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068A -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 Google Patents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9068A
TW201839068A TW107101920A TW107101920A TW201839068A TW 201839068 A TW201839068 A TW 201839068A TW 107101920 A TW107101920 A TW 107101920A TW 107101920 A TW107101920 A TW 107101920A TW 201839068 A TW201839068 A TW 2018390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harge
transporting
organic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1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6841B (zh
Inventor
吉武桂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8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4Electrically-conduct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20Diluents or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30Doping active layers, e.g.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特定的寡苯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有機溶劑之電荷輸送性塗料;由該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具有該電荷輸送性薄膜之電子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及使用該電荷輸送性塗料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本案為基於2017年1月18日申請之特願2017-006991及2017年6月28日申請之特願2017-126778為基礎主張優先權。該些申請案的全部內容,皆包含於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   本發明為有關電荷輸送性塗料之發明。更詳細而言,本發明為有關含有特定成份的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所形成的電荷輸送性薄膜。
近年來,有機電致發光(以下,亦稱為「有機EL」)元件中,電洞注入層中的電荷輸送性物質,多使用寡苯胺(oligoaniline)化合物,而使得該化合物日漸改善各種的特性。該些特性之例,例如,除電荷輸送性,或作為有機EL元件使用時的發光效率及亮度特性以外,又如對應於塗佈含有該化合物的電荷輸送性塗料形成電洞注入層之際所使用的旋轉塗佈、噴墨塗佈、噴霧塗佈等的各種塗佈方式的溶劑,特別是對應於有機溶劑的溶解性等。   本發明者們,曾提出具有特定化學構造的寡苯胺化合物,對於有機溶劑除顯示出良好的溶解性的同時,其與電荷受容性物質組合使用時,可顯示出高電荷輸送性,且作為有機EL元件的電洞注入層中之電荷輸送性物質使用時,可發揮高發光效率及亮度特性等之報告(參照專利文獻1)。
有機EL元件的電洞注入層等的電荷輸送性薄膜,極期待其於可見區域具有高光穿透率,且不會著色之特點。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著色,已知會降低有機EL元件的色純度及色重現性。此外,該著色於3色發光法、白色法及色變換法等,有機EL顯示器中的各種全彩化技術中會造成問題,而於使有機EL元件安定地生產之際,會造成顯著的障害。此外,寡苯胺化合物為通常的有色物質,故使用其所製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仍會造成著色之問題。寡苯胺化合物,通常於分子內具有由多數個同一重複單位所形成的連續構造,伴隨該重複單位數的增加,其共軛系越長時,將會增大可見區域的吸光度(降低光穿透率),故會造成電荷輸送性薄膜的顯著著色現象。
已知使用將分子內的共軛系切斷一部份的寡苯胺化合物,或使用部份含有由與苯胺單位相異的重複單位構造所構成的共軛系之寡苯胺化合物時,可製得一提高可見區域中之光穿透率,且可抑制著色的電荷輸送性薄膜(例如,專利文獻2)。就提高光取出效率等之觀點,則期待能提出具有更少著色的薄膜。又,具備該薄膜的有機EL元件,就元件特性或壽命性能等的觀點,也仍有改善的空間。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8/129947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8/032616號   [專利文獻3]特表2012-524834   [專利文獻4]特表2012-520381   [專利文獻5]專利第5381931號   [專利文獻6]特開2002-151272   [非專利文獻1]Advanced Materials、2011年、23(6)、p.740-745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即為鑑於該情事所提出者,而以提出電荷輸送性物質使用寡苯胺化合物時,仍可提供於可見區域得到高光穿透率、低著色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的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該些電荷輸送性塗料所得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為目的。 [解決問題之方法]
本發明者們,就達上述目的經過深入研究。其結果,意外地發現於電荷輸送性塗料中,將特定的寡苯胺化合物,與賦予電荷輸送性之目的所使用的電子受容性摻雜物同時,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組合使用時,不僅不會改變寡苯胺化合物之化學構造,且於所製得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的可見區域中,亦可使光穿透率受到顯著改善,因此不僅可大幅減低電荷輸送性薄膜的著色,甚至發現可使其他特性更向上提升。基於以上新的見解,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   1.一種電荷輸送性塗料,其特徵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有機溶劑。
2.如前項1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寡苯胺化合物為由式(1)或式(1′)所表示之寡苯胺化合物所選出之至少1種,(式中,   R1 及R2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羰基,   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硫醇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素原子,   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20)。(式中,   R35 、R36 及R3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各自獨立表示通式(6)或(7)所表示之二價之基,   R38 ~R45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
3.如前項2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1 及R2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t-丁氧基羰基、   前述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或鹵素原子,   前述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10。
4.如前項2或3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或鹵素原子,   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5。
5.如前項3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中之一價烴基為,苯基、聯苯、萘基,或被取代或無取代的芳胺基。
6. 如前項3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鹵素原子為氟原子。
7.如前項2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皆為氫原子。
8.一種電荷輸送性塗料,其特徵為含有:   前項2記載之寡苯胺化合物之氧化物的醌二亞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有機溶劑。
9.如前項1~8中任一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物質為,含有由芳基磺酸化合物、雜多酸化合物、包含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所屬元素之離子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
10.如前項1~9中任一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物質為,含有由雜多酸化合物、式(2)所表示之芳基磺酸衍生物、式(5a)所表示之陰離子與其對陽離子所形成的離子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式中,X表示O、S或NH,A表示可具有X及n個的(SO3 H)基以外的取代基之萘環或蒽環,B表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烴基、1,3,5-三基,或無取代或被取代之下述式(3)或(4)所示之基(式中,W1 及W2 ,各自獨立為O、S、S(O)基、S(O2 )基,或鍵結無取代或被取代之基的N、Si、P、P(O)基。W1 可為單鍵。R46 ~R59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n表示與A鍵結的磺酸基之數,且為滿足1≦n≦4之整數,q表示B與X的鍵結數,且為滿足1≦q之整數]。(式中,E表示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或15族所屬之元素,Ar1 ~Ar4 ,各自獨立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基)。
11.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由前項1~10中任一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
12.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前項11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13.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前項11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14.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將前項1~10中任一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塗佈於基材上,再使溶劑蒸發之步驟。
