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430A - 衣物 - Google Patents

衣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430A
TW201739430A TW106110432A TW106110432A TW201739430A TW 201739430 A TW201739430 A TW 201739430A TW 106110432 A TW106110432 A TW 106110432A TW 106110432 A TW106110432 A TW 106110432A TW 201739430 A TW201739430 A TW 2017394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belt
wearer
covering material
garmen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aki Chin
Yuichiro Honda
Go Nakamura
Miki Kasabo
Osamu Okazaki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73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43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41B9/001Under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41B9/14Waistbands forming part of the undergarments; Closur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102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 A61F5/0104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without articulation
    • A61F5/0106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without articulation for the knees
    • A61F5/0109Sleeve-like struc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2500/00Materials for 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or handkerchief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1B2500/10Knit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2003/007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secured to the patient, e.g. with be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61H2205/102Kne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衣物,其可適用於體能衰弱者及其屆臨者,令藉自身肌力進行的關節運動輕鬆化,並有效抑制肌力的衰退,以維持或提高身體的日常活動。衣物20a係在身體披覆質材21a配置有輔助帶2a及2b,前述輔助帶2a及2b係從一端部側3a到另一端部側3b包夾著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a的覆蓋穿用者關節的部分,以循沿著穿用者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於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a,前述輔助帶2a及2b係以前述輔助帶2a及2b與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a彼此分離且可獨立伸縮的方式固定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a,在前述衣物20a穿用時連結前述輔助帶2a及2b的前述一端部側3a與另一端部側3b的方向S的張力,係大於前述衣物20a穿用時與前述輔助帶2a及2b重疊之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a和前述方向S平行方向的張力。

Description

衣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衣物,其可適用於體能衰弱者及其屆臨者,使藉自身肌力進行的關節運動輕鬆化,並有效抑制肌力衰退,俾維持或提高日常的身體活動。
近年來,世界性的高齡化正急速進行。人們年歲日增,要如何依照其能力繼續勞動,或者一邊以自立方式支援其活動性的日常生活,一邊抑制日益増加的醫療費用及社會保障費已成為一大社會課題。
提高肌力在維持及提升日常生活運作能力上實為重要因素。對高齡者而言,肌力的衰退不僅會加大關節的負擔,也會導致對日常起居活動的動作帶來障礙的結果。再者,提高柔軟性可藉由改善關節活動範圍或關節機能,或緩和肌肉的緊張而獲致傷害預防的效果。特別是促進走路等展現自然的身體動作的關節運動,對健康者體能的機能維持本應如此,即使在以恢復體能衰弱者之機能為目的的復健場所,也是重要的手段。
以體能或活動能力沒問題的人士或是體能或活動能力相對較高的人士為對象的運動服或運動內衣、及具支撐功能的各種衣料已有各種提案。例如,局部改 變下肢部分的服裝壓力的衣物(參照專利文獻1)、或提高特定部分之束緊力的衣物(參照專利文獻2)、由伸縮方向性不同的素材組合而成的衣物(參照專利文獻3)、沿穿用者的肌肉或韌帶部分設置補強部的衣物(參照專利文獻4)等已為公知。這些衣物,從其服裝壓力的觀點而總稱為緊身衣。
然而,這些緊身衣是為了使服裝壓力作用在特定的肌肉而設計,其目的在保護或増強該肌肉,並非直接輔助關節的動作。而且,整體上其拘束力大多較強,握力較弱的體能衰弱者或其屆臨者難以穿著,特別是對腰圍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大之傾向的高齡者而言,也有難以長時間穿著的問題。此外,體能衰弱者或其屆臨者,例如缺乏運動習慣的一般中高齡人士,畢竟肌力極低者甚多,要穿著上述緊身衣很有耐性地持續運動才能好不容易獲得肌力的増強,這在氣力或持久力上有其難以接受的一面。
對於此類缺乏肌力的體能衰弱者,以專利文獻5及6為代表的對髖關節抬提動作稍加輔助使步行輕鬆化的電驅動式輔助器具已有各種汽車廠商、材料廠商、及大學等開始提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309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802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6-21977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3-22771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9-095645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4-018536號公報
但,專利文獻5及6所揭示的上述輔助器具係屬電驅動式,故需要使用電池,卻因時下鋰離子電池的蓄電池容量,使輔助器具的重量變得非常大,導致該輔助器具的使用時間等有所限制。而且每次穿著都要由專業人士配合穿用者的體能進行輔助力的電子性設定、或機械性調整,有穿著所需工夫甚為繁雜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提供不需要電氣式驅動源,成本低,穿用性或安全性優越,對於再展現人體自然動作的身體關節運動,能夠有效加以輔助的衣物。
本發明人為解決前述課題而致力研討的結果,發現藉由採用如下的手段即得以解決課題。
(1)一種身體披覆質材上配置有輔助帶的衣物,前述輔助帶係以包夾著前述身體披覆質材的覆蓋穿用者關節之部分,從一端部側到另一端部側循沿著穿用者的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前述輔助帶係以前述輔助帶與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彼此分離且可獨立伸縮方式固定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前述衣物穿用 時連結前述輔助帶之前述一端部側與前述另一端部側的方向S的張力T1,係大於前述衣物穿用時與前述輔助帶重疊的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平行於前述方向S之方向的張力T2。
