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543A -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 Google Patents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543A
TW201641543A TW105103594A TW105103594A TW201641543A TW 201641543 A TW201641543 A TW 201641543A TW 105103594 A TW105103594 A TW 105103594A TW 105103594 A TW105103594 A TW 105103594A TW 201641543 A TW201641543 A TW 2016415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nel
composite resin
mass
styr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999B (zh
Inventor
Masaharu Oikawa
Koki NISHIJIMA
Masaomi Shima
Original Assignee
Js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p Corp filed Critical Jsp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4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9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4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22Hydrogen, oxygen, CO2, nitrogen or noble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3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3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325/14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壓縮剛性及撓曲耐性優異,並且可防止因變形所導致的破壞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梱包容器。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及由此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1)。構成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複合樹脂係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且特定之膨潤度為1.25以上。

Description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及由該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
以往,於液晶面板、太陽光發電面板等之板狀製品的梱包中,基於不發生擦傷或摩擦導致之磨耗、破裂、缺損而可複數次使用等之理由,而使用由丙烯系樹脂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的容器。近年來,梱包重量係伴隨著面板尺寸的擴大而變大。其結果,於由丙烯系樹脂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的容器,產生了梱包狀態下之撓曲量增大的問題。若梱包時之撓曲量大,則有在利用搬運機等支撐梱包狀態之容器的兩端來舉起時脫落之虞,或因彎曲而導致液晶面板破損之虞。
相對於此,乙烯系樹脂與苯乙烯系樹脂之複合樹脂的發泡粒子成形體係藉由提高苯乙烯系樹脂成分量,而可提昇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剛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因此,於如此之複合樹脂發泡粒子成形體中 係可縮小撓曲量而提昇撓曲耐性,可使搬運性成為良好。又,由於成為可一面保有撓曲耐性一面提高發泡倍率,因此於複合樹脂發泡粒子成形體中係有著可削減梱包材本身的重量等之優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4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1964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5058866號公報
然而,相較於丙烯系樹脂發泡成形體,複合樹脂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彎曲破斷能量較小。尤其,若為了提高剛性而提高複合樹脂中之苯乙烯系樹脂成分的比例,則即使發泡粒子彼此強固地熔接,黏性強度亦不足,若以梱包狀態作堆積,或於梱包狀態下之移動中發生急劇的荷重變化,則恐有發生破裂之虞。
本發明係鑑於該背景而完成者,其係提供壓縮剛性及撓曲耐性優異,並且可防止因變形所導致的破壞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梱包容器。
本發明之一樣態係一種發泡粒子成形體,其係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其特徵為,構成該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複合樹脂係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將上述複合樹脂藉由二甲苯進行索氏萃取時之二甲苯不溶物質與上述索氏萃取後之二甲苯溶液中所含之丙酮不溶物質的混合不溶物質之於溫度23℃之甲基乙基酮中的膨潤度為1.25以上。
本發明之另一樣態係一種面板梱包容器,其係由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其特徵為,具有將複數個面板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
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由於乙烯系樹脂中含浸聚合特定比例之苯乙烯系單體而成之複合樹脂所構成。因此,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壓縮強度高,且彎曲彈性率高。是故,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撓曲耐性優異。再者,上述複合樹脂係上述之膨潤度為1.25以上。因此,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如上述般發揮優異的撓曲耐性,並且顯示高壓縮剛性,進而顯示高彎曲彈性能量,因此,可充分 防止因變形導致之破壞。
上述面板梱包容器係由上述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且具有將複數個面板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因此,即使於上述收容部中收容複數個面板,面板梱包容器亦不易因面板重量而撓曲,進而不易因變形而破壞。因而,面板梱包容器即使以梱包狀態作堆積,或於梱包狀態下之移動中發生急劇的荷重變化,也可防止破裂發生。
1‧‧‧面板梱包容器
10‧‧‧收容部
2‧‧‧容器主體
3‧‧‧蓋體
[第1圖]係實施例4之面板梱包容器的立體圖。
[第2圖]係實施例4之面板梱包容器的剖面圖(具體而言係II-II線剖面圖)。
[第3圖]係實施例4之面板梱包容器的展開圖。
[第4圖]係顯示將實施例4之面板梱包容器抓持長邊方向之兩端來舉起的樣子的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將實施例4之面板梱包容器抓持短邊方向之兩端來舉起的樣子的說明圖。
[第6圖]係顯示將實施例5之面板梱包容器抓持長邊方向之兩端來舉起的樣子的說明圖。
[第7圖]係顯示將實施例5之面板梱包容器抓持短邊方向之兩端來舉起的樣子的說明圖。
接著,針對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梱包容器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以下,亦適宜稱為「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係使藉由將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乙烯系樹脂粒子並聚合所得到的複合樹脂(具體而言係複合樹脂粒子)進行發泡而成。相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苯乙烯系單體之摻合量為400~900質量份。在苯乙烯系單體為未達400質量份的情況,剛性會降低,而恐有撓曲耐性成為不充分之虞。基於相同的觀點,相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苯乙烯系單體之摻合量較佳為超過450質量份,更佳為500質量份以上。另一方面,在苯乙烯系單體為超過900質量份的情況,發泡粒子成形體容易破裂且變脆。基於相同的觀點,相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苯乙烯系單體之摻合量較佳為8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再更佳為600質量份以下。
