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3242A -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3242A
TW202003242A TW108118655A TW108118655A TW202003242A TW 202003242 A TW202003242 A TW 202003242A TW 108118655 A TW108118655 A TW 108118655A TW 108118655 A TW108118655 A TW 108118655A TW 202003242 A TW202003242 A TW 2020032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substrate
support
manufacturing
barrier film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3038B (zh
Inventor
小山田洸介
元田總一郎
松本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双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双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双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0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01L21/0201Specific process st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1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 H01L21/0211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carbon based polymeric organic or inorganic material, e.g. polyimides, poly cyclobutene or PV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依序具備:基板形成製程,在支撐體的表面形成具有醯亞胺基之高分子基板;阻擋膜形成製程,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之阻擋膜;熱處理製程,對支撐體、高分子基板及阻擋膜進行熱處理;及,剝離製程,從支撐體剝離高分子基板。

Description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顯示出可撓性之感測器、顯示器等電子裝置(可撓性器件)的需求提高。例如在日本特開2013-135180號公報中,揭示一種在可撓性薄膜上形成有電子元件之可撓性器件的製造方法。在該日本特開2013-135180號公報中,記載了在設有黏著層之玻璃基板上形成可撓性薄膜之後,在該可撓性薄膜上形成電子元件之內容。在此,電子元件設置於在可撓性薄膜中未藉由黏著層固定之第1區域上。而且,在日本特開2013-135180號公報中,在將該第1區域與在可撓性薄膜中藉由黏著層固定之第2區域加以分離之後,從玻璃基板物理性地剝離上述第1區域。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在日本特開2013-135180號公報中,可撓性薄膜的上述第1區域,與玻璃基板直接接觸。在此,構成可撓性薄膜之有機化合物與玻璃基板的構成物(例如,玻璃或金屬雜質等)的密接強度趨於不均。因此,有時導致上述第1區域在電子元件的形成過程中等情況,從玻璃基板意外地剝離。而且,由於上述密接強度不均,從玻璃基板剝離上述第1區域時之力(剝離強度)不穩定。因此,有時在剝離時電子元件會受到損傷。因此,在日本特開2013-135180號公報中,因該等不良情形而引起之產率降低成為問題。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產率的提高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依序具備:基板形成製程,在支撐體的表面形成具有醯亞胺基之高分子基板;阻擋膜形成製程,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之阻擋膜;熱處理製程,對支撐體、高分子基板及阻擋膜進行熱處理;及,剝離製程,從支撐體剝離高分子基板。
本發明人發現如下傾向:支撐體的表面與具有醯亞胺基之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因水而降低。而且,還發現了如下內容:由於基於水之上述密接強度的急劇降低,產生高分子基板在製造過程中之意外剝離。鑑於該等見解,依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在形成高分子基板之後,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之阻擋膜。藉此,能夠藉由阻擋膜來抑制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到支撐體的表面與高分子基板的界面。因此,能夠防止因該水分而引起之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的降低,因此能夠抑制高分子基板從支撐體意外地剝離。而且,在上述製造方法中,在形成阻擋膜之後,實施熱處理。此時,高分子基板中所包含之水分移動至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界面。藉此,能夠降低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因此,在上述熱處理製程後,能夠從支撐體穩定地剝離高分子基板,因此能夠實現所製造之高分子基板的產率的提高。
上述製造方法中,可以在基板形成製程之前,還具備對存在於支撐體的表面上之金屬進行蝕刻之蝕刻製程。在該情形下,能夠將剝離製程時之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調整為良好的範圍。
