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8340A -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8340A
TW201638340A TW104127246A TW104127246A TW201638340A TW 201638340 A TW201638340 A TW 201638340A TW 104127246 A TW104127246 A TW 104127246A TW 104127246 A TW104127246 A TW 104127246A TW 201638340 A TW201638340 A TW 2016383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desulfurization
storage container
desulfurizing agent
li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7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5096B (zh
Inventor
高橋浩一
上野智之
横山英樹
Original Assignee
杰富意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杰富意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杰富意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0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1/00Refining of pig-iron; Cast iron
    • C21C1/02Dephosphorising or desulfurising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減小再使用的脫硫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至少使用石灰系的新脫硫劑於鐵水收容容器(6)中對鐵水(M)進行脫硫處理,將藉由脫硫處理而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將所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於其後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優先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更短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使用量較第2臨限值Xi 更多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任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

Description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將脫硫熔渣用作脫硫處理中的再使用脫硫劑,所述脫硫熔渣是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中使用石灰系脫硫劑對鐵水收容容器內的鐵水進行脫硫處理時產生。
於鋼鐵業中,因近年來鋼材的高純度化或高功能化的需要增加,極低硫鋼的比率逐漸提高。藉此於製鋼步驟中,由於為低硫鋼熔製,故需要用以進一步削減製鋼成本或降低熔渣產生量的技術。通常而言,硫(S)是由焦炭等高爐中所用的原料所致,含有於自高爐中出銑的鐵水中。硫為基本上對鋼的品質造成不良影響的成分,故根據所要求的鋼的品質而進行鐵水脫硫及熔鋼脫硫。其中,於鐵水脫硫中,使用在鐵水中添加以價廉的生石灰(CaO)作為主體的石灰系脫硫劑並進行攪拌·混合的方法。該情形的脫硫反應是根據「CaO+S→CaS+O」所示的反應式而進行。
再者,近年來不僅出於削減製造成本的目的,亦就保全地球環境的觀點而言,要求推進節省資源及節能,關於石灰系脫硫劑,亦正在進行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的再利用。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有以下方法:使利用了石灰系脫硫劑的脫硫處理中所產生的脫硫熔渣與鐵水分離,自鐵水容器中排出,將該脫硫熔渣作為脫硫劑的一部分投入至其他鐵水容器內的鐵水上,其後對鐵水及脫硫劑進行機械攪拌而脫硫。
進而,作為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為了實現更高且不均一少的脫硫效率,亦提出有揀選脫硫熔渣加以再利用的技術。 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如下鐵水的脫硫方法:自熔渣回收容器中蓄積的脫硫熔渣中僅揀選高溫且粉粒狀的脫硫熔渣,將所揀選的脫硫熔渣作為再使用脫硫劑,與新脫硫劑(未於脫硫處理中使用的未經使用的脫硫劑)一起投入至鐵水中進行機械攪拌。 另外,於專利文獻3中提出有以下方法:每當將鐵水的脫硫處理中所產生的脫硫熔渣作為石灰系脫硫劑的一部分而於其他鐵水的脫硫處理中再使用時,將熔渣組成的CaO/SiO2 以質量比計為2.5以上、Al2 O3 含量為10質量%以下、硫含量為5.0質量%以下的脫硫熔渣再用作脫硫劑。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7608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6246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2625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將各種操作條件的處理中所產生的脫硫熔渣一律再使用,故再使用的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大,難以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 另外,於專利文獻2的方法中,提出以將粒徑超過50 mm般的原料金屬或塊狀物去除的方式撈取熔渣而再使用,但現實中除去更大的人頭大左右的塊狀物的程度是有限度的。因此,即便進行去除塊狀物般的煩雜操作,於減小再使用的熔渣對脫硫的貢獻不均一的方面不充分,難以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
進而,於專利文獻3的方法中,脫硫熔渣大半為固相,故熔渣組成的不均一大,於熔渣樣品的代表性方面有問題。因此,再使用的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大,難以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 因此,本發明是著眼於所述課題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該方法可減小再使用的脫硫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藉此而可減少新的石灰系脫硫劑的使用量,亦有助於削減為了將石灰石煅燒獲得生石灰而需要大量能量的用以製造石灰系脫硫劑的能量消耗量。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態樣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的特徵在於:至少使用石灰系的新脫硫劑於鐵水收容容器中對鐵水進行脫硫處理,將藉由脫硫處理而產生的脫硫熔渣自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的任一個以上中,於收容有脫硫熔渣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被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脫硫熔渣於其後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用作再使用脫硫劑,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根據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中收容脫硫熔渣開始的經過時間即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相對應的保持時間、及產生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分別收容的脫硫熔渣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即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相對應的石灰使用量的至少任一者,優先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及石灰使用量較第2臨限值Xi 更多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的至少任一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可減小再使用的脫硫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而平均地提高,可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另外,藉此亦可削減製造石灰系脫硫劑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第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以下稱為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於本實施形態的鐵水的脫硫處理方法中,將使用石灰系脫硫劑的鐵水的機械攪拌的脫硫處理中所生成的脫硫熔渣,再次用作脫硫處理中的脫硫劑或燒結礦的原料。 使用石灰系脫硫劑的鐵水的脫硫處理方法通常有脫硫劑吹入法或機械攪拌式脫硫法等。於脫硫劑吹入法中,將粉末的石灰系脫硫劑與氬氣或氮氣等惰性氣體和搬送用氣體一起吹入至鐵水中進行脫硫處理。
於在脫硫劑吹入法中將脫硫熔渣再用作脫硫劑的情形時,必須將所回收的脫硫熔渣粉碎·分級,故再使用時脫硫熔渣的溫度降低,無法回收脫硫熔渣的熱能。另外,於在脫硫劑吹入法中將脫硫熔渣再用作脫硫劑的情形時,將脫硫熔渣回收及再生的步驟煩雜,故有時反而成本變高。
另一方面,於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所用的機械攪拌式脫硫法中,藉由耐火物製的攪拌體來機械攪拌鐵水,藉此使在鐵水的液面(bath surface)上所添加的石灰系脫硫劑與鐵水反應而進行脫硫處理。於機械攪拌式脫硫法中將脫硫熔渣再用作脫硫劑的情形時,無需將所回收的脫硫熔渣粉碎·分級,故可保持脫硫熔渣的溫度高的狀態而再使用,可回收熱能。
[脫硫處理設備] 首先,參照圖1及圖2,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包含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及排渣場3。 於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中,設有鐵水撒出場11、脫硫熔渣投入場12、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及除渣場14。
鐵水撒出場11為進行以下作業的場所:從收容·搬送自高爐中出銑的鐵水的運銑車(torpedo car)4中,將鐵水撒出至作為鐵水收容容器的鐵水鍋6中。於撒出鐵水的作業中,鐵水鍋6是載置於鐵水鍋台車111上,藉由鐵水鍋台車111移動而向鐵水撒出場11移動,接受自運銑車4中撒出的鐵水。 脫硫熔渣投入場12為進行以下作業的場所:於鐵水鍋6中收容的鐵水中,添加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於脫硫熔渣投入場12中,使用挖掘機(backhoe)等重機械121,將脫硫熔渣S2添加至鐵水鍋6中。
