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9184A -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9184A
TW201619184A TW104131235A TW104131235A TW201619184A TW 201619184 A TW201619184 A TW 201619184A TW 104131235 A TW104131235 A TW 104131235A TW 104131235 A TW104131235 A TW 104131235A TW 201619184 A TW201619184 A TW 2016191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clic peptide
peptide derivative
cells
stellate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3822B (zh
Inventor
鈴木幸一
石黒慎一
苅間澤真弓
江幡真規子
西勒帕空 皮亞瑪斯
平賀貴志
対馬正秋
品田哲郎
西村栄治
寺山靖夫
安田英之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大學法人岩手大學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
學校法人岩手醫科大學
樂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大學法人岩手大學,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 學校法人岩手醫科大學, 樂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國立大學法人岩手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619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9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8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5/00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5/04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5/12Cyclic peptides with only normal peptide bonds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5/00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5/04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5/12Cyclic peptides with only normal peptide bonds in the ring
    • C07K5/126Tetra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61K36/066Clavicipitaceae
    • A61K36/068Cordy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5/00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5/04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5/10Tetrapeptides
    • C07K5/1002Tetra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 C07K5/1016Tetra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and aromatic or cycloaliphati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從具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細腳擬青黴而來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

Description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本發明是關於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及組成物。
無脊椎動物的昆蟲具備與脊椎動物不同的代謝路徑及免疫系,由在活體內合成的種種的生理活性物質所致之強力的自然免疫發揮對病原菌或病毒的抵抗性。又,昆蟲的生態,也與外部的例如其他生物、病原菌、病毒等形成特異性的相互關係。因此之故,近年來關於源自昆蟲及其生態的生理活性物質的研究在進展中,發現了多數以往未知的具有新穎構造的化合物。
本發明者等是做為這樣的背景的一環,至今推進關於冬蟲夏草的藥理效果等的研究。
關於冬蟲夏草的分類及名稱,以往的傳統性的以形態為中心而以交配能力,生態,病原性,化學分類等的表現作為指標,總合性的論其系統關係而命名。現在是由基因型為指標的分子系統分類,重新檢討在冬蟲夏草屬(Cordyceps)及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的系統關係, 配合形態性的特徴而構築、提倡新分類體系。於是,在以下的說明中,記載依據冬蟲夏草生態圖鑑(2014年,誠文堂新光社刊)所述的冬蟲夏草的和名,對於初出的種名則並列以往種名(在括弧內)及新分類種名。
該等冬蟲夏草是寄生於昆蟲的昆蟲病原菌類之一,狹義的解釋是指屬於昆蟲網(Insecta),鱗翅目(Lepidoptera),蝠蛾總科(Hepialoidea),蝠蛾科(Hepialidiae)的淡緣蝠蛾(Endoclita excrescens)為寄主之棲息於以中國的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為首,尼泊爾及不丹的標高3,000至4,000公尺的高山地帶的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也稱為Ophiocordyceps sinensis)而言。寄主昆蟲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半翅目(Hemi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蜻蛉類(Odonata),雙翅目(Diptera)等。
另一方面,廣義的解釋中,這種寄生於昆蟲的成蟲或幼蟲的菌全體也被稱為冬蟲夏草。
然後,有關冬蟲夏草的中藥的材料或做為健康輔助食品素材的科學的知見還在少的階段,但至今的關於冬蟲夏草的生理活性的研究例,有將冬蟲夏草與其生產物作為防止糖尿病,心血管疾患及癌及代謝病,或,延遲該等疾病的進行為有效的營養劑而廣泛被利用(非專利文獻1)。此外,有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水萃取物的抗氧化作用(非專利文獻2),免疫調節作用(非專利文獻 3),在活體內的胰島素抵抗性的減少與胰島素分泌物的增加作用(非專利文獻4),西藏產的冬蟲夏草的冬蟲夏草的熱水萃取的抗高脂血症效果(非專利文獻5),抗腫瘤活性(非專利文獻6),抗炎症作用(非專利文獻7)等的報告。又,在最近,對於由冬蟲夏草單離的蛹蟲草菌素(cordycepin)等生理活性物質,有報告具有以往未被報告的新穎的生理活性等(非專利文獻8至10)。然後,由這種冬蟲夏草的知名度的增高而急激的需要增加所引起的亂採等,西藏產的冬蟲夏草變成高價而取得困難。
又,廣義的解釋的冬蟲夏草的1種的細腳擬青黴(Paecilomyces tenuipes,也稱為Isaria japonica Yasuda),屬於子嚢菌類的冬蟲夏草科的冬蟲夏草屬(Cordyceps),是寄生於家蠶(Bombyx mori,以下簡稱為B.mori)的幼蟲及蛹的菌,由與家蠶蛹的組合的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近年在日本商業化。但是,市販的Cordyceps屬或Paecilomyces屬及Isaria屬的冬蟲夏草的多數商品是由無性種的菌糸培養所調製為多,再者,有關細腳擬青黴的藥理效果的研究報告是比冬蟲夏草為壓倒性的少。
至今,細腳擬青黴的生理活性成分而言,已知有將經添加穀類,或穀類及酵母或其萃取物的培養基栽培的細腳擬青黴的子實體乾燥粉末化,以70%甲醇萃取,以乙酸乙酯-水分配,將水相以正丁醇-水分配,將正丁醇相進行矽凝膠層析,以乙酸乙酯溶出而得之螺旋細腳菌素(spirotenuipesineA,B)(專利文獻1)。又,由寄主(家蠶 蛹)及子實體的混合粉末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單離的環狀六酯肽(hexadepsipeptide)(白僵菌素(Beauvericin))具有大鼠肝癌細胞增殖抑制效果(非專利文獻11),及由寄主(家蠶蛹)分離的子實體作為材料,經60%乙醇萃取,5%甲醇萃取,熱水萃取的過程而得的hanasanagin(3,4-二胍丁醯基-DOPA),已知有自由基(DPPH)消去活性及超氧化物陰離子消去能力(非專利文獻12,13)等。
然後,本發明者等是在推進有關比冬蟲夏草較容易取得,在成本之面,安定供給之面優異的細腳擬青黴的研究中,發現在源自細腳擬青黴粉末的萃取部分,有哺乳動物的腦機能改善效果,及顯著的星狀細胞(astrocyte)增殖促進活性(專利文獻2,3)。於是,本發明者繼續對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與細腳擬青黴的關連性,再進行精心研究。
神經膠細胞(glial cell)的一種的星狀細胞(astrocyte),佔腦的全細胞的約半數。以往,由資訊處理機能是神經細胞所擔任的觀點而言,在神經細胞的周圍存在的星狀細胞的機能,考慮有神經細胞的支持、保護、營養供給等。
另一方面,近年,星狀細胞不只是有神經回路形成機能(非專利文獻14-17),傳達物質濃度調節機能(非專利文獻18,19)的間接性的神經回路形成輔助機制,開始有報告將由神經細胞的輸入及接下來的在星狀細胞間的鈣傳播(非專利文獻20-22),包含類突觸小泡的小泡也在 內可向神經細胞輸出(非專利文獻23,24)等,暗示星狀細胞本身擔任細胞資訊處理的一部分。
再者,也開始有對於形成記憶有關的星狀細胞的角色的研究,記憶等腦的高級機能,被認為是透過神經元與星狀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調控。例如,有記憶形成之後在海馬區的星狀細胞數增加(非專利文獻25),及如將星狀細胞的機能加以抑制則記憶形成會受到阻礙(非專利文獻26)等的報告。
又,以往,在思覺失調症及雙極性障礙,鬱病等精神疾患的腦神經解剖學上可共通看到的異常,已知在宏觀層面有腦室肥大,海馬區,大腦皮質尺寸的縮小,在微觀層面有神經細胞體尺寸的縮小,樹狀突起刺密度的減少,樹狀突起長度的縮短,突觸(synapse)關連蛋白質量的減少等。該等被認為是神經細胞的直接性的異常。但是,在最近,也可共通看到星狀細胞數的減少的報告,基於星狀細胞數的減少的間接性的神經細胞狀態的異常的可能性也受到檢討(非專利文獻27)。
但是,在上述的專利文獻2,3以後,其生理活性受到注目的哺乳動物的腦機能改善效果及星狀細胞的增殖活性的本體的化合物,也還沒有達到從細腳擬青黴被單離,鑑定。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的狀況而做的,提供 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新穎的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及組成物為課題。
本發明者等為了要解決上述的課題而精心進行研究的結果,將細腳擬青黴乾燥粉末的熱水萃取物以二相分配,快速管柱層析,逆相HPLC的精製的結果,成功於新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單離精製,鑑定其化學構造,再者,發現該化合物對初代培養及繼代培養的源自幼小鼠的星狀細胞有顯著的增殖活性,依據該等的知見達到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新穎化合物是以下述的通式(1)代表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為特徴。
(式中,m是0至3,n≧1,R1至R6是氫原子或烴基,R7、R8是羧基或其鹽、或烷氧基羰基,R9是烴基、羥基、烷氧 基、或烷基羰氧基,R10、R11是氫原子、烴基、或烷基羰氧基,R12至R16是氫原子或烴基。)
上述的環狀胜肽衍生物而言,在前述通式(1)中,R1,R2,R3,R4是烷基,n=2至4,R5,R6是氫原子,R7,R8是羧基等為理想。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中,較佳考慮由細腳擬青黴採取。
此外,細腳擬青黴較佳考慮以家蠶的蛹作為培養基而經人工培養者,或含有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製程。
又,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中,也可考慮將環狀胜肽衍生物化學合成。
