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471A -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 Google Patents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471A
TW201900471A TW106133953A TW106133953A TW201900471A TW 201900471 A TW201900471 A TW 201900471A TW 106133953 A TW106133953 A TW 106133953A TW 106133953 A TW106133953 A TW 106133953A TW 201900471 A TW201900471 A TW 2019004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pushing
locking device
modu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6321B (zh
Inventor
黃榮淇
張家豪
陳育民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睿能創意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睿能創意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睿能創意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3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60R25/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0R25/02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 B60R25/0215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using electric means, e.g. electric motors or solenoids
    • B60R25/02153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using electric means, e.g. electric motors or solenoids comprising a locking member radially and linearly moved towards the steering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60R25/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0R25/02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 B60R25/021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comprising a locking member radially and linearly moved towards the steering column
    • B60R25/02115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comprising a locking member radially and linearly moved towards the steering column key actuated
    • B60R25/02126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comprising a locking member radially and linearly moved towards the steering column key actuated with linear bolt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lock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2H5/06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front wheel fork or steering head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30Vehicles applying the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306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鎖固裝置包含支架、卡固模組以及作動模組。卡固模組托置於支架中,並具有卡固件。卡固件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一軸向相對支架移動至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或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作動模組連接支架,並包含推抵件。作動模組驅動推抵件實質上沿著不平行於第一軸向之第二軸向相對卡固模組移動至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或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當推抵件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時,卡固件係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當推抵件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時,卡固件係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鎖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車輛用的鎖固裝置。
由於摩托車具有機動性高的優勢,故為現今相當普遍的交通工具。一般來說,摩托車的前輪係耦接於轉向軸,而轉向軸係耦接摩托車的把手。如此一來,騎乘者能夠藉由轉動摩托車的把手來進行控制摩托車的行進方向。
為了防止遭竊,摩托車通常包含龍頭鎖結構,其可固定轉向軸,以阻止他人任意操作摩托車把手而竊取摩托車。傳統的摩托車係直接使用機械式的龍頭鎖結構來鎖固龍頭,例如直接利用鎖頭結構帶動龍頭鎖結構。當使用者將鑰匙插入鎖頭結構轉動至一特定角度時,龍頭鎖結構亦將順勢地被帶動而對轉向軸進行上鎖。
然而,對於採用免鑰匙(keyless)啟動系統的摩托車來說,其啟動方式已不再使用傳統鑰匙,而改以無線信號致能(enable)。因此,經由傳統鑰匙的鎖頭結構驅動龍頭鎖結構的方式來進行上鎖/解鎖的架構將無法沿用。
有鑑於此,如何提出一種可應用於採用免鑰匙啟動系統之摩托車的龍頭鎖結構,是目前業界亟欲投入研發資源解決的問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揭露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可應用於採用免鑰匙啟動系統之車輛的鎖固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鎖固裝置包含支架、卡固模組以及作動模組。卡固模組托置於支架中,並具有卡固件。卡固件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一軸向相對支架移動至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或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之間。作動模組連接支架,並包含推抵件。作動模組驅動推抵件實質上沿著不平行於第一軸向之第二軸向相對卡固模組移動至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或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之間。當推抵件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時,卡固件係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當推抵件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時,卡固件係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係為解鎖位置,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係為上鎖位置。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一連桿,其兩端分別連接卡固件與推抵件。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推抵件具有第一推抵部。當推抵件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時,第一 推抵部與卡固模組分離。當推抵件由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時,第一推抵部推抵卡固模組而使卡固件移動至上鎖位置。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推抵件還具有第二推抵部。第二推抵部連接第一推抵部。當第二推抵部接觸卡固模組時,卡固件位於解鎖位置。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軸向與第二軸向實質上相垂直。第一推抵部與第二推抵部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軸向,並在第一軸向上形成高度差。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推抵件還具有斷差部。第二推抵部經由斷差部連接第一推抵部。