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為對鐵水鍋6中收容的鐵水M進行脫硫處理的裝置。於進行鐵水脫硫處理時,鐵水鍋6是載置於鐵水鍋台車131上,藉由鐵水鍋台車131移動而向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的處理位置移動,對所收容的鐵水M進行脫硫處理。如圖2所示,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具有旋轉軸132、攪拌體133及罩(hood)134。旋轉軸132是將軸方向設定為圖2(b)的上下方向、即鉛垂方向而保持的構件,是以可繞中心軸旋轉、且可於上下方向升降的方式設置。攪拌體133亦被稱為攪拌翼或葉輪(impeller),為耐火物製的構件,是固定於旋轉軸132下側的一端而設置。罩134為覆蓋鐵水鍋6的上部開口部的蓋,是旋轉軸132貫穿其中心部而設置。另外,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具有未圖示的多個添加料斗(hopper)、及投入滑槽(charge chute)。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的多個添加料斗是設置於較罩134更靠上方,且於內部分別收容有後述新脫硫劑或脫硫用添加劑等脫硫處理中所用的材料。收容於添加料斗中的材料是視需要而僅以必要量切出。投入滑槽為使自添加料斗中切出的材料穿過罩134中設置的未圖示的開口部而添加至鐵水鍋6內部的滑槽。
除渣場14為進行以下處理的場所:自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經脫硫處理的鐵水鍋中排出脫硫熔渣S2。於除渣場14中,如圖2(c)所示,使用熔渣扒出機141自傾斜的鐵水鍋6中扒出、排出脫硫熔渣S2。所排出的脫硫熔渣S2是回收至配置於鐵水鍋6下方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熔渣收容容器5可使用鐵製的熔渣壺(slag pot)或經耐火物施工的盛桶(ladle)型容器等。
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可於內部保管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圖1中,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是以與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不同的廠房的形式表示,但若與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相同的廠房內的面積有餘,則亦可於與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相同的廠房內設置以下場所:保管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場所。 排渣場3為以下場所: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中,將不被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熔渣S2排出並加以保管。排渣場3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3可進一步搬送至製鐵所內或製鐵所外的其他製程中,用作石灰源。 再者,於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內,除了載置於鐵水鍋台車111、鐵水鍋台車131上的情形以外,於鐵水鍋6的移動或傾斜等操作(handling)時可使用設置於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中的未圖示的高架起重機(overhead crane)。另外,於熔渣收容容器5的操作時,主要使用可搬運·傾斜熔渣收容容器5的未圖示的重機械。
[脫硫處理方法] 繼而,參照圖1及圖2(a)~(c)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如圖2(a)所示,於在鐵水鍋6中收容的鐵水M中,使用重機械121添加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再使用脫硫劑S1。再使用脫硫劑S1為藉由脫硫處理而產生的脫硫熔渣S2,詳細情況將於後述。鐵水M為自高爐中出銑的鐵水,例如是由運銑車4般的鐵水搬送容器所搬送,且於鐵水撒出場11中被撒出至鐵水鍋6中。另外,鐵水M亦可於撒出前實施脫矽處理或脫磷處理等。脫矽處理為於脫磷處理之前進行的氧化精煉處理,且為藉由在鐵水M中添加氧氣或鐵礦石等氧源而主要去除鐵水中的矽(Si)的處理。脫磷處理為於脫矽處理後進行的氧化精煉處理,且為於鐵水M中添加氧氣或鐵礦石等氧源,並且添加石灰源作為用以吸收所生成的P2 O5 的脫磷用助熔劑(flux),藉此主要去除鐵水中的磷(P)的處理。即,脫硫處理中所用的鐵水M可為任何成分。再者,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進行脫硫處理的鐵水M是於鐵水鍋6中於每1杯中以「裝料(charge)」的單位進行脫硫處理。
繼而,進行鐵水M的脫硫處理。首先,將鐵水鍋6於水平方向上移動而配置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的處理位置後,使旋轉軸132下降,藉此使攪拌體133浸漬於鐵水M中。鐵水鍋6的處理位置為旋轉軸132的平面上的位置成為鐵水鍋6的大致中心的位置。使攪拌體133浸漬於鐵水M中後,使旋轉軸132旋轉,藉此使攪拌體133旋轉,升速至既定的轉速為止。若攪拌體133的轉速達到既定的轉速,則自料斗中切出新脫硫劑,投入添加至鐵水M上。新脫硫劑為含有CaO的石灰系脫硫劑,只要含有CaO且可進行鐵水M的脫硫處理,則CaO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關於新脫硫劑,可使用單獨含有CaO的脫硫劑,或含有50質量%以上的CaO且視需要含有作為其他成分的Al2 O3 、CaF2 、MgO、SiO2 等渣化促進成分等的脫硫劑。新脫硫劑的CaO源可使用生石灰(CaO)。另外,新脫硫劑的粒徑為1 mm以下或幾毫米(mm)以下。於脫硫處理中,再使用脫硫劑S1及新脫硫劑被捲入至經攪拌體133攪拌的鐵水M中,藉此進行脫硫反應。再者,以下將再使用脫硫劑S1及新脫硫劑統稱為脫硫劑。另外,添加至鐵水M中的脫硫劑藉由鐵水M或熱的反應而成為脫硫熔渣S2。
再者,進行脫硫處理時,為了促進脫硫反應,較佳為與新脫硫劑的添加同時、新脫硫劑的添加前後的時序(timing)或脫硫處理中的任意期間中,將脫硫用添加劑自上方添加至鐵水M中。此處,所謂脫硫用添加劑,是指用以與存在於鐵水M的內部或上部的熔渣中所含的氧優先反應,降低鐵水M及熔渣的氧電位,促進脫硫劑的脫硫反應的添加劑。脫硫用添加劑主要是使用鋁灰。所謂鋁灰,通常為Al的精煉過程中產生的熔渣,就脫硫促進效果及材料的費用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10質量%~50質量%的金屬鋁及50質量%~90質量%的Al2 O3 。無需自不同的料斗中分別添加脫硫用添加劑與新脫硫劑,亦可預先混合後添加。進而,為了獲得高水準的脫硫效率,理想的是以所添加的新脫硫劑中的石灰的量與鋁灰的添加量之比即「石灰/鋁灰」成為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式,添加新脫硫劑及鋁灰。
投入既定量的新脫硫劑後,繼續攪拌體133的旋轉動作直至經過既定的處理時間為止。經過既定的時間後,使攪拌體133的轉速減小,最終使攪拌體133的旋轉停止。攪拌體133的旋轉停止後,使旋轉軸132及攪拌體133上升,藉此鐵水M的脫硫處理結束。此時,所生成的脫硫熔渣S2上浮而覆蓋液面,成為靜止狀態。 脫硫處理結束後,如圖2(c)所示,將收容有鐵水M的鐵水鍋6搬送至除渣場14中,自傾斜的鐵水鍋6中排出脫硫熔渣S2,回收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繼而,參照圖3及圖4,對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加以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將所回收的脫硫熔渣S2的一部分於其後的脫硫處理中用作脫硫劑的一部分。首先,對脫硫熔渣S2的回收方法加以說明。
如圖3所示,如上文所述般自脫硫處理後的鐵水鍋6中將脫硫熔渣S2回收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S100)。圖3所示的處理成為將一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的處理順序。於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反覆進行步驟S100的處理,藉此將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連續處理的多次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熔渣收容容器5理想的是可收容一次~五次裝料左右、更理想的是兩次或三次裝料的鐵水M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另外,就儘可能省略熔渣收容容器5的搬送的觀點而言,理想的是回收以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儘可能收容的多次裝料的脫硫熔渣S2。若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小,則搬運等作業變煩雜,故可能妨礙順暢地進行自鐵水收容容器中的除渣或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另外,若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過大,則有保持時間延長的傾向,有石灰使用量少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混入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中的比例增加的傾向,故有於有利地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的條件下可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熔渣S2的量減少的傾向。
繼而,參照圖4,對所回收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加以說明。首先,根據產生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分別收容的脫硫熔渣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及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中收容脫硫熔渣開始的經過時間即脫硫熔渣S2的保持時間,來區分位於除渣場14或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中的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S102)。
此處,關於石灰使用量,於各次裝料各自的鐵水量不一定的情形時,理想的是以石灰消耗單位來進行評價。石灰消耗單位[kg/t]為於各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相對於每1噸鐵水M所添加的新脫硫劑或再使用脫硫劑S1等添加劑中的石灰量,是由下述(1)式而算出。於步驟S102中,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是多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情形時,於該多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將石灰消耗單位最少的裝料的石灰消耗單位作為代表值而區分熔渣收容容器5。再者,於石灰消耗單位的單位中,t表示鐵水噸(鐵水M的質量)。進而,於(1)式中,A表示石灰消耗單位[kg/t],x表示新脫硫劑的石灰含有率[質量%],B表示新脫硫劑的添加量[kg],y表示再使用脫硫劑S1的置換率[%],C表示再使用脫硫劑S1的添加量[kg],D表示鐵水鍋6中收容的鐵水M的質量[t]。新脫硫劑的石灰含有率x為根據脫硫劑的樣式或分析值等而預先設定的值。再使用脫硫劑S1的置換率y為表示再使用脫硫劑S1中所含的作為脫硫劑而有效的石灰成分的比率,是根據將再使用脫硫劑S1用作脫硫劑的一部分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效率的實績等而預先設定為常數或函數值。另外,關於再使用脫硫劑S1的置換率y,亦可根據後述石灰消耗單位的分區等依各熔渣收容容器5設定不同的置換率。
[數1]
另外,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相對應的保持時間為將脫硫熔渣S2收容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開始的經過時間,於收容多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的情形時,是指收容最初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開始的經過時間。 於步驟S102中,根據與各熔渣收容容器相對應的保持時間及石灰消耗單位(石灰使用量),使用保持時間的第1臨限值Ta 及石灰消耗單位的第2臨限值Xi ,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第1分區~第3分區這三個分區。將石灰消耗單位成為第2臨限值Xi 以上、且保持時間成為第1臨限值Ta 以下的熔渣收容容器5分至第1分區中。將石灰消耗單位小於第2臨限值Xi 、且保持時間成為第1臨限值Ta 以下的熔渣收容容器5分至第2分區中。將保持時間超過第1臨限值Ta 的熔渣收容容器5分至第3分區中。再者,若列舉本實施形態的各臨限值的一例,則第1臨限值Ta 為72小時,第2臨限值Xi 為石灰消耗單位7.0 kg/t。
