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117A - 彈簧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彈簧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117A
TW201739117A TW106108927A TW106108927A TW201739117A TW 201739117 A TW201739117 A TW 201739117A TW 106108927 A TW106108927 A TW 106108927A TW 106108927 A TW106108927 A TW 106108927A TW 201739117 A TW201739117 A TW 2017391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termediate member
spring
hole
spr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1122B (zh
Inventor
杉浦健太
Original Assignee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1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的變形擴至周圍的彈簧連接器。本發明的彈簧連接器1係具備:第1銷10,係具有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部;彈簧30,係對第1銷10賦予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力;中間構件20,係藉由壓入等而以與第1銷10一同地動作的方式保持在第1銷10;及防水用彈性構件50,係被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夾持,將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之間水密密封。

Description

彈簧連接器
本發明係例如有關為了將作為一方對象物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和業務用無線終端裝置等行動通信機器、與作為另一方對象物的前述機器所使用的底座(cradle)等予以電性連接而適用的彈簧連接器(spring connectrr),具體而言係有關防止水滴侵入之構造的彈簧連接器。
就在彈簧連接器中用於確保防水性的構造而言,已知有對設置在橡膠等彈性構件的貫通孔,令比該貫通孔大徑的導電性管(tube)的側面密接於該貫通孔之構造(下述之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45706號公報
在前述專利文獻1之構造中,由於係藉由以 一個構件撐開設置在彈性構件的貫通孔來確保防水性,故因撐開貫通孔而致生的彈性構件的變形容易擴至周圍,有難以正確地制定作為接觸部的銷(pin)的位置和相鄰的銷間的距離的情形。
本發明乃係認識到上述狀況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的變形擴至周圍的彈簧連接器。
本發明的一態樣乃係彈簧連接器。該彈簧連接器係具備:第1銷,係具有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部;彈簧,係對前述第1銷賦予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力;中間構件,係與前述第1銷電性連接,並且固定在前述第1銷;及防水用彈性構件,係被前述第1銷與前述中間構件夾持,將前述第1銷與前述中間構件之間水密密封。
亦可為,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係具有朝另一者之側開口的孔部,另一者係具有延伸至前述孔部內的棒狀部;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具有位在前述孔部內的筒狀部,前述筒狀部被前述孔部的內側面與前述棒狀部的外側面夾持。
亦可為,前述棒狀部係具有設置在該棒狀部的外側面且推壓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凸部。
亦可為,前述凸部係具有外徑往前述孔部的後側變小的錐形(taper)部。
亦可為,前述棒狀部係在比前述凸部更靠前述孔部的前側的位置具有設置在該棒狀部的外側面的凹部,受前述凸部的推壓而變形的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延伸到前述凹部內。
亦可為,前述孔部係具有外形尺寸內縮而推壓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狹窄部。
亦可為,具備:第2銷,係具有與另一個對象物接觸的接觸部;前述彈簧係將前述第1與第2銷往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推;前述中間構件乃係收容前述彈簧、前述第1銷的一部分、及前述第2銷的一部分之管件。
亦可為,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係具有朝另一者之側開口的孔部,另一者係具有壓入至前述孔部的棒狀部。
亦可為,前述第1銷乃係板金構件且具有板彈簧部,前述中間構件係具有與前述板彈簧部卡合的凹部。
亦可為,在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的表面分別施加有鍍覆,前述中間構件的表面的鍍覆比前述第1銷的表面的鍍覆薄。
亦可為,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具有:第1面部,係讓前述第1銷或前述中間構件貫通;及 側面部,係從前述第1面部往與前述第1銷的前端相反側延伸。
亦可為,具備:殼體(housing),係具有收容前述彈簧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或兩者的至少一部分的貫通孔;及罩蓋(cover),係覆蓋住前述殼體,具有讓前述第1銷貫通的貫通孔;在前述殼體與前述罩蓋之間存在容許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前述側面部撓曲的空間。
亦可為,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在與前述第1面部為相對側的位置具有以從前述側面部擴展之方式延伸的第2面部;前述第2面部係遍及圍繞前述殼體的前述貫通孔之周圍的全周地被前述殼體及前述罩蓋推壓。
另外,上述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或將本發明的表現轉換於方法和系統(system)等間而得者亦屬於本發明的有效態樣。
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的變形擴至周圍的彈簧連接器。
1至6‧‧‧彈簧連接器
10‧‧‧第1銷
11、24、41‧‧‧小徑部
11a‧‧‧板彈簧部
12、25、42、44‧‧‧大徑部
12a‧‧‧狹窄部
12b、25a、43‧‧‧傾斜面
13、26‧‧‧小徑孔部
14、27‧‧‧大徑孔部
14a‧‧‧間隙
15、21‧‧‧棒狀部
15a、21a‧‧‧壓入部
15b、21b‧‧‧凸部(推壓部)
15c、21c‧‧‧凹部(縮徑部)
20‧‧‧中間構件
21d‧‧‧錐形部
21e‧‧‧凹部
22‧‧‧凸緣部
23‧‧‧筒狀部
23a、45‧‧‧卡定部
30‧‧‧彈簧
40‧‧‧第2銷
50‧‧‧防水用彈性構件
51‧‧‧第1面部
52‧‧‧側面部
53‧‧‧第2面部
54‧‧‧筒狀部
55、61、71a‧‧‧貫通孔
60‧‧‧殼體
61a‧‧‧段差部
62‧‧‧卡定部(卡定凸部)
70‧‧‧罩蓋