(2)如前述(1)之衣物,其中,前述張力T1與前述張力T2之比(T1/T2)為3以上100以下。
(3)如前述(1)或(2)之衣物,其具有調整前述張力T1的手段。
(4)如前述(1)至(3)中任一項之衣物,其具備A1與A2兩條輔助帶,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具備: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覆蓋穿用者右膝周部之部分B、及覆蓋穿用者左膝周部之部分C,輔助帶A1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A,輔助帶A1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B,輔助帶A2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A,輔助帶A2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C。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項之衣物,其更具備調節帶,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具備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穿用者左右髂骨稜附近的前述身體披覆質材部分係藉前述調節帶披覆,且具有束腰部,其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前述部分A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調整帶。
(6)如前述(1)至(3)中任一項之衣物,其中,前述身體披覆質材係為筒狀體,其具備覆蓋穿用者上臂部之部分D、覆蓋穿用者手肘部之部分E、及覆蓋穿用者 手腕部之部分F;輔助帶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D,輔助帶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F。
若依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衣物,其能適用於體能衰弱者及其屆臨者,身體運動得以輕鬆化,能引導出活動身體的欲望,結果,可有效抑制肌力衰退,且不需要電氣式驅動源,成本低,穿用性或安全性優異,能有效輔助再展現人體自然動作的身體活動。
1‧‧‧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
2a、2b、2c、2d、2e、2f、2g、2h、2i、2j、2k、2m、2n、2p、2q‧‧‧輔助帶
3a‧‧‧輔助帶的一端部
3b‧‧‧輔助帶的另一端部
4‧‧‧覆蓋穿用者右膝部之部分(B)
5‧‧‧覆蓋穿用者左膝部之部分(C)
6‧‧‧扣具
7a、7b‧‧‧引導線
8a、8b‧‧‧引導線
9‧‧‧扣止部
10‧‧‧扣止部
11‧‧‧扣止部
12a、12b‧‧‧引導線
13a、13b‧‧‧引導線
14a、14b‧‧‧引導線
15‧‧‧扣止部
16‧‧‧扣止部
20a、20b、20c、20d、20e‧‧‧衣物
21a、21b、21c‧‧‧身體披覆質材
22‧‧‧調整帶
23‧‧‧扣止部的一方
D‧‧‧覆蓋穿用者上臂部之部分
E‧‧‧覆蓋穿用者手肘部之部分
F‧‧‧覆蓋穿用者手腕部之部分
EL‧‧‧輔助帶的外側線
R1‧‧‧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右側部
L1‧‧‧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左側部
R2‧‧‧覆蓋左膝周部之部分(C)的右側部
L2‧‧‧覆蓋右膝周部之部分(B)的左側部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
圖3為本發明又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
圖4為本發明再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
圖5為本發明又再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後視圖。
圖6(a)為用在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6(b)為用在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6(c)為用在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 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
圖7(a)(b)為用在圖1至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輔助帶的概略前視圖。
圖8(a)為用在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8(b)為用在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8(c)為用在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
圖9(a)為用在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9(b)為用在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9(c)為用在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
圖10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右側視圖。
圖11為用在圖10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
圖12為用在圖6(a)(b)(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構成部分概略展開圖。
圖13為用在圖8(a)(b)(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構成部分概略展開圖。
圖14(a)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圖14(b)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右側視圖、圖14(c)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後視圖。
圖15為用在圖14(a)(b)(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的調整帶的概略前視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的衣物為在身體披覆質材配置有輔助帶的衣物,前述輔助帶係包夾著前述身體披覆質材覆蓋穿用者關節的部分,從一端部側到另一端部側以循沿穿用者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此處,係使前述輔助帶以前述輔助帶與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彼此分離且可獨立伸縮的方式固定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而且,前述衣物穿用時前述輔助帶的前述一端部側與前述另一端部側的連結方向S之張力T1,係大於與前述輔助帶重疊的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平行於前述方向S方向之張力T2。
