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0037A -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 Google Patents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0037A
TW201730037A TW106101626A TW106101626A TW201730037A TW 201730037 A TW201730037 A TW 201730037A TW 106101626 A TW106101626 A TW 106101626A TW 106101626 A TW106101626 A TW 106101626A TW 201730037 A TW201730037 A TW 2017300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ock
state
lock device
p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ji Mori
Hiroyuki Onitsuka
Hiroaki Taketani
Ryoji Shimizu
Masashi Sato
Hideaki Kojima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filed Critical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30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00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2H5/06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front wheel fork or steering head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2H5/04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handlebars or equival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1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 B62J50/22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electronic, e.g.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備可用於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且不易利用破壞等強硬方法進行鎖定解除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把手鎖定系統,包括:把手鎖定裝置(20),將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且至少包含把手(5)的鎖定狀態的動作狀態通知給使用者的使用者介面(8)。把手鎖定裝置(20)以無法從自行車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內部,控制部(100)檢測動作狀態,並將表示檢測到的動作狀態的資訊經由通信部(101)發送至外部。使用者介面(8)的控制部(8a)從把手鎖定裝置(20)接收表示動作狀態的資訊,基於表示接收到的動作狀態的資訊將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Description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能夠搭載於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把手鎖定系統。
自行車等的把手在停車中有時會發生自然旋轉的情況,尤其當將行李放入至安裝於前輪上的掛籃中時把手會因該行李的重量而簡單地旋轉,從而存在自行車等發生傾倒這樣的問題。因此,先前已知有限制把手的旋轉的把手鎖定裝置。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的把手鎖定裝置,即,將兩股狀的止動片(stopper piece)能夠上下搖動地安裝於自行車的前叉(front fork)的上部,利用該止動片夾住主車架,藉此鎖定把手。
而且,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如下的把手鎖定裝置,即,將設置成能夠滑動的把手固定構件壓入並嵌入至抵抗第1彈簧構件的施力而安裝於自行車的轉向柱管(steering column pipe)的支承構件中,藉此鎖定把手。
另一方面,先前,機車等中,為了防盜而設為僅在使把手旋轉的狀態下能夠拔出鑰匙的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14807號公報(2009年9月24日公開)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0-233783號公報(2000年8月29日公開)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所述構成不限定於自行車,為了用於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中,如機車等中,而藉由在使把手旋轉的狀態下鎖定並停車,成為不易被盜的構成。因此,把手鎖定裝置不僅抑制傾倒且亦能夠作為防盜用的鎖而發揮功能。
然而,所述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構成中,把手鎖定裝置自身露出於自行車等移動體而設置,藉由操作止動片或把手固定構件,不限於使用者,無論是誰均可解除。因此,無法直接將現有的用於抑制傾倒的把手鎖定裝置用作防盜用的鎖。
另外,亦考慮在把手鎖定裝置中另外設置用以維持鎖定狀態的鎖,而設為除持有該鎖的鑰匙的使用者以外均無法解除鎖定的構成。然而,因把手鎖定裝置露出,故在使用了破壞等強硬方法的情況下,會比較容易地解除鎖定。
本申請案發明鑒於所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可用於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且不易利用破壞等強硬方法進行鎖定解除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把手鎖定系統。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的特徵在於包括:把手鎖定裝置,鎖定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的把手;以及狀態通知裝置,將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動作狀態且至少包含所述把手的鎖定狀態的動作狀態通知給使用者,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以無法從所述移動體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移動體的外裝零件的內部,且包括: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以及發送部,將表示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的動作狀態的資訊發送至外部,所述狀態通知裝置包括:接收部,從所述把手鎖定裝置接收表示所述動作狀態的資訊;以及通知部,基於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表示所述動作狀態的資訊,將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根據所述構成,把手鎖定裝置因收容於移動體的外裝零件的內部,且以無法從移動體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故難以進行使用破壞把手鎖定裝置等的強硬的方法的鎖定解除。而且,鎖定時,藉由將把手限定為使移動體難以筆直地前進的程度,從而亦可作為防盜用的鎖而利用。
然而,在如此的以無法從移動體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於移動體的外裝零件的內部的把手鎖定裝置中,無法從移動體的外部視認把手是否被鎖定。因此,為了確認鎖定狀態,需要嘗試轉動把手等操作。
因此,根據所述構成,設置著將至少包含把手的鎖定狀態的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通知給使用者的狀態通知裝置,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檢測部對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進行檢測,當發送部將所檢測到的表示動作狀態的資訊發送至外部時,狀態通知裝置的接收部接收該資訊,並基於通知部接收到的表示所述動作狀態的資訊,將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藉此,無須進行如實際嘗試轉動把手這樣的操作,便可從狀態通知裝置確認鎖定狀態。
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亦可進而設為如下構成: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不完全的狀態,所述通知部在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鎖定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完全鎖定的建議的資訊並通知該資訊。
