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045A - 烹調系統 - Google Patents

烹調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045A
TW201700045A TW105120071A TW105120071A TW201700045A TW 201700045 A TW201700045 A TW 201700045A TW 105120071 A TW105120071 A TW 105120071A TW 105120071 A TW105120071 A TW 105120071A TW 201700045 A TW201700045 A TW 2017000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cooking
pot
rotational speed
he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9054B (zh
Inventor
xiao-ling Hua
Original Assignee
xiao-ling Hu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35809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6306614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35805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630661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35806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6308453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3598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6264081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ling Hua filed Critical xiao-ling Hua
Publication of TW201700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0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4Cooking-vessels for use in hotels, restaurants, or canteen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烹調系統,包括:鍋體支架;桶狀鍋體,可旋轉地設置在鍋體支架上,用於容納烹調物料;旋轉驅動裝置,與鍋體連接,用於驅動鍋體繞其旋轉軸線旋轉;角度調節裝置,與鍋體和/或鍋體支架連接,用於調節鍋體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加熱裝置,用於對鍋體和/或鍋體中物料進行加熱;以及運算處理器、指令輸入裝置。其中,該烹調系統進一步包括控制裝置,其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在第一模式下以小於臨界轉速、並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至90度到180度的範圍內下落的第一轉速旋轉。本發明的烹調系統可以實現對烹調物料的快速、均勻加熱。

Description

烹調系統
本發明關於一種烹調系統;更具體地說,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炒菜的烹調系統。
炒菜是將烹調物料在鍋中炒熟的過程,其主要特點是要求熱鍋快炒,使烹調物料被快速、均勻加熱,以達到脆、嫩、鮮、香的效果。目前,人們已經研發出了能夠替代或減少手工操作,並具有炒菜功能的自動/半自動烹調系統。
中國專利200810029877.8公開了一種烹調設備,其包括支架、設置在支架上的鍋體,以及設置在支架上的旋轉機構和翻轉機構;鍋體為桶狀或球狀鍋體,其端部設有開口,內部設有起攪拌作用的攪拌機構;旋轉機構與鍋體相連,帶動鍋體沿其旋轉軸線旋轉;翻轉機構與鍋體相連,帶動鍋體沿翻轉軸線在支架上轉動;當烹調設備處於工作狀態時,鍋體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角度為0度至60度。該烹調設備中的鍋體具有兩個自由度,可分別實現旋轉和翻轉,從而達到自動翻炒和自動出菜的目的。
中國專利申請201210575195.3公開了一種雙向自動翻炒鍋,包括鍋體、鍋蓋、變頻馬達、內旋轉軸、支承座、翻炒叉、外旋轉軸、翻炒葉片、開關。其中,鍋體、鍋蓋兩部分構成一個平置的圓柱體;變頻馬達帶有高中低三個檔位元按鈕,帶動旋轉軸轉動;旋轉軸水準放置在鍋體中心位置,由支承座在兩端支撐;支承座,支撐鍋體、旋轉軸和安裝加熱裝置;翻炒叉垂直於旋轉軸放置在鍋體中央位置,端部有不同尺寸的叉齒;翻炒葉片上端部為方形;開關安放在鍋體上,調節鍋體的工作狀態。當菜餚進入鍋體後,由馬達分別帶動鍋體、翻炒葉片、翻轉叉做360°圓周運動,菜餚在鍋體內不斷的進行翻轉,進行菜餚的加工,通過調節馬達的頻率來調節翻炒的頻率,最終完成菜餚的加工。
在利用以上烹調設備進行烹調的過程中,如圖12所示,烹調物料30’在鍋體30內基本上堆積在鍋體底部,雖然利用翻炒機構對烹調物料進行翻炒來增加鍋內不同位置的物料和物料各表面與鍋體接觸的機會,但翻炒時並不能消除物料的堆積狀態,且難以對堆積物料的芯部進行有效翻炒,因此,僅有較少部分的烹調物料與鍋體直接接觸,烹調物料與鍋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不到鍋體內壁表面積的40%,導致只能對烹調物料進行堆積式加熱,仍無法真正有效改善烹調物料受熱不均和加熱效率低下的不足。並且,利用翻炒機構進行翻炒還會使烹調物料受到較大的擠壓外力,難以保持原料形狀的完整,無法滿足中式菜餚對“形”的要求。
此外,在烹調過程中,堆積的烹調物料之間以及烹調物料與鍋體之間僅以較小的作用力相互接觸,熱阻大,進一步導致烹調物料受熱不均,加熱和烹調效率較低。因此,為了滿足熱鍋快炒的要求,在利用以上烹調設備進行烹調時要求採用較大的鍋體,以增加烹調物料與鍋體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加熱效率,而這又導致烹調設備存在體積龐大的不足。否則,為保證所烹製菜餚的品質和口感,其每次只能烹炒較少的烹調物料。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烹調系統,其不僅可實現對烹調物料的快速、均勻加熱,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翻炒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烹調系統,包括:鍋體支架;桶狀鍋體,可旋轉地設置在該鍋體支架上,用於容納烹調物料;旋轉驅動裝置,與鍋體連接,用於驅動鍋體繞其旋轉軸線旋轉;角度調節裝置,與鍋體和/或鍋體支架連接,用於調節鍋體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加熱裝置,用於對鍋體和/或鍋體中物料進行加熱;以及運算處理器、指令輸入裝置。其中,該烹調系統進一步包括控制裝置,其能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在第一模式下以小於臨界轉速(此處為角速度)、並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至90度到180度、優選為90度到135度的範圍內下落的第一轉速旋轉。其中,所謂的臨界轉速是指能使烹調物料附著在鍋體上並隨鍋體作圓周運動的最低轉速。
本發明中,烹調物料的旋轉角度採用如下的角度座標:以鍋體橫截面內周的幾何中心為座標中心,以鍋體旋轉軌跡的最低點為零點,以鍋體的旋轉方向為正方向。
本發明中,所謂鍋體的旋轉軸線,是指大致通過鍋體各橫截面內周的幾何中心的連接線。鍋體橫截面的內周通常成型為圓形或多邊形,在鍋體橫截面的內周為圓形時,其幾何中心為其圓心;在鍋體橫截面的內周為正多邊形時,其幾何中心為其內切圓或外接圓的圓心。
