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4040A -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24040A TW201624040A TW103146327A TW103146327A TW201624040A TW 201624040 A TW201624040 A TW 201624040A TW 103146327 A TW103146327 A TW 103146327A TW 103146327 A TW103146327 A TW 103146327A TW 201624040 A TW201624040 A TW 20162404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imaging
- refractive power
- optical axis
- image s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光學攝像透鏡組具備較佳的遠景拍攝能力。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及取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小型化光學攝像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的電子產品的興起,光學系統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光學系統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光學系統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傳統搭載於電子產品上的光學系統多採用四片或五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平板電腦(Tablet PC)等高規格行動裝置的盛行,帶動光學系統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迅速攀升,習知的光學系統將
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系統。
目前雖有進一步發展六片式光學系統,但因其中的第一透鏡屈折力的配置無法使整體光學系統的屈折力有效地朝物側方向移動,導致光學系統無法在小視角的配置下同時縮短後焦距,而容易產生雜散光。再者,其第五透鏡所配置的面形也無法降低雜散光的產生,而導致整體成像品質不佳。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其第一透鏡配置有正屈折力,可將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屈折力朝物側方向移動,有利於小視角的配置下縮短後焦距且減緩光線進入光學攝像透鏡組時折射角度的變化,以避免面反射等雜散光的產生。再者,其第五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的面形,可減緩第五透鏡形狀變化,降低雜散光的產生,且提高透鏡的成形性。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且任二相
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無相對移動,光學攝像透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三透鏡間,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2.0<f/ImgH;以及-1.25<R10/f<0。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裝置。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該些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無相對移動,該光學攝像透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三透鏡間,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光學攝像透鏡組
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2.0<f/ImgH;以及R10/f<0。
當f/ImgH滿足上述條件時,可控制入射至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光束,使其聚焦範圍集中於遠處某一特定區域,以利於提升所述特定區域高解析度影像的擷取能力,使其具備較佳的遠景拍攝(Telephoto)能力。
當R10/f滿足上述條件時,第五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的面形,可減緩第五透鏡形狀變化,降低雜散光的產生,且提高透鏡的成形性。
10、20、30‧‧‧電子裝置
11、21、31‧‧‧取像裝置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第六透鏡
161、261、361、461、561、661‧‧‧物側表面
162、262、362、462、562、662‧‧‧像側表面
170、270、370、470、570、6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575‧‧‧平板玻璃
180、280、380、480、580、680‧‧‧成像面
190、290、390、490、590、690‧‧‧電子感光元件
f‧‧‧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Fno‧‧‧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光圈值
HFOV‧‧‧光學攝像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Dr1s‧‧‧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光圈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Dsr2‧‧‧光圈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ΣAT‧‧‧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各二相鄰的透鏡於光軸上間隔距離的總和
T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23‧‧‧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SL‧‧‧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L‧‧‧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ImgH‧‧‧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
R10‧‧‧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V1‧‧‧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
V2‧‧‧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V3‧‧‧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
V4‧‧‧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
V5‧‧‧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
V6‧‧‧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
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3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一透鏡參數Dr1s及Dsr2的示意圖;第1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1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無相對移動。光學攝像透鏡組更包含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三透鏡間。
前段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也就是說,光學攝像透鏡組具有六片單一非黏合的透鏡。由於黏合透鏡的製程較非黏合透鏡複雜,特別在兩透鏡的黏合面需擁有高準度的曲面,以便達到兩透鏡黏合時的高密合度,且在黏合的過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響整體光學成像品質。因此,本發明光學攝像透鏡組中,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可有效改善黏合透鏡所產生的問題。
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藉此,可將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屈折力朝物側方向移動,有利於小視角的配置下縮短後焦距且減緩光線進入光學攝像透鏡組時折射角度的變化,以避免面反射等雜散光的產生。
第二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藉以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像差以提升成像品質。
第三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可為凹面,有助於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像差。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藉此,可有效減少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敏感度,且藉由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的面形,減緩第五透鏡形狀變化,降低雜散光的產生,且提高透鏡的成形性。
第六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可為凹面且其離軸處可具有至少一凸面。藉此,可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其後焦距以維持小型化,並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的角度,使電子感光元件的響應效率提升。
前述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三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藉此,可有效修正像散與離軸視場的像差。
另外,前述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至少三片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藉此,有助於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像差的修正,以維持成像品質。
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0<f/ImgH。藉此,可控制入射至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光束,使其聚焦範圍集中於遠處某一特定區域,以利於提升所述特定區域高解析度影像的擷取能力,使其具備較佳的遠鏡拍攝(Telephoto)能力。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2.15<f/ImgH<3.5。
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光學攝
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R10/f<0。藉此,第五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的面形,可減緩第五透鏡形狀變化,降低雜散光的產生,且提高透鏡的成形性。較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1.25<R10/f<0。更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1.0<R10/f<-0.1。
光學攝像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0.0度<HFOV<25.0度。藉此,可具有適當的視場角及取像範圍,避免雜散光的產生。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各二相鄰的透鏡於光軸上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滿足下列條件:5.0<ΣAT/(T12+T23)。藉此,有利於透鏡的組裝以提高製作良率。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光圈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r1s(若第一透鏡物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點比光圈中心點靠近物側,Dr1s為正值;若第一透鏡物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點比光圈中心點靠近像側,Dr1s為負值),光圈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sr2(若光圈中心點比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點靠近物側,Dsr2為正值;若光圈中心點比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點靠近像側,Dsr2為負值),其滿足下列條件:0.60<Dr1s/Dsr2。藉此,可藉由第一透鏡將光學攝像透鏡組屈折力往前移,減緩光線進入時折射角度變化,有利於減少雜散光。
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0.70<TL/f<1.15。藉此,可有效維持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小型化。
