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1160A - 作業車輛 - Google Patents

作業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1160A
TW201741160A TW106110514A TW106110514A TW201741160A TW 201741160 A TW201741160 A TW 201741160A TW 106110514 A TW106110514 A TW 106110514A TW 106110514 A TW106110514 A TW 106110514A TW 201741160 A TW201741160 A TW 2017411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ulley
fan
engin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3448B (zh
Inventor
長井敏郎
Original Assignee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1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4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2005/025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using two or more air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in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能夠噴吹配置於散熱器之外側的罩的過濾部上所附著的塵埃並防止發動機過熱的作業車輛。前述作業車輛,具備:散熱器(30),對發動機(20)的冷卻水進行冷卻;罩(10a),具有配置於前述散熱器(30)之外側的過濾部;以及單個風扇(40),配置於發動機(20)與散熱器(30)之間;前述作業車輛還設置有:第一傳動路徑(W1),將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一帶(51)而傳動給風扇(40),並使風扇(40)正轉;第二傳動路徑(W2),將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二帶(52)而傳動給風扇(40),並使風扇(40)反轉;以及動力切換機構(60),前述動力切換機構(60)切換從第一傳動路徑(W1)向風扇(40)傳動的狀態與從第二傳動路徑(W2)向風扇(40)傳動的狀態。

Description

作業車輛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作業車輛。
以往,聯合收割機等作業車輛中,具備:風扇,向對設置於原動部的發動機進行冷卻的散熱器吸入外部空氣進行冷卻;以及排塵用的風扇,對配置於散熱器的表面或散熱器的前方的過濾器上所附著的桿屑、塵埃等進行噴吹(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89386號公報。
然而,上述的以往的結構中,由於使冷卻用的風扇旋轉的驅動機構及使排塵用的風扇旋轉的驅動機構分別單獨地構成,導致配件數量增加,造成成本增加之主要原因。另外,由於冷卻用的風扇與排塵用的風扇於軸向上並列地 設置,從而導致軸向上的寬度變寬。
本發明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以簡單的結構來實現發動機冷卻以及桿屑、塵埃等的除去的作業車輛。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結構。
亦即,方案一所記載的作業車輛,具備:發動機(20);散熱器(30),對前述發動機(20)的冷卻水進行冷卻;罩(10a),具有配置於前述散熱器(30)之外側的過濾部;以及單個風扇(40),配置於前述發動機(20)與前述散熱器(30)之間;前述作業車輛還設置有第一傳動路徑(W1),將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一帶(51)而傳動給前述風扇(40),並使前述風扇(40)正轉;以及第二傳動路徑(W2),將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二帶(52)而傳動給前述風扇(40),並使前述風扇(40)反轉;並設置有動力切換機構(60),前述動力切換機構(60)切換為從前述第一傳動路徑(W1)向前述風扇(40)傳動的狀態與從前述第二傳動路徑(W2)向前述風扇(40)傳動的狀態。
方案二所記載的發明於方案一的基礎上,設置有:反轉傳動機構,配置於前述第二傳動路徑(W2)並由相互嚙合的齒輪(61)而構成。
方案三所記載的發明於方案二的基礎上,設置有:齒輪箱(62),用於收納前述齒輪(61),將安裝於各個前述齒輪(61)的第一傳動軸(71)以及第二傳動軸(72)從前述齒輪箱(62)向機體右側方突出。
方案四所記載的發明於方案三的基礎上,具備:張緊機構(90),對前述第一帶(51)與前述第二帶(52)選擇性地施加能夠進行動力的傳動的張力;於前述第一傳動軸(71)安裝有輸入來自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的輸入帶輪(82)與對前述第一帶(51)進行驅動的正轉用帶輪(81);於前述第二傳動軸(72)安裝有對前述第二帶(52)進行驅動的反轉用帶輪(83);於前述風扇(40)的旋轉軸(41)安裝有經由前述第一帶(51)而從前述正轉用帶輪(81)連動的正轉帶輪(85)與經由前述第二帶(52)而從前述反轉用帶輪(83)連動的反轉帶輪(86)。