本發明中,運算處理器可以是處理器、印刷電路板、晶片等等,用於烹調程式的執行和/或指令的處理等。指令輸入裝置是指向烹調系統輸入資料和資訊的設備,其用於烹調系統本身與使用者或其他設備進行通信,也用於烹調系統本身內部的通信,其可以是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器、光筆、手寫輸入板、語音輸入裝置、介面例如網際網路介面等,其可以是數值型的資料,也可以是各種非數值型的資料,如圖形、圖像、聲音等。轉速控制指令可以由烹調程式輸出或者由其它方式設定或設置。例如,可以通過烹調系統的輸入裝置輸入。控制裝置是烹調系統中的裝置或元件,其功能之一是能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以某一轉速旋轉。本發明中,烹調程式可以儲存在烹調系統的儲存裝置內,也可由烹調系統外部輸入。例如,烹調程式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中,烹調系統在工作時從雲端伺服器中調取烹調程式。
本發明中,臨界轉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根據鍋體的內徑、鍋體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烹調物料的特性(例如粘性、形狀)、烹調物料的多少等因素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烹調物料較多時的臨界轉速要高於烹調物料較少時的臨界轉速,這是由於遠離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的旋轉半徑較接近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要小,因而要使遠離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隨鍋體同步旋轉,就需要其具有比靠近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具有更高的轉速,以提供更大的離心力。
本發明中,第一模式又可稱之為翻炒模式,其是指在該模式下烹調物料處於被翻炒狀態。其中,第一模式下的第一轉速既可以是恆定值,也可以是階段變化或連續變化的變化值。通常,第一轉速可以是0.6至0.95倍、優選0.7至0.95倍、更優選0.8至0.95倍的臨界轉速。其中,第一轉速的取值越大,烹調物料的下落位置越高,翻炒效果越好。需要指出的是,與鍋體內壁距離不同的烹調物料所受到的離心力是不同的,因而與鍋體內壁距離不同的烹調物料通常也具有不同的下落角度。例如,靠近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通常比遠離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具有更大的下落角度。也就是說,烹調物料的下落是在某一個角度範圍內發生,而不是僅在某一個確定的角度位置處發生。並且,由於下落後的烹調物料會在鍋體的帶動下再次旋轉上升,因而烹調物料的下落是一個迴圈並持續發生的過程。
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中,鍋體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轉速控制為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至90度到180度的範圍內下落,首先,這樣的優點在於烹調物料在慣性作用下具有抛物線形的下落軌跡,下落後的大部分烹調物料會在較大範圍內再次附著在鍋體上,並在鍋體帶動下旋轉上升,而不是堆積在鍋體底部的烹調物料之上,因此烹調物料始終處於較為分散的狀態,與鍋體之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可以與鍋體進行充分換熱,使得烹調物料能夠較為快速、均勻地受熱,從而提高烹調速率和品質。其次,由於改善了烹調物料的分散狀態,提高了鍋體的利用面積,因此本發明的烹調系統可以同時烹炒更多的烹調物料,具有比現有烹調設備更高的烹調容量。另外,這樣的優點還在於可以對烹調物料進行基本上同等程度的翻炒,使得烹調物料的翻炒非常充分,且在翻炒過程中較少受到擠壓外力的作用,易保持原料形狀的完整,從而達到色、香、味、形俱佳的烹調效果。進一步地,烹調物料作抛物線運動,還可促使物料表面因加熱而產生的水汽散發,保證物料具有乾、香等“炒”的特徵。如果水汽不能及時散發,則會使物料變的松、軟,而失去相應的特徵。
與此相反,在利用現有技術的烹調設備進行烹調時,如果鍋體內單次烹飪的物料較多,則物料因堆積嚴重而在鍋體旋轉時主要作翻滾運動,這種運動方式不能達到上述方案中物料作抛物線運動所實現的效果,既無法滿足烹飪對於物料混合均勻性、受熱均勻性的要求,也無法及時散發出物料表面的水汽。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更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轉速控制為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至135度到180度的範圍內下落,以進一步改善烹調物料的加熱和翻炒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鍋體內設置有能帶動烹調物料隨鍋體旋轉上升的施力機構,該施力機構包括與鍋體內壁配合並在該鍋體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或間斷地延伸,以向烹調物料提供支撐力的複數個施力件,該等複數個施力件在鍋體的周向上具有大致均勻的分佈。在鍋體旋轉時,施力件推動烹調物料運動並在烹調物料上升過程中為烹調物料提供支撐力,配合離心力的作用,促進鍋體帶動烹調物料旋轉,並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周向上均勻地分佈。
在以上技術方案中,施力件的數量優選為2-9個,該2-9個施力件在鍋體內呈環狀陣列分佈,這樣的好處在於其可以更好地帶動烹調物料隨鍋體旋轉,並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周向上具有更為均勻地分佈,尤其是對於粒狀烹調物料來說,由於其較難在鍋體的帶動下隨鍋體旋轉,因而通常需要較多的施力件。
另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施力件的高度優選為0.5公分至5.0公分,更優選為1.0公分至3.0公分,以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內壁具有較為適當的厚度。
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中,施力機構可以固定設置在鍋體的內壁上。例如,施力件可以包括形成在鍋體內壁的棱線或筋條,或者是分佈在鍋體內周面的凸出部和/或凹陷部。其中,該棱線或筋條可以在鍋體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或間斷地延伸,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縱向上具有更為均勻地分佈。例如,棱線或筋條可以由在鍋體縱向上間隔排列的一組柱狀凸起組合而成。
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中,施力機構也可以與鍋體可相對轉動地設置。其中,該施力機構可以包括旋轉軸和與旋轉軸固定連接的一個或複數個施力件,旋轉軸與鍋體可相對轉動地設置。這樣的好處在於,當施力機構與鍋體同步轉動時,施力件為烹調物料提供推動力和支撐力,配合離心力,以帶動烹調物料隨鍋體旋轉;而當施力機構與鍋體相對轉動時,其又可以進一步對烹調物料進行翻炒,並清除可能粘著在鍋體內壁的烹調物料。
上述技術方案中,施力件與鍋體內壁之間的間隙可以為0.1毫米至5.0毫米,優選為0.1毫米至3.0毫米,更優選為0.1毫米至1.0毫米;施力件的高度可以為0.5公分至5.0公分,優選為1.0公分至3.0公分。優選地,施力件與鍋體內壁接觸或接近的表面為彈性面,以防止機械部件的卡死。例如,施力件可以是表層附有鐵氟龍的鋼製件。
在以上技術方案中,施力件的數量同樣優選為在鍋體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或間斷地延伸。另外,同樣優選的是,施力件的數量為3-9個,該3-9個施力件在鍋體內呈環狀陣列分佈。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加熱裝置為間接加熱裝置和/或氣態加熱裝置;其中,該間接加熱裝置用於從鍋體外部對鍋體進行加熱,該氣態加熱裝置用於向鍋體內噴射氣態加熱介質,以對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
上述技術方案中,間接加熱裝置優選構造為在鍋體的縱向上對至少一半的鍋體外周面進行加熱,這種構造與烹調物料在鍋體內的分散狀態和鍋體的旋轉相互配合,使得間接加熱裝置可同時在鍋體在縱向和周向上對烹調物料進行分散式加熱,從而烹調物料的受熱更為快速、均勻。其中,更優選的是,間接加熱裝置構造為在鍋體的縱向上對至少三分之二的鍋體外周面進行加熱,以進一步使烹調物料快速、均勻受熱。
本發明中,間接加熱裝置通常是電磁加熱裝置或者燃燒加熱裝置,這些加熱裝置通常具有較大的加熱功率,可以很好地滿足熱鍋快炒的要求;氣態加熱裝置可以是熱風加熱裝置,其既可以實現烹調物料的快速、均勻受熱,提高烹調速度,又可以提升菜餚的品質和口感。