根據所述構成,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不完全的狀態,狀態通知裝置的通知部在檢測到鎖定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完全鎖定的建議的資訊並將該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藉此,使用者即便無法直接視認把手鎖定裝置,在鎖定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亦可知曉該情況,且,依據所通知的建議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使鎖定簡單地移行至完全鎖定的狀態。
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亦可進而設為如下構成: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所述通知部在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使鎖定完全解除的建議的資訊並通知該資訊。
根據所述構成,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狀態通知裝置的通知部在檢測到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使鎖定完全解除的建議的資訊並將該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藉此,使用者即便無法直接視認把手鎖定裝置,在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亦可獲知該情況,且,依據所通知的建議來進行操作,由此可簡單地移行至鎖定完全解除的狀態。
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亦可進而設為如下構成: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電池電量耗盡。
根據所述構成,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把手鎖定裝置的電池電量耗盡,狀態通知裝置的通知部通知電池電量耗盡。
藉此,使用者在把手鎖定裝置發生了電池電量耗盡的情況下,可從狀態通知裝置獲知該情況,因而可迅速地進行電池更換等。
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亦可進而設為如下構成: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
根據所述構成,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狀態通知裝置的通知部通知故障狀態。
藉此,使用者在發生了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的情況下,可從狀態通知裝置獲知該情況,因而可迅速地應對故障等。
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亦可進而設為如下構成:所述狀態通知裝置兼作受理對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指示的指示輸入部。
根據所述構成,因狀態通知裝置兼作受理對把手鎖定裝置的指示的指示輸入部,故僅利用狀態通知裝置便可進行對把手鎖定裝置的指示輸入及其動作狀態的確認,從而便利性提高。
本發明中,如下程式及記錄著該程式的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亦屬於發明的範疇,該程式用以使電腦作為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中具備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所述發送部、或者所述狀態通知裝置的所述接收部、所述通知部而發揮功能。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實現如下效果,即,能夠提供具備可用於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且不易利用破壞等強硬的方法進行鎖定解除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把手鎖定系統。
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把手鎖定系統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自行車1的構成) 圖1(a)~圖1(c)是表示搭載著本實施形態的把手鎖定系統的把手鎖定裝置20的移動體即自行車1的概觀的圖,圖1(a)為從側方觀察的圖,圖1(b)為從正上方觀察的圖,圖1(c)為圖1(a)中由圓表示的前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1(a)、圖1(b)所示,自行車1為在車架2中組裝著前輪3及後輪4、把手5、車座6、踏板7、把手桿10、前叉11等的構成。
把手鎖定裝置20收容於車架2的內部,成為無法從外部視認的構成。而且,在把手5的中央部分設置著供自行車1與使用者聯繫的使用者介面(狀態通知裝置)8。此處,使用者介面8例如為觸控面板式,能夠進行指示輸入,而且,亦可顯示從自行車1對使用者發出通知的各種資訊。由把手鎖定裝置20與使用者介面8構成把手鎖定系統。
車架2包含頭管或頂管、下管、座管等多個部分。其中,頭管12如圖1(c)所示,位於前輪3的上方,在其內部插入有前叉11的軸部11a。前叉11一面支持前輪3的軸一面轉向。前叉11的軸部11a被稱作轉向柱,從該轉向柱11a分為兩組而葉片11b向前輪3延伸。
在前叉11的上端(轉向柱11a的上端)安裝著將前叉11與把手5的中央相連的把手桿10。藉此,把手5與前叉11一體地移動,而可將把手5的旋轉傳遞至前輪3。
而且,頭管12上連接著頂管13及下管14。本實施形態中,位於下方的下管14的直徑形成得較頂管13粗,該下管14的內部收容著把手鎖定裝置20。而且,雖未特別圖示,但在下管14形成著用以裝卸把手鎖定裝置20的擋板等。該擋板為一直被鎖住而使得持有鑰匙的使用者以外的人無法接觸把手鎖定裝置20的構成。
把手鎖定裝置20具有鎖定銷及使該鎖定銷移動的鎖定銷驅動機構,使鎖定銷的頭部卡合於形成在與把手5一體旋轉的轉向柱(軸)11a的卡合孔(卡合部)中,而限制把手5的旋轉,從而將把手5鎖定。如所述般,把手鎖定裝置20收容於下管14的內部,包含形成於轉向柱11a的卡合孔,以無法從自行車1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
(把手鎖定裝置20的概略構成) 圖2是把手鎖定裝置20的外觀圖。如圖2所示,把手鎖定裝置20具有長方體狀的外觀,在位於其長邊方向的一側面的較中心靠下方處設置著鎖定銷單元30。鎖定銷單元30中收容著以把手鎖定裝置20的長邊方向為軸方向的鎖定銷31,藉由該鎖定銷31的頭部31a突出而將把手5鎖定,藉由該頭部31a沒入而解除鎖定。以下,將鎖定銷31的頭部31a稱作銷頭部31a。圖2是銷頭部31a未突出的狀態。另外,為了方便說明,以下,將把手鎖定裝置20中的銷頭部31a突出側作為把手鎖定裝置20的正面側(前表面側)而進行說明。
圖3是把手鎖定裝置2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3所示,把手鎖定裝置20包含鎖定銷單元30、驅動單元40、控制單元60、前蓋70、後蓋71等。
鎖定銷單元30將鎖定銷31能夠沿軸方向移動地加以支持,伴隨驅動單元40中的後述的滑塊42的移動而使鎖定銷31移動,使銷頭部31a從配接器32的軸孔32b突出或沒入。
驅動單元40如所述般,使滑塊42移動,在板狀殼體48中,除滑塊42外,亦搭載著馬達51或螺桿軸46等。由鎖定銷單元30中的鎖定銷31以外的構件及驅動單元40構成鎖定銷驅動機構。
控制單元60與把手鎖定裝置20的外部通信,若接收到指定鎖定或者鎖定解除的信號,則控制驅動單元40中的滑塊42的移動。而且,控制單元60檢測滑塊42及鎖定銷31各自的位置,基於所檢測到的位置的資訊,判斷該把手鎖定裝置20中的動作狀態,並將判斷結果發送至把手鎖定裝置20的外部。由控制單元60構成動作狀態檢測部及發送部。
前蓋70及後蓋71為一面開放的箱型構件,前蓋70覆蓋把手鎖定裝置20的前半部分,後蓋71覆蓋把手鎖定裝置20的後半部分。
驅動單元40與控制單元60利用螺桿等而一體化,在該一體化所得者中,以夾著板狀殼體48的方式組裝前蓋70與後蓋71,利用螺桿等從兩側進行固定。
而且,在前蓋70中的前表面形成著用以從外部插入鎖定銷單元30的開口70a。鎖定銷單元30以從該開口70a插入而使配接器32的部分露出的狀態利用螺桿等進行固定。
(把手鎖定裝置20的詳細構成) 以下,使用圖4~圖8對把手鎖定裝置20的構成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圖4是由圖2的假想線表示的面切斷的把手鎖定裝置20的箭視剖視圖。圖5是卸除了前蓋及後蓋的狀態的把手鎖定裝置20的仰視圖。另外,圖5中銷頭部31a亦不突出。圖6是鎖定銷單元30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驅動單元40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控制單元60的分解立體圖。
首先,使用圖4~圖6對鎖定銷單元30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圖6所示,鎖定銷單元30包含鎖定銷31、配接器32、第1彈簧33、第2彈簧35、保持器36、扣環37等。
鎖定銷31包含:包含銷頭部31a的粗軸部31b,中央的細軸部31c,以及後端側的薄板部31d。根據直徑的不同,在粗軸部31b與細軸部31c之間形成著第1階差部31e。細軸部31c中形成著用以供扣環37嵌入的槽31g,該扣環37用以將鎖定銷31固定於保持器36。薄板部31d通過形成於驅動單元40的板狀殼體48的矩形孔48b而向板狀殼體48的後側(背側)突出配置,作為設置於控制單元60的後述的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檢測片而發揮功能。以下,將薄板部31d稱作鎖定銷用檢測片31d。