方案五所記載的發明於方案四的基礎上,於前述張緊機構(90)具備對前述第一帶(51)與前述第二帶(52)選擇性地施加張力的張力輥(91);前述作業車輛具備張力輥移動機構(100),前述輥動機構(100)使前述張力輥(91)移動至中立位置、正轉位置與反轉位置,前述中立位置係對前述第一帶(51)以及前述第二帶(52)均不施加張力的位置,前述正轉位置係僅對前述第一帶(51)施加張力的位置,前述反轉位 置係僅對前述第二帶(52)施加張力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能夠藉由動力切換機構(60)來切換從第一傳動路徑(W1)向風扇(40)傳動的狀態以及從第二傳動路徑(W2)向風扇(40)傳動的狀態,能夠使配置於發動機(20)與散熱器(30)之間的單個風扇(40)正轉以及反轉。藉此,使風扇(40)正轉而向散熱器(30)側送風,另一方面若使前述風扇(40)反轉,則能夠對配置於散熱器(40)的外側所配置的罩(10a)的過濾部上附著的桿屑、塵埃等進行噴吹。如此,能夠使結構簡單化,並且可防止發動機(20)的過熱。
1‧‧‧聯合收割機
2‧‧‧機體框架
3‧‧‧行駛裝置
4‧‧‧履帶
6‧‧‧駕駛室
7‧‧‧收割裝置
8‧‧‧穀粒箱
9‧‧‧穀粒排出螺旋
10‧‧‧原動部
10a‧‧‧罩
20‧‧‧發動機
30‧‧‧散熱器
40‧‧‧散熱器風扇
41‧‧‧旋轉軸
42‧‧‧導流罩
43‧‧‧軸部
44‧‧‧軸承
50‧‧‧傳動帶
51‧‧‧第一帶
52‧‧‧第二帶
53‧‧‧第三帶
54‧‧‧第四帶
60‧‧‧動力切換機構
61‧‧‧齒輪
62‧‧‧齒輪箱
71‧‧‧第一傳動軸
72‧‧‧第二傳動軸
73、103a‧‧‧輸出軸
81‧‧‧正轉用帶輪
82‧‧‧輸入帶輪
83‧‧‧反轉用帶輪
84‧‧‧輸出帶輪
85‧‧‧正轉帶輪
86‧‧‧反轉帶輪
87‧‧‧螺旋軸驅動帶輪
88‧‧‧傳動帶輪
89‧‧‧空調驅動用帶輪
90‧‧‧張緊機構
91‧‧‧輥體(張力輥)
100‧‧‧輥可動機構(張力輥移動機構)
101‧‧‧支軸
102‧‧‧桿體
103‧‧‧轉動體
104‧‧‧馬達
105‧‧‧臂體
106‧‧‧封裝件
107‧‧‧彈簧
200‧‧‧壓縮機
210‧‧‧空調被動帶輪
400‧‧‧風扇支撐構件
410‧‧‧板
411a、411b、412a、412b‧‧‧安裝部
421、422‧‧‧框架
500‧‧‧張緊輥
621‧‧‧凸緣
622‧‧‧箱主體
623‧‧‧第一軸收納部
624‧‧‧第二軸收納部
800‧‧‧第一齒輪箱
801‧‧‧傘齒輪組
802‧‧‧軸
810‧‧‧振動軸
820‧‧‧第二齒輪箱
821‧‧‧傳動齒輪組
830‧‧‧底部凸輪體
840‧‧‧離合器
850‧‧‧排出螺旋軸
860、870‧‧‧連帶輪
W1‧‧‧第一傳動路徑
W2‧‧‧第二傳動路徑
R‧‧‧半徑
C‧‧‧圓弧
圖1係作為實施方式的作業車輛的聯合收割機的側視圖。
圖2係同上的聯合收割機中的動力切換機構的俯視觀察的示意說明圖。
圖3係同上的動力切換機構的側視觀察的示意說明圖。
圖4係顯示對同上的聯合收割機中的原動部內正面觀察的說明圖。
圖5係顯示同上的聯合收割機的風扇與動力切換機構的布局的側視觀察的說明圖。
圖6A係顯示張緊機構的輥體的運動的一例的說明 圖。
圖6B係顯示張緊機構的輥體的運動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7係顯示相對於風扇的中心軸的正轉用帶輪以及反轉用帶輪的配置例的說明圖。
圖8係同上的動力切換機構所具備的齒輪箱的側視圖。
圖9係圖8所示的齒輪箱的後視觀察的說明圖。
圖10係顯示同上的動力切換機構所具備的帶輪的變形例的示意說明圖。
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作業車輛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此外,以下,以聯合收割機作為作業車輛的一例來進行說明,但本實施方式並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能夠於不超出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地實施。
再者,下述實施方式中的結構要素係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置換且容易的要素所構成,或係實質相同的要素亦即所謂的均等的範圍的要素。
圖1係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的側視圖。此外,以下的說明中,將聯合收割機1的通常的使用形態時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作為各部位各自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進行說明。亦即,前後(X軸)方向為 聯合收割機1的長度方向,左右(Y軸)方向為寬度方向,上下(Z軸)方向為高度方向。其中,前方係收割作業時的聯合收割機1的行進方向,左方係朝向前方的左手方向,下方係重力作用的方向。此外,前述等方向係為了使說明容易理解而進行的簡單定義,前述等方向並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
<聯合收割機1的整體結構>
如圖1所示,聯合收割機1具備:機體框架2;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下方側的行駛裝置3;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上部前側的駕駛室6;安裝於前述駕駛室6的前側下方的收割裝置7;以及安裝於機體框架2的後方左側的未圖示的脫粒裝置。
另外,於駕駛室6的後方,脫粒裝置的右側,設置有貯存由脫粒裝置脫粒、篩選的穀粒的穀粒箱8,被貯存的穀粒藉由穀粒排出螺旋9而向外部排出。穀粒排出螺旋9藉由驅動設置於內部的螺旋軸(參照圖2)而能夠將貯存於穀粒箱8的穀粒向外部排出。
於駕駛室6的下方右側設置有發動機室,收納有具有作為動力源的發動機20等的原動部10。此外,收納原動部10的發動機室由具有過濾器部(過濾部)的罩10a覆蓋。