進而,於步驟S102中區分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保持時間為Ta 以下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S104)。即,於步驟S104中,於第1分區~第3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第1分區及第2分區的收容容器。 進而,於步驟S104中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自石灰消耗單位多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S106)。即,於步驟S104中選擇第1分區及第2分區這兩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時,於步驟S106中,自石灰消耗單位多的分區即第1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另一方面,於步驟S104中選擇第1分區及第2分區中僅任一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時,於步驟S106中自步驟S104中選擇的任一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另外,步驟S106中,於自屬於同一分區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時,所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只要為所述同一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則可為任意,較佳為以優先選擇石灰消耗單位多、或保持時間短的熔渣收容容器為宜。
其後,將於步驟S106中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S108)。於步驟S108中,將步驟S106中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搬送至脫硫熔渣投入場12。繼而,利用使用重機械121的所述方法,將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添加至鐵水鍋6中。即,於第1實施形態中,關於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使用的脫硫熔渣S2,優先選擇、使用保持時間為Ta 以下且石灰消耗單位多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全部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後,將經排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再次用於回收自脫硫處理後的鐵水鍋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另外,為了進行其後的鐵水的脫硫處理,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依照圖4所示的步驟S102、步驟S104及步驟S106的順序新選擇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
於使用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處理中,與僅使用新脫硫劑的情形相比,能以再使用脫硫劑的使用量與後述CaO置換率相乘之值的程度減少新脫硫劑所含的石灰使用量。此處,關於CaO置換率,於熔渣收容容器的每個分區中,於與各分區相對應的再使用脫硫劑中將CaO置換率最低的情形的CaO置換率的值設定為基準值,藉此能可靠地進行達到目標值以下的脫硫處理,並且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
再者,於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中,保持時間變長而成為第3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不被用於脫硫處理,而是作為石灰源而再用作例如燒結礦的原料。此時,第3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是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被選擇,並搬送至排渣場3中。繼而,將所搬送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排出至排渣場3中。被排出至排渣場3中的脫硫熔渣S3經過冷卻·分級等既定步驟,作為石灰源而成為燒結礦的原料。脫硫熔渣S3亦含有金屬鐵,故亦可有效地用作燒結礦製造時的鐵源及熱源。此處,隨著保持時間變長,脫硫熔渣S2進行粉化,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使用的脫硫熔渣S2於脫硫處理中容易被吸入至排氣設備中,故有脫硫效率降低的傾向。尤其於保持時間較Ta 更長的第3分區的情形時,該傾向變大,故於第1實施形態中第3分區的脫硫熔渣S2理想的是不用作再使用脫硫劑。脫硫熔渣S2經排出的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於步驟S100的處理中被反覆使用。
另外,熔渣收容容器5的個數有限,故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不空的情形時,為了收容新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自任一熔渣收容容器5中排出脫硫熔渣S2而使之排空,搬送至除渣場14中。此時,於不存在保持時間超過Ta 的第3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時,即便為第1分區或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亦進行以下作業: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被選擇,將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排出至排渣場3中。此時,理想的是將保持時間長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消耗單位少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選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5及圖6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加以說明。如圖5所示,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即,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包含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及排渣場3。於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中,設有鐵水撒出場11、脫硫熔渣投入場12、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及除渣場14。另外,於第2實施形態中,使用與圖2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脫硫處理方法進行鐵水M的脫硫處理。
於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中,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圖6所示的處理順序回收脫硫熔渣S2。首先,於第2實施形態中,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各為一個以上的用以將藉由石灰消耗單位為第2臨限值Xi 以上的脫硫處理所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用以將藉由石灰消耗單位小於第2臨限值Xi 的脫硫處理所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的熔渣收容容器5這兩種熔渣收容容器5進行分類。再者,關於第2臨限值Xi 的例子,設定為石灰消耗單位7.0 kg/t。繼而,之後立即參照生成回收的脫硫熔渣S2的脫硫處理的石灰消耗單位,自所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自與所參照的石灰消耗單位相對應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一個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進而,於除渣場14中準備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S200)。步驟S200的作業是於進行除渣場14中的除渣之前進行,且是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的脫硫處理結束後、或根據鐵水條件等預測脫硫處理中的石灰消耗單位後進行。另外,步驟S200中,於在除渣場14中準備與石灰消耗單位相對應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時,有時必須將不同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自除渣場14中搬出。於該情形時,自除渣場14中搬出的熔渣收容容器5即便於容量有餘的情形時,亦被搬送至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中暫且放置。
於步驟S200後,於除渣場14中自脫硫處理後的鐵水鍋6中,將脫硫熔渣S2回收至步驟S200中準備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S202)。步驟S202是與步驟S100同樣地進行。於第2實施形態中,反覆進行步驟S200~步驟S202的處理,藉此分為兩種熔渣收容容器5來將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連續處理的多次裝料的脫硫熔渣S2回收。另外,於各熔渣收容容器5中,回收有以裝料單位儘可能收容的脫硫熔渣S2。
利用所述方法回收脫硫熔渣S2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將所回收的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或燒結礦的原料。即,藉由進行與圖4所示的步驟S102、步驟S104、步驟S106、步驟S108相同的處理,而再使用脫硫熔渣S2。於第2實施形態中,根據脫硫處理的石灰消耗單位分為兩種熔渣收容容器5來回收脫硫熔渣S2。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可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使石灰消耗單位多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產生比例增加。
再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熔渣收容容器5的個數有限,故於不存在用以將新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收容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時,即便為第1分區或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亦可進行將熔渣收容容器5排空的作業。另外,將脫硫熔渣S2全部使用或排出而暫且排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與和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相對應的石灰消耗單位的分類無關,可用作所述任一石灰消耗單位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