作為乙烯系樹脂,例如,可使用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分支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等。作為乙烯系樹脂雖可為1種聚合物,但亦可使用2種以上之聚合物的混合物。
較佳為乙烯系樹脂係以將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作為主成分為佳。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較佳係以具有分 支構造者為佳,該分支構造係具有直鏈之聚乙烯鏈與碳數2~6之短鏈狀之分支鏈。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等。尤其,乙烯系樹脂較佳係使用茂金屬系聚合觸媒進行聚合而成之熔點105℃以下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於此情況中,乙烯系樹脂與苯乙烯系樹脂之親和性會更提昇,而可提高複合樹脂之韌性。又,由於可減少低分子量成分,提高成形時之發泡粒子間的熔接強度,因此可使發泡粒子成形體不易破裂。進而,成為可得到以更高水準兼具苯乙烯系樹脂之優異的剛性與乙烯系樹脂之優異的黏性強度之發泡粒子成形體。
又,乙烯系樹脂之熔點Tm較佳為95~105℃。於此情況中,在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之製造時,可使苯乙烯系單體充分含浸於乙烯系樹脂中,而可防止在聚合時懸浮系不安定化一事。其結果,成為可得到以更高水準兼具苯乙烯系樹脂之優異的剛性與乙烯系樹脂之優異的黏性強度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更佳為乙烯系樹脂之熔點Tm係以100~105℃為佳。另外,熔點Tm係可根據JIS K7121-1987年,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以下,亦適宜稱為「DSC」)進行測定。
乙烯系樹脂較佳係由熔點Tm(單位:℃)與維卡軟化點Tv(單位:℃)為滿足Tm-Tv≦20之關係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所構成。如此之乙烯系樹脂係顯示均勻的分子構造,而可推測以交聯所致之網狀構造會更均勻 地分布於乙烯系樹脂中。因而,於此情況中,可更提昇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強度及黏性強度。基於相同的觀點,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更佳係滿足Tm-Tv≦15,再更佳係滿足Tm-Tv≦10。通常,熔點Tm係比維卡軟化點Tv更高。另外,維卡軟化點Tv係可根據JIS K 7206-1999年進行測定。
於溫度190℃、荷重2.16kg之條件下的乙烯系樹脂之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以下,亦適宜稱為「MFR」),就發泡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5~4.0g/10分,更佳為1.0~3.0g/10分。於溫度190℃、荷重2.16kg之條件下的乙烯系樹脂之MFR係根據JIS K7210-1999年,以條件代碼D所測定之值。另外,作為測定裝置係可使用MELT INDEXER(例如寶工業(股)製之型式L203等)。
上述苯乙烯系樹脂係指樹脂中之苯乙烯成分單位為50質量%以上者。於苯乙烯系樹脂中之苯乙烯成分單位較佳為8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另外,於本說明書中係將構成苯乙烯系樹脂之苯乙烯、可與因應需要所添加之苯乙烯共聚合的單體併稱為苯乙烯系單體。作為可與苯乙烯共聚合的單體,例如有下述之苯乙烯衍生物,其他之乙烯基單體等。
作為苯乙烯衍生物係可列舉:α-甲基苯乙烯、o-甲基苯乙烯、m-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p-甲氧基苯乙烯、p-n-丁 基苯乙烯、p-t-丁基苯乙烯、o-氯苯乙烯、m-氯苯乙烯、p-氯苯乙烯、2,4,6-三溴苯乙烯、二乙烯苯、苯乙烯磺酸、苯乙烯磺酸鈉等。此等係可單獨或使用混合2種類以上者。
又,作為其他之乙烯基單體係可列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含有羥基之乙烯化合物、含有腈基之乙烯化合物、有機酸乙烯化合物、烯烴化合物、二烯化合物、鹵化乙烯化合物、鹵化亞乙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等。
作為丙烯酸酯係有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係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作為含有羥基之乙烯化合物係有例如:羥乙基丙烯酸酯、羥丙基丙烯酸酯、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羥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含有腈基之乙烯化合物係有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作為有機酸乙烯化合物係有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
作為烯烴化合物係有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等。
作為二烯化合物係有例如: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 二烯等。
作為鹵化乙烯化合物係有例如:氯乙烯、溴乙烯等。
作為鹵化亞乙烯化合物係有例如:二氯亞乙烯等。
作為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係有例如:N-苯基馬來醯亞胺、N-甲基馬來醯亞胺等。
此等之乙烯基單體係可單獨或使用混合2種類以上者。
作為苯乙烯系樹脂,就提高發泡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聚苯乙烯、苯乙烯與丙烯酸系單體之共聚物。就進一步提高發泡性的觀點而言,如後述之實施例所示般,作為構成苯乙烯系樹脂的單體較佳係使用苯乙烯與丙烯酸丁酯。於此情況中,複合樹脂中之丙烯酸丁酯成分的含量較佳係對於複合樹脂全體而言為0.5~10質量%,更佳係1~8質量%,再更佳為2~5質量%。
於發泡粒子成形體中,在將構成該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複合樹脂藉由二甲苯進行索氏萃取時之二甲苯不溶物質與上述索氏萃取後之二甲苯溶液中所含之丙酮不溶物質的混合不溶物質之於溫度23℃之甲基乙基酮中的膨潤度(以下,簡稱為「膨潤度」)過低的情況,恐有發泡樹脂成形體之彎曲破斷能量小,黏性強度變得不充分之虞。因而,複合樹脂之膨潤度係如上述般較佳為1.25以上,更佳為1.5以上,再更佳為2以上。又,就抑制發泡粒子成形體之收縮的觀點而言,複合樹脂之膨潤度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
在膨潤度為上述特定值以上的情況,如後述般,針對剛性與黏性強度為優異的理由係可如下述般地推測。使交聯乙烯系樹脂浸漬於有機溶劑時之膨潤度(亦即,膨潤之程度)係與樹脂之立體網狀構造等之交聯構造具有相關性,由於網絡越細有機溶劑之吸收量越低,因此膨潤度會降低。另一方面,非交聯之乙烯系樹脂在溫度23℃之甲基乙基酮中幾乎不會膨潤。亦即,意味著:在如上述般複合樹脂之二甲苯不溶物質(具體而言係經交聯之乙烯系樹脂成分)與二甲苯可溶物質中之丙酮不溶物質(具體而言係通過篩孔之經交聯之乙烯系樹脂成分及未經交聯之乙烯系樹脂成分的合計)之混合不溶物質之膨潤度為大的情況,相較於膨潤度為小的情況,於構成複合樹脂之乙烯系樹脂中包含較多經交聯之立體網狀構造之網絡為粗的乙烯系樹脂成分。
因此,經交聯之立體網狀構造之網絡為粗的乙烯系樹脂成分係在發泡時雖具有強度但也容易適度地延伸,因此推測可形成具有高強度的氣泡膜。進而,於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中,在受到壓縮時,由於複合樹脂中之乙烯系樹脂為柔軟且可充分地變形,因此可推測即使在複合樹脂中之苯乙烯系樹脂之比率為高的情況,發泡粒子之氣泡膜也不會破裂而可維持獨立氣泡構造。亦即,在膨潤度為特定範圍的情況,以高水準兼具剛性及黏性強度,而可得到彎曲破斷能量大的發泡粒子成形體。
例如,在乙烯系樹脂核粒子與第1單體(具 體而言係後述之苯乙烯系單體)之摻合比率為大的條件、使第1單體含浸於乙烯系樹脂核粒子之溫度為高的條件、抽氫反應能為高的聚合起始劑之使用的條件等之以往探討過的製造條件中,可推測於聚合初期,在乙烯系樹脂中苯乙烯系單體進行聚合而作為苯乙烯系樹脂析出的速度會變快,而乙烯系樹脂之經交聯的立體網狀構造之網絡會變細。另一方面,藉由調整聚合起始劑之種類或添加量、聚合溫度、乙烯系樹脂核粒子與第1單體之摻合比率,而可減緩於聚合初期苯乙烯系樹脂成分析出的速度,而將經交聯之立體網狀構造的網絡為細之乙烯系樹脂成分的量控制得較少。
又,於複合樹脂中,較佳係以索氏萃取所致之上述二甲苯不溶物質的重量比例為40%以下(但,包含0)。於此情況中係可更提昇發泡性。又,二甲苯不溶物質之重量比例更佳為35%以下(但,包含0),再更佳為30%以下(但,包含0)。又,二甲苯不溶物質之重量比例更佳為5%以上。於此情況中,可更提昇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剛性及黏性強度。