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較佳以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為有效成分。
又,本發明的醫藥品組成物較佳具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
再者,本發明的醫藥品組成物較佳為使NGF基因及VGF基因的表現量增加者。
又,本發明的醫藥品組成物較佳具有腦機能改善活性。
然後又,本發明的醫藥品組成物較佳具有毛質改善活性。
本發明的食品組成物較佳含有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有優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為首的生理活性機能而有用的新穎環狀胜肽衍生物。然後在其製造方法上,也可將取得容易,成本面,安定供給面為優異的細腳擬青黴作為原料。
第1圖表示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單離精製製程的概要圖。
第2圖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由細腳擬青黴單離精製製程圖。
第3圖例示使用HILIC管柱的HPLC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分離結果圖。
第4圖例示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以1H-NMR的HMBC分析的結果圖。
第5圖表示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1H-NMR光譜。
第6圖表示由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濃度依賴性圖。
第7圖為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佐尼沙胺(Zonisamide)添加於培養的星狀細胞時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圖。
第8圖為將環狀胜肽衍生物及既有醫藥品添加於培養的星狀細胞時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圖。
第9圖為將環狀胜肽衍生物及既有醫藥品添加於培養 的星狀細胞時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圖。縱軸是星狀細胞所攝入的BrdU濃度。
第10圖為將環狀胜肽衍生物添加於培養的人皮膚纖維母細胞(NHDF),人肝臓癌細胞(HepG2)及人白血病細胞(K562)時的細胞增殖活性圖。
第11圖為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及多奈哌奇鹽酸鹽(Donepezil hydrochloride)時的乙醯膽鹼酯酶(AChE)阻礙活性圖。
第12圖為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培養星狀細胞中神經營養因子關連基因的表現解析的結果圖。對被認為任何處理區的細胞都表現一定的GAPDH基因(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內部標準)也做定量,以此為依據而校正想要調查的標靶基因的定量結果。下段是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培養星狀細胞的基因的表現量。上段是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後的培養星狀細胞的基因的表現量。
第13圖為投與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正常老化小鼠及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步入暗箱型被動迴避試驗(step-through passive avoidance test)的結果圖。
第14圖為投與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正常老化小鼠及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莫氏水迷宮(Morris water maze)實驗的結果圖。
第15圖為投與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正常老化小鼠及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體毛的摩擦係數及損傷面積比的圖。
第16圖A至F各分別是產地,種類,培養方法不同 的冬蟲夏草及寄主的家蠶蛹萃取物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結果圖。
如前述,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可由下述通式(1)所代表。
(式中,m是0至3,n≧1,R1至R6是氫原子或烴基,R7、R8是羧基或其鹽或烷氧基羰基,R9是烴基、羥基、烷氧基或烷基羰氧基,R10、R11是氫原子、烴基或烷基羰氧基,R12至R16是氫原子或烴基。)
在這裡,烴基而言,代表直鏈狀或分枝狀的飽和或不飽和,或脂環式者,理想是碳數1至6,較理想是碳數1至4。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的烴部分也是同樣。
理想例而言,可考慮烴基,烴部分是碳數1 至4的烷基。
R7、R8是羧基的鹽而言,例如,可例示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等金屬鹽及銨鹽、胺鹽等。
在前述通式(1)中,例如,可具體的例示R1、R2、R3、R4是烷基的任一種,尤其是甲基及乙基,在n=2至4時,R5、R6是氫原子,R7、R8是羧基,在m=0時,R10、R11是氫原子,R12、R13是氫原子,R14、R15是氫原子及烷基的任一種,特別是甲基等。
在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中,較佳由細腳擬青黴使用各種的萃取、分離方法而採取。
又,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中,細腳擬青黴較佳為家蠶的蛹作為培養基而人工培養。家蠶蛹可為生蛹,亦可為乾燥蛹。使用乾燥蛹時,可保持蛹的形狀而使用,也可將乾燥蛹粉末化所得的蛹粉添加於菇類的公知的人工栽培用培養基而使用。
再者,在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中,不只是由細腳擬青黴採取,也可由胜肽合成等各種公知的化學合成方法的組合而製作。
又環狀胜肽的衍生物化,可以由衍生物胜肽合成,由其他的公知的方法製作。環狀胜肽的衍生物化,可適用公知的酶法及化學的手法。
其次,順著第1圖說明將通式(1)所述的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由細腳擬青黴採取的方法。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由含有以下製 程的製造方法單離精製:(1)將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液乾燥而得熱水萃取物的製程;(2)在前述製程(1)所得的含有熱水萃取物的水溶液與有機溶媒實施二相分配而分離為水萃取部分及有機溶媒萃取的各部分,而得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的製程;(3)在前述製程(2)所得的含有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的溶液進料於承載物後,將該承載物與水及有機溶媒的混合液接觸而做固相萃取,將萃取液乾燥而得固相萃取物的製程;(4)將前述製程(3)所得的含有固相萃取物的溶液,以使用逆相管柱的高速液體層析法分離,將環狀胜肽衍生物單離精製的製程。
以下,對各製程再加說明。又,在以下的各製程中,對所得的各部分以如在後述的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實施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可一邊在任一部分確認有無含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一邊進行單離精製。
在製程(1)中,將細腳擬青黴的熱水萃取液乾燥而得熱水萃取物。
細腳擬青黴在日本、台灣、中國、尼泊爾等廣泛分布,寄生在蛾的蛹、幼蟲、家蠶蛹、幼蟲等,攝取養分而增殖,由蟲的屍體產生淡黄色的子實體。作為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材料而被使用的細腳擬青黴可為自生者,但較佳為以家蠶作為寄主而人工栽培。細腳擬青 黴與作為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比較為容易取得,所以可以抑制製造成本,並可安定的供給環狀胜肽衍生物。
又,細腳擬青黴的寄主,可為家蠶蛹,亦可為家蠶幼蟲。又,家蠶蛹,可為生蛹,亦可為乾燥蛹。使用乾燥蛹時,可保持蛹的形狀而使用,也可將乾燥蛹粉末化所得的蛹粉添加於菇類的公知的人工栽培用培養基而使用。細腳擬青黴的萃取物,於使用生蛹及乾燥蛹作為寄主時的任一者中,在後述的實施例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中,確認同等的生理活性。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方法是有種種的方法的提案,例如,日本專利第3865735號所述的方法,即,可例示將形成繭前的家蠶的幼蟲煮沸後乾燥,將該家蠶幼蟲乾燥粉末50至90質量%,其餘混合豆類、穀類、海藻類或菇類的乾燥粉末的1種或2種以上所成的食物乾燥粉末,對其添加培養液而捏揉,將其在培養箱的底部鋪滿而製成培養基,將此培養基封入於植菌袋而加熱滅菌處理後,在培養基接種冬蟲夏草菌,而培育的方法。
然後,本發明中,例如,較好使用將以上述的方法栽培的細腳擬青黴冷凍乾燥後,粉碎所得的細腳擬青黴粉末。在這裡,在本發明使用的細腳擬青黴粉末,可為只將細腳擬青黴的子實體粉末化,但較佳是將包含子實體及寄主(例如,家蠶)粉末化者。
再者,該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方法是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在該細腳擬青黴粉末添加水, 以高壓釜等加熱的固液萃取,而可得熱水萃取液。加熱條件可適宜設計,但例如,在80至120℃,加熱大約60分鐘程度,而可得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液。再者,將該熱水萃取液離心分離,將上清液過濾而回收濾液,重複實施前述的萃取製程,可將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液以更高的收量獲得。然後,將該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液的上清液的濾液回收,冷凍乾燥而可得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物(PTE)。
在製程(2)中,如第1圖所示,實施將含有在前述製程(1)所得的熱水萃取物的水溶液與有機溶媒的二相分配而分離為水萃取部分及有機溶媒萃取部分,而得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
在該製程中,實施使用水與有機溶媒的二相分配(液液萃取)而可將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物(PTE)分離為水萃取部分及有機溶媒萃取部分。具體而言,例如,將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物溶解於水,將該溶液及有機溶媒放在分液漏斗而振盪,在2液的界面產生物質交換,而可除去在水層所含的有機物等。這時,有機溶媒而言,例如,可例示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機溶媒,其中,尤以使用乙酸乙酯為理想。
然後,將這種方法所得的水萃取部分,例如,實施氮氣風乾處理,或冷凍乾燥處理等,而可得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
在製程(3)中,(3)將含有在前述製程(2)所得 的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的溶液進料於承載物後,將該承載物與水及有機溶媒的混合液接觸而做固相萃取,將萃取液乾燥而得固相萃取物。
在該製程中,可以採用以往公知的精製方法。例如,可例示管柱(矽膠)層析法,其中,較佳可例示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是使用細孔管柱(矽膠),在管柱內部加壓力實行展開因而精製能力優異。
較佳形態而言,例如,可例示在含有在前述製程(2)所得的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溶液進料(添加)的承載物,通入水(超純水)做固相萃取而得萃取液,之後,在逐次升高水與有機溶媒的混合液的濃度下,實施複數次萃取的逐次萃取的方法。在含有前述製程(2)所得的水萃取部分的乾燥物的溶液進料(添加)的承載物,通入水(超純水)做固相萃取,而可將水萃取部分中所含的糖溶出,藉由之後的水與有機溶媒的混合液的固相萃取,而可更確實地實施有效成分的萃取。
