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6736A - 防水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防水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6736A
TW201616736A TW104123769A TW104123769A TW201616736A TW 201616736 A TW201616736 A TW 201616736A TW 104123769 A TW104123769 A TW 104123769A TW 104123769 A TW104123769 A TW 104123769A TW 201616736 A TW201616736 A TW 2016167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asing
housing
connector
sid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3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5711B (zh
Inventor
荒井勝巳
秋元比呂志
山田史揮
下田敏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6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6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7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3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for use under wa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27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with 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即使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而承受水壓時仍可維持防水性的防水連接器。 其解決手段是在殼體(10)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的底部(10C),形成具有從殼體(10)的底部(10C)的表面朝著殼體(10)的後面(10B)凹陷的形狀,並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連通的接觸接著力產生凹部(40),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藉著作用於防水連接器的接觸接著力產生凹部(40)之內壁面的水壓,在與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0)的部份產生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

Description

防水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防水連接器,尤其是關於一個以上的觸點與絕緣性樹脂構成的殼體一體成形的防水連接器。
近年來,電腦、行動電話等的電子設備廣泛地普及,但是該等的電子設備通常具備與外部機器連接進行訊號傳送用的連接器。在電子設備中,相對於防水功能的要求提升,且伴隨此進而開發出具備防水性的防水連接器。
並且,為了防止所傳送電訊號受到來自外部的電磁波的影響,期待一種可屏蔽電磁波的連接器。
如以上兼具有防水性與電磁波屏蔽的連接器是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1。該連接器是如第13圖表示,具有在筒狀的金屬製的外殼1的內部形成收容相對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2,並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2內配置導電連接用的觸點3,藉鑲嵌成形等將外殼1及觸點3一體 鑄造成形於絕緣性樹脂所成的殼體4內的構造。
觸點3的一端是露出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2內形成與相對側連接器的觸點接觸的接點部3A,觸點3的另一端是露出於殼體4的背部形成連接於基板的基板連接部3B,將配置在接點部3A與基板連接部3B之間的固定部3C埋入殼體4內,以將觸點3固定於殼體4。
觸點3是一體鑄造成形於殼體4內,因此觸點3的固定部3C的表面與形成殼體4的絕緣性樹脂接著,防止水從連接器的外部通過殼體4與觸點3的邊界部浸入至殼體4的背部,即搭載有連接器的基板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59540號公報
但是,安裝有連接器的電子設備没入水中使得水浸入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2內時,水壓P作用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2之嵌合方向形成底部5的殼體4的部份,藉此水壓P,在觸點3的固定部3C與殼體4之間產生嵌合方向的剪力。因此,形成殼體4的絕緣性樹脂被從觸點3的固定部3C的表面剝離,而會有損傷連接器的防水性之虞。
本發明是為解決以上習知的問題點所研創而成,提供一種即使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而承受水壓時仍可維持防水性的防水連接器為目的。
本發明相關的防水連接器具備:由絕緣性樹脂構成並在與相對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開口具有收容相對側連接器之凹狀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殼體,及與殼體一體成形的一個以上的觸點,觸點具有:在殼體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之嵌合方向的從底部朝著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突出並與相對側連接器的觸點連接的接點部;從殼體露出並與基板連接的觸點側基板連接部;及連接接點部與觸點側基板連接部之間且埋入殼體內的觸點側固定部,殼體具有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連通地形成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底部,並藉著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時的水壓而在與觸點的觸點側固定部接觸的殼體的部份產生朝向觸點側固定部之接著力的至少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較佳為觸點的接點部是分別具有沿著嵌合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對的一對的面,一方的面是與殼體接觸,而另一方面是朝著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開放,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是接點部的根部且位在另一方的面的附近。
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是以具有從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底部沿著嵌合方向凹陷的形狀為佳。
