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1359A -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1359A
TW202031359A TW109100019A TW109100019A TW202031359A TW 202031359 A TW202031359 A TW 202031359A TW 109100019 A TW109100019 A TW 109100019A TW 109100019 A TW109100019 A TW 109100019A TW 202031359 A TW202031359 A TW 2020313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surface
solid fuel
rotating platform
casing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Θ田優也
筒場孝志
梅野貴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35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5/00Disintegrating by milling members in the form of rollers or balls co-operating with rings or discs
    • B02C15/04Mills with pressed pendularly-mounted rollers, e.g. spring pres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18Adding fluid, other than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fluid energy
    • B02C23/24Passing gas throug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zone
    • B02C23/26Passing gas throug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zone characterised by point of gas entry or exit or by gas flow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5/00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B07B7/083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rotating vanes, discs, drums, or brus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2Pneumatic feeding arrangements, i.e. by air blast

Abstract

本發明之碎礦機(10),係具備:機殼(11)、用以粉碎固體燃料來作為微粉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12)及輥子(13)、分級部、用以供給將旋轉平台(12)上的微粉固體燃料搬運到分級部的一次空氣之一次空氣流路、以及具有朝機殼(11)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64)和朝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65),並且被設在內周面的偏流板(60)。偏流板(60),係被設在複數個輥子(13)之間,與輥子(13)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之在圓周方向上的側端緣,是以其中一側的側端緣之在半徑方向上的內端和另外一側的側端緣之在半徑方向上的內端互相靠近的方式,分別對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

Description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粉碎機(碎礦機),係將煤炭或生質物體之類的固體燃料在旋轉平台上夾入輥子與旋轉平台之間來予以粉碎。粉碎後的固體燃料,則是利用通過了設在機殼之位於旋轉平台的外周側的吹出口(機殼之內周面與旋轉平台的外周端之間的間隙)之一次空氣,將該固體燃料往鉛直方向上方飛揚而被導往分級機。到達了分級機後的固體燃料中之較大直徑的粗粉燃料,被送回到旋轉平台再度被粉碎,較小直徑的微粉燃料,則是被引導到位於機殼的頂棚部的出口。是以,在碎礦機的運轉中,在碎礦機內係產生了:由一次空氣所導致的來自旋轉平台下部的上昇氣流、以及從分級機返回到旋轉平台之含有粗粉燃料的下降氣流。因為產生了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導致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在碎礦機內部互相衝突或碰撞,因而會有發生壓力損失之可能性。因此,有時候會在碎礦機內設置:用來調整碎礦機內所產生的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之構造(例如:請參考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裝置,係在機殼的內壁面,設置了偏流部,該偏流部係用來將在外周側領域上昇的氣流轉向流到機殼的中心軸側。這種裝置係在機殼內壁面的整個圓周都設置了偏流部。
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裝置,係在機殼的高度方向上之粉碎平台與分級部之間,在機殼的內壁面設置了擋板部。擋板部係往機殼的中心軸側突出,且只有延伸在機殼的圓周方向之其中局部的領域而已。又,擋板部係設有複數個,該複數個擋板部係配置在機殼的圓周方向上且彼此隔著間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7-1318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7-1405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裝置,係在機殼的整個圓周上都設置了偏流部。亦即,偏流部係設在不會與粉碎輥子發生碰撞的位置也就是在粉碎輥子的上方。以這種方式將偏流部設在粉碎輥子的上方的情況下,偏流部與吹出口的距離會變得太長。偏流部與吹出口的距離太長的話,就會有無法利用偏流部將通過吹出口後的上昇氣流予以恰當地引導之可能性。
想要縮短偏流部與吹出口的距離的話,則必須將偏流部設置在鉛直上下方向中之與粉碎輥子相同高度的位置。然而,因為偏流部與粉碎輥子都是設置在機殼的內周面,而會有彼此互相干擾的可能性。為了避免偏流部與粉碎輥子互相干擾,可以考慮採用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這種只在圓周方向上的局部領域設置偏流部(擋板部),而且是設置複數個偏流部(擋板部)的結構。亦即,也可以考慮採用:在複數個輥子之間,設置只有延伸在圓周方向上的局部領域的偏流部之結構。然而,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擋板部,實際上並未設置在複數個輥子之間,因此並未考慮到輥子與偏流部彼此互相干擾的問題。因此,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擋板部,其在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朝向機殼及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延伸。這種結構,無法將擋板部之傾斜面形成很大的面積,因而會有無法引導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之可能性。
此外,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裝置,並未考慮到偏流部之傾斜面的角度。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裝置,雖然偏流部是被設置在較低的位置,但是,依照偏流部之傾斜面角度的不同,會有導致上昇氣流難以到達分級部,無法恰當地搬運被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有鑒於這種情事而進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要提供:藉由將粉碎機的機殼體內所產生的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恰當地引導到機殼體的中心方向,而可更減少機殼體內的壓力損失之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個目的是要提供:可利用搬運用氣體來將被粉碎後的固體燃料恰當地搬運到達分級部之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係採用以列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第1態樣的粉碎機,其係具備: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之作為外殼的機殼體;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並且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被支承在從前述內周面朝前述旋轉平台的中心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上,用以粉碎被載置在該旋轉平台上的固體燃料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複數個粉碎輥子;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和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 