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觀密度較佳為30~100kg/m3。若為此範圍則可一面保有輕量性、緩衝性能,一面得到高彎曲剛性與壓縮恢復性。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觀密度更佳為30~65kg/m3。在面板梱包容器由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的情況,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觀密度更佳為40~100kg/m3
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得到,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係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
首先,使以乙烯系樹脂作為主成分之核粒子懸浮於水性介質中來製作懸浮液。接著,於懸浮液中添加苯乙烯系單體。接著,使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核粒子,並進行聚合。然後,藉由使聚合後之複合樹脂粒子進行發泡,而可製造複合樹脂發泡粒子。
於使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核粒子並進行聚合中,雖亦可將使用量之全量的苯乙烯系單體一起添加,但亦可如後述之分散步驟及改質步驟般,將苯乙烯系單體之使用量分割成例如第1單體及第2單體,將此等單體在不同的時機進行添加。如後者般,藉由將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分割來添加,而可抑制聚合時之樹脂粒子彼此的凝結。
具體而言,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例如,可藉由進行下述之分散步驟、改質步驟、及發泡步驟進行製造。於分散步驟中係在使以乙烯系樹脂作為主成分之核粒子懸浮於水性介質中之懸浮液中添加第1單體(亦即,苯乙烯系單體)與聚合起始劑,使第1單體分散於懸浮液中。
於改質步驟中,將上述懸浮液進行加熱,當將核粒子之乙烯系樹脂的熔點設為Tm時,以(Tm-10)~(Tm+30)℃之溫度,將第2單體(亦即,苯乙烯系單體)花費特定的添加時間連續地添加於上述懸浮液中,使 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上述核粒子中並進行聚合。
另外,在相對於核粒子之第1單體(亦即,苯乙烯系單體)的重量比之種晶比(seed ratio)過低的情況,係恐有複合樹脂粒子成為扁平之虞。因而,第1單體之種晶比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7以上,再更佳為0.8以上。另一方面,在種晶比過高的情況係有導致苯乙烯系單體在充分含浸於核粒子之前進行聚合之虞。其結果,有變得無法得到剛性或黏性強度為良好的成形品之虞或使懸浮、安定化一事變得困難,而發生樹脂之塊狀物之虞。因而,第1單體之種晶比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3以下,再更佳為1.2以下。
於發泡步驟中,藉由使聚合後之複合樹脂粒子進行發泡,而可製造複合樹脂發泡粒子。
以下,針對各步驟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於分散步驟中,例如,可使核粒子懸浮於包含懸浮劑、界面活性劑、水溶性聚合抑制劑等之水性介質中,而製作懸浮液。又,於分散步驟中係可將聚合起始劑與第1單體一起添加於懸浮液中。
核粒子係可含有氣泡調整劑、著色劑、滑材等之添加劑。核粒子係可藉由於乙烯系樹脂中摻合因應需要所添加之添加劑,在將摻合物熔融混練之後進行細粒化而製造。熔融混練係可藉由擠壓機進行。此時,為了進行均勻的混練,較佳係在將樹脂成分預先混合之後進行擠壓。樹脂成分之混合,例如,可使用亨舍爾混合機、螺旋 帶式混合機、V型混合機、Lodige攪拌機等之混合機來進行。熔融混練較佳係使用例如杜爾麥基式(Dulmage type)、馬多克式(Maddock type)、Unimelt型等之高分散型之螺槳或雙軸擠壓機來進行。
核粒子之微細化係藉由將利用擠壓機等熔融混練後的摻合物進行切斷而進行。微細化係可藉由例如鋼絞線切割(strand cutting)、水下切割、熱切割而進行。
核粒子較佳係與懸浮劑一起分散於水性介質中。
作為懸浮劑,例如,可使用磷酸三鈣、氫氧磷灰石、焦磷酸鎂、磷酸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氫氧化鈦、氫氧化鎂、磷酸鋇、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鋇、硫酸鈣、硫酸鋇、滑石、高嶺土、膨土等之微粒子狀的無機懸浮劑。又,例如,亦可使用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醇、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之有機懸浮劑。較佳係磷酸三鈣、氫氧磷灰石、焦磷酸鎂。此等之懸浮劑係可單獨,或者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相對於懸浮聚合系之水性介質(具體而言係包含含反應生成物之漿體等的水之反應系內之所有的水)100質量份,懸浮劑之使用量較佳係以固體成分量計為0.05~10質量份。更佳係0.3~5質量份。在懸浮劑之量偏離上述範圍內而過少的情況,係有使苯乙烯系單體懸浮並安定化一事會成為困難,而發生樹脂之塊狀物之虞。另一方面,在懸浮劑之量偏離上述範圍內而過多的情況,不 僅會導致製造成本增大,亦恐有導致粒徑分布擴大之虞。
又,於懸浮液中係可添加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係可使用例如: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係可使用例如:烷基磺酸鈉、烷基苯磺酸鈉、月桂基硫酸鈉、α-烯烴磺酸鈉、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鈉等。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係可使用例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等。
作為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係可使用例如:椰油烷基胺乙酸鹽、硬脂基胺乙酸鹽等之烷基胺鹽。又,亦可使用月桂基三甲基銨氯化物、硬脂基三甲基銨氯化物等之四級銨等。
作為兩性界面劑係可使用月桂基甜菜鹼、硬脂基甜菜鹼等之烷基甜菜鹼。又,亦可使用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等之烷基胺氧化物。
此等之界面活性劑係可單獨或者複數組合使用。
較佳係使用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更佳係碳數8~20之烷基磺酸鹼金屬鹽,再更佳係鈉鹽。藉此可使懸浮充分地安定化。
又,於懸浮液中亦可因應需要而添加例如氯化鋰、氯化鉀、氯化鈉、硫酸鈉、硝酸鈉、碳酸鈉、重碳酸鈉等之由無機鹽類所構成的電解質。
又,為了得到韌性、機械性強度優異的發泡粒子成形體,較佳係於懸浮液中添加水溶性聚合抑制劑。
作為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係可使用例如: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亞硝酸銨、L-抗壞血酸、檸檬酸等。
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係難以含浸於核粒子內,而會溶解於水性介質中。因而,含浸於核粒子之苯乙烯系單體的聚合雖被進行,但可抑制未含浸於核粒子之水性介質中的苯乙烯系單體之微小液滴的聚合、及逐漸被吸收於核粒子之核粒子表面附近的苯乙烯系單體的聚合。其結果,可將複合樹脂粒子之表面的苯乙烯系樹脂之量抑制得較少,可推測所得到的發泡粒子成形體之韌性會提昇。
相對於水性介質(具體而言係包含含反應生成物之漿體等的水之反應系內之所有的水)100質量份,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之添加量較佳為0.001~0.1質量份,更佳為0.005~0.06質量份。
又,為了在核粒子內使苯乙烯系單體均勻地聚合,而使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核粒子並進行聚合。於此情況中,有時會與苯乙烯系單體之聚合一起產生乙烯系樹脂之交聯。於苯乙烯系單體之聚合中雖使用聚合起始劑,但可因應需要而併用交聯劑。又,在使用聚合起始劑及/或交聯劑時,較佳係預先將聚合起始劑及/或交聯劑溶解於苯乙烯系單體。
作為聚合起始劑係可使用在苯乙烯系單體之懸浮聚合法中所使用者,例如,可溶於乙烯基單體且10 小時半衰期溫度為50~120℃之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例如:枯烯氫過氧化物(cumene hydroperoxide)、二異丙苯過氧化物、t-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t-丁基過氧苯甲酸酯、苯甲醯過氧化物、t-丁基過氧異丙基碳酸酯、t-戊基過氧-2-乙基己基碳酸酯、己基過氧-2-乙基己基碳酸酯、月桂醯基過氧化物等之有機過氧化物。又,作為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偶氮二異丁腈等之偶氮化合物等。此等之聚合起始劑係可1種,或者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就容易調整上述之複合樹脂的膨潤度、容易減低殘留單體的觀點而言,作為聚合起始劑較佳係t-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
聚合起始劑亦可溶解、添加於溶劑中而含浸於核粒子。
作為溶解聚合起始劑的溶劑係可使用芳香族烴、脂肪族烴等。作為芳香族烴係有例如:乙基苯、甲苯等。作為脂肪族烴係有例如:庚烷、辛烷等。相對於苯乙烯系單體100質量份,聚合起始劑較佳係使用0.01~3質量份之範圍。
