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020A -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020A
TW201622020A TW104126986A TW104126986A TW201622020A TW 201622020 A TW201622020 A TW 201622020A TW 104126986 A TW104126986 A TW 104126986A TW 104126986 A TW104126986 A TW 104126986A TW 201622020 A TW201622020 A TW 2016220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rganic
forming
laminated
in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6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8517B (zh
Inventor
Noboru Yasumoto
Akio Naito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Electr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Electron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Electro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2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5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在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的密封膜之 際,消解因使用硬遮罩而選擇性形成有機膜所致之問題。 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係 在形成有複數個有機EL元件(2)的基板(1)上,以覆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11)與有機膜(12)之構造之密封膜的方法,具有:在基板(1)之全面以1次以上交替地形成無機膜(11)與有機膜(12),而形成層積膜(13)的工程;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層積膜(13)中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之部分的工程;及以遮蔽層積膜(13)之有機膜(12)之側端面的方式,形成覆蓋所殘存之層積膜(14)的遮蔽無機膜(15),而使密封膜(16)完成的工程。

Description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由於使用了有機EL元件之有機EL顯示裝置為低消耗電力、自然發光型,且可獲得由有機發光材料而來的多彩色調發光,因此,被當作次世代之顯示裝置而備受矚目。
有機EL元件,係在複數個元件形成區域(該元件形成區域,係在基板上設置成矩陣狀)層積有作為發光層之有機EL層與電極層等的狀態下被予以形成。一般而言,由於形成有機EL層的有機化合物會因為水分或氧氣等而容易劣化,因此,以防止水分或氧氣等混入至有機EL層界面的情形為目的,進行下述步驟:在與有機EL元件相對應的區域中,以不會對有機EL層帶來影響之程度的溫度來形成密封膜。
作為有機EL元件之密封膜,係使用層積了無機膜與有機膜者。在專利文獻1中,係提出如下述技術: 使用圖案形成用之硬遮罩,形成有機膜與無機膜,而防止水分或氧氣侵入有機EL元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5189號公報
但是,如上述技術,在使用硬遮罩來選擇性地形成用於密封膜之有機膜的情況下,係在進行成膜之際,在硬遮罩形成有大量的沈積物(附著物),而導致其沈積物成為微粒而使製品之良率下降。又,如此一來,因為在硬遮罩易形成有沈積物,因此,必須頻繁地更換硬遮罩,進而造成運轉率下降及運轉成本上升。而且,在使用像這樣的硬遮罩來進行選擇性成膜時,由於會發生成膜粒子迴繞至遮罩下方等,又因硬遮罩而助長中心與端部之不均勻,因此,將難以進行均勻的成膜。像這樣的不均勻,係伴隨著基板之大型化而變得顯著。
因此,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來作為課題,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係可在對有機EL元件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的密封膜之際,消解因使用硬遮罩而選擇性形成有機膜所致之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第1觀點,係提供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係在形成有複數個有機EL元件的基板上,以覆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之構造的密封膜,該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特徵係,在至少形成構成前述密封膜的前述有機膜之際,在前述基板之全面進行成膜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
在上述第1觀點中,可在前述基板之全面交替地形成前述無機膜與前述有機膜1次以上,而得到層積膜,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前述層積膜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
本發明之第2觀點,係提供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係在形成有複數個有機EL元件的基板上,以覆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之構造的密封膜,該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特徵係,具有:在前述基板之全面交替地形成前述無機膜與前述有機膜1次以上,而形成層積膜的工程;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前述層積膜中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之部分的工程;及以遮蔽前述層積膜之前述有機膜之側端面的方式,形成覆蓋所殘存之層積膜的遮蔽無機膜,而使密封膜完成的工程。
在上述第2觀點中,前述層積膜之最下層, 係可設成為無機膜。又,前述層積膜之最上層,係亦可為無機膜,或亦可為有機膜。
即使在上述第1觀點及第2觀點中,前述乾蝕刻,係亦可藉由使用了蝕刻用之硬遮罩的電漿蝕刻來予以進行。
根據本發明,由於是在以覆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之構造的密封膜時,在至少形成構成密封膜的有機膜之際,在基板之全面進行成膜之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因此,不需使用硬遮罩選擇性形成有機膜,而能消除在使用硬遮罩選擇性形成有機膜時之微粒產生、高頻度地進行遮罩更換、均勻地進行成膜之困難性的問題。
