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786A - 捆綁裝置 - Google Patents

捆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7786A
TW201607786A TW104112996A TW104112996A TW201607786A TW 201607786 A TW201607786 A TW 201607786A TW 104112996 A TW104112996 A TW 104112996A TW 104112996 A TW104112996 A TW 104112996A TW 201607786 A TW201607786 A TW 2016077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thin plate
binding
bundle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aki Takahashi
Yasunori Kudo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0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78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18Perforating by slitting, i.e. forming cuts closed at their ends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2Hand-held perforating or punching apparatus, e.g. a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 B42B5/04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by laces or ribbons

Abstract

具有:握柄(12);以及裁刀(44),捲繞片體(2)到薄板束(1)以捆綁;對應握柄(12)之操作,薄板束(1)係移動至裁刀(44)之位置。薄板束(1)係被夾持體(14)夾持,以移動至捆綁位置。裁刀(44)係貫穿薄板束(1),在回復動作時,貫穿片體(2)的自由端到薄板束(1)。

Description

捆綁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片體捆綁薄板之捆綁裝置。
當捆綁文件時,有不用金屬針,而以膠帶捆綁之捆綁件(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捆綁件係(1)操作者放置夾持文件束之夾持體;(2)操作者進行被放置之文件束之夾持操作;(3)使夾持有文件束之夾持體,移動至捆綁位置;(4)操作者藉按壓操作按壓構件,黏著膠帶藉裁刀捲繞一周;(5)操作者使夾持體回到原來位置;(6)最後,操作者進行取出藉夾持體被捆綁之文件束之作業。
但是,專利文獻1的捆綁件,係按壓構件相對於文件束而言,垂直移動,所以,操作負載變重,產生有時無法壓切按壓構件之情形。在這種情形下,產生文件束之捆綁不良。又,捆綁件必須夾持文件束到夾持體之操作(參照上述(2)),或者,使夾持體移動至捆綁位置之操作(參照上述(3))等,操作者進行之操作步驟很多,操作很複雜而麻煩。
又,在專利文獻2中,如上述專利文獻1的捆綁件所示,無夾持體,也沒有下壓文件束之機構,所以,在捆綁時,文件束有偏移之虞。而且,在專利文獻3中,在以黏著膠帶捆綁文件時,沒有使文件移動至捆綁位置之操作(參照上述 (3)),所以,並非使黏著膠帶捲繞一圈,而係使黏著膠帶捲繞3/4圈,亦即,捲繞成C字狀。因此,捆綁力較弱,文件很容易散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0008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069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3-25753號公報
本發明係鑑於如上述之問題點所研發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當使用片體捆綁薄板時,可提高操作性之捆綁裝置。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捲繞片體到薄板上,以捆綁該薄板之捆綁裝置係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對應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前述薄板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前述捆綁部係具有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前述薄板係與前述操作構件之操作連動,以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前述裁刀在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該裝置而且具有夾持前述薄板之夾持體,前述薄板係一邊被前述夾持體下壓,一邊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
又,本發明之捲繞片體到薄板上,以捆綁該薄板之捆綁裝置係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前述捆綁部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而且,對應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在前述裁刀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該捆綁部係排出前述薄板。前述捆綁部係與前述操作構件之操作連動。
又,本發明之捲繞片體到薄板以捆綁之捆綁裝置係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前述捆綁部具有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而且,對應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在前述裁刀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藉前述捆綁部,使該片體結束捲繞一圈之動作。前述捆綁部係被設於前述操作構件上,形成有驅動構件及被卡合在第1導引孔上之第1凸部,前述驅動構件形成有前述第1導引孔,當前述操作構件被旋轉時,藉該第1導引孔與前述第1凸部,使與該操作構件的旋轉動作連動以上下移動之導引連桿、及被安裝在前述導引連桿,與該導引連桿的移動連動之前述裁刀,往前述薄板貫穿。前述操作構件係單一之操作構件。
當依據本發明時,對應操作構件之操作,薄板移動至捆綁部之位置,所以,在使用片體捆綁薄板時,可提高操作性。
又,對應操作構件之操作,裁刀貫穿薄板,在回復動作時,貫穿片體的自由端到薄板,所以,在使用片體捆綁 薄板時,可提高操作性。
1‧‧‧薄板束
2‧‧‧片體
2a‧‧‧一邊表面
2b‧‧‧另一邊表面
2c‧‧‧自由端
3‧‧‧黏著層
4‧‧‧剝離紙
5‧‧‧膠帶
6‧‧‧卡合孔
10‧‧‧捆綁裝置
11‧‧‧基座單元
12‧‧‧握柄
12a‧‧‧側壁
13‧‧‧滾輪收容部
14‧‧‧夾持體
21‧‧‧旋轉支撐部
22‧‧‧旋轉突起
