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0025A -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0025A
TW201820025A TW106127035A TW106127035A TW201820025A TW 201820025 A TW201820025 A TW 201820025A TW 106127035 A TW106127035 A TW 106127035A TW 106127035 A TW106127035 A TW 106127035A TW 201820025 A TW201820025 A TW 2018200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ayer
phase shift
light
film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7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0353B (zh
Inventor
岩下浩之
松本淳志
野澤順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0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3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26Phase shift masks [PSM]; PSM blanks; 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26Phase shift masks [PSM]; PSM blanks;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32Attenuating PSM [att-PSM], e.g. halftone PSM or PSM having semi-transparent phase shift portion; 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36Masks having proximity correction features; Preparation thereof, e.g.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OPC] design proces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54Absorbers, e.g. of opaque materials
    • G03F1/58Absorbers, e.g. of opaque material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bsorber layers, e.g. stacked multilayer absor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8Preparation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3F1/20 - G03F1/50
    • G03F1/80Etc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058Mask illumination systems
    • G03F7/70191Optical correction elements, filters or phase plates for controlling intensity, wavelength, polarisation, phas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5Materials, e.g. materials for housing, stage or other support having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weight, strength, conductiv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 G03F7/70958Optical materials or coatings, e.g. with particular transmittance, reflectance or anti-reflectio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罩基底,其具備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係具有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之透過率者,且藉由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而實現。 本發明之光罩基底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相位偏移膜者,且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低透過層係由氮化矽系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係由氧化矽系材料所形成,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且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

Description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罩基底、使用該光罩基底所製造之相位偏移光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有上述相位偏移光罩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中,使用光微影法形成微細圖案。於形成微細圖案時,使用轉印用光罩。近年來,伴隨半導體裝置之微細化之要求,使用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作為轉印用光罩之一。又,於半導體裝置之微細化時,必須使光微影法中使用之曝光光源之波長短波長化,從而曝光光源中適用ArF準分子雷射之情況增多。 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中,廣泛使用包含矽化鉬(MoSi)系材料之相位偏移膜。然而,已判明包含矽化鉬系材料之相位偏移膜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波長193 nm)之耐受性(所謂之ArF耐光性)較低。 又,近年來,為提昇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之對比度,而對提昇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進行了研究。專利文獻1中,作為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之耐受性較高且透過率較高之相位偏移膜,揭示有包含氮化矽材料(即,包含矽及氮之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或包含氮氧化矽材料(即,包含矽、氮及氧之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該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具備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之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又,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該半色調式相位偏移光罩具備具有複數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多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112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7-13439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02-53570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下稱作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僅能提昇至18%左右。若於氮化矽中導入氧,則可提昇透過率。然而,若使用包含氮氧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則存在如下問題:於藉由乾式蝕刻進行相位偏移膜之圖案化時,與利用以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材料形成之透光性基板之蝕刻選擇性變小。又,亦存在如下問題:於EB(Electron beam,電子束)缺陷修正時,與透光性基板之修正速率比變小。再者,EB缺陷修正係藉由一邊對薄膜圖案之黑缺陷部分供給XeF2 等非激發狀態之氟系氣體,一邊對該黑缺陷部分照射電子束,而將該黑缺陷部分變成揮發性氟化物後去除之技術。 使用包含氮氧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之問題可藉由設為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氮化矽層(低透過層)及氧化矽層(高透過層)的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而解決。於藉由此種2層構造構成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可藉由基於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各自之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使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各自之厚度最佳化,而一邊對於ArF曝光之光確保特定之相位差,一邊實現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之透過率。然而,於藉由氮化矽層與氧化矽層之2層構造構成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因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各自之厚度較厚(尤其氧化矽層之厚度較厚),故而存在如下問題:於藉由乾式蝕刻進行相位偏移膜之圖案化時,圖案側壁之階差容易變大。 使用上述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之問題可藉由設為如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具有複數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氮化矽層(低透過層)及氧化矽層(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多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而解決。該專利文獻3之相位偏移膜係氮化矽層之厚度於複數組之各組中相同,又,氧化矽層之厚度於複數組之各組中相同。然而,該專利文獻3中揭示之相位偏移膜之具體構成適合使用波長157 nm之F2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情形,不適合使用ArF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相位偏移膜。 本發明者等人對於具有複數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多層構造且將ArF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情形時較佳之相位偏移膜之構成進行了研究。首先,對於具有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的2層構造且使用ArF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相位偏移膜,藉由模擬求出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各自之最佳厚度。模擬係以相位偏移膜之對於ArF曝光之光之相位差置於177±0.5度之範圍,其相位偏移膜之對於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置於30±2%之範圍之方式進行(以下,於僅記載為透過率之情形時,表示對於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於僅記載為相位差之情形時,表示對於ArF曝光之光之相位差)。又,模擬係於低透過層之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波長的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且高透過層之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波長的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之條件下進行(以下,於僅記載為折射率n之情形時,表示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於僅記載為消光係數k之情形時,表示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 繼而,形成具有2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該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係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又,高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各組中配置之低透過層之合計厚度與藉由上述模擬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為相等程度,又,各組中配置之高透過層之合計厚度與藉由上述模擬求出之高透過層之厚度為相等程度。