又,由於是在基板之全面交替地形成前述無機膜與前述有機膜1次以上而形成層積膜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層積膜中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且以遮蔽層積膜之有機膜之側端面的方式,形成覆蓋所殘存之層積膜的遮蔽無機膜,而使密封膜完成,因此,可在使用硬遮罩來選擇性形成有機膜之際,消解上述問題,並且能夠形成可確實地防止水分或氧氣經由有機膜侵入的密封膜。
1‧‧‧基板
2‧‧‧有機EL元件
3‧‧‧堤部
11‧‧‧無機膜
12‧‧‧有機膜
13、13’‧‧‧層積膜
14、14’‧‧‧殘存層積膜
15‧‧‧遮蔽無機膜
16、16’‧‧‧密封膜
[圖1]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流程圖。
[圖2]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工程剖面圖。
[圖3]用於說明以往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工程剖面圖。
[圖4]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工程剖面圖。
以下,參閱添加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第1實施形態。
圖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流程圖;圖2,係其工程剖面圖。
在形成密封膜以前,在基板1上形成複數個包含有由有機EL層所構成之發光層的有機EL元件2(工程1、圖2(a))。
基板1之材料並不特別限定,可列舉出例如 玻璃板、陶瓷板、塑膠薄膜、金屬板等。在基板1中,呈框狀之堤部3(bank),係形成為矩陣狀,而在堤部3內形成有有機EL元件2。因此,複數個有機EL元件2,係在基板1上形成為島狀。
有機EL元件2,係層積由有機EL層所構成的發光層與設置於其上下的電極而成,且形成於在基板1所形成的驅動電路(未圖示)上。
有機EL層,係可從電極注入電子及電洞,且由有機發光物質(該有機發光物質,係所注入的電荷可進行移動而電洞與電子再結合進而發光)所構成。作為有機發光物質,係只要為一般使用於發光層之低分子或高分子的有機物質即可,並不特別限定。
在像這樣形成有機EL元件2後,而形成密封膜時,係首先,在包含有機EL元件2的基板1全面形成無機膜11,其次,形成有機膜12,重覆進行該些而形成成為密封膜之主要部的層積膜13(工程2、圖2(b))。此時之重複次數為任意,有機膜12亦可為1層。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層積膜13之最上層,係無機膜11。
無機膜11,係除了具有將水分或氧氣密封的功能之外,亦要求具有絕緣性。作為滿足像這樣之特性的材料,係可列舉出Al2O3、SiN、SiO2等。成膜手法並不特別限定,可適當地使用化學蒸鍍法(CVD法)、原子層沈積法(ALD法)、濺鍍等的物理蒸鍍法(PVD 法)。在CVD法中,係可使用熱CVD、電漿CVD、微波CVD等、各種樣態。
作為有機膜12,係可列舉出丙烯酸系之單體等所通常使用者。成膜手法並不特別限定,可列舉出真空蒸鍍法或電漿CVD。
層積膜13中之確保密封性能的主要雖是無機膜11,但由於無機膜硬且易產生缺陷,因此,在無機膜11層積具有緩衝功能的有機膜12。
在層積膜13之成膜結束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層積膜13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工程3、圖2(c),(d))。進行乾蝕刻時,係如圖2(c)所示,在蝕刻裝置內裝設蝕刻用之硬遮罩20,僅選擇性地蝕刻層積膜13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藉由,如圖2(d)所示,層積膜13中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係僅殘存為殘存層積膜14。作為此時之乾蝕刻,係可採用一般之電漿蝕刻。此時之電漿形成手法並不特別限定。在此,所謂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係指用以覆蓋有機EL元件的足夠區域。如本實施形態般,在堤部內形成有機EL元件時,係亦可以在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包含有堤部的方式,將直至鄰接於堤部外側之有機EL元件的部分設成為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
其後,在基板1全面形成用以遮蔽有機膜12之側端面的遮蔽無機膜15,而使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 殘存層積膜14之構造的密封膜16完成(工程4、圖2(e))。此時之遮蔽無機膜15的成膜手法,係亦可與無機膜11相同。
藉由工程3所蝕刻後之殘存層積膜14,雖係當有機膜12之側端面露出而將其直接設成為密封膜時,存在有水分或氧氣從水平方向經由有機膜12侵入有機EL層界面而造成有機EL層劣化之虞,但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殘存層積膜14,因此,有機膜12之側端面會被遮蔽無機膜15遮蔽,從而防止水分或氧氣等通過有機膜12而侵入有機EL元件側。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採用在基板1全面形成無機膜11及有機膜12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不要部分的手法,藉由此,與使用以下進行說明之硬遮罩之選擇性成膜的手法相比,更具有各種優點。
選擇性成膜的手法,係可依照例如圖3所示來進行。亦即,如圖3(a)所示,與圖2(a)所示相同地,在基板1上形成了有機EL元件2的狀態下,如圖3(b)所示,在包含有機EL元件2的基板1全面形成無機膜11。其次,如圖3(c)所示,在成膜裝置內裝設成膜用之硬遮罩30,且僅在基板1表面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形成有機膜12。重覆像這樣之無機膜11與有機膜12之成膜預定次數(圖2(d),(e)),而形成層積膜23。最後,在基板1全面形成遮蔽無機膜15,而使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層積膜23之構造的密封膜26完成 (圖3(f))。
如此一來,以往,雖係在基板1表面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形成成為密封膜26之一部分的有機膜12時,使用利用了硬遮罩之選擇性成膜的手法,但會因此而產生了如下述般的問題。
[1]在進行成膜之際,在硬遮罩形成有大量的沈積物(附著物),而導致其沈積物成為微粒而使製品之良率下降。
[2]因為在硬遮罩易形成有沈積物,因此,必須頻繁地更換硬遮罩,而造成運轉率下降及運轉成本上升。
[3]在使用硬遮罩來進行選擇性成膜時,由於會發生成膜粒子迴繞至遮罩下方等,並因為硬遮罩而助長中心與端部之不均勻,因此,將難以進行均勻的成膜(特別是伴隨著基板之大型化而變得顯著)。
對此,由於在本發明中,係在形成構成密封膜之有機膜時,使用在基板全面進行成膜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不要部分的手法,而不使用利用了硬遮罩之選擇性成膜的手法,因此,如下述可消解以往的課題。
[1]在進行成膜之際,在硬遮罩不會形成有沈積物(附著物),且亦不會產生微粒。
[2]不會因成膜用硬遮罩之更換而產生運轉率下降及運轉成本上升。
[3]在進行成膜之際,由於不使用硬遮罩,因此,可進行均勻的成膜。
在進行乾蝕刻之際,雖使用蝕刻用之硬遮罩,但不會發生像成膜用之硬遮罩這樣的問題。亦即,在進行蝕刻之際,雖由於在硬遮罩幾乎不會形成沈積物,因此,來自硬遮罩之微粒的影響小,又,發生電漿對遮罩所致之損傷,但基於此之遮罩的更換頻度,係與成膜用之硬遮罩的更換頻度相比極少。