23‧‧‧托盤
23a‧‧‧載置部
23b‧‧‧卡合導引部
23c‧‧‧旋轉軸
23d‧‧‧缺口部
24‧‧‧下壓構件
24a‧‧‧旋轉孔
24b‧‧‧彈片
24c‧‧‧導引片
25‧‧‧移動操作構件
26‧‧‧凹部
27‧‧‧零件配設部
28‧‧‧進入凹槽
31‧‧‧側壁
32‧‧‧連結壁
33‧‧‧支軸
34‧‧‧驅動突起
34a‧‧‧旋轉部
35‧‧‧驅動孔
35a‧‧‧一邊直線部
35b‧‧‧另一邊直線部
36‧‧‧旋轉操作孔
37‧‧‧連接突起
40‧‧‧捆綁機構
41‧‧‧驅動構件
41a‧‧‧第1導引孔
41b‧‧‧第2導引孔
42‧‧‧導引連桿
42a‧‧‧第1凸部
43‧‧‧按壓連桿
43a‧‧‧按壓部
43b‧‧‧軸部
44‧‧‧裁刀
44a‧‧‧刀尖
44b‧‧‧貫穿孔
45‧‧‧彈性構件
46‧‧‧承受部
47‧‧‧按壓彈簧
48‧‧‧移動構件
49‧‧‧安裝構件
49a‧‧‧第2凸部
51‧‧‧進給機構
52‧‧‧第1導引滾輪
53‧‧‧第2導引滾輪
54‧‧‧搬運通路
56‧‧‧按壓滾輪
57‧‧‧彈性體
61‧‧‧驅動凹部
62‧‧‧旋轉連桿
63‧‧‧拉伸彈簧
63a‧‧‧支軸
64‧‧‧凸輪凹部
65‧‧‧凸輪部
71‧‧‧底蓋
71a‧‧‧凸部
71b‧‧‧底面寬幅部
71c‧‧‧側壁
72‧‧‧凹狀部
73‧‧‧旋轉部
74‧‧‧卡合導引部
74a‧‧‧貫穿孔
74b‧‧‧滾輪
74c‧‧‧凹槽
74d‧‧‧旋轉支撐片
75‧‧‧底蓋
76‧‧‧第1連桿
76a‧‧‧第1卡合導引突起
76b‧‧‧第1操作部
77‧‧‧第2連桿
77a‧‧‧第2卡合導引突起
77b‧‧‧第2操作部
78‧‧‧彈性體
81‧‧‧旋轉操作連桿
82‧‧‧安裝片
83‧‧‧操作片
84‧‧‧蓋體
85‧‧‧旋轉軸
100‧‧‧捆綁裝置
101‧‧‧夾持體
102‧‧‧進給滾輪
103‧‧‧裁刀
103a‧‧‧捆綁機構
104‧‧‧進給機構
104a‧‧‧第1導引滾輪
104b‧‧‧第2導引滾輪
105‧‧‧進給滾輪
106‧‧‧按壓構件
107‧‧‧驅動馬達
108‧‧‧控制器
109‧‧‧操作部
110‧‧‧捆綁裝置
111‧‧‧控制器
112‧‧‧驅動馬達
113‧‧‧夾持體
114‧‧‧進給滾輪
115‧‧‧裁刀
115a‧‧‧捆綁機構
116‧‧‧進給機構
116a‧‧‧導引部
116b‧‧‧進給滾輪
117‧‧‧按壓構件
118‧‧‧擋止器
119‧‧‧操作部
第1圖係薄板束的捆綁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係暫時附著有捆綁薄板束之片體之膠帶之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片體被捲繞在薄板束上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4A圖係表示薄板束被載置在夾持體上之狀態之側視圖。
第4B圖係表示拉入薄板束至捆綁位置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第5圖係表示握柄下降至下死點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第6圖係表示捆綁裝置的縱剖面之立體圖。
第7圖係握柄之立體圖。
第8圖係構成夾持體之托盤的立體圖。
第9圖係表示捆綁裝置的待機狀態之剖面圖。
第10圖係裁刀之立體圖。
第11圖係表示在捆綁裝置的夾持體載置有薄板束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12圖係表示握柄開始旋轉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13圖係表示握柄處於下死點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14圖係表示夾持體自捆綁位置,回到薄板束的插入位置之狀態之剖面圖,其表示拔出片體的自由端到薄板束的上表面側後之狀態。
第15圖係表示捆綁裝置回到待機狀態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16A圖係表示設置L字形之驅動凹部,使自插入位置至捆綁位置之移動與握柄的旋轉連動之例之側視圖。
第16B圖係表示設置L字形之驅動凹部,使自插入位置至捆綁位置之移動與握柄的旋轉連動之例之側視圖。
第17A圖係表示第16A圖及第16B圖的連續動作之側視圖。
第17B圖係表示第16A圖及第16B圖的連續動作之側視圖。
第18A圖係表示使自捆綁位置至插入位置之移動與握柄的旋轉連動之例之側視圖。
第18B圖係表示使自捆綁位置至插入位置之移動與握柄的旋轉連動之例之側視圖。
第19A圖係表示第18A圖及第18B圖的連續動作之側視圖。
第19B圖係表示第18A圖及第18B圖的連續動作之側視圖。
第20圖係表示第19A圖及第19B圖的連續動作之側視圖。
第21A圖係表示電動之捆綁裝置之圖。
第21B圖係表示薄板束被捆綁在片體上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22A圖係表示電動之捆綁裝置之另一例之圖。
第22B圖係表示薄板束被捆綁在片體上之狀態之剖面圖。
第23圖係自底面側觀看捆綁裝置之立體圖,其表示底蓋打開後之狀態。
第24圖係底蓋之立體圖。
第25圖係先前之底蓋之立體圖。
第26A圖係表示導引剝離紙之卡合導引部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26B圖係表示導引剝離紙之卡合導引部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26C圖係表示導引剝離紙之卡合導引部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27圖係表示僅在成為剝離紙的搬運通路之凹狀部的單側上,設置卡合導引部之例之後側視圖。
第28圖係表示在成為剝離紙的搬運通路之凹狀部,設置卡合支撐剝離紙之第1連桿與第2連桿之例之後側視圖。
第29圖係具有與剝離紙概略相同寬度之捆綁裝置之後側視圖。
第30A圖係表示在底蓋設有滾輪收容部之例之側視圖。
第30B圖係表示在底蓋設有底面寬幅部與凸部之例之後側視圖。
第30C圖係表示使底面寬幅部與凸部的寬度相同之例之後側視圖。
第31A圖係表示在底蓋設有滾輪收容部與基座單元的側壁之例之側視圖。
第31B圖係表示在底蓋設有滾輪收容部與基座單元的側壁之例之後側視圖。
第32A圖係表示設置按壓連桿在旋轉操作連桿上之例,其係表示通常狀態之側視圖。
第32B圖係表示設置按壓連桿在旋轉操作連桿上之例,其係表示維修作業時之狀態。
第33A圖係表示在零件配設部設有裝卸蓋體之例,其係表示裝卸蓋體閉塞零件配設部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第33B圖係表示在零件配設部設有裝卸蓋體之例,其係表示裝卸蓋體閉塞零件配設部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適用本發明之捆綁裝置10。
<1.捆綁裝置的全體構成之說明>
<2.夾持體之說明>
<3.捆綁機構之說明>
<4.按壓滾輪之說明>
<5.進給機構之說明>
<6.全體動作之說明>
<7.與握柄的動作連動,以拉入薄板束之變形例之說明>
<8.與握柄的動作連動,以排出薄板束之變形例之說明>
<9.電動式捆綁裝置之具體例1之說明>
<10.電動式捆綁裝置之具體例2之說明>
<11.構成進給機構之底蓋之說明>
<12.構成進給機構之底蓋的寬度之變形例之說明>
<13.按壓滾輪的變形例之說明>
<1.捆綁裝置的全體構成之說明>