<實施形態的變更例> 以上,一面參照所附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只要是具有本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的人員,則明確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實施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該些例子亦當然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例如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於步驟S102中,使用第2臨限值Xi 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區分為2個石灰消耗單位,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除了第2臨限值Xi 以外使用與石灰消耗單位有關的臨限值Xj (j為1以上的整數),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三個以上的石灰消耗單位的分區。此時,於三個以上的石灰消耗單位的分區中,優先使用石灰消耗單位大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
另外,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將第2臨限值Xi 設定為7.0 kg/t,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關於第2臨限值Xi 及臨限值Xj ,可參照CaO置換率、與生成脫硫熔渣S2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的關係,藉此於石灰使用量較該些臨限值更多或與之相等的情形時,以CaO置換率變得更高的方式適當設定,該CaO置換率定義為與該脫硫熔渣S2的使用量等價的新脫硫劑中的生石灰量相對於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熔渣S2之使用量的質量比率。此處,與脫硫熔渣S2的使用量等價的新脫硫劑中的生石灰量可藉由以下方式導出:將併用既定量的脫硫熔渣S2與新脫硫劑的情形的脫硫處理前後的鐵水的脫硫率、與僅使用新脫硫劑並變更其使用量的情形的脫硫處理前後的鐵水的脫硫率進行比較。可認為,CaO置換率與生成脫硫熔渣S2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之關係受到添加劑的組成或鐵水溫度、脫硫處理後的鐵水的S濃度的目標值等脫硫處理的條件的影響。因此,第2臨限值Xi 及臨限值Xj 較佳為根據該些脫硫處理的條件等而適當調整,較佳為設定為5 kg/t以上、10 kg/t以下的範圍的值。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於步驟S102中,使用第1臨限值Ta 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區分為兩個保持時間,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進一步使用第3臨限值Tj ,將保持時間為第1臨限值Ta 以下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多個分區。再者,第3臨限值Tj 為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的時間,亦可進一步追加與保持時間有關的一個以上的臨限值,追加與熔渣收容容器5的保持時間有關的分區。此時,於步驟S104中,亦可優先選擇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另外,於步驟S106中,可根據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這兩個參數來選擇不同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的哪一分區來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可根據各分區的脫硫效率等實績等而適當選擇。例如於步驟S102中,於第1臨限值Ta 為72小時的情形時,亦可將第3臨限值Tj 設定為48小時,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第1分區~第5分區這五個分區。此時,於第1分區中,石灰消耗單位為7.0 kg/t以上且保持時間為48小時以下。於第2分區中,石灰消耗單位為7.0 kg/t以上且保持時間超過48小時且為72小時以下。於第3分區中,石灰消耗單位小於7.0 kg/t且保持時間為48小時以下。於第4分區中,石灰消耗單位小於7.0 kg/t且保持時間超過48小時且為72小時以下。於第5區分中,保持時間超過72小時。而且,例如以第1分區、第2分區、第3分區及第4分區的順序優先選擇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將其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將第1臨限值Ta 設定為72小時,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關於第1臨限值Ta ,可調查由保持時間變長導致因粉化而無法獲得所需脫硫效率的保持時間的值,並根據該值來適當設定。可認為,第1臨限值Ta 的適性值受到所使用的添加劑的種類或脫硫處理條件、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等條件的影響,故較佳為根據該些條件而適當調整為適當的值,較佳為設定為48小時以上且72小時以下的範圍的值。
為了藉由使用再使用脫硫劑S1而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理想的是增大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並且增大再使用脫硫劑S1的使用量。藉由將第1臨限值Ta 設定為適當的值,並且僅選擇保持時間為Ta 以下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可將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設定為適當的範圍,但理想的是不會因此而導致可再使用的脫硫熔渣S2的對象量減少。因此,較佳為根據第1臨限值Ta 的設定值,適當調整脫硫處理中的鐵水每一次裝料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使用量,調整再使用脫硫劑S1的總使用量。另外,藉此較佳為相對於新脫硫劑的平均使用量100質量份,將再使用脫硫劑S1的平均使用量調節至50質量份~150質量份的範圍內。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與保持時間及石灰消耗單位的條件相對應的多個分區,根據各分區的優先順序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將其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用於其後的脫硫處理中,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不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區分,而根據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相對應的保持時間及石灰消耗單位的至少任一者,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一個以上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此時,將保持時間為第1臨限值Ta 以下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消耗單位為第2臨限值Xi 以上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設定為將自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排出至排渣場3中的脫硫熔渣S3用作燒結礦的原料的構成,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排出至排渣場3中的脫硫熔渣S3亦可用於燒結礦的原料以外的水泥熟料(cement clinker)的原料等用途。
進而,於第2實施形態中,有時根據脫硫處理的石灰消耗單位更換除渣場14中準備的熔渣收容容器5。此時,熔渣收容容器5的更換是使用重機械等在除渣場14與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之間進行,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如圖7所示,於鐵水脫硫處理廠房1內設置具有轉盤(turntable)等而可更換至少兩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未圖示的更換裝置。於該情形時,於除渣場14的周邊準備經分類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該些熔渣收容容器5中,藉由更換裝置於除渣場14中準備與之後立即進行除渣的鐵水收容容器中進行的脫硫處理的石灰消耗單位相對應的分類的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石灰消耗單位是根據新脫硫劑所含的石灰含量及再使用脫硫劑S1所含的作為脫硫劑而有效的石灰量來算出,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於使用含有石灰的白雲石(dolomite)等其他添加劑的情形時,根據包含該些添加劑的所有添加劑所含的石灰含量或作為脫硫劑而有效的石灰量來算出石灰消耗單位。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設定為藉由滑槽自上方添加添加劑的構成,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添加劑亦可自設於鐵水鍋6上方的噴槍(lance)中藉由與搬送氣體一起噴附的投射設備而添加。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熔渣是利用重機械121而添加至鐵水鍋6中,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使用的脫硫熔渣亦可使用設置於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的料斗或滑槽等慣用的供給裝置來添加。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是保管於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2中,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只要蓋上專用的蓋等而實施不被雨等潤濕的處置,則亦可保管於室外等其他場所。於脫硫熔渣S2經雨等潤濕的情形時,將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而添加至鐵水M中時,可能發生突沸或揚塵。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設定為利用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來進行脫硫處理的構成,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選擇以下方法等作為進行脫硫處理的方法:使用一面吹入氣體進行攪拌一面進行脫硫處理的起泡(bubbling)方式或氣體注入(gas injection)方式等的裝置,對成為鐵水收容容器的運銑車4或鐵水鍋6中收容的鐵水進行處理。於使用其他脫硫處理的方法的情形時,亦與所述實施形態同樣地自鐵水收容容器中回收脫硫熔渣S2,其後作為再使用脫硫劑或燒結礦的原料而再使用。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於步驟S102中,設定為根據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成多個分區的構成,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設定為根據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的任一者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成多個分區的構成。