即,藉由上述模擬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又,藉由上述模擬求出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又,各組中配置之低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且各組中配置之高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對此種高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之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之光學特性進行測定後,判明產生了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作為模擬條件之30±2%之範圍較大地降低之問題。又,判明產生了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成為作為模擬條件之177±0.5度之範圍外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罩基底,其具備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係具有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之透過率者,且藉由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而實現。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該光罩基底製造之相位偏移光罩。進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此種相位偏移光罩之方法。此外,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此種相位偏移光罩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達成上述課題,本發明具有以下之構成。 (構成1) 一種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構成2) 一種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低透過層係氮之含量多於上述高透過層, 上述高透過層係氧之含量多於上述低透過層,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構成3) 如構成1或2記載之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構成4) 如構成1或2記載之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構成5) 如構成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為2.0以上,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2以上,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未達2.0,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1以下。 (構成6) 如構成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為30 nm以下。 (構成7) 如構成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相位偏移膜上具備遮光膜。 (構成8)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構成9)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低透過層係氮之含量多於上述高透過層, 上述高透過層係氧之含量多於上述低透過層,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構成10) 如構成8或9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構成11) 如構成8或9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構成12) 如構成8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上述低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為2.0以上,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2以上,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未達2.0,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1以下。 (構成13) 如構成8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為30 nm以下。 (構成14) 如構成8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相位偏移膜上具備具有包含遮光帶之圖案之遮光膜。 (構成15)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其係使用如構成7記載之光罩基底者,且包括如下步驟: 藉由乾式蝕刻而於上述遮光膜上形成轉印圖案; 藉由將具有上述轉印圖案之遮光膜作為光罩乾式蝕刻,於上述相位偏移膜上形成轉印圖案;及 藉由將具有包含遮光帶之圖案之抗蝕膜作為遮罩之乾式蝕刻,於上述遮光膜上形成包含遮光帶之圖案。 (構成16)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使用如構成14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步驟。 (構成17)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使用藉由如構成15記載之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相位偏移光罩,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光罩基底之特徵在於: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且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可藉由設為此種光罩基底,而將相位偏移膜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的透過率設為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藉由將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設為20%以上,而於在相位偏移膜形成轉印圖案,將該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轉印圖案之邊界處之相位偏移效果變得顯著,從而可提昇轉印圖像之對比度。 又,本發明之光罩基底之特徵在於: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且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低透過層係氮之含量多於高透過層,高透過層係氧之含量多於低透過層,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可藉由設為此種光罩基底,而將相位偏移膜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的透過率設為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藉由將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設為20%以上,而於在相位偏移膜形成轉印圖案,將該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轉印圖案之邊界處之相位偏移效果變得顯著,從而可提昇轉印圖像之對比度。 又,本發明之相位偏移光罩之特徵在於: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係設為與上述本發明之各光罩基底之相位偏移膜相同之構成。藉由設為此種相位偏移光罩,而於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轉印圖案之邊界處之相位偏移效果變得顯著,從而可提昇轉印圖像之對比度。因此,本發明之各相位偏移光罩成為轉印精度較高之相位偏移光罩。
首先,對直至完成本發明之經過進行敍述。 本發明者等人係為實現包含氮化矽材料之單層之相位偏移膜難以實現之20%以上之透過率,而嘗試將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與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而言透過率較高之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進行組合構成相位偏移膜。 因此,首先,對於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的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藉由模擬而求出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各自之最佳之厚度。於模擬中,將設為目標之相位差(以下稱作目標相位差)設為177±0.5度之範圍,將設為目標之透過率(以下稱作目標透過率)設為30±2%之範圍。又,模擬係於低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高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之條件下進行。 此種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無法避免於藉由乾式蝕刻進行相位偏移膜之圖案化時圖案側壁之階差容易變大之問題。因此,對於具有複數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多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進行了研究。再者,於將低透過層與高透過層顛倒地配置之情形時,存在如下情況:於在相位偏移膜形成圖案時所進行之氟系氣體之乾式蝕刻中,於透光性基板相接之高透過層與透光性基板之間產生難以獲得蝕刻選擇性之問題。 繼而,形成了具有2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於該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中,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又,高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各組中配置之低透過層之合計厚度與藉由上述模擬所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為相等程度,又,各組中配置之高透過層之合計厚度與藉由上述模擬所求出之高透過層之厚度為相等程度。即,藉由上述模擬所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又,藉由上述模擬所求出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又,各組中配置之低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且各組中配置之高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再者,此處,所謂「相等程度」係指差異為製造上之誤差範圍內之情形。 對此種高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之相位偏移膜(以下稱作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光學特性進行測定後,判明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模擬時之作為目標透過率之30±2%之範圍較大地降低。又,判明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成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折射率之177±0.5度之範圍外。 本發明者為解決該問題,而形成了於各組中配置之高透過層之合計厚度與藉由上述模擬所求出之高透過層之厚度為相等程度之條件下,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即,夾於低透過層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不同的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但,各組中配置之低透過層之厚度與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為相等程度。再者,此處,所謂「相等程度」係指差異為製造上之誤差範圍內之情形。 其結果,判明於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且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的相位偏移膜(以下稱作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時,可將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設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透過率之30±2%之範圍,且將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設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 繼而,對於高透過層之厚度被均等地分配於各組之情形(均等分配型)、及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之情形(最上層厚膜型),形成了具有4組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8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 其結果,判明與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同樣地,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模擬時之作為目標透過率之30±2%之範圍較大地降低,且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成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外。