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0.85<SL/TL<1.05。藉此,可在遠心與廣角特性中取得良好平衡,使光學攝像透鏡組總長度不至於過長。
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小於27。藉此,有助於光學攝像透鏡組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提供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光學攝像透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總長度。
再者,本發明提供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本發明提供的
取像透鏡系統中,若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或負屈折力,或是透鏡之焦距,皆指透鏡近光軸處的屈折力或是焦距。
另外,本發明光學攝像透鏡組中,依需求可設置至少一光闌,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若光圈為前置光圈,可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其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並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光學攝像透鏡組具有廣角鏡頭的優勢。
本發明亦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產品、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紀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穿戴式產品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藉由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正屈折力的配置,可將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屈折力朝物側方向移動,有利於小視角的配置下縮短後焦距且減緩光線進入光
學攝像透鏡組時折射角度的變化,以避免面反射等雜散光的產生。再者,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五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的面形,可減緩第五透鏡形狀變化,降低雜散光的產生,且提高透鏡的成形性。較佳地,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裝置。藉此,提升成像品質。較佳地,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顯示單元(Display)、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圖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70以及成像面180,而電子感光元件1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1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110-1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2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3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4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4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物側表面141及像側表面14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1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5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1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6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1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
於第六透鏡160及成像面1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的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交點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光學攝像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如下:f=6.61mm;Fno=2.35;以及HFOV=23.0度。
配合參照第13圖,係繪示第1圖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第一透鏡110參數Dr1s及Dsr2的示意圖。由第13圖可知,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光圈10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r1s,光圈100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sr2,其滿足下列條件:Dr1s/Dsr2=2.46。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
鏡150以及第六透鏡160中各二相鄰的透鏡於光軸上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滿足下列條件:ΣAT/(T12+T23)=5.52。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圈100至成像面18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SL/TL=0.95。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即電子感光元件19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其滿足下列條件:f/ImgH=2.25。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TL/f=1.04。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10/f=-0.61。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130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150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1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
者(V2、V4、V5)小於27。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為第1圖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4則表示各表面第4-14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3圖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2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70以及成像面280,而電子感光元件2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2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210-2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
其物側表面2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21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2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2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3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2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4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4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物側表面24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2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5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251及像側表面2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2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6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2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
於第六透鏡260及成像面2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220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230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240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250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2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V2、V4)小於27。
請參照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5圖可知,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
包含第一透鏡310、光圈30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70以及成像面380,而電子感光元件3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3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310-3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31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3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2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3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3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4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4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物側表面341及像側表面34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3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52近光軸處
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351及像側表面3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3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6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3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360及成像面3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其中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4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
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70以及成像面480,而電子感光元件4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4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410-4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41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2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42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3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4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4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4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像側表面44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4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52近光軸處