15.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經含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時,可提高波長400~800nm範圍中的平均穿透率。
16.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之膜時,於波長400~800nm範圍中的平均穿透率為90%以上。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於電荷輸送性物質中,除可含有色物質之以往的寡苯胺化合物以外,使用其所製得的電荷輸送性薄膜,與使用以往的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者相比較時,可顯著改善可見區域中的光穿透率,因此除可大幅減低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著色以外,亦可顯著提高其他的特性。因此,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時,不僅於所製得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即使於使用該薄膜所製得的有機EL元件中,於不改變以往寡苯胺化合物的化學構造下,而使該些的各種特性得到顯著得改善。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將對本發明作更詳細之說明。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中所含的寡苯胺化合物,為由平均分子量200~5000之苯胺衍生物產生的複數結構單位(可為相同或相異皆可)所構成之化合物。寡苯胺化合物中,相鄰接的2個前述結構單位為互相鍵結。又,寡苯胺化合物中含有2種以上相異的前述結構單位時,前述結構單位可以任意順序進行配列。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物質可使用任一寡苯胺化合物,較佳為使用包含下述式(1)或(1′):(式中,   R1 及R2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羰基,   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硫醇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素原子,   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20)。(式中,   R35 、R36 及R3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各自獨立表示通式(6)或(7)所表示之二價之基,   R38 ~R45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所表示之寡苯胺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2008/129947號(專利文獻1)及特開2002-151272(專利文獻6))者。
上述一價烴基中之碳數,則未有特別限定之內容,一般以碳數1~20為佳,以1~8為較佳。   取代或無取代之一價烴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t-丁基、n-己基、n-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等的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的環烷基;雙環己基等的雙環烷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1或2或3-丁烯基、己烯基等之烯基;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聯苯、萘基等之芳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環己基等之芳烷基等,或該些一價烴基的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被鹵素原子、羥基、烷氧基、碸基等所取代者等。   又,無取代係指鍵結氫原子之意。又,取代基中,取代基相互間可包含經連結的環狀部份。
上述R1 及R2 ,各自獨立以氫原子、甲基、乙基,或t-丁氧基羰基為佳,特別是以氫原子、t-丁氧基羰基為佳。即,R1 及R2 ,以同時為氫原子者、同時為t-丁氧基羰基者、R1 為氫原子且R2 為t-丁氧基羰基者、R1 為t-丁氧基羰基且R2 為氫原子者為佳。
上述式(1)中,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胺基、矽醇基、硫醇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鹵素原子等。   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與上述為相同之內容。   有機氧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烷氧基、烯基氧基、芳基氧基等,該些之烷基、烯基,可列舉如,與上述所例示之取代基為相同之內容。
有機胺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丁胺基、戊胺基、己胺基、庚胺基、辛胺基、壬胺基、癸胺基、月桂胺基等的烷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丁胺基、二戊胺基、二己胺基、二庚胺基、二辛胺基、二壬胺基、二癸胺基等的二烷胺基;環己胺基等的環烷胺基;二環己胺基等的二環烷胺基;嗎啉基;聯苯胺基等之芳胺基等。   有機矽烷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三丙基矽烷基、三丁基矽烷基、三戊基矽烷基、三己基矽烷基、戊基二甲基矽烷基、己基二甲基矽烷基、辛基二甲基矽烷基、癸基二甲基矽烷基等。
有機硫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庚硫基、辛硫基、壬硫基、癸硫基、月桂硫基等的烷硫基。   醯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異丁醯基、戊醯基、異戊醯基、苯甲醯基等。   鹵素原子,可列舉如,氯、溴、氟、碘原子等。   磷酸酯基,可列舉如,-P(O)(OQ1 )(OQ2 )等。   酯基,可列舉如,-C(O)OQ1 、-OC(O)Q1 等。   硫酯基,可列舉如,-C(S)OQ1 、-OC(S)Q1 等。   醯胺基,可列舉如,-C(O)NHQ1 、-NHC(O)Q1 、 -C(O)NQ1 Q2 、-NQ1 C(O)Q2 等。   其中,上述Q1 及Q2 為表示烷基、烯基或芳基,該些內容,例如與上述一價烴基所例示之基為相同之內容。
R3 ~R34 中,上述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及醯胺基等的碳數,則未有特別限定之內容,一般為碳數1~20,較佳為1~8。
該些之中,R3 ~R34 又以互相獨立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或鹵素原子為佳,特別是以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或鹵素原子為佳。   其中,一價烴基,以苯基、聯苯或萘基為佳。   鹵素原子,例如,以氟原子為佳。有機胺基,以芳胺基為佳,特別是以聯苯胺基為佳。
一實施態樣中,R3 ~R34 皆為氫原子。
一實施態樣中,R37 為可具有取代基之苯基。
上述式(1)中,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且,滿足m+n≦20的整數,特別是以滿足m+n≦10者為佳,滿足m+n≦5者為較佳。   可經由調整該些之範圍,而發揮良好的電荷輸送性,因而可容易確保對各種溶劑之溶解性。
式(1)之寡苯胺化合物,於考慮具有高溶解性,且具有均勻的電荷輸送性之觀點時,以使用無分子量分佈,換言之,以使用分散度為1的寡苯胺化合物為佳。   該分子量,就抑制材料的揮發及產生電荷輸送性之觀點,其下限通常為200以上,較佳為400以上,又,就提高溶解性之觀點,上限通常為5000以下,較佳為3000以下。
上述式(1)所表示之寡苯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例如,可使用以下的方法。   即,使具有式(9)及(10)的三苯胺構造之胺化合物,對下述寡苯胺化合物(8)的鹵素原子X進行反應,或,使具有式(9′)及(10′)的二苯胺構造之胺化合物,對下述式(8′)的寡苯胺化合物之鹵素原子X進行反應。該情形中,反應方法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一般的親核取代反應。
寡苯胺化合物(8)及(8′),可使用於結構中的胺基被保護之化合物。胺基之保護基,可列舉如,上述t-丁氧基羰基、苄基氧羰基等。   式(9)及(9′),或式(10)及(10′)的胺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寡苯胺化合物(8)或(8′),以2莫耳倍為佳。
寡苯胺化合物(8),與式(9)或(9′),或式(10)或(10′)的胺化合物進行反應時,可使用觸媒。該觸媒例如,可使用乙酸鈀(II)、三(二亞苄基丙酮)鈀(0)、雙(二亞苄基丙酮)鈀(0)、(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等。又,配位基,可使用(三-t-丁基次膦(phosphine))、(2、2’-雙-(二苯基膦基)-1,1’-雙萘基)、(三-o-甲苯基次膦)等,鹼可使用NaOtBu、CsCO3 、K2 CO3 、NaOPh等、溶劑,可使用甲苯、二甲苯、THF、NMP、DMF、1,4-二噁烷等。
反應溫度,以於0~160℃之範圍為佳。反應時間通常為0.1~100小時。反應結束後,可經由餾除反應溶劑、經由固-液萃取或液-液萃取而去除無機鹽、再結晶、二氧化矽凝膠管柱色層分析等,予以純化。
又,使用胺基被保護之寡苯胺化合物時,可與三氟乙酸、鹽酸等的強酸進行反應,而去除保護基。   又,為含有胺基被保護之寡苯胺化合物與酸系摻雜物的電荷輸送性塗料時,因製造薄膜時,保護基會解離,故該情形中,亦可將胺基被保護之寡苯胺化合物作為電荷輸送性物質使用。   特別是,胺基被保護之寡苯胺化合物,相對於未被保護之化合物,其對於有機溶劑之溶解性更為優良,故適合作為顯示高溶解性之基質。
式(1′)的寡苯胺部之取代基R35 及R36 ~R45 ,一般為氫,但就提高對溶劑的溶解性之觀點,亦可使用烷基、烷氧基、環己基、聯苯、雙環己基、苯基環己基等。例如,烷基一般為甲基、乙基、丙基等,其碳數一般為1至4,但亦可導入至碳數20為止。寡苯胺部的x及y之數,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於考慮其導電性時,以2以上為佳,又,考慮對其溶劑的溶解性時,又以20以下為佳。
取代基R36 ,可使用氫原子、羥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1~20之烷氧基。例如,烷基一般為甲基、乙基、丙基等,其碳數一般為1至4,但亦可導入至碳數20為止。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中,其電荷輸送性物質為包含式(1)或式(1′)所表示之寡苯胺化合物,或寡苯胺化合物之氧化物的醌二亞胺化合物。   其中,電荷輸送性塗料係指,於至少1種的溶劑中,溶解或分散有電荷輸送機構本體之由式(1)或式(1′)之寡苯胺化合物及電子受容性摻雜物所形成的電荷輸送性有機材料,再分散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而形成者。   又,電荷輸送性係指,與導電性同義,為電洞輸送性、電子輸送性、電洞及電子兩電荷輸送性中之任一者之意。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可為本體具有電荷輸送性者亦可、使用塗料而製得之固體膜具有電荷輸送性者亦可。
