫隙部位)4b2。 於圖3A以及圖3B顯示有帶C之一例,於前述帶C設置了兩個縫隙列4a以及兩個縫隙列4b。兩個縫隙列4a係各自從帶C的兩個側緣43起遠離一定距離。另外,兩個縫隙列4b係設置於縫隙列4a的內側。作為一例,側緣43與接近的縫隙列4a之間的距離為2mm左右,側緣43與接近的縫隙列4b之間的距離為3mm左右。 在帶C的俯視中,縫隙列4a係形成縫隙4a1與非縫隙部位4a2沿著長邊方向交互配置的虛線。同樣地,在帶C的俯視中,縫隙列4b係形成縫隙4b1與非縫隙部位4b2沿著長邊方向交互配置的虛線。 進一步地,縫隙列4a的非縫隙部位4a2係以不與相鄰的縫隙列4b的非縫隙部位4b2重疊的方式配置。在圖3A以及圖3B的例中,關於相鄰的縫隙列4a以及縫隙列4b,縫隙列4a的縫隙4a1與縫隙列4b的縫隙4b1係以互相偏離半位相地配置,縫隙4a1以及縫隙4b1就整體而言係形成交錯狀。 亦即,在帶C的長邊方向的任一位置中,於兩個側緣43的附近形成有縫隙4a1以及縫隙4b1之中的至少一方。各縫隙4a1、4b1係從帶C的第二面42(非黏著面)起貫通到第一面41(黏著面)。形成有縫隙列4a以及縫隙列4b的部位係本實施形態中的強度減低部。
於長邊方向施加有拉伸承重的帶C中,若於帶C的側緣13產生切縫,則切縫係向短邊方向行進。於縫隙列4a以及縫隙列4b中,帶C的撕裂強度係相對性地於長邊方向低。因此,從側緣43起到達至縫隙列4a或縫隙列4b為止的切縫係成為沿著縫隙列4a或縫隙列4b於長邊方向行進。這樣,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帶C,可防止在側緣43產生的切縫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結果,可防止帶C切斷。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的帶C中,各縫隙4a1、4b1係從第二面42(非黏著面)起貫通至第一面41(黏著面)為止。由此,於帶C之製造時,於帶C之厚度方向不需要高加工精度,故製造容易。
進一步地,縫隙列4a的非縫隙部位4a2與縫隙列4b的非縫隙部位4b2係交錯狀地配置。亦即,帶C的長邊方向的任一位置中,於兩個側緣43的附近形成有縫隙4a1或縫隙4b1。由此,無論在帶C的長邊方向的任何位置皆可防止帶C之切斷。
[第4實施形態] 參照圖4A以及圖4B說明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一變形例的第4實施形態的帶D。另外,對於與上述帶C同樣的構成要素將符號設為同一且省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帶D係長條狀之帶。如圖4A所示,該帶D係具備基部2以及補強部5。
本實施形態中的基部2係長條狀之接著帶(亦即黏著帶),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21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22。於基部2的第一面21形成有接著部21a。補強部5係具有皆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一面51以及第二面52。與上述帶C同樣地,於補強部5係形成有縫隙列5a、5b。 縫隙列5a(第一縫隙列)係包含沿著帶C的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5a1。於相鄰的縫隙5a1、5a1之間存在有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非縫隙部位)5a2。縫隙列5b(第二縫隙列)包含沿著帶C的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5b1且與縫隙列5a平行。於相鄰的縫隙5b1、5b1之間存在有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非縫隙部位)5b2。 各縫隙5a1、5b1係從帶D的第二面52(非黏著面)起貫通至第一面51(黏著面)貫通。 於圖4A以及圖4B顯示有帶D之一例,於前述帶D設置有兩個縫隙列5a以及兩個縫隙列5b。於該例中,關於相鄰的縫隙列5a以及縫隙列5b,縫隙列5a的縫隙5a1與縫隙列5b的縫隙5b1係以互相偏離半位相地配置,縫隙5a1以及縫隙5b1就整體而言係形成交錯狀。縫隙列5a、5b係補強部5中的相對性地強度低的部位,成為本實施形態中的強度減低部。 如圖4C所示,在基部2的第一面21(黏著面)中,亦可為複數個補強部5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設置。該情形中,可提供基部2的第一面21(黏著面)之一部分露出的帶D。將這樣的帶D之一部分切出,可獲得兩端具有黏著性(亦即,於兩端露出接著部)且其他的部位藉由補強部5補強的帶片Dn。
於圖4A至圖4C所例示的帶D係藉由對於基部2的第一面21(黏著面)貼合實質上同寬度的補強部5而形成。
於長邊方向施加有拉伸承重的帶D中,若於帶D的側緣53產生切縫,則切縫係向短邊方向行進。在縫隙列5a以及縫隙列5b中,帶D的撕裂強度係相對性地於長邊方向低。因此,從側緣53起到達至縫隙列5a或縫隙列5b為止的切縫係成為沿著縫隙列5a或縫隙列5b於長邊方向行進。這樣,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帶D,可防止在側緣53產生的切縫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結果,可防止帶D切斷。
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的帶D中,係對於不具有黏著面的補強部5形成縫隙列5a、5b。故在帶D之製造時,使用表面加工用切刀形成各縫隙的情形中,不會有切刀接觸黏著面的情形。由此,由切刀而行的各縫隙形成之精度不會變低,可容易地製造帶D。
以上,雖參照圖式並且說明了本發明之適合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被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的各構件之各形狀、組合等僅為一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趣旨的範圍內基於設計要求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的帶中,黏著面的接著部可藉由黏著劑形成。亦可為接著部係藉由熱封劑形成。除此之外,於接著部可使用能發揮黏著/接著功能的任何材料。