此時,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區分後,優先選擇符合石灰消耗單位大的分區及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任一條件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於步驟S108中使用。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均對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效率造成影響。因此,藉由設定為所述構成,與不以石灰消耗單位及保持時間區分的情形相比,可減小再使用脫硫劑S1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設定為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以裝料單位儘可能地收容而收容脫硫熔渣S2,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於熔渣收容容器5的個數有餘的情形時,即便配置於除渣場14中的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有餘,亦將該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步驟S102中區分的對象。尤其於該熔渣收容容器5與其他熔渣收容容器5相比被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條件的情形時,為理想的實施形態。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中,設定為將一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的任一個中,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一次裝料的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亦可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回收。 進而,於所述實施形態的步驟S106中,設定為選擇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亦可為多個。
<實施形態的效果> (1)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中,至少使用石灰系的新脫硫劑於鐵水收容容器6中對鐵水M進行脫硫處理,將藉由脫硫處理而產生的脫硫熔渣S2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並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步驟S100),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於其後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根據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各自中收容脫硫熔渣S2開始的經過時間即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相對應的保持時間、及產生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分別收容的脫硫熔渣S2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即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各自相對應的石灰使用量的至少任一者,優先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使用量較第2臨限值Xi 更多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此處,脫硫反應是藉由未反應的CaO而進行。因此,若於脫硫熔渣S2中不存在未反應的CaO,則對脫硫反應並無貢獻。另外,脫硫熔渣中未反應的CaO越多,脫硫能力越高,於用作脫硫劑時越可減少新脫硫劑的添加量。然而,於將各種條件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S2回收、且不將脫硫熔渣S2分類而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時,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能力大幅度地變動。因此,為了於使用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處理中一直獲得良好的脫硫處理結果,必須將再使用脫硫熔渣S2中例如石灰使用量少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未反應CaO成分少的脫硫熔渣S2的情形作為基準來進行脫硫處理。因此,於此種脫硫處理中,大多情況下新脫硫劑的添加量增多至必要量以上。
相對於此,根據所述構成,將根據保持時間及石灰使用量的至少一者所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能力高的條件的脫硫熔渣S2優先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故可減小再使用脫硫劑S1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因此,於利用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處理中,可不過剩使用脫硫劑而將處理後的鐵水的S濃度控制於目標濃度範圍內。另外,藉由將自鐵水收容容器中排渣後的經過時間短的脫硫熔渣及石灰使用量多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的至少一者優先用作再使用脫硫劑,可提高再使用脫硫劑的平均脫硫能力。藉由該些效果可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故可降低鋼鐵製造成本,亦可有助於削減製造石灰系脫硫劑所需要的能量消耗量。另外,藉由削減新脫硫劑的使用量,可降低脫硫處理步驟中的脫硫熔渣的產生量。 進而,根據所述構成,亦可不如專利文獻3般進行熔渣的取樣或分析等煩雜的作業,故可減少作業人員的負擔或處理所耗費的時間。
(2)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前,將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成基於第1臨限值Ta 的與保持時間相對應的分區、及基於第2臨限值Xi 的與石灰使用量相對應的分區的至少任一者的多個分區(步驟S102),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時,選擇保持時間短的分區及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至少一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根據所述構成,與所述(1)的構成的情形同樣地,可減小再使用脫硫劑S1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可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
(3)於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步驟S102)時,根據第1臨限值Ta 來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時,僅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根據所述構成,可僅將保持時間短、不存在粉化對脫硫效率的影響的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故可進一步減小再使用脫硫劑S1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
(4)於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步驟S102)時,根據第2臨限值Xi 進一步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時,將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根據所述構成,於所回收的脫硫熔渣S2中,有自脫硫效率高的脫硫熔渣S2開始依序使用的傾向,與僅根據第1臨限值Ta 來區分熔渣收容容器5而不進一步根據第2臨限值Xi 來區分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相比,可減少新脫硫劑的添加量。
(5)於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步驟S102)時,根據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的第3臨限值Tj 進一步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時,將保持時間短、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6)於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步驟S102)時,根據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的第3臨限值Tj 進一步區分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於選擇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步驟S104、步驟S106)時,將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根據所述(5)或(6)的構成,根據與保持時間相對應的更細的分區來選擇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故可優先使用脫硫效率更高的脫硫熔渣。因此,可減少新脫硫劑的添加量。
(7)將第3臨限值Tj 設定為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 根據所述構成,於根據保持時間來將收容有在通常的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所生成的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進行區分時,藉由將臨限值Tj 設定為所述範圍,對於與Tj 有關而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被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而言,可有效地提高脫硫能力,並且可獲得適於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量。因此,可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的添加量。
(8)將第1臨限值Ta 設定為48小時以上、72小時以下。 根據所述構成,於根據保持時間來將收容有在通常的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所生成的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進行區分時,藉由將臨限值Ta 設定為所述範圍,對於與Ta 有關而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被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而言,可有效地減小脫硫能力的不均一。尤其藉由與所述(3)的構成組合,而僅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故可有效減小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能力的不均一,有效地減少新脫硫劑的添加量。
可認為,第1臨限值Ta 的適性值受到所使用的添加劑的種類或脫硫處理條件、熔渣收容容器5的容量等條件的影響,故較佳為根據該些條件而適當調整為適當的值,較佳為設定為48小時以上且72小時以下的範圍的值。再者,於保持時間超過72小時的情形時,由於脫硫熔渣S2的粉化的影響,脫硫能力降低的可能性變高。另外,若保持時間小於48小時,則與所述條件無關而粉化對脫硫能力的不良影響低。