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係沿著前述旋轉平台的圓周方向配置,前述偏流部,係被設在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之間,與前述粉碎輥子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前述第1傾斜面及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前述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以其中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和另外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互相靠近的方式,分別對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
從搬運用氣體供給部所供給的搬運用氣體,通過形成在旋轉平台與機殼體之間的間隙(以下,稱為「吹出口」)。通過了吹出口之後的搬運用氣體,將旋轉平台上的粉碎固體燃料往分級部進行搬運。在上述結構中,從鉛直上方進行碾壓被載置在旋轉平台上的固體燃料之粉碎輥子與偏流部都是設在相同的高度位置。亦即,偏流部本身,係被設在較粉碎平台的高度位置更高的位置(亦即,位於吹出口的鉛直上方側)。如此一來,通過了吹出口而朝向鉛直上方的分級部流動的搬運用氣體(以下,稱為「上昇氣流」)之其中一部分,係沿著第2傾斜面進行流動。第2傾斜面,係朝機殼體之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因此,沿著第2傾斜面流動的上昇氣流,將會被引導朝向機殼體的中心軸線方向。另外,在分級部被分級後而返回到粉碎平台之較既定粒徑更大的粉碎固體燃料(以下,稱為「粗粉燃料」),係從鉛直上方往下方落下,因此,將會產生下降氣流。藉由落下的粗粉燃料而產生的下降氣流之其中一部分,將會沿著第1傾斜面流動。第1傾斜面,係朝機殼體之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因此,沿著第1傾斜面流動的下降氣流,將會被引導朝向機殼體的中心軸線方向。是以,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都被引導朝向機殼體的中心軸線方向,因此,在機殼體內產生的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之互相衝突的位置,係位於機殼體內之容積較大的中心領域側。如此一來,可將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之互相衝突位置,設定在機殼體內之受到氣流的影響較少的位置,因此,既可維持將粉碎固體燃料搬運到分級部的功能,又可減少機殼體內的壓力損失。因此,能夠抑制搬運用氣體所需的送風動力的增加,而可提昇被粉碎成既定粒徑以下的較小粉碎固體燃料(以下,稱為「微粉燃料」)的製造效率。 此外,所謂的「相同的高度位置」係指:偏流板的下端(下端緣)與粉碎輥子的下端(與旋轉平台面最接近的部分)相對於旋轉平台,在既定範圍內兩者位於一致的高度位置。此外,所謂的「既定範圍」,亦可相對於位在旋轉平台的周圍的吹出口的上端之高度位置來進行設定。
此外,在上述的結構中,偏流部係被設在與粉碎輥子相同的高度位置。亦即,在上述的結構中,偏流部係被設在吹出口的旁邊。如此一來,可將通過了吹出口之後的搬運用氣體隨即且確實地引導朝向機殼體之中心軸線方向。
此外,在上述的結構中,偏流部之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的圓周方向上的端緣,是以其中一方的端緣之在半徑方向上的內端與另外一方的內端彼此靠近的方式,對於粉碎平台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亦即,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的端緣,係以大致沿著與偏流部相鄰的粉碎輥子的外形的方式呈傾斜。如此一來,即使將偏流部配置在吹出口的旁邊的情況下,亦可使偏流部與粉碎輥子不會互相衝突。因此,將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之在圓周方向上的端緣的內端設置在相同位置的情況,與將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之在圓周方向上的端緣設置成朝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延伸的情況相較,係可加大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的面積。因此,可將更多的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引導到機殼體的中心方向,因此,除了可以維持將粉碎固體燃料搬運到分級部的功能之外,還可更減少機殼體內的壓力損失。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的粉碎機,其係具備:作為外殼的機殼體;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且具有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而且是在前述旋轉平台上將前述固體燃料粉碎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粉碎部;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與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被設置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置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前述第1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係小於前述第2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
在上述的結構中,第1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係小於第2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亦即,與沿著第1傾斜面的下降氣流相較,沿著第2傾斜面的上昇氣流之被朝上下方向引導的力道更強。如此一來,上昇氣流的流速就會大於下降氣流的流速。因此,可藉由搬運用氣體來將粉碎固體燃料確實地搬運到達設在鉛直方向上方的分級部。
此外,本發明之第1態樣或第2態樣的粉碎機,亦可將前述偏流部配置成: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鉛直方向上的下端係位於既定的高度位置,而前述既定的高度位置,則是介於:以形成在前述旋轉平台與前述機殼體的前述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之上端的高度位置為基準,往上方更高相當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之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以及往下方更低相當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之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之間的高度位置。
在上述的結構中,相對於旋轉平台,偏流板的下端(下端緣)與粉碎輥子的下端(與旋轉平台面最接近的部分)係在既定範圍內的高度位置,兩者是一致。此外,所謂的「既定範圍」,係相對於位在旋轉平台的周圍之吹出口的間隙的上端之高度位置來進行設定的,係設定成介於:以這個上端之高度位置為基準,往上方更高相當於粉碎平台的半徑的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以及往下方更低相當於粉碎平台的半徑的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之間的高度位置。因此,通過了機殼體的吹出口之後的搬運用氣體,隨即就抵達偏流部。如此一來,可將上昇氣流確實地引導到機殼體的中心軸線側。因此,可將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的位置確實地引導到機殼體內的中心領域側,而可減少機殼體內的壓力損失。
此外,本發明之第1態樣或第2態樣的粉碎機,前述偏流部,亦可具有:被固定在前述內周面的固定部,前述固定部,亦可從前述第2傾斜面的下端朝鉛直下方側延伸。
偏流部的設置位置,例如:設在與作業者的身高同等的高度位置或較作業者的身高更高的高度位置的情況下,有時候作業者對於偏流部被固定於機殼體內的固定處,係從下方側來進行裝修作業。在上述的結構中,偏流部,係利用從第2傾斜面的下端朝下方延伸的固定部而被固定在機殼體。如此一來,在進行將偏流部固定到機殼體的內周面的作業時,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不易干擾到作業者。因此,可使固定作業趨於容易。 此外,在上述的結構中,固定部係從第2傾斜面的下端朝向下方延伸。因此,可將固定部製作成不會堆積固體燃料的結構。
此外,本發明之第1態樣或第2態樣的粉碎機,亦可在前述第2傾斜面設置耐磨損部。