就提高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的電荷輸送能等所使用的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以具有高電子受容性者為佳。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之溶解性,只要為可溶解於作為塗料使用的至少一種溶劑時,則未有特別之限定。   電子受容性摻雜物,可使用無機酸、有機酸、有機或無機氧化劑等。   有機酸,可使用聚合物有機酸及/或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   一實施形態中,有機酸可為磺酸,其鹽(-SO3 M(其中,M為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銨(NH4 + )、單-、二-,及三烷基銨(三乙基銨等))。該磺酸中,又以芳基磺酸為佳。
於數個實施態樣中,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如,氯化氫、硫酸、硝酸、磷酸等的無機強酸;氯化鋁(III)(AlCl3 )、四氯化鈦(IV)(TiCl4 )、三溴化硼(BBr3 )、三氟化硼醚錯合物(BF3 ・OEt2 )、氯化鐵(III)(FeCl3 )、氯化銅(II)(CuCl2 )、五氯化銻(V)(SbCl5 )、五氟化砷(V)(AsF5 )、五氟化磷(PF5 )、三(4-溴苯基)六氟銻酸鋁(TBPAH)等的路易士酸;聚苯乙烯磺酸等的聚合物有機酸;苯磺酸、甲苯磺醯基酸、樟腦磺酸、羥苯磺酸、5-磺基水楊酸、十二烷苯磺酸、國際公開第2005/000832號所記載之1,4-苯併二噁烷二磺酸衍生物、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所記載之芳基磺酸衍生物、特開2005-108828號公報所記載之二壬萘磺酸衍生物等的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7,7,8,8-四氰基對醌二甲烷(TCNQ)、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碘、雜多酸化合物等之有機或無機氧化劑等,但並不僅限定於該內容。
於數個實施態樣中,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為包含,由芳基磺酸化合物、雜多酸化合物、包含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所屬元素之離子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   特佳的電子受容性摻雜物,可列舉如,聚苯乙烯磺酸等的聚合物有機酸、5-磺基水楊酸、十二烷苯磺酸、國際公開第2005/000832號所記載之1,4-苯併二噁烷二磺酸衍生物、特開2005-108828號公報所記載之二壬萘磺酸衍生物等的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等。又,下述式(2)所示磺酸衍生物亦適合使用。
[式中,X表示O、S或NH,A表示可具有X及n個的(SO3 H)基以外的取代基之萘環或蒽環,B表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烴基、1,3,5-三基,或無取代或被取代之下述式(3)或(4):所示之基(式中,W1 及W2 ,各自獨立為O、S、S(O)基、S(O2 )基,或鍵結無取代或被取代之基的N、Si、P、P(O)基。W1 可為單鍵。R46 ~R59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n表示與A鍵結的磺酸基之數,且為滿足1≦n≦4之整數,q表示B與X的鍵結數,且為滿足1≦q之整數]。
式(3)或(4)之R46 ~R59 ,較佳為氟原子,又以全部氟原子為較佳。式(3)之W1 以單鍵為佳。最佳為式(3)中之W1 為單鍵,R46 ~R53 全為氟原子。
本發明之芳基磺酸化合物,可再使用下述式(11)所示之成份。(式中,X表示O、S或NH,Ar5 表示芳基,n表示碸基之數,且為滿足1~4之整數)。
前述式(11)中,X表示O、S或NH,但就容易合成之觀點,特別是以O為佳。   n為表示與萘環鍵結之碸基之數,且為滿足1~4,但於考慮對該化合物賦予高電子受容性及高溶解性時,以n=1或2為佳。其中,又以下述式(12)所示化合物為更佳。(式中,Ar5 表示芳基)。
式(11)及式(12)中之芳基,可列舉如,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聯苯、萘基等芳基,該些芳基亦可具有取代基。   該取代基,可列舉如,羥基、胺基、矽醇基、硫醇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氰基、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鹵素原子等,但並不僅限定於該些內容。   該些芳基之中,特別是以下述式(13)所示芳基為適合使用者。(式中,R60 ~R6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碳數1~10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碳數2~10之鹵化烯基)。
式(13)中,鹵素原子,可為氯、溴、氟、碘原子中之任一者,於本發明中,特別是以氟原子為佳。   碳數1~10之烷基,可列舉如,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t-丁基、n-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n-壬基、2-乙基己基、n-癸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碳數1~10之鹵化烷基,可列舉如,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2,2,2-五氟乙基、3,3,3-三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1,1,2,2,3,3,3-七氟丙基、4,4,4-三氟丁基、3,3,4,4,4-五氟丁基、2,2,3,3,4,4,4-七氟丁基、1,1,2,2,3,3,4,4,4-九氟丁基等。   碳數2~10之鹵化烯基,可列舉如,全氟乙烯基、全氟丙烯基(烯丙基)、全氟丁烯基等。   該些之中,就考慮更能提高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時,特別是以使用下述式(14)所示芳基為佳。(式中,R6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碳數1~10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碳數2~10之鹵化烯基)。
式(14)中,R62 特別是以鹵化烷基、鹵化炔基、硝基為佳,三氟甲基、全氟丙烯基、硝基為較佳。
又,下述式(5a)或Z1 所表示之陰離子,與其對陽離子所形成之離子化合物,亦適合作為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使用。(式中,E表示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或15族所屬之元素,Ar1 ~Ar4 ,各自獨立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基)。
式(5a)中,E於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或15族所屬之元素中,又以硼、鎵、磷、銻為佳,以硼為較佳。
式(5a)中,芳香族烴基、芳香族雜環基之例示,可列舉如,5或6員環之單環或2~4縮合環所衍生的1價之基等。其中,就化合物之安定性、耐熱性之觀點,又以由苯環、萘環、吡啶環、吡環、嗒環、嘧啶環、三環、喹啉環、異喹啉環衍生之1價之基為佳。   又,Ar1 ~Ar4 中之至少1個之基,以具有1個或2個以上作為取代基之氟原子或氯原子為較佳。特別是,Ar1 ~Ar4 之氫原子全部被氟原子所取代之全氟芳基為最佳。全氟芳基的具體例,可列舉如,五氟苯基、七氟-2-萘基、四氟-4-吡啶基等。
Z1 ,例如,下述式(5b)所表示之離子、氫氧化物離子、氟化物離子、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氰化物離子、硝酸離子、亞硝酸離子、硫酸離子、亞硫酸離子、過氯酸離子、過溴酸離子、過碘酸離子、氯酸離子、亞氯酸離子、次亞氯酸離子、磷酸離子、亞磷酸離子、次亞磷酸離子、硼酸離子、異氰酸離子、水硫化物離子、四氟硼酸離子、六氟磷酸離子、六氯銻酸離子;乙酸離子、三氟乙酸離子、安息香酸離子等的羧酸離子;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離子等的磺酸離子;甲氧基離子、t-丁氧基離子等的烷氧基離子等。(式中,E2 表示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5族所屬之元素,X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鹵素原子)。
式(5b)中,E2 以磷原子、砷原子、銻原子為佳,就化合物之安定性、合成及純化之容易性、毒性之觀點等,又以磷原子為佳。   X就化合物之安定性、合成及純化之容易性之觀點,以氟原子、氯原子為佳,以氟原子為最佳。
上述之中,又以下述式(15)、(16)、(17)、(18):所示陰離子與陽離子組合之離子化合物(專利第5381931號(專利文獻5))為適合使用者。
又,雜多酸化合物,又以作為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為特佳。雜多酸化合物,其代表性者例如式(A)所示Keggin型或式(B)所示Dawson型的化學構造所示,具有雜原子位於分子中心位置之構造,且與釩(V)、鉬(Mo)、鎢(W)等的含氧酸之異聚酸,與異種元素之含氧酸縮合而形成的聚酸。該些異種元素的含氧酸,主要例如矽(Si)、磷(P)、砷(As)等的含氧酸。
雜多酸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如,磷鉬酸、矽鉬酸、磷鎢酸、磷鎢鉬酸、矽鎢酸等,就考慮具備有所得薄膜的有機EL元件之特性時,以磷鉬酸、磷鎢酸、矽鎢酸為佳,磷鎢酸為較佳。   又,該些雜多酸化合物,可使用公知之合成法合成,亦可以市售品方式取得。例如,磷鎢酸(Phosphotungstic acid hydrate,或12-Tungstophosphoric acid n-hydrate,化學式:H3 (PW12 O40 )・nH2 O),或,磷鉬酸 (Phosphomolybdic acid hydrate,或12-Molybdo(VI) phosphoric acid n-hydrate,化學式:H3 (PMo12 O40 )・nH2 O(n≒30)),可由關東化學(股)、和光純藥(股)、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股)、日本無機化學工業(股)、日本新金屬(股)等的廠商取得。
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電荷輸送性物質之混合比例,依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之分子構造、電荷輸送性物質之分子構造、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之分子量、電荷輸送性物質之分子量、導電性膜的目標導電率而有所差異,如上所述般,於使用具有SO3 H基的有機強酸之電子受容性摻雜物時,相對於電荷輸送性物質中的NH構造,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中的SO3 H以達1:0.01~20(莫耳比)之量為佳,更佳為NH:SO3 H=1:0.05~10(莫耳比)。   特別是式(1)或式(1′)之寡苯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下述式(19)所示萘二磺酸低聚物(NSO-2)(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記載之化合物)之組合中,就透明性(降低基質量時,可提高穿透率)、EL特性(基質於可見區域具有吸收時,因容易引起由激動子產生的能量移動,故其混合比將為重要因素)之觀點,最佳的混合莫耳比為,電荷輸送性物質:電子受容性摻雜物=1:0.01~10.0,更佳為電荷輸送性物質:電子受容性摻雜物=1:0.05~4.0。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含有1種以上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就提高有機EL元件的電荷輸送性薄膜中的光學特性等目的時,已知有使用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例如,參考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及非專利文獻1),但尚未發現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使用於寡苯胺化合物系統的電荷輸送性物質中。特別是伴隨使用有色電荷輸送性物質時,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有效改善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著色之部份,為本發明者們首先研究得知者。