在製程(3)中,混合液中的有機溶媒的濃度,較佳為20%至80%,更較佳是40%至70%,尤其較佳是60%左右。混合溶液中的有機溶媒的濃度於該等範圍時,可確實地精製具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又,實施逐次萃取時,在通入水(超純水)做固相萃取後,例如,將混合液中的有機溶媒的濃度逐次升高10%,20%,40%,60%‧‧‧‧而實行萃取而可確實地萃取有效成分。這時,混合液中的有機溶媒的濃度是40%至70%,尤其是60% 左右的萃取液中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又,在製程(3)使用的有機溶媒,可例示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二噁烷、四氫呋喃、異丙醇等,其中,較佳可使用甲醇、乙醇。使用甲醇、乙醇,則可確實地萃取有效成分。
又,經由製程(3)所得的萃取液,適宜地實施冷凍、乾燥等處理而使其濃縮乾燥,可成為固形的萃取物。這種固形的萃取物可直接利用,但依據所供給的後續精製製程,可精製到單一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
在製程(4)中,將含有前述製程(3)所得的固相萃取物的溶液,以使用逆相管柱的高速液體層析法分離,單離精製環狀胜肽衍生物。
在該製程中,可採用以往公知的精製方法,使用的逆相管柱而言,可例示C18、C30管柱等,其中,較佳可例示C30管柱。C30管柱是在承載物的表面設有碳數30的修飾基,承載物的極性低之故,有優異的低極性的化合物的分離能力。
在製程(4)使用的有機溶媒而言,例如,可例示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二噁烷,四氫呋喃,異丙醇等,其中尤理想是可使用高極性溶媒的甲醇,乙醇。由於使用甲醇,乙腈,而可確實萃取有效成分。
又,在製程(4)使用的水系的溶離液而言,可例示MQ,二碳酸二乙酯(diethyl dicarbonate)緩衝液等。
第2圖是表示在後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 由細腳擬青黴的單離精製製程的圖。如在第2圖所示,經由製程(1)至(4),例如可分取如在第3圖所示的,含有在後述的實施例中所得的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峰(F-3-10-4-5-3)。
在實施例的,有關該F-3-10-4-5-3部分,以如在後述的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實施NMR及MS解析的結果,所得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構造決定為下述的式(2)代表的化合物。
該環狀胜肽衍生物是,包含下述的式(3)代表的N-甲基-β羥基多巴(DOPA),纈胺酸,β-羥基白胺酸,麩胺酸的4種的胺基酸的胜肽而成為環狀構造。
NMR解析及MS解析的結果,該環狀胜肽衍生物是現在已知是分子量為566.2588的水溶性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又,對該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構造,使用化學物質的化學構造,資料庫的Scifinder,進行檢索的結果確認為新穎化合物。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以做為醫藥組成物的有效成分而使用。
又,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以含在食品組成物中。
在活體內或活體外,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作用於腦細胞,而可使星狀細胞增殖。因此,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利用於各種疾患或障礙的治療,預防等。
由於星狀細胞佔人的腦的全細胞的約半數,所以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例如,可作為腦挫傷等的治療藥而利用。又,由於星狀細胞有神經回路 形成機能等,所以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利用作為引起認知機能障礙的腦疾患,例如,阿滋海默病,巴金森病等的治療藥。再者,由於星狀細胞參與記憶形成,所以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利用於空間圖形及資訊的補充等的記憶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高。然後,在統合失調症或雙極性障礙,鬱病等精神疾患中可共通看到星狀細胞數的減少(非專利文獻28),所以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也可以利用作為該等精神疾患的治療藥。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以經口或非經口投與。
經口投與時,例如,可以成為錠劑,丸劑,粉劑,喉錠劑,分包包裝,澱粉紙劑,酏劑,懸浮劑,乳劑,液劑,糖漿,氣膠劑,及無菌包裝粉劑等形態。這時,作為添加劑,也可適宜添加慣用的賦形劑,濕潤劑,乳化劑,分散劑,保存劑,甘味劑,芳香劑等。例如,可例示乳糖,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澱粉,阿拉伯樹膠,磷酸鈣,海藻酸鹽,黃蓍膠,明膠,矽酸鈣,微晶纖維素,聚乙烯吡咯酮,纖維素,水,糖漿,及甲基纖維素等。經口投與時,投與量是考慮製劑化方法,投與方式,投與對象者的年齡,體重等而可適宜決定。再者,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不只是醫藥品也可利用於健康補助食品等。
又,非經口投與時,可為靜脈內投與,皮下投與,經皮吸收等之外,也可在腦內直接投與。在腦內 直接投與時,視治療,應改善的症狀等如何,而可適宜選擇腦內的區域。
再者,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不只是對人,也可對各種動物等投與。又,這裡所謂的動物中,包含人的哺乳類動物,家禽等成為食用肉的鳥類等。哺乳動物而言,人之外,例如,可例示猴子、小鼠、大鼠、兔子、山羊、綿羊等實驗動物,豬、牛、馬等家畜,狗、貓等同伴動物等。又,鳥類而言,例如,雞,鶉雞等。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在活體外的實驗系中表現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濃度而言,例如,可例示0.1μM以上50μM以下,理想是1μM以上50μM以下,較理想是1μM以上25μM以下的範圍的濃度。又,在活體內的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作為星狀細胞增殖劑的經口攝取濃度而言,例如,對包含人的哺乳動物,可例示每日0.1μg/kg以上50μg/kg以下,理想是1μM以上50μM以下的範圍,較理想是1μM以上25μM以下的範圍。
又,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增加NGF基因及VGF基因的表現量。
再者,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使用作為腦機能改善劑。
又,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可使用作為毛質改善劑。
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有優異的星狀細胞增殖效果,可有效利用於如上述的各種用途。 又,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由於以比冬蟲夏草較容易取得的細腳擬青黴作為材料之故,在成本面,安定供給面優異。
調控含星狀細胞的神經膠細胞的機能,或將在神經膠細胞表現強的分子群做為標靶的「神經膠細胞藥物開發」,被暗示為今後的藥物開發研究上很重要(非專利文獻29)。本申請案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有成為「神經膠細胞藥物開發」的好例之一的可能性。
[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不受以下所述的實施例所限定。
I.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單離精製 <1>單離精製的製程
第2圖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由細腳擬青黴的單離精製製程的圖。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單離精製製程,包含(1)藉由細腳擬青黴的熱水萃取,(2)藉由熱水萃取物(PTE)的二相分配的區分製程,(3)藉由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的區分製程,(4)藉由逆相高速液體層析法(RP-HPLC)的精製製程的4製程。該等的(1)至(4)的各製程,與在第1圖的概要圖所示的製程(1)至(4)分別相對應。
[A]方法
以下,順著第2圖詳述由(1)至(4)的各製程中的操作。
(1)由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
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的單離精製及構造決定所用的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粉末,由福島縣的東白農產企業組合所提供。
在細腳擬青黴粉末(42g)添加10倍量(w/v)(420ml)的蒸餾水(以下,稱為MQ),在120℃,以高壓釜加熱20分鐘而得熱水萃取物。之後,將熱水萃取物以定性濾紙(No.2 ADVANTEC)過濾而回收(A液),在過濾後的殘渣再添加10倍量(420ml)的MQ,以同條件做第2次的萃取,過濾(B液)。將A液與B液混合後再度過濾,以冷凍乾燥機(EYELA FDU-2100,東京理化器機)冷凍乾燥,將所得的粉末稱為細腳擬青黴熱水萃取物(以下,稱為PTE),到使用之前為止保存在-80℃的超低溫槽。
對於所得的PTE,在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其生理活性,確認在PTE中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2)以二相分配將PTE區分
在前述的製程(1)所得的PTE粉末6g添加50倍量的(w/v)(300ml)的MQ而溶解,移到分液漏斗中。振盪分液漏斗使PTE的濃度梯度均勻,而添加乙酸乙酯300ml。之後,重複振盪及排氣10分鐘後,靜置分液漏斗60分鐘,分離為二層。回收下層的MQ層(MQ-1),在留有乙酸乙酯層的分液漏斗中重新添加蒸餾水300ml,重複同樣的操作。回 收下層的水層(MQ-2)及上層的乙酸乙酯層(EA-1),在分液漏斗放入第1次回收的MQ-1及乙酸乙酯300ml,再度重複同樣的操作。回收下層的MQ層(MQ-1)及上層的乙酸乙酯層(EA-2)。將MQ-1與MQ-2混合作為二相分配的MQ區分,EA-1與EA-2混合作為二相分配的乙酸乙酯區分。將各分別的區分使用旋轉式蒸發器一套(CCA-1100,DPE-1220,SB-1000,N-1000,EYELA DTU-20,ULVAC)及冷凍乾燥機(EYELA FDU-2100)濃縮乾燥,將所得的粉末作為二相分配MQ層萃取物及二相分配乙酸乙酯層萃取物,使用之前為止保存在-80℃的超低溫槽。
對於所得的二相分配MQ層萃取物及二相分配乙酸乙酯層萃取物,由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確認在二相分配MQ層萃取物中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3)藉由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的區分 1)逆相快速管柱的製作
為了要將在前述的製程(2)所得的二相分配MQ層萃取物更精製,而實施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管柱是由乾式充填法製作。將承載物的矽膠(Wakosil 40C18,和光純藥工業)放入於快速層析管到管柱體積為160cm3,以甲醇使其膨潤後,將最初的展開溶媒的MQ添加於500ml層析管到上部,由幫浦(HIBLOW AIR POMP,型式SPP-6EBS,TECHNO高規公司)加壓將溶媒及承載物內的氣泡押出取代。
2)藉由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的區分
將二相分配MQ層萃取物3.5mg溶解於14ml的MQ,進料於所製作的管柱的承載物表面。於幫浦加壓下,將MQ500ml,10%甲醇(甲醇/MQ(1/9,v/v)),20%甲醇(甲醇/MQ(1/4,v/v)),40%甲醇(甲醇/MQ(2/3,v/v)),60%甲醇(甲醇/MQ(3/2,v/v)),80%甲醇(甲醇/MQ(4/1,v/v)),100%甲醇依序流通300ml。所溶出的各分別的區分是使用旋轉式蒸發器一套(CCA-1100,DPE-1220,SB-1000,N-1000,EYELA DTU-20,ULVAC)及冷凍乾燥機(EYELA FDU-2100)濃縮乾燥。將所得的各區分作為,F1:MQ萃取區分,F2:10%甲醇萃取區分,F3:20%甲醇萃取區分,F4:40%甲醇萃取區分,F5:60%甲醇萃取區分,F6:80%甲醇萃取區分,F7:100%甲醇萃取區分,到使用之前為止保存於-80℃的超低溫槽。