如第1圖所示,適用本發明之捆綁裝置10,係在層積有複數張薄板之薄板束1上,捲繞片體2,藉此,捆綁薄板束1之 裝置。薄板束1雖然一張也可以,但是,一般如第3圖所示,係層積文件等之紙張,或者,以金屬材料或塑膠材料等形成之薄板狀構件等者。又,如第2圖所示,片體2係例如被形成俯視略呈矩形,將一邊表面2a當作表面,在另一邊表面2b設有黏著層3,例如在較長之剝離紙4,於縱向暫時黏著有複數個。藉此,片體2即使在長期間待機後使用時,也可以防止黏著層3的黏著力之降低。而且,以片體2及剝離紙4構成之膠帶5,係例如被捲繞成滾輪狀,成為滾輪體,旋轉自如地被收容在被設於捆綁裝置10的基座單元上之滾輪收容部13。在膠帶5的剝離紙4上,送出膠帶5之進給機構被卡合之卡合孔6,係在縱向間隔既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個。
而且,片體2的長度,係藉欲如何捲繞到薄板束1,或者,薄板束1的最大厚度而被決定者,在此,形成為可捲繞一圈之長度。因此,當ㄈ字形(3/4)捲繞時,對應此而變短,當重疊片體2以捲繞時,對應此而變長。當然,片體2係捲繞較多圈者,可更強固地捆綁薄板束1。
如第1圖、第4A圖、第4B圖及第5圖所示,捆綁裝置10係具有:基座單元11;以及握柄12,相對於基座單元11而言,可旋轉地被設置之操作構件一例。握柄12係藉線圈彈簧等之彈性構件,在自基座單元11離隙之第1圖中箭頭A方向上,被旋轉推壓。又,在基座單元11處,於握柄12的旋轉支點側設有滾輪收容部13。滾輪收容部13係旋轉自如地收容由捆綁薄板束1之片體2的膠帶5,捲繞成滾輪狀所構成之滾輪體。而且,在基座單元11與握柄12之間具有夾持體14。 夾持體14係夾持捆綁之薄板束1以移動。夾持體14係沿著基座單元11,自薄板束1被插入之插入位置,橫亙移動到薄板束1藉片體2被捆綁之捆綁位置。如第4A圖所示,當在處於插入位置之夾持體14上,被載置薄板束1時,握柄12抵抗彈性構件的推壓力,在第1圖及第4A圖中逆箭頭A方向上旋轉,如第4B圖所示,夾持體14係一邊夾持薄板束1,一邊沿著基座單元11,在箭頭B方向上移動,移動至握柄12的旋轉支點側的捆綁位置(參照第5圖)。而且,在捆綁位置中,如第5圖所示,被夾持體14夾持之薄板束1,係藉片體2被捆綁。而且,當操作者離開握柄12時,握柄12藉彈性構件的推壓力,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如第4A圖所示,夾持體14移動至插入位置。在插入位置中,夾持體14係離開被片體2捆綁之薄板束1,藉此,可自夾持體14取出被捆綁之薄板束1。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握柄12係藉被凸設在握柄12的基端側內表面上之旋轉突起22,卡合在被設於基座單元11的背面側上之旋轉支撐部21,而被旋轉支撐。如此一來,旋轉自如地被安裝在基座單元11上之握柄12與基座單元11之間係被開放,在基座單元11的上表面,可移動地安裝有夾持薄板束1之夾持體14。
<2.夾持體之說明>
如第6圖及第8圖所示,夾持體14係可滑動地被安裝在基座單元11的握柄12側的上表面,其具有:托盤23,被載置捆綁之薄板束1;以及下壓構件24,相對於托盤23而言,可旋轉地被安裝,壓抵薄板束1到托盤23。而且,如下所述,夾 持體14係有關於使片體2捲繞一圈到薄板束1之動作之一部分,所以,構成捆綁部的一部份。托盤23係具有:載置部23a,呈矩形平板狀,被載置薄板束1;以及卡合導引部23b,卡合在沿著基座單元11的縱向(夾持體14的移動方向)被設置之導引部。卡合導引部23b係例如沿著基座單元11的側面之突片,卡合在構成基座單元11的導引部之凹槽,藉此,可直線移動(箭頭B方向及逆箭頭B方向)在插入位置與捆綁位置之間。又,如第8圖所示,在矩形平板狀的載置部23a的縱向的一端(基端)側,凸設有旋轉支撐下壓構件24之旋轉軸23c。而且,在載置部23a的基端側,於寬度方向概略中央處,設有呈矩形之缺口部23d。缺口部23d係當夾持體14移動到捆綁位置後,捆綁薄板束1之下述捆綁機構40的裁刀44等會侵入。
如第6圖所示,被托盤23旋轉支撐之下壓構件24,係略呈矩形,在載置部23a的旋轉軸23c,卡合縱向的一端(基端)側的旋轉孔24a,藉此,在箭頭C方向及逆箭頭C方向上,被旋轉支撐。在下壓構件24,於寬度方向上,設有將尖端側當作基端之彈性片24b。彈性片24b係基端位於托盤23的尖端側,往托盤23側彎曲。因此,彈性片24b係尖端抵接在托盤23的基端側,當作舉起下壓構件24全體之狀態。亦即,夾持體14係在薄板束1之插入位置中,藉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成為C字形。當在處於插入位置之夾持體14,載置薄板束1時,相對於托盤23而言,下壓構件24係處於打開後之狀態。薄板束1係被置於托盤23的載置部23a上,藉下壓構件24的彈性片24b的尖端部,被暫時壓在載置部23a上。又,在 下壓構件24設有導引片24c。導引片24c係卡合在由直線移動操作夾持體14之移動操作構件25的一對側壁31所構成之凹部26,打開成C字狀之狀態被維持。
如第1圖及第6圖所示,移動操作構件25係可旋轉地被安裝在與基座單元11一體設置之零件配設部27。在此,於基座單元11與零件配設部27之間,設有夾持體14會進入之進入凹槽28。進入凹槽28係基座單元11與零件配設部27之間離隙設置之凹槽,其中,夾持體14自基端側進入,藉此,使下壓構件24在相對於托盤23而言,接近之箭頭C方向上按壓,使得薄板束1以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的全體夾入。
直線移動操作夾持體14之移動操作構件25,如第1圖及第6圖所示,具有一對之側壁31及連結一對側壁31之連結壁32。在一對之側壁31設有旋轉部34a。旋轉部34a係以卡合有零件配設部27的支軸33之孔構成。藉此,移動操作構件25係相對於零件配設部27而言,在箭頭D方向與逆箭頭D方向上旋轉自如。在一對之側壁31設有驅動孔35。驅動孔35係卡合在夾持體14的被設於托盤23上之驅動突起34。驅動孔35係長孔,托盤23的驅動突起34在長孔內移動。又,在一對之側壁31設有旋轉操作孔36。旋轉操作孔36卡合有被設於第7圖所示握柄12的內面之連接突起37。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當握柄12在逆箭頭A方向旋轉時,握柄12的連接突起37在移動操作構件25的旋轉操作孔36移動。
伴隨於此,移動操作構件25,係在箭頭D方向上旋轉,伴隨此旋轉,卡合有移動操作構件25的驅動突起34之 長孔的驅動孔35,係以構成該驅動孔35之一邊直線部35a,按壓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夾持體14係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至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在以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的全體夾入薄板束1之狀態下,在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當握柄12到達下死點,操作者停止按壓時,握柄12係藉彈性構件45的推壓力,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如此一來,移動操作構件25的驅動孔35,係以長孔的另一邊直線部35b,按壓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夾持體14係自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至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在逆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夾持體14係當往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移動時,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成為打開之C字狀,成為可排出薄板束1。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採用凸輪與連桿之機構,前述機構係使握柄12的操作,透過與被設於握柄12上之連接突起37卡合之旋轉操作孔36、及具有與被設於夾持體14上之驅動突起34卡合之驅動孔35之移動操作構件25,傳遞到夾持體14。但是,也可以係藉例如小齒輪與齒條之組合,或者,組合齒輪列,使握柄12的操作傳遞到夾持體14之構成。而且,關於構成夾持體14之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設置下壓構件24之意圖,係為了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不自托盤23偏移,其中,在捆綁動作時,如果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不自托盤23偏移時,未必一定要設置下壓構件24。