本發明的烹調系統還可以包括紅外或光波等輻射加熱裝置、或者過熱水蒸汽加熱裝置,這些加熱裝置與氣態加熱裝置一樣,均是用於對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因而可以稱之為直接加熱裝置。
通常,間接加熱裝置在一次烹調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加熱(多數情況下會全程加熱)、為烹調過程提供大部分熱量,直接加熱裝置在一次烹調過程中階段性使用(多數情況下在烹調初始階段使用,使烹調物料表面快速成熟,以鎖住物料內部水分和其他營養成分)、為烹調過程提供小部分熱量。
在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式中,利用燃燒或電磁加熱裝置從鍋體外部對鍋體進行加熱,利用熱風加熱裝置向鍋體內噴射熱風以對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其中,熱風加熱裝置的熱風溫度優選控制為100℃至400℃,更優選地是控制為200℃至300℃,以達到較佳的加熱和烹調效果。
採用熱風對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具有如下優點:首先,熱風可以使烹調物料的表面快速地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以鎖住物料內部水分和其他營養成分,從而改善菜餚的品質和口感;其次,熱風可以快速地帶走烹調物料中蒸發出的水汽,以控制鍋體內部具有適當的濕度,達到較好的烹調效果;最後,熱風加熱還可以提高加熱和烹調效率。
在201420058033.7號專利中,雖然同樣採用了包括熱風加熱裝置在內的雙熱源進行加熱,但由於其中的烹調物料在鍋體內呈堆積式分佈,因此熱風與烹調物料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小,基本上只能對堆積物料的表面進行加熱,實際上所能起到的加熱作用仍存在需要提高之處。在本發明中,由於烹調物料可均勻分佈在鍋體內壁,因此減少了熱風對鍋體內壁的加熱,並極大地提高了熱風與烹調物料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明顯地改善了加熱和烹調效果。
另外,本發明人意料之外地發現,利用本發明中具有雙熱源的烹調系統所烹製的菜餚(例如土豆絲)具有令人愉悅的香味和更甜的口感,這可能是由於本發明的烹調系統具有更好的加熱效果,能夠促進烹調物料中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的發生,生成了糖類物質和具有特殊香味的氣體物質所致。而採用201420058033.7號專利的雙熱源烹調設備進行烹調,可能是由於其中熱風的加熱效果欠佳,並沒有發現其具有此種意料之外的烹調效果。
優選地,鍋體支架上可開合地設置有用於密閉鍋體的鍋口的密閉裝置,其阻擋氣流從鍋體內部外泄,使得一段時間內進入鍋體內部的氣流量大於溢出鍋體內部的氣流量,從而鍋體內的壓力大於外部環境的壓力。其中,密閉裝置可以並非完全密封鍋體的鍋口。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密閉裝置可以是可開合地設置在鍋體的鍋口位置處的鍋蓋,鍋蓋在閉合狀態下可阻擋熱風從鍋體內部外泄,以對鍋體進行相對密封。
上述技術方案中,密閉裝置使得鍋體內的壓力大於外部環境的壓力,因而氣態加熱介質可以充分進入烹調物料之間的間隙,增大與烹調物料的接觸面積,並減少烹調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從而提高加熱和烹調效率。
更優選地,密閉裝置上設置有進氣口,氣態加熱裝置通過該進氣口向鍋體內噴射氣態加熱介質;和/或密閉裝置上設置有口徑可調和/或可開閉的排氣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考慮到氣態加熱介質向上流動的特性,優選地是,進氣口設置在密閉裝置上靠近其下部的位置,以使氣態加熱介質在鍋體內具有更長的流動路徑,與烹調物料保持更長的接觸時間。
上述技術方案中,鍋體內的水汽和油煙可以基本上由排氣口排出至後續處理裝置,不僅淨化烹調環境,還可以對水汽和油煙的熱量進行再利用。優選的是,排氣口是口徑是可調和/或可開閉的,從而能通過調節排氣口的口徑或開合狀態控制鍋體的內部壓力。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控制裝置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在第二模式下以大於或等於臨界轉速的第二轉速旋轉,使得烹調物料附著在鍋體的內壁上並隨鍋體作旋轉運動。本發明中,第二模式又可稱之為貼鍋加熱模式,其是指在該模式下大部分的烹調物料處於附著在鍋體上並隨鍋體同步旋轉的狀態。實用中,優選的是在第二模式下幾乎全部的烹調物料都處於附著在鍋體上並隨鍋體同步旋轉的狀態。本發明中,烹調物料附著在鍋體上並不是指附著在鍋體上的所有烹調物料都與鍋體直接接觸,而是指烹調物料在鍋體的內壁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烹調物料層,其中僅僅位於烹調物料層外側的烹調物料與鍋體直接接觸。
在上述烹調系統中,一方面,鍋體在第二模式下以大於或等於臨界轉速的第二轉速旋轉,可以使大部分甚至是幾乎全部的烹調物料以較為均勻的厚度附著至鍋體的幾乎整個內壁並隨鍋體同步旋轉,其覆蓋面積可達鍋體內壁總表面積的90%或以上,充分利用了鍋體加熱面積,使熱量可以快速地傳導至幾乎所有的烹調物料,從而進一步為提高加熱效率和烹調產率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由於離心力的作用,烹調物料之間以及烹調物料與鍋體內壁之間緊密接觸,這進一步增大了其相互之間的傳熱面積,同時減小傳熱距離和熱阻,提高了傳熱效率,也進一步為提高加熱效率奠定了基礎。由此,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不僅可對烹調物料進行分散式加熱,並且傳熱過程迅速,具有可對烹調物料進行快速、均勻加熱的優點。另外,由於鍋體加熱面積被有效利用,因此本發明的烹調系統具有比現有烹調設備更大的烹調容量,在保持鍋體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其烹調容量可以達到現有烹調設備的2到3倍,從而非常適於大批量生產菜品,特別適合飯廳、食堂、飯店等高峰用餐場合。
本發明中,鍋體在第二模式下的第二轉速既可以是恆定值,也可以是階段變化或連續變化的變化值,只要其不低於臨界轉速即可。其中,優選的是,在第二模式下,首先控制鍋體以等於或者稍大於臨界轉速的轉速旋轉,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在鍋體內壁均勻分佈,然後提升鍋體的轉速至一更高值,以進一步增大烹調物料之間以及烹調物料與鍋體內壁之間的接觸力,使烹調物料之間以及烹調物料和鍋體之間更密實地貼合,從而進一步減小熱阻,提高加熱效率,並使烹調物料的受熱更加均勻。例如,首先控制鍋體以大約1.0至1.1倍或1.0至1.3倍的臨界轉速旋轉預定時間,然後將鍋體的轉速提升至1.3至2.0倍或1.5至2.0倍的臨界轉速。
本發明中,對鍋體在投料時的轉速不作要求,可以在鍋體處於靜止狀態或者以任何轉速旋轉時進行投料。其中,對於某些粘性物料,例如上漿肉類來說,優選在第一模式下進行投料,以解決或減少物料團聚的問題,這是因為粘性物料在入鍋後的翻炒過程中被充分打散,同時表面被加熱並熟化,使得其粘性降低,從而不能或不易團聚。另外,由於烹調物料通常是多次或多批地投放至鍋體內的,因而在第一模式下投料可以使烹調物料混合均勻,所烹製的菜餚更加入味。
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中,優選地是,在第一模式下,鍋體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大於0度、小於20度,且鍋體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其中,更優選的是,鍋體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大於0度、小於15度,或者為5-15度;進一步優選的是大於0度、小於10度。在對烹調物料進行翻炒的過程中,如果鍋體處於水準狀態的話,則由於烹調物料在下落過程中相互之間可能發生碰撞,因而可能有小部分的烹調物料會朝鍋口運動並落至鍋體之外,這不僅造成物料浪費,而且導致需要頻繁地進行清潔。此時,控制鍋體處於上傾狀態,可以有效地減少或防止翻炒過程中物料外溢的問題。但是,鍋體的上傾角度也不宜過大,否則烹調物料就會在鍋體的後部過度堆積,降低翻炒效果,並使鍋體前部的加熱面積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另外,烹調物料通常都是被投放在靠近鍋體的鍋口位置處,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鍋體具有適當的上傾角度,就可以使得投放至鍋體內的烹調物料朝鍋體後部適當運動,避免烹調物料在鍋體前部發生堆積,從而提高烹調容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在第二模式下,鍋體的旋轉軸線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這樣的好處在於,一方面,烹調物料可以快速、容易地在鍋體的幾乎整個內壁作均勻分佈;另一方面,烹調物料附著至鍋體後基本上與鍋體保持相對靜止狀態,便於對加熱和烹調過程進行控制。與此相對的是,若控制鍋體的旋轉軸線基本上處於垂直狀態,那麼,要使烹調物料在鍋體的幾乎整個內壁上作均勻分佈,則必須使烹調物料在隨鍋體轉動的同時相對於鍋體作向上運動,這不僅實現難度大,要求鍋體內壁具有更為複雜的結構,而且難以對加熱和烹調過程進行控制。