對於所得的F1至F7的各區分,則由在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確認在F3部分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4)藉由逆相高速液體層析法(RP-HPLC)的精製
對於在前述的製程(3)所得的F3部分,使用逆相高速液體層析法(RP-HPLC),使用Develosil管柱的步驟1至3的3階段的精製,及使用HILIC管柱的精製的合計4階段實施精製。
1)分析條件
在步驟1至3使用的Develosil管柱的精製,在以下所述的分析條件實施。
(步驟1)管柱:Develosil RPAQUEOUS(20.0 ID×250mm)(野村化學),管柱溫度:40℃,移動相:MQ,甲醇,流速:隨時間而變化,時間程序(%表示在移動層中的甲醇的比率):(0min-60min)1.0%,5.0ml/min,等度(isocratic)→(60min-180min)1.0%-30.4%,2.0ml/min,梯度(gradient)→(180min-212min)30.4%-100.0%,5.0ml/min,梯度→(212min-292min)100.0%,5.0ml/min,等度,終了,檢出波長:254nm。
(步驟2及3)管柱:Develosil RPAQUEOUS(20.0 ID×250mm)(野村化學),管柱溫度:40℃,移動相:含0.01%乙酸的MQ,含0.01%乙酸的甲醇,流速:5.0ml/min,時間程序(%表示移動層中的含0.01%乙酸的甲醇的比率):(0min-30min)1.0%,等度→(30min-70min)1.0%-40.0%,梯度→(70min-100min)100.0%,等度,終了,檢出波長:254nm。
(HILIC)管柱:HILIC(4.6 ID×250mm)(COSMOSIL),管柱溫度:28℃,移動相A:20mM Et2NH-CO2緩衝液(pH 7.0),移動層B:CH3CN(A:B=90:10)等度,流速:1.0ml/min,檢出波長:210nm。
2)分取回收
在上述的各分析條件的分離精製,確認層析譜的波形,按每一尖峰分取而回收。在步驟1中,對於在前述的 製程(3)所得的F3區分,區分為由F-3-1至F3-10的10個部分,由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將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F-3-10區分分取而回收。在步驟2中,對於前述的步驟1所得的F-3-10區分,區分為由F-3-10-1至F3-10-4的4個部分,在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將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F-3-10-4區分分取而回收。在步驟3中,對於前述的步驟2所得的F-3-10-4區分,將該區分進行區分為由F-3-10-4-1至F-3-10-4-9的9個部分藉由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將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F-3-10-4-5區分分取而回收。在HILIC,對於前述的步驟3所得的F-3-10-4-5區分,區分為由F-3-10-4-5-1至F-3-10-4-5-3的3個部分,藉由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將含有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F-3-10-4-5-3區分分取而回收。所回收的各區分是使用旋轉式蒸發器一套(CCA-1100,DPE-1220,SB-1000,N-1000,EYELA DTU-20,ULVAC)及冷凍乾燥機(EYELA FDU-2100)濃縮乾燥,最終精製物作為二乙胺鹽而獲得。
對於所得的最終精製物,藉由在後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確認生理活性,確認在最終精製物中的第3圖所示的F3-10-4-5-3區分含有具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B]結果
如以上詳細說明,將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乾燥粉末42g作為萃取材料,經使用7階段的製程(熱水萃取,二相分配,逆相快速層析法,重複(步驟1至3)使用C3ORPAQUEOUS管柱的高速液體層析法(HPLC)3次,使用HILIC管柱的HPLC)的結果,如前述在第3圖所示由最終階段的HPLC分離的F3-10-4-5-1至F3-10-4-5-3的3個區分中,作為有顯著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而得的F3-10-4-5-3區分。將上述的7階段的各精製製程中的萃取物的收率(%)示於第1表。
單離精製物的收量是1.2mg,其收率是0.03%。又,在各製程的生物活性檢定是將以下所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作為指標實施。
<2>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 1)供試材料
將妊娠ICR♀小鼠由日本SLC公司購入,將生後24至48小時的新生兒使用於實驗。
2)小鼠新生兒大腦神經細胞初代培養
將ICR小鼠新生兒(生後24至48小時)以70%乙醇充分消毒後,浸漬於細胞培養用100mm皿(直徑100mm,Orange Scientific)內的PBS(-)30ml,搬入於無塵實驗台內。將該小鼠新生兒以鑷子使其頸椎脫臼,安樂死。將小鼠新生兒開頭而摘出腦全體,將所得的腦移入於有高葡萄糖Dulbecco修飾Eagle培養基(Dulbecco modified eagle medium high glucose,HG-D-MEM,和光純藥)15ml的細胞培養用100mm皿,使用鑷子在培養基中除去嗅球,正中隆起,髓膜,留下只含有海馬區的大腦。繼而,將所得的大腦移入於有10ml的HG-D-MEM的細胞培養用100mm皿,使用解剖刀細切為1mm2以下的大小。將細切的大腦連培養基移入於50ml圓錐管(TPP),靜置2分鐘後,除去上清液。繼而,在細切的大腦添加4ml的新HG-D-MEM,再添加2.5%胰蛋白酶(SIGMA)400μl,1% DNase I(SIGMA)40μl後,在37℃水浴中,偶而攪拌而孵育10分鐘。繼而,在細切的大腦添加HG-D-MEM(10%FBS)10ml,停止胰蛋白酶的反應後,以離心分離機(H-9R,國產)1,000×g離心分離3分鐘。 以電動移液管器吸取上清液,在沈澱的細胞塊添加HG-D-MEM(10%FBS)10ml,以滅菌移液管吸取數次到看不到細胞塊為止。由該細胞分散液為了除去多餘的細胞塊,將細胞分散液通過細胞過濾器(孔徑100μm,BD FalconTM)後,以細胞計數板計數通過細胞過濾器的細胞分散液中的細胞數,將細胞數以HG-D-MEM(10%FBS)調整為6.0×105cells/ml。將細胞數調整後,在Poly-D-Lysine Cellware 100mm皿(PDL 100mm皿,BD FalconTM)中播種細胞分散液每皿7ml。播種後96小時後一度以吸氣器除去培養基,以PBS(-)10ml輕輕地清洗PDL 100mm皿內,重新添加7ml的HG-D-MEM而實施培養基的取代。以上的方法及以下的星狀細胞的調整是遵照McCarthy and de Vellis(1980,非專利文獻30)的方法實施。
3)星狀細胞的調整
由取代培養基在72小時後將播種細胞液的PDL 100mm皿從孵育器內取出,使用封口膜(parafilm)將蓋密封,3至4皿重疊而固定。將此在,37℃,100rpm,20小時的條件使用Bioshaker(MULTI SHAKER MMS,INCUBATOR FMS/EYELA)振盪培養,使神經細胞及細胞片,死細胞等遊離。這時在PDL 100mm皿內,只有神經元以外的中樞神經系的神經膠細胞的星狀細胞接著(以下,稱為培養星狀細胞)。振盪後,將PDL 100mm皿移到無塵實驗台內,以吸氣器除去上清液,以PBS(-)10ml清洗,以巴斯德移液管添 加2.5%胰蛋白酶(SIGMA)1ml,在孵育器內靜置10分鐘。將PDL 100mm皿再度移回無塵實驗台內,添加Dulbecco修飾Eagle培養基(D-MEM,和光純藥)(10% FBS)10ml,停止胰蛋白酶的反應,將細胞液在50ml圓錐管收集。之後,以細胞計數板計數細胞數,以D-MEM(10% FBS)調整為1.5×105cells/ml,將該星狀細胞細胞液在PDL 100mm皿每皿播種7ml。
4)培養星狀細胞的繼代
在前述3)調整的培養星狀細胞,播種後每隔72至96小時實施培養基交換,培養2週。操作是與在上述的實驗的培養基交換同樣,但培養基是使用D-MEM(10% FBS)。14日後,不實施使用Bioshaker的振盪培養,之後是依照前述3)的調整方法,調整培養星狀細胞的細胞數,而實施繼代。
5)活性試驗
使用如此所得的繼代後的培養星狀細胞(第2繼代),實施如前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其結果,如前述,第3圖所示,確認F3-10-4-5-3區分含有表現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
6)初代培養星狀細胞的識別試驗及所得的細胞的特性的檢討
在初代培養星狀細胞或2繼代星狀細胞中,為了排除源自神經細胞或神經膠細胞的微神經膠細胞及寡突細胞(oligodendrocyte)的污染的可能性,使用上述的各分別的細胞的特異性的抗體而實施免疫組織化學的解析。
即,首先,使用第2繼代星狀細胞,以與前述3)同樣的順序,調整細胞懸浮液的細胞濃度為3×104cells/ml。培養基是使用LG-D-MEM(10%FBS。在以層連結蛋白(laminin,SIGMA-Aldrich,1μg/cm2培養面積)及纖網蛋白(fibronectin,SIGMA-Aldrich,3μg/cm2培養面積)將培養面覆蓋的35mm皿(BD Falcon),將調整過的培養星狀細胞的細胞懸浮液播種2ml/皿,在37℃,5.0% CO2的條件下孵育培養。培養開始起24小時後,為了抑制星狀細胞的細胞增殖,將皿內的培養基以LG-D-MEM(0%FBS)置換。再者,在37℃,5.0% CO2的條件下培養24小時後,以預先將如前述的單離精製而決定構造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溶解成為環狀胜肽衍生物濃度25μM的LG-D-MEM(0%FBS),將皿內的培養基置換,將星狀細胞在37℃,5.0% CO2的條件下暴露於環狀胜肽衍生物0小時及24小時。對照群而言,使用沒有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的LG-D-MEM(0%FBS)。
由各處理區的皿將所有的培養基吸引除去,添加含有4%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Wako)PBS溶液,在室溫振盪15分鐘而固定細胞。其次,添加含有0.1% Triton® X-100(SIGMA-Aldrich)的PBS溶液,振盪5分鐘而實施滲透處理。在滲透處理後,添加Image-iT FX信號增 強劑(life technologies),在室溫振盪1小時而實施阻斷處理。
繼而,為了識別細胞,在阻斷處理過的細胞添加在第2表所示的個別的抗體作為初次抗體,在室溫振盪1小時。對於初次抗體的檢出是使用作為螢光色素而結合Alexa Fluor 488-或Alexa Fluor 546-的2次抗體(Invitrogen),在2次抗體的添加後在室溫振盪30分鐘。螢光影像是使用螢光顯微鏡IX71(Olympus)觀察並攝影。將觀察結果示於第3表。
如第3表所示,實施例使用的星狀細胞對於微神經膠細胞特異性的Anti-NG2,寡突細胞(oligodendrocyte) 細胞特異性的Anti-MBP,然後神經細胞特異性的Anti-MAP2為負反應,而只對於神經膠細胞型麩胺酸轉運子(被稱為EAAT2,或GLT-1)表現正反應。由於EAAT2在中樞神經系的細胞中只表現於星狀細胞,源自腦的培養星狀細胞,確認由99%以上的純度的星狀細胞所構成。
II.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化學構造的決定 [A]方法
使用在前述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單離精製製程(4)中分取最後單離精製的F3-10-4-5-3區分而冷凍乾燥的試樣,將F3-10-4-5-3區分的化學構造以NMR及MS解析決定。NMR解析是使用Brucker Avance 600。MS解析是利用JEOL JMS-AX500。旋光度是使用附鈉燈(D線)的JASCO P-1030偏光度計測定。
[B]結果
由解析,鑑定為前述式(2)代表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將其1H-NMR的HMBC解析的結果,在第4圖例示。又,該環狀胜肽衍生物的1H-NMR的光譜在第5圖例示。再者,關於該環狀胜肽衍生物的1H-NMR的各尖峰的化學位移,如第4表所示,關於13C-NMR的各尖峰的化學位移,如第5表所示。
又,MS解析是藉由FAB-MS實施解析。解析條件及解析結果是如以下所述。
MS:FAB negative,matrix:glycerol,HRMS(FAB)m/z(M-H)-,對於[C26H37N4O10-H]-計算值565.2510,實測值565.2512.
