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676B -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676B
TWI616676B TW105126725A TW105126725A TWI616676B TW I616676 B TWI616676 B TW I616676B TW 105126725 A TW105126725 A TW 105126725A TW 105126725 A TW105126725 A TW 105126725A TW I616676 B TWI616676 B TW I6166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optical axis
lens group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7447A (zh
Inventor
吳建勳
湯相岐
陳緯彧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6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676B/zh
Priority to CN201610816650.2A priority patent/CN107765393B/zh
Priority to US15/376,931 priority patent/US1017545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6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7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4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本發明影像鏡片組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本發明藉由具較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在較大光圈的配置下,能利於將光線導入鏡頭內,並可配合其他相對較弱屈折力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光線聚合等。

Description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鏡片組和取像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應用於電子裝置的影像鏡片組和取像裝置。
隨著攝影模組的應用愈來愈廣泛,攝影模組裝置的多元化應用係為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大趨勢,其應用範圍可包含:各種智慧型電子產品、車用裝置、辨識系統、娛樂裝置、運動裝置與家庭智能輔助系統。此外,為了提供更廣泛的使用經驗,市場主流之智慧裝置可能搭載一顆,甚至數顆鏡頭,為因應此應用需求,已逐漸發展出不同特性的透鏡系統。
再者,近年來電子產品逐漸輕薄化,傳統的攝影鏡頭已難以滿足微型化之需求且同時符合高規格之成像品質,特別是大光圈或具望遠特性的微型鏡頭等。由上述可知,目前的望遠鏡頭技術導致鏡頭總長過長、無法小型化及光圈過小等問題,已無法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 一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0;|f1/f2|<0.90;及4.0<f/BL。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取像裝置,係包含前述影像鏡片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係包含前述取像裝置。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x透鏡的焦距為fx,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5;|f1|<|fx|,x=2~6;及4.0<f/BL。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種取像裝置,其中取像裝置係包含前述影像鏡片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於離軸處至少有一反曲點;其中,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x透鏡的焦距為fx,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0;|f1|<|fx|,x=2~6;4.0<f/BL;及0<T23/(CT2+CT3)<0.80。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種取像裝置,其中取像裝置係包含前述影像鏡片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本發明藉由具有較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在較大光圈的配置下較能將光線導入鏡頭內,並可配合其他相對較弱屈折力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光線聚合等,以同時滿足高品質及微型化之需求。上述系統配置有利於選擇性設置快門(Shutter)或可調光圈裝置,可適用於(但不限於)一般可攜式裝置、多鏡頭取像裝置等微型化電子產品。
當Σ AT/T34滿足所述條件時,可確保較靠近被攝物的透鏡且有效半徑較小的透鏡與靠近成像面的透鏡且有效半徑較大的透鏡分 布較均勻,有利於鏡片之間的搭配。另外當滿足f1/f2所述條件時,可調整系統前端的屈折力配置。當f/BL滿足所述條件時,可強化鏡頭望遠能力並適當分配系統後焦距長度與各相鄰透鏡間間距和的比例,利於鏡頭組裝並有效控制系統長度。當滿足上述|f1|<|fx|且X=2~6之條件時,可確保第一透鏡具有系統中最強的屈折力,可配合其他相對較弱屈折力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光線聚合等。當T23/(CT2+CT3)所述條件滿足時,可避免較薄的第二與第三透鏡之間距太大,造成成型與組裝上的困難。
100、200、300、400、500、600、7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L2‧‧‧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物側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物側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物側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像側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L6‧‧‧第六透鏡
161、261、361、461、561、661、761‧‧‧物側面
162、262、362、462、562、662、762‧‧‧像側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濾光元件
180、280、380、480、580、680、780‧‧‧成像面
190、290、390、490、590、690、790‧‧‧電子感光元件
1001‧‧‧取像裝置
1002‧‧‧顯示系統
1010‧‧‧倒車顯影器
1020‧‧‧行車紀錄器
1030‧‧‧監控攝影機
1040‧‧‧智慧型手機
CP‧‧‧臨界點
INP‧‧‧反曲點
S‧‧‧快門或可調光圈裝置
f‧‧‧為影像鏡片組的焦距
Fno‧‧‧為影像鏡片組的光圈值
HFOV‧‧‧為影像鏡片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V6‧‧‧為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
T23‧‧‧為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34‧‧‧為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為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T2‧‧‧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5‧‧‧為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6‧‧‧為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BL‧‧‧為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Σ AT‧‧‧為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
R3‧‧‧為第二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
R4‧‧‧為第二透鏡像側面曲率半徑
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
f6‧‧‧為第六透鏡的焦距
fx‧‧‧為第x透鏡的焦距
fy‧‧‧為第y透鏡的焦距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影像鏡片組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六透鏡的反曲點及第二透鏡的臨界點之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間的快門或可調光圈裝置之示意圖。
第十A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影像鏡片組的倒車顯影器。
第十B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影像鏡片組的行車紀錄器。
第十C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影像鏡片組的監控攝影機。
第十D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影像鏡片組的智慧型手機。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
藉由第一透鏡設計為具有較強正屈折力,在較大光圈的配置下,能利於將光線導入鏡頭內,並可配合其他相對較弱屈折力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光線聚合等。
本發明影像鏡片組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非接合(或黏合)的透鏡;也就是說,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可皆具有一空氣間隔。由於黏合透鏡的製程較非黏合透鏡複雜,特別在兩透鏡的黏合面需擁有高準度的曲面,以便達到兩透鏡黏合時的高密合度,且在黏合的過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響整體光學成像品質。因此,本發明影像鏡片組的透鏡配置,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可有效改善黏合透鏡所產生的問題。
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係將整體系統之匯聚能力集中於鏡頭之物側端,可有效控制系統體積,以提升攜帶之便利性。該第一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可調整正屈折力配置,進而加強控制系統微型化效果。