在阻擋膜形成製程中,可以形成阻擋膜,該阻擋膜具有:覆蓋高分子基板之主部、及俯視觀察時包圍高分子基板並且與支撐體密接之端部。在該情形下,阻擋膜的端部與支撐體密接,因此高分子基板藉由支撐體及阻擋膜被牢固地密封。因此,能夠良好地抑制在剝離製程之前高分子基板從支撐體意外地剝離。
上述製造方法,可以在熱處理製程之後且剝離製程之前,還具備切斷製程,該切斷製程沿端部的延伸方向切斷高分子基板的邊緣部。在該情形下,能夠在剝離製程之前良好地抑制高分子基板從支撐體的剝離,並且在剝離製程中從支撐體容易地剝離高分子基板。
阻擋膜可以包含具有3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矽膜。在該情形下,能夠藉由阻擋膜來良好地抑制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到高分子基板。
支撐體的表面的金屬濃度可以為3.2%以上且4.7%以下。在該情形下,能夠良好地調整支撐體的表面與具有醯亞胺基之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可以具備上述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且在剝離製程之前,還具備在阻擋膜上形成電子元件之電子元件形成製程,在剝離製程中,從支撐體剝離已設有電子元件之高分子基板。在該情形下,能夠以良好的產率來製造一種在高分子基板上設有電子元件之電子裝置。
在上述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熱處理製程可以在電子元件形成製程中實施。在該情形下,能夠減少製造電子裝置時的製程數。
在上述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阻擋膜可以包含具有8nm以上且2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鈮膜。在該情形下,能夠調整電子元件與高分子基板之間的折射率。
在上述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高分子基板可以顯示出可撓性。在該情形下,能夠以良好的產率來製造可撓性電子裝置。
以下,參閱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相同要素(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閱圖1A至圖1C、圖2A、圖2B及圖3A、圖3B,對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圖1A至圖1C、圖2A、圖2B及圖3A、圖3B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又,圖2B表示沿圖2A的A-A線剖切之截面。
首先,如圖1A所示,準備支撐體10(第1步驟)。在第1步驟中,從防止破損的觀點考慮,作為支撐體10例如準備具有0.4mm以上的厚度之板狀基材。支撐體10例如為玻璃基材、陶瓷基材等。玻璃基材例如由包含金屬元素之無鹼玻璃或包含金屬元素之鈉鈣玻璃等形成。在第1實施形態中,支撐體10為藉由作為金屬元素主要包含鋁之無鹼玻璃形成之玻璃基材。玻璃中所包含之金屬元素例如為Al、Be、Fe、Mg、Sr、Ti、Zn、Sn、Cu、Mo、Ag、W、In等之中的至少一種。
接著,如圖1B所示,對存在於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之金屬進行蝕刻(第2步驟、蝕刻製程)。在第2步驟中,將支撐體10浸漬在收容於容器B內之液體蝕刻劑L內,藉此對存在於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之金屬進行蝕刻。在第2步驟中,例如將支撐體10在被設定為20℃以上且60℃以下之液體蝕刻劑L中浸漬10分鐘以上且60分鐘以下。藉此,在第2步驟之後,支撐體10的表面10a的金屬濃度例如被調整為3.2%以上且4.7%以下。金屬濃度為表面10a的所有金屬元素的濃度的合計。在第1實施形態中,支撐體10為上述無鹼玻璃,因此第2步驟之後之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中存在之鋁(Al)相對於矽(Si)的比例(Al/Si)例如為0.12以上且0.18以下。液體蝕刻劑L依據成為蝕刻的對象之金屬進行選擇。在第1實施形態中,液體蝕刻劑L例如為磷酸、硝酸及醋酸的混合液。另外,在第2步驟中,還能夠去除附著於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之雜質。支撐體10的表面10a的金屬濃度例如為使用X射線螢光分析儀(EDX)、二次離子質譜儀(SIMS)、光電子能譜(XPS)等進行測量之強度比。
接著,如圖1C所示,在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形成高分子基板20(第3步驟、基板形成製程)。在第3步驟中,形成具有8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厚度且顯示出可撓性之高分子基板20。高分子基板20為設置於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之高分子化合物的層狀成形物。高分子化合物為具有醯亞胺基之有機樹脂。在第1實施形態中,高分子化合物為聚醯亞胺。例如藉由噴墨法、噴霧法、旋塗法等公知的方法,在支撐體10的表面10a成形高分子基板20。藉由在上述第2步驟之後實施第3步驟,能夠將高分子基板20相對於支撐體10的密接強度調整為1N/10mm以上且6N/10mm以下。該密接強度為6N/10mm以下,藉此在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時,能夠抑制高分子基板20及形成於其上之元件等的破壞。上述密接強度亦可以為4N/10mm以下。在該情形下,能夠良好地抑制上述破壞。上述密接強度亦可以為2N/10mm以下。在該情形下,能夠大致確實地防止上述破壞。
