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9704A -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 Google Patents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9704A
TW201619704A TW104124829A TW104124829A TW201619704A TW 201619704 A TW201619704 A TW 201619704A TW 104124829 A TW104124829 A TW 104124829A TW 104124829 A TW104124829 A TW 104124829A TW 201619704 A TW201619704 A TW 2016197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aminated film
thickness
elongation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taroh I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1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97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得到優異之可撓性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藉由使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且(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於基材膜(11)上進行光聚合,而形成保護塗層(12)。

Description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本發明係關於特別適用於積層在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保護塗層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近年來,作為觸控面板用電極膜之基膜材料,使用高透明性、低吸濕性、折射率穩定性優異的環狀烯烴系樹脂膜(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環狀烯烴系樹脂膜雖然就透明性或吸濕性等的特性方面而言較佳,但是無法說是柔軟性充足。又,由於表面硬度相對較低,因此耐磨擦性低,容易受損。因此,現今進行於環狀烯烴系樹脂膜設置硬塗層。
然而,於環狀烯烴系樹脂膜設置有硬塗層的以往之積層膜,於彎曲試驗中,有不僅硬塗層,而且環狀烯烴系樹脂膜表面亦產生龜裂之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66477號公報
本發明係鑑於此般之實際狀況而提出者,提供一種可得到優異之可撓性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本發明人進行了潛心研究的結果,發現了藉由使用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meth)urethane acrylate oligomer),並將(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設為特定值以上,可得到具有優異可撓性之積層膜。
也就是說,本發明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又,本發明之積層膜其特徵在於:具備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與形成於上述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保護塗層,上述保護塗層係使光硬化性組成物光聚合而成者,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又,本發明之積層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下述步驟:塗佈步驟,其係將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步驟,其係使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而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保護塗層;又,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 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根據本發明,藉由使用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並將(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設為特定值以上,可得到具有優異之可撓性的積層膜。
11‧‧‧基材膜
12‧‧‧保護塗層
13‧‧‧積層膜
14‧‧‧透明電極
15A,15B‧‧‧觸控面板用積層膜
16‧‧‧光學調整層
圖1係表示積層膜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2係表示觸控面板用積層膜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3係表示觸控面板用積層膜之一例的剖面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邊參閱圖式一邊依以下順序來詳細地說明。
1.光硬化性組成物
2.積層膜
3.積層膜之製造方法
4.第1實施例
5.第2實施例
<1.光硬化性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 與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意指包含丙烯酸酯(acrylate)與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又,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可利用下述式來定義。
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Σ〔(寡聚物伸長率(%))×(於成分(C)中所佔比率之比例(%))/100〕
[成分(A):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成分(A)係用於提高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密合性或光硬化性組成物本身之反應性。此種成分(A)係於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丙烯酸酯殘基或甲基丙烯酸酯殘基(以下,記載為(甲基)丙烯酸酯殘基)之聚合性化合物,可從接著劑等領域中所使用之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來適當選擇而使用。
作為成分(A)之具體例,可列舉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羥基-3-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酸丙酯、異三聚氰酸EO改質三丙烯酸酯、ε-己內酯改質參-(-2丙烯醯氧乙基)異三聚氰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ε-己內酯改質參(丙烯醯氧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化(20)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3)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6)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9)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3)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化(4)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等,可使用該等之1種或2種以上。 於該等之中,就密合性、反應性、交聯性、表面硬度等觀點而言,可較佳地使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作為可從市場中得到的具體例,可列舉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M305」、新中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TMM-3L」等。
關於成分(A)於光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含量,若過少,則有密合性、反應性、交聯性、表面硬度等特性惡化之傾向,若過多,則有可撓性、捲曲等特性惡化之傾向,因此較佳為5~50質量%、更佳為15~40質量%。
[成分(B):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成分(B)與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相同,係用於提高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密合性或光硬化性組成物本身之反應性。此種成分(B)係於分子內具有2個丙烯酸酯殘基或甲基丙烯酸酯殘基(以下,記載為(甲基)丙烯酸酯殘基)之聚合性化合物,可從接著劑等領域中所使用之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來適當選擇而使用。
作為成分(B)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丙烯酸酯、雙酚AEO改質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化雙酚A二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環己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烷氧化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烷氧化環己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4)雙酚A二丙烯酸酯、乙氧化(10)雙酚A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烷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 二烷二醇二丙烯酸酯(dioxaneglycol diacrylate)、異三聚氰酸EO改質二丙烯酸酯等,可使用該等之1種或2種以上。於該等之中,就密合性、反應性、交聯性、表面硬度等觀點而言,可較佳地使用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丙烯酸酯。作為可從市場中得到的具體例,可列舉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DCP-A」等。
關於成分(B)於光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含量,若過少,則有密合性、反應性、交聯性、表面硬度等特性惡化之傾向,若過多,則有可撓性、捲曲等特性惡化之傾向,因此較佳為5~50質量%、更佳為15~15質量%。
[成分(C):(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
成分(C)係至少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更佳為含有2種以上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藉由含有2種以上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可得到優異的耐擦傷性。
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係分子內具有衍伸自聚醚多元醇化合物之單元、聚合性之(甲基)丙烯醯氧基、與胺酯鍵之化合物。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例如可使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Z)與末端異氰酸酯胺酯預聚合物反應而得,其中,上述末端異氰酸酯胺酯預聚合物係使聚醚多元醇化合物(X)與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Y)反應而得。
聚醚多元醇化合物(X)例如可以多元醇作為起始劑使環氧烷(alkylene oxide)進行加成聚合而得。作為聚醚多元醇化合物(X)之具 體例,例如可列舉聚四亞甲基二醇(「PTMG」)、聚丙二醇(「PPG」)、聚乙二醇(「PEG」)等多元醇與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環氧丙烷(propylene oxide)等之環氧烷的共聚合物。
作為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Y),例如可列舉:二異氰酸甲苯酯(TDI)、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H-MDI)、聚苯甲烷聚異氰酸酯(粗(crude)MDI)、改質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改質MDI)、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XDI)、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XDI)、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MDI)、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TMXDI)、四甲基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m-TMX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降莰烷二異氰酸酯(NBDI)、1,3-雙(異氰酸甲基)環己烷(H6XDI)等。