收納於發動機室的原動部10具備:對發動機20的冷卻水進行冷卻的後述的散熱器30(參照圖2)以及散熱器風扇(請求項中的“風扇”)40;以及將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向散熱器風扇40以2系統切換自如地傳動的動力切換機構60(請求項中的“傳動狀態切換機構60”)。前述動力切換機構60成為本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與原動部10的結構一同於後詳細敘述。
<行駛裝置3>
行駛裝置3具備從發動機20傳動動力而繞動的左右一對履帶4,聯合收割機1能夠藉由前述履帶4而於農田行駛。
<駕駛室6>
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上部前側的駕駛室6起到操縱室的功能,設置有省略了圖示的駕駛席、各種操縱用桿、儀器類以及操作面板,還設置有能夠顯示各種信息的顯示器等。
<收割裝置7>
收割裝置7具備對農田的穀桿進行分草的分草桿、將被分草的穀桿拉起的拉起裝置、以及將被拉起的穀桿的株根切斷的收割刀,將生長於農田的穀桿由分草桿分草,將分草後的穀桿由拉起裝置拉起,將拉起後的穀桿由收割刀 收割。
<原動部10>
圖2係聯合收割機1的動力切換機構60的俯視觀察的示意說明圖,圖3係動力切換機構60的側視觀察的示意說明圖,圖4係顯示對聯合收割機1的原動部10內進行正面觀察時的說明圖,圖5係顯示聯合收割機1的散熱器風扇40與動力切換機構60的布局的側視觀察時的說明圖。
如圖2所示,配設於發動機室的原動部10具備:發動機20,以輸出軸73相對於機體的行進方向朝向右側的方式配置;散熱器30,於發動機20的右側(圖2中左側)以隔開既定的間隔而配置;以及單個散熱器風扇40,配設於發動機20與散熱器30之間。
散熱器風扇40以發動機20為驅動源而旋轉,但就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而言,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與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沒有直接連結,而係藉由帶驅動來連動。亦即,如圖3所示,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配置於比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靠上方。
亦即,如圖2所示,作為將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傳動至散熱器風扇40的路徑,原動部10具備使散熱器風扇40正轉(例如順時針)的第一帶51的第一傳動路徑W1與使散 熱器風扇40反轉(例如逆時針)的第二帶52的第二傳動路徑W2。而且,本實施方式中,具備選擇性切換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的動力切換機構60。
(動力傳動路徑)
於此,主要參照圖2以及圖3,對從聯合收割機1的發動機20向散熱器風扇40傳動動力的動力傳動路徑進行說明。前述動力傳動路徑係由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所構成。
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具備收納有相互嚙合的一對齒輪61(請求項中的“反轉傳動機構”)的齒輪箱62。其中,齒輪61選為平齒輪。
齒輪箱62配設於發動機20的下部後方(參照圖4),於前述齒輪箱62分別設置有向外方突出的第一傳動軸71(請求項中的“第一傳動軸”)以及第二傳動軸72(請求項中的“第二傳動軸”)。而且,第一傳動軸71與一對齒輪61的一方連接,第二傳動軸72與另一方的齒輪61連接。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傳動軸71貫通齒輪箱62而向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傳動軸72向齒輪箱62的右側(圖2中左側)突出。
於從第一傳動軸71的齒輪箱62向機體右側方突出的 部分從內側並列設有輸入帶輪82與正轉用帶輪81。另一方面,於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安裝有輸出帶輪84,於前述輸出帶輪84與輸入帶輪82之間張設有傳動帶50。於圖3中,符號500所顯示的係與傳動帶50抵接的張緊輥500。
另外,如圖2以及圖4所示,於位於比第一傳動軸71靠上方的第二傳動軸72的前端安裝有反轉用帶輪83。
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前端部(發動機20側的端部)安裝有正轉帶輪85,並且以與前述正轉帶輪85空開既定的間隔將反轉帶輪86安裝得靠近散熱器風扇40。
而且,於齒輪箱62的第一傳動軸71所安裝的正轉用帶輪81與安裝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正轉帶輪85之間張設第一帶51,另一方面,於安裝於齒輪箱62的第二傳動軸72的反轉用帶輪83與安裝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反轉帶輪86之間張設第二帶52。
亦即,於本實施方式中,於第一傳動軸71的前端安裝正轉用帶輪81,於比前述正轉用帶輪81靠齒輪箱62側安裝輸入帶輪82。而且,設置於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的輸出帶輪84與設置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正轉帶輪85的間隔構成為與Y軸方向上正轉用帶輪81與輸入帶輪82的間隔相等,形成具有傳動帶50與第一帶51的第一傳 動路徑W1(請求項中的“第一傳動路徑W1”)。
另外,安裝於第二傳動軸72的反轉用帶輪83配置得比安裝於第一傳動軸71的前端的正轉用帶輪81偏靠散熱器風扇40側。