[α]17.4 D=-21.6°(c=0.18,H2O)
NMR解析及MS解析的結果,明確知道本發明的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是分子量為 566.2588的水溶性的新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對該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構造,使用化學物質的化學構造資料庫的Scifinder,實施檢索而知其為新穎化合物。
III.新穎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機能解析 <1>培養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機能解析 1.培養星狀細胞增殖促進活性 [A]方法
使用第2繼代星狀細胞,與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的單離精製製程(4)同樣的順序,調整細胞懸浮液為細胞濃度2.0×105cells/ml。這時,培養基是使用D-MEM(10% FBS)。調整培養星狀細胞的細胞懸浮液,使用多容積移液管(Eppendorf)在細胞培養用96孔微量培養盤(Tissue Culture Treated Polystyrene/IWAKI),播種100μl/well,在37℃,5.0% CO2的條件下孵育。24小時後,為了抑制星狀細胞的細胞增殖,將孔內的培養基以D-MEM(0% FBS)置換。再在24小時後,將孔內的培養基以預先溶解各種試樣的D-MEM(0% FBS)取代,將星狀細胞暴露於試樣24小時。這時,對照群是使用沒有添加試樣的D-MEM(0% FBS)。試樣暴露後,使用細胞增殖ELISA,BrdU發色套件(Roche),遵照套件的協定(protocol)實施操作,吸光度的測定是使用微量盤分析儀(Multi=Detection Microplate Reader/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實施增殖促進活性比較試驗。又,在本實驗中將BrdU標識溶液的反應時間設定為4小時, 將POD標識抗BrdU抗體反應液的反應時間設定為2小時,將基質液的反應時間是不使用反應停止液而設定為30分鐘。又,實驗全體是,為了防止在各順序中的細胞的脫落之目的,不作輕敲,培養基或試藥的除去都使用多容積移液管而實施。
[B]結果
如第6圖所示,將環狀胜肽衍生物添加濃度變化為0.1,1,5,10,25及50μM,而觀察到星狀細胞增殖促進活性有濃度依賴性。
2.與既有藥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比較檢討試驗
做為正對照而使用的佐能安(Zonisamide)是,作為巴金森病的治療藥而被使用。佐能安的機能之一為顯示星狀細胞增殖活性(非專利文獻34)。於是,將環狀胜肽衍生物與佐能安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作比較檢討。又,對於既知的認知症治療藥,而以往沒有星狀細胞的增殖活性的報告的鹽酸多奈哌奇,毒扁豆鹼(Eserine)及雪花胺(galantamine),實施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而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活性比較。
[A]方法
使用第2繼代星狀細胞,與前述1.的星狀細胞增殖促進活性試驗同樣的順序,實施既有藥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 試驗。佐能安(Wako)是溶解於MQ而調製為100μM,愛憶欣(Aricept,登錄商標)(鹽酸多奈哌奇,abcam),毒扁豆鹼(SIGMA)及雪花胺(abcam)是溶解於MQ而調製為25μM而實施試驗。
[B]結果
如第7圖所示,在對照區及100μM的佐能安添加區,幾乎沒有看到星狀細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在25μM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添加區,則與對照區比較可確認約12倍的星狀細胞增殖。由此可知,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比佐能安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更顯著。
又,第8圖及第9圖所示,由於將現在臨床上所利用的阿滋海默症治療藥的鹽酸多奈哌奇,及毒扁豆鹼以及雪花胺添加於星狀細胞時,沒有看到顯著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可認為以往型的阿滋海默症治療藥對星狀細胞的增殖不會有任何影響。然後,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可認為是環狀胜肽衍生物的特異性的機能。
3.環狀胜肽衍生物對星狀細胞特異性的增殖活性的確認試驗
關於環狀胜肽衍生物對星狀細胞的增殖促進活性是否是限定於對星狀細胞的特異性的增殖活性,或是有普遍性的細胞增殖活性,使用人皮膚纖維母細胞(NHDF),人肝癌細胞(HepG2)及人白血病細胞(K562)加以檢討。
[A]方法
人皮膚纖維母細胞(NHDF),人癌細胞(HepG2)及人白血病細胞(K562)對增殖的影響是遵照Yang等(2007,非專利文獻33)的方法測定。在96孔培養盤的各細胞的播種是以人皮膚纖維母細胞調整為2.5×104cells/ml,人癌細胞及人白血病細胞調整為5×104cells/ml的細胞懸浮液,每孔添加100μ1而實施。前述環狀胜肽衍生物是溶解於PBS(-)而添加,對照是只添加PBS(-)。
[B]結果
如第10圖所示,由添加2.5μM及25μM的任一濃度的環狀胜肽衍生物都看到強的細胞增殖抑制活性。另一方面,對NHDF細胞時,添加25μM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時,比無添加之群較顯著地抑制增殖,但細胞增殖率維持80%程度,可認為對正常細胞的細胞毒性低。因此,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星狀細胞增殖作用,可知不是起因於普遍性的細胞增殖活性,而是對星狀細胞的特異性的增殖活性。
<2>乙醯膽鹼酯酶阻礙活性試驗
既有的阿滋海默症治療藥的多數是以神經傳達物質的乙醯膽鹼的分解酶的乙醯膽鹼酯酶的阻礙活性為標靶機制。即,阿滋海默症治療藥,藉由阻礙乙醯膽鹼酯酶,而增加體內的乙醯膽鹼濃度。於是,實施代表性的乙醯膽鹼 酯酶(AChE)阻礙劑的鹽酸多奈哌奇(非專利文獻31)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AChE阻礙活性的比較檢討。
[A]方法
乙醯膽鹼酯酶(AChE)阻礙活性是遵照Nair等(非專利文獻31)的方法測定,作為比較而使用的鹽酸多奈哌奇(abcam)的濃度是參考Sugimoto等(非專利文獻32)而決定。
[B]結果
如第11圖所示,在10nM的鹽酸多奈哌奇確認40%左右的AChE阻礙活性,1000nM濃度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則完全沒有確認AChE阻礙活性。
由此結果,確認既有的阿滋海默症治療藥的鹽酸多奈哌奇,雖有AChE阻礙活性,但沒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確認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但沒有AChE阻礙活性。因此,星狀細胞增殖與AChE阻礙的作用機制之間,沒有同一的作用機制,可認為環狀胜肽衍生物是發揮星狀細胞增殖的特異性的作用。
<3>由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星狀細胞的基因表現活性化作用的解析
在第2繼代星狀細胞添加25μM的環狀胜肽衍生物,而檢討對代表性的神經營養因子NGF,GDNF,VFGF-A,BDNF,VGF的基因表現的經時影響。
[A]方法
將第2繼代星狀細胞的細胞懸浮液,調整細胞濃度為3×105cells/ml,將星狀細胞暴露於25μM的前述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時間設定為,0,1,2,4,8,12及24小時以外,與<6>同樣的順序,而培養星狀細胞。對照群而言,使用沒有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的LG-D-MEM(0%FBS)。
將暴露於環狀胜肽衍生物上述的各時間的星狀細胞各分別回收,使用RNeasy Mini Kit(QIAGEN)實施全RNA的萃取及精製。所萃取的全RNA是使用Nano Photometer(IMPLEN)定量。逆轉錄反應是使用GeneAmp PCR System 9600(PERKIN ELMER),將500ng的全RNA及PrimeScript RT Master Mix(TaKaRa)在37℃,反應15分鐘而合成cDNA,在85℃,加熱5秒鐘而停止反應。
所合成的cDNA作為模板,各分別使用第6表所述的市販的各種引子(primer,TaKaRa),使用SYBR premix Ex TaqI(TaKaRa)及即時(realtime)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 TP800(TaKaRa)實施表現解析。
第6表所述的具體的市販的引子是使用以下所述的引子。NGF基因用的引子是使用家鼷鼠神經生長因子(Mus musculus nerve growth factor(Ngf)),轉錄變異體1,mRNA(MA075785,TaKaRa)。GDNF基因用的引子是使用家鼷鼠神經膠細胞系衍生神經滋養因子(Mus musculus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Mrna(MA102345,TaKaRa)。VEGF-A基因用的引子是使用家鼷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Mus muscul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轉錄變異體1,mRNA(MA128545,TaKaRa)。BDNF基因用引子是使用家鼷鼠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Mus musculus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轉錄變異體2,mRNA(MA138332,TaKaRa)。VGF基因用的引子是使用家鼷鼠VGF神經生長因素誘導蛋白抗體(Mus musculus VGF nerve growth factor inducible(Vgf)),mRNA(MA157656,TaKaRa)。
各標靶基因的表現水平是將管家基因之一的GAPDH作為內部標準而校正後作比較。
[B]結果
其結果如第12圖所示,NGF及VGF的基因表現在添加環狀胜肽衍生物後8小時至24小時增加,與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添加前比較,可看到在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
已知將巴金森病治療藥之一的多巴胺促效劑的力必平(Ropinirole)添加於小鼠的星狀細胞,則神經營養因子NGF,GDNF,BDNF基因受活性化(非專利文獻35)。又,已知的作為N-甲基-D-天門冬胺酸(NMDA)的受體的拮抗劑的艾芬地爾(ifenprodil)是使用作為伴隨腦梗塞的後遺症或腦出血的後遺症的暈眩的改善藥。由此艾芬地爾(ifenprodil)確認對小鼠星狀細胞的NGF,BDNF,GDNF基因活性化及各分別的蛋白質的生產(非專利文獻36)。又,抗鬱劑的血清素(serotonin),已明瞭將VGF活性化,在海馬區神經元增大突觸活動,促進海馬區齒狀迴的神經形成(非專利文獻37)。
因此,環狀胜肽衍生物,由於會誘導星狀細胞的NGF 及VGF的基因活性化,也可以適用於包含對巴金森病、腦機能障礙的暈眩藥、抗精神藥的各種的腦機能疾病的治療藥。
<4>由環狀胜肽衍生物的經口投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改善試驗 1)小鼠
作為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活體內試驗使用的小鼠,而選定作為伴隨老化的初期的阿滋海默症的認知症模式動物而被使用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SAMP8,作為其對照而選定正常老化小鼠SAMR1。