配接器(前側支持體)32在其外周部具有法蘭狀的安裝部32a。配接器32在將構成鎖定銷單元30的其他構件裝入至內部後,經由安裝部32a而利用螺桿等安裝於前蓋70的外側。而且,在配接器32形成著供鎖定銷31插入的軸孔32b,並且在配接器32的後側(背側)形成著與軸孔32b連通且供保持器36的法蘭部36a側卡入的卡入凹部32c。
軸孔32b具有與粗軸部31b對應的內徑,卡入凹部32c具有與較軸孔32b大的保持器36的法蘭部36a的外徑對應的內徑。而且,軸孔32b與卡入凹部32c之間朝向卡入凹部32c而呈研缽狀擴展,在研缽的底部形成著用以觸碰第1彈簧33的前端的第1觸碰部32d。
另一方面,保持器(後側支持體)36如所述般,在前側的外周部具有法蘭部36a,該法蘭部36a側卡入至配接器32的卡入凹部32c,在卡入凹部32c的內部滑動。保持器36藉由法蘭部36a的後表面(背面)與形成於前蓋70的開口70a的外周部觸碰而限制向後方的移動,沿著鎖定銷31的軸方向在卡入凹部32c內移動。
而且,保持器36中亦形成著供鎖定銷31插入的軸孔36b。此處,軸孔36b具有與粗軸部31b對應的內徑,軸孔36b的後端部藉由縮窄至與細軸部31c對應的內徑而形成底部36c,在該底部36c的前表面形成著觸碰第2彈簧35的後端的第2觸碰部36d,在該底部36c的後表面(背面)形成著供安裝於細軸部31c的扣環37觸碰的第3觸碰部36e。
鎖定銷31具有下述長度,即,在銷頭部31a沒入的狀態下,粗軸部31b到達保持器36的法蘭部36a,且,鎖定銷用檢測片31d到達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而將其遮光。
而且,第1彈簧33配設於粗軸部31b的外周。第1彈簧33在使前端觸碰至配接器32的第1觸碰部32d,並且後端觸碰至卡入於卡入凹部32c的保持器36的法蘭部36a的狀態下,配設於配接器32的內部。
另一方面,第2彈簧35配設於細軸部31c的外周。第2彈簧35在使前端觸碰至粗軸部31b與細軸部31c之間的第1階差部31e,並且使後端觸碰至保持器36的第2觸碰部36d的狀態下,配設於保持器36的內部。
鎖定銷單元30在對配接器32依序插入第1彈簧33、鎖定銷31、第2彈簧35、保持器36後,藉由將扣環37固定於槽31g而一體化。該狀態下,鎖定銷31利用扣環37與第2彈簧35而固定於保持器36。利用扣環37與第2彈簧35構成掛止部,該掛止部在保持器36移動至第1彈簧33完全壓縮的位置之前的期間內,將鎖定銷31掛止於保持器36而與保持器36一體移動。
接下來,使用圖4、圖5、圖7對驅動單元40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圖5、圖7所示,驅動單元40包含第1軸承41、滑塊42、第2軸承43、螺母44、滑塊用檢測片45、螺桿軸46、軸47、板狀殼體48、聯軸器49、馬達托架50、馬達51、第3軸承52等。
在板狀殼體48的中央上部形成著圓形孔48a,經由嵌合於該圓形孔48a的第2軸承43而插入螺桿軸46的後端部。螺桿軸46與鎖定銷31平行地配設,前端部支持於安裝在前蓋70內側的第1軸承41。而且,在板狀殼體48的後側,經由馬達托架50而安裝著馬達51。馬達51為可逆旋轉馬達。螺桿軸46的後端部利用聯軸器49而與馬達51的驅動軸連結。藉此,螺桿軸46伴隨馬達51的驅動而進行可逆旋轉。
而且,螺桿軸46中供螺母44螺合,該螺母44固定於滑塊42。在滑塊42中,圓形孔42a與圓形孔42b上下並列地形成,上部的圓形孔42a中插入螺桿軸46,下部的圓形孔42b中插入鎖定銷31。
而且,在滑塊42的上部安裝著第3軸承52,並且在該第3軸承52中插入軸47。軸47固定於板狀殼體48與前蓋70的內側,且與鎖定銷31平行地配設。
滑塊42的上部經由第3軸承52而固定於軸47,螺母44在螺桿軸46旋轉時沿螺桿軸46的軸方向平行移動,滑塊42亦與螺母44一併平行移動。移動方向相應於螺桿軸46的旋轉方向,當螺桿軸46正旋轉時,從靜止位置(固定位置)向擠壓方向移動,當螺桿軸46逆旋轉時,向與擠壓方向相反的回到靜止位置的方向移動。
而且,滑塊42中的圓形孔42b的周圍的面42c作為抵接面發揮功能,伴隨滑塊42的向擠壓方向的移動,抵接於鎖定銷單元30中的保持器36的後端部,而使保持器36向擠壓方向移動。圓形孔42b形成得較安裝於鎖定銷31的扣環37的外徑大,可供鎖定銷31中的扣環37的部分通過。藉此,在即便因被滑塊42擠壓而保持器36向擠壓方向移動,鎖定銷31自身亦無法與保持器36一併向擠壓方向移動的情況下,亦可使鎖定銷31向後方退縮。由所述滑塊42、螺桿軸46、馬達51及軸47等構成擠壓部。
進而,在滑塊42的下部安裝著滑塊用檢測片45,該滑塊用檢測片45為設置於控制單元60的後述的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檢測片。
板狀殼體48中形成著矩形孔48b、矩形孔48c,通過該些矩形孔48b、矩形孔48c,滑塊用檢測片45及所述鎖定銷31的後端部的鎖定銷用檢測片31d向板狀殼體48的後側(背側)突出。
而且,所述鎖定銷單元30與驅動單元40構成鎖定銷31的驅動機構,亦可如以下般表現。即,鎖定銷31的驅動機構為具有如下各部的構成,即,配接器(前側支持體)32,供鎖定銷31插通,將鎖定銷31的銷頭部31a側的外周能夠沿軸方向移動地加以支持,銷頭部31a從該配接器(前側支持體)32的前端部出沒,且,該配接器(前側支持體)32的後端部具有沿軸方向形成的卡入凹部32c;保持器(後側支持體)36,供鎖定銷31插通,將較銷頭部31a靠後方的外周能夠沿軸方向移動地加以支持,從前端部側卡入至形成於配接器32的卡入凹部32c,且在卡入凹部32c的內側滑動;構成擠壓部的滑塊42等,該擠壓部在鎖定時,抵接於保持器36而將保持器36向銷頭部31a突出的方向即前方擠壓,鎖定解除時,回到擠壓保持器36前的靜止位置;第1彈簧33,配置於配接器32與保持器36之間,當由滑塊42等將保持器36向前方擠壓時進行壓縮;掛止部(第2彈簧35、扣環37),在保持器36移動至第1彈簧33完全壓縮的位置之前的期間內,將鎖定銷31掛止於保持器36而與保持器36一體移動;以及第2彈簧35,配置於鎖定銷31與保持器36之間,在解除掛止部的掛止的狀態下,當鎖定銷31向保持器36的後方移動時進行壓縮。
根據所述構成,鎖定銷31插通至配接器32與保持器36,能夠沿軸方向移動地得到支持。銷頭部31a從支持前端部側的配接器32的前端部出沒。以較配接器32靠後的部分支持鎖定銷31的保持器36構成為從其前端部卡入至形成於配接器32的卡入凹部32c,且在該凹部32c的內側滑動。鎖定時,保持器36由滑塊42等而向銷頭部31a突出的方向即前方擠壓。
配接器32與保持器36之間配置著第1彈簧33,藉由保持器36被朝向前方擠壓而該第1彈簧33被壓縮。鎖定解除時,當滑塊42等回到擠壓保持器36前的靜止位置時,保持器36亦利用第1彈簧33的恢復力而回到原來的位置。
鎖定銷31在保持器36移動至第1彈簧33完全壓縮的位置之前的期間內,藉由掛止部掛止於保持器36。藉此,鎖定銷31與保持器36一體地移動,銷頭部31a從配接器32突出。而且,當保持器36已回到原來的位置時,鎖定銷31亦與保持器36一併回到原來的位置。
進而,鎖定銷31與保持器36之間配置著第2彈簧35,在解除了掛止部的掛止的狀態下,而銷頭部31a無法從配接器32充分突出的情況下,第2彈簧35壓縮,使鎖定銷31向保持器36的後方退縮。藉此,當滑塊42等擠壓保持器36時,即便銷頭部31a與卡合孔11c的位置未對準,在之後鎖定銷的頭部與卡合孔11c的位置對準時,亦可利用第2彈簧35的恢復力使銷頭部31a突出而卡合於卡合孔11c。
接下來,使用圖4、圖5、圖8對控制單元60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圖5、圖8所示,控制單元60包含基板61、基板托架62、電池座63、電池64等。基板61為搭載著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等的控制基板,在下表面(背面)搭載著用以檢測滑塊42的位置的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用以檢測鎖定銷31的位置的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該些位置感測器S1~位置感測器S4為包含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的光感測器。
此種基板61安裝於基板托架62的下表面,基板托架62的上表面安裝於驅動單元40的馬達托架50。而且,基板托架62中安裝著電池座63,從而可搭載電池64。
圖9是表示把手鎖定裝置20中的鎖定銷31的銷頭部31a卡合於形成在自行車1的轉向柱11a的卡合孔11c,而自行車1的把手5(參照圖1(a)、圖1(b))的鎖定狀態的部分切口側視圖。如圖9所示,把手鎖定裝置20在下管14的內部,以前表面朝向頭管12的某一前方的方式安裝。頭管12中的與下管14的內部空間面對面的側面形成著供銷頭部31a進入的孔12a。而且,在插入至頭管12內部且與把手5一體旋轉的轉向柱11a形成著供銷頭部31a卡合的卡合孔11c。從把手鎖定裝置20突出的銷頭部31a通過頭管12的孔12a而卡合於與把手5一體旋轉的轉向柱(軸)11a中形成的卡合孔11c,由此將把手5鎖定。
圖10(a)、圖10(b)是表示形成於轉向柱11a的卡合孔11c與把手5的位置關係的圖。如圖10(a)、圖10(b)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卡合孔11c形成於轉向柱11a中的、在把手5向較正面靠左側旋轉了所定的角度,例如45°(±5°)的狀態下與鎖定銷31的頭部31a面對面的位置。如此,在使把手5旋轉的狀態下進行鎖定,由此自行車1的移動困難,從而可將把手鎖定裝置20用作防盜用的鎖。另外,此處形成為卡合孔11c,但亦可由凹部而並非由孔形成。
而且,此處例示了在使把手5向左側旋轉的狀態下進行鎖定的構成,亦可設為在向右側旋轉的狀態下進行鎖定的構成。或者,亦可設為形成2個卡合孔11c,左右任一側均可進行鎖定的構成。而且,亦可設為以使把手5向較正面靠左(或者靠右)側旋轉至能夠旋轉的最大角度為止的狀態進行鎖定的構成。而且,卡合孔11c的橫寬較佳為較銷頭部31a的橫寬形成得大而具有間隙。藉此,可使銷頭部31a插通至卡合孔11c的把手5的角度擴大,而不易成為後述的鎖定不完全狀態。
