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7793A -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7793A
TW201817793A TW106129649A TW106129649A TW201817793A TW 201817793 A TW201817793 A TW 201817793A TW 106129649 A TW106129649 A TW 106129649A TW 106129649 A TW106129649 A TW 106129649A TW 201817793 A TW201817793 A TW 2018177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fiber
resin composition
weight
reinforced poly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3544B (zh
Inventor
榊陽一郎
堀澤和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7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5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08J5/06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pretreated fibrous materials
    • C08J5/08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pretreated fibrous materials glass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8Ingredients agglomerated by treatment with a bind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損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優異之機械強度及剛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之樹脂成形品。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40~80重量%及玻璃纖維(B)20~60重量%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0.01~0.2重量份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及0.1~2重量份之脂肪酸酯(D)。

Description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維持聚碳酸酯樹脂原本所具備之優異之耐熱性或熱穩定性,並且射出成形時之脫模性優異,且所獲得之成形品之剛性亦優異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之樹脂成形品。
聚碳酸酯樹脂係機械強度、耐熱性、熱穩定性等優異之熱塑性樹脂,因此廣泛且工業性地用於電子領域或汽車領域等。經玻璃纖維強化之聚碳酸酯樹脂由於強度或剛性優異,故而應用於電氣機器或電子機器之殼體或電動工具之殼體等。近年來,關於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由於會將其製品隨身攜帶,故而要求輕量化。該等製品之殼體或電機電子零件之內部底板等為了達成進一步之薄壁化,而於高溫下射出成形。因此,要求不僅機械強度或剛性優異,薄壁部之脫模性或熱穩定性亦優異之成形材料。 然而,關於先前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並未充分地研究脫模性或熱穩定性,且存在如下問題,即於將具有薄壁部之成形品脫模時,容易產生脫模困難、或破裂等不良情況。 已知有複數種為了提高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機械強度或剛性,而於聚碳酸酯樹脂中含有無機填充劑之方法。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包含聚碳酸酯樹脂、玻璃纖維、亞磷酸三烷基酯及聚乙烯系蠟之耐衝擊性、剛性及尺寸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然而,關於該樹脂組合物之脫模性或熱穩定性,並未研究。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特定之黏度平均分子量之聚碳酸酯樹脂中調配50~240重量份之L/D≥3之纖維狀填充劑而成的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組合物。又,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包含聚碳酸酯樹脂與數量平均縱橫比4~10之玻璃纖維之低各向異性高剛性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然而,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中均未對脫模性或熱穩定性進行研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7-094039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05-287185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04-100830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損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優異之機械強度及剛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之樹脂成形品。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於聚碳酸酯樹脂中含有玻璃纖維、具有特定結構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及脂肪酸酯,可獲得無損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優異之機械強度及剛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40~80重量%及玻璃纖維(B)20~60重量%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0.01~0.2重量份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及0.1~2重量份之脂肪酸酯(D)。 較佳為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6000~30000。 較佳為玻璃纖維(B)經環氧系集束劑或胺基甲酸酯系集束劑處理,且纖維剖面之平均直徑為6~20 μm。 較佳為玻璃纖維(B)具有纖維剖面之長徑之平均值為10~50 μm,且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之扁平剖面。 較佳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1](式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 通式(2) [化2](通式(2)中,R3 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c表示0~3之整數) 較佳為通式(1)所表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或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較佳為通式(2)所表示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較佳為脂肪酸酯(D)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較佳為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及玻璃纖維(B)100重量份,進而包含0.2~20重量份之熱塑性彈性體(E)。 較佳為熱塑性彈性體(E)為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或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樹脂成形品,其係將上述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係無損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優異之機械強度及剛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故而其產業上之利用價值較高。例如,可用作電氣機器或電子機器中所使用之薄壁殼體或內部底板所使用之金屬製品的代替品,而可實現製品之輕量化。又,於對自此種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成形品施加有外部力之情形時,可儘可能地抑制如下不良情況產生,即該成形品彎曲而對收納於成形品內部之電子零件造成損傷。