在上述的結構中,係在第2傾斜面設置耐磨損部。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因為進行引導含有粉碎後的固體燃料的一次空氣所導致的第2傾斜面的磨損。
本發明之第3態樣的鍋爐系統,係具備:上述的任何一種粉碎機、以及將利用前述粉碎機來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予以燃燒來產生蒸氣的鍋爐。
本發明之第4態樣的粉碎機之運轉方法,前述粉碎機,係具備: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之作為外殼的機殼體;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並且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被支承在從前述內周面朝前述旋轉平台的中心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上,用以粉碎被載置在該旋轉平台上的固體燃料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複數個粉碎輥子;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和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係沿著前述旋轉平台的圓周方向配置,前述偏流部,係被設在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之間,與前述粉碎輥子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前述第1傾斜面及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前述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以其中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和另外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互相靠近的方式,分別對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 還具有:將從前述搬運用氣體供給部所供給的搬運用氣體沿著前述第2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以及將從前述分級部回到前述旋轉平台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沿著前述第1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
本發明之第5態樣的粉碎機之運轉方法,前述粉碎機係具備:作為外殼的機殼體;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且具有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而且是在前述旋轉平台上將前述固體燃料粉碎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粉碎部;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與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前述第1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係小於前述第2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還具有:將從前述搬運用氣體供給部所供給的搬運用氣體沿著前述第2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以及將從前述分級部回到前述旋轉平台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沿著前述第1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係可將粉碎機的機殼體內所產生的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洽當地朝向機殼體的中心方向引導,因而可更減少機殼體內的壓力損失。 此外,根據本發明,係可將粉碎後固體燃料恰當地搬運到達分級部。
茲佐以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如下。 本實施方式的鍋爐系統1,係如圖1所示般地,具備: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與鍋爐200。 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的其中一種例子,係可舉出:先將煤炭、生質物體燃料等的固體燃料進行粉碎來生成微粉燃料,再供給到鍋爐200的燃燒部220之裝置。鍋爐系統1,雖然是具有一台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的系統,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分別對應於一台的鍋爐200的複數個燃燒部220之複數台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的系統。
本實施方式的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係具備:碎礦機(粉碎機)10、煤炭供給機20、送風部30、狀態檢測部40、以及控制部50。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所稱的「上方」係指:鉛直上側的方向,所稱的「上部和上面」等的其中的“上”係指:位於鉛直上側的部分。所稱的「下部和下面」等的其中的“下”係指:位於鉛直下側的部分。
用來將被供給到鍋爐200的煤炭、生質物體燃料等的固體燃料予以粉碎成微粉狀的固體燃料也就是微粉燃料之碎礦機10,可以是只將煤炭予以粉碎的形式,也可以是只將生質物體燃料予以粉碎的形式,或者也可以是將煤炭與生質物體燃料都予以粉碎的形式。 此處,所稱的「生質物體燃料」係指:來自生物之可再生的有機性資源,例如:間伐材、廢木材、漂流木、草類、廢棄物、污泥、輪胎及以這些材料為原料的回收再製燃料(顆粒、碎片)等,但是並不侷限於這些。生質物體燃料,因為在生質物體的生長過程中會吸收二氧化碳,因而被視為:沒有排出造成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氣體之達成碳中和,所以在各種領域中檢討要如何地利用生質物體燃料。
如圖1及圖2所示,碎礦機10,係具備:作為外殼的機殼(機殼體)11、供載置固體燃料的旋轉平台(粉碎平台)12、輥子13(粉碎輥子)、驅動部14、分級部16、燃料供給部17、以及用來旋轉驅動分級部16的馬達18。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利用旋轉平台12與輥子13來構成粉碎部。 機殼11,係被形成朝鉛直方向延伸的筒狀,並且是用來收容旋轉平台12、輥子13、分級部16以及燃料供給部17之外殼體。機殼11的內周面11a,係略呈圓筒狀,機殼11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C(請參照圖2),係與後述的旋轉平台12及分級部16的中心軸線C(旋轉軸線)近乎一致。 在機殼11的頂棚部42的中央部,係安裝著燃料供給部17。這個燃料供給部17,係用以將從儲料槽21送來的固體燃料供給到機殼11內,係在機殼11的中心位置沿著上下方向配置,下端部係延伸設置到達機殼11內部。
在機殼11的底面部41附近,設置有驅動部14,利用從這個驅動部14所傳達的驅動力而進行旋轉的旋轉平台12,係被配置成可進行旋轉。 旋轉平台12,從俯視觀看係呈圓形的構件(亦即,圓盤狀的構件),係被配置成與燃料供給部17的下端部相對向。又,旋轉平台12,係被配置成:其外周端與機殼11的內周面11a係分開既定的距離。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例如:係呈中心部較低,而朝外側逐漸昇高的傾斜形狀,外周部也可以是呈往上方彎折的形狀。燃料供給部17,係將固體燃料(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是煤炭、生質物體燃料)從上方朝位於下方的旋轉平台12進行供給。旋轉平台12係將被供給的固體燃料在該旋轉平台12與輥子13之間予以粉碎。
固體燃料被燃料供給部17投入到旋轉平台12之中央的話,就會受到旋轉平台12的旋轉所產生離心力的作用而將固體燃料引導到旋轉平台12的外周側,因而被夾入輥子13與旋轉平台12之間被施以粉碎。粉碎後的固體燃料就成為粉碎固體燃料,則是被來自搬運用氣體流路(亦即,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下,稱為一次空氣流路)100a的搬運用氣體(以下,稱為一次空氣)朝向上方捲起飛揚而被引導到分級部16。一次空氣流路100a,係在旋轉平台12的下方,經由與機殼11相連接的一次空氣風道27(請參照圖2),來將一次空氣供給到機殼11內。在旋轉平台12的外周側,設有可將從一次空氣流路100a流入的一次空氣流出到機殼11內之旋轉平台12的上方的空間之吹出口25(請參照圖2)。吹出口25,係由:旋轉平台12的外周端與機殼11的內周面11a之間的間隙所構成的。在吹出口25的上部,設置了輪葉片26(請參照圖2),可對於從吹出口25吹出的一次空氣施加迴旋力。被輪葉片26施加了迴旋力後的一次空氣,就成為具有可迴旋的速度成分的氣流,而將在旋轉平台12上被粉碎後的固體燃料帶往機殼11內的上方的分級部16。此外,混合在一次空氣內的固體燃料的粉碎物之中,較既定粒徑更大的粉碎物係被分級部16予以進行分級,或者無法到達分級部16而往下落又回到旋轉平台12上,再度受到粉碎。