本說明書中之「半金屬」,係指金屬與非金屬於化學性及/或物理性性質間具有中間或混合物的性質之元素之意。本說明書中,「半金屬」係指,硼(B)、矽(Si)、鍺(Ge)、砷(As)、銻(Sb),及碲(Te)之意。   本說明書中,「金屬氧化物」係指,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等金屬與上述半金屬中之1種或2種以上的組合之氧化物之意。
本說明書所使用的「奈米粒子」之用語,係指具有奈米尺吋的粒子,且其一次粒子的平均直徑,基本上為500nm以下之粒子之意。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例如,穿透型電子顯微鏡法(TEM),或BET法,由比表面積換算之方法等計算而得。
使用TEM之粒徑測定法中,為使用畫像處理軟體處理奈米粒子之投影畫像,以求取相當於面積之直徑(其係定義為奈米粒子為具有相同內容面積之圓的直徑)而得者。基本上,TEM(例如,穿透型電子顯微鏡HT7700(可由日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為使用同時提供的以TEM為製造販賣商所製得的畫像處理軟體,對前述投影畫像進行處理。平均粒徑,可以相當於圓的直徑,作為數平均而求得。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為500nm以下;250nm以下;100nm以下;或50nm以下;或25nm以下。基本上,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為,約1nm~約100nm,更典型的為具有約2nm~約30nm的數平均粒徑。
本發明中,適合使用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列舉如,硼(B)、矽(Si)、鍺(Ge)、砷(As)、銻(Sb)、碲(Te)、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等氧化物,或含有該些之混合氧化物。以下為適當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但非特別限定之例,例如,可含有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b2 O3 、Sb2 O5 、TeO2 、SnO2 、ZrO2 、Al2 O3 、ZnO及該些混合物的奈米粒子,但並非限定於該些內容。
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含有1種以上的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nO2 、SnO、Sb2 O3 、TeO2 ,或該些混合物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含有1種以上含SiO2 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含有1種以上之有機封端基。該些有機封端基,可具有反應性亦可、非反應性亦可。反應性有機封端基係指,例如,可於UV線或自由基起始劑之存在下,進行交聯之有機封端基。
一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為含有1種以上之有機封端基。
適當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例,例如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販賣的ORGANOSILICASOL(商標),其含有可被作為各種溶劑(例如,甲醇、甲基乙酮、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乙醯胺、乙二醇、異丙醇、甲醇、乙二醇單丙醚、環己酮、乙酸乙基、甲苯及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中之分散液的SiO2 奈米粒子。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電荷輸送性塗料中所使用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係指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摻雜或未摻雜的式(1)或式(1′)的寡苯胺化合物的合計重量的重量百分率,其可進行調節及測定。於某一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摻雜或未摻雜的式(1)或式(1′)的寡苯胺化合物的合計重量,為1重量%~98重量%,典型的為約2重量%~約95重量%,更典型的為約5重量%~約90重量%,更更典型的為約10重量%~約90重量%。於某一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摻雜或未摻雜的式(1)或式(1′)的寡苯胺化合物的合計重量,為約20重量%~約98%,典型的為約25重量%~約95重量%。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可為非水系或含有水者亦可,就噴墨塗佈中的製程適合性與塗料保存安定性之觀點,以非水系為佳。本說明書所使用的「非水系」,係指本發明的電荷輸送性塗料中的水之總量,相對於電荷輸送性塗料的總量為0~2重量%之意。原則上,電荷輸送性塗料中的水之總量,相對於電荷輸送性塗料的總量為0~1重量%,更典型的為0~0.5重量%。於某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的非水系電荷輸送性塗料中,實質上並不存在水。
電荷輸送性塗料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153℃)、N,N-二甲基乙醯胺(165℃)、N-甲基吡咯啶酮(202℃)、1,3-二甲基-2-咪唑啉酮(225℃)、二甲基亞碸(189℃)、N-環己基-2-吡咯啶酮(284℃)、芳香族烴[苯(80℃)、甲苯(111℃)、乙苯(136℃)、p-二甲苯(138℃)、o-二甲苯(138℃)、苯乙烯(145℃)等]、酮類[丙酮(56℃)、甲基乙酮(80℃)、甲基異丙酮(94℃)、二乙酮(102℃)、甲基異丁酮(117℃)、甲基n-丁酮(127℃)、環己酮(155℃)、乙基n-戊酮(167℃)]、酯類[乙酸乙酯(77℃)、乙酸異丙酯(85℃)、乙酸n-丙酯(101℃)、乙酸異丁酯(116℃)、乙酸n-丁酯(125℃)、乙酸n-戊酯(142℃)、己酸甲酯(151℃)、乙酸-2-甲基戊酯(162℃)、乳酸n-丁酯(186℃)等]、二醇酯及二醇醚類[乙二醇二甲醚(85℃)、丙二醇單甲醚(119℃)、乙二醇單甲醚(124℃)、丙二醇單乙醚(132℃)、乙二醇單乙醚(136℃)、乙二醇單異丙醚(144℃)、乙二醇甲醚乙酸酯(145℃)、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146℃)、乙二醇乙醚乙酸酯(156℃)、二乙二醇二甲醚(162℃)、丙二醇單丁醚(170℃)、乙二醇單丁醚(171℃)、二乙二醇二乙醚(188℃)、二丙二醇單甲醚(189℃)、二乙二醇單甲醚(194℃)、二丙二醇單乙醚(198℃)、二乙二醇單乙醚(202℃)、三乙二醇二甲醚(216℃)、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217℃)、二乙二醇(244℃)等]、醇類[甲醇(65℃)、乙醇(78℃)、異丙醇(82℃)、tert-丁醇(83℃)、烯丙醇(97℃)、n-丙醇(97℃)、2-甲基-2-丁醇(102℃)、異丁醇(108℃)、n-丁醇(117℃)、2-甲基-1-丁醇(130℃)、1-戊醇(137℃)、2-甲基-1-戊醇(148℃)、2-乙基己醇(185℃)、1-辛醇(196℃)、乙二醇(197℃)、己二醇(198℃)、三甲基二醇(214℃)、1-甲氧基-2-丁醇(135℃)、環己醇(161℃)、二丙酮醇(166℃)、糠醇(170℃)、四氫糠醇(178℃)、丙二醇(187℃)、苄醇(205℃)、1,3-丁二醇(208℃)等]、酚類[酚(182℃)、m-甲酚(202℃)等]、醚類及羧酸與其衍生物[異丙醚(68℃)、1,4-二噁烷(101℃)、苯甲醚(154℃)、乙酸(117℃)、γ-丁內酯(204℃)等]。   該些有機溶劑,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本發明中,可使用可良好溶解電荷輸送性物質及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的高溶解性溶劑。該些高溶解性溶劑,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乙二醇、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異丁酸醯胺等。該些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其使用量,相對於塗料使用的溶劑全體,為5~100質量%。   又,電荷輸送性塗料,以將各成份完全溶解於上述溶劑,而形成均勻分散狀態者為佳。
又,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以含有至少一種於20℃下具有10~200mPa・s、特別是具有50~150mPa・s之黏度,常壓下沸點為50~300℃、特別是150~250℃之高黏度有機溶劑為佳。   高黏度有機溶劑,例如,環己醇、乙二醇、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3-辛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4-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等。   對於本發明之塗料所使用的溶劑全體,該高黏度有機溶劑之添加比例,以不會析出固體之範圍內為佳,於不會析出固體之範圍,其添加比例以5~80質量%為佳。
又,就提高對基板的濕潤性、溶劑表面張力之調整、極性之調整、沸點之調整等的目的時,以燒成時可賦予膜平坦性之其他的溶劑,相對於塗料所使用的溶劑全體,可以1~90質量%,較佳為1~50質量%之比例混合。   該些溶劑,例如,丁基溶纖劑(cellosolve)、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乙基卡必醇、二丙酮醇、γ-丁內酯、乳酸乙酯等。