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可修正系統色差。其物側面可為凹面,可協助提供系統較大的視角。第二透鏡可進一步修正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請參閱第八圖,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二透鏡(L2)的臨界點CP之示意圖,臨界點CP為透鏡表面上除與光 軸的交點外,透鏡表面切線垂直於光軸的切點。當第二透鏡於離軸處至少有一臨界點CP時,可利於修正大視角的離軸像差,並提高離軸相對照度。
第五透鏡物側面可為凹面,以強化系統像差修正的能力。
第六透鏡可具正屈折力,以縮短系統後焦距,使系統進一步的微型化。第六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於離光軸處可具有至少一凸面,可使主點向物側方向移動,提升收光效果,並進一步縮短後焦距。該第六透鏡離光軸處可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以協助修正周邊像差。請參閱第八圖,反曲點INP是透鏡表面改變凹凸狀態的點。當第六透鏡(L6)離軸處至少有一反曲點INP時,有助於修正周邊影像的像差,可提高成像品質。另外可避免鏡片周邊形狀太過彎曲而造成製造上的問題,或是產生面反射影響成像品質。
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5時,可確保具有較小有效半徑且較靠近被攝物的透鏡與具有較大有效半徑且靠近成像面的透鏡分布較均勻,有利於鏡片之間的搭配。較佳地,滿足1.2<Σ AT/T34<2.0。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1/f2|<0.90時,可修正系統前端的像差。
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4.0<f/BL時,可強化鏡頭望遠能力且兼具減短後焦,有利於整個照相機模組的小型化。較佳地,滿足4.0<f/BL<10.0。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x透鏡的焦距為fx,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1|<|fx|,x=2~6時,可確保第一透鏡具有系統中最強的屈折力,可配合其他相對較弱屈折力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光線聚合等。
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T23/(CT2+CT3)<0.80時,可避免較薄的第二與第三透鏡之間距太大,造成成型與組裝上的困難。
第二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3.0<(R3+R4)/(R3-R4)<0時,可確保第二透鏡形狀變化較為緩和,可避免較薄的第二透鏡呈現太過於彎曲的形狀,提高第二透鏡成型良率,且亦可提高成像品質。
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T34,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T34/BL<2.50時,可進一步確保減短後焦,且亦可利於整個照相機模組的小型化。
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0<f/f5<-0.40時,可助於加強修正較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且有助於將鏡頭主點移往被攝物方向,有助於縮短後焦與影像周邊主光線角度(Chief Ray Angle,CRA),較易於確保周邊照度。
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0<Td/Σ AT<3.50時,有利於各鏡片鏡間距有較合適的配置,有助於避免鏡間距太大而造成無法妥善利用空間,也可避免鏡間距太小而造成鏡片過於壅擠。
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y透鏡的焦距為fy,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2|<|fy|,y=3~6時,可確保第二透鏡具有較強的屈折力,搭配其他屈折力之透鏡進行像差修正、及提升光線聚合等。
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5<V6<32時,有助於鏡頭在修正色差以及像散之間得到較合適的平衡。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間的快門或可調光圈裝置S之示意圖,請參閱第九圖,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有包含快門裝置或可調光圈裝置S時,可提供大光圈配置,將足夠的光線導入鏡頭內,或可提供具備小光圈的望遠模式,使影像鏡片組具備多方面應用的優勢,可搭載於各種不同功能的智慧型裝置。
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5/f6|<1.0時,有助於避免第六透鏡屈折力太強而造成像差過度修正而影響成像品質。
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當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10<CT5/CT6<1.0時,有助於避免第六透鏡太薄,造成組裝時因結構太脆弱,而產生龜裂的現象。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影像鏡片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影像鏡片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中,可至少設置一光闌,如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有助於減少雜散光以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或中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前置光圈可使影像鏡片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則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影像鏡片組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凸 面位置時,則表示透鏡表面可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凹面位置時,則表示透鏡表面可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若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區域位置時,則表示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可為透鏡於近光軸處之屈折力或焦距。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中,影像鏡片組之成像面,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本發明亦可多方面應用於(但不限於)動作影像偵測、頭戴式顯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夜視鏡頭、車用鏡頭、監視器、空拍機、運動相機、多鏡頭取像裝置等、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可穿戴式設備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包含前述影像鏡片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影像鏡片組的成像面,因此取像裝置可藉由影像鏡片組的設計達到最佳成像效果。較佳地,影像鏡片組可進一步包含鏡筒、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請參照第十A圖、第十B圖、第十C圖、第十D圖,取像裝置1001及顯示系統1002可搭載於電子裝置,其包括,但不限於:倒車顯影器1010、行車紀錄器1020、監控攝影機1030、或智慧型手機1040。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運用範圍。較佳地,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顯示單元、儲存單元、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本發明揭露的取像裝置及影像鏡片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光圈10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及第六透鏡160,各透鏡(110-1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1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1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13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14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1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1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6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6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162於離軸處具有一凸面,其物側面161與像側面1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170置於第六透鏡160與一成像面1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190設置於成像面180上。
表一為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上述的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中,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影像鏡片組的光圈值為Fno,影像鏡片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為:f=4.90(毫米),Fno=2.50,HFOV=27.5(度)。
第一實施例中,第六透鏡160的色散係數為V6,其關係式:V6=22.5。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關係式:T23/(CT2+CT3)=0.20。
第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T34,第六透鏡像側面162至成像面18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其關係式為:T34/BL=0.89。