(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說明) 接下來,使用圖11(a)、圖11(b)~圖14(a)、圖14(b)對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11(a)、圖11(b)是說明把手鎖定裝置20中的把手5的鎖定解除狀態的說明圖,圖12(a)、圖12(b)是表示鎖定狀態的說明圖,圖13(a)、圖13(b)是表示鎖定不完全狀態的說明圖,圖14(a)、圖14(b)是表示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的說明圖。另外,圖11(a)、圖11(b)~圖14(a)、圖14(b)中,圖11(a)、圖12(a)、圖13(a)、圖14(a)表示各狀態下的把手鎖定裝置20及轉向柱11a要部的各剖視圖,圖11(b)、圖12(b)、圖13(b)、圖14(b)是表示各狀態下的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與滑塊用檢測片45的位置關係,以及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與鎖定銷用檢測片31d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如圖11(a)所示,鎖定解除狀態下,滑塊42位於最後的靜止位置,鎖定銷單元30的保持器36亦位於靜止位置。然後,藉由第1彈簧33的後端觸碰,而保持器36的法蘭部36a的後表面(背面)觸碰至前蓋70中的開口70a的外周部。
然後,如圖11(b)所示,鎖定解除狀態下,固定於滑塊42的滑塊用檢測片45將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及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一併遮光。同樣地,形成於鎖定銷31的後端側的鎖定銷用檢測片31d亦將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及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一併遮光。
當從鎖定解除狀態向鎖定狀態移行時,驅動單元40使馬達51正轉驅動。藉此,利用聯軸器49與馬達51的驅動軸連結的螺桿軸46正旋轉。如圖11(a)所示,螺合於螺桿軸46的螺母44固定於滑塊42,滑塊42利用軸47而停止旋轉,因而當螺桿軸46正旋轉時,滑塊42向箭頭Y1所示的擠壓方向(前方)移動。
當滑塊42如此般移動時,滑塊用檢測片45亦移動,按照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的順序,自遮光變為投光。
然後,當滑塊42如所述般移動時,利用配接器32及第1彈簧33而壓入至前蓋70的保持器36被朝向擠壓方向擠壓,第1彈簧33被壓縮。然後,藉由保持器36被擠壓,利用第2彈簧35與扣環37固定於該保持器36的鎖定銷31亦一併向擠壓方向擠壓。
此處,在卡合孔11c位於與銷頭部31a面對面的位置的情況下,如圖12(a)所示,銷頭部31a進入並卡合於卡合孔11c。藉此,轉向柱11a無法旋轉,把手5被鎖定(鎖定狀態)。
伴隨此種鎖定銷31的移動而鎖定銷用檢測片31d亦移動,按照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的順序,自遮光變為投光。
如圖12(b)所示,在此種鎖定狀態下,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及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一併投光。同樣地,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及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亦一併投光。
與此相對,在卡合孔11c不位於與銷頭部31a面對面的位置的情況下,如圖13(a)所示,銷頭部31a觸碰至轉向柱11a的側面,而不進入至卡合孔11c。結果,把手5成為鎖定不完全的狀態(鎖定不完全狀態)。因鎖定銷31的移動在中途受到限制,故從中途開始僅保持器36被滑塊42擠壓而僅保持器36移動,從而第2彈簧35被壓縮。
此種鎖定銷31的移動中,如圖13(b)所示,鎖定銷用檢測片31d保持對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遮光的狀態。即,在鎖定不完全狀態下,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為投光,僅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為遮光。
然而,即便為此種鎖定不完全狀態,藉由使把手5向左右旋轉,而使卡合孔11c與銷頭部31a面對面,亦可向鎖定狀態移行。在卡合孔11c與銷頭部31a面對面的同時,被壓縮的第2彈簧35恢復,利用該恢復力而銷頭部31a進入至卡合孔11c。
另一方面,為了從鎖定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移行,驅動單元40使馬達51逆轉驅動。藉此,如圖12(a)所示,螺桿軸46逆旋轉,滑塊42向由箭頭Y2所示的回到靜止位置的方向(後方)移動。
當滑塊42如此移動時,滑塊用檢測片45亦移動,按照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順序,從投光變為遮光。
此處,在未對把手5施加旋轉方向的力,卡合孔11c與銷頭部31a之間並無大的摩擦的情況下,若滑塊42移動,被壓縮的第1彈簧33恢復,利用該恢復力而保持器36被朝向靜止位置推回,固定於保持器36的鎖定銷31亦一併被朝向靜止位置推回。藉此,如圖11(a)所示,銷頭部31a從卡合孔11c拔出(鎖定解除狀態)。
然後,伴隨此種鎖定銷31的移動,鎖定銷用檢測片31d亦移動,按照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順序,從投光變為遮光。
與此相對,在對把手5施加了旋轉方向的力,卡合孔11c與銷頭部31a之間具有大的摩擦的情況下,如圖14(a)所示,即便滑塊42向靜止位置移動,銷頭部31a亦鉤掛在卡合孔11c,而鎖定銷31無法移動。其結果,把手5成為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因鎖定銷31的移動受到限制,而保持器36亦無法移動,第1彈簧33保持被壓縮的狀態。
因鎖定銷31不移動,故在鎖定不完全狀態下,如圖14(b)所示,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一併保持投光的狀態。即,在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下,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一併遮光,而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一併投光。
另外,在成為此種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的情況下,亦藉由使把手5向左右旋轉,而消除卡合孔11c與銷頭部31a的鉤掛,從而可向鎖定解除狀態移行。與卡合孔11c和銷頭部31a的鉤掛被解除的同時,被壓縮的第1彈簧33恢復,利用該恢復力而將銷頭部31a從卡合孔11c拔出。
(把手鎖定裝置20的控制部100的說明) 接下來,使用圖15~圖19對把手鎖定裝置20的控制部100進行說明。圖15是把手鎖定裝置20的功能方塊圖。如圖15所示,把手鎖定裝置20具備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包含搭載於控制單元60的基板61,且連接著馬達51、通信部101、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等。
控制部100控制馬達51的正反驅動及其接通/斷開(ON/OFF),而且,基於從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輸入的表示遮光、投光的信號,來判定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作為動作狀態,除所述鎖定狀態、鎖定解除狀態、鎖定不完全狀態及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之外,亦有從鎖定解除狀態向鎖定狀態移行的中途的鎖定移行中狀態、及從鎖定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移行的中途的鎖定解除移行中狀態等。
通信部(發送部)101使把手鎖定裝置20與外部的通信成為可能,且搭載於基板61。本實施形態中,通信部101藉由無線或者有線而與搭載於自行車1的使用者介面(狀態通知裝置)8進行通信,將從使用者介面8輸入的鎖定指示或者鎖定解除指示發送至控制部100,然後,將表示控制部100判定的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資訊發送至使用者介面8。使用者介面8基於從控制部100接收到的表示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資訊,藉由顯示而向使用者通知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使用者介面8中搭載著控制部8a,由該控制部8a構成狀態通知裝置的接收部、通知部。
圖16是表示接收鎖定指示而從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向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51的驅動信號、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如圖16所示,控制部100使馬達51停止,在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全部為遮光的情況下,判定為鎖定解除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把手鎖定解除」。
該狀態下,如果進行鎖定指示的輸入等用以使把手5鎖定的信號輸入,則控制部100以正轉驅動使馬達51接通。藉此,如所述般,滑塊42開始向擠壓方向移動,按照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的順序,從遮光變為投光。控制部100在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從遮光變為投光的時機使馬達51斷開。