以排列有複數個觸點的狀態一體成形於殼體,殼體是構成與各觸點對應具有一個以上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或者,以排列有複數個觸點的狀態一體成形於殼體,殼體也可構成具有朝複數個觸點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進一步具備外殼,該外殼具有:配置在殼體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且與相對側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從殼體露出並連接於基板的外殼側連接部;及連接嵌合部與外殼側基板連接部之間且埋入殼體內的外殼側固定部,殼體也可以具備和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連通地形成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底部並藉著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時的水壓在與外殼側固定部接觸的殼體的部份產生朝向外殼側固定部的接著力的至少一個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
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是以具有從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底部沿著嵌合方向凹陷的形狀為佳。
並且,殼體也可具有兼具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與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的至少一個接著力產生用凹部。
根據本發明,由於殼體具有和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連通地形成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底部並藉著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時的水壓在與觸點的觸點側固定部接觸的殼體的部份產生朝向觸點側固定部的接著力的 至少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因此即使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承受水壓時仍可維持著防水性。
1‧‧‧外殼
2‧‧‧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
3‧‧‧觸點
3A‧‧‧接點部
3B‧‧‧基板連接部
3C‧‧‧固定部
4‧‧‧殼體
5‧‧‧底部
10、11、12、13‧‧‧殼體
10A‧‧‧前面
10B、12B‧‧‧後面
10C、11C、12C、13C‧‧‧底部
10D‧‧‧舌狀部
10E‧‧‧部份
20‧‧‧觸點
21‧‧‧接點部
21A‧‧‧朝-Z方向的面
21B‧‧‧朝+Z方向的面
22‧‧‧觸點側基板連接部
23‧‧‧觸點側固定部
24‧‧‧觸點側防水形狀部
30、34‧‧‧外殼
31、35‧‧‧嵌合部
32、36‧‧‧外殼側基板連接部
33、37‧‧‧外殼側固定部
37A‧‧‧延伸部
40、40A~40E、41‧‧‧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42‧‧‧接著力產生用凹部
43‧‧‧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
C‧‧‧嵌合軸
S‧‧‧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
P‧‧‧水壓
第1圖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透視圖。
第2圖表示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3圖表示在觸點的位置裁斷實施形態1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狀態的透視圖。
第4圖表示在觸點的位置裁斷實施形態1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狀態的剖視圖。
第5圖表示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6圖表示使用於實施形態1之防水連接器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的剖視圖。
第7圖表示使用於實施形態2之防水連接器的各種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的剖視圖。
第8圖表示實施形態3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9圖表示在觸點的位置裁斷實施形態4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狀態的透視圖。
第10圖表示在觸點的位置裁斷實施形態4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狀態的剖視圖。
第11圖表示實施形態4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12圖表示實施形態5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13圖表示習知的防水連接器的構成的剖視圖。
以下,根據添附圖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構成。防水連接器具有:具備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外形的殼體10;固定於殼體10的複數個觸點20;及固定於殼體10且屏蔽複數個觸點20用的外殼30。殼體10是由絕緣性樹脂形成,觸點20及外殼30是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製材料形成。
殼體10具有沿著與未圖示的相對側連接器的嵌合軸C而在殼體10的前面10A側開口的凹狀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外殼30具有配置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且與相對側連接器嵌合之中空的嵌合部31。外殼30進一步具有一對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2,該等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2是露出於殼體10的外部。
又,複數個觸點20是排列在與嵌合軸C正交的方向,配置在各觸點20的前端的接點部21是配置在外殼30的嵌合部31內。另一方面,如第2圖表示,配置在各觸點20的後端的觸點側基板連接部22是從殼體10的後面10B露出於殼體10的外部。
在此,為方便起見,從殼體10的前面10A朝向後面10B與嵌合軸C平行延伸的方向稱為X方向,複數個觸點20的排列方向稱為Y方向,與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Z方向。
如第3圖及第4圖表示,殼體10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的嵌合軸C方向具有底部10C,並具有從底部10C朝著與嵌合軸C平行之-X方向即前面10A延伸的舌狀部10D。