輥子13,係對於從燃料供給部17供給到旋轉平台12上的固體燃料進行粉碎之旋轉體。輥子13,係被朝向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按壓而與旋轉平台12共同作用來將固體燃料予以粉碎。 在圖1中,雖然是代表性地只顯示出一個輥子13而已,但實際上,則是在旋轉平台12的圓周方向上隔開一定的間隔,相對向地配置著複數個輥子13,並且對於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進行按壓。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如圖5所示般地,係針對於在外周部上隔開120°的角度間隔,在圓周方向上均等地配置三個輥子13的例子來進行說明。這三個輥子13之與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進行接觸的部分(進行按壓的部分),係與來自旋轉平台12的旋轉中心的距離等距離。此外,輥子的個數並不侷限為三個,可以是兩個以下,也可以是四個以上。 又,形成在三個輥子13的圓周方向上之間的三個空間,分別都設有偏流板60(偏流部)。有關偏流板60的詳細結構容後說明。
輥子13,係利用偏心軸(支承部)45而被支承成:可朝上下擺動,並且可對於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靠近和遠離。輥子13,當其外周面接觸在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的狀態下,旋轉平台12進行旋轉的話,就會接受到來自旋轉平台12的旋轉力而從動地跟著進行轉動。從燃料供給部17將固體燃料供給到旋轉平台12的上表面的話,就可利用輥子13與旋轉平台12之間來按壓固體燃料予以粉碎而成為粉碎固體燃料。
偏心軸45的支承臂47,其中間部係受到朝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軸48所支承。亦即,支承臂47,係被支承在機殼11的側面部,並且能夠以支承軸48為中心朝輥子的上下方向進行擺動。又,在位於支承臂47之鉛直上側的上端部,係設有按壓裝置49。按壓裝置49,係被固定在機殼11,並且是經由支承臂47等來對於輥子13施加負載荷重以將輥子13按壓在旋轉平台12上。
驅動部14,係將驅動力傳達到旋轉平台12,用以使得旋轉平台12以中心軸線C(請參照圖2)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裝置。驅動部14,係產生使旋轉平台12進行旋轉的驅動力。 分級部16,係被設在機殼11的上部,具有中空狀之略呈倒圓錐形狀的外形。分級部16,係具有:位於其外周位置且朝上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分級葉片16a。各分級葉片16a,係在分級部16的中心軸線C(請參照圖2)的外周圍隔開既定的間隔(均等間隔)並列設置。又,分級部16,係將被輥子13粉碎後的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例如:煤炭的話,是70~100μm)更大的粒徑(以下,將超過既定粒徑之粉碎後的固體燃料稱為「粗粉燃料」)與既定粒徑以下的粒徑(以下,將既定粒徑以下之粉碎後的固體燃料稱為「微粉燃料」)的裝置。分級部16之中,利用整體都旋轉來進行分級的旋轉式分級機,也稱為:旋轉式分離機。係利用馬達18對於分級部16施加旋轉驅動力。
到達了分級部16後的固體燃料之粉碎物(粉碎固體燃料),利用因為分級葉片16a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以及因為一次空氣的氣流所產生的向心力之兩種力量的相對性的平衡,使得較大粒徑的粗粉燃料,被分級葉片16a所擊落,而返回到旋轉平台12再度被粉碎,而微粉燃料則是被吹送引導到位於機殼11的頂棚部42之出口19。 被分級部16分級後的微粉燃料,係從出口19排出到供給流路100b,與一次空氣一起受到搬運。流出到供給流路100b的微粉燃料,則是被供給到鍋爐200的燃燒部220。
燃料供給部17,係被安裝成沿著上下方向貫穿過機殼11的上端,並且其下端部是延伸到達機殼11的內部,因而可將從上部投入的固體燃料予以供給到旋轉平台12的大致中央領域。燃料供給部17,係被從煤炭供給機20供給固體燃料。
煤炭供給機20,係具備:儲料槽21、搬運部22、以及馬達23。搬運部22,係利用從馬達23所傳來的驅動力,來進行搬運從位於儲料槽21的正下方的下流管部24的下端部所排出的固體燃料,並且送到碎礦機10之燃料供給部17。 一般而言,係對於碎礦機10的內部,供給用來搬運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也就是微粉燃料之一次空氣,因此壓力將會上昇。在位於儲料槽21的正下方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管也就是下流管部24的內部,係保持著堆疊狀態的微粉燃料,並且利用堆疊在下流管部24內的燃料層,可用來確保密封性,以使得碎礦機10側的一次空氣與微粉燃料不會逆流進入下流管部24的內部。供給到碎礦機10的固體燃料的供給量,亦可利用搬運部22之皮帶輸送機之皮帶的速度來進行調整。
送風部30,係將用來烘乾被輥子13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並且將其送往分級部16之一次空氣吹送進入機殼11的內部之裝置。 送風部30,為了將被吹送進入機殼11內的一次空氣予以調整成適當的溫度,而具備有:熱風送風機30a、冷風送風機30b、熱風調節器30c、以及冷風調節器30d。
熱風送風機30a,係用來吹送從空氣預熱器之類的熱交換器(加熱器)所供給之已經過加熱後的一次空氣之送風機。在熱風送風機30a的下游側,設有熱風調節器30c(第1送風部)。熱風調節器30c的開度是被控制部50所控制。利用熱風調節器30c的開度,來決定熱風送風機30a所吹送的一次空氣的流量。
冷風送風機30b,係用來吹送常溫的外氣也就是一次空氣的送風機。在冷風送風機30b的下游側,係設有冷風調節器30d。冷風調節器30d的開度係被控制部50所控制。利用冷風調節器30d的開度,來決定冷風送風機30b所吹送的一次空氣的流量。 一次空氣的流量,就是熱風送風機30a所吹送的一次空氣的流量與冷風送風機30b所吹送的一次空氣的流量之合計流量,一次空氣的溫度,係取決於熱風送風機30a所吹送的一次空氣與冷風送風機30b所吹送的一次空氣之混合比率,係被控制部50所控制。 此外,亦可在熱風送風機30a所吹送的一次空氣內,導入從鍋爐200所排出且經由氣體再循環通風機來通過了靜電集塵機之類的環保裝置之後的燃燒氣體的一部分,而成為混合氣,藉以調整從一次空氣流路100a流入的一次空氣之含氧濃度。
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利用機殼11之狀態檢測部40,將量測或檢測出來的數據送往控制部50。本實施方式的狀態檢測部40,例如:是差壓量測裝置,係用來量測從一次空氣流路100a將一次空氣流入碎礦機10內部的入口部分、以及一次空氣和微粉燃料從碎礦機10內部排出到供給流路100b的出口19之兩個部分的壓力差,來視為碎礦機10內的壓力差。依據分級部16之分級性能的不同,在碎礦機10內部進行循環之固體燃料也就是微粉燃料的循環量的增減、以及對應於這個循環量的增減之在碎礦機10內的壓力差的上昇和降低也會發生變化。亦即,對於被供給到碎礦機10的內部之固體燃料,可藉由調整從出口19排出的微粉燃料的量來進行管理,因此,在微粉燃料的粒度不至於影響到燃燒部220的燃燒性的範圍內,可將很多的微粉燃料供給到設在鍋爐200的燃燒部220。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狀態檢測部40,例如:是溫度量測裝置,係先量測出:用來將被輥子13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供給到分級部16的一次空氣,吹送進入機殼11的內部之送風部30來予以調整溫度後之一次空氣在機殼11內的溫度,並且控制送風部30使得一次空氣不要超過上限溫度。此外,一次空氣係在機殼11內,一方面將粉碎物予以烘乾一方面進行搬運因而受到冷卻,因此,機殼11的上部空間的溫度,例如:是維持在約60~80度的程度。
控制部50,係用來控制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的各部門的裝置。控制部50,例如:係可藉由將驅動指示傳達到驅動部14,而可控制相對於碎礦機10的運轉時之旋轉平台12的旋轉。控制部50,例如:可藉由將驅動指示傳達到分級部16的馬達18來控制旋轉數,以進行調整分級性能,而能夠將碎礦機10內的壓力差予以最佳化來達到穩定地供給微粉燃料。此外,控制部50,例如:係可藉由將驅動指示傳達到煤炭供給機20的馬達23,來使得搬運部22進行搬運固體燃料,並且調整供給到燃料供給部17之固體燃料的供給量。又,控制部50,係可藉由將開度指示傳達到送風部30來控制熱風調節器30c及冷風調節器30d的開度,而能夠進行控制一次空氣的流量與溫度。
控制部50,例如:係由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以及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等所構成的。而用來達成各種功能的一連串的處理的其中一種例子,係以程式的形式記憶在記憶媒體等,利用CPU將這個程式讀取到RAM等,然後藉由執行資訊的加工和運算處理,來達成各種功能。此外,程式也可以採用:預先安裝在ROM和其他的記憶媒體內的形態、以預先記憶在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內的狀態來提供的形態、經由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手段來進行傳輸的形態等。所謂的「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係指:磁碟片、光學磁碟片、CD-ROM、DVD-ROM、半導體記憶體等。
其次,說明使用從固體燃料粉碎裝置100所供給的微粉燃料來進行燃燒以產生蒸氣的鍋爐200。 鍋爐200,係具有:火爐210與燃燒部220。