以下,列舉實施形態及例示物等對本發明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及例示物等,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任意地進行變更而實施。 本發明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特徵在於: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40~80重量%及玻璃纖維(B)20~60重量%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0.01~0.2重量份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及0.1~2重量份之脂肪酸酯(D)。 所謂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A),係藉由使各種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與光氣反應之光氣法、或使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與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反應之酯交換法而獲得之聚合物,作為具代表性者,可列舉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所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 作為上述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除雙酚A以外,可列舉: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之類之雙(羥基芳基)烷烴類;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之類之雙(羥基芳基)環烷烴類;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醚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醚類;4,4'-二羥基二苯硫醚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硫醚類;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亞碸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亞碸類;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碸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碸類。 其等係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除其等以外,亦可混合哌𠯤、二哌啶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4,4'-二羥基聯苯等而使用。 進而,亦可混合使用上述二羥基芳基化合物與如以下所示之三價以上之苯酚化合物。作為三價以上之苯酚,可列舉:間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烯、2,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烷、1,3,5-三-(4-羥基苯基)-苯、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及2,2-雙-[4,4-(4,4'-二羥基二苯基)-環己基]-丙烷等。 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就成形加工性、強度之方面而言,通常為10000~100000,更佳為16000~30000,進而較佳為19000~26000。又,於製造此種聚碳酸酯樹脂時,可視需要使用分子量調整劑、觸媒等。 聚碳酸酯樹脂(A)之調配量為40~80重量%,較佳為50~70重量%。若超過80重量%,則剛性較差,若未達40重量%,則產生熱穩定性較差之成形品。 本發明所使用之玻璃纖維(B)並無特別限定,可為纖維剖面之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1~1.5的剖面為大致圓形之圓形剖面玻璃纖維,亦可為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之扁平剖面玻璃纖維。 玻璃纖維(B)之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較佳為1~8 mm,更佳為2~5 mm。玻璃纖維係依據先前公知之任意方法製造。若數量平均纖維長度為1 mm以下,則機械強度之改良不充分,於製造超過8 mm之聚碳酸酯樹脂時,由於玻璃纖維向聚碳酸酯樹脂中之分散性較差,故而玻璃纖維自樹脂脫落等而生產性容易降低。 於玻璃纖維(B)為纖維剖面之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1~1.5的剖面為大致圓形之圓形剖面玻璃纖維的情形時,玻璃纖維之直徑較佳為6~20 μm。於玻璃纖維之直徑未達6 μm之情形時,機械強度較差,若超過20 μm,則外觀變得容易降低。玻璃纖維之直徑更佳為7~18 μm,進而較佳為8~15 μm。 作為可以市售獲取之纖維剖面之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1~1.5的剖面為大致圓形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有直徑10 μm者或13 μm者,其等之數量平均長度成為2~6 mm。作為可於市場上獲得之玻璃纖維,例如可列舉:KCC公司製造之CS321、CS311或Owens Corning Japan公司製造之CS03MAFT737等。 於玻璃纖維(B)為纖維剖面之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之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情形時,長徑之平均值為10~50 μm,較佳為15~40 μm,更佳為25~30 μm。又,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較佳為2~7,更佳為2.5~5。其等係依據先前公知之任意方法進行製造。 若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長徑未達10 μm,則製造困難,若超過50 μm,則有會損害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表面外觀之情況。若長徑與短徑之比未達2,則尺寸穩定性較差,若超過8,則有時產生強度較差之情況。 作為可以市售獲取之纖維剖面之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之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例如可列舉:日東紡織公司製造之CSG 3PA-820或CSG 3PA-830等。 玻璃纖維(B)可為了提高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密接性,而藉由胺基矽烷、環氧矽烷等矽烷偶合劑等進行表面處理。又,於對玻璃纖維進行處理時,可為了提高處理性而藉由胺基甲酸酯系或環氧系等集束材使之集束。 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於樹脂組合物中為20~60重量%。若超過60重量%,則產生外觀性較差之成形品。又,若未達20重量%,則強度、剛性較差。更佳之調配量為30~50重量%,最佳為40~45重量%。 