該些溶劑之組合的具體例如下,但並不僅限定於該內容,例如,   2種溶劑之組合,例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四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異丙醚、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3-苯氧基甲苯與三乙二醇二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N,N-二甲基乙醯胺與環己醇、N,N-二甲基乙醯胺與二乙二醇二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丙二醇單丙醚、N,N-二甲基乙醯胺與n-己烯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三乙二醇二甲醚、3-苯氧基甲苯與四氫萘、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3-苯氧基甲苯與三乙二醇二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丙二醇單甲醚;   3種溶劑之組合,例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丙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丙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2,3-丁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2,3-丁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己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甲醚、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三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三乙二醇二甲醚與3-苯氧基苄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與2-苄基氧乙醇、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與2-苄基氧乙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苄基氧乙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與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2-苄基氧乙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環己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2,3-丁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與2,3-丁二醇、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乙二醇與2-苄基氧乙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丙二醇與三丙二醇單甲醚、N,N-二甲基乙醯胺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二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丙二醇單丙醚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苯氧基乙醇與2,3-丁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1,3-丁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安息香酸甲酯與1,3-丁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與二丙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己二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三乙二醇二甲醚與二乙二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3-丁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丙二醇單甲醚;   4種溶劑之組合,例如,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與二乙二醇異丙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2,3-丁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苯醚與二乙二醇單甲醚、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醚與3-苯氧基苄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己二醇與2,3-丁二醇與四氫呋喃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與2-苯氧基乙醇與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與2,3-丁二醇   等。
又,某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中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之醚,例如,包含苯甲醚、苯乙醚、苯二甲醚及二醇二醚(二醇二醚類),例如,乙二醇二醚(1,2-乙二醇二甲醚、1,2-乙二醇二乙醚及1,2-乙二醇二丁醚等);二乙二醇二醚(二乙二醇二甲醚及二乙二醇二乙醚等);丙二醇二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及丙二醇二丁醚等);二丙二醇二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及二丙二醇二丁醚等);及本說明書所言及之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高階近似體(即,三-及四-近似體,例如,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丁基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等)。
亦可考慮使用乙二醇單醚乙酸酯及丙二醇單醚乙酸酯等(二醇酯醚類)以外的其他溶劑,其中,醚,例如,可由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及環己基所選出者。又,亦包含較上述內容為更高階的二醇醚近似體(二-、三-及四-等)。   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包含丙二醇甲醚乙酸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2-丁氧基乙基乙酸酯、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亦可考慮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二醇二酯類)以外的其他溶劑,又,亦包含更高階的二醇醚近似體(二-、三-及四-等)。   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乙二醇二乙酸酯、三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
電荷輸送性塗料中,亦可考慮使用例如,甲醇、乙醇、三氟乙醇、n-丙醇、異丙醇、n-丁醇、t-丁醇及二醇單醚(二醇單醚類)等之醇。較佳的二醇單醚類,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包含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己醚(己基溶纖劑、丙二醇單丁醚(Dowanol PnB)、二乙二醇單乙醚(乙基卡必醇)、二丙二醇n-丁醚(Dowanol DPnB)、乙二醇單丁醚(丁基溶纖劑)、二乙二醇單丁醚(丁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甲醚(Dowanol DPM)、二異丁基甲醇(carbinol)、2-乙基己醇、甲基異丁基甲醇、丙二醇單丙醚(Dowanol PnP)、二乙二醇單丙醚(丙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單己醚(己基卡必醇)、2-乙基己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丙醚(Dowanol DPnP)、三丙二醇單甲醚(Dowanol TPM)、二乙二醇單甲醚(甲基卡必醇)及三丙二醇單丁醚(Dowanol TPnB)。
如本說明書所揭示般,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有機溶劑,例如,就改善基板濕潤性、去除溶劑之容易性、黏性、表面張力及射出性等塗料特性等觀點,於電荷輸送性塗料中,可配合使用各種之比例。
於某一實施態樣中,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包含二甲基亞碸、乙二醇(二醇類)、四甲基脲或該些之混合物。   較佳的二醇類,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等。
上述二醇二醚類、二醇酯醚類、二醇二酯類、二醇單醚類及二醇類等,以下統稱為「二醇系溶劑」。即,本發明中,所稱「二醇系溶劑」,係指式R1 -O-(R-O)n -R2 (式中,各個R,各自獨立為直鏈狀C2 -C4 之無取代伸烷基,R1 及R2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C1 -C8 之無取代烷基或直鏈狀或支鏈狀C1 -C8 之無取代脂肪族醯基,n為1~6之整數)所表示的不具有1種以上芳香族構造之有機溶劑。前述R,又以C2 或C3 之無取代伸烷基為特佳。前述烷基,例如,以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C1 -C6 之無取代烷基為佳,以直鏈狀C1 -C4 之無取代烷基為較佳,以甲基及n-丁基為特佳。前述醯基,例如,以直鏈狀或支鏈狀C2 -C6 之無取代脂肪族醯基為佳,以直鏈狀C2 -C4 無取代醯基為較佳,以乙醯基及丙醯基為特佳。又,前述n,以1~4之整數為特佳。該二醇系溶劑,例如包含以下的溶劑。   ・乙二醇、丙二醇或其低聚物(二聚物~四聚物,例如二乙二醇)之二醇類   ・前述二醇類之單烷醚的二醇單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二烷醚的二醇二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的二醇單酯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二酯的二醇二酯類   ・前述二醇單醚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的二醇酯醚類   於考慮噴墨法之塗佈性時,以使用含有二醇系溶劑之液體載體為佳。   以下之記載中,於簡便上,當前述二醇系溶劑與不相當於該有機溶劑進行對比時,係以前者為(A)、後者為(B)之方式表示。   於某一實施態樣中,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包含1種以上的二醇系溶劑(A)之電荷輸送性塗料。   於某一實施態樣中,電荷輸送性塗料,為包含1種以上的二醇系溶劑(A),與不含二醇系溶劑的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B)之電荷輸送性塗料。
前述二醇系溶劑(A),較佳為二醇二醚類、二醇單醚類或二醇類等,亦可將該些混合使用。   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使二醇二醚類與二醇類混合等。   具體例如,上述二醇二醚類及二醇類的具體例等,又,較佳之二醇二醚類,可列舉如,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丁基甲醚,二醇類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等。   前述有機溶劑(B),較佳為腈類、醇類、芳香族醚類、芳香族烴類等。   舉例而言,但並未限定,例如,腈類為:甲氧基丙腈、乙氧基丙腈,醇類為:苄醇、2-(苄基氧)乙醇,芳香族醚類為:甲苯甲醚、二甲苯甲醚、乙苯甲醚、丁苯醚、丁苯甲醚、戊苯甲醚、己苯甲醚、庚苯甲醚、辛苯甲醚、苯氧基甲苯,芳香族烴類為:戊苯、己苯、庚苯、辛苯、壬苯、環己苯或四氫萘等。   該些之中,又以醇類為較佳,醇類之中,又以2-(苄基氧)乙醇為較佳。   有機溶劑(B)添加於二醇系溶劑(A)時,於使用噴墨塗佈進行成膜時,可保持塗料固形成份的溶解性,且可適當地控制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凝聚力,而形成更平坦之膜。