(9)將第2臨限值Xi 設定為5 kg/t以上、10 kg/t以下。 根據所述構成,於根據石灰使用量來將收容有在通常的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中所生成的脫硫熔渣S2的熔渣收容容器5進行區分時,藉由將臨限值Xi 設定為所述範圍,對於與Xi 有關而石灰消耗單位多的分區的被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而言,可有效地提高脫硫能力,並且可獲得適於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量。因此,可有效地降低新脫硫劑的添加量。
(10)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從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長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使用量小於第2臨限值Xi 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將該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排出,將所排出的脫硫熔渣S3用作燒結礦的原料,將排出了脫硫熔渣S2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5再次用於收容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 根據所述構成,因可於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時將脫硫能力低的脫硫熔渣S2優先用作燒結礦的原料,故可順暢地進行以下操作:保存脫硫能力相對較高的脫硫熔渣S2,並且準備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接受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新排出的脫硫熔渣S2。
(11)於將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前,自收容有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自熔渣收容容器5中排出,藉此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排空,於將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時,使用在被選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後經排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於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時,優先選擇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長的熔渣收容容器5及石灰使用量小於第2臨限值Xi 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至少一個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 根據所述構成,即便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不空的狀態下,亦可準備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故可持續順暢地進行脫硫處理。
(12)將自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3用作燒結礦的原料。 根據所述構成,可將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全部於製鐵所內再使用,製成環境負荷較脫硫熔渣更小的高爐熔渣製品,而且實現製鐵所外的有效利用。
(13)於將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步驟S202)前,以石灰使用量將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類,於將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的任一個以上中時,參照產生脫硫熔渣S2的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自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中選擇與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相對應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步驟S200),於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而選擇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回收自鐵水收容容器6中排出的脫硫熔渣S2。 根據所述構成,即便於連續地進行石灰使用量不同的脫硫處理的情形時,亦可分至對應的石灰使用量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而回收,可使石灰使用量大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的質量比率增加。因此,可增大CaO置換率高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使用量,故可進一步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
(14)於熔渣收容容器5中回收在多次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所產生的脫硫熔渣S2,將與熔渣收容容器相對應的保持時間設定為收容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所述多次裝料的脫硫熔渣S2中最初裝料的脫硫熔渣S2開始的經過時間,將與熔渣收容容器相對應的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所述多次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石灰使用量最少的裝料的石灰使用量。 根據所述構成,將多次裝料的脫硫熔渣S2回收至熔渣收容容器5中,故可縮短熔渣收容容器5的移動所耗費的作業時間。另外,於該情形時,可過高地評價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的脫硫能力,並無於鐵水的脫硫處理中導致脫硫不足之虞。
(15)關於石灰使用量,於在脫硫處理中不使用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時,將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新脫硫劑所含的生石灰的使用量,於在脫硫處理中使用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時,將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新脫硫劑所含的生石灰的使用量、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使用的脫硫熔渣S2的使用量乘以既定的置換率所得之值的合計值。 根據所述構成,即便於將新脫硫劑與再使用脫硫劑S1併用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S2的情形時,亦可適當地評價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再使用的情形的脫硫能力。
(16)於進行脫硫處理時,使用新脫硫劑、再使用脫硫劑S1及鋁灰,將新脫硫劑中的石灰與鋁灰之質量比率即石灰/鋁灰設定為4.0以上且5.0以下。 根據所述構成,可維持脫硫效率,並且伴隨著新脫硫劑的添加量的減少而亦減少鋁灰的添加量,故可削減鋼鐵製造成本。 [實施例]
以下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由運銑車4接受高爐中出銑的鐵水M,於運銑車4中進行鐵水的脫矽·脫磷處理而使鐵水M的磷濃度降低至0.07質量%以下。其後,自運銑車4向鐵水鍋6撒出鐵水M,於收容有鐵水量約320 t的鐵水鍋6中使用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13進行鐵水M的脫硫處理。脫硫處理前的鐵水溫度為1240℃~1320℃的範圍。
於實施例中,使用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進行脫硫處理。具體而言,首先將脫硫處理中產生的脫硫熔渣S2回收(步驟S100)。繼而,使用第1臨限值Ta =72小時及第2臨限值Xi =7.0 kg/t,根據保持時間及石灰使用量,如上文所述般分別將收容有2次裝料~3次裝料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S2的多個熔渣收容容器5分為第1分區~第3分區這三個分區(步驟S102)。此處,熔渣收容容器5是合計使用6個。進而,進行步驟S104~步驟S108的順序,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選擇的第1分區或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而用於其後的脫硫處理,關於第3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收容的脫硫熔渣S2,排出至排渣場3中後,用作燒結礦的原料。另外,作為比較例,實施以下情況:不將熔渣收容容器5區分而隨機選擇再使用脫硫劑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使用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並且於空的熔渣收容容器5不足的情形時隨機選擇脫硫熔渣排出用的熔渣收容容器5,將所收容的脫硫熔渣S2排出至排渣場3中。再者,於脫硫處理中,將新脫硫劑中的石灰與鋁灰之質量比率設定為4.0以上且5.0以下,同時投入新脫硫劑與鋁灰後,進行11分鐘~15分鐘的機械式攪拌,完成脫硫處理。每1次裝料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添加量是設定為1600 kg以上且3200 kg以下。於添加再使用脫硫劑S1時,使用重機械121來進行添加,以每1杯鏟斗(bucket)為800 kg的添加量,每1次裝料添加鏟斗2杯~4杯的再使用脫硫劑S1。再使用脫硫劑S1及新脫硫劑的添加量是根據脫硫處理前的鐵水的S濃度及脫硫處理後的鐵水的S濃度的目標值等,於使石灰消耗單位為4.5 kg/t~9.0 kg/t的範圍內調整。此處,石灰消耗單位為於所述(1)式中將置換率y設定為23[%]的一定值而計算的值。
於圖8中,作為實施例的脫硫處理的結果,分別示出自第1分區及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使用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鐵水M中的處理前S濃度[質量%]與脫硫石灰效率[%]之關係。所謂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石灰效率,為藉由將再使用脫硫劑S1與新脫硫劑併用的脫硫處理結果和僅使用新脫硫劑的脫硫處理結果相比較,而求出脫硫反應中實際使用的石灰的消耗單位相對於再使用脫硫劑S1中的有效石灰成分的消耗單位之比率而所得的結果,所述再使用脫硫劑S1中的有效石灰成分的消耗單位為將再使用脫硫劑S1的消耗單位乘以置換率y而所得。實施例的結果確認到,藉由使用石灰消耗單位大的第1分區的再使用脫硫劑,與使用第2分區的再使用脫硫劑的情形相比,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石灰效率平均高約2%。