第一實施例中,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間於光軸上 的距離為T34,其關係式:Σ AT/T34=2.01。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五透鏡15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六透鏡16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其關係式為:CT5/CT6=0.57。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第六透鏡像側面16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其關係式為:Td/Σ AT=2.55。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物側面121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面122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R3-R4)=-1.07。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1/f2|=0.29。
第一實施例中,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160的焦距為f6,其關係式為:|f5/f6|=0.39。
第一實施例中,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六透鏡像側面162至成像面18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其關係式為:f/BL=5.45。
第一實施例中,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f5,其關係式為:f/f5=-0.79。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2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及第六透鏡260,各透鏡(210-2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2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2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23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24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2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2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6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6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262於離軸處具有一凸面,其物側面261與像側面2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270置於第六透鏡260與一成像面2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290設置於成像面280上。
表三為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四為第二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的表三及表四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3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及第六透鏡360,各透鏡(310-3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3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3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33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34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3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5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3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6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6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其物側面361與像側面3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370置於第六透鏡360與一成 像面3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390設置於成像面380上。
表五為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六為第二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三實施例的表五及表六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4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及第六透鏡460,各透鏡(410-460)皆為單一非 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4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4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43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44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4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5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4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6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6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其物側面461與像側面4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470置於第六透鏡460與一成像面4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490設置於成像面480上。
表七為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八為第四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四實施例的表七及表八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5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光圈50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及第六透鏡560,各透鏡(510-5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5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5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53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54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5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5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61於近 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6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562於離軸處具有一凸面,其物側面561與像側面5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570置於第六透鏡560與一成像面5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590設置於成像面580上。
表九為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十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五實施例的表九及表十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 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6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光圈60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及第六透鏡660,各透鏡(610-6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6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6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63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64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65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5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66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6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6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662於離軸處具有一凸面,其物側面661與像側面6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670置於第六透鏡660與一成像面6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690設置於成像面680上。