本發明中,靠近鍋口位置處的鍋體內周面可以形成為第一傾斜面,在由鍋體內部指向鍋口的方向上,第一傾斜面朝鍋體的旋轉軸線傾斜。其中,第一傾斜面既可以是錐狀傾斜面,也可以是弧狀傾斜面。如上所述,在對烹調物料進行翻炒或混合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烹調物料落至鍋體外部的問題,雖然可以通過使鍋體具有一定的上傾角度來預防或者減少該問題的產生,但鍋體上傾一方面可能會導致烹調物料在鍋體後部過度聚集,另一方面會導致鍋體在其縱向上的不同部分與加熱裝置之間具有不同的距離,使得鍋體在其縱向上受熱不均,進而導致烹調物料受熱不均。本發明中,由於第一傾斜面的設置可以防止或減少烹調物料的外溢,因而可以在鍋體具有較小的上傾角度,甚至是處於水準的狀態下對烹調物料進行翻炒或混合,這就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縱向上的分佈和受熱更為均勻。
本發明中,與鍋口相對一端的鍋體內周面可以形成為第二傾斜面,在由鍋口指向鍋體內部的方向上,第二傾斜面朝鍋體的旋轉軸線傾斜。其中,第二傾斜面既可以是錐狀傾斜面,也可以是弧狀傾斜面。如前所述,由於在投料和翻炒過程中鍋體通常具有一定的上傾角度,因而位於鍋體後部的烹調物料的厚度通常大於位於鍋體前部的烹調物料的厚度,即使烹調物料附著在鍋體上後也同樣如此。本發明中,第二傾斜面的設置可以降低位於鍋體後部的物料厚度,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的縱向上具有更為均勻的分佈,其受熱也就更為均勻。
本發明中,優選的是,鍋蓋在其面對鍋口的一側形成有與鍋口相配合的第三傾斜面,在由鍋口指向鍋蓋的方向上,第三傾斜面朝向鍋體的旋轉軸線傾斜。其中,第三傾斜面既可以是錐狀傾斜面,也可以是弧狀傾斜面。這樣的好處在於,在烹調過程中,即使烹調物料可能向鍋口方向下落,也會落在第三傾斜面上,並在第三傾斜面的引導下再次滑入鍋體內。
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鍋蓋上還設置有可開閉的投料漏斗,這樣不僅便於向鍋體內投放烹調物料,還可以在烹調過程中使鍋體始終保持相對密封狀態。本發明中,既可以採用手動投料方式,也可以利用自動投料裝置進行自動投料。
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烹調系統進一步包括用於檢測鍋體內濕度的濕度感測器,並根據所測量到的濕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濕度比對的結果,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其中,優選的是,烹調系統進一步包括用於檢測鍋體內溫度的溫度感測器,並根據所測量到的溫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溫度比對的結果,對熱風加熱裝置的熱風溫度和/或燃燒或電磁加熱裝置的加熱強度進行控制或調節。
烹調過程中,烹調物料大多會蒸發出一定量的水汽,當水汽的量使得鍋體內的濕度過大時,就會導致烹調效果的降低。因此,需要將水汽快速排出,以將鍋體內的濕度降低至適當範圍。在201420058033.7號專利中,利用烹調程式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但由於烹調程式是預先設定的,而實際烹調過程中鍋體內的環境狀態變化千差萬別,例如烹調物料的量和/或特性不同時,烹調環境的變化也相應不同,因此利用烹調程式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的方式並不能準確地控制鍋體內的濕度。在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中,利用濕度感測器來動態地檢測鍋體內的濕度,並根據檢測結果來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就可以在各種條件下實現對鍋體內濕度的準確控制,提高烹調品質。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鍋體橫截面的內周為六至十二變形。鍋體橫截面的內周形成為多邊形的優點在於,首先,在鍋體旋轉時鍋體本身可以為烹調物料提供推動力和支撐力,使烹調物料較為容易地在鍋體帶動下旋轉上升;其次,鍋體內壁各個側面的不同部分在環繞鍋體旋轉軸線的方向上與旋轉軸線之間具有不同的距離,使得烹調物料所受到的離心力不均勻,從而烹調物料更容易翻動,翻炒效果更佳。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發明的烹調系統主要適用於烹調菜餚,尤其是烹調中式菜餚,但其同樣可以用於對例如茶葉、藥材、瓜子、花生、豆類等等各種需要進行加熱處理的物料進行烹調。
為了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下面結合圖式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各個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具有相同的含義。
實施方式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烹調系統1包括運算處理器、指令輸入裝置、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主體支架10、可轉動地設置在主體支架10上的鍋體支架20、可旋轉地設置在鍋體支架20上的鍋體30、設置在主體支架20上的角度調節裝置40、設置在鍋體支架20上的旋轉驅動裝置50、可開合地設置在鍋體支架20上的鍋蓋60、設置在鍋蓋60上的熱風加熱裝置70、設置在鍋體30的下方並對鍋體30進行加熱的燃氣加熱裝置80、以及出菜裝置90。
鍋體30是橫截面的內周為圓形的桶狀鍋體,其主體部分具有大致相等的內徑,且其前端部形成有鍋口,後端部形成有在其旋轉軸線上延伸且中空的鍋體轉軸(圖中不可見)。鍋體30的內部可轉動地設置有呈環狀陣列分佈的六個葉片31,葉片31通過連接臂32與旋轉軸33固定連接,旋轉軸33與鍋體轉軸可相對轉動地設置,其穿過鍋體轉軸並由驅動裝置(圖中未示出)驅動旋轉。葉片31與鍋體30的內壁緊密相鄰,並沿鍋體30的旋轉軸線方向在鍋體30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地延伸。連接臂32與鍋體的後端面緊密相鄰,並和葉片31形成為一體,通過螺釘可拆卸地固定在旋轉軸33上。
角度調節裝置40包括馬達41和齒輪傳動機構42,齒輪傳動機構42與鍋體支架20固定連接,馬達41可通過齒輪傳動機構42驅動鍋體支架20在豎直平面內發生偏轉,進而驅動鍋體30在豎直平面內發生偏轉,以調節鍋體30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旋轉驅動裝置50包括馬達51和齒輪傳動機構52。其中,齒輪傳動機構52與鍋體轉軸連接,馬達51可通過齒輪傳動機構52驅動鍋體30繞其旋轉軸線旋轉。
鍋蓋60用於在烹調過程中遮蓋鍋體30的鍋口,在鍋蓋60處於閉合狀態時,鍋蓋60與鍋體30之間具有適當間隙,以使鍋體30在旋轉過程中不會與鍋蓋60產生干涉,並保持鍋體30處於相對密封狀態。鍋蓋60上設置有可開閉的投料漏斗62,投料漏斗62具有閘門621,閘門621打開或關閉時,投料漏斗62相應地處於打開或關閉狀態。投料漏斗62的底部具有向下傾斜的物料引導槽622,其可引導投料漏斗62內的物料進入鍋體30內部。
鍋蓋60上還設有進氣口61,其位於靠近鍋蓋60底部的位置。進氣口61與熱風加熱裝置70的送風管道(圖中未示出)連接,熱風加熱裝置70產生的熱風從進氣口61噴射入鍋體30內部,以對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鍋體30內部的水汽和油煙可在熱風作用下從鍋蓋60與鍋體30之間的間隙溢出。