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推抵部為平面,斷差部為曲面,且曲面平滑地連接平面。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支架進一步包含位於推抵件遠離卡固模組的一側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配置以限制推抵件遠離卡固模組之移動。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限位件為螺絲,並與支架相螺合。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支架進一步包含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配置以供第二推抵部抵靠。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限位件包含連接塊以及鎖附件。連接塊具有一通孔。第二推抵部至少部分地位於通孔內。鎖附件與連接塊相螺合,並部分地突伸至通孔內以供第二推抵部抵靠。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件包含凸緣。支架包含第一架體以及第二架體。第一架體面向作動模組。第二架體背對作動模組,與第一架體相固定,並與第一架體形成容置空間。卡固件貫穿過第一架體與第二架體,且凸緣係限位於容置空間內。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模組進一步包含彈性件。彈性件位於容置空間內,並壓縮於第二架體與凸緣之間。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件進一步包含插銷部。插銷部連接凸緣,並由第二架體穿出。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件進一步包含銜接部。銜接部連接凸緣,並由第一架體穿出。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滑動件。滑動件與銜接部銜接,並配置以可滑動地供推抵件推抵。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銜接座。滑動件與銜接部係經由銜接座而相銜接。銜接座配置以抵靠第一架體。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件貫穿支架。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滑動件。滑動件與卡固件鄰近推抵件之一端銜接,並配置以可滑動地供推抵件推抵。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銜接座。滑動件與該卡固件鄰近推抵件之該端係經由銜接座而相銜接。銜接座配置以抵靠支架。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固模 組還包含第二連桿。第二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支架與第一連桿。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桿基於第一軸線與卡固件樞接,並基於第二軸線與推抵件樞接。第二連桿基於第三軸線與支架樞接,並基於第四軸線與第一連桿樞接。第一軸線、第二軸線、第三軸線與第四軸線相互平行。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軸線與第三軸線在第一軸向上對齊。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在第二軸向上對齊。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推抵件包含本體、滑塊以及彈性件。本體具有滑軌。滑軌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軸向,並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作動模組驅動本體移動至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或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鄰近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滑塊可滑動地銜接滑軌。第一連桿與滑塊樞接。彈性件設置於本體與滑塊之間,並配置以將滑塊朝向第一端推抵。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本體具有腔室。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腔室內。第一連桿穿入腔室而與滑塊樞接。彈性件於腔室內壓縮於本體與滑塊之間。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作動模組為電磁開關。作動模組進一步包含套筒、可動桿、抵頂環以及彈性件。可動桿貫穿套筒。推抵件銜接可動桿的一端。抵頂環固設於可動桿遠離推抵件之另一端。彈性件抵頂於套筒與抵 頂環之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車輛包含車架、轉向軸以及前述之鎖固裝置。車架具有軸套部。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於軸套部內。鎖固裝置的支架固定至軸套部。當卡固件位於上鎖位置時,卡固件係穿過軸套部並卡固轉向軸。當卡固件位於解鎖位置時,卡固件係脫離轉向軸。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鎖固裝置與車輛中,作動模組可驅動推抵件推抵卡固模組,進而達到使卡固模組之卡固件移動至上鎖位置或解鎖位置的目的,因此本揭露的鎖固裝置與車輛可適用免鑰匙啟動系統。藉由使推抵件在兩位置之間切換而帶動卡固件的作動方式,可設計使得卡固件的移動方向不同於推抵件的推力方向,再藉由第一限位件緩衝由卡固模組回傳至推抵件的反向衝擊力,即可有效避免由卡固模組回傳的反向衝擊力對作動模組造成直接的損壞。藉由第二限位件對推抵件進行限位,即可確保推抵件可正確地以第一推抵部及第二推抵部接觸卡固模組。藉由使卡固件透過滑動件受推抵件推抵,即可有效避免推抵件與卡固件之間產生過多的損耗。藉由將彈性件設置於支架的第二架體與卡固件的凸緣之間,即可確保卡固件可在第一推抵部未推抵卡固模組時復位至解鎖位置。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揭露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車輛
110‧‧‧轉向把手
120‧‧‧轉向軸
121‧‧‧卡固孔
130‧‧‧轉向輪
140‧‧‧車架
141‧‧‧軸套部
150‧‧‧車體
160‧‧‧電力供應線
170‧‧‧電池
180‧‧‧控制裝置
200、300、400、500‧‧‧鎖固裝置
210、310、410、510‧‧‧支架
311‧‧‧第一架體
311a‧‧‧方形孔
312‧‧‧第二架體
213、412‧‧‧承載架體
220、320、420、520‧‧‧卡固模組
221、321、421、521‧‧‧卡固件
321a‧‧‧凸緣
321b‧‧‧插銷部
321c‧‧‧銜接部
322‧‧‧彈性件
323‧‧‧第一連桿
323a‧‧‧滑動件
323b‧‧‧銜接座
230、330、430、530‧‧‧作動模組
231、331、431、531‧‧‧推抵件
331a‧‧‧第一推抵部
331b‧‧‧第二推抵部
331c‧‧‧斷差部
332‧‧‧可動桿
333‧‧‧套筒
334‧‧‧磁鐵
335‧‧‧激磁線圈
336、531c‧‧‧彈性件
337‧‧‧抵頂環
350‧‧‧第一限位件
360‧‧‧第二限位件
361‧‧‧連接塊
361a‧‧‧通孔
362‧‧‧鎖附件
411‧‧‧固定架體
412a‧‧‧底板
412b‧‧‧樞接座
422、522‧‧‧第一連桿
423、523‧‧‧第二連桿
531a‧‧‧本體
531a1‧‧‧滑軌
531a2‧‧‧腔室
531b‧‧‧滑塊
A1‧‧‧第一軸向
A2‧‧‧第二軸向
D1、D2‧‧‧方向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H‧‧‧高度差
P1‧‧‧第一軸線
P2‧‧‧第二軸線
P3‧‧‧第三軸線
P4‧‧‧第四軸線
S‧‧‧容置空間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車輛之側視圖。
第2A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部分之車架以及部分之轉向軸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一位置。
第2B圖為繪示第2A圖所示之結構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第一軸向的第二位置。
第3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部分之車架以及部分之轉向軸的立體組合圖。
第4圖為繪示第3圖之鎖固裝置、部分之車架以及部分之轉向軸的立體分解圖。
第5A圖為繪示第3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5A-5A線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解鎖位置。
第5B圖為繪示第3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5A-5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上鎖位置。
第6A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部分之車架以及部分之轉向軸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解鎖位置。
第6B圖為繪示第6A圖所示之結構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位於上鎖位置。
第7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的立體組合圖。
第8A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剖面圖,其中推抵件的本體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二位置,且卡固件位於上鎖位置。