又,判明與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之情形同樣地,可將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設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透過率之30±2%之範圍,且將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設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 為進一步研究該結果,而與目標透過率為30±2%之範圍之情形相同地,對於目標透過率為22±2%之範圍、33±2%之範圍、及36±2%之範圍各自之情形進行了模擬,其後,形成了4層構造之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4層構造之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8層構造之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及8層構造之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 其結果,判明無論為何種目標透過率,對於4層構造及8層構造各自之情形而言,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均自模擬時之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降低。又,判明關於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於幾乎所有之目標透過率之情形時,4層構造及8層構造各自之情形均成為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外。又,判明可將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設為模擬時之目標透過率之範圍,且將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之相位差設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 根據以上結果,本發明者等人得出存在如下情形之結論,該情形係可藉由於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之相位偏移膜中,使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低透過層之厚度,且使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而使透過率為20%以上。 再者,推測上述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模擬時之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降低,且相位差成為模擬時之作為目標相位差之177±0.5度之範圍外之原因係受到因將構成相位偏移膜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均等地分配於各組而引起之多重反射之影響。即,推測起因於雖均等分配型之相位偏移膜與最上層厚膜型之相位偏移膜相比,夾於2層低透過層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變厚,但由此於高透過層內多重反射之一部分曝光之光與於高透過層內未多重反射而通過之曝光之光之間之相位差變大,從而因干涉效果而透過相位偏移膜之曝光之光之衰減變大。但,該推測係基於申請時本發明者等人之推測,不對本發明之範圍進行任何限制。 繼而,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光罩基底100之構成的剖視圖。 本發明之光罩基底100之特徵在於:其係於透光性基板1上具備相位偏移膜2者,且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2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低透過層21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22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又,本發明之光罩基底100之特徵在於:其係於透光性基板1上具備相位偏移膜2者,且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2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低透過層21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22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低透過層21係氮之含量多於高透過層22,高透過層22係氧之含量多於低透過層21,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低透過層21之厚度於各組中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又,低透過層21之組成亦於各組中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於各組中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組成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組成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組成於各組中既可相同,亦可不同。 圖1所示之光罩基底100具有於透光性基板1上依序積層有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之構造。 透光性基板1可由合成石英玻璃、石英玻璃、鋁矽酸鹽玻璃、鈉鈣玻璃、低熱膨脹玻璃(SiO2 -TiO2 玻璃等)等形成。該等之中,合成石英玻璃對於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的透過率較高,作為形成光罩基底之透光性基板之材料尤佳。 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ArF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於對半導體基板(晶圓)上之抗蝕膜之曝光、顯影製程中使用NTD(Negative Tone Development,負型色調顯影)中使用之亮場光罩(圖案開口率較高之轉印用光罩)。於亮場之相位偏移光罩中,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高於先前(6%左右)者係透過透光部之光之0次光與1次光之平衡變佳,抗蝕膜上之圖案解像性提昇。其原因在於:透過相位偏移膜之曝光之光與0次光干涉而使光強度衰減之效果變得更大。又,相位偏移膜2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36%以下。若透過率超過36%,則導致相位偏移膜整體之厚度變厚。 相位偏移膜2係為獲得適當之相位偏移效果而具有對於透過之ArF曝光之光,於與空氣中通過與該相位偏移膜2之厚度相同之距離之ArF曝光之光之間產生特定之相位差之功能。該相位差較佳為150度以上且200度以下之範圍。相位偏移膜2中之相位差之下限值更佳為160度以上,進而較佳為170度以上。另一方面,相位偏移膜2中之相位差之上限值更佳為19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80度以下。 本發明之相位偏移膜2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圖1之相位偏移膜2具備2組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 矽系膜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極小,且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較大。存在隨著矽系膜中之氮含量變多,折射率n變大,消光係數k變小之傾向。因此,為一邊確保對於相位偏移膜2要求之透過率,一邊確保更薄之厚度中要求之相位差,低透過層21由含有矽及氮且氮含量多於下述高透過層22之材料、或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以下,將該等材料總稱為氮化矽系材料)所形成。低透過層21之氮含量較佳為52原子%以上。又,低透過層21之氮含量較佳為57原子%以下,更佳為55原子%以下。 例如,低透過層21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於包含矽及氮之材料中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即,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 低透過層21不含可能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耐光性低下之過渡金屬。又,除過渡金屬以外之金屬元素亦因無法否定可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耐光性低下之可能性,而較理想為低透過層21不含該等金屬元素。 低透過層21除矽以外可含有任一種半金屬元素。該半金屬元素之中,於使低透過層21含有選自硼、鍺、銻及碲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情形時,可期待提昇用作濺鍍靶之矽之導電性,故而較佳。 低透過層21除氮以外可含有任一種非金屬元素。此處,所謂非金屬元素係指包含狹義之非金屬元素(碳、氧、磷、硫、硒、氫)、鹵素(氟、氯、溴、碘等)及稀有氣體者。該非金屬元素之中,較佳為含有選自碳、氟及氫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低透過層21較佳為將氧之含量抑制為10原子%以下,更佳為設為5原子%以下,進而較佳為不主動地含有氧(於藉由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射線光電子光譜法)等進行組成分析時為檢測下限值以下)。若使氮化矽系材料膜含有氧,則存在消光係數k較大地降低之傾向,導致相位偏移膜2整體之厚度變厚。又,透光性基板1通常由合成石英玻璃等以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材料所形成。於低透過層21與透光性基板1之表面相接地配置之情形時,若該層含有氧,則包含氧之氮化矽系材料膜之組成與透光性基板之組成之差變小,於在相位偏移膜2上形成圖案時所進行之氟系氣體之乾式蝕刻中,有時產生於與透光性基板1相接之低透過層21與透光性基板1之間難以獲得蝕刻選擇性之問題。 低透過層21亦可含有稀有氣體。稀有氣體係於藉由反應性濺鍍成膜薄膜時因存在於成膜室內而可加快成膜速度,提昇生產性之元素。該稀有氣體電漿化而撞擊靶,藉此,靶構成元素自靶脫出,於中途吸收反應性氣體,同時積層於透光性基板1上而形成薄膜。於該靶構成元素自靶脫出附著於透光性基板之前之期間,成膜室中之稀有氣體被微量吸收。作為該反應性濺鍍中所需之稀有氣體較佳者,可列舉氬氣、氪氣、氙氣。又,為緩和薄膜之應力,可使薄膜主動地吸收原子量較小之氦氣、氖氣。 低透過層21較佳為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形成。再者,稀有氣體係即便對於薄膜進行如RBS(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拉塞福背向散射光譜法)或XPS般之組成分析亦難以檢測之元素。因此,可視為於上述包含矽及氮之材料中亦包含含有稀有氣體之材料。 矽系膜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極小,且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較大。隨著矽系膜中之氧含量變多,雖未如含氮之情形般顯著,但存在折射率n變大之傾向。又,隨著矽系膜中之氧含量變多,存在消光係數k較含氮之情形時更顯著地變小之傾向。因此,為一邊確保對相位偏移膜2要求之透過率,一邊確保更薄之厚度中所要求之相位差,高透過層22由含有矽及氧且氧含量多於低透過層21之材料、或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以下,將該等材料總稱為氧化矽系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22之氧含量較佳為52原子%以上。又,高透過層22之氧含量較佳為67原子%以下,更佳為65原子%以下。 例如,高透過層22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或於包含矽及氧之材料中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即,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高透過層22不含可能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低下且可能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耐光性低下之過渡金屬。又,除過渡金屬以外之金屬元素亦因無法否定可能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透過率低下且可能導致對於ArF曝光之光之耐光性低下之可能性,故而較理想為高透過層22不含該等金屬元素。 高透過層22除矽以外可含有任一種半金屬元素。該半金屬元素之中,於使高透過層22含有選自硼、鍺、銻及碲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情形時,可期待提昇用作濺鍍靶之矽之導電性,故而較佳。 高透過層22除氧以外可含有任一種非金屬元素。此處,所謂非金屬元素係指包含狹義之非金屬元素(氮、碳、磷、硫、硒、氫)、鹵素(氟、氯、溴、碘等)及稀有氣體者。該非金屬元素之中,較佳為含有選自碳、氟及氫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 高透過層22亦可含有稀有氣體。稀有氣體係於藉由濺鍍成膜薄膜時因存在於成膜室內而可加快成膜速度,提昇生產性之元素。作為該濺鍍所需之稀有氣體較佳者,可列舉氬氣、氪氣、氙氣。又,為緩和薄膜之應力,可使薄膜主動地吸收原子量較小之氦氣、氖氣。 高透過層22較佳為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形成。再者,稀有氣體係即便對於薄膜進行如RBS或XPS般之組成分析亦難以檢測之元素。因此,可視為上述包含矽及氧之材料中亦包含含有稀有氣體之材料。 相位偏移膜2中之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組數為2組(合計4層)以上。該積層構造之組數較佳為10組(合計20層)以下,更佳為9組(合計18層)以下,進而較佳為8組(合計16層)以下。若以超過10組之積層構造設計特定之透過率與相位差之相位偏移膜2,則低透過層21之厚度變薄,難以穩定地進行成膜。 