71‧‧‧天花板部
72‧‧‧側壁部
72a‧‧‧卡定孔
73‧‧‧凸部
80‧‧‧基板
81‧‧‧電極
82‧‧‧焊料
85‧‧‧盒體
87‧‧‧防水用彈性構件
90‧‧‧終端裝置
91‧‧‧電極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彈簧連接器1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2(A)至(C)圖係顯示彈簧連接器1的組裝過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放大剖面圖。
第3圖係彈簧連接器1的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彈簧連接器1的立體圖。
第5圖係顯示彈簧連接器1的使用形態的一例的剖面圖,係顯示藉由彈簧連接器1使對象機器的基板80與終端裝置90彼此電性連接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6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彈簧連接器2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7圖係彈簧連接器2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附近的放大圖(罩蓋70係省略圖示)。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9圖係第8圖的A部放大圖。
第10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彈簧連接器3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11圖係彈簧連接器3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附近的放大圖(罩蓋70係省略圖示)。
第12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4的彈簧連接器4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13圖係彈簧連接器4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附近的放大圖(罩蓋70係省略圖示)。
第14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5的彈簧連接器5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15圖係在彈簧連接器5中將第1銷10的大徑部12 的下端面加上傾斜的情形中,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附近的放大圖(罩蓋70係省略圖示)。
第16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6的彈簧連接器6的未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第17圖係彈簧連接器6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附近的放大圖(罩蓋70係省略圖示)。
以下,參照圖式詳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另外,對於各圖式中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構成要素、構件等係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且適當地省略重複的說明。此外,實施形態僅是例示,並不限定發明,實施形態中所記述的全部技術特徵和該等技術特徵的組合並不一定即為發明的本質。
實施形態1
參照第1圖至第5圖,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彈簧連接器1。以第1圖定義彈簧連接器1的上下方向。彈簧連接器1係具備第1銷10、中間構件20、彈簧30、第2銷40、防水用彈性構件50、殼體60、罩蓋70。另外,在彈簧連接器1中,由第1銷10、中間構件20、彈簧30、及第2銷40組成的接觸單元(contact unit)係可為一個,亦可為二個以上的任意個數。
第1銷10乃係銅或銅合金等導電性金屬體,前端部係成為與屬於一方對象物之終端裝置90的電極91 接觸的接觸部(第5圖)。第1銷10係自上側(第1銷10的前端側)起依序具有:小徑的小徑部11,係具有與電極91接觸的接觸部;及大徑的大徑部12,係比小徑部大徑。藉由小徑部11與大徑部12的段差面(大徑部12的上表面)接觸罩蓋70的天花板部71的內面,防止第1銷10從罩蓋70脫出。第1銷10乃係在大徑部12的基端形成有開口的中空構造,如第2(A)圖所示,中空構造係具有互為同心的小徑孔部13及大徑孔部14,該些小徑孔部13與大徑孔部14大體對應小徑部11與大徑部12的位置而形成。大徑孔部14係開口在大徑部12的基端。小徑孔部13係開口在大徑孔部14的上表面中心部。小徑孔部13乃係供壓入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之用的孔。大徑孔部14係收容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之用的孔。如第2(A)圖所示,在將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壓入至小徑孔部13前的狀態,亦即在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變形前的狀態,收容在大徑孔部14的筒狀部54與大徑孔部14的上表面之間存在間隙14a。間隙14a係作為讓如第2(C)圖所示變形的筒狀部54退入之用的空間(space)而設者。
中間構件20乃係銅或銅合金等導電性金屬體,如後述在與第1銷10之間夾持防水用彈性構件50。中間構件20係自上側起依序具有棒狀部21、凸緣(flange)部22、及筒狀部23。如第2(C)圖所示,棒狀部21係延伸到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及大徑孔部14內。藉由將棒狀部21壓入至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使中間構件20與 第1銷10固定在一起,而能夠與第1銷10一同地(一體地)動作。此外,藉由將棒狀部21壓入至小徑孔部13,使中間構件20與第1銷10確實地電性連接。棒狀部21係具有壓入部21a、凸部21b、及凹部21c。
壓入部21a係比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的內徑略微大徑,在與小徑孔部13的內側面之間發生因壓入而形成的保持力。凸部21b乃係環繞棒狀部2外側面的凸條(推壓部),位在壓入部21a下方。凸部21b係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往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的內側面推壓。如第2(C)圖所示,凸部21b係具有外徑從下側往上側(從屬於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的開口端側之前側往屬於小徑孔部13側之後側)變小的錐形部21d。關於錐形部21d,其上部的外徑比非壓縮狀態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貫通孔55的內徑小,其下部的外徑比筒狀部54的貫通孔55的內徑大。錐形部21d係具有在將棒狀部21壓入至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時(第2(B)圖→第2(C)圖)避免凸部21b損傷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下端部並且使凸部21b容易插入貫通孔55的作用。凹部21c乃係環繞棒狀部21外側面的凹溝(縮徑部),位在凸部21b下方(比凸部21b更靠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的前側)。因防水用彈性構件50受凸部21b推壓而變形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係延伸到凹部21c內。