第8B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推抵件的本體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且卡固件位於解鎖位置。
第8C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推抵件的本體位於第二軸向的第一位置,且卡固件位於上鎖位置。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照第1圖,其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車輛100之側視圖。如第1圖所示,車輛100(例如跨坐型車輛)包含轉向把手110、轉向軸120(轉向或操縱桿)、轉向輪130、車體150、車架140(見第2A圖)以及鎖固裝置200。轉向軸120耦接轉向把手110與轉向輪130。當騎乘者轉動轉向把手110時,轉向把手110可藉由轉向軸120帶動轉向輪130轉向。轉向軸120、車架140與鎖固裝置200係位於車體150上,但本 揭露不以此為限。車架140具有軸套部141。轉向軸120可轉動地設置於軸套部141內。鎖固裝置200固定至軸套部141,並可穿過軸套部141而鎖固轉向軸120。具體來說,當騎乘者將轉向把手110旋轉至特定方位時,騎乘者可利用鎖固裝置200來鎖固轉向軸120,從而防止車輛100遭竊。為了方便說明,下文中以「上鎖狀態」代表轉向軸120被鎖固裝置200鎖固而難以旋轉的狀態,並以「解鎖狀態」代表轉向軸120未被鎖固裝置200鎖固而可旋轉的狀態。
請參照第2A圖以及第2B圖。第2A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200、部分之車架140以及部分之轉向軸120的部分元件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221位於第一軸向A1的第一位置。第2B圖為繪示第2A圖所示之結構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221位於第一軸向A1的第二位置。以下將詳細介紹鎖固裝置200所包含之各元件的結構、功能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與作動關係。
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鎖固裝置200包含支架210、卡固模組220以及作動模組230。卡固模組220托置於支架210中,並具有卡固件221。卡固件221配置以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支架210移動至第一軸向A1的第一位置(如第2A圖所示)或第一軸向A1的第二位置(如第2B圖所示)。作動模組230連接支架210,並包含推抵件231。作動模組230配置以根據電訊號驅動推抵件231實質上沿著不平行於第一軸向A1之第二軸向A2相對卡固模組220移動至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或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其中,當推抵件 2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即推抵件231於第2A圖中所示之位置),該卡固件221係位於第一軸向A1的第一位置,當推抵件2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時(即推抵件231於第2B圖中所示之位置),該推抵件231係帶動卡固模組220而使卡固件221移動至第一軸向A1的第二位置。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推抵件2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時,卡固件221係位於第一軸向A1的第一位置,當推抵件2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該推抵件231係帶動卡固模組220而使卡固件221移動至第一軸向A1的第二位置,此實施例將於下文中說明。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軸向A1的第一位置可為但不限於對應第2A圖中所示之卡固件221的解鎖位置,第一軸向A1的第二位置可為但不限於對應第2B圖中所示之卡固件221的上鎖位置。
請參照第3圖至第5B圖。第3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300、部分之車架140以及部分之轉向軸120的立體組合圖。第4圖為繪示第3圖之鎖固裝置300、部分之車架140以及部分之轉向軸120的立體分解圖。第5A圖為繪示第3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5A-5A線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321位於解鎖位置。第5B圖為繪示第3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5A-5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321位於上鎖位置。以下將詳細介紹鎖固裝置300所包含之各元件的結構、功能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與作動關係。
如第3圖至第5B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推抵件331具有第一推抵部331a。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作動模組 330配置以根據電訊號而使第一推抵部331a推抵或離開卡固模組320。當推抵件3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第一推抵部331a與卡固模組320分離,卡固件321位於解鎖位置(如第5A圖所示),且卡固件321未插入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中。當推抵件331由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時,第一推抵部331a推抵卡固模組320而使卡固件321移動至上鎖位置(如第5B圖所示),且卡固件321插入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中。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卡固件321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支架310移動,推抵件331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二軸向A2相對卡固模組320移動,且第一軸向A1與第二軸向A2實質上相垂直。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實際應用中,可因應車體150的不同設計/內部空間而對應地將第一軸向A1與第二軸向A2調整成其他角度配置。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推抵件331還具有第二推抵部331b以及斷差部331c。斷差部331c連接於第一推抵部331a與第二推抵部331b之間。第一推抵部331a與第二推抵部331b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軸向A2,並在第一軸向A1上形成高度差H。藉此,即可在推抵件331沿著第二軸向A2相對卡固模組320移動期間,達到使第一推抵部331a推抵或離開卡固模組320的目的。
如第5A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當推抵件3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第一推抵部331a與卡固模組320分離,且卡固模組320係分離地位於第二推抵部331b上 方。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亦可修改推抵件331的外型,使得推抵件331可在不同時間以第一推抵部331a或第二推抵部331b接觸卡固模組320。當推抵件3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第二推抵部331b接觸卡固模組320,且卡固件321位於解鎖位置(可參考第5A圖而不另繪示)。當推抵件331由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時,第一推抵部331a係推抵卡固模組320而使卡固件321移動至上鎖位置(如第5B圖所示)。藉此,在推抵件331的移動過程中,卡固模組320會持續與推抵件331接觸,因此可使得推抵件331與卡固模組320之間的力量傳遞更為平順,並減少推抵件331在其移動過程中對卡固模組320的衝擊。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推抵部331b為平面,斷差部331c為曲面,且平滑地連接第二推抵部331b,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即可使得卡固模組320可更平順地由第二推抵部331b移動至第一推抵部331a,並減少推抵件331在其移動過程中對卡固模組320的衝擊。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推抵件331的外型為圓柱體的一部分,第一推抵部331a為此圓柱體的圓柱面的一部分,而第二推抵部331b與斷差部331c為移除此圓柱體的一部分所形成之部位。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推抵部331a亦可為平面,藉以更穩固地接觸卡固模組320。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斷差部331c為曲面,且平滑地連接第一推抵部331a。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斷差部331c亦可為平面,且傾斜地連接於第一推抵部331a與第二推抵部 331b之間。