作為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Z),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醯基磷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2-羥基丙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醯氧基-2-(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2-hydroxy-3-(meth)acryloyloxy propyl(meth)acrylate)、己內酯改質(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ri(meth)acrylate)、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
作為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可從市場得到的具體例,可列舉: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UT5490」、 「UT5467」、「UT5489」、「UT5522」、「UT5523」、「UT5495」、「UT5496」、「UT5497」、「UT5506」等。
又,作為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以外之成分(C),可列舉:以二異氰酸酯將聚酯乙二醇(polyester glycol)鏈延長並將其兩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化之聚酯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使用了己內酯二醇來取代聚酯乙二醇之己內酯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使用了聚碳酸酯二醇來取代聚酯乙二醇之聚碳酸酯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等。
又,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藉此,可得到積層膜之優異可撓性。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可以下述式來定義。
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Σ〔(寡聚物伸長率(%))×(於成分(C)中所佔比率(%))/100〕
成分(C)之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寡聚物伸長率(斷裂伸長率)較佳為5~300%。又,於成分(C)含有兩種以上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情形時,至少一種的寡聚物伸長率較佳為200%以上。寡聚物伸長率可以下述伸長率(%)來表示:使用棒塗機以乾燥後之厚度為80μm之方式將摻合有100質量份之成分(C)及3質量份之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而成的組成物塗佈於經剝離處理之PET膜,然後,以300mJ/cm2之照射條件使其進行光聚合,藉由根據JISK7127之方法,使用拉伸試驗器(商品名:Tensilon,Orientec(股份有限公司)),以0.5mm/分鐘來拉伸此硬化膜(試驗片:70mm×20mm),而 試驗片切斷(斷裂)時之伸長率(%)。再者,於在寡聚物中含有溶劑之情形時,視需要,可於光硬化之前後,使溶劑揮發後進行測定。
成分(C)於光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含量若過少,則有可撓性惡化之傾向,若過多,則有耐擦傷性惡化之傾向,因此較佳為40~80質量%,更佳為55~70質量%。
[成分(D):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成分(D),可自周知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中適當選擇而使用。作為成分(D),例如可列舉: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磷系光聚合起始劑等,可使用該等之一種或兩種以上。
作為成分(D)之可從市場得到的具體例,就作為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而言,可列舉: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α-羥基-α,α'-二甲基苯乙酮(DAROCUR 1173,BASF Japan公司製)、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IRGACURE 651,BASF Japan公司製)、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DAROCUR 2959,BASF Japan公司製)、2-羥基-1-{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 127,BASF Japan公司製)等。又,作為苯偶醯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二苯甲酮、茀酮、二苯并環庚酮、4-胺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二苯甲酮、4-羥基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等。作為磷系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IRGACURE 819,BASF Japan公司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DAROCURE TPO,BASF Japan公司製)等。於該等之中,就實現平穩的光硬化之觀點而言, 較佳為使用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
成分(D)於光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含量若過少,則有產生由硬度性能降低引起之密合性降低或硬度不足的傾向,若過多,則有由聚合之異常引起之密合性等特性降低的傾向,因此較佳為0.5~25質量%,更佳為1~10質量%。
[其他成分]
又,光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除了上述成分(A)~成分(D)以外,視需要進一步含有無機微粒子(成分(E))。藉此,可調整折射率或使表面粗化,可使抗黏著(anti blocking)性能提高。
作為成分(E),可列舉:氧化矽(silica)、氧化鋁、氧化鋯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又,較佳為利用偶合劑等進行表面處理,為了提高與黏合劑成分之親和性、結合性,特佳為利用具有烷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來進行表面處理。
作為成分(E)之可從市場得到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M23、H83、E83、M06、M44、H94、M18、E65、H58、K26、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Methanol silica sol、MEK-ST(分散於甲基乙基酮中之氧化矽溶膠)、IPA-ST(分散於異丙醇中之氧化矽溶膠)等。
又,成分(E)較佳為平均粒徑在1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凝集體。藉由使用凝集體,可防止成為微米級(micro order)之粒徑,可抑制霧度之上升。再者,成分(E)之平均粒徑於1次粒子之凝集體的情形時,可藉由以下方法而求得:目視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等而得到之 二次電子所釋出之影像照片中的凝集體或是對影像照片進行影像處理,或者是使用利用動態光散射法、靜態光散射法等之粒度分布計等來對凝集體進行測量。再者,此處所謂之平均粒徑,係指個數平均粒徑。又,於粒子並非為球狀之情形時,意指相當於其投影面積之圓的直徑。
成分(E)於光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含量,若過少則有抗黏著性能降低之傾向,若過多,則有霧度上升之傾向,因此較佳為7~15質量%,更佳為9~13質量%。
又,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光硬化性組成物可含有溶劑、調平劑、色相調整劑、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各種熱塑性樹脂材料等添加劑。作為抗靜電劑,例如可使用導電性碳、無機微粒子、無機微粉末、界面活性劑、離子性液體等。該等抗靜電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作為無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粉末之材料,例如可列舉以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為主成分之材料。作為導電性金屬氧化物,例如可使用氧化錫、氧化銦、ATO(氧化銻錫)、ITO(銦錫氧化物)、氧化銻鋅等。
又,光硬化性組成物可藉由依據常用方法將上述之成分(A)~(D)、進而視需要之成分(E)、以及各種添加劑均勻地混合而製造。
上述之光硬化性組成物於進行了光聚合時之厚度為80μm時的斷裂伸長率為15%以上,較佳為35%以上。又,斷裂伸長率較佳為60%以下。藉此,可得到優異的可撓性及耐擦傷性。又,進行了光聚合時之厚度為80μm時的馬氏硬度較佳為100N/mm2以上。馬氏硬度愈高,則可得到愈優異的耐擦傷性。
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作為形成於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 基材膜之至少單面的保護塗層之組成物尤其有用,於彎曲試驗中,可抑制在保護塗層及環狀烯烴系樹脂膜之表面產生龜裂。又,耐擦傷性亦優異,可較佳地利用於觸控面板用途。
<2.積層膜>
本實施型態之積層膜,具備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與形成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保護塗層,保護塗層係使光硬化性組成物光聚合而成者,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與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圖1係表示積層膜之一例的剖面圖。積層膜13具有在基材膜11之兩面積層有保護塗層12之結構。
基材膜11係由環狀烯烴系樹脂形成為片狀而成。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可列舉:藉由環狀烯烴(例如降莰烷類)之開環複分解聚合與其後續之氫化反應而獲得的以環烯烴為單體之主鏈上具有脂環結構的樹脂(COP),或者藉由環狀烯烴(例如降莰烷類)與α-烯烴(例如乙烯)之加成聚合而獲得的樹脂(COC)。
作為COP之具體例,可列舉以NIPPON ZEON(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ZEONOR」而特定之聚四環十二烯等。又,作為COC之具體例,可列舉:以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之商品名「TOPAS」而特定之乙烯-降莰烷共聚物、以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之商品名「APEL」 而特定之乙烯-四環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亦可藉由周知之方法對由該等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膜賦予相位差功能。
基材膜11之厚度根據應用其之光學裝置之種類或性能而不同,通常為25~200μm,較佳為40~150μm。又,基材膜11之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通常和MD方向及TD方向無關,也就是說,與膜之面內方向無關,而為20%以下。
保護塗層12係由使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而成。保護塗層12之厚度通常為0.5~8μm,較佳為0.8~7μm。再者,保護塗層12亦可僅積層於基材膜11之單面。
藉由此種積層膜,於彎曲試驗中,可抑制在基材膜11及保護塗層12之表面產生龜裂。又,耐擦傷性亦優異,因此可較佳地利用於觸控面板用途。
圖2及圖3係表示觸控面板用積層膜之一例的剖面圖。圖2所示之觸控面板用積層膜15A於基材膜11之兩面形成有保護塗層12,並於保護塗層12之表面進一步形成有ITO等周知的透明電極14。又,於圖3所示之觸控面板用積層膜15B中,在保護塗層12與透明電極14之間,形成有周知之相位差膜等之光學調整層16。
於此種積層膜之至少一面,藉由周知的方法形成ITO膜或是使用有具有導電性之微粒子或奈米線形狀材料等之透明電極,從而可較佳地利用為觸控面板用積層膜。進而,藉由將此種觸控面板用積層膜積層於液晶顯示元件或有機EL顯示元件等影像顯示元件,而可較佳地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之影像顯示/輸入裝置。
<3.積層膜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積層膜之製造方法具有下述步驟:塗佈步驟,其係將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步驟,其係使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而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保護塗層;又,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與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以下對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之製備步驟、對基材膜進行前處理之前處理步驟、塗佈光硬化性組成物之塗佈步驟、與形成保護塗層之形成步驟進行說明。
