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5940A - 馬達構造 - Google Patents

馬達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5940A
TW201535940A TW104105049A TW104105049A TW201535940A TW 201535940 A TW201535940 A TW 201535940A TW 104105049 A TW104105049 A TW 104105049A TW 104105049 A TW104105049 A TW 104105049A TW 201535940 A TW201535940 A TW 2015359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ide
side bracket
motor
bear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5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7028B (zh
Inventor
Toshihito Miyashita
Manabu Horiuchi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35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5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7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70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馬達構造,係具有:框體,其係用以收容定子及轉子;及輸出側托架;及輸出側軸承;及外殼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輸出側端,且成為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的第1嵌合凸部,用以支撐前述輸出側軸承;及凸緣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反輸出側端,且具有開口部;及反輸出側軸承;及反輸出側托架,其係用以收容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以及凸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且與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

Description

馬達構造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馬達構造。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4年3月14日在日本特許廳提出之日本特願2014-052708號案而主張優先權,且將其全部內容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馬達,係可以大致區分成定子(stator)部、轉子(rotor)部、輸出側(負載側)托架(bracket)、及反輸出側(反負載側)托架。輸出側及反輸出側的托架,係具有外殼(housing)部。外殼部,係支撐輸出側及反輸出側的軸承。輸出側及反輸出側的軸承,係旋轉自如地支承轉子的旋轉軸。因輸出側的軸承,係接受較強的負載荷重,故而是損傷較多的部分。
有關用以支撐軸承的外殼部之技術,例如,已揭示於日本特開平6-38438號公報中。在該文獻所揭示的鋁製馬達托架中,係在支撐馬達轉子之軸承的外殼部,嵌入(insert)形成有鐵製襯套(bush),該鐵製襯套係 具有杯型之複數個可供貫通的小孔。
又,在日本特開2009-100531號公報中,已有揭示一種內轉子無刷馬達(inner rotor brushless motor)。在該馬達中,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的外殼部,是一體形成於框體(frame)(殼體(case))。框體之一方為開口,在該開口側,配置形成有殼體蓋及感測器基板。在殼體蓋,形成有用以支撐反輸出側軸承的外殼部。
馬達構造,係具有:框體,其係用以收容定子及轉子;及輸出側托架;及輸出側軸承;及外殼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輸出側端,且成為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的第1嵌合凸部,用以支撐前述輸出側軸承;及凸緣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反輸出側端,且具有開口部;及反輸出側軸承;及反輸出側托架,其係用以收容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以及凸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且與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
1‧‧‧框體
1a‧‧‧最外徑圓筒部
2‧‧‧轉子
3‧‧‧輸出側托架
4‧‧‧反輸出側托架
4a‧‧‧環狀凸部
5‧‧‧軸承螺栓
6‧‧‧預壓彈簧
7‧‧‧貫穿螺栓
8、308‧‧‧馬達安裝板
9、309‧‧‧安裝螺栓
11‧‧‧外殼部