另外,根據該結果與僅使用新脫硫劑的情形的脫硫石灰效率之比較,換算出將自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使用的再使用脫硫劑S1替換為脫硫能力等價的新脫硫劑的情形的CaO置換率。將與實施例的第1分區及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相對應的再使用脫硫劑S1、及比較例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的平均值的算出結果示於圖9中。計算的結果確認到,平均的CaO置換率與第2分區及比較例的情形的23%相比,第1分區的情形高7%。即,於實施例中,藉由使用第1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脫硫熔渣S2作為再使用脫硫劑S1,與第2分區或比較例的情形相比,亦可使平均的CaO置換率增大7%,能以對應的量而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確認到這相當於以下效果:於以鏟斗1杯的添加量(約2.5 kg/t)來比較石灰消耗單位的情形時,可減少約0.15 kg/t的新脫硫劑的石灰消耗單位。另外,於比較例的情形時,CaO置換率的不均一大,故進行脫硫處理時作為基準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必須使用更低的值。因此確認到,於所述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中,藉由優選使用CaO置換率大的第1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脫硫熔渣S2,與不將脫硫熔渣S2分類回收的情形相比,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能力提高。
進而,發明者等人對利用與所述實施例相同的方法再使用脫硫熔渣S2的情形、與不將所回收的脫硫熔渣S2區分而再使用的比較例的情形這兩個再使用方法的條件下的新脫硫劑的消耗單位的差異進行了調查。各條件下,將處理前的鐵水M中的S濃度、或作為目標的脫硫處理後的鐵水M中的S濃度等設定為相同的處理條件,各以20次裝料進行脫硫處理。再者,於使用實施例的再使用方法的情形時,根據石灰消耗單位的分區,對於來自石灰消耗單位大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再使用脫硫劑S1而言,以CaO置換率變高的方式改變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另一方面,於不將脫硫熔渣S2區分而再使用的比較例的情形時,將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設定為根據經驗可得的最低水準的CaO置換率的一定值。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均根據再使用脫硫劑S1的使用量與CaO置換率之積而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脫硫處理的結果為,任一裝料均可將處理後的鐵水M中的S濃度降低至目標值以下。另外,於使用實施例的再使用方法的情形時,新脫硫劑的平均消耗單位成為4.2 kg/t,於不將脫硫熔渣S2分類而再使用的比較例的情形時,新脫硫劑的平均消耗單位為4.9 kg/t。由該結果確認到,藉由使用實施例的再使用方法,可減少再使用脫硫劑S1的脫硫效率的不均一,減少0.7 kg/t的新脫硫劑的消耗單位。
進而,為了確認保持時間對脫硫能力的影響,對將石灰消耗單位相同的條件的脫硫處理中生成的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的保持時間對CaO置換率造成的影響進行調查。此時,石灰消耗單位的條件是設定為與實施例的第1分區相對應的7.0 kg/t及與實施例的第2分區相對應的3.0 kg/t這兩個條件。於圖10中,示出將脫硫熔渣S2用作再使用脫硫劑S1時的保持時間、與由該脫硫處理的結果所得的CaO置換率之關係。可確認,若將與第1分區相對應的石灰消耗單位7.0 kg/t的保持時間72小時以內的曲線(plot)、和與第2分區相對應的石灰消耗單位3.0 kg/t的保持時間72小時以內的曲線相比,則石灰消耗單位大的第1分區顯示出高的CaO置換率,顯示出高的脫硫效率。此處,該些石灰消耗單位為與各分區相對應的石灰消耗單位中最低水準的石灰消耗單位,根據圖10來設定與各分區相對應的CaO置換率,藉此於實際使用來自各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中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情形時,可獲得更高的脫硫效率,能可靠地脫硫至目標值以下。另外確認到,若保持時間為72小時以內,則成為與保持時間相對應的CaO置換率,於再使用時可減小脫硫效率的不均一。另一方面,關於保持時間超過72小時的情況,可見CaO置換率急遽降低,確認到於使用時可能脫硫效率的不均一增大。
另外,例如於將第3臨限值Tj 設定為36小時、且使用其根據保持時間進一步區分所述第1分區及第2分區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情形時,藉由個別地設定與各分區相對應的再使用脫硫劑S1的CaO置換率,可進一步減少新脫硫劑的使用量。另外,亦可根據與再使用脫硫劑S1相對應的熔渣收容容器5的石灰使用量及保持時間藉由函數式來設定CaO置換率,據此決定新脫硫劑的使用量。 由以上結果確認到,根據本發明的脫硫熔渣S2的再使用方法,可減少再使用的脫硫熔渣對脫硫的貢獻的不均一,可有效地減少脫硫劑。
1‧‧‧鐵水脫硫處理廠房
2‧‧‧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
3‧‧‧排渣場
4‧‧‧運銑車
5‧‧‧熔渣收容容器
6‧‧‧鐵水鍋
11‧‧‧鐵水撒出場
12‧‧‧脫硫熔渣投入場
13‧‧‧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
14‧‧‧除渣場
111‧‧‧鐵水鍋台車
121‧‧‧重機械
131‧‧‧鐵水鍋台車
132‧‧‧旋轉軸
133‧‧‧攪拌體
134‧‧‧罩
141‧‧‧熔渣扒出機
M‧‧‧鐵水
S1‧‧‧再使用脫硫劑
S2、S3‧‧‧脫硫熔渣
S100~S108、S200~S202‧‧‧步驟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的示意圖。 圖2(a)~(c)為對第1實施形態的鐵水的脫硫處理方法加以說明的示意圖。 圖3為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的回收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的流程圖。 圖5為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處理設備的示意圖。 圖6為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脫硫熔渣的回收方法的流程圖。 圖7為表示脫硫處理設備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圖8為表示實施例中的脫硫石灰效率的圖表。 圖9為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再使用脫硫劑的CaO置換率的圖表。 圖10為表示由石灰消耗單位的差異所致的保持時間與CaO置換率的關係的圖表。
1‧‧‧鐵水脫硫處理廠房
2‧‧‧熔渣收容容器放置廠房
3‧‧‧排渣場
4‧‧‧運銑車
5‧‧‧熔渣收容容器
6‧‧‧鐵水鍋
11‧‧‧鐵水撒出場
12‧‧‧脫硫熔渣投入場
13‧‧‧機械攪拌式脫硫裝置
14‧‧‧除渣場
111‧‧‧鐵水鍋台車
121‧‧‧重機械
131‧‧‧鐵水鍋台車
S1‧‧‧再使用脫硫劑
S2、S3‧‧‧脫硫熔渣

Claims (16)

  1. 一種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 至少使用石灰系的新脫硫劑於鐵水收容容器中對鐵水進行脫硫處理, 將藉由所述脫硫處理而產生的脫硫熔渣自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回收至多個熔渣收容容器的任一個以上中, 自收容有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而選擇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所述脫硫熔渣於其後的鐵水的脫硫處理中用作再使用脫硫劑, 於自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根據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中收容所述脫硫熔渣開始的經過時間即與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相對應的保持時間、及產生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分別收容的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即與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各自相對應的石灰使用量的至少任一者,優先選擇所述保持時間較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及所述石灰使用量較第2臨限值Xi 更多或與之相等的熔渣收容容器的至少任一個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自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前,將收容有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分為基於所述第1臨限值Ta 的與所述保持時間相對應的分區、及基於所述第2臨限值Xi 的與所述石灰使用量相對應的分區的至少任一者的多個分區, 於自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選擇所述保持時間短的分區及所述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至少任一分區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時,根據所述第1臨限值Ta 來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 於選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僅選擇所述保持時間較所述第1臨限值Ta 更短或與之相等的分區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時,根據所述第2臨限值Xi 進一步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 於選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將所述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時,根據較所述第1臨限值Ta 更短的第3臨限值Tj 來進一步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 於選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將所述保持時間短、所述石灰使用量多的分區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時,根據較所述第1臨限值Ta 更短的第3臨限值Tj 來進一步區分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 於選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時,將所述保持時間短的分區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優先選擇作為再使用脫硫劑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將所述第3的臨限值Tj 設定為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將所述第1臨限值Ta 設定為48小時以上、72小時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以所述脫硫處理中的石灰消耗單位來評價所述石灰使用量,將所述第2臨限值Xi 設定為5 kg/t以上且10 kg/t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收容有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自所述保持時間較所述第1臨限值Ta 更長的熔渣收容容器及所述石灰使用量較所述第2臨限值Xi 更少的熔渣收容容器的至少一個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所述脫硫熔渣排出, 將所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用作燒結礦的原料, 