第三透鏡630與第四透鏡640間可配置快門或可調光圈裝置S,如第九圖所示。當快門裝置或可調光圈裝置S設置為大光圈配置時,利於導入充足光線,提升影像亮度;反之,當快門裝置或可調光圈裝置S設置為小光圈配置時,可提供望遠模式,產生較大的景深。因此,可透過靈活配置快門或可調光圈裝置S,使影像鏡片組能多元搭載於各種不同功能的智慧裝置,符合廣泛應用之市場需求。
表十一為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十二為第六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六實施例的表十一及表十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影像鏡片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790,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700、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及第六透鏡760,各透鏡(710-760)皆為單一非接合的透鏡,其中:第一透鏡71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72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21於近 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第三透鏡730具正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74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75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5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760具負屈折力,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6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6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其物側面761與像側面76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影像鏡片組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770置於第六透鏡760與一成像面78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電子感光元件790設置於成像面780上。
表十三為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十四為第七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七實施例的表十三及表十四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下表中所列。
以上各表所示為本發明揭露的影像鏡片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揭露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面
112‧‧‧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面
122‧‧‧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面
132‧‧‧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面
142‧‧‧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面
152‧‧‧像側面
160‧‧‧第六透鏡
161‧‧‧物側面
162‧‧‧像側面
170‧‧‧濾光元件
180‧‧‧成像面
19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32)

  1. 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該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0;|f1/f2|<0.90;及4.0<f/BL。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3.0<(R3+R4)/(R3-R4)<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T34,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T34/BL<2.5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於離軸處至少有一臨界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0<f/f5<-0.4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0<Td/Σ AT<3.5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y透鏡的焦距為fy,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2|<|fy|,y=3~6。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具正屈折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5<V6<32。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於離軸處至少有一反曲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有包含快門裝置或可調光圈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 0<T23/(CT2+CT3)<0.8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5/f6|<1.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10<CT5/CT6<1.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4.0<f/BL<10.0。
  16. 一種取像裝置,其係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影像鏡片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17. 一種電子裝置,其係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取像裝置。
  18. 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該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 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x透鏡的焦距為fx,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5;|f1|<|fx|,x=2~6;及4.0<f/BL。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具正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5<V6<32。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3.0<(R3+R4)/(R3-R4)<0。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0<f/f5<-0.40。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10<CT5/CT6<1.0。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T23/(CT2+CT3)<0.80。
  24.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種取像裝置,其中該取像裝置係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影像鏡片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25. 一種影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於離軸處至少有一反曲點;其中,該影像鏡片組的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皆為單一透鏡且每兩相鄰透鏡之間皆無黏合,該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x透鏡的焦距為fx,該影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該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2<Σ AT/T34<2.0;|f1|<|fx|,x=2~6;4.0<f/BL;及0<T23/(CT2+CT3)<0.80。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y透鏡的焦距為fy,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2|<|fy|,y=3~6。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的 像側面於近軸處為凹面且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六透鏡具正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5<V6<32。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鏡片組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Td/Σ AT<3.5。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T34,該第六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L,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T34/BL<2.50。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影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該影像鏡片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5/f6|<1.0。