凸緣部22係比殼體60的貫通孔61大徑,防止中間構件20往下方從殼體60脫出。凸緣部22的直徑 係比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的直徑大,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採用與大徑部12相同直徑。凸緣部22的上表面係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下端部接觸。在將棒狀部21壓入至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時的推壓(press)(第2(B)圖→第2(C)圖)中,將凸緣部22的上表面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第1面部51的下表面剛好接觸之時設為推壓的行程(stroke)的下死點(終點)。另外,在第2(C)圖中,棒狀部21的上端與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的底部之間存在間隙,此係為了確實地防止棒狀部21在推壓的行程的中途便接觸到小徑孔部13的底部。筒狀部23係從凸緣部22往下方延伸。筒狀部23係將彈簧30及第2銷40的大徑部42收容在內部。筒狀部23的下端部(開口部)係形成為卡定部23a。卡定部23a乃係藉由型鍛加工等板金加工而小徑化的部分,防止第2銷40從筒狀部23脫出。
彈簧30乃係例如以鋼琴(piano)線或不鏽鋼(stainless)線等一般性材質形成的線圈彈簧(coil spring),保持在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內。彈簧30的上端係抵接筒狀部23內側的孔部底面(上端面)。彈簧30的下端係抵接第2銷40的基端面(後述的傾斜面43)。彈簧30係將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與第2銷40往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推,而對第1銷10及第2銷40各者賦予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力。
第2銷40係銅或銅合金等導電性金屬體,前端部係成為與屬於另一方對象物之基板80的電極81接 觸的接觸部(第5圖)。第2銷40係自下側(第2銷40的前端側)起依序具有小徑部41及大徑部42。藉由小徑部41與大徑部42之間的段差部與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的卡定部23a卡合(卡住),防止第2銷40從筒狀部23脫出。大徑部42的基端面(上端面)係形成為相對於與第2銷40的軸方向垂直之面呈傾斜的傾斜面43。藉由彈簧30的彈推力施加至傾斜面43,使第2銷40傾動,大徑部42的側面的基端部係頂壓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的內面,確實地進行第2銷40與中間構件20的電性連接。
雖省略圖示,但在第1銷10、中間構件20、及第2銷40的表面係分別施予鍍覆。鍍覆係例如為鍍金和鍍銀,各構件的鍍覆材質係可為相同,亦可為不同。中間構件20及第2銷40的表面的鍍覆係能夠比第1銷10的表面的鍍覆薄。此係由於第1銷10有被水弄濕的可能,故必須鍍覆得厚,相對地,中間構件20及第2銷40因位於確保能防水的空間內,被水弄濕的風險(risk)大幅低於第1銷10,故沒有必要使鍍覆加厚。
防水用彈性構件50係例如為矽橡膠等橡膠,被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夾持,將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之間水密密封(封堵成水密)。防水用彈性構件50係還具有藉由自身的自立性,將未使用狀態(第1銷10與第2銷40的前端皆為開放的狀態)的第1銷10的位置如第1圖所示保持在上方的作用。防水用彈性構件50係具有第1面部51、側面部52、第2面部53、及筒狀部54。第1 面部51乃係讓中間構件20貫通之面。具體而言,在第1面部51的上表面係突出設有與接觸單元數目相同數目的筒狀部54,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係貫通筒狀部54的內周(第3圖中所示的貫通孔55)。
如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筒狀部54係位在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內,被大徑孔部14的內側面與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的外側面夾持(被棒狀部21的凸部21b遍及全周地朝大徑孔部14內側面推壓),而將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之間水密密封。筒狀部54係被大徑孔部14與凸緣部22包圍,受推壓而變形的筒狀部54係退入至第2圖(A)中所示靠近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內的間隙14a、中間構件20的凹部21c的內部、及錐形部21d的上部側面(比非壓縮狀態的筒狀部54的內徑小徑之部分的側面)的空間,故抑制筒狀部54的變形往大徑孔部14的徑方向外側擴展。
側面部52係從第1面部51的各邊往下方延伸。側面部52係具有如第5圖所示,當第1銷10被屬於行動通信機器之終端裝置90的電極91下壓而往縮入罩蓋70內的方向後退時,藉由如第5圖所示撓曲(彈性變形)而確保第1銷10的行程長度的作用。第2面部53係以從側面部52的下端擴展之方式延伸。第2面部53係遍及圍繞殼體60的貫通孔61周圍之全周地被設置在罩蓋70的凸部73朝殼體60的上表面推壓,而將凸部73與殼體60的上表面之間水密密封。
殼體60係例如為絕緣樹脂製,具有與接觸單元數目相同數目的貫通孔61。貫通孔61係將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收容。如第3圖所示,在殼體60的側壁部係設置將罩蓋70卡定之用的預定數目的卡定部(卡定凸部)62。卡定部62係除了出現在第3圖的兩個之外,在與設置該兩者的側壁部為相反側的未出現在第3圖的側壁部的對稱位置亦設置兩個。
罩蓋70係例如為絕緣樹脂製,從上方覆蓋住殼體60。在罩蓋70的天花板部71係設置讓第1銷10貫通的貫通孔71a。如第3圖所示,在罩蓋70的側壁部72係設置針對殼體60的卡定用的預定數目的卡定孔72a。卡定孔72a係除了出現在第3圖的兩個之外,在側壁部72之中的與設置該兩者的側壁部為相反側的未出現在第3圖的側壁部的對稱位置亦設置兩個。
將罩蓋70從上方覆蓋住殼體60,將殼體60的卡定部62卡至罩蓋70的卡定孔72a(令兩者卡合),藉此,使罩蓋70卡定(固定)至殼體60。在此狀態下,設置在罩蓋70內面的凸部73係遍及圍繞殼體60的貫通孔61周圍的全周將彈性構件50的第2面部53推壓至殼體60的上表面。在殼體60與罩蓋70之間係設有足以容許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側面部52撓曲的空間(第5圖)。