有機溶劑(B)添加於二醇系溶劑(A)時,前述二醇系溶劑(A)之含量:wtA(重量),與前述有機溶劑(B)之含量(重量):wtB(重量),以滿足式(1-1)為佳,以滿足式(1-2)為較佳,以滿足式(1-3)為最佳。   0.05≦wtB/(wtA+wtB)≦0.50  (1-1)   0.10≦wtB/(wtA+wtB)≦0.40  (1-2)   0.15≦wtB/(wtA+wtB)≦0.30  (1-3)   (本發明之組成物含有2種以上的二醇系溶劑(A)時,wtA為表示二醇系溶劑(A)之合計含量(重量),含有2種以上的有機溶劑(B)時,wtB為表示有機溶劑(B)之合計含量(重量))。
電荷輸送性塗料的固形成份,於考慮塗佈塗料時的操作性時,以0.001~50質量%為佳,以0.01~20質量%為較佳。
將以上說明的電荷輸送性塗料塗佈於基材上,使溶劑蒸發後,即可於基材上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   塗料的塗佈方法,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浸漬法、旋轉塗佈法、轉寫印刷法、滾筒塗佈法、刷毛塗佈法、噴墨法、噴霧法等。   溶劑之蒸發方法,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加熱板或烘箱,於適當的氛圍下,即於大氣、氮氣等的惰性氣體、真空中等進行蒸發處理即可。依此方式,可形成具有均勻成膜面的薄膜。   燒成溫度,只要可使溶劑蒸發之溫度時,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一般於40~250℃間進行者為佳。該情形中,就產生更高的均勻成膜性、可於基材上進行反應等目的時,亦可賦予2階段以上之溫度變化。
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膜厚,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一般於有機EL元件內,作為電荷注入層使用之情形,以5~200nm為佳。改變膜厚之方法,例如有改變塗料中的固形成份濃度,或改變塗佈時於基板上的溶液量等的方法。
依以上方式所製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因含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故可提高波長400~800nm範圍間的平均穿透率(%)。其中,所稱「提高」係指,含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電荷輸送性薄膜中之前述平均穿透率,較不含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對照之電荷輸送性薄膜的平均穿透率為更高之意。前者與後者比較時,所提高的平均穿透率,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   由此結果得知,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不論是否使用作為電荷輸送性物質的有色物質之寡苯胺化合物,其於可見區域具有高光穿透率,且與以往物品相比較時,其著色為更少。故,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中,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之膜時,於波長400~800nm範圍間之平均穿透率,通常為90%以上,較佳為95%以上。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可製造使用低分子發光材料之有機EL(以下,亦稱為「OLED」)元件,與使用高分子發光材料之有機EL(以下,亦稱為「PLED」)元件中之任一者。   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製造OLED元件時,所使用的材料,或製造方法,例如,下述之內容,但並不僅限定於該些內容。   所使用的電極基板,可使用洗劑、醇、純水等,預先進行液體洗淨,使其淨化後存放為佳,例如,陽極基板於使用前,以實施臭氧處理、氧-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為佳。但,陽極材料為使用有機物為主成份時,亦可不進行表面處理。
於OLED元件上使用電洞輸送性塗料時,例如有以下的方法。   將該電洞輸送性塗料塗佈於陽極基板上,依上述方法進行蒸發、燒成,而於電極上製得電洞輸送性薄膜(電洞注入層)。將其導入真空蒸鍍裝置內,依序蒸鍍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金屬。而製得OLED元件。就控制發光區域之觀點,可於任意的層間設置載體嵌段層。   陽極材料,例如,以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為代表的透明電極,又以經平坦化處理者為佳。亦可使用具有高電荷輸送性的聚噻吩衍生物或聚苯胺衍生物。
形成電洞輸送層之材料,可列舉如,(三苯胺)二聚物衍生物(TPD)、(α-萘基二苯胺)二聚物(α-NPD)、[(三苯胺)二聚物]螺二聚物(Spiro-TAD)的三芳胺類、4,4’,4”-三[3-甲苯基(苯基)胺基]三苯胺(m-MTDATA)、4,4’,4”-三[1-萘基(苯基)胺基]三苯胺(1-TNATA)等的放射(Starburst)胺類、5,5”-雙-{4-[雙(4-甲苯基)胺基]苯基} -2,2’:5’,2”-三噻吩(BMA-3T)等的寡噻吩類等。
形成發光層之材料,可列舉如,三(8-喹啉)鋁(III)(Alq3 )、雙(8-喹啉)鋅(II)(Znq2 )、雙(2-甲基-8-喹啉)(p-苯基酚)鋁(III)(BAlq)及4,4’-雙(2,2-二苯基乙烯基)聯苯(DPVBi)等,亦可將電子輸送材料或電洞輸送材料與發光性摻雜物進行共蒸鍍之方式,形成發光層。   電子輸送材料,可列舉如,Alq3 、BAlq、DPVBi、(2-(4-聯苯)-5-(4-t-丁苯基)-1,3,4-噁二唑)(PBD)、三唑衍生物(TAZ)、Bathocuproine(BCP)、噻咯(siloles)衍生物等。
發光性摻雜物,可列舉如,喹吖啶酮、紅荧烯(rubrene)、香豆素540、4-(二氰基伸甲基)-2-甲基-6-(p-二甲胺苯乙烯基)-4H-吡喃(DCM)、三(2-苯基吡啶)銥(III)(Ir(ppy)3 )、(1,10-啡啉(phenanthroline))-三(4,4,4-三氟-1-(2-噻吩基)-丁烷-1,3-庚二酮)銪(III)(Eu(TTA)3 phen)等。
形成載體嵌段層之材料,可列舉如,PBD、TAZ、BCP等。   形成電子注入層之材料,可列舉如,氧化鋰(Li2 O)、氧化鎂(MgO)、氧化鋁(Al2 O3 )、氟化鋰(LiF)、氟化鎂(MgF2 )、氟化鍶(SrF2 )、Liq、Li(acac)、乙酸鋰、安息香酸鋰等。   陰極材料,可列舉如,鋁、鎂-銀合金、鋁-鋰合金、鋰、鈉、鉀、銫等。
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製造PLED元件之方法,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以下的方法。   於製造上述OLED元件中,除使用形成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之方式,替代實施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等的真空蒸鍍操作,即可製得含有由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所形成的電荷輸送性薄膜(電洞注入層)之PLED元件。   具體而言,為塗佈電荷輸送性塗料(電洞輸送性塗料)並依上述之方法製得電洞輸送性薄膜,再於其上部形成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再蒸鍍陰極電極而形成PLED元件。
所使用的陰極材料,可使用與製造上述OLED元件時為相同的物質,亦可進行相同的洗淨處理、表面處理等。   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之形成方法,例如,於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材料,或於其中加入發光性摻雜物而得之材料,加入溶劑使其溶解,或均勻地分散後,塗佈於形成電洞注入層的電極基板之後,使溶劑蒸發而形成膜之方法等。   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材料,可列舉如,聚(9,9-二烷基茀)(PDAF)等的聚茀衍生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伸苯乙烯基)(MEH-PPV)等的伸苯乙烯基衍生物、聚(3-烷基噻吩)(PAT)等之聚噻吩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PVCz)等。
溶劑,可列舉如,甲苯、二甲苯、氯仿等,溶解或均勻分散之方法,可列舉如,攪拌、加熱攪拌、超音波分散等方法。   塗佈方法,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噴墨法、噴霧法、浸漬法、旋轉塗佈法、轉寫印刷法、滾筒塗佈法、刷毛塗佈等。又,塗佈環境,以於氮、氬氣等的惰性氣體下進行者為佳。   溶劑之蒸發方法,可列舉如,於惰性氣體下或真空中,使用烘箱或加熱板進行加熱等方法。 [實施例]
以下,將列舉製造例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具體的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定。又,所使用之裝置係如以下所示。   (1)基板洗淨:長州產業(股)製 基板洗淨裝置(減壓電漿方式)   (2)塗料之塗佈:MIKASA(股)製 旋轉塗佈器MS-A100   (3)膜厚測定:(股)小坂研究所製 微細形狀測定機Surfcorder ET-4000   (4)EL元件之製作:長州產業(股)製 多功能蒸鍍裝置系統C-E2L1G1-N   (5)EL元件之亮度等的測定:(股)EHC製 多軌道IVL測定裝置   (6)EL元件之壽命測定(半衰期測定):(股)EHC製 有機EL亮度壽命評估系統PEL-105S   (7)穿透率之測定:島津科技(股)紫外可見近紅外線分光光度計UV-3600
[1]塗料之製作 [實施例1-1]   首先,於氮氛圍下,將依國際公開第2013/084664號記載之方法所合成的式(A1)所表示之苯胺衍生物0.060g,與依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記載之方法所合成的式(S1)所表示之芳基磺酸0.120g,溶解於1,3-二甲基-2-咪唑啉酮5.8g中。將2,3-丁二醇7.8g及二丙二醇單甲醚4.2g加入其中,並攪拌,最後加入分散有乙二醇之二氧化矽凝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EG-ST、粒徑10-15nm、SiO2 20.5質量%)2.029g後攪拌,製得電洞注入層形成用塗料。
[比較例1-1]   依與實施例1-1相同方法,將式(A1)所表示之苯胺衍生物0.312g,與式(S1)所表示之芳基磺酸0.616g,溶解於1,3-二甲基-2-咪唑啉酮9.0g中。將2,3-丁二醇12.0g及二丙二醇單甲醚9.0g加入其中並攪拌,製得電洞注入層形成用塗料。
[2]穿透率評估 [實施例2-1]   將實施例1-1所製得之塗料,使用旋轉塗佈器塗佈於石英基板之後,於大氣下進行燒成處理,於80℃下進行1分鐘乾燥。其次,將乾燥後之石英基板於大氣氛圍下,以230℃進行15分鐘燒成,而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
[比較例2-1]   依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使用比較例1-1所製得之塗料,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
使用實施例2-1及比較例2-1所製得之石英基板,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光穿透率。結果係如圖1與表1所示。
如圖1與表1所示,經由有機二氧化矽凝膠之添加,而提高可見區域的平均光穿透率。