熱風加熱裝置70包括風量、風壓和/或風速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以及熱風溫度調節裝置(圖中未示出)。鍋蓋60上設置有溫濕度感測器(圖中未示出),其位於靠近鍋體30的一側,用於測量鍋體30內部的溫度和濕度。烹調系統根據所測量到的濕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濕度比對的結果和/或根據所測量到的溫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溫度比對的結果,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
下面,結合一種較佳的烹調流程對本實施方式烹調系統1的一種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首先,執行烹調程式,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角度控制指令至角度調節裝置40,將鍋體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5度,且鍋體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如圖3所示;並且,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轉速控制指令至旋轉驅動裝置50,控制鍋體30以大約0.5倍的臨界轉速旋轉。
此時,使用者根據系統發出的投料提示,打開投料漏斗62的閘門621,將烹調物料投放到鍋體30內,並在投料完成後關閉閘門621。由於鍋體30處於上傾狀態,因而投料完成後烹調物料可能更多地分佈在鍋體30內遠離鍋口的部分。
在投料完成後,角度調節裝置40將鍋體30的旋轉軸線調節至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如圖2所示;在調節鍋體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50將鍋體30的轉速提升至大約1.2倍的臨界轉速,並使得葉片31和鍋體30保持同步旋轉。
在角度調節裝置40將鍋體30的旋轉軸線調節至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鍋體30轉速提升的過程中,隨著鍋體30的傾角減小,烹調物料逐漸朝向鍋口方向運動,並在鍋體30的軸向上均勻分佈,之後在葉片31所施加支撐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附著於鍋體30的內壁並隨鍋體30同步旋轉,這樣烹調物料在鍋體30的軸向和周向上均具有較為均勻的分佈,幾乎全部附著在鍋體30的幾乎整個內壁而形成烹調物料層,充分利用了鍋體的加熱面積,如圖4所示。由此可見,烹調物料在鍋體30內壁的附著是一個逐步發生的過程:即通過調節鍋體30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和鍋體30的轉速,使得烹調物料先在鍋體30的軸向上均勻分佈,再在鍋體30的周向上均勻分佈。
此後,進一步將鍋體30的轉速提升至大約1.7倍的臨界轉速。在此過程中,烹調物料處於分散式受熱狀態,可以被快速、均勻地加熱。
在烹調物料隨鍋體30同步旋轉預定時間後,角度調節裝置40再次將鍋體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5度,且鍋體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如圖3所示;在調節鍋體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50將鍋體30的轉速調節至大約0.8倍的臨界轉速。此時,如圖5所示,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上升至90度至180度的範圍內下落,下落後的烹調物料會在鍋體30的帶動下再次旋轉上升,從而實現對烹調物料的持續翻炒。在此過程中,控制葉片31和鍋體30間歇性地相對轉動,以進一步提高翻炒效果,並清除可能粘著在鍋體30上的烹調物料。
在以上各個步驟中,利用熱風加熱裝置70和燃氣加熱裝置80相配合來對烹調物料進行加熱。同時,根據所測量到的濕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濕度比對的結果和/或根據所測量到的溫度與烹調程式設定的溫度比對的結果,對熱風加熱裝置的風量、風壓和/或風速進行控制或調節。
依次重複以上步驟預定次數至菜餚烹調好後,控制鍋體30停止旋轉,使用者打開鍋蓋60,系統輸出角度調節指令至角度調節裝置40,調節鍋體30處於適當的下傾狀態,以將鍋體30內的菜餚傾倒至出菜裝置90中,烹調過程完成。
實施方式2
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中,鍋體130可旋轉地設置在鍋體支架120上,且其靠近鍋口的一端形成有朝向鍋體130的旋轉軸線傾斜的錐形特徵131。鍋體轉軸與齒輪傳動機構152連接,馬達15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52驅動鍋體130繞其旋轉軸線旋轉。
參見圖6和7,鍋體130的內壁設置有呈環狀陣列分佈的六個筋條132,筋條132沿鍋體130的旋轉軸線方向在鍋體130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地延伸。鍋體130內部設置有可沿鍋體130的旋轉軸線方向作往復直線運動的六個刮料件134,每一刮料件134分別設置在相鄰的筋條132之間。刮料件134在鍋體130的周向上延伸,並與鍋體130的內壁緊密相鄰。在鍋體130旋轉時,刮料件134在筋條132的帶動下始終與鍋體130保持同步旋轉。刮料件134通過連接杆135與軸133連接,連接杆135和刮料件134形成為一體,並通過螺釘可拆卸地固定在軸133上。軸133穿過鍋體轉軸伸出至鍋體30外部,並與曲柄連杆機構142可操作地連接。馬達14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帶動曲柄連杆機構142動作,使得刮料件134可以沿鍋體130的旋轉軸線方向作往復直線運動。
本實施方式中烹調系統其他部分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對相同部分的描述。下面,結合一種較佳的烹調流程對本實施方式烹調系統的一種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首先,執行烹調程式,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角度控制指令至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1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10度,且鍋體1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並且,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轉速控制指令至旋轉驅動裝置,控制鍋體130以大約0.4倍的臨界轉速旋轉。此時,使用者根據系統發出的投料提示,將烹調物料投放到鍋體130內,並在投料完成後關閉閘門。
在投料完成後,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130的旋轉軸線調節至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在調節鍋體1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將鍋體130的轉速提升至大約1.3倍的臨界轉速。此時,在筋條132和離心力的作用下,烹調物料幾乎全部附著並均勻分佈在鍋體130的幾乎整個內壁,並隨鍋體130同步旋轉。在此過程中,烹調物料處於分散式受熱狀態,可以被快速、均勻地加熱。
在烹調物料隨鍋體130同步旋轉預定時間後,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1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5度,且鍋體1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在調節鍋體1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將鍋體130的轉速調節至大約0.9倍的臨界轉速。此時,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上升至120度至180度的範圍內下落,下落後的烹調物料會在鍋體130和筋條132的帶動下再次旋轉上升,從而實現對烹調物料的持續翻炒。在此過程中,控制刮料件134作往復運動,以進一步提高翻炒效果,並清除可能粘著在鍋體30上的烹調物料。
依次重複以上步驟預定次數,完成菜餚的烹調。
實施方式3