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有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藉由調配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可獲得無損聚碳酸酯樹脂(A)原本所具有之機械強度等特性而熱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作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尤佳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3](式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 作為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商業性地獲取ADEKA公司製造之Adekastab PEP-36(「Adekastab」為註冊商標)、Dover Chemical公司製造之Doverphos S-9228。 作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除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外,例如亦可列舉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2) [化4](式中,R3 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c表示0~3之整數) 通式(2)中,R3 為碳數1~20之烷基,進而較佳為碳數1~10之烷基。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甲苯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酯)、亞磷酸三(壬基苯酯)等。其等之中,尤佳為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例如可以BASF公司製造之Irgafos 168(「Irgafos」為BASF SE公司之註冊商標)之形式商業性地獲取。 關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及玻璃纖維(B)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為0.01~0.2重量份。若調配量超過0.2重量份,則熱穩定性反之變差。若未達0.01重量份,則熱穩定性較差。更佳為0.02~0.1重量份,最佳為0.03~0.05重量份。 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有脂肪酸酯(D)。藉由調配脂肪酸酯(D),可獲得無損聚碳酸酯樹脂(A)原本所具有之機械強度等特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脂肪酸酯(D),可使用通常之脂肪族羧酸與醇之縮合化合物。 作為脂肪族羧酸,可列舉飽和或不飽和之單羧酸、二羧酸、三羧酸等。再者,於該脂肪族羧酸中亦包含脂環式羧酸。其等之中,較佳為碳數6~36之單羧酸及二羧酸,進而較佳為碳數6~36之飽和單羧酸。 作為脂肪族羧酸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棕櫚酸、硬脂酸、戊酸、己酸、癸酸、月桂酸、花生酸、山萮酸、二十四碳酸、蠟酸、蜜蠟酸、三十四酸、褐煤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等。 作為醇,可列舉飽和或不飽和之一元醇及多元醇,其等醇亦可具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芳基等取代基。其等之中,較佳為碳數30以下之飽和醇,進而較佳為碳數30以下之脂肪族飽和一元醇及脂肪族飽和多元醇。再者,脂肪族醇中亦包含脂環式醇。 作為醇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辛醇、癸醇、十二烷醇、十四烷醇、硬脂醇、山萮醇、乙二醇、二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2,2-二羥基全氟丙醇、新戊二醇、二-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 作為脂肪酸酯(D)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山萮酸山萮酯、山萮酸辛基十二烷基酯、硬脂酸硬脂酯、甘油單棕櫚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單棕櫚酸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等,其等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組合而使用。其等之中,較佳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例如可商業性地獲取Cognis公司製造之Loxiol VPG861等。 關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及玻璃纖維(B)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為0.1~2重量份。若調配量超過2重量份,則穩定生產變得困難。若未達0.1重量份,則脫模性較差。更佳為0.3~1.5重量份,最佳為0.5~1.0重量份。 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較佳為調配熱塑性彈性體(E)。藉由調配熱塑性彈性體(E),可獲得聚碳酸酯樹脂(A)與玻璃纖維(B)之接著性提高,無損聚碳酸酯樹脂(A)原本所具有之機械強度等特性,進而成形品之外觀優異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作為熱塑性彈性體(E),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丙烯酸系熱塑性彈性體、聚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聚醯胺系熱塑性彈性體等。其中,較佳為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 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係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等,又,該等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亦可使用經順丁烯二酸酐或胺等改性者。進而,其等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其等之中,較佳為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例如可商業性地獲取Kuraray公司製造之Septon 8004、8007;旭化成公司製造之Tuftec H1062、H1051、H1043等。 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就成形品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苯乙烯單元含量較佳為55重量%以上。作為苯乙烯單元含量為55重量%以上之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例如可商業性地獲取Kuraray公司製造之Septon 8104;旭化成公司製造之Tuftec H1043等。 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係包含硬鏈段與軟鏈段之多嵌段共聚物(使選自由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及聚碳酸酯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的軟鏈段鍵結於包含芳香族聚酯之硬鏈段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作為上述硬鏈段,較佳為芳香族聚酯,作為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等。其等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軟鏈段,較佳為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及聚碳酸酯等,作為具體例,可列舉:聚(ε-己內酯)、聚四亞甲基二醇、聚伸烷基碳酸酯等。