<3.捆綁機構之說明>
在可旋轉地安裝有移動操作構件25之零件配設部27,如第6圖及第9圖所示,配設有捲繞片體2到薄板束1之捆綁機 構40。此捆綁機構40係成為捆綁部的一例,如第6圖及第9圖所示,藉握柄12之操作,以動作裁刀44。具體之構成有具有:驅動構件41,被設於握柄12的內面;導引連桿42,藉驅動構件41,相對於薄板束1而言,垂直移動;按壓連桿43,按壓捆綁薄板束1之片體2;以及裁刀44,貫穿薄板束1。在驅動構件41設有第1導引孔41a與第2導引孔41b。第1導引孔41a係形成長孔,卡合有導引連桿42的第1凸部42a,藉此,使導引連桿42上下直線移動。第2導引孔41b係卡合有裁刀44的安裝構件49的第2凸部49a。
導引連桿42係被導引機構導引,以相對於薄板束1而言,可垂直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在導引連桿42捲插有線圈彈簧等之彈性構件45。彈性構件45係藉零件配設部27的承受部46,一端部被承受,藉透過驅動構件41的第1導引孔41a,被握柄12下壓下降之導引連桿42而被收縮。這種導引連桿42,係藉握柄12旋轉,導引連桿42的第1凸部42a,在被設於握柄12之驅動構件41的第1導引孔41a內移動,藉此,上下移動。
在導引連桿42的旁邊,配設有按壓連桿43。按壓連桿43係由按壓部43a與軸部43b構成。按壓部43a係按壓被貼著在薄板束1上之片體2。軸部43b係與按壓部43a一體設置。在軸部43b捲插有由線圈彈簧等之彈性體所構成之按壓彈簧47。按壓彈簧47係一端被按壓部43a卡止,另一端被與導引連桿42連動移動之移動構件48卡止。
而且,在按壓連桿43的旁邊,配設有裁刀44。此 裁刀44如第10圖所示,係在刀尖44a附近,形成有貫穿有片體2之貫穿孔44b。裁刀44係被安裝在安裝構件49,此安裝構件49被連接在導引連桿42。裁刀44的刀尖44a的高度,係被設定成使得貫穿被按壓連桿43的按壓部43a按壓之薄板束1。又,如第6圖所示,安裝構件49的第2凸部49a,係卡合在驅動構件41的第2導引孔41b。
如上述之捆綁機構40,係當握柄12抵抗彈性構件45的推壓力以被按壓時,導引連桿42與此連動以下降,接著,透過移動構件48被連結之按壓連桿43下降,以按壓部43a按壓薄板束1,在按壓部43a按壓薄板束1後之狀態下,裁刀44貫穿薄板束1。當裁刀44正在貫穿薄板束1時,片體2的自由端進入在裁刀44的貫穿孔44b。而且,在裁刀44的回復動作,亦即,在貫穿薄板束1後之裁刀44被拔出時,連接貫穿貫穿孔44b之片體2的自由端,以導出至薄板束1的相反側。
<4.按壓滾輪之說明>
又,如第9圖所示,在裁刀44的旁邊設有按壓滾輪56。按壓滾輪56係構成處理被捲繞到薄板束1之片體2之按壓機構。按壓滾輪56係藉彈性體57被彈性推壓。又,按壓滾輪56係如下所述,係關於捲繞片體2到薄板束1之動作的一部份,所以,構成捆綁部的一部份。
<5.進給機構之說明>
供給片體2到捆綁機構40之進給機構51,如第9圖所示,詳細如下述,但是,其係使自滾輪收容部13被拉出之膠帶5,依序僅拉出一個片體2的份量。具體說來,膠帶5係依序自被 滾輪收容部13收容之滾輪體被拉出。膠帶5係被第1導引滾輪52導引以被拉出,搬運通路54係概略90度彎曲,往上側行進。接著,膠帶5係藉第2導引滾輪53被導引,搬運通路54係銳角地被彎曲。此時,搬運通路54係銳角地被彎曲,藉此,僅被暫時黏著在剝離紙4上之片體2直進,剝離紙4係沿著第2導引滾輪53彎曲。亦即,片體2在不彎曲而直線狀之狀態下,成為自剝離紙4一半程度剝離後之狀態。自剝離紙4被剝離之片體2,係使黏著層3在被夾持體14夾持以進入之薄板束1側,成為等待承受薄板束1之狀態。比第2導引滾輪53還要下游側之剝離紙4,係延伸往基座單元11的底面側,自背面被排出。而且,膠帶5係與夾持體14的直線移動連動,僅片體2的一個之份量,藉進給機構51被進給到第9圖中之箭頭E方向。
<6.全體動作之說明>
接著,說明如上述構成之捆綁裝置10的動作。如第9圖所示,處於待機狀態之捆綁裝置10,係夾持體14位於在逆箭頭B方向上移動之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相對於托盤23而言,下壓構件24在逆箭頭C方向上旋轉,成為相對於托盤23而言打開之狀態。而且,如第11圖所示,夾持體14係在托盤23的載置部23a上載置有薄板束1。此時,片體2在不彎曲而成直線之狀態下,成為自剝離紙4一半程度剝離後之狀態,等待承受被夾持體14夾持以進入之薄板束1。
如第4A圖、第4B圖及第12圖所示,當握柄12抵抗彈性構件45的彈性力,往逆箭頭A方向旋轉時,首先, 握柄12的連接突起37係在移動操作構件25的旋轉操作孔36內移動。伴隨於此,移動操作構件25係在箭頭D方向上旋轉,伴隨此旋轉,卡合有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之移動操作構件25的驅動孔35,係以構成該驅動孔35之一邊直線部35a,按壓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夾持體14係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至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在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此時,夾持體14藉進入進入凹槽28,相對於托盤23而言,下壓構件24係抵抗彈性片24b的彈性力,在箭頭C方向上旋轉。如此一來,如第12圖所示,被夾持體14夾持之薄板束1的插入端係碰到承受之片體2,而且,藉被薄板束1下壓,彎曲成C字狀。而且,薄板束1進入按壓部43a與其承受部之間,藉此,片體2係藉黏著層3,在薄板束1的端部上,橫亙薄板束1的一邊表面、端面及另一邊表面,暫時黏著成C字狀。藉此,開始使片體2捲繞一圈到薄板束1之動作。片體2並非全部表面皆暫時黏著在薄板束1的端部,位於薄板束1的下表面側之端部,係成為未貼著在薄板束1上之自由端2c。
如第13圖所示,當握柄12直到下死點為止,在逆箭頭A方向旋轉時,按壓連桿43係與藉握柄12連動下降之導引連桿42連動以下降,在裁刀44進入之位置附近,以按壓部43a下壓薄板束1。又,當按壓連桿43下壓薄板束1時,接著,裁刀44係與導引連桿42的動作連動以下降,貫穿薄板束1。如第10圖所示,在裁刀44設有貫穿孔44b,如第13圖所示,片體2的自由端係進入貫穿薄板束1後之裁刀44的貫穿孔44b。當裁刀44貫穿薄板束1時,按壓連桿43也抵抗按壓 彈簧47的彈性力以下降,裁刀44壓抵貫穿之薄板束1。
如第14圖所示,當握柄12到達下死點,操作者離開握柄12時,握柄12係對應彈性構件45的彈性力,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轉移到回復動作。如此一來,裁刀44也上升,伴隨於此,貫穿裁刀44的貫穿孔44b之片體2,係自薄板束1的另一邊表面(下表面),往一邊表面(上表面)被拉起,之後,自貫穿孔44b脫離。藉此,片體2自剝離紙4被完全分離。在裁刀44自薄板束1被拉起之時,薄板束1也藉按壓連桿43被按壓,所以,可防止構成薄板束1之各薄板散開。藉此,進行使片體2捲繞一周到薄板束1之動作之自薄板束1的另一邊表面,貫穿片體2到一邊表面之動作。