依此方式,將輔助帶的一端部與另一端部配置於作為對象的穿用者關節兩側,藉由以上述張力T1大於上述張力T2的方式預先適度張拉,即可利用輔助帶欲復原的力量,將關節的起動運動朝期望的方向引導。本發明的衣物中,由於是在作為對象的穿用者關節部分,使身體披覆質材與前述輔助帶彼此分離且獨立伸縮,所以輔助帶在身體披覆質材的固定點之外不會受到拘束,在前述輔助帶和覆蓋前述關節部分重疊的部分,輔助帶不會阻礙身體披覆質材的伸展。因此,和習知的緊身衣相比,壓迫感小,且耐長時間穿用。再者,藉由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彼此獨立伸縮,輔助帶的一端部與另一 端部可直接相互牽拉,其力量不會被分散,較容易逕自傳達到穿用者的關節部位。此處,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輔助帶的欲復原力,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和前述輔助帶未固定於前述身體披覆質材之部分的靜摩擦係數以較低為佳。
作為本發明衣物支撐對象的關節,具體而言,在上肢有肩關節、肘關節、手關節、手及指關節、前臂等,在下肢有髖關節、膝關節、腳關節、腳指關節,以及頸部、胸腰部等。亦即,上述的關節只要是骨與骨連結的部分,即無特別限定。輔助帶亦不妨跨越複數個關節。而且,這些關節具有彎曲、伸展、內轉、外轉、內旋、外旋、旋前、旋後等按每個部位決定的運動方向及以角度表示的活動範圍。輔助帶的配置以能依照穿用者的狀態,在期望的部位,引導出期望的關節運動為佳。
本發明的衣物,輔助帶也可為複數條,複數條輔助帶可配置在各別分開的位置,也可重疊配置。
此處,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該衣物20a具有身體披覆質材21a及兩條輔助帶2a、2b。該身體披覆質材21a具有:衣物穿用時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1、衣物穿用時覆蓋穿用者右膝周部之部分(B)4、衣物穿用時覆蓋穿用者左膝周部之部分(C)5、及4對扣止部的一方。再者,輔助帶2a、2b分別具有2對扣止部的另一方。亦即,透過設在輔助帶2a、2b的成對扣止部中構成另一方側之扣止部扣止於設在身體披覆質材21a的成對扣止部中構成一方側 之扣止部,輔助帶2a、2b即得以可扣脫於身體披覆質材21a的狀態加以固定。
此外,設於身體披覆質材21a的4對扣止部中,構成一方側的扣止部係分別在覆蓋前述腰周部之部分A的右側部R1及左側部L1、覆蓋前述右膝周部之部分B的左側部L2、及覆蓋前述左膝周部之部分C的右側部R2各配置1個。而且,設於輔助帶2a、2b的2對扣止部中構成另一方側扣止部係配置在一端部3a及另一端部3b。
而且,在2條輔助帶2a、2b中,輔助帶2a係藉由設於該輔助帶2a之一端部3a的扣止部扣止於設在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右側部R1的扣止部,使輔助帶2a得以可扣脫狀態實施固定;藉由設於該輔助帶2a另一端部3b的扣止部扣止於設在覆蓋右膝周部之部分B的左側部L2的扣止部,使輔助帶2a得以可扣脫狀態實施固定。此外,2條輔助帶2a、2b中,輔助帶2b係藉由設在輔助帶2b之一端部3a的扣止部扣止於設在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左側部L1的扣止部,使輔助帶2b得以可扣脫狀態實施固定;設於該輔助帶2b另一端部3b的扣止部則扣止於設在覆蓋左膝周部之部分C的右側部R2的扣止部,使輔助帶2b得以可扣脫狀態實施固定。
此外,2條輔助帶2a、2b係配置成這些輔助帶的2端部3a與3b包夾穿用者的髖關節,且循沿穿用者大腿前面的身體表面。此處,如上所述,在輔助帶2a、2b配置於身體披覆質材21a之表面的狀態下,由於輔助帶2a或2b之一端部3a側和另一端部3b側之連結方向S的張力 T1係大於與輔助帶重疊的身體披覆質材21a和前述方向S平行之方向的張力T2,所以本發明的衣物能夠適當輔助穿用者髖關節的彎曲運動,可獲得輔佐穿用者步行的效果。
而且,本發明的衣物因採用如上述例示的構成,故無需電力式驅動源,生產性優且成本低,此外,因係屬於衣物,故相較於電驅動式輔助器具,重量輕且安全性高,而且,安全性亦優。
本發明的衣物中,前述張力T1與前述張力T2之比(T1/T2)係以3以上100以下為佳。藉由將T1/T2設在3以上,輔助帶可充分發揮回復原狀的力,可更適切引導關節朝著期望的方向運動。另一方面,藉由將T1/T2設在100以下,輔助帶之2個端部彼此的牽拉力較適度,使衣物的穿用性更為提升,並且,因關節運動的引導前姿勢及體位維持所產生的疲勞得以更為減輕。此外,T1/T2的下限更佳為7以上,T1/T2的上限更佳為80以下。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此處,該衣物20b係由與構成圖1所示衣物20a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所構成,但和圖1所示衣物20a不同之點在於,輔助帶2c與2d係以較圖1所示衣物20a的輔助帶2a與2b之張力T1為弱的張力T1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21b。例如,相同的2條輔助帶中,將一條輔助帶以特定力量朝長度方向張拉時的輔助帶張力,和將另一條輔助帶以較上述特定力為弱之力量朝長度方向張拉時的輔助帶張力相比較時,後者的張力會較弱。這種圖1所示衣 物20a與圖2所示衣物20b的差異,可藉由本發明的衣物具有調整張力T1之手段來實現。
然後,藉由以此方式在相同衣物上調整輔助帶之張力T1,即可在例如運動訓練初期時先將張力設於較弱的狀態,漸漸習慣後,再一邊階段性地加強或減弱對穿用者感到最適當張力,一邊找出最佳位置。因人的身體狀況或體能會隨季節或時區而改變,故藉這種張力的調整可獲得符合當時能力的輔助力,故很理想。再者,四肢的能力有左右差異的情況中,也可透過改變左右的張力來調整左右的平衡。以往的緊身衣大多只是在順沿穿用者肌肉或韌帶的部分設置補強部,而無法在穿用後按照個別能力進行張力調整,在這方面,本發明的上述特點實屬一大優點。可按照個別能力作張力調整的特點容易謀求穿用的習慣化及關節運動的安定化。依以上方式,可配合穿用者的體能而獲得彈性化的關節輔助調整效果。
再者,以調整上述張力T1的手段而言,可例示一種改變未朝長度方向張拉的輔助帶長度之方法、及另一種改變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的固定部之間的長度的方法等兩種。前一方法(改變輔助帶長度的方法)中,適於使用服裝二級材料中通常使用的尼龍或聚縮醛等各素材或寬型扣具或調整具。藉由扣具或調整具的調整,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越長張力T1越小,相反的,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越短,張力T1則可增大。另一方面,後一方法(改變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的固定部之間的 長度的方法)可適用面扣具或鈕扣等可局部固定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的二級材料。例如,在輔助帶的至少一端部預先設置面扣具,且在身體披覆質材的對應部分設置面扣具,若預先將設在身體披覆質材的面扣具之長度或寬度相對於設在輔助帶端部的上述面扣具加大設置,則藉由將供設於輔助帶端部的上述面扣具扣止而設於身體披覆質材的面扣具之部位加以調整,即可調整輔助帶固定部之間的距離,結果,可容易改變張力T1。
此處,面扣具係為只要將面與面相壓合即可黏接在一起的構成,故可自由黏接或剝離。一般而言,面扣具雖以鉤面與環圈面組成者為多,但較佳可使用鉤(hook)與環圈(loop)雙方被掩蓋而無區別的類型、鉤面呈蘑菇狀或鋸齒狀以加強結合力的類型等。面扣具中也有具伸縮性的類型,因其運動隨順性很高,故以成對面扣具之任一單側使用伸縮性類型者為佳。若為相同的輔助帶,將輔助帶固定部之間的長度加長,亦即,越將更張拉狀態的輔助帶固定於身體披覆質材,張力A就越變大;輔助帶固定部之間的長度縮短,亦即,越將未張拉狀態的輔助帶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張力A就越減小。
另外,調整張力T1的時機在衣物穿用前或穿用後均可。亦即,可在衣物穿用前調整張力T1,預先設定穿用者所期待的輔助力後再穿上衣物,也可在不固定輔助帶的狀態下穿上衣物後,再配合穿用者當天當時區的體能或體況調整張力T1。因屬於簡單且類比式調整手段,故例如在受過訓練的專家的指導或會同下,配合穿 用者的身體能力設定輔助力一次,穿用者即可藉由在自家重現其配置,進行自發性的復健或有效的運動。
此處,張力T1的值較佳為4N以上55N以下。藉由將張力T1的值設在4N以上,輔助帶回復原狀的力可充分發揮,可將關節運動朝理想方向更適切地引導。另一方面,藉由將張力T1的值設在55N以下,輔助帶的2個端部彼此間可獲得適度的牽拉力,使衣物穿用性更為提升,並且因關節運動的引導前的姿勢及體位維持所產生的疲勞可更為減輕。
此處,輔助帶只要是包含天然橡膠或合成塑膠、金屬(加工成彈簧狀者)等可伸縮材料且具適度彈性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但,因係穿用在人身上的衣物,基於萬一摔了跤也要能確保安全性的觀點,輔助帶以橡膠或樹脂等的彈性材料或具伸縮性的纖維材料製成者較理想。此外,過敏體質的人士中,因有人表示會對天然橡膠產生過敏反應,所以特別以合成塑膠等彈性體製成者為佳,例如聚酯系合成樹脂HYTREL(註冊商標)製輔助帶就很好用。