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即,夾於低透過層21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又,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於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為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以下,或低透過層21之厚度為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以下之情形時,此種相位偏移膜2無法獲得所要求之透過率與相位差。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較佳為5 nm以上,更佳為7 nm以上。又,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較佳為60 nm以下。 低透過層21之厚度較佳為30 nm以下,更佳為25 nm以下。若低透過層21之厚度超過30 nm,則於藉由乾式蝕刻進行相位偏移膜之圖案化時,容易於圖案側壁產生階差。又,低透過層21之厚度較佳為5 nm以上,更佳為6 nm以上。若低透過層21之厚度未達5 nm,則因低透過層21為10層以下而低透過層21之合計膜厚變薄。於該情形時,因藉由低透過層21而確保之相位差變小,故而存在若不大幅地增加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膜厚,則無法確保特定之相位差之虞。 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較佳為4 nm以下,更佳為3 nm以下。若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超過4 nm,則於藉由乾式蝕刻進行相位偏移膜之圖案化時,容易於圖案側壁產生階差。又,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較佳為1 nm以上,更佳為1.5 nm以上。若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未達1 nm,則難以穩定地成膜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 各低透過層21之厚度雖亦可不同,但各低透過層21間之厚度差較佳為較小。各低透過層21間之厚度差較佳為20%之範圍內,更佳為10%之範圍內,進而較佳為5%之範圍內。另一方面,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各高透過層22之厚度只要滿足小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之條件,則亦可不同,但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各高透過層22間之厚度差較佳為較小。各高透過層22間之厚度差較佳為40%之範圍內,更佳為30%之範圍內,進而較佳為20%之範圍內。再者,於該情形時,要求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各高透過層22中最厚之高透過層22。 低透過層21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較佳為2.0以上,更佳為2.2以上,進而較佳為2.4以上。低透過層21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較佳為2.7以下,更佳為2.6以下。又,低透過層21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較佳為0.2以上。高透過層22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較佳為未達2.0,更佳為1.9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高透過層22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折射率n較佳為1.4以上,更佳為1.5以上。又,高透過層22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較佳為0.1以下。高透過層22係對於ArF曝光之光之消光係數k較佳為0以上。於由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構成相位偏移膜2之情形時,若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分別處於上述折射率n與消光係數k之範圍內,則容易滿足作為相位偏移膜2所要求之光學特性即對於ArF曝光之光之特定之相位差及特定之透過率。 薄膜之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並非僅由該薄膜之組成決定。該薄膜之膜密度及結晶狀態等亦為影響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之要素。因此,調整藉由濺鍍使薄膜成膜時之諸條件,以該薄膜成為特定之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之方式進行成膜。將低透過層21設為上述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之範圍不僅限於在藉由反應性濺鍍進行成膜時調整稀有氣體與反應性氣體之混合氣體之比率。藉由反應性濺鍍進行成膜時之成膜室內之壓力、施加於靶之電力、靶與透光性基板之間之距離等位置關係等多方面地相關。又,該等成膜條件係成膜裝置中固有者,且以所形成之薄膜成為特定之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之方式適當地進行調整。 透光性基板1通常係由合成石英玻璃等以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材料所形成。又,於藉由乾式蝕刻於包括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21的相位偏移膜2形成圖案時,通常使用相對於以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材料而言乾式蝕刻之蝕刻速率相對較小之SF6 般之氟系氣體。於本發明之相位偏移膜2中,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故而,於相位偏移膜上形成圖案時所進行之氟系氣體之乾式蝕刻中,於與透光性基板1相接之低透過層21與透光性基板1之間獲得蝕刻選擇性。 於EB缺陷修正中,藉由對黑缺陷部分照射電子束時,檢測自受到照射之部分發射之歐傑電子、二次電子、特性X射線、背向散射電子中之至少任一者,並觀察其變化,而檢測修正之終點。例如,於檢測自受到電子束照射之部分發射之歐傑電子之情形時,藉由歐傑電子光譜法(AES)主要觀察材料組成之變化。又,於檢測二次電子之情形時,根據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圖像主要觀察表面形狀之變化。進而,於檢測特性X射線之情形時,藉由能量分散型X射線光譜法(EDX)或波長分散X射線光譜法(WDX)主要觀察材料組成之變化。於檢測背向散射電子之情形時,藉由電子束背向散射繞射法(EBSD),主要觀察材料之組成或結晶狀態之變化。 透光性基板1通常係由合成石英玻璃等以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材料所形成。本發明之相位偏移膜2係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故而於相位偏移膜2與透光性基板1之間之終點檢測中,可觀察伴隨修正之進行而自氮之檢測強度之低下朝向氧之檢測強度之上升之變化進行判定。 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係藉由濺鍍而形成。可適用DC(Direct Current,直流)濺鍍、RF(Radio Frequency,射頻)濺鍍及離子束濺鍍等中之任一種濺鍍。於使用導電性較低之靶(矽靶、不含半金屬元素或半金屬元素含量較少之矽化合物靶等)之情形時,較佳為適用RF濺鍍或離子束濺鍍。若考慮成膜速率,則更佳為適用RF濺鍍。 較佳為,製造光罩基底100之方法具有:低透過層形成步驟,其係使用矽靶或於矽中包含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的靶,藉由包含氮系氣體及稀有氣體之濺鍍氣體中之反應性濺鍍而形成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形成步驟,其係使用二氧化矽(SiO2 )靶或於二氧化矽(SiO2 )中包含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的靶,藉由包含稀有氣體之濺鍍氣體中之濺鍍而形成高透過層22。高透過層22亦可使用矽靶或於矽中包含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的靶,藉由包含氧氣與稀有氣體之濺鍍氣體中之反應性濺鍍而形成。 於低透過層21由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之情形時,低透過層形成步驟中使用之濺鍍氣體可選定為較成為具有成膜變得不穩定之傾向之過渡模式之氮氣之混合比率之範圍更多之氮氣之混合比率之所謂之毒化模式(反應模式)。 低透過層形成步驟中使用之氮系氣體若為含氮之氣體,則可適用任一種氣體。如上所述,低透過層21較佳為將氧含量抑制為較低,故而較佳為適用不含氧之氮系氣體,更佳為適用氮氣(N2 氣)。 低透過層形成步驟及高透過層形成步驟中使用之稀有氣體可適用任一種稀有氣體。作為該稀有氣體較佳者,可列舉氬氣、氪氣、氙氣。又,為緩和薄膜之應力,可使薄膜主動地吸收原子量較小之氦氣、氖氣。 於光罩基底100中,較佳為於相位偏移膜2上具備遮光膜3。通常,於相位偏移光罩200(參照圖2)中,要求被形成轉印圖案之區域(轉印圖案形成區域)之外周區域確保特定值以上之光學密度(OD)。其原因在於:避免抗蝕膜受到使用曝光裝置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透過外周區域之曝光之光造成之影響。於相位偏移光罩200之外周區域中,至少要求光學密度大於2.0。如上所述,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曝光之光以特定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且僅相位偏移膜2則難以確保上述光學密度。因此,期待於製造光罩基底100之階段,預先於相位偏移膜2上積層遮光膜3以確保不足之光學密度。因設為此種光罩基底100之構成,故於製造相位偏移膜2之中途,若將使用相位偏移效果之區域(基本上為轉印圖案形成區域)之遮光膜3去除,則可製造於外周區域確保上述光學密度之相位偏移光罩200。再者,光罩基底100係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之積層構造中之光學密度較佳為2.5以上,更佳為2.8以上。又,為使遮光膜3薄膜化,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之積層構造中之光學密度較佳為4.0以下。 遮光膜3可適用單層構造及2層以上之積層構造之任一種。又,單層構造之遮光膜3及2層以上之積層構造之遮光膜3之各層可為於膜或層之厚度方向上組成大致相同之構成,亦可為於層之厚度方向上組成漸變之構成。 遮光膜3於與相位偏移膜2之間未介隔另一膜之情形時,必須適用對於將圖案形成於相位偏移膜2時使用之蝕刻氣體具有充分之蝕刻選擇性之材料。於該情形時,遮光膜3較佳為由含鉻之材料形成。作為形成該遮光膜3之含鉻之材料,除了鉻金屬以外,可列舉於鉻中含有選自氧、氮、碳、硼及氟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 通常,鉻系材料係利用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進行蝕刻,但鉻金屬對於該蝕刻氣體之蝕刻速率並不高。若考慮提昇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之蝕刻氣體的蝕刻速率之方面,則作為形成遮光膜3之材料,較佳為使用於鉻中含有選自氧、氮、碳、硼及氟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又,亦可使形成遮光膜3之含鉻之材料中含有銦、鉬及錫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可藉由含有銦、鉬及錫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而進一步提昇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之蝕刻速率。 另一方面,於光罩基底100中,於設為在遮光膜3與相位偏移膜2之間介隔另一膜之構成之情形時,較佳為設為由上述含鉻之材料形成該另一膜(蝕刻終止層兼蝕刻光罩膜),且由含矽之材料形成遮光膜3之構成。含鉻之材料係利用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進行蝕刻,但由有機系材料形成之抗蝕膜容易被該混合氣體蝕刻。含矽之材料通常利用氟系氣體或氯系氣體進行蝕刻。因該等蝕刻氣體基本上不含氧,故而與利用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進行蝕刻之情形相比,可更減少由有機系材料所形成之抗蝕膜之減膜量。因此,可減少抗蝕膜之膜厚。 亦可使形成遮光膜3之含有矽之材料中含有過渡金屬,亦可含有過渡金屬以外之金屬元素。其原因在於:於由該光罩基底100製作相位偏移光罩200之情形時,遮光膜3上形成之圖案基本上為包含外周區域之遮光帶之圖案,與轉印圖案形成區域相比,被照射ArF曝光之光之累計量較少之情形、或該遮光膜3以微細圖案殘留之情形極少,即便ArF耐光性較低,亦不產生實質性之問題。又,其原因在於:若使遮光膜3中含有過渡金屬,則與不含過渡金屬之情形相比,可較大地提昇遮光性能,從而可使遮光膜之厚度變薄。作為遮光膜3中含有之過渡金屬,可列舉鉬(Mo)、鉭(Ta)、鎢(W)、鈦(Ti)、鉻(Cr)、鉿(Hf)、鎳(Ni)、釩(V)、鋯(Zr)、釕(Ru)、銠(Rh)、鈮(Nb)、鈀(Pd)等中之任一種金屬或該等金屬之合金。 另一方面,作為形成遮光膜3之含矽之材料,亦可適用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於包含矽及氮之材料中含有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 於積層於上述相位偏移膜2上且具備遮光膜3之光罩基底100中,更佳為設為如下構成,該構成係於遮光膜3之上進而積層有由對於蝕刻遮光膜3時使用之蝕刻氣體具有蝕刻選擇性之材料所形成之硬質光罩膜4。遮光膜3需要確保特定之光學密度之功能,故而其厚度之減少存在極限。硬質光罩膜4只要具有於在其正下方之遮光膜3形成圖案之乾式蝕刻結束之前之期間可作為蝕刻光罩發揮功能之膜之厚度便已足夠,基本上不受光學性之限制。因此,硬質光罩膜4之厚度可大幅地薄於遮光膜3之厚度。而且,有機系材料之抗蝕膜只要具有於在該硬質光罩膜4上形成圖案之乾式蝕刻結束之前作為蝕刻光罩發揮功能之膜之厚度便已足夠,故而與先前相比可使抗蝕膜之厚度更大幅地變薄。 該硬質光罩膜4 係遮光膜3由含鉻之材料所形成之情形時,較佳為由上述含矽之材料形成。