其等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此種嵌段共聚物(共聚物),較佳為選自由聚酯-聚酯共聚物、聚酯-聚醚共聚物、及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共聚物等。 作為可以市售獲取之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例如可列舉:TORAY-DUPONT公司製造之Hytrel、東洋紡公司製造之Pelprene等。 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亦可併用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與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藉由併用兩者,可獲得聚碳酸酯樹脂(A)與玻璃纖維(B)之接著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40~80重量%及玻璃纖維(B)20~60重量%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若調配量超過20重量份,則穩定生產變得困難,故而欠佳。若未達0.2重量份,則聚碳酸酯樹脂(A)與玻璃纖維(B)之接著性較差,故而欠佳。更佳為0.3~15重量份,最佳為0.4~10重量份。 關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實現:將聚碳酸酯樹脂自第一給料器(原料供給口)供給至擠壓機料筒內,於使樹脂充分熔融後將玻璃纖維自第二給料器(填充劑供給口)供給至擠壓機料筒內,之後將一般能取得之圓盤(例如捏合盤)等應用於混練所使用之螺桿,藉由公知之方法,使用複數個該圓盤作為螺桿構成,或適宜改變圓盤之配置等,藉此進行調整從而進行混練。亦可使用一面拉伸玻璃纖維一面使聚碳酸酯樹脂含浸於該纖維中之引伸成形法。 進而,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亦可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各種樹脂、抗氧化劑、螢光增白劑、顏料、染料、碳黑、填充材、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橡膠、軟化材、展佈劑(液態石蠟、環氧化大豆油等)、阻燃劑、有機金屬鹽等添加劑、滴落防止用聚四氟乙烯樹脂等。 作為各種樹脂,例如可列舉:耐衝擊性聚苯乙烯、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AAS (Acrylonitrile-Acrylate-Styrene,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AS (Acrylonitril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芳酯、聚碸、聚苯硫醚樹脂等,其等可使用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磷系抗氧化劑、酚系抗氧化劑等。其中,較佳地使用半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及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作為半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Sumilizer GA-80等,作為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可列舉BASF公司製造之Irganox1076等,其等可使用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 又,本發明之樹脂成形品之特徵在於:其係將上述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關於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之成形方法,係使用擠壓成形或射出成形方法。關於擠壓成形,係使用擠壓機之片狀或異形擠壓等成形,又,射出成形係使用如該成形品能夠成形之模具與100~200 Т類別之射出成形機。成形加工溫度較理想為230~260℃。該成形體由於外觀優異,故而可較佳地應用於相機、智慧型手機等之殼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之實施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任意地進行變更或改變而實施。再者,只要無特別說明,則實施例中之「%」及「份」分別表示基於重量基準之「重量%」及「重量份」。 所使用之原料之詳細內容如下所述。 1.聚碳酸酯樹脂(A): 1-1.由雙酚A與光氣所合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Sumika Styron Polycarbonate公司製造之Calibre 200-20,黏度平均分子量19000,以下簡稱為「PC1」) 1-2.由雙酚A與光氣所合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Sumika Styron Polycarbonate公司製造之Calibre 200-13,黏度平均分子量21000,以下簡稱為「PC2」) 1-3.由雙酚A與光氣所合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Sumika Styron Polycarbonate公司製造之Calibre 200-3,黏度平均分子量28000,以下簡稱為「PC3」) 2.玻璃纖維(B): 2-1.圓形剖面玻璃纖維 (KCC公司製造之CS321,纖維直徑10 μm,纖維長度3 mm,環氧系集束劑,以下簡稱為「GF1」) 2-2.圓形剖面玻璃纖維 (KCC公司製造之CS311,纖維直徑10 μm,纖維長度3 mm,胺基甲酸酯系集束劑,以下簡稱為「GF2」) 2-3.扁平剖面玻璃纖維 (日東紡織公司製造之CSG 3PA-830,長徑28 μm,短徑7 μm,纖維長度3 mm,環氧基/胺基甲酸酯系集束劑,以下簡稱為「GF3」) 3.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 3-1.以下之式所表示之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化5]Adekastab PEP-36(商品名,ADEKA公司製造,以下稱為「化合物C1」) 3-2.以下之式所表示之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化6]Irgafos 168(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以下稱為「化合物C2」) 3-3.以下之式所表示之3,9-雙[2,4-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化7]Doverphos S-9228(商品名,Dover Chemical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C3」) 4.脂肪酸酯(D): 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Loxiol VPG861(商品名,Cognis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D1」) 5.熱塑性彈性體(E): 5-1.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5-1-1.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 Septon 8104(商品名,Kuraray公司製造,苯乙烯單元含量60重量%,簡稱為「E1」) 5-1-2.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共聚物 Septon 8007L(商品名,Kuraray公司製造,苯乙烯單元含量30重量%,簡稱為「E2」) 5.2.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 5-2-1.聚酯-聚酯共聚物 Pelprene S-3001(商品名,東洋紡公司製造,簡稱為「E3」) 硬鏈段: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軟鏈段:聚(ε-己內酯) 5-2-2.聚酯-聚醚共聚物 Pelprene P-150B(商品名,東洋紡公司製造,簡稱為「E4」) 硬鏈段: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軟鏈段:聚四亞甲基二醇 5-2-3.