可適用於輔助帶的纖維材料可舉出有絲綢或羊毛等天然纖維、或人造絲等再生纖維及在選自壓克力系纖維或聚酯系纖維等合成纖維類組群的至少1種纖維中混用彈性纖維(聚胺基甲酸酯纖維、聚酯彈性體纖維等)編成的伸縮性織編物等、或單獨用彈性纖維編成的伸縮性編織物等。此外,也可不使用彈性纖維,而由例如一方係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為主體之屬於聚酯 的2種聚酯聚合物沿纖維長度並列貼合的複合纖維型複絲(multifiber)使用於經線及緯線之至少一者的聚酯系伸縮性編織物也可適用。
前述纖維材料的構成可為織物及編物的任一種,從具有高度伸縮特性且可藉組織構造賦予吸汗及速乾功能等角度來看,編物較佳。編織組織可為經編及緯編的任一種,但較佳為具有高度伸縮性的經編。
前述輔助帶可為單一材料,也可由複數種素材複合而成。複合方法可將例如具有不同伸長率的複數種素材加以重疊、連結、或重疊且連結,藉由複合化,可將所期望的張力施以微調整。
輔助帶的形狀,只要能夠以包夾覆蓋穿用者關節的部分從一端部側到另一端部側循沿穿用者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即可,並無特別限制。然而,人體關節部周邊的軀體環周直徑會連續性變化,將輔助帶從環周直徑較大部位配置到較小部位之際,較佳為將輔助帶作成前端較小的漸縮狀,且配置成漸縮狀輔助帶呈前縮形的前端部分固定在環周直徑較小的軀體部位,漸縮狀輔助帶的另一端較粗部分固定在環周直徑較大的軀體部位。
漸縮狀輔助帶的製作並無特別限制,但可將相同寬度輔助帶的一部分以局部重疊的方式折成V字形,即可製得寬度從寬幅部分至窄幅部分連續地窄縮的漸縮(taper)狀輔助帶。藉由作成V字形,隨著關節運動的抬提動作,V字輔助帶的單側帶體伸展時,另一側帶體就會 收縮,然後,這次伸展側的帶體收縮時,另一側帶體則會伸展,而呈交替伸展收縮的形態。所以相較於例如I字形輔助帶,張力的作用會被分散,耐久性也可提升,由於帶體會彼此伸展收縮,帶體前縮部分大幅左右擺動的情形會受到抑制,力量會集中於輔助帶的長度方向,所希望的關節運動穩定感得以提高。再者,肢體粗大部分的身體披覆質材雖必然會有伸長率較高的傾向,但輔助帶寬度較小時,應力就會集中在一個部位,使更多應力作用在身體披覆質材上,容易發生破裂或綻開等損傷。相對於此,透過肢體粗大部分使用寬幅的輔助帶,肢體細小部分使用細幅輔助帶,亦即藉由使用漸縮狀輔助帶,應力不會過於集中在特定部位,可按照部位的粗細很平衡地覆蓋在身體上,使輔助力發揮作用。
輔助帶循沿身體的方式,如圖1等所示,以輔助帶2a、2b斜向橫貫身體表面的方式一邊環繞肢體一邊循沿較理想。藉由採用這種輔助帶循沿方式,可使輔助帶的長度在有限的身體表面保持得相對較長,而得以儲存大的張力能量。更佳為,若將作為對象的關節及其兩側的肢體視為筒體時,如圖1所示,將輔助帶2a的一端部3a至另一端部3b的外側線設為EL時,包含外側線EL的終點(位於另一端部3b側者)及筒體中心軸的面,相對於包含外側線EL的起點(位於一端部3a側者)及筒體中心軸的面所形成的角度,亦即,輔助帶對筒體的環繞角度較佳為135°至225°。輔助帶對視為筒體的身體表面的環繞角度小於135°時,輔助帶鬆掉時,容易和身體表面產生間 隙,而有樓梯扶手等突起物等進入上述間隙而發生身體被勾拉的顧慮,再者,長度較短時,輔助帶的張力無法獲得大幅儲存,力量較難以傳達到關節。輔助帶對視為筒體的身體表面的環繞角度超過225°,使輔助帶過度環繞於身體表面時,輔助體會被拘束在身體上,力量難以作用於關節上。
此外,上述的位置關係中,只要變換輔助帶的循沿方向(順時針或反時針),即可容易改變關節運動輔助的方向性,訓練的自由度極高,很理想。
輔助帶的伸展容易性,係以對顯示彈性的「彈簧」施加負荷時的彈簧常數來表現。一般而言,彈簧常數大的素材不易伸展,彈簧常數小的素材,少許力量就很容易伸展。輔助帶的彈簧常數以0.01至0.50N/mm為佳。上述彈簧常數的值若小於0.01N/mm,輔助帶回復原狀的彈簧力較弱,難以將關節朝所期望的方向引導。另一方面,彈簧常數值若大於0.50N/mm,輔助帶端部彼此間的牽拉力過強,而難以穿著,或者,要維持關節運動的引導前姿勢及體位會很累人。因此,輔助帶的彈簧常數以0.01至0.50N/mm為佳。另外,為了獲得所期望的彈簧常數,可將具有不同彈簧常數的素材加以重疊、銜接、或重疊且銜接。2件相同素材重疊時,其合成彈簧常數約為2倍,具不同彈簧常數的素材相銜接時,即成為合成彈簧常數的倒數為各彈簧係數之倒數和的關係(胡克定律),因可用模擬運算以獲得所期望的彈簧常數,故有助於適當輔助力探究期間的縮短。
用於身體披覆質材的布料以具有伸縮性的伸縮性布料較理想。上述布料的伸縮性較低,身體披覆質材與身體之間有大間隙時,衣物會上滑或走樣,輔助帶的張力無法順利傳達到身體上,難以引導出理想的關節運動。為了防止這種上滑或走樣,也為了讓前述輔助帶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的固定部得以作為關節運動的支點而動作,也基於讓披覆質材對身體具有優異的密貼性的觀點,用於身體披覆質材的布料以屬於伸縮性布料較理想。此外,前述伸縮性布料的伸展率較佳為30%以上。藉由將伸展率設在30%以上,伸縮性布料得以充分隨順人體運動時的皮膚伸展,且可提高運動配合性。再者,為了抑制衣物的上滑,身體披覆質材的至少一部分可使用具防滑功能的素材。具體而言,可考量黏合具有防滑功能的布料或巾帶等或塗佈樹脂。
前述伸縮性布料以使用聚肢基甲酸酯彈性纖維較理想,其中,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以使用市售LYCRA(註冊商標)、T-127C(商品名)較理想。因其具備用小力量就可大幅伸展、及快速回復原狀的性質。此處,身體披覆質材不必將作為對象的關節周圍完全覆蓋,為了防止悶濕並提高衣物的通氣性及舒適感,也可局部開孔。作為身體披覆質材,網孔狀布料或在與輔助帶重疊的部分開孔的構造也很適用。
本發明適用對象的關節並無特別限定,但以步行運動所用到的髖關節為對象者特別理想。此處,圖1至5中係例示以髖關節為輔助對象的本發明衣物的形態 。茲根據圖1說明如下。該衣物20a具備2a、2b兩條輔助帶,身體披覆質材21a具備覆蓋穿用者腰周部分的部分(A)1、覆蓋穿用者右膝周部分的部分(B)4、及覆蓋穿用者左膝周部分的部分(C)5。這2條輔助帶2a、2b之中,輔助帶2a的一端部3a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在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腰周部分之部分A的右側部R1(右腰外側);輔助帶2a的另一端部3b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在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右膝周部分之部分B的左側部L2(右膝內側)。這兩條輔助帶2a、2b之中的輔助帶2b的一端部3a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腰周部分的部分A的左側部L1(左腰外側),輔助帶2b的另一端部3b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左膝周部分的部分C的右側部R2(左膝內側)。前述輔助帶2a、2b係循沿著大腿前面的身體表面配置。
此處,輔助帶循沿身體表面的方式,雖有例如圖1至4所示地使輔助帶2a、2b、2c、2d、2e、2f、2g、2h、2i及2j循沿大腿部的身體前面側的方法、及如圖5所示地使輔助帶2k及2m循沿身體後面側的方法,但對於步行能力低弱者而言,則以循沿大腿部的身體前面側較理想。因為透過這種方式,輔助體在髖關節伸展時進行伸展並儲存的張力能量可在髖關節提抬之際釋放並轉換成輔助力的緣故。高齡者之所以容易絆倒,因前述髖關節提抬力低弱的成分很大,透過對此點適當加以輔助,即可使腳容易提抬,以預防絆倒或跌倒。另一方面,如前述地將能量儲存在輔助帶的方式對步行能力低弱者而 言,雖仍有是否需要相對應的勞力的懸念,但髖關節伸展時,脚是在碰觸地面的狀態,其係利用身體自然動作的慣性及體重移動而伸展,故不會有大的負擔感。穿用者可配合自身的步行能力,一面適當調整前述輔助力一面使藉自身肌力進行的步行運動輕鬆化,俾有效抑制肌力的衰退。