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4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6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4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460及成像面4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
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410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420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430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440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450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4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V2、V4)小於27。
請參照第9圖及第10圖,其中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9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70、平板玻璃(Cover Glass)575以及成像面580,而電子感光元件5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5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510-5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物側表面51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2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52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5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3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3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5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4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4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物側表面54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5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5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551及像側表面5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5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6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5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70及平板玻璃(Cover Glass)575皆為玻璃材質,其依序設置於第六透鏡560及成像面5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520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530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540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550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5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V2、V3、V5、V6)小於27。
請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其中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1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光學攝像透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690。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第六透鏡6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70以及成像面680,而電子感光元件690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680,其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610-660),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所述具有屈折力的透鏡彼此無相對移動。
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1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1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612具有
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6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2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2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621及像側表面62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6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3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3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6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6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4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4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鏡物側表面64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6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51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52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65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6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61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62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鏡像側表面662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660及成像面680間且不影響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
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中,第一透鏡610的色散係數為V1,第二透鏡620的色散係數為V2,第三透鏡630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640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650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6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V2、V3、V5、V6)小於27。
請參照第1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0包含取像裝置11,取像裝置1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
鏡組的成像面。
請參照第1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20包含取像裝置21,取像裝置2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
請參照第1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電子裝置30包含取像裝置31,取像裝置3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面。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表面
152‧‧‧像側表面
160‧‧‧第六透鏡
161‧‧‧物側表面
162‧‧‧像側表面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70‧‧‧成像面
18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9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23)
-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該些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無相對移動,該光學攝像透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三透鏡間,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2.0<f/ImgH;以及-1.25<R10/f<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0.0度<HFOV<25.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及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皆為塑膠材質,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15<f/ImgH<3.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近軸處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中各二相鄰的透鏡於光軸上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滿足下列條件:5.0<ΣAT/(T12+T23)。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光圈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r1s,該光圈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sr2,其滿足下列條件: 0.60<Dr1s/Dsr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0.70<TL/f<1.1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三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光圈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其滿足下列條件:0.85<SL/TL<1.0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1.0<R10/f<-0.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 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中至少三片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小於27。
-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一成像面。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取像裝置。