聚酯-聚醚共聚物 Pelprene EN-3000(商品名,東洋紡公司製造,簡稱為「E5」) 硬鏈段:聚萘二甲酸丁二酯 軟鏈段:聚四亞甲基二醇 5-2-4.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 Pelprene C-2003(商品名,東洋紡公司製造,簡稱為「E6」) 硬鏈段: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軟鏈段:聚伸烷基碳酸酯 實施例1~67及比較例1~32(顆粒之製作) 使用雙軸擠壓機(東芝機械公司製造之TEM-37SS),將上述各種調配成分以表1~10所示之調配比率於熔融溫度300℃下進行混練,從而獲得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係將聚碳酸酯樹脂、亞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酯及熱塑性彈性體自第一給料器(原料供給口)供給至擠壓機料筒內,於使樹脂組合物充分熔融後將玻璃纖維自第二給料器(填充劑供給口)供給至擠壓機料筒內,之後進行混練,而獲得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顆粒。 <成形品之彎曲模數> 將上述中所獲得之各種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分別於125℃下乾燥4小時後,使用射出成型機(FANUC公司製造,ROBOSHOT S2000i100B),於設定溫度300℃、射出壓力100 MPa下製作依據ISO試驗法之厚度4 mm之試片,使用所獲得之試片,依據ISO 178而測定彎曲模數(剛性)。彎曲模數為6000 MPa以上係設為良好。 <熱穩定性> 使上述中所獲得之各種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及已測定過彎曲模數(剛性)之試片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使用NO.1濾紙過濾溶解液中之不溶物。將該濾液進行乾燥,使所獲得之聚合物之一定量(0.25 g)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使用坎農-芬斯克黏度計,於23℃下測定二氯甲烷稀溶液之黏度,使用Schnell之式而求出各試片之黏度平均分子量。 (Schnell之式)[η]=1.23×10-4 ・M0.83 [η]:固有黏度、M:黏度平均分子量 再者,關於作為熱穩定性之指標之分子量降低,係將自顆粒之黏度平均分子量減去試片之黏度平均分子量所得之值(ΔMv)未達2000設為良好。 <脫模性> 將上述中所獲得之各種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分別於125℃下乾燥4小時後,使用射出成型機(FANUC公司製造,ROBOSHOT S2000i100B),於筒體設定溫度300℃、模具溫度50℃、冷卻時間20秒鐘之條件下評價脫模性。模具係使用杯型之脫模阻力模具(成形品之形狀:直徑70 mm、高度20 mm、厚度4 mm),並測定將杯型成形品進行成形時之施加於頂出銷之頂出負載,而求出脫模阻力值。作為評價之基準,將脫模阻力值未達800 N設為良好。 <成形品外觀> 針對已測定過彎曲模數(剛性)之試片,利用目視觀察由玻璃纖維導致之成形品表面之粗糙情況,將無由玻璃纖維導致之成形品表面之粗糙者設為良好。 <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接著性> 針對已測定過彎曲模數(剛性)之試片之剖面,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日立公司製造,S-3400N)於500倍下進行觀察,將附著有樹脂之玻璃纖維為整體之一半以上者設為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接著性良好,並於表中以「○」表示,不良係於表中以「×」表示。再者,於觀察前,使用離子濺射儀(日立公司製造,E-1010),對試片剖面進行金蒸鍍。 [表1] [表2] 如實施例1~13所示,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係滿足了要求性能。 另一方面,如比較例1~6所示,關於不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分別具有如下之缺陷。關於比較例1,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彎曲模數較差。關於比較例2,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3,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4,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5,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脫模性較差。關於比較例6,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 [表3] [表4] 如實施例14~29所示,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係滿足了要求性能。 另一方面,如比較例7~14所示,關於不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分別具有如下缺陷。關於比較例7,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彎曲模數較差。關於比較例8,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9,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0,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1,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脫模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2,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13,於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接著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4,於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成形品之外觀較差。 [表5] [表6] [表7] 如實施例30~48所示,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係滿足了要求性能。 另一方面,如比較例15~23所示,關於不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分別具有如下缺陷。關於比較例15,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彎曲模數較差。關於比較例16,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17,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8,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19,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脫模性較差。關於比較例20,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21,於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接著性較差。關於比較例22,於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23,於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F)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成形品之外觀較差。 [表8] [表9] [表10] 如實施例49~67所示,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係滿足了要求性能。 另一方面,如比較例24~32所示,關於不滿足本發明之構成要素者,分別具有如下缺陷。