而且,反轉用帶輪83與正轉用帶輪81的間隔構成為與Y軸方向上設置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反轉帶輪86與正轉帶輪85的間隔相等,形成具有傳動帶50、第一帶51、第二帶52的第二傳動路徑W2(請求項中的“第二傳動路徑W2”)。
如此,於具有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的原動部10中,從機體內側依次配設傳動帶50、第一帶51、第二帶52。
因此,能夠將選擇性切換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的動力切換機構60如後前述地緊湊構成,能夠有效地配設於從發動機20至散熱器30有限的空間內。
再者,藉由做成緊湊地構成的動力切換機構60,作為結果,能夠於聯合收割機1的寬度受限的發動機室有效地配設原動部10整體,並且對於發動機20與散熱器30的位置關係亦不需從以往的位置關係特別變化。
如上前述,第一傳動路徑W1包括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與輸出帶輪84、齒輪箱62的第一傳動軸71與輸入帶輪82以及正轉用帶輪81、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及正轉帶輪85。因此,如圖2所示,藉由第一傳動路徑W1而傳動給散熱器風扇40的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以輸出軸73(輸出帶輪84)→第一傳動軸71(輸入帶輪82以及正轉用帶輪81)→旋轉軸41(正轉帶輪85)的方式傳動,散熱器風扇40正轉。
另外,第二傳動路徑W2包括: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與輸出帶輪84;齒輪箱62的第一傳動軸71、輸入帶輪82、一對齒輪61、第二傳動軸72、反轉用帶輪83;以及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與反轉帶輪86。因此,如圖2所示,藉由第二傳動路徑W2而傳動至散熱器風扇40的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輸出軸73(輸出帶輪84)→第一傳動軸71(輸入帶輪82)→一方的齒輪61→另一方的齒輪61→第二傳動軸72(反轉用帶輪83)→旋轉軸41(反轉帶輪86)的路徑而傳動,散熱器風扇40反轉。
如此,於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中,藉由使單個散熱器風扇40正轉或反轉,能夠除去覆蓋發動機20的冷卻以及散熱器30的表面以及發動機室的罩10a(圖1)的過濾器部上所附著的桿屑、塵埃等。
另外,如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散熱器風扇40經由風扇支撐構件400而安裝於圍繞散熱器風扇40的導流罩42。
亦即,如圖4以及圖5所示,風扇支撐構件400具備:安裝有散熱器風扇40的軸部43的板410;以及連結支撐前述板410,並且兩端分別連結於散熱器風扇40的導流罩42的一對框架421、422。此外,圖4中,符號44顯示軸承44,散熱器風扇40的軸部43經由前述軸承44而被支撐於板410。
如圖4所示,一對框架421、422分別形成為扁平字狀,各端部連結於導流罩42。此時,兩框架421、422沿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的張設方向以隔着兩帶的方式朝向下方逐漸打開的八字狀的形態架設。
板410具有向四方延伸的安裝部411a、安裝部411b、安裝部412a、安裝部412b,各自的前端部連結於框架421、422。如圖所示,安裝部411a、安裝部411b、安裝部412a、安裝部411b形成為以與八字狀地配置的一對框架421、422對應的方式,與高度方向位於上位的安裝部411a、412a相比,位於下位的安裝部411b、412b相對較長。
如此,將散熱器風扇40經由上述的結構的風扇支撐構 件400而安裝於導流罩42,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的安裝或拆下的帶更換作業,能夠實現提高作業性。
<動力切換機構60>
接下來,對動力切換機構60進行說明。動力切換機構60選擇性地切換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並且於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中的任一個上具備張緊機構90,前述張緊機構90係選擇性地施加產生使散熱器風扇40可靠地旋轉的力的張緊。
如圖2以及圖3所示,張緊機構90具備配設於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之間的輥體(請求項中的“張力輥”)91。如圖2所示,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設置有正轉用帶輪81以及正轉帶輪85、反轉用帶輪83與反轉帶輪86的機體寬度方向的距離的量的間隔。
因此,對於輥體91,至少將第一帶51的寬度、第二帶52的寬度、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間的間隔形成為它們相加的寬度以上的大小。而且,如圖3以及圖5所示,前述輥體91連動連結於輥可動機構(請求項中的“張力輥移動機構”)100。
<輥可動機構100>
如圖3以及圖5所示,輥可動機構100具備:於一端安裝有輥體91,並以支軸101為中心擺動自如的桿體102;使前述桿體102繞支軸101擺動的轉動體103;以及作為使前述轉動體103旋轉的驅動部的馬達104。
轉動體103連結於封裝件106的輸出軸103a,前述封裝件106係用於收納轉動體103之中心連動連結於馬達104的輸出軸(未圖示)的齒輪等,並於轉動體103之兩端側分別連結臂體105的基端。
而且,於臂體105的前端連結有分別將前端連結於桿體102的彈簧107的基端。2個彈簧107的前端連接於相互夾著支軸101的位置。根據前述結構,若馬達104正轉或反轉則一方的彈簧107被拉伸,另一方的彈簧107被放鬆,因此桿體102以支軸101為中心擺動。