再者,該情形時之硬質光罩膜4存在與有機系材料之抗蝕膜之密接性較低之傾向,故而,較佳為對硬質光罩膜4之表面實施HMDS(Hexamethyldisilazane,六甲基二矽氮烷)處理,提昇表面之密接性。再者,該情形時之硬質光罩膜4更佳為由SiO2 、SiN、SiON等所形成。又,作為遮光膜3由含鉻之材料所形成之情形時之硬質光罩膜4之材料,除了上述以外,亦可適用含鉭之材料。作為該情形時之含有鉭之材料,除了鉭金屬以外,可列舉使鉭中含有選自氮、氧、硼及碳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之材料等。作為該材料,例如可列舉Ta、TaN、TaON、TaBN、TaBON、TaCN、TaCON、TaBCN、TaBOCN等。另一方面,該硬質光罩膜4係於遮光膜3由含有矽之材料所形成之情形時,較佳為由上述含鉻之材料形成。 於光罩基底100中,可於透光性基板1與相位偏移膜2之間,形成包含透光性基板1及相位偏移膜2均具有蝕刻選擇性之材料(上述含鉻之材料、例如Cr、CrN、CrC、CrO、CrON、CrC等)之蝕刻終止膜。再者,該蝕刻終止膜亦可由含鋁之材料形成。 於光罩基底100中,較佳為與上述硬質光罩膜4之表面相接地以100 nm以下之膜厚形成有有機系材料之抗蝕膜。於與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hp(half pitch,半間距)32 nm時代對應之微細圖案之情形時,存在於應形成於硬質光罩膜4上之轉印圖案(相位偏移圖案),設置有線寬為40 nm之SRAF(Sub-Resolution Assist Feature,次解像輔助特形)之情形。但,即便該情形時,亦可使抗蝕圖案之剖面縱橫比降低至1:2.5,故而可抑制於抗蝕膜之顯影時、沖洗時等抗蝕圖案崩散或脫附。再者,抗蝕膜之膜厚更佳為80 nm以下。 圖2中表示由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光罩基底100製造相位偏移光罩200之步驟之剖面模式圖。 本發明之相位偏移光罩200之特徵在於:其係於透光性基板1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2(相位偏移圖案2a)者,且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ArF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2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低透過層21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22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又,本發明之相位偏移光罩200之特徵在於:其係於透光性基板1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2(相位偏移圖案2a)者,且相位偏移膜2具有使ArF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相位偏移膜2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透光性基板1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低透過層21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高透過層22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低透過層21係氮之含量多於高透過層22,高透過層22係氧之含量多於低透過層21,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該相位偏移光罩200具有與光罩基底100相同之技術性特徵。關於相位偏移光罩200中之與透光性基板1、相位偏移膜2之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以及遮光膜3有關之事項,與光罩基底100相同。 又,本發明之相位偏移光罩200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上述光罩基底100者,且包括如下步驟:藉由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上形成轉印圖案;藉由將具有轉印圖案之遮光膜3(遮光圖案3a)作為遮罩之乾式蝕刻,於相位偏移膜2形成轉印圖案之步驟;及藉由將具有包含遮光帶之圖案之抗蝕膜(抗蝕圖案6b)作為遮罩之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遮光圖案3a)形成包含遮光帶之圖案(遮光圖案3b)。 此種相位偏移光罩200於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轉印圖案之邊界處之相位偏移效果變得顯著,從而可提昇轉印圖像之對比度。 因此,於將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使用ArF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曝光裝置之光罩台,將相位偏移圖案2a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亦可將圖案以充分滿足設計規格之精度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例如,亦可藉由NTD(Negative Tone Development),而將如同接觸孔之微細之圖案容易地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 以下,依照圖2所示之製造步驟對相位偏移光罩200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該例中,遮光膜3中適用含鉻之材料,且硬質光罩膜4中適用含矽之材料。 首先,與光罩基底100中之硬質光罩膜4相接,藉由旋轉塗佈法形成抗蝕膜。繼而,對於抗蝕膜,曝光描繪應形成於相位偏移膜2上之轉印圖案(相位偏移圖案)即第1圖案,進而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之處理,形成具有相位偏移圖案之第1抗蝕圖案5a(參照圖2(a))。繼而,將第1抗蝕圖案5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氟系氣體之乾式蝕刻,於硬質光罩膜4形成第1圖案(硬質光罩圖案4a)(參照圖2(b))。 繼而,將第1抗蝕圖案5a去除後,將硬質光罩圖案4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之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形成第1圖案(遮光圖案3a)(參照圖2(c))。繼而,將遮光圖案3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氟系氣體之乾式蝕刻,於相位偏移膜2形成第1圖案(相位偏移圖案2a),且同時亦將硬質光罩圖案4a去除(參照圖2(d))。 繼而,藉由旋轉塗佈法於光罩基底100上形成抗蝕膜。繼而,對於抗蝕膜,曝光描繪應形成於遮光膜3上之包含遮光帶之圖案(遮光圖案)即第2圖案,進而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之處理,形成具有遮光圖案之第2抗蝕圖案6b。繼而,將第2抗蝕圖案6b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之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形成第2圖案(遮光圖案3b)(參照圖2(e))。繼而,將第2抗蝕圖案6b去除。經由洗淨等特定之處理,獲得相位偏移光罩200(參照圖2(f))。所得之相位偏移光罩200係於相位偏移圖案2a之圖案側壁階差較少之良好者。 作為上述乾式蝕刻中使用之氯系氣體,只要包含Cl則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氯系氣體,可列舉Cl2 、SiCl2 、CHCl3 、CH2 Cl2 、CCl4 、BCl3 等。又,作為上述乾式蝕刻中使用之氟系氣體,只要包含F則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氟系氣體,可列舉CHF3 、CF4 、C2 F6 、C4 F8 、SF6 等。尤其,不含C之氟系氣體係對於玻璃材料之透光性基板1之蝕刻速率相對較低,故可更減小對透光性基板1之損傷。 進而,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利用上述相位偏移光罩200或使用上述光罩基底100製造所得之相位偏移光罩200,將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 本發明之相位偏移光罩200或光罩基底100具有如上所述之效果,故而,於將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使用ArF準分子雷射作為曝光光源之曝光裝置之光罩台,將相位偏移圖案2a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亦可將圖案以充分滿足設計規格之精度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例如,可藉由NTD,而亦將如同接觸孔之微細之圖案容易地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因此,於將該抗蝕膜之圖案作為光罩,將下層膜進行乾式蝕刻形成電路圖案之情形時,可形成不存在因精度不足導致之配線短路或斷線之高精度之電路圖案。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而具體地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模擬) 首先,對於包含自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包含氮化矽系材料之低透過層、及包含氧化矽系材料之高透過層的2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藉由模擬而求出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各自之最佳之厚度。於模擬中,將目標相位差設為177±0.5度之範圍。又,於模擬中,將目標透過率設為22±2%、30±2%、及36±2%各自之範圍。又,模擬係於低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高透過層之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之條件下進行。又,模擬係於ArF曝光之光垂直入射至相位偏移膜之條件下進行。 於將目標透過率設為22±2%之範圍而進行模擬時,實際模擬中之透過率為21.8%,相位差為177.0度。藉由模擬所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為58.5 nm,高透過層之厚度為11.0 nm。 於將目標透過率設為30±2%之範圍而進行模擬時,實際模擬中之透過率為29.1%,相位差為177.1度。藉由模擬所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為52.0 nm,高透過層之厚度為25.5 nm。 於將目標透過率設為36±2%之範圍而進行模擬時,實際模擬中之透過率為36.0%,相位差為176.9度。藉由模擬所求出之低透過層之厚度為38.0 nm,高透過層之厚度為61.0 nm。 (實施例1) 實施例1係對相位偏移膜2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22±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準備主表面之尺寸為約152 mm×約152 mm且厚度為約6.25 mm之包含合成石英玻璃之透光性基板1。該透光性基板1係端面及主表面被研磨為特定之表面粗糙度,其後實施特定之洗淨處理及乾燥處理而成者。 繼而,將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RF濺鍍裝置內,使用矽(Si)靶,將氪氣(Kr)、氦氣(He)及氮氣(N2 )之混合氣體(流量比 Kr:He:N2 =1:10:3、壓力=0.09 Pa)作為濺鍍氣體,將RF電源之電力設為2.8 kW,藉由反應性濺鍍(RF濺鍍),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29.3 nm之厚度形成包含矽及氮之低透過層21(Si:N=44原子%:56原子%)。以相同之條件對另一透光性基板之主表面僅形成低透過層21,使用光譜式橢圓偏光儀(J.A.Woollam公司製造之M-2000D)測定該低透過層21之光學特性,結果,波長193 nm中之折射率n為2.58,消光係數k為0.36。成膜後之低透過層21之厚度例如可利用使用X射線反射率法(XRR)之測定裝置(例如,Rigaku公司製造之GXR-300)進行確認。其他膜厚亦可同樣地進行確認。 再者,成膜該低透過層21成膜時所使用之條件係藉由該已使用之單片式RF濺鍍裝置,事先驗證濺鍍氣體中之Kr氣、He氣及N2 氣之混合氣體中之N2 氣之流量比與成膜速度之關係,選定可於毒化模式(反應模式)之區域中穩定成膜之流量比等成膜條件。又,低透過層21之組成係藉由X射線光電子光譜法(XPS)之測定所獲得之結果。以下,關於其他膜亦情況相同。 繼而,將積層有低透過層21之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RF濺鍍裝置內,使用二氧化矽(SiO2 )靶,將氬(Ar)氣(壓力=0.03 Pa)作為濺鍍氣體,將RF電源之電力設為1.5 kW,藉由RF濺鍍於低透過層21上以1.5 nm之厚度形成包含矽及氧之高透過層22(Si:O=34原子%:66原子%)。以相同之條件對另一透光性基板之主表面僅形成高透過層22,使用光譜式橢圓偏光儀(J.A.Woollam公司製造之M-2000D)測定該高透過層22之光學特性,結果,波長193 nm中之折射率n為1.59,消光係數k為0.00。 繼而,將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RF濺鍍裝置內,以與上述低透過層21之成膜相同之條件於高透過層22上以29.3 nm之厚度形成低透過層21。成膜所得之低透過層21之組成與光學特性係與上述低透過層21相同。 繼而,將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高透過層22、及低透過層21之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RF濺鍍裝置內,以與上述高透過層22之成膜相同之條件於低透過層21上以9.5 nm之厚度形成高透過層22。成膜所得之高透過層22之組成與光學特性係與上述高透過層22相同。 藉由以上順序而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合計膜厚69.6 nm形成相位偏移膜2,該相位偏移膜2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且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繼而,於大氣中以加熱溫度500℃、處理時間1小時之條件對形成有該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進行加熱處理。