說明彈簧連接器1的組裝流程。首先,將彈簧30及第2銷40的大徑部42收容至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內,藉由型鍛加工等板金加工將筒狀部23的下端部 小徑化而形成卡定部23a。另一方面,將第1銷10以上下顛倒的狀態排列保持,以使筒狀部54進入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內之方式配置上下顛倒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然後,將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壓入至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第2(A)圖→第2(C)圖)。另外,壓入的製程(process)係以上下顛倒狀態進行,但第2(A)圖至第2(C)圖係以未上下顛倒之方式進行圖示。第2(A)圖係顯示將中間構件20針對小徑孔部13進行對位後的狀態。第2(B)圖係顯示從第2(A)圖的狀態,僅藉自重將中間構件20初步插入小徑孔部13的狀態。在僅藉自重的情形中,如第2(B)圖所示,插入係在中間構件20的壓入部21a卡在小徑孔部13的下端部時停止。此時,凸部21b的錐形部21d係並未推壓或略微推壓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貫通孔55的內周之程度。第2(C)圖係顯示從第2(B)圖的狀態,藉由推壓等而將中間構件20壓入的狀態。係將壓入部21a插入小徑孔部13直至凸部21b的錐形部21d的上端位於小徑孔部13附近。藉由壓入,使中間構件20的凸部21b完全進入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內,在凸部21b與大徑孔部14的內側面之間壓縮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此時,第1銷10的大徑部12下端與凸緣部22的上表面的間隙係沒有夾持或略微夾持第1面部51之程度的間隙。此外,棒狀部21的凹部係位在對應該間隙的位置。接著,將上下顛倒的殼體60,一邊讓第2銷40插入貫通孔61內一邊進行配置。最後,將上下顛倒的狀態復正,將罩蓋70從上方覆蓋住殼體60,令 殼體60的卡定部62卡合至罩蓋70的卡定孔72a。藉此,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第2面部53係被罩蓋70的凸部73推壓至殼體60的上表面。藉由上述,完成彈簧連接器1。
如第5圖所示,彈簧連接器1係例如保持在屬於連接對象機器之行動通信機器所用的底座的盒體(case)85內,固定在該機器的基板80上。另外,基板80與盒體85係藉由螺絲鎖固等而彼此固定。此處,第2銷40係被基板80的電極81上推,一邊壓縮彈簧30一邊往縮入方向後退。第2銷40的前端與電極81係藉由彈簧30的彈推力而互相接觸。此外,環狀的防水用彈性構件87被盒體85及罩蓋70遍及全周地推壓,將盒體85與罩蓋70之間水密密封。
屬於對象物之例示的屬於行動通信機器之終端裝置90係在自身的電極91與第1銷10對位後的狀態下安裝(set)至彈簧連接器1。此時,第1銷10係被電極91下壓,一邊壓縮彈簧30一邊往縮入方向後退。第1銷10的前端與電極91係藉由彈簧30的彈推力而互相接觸。藉此,基板80的電極81與終端裝置90的電極91係藉由彈簧連接器1而彼此電性連接。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側面部52係在殼體60與罩蓋70之間的空間撓曲。
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達到下述的效果。
(1)由於構成為藉由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夾持防水用彈性構件50,故相較於習知技術藉由以一個構件撐開設置在 彈性構件的貫通孔來確保防水性的情形,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更外側。
(2)由於構成為以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的內側面與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的外側面從橫向夾持(壓縮)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故相較於從上下方向夾持(壓縮)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情形,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外側。
(3)由於第2(A)圖中所示靠近第1銷10的大徑孔部14內的間隙14a、中間構件20的凹部21c的內部、及錐形部21d的上部側面的空間成為受壓縮而變形的筒狀部54的退入空間,故能夠將筒狀部54的變形的大部分局限在大徑孔部14的內徑範圍內,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更外側。
(4)由於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更外側,故相較於習知技術,能夠正確地制定作為接觸部的第1銷10及第2銷40的位置和相鄰的銷間的距離。此外,在未使用狀態下的第1銷10突出於罩蓋70的突出量會較為均一,故可提高彈簧連接器1外觀上的可靠度。
(5)由於構成為藉由棒狀部21的凸部21b將筒狀部54往大 徑孔部14的內側面推壓,且在凸部21b設有錐形部21d,故能夠在將棒狀部21壓入至第1銷10的小徑孔部13時(第2(B)圖→第2(C)圖)降低凸部21b損傷筒狀部54的下端部的風險。
(6)由於構成為如第5圖所示,當第1銷10被終端裝置90的電極91下壓而往縮入罩蓋70內的方向後退時,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側面部52係如第5圖所示撓曲,故相較於防水用彈性構件50沒有側面部52的情形,能夠確保長的第1銷10的行程可能範圍。
(7)由於將位於確保有防水性的空間內的中間構件20及第2銷40的表面的鍍覆鍍得比第1銷10的表面的鍍覆薄,故能夠抑制鍍覆的總量,有利於降低成本。詳細而言,在如習知技術藉由以一個構件撐開設置在彈性構件的貫通孔來確保防水性的情形中,針對該構件係必須在包括到彈性構件下側的部分(確保有防水性的部分)為止的表面全體施予較厚鍍覆,惟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能夠將較厚鍍覆僅限定在大部分或全體位於防水用彈性構件50上側(未確保有防水性的空間)的第1銷10的表面,故相較於習知技術,能夠抑制鍍覆總量,有利於降低成本。此外,由於能夠將中間構件20及第2銷40的表面的鍍覆鍍得薄,故能夠正確地制定要求高尺寸精度的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的內徑及第2銷40的外徑。
實施形態2
參照第6圖及第7圖,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彈簧連接器2,以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在彈簧連接器2中,中間構件20係從凸緣部22往下方側具有小徑部24及大徑部25,取代第1圖中所示的筒狀部23。大徑部25的下端面係形成為相對於與中間構件20的軸方向垂直之面呈傾斜的傾斜面25a。第2銷40係為有底筒形狀且將彈簧30及中間構件20的大徑部25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收容在內部。第2銷40係藉由自身的大徑部44與殼體60的貫通孔61的段差部61a卡合而防止從殼體60往下方脫出。第2銷40的上端部係形成為與中間構件20的大徑部25卡合的卡定部45。卡定部45係藉由型鍛加工等板金加工而小徑化的部分,防止中間構件20從第2銷40脫出。本實施形態的其他點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本實施形態亦能夠達到與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