若桿體102以支軸101為中心擺動,則如圖所示,安裝於桿體102的前端的輥體91壓住第一帶51或第二帶52的任一方,能夠選擇性地施加產生使散熱器風扇40旋轉對應的力的張緊度。
圖6A、圖6B係顯示張緊機構90的輥體91的運動的一例的說明圖。此外,雖然省略了圖示,但輥體91較佳為於前述輥體91的外表面形成與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對 應的槽部等。
如圖6A所示,於使用輥體91向第一帶51施加張緊的情況下,亦即,使散熱器風扇40正轉的情況下,桿體102擺動而使輥體91向下方移動。另一方面,如圖6B所示,於對第二帶52施加張緊的情況下,亦即,使散熱器風扇40反轉的情況下,桿體102擺動而使輥體91向上方移動。
如此,輥體91藉由輥可動機構100而向沒有向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任一方施加張緊的中立位置(圖6A(a)、圖6B(a))、僅與第一帶51抵接的正轉位置(圖6A(c))、僅與第二帶52抵接的反轉位置(圖6B(c))移動。因此,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的選擇性的切換能夠由具備單個輥體91且為簡單且低成本地構成的輥可動機構100可靠地進行。
此外,於使輥體91擺動時,可以使馬達104的旋轉速度適當減速。亦即,輥體91的移動與使馬達104高速旋轉相比變慢,因此若第一帶51或第二帶52的一方放鬆,則另一方的張緊增加。因此,例如正轉的散熱器風扇40開始減速,然後逐漸向反轉方向增速,因此第一帶51(第二帶52)的滑動音亦被可控地抑制,以提高靜音性。
另外,例如,於從圖6A所示的狀態向圖6B所示的狀 態或成為其相反的狀態的方式使輥體91動作的情況下,輥體91從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離開時產生來自帶(第一帶51、第二帶52)的反作用力,因此結果會幫助馬達104的驅動力。因此,若為本實施方式的結構的輥可動機構100,則亦即使做成相對小型的馬達104亦能夠圓滑地進行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的切換。
(其他)
另外,如圖7所示,正轉用帶輪81與反轉用帶輪83能夠配置於以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為中心的假想圓弧C上。亦即,將正轉用帶輪81與反轉用帶輪83配置於距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同距離的位置。圖7係顯示正轉用帶輪81以及反轉用帶輪83相對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配置例。
如此,藉由將正轉用帶輪81與反轉用帶輪83配置於距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均為半徑R的假想圓弧C上,從而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的張緊的鬆緩程度、拉伸程度不會變得不平衡。因此,能夠藉由1個輥體91可靠地切換將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傳動至散熱器風扇40的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參照圖2)。另外,能夠使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共用化,從而能夠實現成本降低。
此外,圖3、圖7所示的散熱器風扇40的葉片數為7 枚,與此相對圖7所示的例中為8枚。亦即,對於散熱器風扇40的葉片數沒有特別的限定,大小能夠考慮送風能力等而適當決定。
另外,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於第一傳動軸71的一端側,亦即從齒輪箱62向機體右側延伸的部分安裝有正轉用帶輪81以及輸入帶輪82,另一方面,於另一端側,亦即從齒輪箱62向機體左側延伸的部分,安裝有用於驅動穀粒箱8(參照圖1)的排出螺旋軸850的螺旋軸驅動帶輪87。
如圖2所示,從螺旋軸驅動帶輪87到排出螺旋軸850的動力傳動路徑如下地構成。
亦即,於齒輪箱62與排出螺旋軸850之間,設置收納傘齒輪組801的第一齒輪箱800,於連結於傘齒輪組801的一方的軸802安裝傳動帶輪88,於前述傳動帶輪88與螺旋軸驅動帶輪87之間張設第三帶53。此外,於傳動帶輪88與螺旋軸驅動帶輪87之間,設置有接通斷開第三帶53的張緊的離合器840。
於傘齒輪組801的另一方,連結振動軸810的基端,將前述振動軸810的前端經由第二齒輪箱820而與排出螺旋軸850的基端連動連結。此外,於第二齒輪箱820的內 部收納有例如供複數個平齒輪嚙合的傳動齒輪組821。此外,於振動軸810設置有叩擊穀粒箱8的底部凸輪體830。
如此,於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中,散熱器風扇40的正轉與反轉之外,還能夠進行穀粒排出螺旋9的排出螺旋軸850的驅動。
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於第一傳動軸71的另一端側,以與螺旋軸驅動帶輪87相鄰的方式,設置有用於驅動空調用的壓縮機200的空調驅動用帶輪89。而且,空調驅動用帶輪89以及與壓縮機200連動連結的空調被動帶輪210之間張設有第四帶54。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螺旋軸驅動帶輪87與空調驅動用帶輪89如後前述地藉由2連帶輪一體地構成(參照圖9)。
因此,於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中,藉由設置有齒輪箱62的簡單結構,不但可以抑制成本的提高,亦能夠於散熱器風扇40的正轉與反轉、以及除了可以進行穀粒排出螺旋9的排出螺旋轴850的驅動之外還可以進行空調用壓縮機200的驅動。