雖作為上述第3實施形態以及第4實施形態而例示了具有四個縫隙列的帶,但本發明不被此所限定。例如,亦可採用於各側緣的附近各具有一個亦即合計兩個縫隙列的構成。
作為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之一變形例,亦可舉出採用了以下之補強部3的帶,前述補強部3具有與基部2之寬度相同的寬度且於第二面32形成有上述半縫隙1。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的帶中,接著部可形成於黏著面之整面亦可僅形成於黏著面之一部分。關於上述各實施形態的帶,以兩端具有黏著性的方式(亦即,接著部在兩端露出的方式)切出的帶片係可藉由將該兩端貼附於物品而作為把手使用。 作為具體例,可舉出如圖4C所例示的帶片Dn。另外,於圖4C所例示的帶D係就整體觀看時,於黏著面之一部分(亦即,未形成有補強部5的區域)形成有接著部,前述接著部具有對於物品的黏著性。 由於這樣的帶片具有上述的任一強度減低部,故可防止在短邊方向的切斷。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強度減低部雖形成為與長邊方向平行,但本發明不被此所限定。例如,亦可為強度減低部係沿著從長邊方向起稍微傾斜的方向形成。
另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強度減低部雖設置於帶的兩個側緣的附近,但本發明不被此所限定。例如,亦可為強度減低部係形成於帶的中央。 [產業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數個態樣,可提供一種帶,可防止在帶之短邊方向的緣部產生的切口沿著短邊方向持續行進使帶被切斷。
1:半縫隙 2:基部 11,21,31,41,51:第一面 11a,21a,41a:接著部 12,22,32,42,52:第二面 13,23,43,53:側緣 2a:露出部(部位) 3,5:補強部 4a,4b,5a,5b:縫隙列 4a1,4b1,5a1,5b1:縫隙 4a2,4b2,5a2,5b2:部位(非縫隙部位) A~D:帶 Dn:帶片
[圖1A]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帶(亦即接著帶)之立體圖。 [圖1B]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帶之俯視圖。 [圖2A]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帶之立體圖。 [圖2B]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帶之俯視圖。 [圖3A]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帶之立體圖。 [圖3B]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帶之俯視圖。 [圖4A]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帶之立體圖。 [圖4B]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帶之俯視圖。 [圖4C]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帶之俯視圖。
1:半縫隙
11:第一面
11a:接著部
12:第二面
13:側緣
A:帶

Claims (5)

  1. 一種接著帶,係長條狀且於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接著部; 前述接著帶係具有: 第一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以及 第二縫隙列,係包含沿著長邊方向斷續地形成的複數個縫隙且與前述第一縫隙列平行; 前述第一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係以不與前述第二縫隙列中的未形成有縫隙的部位重疊的方式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接著帶,其中具備: 長條狀之基部;以及 長條狀之補強部,貼合於前述基部且具有前述第一縫隙列以及前述第二縫隙列。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接著帶,其中前述基部係具有屬於黏著面的第一面以及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二面; 前述補強部係具有皆屬於非黏著面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 前述補強部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之中的一方係貼合於前述基部的第一面。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接著帶,其中具備沿著前述基部的長邊方向斷續地設置的複數個前述補強部。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接著帶,其中前述接著部係僅形成於前述接著帶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面之一部分。
TW109112127A 2019-06-28 2020-04-10 接著帶 TWI811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1562A JP6661816B1 (ja) 2019-06-28 2019-06-28 テープ
JP2019-121562 2019-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689A true TW202100689A (zh) 2021-01-01
TWI811537B TWI811537B (zh) 2023-08-11

Family

ID=6999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2127A TWI811537B (zh) 2019-06-28 2020-04-10 接著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8795A1 (zh)