如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支架310包含第一架體311、第二架體312(見第5A圖以及第5B圖)以及承載架體213。於本實施方式中,承載架體213固定至第一架體311與第二架體312(例如,藉由鎖固方式),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第一架體311與第二架體312的結構、功能以及與其他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於下文中將詳細說明。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支架310限制推抵件331遠離該卡固件321之移動。支架310進一步包含第一限位件350。作動模組330固定至支架310。第一限位件350設置於支架310上,並位於推抵件331遠離卡固模組320的一側。第一限位件350配置以限制推抵件331沿著第一軸向A1遠離卡固模組320之移動。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50為螺絲,並與支架310相螺合(亦即,以螺紋結構相嚙合)。藉此,即可藉由旋轉第一限位件350而調整第一限位件350朝向推抵件331延伸的距離,以因應具有不同外型之推抵件331。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50可經由滾輪或軸承與推抵件331接觸,以避免第一限位件350與推抵件331之間產生過多的損耗。
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簡化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50為由支架310所延伸的凸出部(亦即,非可調式的)。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此凸出部可為單件式的結構。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此凸出部具有一定的柔軟度,以吸收由卡固模組320回傳至推抵件331的反向衝擊 力。舉例來說,此凸出部可為橡膠件,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此凸出部的外型可近似球體,以避免在與推抵件331接觸時產生過多的損耗。
如第4圖與第5A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支架310進一步包含第二限位件360。第二限位件360配置以供第二推抵部331b抵靠,進而限制推抵件331繞著第二軸向A2之轉動。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推抵部331b為平面,第二限位件360朝向第二推抵部331b的一表面亦可實質上為平面,且兩者之間具有一間隙,藉以容許推抵件331繞著第二軸向A2相對第二限位件360做有限度之轉動。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60亦可直接與第二推抵部331b相抵接,以確保推抵件331無法繞著第二軸向A2轉動。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60包含連接塊361以及鎖附件362。連接塊361具有一通孔361a。第二推抵部331b至少部分地位於通孔361a內。鎖附件362與連接塊361相螺合,並部分地突伸至通孔361a內以供第二推抵部331b抵靠。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鎖附件362為螺絲。藉此,即可藉由旋轉鎖附件362而調整鎖附件362由通孔361a內壁朝向第一推抵部331a延伸的距離,以因應具有不同外型之推抵件331。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簡化的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60為由支架310所延伸的凸出部(亦即,非可調式的),並延伸至第一推抵部331a的上方以供第一推抵部331a抵靠。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此凸出部可為單件式的結構。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並配合參照第3圖與第 4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架體311面向作動模組330。第二架體312背對作動模組330,與第一架體311相固定,並與第一架體311形成容置空間S。卡固件321包含凸緣321a。凸緣321a連接於插銷部321b與銜接部321c之間。卡固件321貫穿過第一架體311與第二架體312,且凸緣321a係限位於容置空間S內。彈性件322位於容置空間S內,並壓縮於第二架體312與凸緣321a之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採用焊接製程將第二架體312焊接至車架140的軸套部141,以將支架310固定至車架140,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前述結構配置,在鎖固裝置300由解鎖狀態轉變為上鎖狀態的過程中,推抵件331使第一推抵部331a推抵卡固模組320,使得卡固件321的凸緣321a朝向第二架體312移動,且由於彈性件322係位於凸緣321a與第二架體312之間,故彈性件322會被凸緣321a與第二架體312所壓縮。換句話說,在上鎖狀態下,彈性件322係呈壓縮狀態而蓄有彈力位能。相對地,在鎖固裝置300由上鎖狀態轉變為解鎖狀態的過程中,推抵件331使第一推抵部331a未推抵卡固模組320(或使第二推抵部331b推抵卡固模組320),彈性件322即可回彈而推動凸緣321a遠離第二架體312移動,使得卡固件321脫離卡固孔121。
由於在解鎖狀態下,凸緣321a與第二架體312之間夾著彈性件322,故此彈性件322可阻擋凸緣321a朝第二架體312前進,而可防止卡固件321誤作動而在不適當的時間卡固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舉例來說,即使在車輛100行駛過 程中,卡固件321可能會受到各種外力而晃動,但彈性件322亦可藉由抵頂凸緣321a而防止凸緣321a朝向第二架體312移動,進而避免卡固件321誤干涉轉向軸120。不僅如此,即使卡固件321在解鎖狀態下不慎被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夾住,彈性件322所儲存的彈性位能會驅使凸緣321a遠離第二架體312移動,並有助於帶動卡固件321脫離卡固孔121而回彈至第5A圖所示的解鎖位置。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件322可為彈簧。舉例來說,彈性件322可為壓縮彈簧,此壓縮彈簧係設置於卡固件321(特別是卡固件321的插銷部321b)上,且此壓縮彈簧的相對兩端部可分別抵頂凸緣321a與第二架體312。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件322包含線狀彈簧或板狀彈簧。
具體來說,卡固件321還包含插銷部321b以及銜接部321c。插銷部321b連接凸緣321a,由第二架體312穿出,並配置以插入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銜接部321c連接凸緣321a,並由第一架體311穿出。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並配合參照第3圖與第4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卡固模組320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連桿323,其兩端分別連接卡固件321與推抵件331。第一連桿323進一步包含滑動件323a。滑動件323a與銜接部321c銜接,並可滑動地供推抵件331推抵。藉此,即可有效避免推抵件331與卡固件321之間產生過多的損耗。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滑動件323a為滾輪或軸承。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簡化實施方式中,滑 動件323a亦可為卡固件321的一端部,且其外型可近似球體,同樣可達到前述避免推抵件331與卡固件321之間產生過多的損耗的效果。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並配合參照第3圖與第4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桿323進一步包含銜接座323b。滑動件323a與銜接部321c係經由銜接座323b而相銜接。銜接座323b配置以抵靠第一架體311,進而限制卡固件321相對第一軸向A1之偏擺。舉例來說,銜接座323b在垂直於第一軸向A1之一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卡固件321在該方向上的寬度,因此當卡固件321相對於第一軸向A1發生偏擺時,銜接座323b會先抵靠到第一架體311。由此可知,銜接座323b可有效地避免卡固件321相對於第一軸向A1的偏擺幅度過大,並維持卡固件321沿著第一軸向A1移動的穩定性。
如第4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架體311具有方形孔311a。卡固件321的銜接部321c呈方柱型,並實質上吻合地穿過方形孔311a。藉此,即可避免卡固件321繞著第一軸向A1相對於第一架體311轉動。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方形孔311a與銜接部321c的外型亦可改為其他特定形狀,只要能達到避免卡固件321繞著第一軸向A1相對於第一架體311轉動的目的即可。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作動模組330可為電磁開關(solenoid)。具體來說,作動模組330還包含可動桿332、套筒333、磁鐵334以及激磁線圈335。磁鐵334與激磁線圈335均係設置於套筒333中。可動桿332係貫 穿套筒333與激磁線圈335,且可動桿332包含磁芯(未示於圖中)於其中。可動桿332外露於套筒333的一端與推抵件331銜接。在從解鎖狀態轉變為上鎖狀態的過程中,激磁線圈335可產生一磁場,可動桿332可受該磁場之影響而由第5A圖中所示之位置沿著平行於第二軸向A2之方向D1(見第5A圖)移動至第5B圖中所示之位置,使得可動桿332之磁芯進入磁鐵334的磁場中而呈第5B圖所示之上鎖狀態。當可動桿332沿著方向D1移動時,可動桿332可帶動推抵件331而使第一推抵部331a推抵卡固模組320,從而藉由卡固件321卡固轉向軸120。另外,在上鎖狀態時,由於可動桿332的磁芯係位於磁鐵334的磁場中,故可被磁鐵334所磁吸,故此磁鐵334可保持可動桿332在上鎖狀態的位置。