於此,參照圖8以及圖9對上述的動力切換機構60所具備的齒輪箱62的結構加以說明。圖8係齒輪箱62的側視圖,圖9係圖8所示的齒輪箱62後視觀察時的說明圖。
如圖所示,齒輪箱62於基部形成有用於向機體側安裝的凸緣621,並形成有從前述基部以大致45°的角度向斜上方延伸的長圓狀的箱主體622。
如圖9所示,箱主體622將相對較短的收納第一傳動軸71的第一軸收納部623鼓出形成於箱下部,並且將相對較長的收納第二傳動軸72的第二軸收納部624鼓出形成於箱上部。而且,於箱主體622的接近螺旋軸驅動帶輪87與空調驅動用帶輪89的一側,收納有由相互嚙合的平齒輪構成的一對齒輪61。
藉由採用前述結構的齒輪箱62作為動力切換機構60,第一傳動路徑W1與第二傳動路徑W2之間的切換變得容易,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選擇性地進行散熱器風扇40的正轉或反轉,並進行排出螺旋軸850的驅動、空調的驅動。
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實現以下的聯合收割機1。
(1)聯合收割機1具備:作為驅動源的發動機20;散熱器30,對發動機20的冷卻水進行冷卻;單個散熱器風扇40,配設於發動機20與散熱器30之間;以及將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傳動至散熱器風扇40的路徑選擇性切換為使 前述散熱器風扇40正轉的第一帶51的第一傳動路徑W1與使散熱器風扇40反轉的第二帶52的第二傳動路徑W2的動力切換機構60。
(2)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1)的結構中,動力切換機構60具備:收納相互嚙合的一對齒輪61的齒輪箱62;從齒輪箱62分別突出,與一對齒輪61的一方連接的第一傳動軸71以及與一對齒輪61的另一方連接的第二傳動軸72;分別安裝於第一傳動軸71的正轉用帶輪81以及用於將來自發動機20的動力輸入的輸入帶輪82;安裝於第二傳動軸72的反轉用帶輪83;安裝於發動機20的輸出軸73,經由傳動帶50而連動於輸入帶輪82的輸出帶輪84;設置於散熱器風扇40,經由第一帶51而連動於正轉用帶輪81的正轉帶輪85;設置於散熱器風扇40,經由第二帶52而連動於反轉用帶輪83的反轉帶輪86;以及選擇性地向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的任一方,施加傳動使散熱器風扇40旋轉的動力的張力。
(3)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2)的結構中,張緊機構90配設於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之間,於第一帶51與第二帶52的任一方,具備施加傳動使散熱器風扇40旋轉的動力的張力的輥體91。
(4)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3)的結構中,具備使輥體91 向對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任一方不施加張力的中立位置、僅向第一帶51施加張力的正轉位置、以及僅向第二帶52施加張力的反轉位置之間移動的輥可動機構100。
(5)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4)的結構中,輥可動機構100具備:於一端安裝輥體91,並以支軸101為中心擺動自如的桿體102;使前述桿體102繞支軸101擺動的轉動體103;以及使轉動體103旋轉的驅動部104。
(6)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2)到(5)中任意一種結構中,構成有將正轉用帶輪81與反轉用帶輪83配置於以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為中心的假想圓弧狀C。
(7)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2)到(6)中任一種結構中,於第一傳動軸71的前端安裝正轉用帶輪81,於比前述正轉用帶輪81靠齒輪箱62側安裝輸入帶輪82。
(8)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7)的結構中,安裝於第二傳動軸72的反轉用帶輪83配置得比安裝於第一傳動軸71的前端的正轉用帶輪81偏靠散熱器風扇40側,從機體內側依次設置傳動帶50、第一帶51、第二帶52。
(9)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2)到(8)的任一種結構中,於第一傳動軸71的一端側安裝正轉用帶輪81以及輸入帶輪82, 另一方面,於前述第一傳動軸71的另一端側安裝有螺旋軸驅動帶輪87,用於驅動穀粒箱8的排出螺旋軸850。
(10)聯合收割機1於上述(2)到(9)的任一種結構中,具備支撐散熱器風扇40的風扇支撐構件400,風扇支撐構件400具備安裝有散熱器風扇40的軸部43的板410與支撐前述板410並且連段兩端分別連結於散熱器風扇40的導流罩42的一對框架421、422,從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心方向觀察,一對框架421、422沿第一帶51以及第二帶52的張設方向,以隔著第一帶51、第二帶52的方式架設。
<變形例>
於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於用於構成第一傳動路徑W1、第二傳動路徑W2的帶輪,分別使用獨立的帶輪。但係,例如如圖10所示,能夠代替與設置於齒輪箱62的第一傳動軸71並設的正轉用帶輪81以及輸入帶輪82,使用2連帶輪860。圖10係顯示動力切換機構60所具備的帶輪的變形例的示意說明圖。