燃燒部220,係使用含有從供給流路100b所供給的微粉燃料的一次空氣、以及從熱交換器(圖示省略)所供給的二次空氣,來使得微粉燃料進行燃燒而產生火焰的裝置。微粉燃料的燃燒係在火爐210內進行的,而高溫的燃燒氣體通過了蒸發器、過熱器、廢氣加熱器之類的熱交換器(圖示省略)之後,就排出到鍋爐200的外部。
從鍋爐200排出的燃燒氣體,先利用環保裝置(脱硝裝置、靜電集塵機之類的機器,圖示省略)進行既定的處理,並且利用空氣預熱器之類的熱交換器(圖示省略)來與外氣進行熱交換,再經由導引通風機(圖示省略)而被引導至煙囪(圖示省略)排放到大氣中。在熱交換器中之與燃燒氣體進行熱交換而受到加熱後的外氣,則是被送往前述的熱風送風機30a。 對於鍋爐200之各熱交換器的給水,係先在廢氣加熱器(圖示省略)受到加熱之後,又利用蒸發器(圖示省略)及過熱器(圖示省略)予以更為加熱而生成高溫高壓的蒸氣,而被送往蒸氣渦輪機(圖示省略)來旋轉驅動發電機(圖示省略)進行發電。
其次,佐以圖3至圖6,詳細地說明偏流板60。 如圖4所示,偏流板60,係被設在相鄰的輥子13之間且與輥子13相同的高度位置。所謂的「相同的高度位置」係指:偏流板60的下端(下端緣65a)以及輥子13的下端(與旋轉平台面最接近的部分)相對於旋轉平台12,在既定範圍內兩者係位於一致的高度位置。此外,所謂的「既定範圍」,也可以相對於位在旋轉平台12的周圍的吹出口25的上端25a之高度位置來進行設定。 詳細地說,偏流板60係如圖5所示般地,係在沿著機殼11的圓周方向上的三個輥子13之間所形成的三個空間之中分別各設置一個偏流板60。亦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偏流板60係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設有三個,各偏流板60係沿著機殼11的圓周方向上做等間隔的配置。又,各偏流板60係沿著圓周方向延伸既定的長度,並且被固定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此外,在圖4中,為了方便於圖示起見,乃將輥子13及偏流板60都各自只顯示出一個而已。又,三個偏流板60都是相同的結構,因此在以下的說明當中,只針對其中一個進行說明,其他兩個的結構則省略其說明。
如圖3所示,偏流板60,係具備:從機殼11的內周面11a朝向中心軸線C側突出的本體部61、以及被固定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的固定部62。本體部61,係具有:從機殼11的內周面11a朝向機殼11的中心軸線C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64、位於第1傾斜面64的更下方且朝向中心軸線C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65、以及用來連結第1傾斜面64的側端緣64b(在圓周方向上的端緣)與第2傾斜面65的側端緣65b之兩個第3傾斜面66,並且在長邊方向上的剖面係形成略三角形狀。亦即,本體部61,係呈:愈靠近中心軸線C,其在圓周方向上的長度愈短之斜錐形狀。又,第2傾斜面65的表面,係包覆著以耐磨損材形成的耐磨損部63。此外,在圖4及圖6中,為了方便於圖示起見,係將固定部62的圖示予以省略。
偏流板60的下端(下端緣65a)以及輥子13的下端(與旋轉平台面最接近的部分)相對於旋轉平台12,在既定範圍內兩者係位於一致的高度位置。這個「既定範圍」,係相對於位在旋轉平台12的周圍的吹出口25的上端25a之高度位置來進行設定的。詳細地說,偏流板60係被固定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並且第2傾斜面65的下端(後述的下端緣65a)係介於:相對於吹出口25的上端25a的高度位置,往上方更高相當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的25%的長度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以及相對於吹出口25的上端25a的高度位置,往下方更低相當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的25%的長度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之間的高度位置。亦即,旋轉平台12的半徑,例如:是1公尺的話,以吹出口25的上端25a作為基準,偏流板60係被配置成:第2傾斜面65的下端係位於基準的上下方各25公分的高度位置之間的範圍內。又,吹出口25的上端25a,係位於與面向吹出口25之旋轉平台12的上端相同的高度位置。
如圖4及圖5所示,第1傾斜面64,係具有: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之圓周方向延伸之圓弧狀的上端緣64a、從上端緣64a之在圓周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朝向機殼11的中心軸線C方向且往斜下方之兩個側端緣64b、以及用來連接兩個側端緣64b的內端64ba之圓弧狀的下端緣64c。側端緣64b係連接於第3傾斜面66的上端緣66a。又,下端緣64c係連接於第2傾斜面65的上端緣65c。
如圖3所示,第1傾斜面64,係對於水平面H形成傾斜角度θ1。傾斜角度θ1,係被設定為:大於等於粉碎後的固定燃料的休止角度,並且小於後述的傾斜角度θ2之角度。具體而言,傾斜角度θ1,例如:是設定為35度以上且45度以下的角度。此外,傾斜角度θ1,例如:亦可配合從偏流板60起迄旋轉平台12的距離來進行設定。
又,第1傾斜面64之兩側的端緣64b,分別是以愈靠近中心軸線C的話,兩側的端緣64b的內端64ba(中心軸線C側的端部)彼此愈靠近的方式,對於旋轉平台12及機殼11的半徑方向R(請參照圖5)構成傾斜。換言之,第1傾斜面64的兩側的端緣64b,分別是以其中一方的側端緣64b的內端64ba與另外一方的側端緣64b的內端64ba彼此靠近的方式,來對於旋轉平台12及機殼11的半徑方向R構成傾斜。因此,第1傾斜面64的上端緣64a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θ3,係大於下端緣64c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θ4。
如圖4及圖5所示,第2傾斜面65,係具有: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的圓周方向延伸之圓弧狀的下端緣65a、從下端緣65a之在圓周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朝向機殼11的中心軸線C方向往斜上方延伸之兩個側端緣65b、以及用來連接兩個側端緣65b的內端65ba之圓弧狀的上端緣65c。側端緣65b係連接於第3傾斜面66的下端緣66b。又,上端緣65c係連接於第1傾斜面64的下端緣64c。
如圖3所示,第2傾斜面65,係對於水平面H形成傾斜角度θ2。傾斜角度θ2,係被設定為較傾斜角度θ1更大的角度,並且是可使一次空氣洽當地抵達分級部16的角度。具體而言,傾斜角度θ2,例如:是被設定為較45度更大的角度且是60度以下的角度。所謂「可使一次空氣洽當地抵達分級部16的角度」係指:利用實際運轉的績效、試驗、模擬等所導出的角度。此外,傾斜角度θ2,例如:亦可配合從偏流板60起迄分級部16的距離來進行設定。
又,第2傾斜面65之兩側的端緣65b,分別是以愈靠近中心軸線C的話,兩側的端緣65b的內端65ba(中心軸線C側的端部)彼此愈靠近的方式,對於旋轉平台12及機殼11的半徑方向R(請參照圖5)構成傾斜。換言之,第2傾斜面65的兩側的端緣65b,分別是以其中一方的側端緣65b的內端65ba與另外一方的側端緣65b的內端65ba彼此靠近的方式,來對於旋轉平台12及機殼11的半徑方向R構成傾斜。因此,第2傾斜面65之下端緣65a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與第1傾斜面64之上端緣64a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θ3相同大小的角度),係大於上端緣65c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與第1傾斜面64之下端緣64c的圓弧所形成的角度θ4相同大小的角度)。
如圖4所示,第3傾斜面66係用來連接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之側端緣64b、65b,並且從俯視觀看係形成三角形狀。第3傾斜面66,對於沿著旋轉平台12及機殼11的半徑方向R延伸的鉛直面,係形成傾斜。換言之,第3傾斜面66係被形成為使得角度θ3大於角度θ4,並且對於沿著半徑方向R延伸的鉛直面形成傾斜。
耐磨損部63,例如:係由鉻含量高的鑄鐵、陶瓷等的耐磨損材所形成的。如圖6所示,耐磨損部63,係包覆在第2傾斜面65的近乎整個區域。耐磨損部63,係將平板狀的分割耐磨損部63a,彼此保持小間隙地組合在一起而構成的。此外,耐磨損部63,亦可將分割耐磨損部63a之相鄰的側面,形成鍵齒狀的形狀或斜面狀的形狀,然後再彼此嵌合在一起。藉由採用這種結構,既可容許分割耐磨損部63a的熱伸縮又可保有間隙。 分割耐磨損部63a,係分別利用貫穿該分割耐磨損部63a的固定銷68而被固定在本體部61。是以,藉由複數個分割耐磨損部63a來構成耐磨損部63,可使得耐磨損部63的安裝作業比較容易,並且可減少材料之熱伸縮的差異所導致的變形。
如圖3所示,固定部62,係從第2傾斜面65之下端緣65a的幾乎整個區域略朝鉛直下方延伸的板狀構件。亦即,固定部62,係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延伸。在固定部62身上係形成有複數個貫穿於板厚方向的貫穿孔69。複數個貫穿孔69,係沿著圓周方向且隔開既定的間隔來形成的。在複數個貫穿孔69身上分別插穿著螺栓70。插穿在貫穿孔69的螺栓70,係螺合固定於設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的轂部(圖示省略)或事先被焊接固定的螺帽(圖示省略)。亦即,偏流板60,係利用螺栓70來螺合固定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