在從上鎖狀態轉變為解鎖狀態的過程中,激磁線圈335可產生另一磁場,可動桿332可受該磁場之影響而由第5B圖中所示之位置沿著平行於第二軸向A2之方向D2(見第5B圖)移動至第5A圖中所示之位置,使得可動桿332之磁芯離開磁鐵334之磁場,而呈第5A圖所示之解鎖狀態。當可動桿332沿著方向D2移動時,可動桿332可帶動推抵件331而使第一推抵部331a與卡固模組320分離(或使第二推抵部331b接觸抵卡固模組320),從而使卡固件321脫離且不干涉轉向軸120。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5A與第5B圖所示,作動模組330還包含彈性件336以及抵頂環337。抵頂環337係位於套筒333外,且抵頂環337係固設於可動桿332遠離推抵件331之另一端。彈性件336係設置於可動桿332上,且彈性件336 係位於套筒333外,並抵頂於套筒333與抵頂環337之間,而可被抵頂環337與套筒333壓縮。其中,當激磁線圈335以及磁鐵334的磁力總和大於彈性件336的彈力時,可動桿332沿著方向D1移動,最終可動桿332被磁鐵334磁吸而固定。當激磁線圈335施加反向磁場,而使磁鐵334的磁力小於激磁線圈335與彈性件336的反向力總和時,可動桿332沿著方向D2移動。於一些實施例中,作動模組330接收到上鎖的電訊號而使可動桿332由第5A圖所示之位置朝向第5B圖所示之位置移動,此時,若卡固件321並未對準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而無法由解鎖位置移動至上鎖位置,則磁鐵334與可動桿332仍有一段距離,此時激磁線圈335以及磁鐵334的磁力總和仍小於彈性件336的彈力,因此彈性件336會帶動移動至半途的可動桿332,並使可動桿332復位至第5A圖所示之位置,進而使得誤作動的狀況降低。否則,若作動模組330不包含彈性件336,則當作動模組330根據電訊號而使可動桿332由第5A圖所示之位置朝向第5B圖所示之位置移動,且遇到卡固件321並未對準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的情況時,可動桿332會持續受到磁鐵334的磁場吸引,進而會朝向方向D1持續帶動推抵件331推抵卡固模組320。在此情況之下,若騎乘者又把轉向軸120轉動而使卡固件321對準卡固孔121,則又會轉向軸120呈上鎖狀態,當此情形發生在行駛時,容易造成危險。
另外,當作動模組330接收到解鎖的電訊號時,若可動桿332原本就位於第5A圖所示之位置,則其將仍然維持在此位置不動。
另外,在解鎖狀態下,由於抵頂環337與套筒333之間夾著彈性件336,故此彈性件336可阻擋抵頂環337朝套筒333前進,而可防止可動桿332誤作動而帶動推抵件331朝方向D1移動。舉例來說,即使在車輛100行駛過程中,可動桿332可能會受到各種外力而晃動,但彈性件336亦可藉由抵頂著抵頂環337而防止抵頂環337朝向套筒333移動,從而防止可動桿332帶動推抵件331朝方向D1移動。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件336可為彈簧,例如壓縮彈簧,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鎖固裝置300還可包含電力供應線160以及電池170。電力供應線160電性連接作動模組330與電池170。如此一來,作動模組330可藉由電池170的電力所驅動。具體來說,電力供應線160係電性連接激磁線圈335,而可將電池170的電力提供給激磁線圈335,以產生磁場。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從上鎖狀態轉變為解鎖狀態的過程中,與從解鎖狀態轉變為上鎖狀態的過程中,電池170提供給激磁線圈335的電流方向係不同的,俾利激磁線圈335產生兩種相反方向的磁場,以使可動桿332在其中一磁場下能夠沿著方向D1(見第5A圖)移動,而在另一磁場下能夠沿著方向D2(見第5B圖)移動。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電池170為非車輛100動力用電池170。換句話說,電池170的供電並不會用來驅使車輛100前進。如此一來,當車輛100為電動車時,鎖固裝置300之作動不會影響到此電動車之動力單元的運作,鎖固裝置300亦不因電動車針對動力單元的供電耗盡而無法正常做動。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鎖固裝置300還包含控制裝置180。控制裝置180係位於車輛100中。電池170對作動模組330的供電係由控制裝置180所控制的。具體來說,控制裝置180可接收電訊號,並根據其所接收的電訊號控制電池170對作動模組330的供電,進而藉由作動模組330之磁場變化使可動桿332移動。上述由控制裝置180所接收的電訊號可來自車輛100之內部或是外部。例如,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180所接收的訊號可來自車體150上的開關。換句話說,騎乘者可藉由按壓車體150上的開關來提供電訊號給控制裝置180,而控制裝置180可根據此訊號來控制電池170對作動模組330的供電與電流方向,以驅使鎖固裝置300從解鎖狀態轉變為上鎖狀態,或驅使鎖固裝置300從上鎖狀態轉變為解鎖狀態。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180連接至一無線信號接收模組(未繪示),控制裝置180則透過無線信號接收模組接收所述的電訊號,並根據所述電訊號控制電池170對作動模組330的供電。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180可為車輛100之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請參照第6A圖以及第6B圖。第6A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400、部分之車架140以及部分之轉向軸120的剖面圖,其中卡固件421位於解鎖位置。第6B圖為繪示第6A圖所示之結構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卡固件421位於上鎖位置。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鎖固裝置400固定至車架140的軸套部141,並可穿過軸套部141而鎖固轉向軸120。以下將詳細介紹鎖固裝置400所包含之各元件的結構、 功能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與作動關係。
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鎖固裝置400包含支架410、卡固模組420以及作動模組430。支架410固定至車架140(例如,採用焊接製程)。卡固模組420托置於支架410內,並具有卡固件421。卡固件421可滑動地穿過支架410,並配置以相對支架410移動至上鎖位置(如第6B圖所示之位置)或解鎖位置(如第6A圖所示之位置)。作動模組430連接支架410,並包含推抵件431。推抵件431連接卡固模組420。作動模組430配置以根據電訊號驅動推抵件431移動至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即推抵件431於第6A圖中所示之位置,對應卡固件421的解鎖位置)或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即推抵件431於第6B圖中所示之位置,對應卡固件421的上鎖位置),且卡固件421未插入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中。當推抵件4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時,卡固件421係位於解鎖位置。當推抵件431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時,卡固件421係位於上鎖位置,且卡固件421插入轉向軸120的卡固孔121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所定義的推抵件431所位於的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與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之實施例中所定義的推抵件331所位於的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相反。
於本實施方式中,作動模組430可為如第5A圖所示之電磁開關。也就是說,作動模組430可進一步包含第5A圖所示之可動桿332、套筒333、磁鐵334、激磁線圈335、彈性件336以及抵頂環337。作動模組430的這些元件的結構、功能 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可參考前述相關段落,因此在此恕不贅述。
於本實施方式中,鎖固裝置400進一步包含固定架體411以及承載架體412。承載架體412固定至固定架體411。作動模組430固定至承載架體412。
卡固模組420包含第一連桿422以及第二連桿423。第一連桿422的兩端分別連接卡固件421與推抵件431。第二連桿423的兩端分別連接承載架體412與第一連桿422。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桿422基於第一軸線P1與卡固件421樞接,並基於第二軸線P2與推抵件431樞接,其中,第一軸線P1與第二軸線P2分別位於第一連桿422上的相對兩端。第二連桿423基於第三軸線P3與承載架體412樞接,並基於第四軸線P4與第一連桿422樞接,其中,第三軸線P3與第四軸線P4分別位於第二連桿423上的相對兩端。第一軸線P1、第二軸線P2、第三軸線P3與第四軸線P4相互平行。
於本實施方式中,卡固件421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支架410移動。推抵件431配置以實質上沿著第二軸向A2相對卡固模組420移動。第一軸線P1與第三軸線P3在第一軸向A1上對齊。第二軸線P2與第三軸線P3在第二軸向A2上對齊。