此處的輔助帶循沿方式係以從右腰外側向右膝內側斜向循沿的方式更佳。圖1的形態例中,作為對象的關節為髖關節,在將大腿肢體視為筒體時,如圖1所示,在輔助帶2a的一端部3a到另一端部3b的外側線設為EL的情況下,配置成包含外側線EL之終點(位於另一端部3b側)及筒體中心軸之面相對於包含外側線EL之起點(位於一端部3a側)及筒體中心軸之面所形成的角度,亦即,輔助帶對筒體的環繞角度為175至185°。藉由此種配置方式,例如,以從右腰外側到右膝外側的循沿方式,相較於直接循沿時(前述角度為0°),藉由將相對長度拉長,更能儲存張力能量。再者,雖也有使輔助帶從穿用者肚臍周邊向膝部外側斜向循沿的方法,但在將髖關節上抬時,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在大腿附近有點容易產生間隙。因此,將輔助帶從右腰外側向右膝內側配置,使輔助帶不易經由一連串的步行動作而在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之間產生間隙較理想。更佳為,較理想的輔助帶配置方式係將輔助帶的一端部固定在穿用者腰周部中骨盤稜線部附近的身高方向長度為5cm而軀幹周圍方向長度15cm的區域,而輔助帶的另一端部則固定在膝部中以內 側側副韌帶為中心的穿用者身高方向長度為15cm而膝周圍方向長度為3cm的區域。
此外,使用伸縮性布料的身體披覆質材因有難以穿著的一面,故如圖6方式,在下擺部設置扣具6時就會更佳。
藉由這種步行輔助,體能或活動度漸漸提升時,也可如圖5所示,將輔助帶2k、2m循沿身體表面的方式改為循沿身體背面側的方式。藉由這種作法,髖關節提抬(亦即,髖關節収縮)時,負荷反而會發生作用(亦即,輔助髖關節伸展),使穿用者的肌力再獲得鍛鍊。當然,本發明也能適用於體能或活動度無問題的人士、或者,相對地,對於具有高度體能或活動度的人士(運動家、運動選手等)也適於用來増強體能。
要用何種式樣(pattern)製作身體披覆質材的身體布料,並無限制,但可如圖13所示的身體布料式樣那樣,使輔助帶通過的位置反映在身體披覆質材的式樣上,預先設置引導線兼作縫線針腳。此外,也可如圖8所示之身體披覆質材的一實施形態例那樣,將輔助帶的適當長度及寬度用別的引導線7a、7b、8a、8b階段性地標示在身體披覆質材側。輔助帶要設在哪一位置得以明確化,且容易重現適合於自己的張力。
而且,本發明衣物還具備配合穿用者腰圍以調整衣物腰圍的調整帶,該調整帶較佳為覆蓋穿用者的至少左右髂骨稜附近,由調整帶將覆蓋圖1所示腰周部之部分(A)1加以被覆。而且,更佳為具有將覆蓋上述腰周 部的部分(A)1之至少一部分與調整帶以可扣脫狀態固定的束腰部。藉由該調整帶覆蓋髂骨稜附近同時束緊穿用者的腰部,因環繞髖關節周圍的衣物與身體的錯離使輔助帶的張力作用在髖關節的效用可不致降低。此外,對於即使體型不是那麼肥胖,但因支撐內臓的肌力降低而使內臓下降到骨盤,只有下腹部相對於骨盤位置向前方突出的高齡者,在穿用身體披覆質材之際(亦即,穿用者下腹部通過身體披覆質材穿用者之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以下亦稱腰周部)之際),腰周部與穿用者下腹部之間得以確保充分的間隙,腰周部配置於穿用者腰周部的身體披覆質材在穿用後的狀態下,可藉腰周部束緊穿用者的腰周部,使腰周部與穿用者腰周部之間的間隙得以充分減少。使用於調整帶的布料以具有伸縮性的伸縮性布料為佳。伸縮性布料可使用前述說明的布料。束腰部可採用例如一方扣止部設在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1,另一方扣止部設在調整帶,並藉由使設於調整帶的扣止部扣止於設在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1的扣止部而加以束緊的構造。此外,該扣止部可採用面扣具。而且,將身體披覆質材的褲襠上半部加深設定,對於前述因支撐內臓的肌力的降低而使內臓下降到骨盤,僅下腹部相對於骨盤位置向前方突出的高齡者而言,藉由形成完全覆蓋前述下腹部的構造,可以抑制身體披覆質材的下滑,更為理想。
此處,圖3係表示本發明又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該衣物20c具有可裝設至少4條輔助帶的身體披覆質材,2條輔助帶2e、2f係裝設在上 述的身體披覆質材。而且,該2條輔助帶2e、2f中的一條輔助帶2e係以從右腰外側到右膝內側循沿身體的方式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另一條輔助帶2f則以從左腰外側到左膝內側循沿身體的方式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再者,該實施形態例中,將輔助帶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的手段係使用成對的面扣具,構成成對的面扣具的一方扣止部9係配設於身體披覆質材。而且,該實施形態例中,構成上述成對的面扣具的一方扣止部9之中,配設於身體披覆質材之膝內側的部分(以下亦稱為內側扣止部)與配設於膝外側的部分(以下亦稱為外側扣止部)係形成穿用者的身高方向上較長的形狀。因此,穿用者可藉由將配設於膝內側的輔助帶端部固定在內側扣止部9的穿用者身高方向之任意位置,而將輔助帶的張力T1調整為期望的程度。
此處,圖4係表示本發明再一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該衣物的實施形態例具有的身體披覆質材係和圖3所示的衣物實施形態例所具有的身體披覆質材相同。該衣物實施形態例中,和圖3所示的衣服實施形態例的不同點,係在圖3所示的衣物實施形態例再加上2條輔助帶,合計4條的輔助帶2g、2h、2i及2j裝設於身體披覆質材。
此處,圖5係表示本發明又再一實施形態例之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後視圖。該衣物20e的實施形態例中,該衣物20e具有的身體披覆質材的背面裝設有2條輔助帶2k、2m。而且,該2條輔助帶2k、2m中的一條輔助帶 2m係以從右腰外側到右膝內側循沿身體的方式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另一條輔助帶2k則以從左腰外側到左膝內側循沿身體的方式固定在身體披覆質材。
此處,圖6(a)係表示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6(b)則表示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6(c)為表示圖3及圖4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該身體披覆質材在其腹部具有2個扣止部10,其右腰外側及左腰外側分別具有1個扣止部10,其右膝外側及右膝內側分別具有1個扣止部10,其左膝外側及左膝內側分別具有1個扣止部10。
此處,圖7(a)、圖7(b)係表示圖1至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輔助帶的概略前視圖。該輔助帶2n、2p係為漸縮狀輔助帶,其係將輔助帶2n及2p以各自局部地重疊的方式折成V字狀,且從一端寬幅部分W到窄幅部分N連續地縮小寬度,該漸縮狀輔助帶2n、2p的兩端分別配設有構成成對的面扣具之另一方扣止部11。
此處,圖8(a)為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8(b)為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8(c)則為圖1及圖2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該身體披覆質材具備用以將輔助帶適 當裝設於身體披覆質材的引導線7a、7b、8a及8b。
此處,圖9(a)為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左側視圖,圖9(b)為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前視圖,圖9(c)為圖5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概略右側視圖。該身體披覆質材中,不只是前面,其背面也設有用以將輔助帶適當裝設於身體披覆質材的引導線。12a、12b、13a、13b、14a及14b為引導線,15則為扣止部。
此處,圖10係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之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右側視圖。該衣物20f的實施形態例中,作為輔助對象的關節為手肘關節。亦即,該衣物20f具有的身體披覆質材21c係披覆手肘關節及該手肘關節周邊的部位,在上述衣物20f穿用時,該衣物20f具有的輔助帶2q係包夾上述身體披覆質材覆蓋穿用者手肘關節的部分,以從一端部側到另一端部側循沿穿用者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在身體披覆質材。
此處,圖11為圖10所示的本發明衣物20f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21c的概略右側視圖。該身體披覆質材21c在其兩端分別具有構成成對的面扣具的一方扣止部16。