EP (1) EP3992261A4 (zh)
JP (1) JP6661816B1 (zh)
AU (1) AU2020302398A1 (zh)
CA (1) CA3145195A1 (zh)
TW (1) TWI811537B (zh)
WO (1) WO20202617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4179B1 (ja) * 2020-02-28 2020-06-24 株式会社キングパッケージ 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25679B1 (zh) * 1964-01-18 1968-11-05
DE4036985A1 (de) * 1990-11-20 1992-05-21 Minnesota Mining & Mfg Verschluss-klebeband
JP2001354923A (ja) * 2000-06-12 2001-12-25 Nichiban Co Ltd 結束用粘着テ−プ
US7056844B2 (en) 2001-12-17 2006-06-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parent reinforced tape
DE102005054254A1 (de) * 2005-11-11 2007-05-16 Tesa Ag Weiterreißfestes Klebeband
DE102006003756A1 (de) * 2006-01-25 2007-07-26 Tesa Ag Weiterreißfestes Klebeband
US7740928B2 (en) * 2007-01-22 2010-06-22 Building Materials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eel and stick stretch wrap
JP5116314B2 (ja) * 2007-02-07 2013-01-0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手切れ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DE102007035130A1 (de) * 2007-07-25 2009-01-29 Tesa Ag Weiterreißfestes Klebeband
DE102011089331A1 (de) * 2011-09-16 2013-03-21 Tesa Se Klebebandsystem zur Bildung eines Aufreißstreifens
JP6649412B2 (ja) 2018-01-10 2020-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6714179B1 (ja) * 2020-02-28 2020-06-24 株式会社キングパッケージ 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8795A1 (en) 2022-11-03
AU2020302398A1 (en) 2022-02-03
WO2020261709A1 (ja) 2020-12-30
JP6661816B1 (ja) 2020-03-11
EP3992261A1 (en) 2022-05-04
EP3992261A4 (en) 2023-06-28
CA3145195A1 (en) 2020-12-30
JP2021008529A (ja) 2021-01-28
TWI811537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015263A (ja) カバーテープ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910643B2 (ja) スクライビングホイール
TW202100689A (zh) 接著帶
US689978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riction plate for wet clutch
KR20140040613A (ko) 적층 세라믹 기판의 분단 방법 및 홈 가공용 툴
KR20170015242A (ko) 스크라이빙 휠
TWI779167B (zh) 板狀物的加工方法
TWI729174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EP4059709A1 (en) Tape
JP7398099B2 (ja) スクライビングホイール
JP6045960B2 (ja) バンドソー
JP2015188974A (ja) キャップ加工用カッ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キャップ
TWI246160B (en) Method to divide a wafer to chips
TWI796379B (zh) 劃線輪
JP2017202557A (ja) 切削工具
JP2008161987A (ja) 彫刻刃、長尺帯状薄刃および打抜き刃ユニット
JP6954515B2 (ja) 目地材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20983A (ja) バンドソー及びバンドソーの製造方法
JP2017178411A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テープならびに搬送テープの接続方法
TW201742904A (zh) 黏著薄片及其使用方法
EP157473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riction plate for wet clutch
JPH0735731Y2 (ja) ダイヤモンドバンドソー
JP2002046096A (ja) カッティングマット
JP2001347420A (ja) 丸 鋸
ATE442829T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efestigungseleme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