[製備步驟]
首先,使用分散機等攪拌機,依據常用方法將含有上述之成分(A)~(D)、進而視需要之無機微粒子(成分(E))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均勻地混合而進行製備。該光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當然具有透光性,且不會因著色、霧度而使透射光之色相、透射光量明顯變化者。
作為溶劑,例如只要為使所用之樹脂原料充分溶解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周知之有機溶劑。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MEK、MIBK、ANON等酮系溶劑;IPA、n-BuOH、t-BuOH等醇系溶劑;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酯系溶劑;二醇醚系溶劑等。
[前處理步驟]
接著,為了提高基材膜與由光硬化性組成物構成之硬化物層的密合性,較佳為藉由氧化法或凹凸化法對基材膜之單面或兩面實施表面處理。作為氧化法,例如可列舉:電暈放電處理、輝光放電處理、鉻酸處理(濕式)、火焰處理、熱風處理、臭氧/紫外線照射處理等。
[塗佈步驟]
繼而,將以上述方式進行製備而得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基材膜上。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周知之方法。作為周知之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微凹版塗佈法、線棒塗佈法、直接凹版塗佈法、模具塗佈法、浸漬法、噴塗法、逆輥塗佈法、淋幕式塗佈法、缺角輪塗佈(comma coat)法、刮塗法、旋轉塗佈法等。
[形成步驟]
繼而,藉由對塗佈於基材膜上之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乾燥、硬化,而形成由光硬化性組成物所構成保護塗層。藉此,獲得附有保護塗層之膜。
乾燥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自然乾燥,亦可為調整乾燥濕度或乾燥時間等之人工乾燥。其中,於乾燥時對塗料表面吹風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塗膜表面不產生風成波痕。其原因在於若產生風成波痕,則會產生塗佈外觀之惡化、表面之厚度不均。
再者,作為使光硬化性組成物硬化之光,除了紫外線以外,亦可應用γ射線、α射線、電子束等能量線。又,關於觸控面板用積層膜之製造方法,亦可根據此積層膜之製造方法來製造。
【實施例】
<4.第1實施例>
於第1實施例中,製備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與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之光硬化性組成物。然後,測定使光硬化性組成物光聚合而得之硬化膜的斷裂伸長率及馬氏硬度。又,使由光硬化性組成物構成之硬化層形成於基材膜之兩面從而製作積層膜,針對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及耐擦傷性進行評價。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為該等實施例。
斷裂伸長率之測定、馬氏硬度之測定、積層膜之製作、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之評價、及積層膜之耐擦傷性之評價係以下述方式進行。
[斷裂伸長率之測定]
利用棒塗機將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經剝離處理的PET膜後,以300mJ/cm2的照射條件使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從而得到厚度80μm的硬化膜。藉由根據JISK7127之方法,使用拉伸試驗器(商品名:Tensilon,Orientec(股份有限公司)),以速度0.5mm/分鐘拉伸硬化膜(試驗片:70mm×20mm),求出試驗片切斷(斷裂)時之伸長率。於實用上,硬化膜的斷裂伸長率理想為35%以上。
又,關於成分(A)~成分(C)之各成分的斷裂伸長率,亦進行相同測定。使用棒塗機以乾燥後之厚度為80μm之方式來將摻合有100質量份之測定對象成分及3質量份之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而成的組成物塗佈於經剝離處理之PET膜,然後,以300mJ/cm2之照射條件使其進行光聚合,藉由根據JISK7127之方法,使用拉伸試驗器(商品名:Tensilon,Orientec(股份有限公司)),以0.5mm/分鐘之速 度來拉伸此硬化膜(試驗片:70mm×20mm),求出試驗片切斷(斷裂)時之伸長率(%)。再者,於在寡聚物中含有溶劑之情形時,視需要,可於光硬化之前後,使溶劑揮發後進行測定。
[馬氏硬度之測定]
利用棒塗機將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經剝離處理的PET膜後,以300mJ/cm2的照射條件使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從而得到厚度80μm的硬化膜。利用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ron Alpha等將硬化膜(試驗片:70mm×20mm)之與測定面相反之側固定於載玻片。選擇測定面之任意位置,以使最大壓入深度成為硬化膜之平均厚度之10%以下的方式,利用維氏壓頭測定表面硬度。測定係利用馬氏硬化計(HM500,Fischer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定。於實用上,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理想為100N/mm2以上。再者,為了將對用以固定之接著劑的影響抑制為最小限度,較佳為儘可能薄地塗佈接著劑。
[積層膜之製作]
作為基材膜,使用實施電暈處理後之厚度75μm的環狀烯烴樹脂膜(使苯乙烯系彈性體相對於樹脂成分為10%左右地分散於COC樹脂並進行膜化而成者,其斷裂伸長率於MD方向及TD方向皆未達6%)。於此基材膜之兩面塗佈光硬化性組成物後,以300mJ/cm2之照射條件進行光聚合,於基材膜之兩面分別形成保護塗層,從而得到積層膜。
[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之評價]
針對積層膜(試驗片:100m×20mm)於10個部位以一分鐘內60次的速度進行「在基材膜之MD(Machine Direction)方向彎折一次」之彎曲操作, 利用10倍的光學顯微鏡來觀察基材膜表面有無龜裂。然後,將完全未觀察到龜裂之彎折部位計數為良好。雖然亦取決於用途,但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較理想為7以上。
[積層膜之耐擦傷性之評價]
將積層膜(試驗片:100mm×50mm)安裝於刮痕試驗機(商品名:學振型摩擦堅牢度試驗機,Tester Sangyo(股份有限公司)),對#0000之鋼絲絨施加荷重250g,對硬化層表面進行20次(10個往返)刮痕試驗,以目視觀察有無傷痕。將完全未觀察到傷痕之情況評價為良好「○」,將觀察到傷痕的情況評價為不良「×」。
又,將積層膜(試驗片:100mm×50mm)安裝於刮痕試驗機(商品名:學振型摩擦堅牢度試驗機,Tester Sangyo(股份有限公司)),對酒精綿棒施加荷重250g,對硬化層表面進行20次(10個往返)刮痕試驗,以目視觀察有無傷痕。將完全未觀察到傷痕之情況評價為良好「○」,將觀察到傷痕的情況評價為不良「×」。
<4-1.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1>
[實施例1]
作為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使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305,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使用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DCP-A,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1)),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 (UT5467,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2)),使用官能基數為2且寡聚物伸長率為25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90,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使用2-羥基-1-{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127,BASF JAPAN公司製)。
如表1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2)(UT5490)43.7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25.0wt%、成分(C2)(UT5490)38.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 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3]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3.0wt%、成分(C2)(UT5490)50.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4]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0.8wt%、成分(B)8.3wt%、成分(C1)(UT5467)20.9wt%、成分(C2)(UT5490)47.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9%,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 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5]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7.7wt%、成分(B)11.1wt%、成分(C1)(UT5467)17.9wt%、成分(C2)(UT5490)40.3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9%。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9%,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9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6]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8.0wt%、成分(C2)(UT5490)55.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19.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6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9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7]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17.3wt%、成分(B)6.9wt%、成分(C1)(UT5467)22.4wt%、成分(C2)(UT5490)50.4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6%,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9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8]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29.1wt%、成分(C2)(UT5490)33.9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38.7%。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4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8,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9]
如表1所示,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藉由以成分(A)31.2wt%、成分(B)12.5wt%、成分(C1)(UT5467)16.4wt%、成分(C2)(UT5490) 36.9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4%,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3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7,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如實施例1~9所示般,於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之情形時,可得到良好的高速可撓性之評價結果。又,可知如實施例1~5、8、9般當馬氏硬度為100N/mm2以上之情形,可得到良好的耐擦傷性(鋼絲絨、酒精綿棒)。
<4-2.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2>