-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六片,且任二相鄰之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且該些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無相對移動,該光學攝像透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三透鏡間,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2.0<f/ImgH;以及R10/f<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及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皆為塑膠材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光圈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r1s,該光圈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Dsr2,其滿足下列條件:0.60<Dr1s/Dsr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 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其中V1、V2、V3、V4、V5以及V6中至少二者小於27。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6327A TWI534497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4/684,579 US9726857B2 (en) | 2014-12-30 | 2015-04-13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5/632,510 US10241303B2 (en) | 2014-12-30 | 2017-06-26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6/275,515 US10613302B2 (en) | 2014-12-30 | 2019-02-14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6/798,486 US11391923B2 (en) | 2014-12-30 | 2020-02-24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7/836,689 US11675170B2 (en) | 2014-12-30 | 2022-06-09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8/307,872 US20230266566A1 (en) | 2014-12-30 | 2023-04-27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6327A TWI534497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34497B TWI534497B (zh) | 2016-05-21 |
TW201624040A true TW201624040A (zh) | 2016-07-01 |
Family
ID=5616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6327A TWI534497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9726857B2 (zh) |
TW (1) | TWI53449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73129A (zh) * | 2017-03-13 | 2017-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TWI616676B (zh) * | 2016-08-22 | 2018-03-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41890B (zh) * | 2017-01-05 | 2018-11-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53481B (zh) | 2017-06-09 | 2019-03-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0018551A (zh) * | 2018-01-08 | 2019-07-16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1180B2 (ja) | 2015-04-22 | 2019-07-10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1762004B1 (ko) * | 2015-07-16 | 2017-07-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565966B (zh) | 2015-07-24 | 2017-01-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2494776B1 (ko) * | 2015-08-04 | 2023-02-0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렌즈 |
JP6573315B2 (ja) | 2015-08-31 | 2019-09-11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CN105572848B (zh) * | 2016-03-02 | 2018-03-27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远镜头 |
TWI607238B (zh) | 2016-08-22 | 2017-12-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912280B1 (ko) * | 2016-09-12 | 2018-10-29 |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620955B (zh) * | 2016-09-13 | 2018-04-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KR20180040262A (ko) | 2016-10-12 | 2018-04-2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1832627B1 (ko) * | 2016-11-25 | 2018-02-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2080657B1 (ko) | 2016-12-26 | 2020-02-2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2500891B1 (ko) * | 2019-01-30 | 2023-02-1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601995B (zh) * | 2017-01-18 | 2017-10-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27467B (zh) | 2017-03-22 | 2018-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17834B (zh) | 2017-09-18 | 2018-03-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946262B1 (ko) | 2017-10-23 | 2019-02-11 |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629531B (zh) | 2017-10-25 | 2018-07-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933422B1 (ko) | 2017-10-27 | 2018-12-28 |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US10908389B2 (en) | 2017-11-09 | 2021-02-0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elescopic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KR102041698B1 (ko) | 2017-11-09 | 2019-11-0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US11048069B2 (en) * | 2017-11-23 | 2021-06-29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Three-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projection lens system |
CN111239979B (zh) * | 2018-05-03 | 2021-10-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TWI676061B (zh) | 2018-08-10 | 2019-11-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6556927B1 (ja) * | 2018-08-14 | 2019-08-07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CN109839729B (zh) * | 2018-12-31 | 2021-07-30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9613680B (zh) * | 2018-12-31 | 2020-11-27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KR101973455B1 (ko) | 2019-01-29 | 2019-04-2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09613683B (zh) * | 2019-02-12 | 2024-04-2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346912B (zh) * | 2019-06-30 | 2021-11-02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231700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JP6797256B1 (ja) * | 2019-08-14 | 2020-12-09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クス (チャンジョ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撮像レンズ |
JP6797255B1 (ja) * | 2019-08-14 | 2020-12-09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クス (チャンジョ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撮像レンズ |
TWI685675B (zh) * | 2019-08-16 | 2020-02-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7328113B2 (ja) * | 2019-10-10 | 2023-08-16 |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20210054768A (ko) * | 2019-11-06 | 2021-05-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TWI703364B (zh) | 2019-11-29 | 2020-09-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用光學鏡片組及電子裝置 |
KR102207280B1 (ko) | 2020-01-20 | 2021-01-2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2450049B1 (ko) | 2020-01-20 | 2022-10-0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11929873B (zh) * | 2020-09-21 | 2020-12-15 |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KR102560380B1 (ko) | 2021-01-18 | 2023-07-2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14911027A (zh) * | 2021-02-09 | 2022-08-16 |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75136B2 (ja) | 1984-03-26 | 1994-09-21 | ミノルタカメラ株式会社 | 写真レンズ |
JPS61208020A (ja) | 1985-03-11 | 1986-09-16 | Canon Inc | バツクフオ−カスの長い撮影レンズ |
JPS6396619A (ja) | 1986-10-14 | 1988-04-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リアフオ−カス式レンズ |
JPH07181380A (ja) | 1993-12-22 | 1995-07-2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フロント絞りのレンズ系 |
JP3445413B2 (ja) | 1995-08-04 | 2003-09-08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系 |
JP3739529B2 (ja) | 1996-12-06 | 2006-01-2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 |