又,作為交聯劑較佳係使用在聚合溫度下不分解,而在交聯溫度下分解之10小時半衰期溫度為比聚合溫度更高5~50℃者。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例如:二異丙苯過氧化物、2,5-t-丁基過氧苯甲酸酯、1,1-雙-t-丁基過氧環己烷等之過氧化物。作為交聯劑係可此等當中單獨或者2種以上合併使用。相對於苯乙烯系單體100質量份,交 聯劑之摻合量較佳係0.1~5質量份。
另外,作為聚合起始劑及交聯劑亦可採用相同化合物。
又,於苯乙烯系單體中係可添加氣泡調整劑。又,亦可於製作核粒子時,藉由將氣泡調整劑與乙烯系樹脂一起進行混練而於核粒子中添加氣泡調整劑。較佳係將複合樹脂中之氣泡調整劑的含量調整成對於複合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0.01~2質量份。
作為氣泡調整劑係可使用例如:脂肪酸一醯胺、脂肪酸雙醯胺、滑石、二氧化矽、聚乙烯蠟、亞甲基雙硬脂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系共聚物、矽酮、滑石、硼酸鋅、硫酸鋁、明礬、聚四氟乙烯等。作為脂肪酸一醯胺係可使用例如:油酸醯胺、硬脂酸醯胺、月桂酸醯胺、芥酸醯胺、萮樹酸醯胺等。作為脂肪酸雙醯胺係可使用例如:乙烯雙硬脂酸醯胺等。
又,於苯乙烯系單體中係可因應需要而添加可塑劑、油溶性聚合抑制劑、難燃劑、染料等。
作為可塑劑係可使用例如:脂肪酸酯、乙醯化單甘油酯、油脂類、烴化合物等。作為脂肪酸酯係可使用例如:甘油三硬脂酸酯、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月桂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丁基硬脂酸酯等。又,作為乙醯化單甘油酯係可使用例如:甘油二乙醯單月桂酸酯等。作為油脂類係可使用例如:硬化牛脂、硬化蓖麻油等。作為烴化合物係可使用例如:環己烷、流動 石蠟等。
又,作為油溶性聚合抑制劑係可使用例如:對-t-丁基鄰苯二酚、對苯二酚、苯醌等。
接著,於上述改質步驟中,開始分散步驟後之懸浮液的加熱。且,較佳係當將核粒子之乙烯系樹脂的熔點設為Tm時,以(Tm-10)~(Tm+30)℃之溫度,將第2單體(亦即,苯乙烯系單體)花費特定的添加時間連續地添加於懸浮液中。藉此,可使苯乙烯系單體含浸於核粒子,並進行聚合。在添加第2單體的溫度偏離(Tm-10)~(Tm+30)℃之溫度的情況,恐有懸浮系會不安定化,而發生樹脂之塊狀物之虞。添加第2單體之溫度更佳係(Tm-5)~(Tm+10)℃。
又,改質步驟中之聚合溫度雖依據所使用之聚合起始劑的種類而異,但較佳為60~105℃。又,交聯溫度雖依據所使用之交聯劑的種類而異,但較佳為100~150℃。
膨潤度成為上述特定之範圍的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如下述般,藉由採用(1)~(3)所示之製造條件而得到。
(1)將含浸於包含乙烯系樹脂的核粒子之苯乙烯系單體分成複數次進行含浸,其中,將最初含浸的苯乙烯系單體(亦即,第1單體)之添加比例設得較多,將聚合起始劑相對於第1單體的比例設得較少來將第1單體進行聚合的製造條件。
(2)作為聚合起始劑係使用t-丁基過氧-2-乙基己基單碳酸酯或t-己基過氧苯甲酸酯等之抽氫反應能比二異丙苯過氧化物更低之起始劑的製造條件。
(3)藉由使聚合起始劑僅溶解於第1單體來進行聚合,而控制在含浸聚合中之初期階段下的苯乙烯系單體之聚合狀態的製造條件。
藉由此等製造條件,乙烯系樹脂內之交聯密度不易提高,成為可製造膨潤度為上述特定之範圍內的發泡粒子成形體。於以往所探討之製造條件中,由於含浸於包含乙烯系樹脂之核粒子的苯乙烯系單體(具體而言為第1單體)之比率小,且使用抽氫反應能高的二異丙苯過氧化物作為聚合起始劑,將聚合起始劑按比例添加於第1單體與第2單體,因此可推測乙烯系樹脂內之交聯密度會過高,而膨潤度降低。
於複合樹脂粒子之發泡中,可採用使揮發性發泡劑預先含浸於複合樹脂粒子中後以蒸汽或溫水或溫風進行加熱的預備發泡方法,或在壓力容器內與揮發性發泡劑一起加熱後,進行低壓化釋放來發泡的直接發泡方法。作為所使用的發泡劑亦可使用丁烷、戊烷、丙烷等之有機系發泡劑,亦可使用二氧化碳、空氣、氮等之無機系發泡劑。較佳為無機系發泡劑。有機系發泡劑係在複合樹脂粒子之發泡後亦會留在發泡粒子中,由於成形時將氣泡內的內壓提高,因此有冷卻時間增長的傾向。相對於此,由於若使用無機系發泡劑則發泡粒子內不會殘留氣體,因此成 形時不會發生粒子內壓之上昇,而成為能夠以短時間完成成形體之冷卻,並從成形模取出。
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可藉由以周知之蒸汽加熱所致之模內成形方法而製造。亦即,藉由將多數之複合樹脂發泡粒子填充於模具等之成形模內,於該成形模內導入蒸汽使複合樹脂發泡粒子彼此熔接,而可得到發泡粒子成形體。
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彎曲彈性率較佳為18MPa以上,更佳為19MPa以上,再更佳為20MPa以上。就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彎曲剛性的觀點而言,其彎曲彈性率之上限雖無特別限定,但其上限為約30MPa左右。
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彎曲破斷能量較佳為150kJ/cm2以上,更佳為200kJ/cm2以上,再更佳為250kJ/cm2以上。就發泡粒子成形體之韌性的觀點而言,其彎曲破斷能量之上限雖無特別限定,最好為無破斷,但其上限為約400kJ/cm2左右。
上述彎曲彈性率係根據JIS K7221-1999年所測定之值。上述彎曲破斷能量係依據藉由至前述彎曲試驗時所得到的破斷點為止之撓曲量-荷重曲線與表示撓曲量之橫軸包圍的面積所算出之值。
發泡粒子成形體之50%壓縮應力較佳為400kPa以上,更佳為450kPa以上,再更佳為500kPa以上。就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壓縮剛性的觀點而言,其50%壓縮應力之上限雖無特別限定,但其上限為約700kPa左 右。
上述50%壓縮應力係意味著根據JIS K 6767-1999年所測定之50%應變時的壓縮荷重。
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適於面板梱包容器。面板梱包容器係由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且具有以將複數個面板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的方式構成之收容部。作為面板係除了玻璃板等以外,尤其是電視或監視器等之液晶面板、太陽光發電面板等,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適合作為此等之面板的梱包容器。液晶面板係伴隨著近年來之製品尺寸的擴大而重量亦增大。太陽光發電面板亦重量為大。藉由採用由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的面板梱包容器作為如此之重量大的面板之梱包用,而壓縮剛性及撓曲耐性優異,可充分發揮可防止因變形導致之破壞的上述效果。
作為如此之梱包容器,具體而言係具有將複數個面板以朝向水平方向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的面板梱包容器,該面板梱包容器係由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之表觀密度為40~100kg/m3的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構成該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複合樹脂係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將上述複合樹脂藉由二甲苯進行索氏萃取時之二甲苯 不溶物質與上述索氏萃取後之二甲苯溶液中所含之丙酮不溶物質的混合不溶物質之於溫度23℃之甲基乙基酮中的膨潤度為1.25以上。
面板梱包容器係具有:具有上述收容部之容器主體,與將該容器主體的開口部堵塞之蓋體,上述容器主體及上述蓋體較佳係由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於此情況中,由於成為可將收容部之內部密閉,因此可防止異物之混入等。又,不僅於容器主體部側,即便於蓋體側亦可形成上述收容部。
於面板梱包容器中,較佳係於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至少表面存在抗靜電劑,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面電阻率為1×108~1×1013Ω。於此情況中,面板梱包容器係顯示充分的抗靜電性能,而更適於液晶面板或太陽光發電面板等。另外,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面電阻率係根據JIS C2170-2004年,在23℃、相對濕度50%之環境下所測定之值。
抗靜電劑係可藉由以下之任一種方法或此等之組合而包含於發泡粒子成形體中。具體而言係有將抗靜電劑於核粒子之造粒時混入乙烯系樹脂中的方法、將抗靜電劑於聚合時進行添加的方法、將抗靜電劑於複合樹脂粒子之發泡時進行添加,而含浸於發泡粒子中的方法、將抗靜電劑塗佈於發泡粒子的方法、將抗靜電劑塗佈於發泡粒子成形體的方法等。
作為抗靜電劑係可使用由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 子系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中選出的至少1種。較佳係併用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與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作為抗靜電劑。
[實施例] (實施例1)