接著,如圖2A、圖2B所示,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20之阻擋膜30(第4步驟、阻擋膜形成製程)。阻擋膜30為示出防水進入性之膜。例如,在阻擋膜30的水蒸氣滲透率為21.9g/(cm2 ・天)以下的情形下,阻擋膜30被視為顯示出防水進入性。阻擋膜30的水蒸氣滲透率可以為10g/(cm2 ・天)以下,可以為5g/(cm2 ・天)以下,亦可以為1g/(cm2 ・天)以下,還可以為0.5g/(cm2 ・天)以下。阻擋膜30可以具有單層結構,亦可以具有多層結構。阻擋膜30例如具有3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厚度。從抑制水分進入阻擋膜30之觀點考慮,阻擋膜30可以包含具有30nm以上的厚度之氧化矽膜。在該情形下,從成本等觀點考慮,氧化矽膜的厚度可以為100nm以下。又,從調整折射率的觀點考慮,阻擋膜30可以包含氧化鈮膜。氧化鈮膜的厚度例如為8nm以上且20nm以下。在阻擋膜30包含氧化鈮膜之情形下,該氧化鈮膜例如亦可以被氧化矽膜等夾持。阻擋膜30例如藉由真空蒸鍍法、濺射法等PVD法(物理氣相沉積法)或CVD法(化學氣相沉積法)而形成。從阻擋膜30的膜質的觀點考慮,可以採用CVD法。
在第4步驟中,形成阻擋膜30,該阻擋膜30具有覆蓋高分子基板20之主部30a、及俯視觀察時包圍高分子基板20並且與支撐體10密接之端部30b。因此,在第4步驟之後,高分子基板20被支撐體10及阻擋膜30密封。阻擋膜30的端部30b為沿高分子基板20的邊緣延伸之部分。俯視觀察時之端部30b的寬度W,相當於從高分子基板20的邊緣至阻擋膜30的邊緣的距離,例如為2mm以上且15mm以下。寬度W亦可以為5mm以上且15mm以下。在該情形下,藉由端部30b更良好地與支撐體10密接,能夠良好地抑制高分子基板20從支撐體10剝離。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阻擋膜30的邊緣與支撐體10的邊緣對齊,但並不限於此。
接著,如圖3A所示,對支撐體10、高分子基板20及阻擋膜30進行熱處理(第5步驟、熱處理製程)。在第5步驟中,首先,將形成有高分子基板20及阻擋膜30之支撐體10收容於腔室C內。接著,例如將常壓及大氣環境下的腔室C的溫度設定為170℃以上且240℃以下,且在10分鐘以上且90分鐘以下期間,對支撐體10、高分子基板20及阻擋膜30進行熱處理。藉此,包含於高分子基板20中之水分進行擴散移動,該水分的一部分到達高分子基板20與支撐體10的界面。高分子基板20相對於支撐體10的密接強度因該水分而降低。因此,在第5步驟之後,能夠將高分子基板20相對於支撐體10的密接強度調整為0.1N/10mm以上且2N/10mm以下。在該情形下,能夠防止高分子基板20的意外剝離,並且在後續剝離製程中從支撐體10穩定地剝離高分子基板20。高分子基板20相對於支撐體10的密接強度的下限值可以為0.3N/10mm,亦可以為0.8N/10mm。
接著,如圖3B所示,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第6步驟、剝離製程)。在第6步驟中,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及阻擋膜30。例如,使用剝離機等實施該剝離。在第6步驟之後,可得到呈層形狀之高分子基板20。在第6步驟中,亦可以在藉由蝕刻去除阻擋膜30之後,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在該情形下,能夠從支撐體10容易地剝離高分子基板20。
依以上說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20的製造方法,在形成高分子基板20之後,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20之阻擋膜30。藉此,能夠藉由阻擋膜30來抑制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到支撐體10的表面10a與高分子基板20的界面。因此,能夠防止因該水分而引起之支撐體10與高分子基板20的密接強度的降低,因此能夠抑制高分子基板20從支撐體10意外地剝離。而且,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形成阻擋膜30之後,實施熱處理。此時,高分子基板20中所包含之水分移動至支撐體10與高分子基板20的界面。藉此,能夠降低支撐體10與高分子基板20的密接強度。因此,在上述熱處理之後,能夠從支撐體10穩定地剝離高分子基板20。因此,依第1實施形態,能夠實現所製造之高分子基板20的產率的提高。
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形成高分子基板20之前,實施對存在於支撐體10的表面10a上之金屬進行蝕刻之上述第1步驟。因此,藉由在上述第5步驟中所實施的熱處理,促進支撐體10的表面10a與高分子基板20的密接強度的降低。因此,能夠良好地調整支撐體10與高分子基板20的密接強度。
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上述第4步驟中形成阻擋膜30,該阻擋膜30具有覆蓋高分子基板20之主部30a、及俯視觀察時包圍高分子基板20並且與支撐體10密接之端部30b。因此,阻擋膜30具有端部30b,因此高分子基板20藉由支撐體10及阻擋膜30被牢固地密封。因此,能夠良好地抑制在上述第6步驟之前高分子基板20從支撐體10意外地剝離。
在第1實施形態中,阻擋膜30可以包含具有3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矽膜。在該情形下,藉由阻擋膜30來良好地抑制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到高分子基板20。
在第1實施形態中,支撐體10的表面10a的金屬濃度可以為3.2%以上且4.7%以下。在該情形下,能夠良好地調整支撐體10的表面10a與高分子基板20的密接強度。
接著,參閱圖4A、圖4B對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變化例(以下,設為“第1變化例”)進行說明。圖4A、圖4B為用於說明第1變化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1變化例中,上述第1至第5步驟共通地實施。