如第15圖所示,當握柄12回到上死點時,移動操作構件25的驅動孔35,係以長孔的另一邊直線部35b,按壓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夾持體14係自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至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在逆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此時,自裁刀44的貫穿孔44b脫離之片體2,係位於薄板束1的一邊表面(上表面)。當夾持薄板束1之夾持體14在逆箭頭B方向上移動,以自捆綁位置回到插入位置時,被捲繞到薄板束1上之片體2,係通過按壓滾輪56之下。此時,片體2係被以彈性體57彈性推壓之按壓滾輪56處理,以確實被壓著在薄板束1。藉此,捲繞一圈片體2到薄板束1之動作結束。而且,片體2係成為捲繞薄板束1一圈之份量。當夾持體14自捆綁位置回到插入位置時,與夾持體14的動作連動地,僅片體2的一個份量,藉進給機構51在第11圖中之箭頭E方向 上被進給。
在如上述之捆綁裝置10中,僅夾持薄板束1到夾持體14後,旋轉操作握柄12,就可以自插入位置拉入薄板束1到捆綁位置,可實現提高操作性。又,在握柄12的一連串的旋轉操作中,可藉夾持體14拉入薄板束1,可藉片體2進行捆綁動作,在此點上,也可以實現提高操作性。而且,可使以片體2捆綁後之薄板束1,在握柄12的回復動作中,自捆綁位置移動至插入位置,在此點上,也可實現提高操作性。亦即,在此捆綁位置10中,藉進行握柄12的一連串的旋轉操作,可藉夾持體14拉入薄板束1,可藉片體2捆綁薄板束1,而且,可使薄板束1回到插入位置以排出,與先前相比較下,可大幅提高操作性。
<7.與握柄的動作連動,以拉入薄板束之變形例之說明>
而且,在第4A圖、第4B圖及第5圖中,係使移動操作構件25的驅動孔35以長孔形成,在此長孔卡合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實現夾持體14的箭頭B方向及逆箭頭B方向之移動,但是,在本發明的捆綁裝置10中,也可以不使驅動孔35為長孔,如第16A圖所示,做成L字狀的驅動凹部61,使被夾持體14夾持之薄板束1的自插入位置至捆綁位置之移動,與握柄12的旋轉連動。
在此情形下,留下驅動孔35的一邊直線部35a,使另一邊直線部35b缺口。藉此,使得與握柄12的旋轉動作連動地,夾持體14使薄板束1自插入位置移動至捆綁位置。 具體說來,如第16A圖及第16B圖所示,當使握柄12在逆箭頭A方向上旋轉時,驅動凹部61的直線部35a,係按壓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藉此,如第17A圖所示,夾持體14係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至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在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
當握柄12到達下死點,操作者停止按壓時,握柄12藉彈性構件45的推壓力,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但是,因為沒有直線部35b,如第17B圖所示,夾持體14係不與握柄12的回復動作連動,以自捆綁位置移動至插入位置。在此情形下,操作者係使夾持以手動捆綁後之薄板束1之夾持體14,自捆綁位置至插入位置,在逆箭頭B方向上移動。
即使在第16A圖、第16B圖、第17A圖及第17B圖所示之情形,也與握柄12的旋轉動作連動地,夾持體14自插入位置至捆綁位置自動移動,所以,可實現提高操作性。
<8.與握柄的動作連動,以排出薄板束之變形例之說明>
又,本發明的捆綁裝置10,也可以使自捆綁位置至插入位置之移動,與握柄12的旋轉連動。在此捆綁裝置10中,如第18A圖所示,係於基座單元11上具有:旋轉連桿62,使構成夾持體14之托盤23的卡合導引部23b,在逆箭頭B方向上按壓推壓;以及拉伸彈簧63,使旋轉連桿62在按壓托盤23之箭頭F方向上旋轉推壓。旋轉連桿62係基端側藉支軸63a,被基座單元11旋轉支撐,一端卡止在基座單元11,另一端卡止在旋轉連桿62,藉此,在箭頭F方向上被旋轉推壓。
在此捆綁裝置10中,如第18A圖所示,相對於托盤23而言,下壓構件24係在逆箭頭C方向上旋轉,相對於托盤23而言,處於打開狀態。而且,在此夾持體14處,如第11圖所示,在托盤23的載置部23a上,載置有薄板束1。如第18B圖所示,夾持體4係藉操作者,亦即以手動,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至薄板束1的捆綁位置,在箭頭B方向上直線移動。如此一來,夾持體14係藉進入進入凹槽28,相對於托盤23而言,下壓構件24係抵抗彈性片24b的彈性力,在箭頭C方向上旋轉。此時,旋轉連桿62係藉被卡合導引部23b下壓,抵抗拉伸彈簧63的推壓力,在逆箭頭F方向上旋轉。又,托盤23的驅動突起34,係被壓入握柄12的側壁12a間。亦即,握柄12的側壁12a,係藉驅動突起34被按壓以往外側位移,使得驅動突起34進入其間。
如第19A圖所示,當握柄12直到到達下死點,在逆箭頭A方向上旋轉時,一邊以按壓連桿43下壓薄板束1,一邊裁刀44貫穿薄板束1。此時,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係進入被形成在握柄12的側壁12a的內面上之凸輪凹部64(參照第7圖)內。當操作者離開握柄12時,握柄12係對應彈性構件45的彈性力,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轉移到回復動作。如此一來,如第19B圖所示,夾持體14的驅動突起34,係伴隨著握柄12之箭頭A方向之旋轉,藉凸輪凹部64的凸輪部65(參照第7圖)被按壓。如此一來,正夾持薄板束1之夾持體14,在逆箭頭B方向上開始移動,接著,如第20圖所示,以藉拉伸彈簧63在箭頭F方向上旋轉推壓之旋轉連桿62,使 構成夾持體14之托盤23的卡合導引部23b,在逆箭頭B方向上被按壓。藉此,正夾持薄板束1之夾持體14,係在逆箭頭B方向上移動,在外出進入凹槽28後之時點,藉彈性回復力,下壓構件24在逆箭頭C方向旋轉以打開,排出薄板束1到彈性片24b,使得可取出被捆綁後之薄板束1。
即使在第18A圖、第18B圖、第19A圖、第19B圖及第20圖所示之情形,夾持體14係與握柄12的旋轉動作連動,以自捆綁位置自動移動至插入位置,所以,可實現提高操作性。
<9.電動式捆綁裝置之具體例1之說明>
而且,在以上之例中,雖然說明過僅以操作者的操作力旋轉握柄12,以片體2捆綁薄板束1之手動之情形,但是,其動力也可以使用將馬達當作驅動源之電動式。例如如第21A圖所示,捆綁裝置100係具有:夾持體101,夾持薄板束1;以及進給滾輪102,搬運薄板束1。又,捆綁裝置100係具有:裁刀103,貫穿構成做為捆綁部一例之捆綁機構103a的一部份之薄板束1;進給機構104,供給片體2;以及按壓構件106,當以構成做為捆綁部一例之捆綁機構103a的一部份之裁刀103,貫穿薄板束1時,下壓薄板束1。
在此捆綁裝置100中,係具有成為各部的驅動源之一個或複數驅動馬達107。驅動馬達107係藉微電腦等之控制器108控制。具體說來,驅動馬達107係成為為夾持薄板束1,用於進行接離構成夾持體101之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之驅動源,又,成為用於旋轉進給滾輪102之驅動源,而且,成 為用於上下移動裁刀103之驅動源,而且,成為用於旋轉進給機構104的進給滾輪105之驅動源,成為用於當以裁刀103貫穿薄板束1時,上下移動下壓薄板束1之按壓構件106之驅動源。