以下,針對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例中,如以下方式,由核粒子製造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並使用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來製造發泡粒子成形體。
(1)核粒子之製作
作為乙烯系樹脂係準備有使用茂金屬聚合觸媒進行聚合而成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具體而言係TOSOH公司製「Nipolon Z HF210K」)。以下將本例之乙烯系樹脂適宜稱為「PE-1」。將PE-1之溫度190℃、荷重2.16kg之條件下的MFR(單位:g/10min)、密度(單位:kg/m3)、拉伸彈性率(單位:MPa)、熔點(單位:℃)顯示於後述之表1。於PE-1之溫度190℃、荷重2.16kg之條件下的MFR係根據JIS K7210-1999年,以條件代碼D所測定之值。另外,作為測定裝置係使用MELT INDEXER(具體而言係寶工業(股)製之型式L203等)。又,PE-1之拉伸彈性率係根據JIS K6922-2-2010年所測定之值。PE-1之熔點係使用PE-1之原料錠約5mg,根據JIS K7121-1987年,藉由熱通量示差掃描熱量 測定(亦即,DSC)進行測定。另外,於JIS K7121-1987年之規定中,作為試驗片之狀態調節係採用『(2)在進行一定之熱處理之後,測定熔解溫度的情況』,將加熱速度及冷卻速度皆設為10℃/分所測定之熔解峰值溫度為熔點。
又,作為氣泡調整劑母料係準備(具體而言係POLYCOL(股)製「CE-7335」)。另外,POLYCOL(股)製「CE-7335」係由硼酸鋅所構成之氣泡調整劑的含量為10質量%、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具體而言係TOSOH公司製「Nipolon Z HF210K」)的含量為90質量%。
將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為PE-1)8.65kg,與氣泡調整劑母料1.35kg投入亨舍爾混合機中,進行混合5分鐘,而得到樹脂混合物。接著,使用50mm φ之單軸擠壓機,將樹脂混合物以擠壓機最高設定溫度250℃進行熔融混練,藉由水中切割方式切斷成平均0.5mg/個,藉此而得到核粒子(亦即,乙烯系樹脂核粒子)。
(2)複合樹脂粒子之製作
於附有攪拌裝置之內容積3L之高壓釜中裝入脫離子水1000g,進一步添加焦磷酸鈉6.0g。其後,添加粉末狀之硝酸鎂‧6水合物12.9g,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藉此,製作出作為懸浮劑之焦磷酸鎂漿體。接著,於此懸浮劑中投入作為界面活性劑之濃度10質量%之月桂基磺酸 鈉水溶液2.0g、作為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之亞硝酸鈉0.2g、及核粒子75g。此為分散步驟。
接著,使作為聚合起始劑A之t-丁基過氧-2-乙基己基單碳酸酯1.72g(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BUTYL E」)、作為聚合起始劑B之t-丁基過氧苯甲酸酯0.86g(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HEXYL Z」)、以及作為鏈轉移劑之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Nofmer MSD」)0.63g溶解於第1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中。然後,將溶解物一邊以攪拌速度500rpm進行攪拌一邊投入高壓釜內之懸浮劑中。另外,作為第1單體係使用苯乙烯70g與丙烯酸丁酯15g之混合單體。
接著,在將高壓釜內的空氣以氮作置換之後,開始昇溫,花費1小時30分鐘昇溫至溫度100℃。昇溫後,在此溫度100℃保持1小時。其後,使攪拌速度下降至450rpm,在溫度100℃保持7.5小時。此為改質步驟。另外,在到達溫度100℃後經過1小時的時候,將作為第2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之苯乙烯350g花費5小時添加於高壓釜內。
接著,花費2小時昇溫至溫度125℃,直接在此溫度125℃下保持5小時。其後,使高壓釜內冷卻,並取出內容物(具體而言係複合樹脂粒子)。添加硝酸,使附著於複合樹脂粒子之表面的焦磷酸鎂溶解。其後,藉由離心分離機進行脫水及洗淨,以氣流乾燥裝置去除附著於 表面的水分,藉此而得到由苯乙烯系單體與乙烯系樹脂之質量比所求出的苯乙烯系樹脂與乙烯系樹脂之質量比為85:15的複合樹脂粒子。
(3)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之製作
接著,將複合樹脂粒子500g與分散介質(具體而言為水)一起裝入具備有攪拌機之5L的壓力容器內,於分散介質中進一步添加作為分散劑之高嶺土5g、以及作為界面活性劑之烷基苯磺酸鈉0.5g。接著,一邊以旋轉速度300rpm在壓力容器內進行攪拌一邊昇溫至發泡溫度165℃。然後,以使壓力容器內的表壓成為3.2MPa的方式,於壓力容器內壓入作為無機系發泡劑之二氧化碳,在同溫度(亦即,165℃)保持15分鐘,藉此而使二氧化碳含浸於複合樹脂粒子中,得到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接著,藉由將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與分散介質一起從壓力容器中暴露於大氣壓下,而得到容積密度為48kg/m3之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亦即,一次發泡粒子)。
接著,將以上述方式得到的複合樹脂發泡粒子100質量份、抗靜電劑(具體而言係第一工業製藥(股)製之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CATIOGEN ES-O」)2質量份、以及非離子系抗靜電劑(具體而言係甘油單硬脂酸酯)1質量份裝入聚乙烯袋中,充分振動混合之後,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在溫度40℃之烘箱內進行乾燥12小時。
(5)泡粒子成形體之製造
將以上述方式得到的複合樹脂發泡粒子填充於具有縱250mm、橫200mm、厚度50mm之平板形狀的模穴之模具內。接著,藉由於模具內導入水蒸氣,而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加熱來使其相互熔接。其後,將模具內藉由水冷進行冷卻之後,從模具取出發泡粒子成形體。進而,藉由將發泡粒子成形體載置於調整成溫度60℃的烘箱內12小時,而進行乾燥及硬化處理(curing)。以上述方式來製造發泡粒子成形體。
針對所得到的發泡粒子成形體,將由摻合組成算出的複合樹脂中之苯乙烯系樹脂與乙烯系樹脂的質量比(亦即,苯乙烯系樹脂/乙烯系樹脂)、複合樹脂中之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單位:質量%)顯示於後述之表2。又,作為成形條件而將成形時之成形壓(單位:MPa)、水冷時間(單位:秒)顯示於後述之表2。進而,針對發泡粒子成形體,以下述方式來測定出膨潤度、二甲苯不溶物質之比例(單位:%)、苯乙烯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表觀密度(單位:kg/m2)、彎曲彈性率(單位:MPa)、彎曲彈性能量(單位:kJ/cm2)、壓縮強度(單位:kPa)、表面電阻率(單位:Ω)。將其結果顯示於後述之表2。
「膨潤度」
首先,從發泡粒子成形體切出約1g之試驗片,計量其重量W0至小述第4位。接著,將試驗片裝入150網目之鐵絲網袋中。接著,於容量200ml之圓型燒瓶中裝入約200ml之二甲苯,將裝入上述鐵絲網袋的樣品設置於索氏萃取管。以加熱套(mantle heater)將燒瓶進行加熱8小時,藉此而進行索氏萃取。萃取結束後,藉由氣冷進行冷卻。冷卻後,從萃取管取出鐵絲網,藉由約600ml之丙酮將每個鐵絲網樣品加以洗淨。接著,使丙酮揮發後以溫度120℃進行乾燥。於此乾燥後,從鐵絲網內所回收的樣品為「二甲苯不溶物質」。
又,將上述索氏萃取後之二甲苯溶液投入600ml之丙酮中。接著,將不溶解於丙酮的成分使用JIS P3801所規定之5種A濾紙進行過濾並予以分離回收,使回收物在減壓下進行蒸發乾涸。所得到的固形物為「丙酮不溶物質」。
計量藉由此等之操作得到之「二甲苯不溶物質」與「丙酮不溶物質」的混合不溶物質之重量Wa至小數點第4位。另外,於其他實施例中,在混合不溶物質之重量未滿0.2g的情況,為了得到充分量的混合不溶物質,重複進行上述操作而得到0.2g以上之混合不溶物質。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亦相同。
接著,將混合不溶物質浸漬於50ml之甲基乙基酮中,在溫度23℃放置24小時。其後,從甲基乙基酮中取出混合不溶物質,以濾紙輕拭之後,計量混合不溶物質之 重量Wb至小數點第4位。接著,根據甲基乙基酮浸漬前後之混合不溶物質的重量Wa、Wb,藉由下述之式(1)求出膨潤度S。
S=Wb/Wa...(1)
「二甲苯不溶物質之比例」
二甲苯不溶物質之比例係以上述膨潤度之測定所得到的二甲苯不溶物質之重量W1相對於在上述膨潤度計量出的試驗片之重量W0的比例(具體而言為百分率)。亦即,二甲苯不溶物質之比例(單位:%)係由W1/W0×100算出。另外,二甲苯不溶物質之比例在表中係作為「XY凝膠量」來表示。
「苯乙烯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亦即,Mw)」