如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中,鍋體230內設置有可沿其徑向伸縮的刮料件231,刮料件231沿鍋體230的旋轉軸線方向在鍋體230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地延伸,其遠離鍋口的一端與滑動杆232固定連接。滑動杆232可滑動地安裝在固定座233上,固定座233固定不動地安裝在鍋體230內。滑動杆232的縱向末端與凸輪243抵接,凸輪243經由穿過鍋體轉軸的轉動軸與齒輪傳動機構242連接,馬達24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242帶動凸輪243轉動,使得刮料件231沿鍋體230的徑向伸縮。在伸出狀態下,刮料件231大致在鍋體旋轉軌跡的最高點處與鍋體230的內壁緊密相鄰,在在縮回狀態下,刮料件231遠離鍋體230內壁。本實施方式中烹調系統其他部分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對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實施方式烹調系統的一種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執行烹調程式,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角度控制指令至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2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15度,且鍋體2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並且,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轉速控制指令至旋轉驅動裝置,控制鍋體230以大約0.7倍的臨界轉速旋轉。此時,將烹調物料投放到鍋體230內。
在投料完成後,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230的旋轉軸線調節至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在調節鍋體2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將鍋體230的轉速提升至大約1.1倍的臨界轉速。此時,控制刮料件231處於縮回狀態,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烹調物料幾乎全部附著並均勻分佈在鍋體230的幾乎整個內壁,並隨鍋體230同步旋轉。在此過程中,烹調物料處於分散式受熱狀態,可以被快速、均勻地加熱。
在烹調物料隨鍋體230同步旋轉預定時間後,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2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10度,且鍋體2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在調節鍋體230傾斜角度的同時,控制刮料件231運動至伸出狀態。此時,刮料件231施加阻力至烹調物料以將其從鍋體230上刮落,下落後的烹調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再次附著在鍋體230上並隨鍋體旋轉,從而實現對烹調物料的持續翻炒。
依次重複以上步驟預定次數,完成菜餚的烹調。
實施方式4
如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中,鍋體330內固定不動地設置有刮料件331,刮料件331沿鍋體330的旋轉軸線方向在鍋體330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地延伸,並大致固定在鍋體旋轉軌跡的最高點處。刮料件331遠離鍋口的一端與連接件332固定連接,連接件332固定至一固定軸,該固定軸穿過鍋體轉軸並與鍋體支架固定連接。本實施方式中烹調系統其他部分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對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實施方式烹調系統的一種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執行烹調程式,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角度控制指令至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3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8度,且鍋體330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並且,根據烹調程式輸出轉速控制指令至旋轉驅動裝置,控制鍋體330以大約0.4倍的臨界轉速旋轉。此時,將烹調物料投放到鍋體330內。
在投料完成後,角度調節裝置將鍋體330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調節為大約5度;在調節鍋體330傾斜角度的同時,旋轉驅動裝置將鍋體330的轉速提升至1.1倍臨界轉速。此時,烹調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附著在鍋體上並隨鍋體330旋轉至刮料件331處,被刮料件331所刮落,下落後的烹調物料會再次隨鍋體330旋轉,該過程重複進行,直到菜餚烹調成熟。
實施方式5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1的區別僅在於鍋體的結構不同,圖10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實施方式的鍋體430和鍋蓋460。如圖10所示,鍋體430位於鍋口的一端具有錐形特徵431,在由鍋體內部指向鍋口的方向上,錐形特徵431朝鍋體430的旋轉軸線傾斜;鍋體與鍋口相對的一端具有錐形特徵432,在由鍋口指向鍋體內部的方向上,錐形特徵432朝鍋體430的旋轉軸線傾斜。在鍋體430旋轉過程中,錐形特徵432可以將烹調物料向鍋口方向適當推動,使得烹調物料在鍋體縱向上具有更均勻的分佈,並提高鍋體表面利用率。
實施方式6
圖11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實施方式的鍋體530和鍋蓋560。如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鍋體530具有在其徑向上向外擴張的錐形鍋口532,鍋體530與鍋口532相對的一端具有錐形特徵531,在由鍋口532指向鍋體內部的方向上,錐形特徵531朝鍋體530的旋轉軸線傾斜。鍋蓋560面對鍋口532的一側形成有與鍋口532相配合的錐形面561,在由鍋蓋560指向鍋口532的方向上,錐形面561朝鍋體530的旋轉軸線傾斜,並由鍋口532延伸至鍋體內,與鍋體內壁緊密相鄰。本實施方式中烹調系統其他部分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對相同部分的描述。
實施方式7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2的區別在於實現翻炒的方式不同,本實施方式採用如下的翻炒方式:控制鍋體以大於或等於臨界轉速的轉速旋轉,並控制刮料件作往復直線運動,使得烹調物料在刮料件的作用下與鍋體分離,從而實現翻炒。
實施方式8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2的區別在於,鍋體橫截面的內周形成為正八變形,並且鍋體內壁沒有筋條。
實施方式9
本實施方式與以上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中燃氣加熱裝置在鍋體縱向上對大約三分之二的鍋體外周面進行加熱。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各個方面可以進行相互的組合和/或替換,除非這種組合和/或替換之間存在相互排斥的情形。
例如,在投料完成後,控制裝置可以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始終以小於臨界轉速、並使得烹調物料基本上隨鍋體旋轉至90度到180度、優選為90度到135度的範圍內下落的轉速旋轉(第一模式),以在保證物料均勻性的條件下對物料進行充分加熱;控制裝置也可以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鍋體始終以大於或等於臨界轉速的轉速旋轉(第二模式),這具有可進一步提高烹調物料加熱速度的優點。另外,在投料完成後,控制裝置可以控制鍋體依照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的順序旋轉,也可以控制鍋體依照第二模式-第一模式的順序旋轉;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以分別執行一次或多次,直至烹調完成。