具體來說,承載架體412包含底板412a以及樞接座412b。底板412a固定至支架410(例如,藉由鎖固方式)。作動模組430與樞接座412b皆固定至底板412a的同一側。第二連桿423基於第三軸線P3與承載架體412之樞接座412b樞接。藉 此,即可使得第一軸線P1與第三軸線P3在第一軸向A1上對齊。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桿423樞接於第一連桿422上的相對兩端之間,且第二連桿423樞接樞接座412b,藉此,受到第二連桿423與樞接座412b的牽引,限制第一連桿422朝遠離作動模組430之方向移動,進而限制與第一連桿422樞接之卡固件421與推抵件431之距離,以限制推抵件431遠離卡固件421之移動。
於本實施方式中,承載架體412藉由鎖固方式固定至固定架體411,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實際應用中,固定架體411與承載架體412可為一體成型之單件式結構。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採用焊接製程將固定架體411焊接至車架140的軸套部141,以將支架410固定至車架140,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7圖至第8C圖。第7圖為繪示依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鎖固裝置500的立體組合圖。第8A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剖面圖,其中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且卡固件521位於上鎖位置。第8B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且卡固件521位於解鎖位置。第8C圖為繪示第7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8A-8A線的另一剖面圖,其中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位於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且卡固件521位於上鎖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所定義的推抵件531所位於的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與第5A 圖與第5B圖所示之實施例中所定義的推抵件331所位於的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相反。以下將詳細介紹鎖固裝置500所包含之各元件的結構、功能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與作動關係。
如第7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鎖固裝置500包含支架510、卡固模組520以及作動模組530。支架510配置以固定至如第3圖所示之車架140(例如,利用焊接製程)。
卡固模組520托置於支架510內,並包含卡固件521、第一連桿522以及第二連桿523,這些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與第6A圖中所示之卡固模組420的卡固件421、第一連桿422以及第二連桿423實質上相同,因此可參考前述相關段落,在此恕不贅述。
作動模組530可為如第5A圖所示之電磁開關。也就是說,作動模組530除了包含前述推抵件531之外,還可進一步包含第5A圖所示之可動桿332、套筒333、磁鐵334、激磁線圈335、彈性件336以及抵頂環337。這些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可參考前述相關段落,因此在此恕不贅述。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係特別針對作動模組530的推抵件531進行修改。具體來說,如第8A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推抵件531包含本體531a、滑塊531b以及彈性件531c。本體531a具有滑軌531a1。滑軌531a1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軸向A2,並具有第一端E1以及第二端E2。作動模組530驅動本體531a移動至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即本體531a於 第8B圖中所示之位置,對應卡固件521的解鎖位置)或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即本體531a於第8A圖中所示之位置,對應卡固件521的上鎖位置)。滑軌531a1的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分別鄰近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與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滑塊531b可滑動地銜接滑軌531a1。第一連桿522與滑塊531b樞接。彈性件531c設置於本體531a與滑塊531b之間,並配置以將滑塊531b朝向第一端E1推抵。
更詳細來說,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具有腔室531a2。滑塊531b可滑動地設置於腔室531a2內。第一連桿522穿入腔室531a2而與滑塊531b樞接。彈性件531c於腔室531a2內壓縮於本體531a與滑塊531b之間。
如第8A圖所示,當作動模組530接收到上鎖的電訊號時,會驅動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移動至第8A圖所示第二軸向A2的第二位置,進而使卡固件521移動至第8A圖所示上鎖位置,此時彈性件531c係將滑塊531b推抵至滑軌531a1的第一端E1。
如第8B圖所示,當作動模組530接收到解鎖的電訊號時,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移動至第8B圖所示第二軸向A2的第一位置,進而使卡固件521移動至第8B圖所示解鎖位置,此時彈性件531c同樣將滑塊531b推抵至滑軌531a1的第一端E1。
如第8C圖所示,當作動模組530在卡固件521被卡在上鎖位置的情況之下(例如,被轉向軸120卡住)接收到解鎖的電訊號時,同樣會驅動推抵件531的本體531a移動至第二 軸向A2的第一位置,但此時設置於本體531a內的滑塊531b會因為被第一連桿522拉住而由滑軌531a1的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移動並壓縮彈性件531c。由此可知,即使作動模組530在卡固件521被卡在上鎖位置的情況之下接收到解鎖的電訊號,本實施方式之推抵件531可對作動模組530發揮緩衝保護功能。不僅如此,當前述卡固件521被卡在上鎖位置的情況解除時,彈性件531c會立即釋放所儲存的彈性位能,致使設置於本體531a內的滑塊531b由滑軌531a1的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回彈,並有助於帶動卡固件521回復至第8B圖所示的解鎖位置。
本文所述的鎖固裝置200、300、400可應用於車輛100中,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本文所述之鎖固裝置200、300、400亦可應用於其他類型之交通載具或其他非交通載具的機構中。車輛100可為第1圖所示的速克達型車輛,但不以速克達型車輛為限。車輛100亦可為其他跨坐型車輛,如運動型機器腳踏車、電動二輪車、輕型機器腳踏車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等速克達型車輛以外的跨坐型車輛。於上述實施方式中,係以龍頭鎖做為鎖固裝置200、300、400之範例,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鎖固裝置200、300、400亦可為跨坐型車輛之坐墊鎖或油箱蓋鎖等等。
由以上對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在本揭露的鎖固裝置與車輛中,作動模組可驅動推抵件推抵卡固模組,進而達到使卡固模組之卡固件移動至上 鎖位置或解鎖位置的目的,因此本揭露的鎖固裝置與車輛可適用免鑰匙啟動系統。藉由使推抵件在兩位置之間切換而帶動卡固件的作動方式,可設計使得卡固件的移動方向不同於推抵件的推力方向,再藉由第一限位件緩衝由卡固模組回傳至推抵件的反向衝擊力,即可有效避免由卡固模組回傳的反向衝擊力對作動模組造成直接的損壞。藉由第二限位件對推抵件進行限位,即可確保推抵件可正確地以第一推抵部及第二推抵部接觸卡固模組。藉由使卡固件透過滑動件受推抵件推抵,即可有效避免推抵件與卡固件之間產生過多的損耗。藉由將彈性件設置於支架的第二架體與卡固件的凸緣之間,即可確保卡固件可在第一推抵部未推抵卡固模組時復位至解鎖位置。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6)

  1. 一種鎖固裝置,包含:一支架;一卡固模組,托置於該支架中,並具有一卡固件,該卡固件配置以實質上沿著一第一軸向相對該支架移動至該第一軸向的一第一位置或該第一軸向的一第二位置;以及一作動模組,連接該支架,並包含一推抵件,該作動模組驅動該推抵件實質上沿著不平行於該第一軸向之一第二軸向相對該卡固模組移動至該第二軸向的一第一位置或該第二軸向的一第二位置,其中,當該推抵件位於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一位置時,該卡固件係位於該第一軸向的該第一位置,並且當該推抵件位於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二位置時,該卡固件係位於該第一軸向的該第二位置。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軸向的該第一位置係為一解鎖位置,該第一軸向的該第二位置係為一上鎖位置。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連桿,其兩端分別連接該卡固件與該推抵件。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推抵件具有一第一推抵部,當該推抵件位於該第二軸向的該第 一位置時,該第一推抵部與該卡固模組分離,並且當該推抵件由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推抵部推抵該卡固模組而使該卡固件移動至該上鎖位置。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推抵件還具有一第二推抵部,該第二推抵部連接該第一推抵部,當該第二推抵部接觸該卡固模組時,該卡固件位於該解鎖位置。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軸向與該第二軸向實質上相垂直,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軸向,並在該第一軸向上形成一高度差。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推抵件還具有一斷差部,該第二推抵部經由該斷差部連接該第一推抵部。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二推抵部為一平面,該斷差部為一曲面,且該曲面平滑地連接該平面。