各個觸點20是由棒形構件或平板構件形成,接點部21是從殼體10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的嵌合方向的底部10C朝著-X方向突出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朝向接點部21的-Z方向的面21A是與殼體10的舌狀部10D接觸而被保持,朝著與面21A相反側的+Z方向的面21B是朝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開放。並且,觸點20在接點部21與觸點側基板連接部22之間,具有被埋入殼體10內並將觸點20固定於殼體10的觸點側固定部23。
在觸點側固定部23的外圍面形成有截斷彼此平行的複數溝槽或突起所構成並沿著觸點側固定部23與殼體10之邊界面的水浸入用的觸點側防水形狀部24。
又,外殼30具有連接嵌合部31與一對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2之間,並埋入殼體10內將外殼30固定於殼體10的外殼側固定部33。外殼側固定部33是從中空的嵌合部31的-Z方向側部份之+X方向端部在殼體10內朝+X方向延伸,並通過殼體10內與一對外殼側基板連 接部32連接。
以上的觸點側固定部23及外殼側固定部33在將複數個觸點20及外殼30鑄造成形於殼體10時,埋入於殼體10內。
並且,在殼體10的底部10C於各個觸點20的接點部21的根部且朝著+Z方向的面21B的附近,形成有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具有從殼體10的底部10C的表面沿著與殼體10的後面10B相對的嵌合軸C凹陷的形狀,連通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
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在安裝著連接器的電子設備没入水中時,利用作用於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的內壁面的水壓,使得與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0的部份10E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並接著。
如第5圖表示,對應複數個觸點20配置有複數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
實施形態1相關的防水連接器是例如搭載於裝設在行動資訊終端機等的電子設備的框體內的基板上,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露出於電子設備的框體的外部且殼體10的周圍藉著未圖示的防水機構防止保護電子設備的框體內,但由於電子設備落入水中等,在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防水連接器之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水也會浸入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連通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如第6圖表示,水壓P作用於觸點接著力產生凹 部40的內壁面。水壓P會跨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的內壁面整體垂直地作用於內壁面的各部位,但是絕緣性樹脂所形成的殼體10除潛在的剛性外並具有某程度的彈性力,並且殼體10被未圖示的電子設備的基板或框體所支撐。因此,在與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0的部份10E,產生起因於水壓P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因此,可有效抑制水沿著觸點側固定部23的+Z方向側的面與殼體10的邊界面朝+X方向浸入。再者,作用於從觸點側固定部23離開的方向即+Z方向的水壓P是被支撐著殼體10的未圖示的電子設備的基板或框體所阻擋。
假設殼體10的底部10C不存在有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時,水壓P在觸點側固定部23與殼體10之間僅產生嵌合方向的剪力,但是藉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的形成,利用水壓P,可使得與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0的部份10E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接著,防止從觸點側固定部23之殼體10的剝離可提升防水性。
由於對應複數個觸點20在殼體10的底部10C配置有複數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因此藉著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將殼體10的部份10E接著於對應之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
又如上述,在各個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的外圍面形成有觸點側防水形狀部24,合併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之存在產生的防水效果,可有效防止水從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通過殼體10與觸點20的邊界部浸入 到殼體10的後面10B側,即搭載有防水連接器的基板側。
將相對側連接器沿著嵌合軸C插入上述防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嵌合於外殼30的嵌合部31時,與相對側連接器的複數個觸點排列於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的複數個觸點20的接點部21接觸,電連接相對側連接器與防水連接器。
再者,在與相對側連接器的嵌合時,各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不會被相對側連接器所堵塞,可形成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連通的狀態。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1使用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是如第6圖表示,雖具有從位於接點部21的面21B附近的殼體10的底部10C朝向+X方向及+Z方向彎曲的彎曲部,及配置在該彎曲部的+Z方向側且沿著XY面的平坦部,但不限於此。
例如,如第7(A)圖表示,可使用具有和第6圖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在Z方向反轉的形狀,即從位於接點部21的面21B附近的殼體10的底部10C沿著XY面延伸的平坦部,及配置在該平坦部的+Z方向側的彎曲部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A。
並且,也可使用具有如第7(B)圖表示之直角三角形的剖面形狀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B,或者,也 可如第7(C)圖表示,使用具有和第7(B)圖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B在Z方向反轉的剖面形狀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C。