接著,改變成分(C)之種類,針對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進行驗證。作為成分(C1),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67,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2),使用官能基數為2且寡聚物伸長率為25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90,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3),使用官能基數為6且寡聚物伸長率為34%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89,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4),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3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06,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10]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10.0wt%、成分(C1)(UT5467)19.0wt%、成分(C2)(UT5490)44.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7.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 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1]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10.0wt%、成分(C1)(UT5467)33.0wt%、成分(C2)(UT5490)30.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23.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2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5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8,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2]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10.0wt%、成分(C1)(UT5467)33.0wt%、成分(C2)(UT5490)30.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5.5%。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6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7,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
[實施例13]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10.0wt%、成分(C3)(UT5489)19.0wt%、成分(C2)(UT5490)44.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84.9%。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4]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10.0wt%、成分(C2)(UT5490)44.0wt%、成分(C4)(UT5506)19.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86.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9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5]
如表2所示,藉由以成分(A)29.0wt%、成分(B)12.0wt%、成分(C1)(UT5467)20.0wt%、成分(C2)(UT5490)36.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63.9%。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4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8,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0~15亦與實施例1~9一樣,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因此可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
<4-3.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3>
接著,作為成分(C1),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67,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2),使用使用官能基數為2且寡聚物伸長率為25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90,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3),使用官能基數為6且寡聚物伸長率為34%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89,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4),使用官能基數為5且寡聚物伸長率為72%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22,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5),使用官能基數為4且寡聚物伸長率為11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23,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6),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16%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95,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7),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13%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8),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5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97,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9),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3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506,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比較例1]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3)(UT5489)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6.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1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2,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2]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4)(UT5522)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52.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4%,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99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4,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3]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 (UT5467)19.4wt%、成分(C5)(UT5523)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78.9%。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8%,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83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5,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4]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6)(UT5595)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3.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22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5]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7)(UT5596)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 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1.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23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6]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8)(UT5597)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37.4%。 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0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7]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9)(UT5506)43.6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9.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 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12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2,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8]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4)(UT5522)63.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72.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87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4,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6]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5)(UT5523)63.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10.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24%,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6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7,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7]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2)(UT5590)63.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50.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86%,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82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9]
如表3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8)(UT5523)63.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50.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4%,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6,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如比較例1~9般,於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未達80%之情形時,無法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另一方面,如實施例16、17般,即便於使用1種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情形,於寡聚物伸長率為80%以上之情形時,可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