本發明中,當控制鍋體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交替工作時,每次第二模式的執行時間可以控制為5-60秒,優選為10-45秒,更優選為15-30秒。如果過短,則加熱效果不好,物料不易成熟;如果時間過長,則物料容易產生較多水分,影響烹飪品質。
雖然以上通過實施方式描繪了本發明,但應當理解的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發明範圍內,依照本發明所作的同等改進,應為本發明的發明範圍所涵蓋。
1‧‧‧烹調系統
10‧‧‧主體支架
20‧‧‧鍋體支架
30‧‧‧鍋體
30’‧‧‧烹調物料
31‧‧‧葉片
32‧‧‧連接臂
33‧‧‧旋轉軸
40‧‧‧角度調節裝置
41‧‧‧馬達
42‧‧‧齒輪傳動機構
50‧‧‧旋轉驅動裝置
51‧‧‧馬達
52‧‧‧齒輪傳動機構
60‧‧‧鍋蓋
61‧‧‧進氣口
62‧‧‧投料漏斗
70‧‧‧熱風加熱裝置
80‧‧‧燃氣加熱裝置
90‧‧‧出菜裝置
120‧‧‧鍋體支架
130‧‧‧鍋體
131‧‧‧錐形特徵
132‧‧‧筋條
133‧‧‧軸
134‧‧‧刮料件
135‧‧‧連接杆
141‧‧‧馬達
142‧‧‧曲柄連杆機構
151‧‧‧馬達
152‧‧‧齒輪傳動機構
230‧‧‧鍋體
231‧‧‧刮料件
232‧‧‧滑動杆
233‧‧‧固定座
241‧‧‧馬達
242‧‧‧齒輪傳動機構
243‧‧‧凸輪
330‧‧‧鍋體
331‧‧‧刮料件
332‧‧‧連接件
430‧‧‧鍋體
431‧‧‧錐形特徵
432‧‧‧錐形特徵
460‧‧‧鍋蓋
530‧‧‧鍋體
531‧‧‧錐形特徵
532‧‧‧鍋口
560‧‧‧鍋蓋
561‧‧‧錐形面
621‧‧‧閘門
622‧‧‧物料引導槽
[圖1]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1的整體結構圖,其中鍋蓋處於打開狀態。 [圖2]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1在第一狀態下的整體結構圖。 [圖3]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1在第二狀態下的整體結構圖。 [圖4]係為表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1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鍋體內物料的分佈及運動軌跡的示意圖。 [圖5]係為表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1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鍋體內物料的分佈及運動軌跡的示意圖。 [圖6]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2中鍋體和鍋體支架部分的立體圖。 [圖7]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2中鍋體部分在其縱向上的立體剖視圖。 [圖8]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3中鍋體部分在其縱向上的立體剖視圖。 [圖9]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4中鍋體部分在其縱向上的立體剖視圖。 [圖10]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5中鍋體部分在其縱向上的立體剖視圖。 [圖11]係為本發明烹調系統實施方式6中鍋體部分在其縱向上的立體剖視圖。 [圖12]係為表示現有烹調設備處於工作狀態時,鍋體內物料的分佈及運動軌跡的示意圖。
1‧‧‧烹調系統
10‧‧‧主體支架
20‧‧‧鍋體支架
30‧‧‧鍋體
31‧‧‧葉片
32‧‧‧連接臂
33‧‧‧旋轉軸
40‧‧‧角度調節裝置
41‧‧‧馬達
42‧‧‧齒輪傳動機構
60‧‧‧鍋蓋
61‧‧‧進氣口
62‧‧‧投料漏斗
70‧‧‧熱風加熱裝置
80‧‧‧燃氣加熱裝置
90‧‧‧出菜裝置
621‧‧‧閘門
622‧‧‧物料引導槽

Claims (10)

  1. 一種烹調系統,包括: 鍋體支架; 桶狀鍋體,可旋轉地設置在該鍋體支架上,用於容納烹調物料; 旋轉驅動裝置,與該鍋體連接,用於驅動該鍋體繞其旋轉軸線旋轉; 角度調節裝置,與該鍋體和/或鍋體支架連接,用於調節該鍋體旋轉軸線的傾斜角度; 加熱裝置,用於對該鍋體和/或鍋體中物料進行加熱; 運算處理器;以及 控制裝置;其中,該控制裝置能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該鍋體在第一模式下以小於臨界轉速、並使得該烹調物料基本上隨該鍋體旋轉至90度到180度、優選為90度到135度的範圍內下落的第一轉速旋轉; 其中,該的臨界轉速是指能使烹調物料附著在鍋體上並隨鍋體作圓周運動的最低轉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鍋體內設置有能帶動該烹調物料隨該鍋體旋轉上升的施力機構,該施力機構包括與該鍋體內壁配合並在該鍋體的兩個縱向端部之間連續或間斷地延伸,以向該烹調物料提供支撐力的複數個施力件,該等複數個施力件在該鍋體的周向上具有大致均勻的分佈。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施力件的數量為2-9個;該施力件的高度為0.5公分至5公分,優選為1公分至3公分;該施力件固定設置在該鍋體的內壁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的加熱裝置為間接加熱裝置和/或氣態加熱裝置;其中,該間接加熱裝置用於從該鍋體外部對該鍋體進行加熱,該氣態加熱裝置用於向該鍋體內噴射氣態加熱介質,以對該烹調物料進行直接加熱;其中,該間接加熱裝置構造為在該鍋體的縱向上對至少一半、優選為至少三分之二的鍋體外周面進行加熱。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鍋體支架上可開合地設置有用於密閉該鍋體的鍋口的密閉裝置,其阻擋氣流從該鍋體內部外泄,使得一段時間內進入鍋體內部的氣流量大於溢出鍋體內部的氣流量,從而該鍋體內的壓力大於外部環境的壓力。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密閉裝置上設置有進氣口,該氣態加熱裝置通過該進氣口向該鍋體內噴射氣態加熱介質;和/或該密閉裝置上設置有口徑可調和/或可開閉的排氣口。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根據轉速控制指令控制該鍋體在第二模式下以大於或等於臨界轉速的第二轉速旋轉,使得該烹調物料附著在該鍋體上並隨該鍋體作旋轉運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在第一模式下,該鍋體的旋轉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大於0度、小於20度,優選的夾角為5-15度,且該鍋體以鍋口向上的狀態傾斜;在第二模式下,該鍋體的旋轉軸線基本上處於水準狀態。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施力件包括形成在該鍋體內壁的棱線或筋條。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烹調系統,其中,該鍋體橫截面的內周為六至十二邊形。
TW105120071A 2015-06-25 2016-06-24 Cooking system TWI649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510359898.6 2015-06-25
??201510358067.7 2015-06-25
??201510358056.9 2015-06-25
CN201510358092.5A CN106306614A (zh) 2015-06-25 2015-06-25 带有纵向分布式加热装置的烹调系统
CN201510358056.9A CN106306613B (zh) 2015-06-25 2015-06-25 烹调系统
CN201510358067.7A CN106308453A (zh) 2015-06-25 2015-06-25 具有双热源的烹调系统
CN201510359898.6A CN106264081A (zh) 2015-06-25 2015-06-25 烹调系统
??201510358092.5 2015-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045A true TW201700045A (zh) 2017-01-01