利用相位偏移量測定裝置(Lasertec公司製造之MPM-193)對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2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1.0%,相位差為176.8度。 繼而,將加熱處理後之形成有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DC濺鍍裝置內,使用鉻(Cr)靶,將氬氣(Ar)、二氧化碳(CO2 )、及氦氣(He)之混合氣體作為濺鍍氣體,將DC電源之電力設為1.8 kW,藉由反應性濺鍍(DC濺鍍),而與相位偏移膜2之表面相接地以56 nm之厚度形成包含CrOC之遮光膜3(Cr:71原子%、O:15原子%、C:14原子%)。 使用分光光度計(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Cary4000),對積層該相位偏移膜2及遮光膜3而成之透光性基板1測定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之積層構造的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光學密度,結果,可確認為3.0以上。 繼而,將積層有相位偏移膜2及遮光膜3而成之透光性基板1設置於單片式RF濺鍍裝置內,使用二氧化矽(SiO2 )靶,將氬(Ar)氣(壓力=0.03 Pa)作為濺鍍氣體,將RF電源之電力設為1.5 kW,藉由RF濺鍍而於遮光膜3上以5 nm之厚度形成包含矽及氧之硬質光罩膜4。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1上積層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而成之構造的實施例1之光罩基底100。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實施例1之光罩基底100,藉由以下順序製作實施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首先,對硬質光罩膜4之表面實施HMDS處理。繼而,藉由旋轉塗佈法,而與硬質光罩膜4之表面相接地以膜厚80 nm形成包含電子束繪圖用化學增幅型抗蝕劑之抗蝕膜。繼而,對該抗蝕膜電子束描繪應形成於相位偏移膜2上之相位偏移圖案即第1圖案,進行特定之顯影處理及洗淨處理,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第1抗蝕圖案5a(參照圖2(a))。 繼而,將第1抗蝕圖案5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CF4 氣之乾式蝕刻,於硬質光罩膜4上形成第1圖案(硬質光罩圖案4a)(參照圖2(b))。 繼而,將第1抗蝕圖案5a去除。繼而,將硬質光罩圖案4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氯與氧之混合氣體(氣體流量比 Cl2 :O2 =13:1)之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上形成第1圖案(遮光圖案3a)(參照圖2(c))。 繼而,將遮光圖案3a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氟系氣體(SF6 與He之混合氣體)之乾式蝕刻,於相位偏移膜2上形成第1圖案(相位偏移圖案2a),且同時將硬質光罩圖案4a去除(參照圖2(d))。 繼而,藉由旋轉塗佈法,而於遮光圖案3a上以膜厚150 nm形成包含電子束繪圖用化學增幅型抗蝕劑之抗蝕膜。繼而,對抗蝕膜曝光描繪應形成於遮光膜3上之包含遮光帶之圖案(遮光圖案)即第2圖案,進而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之處理,形成具有遮光圖案之第2抗蝕圖案6b。繼而,將第2抗蝕圖案6b作為光罩,進行使用氯與氧之混合氣體(氣體流量比 Cl2 :O2 =4:1)之乾式蝕刻,於遮光膜3上形成第2圖案(遮光圖案3b)(參照圖2(e))。進而,將第2抗蝕圖案6b去除,經由洗淨等特定之處理,獲得相位偏移光罩200(參照圖2(f))。所得之相位偏移光罩200係於相位偏移圖案2a之圖案側壁階差較少之良好者。 使用AIMS193(Carl Zeiss公司製造),對實施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200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充分地滿足設計規格。根據該結果,即便於將實施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亦可謂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能夠以高精度形成。 (比較例1) 比較例1係對相位偏移膜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22±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比較例1之光罩基底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製造。具體而言,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膜係將低透過層之厚度設為29.3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均設為5.5 nm。即,於透光性基板上以合計膜厚69.6 nm形成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且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高透過層之厚度亦於各組中相同。 於該比較例1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之透光性基板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19.0%,相位差為176.5度。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上積層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遮光膜及硬質光罩膜而成之構造的比較例1之光罩基底。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比較例1之光罩基底,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 對於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故而,對於微細之圖案之部位,觀察到與實施例1相比轉印圖像之對比度不充分之情形。根據該結果,可預想於將比較例1之相位偏移光罩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存在於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中產生電路圖案之斷線或短路之虞。 (實施例2) 實施例2係對相位偏移膜2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0±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實施例2之相位偏移膜2係將低透過層21之厚度設為26.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24.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1.5 nm。即,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合計膜厚77.5 nm形成相位偏移膜2,該相位偏移膜2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且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於該實施例2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於形成有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2,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8.1%,相位差為176.5度。 又,於該實施例2中,將遮光膜3之厚度變更為58 nm。對於積層有該實施例2之相位偏移膜2及遮光膜3之透光性基板1,使用分光光度計(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Cary4000),測定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之積層構造的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光學密度,結果,可確認為3.0以上。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1上積層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而成之構造的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實施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對於實施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充分地滿足設計規格。根據該結果,於將實施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亦可謂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能夠以高精度形成。 (比較例2) 比較例2係對於相位偏移膜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0±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比較例2之光罩基底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以外,以與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膜係將低透過層之厚度設為26.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均設為12.8 nm。即,於透光性基板上以合計膜厚77.6 nm形成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且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高透過層之厚度亦於各組中相同。 於該比較例2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之透光性基板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0.7%,相位差為169.7度。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上積層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遮光膜及硬質光罩膜而成之構造的比較例2之光罩基底。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比較例2之光罩基底,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 對於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故而,對於微細之圖案之部位,觀察到與實施例2相比轉印圖像之對比度不充分之情形。根據該結果,可預想於將比較例2之相位偏移光罩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存在於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中產生電路圖案之斷線或短路之虞。 (實施例3) 實施例3係對相位偏移膜2為具有4組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0±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實施例3之光罩基底100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2以外,以與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於實施例3之相位偏移膜2中,將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設為4組,將低透過層21之厚度設為13.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22.5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1.0 nm。即,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合計膜厚77.5 nm形成相位偏移膜2,該相位偏移膜2具備4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且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於該實施例3之情形時,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2,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8.0%,相位差為177.0度。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1上積層8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而成之構造的實施例3之光罩基底100。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實施例3之光罩基底100,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實施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對於實施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充分地滿足設計規格。根據該結果,於將實施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亦可謂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能夠以高精度形成。 (比較例3) 比較例3係對相位偏移膜為具有4組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0±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比較例3之光罩基底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以外,以與實施例2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於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膜中,將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設為4組,將低透過層之厚度設為13.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均設為6.4 nm。即,於透光性基板上以合計膜厚77.6 nm形成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具備4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且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高透過層之厚度亦於各組中相同。 於該比較例3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之透光性基板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2.0%,相位差為183.6度。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上積層8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遮光膜及硬質光罩膜而成之構造的比較例3之光罩基底。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比較例3之光罩基底,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 對於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故而,對於微細之圖案之部位,觀察到與實施例3相比轉印圖像之對比度不充分之情形。根據該結果,可預想於將比較例3之相位偏移光罩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存在於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產生電路圖案之斷線或短路之虞。 (實施例4) 實施例4係對相位偏移膜2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6±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於實施例4之相位偏移膜2中,將低透過層21之厚度設為19.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59.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1.0 nm。即,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合計膜厚98.0 nm形成相位偏移膜2,該相位偏移膜2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且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於該實施例4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2,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35.0%,相位差為177.4度。 又,於該實施例4中,將遮光膜3之厚度變更為60 nm。使用分光光度計(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Cary4000),對於積層有該實施例4之相位偏移膜2及遮光膜3之透光性基板1測定相位偏移膜2與遮光膜3之積層構造的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光學密度,結果,可確認為3.0以上。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1上積層有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之構造的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實施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對於實施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充分地滿足設計規格。根據該結果,於將實施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亦可謂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能夠以高精度形成。 (比較例4) 比較例4係對相位偏移膜為具有2組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6±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比較例4之光罩基底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於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膜中,將低透過層之厚度設為19.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均設為30.5 nm。即,於透光性基板上以合計膜厚99.0 nm形成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且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高透過層之厚度亦於各組中相同。 於該比較例4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之透光性基板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8.9%,相位差為170.0度。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上積層4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遮光膜及硬質光罩膜而成之構造的比較例4之光罩基底。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比較例4之光罩基底,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 對於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故而,對於微細之圖案之部位,觀察到與實施例4相比轉印圖像之對比度不充分之情形。根據該結果,可預想於將比較例4之相位偏移光罩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存在於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中產生電路圖案之斷線或短路之虞。 (實施例5) 實施例5係對相位偏移膜2為具有4組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6±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實施例5之光罩基底100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2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於實施例5之相位偏移膜2中,將包含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積層構造設為4組,將低透過層21之厚度設為9.4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57.0 nm,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設為1.0 nm。即,於透光性基板1上以合計膜厚97.6 nm形成相位偏移膜2,該相位偏移膜2具備2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21及高透過層22之1組積層構造,且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低透過層21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22之厚度。 於該實施例4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2之透光性基板1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2,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35.2%,相位差為177.3度。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1上積層8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2、遮光膜3及硬質光罩膜4而成之構造的實施例5之光罩基底100。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實施例5之光罩基底100,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實施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200。 對於實施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充分地滿足設計規格。根據該結果,於將實施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200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亦可謂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能夠以高精度形成。 (比較例5) 比較例5係對相位偏移膜為具有4組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之構造且目標透過率為36±2%之情形進行說明。 [光罩基底之製造] 比較例5之光罩基底係除了變更相位偏移膜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光罩基底100相同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膜係將包含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積層構造設為4組,將低透過層之厚度設為9.5 nm,且將設置於最上方之高透過層之厚度與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高透過層之厚度均設為15.2 nm。即,於透光性基板上以合計膜厚98.8 nm形成相位偏移膜,該相位偏移膜具備4組依序積層有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且低透過層之厚度於各組中相同,高透過層之厚度亦於各組中相同。 於該比較例5之之情形時,亦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對形成有相位偏移膜之透光性基板進行加熱處理。對於加熱處理後之相位偏移膜,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測定ArF準分子雷射之光之波長(約193 nm)中之透過率及相位差,結果,透過率為27.1%,相位差為188.2度。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 藉由以上順序,製造具備於透光性基板上積層8層構造之相位偏移膜、遮光膜及硬質光罩膜而成之構造的比較例5之光罩基底。 [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 繼而,使用該比較例5之光罩基底,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 對於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與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波長193 nm之曝光之光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時之轉印圖像之模擬。 對該模擬之曝光轉印圖像進行驗證,結果,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膜之透過率自目標透過率之範圍較大地下降,且相位差亦較大地偏離目標相位差之範圍,故而,對於微細之圖案之部位,觀察到與實施例5相比轉印圖像之對比度不充分之情形。根據該結果,可預想於將比較例5之相位偏移光罩設置於曝光裝置之光罩台且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情形時,存在於最終形成於半導體裝置上之電路圖案產生電路圖案之斷線或短路之虞。
1‧‧‧透光性基板
2‧‧‧相位偏移膜
2a‧‧‧相位偏移圖案
3‧‧‧遮光膜
3a‧‧‧遮光圖案
3b‧‧‧遮光圖案
4‧‧‧硬質光罩膜
4a‧‧‧硬質光罩圖案
5a‧‧‧第1抗蝕圖案
6b‧‧‧第2抗蝕圖案
21‧‧‧低透過層
22‧‧‧高透過層
100‧‧‧光罩基底
200‧‧‧相位偏移光罩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光罩基底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a)~(f)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轉印用光罩之製造步驟之剖視圖。

Claims (17)

  1. 一種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2. 一種光罩基底,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低透過層係氮之含量多於上述高透過層, 上述高透過層係氧之含量多於上述低透過層,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罩基底,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4. 如請求項1或2之光罩基底,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5. 如請求項1或2之光罩基底,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為2.0以上,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2以上,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未達2.0,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1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光罩基底,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為30 nm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光罩基底,其中於上述相位偏移膜上具備遮光膜。