又,由於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形成無機膜11與有機膜12的層積膜13之後,藉由乾蝕刻來一次將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去除,因此,工程簡單。
<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
圖4,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的工程剖面圖。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與圖2(a)相同地,在基板1上形成複數個包含有由有機EL層所構成之發光層的有機EL元件2後(圖4(a))而形成密封膜時,在包含有機EL元件2之基板1全面形成無機膜11,其次,形成有機膜12,重覆進行該些而形成成為密封膜之主要部的層積膜13’(圖4(b))。此時之重複次數,係任意;有機膜12,係亦可為1層。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層積膜13’之最上層,係有機膜12。
層積膜13’之成膜結束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 層積膜13’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圖4(c),(d))。在進行乾蝕刻時,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僅選擇性地蝕刻層積膜13’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如圖4(d)所示,層積膜13’中之對應於有機EL元件的區域,係僅殘存為殘存層積膜14’。其後,在基板1全面形成遮蔽無機膜15,而使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殘存層積膜14’之構造的密封膜16’完成(圖4(e))。
如本實施形態般,即使使用最上層為有機膜12的層積膜13’,由於亦可獲得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殘存層積膜14’之構造的密封膜16’,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有機膜12之側端面會被遮蔽無機膜15遮蔽,從而防止水分或氧氣通過有機膜12而侵入有機EL元件側。在本實施形態中,層積膜13’之最上層雖為有機膜12,但由於最後是以遮蔽無機膜15來覆蓋層積膜13’,因此,密封效果足夠。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亦採用在基板1全面形成無機膜11及有機膜12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不要部分的手法,藉由此,與實施形態1之情況相同地,不會發生如使用了以往之硬遮罩之選擇性成膜之手法般的問題。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亦可在形成無機膜11與有機膜12之層積膜13’後,藉由乾蝕刻一次將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去除,因此,工程簡單。
<其他適用>
另外,本發明,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在形成無機膜與有機膜之層積膜後,一次將對應於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進行乾蝕刻,但亦可在每次形成有機膜後,將對應於有機膜之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進行乾蝕刻。
1‧‧‧基板
2‧‧‧有機EL元件
3‧‧‧堤部
11‧‧‧無機膜
12‧‧‧有機膜
13‧‧‧層積膜
14‧‧‧殘存層積膜
15‧‧‧遮蔽無機膜
16‧‧‧密封膜
20‧‧‧硬遮罩

Claims (8)

  1. 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係在形成有複數個有機EL元件的基板上,以覆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之構造的密封膜,該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特徵係,在至少形成構成前述密封膜的前述有機膜之際,在前述基板之全面進行成膜後,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基板之全面交替地形成前述無機膜與前述有機膜1次以上,而得到層積膜,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前述層積膜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的部分。
  3. 一種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係在形成有複數個有機EL元件的基板上,以覆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的方式,形成層積有無機膜與有機膜之構造的密封膜,該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特徵係,具有:在前述基板之全面交替地形成前述無機膜與前述有機膜1次以上,而形成層積膜的工程;藉由乾蝕刻來去除前述層積膜中之對應於前述有機EL元件之區域以外之部分的工程;及以遮蔽前述層積膜之前述有機膜之側端面的方式,形成覆蓋所殘存之層積膜的遮蔽無機膜,而使密封膜完成的 工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層積膜之最下層,係無機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層積膜之最上層,係無機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層積膜之最上層,係有機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乾蝕刻,係藉由使用蝕刻用之硬遮罩的電漿蝕刻來予以進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乾蝕刻,係藉由使用蝕刻用之硬遮罩的電漿蝕刻來予以進行。
TW104126986A 2014-08-21 2015-08-19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TWI658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8458A JP6486033B2 (ja) 2014-08-21 2014-08-21 有機el素子封止膜の形成方法
JP2014-168458 2014-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020A true TW201622020A (zh) 2016-06-16
TWI658517B TWI658517B (zh) 2019-05-01

Family

ID=5542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986A TWI658517B (zh) 2014-08-21 2015-08-19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86033B2 (zh)
KR (1) KR20160023577A (zh)
CN (1) CN105390622B (zh)