首先,以與上述方法相同方式進行索氏萃取。接著,將萃取後的二甲苯溶液投下至丙酮600ml,進行傾析、減壓蒸發乾凅。其結果,得到苯乙烯系樹脂作為丙酮可溶物質。接著,苯乙烯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將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滲透層析法(亦即,GPC法)進行測定。於測定中係使用高分子測定用混合凝膠管柱。具體而言係使用TOSOH(股)製之測定裝置「HLC-8320GPC EcoSEC」,在溶析液:四氫呋喃(亦即, THF)、流量:0.6ml/分、試料濃度:0.1wt%、管柱:將TSKguardcolumn SuperH-H×1根、TSK-GEL SuperHM-H×2根串聯連接的測定條件下進行測定。亦即,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使苯乙烯系樹脂溶解於四氫呋喃中,以GPC法進行測定,並以標準聚苯乙烯進行校正來求出。
「表觀密度」
表觀密度係藉由將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質量除以其體積而算出。
「彎曲彈性率」
彎曲彈性率係遵照JIS K 7221-1999年所記載之3點彎曲試驗方法進行測定。該彎曲彈性率係以使全面成為切削面的方式從複合樹脂發泡粒子成形體切出厚度20mm×寬25mm×長度120mm之試驗片,於室溫23℃、濕度50%之恆溫恆濕室內放置24小時以上後,在支點間距離100mm、壓頭之半徑R15.0mm、支撐台之半徑R15.0mm、試驗速度20mm/min、室溫23℃、濕度50%之條件下,藉由島津製作所製之試驗機「自動立體測圖儀(autograph)AGS-10kNG」進行測定,並採用了所算出之5點之值的加總平均值。
「彎曲破斷能量」
與上述之彎曲彈性率之測定相同地進行3點彎曲試 驗,由撓曲量(單位:mm)與荷重(單位:kN)之關係求出至破斷點之能量(單位:kJ)。能量係由藉由至破斷點之撓曲量-荷重曲線與表示撓曲量之橫軸包圍的面積所算出。接著,藉由將至破斷點之能量(單位:kJ)除以試驗片之剖面積(單位:cm2),而算出每單位剖面積之彎曲破斷能量(單位:kJ/cm2)。
「壓縮強度」
從發泡粒子成形體之中央部分切出縱50mm、橫50mm、厚度25mm之直方體狀的試驗片。接著,對於此試驗片,遵照JIS K 6767-1999年,而求出50%應變時的壓縮荷重。藉由將此壓縮荷重除以試驗片之受壓面積,而算出壓縮應力(具體而言係50%壓縮應力)。於本說明書中亦將此壓縮應力稱為壓縮強度。
「表面電阻率」
以下述方式測定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面電阻率。
將發泡粒子成形體在23℃、50%RH之條件下剛製造後經1日硬化處理之後,藉由遵照JIS C2170-2004年之以下的方法,在23℃、50%RH之條件下進行測定。首先,從發泡粒子成形體之中央部附近切出縱:100mm、橫:100mm、厚度:成形體之厚度(亦即,50mm)狀態之直方體狀的測定試驗片。測定試驗片係準備5個。使用三菱化學公司製「Hiresta MCP-HT450」作為測定裝置,測定 各試驗片之成形表面的表面電阻率(單位:Ω)。採用將由5個測定試驗片所分別得到的表面電阻率之值加以幾何平均(geometric mean)後的值。
(實施例2)
於本例中,首先,將乙烯系樹脂(亦即,PE-1)之量從8.65kg變更成9kg,將氣泡調整劑母料之量從1.35kg變更成1kg,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核粒子。接著,使用此核粒子100g,使用苯乙烯85g與丙烯酸丁酯15g之混合單體作為第1單體,使用苯乙烯300g作為第2單體,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複合樹脂粒子。然後,使用此複合樹脂粒子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發泡粒子成形體。
(實施例3)
於本例中,首先,將乙烯系樹脂(亦即,PE-1)之量從8.65kg變更成8kg,將氣泡調整劑母料之量從1.35kg變更成2kg,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核粒子。接著,使用此核粒子53g,使用苯乙烯38g與丙烯酸丁酯15g之混合單體作為第1單體,使用苯乙烯394g作為第2單體,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複合樹脂粒子。然後,使用此複合樹脂粒子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發泡粒子成形體。
(比較例1)
作為乙烯系樹脂係準備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亦即,EVA)。具體而言係使用日本UNICAR公司製「NUC-3221」作為EVA。本例之乙烯系樹脂以下適宜稱為「PE-2」。將PE-2之溫度190℃、荷重2.16kg之條件下之MFR(單位:g/10min)、密度(單位:kg/m3)、拉伸彈性率(單位:MPa)、熔點(單位:℃)顯示於後述之表1。此等係以與上述之實施例1相同方式所測定之值。於本例中,取代於實施例1中在核粒子之製作時作為乙烯系樹脂所使用的8.65kg之PE-1,而使用10kg之PE-2,將氣泡調整劑母料之量從1.35kg變更成0kg,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核粒子。
接著,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調製出懸浮劑(具體而言係焦磷酸鎂漿體)之後,於此懸浮劑中投入作為界面活性劑之濃度10質量%之月桂基磺酸鈉水溶液2.0g、作為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之亞硝酸鈉0.2g、及上述之核粒子150g。接著,使作為聚合起始劑A之過氧化苯甲醯(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NYPER BW」,水稀釋粉體品)1.29g、作為聚合起始劑B之t-丁基過氧-2-乙基己基單碳酸酯(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BUTYL E」)2.58g、及作為聚合起始劑C之二異丙苯過氧化物(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CUMYL D」)0.86g溶解於第1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中。然後,將溶解物一邊以攪拌速度500rpm進行攪拌一邊投入高壓釜內之懸浮 劑中。另外,作為第1單體係使用苯乙烯150g。
接著,在將高壓釜內的空氣以氮作置換之後,開始昇溫,花費1小時30分鐘昇溫至溫度88℃。昇溫後,在此溫度88℃保持30分鐘。其後,使攪拌速度下降至450rpm,花費30分鐘從88℃冷卻至80℃。接著,在此聚合溫度80℃保持8小時。另外,在到達溫度80℃時,將作為第2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之苯乙烯200g花費5小時添加於高壓釜內。
接著,花費4小時昇溫至溫度125℃,直接在此溫度125℃下保持2小時30分鐘。其後,花費1小時冷卻至90℃,使攪拌速度下降至400rpm,直接在此溫度90℃下保持3小時。而,在到達溫度90℃時,將作為發泡劑之環己烷20g與丁烷65g花費1小時添加於高壓釜內。丁烷係正丁烷約20體積%、異丁烷約80體積%之混合物。進而,花費2小時昇溫至溫度105℃,在此溫度105℃保持5小時之後,花費約6小時冷卻至溫度30℃。冷卻後,取出內容物,添加硝酸,使附著於樹脂粒子之表面的焦磷酸鎂溶解。其後,以離心分離機進行脫水、洗淨,利用氣流乾燥裝置去除附著於表面的水分,得到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接著,於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中添加抗靜電劑(具體而言係N,N-雙(2-羥乙基)烷基胺),進而,以硬脂酸鋅、甘油單硬脂酸酯、及甘油二硬脂酸酯之混合物進行被覆。以上述方式來製作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
接著,將以上述方式得到的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裝入容積30L之常壓分批式發泡機內,於此發泡機內供給蒸汽。藉此,製作容積密度為48kg/m3之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亦即,一次發泡粒子)之發泡性複合樹脂粒子。然後,使用此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發泡粒子成形體。
(比較例2)
於附有攪拌裝置之內容積3L之高壓釜中裝入脫離子水1100g,進一步添加焦磷酸鈉6.6g。其後,添加粉末狀之硝酸鎂‧6水合物14.2g,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藉此,製作出作為懸浮劑之焦磷酸鎂漿體。接著,於此懸浮劑中投入作為界面活性劑之濃度10質量%之月桂基磺酸鈉水溶液2.2g、作為水溶性聚合抑制劑之亞硝酸鈉0.22g、及與實施例1相同之核粒子56g。
接著,使作為聚合起始劑A之過氧化苯甲醯(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NYPER BW」,水稀釋粉體品)1.29g、作為聚合起始劑B之t-丁基過氧-2-乙基己基單碳酸酯(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BUTYL E」)2.58g、及作為交聯劑之二異丙苯過氧化物(具體而言係日油公司製「PERCUMYL D」)0.86g溶解於第1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中。然後,將溶解物一邊以攪拌速度500rpm進行攪拌一邊投入高壓釜內之懸浮劑中。另外,作為第1單體係使用苯乙烯100g與丙烯酸丁 酯12g之混合單體。
接著,在將高壓釜內的空氣以氮作置換之後,開始昇溫,花費1小時30分鐘昇溫至溫度88℃。昇溫後,在此溫度88℃保持30分鐘。其後,使攪拌速度下降至450rpm,花費30分鐘從88℃冷卻至80℃。接著,在此聚合溫度80℃保持8小時。另外,在到達溫度80℃時,將作為第2單體(具體而言係苯乙烯系單體)之苯乙烯231g花費5小時添加於高壓釜內。