此外,也可形成具有矩形剖面形狀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並且也可對一個觸點20形成複數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例如,如第7(D)圖表示,也可分別與第6圖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同樣在與接點部21的面21B垂直的方向重疊配置具有彎曲部與平坦部的兩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D。此時,藉著作用於兩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D之內壁面的水壓P,在與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0的部份10E生成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應力,可使合併該等應力的接著力作用。
又,如第7(E)圖表示,分別與第7(C)圖表示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C同樣將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剖面形狀的兩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E重疊配置在相對於接點部21的面21B垂直的方向,並且也可以將具有如第7(A)圖表示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A同樣的剖面形狀的兩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或者如第7(B)圖表示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B同樣的剖面形狀的兩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重疊配置在相對於接點部21的面21B垂直的方向。
再者,第7(A)~(E)圖表示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A~40E是僅其中一例,不為具有該等的剖面形狀所限 定。
同樣,也可相對於一個觸點20,將三個以上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重疊配置在相對於接點部21的面21B垂直的方向。
實施形態3
第8圖表示實施形態3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該防水連接器是在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中,使用在底部11C形成有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的殼體11來取代在底部10C配置有複數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的殼體10。其他的構成是與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相同。
形成在殼體11的底部11C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是對應於複數個觸點20,朝著複數個觸點20的排列方向的Y方向延伸的同時,與複數個觸點20之分別的+Z方向側接近。
即使使用以上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在安裝有防水連接器的電子設備没入水中且防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水也會浸入到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連通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內使得水壓P作用於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的內壁面,在與分別的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1的部份產生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因此,與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同樣,防止從各個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之殼體11的剝離而可提升防水性。
該實施形態3是在與複數個觸點20對應形成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因此具有防水連接器的製造簡化的優點。
並且,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之XZ面的剖面形狀尤其是不加以限定,例如可利用第6圖、第7(A)~(E)圖表示的形狀。
實施形態4
第9及10圖是表示實施形態4相關之防水連接器的構成。該防水連接器是在實施形態1的防水連接器中,使用外殼34來取代外殼30,並使用殼體12來取代殼體10。
外殼34是與實施形態1使用的外殼30同樣,具有:配置在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的中空的嵌合部35;露出於殼體12外部的一對的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6;及連接嵌合部35及一對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6之間並埋入殼體12內的外殼側固定部37。嵌合部35及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6是與實施形態1使用的外殼30的嵌合部31及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2相同。
外殼側固定部37是與實施形態1使用的外殼30的外殼側固定部33同樣地,從中空的嵌合部35的-Z方向側部份的+X方向端部在殼體12內朝著+X方向延伸,並通過殼體12內與一對外殼側基板連接部36連接,並且,進一步具有也從嵌合部35的+Z方向側部份的+X 方向端部在殼體12內朝著+X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7A。
另一方面,殼體12是於嵌合軸C方向的底部12C,在複數個觸點20的接點部21的根部且從朝著+Z方向的面21B的附近到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附近為止具有沿著與殼體12的後面12B的嵌合軸C凹陷的形狀並具有與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連通的接著力產生用凹部42。如第11圖表示,接著力產生用凹部42的-Z方向端部是朝著複數個觸點20的排列方向的Y方向延伸,並與複數個觸點20的分別的+Z方向側接近,接著力產生用凹部42的+Z方向端部是與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Z方向側接近。
殼體12除了接著力產生用凹部42之外,具有與實施形態1使用的殼體10相同的構成。
在安裝有防水連接器的電子設備沒入水中防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水也會浸入接著力產生凹部42內使得水壓P作用於接著力產生凹部42。在此,殼體12為電子設備的基板或框體所支撐且外殼34的延伸部37A為殼體12所支撐,使接著力產生凹部42的-Z方向端部位於複數個觸點20的附近,+Z方向端部是位在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附近。因此,起因於作用在接著力產生凹部42的內壁面的水壓P,在與複數個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2的部份產生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的同時,在與外殼34的延伸部37A接觸的殼體12的部份產生朝向延伸部37A的接著 力。