然後,伴隨滑塊42的移動,鎖定銷31亦受到擠壓,在把手5的方向為正確鎖定的位置的情況下,鎖定銷31順暢地被擠壓而銷頭部31a進入至卡合孔11c,藉此,按照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的順序,從遮光變為投光。若在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從遮光變為投光之前,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從遮光變為投光,則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表示被正常鎖定的「鎖定」。
而且,控制部100將利用正轉驅動使馬達51接通後直至判定為鎖定狀態之前的期間,判定為向鎖定狀態移行的中途。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向鎖定狀態移行的中途的「鎖定移行中」。
圖17是表示接收鎖定指示而從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經由鎖定不完全狀態(圖13(a)、圖13(b)的狀態)向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51的驅動信號、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若與圖16進行比較而可知,銷頭部31a觸碰至轉向柱11a的側面而未進入至卡合孔11c,因而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保持遮光的狀態。即便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從遮光變為投光,在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保持遮光的狀態時,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不完全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鎖定不完全的「鎖定不完全」。進而,此時,在使用者介面8中將例如「請轉動把手」這樣的警告訊息與「鎖定不完全」一併顯示。
然後,在使用者轉動把手5而銷頭部31a進入至卡合孔11c時,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狀態。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從「鎖定不完全」切換為通知已正常鎖定的「鎖定」。
圖18是表示接收鎖定解除指示而從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51的驅動信號、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如圖18所示,控制部100在馬達51停止,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全部為投光的情況下,判定為鎖定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鎖定」。
該狀態下,若輸入鎖定解除指示等用以解除把手5的鎖定的信號,則控制部100利用逆轉驅動使馬達51接通。藉此,如所述般,滑塊42開始向回到靜止位置的方向移動,按照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順序,從投光變為遮光。控制部100在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從投光變為遮光的時機將馬達51斷開。
然後,伴隨滑塊42的向靜止位置的移動,擠壓保持器36的力消失,因而藉由被壓縮的第1彈簧33的恢復而鎖定銷31亦欲回到靜止位置。此處,在未對把手5施加旋轉方向的力的情況下,銷頭部31a從卡合孔11c中順暢拔出,按照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順序,從投光變為遮光。若在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從投光變為遮光之前,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從投光變為遮光,則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解除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已正常解除鎖定的「鎖定解除」。
而且,控制部100在利用逆轉驅動將馬達51接通後直至判定為鎖定解除狀態之前的期間,判定為向鎖定解除狀態移行的中途。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正處於向鎖定解除狀態移行的中途的「鎖定解除移行中」。
圖19是表示接收鎖定解除指示而從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經由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圖14(a)、圖14(b)的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51的驅動信號、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的輸出信號、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如與圖17比較而可知,若對把手5在旋轉方向上施加力,則銷頭部31a鉤掛於卡合孔11c而不會拔出,即便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從投光變為遮光,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3及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均保持投光的狀態。在即便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從投光變為遮光,而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S4保持投光的狀態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在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鎖定解除不完全的「鎖定解除不完全」。進而,此時,在使用者介面8中將如「請轉動把手」這樣的警告訊息與「鎖定解除不完全」一併顯示。
然後,當使用者轉動把手5而消除銷頭部31a的鉤掛並從卡合孔11c拔出時,控制部100判定為鎖定解除狀態。藉此,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從「鎖定解除不完全」切換為通知已正常解除鎖定的「鎖定解除」。
進而,控制部100雖經由通信部101受理鎖定指示或者鎖定解除指示並向馬達51輸出驅動信號,但在前滑塊位置感測器S1及後滑塊位置感測器S2的輸出信號中無變化的情況下或已檢測到馬達51的過電流的情況下,判定作為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錯誤發生狀態」。錯誤判定時,使用者介面8中顯示通知發生錯誤的「錯誤發生」,而且,顯示「請實施把手鎖定裝置的維護」等訊息。
而且,關於錯誤的詳細情況,在可特定把手鎖定裝置20的故障或電池電量耗盡等錯誤的內容的情況下,從控制部100將經特定的錯誤的內容發送至使用者介面8,在使用者介面8中將通知錯誤的內容的「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或「電池/電池組電量耗盡」等訊息與「錯誤發生」一併顯示。
(使用者介面8的顯示例) 圖20(a)~圖20(d)中表示使用者介面8對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顯示例。圖20(a)為鎖定解除狀態下輸入鎖定指示,鎖定正常完成的情況,圖20(b)為鎖定狀態下輸入鎖定解除指示,鎖定解除正常完成的情況。圖20(c)為鎖定解除狀態下輸入鎖定指示,經由鎖定不完全狀態而鎖定正常完成的情況,圖20(d)為以鎖定狀態輸入鎖定解除指示,經由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而鎖定解除正常完成的情況。
圖20(a)~圖20(d)中利用具有凹部的鑰匙孔圖案與棒狀的鑰匙圖案的卡合而表示鎖定狀態,且利用非卡合表示鎖定解除狀態。圖20(c)、圖20(d)中交替重複地顯示了鑰匙孔圖案與棒狀的鑰匙圖案的卡合及非卡合,且表示鎖定不完全狀態、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而且,圖20(c)、圖20(d)中一併表示了「請左右轉動把手」的訊息。另外,在鎖定移行中、鎖定解除移行中,亦交替重複地顯示鑰匙孔圖案與棒狀的鑰匙圖案的卡合與非卡合即可。
圖21(a)~圖21(c)中表示使用者介面8對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顯示例。圖21(a)為表示將「請實施把手鎖定裝置的維護」的訊息與「錯誤發生」一併顯示的例。圖21(b)為將通知「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的訊息與「錯誤發生」一併顯示的例,圖21(c)為將通知「電池/電池組電量耗盡」的訊息與「錯誤發生」一併顯示的例。
(變形例) 另外,所述實施形態中,是使用設置於自行車1的使用者介面8來進行將鎖定/鎖定解除的各指示及對使用者的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通知,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在自行車1的使用者所持有的智慧型電話等行動終端中下載專用的應用,而從行動終端進行的構成。而且,把手鎖定裝置20的動作狀態的通知不限於顯示,亦可為利用音響或語音等進行通知的構成、及音響及顯示的組合。另外,在利用音響通知的構成的情況下,亦可為在把手鎖定裝置20中具備音響發生裝置且利用把手鎖定裝置20自身通知其動作狀態的構成。