其次,說明在機殼11內產生的流體的流動。 如圖3所示,從一次空氣流路100a所供給的一次空氣,係通過形成在旋轉平台12與機殼11之間的間隙也就是吹出口25,而將在旋轉平台12上被粉碎後的粉碎固體燃料(包含微粉燃料與粗粉燃料)往分級部16進行搬運。是以,在機殼11內,將會產生:通過吹出口25且朝向上方的分級部16流動之包含了粉碎後的固體燃料在內的一次空氣的氣流(以下,稱為「上昇氣流」)。上昇氣流的其中一部分,係沿著第2傾斜面65流動。第2傾斜面65,係朝向機殼11的中心軸線C往斜上方延伸,因此,沿著第2傾斜面65流動的上昇氣流,將會被往機殼體的中心軸線C方向引導。 另一方面,受到分級部16的分級而被送返旋轉平台12上的粗粉燃料,係從上方往下方落下,因此將會在機殼11內產生下降氣流。因為落下的粗粉燃料而產生的下降氣流的其中一部分,係沿著第1傾斜面64流動。第1傾斜面64,因為是朝向機殼11的中心軸線C往斜下方延伸,因此沿著第1傾斜面64流動的下降氣流,將會被往機殼11的中心軸線C方向引導。 是以,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都是被往機殼11的中心軸線C方向引導,所以在機殼11內所產生的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的位置,並不是在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之狹窄空間的領域處,而是在機殼11內的中心領域側(圖3的A領域)之容積較大的空間的領域處。因此,可將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的位置,設定在機殼11內之受到氣流的影響較少的位置。上昇氣流,即使在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之後,還是會繼續上昇而抵達分級部16。又,下降氣流,即使在與上昇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之後,還是會繼續下降而抵達旋轉平台12。
根據本實施方式,係可獲得下列的作用效果。
如果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沒有設置偏流板60的話,通過了吹出口25後的一次空氣的主流,係沿著內周面11a持續往上昇。另一方面,粗粉燃料係被分級部16的分級葉片16a打回來,所以將會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落下而產生下降氣流。因此,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之主要發生衝突和衝撞的位置,將會是在沿著機殼11的內周面11a之比較狹窄的空間的領域處,而且是在對於機殼11內的壓力損失影響較大之機殼11的外周領域處。 在本實施方式中,機殼11內所產生的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互相衝突和衝撞的位置,係在機殼11內之中心領域側的容積較大的空間的領域處。如此一來,可將發生互相衝突和衝撞的位置,設定在機殼11內之受到氣流流動的影響較少的位置處,因而可減少在機殼11內的壓力損失。因此,可以抑制碎礦機10之動力的增加,並且可洽當地將微粉炭搬運出去,因而可提高微粉炭的製造效率。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偏流板60係設置在與輥子13相同的高度位置。亦即,偏流板60係設在吹出口25的旁邊。具體而言,係將偏流板60配置成:使得第2傾斜面65的下端(下端緣65a)係介於:相對於吹出口25的上端25a的高度位置,往上方更高相當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的25%的長度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以及相對於吹出口25的上端25a的高度位置,往下方更低相當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的25%的長度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之間的高度位置。如此一來,通過了機殼11的吹出口25之一次空氣,立即就抵達偏流板60,因此可將上昇氣流確實往機殼11的中心軸線C側進行引導。因此,可將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的位置確實地設定在機殼11內之中心領域側之容積較大的空間的領域。藉此,可將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和衝撞的位置設定在機殼11內之受到氣流的影響較少的位置,因而可減少在機殼11內的壓力損失。從而,可抑制碎礦機10之一次空氣的送風動力的增加,而可提高被粉碎到既定粒徑以下的微粉燃料的製造效率。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偏流板60之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之在圓周方向上的側端緣64b、65b(換言之,第3傾斜面66),係以側端緣64b、65b的內端64ba、65ba彼此互相靠近的方式,對於旋轉平台12的半徑方向R構成傾斜,並且角度θ3是較角度θ4更大的角度。亦即,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的側端緣64b、65b,係以沿著與偏流部相鄰的輥子13的方式呈傾斜。如此一來,即使是將偏流板60配置在吹出口25的旁邊,還是可以不會讓偏流板60與輥子13發生衝突。
偏流板60及輥子13,都是被設置成朝向機殼11及旋轉平台12的中心軸線C方向突出。因此,偏流板60之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的側端緣64b、65b的內端64ba、65ba是最容易與輥子13發生衝突。因此,為了要將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的面積形成較大,必須將內端64ba、65ba的位置選定在不會與輥子13發生衝突的位置,並且又是與輥子13靠近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將偏流板60與輥子13設置成不會發生衝突。因此,若將內端64ba、65ba視為相同位置來考慮的話,與將角度θ3與角度θ4設定成相等的角度的結構(換言之,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之在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沿著旋轉平台12的半徑方向R延伸的結構)相較,本實施方式的這種將角度θ3設定成較角度θ4更大的角度的結構,係可獲得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之更大的面積。因此,可將更多的上昇氣流及下降氣流往機殼11的中心方向進行引導,所以可更為減少在機殼11內的壓力損失。
又,輥子13,在進行維修時必須從機殼11拆下。在將輥子13從機殼11拆下時,只要將輥子13往上方向轉動即可拆下。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上,並不是在整個圓周都設置偏流板60,而是在相鄰的輥子13之間設有複數處的偏流板60,而且偏流板60與輥子13是設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在將輥子13拆卸時,不會與偏流板60發生衝突。因此,可使得輥子13的拆卸作業比較容易。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傾斜面64與水平面H所形成的鋭角的傾斜角度θ1,係小於第2傾斜面65與水平面H所形成的鋭角的傾斜角度θ2。亦即,沿著第2傾斜面65之上昇氣流之被往鉛直方向引導的力量是大於沿著第1傾斜面64之下降氣流之被往鉛直方向引導的力量。如此一來,上昇氣流的流速是大於下降氣流的流速。因此,可利用一次空氣將粉碎後的粉碎固體燃料確實搬運到設在上方的分級部16。此外,如果傾斜角度θ2設定成太大的話,上昇氣流與下降氣流發生衝突的位置,將會位於較高的位置,會有位於靠近分級部16的位置的可能性。如果是在靠近分級部16的位置發生互相衝突和衝撞的話,被分級部16打回去的粗粉燃料會有被上昇氣流再度往分級部16進行搬運的可能性,而會有降低分級性能的可能性。因此,係將傾斜角度θ2設定在60度以下較為恰當。