在第6圖中雖係說明第2銷40的前端面為半球面的情形,但第2銷40的前端面亦可為圓面等平面。第8圖及第9圖係顯示第2銷40的前端部為圓柱狀,亦即第2銷40的前端面為平面性的圓面,藉由焊接等而將該前端面固定至連接對象機器的基板80上的電極81(藉由焊料82而接合)的情形。此外,與第6圖比較,第8圖的構成係在第2銷40的大徑部44的長度短、殼體60的貫通孔61的段差部61a形成在上方之點上不同,其他點則一致。
實施形態3
參照第10圖及第11圖,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彈簧連接器3,以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在彈簧連接器3中,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並不具有第1圖中所示的凸部21b及凹部21c。另一方面,第1銷10的大徑部12係構成為其下端部係形成為藉由型鍛加工等板金加工而小徑化的狹窄部12a,並藉由狹窄部12a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往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的外側面推壓。關於形成狹窄部12a的加工,係在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配置到第1銷10的大徑部12的內側然後將中間構件20壓入至第1銷10後進行。本實施形態的其他點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本實施形態亦能夠達到與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
實施形態4
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4的彈簧連接器4,以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彈簧連接器4係構成為將第1銷10壓入至中間構件20,夾持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功能係與實施形態1顛倒。第1銷10係非中空,具有從大徑部12往下方延伸的棒狀部15。棒狀部15係具有壓入部15a、凸部15b、及凹部15c。大徑部12及棒狀部15係發揮與實施形態1的凸緣部22及棒狀部21相同的功能。
壓入部15a係比中間構件20的小徑孔部26的內徑略微大徑,在與小徑孔部26的內側面之間發生因壓入而形成的保持力。凸部15b係環繞棒狀部15外側面的凸條(推壓部),位在壓入部15a上方。凸部15b係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往中間構件20的大徑孔部27的內側推壓。凸部15b係具有愈往下側(中間構件20的大徑孔部27的後側)外徑變得愈小的錐形部15d。關於錐形部15d,其下部的外徑比非壓縮狀態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內徑小,其上部的外徑比筒狀部54的內徑大。錐形部15d係具有在將棒狀部15壓入至中間構件20的小徑孔部26時避免凸部15b損傷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上端部並且使凸部15b容易進入貫通孔55的作用。凹部15c係環繞棒狀部15外側面的凹溝(縮徑部),位在凸部15b上方(比凸部15b更靠中間構件20的大徑孔部27的前側)。因防水用彈性構件50受凸部15b推壓而變形的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係延伸到凹部15c內。另外,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在實施形態1中雖以從第1面部51的上表面突出之方式設置,惟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以從第1面部51的下表面突出之方式設置。
中間構件20係不具有第1圖中所示的棒狀部21,且凸緣部22為中空,全體形成為筒狀的導電性管。凸緣部22係發揮與實施形態1的大徑部12大致相同的功能。凸緣部22係具有互為同心的小徑孔部26及大徑孔部27。大徑孔部27係開口在凸緣部22的頂端。小徑孔部26 係開口在大徑孔部27的下表面中心部。小徑孔部26係供第1銷10的棒狀部15壓入之用的孔。大徑孔部27係收容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之用的孔。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的下端的卡定部23a在本實施形態中並非事後的板金加工,而是能夠藉由切削加工而從一開始便形成。此係由於在本實施形態的情形中,因小徑孔部26與筒狀部23連通,由兩者形成的孔係上下貫通,故能夠以在依序將第2銷40及彈簧30從上方插入中間構件20的筒狀部23後,再將第1銷10從上方壓入至中間構件20的工序進行組裝。本實施形態的其他點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本實施形態亦能夠達到與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
實施形態5
參照第14圖,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5的彈簧連接器5,以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彈簧連接器5係構成為藉由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從上下方向夾持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第1銷10並不具有第2圖(A)中所示的大徑孔部14。此外,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並不具有第1圖中所示的凸部21b及凹部21c。以第1銷10的大徑部12的下表面及中間構件20的凸緣部22的上表面,從上下方向夾持(壓縮)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非壓縮狀態的筒狀部54的內徑係比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的外徑大,受壓縮而變形的筒狀部54係構成為會退入靠近棒狀部21外側面的空間。本實施形態的其他點 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在本實施形態的情形中,雖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較實施形態1容易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更外側,但相較於習知技術藉由以一個構件撐開設置在彈性構件的貫通孔來確保防水性的情形,能夠抑制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變形擴至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更外側。另外,如第15圖所示,在彈簧連接器5中,亦可將第1銷10的大徑部12的下表面採用愈接近內側愈往斜上方傾斜的傾斜面12b。此時,便容易將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變形局限在大徑部12的外徑範圍內。傾斜面係亦可設在中間構件20d的凸緣部22。
實施形態6