  8.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且氮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且氧之含量為50原子%以上之材料所形成,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9.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其特徵在於: 其係於透光性基板上具備具有轉印圖案之相位偏移膜者,且 上述相位偏移膜具有使ArF準分子雷射之曝光之光以20%以上之透過率透過之功能, 上述相位偏移膜包含具有2組以上之包含自上述透光性基板側依序配置之低透過層及高透過層之1組積層構造的構造, 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含有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上述低透過層係氮之含量多於上述高透過層, 上述高透過層係氧之含量多於上述低透過層, 設置於最上方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大於設置於最上方以外之上述高透過層之厚度。
  10. 如請求項8或9之相位偏移光罩,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或包含選自半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中之1種以上之元素、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11. 如請求項8或9之相位偏移光罩,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氮之材料所形成,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由包含矽及氧之材料所形成。
  12. 如請求項8或9之相位偏移光罩,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為2.0以上,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2以上,且 上述高透過層係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折射率n未達2.0,且上述曝光之光之波長中之消光係數k為0.1以下。
  13. 如請求項8或9之相位偏移光罩,其中上述低透過層之厚度為30 nm以下。
  14. 如請求項8或9之相位偏移光罩,其中於上述相位偏移膜上具備具有包含遮光帶之圖案之遮光膜。
  15. 一種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其係使用如請求項7之光罩基底者,且包括如下步驟: 藉由乾式蝕刻而於上述遮光膜形成轉印圖案; 藉由將具有上述轉印圖案之遮光膜作為遮罩之乾式蝕刻,於上述相位偏移膜形成轉印圖案;及 藉由將具有包含遮光帶之圖案之抗蝕膜作為遮罩之乾式蝕刻,於上述遮光膜形成包含遮光帶之圖案。
  16.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使用如請求項14之相位偏移光罩,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步驟。
  17.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使用藉由如請求項15之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製造而成之相位偏移光罩,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於半導體基板上之抗蝕膜之步驟。
TW106127035A 2016-08-26 2017-08-10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760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5518 2016-08-26
JP2016165518 2016-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025A true TW201820025A (zh) 2018-06-01
TWI760353B TWI760353B (zh) 2022-04-11

Family

ID=6124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7035A TWI760353B (zh) 2016-08-26 2017-08-10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2440B2 (zh)
JP (2) JP6328863B1 (zh)
KR (1) KR102341792B1 (zh)
CN (1) CN109643056B (zh)
SG (1) SG11201901301SA (zh)
TW (1) TWI760353B (zh)
WO (1) WO20180378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911415VA (en) 2017-06-21 2020-01-30 Hoya Corp Substrate with multilayer reflective film, reflective mask blank, reflective ma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6557381B1 (ja) * 2018-05-08 2019-08-07 エスアンドエス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位相反転ブランクマスク及びフォトマスク
JP7109996B2 (ja) 2018-05-30 2022-08-01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896694B2 (ja) * 2018-12-25 2021-06-30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707195B (zh) * 2020-02-14 2020-10-1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轉移光罩的製造方法
CN111636048B (zh) * 2020-05-12 2021-05-07 清华大学 一种掩膜及其制造方法、二维材料薄膜图案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5185B2 (ja) 1993-05-25 2000-12-04 株式会社東芝 露光用マスクと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0168134B1 (ko) 1993-05-25 1999-01-15 사토 후미오 반사형 위상쉬프트 마스크와, 투과형 위상쉬프트 마스크 및, 패턴형성방법
JP3397933B2 (ja) * 1995-03-24 2003-04-21 アルバック成膜株式会社 位相シフト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ス、位相シフトフォトマスク、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6274280B1 (en) 1999-01-14 2001-08-1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ltilayer attenuating phase-shift masks
JP2002296758A (ja) 2001-03-30 2002-10-09 Hoya Corp ハーフトーン型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ブランク及びハーフトーン型位相シフトマスク
US7060394B2 (en) 2001-03-30 2006-06-13 Hoya Corporation Halftone phase-shift mask blank and halftone phase-shift mask
US6844119B2 (en) * 2002-07-30 2005-01-18 Hoy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alftone phase shift mask blank, a halftone phase shift mask blank and halftone phase shift mask
JP4525893B2 (ja) 2003-10-24 2010-08-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パターン転写方法
JP2005208660A (ja) 2004-01-22 2005-08-04 Schott Ag 超高透過率の位相シフト型のマスクブランク
TWI480675B (zh) * 2004-03-31 2015-04-11 Shinetsu Chemical Co 半色調相移空白光罩,半色調相移光罩,以及圖案轉移方法
US7455937B2 (en) 2004-12-03 2008-11-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Reticl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reticles
CN110673435B (zh) * 2013-01-15 2023-04-21 Hoya株式会社 掩膜板坯料、相移掩膜板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JP6005530B2 (ja) * 2013-01-15 2016-10-12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373607B2 (ja) * 2013-03-08 2018-08-15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6264238B2 (ja) 2013-11-06 2018-01-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フトーン位相シフト型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ハーフトーン位相シフト型フォトマスク及びパターン露光方法
TW201537281A (zh) * 2014-03-18 2015-10-01 Hoya Corp 光罩基底、相偏移光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153894B2 (ja) 2014-07-11 2017-06-28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6035559A (ja) 2014-08-04 2016-03-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フトーン位相シフト型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0353B (zh) 2022-04-11
CN109643056A (zh) 2019-04-16
US10942440B2 (en) 2021-03-09
JPWO2018037864A1 (ja) 2018-08-30
JP2018141996A (ja) 2018-09-13
US20190187551A1 (en) 2019-06-20
SG11201901301SA (en) 2019-03-28
WO2018037864A1 (ja) 2018-03-01
KR102341792B1 (ko) 2021-12-21
KR20190041461A (ko) 2019-04-22
CN109643056B (zh) 2022-05-03
JP6999482B2 (ja) 2022-01-18
JP6328863B1 (ja) 201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592B (zh)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153894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760353B (zh) 光罩基底、相位偏移光罩、相位偏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430666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100096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545795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転写用マスク、マスク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321265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430155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758382B (zh) 相移光罩基底、相移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WO2019188397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740349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505891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221261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720360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8132686A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転写用マスク、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