11a‧‧‧嵌合凸部(第1嵌合凸部)
12‧‧‧定位用凹部
13‧‧‧凸緣部
13a‧‧‧開口部
14‧‧‧安裝孔
15‧‧‧嵌合凸部(第2嵌合凸部)
21‧‧‧旋轉軸
22‧‧‧線圈
31‧‧‧輸出側軸承
32‧‧‧定位用凸部
33‧‧‧插通孔
34‧‧‧支承面
35‧‧‧凸狀環部
41‧‧‧反輸出側軸承
43‧‧‧插通孔
45‧‧‧嵌合凹部
81‧‧‧開口部
82‧‧‧母螺紋部
100、300‧‧‧馬達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之分解立體圖。
第2圖係從輸出側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框體之立體圖。
第3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輸出側托架之立體圖。
第4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輸出側軸承周邊之剖視圖。
第5圖係從反輸出側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框體之立體圖。
第6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反輸出側托架之立體圖。
第7圖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前的立體圖。
第8圖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後的立體圖。
第9圖係習知馬達構造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前的立體圖。
第10圖係習知馬達構造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後的立體圖。
在以下的詳細描述中,為了解釋目的,而有闡述複數個特定細節以便徹底理解所揭示的實施例。雖然此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可以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實施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其他例子中,係示意性地顯示已知的構造和裝置,以便簡化圖式。
依據日本特開平6-38438號公報的技術,則在鋁製的托架上,形成有相同材質的杯型外殼部。因軸承鋼的硬度較高,故而,隨著軸承的外座圈與外殼部的滑動,會在硬度較低的外殼部側發生磨損。為此,藉由在該 鋁製的外殼部,澆鑄成形鐵製襯套,來抑制外殼部的磨損。
但是,具備有用以支撐軸承的外殼部的托架和框體,係由不同零件所構成。因此,在外殼部和框體中容易發生轉子的對心失準(misalignment)(例如,外殼部的內徑之中心(軸心)和框體的內徑之中心(軸心),相互地偏移)。隨著轉子的對心失準,當過大的力矩荷重施加於軸承時,就恐有軸承破損之虞。
依據日本特開2009-100531號公報的技術,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的外殼部,係與框體一體形成。在該框體,係螺固有用以將馬達安裝於編碼器(encoder)等之裝置上的馬達安裝板。
但是,在馬達之徑向尺寸較小的情況下,很難確保用以螺固馬達安裝板和框體的場所。因此,組裝作業變得困難。
本揭示之一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馬達構造,可以輕易地進行用以支撐軸承的外殼部與框體之轉子定心(例如,使外殼部的內徑之中心(軸心)和框體的內徑之中心(軸心)一致或是大致一致)。
又,本揭示之一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馬達構造,可以防止或是抑制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的外殼部之磨損;以及即便是在馬達之徑向尺寸較小的情況下,仍可以輕易地進行馬達安裝板的組裝作業。
本揭示之一態樣的馬達構造,係具有:框 體,其係用以收容定子及轉子;及輸出側托架;及輸出側軸承;及外殼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輸出側端,且成為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的第1嵌合凸部,用以支撐前述輸出側軸承;及凸緣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反輸出側端,且具有開口部;及反輸出側軸承;及反輸出側托架,其係用以收容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以及凸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且與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
在該馬達構造中,框體的外殼部(第1嵌合凸部),是與輸出側托架嵌合。更且,在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有反輸出側托架的凸部。因而,依據該馬達構造,可以輕易地進行用以支撐軸承的外殼部與框體之轉子定心。
以下,參照圖式,就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加以說明。