將生後19週齡的SAMR1及SAMP8及雄性小鼠由日本SLC公司購入,分成正常老化小鼠群(SAMR1),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群(SAMP8),陽性對照的{P8+鹽酸多奈哌奇1250μg/kg/day}群,試驗區的{P8+環狀胜肽衍生物2.5μg/kg/day}群及{P8+環狀胜肽衍生物25μg/kg/day}群的5群,在環境控制的房間{室溫:23±2℃,明暗週期:照明12小時(照明點燈時間:07:00至19:00),熄燈12小時}1籠1隻個別飼養。實驗是,在恆溫恆濕室(氣溫23±2℃,濕度50±10%)13:00至18:00的時間帶實施。在10日的馴化期間後,全試驗期間中,全部小鼠給予標準食(MEQ,東洋酵母社),每日記錄體重。將水及餌,排泄量(地板墊的重量)每週計測2次。小鼠的個體識別是,以籠號碼識別。本研究是遵從關於動物保護法以及實驗動物的照顧及使用 的準則,獲得岩手大學動物實驗委員會的認可而實施。
2)對小鼠的環狀胜肽及藥物的經口投與
對上述分成5群的小鼠,作以下所述的處理。
(1)正常老化小鼠群:使用胃管投與0.9%生理食鹽水5週。
(2)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群:使用胃管投與0.9%生理食鹽水5週。又,在完成所有的行動實驗之前為止繼續經口投與,全8週經口投與。
(3){P8+鹽酸多奈哌奇1250μg/kg/day}群:作為陽性對照而將鹽酸多奈哌奇(公司三洋化學研究所)溶解於MQ,調製濃度為1250μg/kg(體重),對SAMP8小鼠,使用胃管經口投與5週。該濃度是,根據每日測定的體重正確算出。又,在完成所有的行動實驗之前為止繼續經口投與,全8週經口投與。
(4){P8+環狀胜肽衍生物2.5μg/kg/day}群:作為試驗區將前述環狀胜肽衍生物溶解於MQ,濃度調製為2.5μg/kg(體重),對SAMP8小鼠,使用胃管經口投與5週。該濃度是根據每日測定的體重正確算出。又,在完成所有的行動實驗之前為止繼續經口投與,全8週經口投與。
(5){P8+環狀胜肽衍生物25μg/kg/day}群:作為試驗區將前述環狀胜肽衍生物溶解於MQ,濃度調製為25μg/kg(體重)(非專利文獻39),對SAMP8小鼠,使用胃管經口投與5週。該濃度是,根據每日測定的體重正確算出。 又,在完成所有的行動實驗之前為止繼續經口投與,全8週經口投與。
又,完成所有的行動實驗為止對5群的小鼠全部給予標準食及水。
3)步入暗箱型被動型迴避(passive avoidance)實驗 (1)裝置
裝置(小原醫科產業公司製)是由倒梯形型的明室及暗室(明室:上面100×130mm,底面42×130mm,高度90mm,暗室:上面100×160mm,底面42×160mm,高度90mm)所構成。兩室之地板,均為直徑2.0mm的不銹鋼棒以6.0mm間隔排列,只有暗室的地板有通電。兩室是以實驗者可自由上下開閉的隔板隔開。獲得試行中,在白色螢光燈(15W,400lux)照明的明室放入小鼠後,將隔板打開而開始試驗。又,暗室內的入口的左右,裝備用於檢知小鼠入室的紅外線感測器,將該紅外線感測器檢出的信號作為入室時間的計測及電刺激發生觸發器而使用。
(2)順序
關於步入暗箱型被動型迴避(passive avoidance)實驗的順序,遵照Tsushima et al.(非專利文獻38)所述實施。本實驗之前以選別小鼠的異常個體為目的,實施前獲得試行。在該前獲得試行中,打開隔間門而將小鼠放入於明室,測定其進入暗室為止的時間。步入暗箱型被動型迴避(passive avoidance)實驗是,利用小鼠比明處較喜好暗處的負的行走習性。因此之故,在前獲得試行中,被放入於明室的小鼠會在明室停留60秒以上時,判斷為異常個體,在以下的實驗不使用。
在實驗第1日實施前獲得試行,之後實施獲得試行。在獲得試行時,將隔間門關閉的狀態下將小鼠放入於明室,在30秒後打開隔間門,測定小鼠進入暗室為止的時間(反應潛時)。在小鼠的後腳進入暗室的時點,或在暗室內的紅外線感測器反應的時點,將隔間門關閉,小鼠進入暗室的2秒後給予0.3mA的電刺激4秒鐘。
在實驗第2日(在獲得試行之24小時後),實施再生試行。在再生試行時,與獲得試行不一樣,不給予電刺激以外是,實施與獲得試行同樣的操作。反應潛時是最大做為300秒而計測。
(3)結果
如第13圖所示,在被動型迴避(passive avoidance)實驗中,在再生試行中比較正常老化小鼠(SAMR1)及老化促進模式小鼠(SAMP8)的反應潛時,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反應潛時顯著的短,情境式學習(contextual learning)能力低(p<0.05)。再者,比較甚麼都沒有投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與投與鹽酸多奈哌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反應潛時,則投與鹽酸多奈哌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比甚麼都沒有投與老化促進模式小鼠反應潛時顯著地短,情境式學習 能低(p<0.05)。另一方面,在投與環狀胜肽衍生物2.5μg/kg/day及25μg/kg/day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確認情境式學習能力恢復到正常老化小鼠水平。
由以上所述,確認由於對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經口投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比既知的認知症治療藥的鹽酸多奈哌奇,明顯地有改善情境式學習能力。
4)莫氏水迷宮實驗 (1)裝置及其安排
裝置(小原醫科產業公司製)及其安排是如以下所述。首先,將圓筒形水池(直徑100cm,深度30cm)設在地板上80cm。繼而,在該水池放水到深度20cm(水溫25±1℃),透明的平台(直徑10cm,高度19cm)設成會沉到水面下1cm。繼而,以市販的白色廣告顏料使水池的水混濁而使游泳中的小鼠看不到平台,將黑白CCD相機設置於水池的略中央的水面的正上方100cm的位置,將全部象限掩蓋的照片以黒白CCD相機自動攝影並自動記錄。相機是與電腦相連,小鼠的游泳軌跡是以每隔0.5秒鐘保存於電腦。游泳軌跡的記錄及畫像解析,使用NIH(The U.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所開發而公開的NIH Image為基礎的軟體,Image WMH 2.08及Image WM 2.12(小原醫科產業公司製)。
(2)順序
關於莫氏水迷宮實驗的順序,遵照Tsushima et al.(非 專利文獻38)的方法。實驗是進行9日,每日在同一時刻開始。在第1日,為了要使小鼠習慣於水池,各分別的小鼠各1次游泳1分鐘。之後,在平台高度10cm處做記號,使小鼠認識平台的存在。又,要將小鼠放入水池時,由電腦所指示的小鼠投入地點使其面著水池的牆壁入水,實驗者迅速退避到由小鼠看不見實驗者的位置。小鼠在60秒以內到達平台時,將小鼠安置在平台上15秒鐘後救出。小鼠不能在60秒鐘的游泳而到達平台時,由實驗者的手將小鼠移動到平台上,安置於平台上15秒鐘後救出。
第2日至第8日,實施讓小鼠記憶平台位置的訓練。訓練是,對每1隻小鼠連續在1日內連續實施4次。訓練的方法,與第1日的操作同樣實施,記錄到達平台的時間。又,小鼠在60秒鐘的游泳而不能到達平台時,由實驗者的手將小鼠移動於平台上,在平台上安置15秒鐘後救出,將到達時間記錄為60秒。
在第9日,實施探針測試。探針測試是由水池除去平台,讓小鼠游泳60秒鐘,測定在各象限(圓形的水池的四分圓)的各域內的滯留率(滯留時間)。又,探針測試是每1隻小鼠實施1次。
(3)結果
如第14圖所示,由實驗第2日至第8日在有設置平台的象限1的小鼠滯留率(%)的值,確認由將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投與,而空間學習能力有顯著恢復。即,將正常 老化小鼠與老化促進模式小鼠比較時,在老化促進模式小鼠在象限1的小鼠滯留率(%)的值顯著的低(p<0.05)。另一方面,將老化促進模式小鼠與將環狀胜肽衍生物投與25μg/kg/day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比較時,可知在將環狀胜肽衍生物投與25μg/kg/day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空間學習能力顯著的恢復(p<0.05)。
由以上所述,對老化促進模式小鼠將環狀胜肽衍生物經口投與,而確認比既知的認知症治療藥的鹽酸多奈哌奇,空間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改善。
<5>由環狀胜肽衍生物的經口投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的毛髮抗老化效果
星狀細胞的神經保護作用,已明知對神經細胞的能量供給,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BBB)形成,興奮性胺基酸的攝入能力,抗氧化防護,對神經幹細胞的脫分化等的多機能性(非專利文獻35,36)。
於是,由環狀胜肽衍生物的星狀細胞增殖對認知機能的改善,及學習記憶能力的改善以外,可期待在活體內試驗的效果的多機能性。尤其是,已知由源自星狀細胞的信號而可將皮膚真皮幹細胞誘導於神經元形成(非專利文獻37),可想像在星狀細胞與真皮幹細胞之間,有經由透過分子信號的相互作用。
發明者等,由於至今使用老化促進模式小鼠(SAMP8)對體毛及毛髮的抗老化效果加以解析(非專利文獻40),對 於投與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也使用靜動摩擦測定器及掃描型探針顯微鏡(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將體毛及毛髮的抗老化效果加以解析。
1)摩擦係數測定試驗
動物的毛髮及體毛的摩擦係數,與在毛髮及體毛的表面存在的鱗片狀組織的角皮層的狀態有密切的關係,可認為毛髮及體毛的角皮層的損傷越大時,摩擦係數(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F)的值也越大(非專利文獻40)。又,已知角皮層有損傷時,毛髮及體毛的水分及營養分經由角皮層的損傷部容易流失。
(1)裝置
裝置是使用靜動摩擦測定器HandyLab Tester TL701(公司TrinityLabs製)。本機是在測定時不需要切斷動物或人的毛髮及體毛而做為測定試樣,可將毛髮及體毛由皮膚長出來的狀態下測定的靜動摩擦測定器。即,本機械也可做皮膚及有複雜的曲面的材料表面的摩擦測定。
(2)方法
將靜動摩擦測定器的接觸子,壓住小鼠的額部分的體毛,再加上大約1N的荷重下在約10秒鐘內由小鼠的額通過兩耳中間移動到頸部,測定體毛表面的摩擦係數(COF)。摩擦係數(COF)是對每1隻小鼠測定5至10次,算出其平 均值。
2)以掃描型探針顯微鏡對老化小鼠體毛的觀察試驗 (1)裝置
裝置是使用輕敲態掃描型探針顯微鏡(SPM:SPA400,日立高新技術科學公司(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
(2)方法
試料是,使用鑷子將小鼠的頭頸部的體毛由毛根拔起而採取,使用前述輕敲態掃描型探針顯微鏡而觀察。
3)結果
如第15圖所示,使用靜動摩擦測定器測定的小鼠體毛的摩擦係數(COF)作為X軸,使用SPM測定的小鼠體毛表面的損傷面積比做為Y軸,評估該等的相關關係。老化促進模式小鼠體毛的摩擦係數(COF)與損傷面積比的數值高,該等的2種指標,在正常老化小鼠的體毛都是低。由此可考慮,作為老化促進模式小鼠之一特性,而可認為體毛也老化,毛質有劣化。另一方面,在將既知的認知症治療藥的鹽酸多奈哌奇經口投與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時,小鼠體毛表面的損傷面積比與正常老化小鼠同樣的水平,但小鼠體毛的摩擦係數是與原來的老化促進模式小鼠同水平,沒有看到顯著恢復。
與此相比,對老化促進模式小鼠經口投與2.5μ g/kg/day及25μg/kg/day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時,小鼠體毛表面的摩擦係數(COF)及損傷面積比的雙方,都降低到與正常老化小鼠同一水平,明白可知毛質有改善。
由以上所述,可認為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對毛髮的抗老化也有發揮效果的可能性。
<6>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及其他的冬蟲夏草或做為培養基而使用的家蠶蛹本身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的比較
對於代表性的冬蟲夏草的西藏產冬蟲夏草,有許多生理活性物質被鑑定(非專利文獻1,2)。又,在韓國、中國也有販賣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但找不到星狀細胞增殖活性有關的知見,所以再度在這裡做比較。
1)材料
為了做為比較之材料而言,使用西藏產冬蟲夏草乾燥粉末,西藏產冬蟲夏草的槽培養液乾燥粉末,韓國產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乾燥粉末,只有作為培養基的家蠶乾燥蛹的4試樣,及含有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2試樣(在本實施例使用的是以家蠶乾燥蛹做為寄主而培養的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及以家蠶生蛹為寄主而培養的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的合計6試樣。