接著,花費4小時昇溫至溫度125℃,直接在此溫度125℃下保持2小時30分鐘。其後,花費約6小時冷卻至溫度30℃而製作複合樹脂粒子。然後,使用此複合樹脂粒子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發泡粒子成形體。
(比較例3)
於本例中,首先,將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係PE-1)之量從8.65kg變更成9.35kg,將氣泡調整劑母料之量從1.35kg變更成0.65kg,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核粒子。接著,使用此核粒子150g,使用苯乙烯135g與丙烯酸丁酯15g之混合單體作為第1單體,使用苯乙烯200g作為第2單體,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複合樹脂粒子。然後,使用此複合樹脂粒子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發泡粒子成形體。
(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結果)
針對於實施例2~3及比較例1~3中所製作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將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及表2。
如由表2所得知般,由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且膨潤度為1.25以上之複合樹脂所構成的實施例1~3之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彎曲彈性率為高,進而,彎曲破斷能量亦高。因此,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係撓曲耐性優異,並且可防止因變形導致的破壞。再者,實施例1~3之面板梱包容器用之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即使壓縮強度高,壓縮恢復性亦優異。
相對於此,比較例1係由於具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作為乙烯系樹脂且於聚合起始劑使用抽氫反應能為高之二異丙苯過氧化物,因此乙烯系樹脂內之交聯密度容易提高,而膨潤度過低。因此,彎曲破斷能量會不充分,而有著容易引起因變形所導致的破壞。再者,由於複合樹脂中之苯乙烯系樹脂量過少,因此有著壓縮強度或彎曲彈性率為低的問題。又,由於使用丁烷等之有機系發泡劑作為發泡劑,因此有機系發泡劑會殘留於複合樹脂發泡粒子中,而成形水冷時間會比使用二氧化碳作為發泡劑的情況更增長。
比較例2係由於若相較於比較例1,則複合樹脂中之苯乙烯系樹脂量較多,因此壓縮強度或彎曲彈性率係高達可與實施例相匹敵的程度。但,於比較例2中,由於在複合樹脂粒子之製造時,最初含浸於核粒子之苯乙烯系單體(亦即,第1單體)的添加比例過多,且使用抽氫反應能為高之二異丙苯過氧化物作為聚合起始劑,因此膨 潤度過低。因此,彎曲破斷能量會不充分,而有著容易引起因變形所導致的破壞。
比較例3係含浸於核粒子並進行聚合之苯乙烯系單體的量為少的例子,發泡粒子成形體之剛性為低。因此,有著壓縮強度或彎曲彈性率為低,而容易變形的問題。
(實施例4)
本例係由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的例子。
如第1圖~第3圖所示般,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係由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且具有將複數個面板4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10。面板梱包容器1係具有容器主體2,與將該容器主體2的開口部21堵塞之蓋體3,容器主體2及蓋體3之任一者皆由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面板梱包容器1,例如,可使用於液晶面板等之面板4的收容。作為發泡粒子成形體係可使用與上述之實施例1~3相同的成形體。
以下,針對面板梱包容器1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第3圖所示般,容器主體2係具有將複數個面板4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20,且於上面具有開口部21的箱狀。具體而言,容器主體2係由底板部22、與由此底板部22之周緣垂直豎立的側壁部23 所構成。又,蓋體3係具有將被層積之面板4從上方進行收容的收容部30,且於下面具有開口部31的箱狀。具體而言,蓋體3係由上板部32、與由此上板部32之周緣垂直延伸的側壁部33所構成。於容器主體2之側壁23與蓋體3之側壁33係以兩者相嵌合的位置及形狀形成有凸部231、凹部331。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般,於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中,容器主體2及蓋體3兩者係各自具有收容部20、30。且,藉由此等之收容部20與收容部30而形成面板梱包容器1內之收容部10,而將複數個面板4以層積狀態收容於收容部10內。
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係由上述之實施例1~3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因此,即使於收容部10中收容重量大之複數個面板4,面板梱包容器1也不易因面板4之重量而撓曲,進而不易因變形而損壞。因而,面板梱包容器1係即使以梱包狀態作堆積,或於梱包狀態下之移動中發生急劇的荷重變化,也可防止破裂之發生。於第4圖中係顯示抓持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的長邊方向之兩端,將面板梱包容器1舉起的樣子。如同圖所示般,面板梱包容器1係藉由被收容於收容部10的面板4之重量而彎曲。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係如上述之實施例1~3般,由於是由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且膨潤度為1.25以上之複合樹脂所成的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 因此如第4圖所示般,撓曲量為小。又,於第5圖中係顯示抓持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1的短邊方向之兩端,將面板梱包容器1舉起的樣子,於此情況中撓曲量亦為小。另外,於上述之第4圖及第5圖、後述之第6圖及第7圖中,雖為了製圖方便,而省略面板梱包容器1內之面板的圖示,但實際上係有複數個面板被收容於內部。
於上述之例子中,雖容器主體2與蓋體3之任一者皆具有面板4之收容部20、30,但亦可變更成容器主體2為具有收容部,蓋體3係不具有收容部3的構造。於此情況中,雖將圖示省略但蓋體3係成為板狀。
(比較例5)
本例係與上述之實施例4相同形狀,但由上述比較例3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的例子。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9係由比較例3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除此之外,具有與上述之實施例4相同的形狀,且由容器主體91與蓋體92所構成。本例之面板梱包容器9係由彎曲彈性率為不充分之比較例3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因此,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般,面板梱包容器9係藉由被收容於收容部10的面板4之重量而大幅彎曲。因此,當將面板梱包容器9舉起時,恐有引起掉落或面板之破損的疑慮。另外,雖將圖示省略,但面板梱包容器9係如上述之比較例1及比較例2所示般,在由彎曲破斷能量小的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的情況,因彎曲而變形的面板 梱包容器9容易損壞。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損及本發明之趣旨的範圍內可進行種種的變更。
1‧‧‧面板梱包容器
2‧‧‧容器主體
3‧‧‧蓋體
23‧‧‧側壁部
32‧‧‧上板部
33‧‧‧側壁部
231‧‧‧凸部
331‧‧‧凹部

Claims (6)

  1. 一種發泡粒子成形體,其係將複合樹脂發泡粒子進行模內成形而成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構成該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複合樹脂係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400~900質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將上述複合樹脂藉由二甲苯進行索氏萃取時之二甲苯不溶物質與上述索氏萃取後之二甲苯溶液中所含之丙酮不溶物質的混合不溶物質之於溫度23℃之甲基乙基酮中的膨潤度為1.25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其中,上述乙烯系樹脂係使用茂金屬系聚合觸媒進行聚合而成之熔點105℃以下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