在第1變化例中,在上述第5步驟之後且在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之前,沿阻擋膜30的端部30b的延伸方向切斷高分子基板20的邊緣部20a(第11步驟、切斷製程)。在第11步驟中,例如利用雷射、切割機等,切斷高分子基板20的邊緣部20a。藉此,高分子基板20被分割為邊緣部20a及比邊緣部20a位於內側之本體部20b。邊緣部20a在成品中為不需要的部分,且具有直到上述第5步驟為止之高分子基板20的各邊緣。俯視觀察時之邊緣部20a的寬度例如為幾mm。本體部20b在成品中為需要的部分,在第11步驟之後,遠離阻擋膜30的端部30b。
在上述第11步驟之後,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第12步驟、剝離製程)。在第12步驟中,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的本體部20b。第12步驟與第1實施形態的第6步驟相同。在該種第1變化例中,亦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第12步驟之前,能夠良好地抑制高分子基板20從支撐體10剝離,且在第12步驟中,能夠從支撐體10容易地剝離高分子基板20的本體部20b。另外,藉由去除殘留於支撐體10上之高分子基板20的一部分及阻擋膜30的一部分,能夠重複利用支撐體10。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對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省略與第1實施形態重複之記載,並記載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亦即,亦可以在技術上可行之範圍內,對第2實施形態適當地使用第1實施形態的記載。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為在第1實施形態中進行說明之高分子基板20上形成有電子元件之裝置。因此,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具備第1實施形態中所記載之上述第1至第4步驟。
圖5A、圖5B為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之圖。如圖5A所示,在第4步驟之後,在阻擋膜30上形成電子元件40(第21步驟、電子元件形成製程)。在第21步驟中,例如在阻擋膜30上形成一個或複數個電晶體、發光元件、觸控面板等電子元件40。在第21步驟中,例如在電子元件40中所包含之構成要素(例如,導電層或絕緣層等)的形成過程中,實施熱處理。因此,在第2實施形態中,在第21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實施第1實施形態的上述第5步驟(熱處理製程)。
接著,如圖5B所示,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第22步驟、剝離製程)。在第22步驟中,從支撐體10剝離已設有電子元件40之高分子基板20、及阻擋膜30。關於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藉由與第1實施形態的剝離製程相同的方法來實施。藉此,能夠製造一種具有設置於高分子基板20上的電子元件40之電子裝置1。
在以上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亦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能夠以良好的產率來製造一種在高分子基板20上設有電子元件40之電子裝置1。具體而言,能夠抑制在形成電子元件40之前及形成過程中,高分子基板20從支撐體10意外地剝離。而且,能夠在形成電子元件40之後的剝離製程中,抑制電子元件40的破損,並且從支撐體10容易地剝離高分子基板20。因此,依第2實施形態,能夠以良好的產率來製造電子裝置1。在此,在高分子基板20顯示出可撓性之情形下,能夠以良好的產率來製造可撓性電子裝置。
在第2實施形態中,作為熱處理製程的第5步驟,在作為電子元件形成製程的第21步驟中實施。因此,能夠減少製造電子裝置1時的製程數。
當電子元件40為發光元件、觸控面板等時,阻擋膜30可以包含具有8nm以上且2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鈮膜。在該情形下,能夠降低由電子元件40與高分子基板20的折射率之差引起之光的內部反射。藉此,能夠抑制從電子元件40向高分子基板20的光透射率的降低及從高分子基板20向電子元件40的光透射率的降低。
接著,參閱圖6A、圖6B對第2實施形態的變化例(以下,設為“第2變化例”)進行說明。圖6A、圖6B為用於說明第2變化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之圖。在第2實施形態及第2變化例中,第1至第4步驟及第21步驟共通地實施。
在第2變化例中,在上述第21步驟之後且在從支撐體10剝離高分子基板20之前,沿阻擋膜30的端部30b的延伸方向切斷高分子基板20的邊緣部20a(第31步驟、切斷製程)。該第31步驟與第1變化例的第11步驟相同。在第31步驟中,切斷邊緣部20a的同時,切斷在電子元件40中的不需要的部分。而且,在第31步驟之後,從支撐體10剝離已設有電子元件40之高分子基板20(第32步驟、剝離製程)。第32步驟與第1變化例的第12步驟相同。因此,第2變化例為第2實施形態與第1變化例的組合,因此能夠發揮與第2實施形態及第1變化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發明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能夠進行其他各種變化。在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化例中,可以不實施一部分製程。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化例中,在預先調整了支撐體的表面中的金屬濃度之情形下,可以不實施第2步驟(蝕刻製程)。又,可以在各製程之間實施清洗製程、輸送製程等其他製程。
在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化例中,支撐體上可以設有複數個高分子基板。在該情形下,能夠高效率地製造複數個高分子基板或複數個電子裝置。