2)方法
對這種6試樣,以第2圖所示的本發明的環狀胜肽衍生物的單離精製製程中的製程(1)的熱水萃取,得熱水萃取物MQ層。繼而,將所得的熱水萃取物MQ層以製程(2)的逆相快速管柱層析法溶離7個區分(F1至F7)。對所得的7個區分全部實施在濃度100μg/ml下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試驗,比較該等的生理活性。
3)結果
如第16圖E及F所示,日本產的家蠶冬蟲夏草細腳擬青黴的F3有顯著的活性以外,在第16圖C的韓國產的細腳擬青黴的F7看到若干的活性,但在第16圖A、B及D的任一種冬蟲夏草的全區分,幾乎沒有看到星狀細胞增殖活性,得知環狀胜肽衍生物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是其量在僅少的水平。又,只有作為培養基的家蠶乾燥蛹則不能確認有活性,可認為由做為寄生於家蠶蛹的細腳擬青黴的代謝產物而合成環狀胜肽衍生物。由這件事,確認做為細腳擬青黴的寄主而使用家蠶的蛹是在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上為理想。
又,即使是以槽培養生產的細腳擬青黴,由增加在培養液中的家蠶蛹粉末的含量,而可認為能得環狀胜肽衍生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3-2528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2-5686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13-184923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Paterson, R.R.M. (2008) Cordyceps -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nother fungal therapeutic biofactory Phytochemistry, 69, 1469-1495.
[非專利文獻2] Yamaguchi, Y., Kagota, S., Nakamura, K., Shinozuka, K. and Kunimoto, M. (2000)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cultured Cordyceps sinensis. Phytother. Res., 14, 647-649.
[非專利文獻3] Kuo, Y. C., Tsai, W. J., Wang, J. Y., Chang, S. C., Lin, C. Y. and Shiao, M. S. (2001) Regulation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 cell function by the immunomodulatory agents from Cordyceps sinensis. Life Sciences, 68, 1067-1082.
[非專利文獻4] Choi, S. B., Park, C. H., Choi, M. K., Jun, D. W. and Park, S. (2004)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by water extract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Phellinus linteus, and Paecilomyces tenuipes in 90% pancreatectomized rats.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68, 2257-2264.
[非專利文獻5] Koh, J.- H., Kim, J. -M., Chang, U.- J. and Suh, H.- J. (2003) 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 of hot-water extract from mycelia of Cordyceps sinensis. Biol. Pharm. Bull. 26, 84-87.
[非專利文獻6] Bok, J. W., Lermer, L., Chilton, J., Klingeman, H. G. and Neil Towers, G. H., (1999) Antitumor sterols from the mycelia of Cordyceps sinensis. Phytochemistry, 51, 891-898.
[非專利文獻7] Rao, Y. K., Fang, S. H. and Tzeng, Y. M. (2007) Evalu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roliferation tumoral cells activities of Antrodia camphorate,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innamomum osmophloeum bark extracts. J. Ethnopharmacology, 114, 78-85.
[非專利文獻8] Tuli HS, Sharma AK, Sandhu SS, Kashyap D. (2013) Cordycepin: a bioactive metabolite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Life Sci. 93, 863-869.
[非專利文獻9] Yue K, Ye M, Zhou Z, Sun W, Lin X. (2012) The genus Cordycepes : a 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view. J. Pharm. Pharmacol. 65, 474-493.
[非專利文獻10]伊坂雅彦(2007)來自冬蟲夏草菌類的新穎生物活性物質的探索,有機合成化学協会誌,65,700-708.
[非專利文獻11]藤田純平(2008)來自家蠶冬蟲夏草的生理活性物質的機能及構造解析.pp.2-5,岩手大學大學 院農學研究科修士課程農業生命科學專攻修士論文.
[非專利文獻12] Sakakura, A., Suzuki, K., Katsuzaki, H., Komiya, T. Imamura, T., Aizono, Y. and Imai, K. (2005) Hanasanagin: a new antioxidative pseudo-di-peptide, 3,4-diguanidinobutanoyl-DOPA, from the mushroom, Isaria japonica. Tetrahedron Letters, 46, 9057-9059.
[非專利文獻13] Sakakura, A., Shioya, K., Katsuzaki, H., Komiya, T., Imamura, T., Aizono, Y. and Imai, K. (2009) Isolation, structural elucidation and synthesis of a novel antioxidative pseudo-di-peptide, Hanasanagin, and its biogenetic precursor from the Isaria japonica mushroom. Tetrahedron, 65, 6822-6827.
[非專利文獻14] Le Roux PD, Esquenazi S: Astrocytes mediatecerebral cortical neuronal axon and dendrite growth, in part, by release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Neurol Res, 24: 81-92, 2002.
[非專利文獻15] Biran R, Noble MD, Tresco, PA: Directed nerve outgrowth is enhanced by engineered glial substrates. Exp Neurol, 184: 141-152, 2003.
[非專利文獻16] Slezak M, Pfieger FW: New roles for astrocytes: Regulation of CNS synaptogenesis. Trends Neurosci, 26: 531-535, 2003.
[非專利文獻17] Ullian EM, Christopherson KS, Barres BA: Role for glia in synaptogenesis. Glia, 47: 209-216,2004.
[非專利文獻18] Schousboe A, Sarup A, Bak LK, Waagepetersen HS, Larsson OM: Role of astrocytic transport processes in glutamatergic and GABAergic neurotransmission. Neurocem Int, 45: 521-527, 2004.
[非專利文獻19] Huang YH, Bergles DE: Glutamate transporters bring competition to the synapse. Curr Opin Neurobiol, 14: 346-352, 2004.
[非專利文獻20] Fellin T, Carmingnoto G: Neurone-to-astrocyte signaling in the brain represents a distinct multifunctional unit. J Physiol, 559: 3-15, 2004.
[非專利文獻21] Araque A, Perea G: Glial modulation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culture. Glia, 47: 241-248, 2004.
[非專利文獻22] Volterra A, Steinhauser C: Glial modulation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Glia, 47: 249-257, 2004.
[非專利文獻23] Parpura V, Scemes E, Spray DC: Mechanisms of glutamate release from astrocytes: gap junction "hemichannels", purinergic receptors and exocytotic release. Neurochem Int, 45: 259-264, 2004.
[非專利文獻24] Bezzi P, Gundersen V, Galbete JL, Seifert G, Steinhauser C, et al.: Astrocytes contain a vesicular compartment that is competent for regulated exocytosis of glutamate. Nat Neurosci, 7: 613-620, 2004.
[非專利文獻25] Jahanshahi, M., Sadeghi, Y., Hosseini, A. et al.: The effect of spatial learning on the number of astrocytes in the CA3 subfield of the rat hippocampus. Singapore Med. J., 49, 388-391 (2008)
[非專利文獻26] Gibbs, M. E., O'Dowd, B. S., Hertz, E. et al.: Astrocytic energy metabolism consolidates memory in young chicks. Neuroscience, 141, 9-13 (2006)
[非專利文獻27] Cotter DR, Pariante CM, Everall IP: Glial cell abnormalities in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Brain Res Bull, 55:585-595, 2001.
[非專利文獻28] 長井薫(2005)精神神經機能中星狀細胞的重要性,山梨医科学雜誌,20,25-31
[非專利文獻29] 工藤佳久、小泉修一、和田圭司、橋本謙二(2007)神經膠質細胞為標的之醫藥品的創製,日本薬理学雜誌,130,185-192.
[非專利文獻30] McCarth KD, de Vellis (1980) Preparation of separate astroglial and oligodendroglial cell cultures from rat cerebral tissue. J. Cell Biology, 85, 890-902.