TWI649054B TWI649054B (zh) 2019-02-01

Family

ID=5758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0071A TWI649054B (zh) 2015-06-25 2016-06-24 Cooking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15054A4 (zh)
CN (1) CN107708503B (zh)
HK (1) HK1251964A1 (zh)
TW (1) TWI649054B (zh)
WO (1) WO20162066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982A (zh) * 2020-10-19 2021-01-29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锅体运动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481A (zh) * 2017-12-22 2021-12-03 李亚锐 一种锅体及智能烹调机
CN109330344B (zh) * 2018-09-30 2021-10-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5177141A (zh) * 2021-09-15 2022-10-14 周毅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蒸羹器
CN115005666B (zh) * 2022-07-04 2023-07-18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炒菜机控制方法、装置、自动炒菜机和介质
CN117099985B (zh) * 2023-10-23 2024-01-02 四川想真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馅料炒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450U (zh) * 1988-01-14 1989-01-11 张印增 回转炒菜锅
JP2736290B2 (ja) * 1991-02-27 1998-04-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洗米装置の攪拌機構
CN1254542A (zh) * 1998-11-19 2000-05-31 谭明森 机动炒菜锅
CN201052073Y (zh) * 2007-07-05 2008-04-30 范林啸 自动炒制机
CN101637353B (zh) * 2008-07-30 2013-03-13 深圳市爱可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烹调设备
CN101720873A (zh) * 2008-10-10 2010-06-09 刘信羽 一种在自动半自动烹调器具上进行烹调的方法
CN201935267U (zh) * 2011-01-21 2011-08-17 深圳市爱可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排烟结构及烹饪装置
TWI527547B (zh) * 2011-06-17 2016-04-01 Cooking equipment and mixing devices for cooking equipment
JP6042190B2 (ja) * 2012-11-30 2016-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203168825U (zh) * 2013-02-28 2013-09-04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
CN103271674B (zh) * 2013-05-02 2016-04-27 张毅蔚 一种加热器具压力盖及其方法
CN203378949U (zh) * 2013-05-23 2014-01-08 霍学明 全自动微电脑控制电磁加热滚筒式炒菜机
CN103654360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天津彩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炒锅
CN203914515U (zh) * 2014-01-30 2014-11-05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双热源炒菜设备
CN203914492U (zh) * 2014-06-27 2014-11-05 广东顺德金易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104720604B (zh) * 2015-03-16 2018-01-1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炒菜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982A (zh) * 2020-10-19 2021-01-29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锅体运动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2273982B (zh) * 2020-10-19 2022-10-18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锅体运动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5054A4 (en) 2018-12-26
TWI649054B (zh) 2019-02-01
CN107708503A (zh) 2018-02-16
HK1251964A1 (zh) 2019-05-10
WO2016206623A1 (zh) 2016-12-29
CN107708503B (zh) 2021-04-09
EP3315054A1 (en) 2018-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054B (zh) Cooking system
TWI649053B (zh) Cooking system
WO2016206625A1 (zh) 一种烹调方法
RU271131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WO2018095420A1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
CN107951366B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盛菜方法
CN110063671A (zh) 多功能烹饪机
CN101589910A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烹饪炉
CN206659046U (zh) 一种横卧式香菇酱搅拌炒锅
CN107007164B (zh) 适于使用少量食用油脂的快速油炸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WO2019085204A1 (zh) 一种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
CN107847067B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106308454B (zh) 烹调系统
CN106308455A (zh) 烹调方法
CN106306613B (zh) 烹调系统
CN110456682A (zh) 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08452A (zh) 烹调系统
CN106306615B (zh) 利用烹调系统来实现的烹调方法
CN106264077A (zh) 烹调系统
NO310392B1 (no) Fremgangsmåte og apparat for steking
CN201452822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烹饪炉
CN106264078A (zh) 烹调方法
CN106264080A (zh) 烹调系统
CN106306616A (zh) 加热烹调物料的方法和烹调方法
CN106306614A (zh) 带有纵向分布式加热装置的烹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