另外,能夠代替設置於散熱器風扇40的旋轉軸41的正轉帶輪85與反轉帶輪86,亦使用2連帶輪870。如此,藉由使用2連帶輪860(870),減少配件數量,實現降低成本。
另外,於上述的實施方式中,正轉帶輪85與反轉帶輪86做成同徑,但亦可以不同徑。
另外,於上述的實施方式中,收納於齒輪箱62內的一對齒輪61選用平齒輪,但亦可以使用其他種類的齒輪。例如,於第一傳動軸71與第二傳動軸7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的情況亦可以使用傘齒輪等。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容易地推導出其他效果、變形例。因此,本發明更廣泛的形態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表述的特定的詳細以及代表的實施方式。因此,只要不超出本申請技術方案以及其等同技術特徵所定義的所有的發明的概念的精神或範圍,能夠進行多種變更。
20‧‧‧發動機
30‧‧‧散熱器
40‧‧‧散熱器風扇
41‧‧‧旋轉軸
50‧‧‧傳動帶
51‧‧‧第一帶
52‧‧‧第二帶
53‧‧‧第三帶
54‧‧‧第四帶
60‧‧‧動力切換機構
61‧‧‧齒輪
62‧‧‧齒輪箱
71‧‧‧第一傳動軸
72‧‧‧第二傳動軸
73‧‧‧輸出軸
81‧‧‧正轉用帶輪
82‧‧‧輸入帶輪
83‧‧‧反轉用帶輪
84‧‧‧輸出帶輪
85‧‧‧正轉帶輪
86‧‧‧反轉帶輪
87‧‧‧螺旋軸驅動帶輪
88‧‧‧傳動帶輪
89‧‧‧空調驅動用帶輪
90‧‧‧張緊機構
200‧‧‧壓縮機
210‧‧‧空調被動帶輪
800‧‧‧第一齒輪箱
801‧‧‧傘齒輪組
802‧‧‧軸
810‧‧‧振動軸
820‧‧‧第二齒輪箱
821‧‧‧傳動齒輪組
830底部凸輪體
840‧‧‧離合器
850‧‧‧排出螺旋軸
W1‧‧‧第一傳動路徑
W2‧‧‧第二傳動路徑

Claims (5)

  1. 一種作業車輛,具備:發動機(20);散熱器(30),對前述發動機(20)的冷卻水進行冷卻;罩(10a),具有配置於前述傳動散熱器(30)之外側的過濾部;以及單個風扇(40),配置於前述發動機(20)與前述散熱器(30)之間;前述作業車輛還設置有:第一傳動路徑(W1),將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一帶(51)而傳動給前述風扇(40),並使前述風扇(40)正轉;第二傳動路徑(W2),將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經由第二帶(52)而傳動給前述風扇(40),並使前述風扇(40)反轉;以及動力切換機構(60),前述動力切換機構(60)切換從前述第一傳動路徑(W1)向前述風扇(40)傳動的狀態與從前述第二傳動路徑(W2)向前述風扇(40)傳動的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作業車輛,其中於前述第二傳動路徑(W2)設置有由相互嚙合的齒輪(61)而構成的反轉傳動機構。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作業車輛,其中設置有:齒輪箱(62),用於收納前述齒輪(61); 將安裝於各個前述齒輪(61)的第一傳動軸(71)以及第二傳動軸(72)從前述齒輪箱(62)向機體右側方突出。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作業車輛,其中於前述第一軸(71)安裝有輸入來自前述發動機(20)的動力的輸入帶輪(82)與對前述第一帶(51)進行驅動的正轉用帶輪(81);於前述第二傳動軸(72)安裝有對前述第二帶(52)進行驅動的反轉用帶輪(83);於前述風扇(40)的旋轉軸(41)安裝有經由前述第一帶(51)而從前述正轉用帶輪(81)連動的正轉帶輪(85)與經由前述第二帶(52)而從前述反轉用帶輪(83)連動的反轉帶輪(86);並具備有:張緊機構(90),對前述第一帶(51)與前述第二帶(52)選擇性地施加能夠進行動力的傳動的張力。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作業車輛,其中前述張緊機構(90)具備對前述第一帶(51)與前述第二帶(52)選擇性地施加張力的張力輥(91);前述作業車輛還具備:張力輥移動機構(100),前述張力輥移動機構(100)使前述張力輥(91)移動至中立位置、正轉位置與反轉位置;前述中立位置是對前述第一帶(51)以及前述第二帶(52)均不施加張力的位置; 前述正轉位置是僅對前述第一帶(51)施加張力的位置;前述反轉位置是僅對前述第二帶(52)施加張力的位置。
TW106110514A 2016-05-25 2017-03-29 作業車輛 TWI623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4664A JP6142946B1 (ja) 2016-05-25 2016-05-25 作業車両
JP2016-104664 2016-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160A true TW201741160A (zh) 2017-12-01
TWI623448B TWI623448B (zh) 2018-05-11

Family

ID=5901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514A TWI623448B (zh) 2016-05-25 2017-03-29 作業車輛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42946B1 (zh)
KR (1) KR101931116B1 (zh)
CN (1) CN206551861U (zh)
TW (1) TWI623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999B (zh) * 2018-05-25 2019-11-26 宁波高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防垢散热器