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及上述第2變化例中,第21步驟中包含第5步驟(熱處理製程),但並不限於此。例如,可以在第21步驟之後且在第22步驟之前實施第5步驟。又,在上述第2變化例中,藉由將電子元件設置於俯視觀察時比高分子基板的邊緣部更靠內側而無需在第31步驟中切斷電子元件。
[實施例] 藉由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例子。
<實施例的樣品形成方法> 圖7為表示實施例的樣品之概略剖視圖。首先,作為支撐體51,準備了包含鋁之無鹼玻璃(Nippon Electric Glass Co.,Ltd.製、“OA-10”)。接著,作為前處理,將該支撐體51浸漬於磷酸、硝酸及醋酸的混合液中30分鐘以上。此時,將該混合液的溫度設定為25℃以上且40℃以下。接著,在浸漬於混合液後的支撐體51上塗佈了聚醯亞胺。藉此,在支撐體51上形成了厚度20μm的高分子基板52。接著,形成了覆蓋高分子基板52之阻擋膜53。阻擋膜53為厚度10nm的氧化鈮膜53a與厚度35nm的氧化矽膜53b依序積層而成之積層膜。接著,在阻擋膜53上形成了厚度35nm的ITO膜54(氧化銦錫膜)。藉由以上步驟,形成了圖7所示之測量用樣品50。
<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 對於樣品50中之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的測量方法,進行以下說明。上述密接強度相當於高分子基板52相對於支撐體51的90°剝離力。該90°剝離力使用自動荷重試驗機(Japan Instrumentation System Co.,Ltd.製、“MAX-1KN”),並按照以JIS B 7721:2009為基準之以下方法進行了測量。首先,對樣品50的高分子基板52進行加工,並準備了10mm×100mm的試驗片。接著,從支撐體51剝離了該試驗片的端部(約10mm)。接著,固定支撐體51,並且將所剝離之試驗片的端部固定於自動荷重試驗機的卡盤部。而且,使卡盤部以300mm/min的速度上升,藉此對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進行了測量。
圖8表示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的測量結果。圖8中示出展點(plot)61至66。展點61表示樣品50的測量結果。展點62表示對樣品50實施吸水處理之後的測量結果。展點63表示在上述吸水處理後實施熱處理之後的測量結果。展點64表示將上述熱處理後的樣品靜置於大氣中16小時之後的測量結果。展點65表示將上述熱處理後的樣品靜置於大氣中120小時之後的測量結果。展點66表示在將上述熱處理後的樣品靜置於大氣中120小時之後,再次實施熱處理之後的測量結果。另外,吸水處理是指將樣品50浸漬於常溫的純水中60分鐘。熱處理是指在常壓、大氣環境下對樣品50實施230℃、40分鐘的加熱。
比較展點61、62,則在上述吸水處理前後,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比較展點61至63,則在上述熱處理之後,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急劇降低。又,比較展點64至66,則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在此,參閱圖9A至圖9C,在以下示出對於得到圖8所示之密接強度的測量結果之理由進行之推測。圖9A至圖9C分別係表示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界面狀態之模式圖。下述化學式1(化1)表示通常的聚醯亞胺的結構單元的化學式。下述化學式2(化2)表示開環之聚醯亞胺的一部分的化學式。推測為在高分子基板52的與支撐體51接觸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下述化學式2。
[化學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化學式2]
Figure 02_image003
推測為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藉由共價鍵及氫鍵彼此密接。具體而言,如圖9A所示,推測為存在於支撐體51的表面上之矽(Si)或金屬(M)與開環之聚醯亞胺中所包含之氧(O)藉由共價鍵鍵結。而且,推測為終止上述矽及上述金屬的懸鍵(dangling bond)之氫氧化基(OH)與開環之聚醯亞胺的羥基(OH),藉由氫鍵鍵結。認為該等共價鍵及氫鍵被水分切斷。
如圖8的展點61、62所示,在上述吸水處理的前後,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該結果表示在實施吸水處理之後,水仍然幾乎沒有到達高分子基板52。關於得到該結果的理由,推測為在樣品50中覆蓋高分子基板52之阻擋膜53使水分幾乎未能到達高分子基板52。
另一方面,如圖8的展點62、63所示,在上述熱處理之後,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急劇降低。該結果表示上述共價鍵與上述氫鍵中的至少一個在上述熱處理中被切斷。如上所述,推測為高分子基板52被阻擋膜53覆蓋,因此上述鍵被高分子基板52內所包含之水分切斷。更具體而言,推測為該水分藉由加熱進行擴散移動,並到達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界面,藉此上述鍵被切斷。推測為高分子基板52中所含有之水分不夠充分,因此如圖9B、圖9C所示,上述共價鍵及上述氫鍵中,只有鍵結力比較弱的氫鍵被切斷。因此,推測為展點63的密接強度成為約1N/10mm。
圖8的展點64、65示出比展點63高的密接強度。這推測為藉由靜置樣品50,在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之間生成了氫鍵。圖8的展點66示出與展點63大致相同的密接強度。這推測為藉由再次進行熱處理,氫鍵再次被切斷。