將所述脫硫熔渣經排出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於再次收容自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脫硫熔渣時使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將自所述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回收至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的任一個以上中前,自收容有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 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所述脫硫熔渣自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排出,藉此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排空, 於將自所述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回收至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的任一個以上中時,使用在被選擇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後經排空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 於自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任一個以上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時,優先選擇所述保持時間較所述第1臨限值Ta 更長的熔渣收容容器及所述石灰使用量較所述第2臨限值Xi 更少的熔渣收容容器的至少一個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將自作為脫硫熔渣排出用而選擇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用作燒結礦的原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將自所述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回收至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的任一個以上中前,以石灰使用量將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分類, 於將自所述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回收至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的任一個以上中時,參照產生所述脫硫熔渣的所述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自所述多個熔渣收容容器中選擇與所述脫硫處理中的石灰使用量相對應的分類的熔渣收容容器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 於作為脫硫熔渣回收用而被選擇的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回收自所述鐵水收容容器中排出的所述脫硫熔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回收多次裝料的鐵水的所述脫硫處理中產生的所述脫硫熔渣, 將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相對應的所述保持時間設定為收容所述熔渣收容容器中收容的多次裝料的所述脫硫熔渣中最初裝料的所述脫硫熔渣開始的經過時間, 將與所述熔渣收容容器相對應的所述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所述多次裝料的鐵水的所述脫硫處理中石灰使用量最少的裝料的石灰使用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關於所述石灰使用量, 於在所述脫硫處理中不使用所述再使用脫硫劑的情形時,將所述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所述新脫硫劑所含的生石灰的使用量, 於在所述脫硫處理中使用所述再使用脫硫劑的情形時,將石灰使用量設定為所述新脫硫劑所含的生石灰的使用量、與作為所述再使用脫硫劑而使用的所述脫硫熔渣的使用量乘以既定的置換率所得之值的合計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其中於進行所述脫硫處理時,使用所述新脫硫劑、所述再使用脫硫劑及鋁灰,將所述新脫硫劑中的石灰與鋁灰之質量比率即石灰/鋁灰設定為4.0以上且5.0以下。
TW104127246A 2015-04-27 2015-08-21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TWI595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02264 WO2016174696A1 (ja) 2015-04-27 2015-04-27 脱硫スラグの再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340A true TW201638340A (zh) 2016-11-01
TWI595096B TWI595096B (zh) 2017-08-11

Family

ID=5545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7246A TWI595096B (zh) 2015-04-27 2015-08-21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884952B1 (zh)
KR (1) KR102073231B1 (zh)
CN (1) CN107532224B (zh)
BR (1) BR112015009813B1 (zh)
TW (1) TWI595096B (zh)
WO (1) WO20161746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070A (zh) * 2016-12-13 2017-05-2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Kr脱硫渣热态回吃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5281B2 (ja) * 2017-01-25 2019-08-0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脱硫スラグの再使用方法及び投入装置
CN112065540B (zh) * 2020-09-09 2021-09-2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sc的脱硫方法
CN114015930B (zh) * 2021-09-22 2022-06-07 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q235b微钛化钢种生产工艺
CN114058789A (zh) * 2021-10-18 2022-02-18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kr脱硫尾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7955B (en) * 1997-12-26 2001-12-11 Nippon Kokan Kk Refining method of molten iron and reduction smel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ten iron
KR100504295B1 (ko) * 2000-06-14 2005-07-27 제이에프이 엔지니어링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용선용 탈황제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JP4909747B2 (ja) 2000-06-14 2012-04-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再生脱硫剤の製造方法、低硫溶銑の製造方法、再生脱硫剤の輸送方法及び再生脱硫剤の篩い分け方法
JP3960164B2 (ja) 2002-08-16 2007-08-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脱硫スラグの再利用方法
JP4933032B2 (ja) 2004-02-27 2012-05-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4972974B2 (ja) 2006-03-28 2012-07-1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4998677B2 (ja) 2006-03-29 2012-08-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脱硫スラグの再利用方法
KR20090055290A (ko) * 2007-11-28 2009-06-0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용선의 탈황방법
TWI398525B (zh) * 2010-01-15 2013-06-11 Univ Nat Chunghsing 盛鋼桶鋼水精鍊脫硫劑及脫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070A (zh) * 2016-12-13 2017-05-2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Kr脱硫渣热态回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09813A2 (pt) 2017-01-24
JPWO2016174696A1 (ja) 2017-05-18
JP5884952B1 (ja) 2016-03-15
KR20170130564A (ko) 2017-11-28
CN107532224B (zh) 2019-08-02
KR102073231B1 (ko) 2020-02-04
TWI595096B (zh) 2017-08-11
WO2016174696A1 (ja) 2016-11-03
CN107532224A (zh) 2018-01-02
BR112015009813B1 (pt)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8567B2 (ja) 精錬剤および精錬方法
TWI595096B (zh) 脫硫熔渣的再使用方法
JP2013189714A (ja) 溶銑の予備処理方法
JP5967139B2 (ja) 溶銑の予備処理方法
JP4972974B2 (ja)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5910069B2 (ja) 脱硫剤及びその脱硫剤を用いた溶銑の脱硫処理方法、並びに、耐火物を併用した溶銑の脱硫処理方法
JP4998677B2 (ja) 脱硫スラグの再利用方法
JP6473074B2 (ja) 溶銑処理方法
JP2009114489A (ja) 溶銑の脱燐処理方法
JP4649694B2 (ja) 溶銑の精錬方法
CA2643252C (en) Method of making steel
JP6416634B2 (ja) 溶銑鍋における脱珪および脱硫方法
JP4466145B2 (ja) 溶銑の脱珪処理方法
JP2018172719A (ja)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2000290714A (ja) 溶銑精錬方法
JP2013129861A (ja)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7243185B2 (ja) ホットスラグ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06241478A (ja) 転炉操業方法
JP2005146333A (ja) 脱硫スラグの利用方法
JP4772454B2 (ja) 溶銑の精錬方法
JP5862594B2 (ja) 溶銑出湯時の発塵防止方法
JP2009132951A (ja) 使用済みMgO−C煉瓦の利用方法
JP2010255054A (ja) 溶銑の脱燐処理方法
JP2012026028A (ja)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2017141496A (ja) 溶銑の脱り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