參照第16圖及第17圖,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6的彈簧連接器6,以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彈簧連接器6係構成為藉由板彈簧部11a及凹部21e的卡合使第1銷10及中間構件20彼此保持。第1銷10係板金構件,在小徑部11的側面具有一對板彈簧部11a。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並不具有第1圖中所示的壓入部21a,在側面具有一對凹部21e。第1銷10的板彈簧部11a係與中間構件20的凹部21e卡合。詳細而言,板彈簧部11a的前端部(上端部)係與凹部21e內的上端壁部接觸。在此狀態下,中間構件20的棒狀部21的前端係接觸第1銷10的小徑部11的內面。藉此,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便能夠一同地(一體地)動作。另外,第1銷10的大徑部12的下 端係擴展成突邊狀,此係為了避免損傷防水用彈性構件50。本實施形態的其他點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本實施形態亦能夠達到與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此外,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不需進行壓入所需的高壓力的推壓,故將中間構件20保持至第1銷10的步驟簡易(手工作業亦可行)。
以上,以實施形態為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所屬領域者係可理解實施形態的各構成要素和各處理製程能夠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以下,針對變形例進行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雖係說明藉由設置在中間構件20的凸部21b(第1圖及第2圖等)和設置在第1銷10的狹窄部12a(第10圖及第11圖)從橫向夾持(壓縮)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的構成,但亦可構成為不在中間構件20和第1銷10設置推壓用的凸部和狹窄部,而是在防水用彈性構件50的筒狀部54設置凸部,藉由第1銷10與中間構件20從橫向夾持(壓縮)該凸部。在實施形態中雖係說明由第2銷40與對象物接觸的構成,但亦可構成為省略第2銷40而由彈簧30與對象物接觸。
1‧‧‧彈簧連接器
10‧‧‧第1銷
11‧‧‧小徑部
12‧‧‧大徑部
20‧‧‧中間構件
21‧‧‧棒狀部
21a‧‧‧壓入部
21b‧‧‧凸部(推壓部)
21c‧‧‧凹部(縮徑部)
22‧‧‧凸緣部
23‧‧‧筒狀部
23a‧‧‧卡定部
30‧‧‧彈簧
40‧‧‧第2銷
41‧‧‧小徑部
42‧‧‧大徑部
43‧‧‧傾斜面
50‧‧‧防水用彈性構件
51‧‧‧第1面部
52‧‧‧側面部
53‧‧‧第2面部
54‧‧‧筒狀部
60‧‧‧殼體
61‧‧‧貫通孔
70‧‧‧罩蓋
71‧‧‧天花板部
71a‧‧‧貫通孔
72‧‧‧側壁部
73‧‧‧凸部

Claims (13)

  1. 一種彈簧連接器,係具備:第1銷,係具有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部;彈簧,係對前述第1銷賦予與對象物接觸的接觸力;中間構件,係與前述第1銷電性連接,並且固定在前述第1銷;及防水用彈性構件,係被前述第1銷與前述中間構件夾持,將前述第1銷與前述中間構件之間水密密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係具有朝另一者之側開口的孔部,另一者係具有延伸至前述孔部內的棒狀部;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具有位在前述孔部內的筒狀部,前述筒狀部被前述孔部的內側面與前述棒狀部的外側面夾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棒狀部係具有設置在該棒狀部的外側面且推壓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凸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凸部係具有外徑往前述孔部的後側變小的錐形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棒狀部係在比前述凸部更靠前述孔部的前側的位置具有設置在該棒狀部的外側面的凹部,受前述凸部 的推壓而變形的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延伸到前述凹部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孔部係具有外形尺寸內縮而推壓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狹窄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具備:第2銷,係具有與另一個對象物接觸的接觸部;前述彈簧係將前述第1與第2銷往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推;前述中間構件乃係收容前述彈簧、前述第1銷的一部分、及前述第2銷的一部分之管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係具有朝另一者之側開口的孔部,另一者係具有被壓入至前述孔部的棒狀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銷係板金構件且具有板彈簧部,前述中間構件係具有與前述板彈簧部卡合的凹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在前述第1銷及前述中間構件的表面分別施加有鍍覆,前述中間構件的表面的鍍覆比前述第1銷的表面的鍍覆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彈簧連接 器,其中,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具有:第1面部,係讓前述第1銷或前述中間構件貫通;及側面部,係從前述第1面部往與前述第1銷的前端相反側延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具備:殼體,係具有收容前述彈簧及前述中間構件其中一者或兩者的至少一部分的貫通孔;及罩蓋,係覆蓋住前述殼體,具有讓前述第1銷貫通的貫通孔;在前述殼體與前述罩蓋之間存在容許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的前述側面部撓曲的空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彈簧連接器,其中,前述防水用彈性構件係在與前述第1面部為相反側的位置具有以從前述側面部擴展之方式延伸的第2面部;前述第2面部係遍及圍繞前述殼體的前述貫通孔之周圍的全周地被前述殼體及前述罩蓋推壓。
TW106108927A 2016-03-18 2017-03-17 彈簧連接器 TWI691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5615A JP6395327B2 (ja) 2016-03-18 2016-03-18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JP2016-055615 2016-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117A true TW201739117A (zh) 2017-11-01
TWI691122B TWI691122B (zh) 2020-04-11

Family