關於比較例24,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彎曲模數較差。關於比較例25,於玻璃纖維(B)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26,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27,於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熱穩定性較差。關於比較例28,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脫模性較差。關於比較例29,於脂肪酸酯(D)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30,於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少於規定量之情形時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接著性較差。關於比較例31,於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無法製作顆粒。關於比較例32,於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F)之調配量多於規定量之情形時成形品之外觀較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由於無損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優異之機械強度及剛性而脫模性及熱穩定性優異,故而其產業上之利用價值較高。例如,可用作電氣機器或電子機器中所使用之薄壁殼體或內部底板所用之金屬製品之代替品,而可實現製品之輕量化。又,於對自此種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成形品施加有外部力之情形時,可儘可能地抑制如下不良情況產生,即該成形品彎曲而對收納於成形品內部之電子零件造成損傷。

Claims (11)

  1. 一種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相對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40~80重量%及玻璃纖維(B)20~60重量%之樹脂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0.01~0.2重量份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及0.1~2重量份之脂肪酸酯(D)。
  2. 如請求項1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6000~30000。
  3. 如請求項1或2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玻璃纖維(B)經環氧系集束劑或胺基甲酸酯系集束劑處理,且纖維剖面之平均直徑為6~20 μm。
  4. 如請求項3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玻璃纖維(B)具有纖維剖面之長徑之平均值為10~50 μm,且長徑與短徑之比(長徑/短徑)之平均值為2~8之扁平剖面。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1](式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 通式(2) [化2](通式(2)中,R3 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可經烷基取代之芳基,c表示0~3之整數)。
  6. 如請求項5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通式(1)所表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或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7. 如請求項5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通式(2)所表示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為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脂肪酸酯(D)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及玻璃纖維(B)100重量份進而包含0.2~20重量份之熱塑性彈性體(E)。
  10. 如請求項9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熱塑性彈性體(E)為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或聚酯系熱塑性彈性體。
  11. 一種樹脂成形品,其係將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
TW106129649A 2016-10-21 2017-08-31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TWI813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477 2016-10-21
JP2016206482 2016-10-21
JP??2016-206482 2016-10-21
JP??2016-206477 2016-10-21
JP2017088493 2017-04-27
JP??2017-088482 2017-04-27
JP??2017-088493 2017-04-27
JP2017088482 2017-04-27
JP2017125892 2017-06-28
JP??2017-125892 2017-06-28
JP??2017-132343 2017-07-06
JP2017132343 2017-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793A true TW201817793A (zh) 2018-05-16
TWI813544B TWI813544B (zh) 2023-09-01

Family

ID=6201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649A TWI813544B (zh) 2016-10-21 2017-08-31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364572B1 (zh)
KR (1) KR102414203B1 (zh)
CN (1) CN109790367B (zh)
TW (1) TWI813544B (zh)
WO (1) WO20180740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886B (zh) * 2020-09-23 2022-03-11 大陸商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性能玻纖增強pc材料及其製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4223A1 (ja) * 2018-09-10 2020-03-19 住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21017533A (ja) * 2019-07-23 2021-02-15 住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EP4261250A4 (en) * 2020-12-09 2024-04-24 Mitsubishi Chem Corp RESIN COMPOSITION, PELLET, MOLDED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CN115818985B (zh) * 2022-12-27 2024-02-20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短切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4039A (en) 1980-12-03 1982-06-11 Teijin Chem Ltd Glass fiber-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ion