CN111791690B (zh) * 2020-06-29 2022-05-06 浙江安格鲁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用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9431U (zh) * 1977-05-19 1978-12-14
US4634403A (en) * 1985-11-18 1987-01-06 Tennant Company Belt drive
JP2535949Y2 (ja) * 1991-02-06 1997-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H07119464A (ja) * 1993-10-25 1995-05-09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02398510B (zh) * 2010-09-09 2015-04-15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JP5598218B2 (ja) * 2010-09-29 2014-10-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KR101310698B1 (ko) * 2010-12-17 2013-09-25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작업 차량의 원동부 구조
CN202937341U (zh) * 2011-12-27 2013-05-15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JP5953934B2 (ja) * 2012-05-18 2016-07-2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TWI569715B (zh) * 2013-08-26 2017-02-11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作業車輛的原動部構造
JP6150169B2 (ja) * 2013-09-25 2017-06-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CN103548433B (zh) * 2013-10-16 2017-01-18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刃护盘用导轮配窜垡型犁消中漏耕的宽幅卧式微耕机
JP6318824B2 (ja) * 2014-04-25 2018-05-0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KR20150137955A (ko) * 2014-05-29 2015-12-09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1861U (zh) 2017-10-13
KR101931116B1 (ko) 2018-12-20
TWI623448B (zh) 2018-05-11
JP2017210109A (ja) 2017-11-30
KR20170133246A (ko) 2017-12-05
JP6142946B1 (ja) 201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1160A (zh) 作業車輛
JP2012196146A (ja) コンバイン
JP5288290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8202939A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
TWI796407B (zh) 聯合收穫機之動力部構造
TWI569715B (zh) 作業車輛的原動部構造
JP2012245914A (ja) 作業車輌
JP2018140694A (ja) 作業車両
WO2013146476A1 (ja) 田植機
WO2013146473A1 (ja) 田植機
WO2013146475A1 (ja) 田植機
JP2015189386A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4134104A (ja) 作業車輌
JP6500862B2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JP5737522B2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JP6399052B2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JP2017227285A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JP2012115175A (ja) コンバイン
JP6565976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JP627807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06561B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60602A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JP5673884B1 (ja) コンバイン
JP4148954B2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13203085A (ja) 田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