JPH11311740A (ja) | 1998-02-25 | 1999-11-0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JP3740370B2 (ja) | 2001-01-18 | 2006-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JP3946245B1 (ja) | 2007-03-08 | 2007-07-18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3976781B1 (ja) | 2007-05-17 | 2007-09-19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1499969B1 (ko) * | 2008-10-10 | 2015-03-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JP2010145648A (ja) | 2008-12-17 | 2010-07-01 | Fujinon Corp | 3群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439720B (zh) | 2011-03-11 | 2014-06-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鏡片組 |
TWI447473B (zh) * | 2011-03-25 | 2014-08-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 |
TWI435138B (zh) * | 2011-06-20 | 2014-04-21 | Largan Precision Co |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
JP5755188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JP5755189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JP5755187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JP5915462B2 (ja) | 2012-08-28 | 2016-05-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9348112B2 (en) | 2012-09-05 | 2016-05-24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system |
JP6133068B2 (ja) * | 2013-01-30 | 2017-05-24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470266B (zh) | 2013-08-23 | 2015-0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結像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
CN103676089B (zh) | 2013-08-29 | 2016-01-2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777321B (zh) * | 2013-09-06 | 2016-02-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KR101504029B1 (ko) | 2013-09-25 | 2015-03-1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TWI512320B (zh) | 2013-11-25 | 2015-12-11 |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六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及六片式光學影像擷取模組 |
TWI500956B (zh) | 2013-11-25 | 2015-09-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
JP2015163928A (ja) * | 2014-02-28 | 2015-09-10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
JP6325284B2 (ja) | 2014-02-28 | 2018-05-16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
US10133030B2 (en) | 2014-06-17 | 2018-11-20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
JP6425238B2 (ja) * | 2014-07-02 | 2018-11-21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1649467B1 (ko) | 2014-08-11 | 2016-08-19 | 주식회사 코렌 |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
CN109407270A (zh) | 2014-09-05 | 2019-03-0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JP6181019B2 (ja) | 2014-09-11 | 2017-08-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系および光学装置 |
KR101670130B1 (ko) | 2014-09-22 | 2016-10-2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KR102126419B1 (ko) * | 2014-10-20 | 2020-06-2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JP2016090777A (ja) * | 2014-11-04 | 2016-05-23 | Hoya株式会社 | 撮像光学系 |
TW201617669A (zh) * | 2014-11-04 | 2016-05-16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5448B (zh) * | 2014-11-07 | 2017-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KR101762006B1 (ko) | 2015-07-24 | 2017-07-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및 서로 다른 화각을 가진 복수의 촬상 광학계가 장착된 모바일 기기 |
-
2014
- 2014-12-30 TW TW103146327A patent/TWI534497B/zh active
-
2015
- 2015-04-13 US US14/684,579 patent/US97268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6 US US15/632,510 patent/US102413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4 US US16/275,515 patent/US106133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24 US US16/798,486 patent/US11391923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09 US US17/836,689 patent/US1167517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27 US US18/307,872 patent/US20230266566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676B (zh) * | 2016-08-22 | 2018-03-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41890B (zh) * | 2017-01-05 | 2018-11-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US10228545B2 (en) | 2017-01-05 | 2019-03-12 |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
CN106873129A (zh) * | 2017-03-13 | 2017-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11239972A (zh) * | 2017-03-13 | 2020-06-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11308657A (zh) * | 2017-03-13 | 2020-06-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11308657B (zh) * | 2017-03-13 | 2022-03-2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06873129B (zh) * | 2017-03-13 | 2022-04-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TWI653481B (zh) | 2017-06-09 | 2019-03-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0018551A (zh) * | 2018-01-08 | 2019-07-16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US12019305B2 (en) | 2018-01-08 | 2024-06-25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34497B (zh) | 2016-05-21 |
US20200192067A1 (en) | 2020-06-18 |
US11391923B2 (en) | 2022-07-19 |
US20170293114A1 (en) | 2017-10-12 |
US10613302B2 (en) | 2020-04-07 |
US11675170B2 (en) | 2023-06-13 |
US20230266566A1 (en) | 2023-08-24 |
US20160187621A1 (en) | 2016-06-30 |
US9726857B2 (en) | 2017-08-08 |
US20220308320A1 (en) | 2022-09-29 |
US20190179123A1 (en) | 2019-06-13 |
US10241303B2 (en) | 2019-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4497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31815B (zh) |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65967B (zh) | 成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41539B (zh) | 成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477806B (zh) |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I529417B (zh) | 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33019B (zh) | 攝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487941B (zh) | 光學成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 |
TWI588526B (zh)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45365B (zh) | 取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48893B (zh) |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10806B (zh) | 光學拾像系統組 | |
TWI474038B (zh) | 成像系統鏡片組 | |
TWI585456B (zh) | 影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65966B (zh) | 光學攝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31814B (zh) | 取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 |
CN109031617B (zh) | 摄像光学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TWI576630B (zh) | 光學影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730618A (zh) | 光學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638624A (zh) |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411182A (zh) | 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 |
TW201624043A (zh) | 光學攝影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727304A (zh) |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317619A (zh) | 光學結像鏡頭 | |
TW201333518A (zh) | 攝影系統鏡片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