ID=5985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927A TWI691122B (zh) 2016-03-18 2017-03-17 彈簧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7135B2 (zh)
JP (1) JP6395327B2 (zh)
CN (1) CN108701935B (zh)
TW (1) TWI691122B (zh)
WO (1) WO2017159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620A1 (fr) 2015-10-27 2017-05-04 Fischer Connectors Holding S.A. Connecteur multipolaire
JP6595556B2 (ja) * 2017-10-24 2019-10-23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電線接合構造、電線接合方法、及び端子
CN108321587A (zh) * 2018-02-08 2018-07-24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连接器
EP3756248A1 (fr) * 2018-04-06 2020-12-30 Fischer Connectors Holding S.A. Connecteur multipolaire
EP3776753A1 (fr) 2018-04-06 2021-02-17 Fischer Connectors Holding S.A. Connecteur multipolaire
GB2573111B (en) * 2018-04-23 2021-03-10 Gkn Aerospace Services Ltd Interposer/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358497B2 (en) 2018-05-04 2022-06-14 Lear Corporation Track system having a rolling member
US11040639B2 (en) 2018-05-04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0926667B2 (en) 2018-05-04 2021-02-23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0906431B2 (en) 2018-05-04 2021-02-0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0882420B2 (en) 2019-03-08 2021-01-05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040638B2 (en) 2018-05-04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EP3627630A1 (en) 2018-09-24 2020-03-25 Preci Dip SA Spring pin connector
US10931058B2 (en) * 2018-09-24 2021-02-23 Apple Inc. Gaskets for sealing spring-loaded contacts
JP7211750B2 (ja) 2018-10-03 2023-01-24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JP6774037B2 (ja) * 2018-10-09 2020-10-21 Smk株式会社 防水型コネクタ
US11613220B2 (en) 2018-12-17 2023-03-28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1117538B2 (en) 2018-12-17 2021-09-1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0950977B2 (en) * 2018-12-18 2021-03-16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omponent
US11081832B2 (en) * 2018-12-18 2021-08-03 Molex, Llc Terminal sealing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75665B2 (en) 2019-02-20 2024-05-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1040653B2 (en) 2019-02-25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807142B2 (en) 2019-03-06 2023-11-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rack assembly
US11299075B2 (en) 2019-03-06 2022-04-1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CN110190474B (zh) * 2019-05-24 2021-02-19 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触点
US11634101B2 (en) 2019-10-04 2023-04-25 Lear Corporation Removable component system
US11323114B2 (en) 2019-10-04 2022-05-0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US11463083B2 (en) 2019-10-04 2022-10-0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US20210262173A1 (en) 2020-02-21 2021-08-26 Lear Corporation Track system with a support member
CN113871945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US11505141B2 (en) 2020-10-23 2022-11-2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with track assembly and support assembly
TWI816172B (zh) * 2021-08-23 2023-09-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框體電連接器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863A (en) * 1988-12-22 1989-11-07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 terminal therefor
US5174763A (en) * 1990-06-11 1992-12-29 Itt Corporation Contact assembly
US5982187A (en) * 1993-07-01 1999-11-09 Alphatest Corporation Resilient connector having a tubular spring