又,如比較例1~9般,於使用寡聚物伸長率未達10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來作為成分(C)之情形時,無法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另一方面,如實施例1、16、17般,於使用寡聚物伸長率為100%以上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之情形時,可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
<4-4.關於成分(A)~(C)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
接著,針對不摻合成分(A)或成分(B)之情形,不摻合聚醚系胺酯寡聚物來作為成分(C)之情形的高速可撓性進行驗證。作為成分(B1),使用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DCP-A,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B2),使用異三聚氰酸EO改質二丙烯酸酯(M215,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CO1),使用官能基數為9且寡聚物伸長率為35%之己內酯系胺酯寡聚物(UT5236),作為成分(CO2),使用官能基數為6且寡聚物伸長率為0.8%之丙烯酸胺酯寡聚物(UV7605,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D1),使用2-羥基-1-{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127,BASF JAPAN公司製),及作為成分(D2),使用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除此以外,使 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比較例10]
如表4所示,不摻合成分(B),藉由以成分(A)34.0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2)(UT5490)43.6wt%、及成分(D2)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6,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1]
如表4所示,不摻合成分(A),藉由以成分(B1)34.0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2)(UT5490)43.6wt%、及成分(D2)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5,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2]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29.1wt%、成分(CO1)58.2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35.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2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6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4,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3]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38.8wt%、成分(CO1)48.5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35.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8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2,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4]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48.5wt%、成分(CO1)38.8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35.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 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3%,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9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5]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29.1wt%、成分(CO1)19.4wt%、成分(CO2)38.8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2.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206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6]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29.1wt%、成分(CO1)29.1wt%、成分(CO2)29.1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9%。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94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比較例17]
如表4所示,藉由以成分(A)9.7wt%、成分(B2)29.1wt%、成分(CO1)38.8wt%、成分(CO2)19.4wt%、及成分(D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3.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10%,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82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2,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如比較例10、11般,不添加成分(A)或成分(B)之任一者的情形,即便於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之情形,亦無法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又,如比較例12~17般,於不摻合聚醚系胺酯寡聚物作為成分(C),而是使用己內酯系胺酯寡聚物或多官能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情形時,亦無法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
<4-5.關於成分(D)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
接著,對成分(D)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進行驗證。使用2-羥基-1-{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127、BASF JAPAN公司製)作為成分(D1),並使用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IRGACURE184、BASF JAPAN公司製)作為成分(D2)。除此之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18]
如表5所示,藉由以成分(A)24.5wt%、成分(B)9.8wt%、成分(C1)(UT5467)19.6wt%、成分(C2)(UT5490)44.1wt%、及成分(D1)2.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19]
如表5所示,藉由以成分(A)24.0wt%、成分(B)9.6wt%、成分(C1)(UT5467)19.2wt%、成分(C2)(UT5490)43.2wt%、及成分(D1)4.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0]
如表5所示,藉由以成分(A)23.8wt%、成分(B)9.5wt%、成分(C1)(UT5467)19.0wt%、成分(C2)(UT5490)42.8wt%、及成分(D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1]
如表5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 (UT5467)19.4wt%、成分(C2)(UT5490)43.6wt%、及成分(D2)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如實施例1、18~20般,成分(D1)於2.0wt%~5.0wt%之範圍內,可得到良好的高速可撓性之評價結果。又,於如實施例21般之成分(D2)的情形,亦可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也就是說,可知道:藉由使用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可得到良好之高速可撓性的評價結果。
<4-6.關於保護塗層之膜厚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
接著,針對保護塗層之膜厚與高速可撓性之關係進行驗證。成分(A)~成分(D)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22]
如表6所示,製備與實施例1為相同溶質成分濃度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3]
如表6所示,製備與實施例1為相同溶質成分濃度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 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4]
如表6所示,製備與實施例1為相同溶質成分濃度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4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實施例25]
如表6所示,製備與實施例1為相同溶質成分濃度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5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8,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
根據實施例1、實施例22~25可知,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5μm以下之情形,可得到良好的高速可撓性。又,可知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4μm以下之情形,可得到良好的耐擦傷性
<5.第2實施例>
於第2實施例中,如第1實施例般,製備除了含有成分(A)~成分(D)以外,並含有無機微粒子(成分(E))之光硬化性組成物。然後,與第1實施例相同地,測定使光硬化性組成物光聚合而得之硬化膜的斷裂伸長率及馬氏硬度。又,使由光硬化性組成物所構成之硬化層形成於基材膜之兩面從而製作積層膜,並針對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及耐擦傷性進行評價。進一步,評價積層膜之密合性及抗黏著功能,測定積層膜之表面粗糙度及霧度。再者,本發明並未受該等實施例限定。
密合性之評價、抗黏著功能之評價、表面粗糙度之測定、及霧度之測定係以如下方式進行。
[密合性之評價]
利用切割器對積層膜(50mm×50mm)之保護塗層切出直線狀之切痕,形成100個柵格。對該柵格貼附黏著帶(賽珞凡膠帶(cellophane tape),Nichiban(股份有限公司)),於剝離時,計數不黏附於黏著帶而殘存於積層膜側之柵格數。將該數為100個之情況評價為良好「○」,將未達100個且為30個以上之情況評價為普通「△」,將未達30個之情況評價為不良「×」。
[抗黏著功能之評價]
對積層膜之黏著性能值進行測定。亦即,將使保護塗層之表面彼此密合而成的積層膜切出成短矩形形狀,對密合面積4cm2(2cm×2cm)施予負重 (g),將其外觀狀態設為黏著性能值。將膜間之密合痕跡即牛頓環之產生狀態在20kg以上之情形評價為非常良好「◎」,將10kg以上且未達20kg之情形評價為良好「○」,將300g以上且未達10kg之情形評價為普通「△」,將未達300g之情形評價為不良「×」。
[表面粗糙度之測定]
使用AFM(SPA400,Hitachi-high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測定積層膜之保護塗層的表面粗糙度。
[霧度之測定]
針對積層膜,使用霧度測定儀(HM150,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根據JISK 7136來測定霧度。
<5-1.於實施例1中添加成分(E)>
作為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A)),使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305,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分(B)),使用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DCP-A,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1)),使用官能基數為10且寡聚物伸長率為9%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67,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成分(C2)),使用官能基數為2且寡聚物伸長率為250%之聚醚系胺酯寡聚物(UT5490,日本合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光聚合起始劑(成分(D)),使用2-羥基-1-{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127,BASF JAPAN公司製),作為(成分(E)),使用經具有烷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平均粒 徑為30nm的凝集體(M44,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