而且,在將把手5鎖定的構成中,若在行駛中因誤操作等而把手鎖定裝置20發生工作則存在危險。因此,為了不發生此種誤動作,而形成如下構造,即,根據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功能或有無踏板7的旋轉、支架的狀態等來判斷處於行駛中,在行駛中的情況下,即便發出鎖定指示亦忽視該指示,較佳為在此種情況下,亦設為可利用音響或顯示、或者行動終端的振動等對行駛中的使用者通知存在誤操作的構成。
而且,所述實施形態中,作為用以使把手5鎖定的信號而例示了鎖定指示的輸入,而且,作為用以解除把手5的鎖定的信號,而例示了鎖定解除指示的輸入。然而,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在該自行車1的使用者離自行車1數米以上的狀態經過了數秒的情況下,輸入用以使把手5鎖定的信號,或在自行車1的支架豎立後經過數秒的情況下,輸入用以使把手5鎖定的信號。而且,關於鎖定的解除,亦可在該自行車1的使用者靠近自行車1數米以內,且,自行車1的支架取下的情況下,輸入用以使把手5的鎖定解除的信號。
而且,此處例示了二輪自行車,但不限於二輪,亦可為三輪或四輪等移動體。而且,在自行車的情況下,亦可為以電池為動力源而從電動馬達獲得行駛力的一部分的電動輔助自行車。該情況下,也可為代替電池64而從驅動電動馬達的電源確保把手鎖定裝置20的電源的構成。進而,作為移動體,不限於自行車。
〔軟體的實現例〕 控制部100及控制部8a亦可藉由形成於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晶片)等的邏輯電路(硬體)實現,還可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藉由軟體而實現。
在後者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及控制部8a具備:CPU,執行作為實現各功能的軟體的程式的命令;ROM(Read Only Memory)或記憶裝置(將該些稱作「記錄介質」),將所述程式及各種資料可由電腦(或CPU)讀取地加以記錄;以及展開所述程式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而且,電腦(或CPU)藉由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取並執行所述程式,而達成本發明的目的。作為所述記錄介質,可使用「非暫時性的有形的介質」,例如,磁帶、磁碟、卡、半導體記憶體、可程式化的邏輯電路等。而且,所述程式亦可經由能夠傳輸該程式的任意的傳輸介質(通信網路或廣播波等)而供給至所述電腦。另外,本發明亦可以所述程式藉由電子傳輸而具體化的埋入至載波的資料信號的形態而實現。
本發明不限定於所述各實施形態,能夠在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關於將不同的實施形態中分別揭示的技術手段適當組合而獲得的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1‧‧‧自行車(移動體)
2‧‧‧車架(外裝零件)
3‧‧‧前輪
4‧‧‧後輪
5‧‧‧把手
6‧‧‧車座
7‧‧‧踏板
8‧‧‧使用者介面(狀態通知裝置)
8a‧‧‧控制部(接收部、通知部)
10‧‧‧把手桿
11‧‧‧前叉
11a‧‧‧轉向柱(軸)
11b‧‧‧葉片
11c‧‧‧卡合孔(卡合部)
12‧‧‧頭管(外裝零件)
12a‧‧‧孔
13‧‧‧頂管(外裝零件)
14‧‧‧下管(外裝零件)
20‧‧‧把手鎖定裝置
30‧‧‧鎖定銷單元(鎖定銷驅動機構)
31‧‧‧鎖定銷
31a‧‧‧銷頭部
31b‧‧‧粗軸部
31c‧‧‧細軸部
31d‧‧‧鎖定銷用檢測片
31e‧‧‧第1階差部
31g‧‧‧槽
32‧‧‧配接器(前側支持體、鎖定銷驅動機構)
32a‧‧‧安裝部
32b‧‧‧軸孔
32c‧‧‧卡入凹部(凹部)
32d‧‧‧第1觸碰部
33‧‧‧第1彈簧(鎖定銷驅動機構)
35‧‧‧第2彈簧(掛止部、鎖定銷驅動機構)
36‧‧‧保持器(後側支持體、鎖定銷驅動機構)
36a‧‧‧法蘭部
36b‧‧‧軸孔
36c‧‧‧底部
36d‧‧‧第2觸碰部
36e‧‧‧第3觸碰部
37‧‧‧扣環(掛止部、鎖定銷驅動機構)
40‧‧‧驅動單元(鎖定銷驅動機構)
41‧‧‧第1軸承
42‧‧‧滑塊(擠壓部)
42a、42b、48a‧‧‧圓形孔
42c‧‧‧周圍的面
43‧‧‧第2軸承
44‧‧‧螺母
45‧‧‧滑塊用檢測片
46‧‧‧螺桿軸
47‧‧‧軸
48‧‧‧板狀殼體
48b、48c‧‧‧矩形孔
49‧‧‧聯軸器
50‧‧‧馬達托架
51‧‧‧馬達
52‧‧‧第3軸承
60‧‧‧控制單元
61‧‧‧基板
62‧‧‧基板托架
63‧‧‧電池座
64‧‧‧電池
70‧‧‧前蓋
70a‧‧‧開口
71‧‧‧後蓋
100‧‧‧控制部(鎖定狀態檢測部、發送部)
101‧‧‧通信部(發送部)
S1‧‧‧前滑塊位置感測器
S2‧‧‧後滑塊位置感測器
S3‧‧‧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
S4‧‧‧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
Y1、Y2‧‧‧箭頭
圖1(a)~圖1(c)是表示搭載著本實施形態的把手鎖定系統的把手鎖定裝置的移動體即自行車的概觀的圖,圖1(a)為從側方觀察的圖,圖1(b)為從正上方觀察的圖,圖1(c)為圖1(a)中由圓表示的前部分的放大圖。 圖2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外觀圖。 圖3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以由圖2的虛線表示的面切斷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箭視剖視圖。 圖5是卸除前蓋及後蓋的狀態下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仰視圖。 圖6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鎖定銷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驅動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控制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出沒部卡合於形成在所述自行車的轉向柱的卡合孔,而所述自行車的把手的鎖定狀態的部分切口側視圖。 圖10(a)、圖10(b)是表示形成於所述轉向柱的卡合孔與所述把手的位置關係的圖。 圖11(a)、圖11(b)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對把手的鎖定解除狀態的說明圖。 圖12(a)、圖12(b)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對把手的鎖定狀態的說明圖。 圖13(a)、圖13(b)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對把手的鎖定不完全狀態的說明圖。 圖14(a)、圖14(b)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對把手的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的說明圖。 圖15是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16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接收鎖定指示而從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向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的驅動信號、前及後的各滑塊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前及後的各鎖定銷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及使用者介面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圖17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接收鎖定指示而從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經由鎖定不完全狀態(圖13(a)、圖13(b)的狀態)向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的驅動信號、前及後的各滑塊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前及後的各鎖定銷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及使用者介面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圖18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接收鎖定解除指示而從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的驅動信號、前及後的各滑塊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前及後的各鎖定銷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及使用者介面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圖19是表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接收鎖定解除指示而從鎖定狀態(圖12(a)、圖12(b)的狀態)經由鎖定解除不完全狀態(圖14(a)、圖14(b)的狀態)向鎖定解除狀態(圖11(a)、圖11(b)的狀態)移行時的馬達的驅動信號、前及後的各滑塊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前及後的各鎖定銷位置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及使用者介面的顯示內容的時序圖。 圖20(a)~圖20(d)是藉由搭載於所述自行車的使用者介面將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通知給使用者的顯示例的圖。 圖21(a)~圖21(c)是藉由所述使用者介面將把手鎖定裝置的錯誤通知給使用者的顯示例的圖。