  32.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種取像裝置,其中該取像裝置係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影像鏡片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TW105126725A 2016-08-22 2016-08-22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6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6725A TWI616676B (zh) 2016-08-22 2016-08-22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1610816650.2A CN107765393B (zh) 2016-08-22 2016-09-12 影像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15/376,931 US10175456B2 (en) 2016-08-22 2016-12-13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6725A TWI616676B (zh) 2016-08-22 2016-08-22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676B true TWI616676B (zh) 2018-03-01
TW201807447A TW201807447A (zh) 2018-03-01

Family

ID=61191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725A TWI616676B (zh) 2016-08-22 2016-08-22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5456B2 (zh)
CN (1) CN107765393B (zh)
TW (1) TWI616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2509B2 (ja) 2016-08-29 2019-03-13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10935759B2 (en) * 2017-11-08 2021-03-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KR102000009B1 (ko) * 2017-11-20 2019-07-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287403B (zh) * 2018-05-02 2023-06-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212720B (zh) * 2018-06-01 2021-0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KR20190137484A (ko) 2018-06-01 2019-12-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957693B (zh) * 2018-08-04 2020-08-25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13894B (zh) * 2018-09-07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0471163B (zh) * 2019-06-29 2021-09-2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04389B (zh) 2019-08-14 2020-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96860B (zh) 2019-09-06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21072669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JP6861319B1 (ja) * 2020-10-26 2021-04-21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
CN114609763B (zh) * 2022-02-25 2022-12-2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光学镜头、成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283A (zh) * 2012-09-14 2014-11-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成像镜头
CN105572852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摄影镜头和摄影装置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2016-05-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201624040A (zh) * 2014-12-30 2016-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5807408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8970B (zh) * 2007-07-09 2013-07-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及应用该光学系统的内窥镜
KR101480345B1 (ko) * 2013-03-22 2015-01-08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CN103543520B (zh) * 2013-05-03 2015-12-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5807409B (zh) * 2014-12-30 2018-09-1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531815B (zh) 2014-12-30 2016-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4808318B (zh) 2015-01-23 2017-04-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6226888B (zh) * 2016-04-21 2018-09-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283A (zh) * 2012-09-14 2014-11-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成像镜头
CN105572852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摄影镜头和摄影装置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2016-05-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201624040A (zh) * 2014-12-30 2016-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5807408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5393A (zh) 2018-03-06
US20180052304A1 (en) 2018-02-22
US10175456B2 (en) 2019-01-08
CN107765393B (zh) 2020-05-08
TW201807447A (zh)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676B (zh)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1204B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7831B (zh) 光學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31815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6699B (zh) 影像擷取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2328B (zh) 光學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37207B (zh)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1994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74040B (zh) 光學成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8944B (zh) 光學影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1208B (zh) 拾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6255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5456B (zh) 影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7941B (zh) 光學成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TWI477806B (zh)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65966B (zh) 光學攝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2458B (zh) 成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2824B (zh) 光學影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901222A (zh)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809788A (zh)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33021B (zh)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903460A (zh) 攝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809784A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827880A (zh)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712388A (zh) 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