又,在將偏流板60固定到機殼11的時候,設置偏流板60的位置,例如:是與作業者的身高同等的高度位置或較作業者的身高更高的高度位置的話,作業者對於偏流部與機殼體的固定地方,係從下方側來進行施工作業。在本實施方式中,偏流板60,係利用從第2傾斜面65的下端往下方延伸的固定部62而被固定在機殼體。如此一來,在進行將偏流板60固定到機殼11的內周面11a的作業時,第1傾斜面64及第2傾斜面65不易與作業者發生碰撞。因此,可使得固定作業更容易。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固定部62係從第2傾斜面65的下端往下方延伸。因此,可製作成固體燃料不會堆積在固定部62的結構。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第2傾斜面65,係用來引導包含被粉碎後的粉碎固體燃料在內的一次空氣,因此比較容易磨損。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第2傾斜面65係在吹出口25的旁邊來引導流速較快的一次空氣,因此比較容易磨損。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利用耐磨損部63將第2傾斜面65予以包覆。如此一來,一次空氣通過形成在旋轉平台12與機殼11之間的間隙也就是吹出口25,而形成上昇氣流來將粉碎固體燃料往分級部16進行搬運時,可減少很容易受到含在上昇氣流中的粉碎固體燃料撞擊的第2傾斜面65的磨損。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只要是在沒有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都可以做適度地變形。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針對於將耐磨損部63設置成包覆在第2傾斜面65上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耐磨損部63設置成:包覆在第1傾斜面64與第2傾斜面65的兩個面上,也可以是只在第1傾斜面64上設置耐磨損部63。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針對於將固定部62形成為從第2傾斜面65的下端緣65a往下方延伸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固定部62設置成從第1傾斜面64的上端緣64a往上方延伸。又,亦可將固定部62設置成從第1傾斜面64的上端緣64a往上方延伸以及從下端緣65a往下方延伸。此外,亦可不設置固定部62,而是利用焊接之類的手法來將本體部61固定在機殼11的內周面11a。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針對於本體部61的剖面形狀為略呈三角形狀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在第1傾斜面64的下端緣64c與第2傾斜面65的上端緣65c之間,設有鉛直面,而將本體部61的剖面形狀形成為:略呈梯形形狀、或修成圓角的橢圓形狀。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針對於在形成於輥子13之間的三個空間中,分別各設有一個偏流板60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在形成於輥子13之間的各空間中,設有複數個偏流板60。此外,也可以是:並非在所有的形成於輥子13之間的空間中都設置偏流板60,而是區分成:有設置偏流板60的空間、和沒有設置偏流板60的空間。
1:鍋爐系統 10:碎礦機(粉碎機) 11:機殼(機殼體) 11a:內周面 12:旋轉平台(粉碎平台) 13:輥子(粉碎輥子) 14:驅動部 16:分級部 16a:分級葉片 17:燃料供給部 18:馬達 19:出口 20:煤炭供給機 21:儲料槽 22:搬運部 23:馬達 24:下流管部 25:吹出口 26:輪葉片 27:一次空氣風道 30:送風部 30a:熱風送風機 30b:冷風送風機 30c:熱風調節器 30d:冷風調節器 40:狀態檢測部 41:底面部 42:頂棚部 45:偏心軸(支承部) 47:支承臂 48:支承軸 49:按壓裝置 50:控制部 60:偏流板(偏流部) 61:本體部 62:固定部 63:耐磨損部 63a:分割耐磨損部 64:第1傾斜面 64a:上端緣 64b:側端緣 64ba:內端 64c:下端緣 65:第2傾斜面 65a:下端緣 65b:側端緣 65ba:內端 65c:上端緣 66:第3傾斜面 66a:上端緣 66b:下端緣 68:固定銷 69:貫穿孔 70:螺栓 100:固體燃料粉碎裝置 100a:一次空氣流路(搬運用氣體供給部) 100b:供給流路 200:鍋爐 210:火爐 220:燃燒部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鍋爐系統之概略結構圖。 [圖2]係圖1的碎礦機之縱剖面示意圖。 [圖3]係設在圖2的碎礦機的偏流板之縱剖面示意圖。 [圖4]係圖2的碎礦機的粉碎部及偏流板之立體圖。 [圖5]係圖2的碎礦機的粉碎輥子及偏流板之平面示意圖。 [圖6]係圖3的偏流板之正面示意圖。
10:碎礦機(粉碎機)
11:機殼(機殼體)
12:旋轉平台(粉碎平台)
13:輥子(粉碎輥子)
14:驅動部
26:輪葉片
45:偏心軸(支承部)
47:支承臂
48:支承軸
60:偏流板(偏流部)
63a:分割耐磨損部
64:第1傾斜面
65:第2傾斜面
66:第3傾斜面

Claims (8)

  1. 一種粉碎機,其係具備: 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之作為外殼的機殼體; 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並且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 被支承在從前述內周面朝前述旋轉平台的中心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上,用以粉碎被載置在該旋轉平台上的固體燃料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複數個粉碎輥子;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和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 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 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係沿著前述旋轉平台的圓周方向配置, 前述偏流部,係被設在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之間,與前述粉碎輥子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 前述第1傾斜面及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前述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以其中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和另外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互相靠近的方式,分別對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
  2. 一種粉碎機,其係具備: 作為外殼的機殼體; 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且具有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而且是在前述旋轉平台上將前述固體燃料粉碎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粉碎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與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 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 前述第1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係小於前述第2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粉碎機,其中,前述偏流部,係被配置成: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鉛直方向上的下端係位於既定的高度位置, 前述既定的高度位置,係介於:以形成在前述旋轉平台與前述機殼體的前述內周面之間的間隙的上端之高度位置為基準,往上方更高相當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的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以及往下方更低相當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的25%的長度量的高度位置之間的高度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粉碎機,其中,前述偏流部,係具有被固定在前述內周面的固定部, 前述固定部,係從前述第2傾斜面的下端朝鉛直下方側延伸。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粉碎機,其中,係在前述第2傾斜面設有耐磨損部。
  6. 一種鍋爐系統,其係具備: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粉碎機;以及 將利用前述粉碎機進行粉碎後的固體燃料予以燃燒來產生蒸氣之鍋爐。
  7. 一種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前述粉碎機,係具備: 朝鉛直上下方向延伸之作為外殼的機殼體; 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並且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 被支承在從前述內周面朝前述旋轉平台的中心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上,用以粉碎被載置在該旋轉平台上的固體燃料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複數個粉碎輥子;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和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 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 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係沿著前述旋轉平台的圓周方向配置, 前述偏流部,係被設在複數個前述粉碎輥子之間,與前述粉碎輥子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 前述第1傾斜面及前述第2傾斜面之在前述圓周方向上的端緣,係以其中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和另外一側的前述端緣之在前述半徑方向上的內端互相靠近的方式,分別對於前述旋轉平台的半徑方向構成傾斜, 還具有:將從前述搬運用氣體供給部所供給的搬運用氣體沿著前述第2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以及 將從前述分級部回到前述旋轉平台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沿著前述第1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