亦即,接著力產生凹部42是兼具在殼體12產生朝向觸點20之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與產生朝向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接著力的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
其結果,防止殼體12從各個觸點20之觸點側固定部23的剝離及殼體12從外殼34之延伸部37A的剝離,可提升防水性。
該實施形態4中,雖是將對應複數個觸點20與外殼34的一個接著力產生凹部42配置在殼體12的底部12C,但也可以配置分割於負數個觸點20的排列方向的複數個接著力產生凹部42。
並在外殼側固定部37的外圍面,形成截斷彼此平行的複數溝槽或突起所構成且沿著外殼側固定部37與殼體12的邊界面之水浸入用的外殼側防水形狀部時,合併接著力產生凹部42的存在而使得殼體12從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剝離防止效果,可提升對外殼34的防水效果。
實施形態5
第12圖是表示實施形態5相關的防水連接器的前視圖。該防水連接器是在實施形態4的防水連接器中,使用在底部13C形成有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與一個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43彼此獨立的殼體13來取代在底面12C配置有接著力產生凹部42的殼體12。其他的構成是 與實施形態4的防水連接器相同。
形成時於殼體13的底部13C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是與實施形態3的防水連接器使用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同樣地,沿著Y方向與複數個觸點20的各個+Z方向側接近,在防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利用作用於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之內壁面的水壓P,在與各個觸點20的觸點側固定部23接觸的殼體13的部份生成朝向觸點側固定部23的接著力。
另一方面,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43是與外殼34的延伸部37A的-Z方向側接近,在防水連接器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S內浸水時,利用作用於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3之內壁面的水壓P,在與外殼34的延伸部37A接觸的殼體13的部份產生朝向延伸部37A的接著力。
如上述,即使該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1與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43彼此獨立形成時,仍可與實施形態4的防水連接器同樣,防止殼體13從各個觸點20之觸點側固定部23的剝離及殼體13從外殼34之延伸部37A的剝離,可提升防水性。
並且,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43的XZ面內的剖面形狀尤其不加以限制,例如可以與第6圖、第7(A)~(E)圖表示的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40、40A~40E同樣的剖面形狀。
上述的實施形態1~5中,雖在Y方向排列5支的觸點20,但觸點20的支數不限於5支,本發明可廣 泛運用具有一個以上觸點20的連接器。
並且,在不要求對電磁波屏蔽的場合,對於不具有外殼30或34的連接器,也可運用本發明。
10‧‧‧殼體
10A‧‧‧前面
10B‧‧‧後面
10C‧‧‧底部
10D‧‧‧舌狀部
20‧‧‧觸點
21‧‧‧接點部
21A‧‧‧朝-Z方向的面
21B‧‧‧朝+Z方向的面
22‧‧‧觸點側基板連接部
23‧‧‧觸點側固定部
24‧‧‧觸點側防水形狀部
30‧‧‧外殼
31‧‧‧嵌合部
32‧‧‧外殼側基板連接部
33‧‧‧外殼側固定部
40‧‧‧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C‧‧‧嵌合軸
S‧‧‧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

Claims (8)

  1. 一種防水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殼體,由絕緣性樹脂構成並具有在與相對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開口收容上述相對側連接器之凹狀的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及一個以上的觸點,係與殼體一體成形,上述觸點具有:在上述殼體的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之上述嵌合方向的從底部朝著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突出並與上述相對側連接器的觸點連接的接點部;從上述殼體露出並與基板連接的觸點側基板連接部;及連接上述接點部與上述觸點側基板連接部之間且埋入上述殼體內的觸點側固定部,上述殼體具有與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連通地形成在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上述底部,並藉著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時的水壓而在與上述觸點的上述觸點側固定部接觸的上述殼體的部份產生朝向上述觸點側固定部之接著力的至少一個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中,上述觸點的上述接點部是分別具有沿著上述嵌合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對的一對的面,一方的面是與上述殼體接觸,而另一方面是朝著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開放,上述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是位在上述接點部的根部且另一方的面的附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 