8‧‧‧使用者介面(狀態通知裝置)
8a‧‧‧控制部(接收部、通知部)
20‧‧‧把手鎖定裝置
51‧‧‧馬達
60‧‧‧控制單元
100‧‧‧控制部(鎖定狀態檢測部、發送部)
101‧‧‧通信部(發送部)
S1‧‧‧前滑塊位置感測器
S2‧‧‧後滑塊位置感測器
S3‧‧‧前鎖定銷位置感測器
S4‧‧‧後鎖定銷位置感測器

Claims (9)

  1. 一種把手鎖定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把手鎖定裝置,鎖定藉由把手切換行駛方向的移動體的把手;以及 狀態通知裝置,將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中的動作狀態且至少包含所述把手的鎖定狀態的動作狀態通知給使用者, 所述把手鎖定裝置以無法從所述移動體的外部視認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移動體的外裝零件的內部,且包括: 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以及 發送部,將表示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的動作狀態的資訊發送至外部, 所述狀態通知裝置包括: 接收部,從所述把手鎖定裝置接收表示所述動作狀態的資訊;以及 通知部,基於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表示所述動作狀態的資訊,將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資訊通知給使用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其中 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不完全的狀態, 所述通知部在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鎖定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完全鎖定的建議的資訊並通知所述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其中 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 所述通知部在由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鎖定解除不完全的狀態的情況下,包含用以使鎖定完全解除的建議的資訊並通知所述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其中 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電池電量耗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其中 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檢測到作為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動作狀態之一的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故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其中 所述狀態通知裝置兼作受理對所述把手鎖定裝置的指示的指示輸入部。
  7. 一種程式,是用以使電腦作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中的把手鎖定裝置發揮功能的程式,所述程式用以使電腦作為所述動作狀態檢測部及所述發送部發揮功能。
  8. 一種程式,是用以使電腦作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把手鎖定系統中的狀態通知裝置發揮功能的程式,所述程式用以使電腦作為所述接收部及所述通知部發揮功能。
  9. 一種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記錄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的程式。
TW106101626A 2016-02-25 2017-01-18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TW2017300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4701A JP6746948B2 (ja) 2016-02-25 2016-02-25 ハンドルロック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0037A true TW201730037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85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626A TW201730037A (zh) 2016-02-25 2017-01-18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1137B2 (zh)
EP (1) EP3421337A4 (zh)
JP (1) JP6746948B2 (zh)
TW (1) TW201730037A (zh)
WO (1) WO20171455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8136A (zh) * 2021-08-26 2021-10-26 锐库(上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子转向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9491B2 (ja) * 2018-05-18 2022-01-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ロックシステム
TWI659880B (zh) * 2018-08-17 2019-05-21 陳旺松 可手動操控及無線遙控的鎖裝置及應用其的自行車
JP2022500309A (ja) * 2018-09-28 2022-01-04 レイザー・ユーエスエー・エルエル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を伴うスクータ
TWI672237B (zh) * 2019-05-23 2019-09-21 天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鎖具
TW202200430A (zh) * 2020-06-18 2022-01-0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車的轉向鎖定裝置
CN116588231A (zh) * 2023-07-18 2023-08-15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车把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3472A (en) * 1974-01-07 1975-02-04 Darel R Klingfus Bicycle locking device
US4067589A (en) * 1976-05-21 1978-01-10 Hon David T Foldable bicycle
DE4019478A1 (de) * 1989-06-20 1991-01-10 Honda Motor Co Ltd Elektrische spannungsversorgungs-kontrolleinheit fuer ein kraftfahrzeug
US5517878A (en) * 1993-08-13 1996-05-21 Klein Bicycle Corporation Handlebar to steerer clamping device for bicycles
JP3373637B2 (ja) * 1994-02-25 2003-02-04 株式会社キャットアイ 係合構造体
DE19516243C1 (de) * 1995-05-03 1996-07-25 Tual Christine Schloß-Lenker-Kombination
US5701771A (en) * 1995-05-08 1997-12-30 Bailey; Robert V. Handlebar locking device
US5974843A (en) * 1998-04-09 1999-11-02 Burkholder; Everett L. Bicycle lock
JP2000233783A (ja) 1999-02-16 2000-08-29 Bridgestone Cycle Co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US6076381A (en) * 1999-03-15 2000-06-20 Green; Thomas Norris Bicycle locking system
US6161403A (en) * 1999-06-28 2000-12-19 Surratt; James E. Bicycle steering lock
US20040009030A1 (en) * 2002-05-07 2004-01-15 Kudalkar Vijay Balkrishna Arrangement for making textured film solid cleanser holders
JP4248214B2 (ja) * 2002-09-26 2009-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盗難防止装置