[非專利文獻31] Nair JJ, Aremu AO, van Staden J. (2011) Isolation of narciprimine from Cyrtanthus contractus (Amaryllidaceae) and evaluation of its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y. J. Ethnopharmacol. 137, 1102-1106.
[非專利文獻32] Sugimoto H, Yamanishi Y, Iimura Y, Kawakami Y. (2000) Donepezil hydrochloride (E2020) and other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Curr. Med. Chem. 7, 303-39.
[非專利文獻33] Yang P, Abe S, Sato Y, Yamashita T, Matsuda F, Hamayasu T, Imai K, Suzuki K. (2007) A palmitoyl conjugate of an insect pentapeptide causes growth arrest in mammalian cells and mimics the action of diapause hormone. J. Insect Biotech. Sericol. 79, 63-69.
[非專利文獻34] Asanuma M, Miyazaki I, Diaz-Corrales FJ, Kimoto N, Kikkawa Y, Takeshima M, Miyoshi K, Murata M. (2010)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zonisamide target astrocyte. Ann. Neurol. 67, 239-349.
[非專利文獻35] Bjrnsen, L. P., Hadera, M. G., Zhou, Y., Danbolt, N. C., and Sonnewald, U. (2014) The GLT-1 (EAAT2; slc1a2) glutamate transporter is essential for glutamate homeostasis in the neocortex of the mouse.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128(5), 641-649.
[非專利文獻36] Toyomoto, M., Inoue, S., Ohta, K., Kuno, S., Ohta, M., Hayashi, K., and Ikeda, K. (2005). Production of NGF, BDNF and GDNF in mouse astrocyte cultures is strongly enhanced by a cerebral vasodilator, ifenprodil. Neuroscience letters, 379(3), 185-189.
[非專利文獻37] Thakker-Varia, S., and Alder, J. (2009) Neuropeptides in depression: role of VGF.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97(2), 262-278.
[非專利文獻38] Tsushima, M., Yamamoto, K. I., Goryo, M., Suzuki, F., and Suzuki, K. (2010) Hot-water extract of Paecilomyces tenuipes from the silkworm pupae improves D-galactose-induced brain aging in mice. Journal of insect biotechnology and sericology, 79(2), 45-51.
[非專利文獻39] Wang, D. D., and Bordey, A. (2008) The astrocyte odyssey.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86(4), 342-367.
[非專利文獻40] Xu, P., Uchidate, M., Iwabuchi, A., Kondo, H., Matsui, Y., Mangetsu, M., and Suzuki, K. (2013) Mulberry twig extract counters hair aging in senescence-accelerated mic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30(5), 229-235.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可提供具有優異的星狀細胞增殖活性為首的生理活性機能而有用的新穎環狀胜肽衍生物。而在其製造方法上,也可將取得容易,成本面,安定供給面優異的細腳擬青黴做為原料。

Claims (12)

  1. 一種以下述的通式(1)代表的環狀胜肽衍生物, 式中,m是0至3,n≧1,R1至R6是氫原子或烴基,R7、R8是羧基或其鹽、或烷氧基羰基,R9是烴基、羥基、烷氧基、或烷基羰氧基,R10、R11是氫原子、烴基、或烷基羰氧基,R12至R16是氫原子、或烴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狀胜肽衍生物,其中,在通式(1)中,R1、R2、R3、R4是烷基,n=2至4,R5、R6是氫原子,R7、R8是羧基。
  3. 一種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係由細腳擬青黴採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環狀胜肽衍生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細腳擬青黴是以家蠶之蛹為培養基而經人工培養的細腳擬青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之環狀胜肽衍生物 的製造方法,其包含前述細腳擬青黴粉末的熱水萃取製程。
  6. 一種環狀胜肽衍生物的製造方法,係化學合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環狀胜肽衍生物。
  7. 一種醫藥組成物,係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為有效成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係具有星狀細胞增殖活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係使NGF基因及V GF基因的表現量增加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係具有腦機能改善活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係具有毛質改善活性。
  12. 一種食品組成物,係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環狀胜肽衍生物或其鹽。
TW104131235A 2014-09-24 2015-09-22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TWI683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4509 2014-09-24
JP2014-194509 2014-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9184A true TW201619184A (zh) 2016-06-01
TWI683822B TWI683822B (zh) 2020-02-01

Family

ID=5558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235A TWI683822B (zh) 2014-09-24 2015-09-22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291921A1 (zh)
EP (1) EP3199541B1 (zh)
JP (1) JP6182274B2 (zh)
KR (1) KR102409086B1 (zh)
CN (1) CN107001413B (zh)
TW (1) TWI683822B (zh)
WO (1) WO2016047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314B (zh) 2017-11-01 2023-10-27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制备双环烯醇醚的方法
CN109329869B (zh) * 2018-11-08 2022-07-29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酱油鲜味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7142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生物蚕茧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向抗炎m2表型小胶质细胞的极性转化促进剂
JP7479623B2 (ja) * 2019-05-31 2024-05-09 株式会社バイオコクーン研究所 抗炎症m2表現型ミクログリアへの極性転換促進剤
CN110616154A (zh) * 2019-09-27 2019-12-27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 一种以黑水虻虫蛹为寄主培育的蛹虫草及其培育方法
JP7486328B2 (ja) * 2020-03-05 2024-05-17 株式会社バイオコクーン研究所 神経突起伸長促進剤、神経細胞の樹状突起発現促進剤、及び神経栄養因子様作用物質
WO2024029630A1 (ja) * 2022-08-04 2024-02-08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環状ペプチド誘導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WO2024071370A1 (ja) * 2022-09-30 2024-04-04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眼科疾患を処置または予防するための環状ペプチド誘導体組成物
WO2024096066A1 (ja) * 2022-11-04 2024-05-10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中枢神経系損傷疾患を処置または予防するための環状ペプチド誘導体組成物
WO2024096067A1 (ja) * 2022-11-04 2024-05-10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神経障害性疼痛および/または炎症性疼痛を処置または予防するための環状ペプチド誘導体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1983A (ja) * 1993-10-07 1995-04-18 Sankyo Co Ltd 新規化合物ウスチロキシンcもしくはウスチロキシンdまたはそれらの誘導体
CN1327047A (zh) * 2001-07-19 2001-12-19 吉林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蚕蛹培养拟青霉菌的方法及药用用途
JP3911427B2 (ja) 2002-02-27 2007-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新規セスキテルペン系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組成物
GB0816100D0 (en) * 2008-09-04 2008-10-15 Univ Bristol Molecula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from nmr spectroscopy
JP5932212B2 (ja) * 2010-09-07 2016-06-08 国立大学法人岩手大学 ハナサナギタケ(P.tenuipes)粉末の熱水抽出物を含有する脳機能改善剤
CN102676396B (zh) * 2011-03-14 2013-10-16 上海泛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脚拟青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2584941B (zh) * 2012-03-06 2013-10-0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稻曲病菌毒素Ustiloxin A的提取纯化方法
JP5944187B2 (ja) * 2012-03-07 2016-07-05 国立大学法人岩手大学 ハナサナギタケ由来抽出物と、これを含有するアストロサイト増殖促進剤およびアストロサイト増殖促進剤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2274B2 (ja) 2017-08-23
US10654890B2 (en) 2020-05-19
TWI683822B (zh) 2020-02-01
EP3199541A4 (en) 2018-05-23
EP3199541A1 (en) 2017-08-02
US20190085027A1 (en) 2019-03-21
WO2016047638A1 (ja) 2016-03-31
KR102409086B1 (ko) 2022-06-15
EP3199541B1 (en) 2019-12-18
JPWO2016047638A1 (ja) 2017-09-07
CN107001413B (zh) 2021-06-29
CN107001413A (zh) 2017-08-01
US20170291921A1 (en) 2017-10-12
KR20170075731A (ko) 2017-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822B (zh) 環狀胜肽衍生物與其製造方法以及組成物
KR102320465B1 (ko) 호두 올리고펩타이드 분말, 그의 제조방법과 용도
JP2022522798A (ja) スピルリナ抽出物の製造方法、スピルリナ抽出物を含む認知機能改善用薬学的組成物及び健康機能食品
JP2021080259A (ja) 視神経保護用組成物
JP5944187B2 (ja) ハナサナギタケ由来抽出物と、これを含有するアストロサイト増殖促進剤およびアストロサイト増殖促進剤の製造方法
JP6923861B2 (ja) ジカフェオイルスペルミジン誘導体グリコシド及びその使用
Ishiguro et al. A novel cyclic peptide (Naturido) modulates glia–neuron interactions in vitro and reverses ageing-related deficits in senescence-accelerated mice
KR20150083622A (ko) 오갈피나무와 뽕나무를 이용한 항비만 조성물
JP5932212B2 (ja) ハナサナギタケ(P.tenuipes)粉末の熱水抽出物を含有する脳機能改善剤
CN102370675B (zh) 大叶冬青提取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CN106109536B (zh) 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神经再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6074668B (zh) 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神经再生的中药制剂
TWI837372B (zh) 葡萄果皮萃取物及其製造方法、食品組成物以及醫藥組成物
CN110882286A (zh) 去壁灵芝孢子粉的用途
CN113185581B (zh) 一种环十肽化合物及其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KR20190093849A (ko) 김네마 실베스트레 추출물 또는 이로부터 분리한 화합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당뇨병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0487112B1 (ko) 백강잠 101a로부터 분리, 정제한 뇌신경성장 촉진물질(4e, 6e, 2s,3r)-2-n-아이코사노일-4,6-테트라데카스핀게닌
CN107106621A (zh) 包含大花马齿苋提取物或其馏分作为活性成分用于预防或治疗神经炎症或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7362241A (zh) 三嗪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
TW202110458A (zh) 葡萄果皮萃取物及其製造方法、食品組成物以及醫藥組成物
KR20190132314A (ko) 김네마 실베스트레 추출물 또는 이로부터 분리한 화합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당뇨병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18021917A (zh) 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药物复方组合物及其应用
Fang Analysis of Neurite Outgrowth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Lignosus Rhinocerotis (Cooke) Ryvarden in Pc-12 Cells
JP2007070364A (ja) 新規セスキテルペン系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組成物
KR20040012398A (ko) 백강잠 101a로부터 분리, 정제한 뇌신경성장 촉진물질(4e, 6e, 2s,3r)-2-n-도코사노일-4,6-테트라데카스핀가디에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