[實施例1]
如表7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9.4wt%、成分(C2)(UT5490)43.7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5nm,霧度為0.23%。
[實施例26]
如表7所示,於實施例1之成分中添加成分(E),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18.0wt%、成分(C2)(UT5490)40.6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6.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 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3%。
[實施例27]
如表7所示,於實施例1之成分中添加成分(E),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UT5467)17.7wt%、成分(C2)(UT5490)39.6wt%、成分(D)2.7wt%、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3.3nm,霧度為0.23%。
[實施例28]
如表7所示,於實施例1之成分中添加成分(E),藉由以成分(A)21.6wt%、成分(B)8.6wt%、成分(C1)(UT5467)17.3wt%、成分(C2)(UT5490)38.8wt%、成分(D)2.7wt%、及成分(E)11.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7%。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 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6nm,霧度為0.24%。
[實施例29]
如表7所示,於實施例1之成分中添加成分(E),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6.9wt%、成分(C2)(UT5490)38.0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0nm,霧度為0.25%。
[實施例30]
如表7所示,於實施例1之成分中添加成分(E),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UT5467)16.5wt%、成分(C2)(UT5490)37.1wt%、成分(D)2.6wt%、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2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 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8.0nm,霧度為0.36%。
[實施例31]
如表7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29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5nm,霧度為0.25%。
[實施例32]
如表7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29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根據實施例26~實施例30可知,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根據實施例29、31、32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2.於實施例2中添加成分(E)>
[實施例2]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25.0wt%、成分(C2)(UT5490)38.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5nm,霧度為0.23%。
[實施例33]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23.3wt%、成分(C2)(UT5490)35.3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 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8nm,霧度為0.23%。
[實施例34]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UT5467)22.8wt%、成分(C2)(UT5490)34.5wt%、成分(D)2.7wt%、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1%。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3.3nm,霧度為0.23%。
[實施例35]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1.6wt%、成分(B)8.6wt%、成分(C1)(UT5467)22.3wt%、成分(C2)(UT5490)33.8wt%、成分(D)2.7wt%、及成分(E)11.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 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6nm,霧度為0.24%。
[實施例36]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21.8wt%、成分(C2)(UT5490)33.1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0nm,霧度為0.25%。
[實施例37]
如表8所示,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UT5467)21.3wt%、成分(C2)(UT5490)32.3wt%、成分(D)2.6wt%、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 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2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8.0nm,霧度為0.36%。
[實施例38]
如表8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36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4nm,霧度為0.25%。
[實施例39]
如表8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36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54.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37%,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8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 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可知,實施例2中添加成分(E)之情形亦與在實施例1中添加成分(E)之情形相同,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3.於實施例3中添加成分(E)>
[實施例3]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4.3wt%、成分(B)9.7wt%、成分(C1)(UT5467)13.0wt%、成分(C2)(UT5490)50.0wt%、及成分(D)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3%。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5nm,霧度為0.23%。
[實施例40]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12.1wt%、成分(C2)(UT5490)46.4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 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3nm,霧度為0.23%。
[實施例41]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UT5467)11.8wt%、成分(C2)(UT5490)45.5wt%、成分(D)2.7wt%、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3.3nm,霧度為0.23%。
[實施例42]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1.6wt%、成分(B)8.6wt%、成分(C1)(UT5467)11.6wt%、成分(C2)(UT5490)44.5wt%、成分(D)2.7wt%、及成分(E)11.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2%。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 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6nm,霧度為0.24%。
[實施例43]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1.3wt%、成分(C2)(UT5490)43.6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0nm,霧度為0.25%。
[實施例44]
如表9所示,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UT5467)11.1wt%、成分(C2)(UT5490)42.5wt%、成分(D)2.6wt%、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1%。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 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8%,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8.0nm,霧度為0.36%。
[實施例45]
如表9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43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6.4nm,霧度為0.25%。
[實施例46]
如表9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43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200.4%。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52%,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 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可知,實施例3中添加成分(E)之情形亦與在實施例1中添加成分(E)之情形相同,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4.平均粒徑2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之使用>
作為成分(E),使用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平均粒徑為20nm的凝集體(M23,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之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47]
如表10所示,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18.0wt%、成分(C2)(UT5490)40.6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6.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8nm,霧度為0.23%。
[實施例48]
如表10所示,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UT5467)17.7wt%、成分(C2)(UT5490)39.6wt%、成分(D)2.7wt%、 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3.6nm,霧度為0.23%。
[實施例49]
如表10所示,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6.9wt%、成分(C2)(UT5490)38.0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2nm,霧度為0.25%。
[實施例50]
如表10所示,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UT5467)16.5wt%、成分(C2)(UT5490)37.1wt%、成分(D)2.6wt%、 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2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5nm,霧度為0.36%。