再者,在手肘關節處,較理想的方式為,前述身體披覆質材21c呈筒狀體,其具備覆蓋穿用者上臂部之部分D、覆蓋穿用者手肘部之部分E、及覆蓋穿用者手腕部之部分F;輔助帶2q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 前述衣物20f穿用時的前述部分D,前述輔助帶2q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衣物20f穿用時的前述部分F。藉由這種方式,可自由地設計出所期望的力量或角度,不會過度旋轉手肘部並捻扭胳臂,可按照穿用者的體力或功能引導關節運動。
此處,圖12為圖6(a)、圖6(b)、圖6(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構成部分概略展開圖。藉由將這些構成部分縫合,即可獲得圖6(a)、圖6(b)、圖6(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
此處,圖13為圖8(a)、圖8(b)、圖8(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的構成部分概略展開圖。藉由將這些構成部分縫合,即可獲得圖8(a)、圖8(b)、圖8(c)所示的本發明衣物之一實施形態例所用的身體披覆質材。
此處,圖14(a)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前視圖,圖14(b)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右側視圖,圖14(c)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例的衣物在穿用時的概略後視圖。該衣服配置有調整帶22,其係用以調整身體披覆質材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的周長。該輔助帶的兩端部係分別配置及固定在穿用時披覆穿用者兩側髂骨稜附近的身體披覆質材的部分,該輔助帶兩端部之間的部分則以覆蓋穿用者腰部的方式加以固定。此外,較佳為,將輔助帶的兩端部分別配置於穿用者穿上衣物時的兩側髂骨稜附近, 較理想為披覆髂骨稜上部的身體披覆質材部分,使輔助帶的兩端部勾掛在穿用者的骨盤上部讓調整帶獲得固定。圖14(a)、圖14(b)、圖14(c)所示的衣物中,衣物穿用者步行時,藉由配置在大腿部的輔助帶的張力,腰周部被向下方部引拉而致腰周部逐漸下垂的情形會受到抑制,使身體披覆質材及輔助帶可維持在適當的位置。
此處,圖15為使用在圖14所示之本發明衣物的一實施形態例的調整帶的概略前視圖。該調整帶22係從兩方端部向中央部增大其寬度。而且,該調整帶22的兩端部及中央部分別配設有構成成對的面扣具之扣止部的一方23。
[實施例]
以下,進一步依據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
(伸展率)
伸展率係根據JIS L 1096(2010年版)「織物及編物的布料試驗方法」來測定。使用該JIS規定的定速伸長型試驗機,以挾定間隔20cm、拉伸速度20cm/分鐘的條件,針對縱方向及橫方向分別求得伸長至拉伸荷重達14.7N時的伸展率。
(伸長回復率)
伸長回復率係針對縱方向及橫方向,根據JIS L 1096(2010年版)「織物及編物的布料試驗方法」B-1法分別測定。試片上,在夾具及自下端起20cm之處打上記號,施加14.7N的荷重,測量保持1小時後的記號間長度、及卸除荷重後30秒後的記號間長度,求得伸長回復率。
(彈簧常數)
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荷重為4.9N,以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作為標線間距離,其長度方向為定速(1000mm/分鐘),描繪相對於原來長度再伸長30%時的應力-變形曲線,由其傾斜求得彈簧常數(N/mm)。
(張力T1、張力T2)
穿上本發明的衣物,在輔助帶及身體披覆質材無鬆弛狀態的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的兩固定部分打上記號,並沿身體表面測量存在於該兩固定部分間的非固定部之長邊方向長度。該長度設為X。接著,脫下衣物,在未有張力作用狀態下,分別測量輔助帶與身體披覆質材的非固定部長度(前述記號間的長度)。在衣物脫下狀態下,身體披覆質材側的非固定部長度會比輔助帶側的非固定部長度長,呈鬆弛的情況較多。在該狀態下,沿輔助帶測量所得的非固定部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Y,沿身體披覆質材測量所得的非固定部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Z。
張力T1係使用A&D(股)公司製TENSILON萬能材料試驗機RTG-1210,在250N的測力感測器(load cell)的條件下,各藉由2塊鋁板(寬10cm×高5cm×厚0.5mm)夾住輔助帶兩端部的狀態下,以夾定間隔長度Y設定,以1000mm/分鐘的速度從其長度Y伸長至前述X的125%為止,描繪張力(N)-位移曲線,讀取位移X時的張力(N),將其3次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張力T1。
張力T2的測量,係以將身體披覆質材重疊於輔助帶的部位切取成和輔助帶大小相等的布料作為試樣 ,仍然在各藉2塊鋁板(寬10cm×高5cm×厚0.5mm)夾住兩端部狀態下,將夾定間隔長度設成Z,以1000mm/分鐘的速度從長度Z伸長至前述X的125%為止,描繪張力(N)-位移曲線,讀取位移X時的張力(N),取其3次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張力T2。依此方法以模擬方式求得在穿用輔助帶的狀態中的張力T1及張力T2。
(動作分析)
為了驗證輔助帶的效果,請5位受測者(A男25歲、B男44歲、C男78歲、D女74歲、E女40歲)一起配合信號首先踏出單側腳一步,接著將剩下的一腳和先踏出的腳並齊且作出立正的動作。然後,用深度感測器(商品名「Kinect」,Microsoft製)測量先踏出側的膝關節的動作。以測量所得資訊為基礎實施關節的動作分析。動作分析係著眼於膝關節的移動距離,從後述的4個條件的實驗動作求得膝關節的移動距離並加以比較。膝關節移動距離大則表示前述髖關節的提抬有獲得輔助。
本實施例中,僅右腳側裝設輔助帶以驗證輔助帶的效果。對受測者指示,盡可能以不異於通常的出力感踏出1步。下列的4個條件的實驗動作(a)至(d)依序各測量7次。
(a)在未裝設輔助帶的狀態下,踏出右腳1步。
(b)在未裝設輔助帶的狀態下,踏出左腳1步。
(c)僅右腳裝設輔助帶的狀態下,踏出右腳1步。
(d)僅右腳裝設輔助帶的狀態下,踏出左腳1步。
裝設的輔助帶種類係按照受測者的體能以錯誤嘗試 方式決定。
5名受測者所用的輔助帶彈簧常數、張力T1、張力T2、及(T1/T2)值揭示於後述表1。
測量係用前述的深度感測器(幀率:30[Hz])進行,並取得受測者起初踏出1步之側的膝關節以下述式(1)所示的3維位置的時間序列數據(time-series data)。此處,n為幀編號。膝關節移動距離的評估中,測量開始時間點的膝關節位置(第1幀的數據)係定義為原點。然後,按(a)至(d)的每個實驗動作,對於測量7次的各個數據,從下述式(2)抽出原點與膝關節位置2點間相對位置的最大值dknee,且以7次相對位置最大值dknee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膝關節移動距離進行評估。
式(1)Pknee(n)=[xknee(n)、yknee(n)、zknee(n)]
式(2)dknee=max〔[xknee(n)2+yknee(n)2+zknee(n)2]1/2
(實施例1)
用尼龍絲與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LYCRA(註冊商標)、商品名「T-127C」)編成翠可特經編組織(tricot)翠可特經編組織,藉染色加工獲致尼龍70%、聚胺基甲酸酯30%的伸縮性布料(每單位面積重量250g/m2)。伸展率為縱方向140%、橫方向100%、伸長回復率為縱方向92%、橫方向86%。用上述布料剪成如圖12所示的各部分,以平縫機式縫織機(Furattoshima sewing)縫合,製得如圖6的褲裝。另外,圖6的斜線部分設有具伸展性的B面扣具 (母)。
接著,用尼龍絲與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LYCRA,註冊商標)、商品名「T-127C」)進行編織、並藉染色加工製得彈力網(power net)。以布料的長度方向為長邊的方式將前述彈力網切出長度為76cm、寬度為5cm的網布。使切出網布的一部分形成局部重疊的方式折成V字形,且在其兩端部縫合長度5cm寬度5cm的YKK製B面扣具(公)及長度5cm寬8cm的YKK製B面扣具(公),而獲得如圖7所示自寬幅部分向窄幅部分連續地窄縮寬度的漸縮狀輔助帶。漸縮狀輔助帶除了B面扣具部外,非固定部的長度為28.5cm。(連兩端的B面扣具部一起計入的長度為38.5cm)