JP3041905B2 (ja) 1990-08-17 2000-05-1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低異方性高剛性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2842965B2 (ja) 1992-04-14 1999-01-0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332382B2 (ja) * 2003-07-29 2009-09-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315015B2 (ja) * 2008-02-18 2013-10-16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用成形品
CN102181139B (zh) * 2011-01-27 2013-12-11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177545A (ja) * 2012-02-08 2013-09-09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複合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9206313B2 (en) * 2012-01-31 2015-12-08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CN102719072B (zh) * 2012-07-02 2015-03-04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冲击强度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5579909B2 (ja) * 2012-09-14 2014-08-2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ダイレクトストラクチャリング用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744077B2 (ja) * 2013-01-29 2015-07-01 ユーエムジー・エービーエス株式会社 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3421290B (zh) * 2013-05-16 2015-09-02 惠州市昌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温高抗冲阻燃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71293B (zh) * 2013-08-13 2016-06-01 广东宝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韧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16084454A (ja) * 2014-10-29 2016-05-19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EP3020752A1 (de) * 2014-11-17 2016-05-18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Flammgeschützte Faser-Matrix-Halbzeuge
JP6426451B2 (ja) * 2014-12-03 2018-11-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内外装部品
CN107001781B (zh) * 2015-02-10 2019-09-24 住化Pc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JP6464835B2 (ja) * 2015-03-09 2019-02-06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5419290A (zh) * 2015-12-23 2016-03-23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886B (zh) * 2020-09-23 2022-03-11 大陸商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性能玻纖增強pc材料及其製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74066A1 (ja) 2018-10-18
CN109790367B (zh) 2022-06-03
WO2018074066A1 (ja) 2018-04-26
JP6364572B1 (ja) 2018-07-25
JP6956045B2 (ja) 2021-10-27
CN109790367A (zh) 2019-05-21
TWI813544B (zh) 2023-09-01
JP2019011459A (ja) 2019-01-24
KR20190070321A (ko) 2019-06-20
KR102414203B1 (ko) 202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3544B (zh) 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JP5615992B1 (ja) レーザーダイレクトストラクチャリング用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069423A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JP7288773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7257408B2 (ja)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7094734B2 (ja)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WO2015053159A1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8141036A (ja)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7262282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7288789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2018065955A (ja)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3237765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709189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KR102338727B1 (ko) 폴리알킬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조성물
JP613994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
JP2021017533A (ja) 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374290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706033B1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706032B1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4118478A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2018141047A (ja)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2018141037A (ja)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2023078953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21152133A (ja)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23165395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