JP3279053B2 (ja) * 1994-04-27 2002-04-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コネクターによる電気機器本体と電気機器分体の接続構造
JP3254545B2 (ja) * 1994-11-04 2002-02-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防滴型ピンコネクタ
US6462567B1 (en) * 1999-02-18 2002-10-08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Self-retained spring probe
US6491527B1 (en) * 2001-05-17 2002-12-10 Ericsson Inc. Dual compression connector
CN2484674Y (zh) 2001-05-28 2002-04-03 千知国际有限公司 插入式电连接器
CN2491846Y (zh) * 2001-06-12 2002-05-15 吴志成 测试探针
JP2007173073A (ja) * 2005-12-22 2007-07-05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防滴コネクタ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DE102006039799B3 (de) 2006-08-24 2007-11-2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Stecker
CN201149917Y (zh) * 2007-12-14 2008-11-12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弹簧式接触探针
CN201149927Y (zh) * 2008-01-30 2008-11-12 瞿金良 快插、自锁型电连接器
CN201515022U (zh) 2009-09-22 2010-06-23 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免工具型水晶头
CN201570712U (zh) 2010-01-07 2010-09-01 周展力 跳线水晶头连接件
JP5523416B2 (ja) 2011-09-07 2014-06-18 茂治郎 清水 通電用コネクター
JP5822735B2 (ja) 2012-01-16 2015-11-24 株式会社ヨコオ 防水機能付き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US8992247B2 (en) 2013-03-15 2015-03-31 Ortronics, Inc. Multi-surface contact plug assembli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6029511B2 (ja) * 2013-03-28 2016-11-2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電気接触子、電気接触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3441373B (zh) * 2013-08-21 2015-06-10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
CN203481508U (zh) * 2013-08-21 2014-03-12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
CN105655789B (zh) 2016-03-09 2018-05-11 宁波贝特贝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个性化分体式免工具便捷智能信息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59155A1 (ja) 2017-09-21
CN108701935A (zh) 2018-10-23
JP6395327B2 (ja) 2018-09-26
JP2017174497A (ja) 2017-09-28
US10547135B2 (en) 2020-01-28
CN108701935B (zh) 2020-07-03
TWI691122B (zh) 2020-04-11
US20190067859A1 (en)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9117A (zh) 彈簧連接器
CN110011085B (zh) 端子零件
KR101938032B1 (ko) 방수 기능을 갖는 스프링 커넥터
KR101361970B1 (ko) 스위치가 장착된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20050227546A1 (en) Spring connector
JP2017079122A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JP597280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06012A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17004703A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2014127398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I470882B (zh) Coaxial connector
JP2015079570A (ja) 端子金具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JP2018006312A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KR100780727B1 (ko) 차폐 전선과 차폐쉘의 접속 장치
US7344418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US11316296B2 (en) Miniaturized connector
JP2010056033A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652539B2 (ja) 圧着装置及び圧着方法
JP4544960B2 (ja) 丸型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20061220A (ja) 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及び、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647868B2 (ja) 電気接触子及び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US10033117B1 (en) Connecting insert for a terminal assembly
JP7152207B2 (ja) 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及び、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081784A (ja) 圧接接続型コンタク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JP2017223775A (ja) モジュール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