接著,請受測者A穿上前述褲裝,以前述輔助帶的非固定部長度從原來的28.5cm略張拉成48.8cm的狀態,如圖3方式安裝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在該狀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1)
請受測者A穿上和實施例1相同的褲裝,在不安裝輔助帶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相較於比較例1,實施例1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實施例2)
請受測者B穿上和實施例1相同的前述褲裝,且以前 述輔助帶的非固定部長度從原來的28.5cm略張拉成48.7cm的狀態,如圖3方式安裝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在該狀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2)
請受測者B穿上和實施例1相同的褲裝,在不安裝輔助帶下進行動作分析,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揭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相較於比較例2,實施例2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實施例3)
用尼龍絲與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LYCRA(註冊商標)、商品名「T-906C」)編成翠可特經編組織,藉染色加工製得尼龍70%、聚胺基甲酸酯30%的伸縮性布料(每單位面積重量200g/m2)。伸展率為縱方向120%、橫方向95%,伸長回復率為縱方向93%、橫方向92%。使用上述布料如圖13方式切出各部分,並以平縫機式縫織機縫合,製成如圖8的褲裝。另外,圖8的斜線部分設有具伸縮性的B面扣具(母)。
接著,從寬度5cm的橡膠帶切出長度76cm,使切出橡膠帶的一部分以局部重疊的方式折成V字形,且在其兩端部縫合長度5cm寬度5cm的YKK製B面扣具(公)、及長度5cm寬度8cm的YKK製B面扣具(公),製得如圖7的自寬幅部分向窄幅部分連續地窄縮寬度的漸縮狀輔助帶。漸縮狀輔助帶除去B面扣具部的非固定部長度為 28.5cm。
接著,請受測者C穿上前述褲裝,以前述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從原來的28.5cm略張拉成48.5cm的狀態如圖1方式安裝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在該狀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3)
請受測者C穿上和實施例3相同的褲裝,在不安裝輔助帶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相較於比較例3,實施例3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實施例4)
請受測者D穿上實施例3的褲裝,以前述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從原來的28.5cm略張拉成48.9cm的狀態如圖4方式安裝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在該狀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4)
請受測者D穿上和實施例3相同的褲裝,在不安裝輔助帶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相較於比較例4,實施例4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實施例5)
使用尼龍絲與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LYCRA(註冊 商標)、商品名「T-906C」)編成翠可特經編組織,藉染色加工製得尼龍70%、聚胺基甲酸酯30%的伸縮性布料(每單位面積重量250g/m2)。伸展率為縱方向95%、橫方向120%;伸長回復率為縱方向93%、橫方向92%。如圖13方式使用上述布料剪出各部分,以平縫機式縫織機縫合而製成如圖8的褲裝。另外,圖8的斜線部分設有具伸縮性的B面扣具(母)。
其次,使用尼龍絲與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LYCRA(註冊商標)、商品名「T-127C」)進行編織,並藉染色加工製得彈力網。將前述彈力網以布料的長度方向成為長邊的方式剪出長度76cm寬度5cm的試料,以剪出試料的一部分局部重疊的方式折成V字形,並在其兩端部縫合長度5cm寬度5cm的YKK製B面扣具(母)及長度5cm寬度8cm的YKK製B面扣具(公),而獲得如圖7的自寬幅部分向窄幅部分連續地窄縮寬度的漸縮狀輔助帶。漸縮狀輔助帶除了B面扣具部,非固定部的長度為28.5cm(連兩端的B面扣具部一起計入的長度為38.5cm)。
接著,請受測者E穿上前述褲裝,以前述輔助帶非固定部的長度自原來的28.5cm略張拉成47.5cm的狀態,如圖3所示方式安裝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在該狀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5)
請受測者E穿上和實施例5相同的褲裝,不安裝輔助帶即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 顯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相較於比較例5,實施例5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實施例6)
使用和實施例5同樣的褲裝。使用於輔助帶的布料採用和實施例5同樣的彈力網,以布料的長度方向為長邊的方式將前述彈力網剪出長度40cm寬度5cm的試料,再以局部重疊的方式將所剪出之試料的一部分折成V字形,並在其兩端部縫合長度2.5cm寬度5cm的YKK製B面扣具(公)及長度2.5cm寬度8cm的YKK製B面扣具(公),而獲得如圖7的自寬幅部分向窄幅部分連續地窄縮寬度的漸縮狀輔助帶。漸縮狀輔助帶除去B面扣具部的非固定部長度為15.0cm(連兩端的B面扣具部一起計入的長度為20.0cm)。
接著,請受測者E穿上前述褲裝,在略張拉狀態下將前述漸縮狀輔助帶安裝成如圖2所示,使前述輔助帶的非固定部長度從原來的15.0cm增加到20.5cm,在此狀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比較例6)
請受測者E穿上和實施例5相同的褲裝,在不裝設輔助帶之下進行動作分析,將膝關節移動距離(cm)的測定結果顯示於後述表2。
如表2所示,和比較例6相比,實施例6的膝關節移動距離有増加。
[表1]
1‧‧‧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
2a、2b‧‧‧輔助帶
3a‧‧‧輔助帶的一端部側
3b‧‧‧輔助帶的另一端部側
4‧‧‧覆蓋穿用者右膝部之部分(B)
5‧‧‧覆蓋穿用者左膝部之部分(C)
20a‧‧‧衣物
21a‧‧‧身體披覆質材
L1‧‧‧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左側部
R1‧‧‧覆蓋腰周部之部分(A)的右側部
L2‧‧‧覆蓋右膝周部之部分(B)的左側部
R2‧‧‧覆蓋左膝周部之部分(C)的右側部
EL‧‧‧輔助帶的外側線

Claims (6)

  1. 一種衣物,係在身體披覆質材配置有輔助帶,前述輔助帶係以包夾前述身體披覆質材的覆蓋穿用者關節之部分,從一端部側到另一端部側循沿著穿用者的身體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前述輔助帶係以前述輔助帶與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彼此分離且可獨立伸縮的方式固定在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前述衣物穿用時連結前述輔助帶之前述一端部側與前述另一端部側的方向S的張力T1,係大於前述衣物穿用時與前述輔助帶重疊的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平行於前述方向S之方向的張力T2。
  2. 如請求項1之衣物,其中,前述張力T1與前述張力T2之比(T1/T2)為3以上10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衣物,其具有調整前述張力T1的手段。