中,上述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具有從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上述底部沿著上述嵌合方向凹陷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中,以排列有複數個上述觸點的狀態一體成形於上述殼體,上述殼體是構成與各上述觸點對應具有一個以上的上述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中,以排列有複數個上述觸點的狀態一體成形於上述殼體,上述殼體具有朝複數個上述觸點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個上述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中,進一步具備外殼,該外殼具有:配置在上述殼體的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且與上述相對側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從上述殼體露出並連接於上述基板的外殼側基板連接部;及連接上述嵌合部與上述外殼側基板連接部之間且埋入上述殼體內的外殼側固定部,上述殼體具備和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連通地形成在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上述底部並藉著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內浸水時的水壓在與上述外殼的上述外殼側固定部接觸的上述殼體的部份產生朝向上述外殼側固定部的接著力的至少一個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 中,上述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具有從上述相對側連接器收容部的上述底部沿著上述嵌合方向凹陷的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防水連接器,其中,上述殼體具有兼具上述觸點接著力產生凹部與上述外殼接著力產生凹部的至少一個接著力產生用凹部。
TW104123769A 2014-10-27 2015-07-22 防水連接器 TWI595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160A JP5813846B1 (ja) 2014-10-27 2014-10-27 防水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6736A true TW201616736A (zh) 2016-05-01
TWI595711B TWI595711B (zh) 2017-08-11

Family

ID=54595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769A TWI595711B (zh) 2014-10-27 2015-07-22 防水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12810B2 (zh)
JP (1) JP5813846B1 (zh)
KR (1) KR101886694B1 (zh)
CN (1) CN106716733B (zh)
TW (1) TWI595711B (zh)
WO (1) WO20160676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968B (zh) * 2018-09-18 2021-11-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5865B1 (ja) * 2014-11-14 2016-05-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058771B1 (ja) * 2015-10-13 2017-0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KR102308283B1 (ko) * 2017-08-21 2021-10-0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접착성 물질을 구비한 커넥터
US10276972B1 (en) * 2018-08-14 2019-04-30 Avertronics, Inc. Power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0069Y (zh) * 2008-04-30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285892Y (zh) * 2008-09-16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5623836B2 (ja) * 2010-09-09 2014-11-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3515757B (zh) * 2012-06-19 2016-02-1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5932553B2 (ja) * 2012-08-02 2016-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成形方法
JP6005448B2 (ja) * 2012-09-04 2016-10-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US8662928B1 (en) * 2012-09-06 2014-03-0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02772336U (zh) * 2012-09-18 2013-03-06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14103591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TWM484214U (zh) * 2014-01-10 2014-08-11 Taiwan Technik Ind Co Ltd 結構強化之防進水連結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968B (zh) * 2018-09-18 2021-11-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5711B (zh) 2017-08-11
KR101886694B1 (ko) 2018-08-08
US20170214172A1 (en) 2017-07-27
KR20170044710A (ko) 2017-04-25
CN106716733A (zh) 2017-05-24
CN106716733B (zh) 2019-03-15
US9812810B2 (en) 2017-11-07
JP2016085868A (ja) 2016-05-19
JP5813846B1 (ja) 2015-11-17
WO2016067672A1 (ja)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5711B (zh) 防水連接器
JP5925865B1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6452529B2 (ja) コネクタ
JP5433776B1 (ja) 防水コネクタ
KR102112556B1 (ko) 방수 커넥터
JP7128696B2 (ja) コネクタ
WO2014103591A1 (ja) 防水コネクタ
WO2017006622A1 (ja) 防水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6143444A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667652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20035662A (ja) 防水コネクタ
WO2018230157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6152283A1 (ja) コネクタ
TWI611638B (zh) 防水連接器
JP2019075301A (ja) 電気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