另外,對於不形成覆蓋高分子基板之阻擋膜之比較例的樣品(未圖示),亦實施了上述密接強度的測量。在該情形下,在剛形成比較例的樣品之後的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為約0.1N/10mm,吸水處理後的密接強度大致為0N/10mm。關於得到該結果的理由,推測為大氣中含有充分的水分,因此該水分不僅切斷了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界面中之氫鍵,還切斷了共價鍵。另一方面,熱處理後的密接強度成為約2N/10mm。關於得到該結果的理由,推測為藉由基於加熱之脫水縮合,生成了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共價鍵。進而,在熱處理之後靜置於大氣中,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降低至約0.1N/10mm。關於得到該結果的理由,推測為藉由脫水縮合而生成之共價鍵被大氣中的水分再次切斷。依據該比較例的結果,推測為因大氣中的水分,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容易降低。而且,推測為在比較例中,藉由熱處理,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界面中之水分被去除,且上述密接強度暫時上升。
依據該等結果可知,如實施例那樣藉由阻擋膜53覆蓋高分子基板52,能夠藉由阻擋膜53來抑制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到高分子基板52。因此,推測為能夠防止因大氣中的水分而引起之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的降低。而且,高分子基板52在被阻擋膜53覆蓋之狀態下被熱處理,藉此與比較例不同地,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降低。該理由推測為高分子基板52中所包含之水分移動至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界面,且該水分切斷存在於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界面之氫鍵。因此,能夠理解為如下:在實施例中與比較例不同地,能夠藉由實施加熱處理來降低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從而容易地剝離高分子基板52。另外,在上述熱處理之後,殘留有基於共價鍵之密接強度,因此實施例中之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不會成為0。因此,推測為在熱處理前後,高分子基板52不易從支撐體51意外地剝離。
對於基於支撐體的前處理(將支撐體浸漬於混合液)的有無之支撐體51與高分子基板52的密接強度的不同,參閱圖10進行說明。圖10為表示密接強度相對於高分子基板的吸水量的變化。在圖10中,資料71為對支撐體實施了前處理時的密接強度的變化,資料72為未對支撐體實施前處理時的密接強度的變化。如圖10所示,在對支撐體實施了前處理之情形下,與未對支撐體實施前處理之情形相比,密接強度約低2N/10mm。該理由推測為,藉由上述前處理,存在於支撐體的表面上之金屬(鋁)的量減少。因此,藉由實施上述前處理,能夠調整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
1‧‧‧電子裝置 10‧‧‧支撐體 10a‧‧‧支撐體的表面 20‧‧‧高分子基板 20a‧‧‧高分子基板的邊緣部 20b‧‧‧高分子基板的本體部 30‧‧‧阻擋膜 30a‧‧‧阻擋膜的主部 30b‧‧‧阻擋膜的端部 40‧‧‧電子元件 50‧‧‧測量用樣品 51‧‧‧支撐體 52‧‧‧高分子基板 53‧‧‧阻擋膜 54‧‧‧ITO膜 61、62、63、64、65、66‧‧‧展點 71、72‧‧‧資料 B‧‧‧容器 C‧‧‧腔室 L‧‧‧液體蝕刻劑 W‧‧‧阻擋膜的端部的寬度
圖1A至圖1C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2A、圖2B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3A、圖3B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4A、圖4B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變化例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5A、圖5B係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6A、圖6B係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變化例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7係表示實施例的樣品之概略剖視圖。 圖8表示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密接強度的測量結果。 圖9A至圖9C分別係表示支撐體與高分子基板的界面狀態之模式圖。 圖10表示密接強度相對於高分子基板的吸水量之變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支撐體
10a‧‧‧支撐體的表面
20‧‧‧高分子基板
30‧‧‧阻擋膜
C‧‧‧腔室

Claims (10)

  1. 一種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依序具備: 基板形成製程,在支撐體的表面形成具有醯亞胺基之高分子基板; 阻擋膜形成製程,形成覆蓋前述高分子基板之阻擋膜; 熱處理製程,對前述支撐體、前述高分子基板及前述阻擋膜進行熱處理;及, 剝離製程,從前述支撐體剝離前述高分子基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基板形成製程之前,還具備對存在於前述支撐體的前述表面上之金屬進行蝕刻之蝕刻製程。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阻擋膜形成製程中,形成前述阻擋膜,該前述阻擋膜具有:覆蓋前述高分子基板之主部、及俯視觀察時包圍前述高分子基板並且與前述支撐體密接之端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熱處理製程之後且前述剝離製程之前,還具備切斷製程,該切斷製程沿前述端部的延伸方向切斷前述高分子基板的邊緣部。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阻擋膜包含具有3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矽膜。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支撐體的前述表面的金屬濃度為3.2%以上且4.7%以下。