  9.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支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推抵件遠離該卡固模組的一側的一第一 限位件,該第一限位件配置以限制該推抵件遠離該卡固模組之移動。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限位件為一螺絲,並與該支架相螺合。
  11.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支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限位件,該第二限位件配置以供該第二推抵部抵靠。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二限位件包含:一連接塊,具有一通孔,其中該第二推抵部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通孔內;以及一鎖附件,與該連接塊相螺合,並部分地突伸至該通孔內以供該第二推抵部抵靠。
  13.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件包含一凸緣,並且該支架包含:一第一架體,面向該作動模組;以及一第二架體,背對該作動模組,與該第一架體相固定,並與該第一架體形成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卡固件貫穿過該第一架體與該第二架體,且該凸緣係限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 卡固模組進一步包含彈性件,該彈性件位於該容置空間內,並壓縮於該第二架體與該凸緣之間。
  15.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件進一步包含一插銷部,該插銷部連接該凸緣,並由該第二架體穿出。
  16.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件進一步包含一銜接部,該銜接部連接該凸緣,並由該第一架體穿出,該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一滑動件,該滑動件與該銜接部銜接,並配置以可滑動地供該推抵件推抵。
  17.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一銜接座,該滑動件與該銜接部係經由該銜接座而相銜接,並且該銜接座配置以抵靠該第一架體。
  18.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件貫穿該支架,該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一滑動件,該滑動件與該卡固件鄰近該推抵件之一端銜接,並配置以可滑動地供該推抵件推抵。
  19. 如請求項第18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進一步包含一銜接座,該滑動件與該卡固件鄰近該推抵件之該端係經由該銜接座而相銜接,並且該銜接座配置以抵靠該支架。
  20.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卡固模組還包含:一第二連桿,其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與該第一連桿。
  21. 如請求項第20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基於一第一軸線與該卡固件樞接,並基於一第二軸線與該推抵件樞接,該第二連桿基於一第三軸線與該支架樞接,並基於一第四軸線與該第一連桿樞接,並且該第一軸線、該第二軸線、該第三軸線與該第四軸線相互平行。
  22.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三軸線在該第一軸向上對齊,並且該第二軸線與該第三軸線在該第二軸向上對齊。
  23. 如請求項第20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推抵件包含:一本體,具有一滑軌,該滑軌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軸向,並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作動模組驅動該本體移動至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二位置,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分別鄰近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軸向的該第二位置;一滑塊,可滑動地銜接該滑軌,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滑塊樞接;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本體與該滑塊之間,並配置以將該 滑塊朝向該第一端推抵。
  24. 如請求項第23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腔室,該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該腔室內,該第一連桿穿入該腔室而與該滑塊樞接,並且該彈性件於該腔室內壓縮於該本體與該滑塊之間。
  2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作動模組為一電磁開關,並進一步包含:一套筒;一可動桿,貫穿該套筒,其中該推抵件銜接該可動桿的一端;一抵頂環,固設於該可動桿遠離該推抵件之另一端;以及一彈性件,抵頂於該套筒與該抵頂環之間。
  26. 一種車輛,包含:一車架,具有一軸套部;一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軸套部內;以及一如請求項第2至25項任一項所述之鎖固裝置,其中該支架固定至該軸套部,其中當該卡固件位於該上鎖位置時,該卡固件係穿過該軸套部並卡固該轉向軸,並且當該卡固件位於該解鎖位置時,該卡固件係脫離該轉向軸。
TW106133953A 2017-05-23 2017-09-30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TWI686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10200P 2017-05-23 2017-05-23
US62/510,200 2017-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471A true TW201900471A (zh) 2019-01-01
TWI686321B TWI686321B (zh) 2020-03-01

Family

ID=6224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953A TWI686321B (zh) 2017-05-23 2017-09-30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9382B2 (zh)
EP (1) EP3406508B1 (zh)
JP (1) JP6602419B2 (zh)
CN (1) CN108928410B (zh)
ES (1) ES2796483T3 (zh)
PH (1) PH12018000144A1 (zh)
TW (1) TWI686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6949B2 (ja) * 2016-02-25 2020-08-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CN108928410B (zh) * 2017-05-23 2020-07-07 睿能创意公司 锁固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JP7126877B2 (ja) * 2018-06-22 2022-08-2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1697758A (zh) * 2019-03-12 2020-09-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马达的锁定机构
TWI704068B (zh) * 2019-08-16 2020-09-11 東洋建蒼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龍頭鎖
TW202200430A (zh) * 2020-06-18 2022-01-0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車的轉向鎖定裝置
TWI718984B (zh) * 2020-09-02 2021-02-11 天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腳踏車鎖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1698A (en) * 1962-09-28 1964-10-06 Gen Motors Corp Motor vehicle safety control system