[實施例51]
如表10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49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1nm,霧度為0.25%。
[實施例52]
如表10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49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 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根據實施例47~實施例50可知,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實施例49、51、52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也就是說,可知,作為成分(E),即便添加平均粒徑2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亦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5.平均粒徑3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之使用>
作為成分(E),使用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平均粒徑為30nm的凝集體(M06,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之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53]
如表11所示,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18.0wt%、成分(C2)(UT5490)40.6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6.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6nm,霧度為0.23%。
[實施例54]
如表11所示,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 (UT5467)17.7wt%、成分(C2)(UT5490)39.6wt%、成分(D)2.7wt%、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5nm,霧度為0.23%。
[實施例55]
如表11所示,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6.9wt%、成分(C2)(UT5490)38.0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3nm,霧度為0.25%。
[實施例56]
如表11所示,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 (UT5467)16.5wt%、成分(C2)(UT5490)37.1wt%、成分(D)2.6wt%、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2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5nm,霧度為0.36%。
[實施例57]
如表11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55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4nm,霧度為0.25%。
[實施例58]
如表11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55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 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根據實施例53~實施例56可知,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實施例55、57、58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也就是說,可知,作為成分(E),即便添加平均粒徑3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亦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6.平均粒徑4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之使用>
作為成分(E),使用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平均粒徑為40nm的凝集體(M18,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之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實施例59]
如表12所示,藉由以成分(A)22.6wt%、成分(B)9.0wt%、成分(C1)(UT5467)18.0wt%、成分(C2)(UT5490)40.6wt%、成分(D)2.8wt%、及成分(E)7.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6.0%。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7nm,霧度為0.23%。
[實施例60]
如表12所示,藉由以成分(A)22.1wt%、成分(B)8.8wt%、成分(C1) (UT5467)17.7wt%、成分(C2)(UT5490)39.6wt%、成分(D)2.7wt%、及成分(E)9.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6%。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6nm,霧度為0.23%。
[實施例61]
如表12所示,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6.9wt%、成分(C2)(UT5490)38.0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4.8nm,霧度為0.25%。
[實施例62]
如表12.所示,藉由以成分(A)20.6wt%、成分(B)8.2wt%、成分(C1) (UT5467)16.5wt%、成分(C2)(UT5490)37.1wt%、成分(D)2.6wt%、及成分(E)15.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1%,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2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5nm,霧度為0.36%。
[實施例63]
如表12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61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1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5.5nm,霧度為0.25%。
[實施例64]
如表12所示,藉由以與實施例61相同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 分別形成厚度為3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根據實施例59~實施例62可知,藉由以9.0wt%以上且15.0wt%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成分(E),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實施例61、63、64可知,藉由保護塗層之厚度在1μm以上且3μm以下,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也就是說,可知,作為成分(E),即便添加平均粒徑40nm之甲基丙烯酸系凝集體,亦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5-7.關於成分(E)之種類、粒徑>
作為成分(E1),使用平均粒徑為15nm之氧化矽溶膠(MEK-ST(分散於甲基乙基酮中之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2),使用平均粒徑為30nm之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分散體(H83,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3),使用平均粒徑為30nm之經具有烷基的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分散體(E83,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4),使用平均粒徑為30nm之經具有烷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凝集體(H94,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5),使用平均粒徑為50nm之氧化矽溶膠(MEK-STL(分散於甲基乙基酮中之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6),使用平均粒徑為50nm之氧化矽溶膠(IPA-STL(分散於異丙醇中之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7),使用平均粒徑為100nm之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分散體(E65,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8),使用平均粒徑為100nm之經具有烷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分散體(H86,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9),使用平均粒徑為100nm之經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 烷偶合劑進行了表面處理之凝集體(K26,C.I.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10),使用平均粒徑為100nm之氧化矽溶膠(IPA-ST-ZL(分散於異丙醇中之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為成分(E11),使用平均粒徑為100nm之氧化矽溶膠(MEK-ST-ZL(分散於甲基乙基酮中之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除此之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成分。
又,藉由以成分(A)21.1wt%、成分(B)8.4wt%、成分(C1)(UT5467)16.9wt%、成分(C2)(UT5490)38.0wt%、成分(D)2.6wt%、及成分(E)13.0wt%之溶質成分濃度來進行均勻混合,而製備光硬化性組成物,從而製作厚度為80μm之硬化膜。成分(C)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175.8%。又,於厚度為75μm之基材膜的兩面分別形成厚度為2μm之保護塗層,從而製作積層膜。
[實施例65]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1)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6nm,霧度為0.23%。
[實施例66]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2)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 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1nm,霧度為0.25%。
[實施例67]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3)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0nm,霧度為0.25%。
[實施例68]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4)及分散劑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2.9nm,霧度為0.25%。
[實施例69]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5)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8nm,霧度為0.23%。
[實施例70]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6)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 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8nm,霧度為0.23%。
[實施例71]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7)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9nm,霧度為0.24%。
[實施例72]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8)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9nm,霧度為0.24%。
[實施例73]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9)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1.0nm,霧度為0.25%。