  7. 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具備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該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 在前述剝離製程之前,還具備在前述阻擋膜上形成電子元件之電子元件形成製程, 在前述剝離製程中,從前述支撐體剝離已設有前述電子元件之前述高分子基板。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熱處理製程在前述電子元件形成製程中實施。
  9.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高分子基板顯示出可撓性。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阻擋膜包含具有8nm以上且20nm以下的厚度之氧化鈮膜。
TW108118655A 2018-05-30 2019-05-30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03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258 2018-05-30
JP2018103258A JP6837032B2 (ja) 2018-05-30 2018-05-30 高分子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242A true TW202003242A (zh) 2020-01-16
TWI703038B TWI703038B (zh) 2020-09-01

Family

ID=6873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655A TWI703038B (zh) 2018-05-30 2019-05-30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37032B2 (zh)
CN (1) CN110556285A (zh)
TW (1) TWI70303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0940A (ja) * 1998-11-18 2000-05-30 Denso Corp 半導体微粒子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74452B2 (ja) * 2003-10-28 2012-07-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WO2008032526A1 (ja) * 2006-09-15 2010-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可撓性封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149433B1 (ko) * 2009-08-28 2012-05-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2111616A1 (ja) * 2011-02-15 2012-08-2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保護膜付複合基板、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3038229A (ja) * 2011-08-08 2013-02-21 Seiko Epson Corp 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装置用形成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US9403947B2 (en) * 2012-06-19 2016-08-02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ical Co., Ltd.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polyimide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supporting bas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imide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supporting bases
WO2014073591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基板、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樹脂組成物
KR20140064481A (ko) * 2012-11-20 2014-05-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WO2014080917A1 (ja) * 2012-11-22 2017-01-05 株式会社パーカ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ガラス基板の洗浄方法
JP6234391B2 (ja) * 2014-02-28 2017-11-22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用樹脂溶液