又,供給片體2之進給機構104係具有:第1導引滾輪104a,導引自滾輪收容部被供給之膠帶5;以及第2導引滾輪104b,使膠帶5的搬運通路彎曲成銳角。第2導引滾輪104b係使膠帶5的搬運通路彎曲成銳角,藉此,使得片體2自剝離紙4,在直線狀態下被剝離。又,進給機構104具有進給剝離紙4之進給滾輪105。
如上所述,在捆綁裝置100中,夾持體101的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係處於離隙狀態,在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之間,插入有薄板束1。又,被夾持體101夾持之薄板束1,係被進給滾輪102夾持,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被搬運到捆綁位置(箭頭B方向)。當薄板束1被搬運到捆綁位置時,片體2的被進給機構104進給之片體2,係在自剝離紙4立起之狀態下待機,片體2係薄板束1的插入端被抵接,橫亙薄板束1的一邊表面、端面及另一邊表面,以暫時黏著成C字狀。之後,按壓構件106藉按壓暫時黏著之片體2,使片體2牢固地貼著在薄板束1的一邊表面、端面及另一邊表面。此時,片體2係並非全表面被暫時黏著在薄板束1的端部,位於薄板束1的下表面側之端部,成為未被貼著在薄板束1上之自由端。
接著,裁刀103下降,貫穿薄板束1。在裁刀103係設有貫穿孔,片體2的自由端係進入貫穿薄板束1之裁刀103 的貫穿孔。當裁刀103回到回復動作而上升時,貫穿裁刀103的貫穿孔之片體2,係自薄板束1的另一邊表面(下表面),往一邊表面(上表面)被拉起,之後,自貫穿孔脫離。藉此,片體2自剝離紙4完全被分離。之後,被夾持體101夾持之薄板束1,係進給滾輪102逆轉,藉此,使夾持體101移動至插入位置(逆箭頭B方向)。之後,夾持體101的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打開,可取出以片體2捆綁後之薄板束1。又,進給滾輪105係使片體2的一張份量,在箭頭E方向進給。而且,如第21A圖所示,片體2係變成捲繞薄板束1一圈之份量。
在如以上之捆綁裝置100中,僅薄板束1夾持在夾持體101後,操作做為操作構件的一例之下壓按鍵等之操作部109,驅動驅動馬達107,就可以自插入位置拉入薄板束1到捆綁位置,可實現提高操作性。又,在裝置的一連串的操作中,可藉夾持體101拉入薄板束1,進行以片體2捆綁之動作,在此點上,也可實現提高操作性。而且,可使以片體2捆綁後之薄板束1,自捆綁位置移動至插入位置,在此點上,也可實現提高操作性。亦即,在此捆綁裝置100中,僅操作操作部109,以驅動驅動馬達107,隨著微電腦等之控制器108之控制,藉夾持體101拉入薄板束1,藉片體2捆綁薄板束1,而且,可回復薄板束1到插入位置,其與先前相比較下,可大幅提高操作性。
<10.電動式捆綁裝置之具體例2之說明>
又,電動式之捆綁裝置,也可以如第22A圖所示之構成。此捆綁裝置110係具有藉控制器111控制之一個或複數個驅動 馬達112。又,此捆綁裝置110係具有:夾持體113,夾持薄板束1;以及進給滾輪114,搬運薄板束1。又,捆綁裝置110係具有:裁刀115,貫穿構成做為捆綁部的一例之捆綁機構115a的一部份之薄板束1;進給機構116,供給片體2;以及按壓構件117,在以構成做為捆綁部的一例之捆綁機構115a的一部份之裁刀115,貫穿薄板束1時,下壓薄板束1。又,供給片體2之進給機構116具有:導引部116a,使自滾輪收容部被供給之膠帶5的搬運通路54,彎曲成銳角;以及進給滾輪116b,進給剝離紙4。導引部116a係使膠帶5的搬運通路54彎曲成銳角,藉此,使得片體2在自剝離紙4成直線之狀態下被剝離。
驅動馬達112係成為為夾持薄板束1,用於進行接離構成夾持體113之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之驅動源,又,成為用於旋轉進給滾輪114之驅動源,而且,成為用於上下移動裁刀115之驅動源,而且,成為用於旋轉進給機構116的進給滾輪105之驅動源,成為用於當以裁刀115貫穿薄板束1時,上下移動下壓薄板束1之按壓構件117之驅動源。
在如以上之捆綁裝置110中,夾持體113的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係處於離隙狀態,在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之間,插入有薄板束1。被夾持體113夾持之薄板束1,係被進給滾輪114夾持,自薄板束1的插入位置,被搬運到捆綁位置(箭頭B方向)。在此,薄板束1係被搬運,直到碰觸到處於捆綁位置之擋止器118。在捆綁位置中,設有與薄板束1相向之按壓構件117,使片體2往接近薄板束1之方向下降,按壓薄板束1的另一邊表面,藉此,貼著片體2到薄板束1。之 後,裁刀115下降,貫穿薄板束1。在裁刀115設有貫穿孔,片體2的自由端,進入貫穿薄板束1後之裁刀115的貫穿孔。當裁刀115回到回復動作而上升時,貫穿裁刀115的貫穿孔之片體2,係自薄板束1的另一邊表面(下表面),往一邊表面(上表面)拉起,之後,自貫穿孔脫離。之後,被夾持體113夾持之薄板束1,係進給滾輪114逆轉,藉此,使夾持體113移動至插入位置(逆箭頭B方向)。之後,夾持體113的托盤23與下壓構件24打開,可取出以片體2捆綁之薄板束1。又,進給滾輪105係使片體2的一張份量,在箭頭E方向上進給。而且,如第2B圖所示,片體2成為捲繞薄板束1的3/4圈。
在如以上之捆綁裝置110中,僅薄板束1夾持在夾持體113後,操作做為操作構件的一例之下壓按鍵等之操作部119,驅動驅動馬達112,就可以自插入位置拉入薄板束1到捆綁位置,可實現提高操作性。又,在裝置的一連串的操作中,可藉夾持體113拉入薄板束1,進行以片體2捆綁之動作,在此點上,也可實現提高操作性。而且,可使以片體2捆綁後之薄板束1,自捆綁位置移動至插入位置,在此點上,也可實現提高操作性。亦即,在此捆綁裝置110中,僅操作操作部119,以驅動驅動馬達112,隨著微電腦等之控制器111之控制,藉夾持體113拉入薄板束1,藉片體2捆綁薄板束1,而且,可回復薄板束1到插入位置,其與先前相比較下,可大幅提高操作性。
<11.構成進給機構之底蓋之說明>
而且,在第1圖~第15圖所示之捆綁裝置10中,如第9 圖所示,進給機構51係自被收容在滾輪收容部13之滾輪體,依序拉出膠帶5。膠帶5係藉第1導引滾輪52,被導引拉出,藉第2導引滾輪53,搬運通路54被彎曲成銳角,僅被暫時黏著在剝離紙4上之片體2往上方直進,剝離紙4係沿著第2導引滾輪53彎曲成銳角。比第2導引滾輪53還要下游側之剝離紙4,係往基座單元11的底面側延伸,自背面被排出。如第23圖所示,在基座單元11的底面,設有膠帶5的搬運通路54。搬運通路54係開閉做為被開閉自如設置之蓋構件之一例之底蓋71,藉此,構成使得可獲得閉塞狀態與露出狀態。
如第23圖及第24圖所示,底蓋71係在基座單元11的底面中,沿著縱向被設於寬度方向概略中央處,閉塞之凹狀部72係構成進給剝離紙4之進給機構51的一部份。藉以底蓋71閉塞凹狀部72,底蓋71與凹狀部72之間的空間係形成搬運通路54。凹狀部72係與剝離紙4概略相同寬度,在底蓋71閉塞後之狀態中,剝離紙4被延伸。又,第2導引滾輪53的附近,係成為裁刀44的尖端部露出之部分。長形之底蓋71係縱向的一端部成為旋轉部73,可旋轉地被安裝在基座單元11的底面。旋轉部73係例如於被設於凹狀部72側之旋轉軸,卡合底蓋71側的旋轉凹部,藉此,相對於基座單元11而言,旋轉支撐底蓋71。在此底蓋71,於縱向的中程,設有銳角地彎曲膠帶5的搬運通路54之第2導引滾輪53。比第2導引滾輪53還要下游側,係成為片體2剝離後之狀態,亦即,在成為僅有剝離紙4之狀態下,底蓋71與凹狀部72間之空間,係沿著搬運通路54延伸。在此,在底蓋71設有導引在搬運通路 54延伸之剝離紙4之卡合導引部74。卡合導引部74係例如卡合在剝離紙4的縱向側緣上之卡合片,其中,即使底蓋71被打開時,被設於底蓋71之卡合導引部74與剝離紙4也卡合。因此,卡合導引部74係構成藉打開底蓋71,變更沿著搬運通路54延伸之剝離紙4的路徑之路徑可變更機構,剝離紙4不殘留在凹狀部72,使得附著在底蓋71上。