  4.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衣物,其具備A1及A2兩條輔助帶,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具備: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覆蓋穿用者右膝周部之部分B、及覆蓋穿用者左膝周部之部分C,輔助帶A1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A,輔助帶A1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B,輔助帶A2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A,輔助帶A2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 述部分C。
  5. 如請求項1至4項中任一項之衣物,其更具備調節帶,前述身體披覆質材具備覆蓋穿用者腰周部之部分A,前述衣物穿用時,覆蓋穿用者左右髂骨稜附近的前述身體披覆質材的部分係藉前述調節帶披覆,且具有束腰部,其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前述部分A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調整帶。
  6.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衣物,其中,前述身體披覆質材係為筒狀體,其具備覆蓋穿用者上臂部之部分D、覆蓋穿用者手肘部之部分E、及覆蓋穿用者手腕部之部分F,輔助帶的一端部係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D,輔助帶的另一端部則以可扣脫狀態固定於前述部分F。
TW106110432A 2016-03-30 2017-03-29 衣物 TW2017394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9759 2016-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430A true TW201739430A (zh) 2017-11-16

Family

ID=59965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432A TW201739430A (zh) 2016-03-30 2017-03-29 衣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05216A1 (zh)
EP (1) EP3437501A4 (zh)
JP (1) JP6924056B2 (zh)
CN (1) CN109068772A (zh)
CA (1) CA3019495A1 (zh)
TW (1) TW201739430A (zh)
WO (1) WO20171702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010B (zh) * 2017-12-21 2020-08-2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下半身衣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47405A1 (en) 2019-08-09 2021-02-18 Toray Industries, Inc. Orthotic
WO2023225016A1 (en) * 2022-05-16 2023-11-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ttom garment with embedded harn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3769B2 (ja) * 1991-05-22 1997-04-23 株式会社 ワコール 人体の体表面に圧接して着用されるテーピング機能を有する下腿部用サポーター
JP3587742B2 (ja) * 1999-07-13 2004-11-10 ダイヤ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ピング装置
TW475887B (en) * 2000-04-20 2002-02-11 Wacoal Corp Leg portions supporting wear
US6430752B1 (en) * 2001-10-25 2002-08-13 Gregory Steven Bay Compression short
ITMI20070706A1 (it) * 2007-04-05 2008-10-06 Dy & Vy S R L Indumento di ausilio al movimento per il corpo umano.
EP2186427B1 (en) * 2007-09-12 2017-02-08 Wacoal Corp. Clothing with crotch for exercise
KR20120073162A (ko) * 2009-05-21 2012-07-04 스킨스 인터내셔날 트레이딩 아게 압축 의복 및 제조 방법
EP2659795B1 (en) * 2010-12-28 2018-09-26 Kowa Company, Ltd. Leg supporter
JP5099800B1 (ja) * 2012-05-31 2012-12-19 マキクリエイション株式会社 姿勢改善ガードル
US10271592B2 (en) * 2013-03-13 2019-04-30 Nike, Inc. Monolithic protective article with flexible region
JP5947328B2 (ja) * 2014-03-11 2016-07-06 美津濃株式会社 衣服
CN203860497U (zh) * 2014-05-19 2014-10-08 余荣顺 护膝织物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010B (zh) * 2017-12-21 2020-08-2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下半身衣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7501A1 (en) 2019-02-06
EP3437501A4 (en) 2019-11-06
JP2017186726A (ja) 2017-10-12
JP6924056B2 (ja) 2021-08-25
CN109068772A (zh) 2018-12-21
WO2017170272A1 (ja) 2017-10-05
US20190105216A1 (en) 2019-04-11
CA3019495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29625A1 (en) Posture Control and Therapy System
US10987534B2 (en) Exercise garment
TWI670106B (zh) 膝關節用支承具
RU2423954C2 (ru) Рем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тягивания пениса
US20090042702A1 (en) Proprioception enhancement system
US20070032359A1 (en) Proprioception enhancement bands
JP6527629B1 (ja) 動作補助作業着
WO2006126300A1 (ja) ボトム衣類
US10729931B2 (en) Garment
US11412794B2 (en) Limb sleeves for body alignment
JP2017192719A (ja) 動作補助作業着
KR101766644B1 (ko) 근육강화용 서포트 피복
TW201739430A (zh) 衣物
JP5923055B2 (ja) ベルトサポーター
TW201538139A (zh) 手關節用繃帶
JP2008002035A (ja) インナー
CN102871786B (zh) 腰部和髋部用一体式束腰带
JP7138274B2 (ja) ストレッチ器具
JP2018104870A (ja) 膝着用体
JP7451067B2 (ja) ズボン
JP2017104271A (ja) 歩行支援用具
JP6323059B2 (ja) 衣類
JP2018168507A (ja) 下衣
JP2018024952A (ja) スパッ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