  8. 一種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前述粉碎機,係具備: 作為外殼的機殼體; 被配置成與前述機殼體的內周面分開,且具有用以載置被供給到前述機殼體內的固體燃料之旋轉平台,而且是在前述旋轉平台上將前述固體燃料粉碎來作為粉碎固體燃料之粉碎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上方側,用以將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予以分級成較既定粒徑更大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與較既定粒徑更小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之分級部; 被設在前述旋轉平台的鉛直下方側,可將用以搬運前述粉碎固體燃料往前述分級部的搬運用氣體供給到前述機殼體的內部之搬運用氣體供給部;以及 具有朝前述機殼體之往鉛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且往斜下方延伸的第1傾斜面、和位於該第1傾斜面的鉛直下方側,朝前述中心軸線且往斜上方延伸的第2傾斜面,並且是被設在前述內周面的偏流部; 前述第1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係小於前述第2傾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鋭角的角度, 還具有:將從前述搬運用氣體供給部所供給的搬運用氣體沿著前述第2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以及 將從前述分級部回到前述旋轉平台的前述粉碎固體燃料沿著前述第1傾斜面朝向前述中心軸線方向進行引導的工序。
TW109100019A 2019-01-31 2020-01-02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TW2020313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720A JP2020121283A (ja) 2019-01-31 2019-01-31 粉砕機及びボイラシステム並びに粉砕機の運転方法
JP2019-015720 2019-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359A true TW202031359A (zh) 2020-09-01

Family

ID=7184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019A TW202031359A (zh) 2019-01-31 2020-01-02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21283A (zh)
TW (1) TW202031359A (zh)
WO (1) WO2020158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4696A (ja) * 2021-01-27 2022-08-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ローラ摩耗量監視方法
CN115463736A (zh) * 2022-06-01 2022-12-13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磨煤机翼型风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826Y2 (ja) * 1988-09-08 1994-09-14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竪型ミル
JPH07155627A (ja) * 1993-12-06 1995-06-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竪型粉砕機
JP5030430B2 (ja) * 2006-02-07 2012-09-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4789007B2 (ja) * 2006-08-07 2011-10-05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ライナ、セラミックライナの取付構造、及びセラミックライナの取付方法
JP6599259B2 (ja) * 2016-02-02 2019-10-3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8016266A1 (ja) * 2016-07-21 2018-01-25 株式会社Ihi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6896399B2 (ja) * 2016-11-16 2021-06-30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1283A (ja) 2020-08-13
WO2020158270A1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3281B1 (ko) 회전식 분급기
TW202031359A (zh) 粉碎機及鍋爐系統以及粉碎機之運轉方法
KR20180020271A (ko) 분급기, 분쇄 분급 장치 및 미분탄 연소 보일러
WO2022209456A1 (ja) 分級機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分級機の運転方法
JP2020116536A (ja)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1634763B1 (ko) 세로형 분쇄 장치
KR20180100639A (ko) 분쇄 장치, 분쇄 장치의 스로트 및 미분탄 연소 보일러
WO2020045276A1 (ja)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固体燃料粉砕方法
KR102150849B1 (ko) 분쇄기 및 분쇄기의 운전 방법
CN111482243B (zh) 固体燃料粉碎装置、具备其的发电设备、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8432B (zh) 固体燃料粉碎装置和具备它的发电设备以及固体燃料粉碎方法
JP7258581B2 (ja) 粉砕機及びボイラシステム並びに粉砕機の運転方法
JP2022156405A (ja) 分級機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分級機の運転方法
JP2022086304A (ja) 粉砕機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粉砕機の運転方法
JP2022130854A (ja) 固体燃料供給設備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固体燃料の供給方法
JP3221183U (ja) 粉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固体燃料粉砕装置並びにボイラシステム
JP2022054095A (ja) 粉砕機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粉砕機の運転方法
WO2023120083A1 (ja) 粉砕ローラ及び固体燃料粉砕装置並びに粉砕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WO2022045345A1 (ja) 装置、発電プラント、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発電プラントシステム、及び発電プラン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22130856A (ja) ロータリバルブ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ロータリバルブの運転方法
JP7224810B2 (ja)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固体燃料粉砕の制御方法
JP2011240233A (ja) 竪型粉砕装置ならびに石炭焚ボイラ装置
JP6849439B2 (ja) 分級機及び竪型粉砕機
JP2022130855A (ja)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及び発電プラント並びに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の運転方法
JP2023123046A (ja) ローラジャーナルプロテクタ及び取外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