因此,在底蓋71被開蓋之情形下,凹狀部72的內部,係不被剝離紙4隱藏地被露出。結果,設有卡合導引部74之底蓋71,係成為做為捆綁部的一例之捆綁機構40之中,可對應動作以露出與片體2接觸之部位之露出機構的一例。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其構成係於基座單元11的配有滾輪收容部13之側的端部側附近,設置旋轉部73,所以,被配於搬運通路54之膠帶5之中,片體2暫時黏著在剝離紙4之部分,也打開具有做為路徑改變機構之卡合導引部74之底蓋71,藉此,可改變路徑。
因此,凹狀部72的內部,係膠帶之中,片體2暫時黏著在剝離紙4之部分,也不被膠帶5隱藏地露出。結果,結果,設有卡合導引部74之底蓋71,係成為做為捆綁部的一例之捆綁機構40之中,可對應動作以露出與片體2接觸之部位之露出機構的一例。
如第25圖所示,在先前之底蓋75,不設有與剝離紙4卡合之卡合導引部74,被設於沿著凹狀部72的縱向之側緣的兩側。因此,即使底蓋75開放凹狀部72後,剝離紙4也殘存在凹狀部72側,凹狀部72的內部則隱藏。因此,在先前 之底蓋75之情形下,剝離紙4覆蓋凹狀部72,所以,卡紙處理等之維修作業很麻煩。亦即,必須後退卡合在凹狀部72側的卡合導引片上之剝離紙4,露出凹狀部72,以進行維修作業。在此點上,底蓋71設有卡合有剝離紙4之卡合導引部74,當開放凹狀部72後,剝離紙4附著在卡合導引部74,所以,剝離紙4的路徑被變更,凹狀部72露出,卡紙處理等之維修作業可以很容易進行。
設在底蓋71上之卡合導引部74,也可以係例如如第26A圖所示,略呈矩形,以環狀的貫穿孔74a構成,藉貫穿有剝離紙4而導引,又,如第26B圖所示,也可以藉被一對旋轉支撐片74d旋轉支撐之滾輪74b構成,而且,如第26C圖所示,也可以藉卡合有剝離紙4的縱向側緣之凹槽74c構成。
而且,如果係實現提高維修作業的作業性時,當打開底蓋71後,不僅剝離紙4附著在底蓋71側之情形,也可以殘存在凹狀部72。但是如先前,處於凹狀部72之剝離紙4的兩側緣,係卡合在卡合導引部74,所以,很難使剝離紙4自凹狀部72後退。在此,如第27圖所示,也可以使卡合導引部74僅設在一邊,使得僅卡合在剝離紙4的一邊的側緣上。在此情形下,雖然變得剝離紙4殘存在凹狀部72,但是,處於凹狀部72之剝離紙4,係一邊側緣僅卡合在卡合導引部74,所以,很容易自凹狀部72後退,可以變更剝離紙4的路徑。因此,即使藉第27圖之例,也可以很容易進行卡紙處理等之維修作業。又,在此情形下,可使用先前由來底蓋75。
又,如第28圖所示,在基座單元11也可以取代 卡合導引部74,設置在相對於剝離紙4的搬運通路54而言,在直交方向上可移動之第1連桿76與第2連桿77。在第1連桿76係於一端部上,設有第1卡合導引突起76a,在第2連桿77係於一端部上,設有第2卡合導引突起77a。又,在第1連桿76係在另一端部上,設有自基座單元11露出之第1操作部76b,在第2連桿77係設有自基座單元11露出之第2操作部77b。在第1連桿76與第2連桿77之間,設有線圈彈簧等之彈性體78。又,彈性體78係一端卡止在第1連桿76,另一端卡止在第2連桿77,在第1連桿76與第2連桿77之間,係在未略微彈性變形之狀態下被配設。
當底蓋71閉塞凹狀部72時,在第1連桿76的第1卡合導引突起76a與第2連桿77的第2卡合導引突起77a,卡合有剝離紙4。當打開底蓋75時,約略同時按壓第1連桿76的第1操作部76b與第2連桿77的第2操作部77b。如此一來,第1連桿76與第2連桿77,係抵抗彈性體78的彈性力,往彼此離隙之方向移動。藉此,第1卡合導引突起76a與第2卡合導引突起77a係彼此離隙,與剝離紙4相卡合之狀態被解除。因此,當打開底蓋75後,與第1及第2卡合導引突起76a,77a之卡合狀態被解除之剝離紙4,自凹狀部72自然落下,成為剝離紙4的路徑被變更。藉此,凹狀部72成為露出狀態,使得可很容易進行卡紙處理等之維修作業。因此,第1連桿76與第2連桿77,係成為路徑可變更化機構,同時成為露出機構。
而且,當關閉底蓋75時,首先,使剝離紙4延伸至凹狀部72,接著,概略同時按壓第1連桿76的第1操作部 76b與第2連桿77的第2操作部77b,在第1卡合導引突起76a與第2卡合導引突起77a彼此離隙之狀態下,關閉底蓋75。藉此,剝離紙4位於第1卡合導引突起76a與第2卡合導引突起77a之間,之後,解除第1及第2操作部76b,77b之按壓。藉此,剝離紙4回到與第1及第2卡合導引突起76a,77a卡合之狀態。
<12.構成進給機構之底蓋的寬度之變形例之說明>
而且,如第29圖所示,底蓋71,75也可以與剝離紙4概略相同寬度。又,如第30A圖所示,底蓋71也可以與膠帶5捲繞成滾輪狀之滾輪收容部13一體性設置。而且,如第30B圖所示,也可以將剝離紙4被延伸之部分當作凸部71a,將構成基座單元11的底面之部分,當作底面寬幅部71b。而且,如第30C圖所示,也可以使剝離紙4被延伸之部分,凸部71a也與底面寬幅部71b概略相同寬度。而且,如第31A圖及第31B圖所示,底蓋71也可以一體設置構成基座單元11的設有進入凹槽28之零件配設部27之側壁71c。
<13.按壓滾輪的變形例之說明>
在重複使用捆綁裝置10中,有時片體2附著在裁刀44上,或者,片體2附著在按壓滾輪56或按壓滾輪56的承受部。在此,在第32A圖及第32B圖所示之例中,係設置旋轉操作連桿81到基座單元11,設置按壓滾輪56到此旋轉操作連桿81。例如旋轉操作連桿81係一體設置,使得安裝有按壓滾輪56之安裝片82,與旋轉操作旋轉操作連桿81之操作片83成為概略 垂直,在彎曲部中,藉旋轉軸85被基座單元11的零件配設部27旋轉支撐。如第32A圖所示,在通常之使用狀態中,按壓滾輪56係位於被夾持體14夾持之薄板束1上,使得可以壓著被捲繞在薄板束1上之片體2到薄板束1。
又,按壓滾輪56之位置,係與裁刀44鄰接,例如當去除附著在裁刀44上之片體2時,按壓滾輪56成為去除片體2之作業之障礙。在此,於片體2附著在按壓滾輪56後,或者,於片體2附著在裁刀44後,如第32B圖所示,握持操作片83以旋轉旋轉操作連桿81,動作旋轉操作連桿81,藉此,上升按壓滾輪56。藉此,按壓滾輪56的維修作業變容易。又,成為與片體2接觸之捆綁部的一部份之裁刀44的周邊,係藉按壓滾輪56移動,被開放而露出,所以,裁刀44的維修作業也變容易。亦即,旋轉操作連桿81係成為露出機構。
又,成為捆綁部的一部份之按壓滾輪56或附著在裁刀44上之片體2之去除作業,也可以係如第33A圖及第33B圖所示之構成。亦即,在基座單元11的零件配設部27,可裝卸地設有蓋體84。當自零件配設部27卸下蓋體84時,亦即,進行卸下蓋體84之動作,以改變成內部露出之狀態時,處於內部之按壓滾輪56或裁刀44等會露出。藉此,按壓滾輪56的維修作業變容易。亦即,蓋體84成為露出機構。
本申請案係依據2014年04月24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4-090537者,其內容在此係做為參照而被取入。
2‧‧‧片體
4‧‧‧剝離紙
5‧‧‧膠帶
11‧‧‧基座單元
12‧‧‧握柄
13‧‧‧滾輪收容部
14‧‧‧夾持體
23‧‧‧托盤
23a‧‧‧載置部
24‧‧‧下壓構件
24b‧‧‧彈片
24c‧‧‧導引片
25‧‧‧移動操作構件
36‧‧‧旋轉操作孔
37‧‧‧連接突起
40‧‧‧捆綁機構
41‧‧‧驅動構件
41a‧‧‧第1導引孔
41b‧‧‧第2導引孔
42‧‧‧導引連桿
42a‧‧‧第1凸部
43‧‧‧按壓連桿
43a‧‧‧按壓部
43b‧‧‧軸部
44‧‧‧裁刀
45‧‧‧彈性構件
46‧‧‧承受部
47‧‧‧按壓彈簧
48‧‧‧移動構件
49‧‧‧安裝構件
51‧‧‧進給機構
52‧‧‧第1導引滾輪
53‧‧‧第2導引滾輪
54‧‧‧搬運通路
56‧‧‧按壓滾輪
57‧‧‧彈性體

Claims (8)