JP2016119231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0160208096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Solution of aromatic polyamide for producing display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llumination element or sensor element
TWI617459B (zh) * 2015-05-22 2018-03-11 Konica Minolta Inc 氣體障壁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6743420B2 (ja) * 2016-03-01 2020-08-1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電子デバイス製造用基板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0756507B2 (en) * 2017-01-23 2020-08-2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ocess of forming epitaxial substrate and semiconductor optic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6285A (zh) 2019-12-10
JP2019207963A (ja) 2019-12-05
JP6837032B2 (ja) 2021-03-03
TWI703038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3804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262551B1 (ko) 롤 형상의 모기판을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271838B1 (ko) 보강기판을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 및 플렉서블 기판
CN109074906B (zh) 透光性薄膜
TWI526306B (zh) A laminated body, a panel for a display device with a support plate,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CN109641419B (zh) 层叠体、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KR20100051499A (ko) 플렉시블 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KR102475698B1 (ko) 적층 기판 및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KR101271864B1 (ko) 플렉서블 모기판을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 및 플렉서블 기판
CN109698042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透明导电性薄膜层叠体
KR20120033285A (ko) 화학적 박리 방법을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 및 플렉서블 기판
TWI703038B (zh) 高分子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WO2019082581A1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TW594227B (en) Substrate with ITO coating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30026007A (ko) 내부식성 모기판을 이용한 플렉서블 금속 기판과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플렉서블 전자소자 및 플렉서블 금속 기판
JP2022141883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TWI427378B (zh)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its electrical circuit electrode
JP2007220965A (ja) 積層構造体を有する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2317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20200049605A (ko) 적층체, 도통 체크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JPH10319226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用電極板と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005288852A (ja) 透明ガス遮断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587474B2 (en) Flexibl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CN107098606B (zh) 玻璃贴合方法、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和显示器件
JP2017050090A (ja) 電極フィルム、それを搭載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極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