TW (1) TWI658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6865B2 (ja) * 2016-06-24 2020-01-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09860410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KR102092020B1 (ko) * 2018-07-13 2020-03-23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디스플레이용 기판 증착 시스템
CN110165074B (zh) * 2019-04-30 2021-08-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259240B1 (ko) * 2019-08-09 2021-06-01 순천향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Rtp 방법을 이용한 봉지층의 제조방법
JP7442419B2 (ja) * 2020-10-29 2024-03-0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6901B2 (en) * 1999-10-25 2005-03-15 Vitex Systems, Inc. Method for edge sealing barrier films
JP4185341B2 (ja) * 2002-09-25 2008-11-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多層バリア膜構造、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及び製造方法
JP2005034831A (ja) * 2003-07-01 2005-02-1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バリア多層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05189A (ja) 2005-06-24 2007-01-11 Tokki Corp 有機膜形成用マスク,封止膜形成装置並びに封止膜の形成方法
US20090075034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Nobuhiro Nishita Pattern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4002880A (ja) * 2012-06-18 2014-01-09 Canon Inc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186697B2 (ja) * 2012-10-29 2017-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電子機器
KR102037051B1 (ko) * 2012-12-29 2019-10-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46035A (ja) 2016-04-04
JP6486033B2 (ja) 2019-03-20
KR20160023577A (ko) 2016-03-03
TWI658517B (zh) 2019-05-01
CN105390622B (zh) 2018-09-07
CN105390622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22020A (zh) 有機el元件密封膜之形成方法
US10916600B2 (en) Flexible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219685B2 (ja) 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バックプレーン、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画素定義層の製造方法
WO201603393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16587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611613B (zh) 有機發光裝置及該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548084B (zh) 有機發光裝置
CN109904346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82729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655536B2 (en) Film forming ma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2009038243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190242003A1 (en) Thin film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thin film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1027005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omponents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n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positioned above the insulating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omponents, display panels includ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omponents, and display devices
JP2011127218A (ja) 薄膜蒸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40087470A (ko) 발광소자의 보호막 증착방법
US2016013386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910323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4790896B2 (ja) トップゲート型tftを含む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961657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019728A1 (zh) 掩膜板
US10825877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8147813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150038A (ja) シャドーマスク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297549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45508A (ja) 成膜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ラズマ原子層成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