  1. 一種捆綁裝置,捲繞片體到薄板以捆綁前述片體,其特徵在於: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對應前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前述薄板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綁裝置,其中,前述捆綁部具有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前述薄板係與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連動,以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前述裁刀係在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綁裝置,其中,該捆綁裝置而且具有夾持前述薄板之夾持體,前述薄板係一邊被前述夾持體壓住,一邊移動至前述捆綁部之位置。
  4. 一種捆綁裝置,捲繞片體到薄板以捆綁前述片體,其特徵在於: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前述捆綁部具有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 對應前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在前述裁刀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該捆綁部係排出前述薄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捆綁裝置,其中,前述捆綁部係與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連動。
  6. 一種捆綁裝置,捲繞片體到薄板以捆綁前述片體,其特徵在於:具有:操作構件;以及捆綁部,捲繞前述片體到前述薄板以捆綁,前述捆綁部具有貫穿前述薄板之裁刀,對應前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在前述裁刀貫穿前述薄板後之回復動作時,貫穿前述片體的自由端到前述薄板,該捆綁部係結束使該片體捲繞一周之動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捆綁裝置,其中,前述捆綁部係被設於前述操作構件上,形成有驅動構件及被卡合在第1導引孔上之第1凸部,前述驅動構件形成有前述第1導引孔,當前述操作構件被旋轉時,藉該第1導引孔與前述第1凸部,使與該操作構件的旋轉動作連動以上下移動之導引連桿、及被安裝在前述導引連桿,與該導引連桿的移動連動之前述裁刀,往前述薄板貫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及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綁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構件係單一之操作構件。
TW104112996A 2014-04-24 2015-04-23 捆綁裝置 TW201607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537A JP5704273B2 (ja) 2014-04-24 2014-04-24 綴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786A true TW201607786A (zh) 2016-03-01

Family

ID=51839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2996A TW201607786A (zh) 2014-04-24 2015-04-23 捆綁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04273B2 (zh)
TW (1) TW201607786A (zh)
WO (1) WO2015163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7806B2 (ja) * 2014-11-19 2018-09-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装置
JP6387805B2 (ja) * 2014-11-19 2018-09-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1178A (ja) * 1993-10-01 1995-04-18 Pitsukaade:Kk テープによる綴じ器
JPH10871A (ja) * 1996-06-14 1998-01-06 Sakurai Kk テープによる綴じ具
JPH1024669A (ja) * 1996-07-10 1998-01-27 Mizunami Seiki Kk 綴じ装置
JPH10217631A (ja) * 1997-02-05 1998-08-18 Pitsukaade:Kk シートの綴じ方法
JP3863885B2 (ja) * 2004-03-26 2006-12-27 大同化工株式会社 束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3432A1 (ja) 2015-10-29
JP5704273B2 (ja) 2015-04-22
JP2014193611A (ja)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0017B1 (en) Paper cutting device
US10252877B2 (en) Sheet separator,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30647B2 (ja) 綴じ装置
TW201607786A (zh) 捆綁裝置
TW201607787A (zh) 捆綁裝置
JP6387805B2 (ja) 綴じ装置
US20190143733A1 (en) Paper binding apparatus and paper binding method
US20170275129A1 (en) Binding device
JP2018150160A (ja) テープカッター
WO2016031907A1 (ja) 綴じ装置
CN109774339B (zh)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WO2015064592A1 (ja) 片巻き装置
JP2010173004A (ja) 冊子断裁装置
JP6459357B2 (ja) 綴じ装置
JP2007320599A (ja) 紙葉類結束装置
JP2000272615A (ja) 結束帯処理装置及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JP3012334U (ja) 紙幣数え機の紙幣縛り装置
CN112399949A (zh) 捆扎机
JP5913820B2 (ja) 紙幣結束装置
JP2760557B2 (ja) 紙葉類の束処理装置
JP2001240026A (ja) 施封帯処理装置
JPH0732089Y2 (ja) 背貼り装置に於けるテープ送り出し装置
JPH084307Y2 (ja) 背貼り用テープのカートリツジ
JP4749737B2 (ja) 孔版印刷機
JP2020040245A (ja) 用紙綴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