US7147281B2 (en) * 2003-05-09 2006-12-12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seat structure
US7327850B2 (en) * 2003-07-15 2008-02-05 Bose Corporation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JP4188167B2 (ja) * 2003-08-29 2008-1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付きキーシリンダ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US7295849B2 (en) * 2003-12-17 2007-11-13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two way remote communication system
NZ527669A (en) * 2004-02-18 2006-08-31 Syrotech Ltd Handlebars, typically for bicycle, moved between two positions by arm rest actuation, and reverse configured by manipulation of handlebars
JP4348273B2 (ja) * 2004-10-22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06321454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車両制御装置
JP2006321452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車両制御装置
JP2006321453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車両制御装置
JP4801580B2 (ja) * 2006-12-25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JP4822546B2 (ja) * 2007-03-27 2011-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JP2008273417A (ja) * 2007-05-01 2008-11-13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982873B2 (ja) * 2008-02-26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盗難防止装置
JP2009214807A (ja) 2008-03-12 2009-09-24 Taiyo Seiki Kogyo Kk 自転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DE102008032586A1 (de) 2008-07-11 2010-01-14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teuerungssystems eines Motorrads
FR2951431B1 (fr) * 2009-10-16 2011-11-04 Ldl Technology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verrouillage automatique d'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US20120125145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Vanderveen Claude Pivotable Handlebar for Locking and Efficient Storage of a Bicycle
DE102010061640A1 (de) * 2010-12-30 2012-07-05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federbelastungslosen Sperrgliedes
US8414005B2 (en) * 2011-05-04 2013-04-09 Joe Estrada Garcia Multi-cycle apparatus with center-based handlebars
SK6148Y1 (sk) * 2011-08-22 2012-06-04 Boris Hudak Bike with modifiable design to climb, descent and terrain roughness
US8678976B1 (en) * 2013-02-18 2014-03-2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s including differential lock controller and methods
US8790217B1 (en) * 2013-03-01 2014-07-2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s including differential lock controller and methods
GB201311001D0 (en) * 2013-06-20 2013-08-07 Lucabella Holdings Llc Lucabella
JP6101218B2 (ja) * 2014-01-20 2017-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234886B2 (ja) * 2014-06-24 2017-11-22 ブリヂストンサイクル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自転車用連動錠及び自転車
GB201512713D0 (en) * 2014-08-01 2015-08-26 Ford Global Tech Llc Electric bicycle
CN104192227A (zh) * 2014-09-01 2014-12-10 录可系统公司 自行车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8136A (zh) * 2021-08-26 2021-10-26 锐库(上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子转向锁
CN113548136B (zh) * 2021-08-26 2022-09-06 锐库(上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子转向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1337A1 (en) 2019-01-02
EP3421337A4 (en) 2019-11-06
US20180354570A1 (en) 2018-12-13
US10501137B2 (en) 2019-12-10
JP6746948B2 (ja) 2020-08-26
JP2017149325A (ja) 2017-08-31
WO2017145533A1 (ja)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0037A (zh) 把手鎖定系統、程式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介質
TWI636912B (zh) Handle locking mechanism, handle locking device, and moving body
TWI635982B (zh) Handle locking device and moving body
EP3189198B1 (en) Bicycle security device
US11447976B2 (en) Two-wheeler lock having an alarm function
TWI760533B (zh) 電子式兩輪車用鎖具
JP2010163158A (ja) 二輪車用駐輪装置
TWI814820B (zh) 剎車碟鎖及其解鎖的方法
JP2013232540A (ja) 電子機器
TWI759295B (zh) 用於二輪車的上鎖裝置及其操作的方法
JP399543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12245864A (ja) 警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警告システム
WO2014122998A1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2991641B2 (ja) 錠装置
JP4525315B2 (ja)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JP2006265904A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2001132300A (ja) 自転車の施錠装置
WO2018192577A1 (zh) 用于锁具的开关机构以及锁具和车辆
JP6175282B2 (ja)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
KR100740985B1 (ko) 차량용 키 홀더를 이용한 도어 잠금 경보 장치 및 방법
TWI329587B (en) A guard against theft lock system
JPH08333941A (ja) 盗難防止装置
JP2014065470A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TWM378268U (en) Alarming lock
TWM479259U (zh) 自行車停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