[實施例74]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10)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8nm,霧度為0.27%。
[實施例75]
如表13所示,添加有成分(E11)時之硬化膜之斷裂伸長率為45%,硬化膜之馬氏硬度為115N/mm2。又,積層膜之高速可撓性的良好次數為10,積層膜之利用鋼絲絨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積層膜之利用酒精綿棒測得的耐擦傷性之評價為○。又,密合性之評價為○,抗黏著功能為×,表面粗糙度為0.8nm,霧度為0.26%。
可知,藉由添加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凝集體的無機微粒子,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又,可知,藉由利用具有烷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表面處理,可提高與黏合劑成分之親和性、結合性,可得到優異的抗黏著功能。
11‧‧‧基材膜
12‧‧‧保護塗層
13‧‧‧積層膜

Claims (24)

  1. 一種光硬化性組成物,其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及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含有兩種以上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15%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15%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60%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60%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光聚合 起始劑為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為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微粒子,該無機微粒子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凝集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微粒子,該無機微粒子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凝集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微粒子,該無機微粒子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凝集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無機微粒子係藉由具有烷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來進行表面處理而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無機微粒子係藉由具有烷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來進行表面處理而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無機微粒子係藉由具有烷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來進行表面處理而成。
  16. 一種積層膜,其具備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與形成於上述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保護塗層,上述保護塗層係使光硬化性組成物光聚合而成者,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 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馬氏硬度為100N/mm2以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15%以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斷裂伸長率為60%以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保護塗層之厚度為1μm以上且4μm以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保護塗層之厚度為1μm以上且4μm以下。
  22. 一種觸控面板用積層膜,其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21項中任一項之積層膜的至少一面形成有透明電極。
  23. 一種影像顯示輸入裝置,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觸控面板用積層膜與影像顯示元件。
  24. 一種積層膜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下述步驟:塗佈步驟,其係將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之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步驟,其係使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光聚合,而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形成保護塗層;又,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含有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2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含有聚醚系(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之 (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與光聚合起始劑,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寡聚物進行了光聚合時厚度為80μm時之寡聚物伸長率的加成平均值為80%以上。
TW104124829A 2014-08-01 2015-07-31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TW201619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8250A JP6505994B2 (ja) 2014-08-01 2014-08-01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9704A true TW201619704A (zh) 2016-06-01

Family

ID=55217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4829A TW201619704A (zh) 2014-08-01 2015-07-31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05994B2 (zh)
TW (1) TW201619704A (zh)
WO (1) WO20160177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126B (zh) * 2017-06-19 2021-07-01 日商郡是股份有限公司 覆蓋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04587A (ja) * 2015-04-28 2016-12-08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JP6983586B2 (ja) * 2016-09-07 2021-12-17 東山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7061429B2 (ja) * 2016-10-03 2022-04-28 株式会社きもと 無機化合物層接着用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該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667303B (zh) * 2018-08-02 2019-08-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塗層光學膜、具有此硬塗層光學膜的偏光板、及含此硬塗層光學膜及/或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8743A (ja) * 1994-11-11 1996-07-23 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紫外線硬化型塗料組成物およびこの塗料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た塗膜
TW522435B (en) * 2000-05-23 2003-03-01 Toray Industries Slurry, display compon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display component
JP2007030479A (ja) * 2005-07-29 2007-02-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84626A (ja) * 2006-04-19 2007-11-01 Daicel Value Coating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当該組成物が塗布されたフィルム
JP2008130212A (ja) * 2006-11-24 2008-06-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硬化性組成物、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法
JPWO2009011211A1 (ja) * 2007-07-13 2010-09-1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5133116B2 (ja) * 2008-04-18 2013-01-3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光情報媒体
JP2009091586A (ja) * 2008-11-27 2009-04-30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樹脂シート
JP6115100B2 (ja) * 2012-11-23 2017-04-1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組成物
JP2015003516A (ja) * 2013-05-24 2015-01-0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保護コート層付フィル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126B (zh) * 2017-06-19 2021-07-01 日商郡是股份有限公司 覆蓋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5994B2 (ja) 2019-04-24
JP2016035013A (ja) 2016-03-17
WO2016017799A1 (ja)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491B (zh) 防眩性硬化塗佈層積薄膜
JP6491394B2 (ja) 成形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
CN109130410B (zh) 硬涂层层合膜及其生产方法
TWI720065B (zh) 硬化塗佈層積薄膜、硬化塗佈層積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669571B (zh) 光硬化性接著劑組成物、偏光板及其製造法、光學構件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629329B (zh) 光硬化性接著劑組成物、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光學構件、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607871B (zh) 附有保護塗層之膜
TW201619704A (zh)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JP2015003516A (ja) 保護コート層付フィルム
JP2013010323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US11407870B2 (e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TW201619307A (zh)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積層膜
KR102651209B1 (ko) 하드 코트 적층 필름
JP6711683B2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
JP6364719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積層体、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積層体
JP6917534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部材
JP2016110025A (ja) 光硬化性樹脂成形体、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17102407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