US3792888A (en) * 1973-01-26 1974-02-19 Folger Adam Co Electric lock
US3893723A (en) * 1974-01-31 1975-07-08 Esdras Boule Electromagnetic door lock
US3897093A (en) * 1974-05-09 1975-07-29 Wico Corp Electrical door lock
JPS54153442A (en) * 1978-05-22 1979-12-03 Nissan Motor Co Ltd Steering lock apparatus
US4232537A (en) * 1978-08-03 1980-11-11 Plaiss Charles E Wheeled vehicle lock
FR2476003A2 (fr) * 1980-01-14 1981-08-21 Sodex Magister Expl Brevets Ne Perfectionnements aux antivol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FR2543085B1 (fr) * 1983-03-25 1985-06-14 Neiman Sa Antivol de direc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4557121A (en) * 1983-08-22 1985-12-10 Security Engineering, Inc. Electric fail-secure/fail-open lock mechanism
US4634155A (en) * 1983-09-01 1987-01-06 Geringer Arthur V Power actuated door locking and monitoring assembly
US4677834A (en) * 1985-08-07 1987-07-07 Hicks Cecil B Electro-mechanical security lock
SE462229B (sv) * 1988-01-19 1990-05-21 Exma Extern Marknadsfoering Ab Laasanordning foer ett roerligt organ som aer svaengbart i foerhaallande till ett annat organ
JPH03224878A (ja) * 1990-01-29 1991-10-03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H0653383U (ja) * 1992-12-26 1994-07-19 株式会社本田ロック 車輌用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US5493881A (en) * 1993-09-17 1996-02-27 Harvey; Steven M. Electric door lock for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s
GB2300609A (en) * 1995-05-11 1996-11-13 Chang Yu Ma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
US5896769A (en) * 1996-09-13 1999-04-27 Acc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actuator
US6125671A (en) * 1996-11-13 2000-10-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teering lock system
FR2777523B1 (fr) * 1998-04-21 2000-06-02 Antivols Simplex Sa Antivol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comportant des moyens perfectionnes de blocage du pene
US6079755A (en) * 1999-06-07 2000-06-27 Chang; Chih Chung Electromagnetic lock device
JP2001063650A (ja) * 1999-09-01 2001-03-13 Honda Motor Co Ltd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US20020135188A1 (en) * 2001-03-22 2002-09-26 Chang Chih Chung Electromagnetic lock device
US20050183480A1 (en) * 2002-08-19 2005-08-25 Hingston Neil R. Electric lock
AU2003901782A0 (en) * 2003-04-15 2003-05-01 Trimec Technology Pty. Ltd. Electric drop bolt with slideable drive mechanism
JP4348245B2 (ja) * 2004-07-08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US7014226B1 (en) * 2004-09-01 2006-03-21 Soca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magnetic lock device
CN2905977Y (zh) * 2006-03-30 2007-05-30 唐玉东 防撬电磁锁
DE102006059282B4 (de) 2006-12-13 2018-07-1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Sperrgliedes
DE102007002451A1 (de) * 2007-01-11 2008-07-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Sperrgliedes
US8424348B2 (en) * 2010-01-27 2013-04-23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Steering lock
JP5887711B2 (ja) * 2010-11-16 2016-03-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ック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3217735A1 (de) * 2012-09-07 2014-03-13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Lenkschloss
CN203740025U (zh) * 2014-01-13 2014-07-30 江苏台铃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自动龙头锁
CN108928410B (zh) * 2017-05-23 2020-07-07 睿能创意公司 锁固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59382B2 (en) 2020-09-01
CN108928410A (zh) 2018-12-04
PH12018000144A1 (en) 2019-10-21
EP3406508A1 (en) 2018-11-28
US20180345906A1 (en) 2018-12-06
JP6602419B2 (ja) 2019-11-06
JP2018199486A (ja) 2018-12-20
CN108928410B (zh) 2020-07-07
US20210221327A1 (en) 2021-07-22
ES2796483T3 (es) 2020-11-27
TWI686321B (zh) 2020-03-01
EP3406508B1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321B (zh)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CN110061161B (zh) 电池座
JP2009262845A (ja) シ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CN202089147U (zh) 刹车锁
JP2003146279A (ja) 二輪車搭載車両および二輪車の車載方法
JP7153513B2 (ja) バッテリホルダ、および、バッテリホルダの第1保持部
JP6117073B2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13103581A (ja) 電動走行車のバッテリロック構造
JP2003146280A (ja) 電動二輪車およびその車載方法
JP2015071323A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211139082U (zh) 用于更换电池的锁舌结构、锁止装置、解锁装置、电动车
JP4557241B2 (ja) 車両用led灯火装置
TWI665371B (zh) 車輛、車輛之鎖具及鎖具之操作方法
CN220909399U (zh) 锁具结构以及共享车辆
WO2018158997A1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H04274978A (ja)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US20230312036A1 (en) Rear carrier for saddled vehicle
CN218021936U (zh) 龙头锁和电动车
JP2015071324A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211691932U (zh) 快拆锁
CN101992817B (zh) 锁定装置
WO2023243480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TWI837113B (zh) 電池保持座
TW202346137A (zh) 具有車鎖之自行車
JP2003127927A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