[3]有機EL元件之製作及特性評估 [實施例3-1]   將實施例1-1所製得之塗料,使用旋轉塗佈器塗佈於ITO基板之後,於大氣下,進行80℃、1分鐘之乾燥。其次,將乾燥後的ITO基板,於大氣氛圍下,進行230℃、15分鐘之燒成,而於ITO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ITO基板,為使用經圖型形成(Patterning)而得之表面具有由厚度150nm的銦錫氧化物(ITO)膜所形成的25mm×25mm×0.7t之玻璃基板,於使用前,以O2 電漿洗淨裝置(150W、30秒鐘)去除表面上的雜質。   其次,對形成薄膜的ITO基板,使用蒸鍍裝置(真空度1.0×10- 5 Pa),將α-NPD(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聯苯胺)以0.2nm/秒之條件形成120nm之膜。其次,使用關東化學公司製的電子嵌段材料HTEB-01形成10nm之膜。其次,使新日鐵住金化學公司製之發光層基底材料NS60與發光層摻雜物材料Ir(PPy)3 進行共蒸鍍。共蒸鍍處理,為將共蒸鍍速率控制使Ir(PPy)3 濃度為6%,而層合為40nm。其次,依序層合Alq3 、氟化鋰及鋁之薄膜,而製得有機EL元件。此時,蒸鍍速率為,Alq3 及鋁為0.2nm/秒、氟化鋰為0.02nm/秒之條件下分別進行,製得膜厚分別為20nm、0.5nm及80nm。   又,就防止受到空氣中之氧、水等的影響而使特性劣化之觀點,將有機EL元件使用密封基板密封後,再評估其特性。密封,為依以下順序進行。於氧濃度2ppm以下,露點-76℃以下的氮氛圍中,將有機EL元件置於密封基板之間,再將密封基板使用接著劑(((股)MORESCO製、摩里克斯WB90US(P)(商品名))貼合。此時,將捕水劑(DYNIC(股)製,HD-071010W-40)與有機EL元件同時置入密封基板內。使用UV光照射(波長:365nm、照射量:6,000mJ/cm2 )貼合後之密封基板之後,於80℃下進行1小時、黏合(anneal)處理,使接著劑硬化。
[比較例3-1]   除使用比較例1-1所製得之塗料替代實施例1-1所製得之塗料以外,其他皆重複實施例3-1之順序。
分別測定實施例3-1及比較例3-1之元件於使用亮度10,000cd/m2 驅動時之驅動電壓、電流密度及發光效率,及亮度之半衰期(達到初期亮度10,000cd/m2 一半時,所需要的時間)。其結果係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般,具備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的EL元件,經添加有機二氧化矽凝膠後,可使電流效率提高。又,亦具有優良的壽命特性。
[1]塗料之製作 [實施例1-2]   首先,於氮氛圍下,將依國際公開第2013/084664號記載之方法所合成的式(A1)所表示之苯胺衍生物0.050g,與磷鎢酸0.250g,溶解於1,3-二甲基-2-咪唑啉酮5.7g中。再加入2,3-丁二醇7.6g及二丙二醇單甲醚4.165g於其中後攪拌,最後再加入分散有三乙二醇二甲醚之二氧化矽凝膠2.295g後攪拌,而製得電洞注入層形成用塗料。
(分散有三乙二醇二甲醚之二氧化矽凝膠之製造方法)   將分散有MEK之二氧化矽凝膠(日產化學工業(股)製 MEK-ST、粒徑10-15nm、SiO2 30質量%)250g與三乙二醇二甲醚170g,加入於500ml之茄型燒瓶中,並設置於輪狀蒸發器上。減壓濃縮至重量達250g為止,而製得SiO2 為30質量%的分散有三乙二醇二甲醚之二氧化矽凝膠。 [比較例1-2]   依與實施例1-2相同方法,將式(A1)所表示之苯胺衍生物0.175g,與磷鎢酸0.877g溶解於1,3-二甲基-2-咪唑啉酮6.0g中,再將2,3-丁二醇8.0g及二丙二醇單甲醚6.0g加入其中並攪拌,而製得電洞注入層形成用塗料。
[2]穿透率評估 [實施例2-2]   依與實施例2-1相同方法,使用實施例1-2所製得之塗料,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
[比較例2-2]   依與實施例2-1相同方法,使用比較例1-2所製得之塗料,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
使用實施例2-2及比較例2-2所製得之石英基板,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光穿透率。其結果係如圖2與表3所示。
如圖2與表3所示內容,經由添加有機二氧化矽凝膠結果,可提高可見區域的平均光穿透率。
[3]有機EL元件之製作及特性評估 [實施例3-2]   除使用實施例1-2所製得之塗料替代實施例1-1所製得之塗料、將α-NPD的膜厚變更為30nm以外,其他皆重複實施例3-1之順序。
[比較例3-2]   除使用比較例1-2所製得之塗料替代實施例1-2所製得之塗料以外,其他皆重複實施例3-2之順序。
分別測定實施例3-2及比較例3-2之元件,於使用亮度10,000cd/m2 驅動時之驅動電壓、電流密度及發光效率,及亮度之半衰期(達到初期亮度10,000cd/m2 一半時,所需要的時間)。其結果係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般,具備本發明電荷輸送性薄膜的EL元件,經由添加有機二氧化矽凝膠時,使電流效率提高。又,亦具有優良的壽命特性。
[圖1]於石英基板上,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以往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的薄膜(各實施例2-1及比較例2-1)中,表示可見區域中的光穿透率之圖。   [圖2]於石英基板上,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以往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的薄膜(各實施例2-2及比較例2-2)中,表示可見區域中的光穿透率之圖。

Claims (16)

  1. 一種電荷輸送性塗料,其特徵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有機溶劑。
  2. 如請求項1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寡苯胺化合物為由式(1)或式(1′)所表示之寡苯胺化合物所選出之至少1種;(式中,   R1 及R2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羰基,   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硫醇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素原子,   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20)(式中,   R35 、R36 及R3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各自獨立表示通式(6)或(7)所表示之二價之基,   R38 ~R45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
  3. 如請求項2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1 及R2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t-丁氧基羰基,   前述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或鹵素原子,   前述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10。
  4. 如請求項2或3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被取代或無取代的一價烴基,或鹵素原子,   m及n,各自獨立表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m+n≦5。
  5. 如請求項3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中之一價烴基為,苯基、聯苯、萘基,或被取代或無取代的芳胺基。
  6. 如請求項3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鹵素原子為氟原子。
  7. 如請求項2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R3 ~R34 皆為氫原子。
  8. 一種電荷輸送性塗料,其特徵為,含有請求項2之寡苯胺化合物之氧化物的醌二亞胺化合物,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有機溶劑。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物質為,含有由芳基磺酸化合物、雜多酸化合物、包含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所屬元素之離子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其中,前述電子受容性摻雜物物質為,含有由雜多酸化合物、式(2)所表示之芳基磺酸衍生物、式(5a)所表示之陰離子與其對陽離子所形成的離子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式中,X表示O、S或NH,A表示可具有X及n個的(SO3 H)基以外的取代基之萘環或蒽環,B表示無取代或被取代的烴基、1,3,5-三基,或無取代或被取代之下述式(3)或(4)所示之基(式中,W1 及W2 ,各自獨立為O、S、S(O)基、S(O2 )基,或鍵結無取代或被取代之基的N、Si、P、P(O)基;W1 可為單鍵;R46 ~R59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n表示與A鍵結的磺酸基之數,且為滿足1≦n≦4之整數,q表示B與X的鍵結數,且為滿足1≦q之整數](式中,E表示長周期型周期表的第13族或15族所屬之元素,Ar1 ~Ar4 ,各自獨立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基)。
  11.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由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電荷輸送性塗料所製得。
  12. 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徵為,具有請求項11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13.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請求項11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14.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將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電荷輸送性塗料塗佈於基材上,再使溶劑蒸發之步驟。
  15.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經含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時,可提高波長400~800nm範圍中的平均穿透率。
  16.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為含有寡苯胺化合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為,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之膜時,其於波長400~800nm範圍中的平均穿透率為90%以上。
TW107101920A 2017-01-18 2018-01-18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TWI776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6991 2017-01-18
JP2017-006991 2017-01-18
JP2017-126778 2017-06-28
JP2017126778 2017-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068A true TW201839068A (zh) 2018-11-01
TWI776841B TWI776841B (zh) 2022-09-11

Family