  3. 如請求項1或2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其中,上述複合樹脂係將對於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而言為超過450質量份且900質量份以下之苯乙烯系單體進行含浸聚合而成。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發泡粒子成形體,其中,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觀密度為30~100kg/m3
  5. 一種面板梱包容器,其係由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發泡粒子成形體所構成之面板梱包容器,其係具有將複數個面板以在板厚方向上層積的狀態進行收容之收容部。
  6. 如請求項5之面板梱包容器,其中,於上述發泡 粒子成形體之至少表面存在抗靜電劑,上述發泡粒子成形體之表面電阻率為1×108~1×1013Ω。
TW105103594A 2015-03-25 2016-02-03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TWI680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2001A JP6432410B2 (ja) 2015-03-25 2015-03-25 発泡粒子成形体及びパネル梱包容器
JP2015-062001 2015-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543A true TW201641543A (zh) 2016-12-01
TWI680999B TWI680999B (zh) 2020-01-01

Family

ID=5708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594A TWI680999B (zh) 2015-03-25 2016-02-03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32410B2 (zh)
CN (1) CN106009359B (zh)
TW (1) TWI6809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434B (zh) * 2017-03-22 2021-11-01 日商Jsp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樹脂粒子及複合樹脂發泡粒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2761B2 (ja) * 2017-09-26 2021-11-0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発泡性粒子、発泡粒子及び発泡成形体
JP7250768B2 (ja) * 2018-03-28 2023-04-03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熱可塑性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発泡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5956A (en) * 1977-03-14 1979-05-22 Galina Ballov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hock-proof graft 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synthetic rubber
US5637627A (en) * 1992-12-10 1997-06-1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pherical ion exchange resin
KR101286896B1 (ko) * 2005-03-17 2013-07-23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혼성중합체로부터 제조된 연질 발포체
JP5058866B2 (ja) * 2008-03-31 2012-10-24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成形体及び基板搬送容器
JP5713944B2 (ja) * 2011-03-31 2015-05-07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を有する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6029500B2 (ja) * 2013-03-15 2016-11-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スチレン改質ポリエチレン系予備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6136601B2 (ja) * 2013-06-07 2017-05-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複合樹脂発泡粒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434B (zh) * 2017-03-22 2021-11-01 日商Jsp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樹脂粒子及複合樹脂發泡粒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2410B2 (ja) 2018-12-05
JP2016180073A (ja) 2016-10-13
CN106009359A (zh) 2016-10-12
TWI680999B (zh) 2020-01-01
CN106009359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8621B2 (ja) 予備発泡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泡成形体
CN107266701B (zh) 复合树脂发泡颗粒及复合树脂发泡颗粒成型体
EP2860217B1 (en) Expandable composite resin bead
JP5831548B2 (ja) 複合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その成形体
TWI680999B (zh) 發泡粒子成形體及面板捆包容器
JP6323251B2 (ja) 発泡性複合樹脂粒子
CN110997777B (zh) 发泡性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聚苯乙烯系预发泡颗粒、发泡成型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6323242B2 (ja) 発泡性複合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528148B2 (ja) 予備発泡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泡成形体
JP5473731B2 (ja) 予備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346571B2 (ja) 予備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401083B2 (ja) 予備発泡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泡成形体
JP2011068821A (ja) 発泡性複合樹脂粒子、予備発泡粒子、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発泡成形体
JP6657883B2 (ja) 複合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TWI530516B (z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oamed particle,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foamed particle, and a foamed particle
CN106008841B (zh) 复合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JP6964962B2 (ja) 複合樹脂粒子
JP6855706B2 (ja) 複合樹脂発泡粒子、帯電防止性複合樹脂発泡粒子、複合樹脂発泡粒子成形体
JP6698566B2 (ja) 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668813B2 (ja) 複合樹脂発泡粒子、その製造方法、複合樹脂発泡粒子成形体
JP2014062191A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発泡成形体
JP6389659B2 (ja) 圧縮複合樹脂発泡成形体
JP2002249614A (ja)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
JP2010222530A (ja) 発泡性複合樹脂粒子、その乾式製造方法、予備発泡粒子及び発泡成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