ID=62907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1920A TWI776841B (zh) 2017-01-18 2018-01-18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59832A1 (zh)
EP (1) EP3573120A4 (zh)
JP (3) JPWO2018135580A1 (zh)
KR (2) KR102617374B1 (zh)
CN (2) CN110226239B (zh)
TW (1) TWI776841B (zh)
WO (1) WO2018135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7374B1 (ko) * 2017-01-18 2023-12-27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및 그것을 사용하는 전하 수송성 박막
EP3703145A4 (en) * 2017-10-27 2021-08-1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UMINESCENT ELEMENT
EP3703146A4 (en) * 2017-10-27 2021-08-1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UMINESCENT ELEMENT
EP3731291A4 (en) * 2017-12-20 2021-09-29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ARGO-TRANSPORTING PAINT AND CARGO-TRANSPORTING THIN-FILM
JP7193953B2 (ja) * 2018-08-24 2022-12-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8099B2 (ja) 2000-11-09 2012-02-0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
JP4002435B2 (ja) * 2001-12-27 2007-10-31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被膜形成用塗布液、透明導電性被膜付基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7317047B2 (en) * 2002-09-24 2008-01-0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ganic polymer/nanoparticle composite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US9172048B2 (en) * 2002-11-07 2015-10-2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WO2005000832A1 (ja) 2003-06-25 2005-01-06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1,4-ベンゾジオキサン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電子受容性物質としての利用
JP5024498B2 (ja) 2003-09-11 2012-09-1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2325191A1 (en) 2004-03-11 2011-05-2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charge-transporting film and ion compound, charge-transporting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EP1728827A4 (en) * 2004-03-25 2010-02-03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LOAD TRANSPORT LACQUER AND ORIGINAL ELECTROLUMINESCENT PRODUCTS MANUFACTURED THEREFOR
CN1938880A (zh) * 2004-03-31 2007-03-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装置中的中间层与电致发光装置
US7455793B2 (en) * 2004-03-31 2008-11-2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Non-aqueous dispersions comprising electrically doped conductive polymers and colloid-forming polymeric acids
KR100587304B1 (ko) * 2004-06-03 2006-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862747B2 (en) 2004-08-31 2011-01-04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rylsulfonic acid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as electron-acceptor material
US20090058269A1 (en) * 2005-06-03 2009-03-05 Go Ono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es containing charge-transporting polymer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JP5097940B2 (ja) * 2006-05-12 2012-12-12 ユケン工業株式会社 ドープ導電性ポリマーを含有する高耐食性皮膜の成膜方法
JP5262717B2 (ja) 2006-09-13 2013-08-14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2008095015A (ja) * 2006-10-13 2008-04-24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導電性被膜形成用塗布液と導電性被膜の形成方法及び導電性被膜
US8298444B2 (en) * 2007-04-12 2012-10-30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ligoaniline compound
JP2009175671A (ja) * 2007-12-27 2009-08-06 Hitachi Chem Co Ltd 微細構造体用反射防止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055541A (ko) * 2008-07-29 2011-05-25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도전성 코팅 조성물
WO2010058777A1 (ja) * 2008-11-19 2010-05-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201100480A (en) * 2009-03-12 2011-01-01 Du Po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coating applications
EP2421919A4 (en) * 2009-04-24 2014-01-22 Du Po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FILMS MANUFACTURED THEREFROM
JP2012023020A (ja) * 2010-06-17 2012-02-02 Ricoh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EP2789668B1 (en) 2011-12-05 2018-03-28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ntistatic film and oligomer compound
US8981370B2 (en) 2012-03-08 2015-03-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4371319B (zh) * 2013-08-16 2016-08-24 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发光电子元件的导电组合物
EP3109914B1 (en) * 2014-02-18 2021-04-28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JP2017006991A (ja) 2015-06-17 2017-01-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配管抜き方法
KR102617374B1 (ko) * 2017-01-18 2023-12-27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및 그것을 사용하는 전하 수송성 박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04595A (ko) 2019-09-10
CN110226239B (zh) 2022-08-09
KR102591459B1 (ko) 2023-10-20
JP6950657B2 (ja) 2021-10-13
EP3573120A4 (en) 2021-03-10
EP3573120A1 (en) 2019-11-27
US20190359832A1 (en) 2019-11-28
WO2018135580A1 (ja) 2018-07-26
JPWO2018135580A1 (ja) 2019-01-24
KR20230149862A (ko) 2023-10-27
TWI776841B (zh) 2022-09-11
JP6835145B2 (ja) 2021-02-24
JP2019192928A (ja) 2019-10-31
JP2019009468A (ja) 2019-01-17
CN110226239A (zh) 2019-09-10
KR102617374B1 (ko) 2023-12-27
CN115011161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2717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I596136B (zh)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TWI776841B (zh) 電荷輸送性塗料及使用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JP5729496B2 (ja) 電荷輸送性材料
EP2042484A1 (e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WO2008032617A1 (fr) Composé d'oligoaniline et son utilisation
TWI614317B (zh) 電荷輸送性清漆
KR20180098612A (ko) 유기 전자장치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나노입자-전도성 중합체 복합체
JP5217231B2 (ja) オリゴアニリン化合物
JP2010123930A (ja) 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2022062075A (ja) 非水系インク組成物
TW202026370A (zh) 塗料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