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在框體的嵌合凸部,嵌合有輸出側托架。更且,在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有反輸出側托架的凸部。因而,依據第1實施形態,可以實現一種能輕易地進行用以支撐軸承的外殼部與框體之轉子定心的馬達構造。
〔第1實施形態〕 〔馬達構造的構成〕
首先,參照第1圖至第6圖,就第1實施形態的馬達 構造之構成加以說明。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之分解立體圖。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框體之外觀的立體圖。第3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輸出側托架之立體圖。第4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輸出側軸承周邊之剖視圖。第5圖係從反輸出側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框體之立體圖。第6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反輸出側托架之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係特別合適於具有較小之徑向尺寸的馬達。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馬達100,係具備框體1、定子(未圖示)、轉子2、輸出側托架3及反輸出側托架4,作為主要構成要件。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框體1,為大致圓筒體狀的金屬構件。在框體1內,係劃分出用以收容定子(未圖示)及轉子2的圓柱狀空間。亦即,框體1,係收容定子及轉子2。
在框體1之軸向的輸出側端,係形成有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外殼部11的內外徑,係比框體1的內外徑更小。外殼部11,係朝向輸出側突出,作為用以與輸出側托架3嵌合的嵌合凸部11a(第1嵌合凸部)。亦即,外殼部11,係一體形成於框體1的輸出側端,且作為能與輸出側托架3嵌合的第1嵌合凸部。在該外殼部11(嵌合凸部11a)與框體1的最外徑圓筒部1a之間,係形成有定位用凹部12。定位用凹部12, 係在將輸出側托架3嵌合於框體1時所使用。亦即,形成於框體1的定位用凹部12,為用以決定框體1和輸出側托架3之位置的第1定位構造之一部分。
在框體1之軸向的反輸出側端,係一體形成有在中央具有開口部的凸緣部13。凸緣部13,係呈大致矩形狀。凸緣部13,係從框體1之最外徑圓筒部1a,朝向徑向外方突出。在凸緣部13之四角隅,係開口有安裝孔14。該安裝孔14,係形成作為圓弧狀的切口部。
包含外殼部11及凸緣部13的框體1,係由鐵系的強磁性材料所形成。亦即,框體1,係具有:發揮作為定子鐵心的功能,並且也兼作馬達100之磁性迴路的構造。藉由以鐵系的材質形成框體1,就可以提高施加有較強之負載的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之硬度。結果,可以防止或是抑制該外殼部11的磨損。
又,框體1,也發揮作為後軛鐵心(back yoke core)的功能。因而,框體1,係具有:關閉磁力線,以使電磁感應效應成為最大的功能。更且,框體1,也具有:防止或是抑制馬達之周邊機器受到因電磁感應所引起的磁場之影響的功能。如此,框體1,係構成兼作後軛鐵心。藉此,能提高定子鐵心的內徑與輸出側軸承31之同軸精度(例如,定子鐵心的內徑之中心(軸心)與輸出側軸承31之中心(軸心)的一致精度)。
轉子2,係具有捲繞於旋轉軸21之周圍的線圈22。轉子2,係與定子隔開間隔地收容於框體1內。
在框體1之嵌合凸部11a,係嵌合有輸出側托架3。亦即,在輸出側托架3之抵靠面,係形成有用以與框體1之嵌合凸部11a嵌合的嵌合凹部(未圖示)。
如第3圖所示,在輸出側托架3之與框體1接觸的接觸面,係形成有定位用凸部32。定位用凸部32,係與該框體1之定位用凹部12卡合。亦即,定位用凸部32,為用以決定框體1和輸出側托架3之位置的第1定位構造之一部分。在輸出側托架3之四角隅,係形成有用以使後述之貫穿螺栓7插通的插通孔33。在位於對角的二個插通孔33之周邊,係形成有用以供貫穿螺栓7之頭部座定的支承面34。
輸出側軸承31,係收容於框體1的外殼部11內。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馬達100,係具有預壓彈簧6。預壓彈簧6,係夾入於輸出側軸承31與輸出側托架3之間。藉由在輸出側軸承31與輸出側托架3之間,夾入預壓彈簧6,可對輸出側軸承31提供軸向的壓力。
更且,預壓彈簧6的全部或一部分,是置入於框體1的外殼部11內。預壓量,係由輸出側托架3之位於反輸出側的抵靠面之位置所決定。如此藉由設定(配置)預壓彈簧6,就可防止或是抑制在該預壓彈簧6的外周部,已與輸出側軸承31之外座圈接合部咬合的狀態下,組裝馬達100。
在凸緣部13,係裝配有矩形塊狀的反輸出側托架4。反輸出側軸承41,係收容於反輸出側托架4。反 輸出側軸承41,係藉由夾入於反輸出側托架4與軸承螺栓5之間而固定。亦即,馬達100,係具有軸承螺栓5。反輸出側軸承41,係藉由軸承螺栓5,而固定於反輸出側托架4內。
如第5圖所示,在凸緣部13之中央部,係形成有圓形的開口部13a。在凸緣部13之與反輸出側托架4抵靠的抵靠面,係形成有嵌合凸部(第2嵌合凸部)15。嵌合凸部15,係朝向反輸出側托架4之方向突出。嵌合凸部15,係形成於位於對角的二個安裝孔14之附近的二處。
另一方面,如第6圖所示,在反輸出側托架4的中央部,係形成有與反輸出側托架4成為一體的環狀凸部4a。環狀凸部4a,為與凸緣部13之圓形開口部13a嵌合的部位。在反輸出側托架4之與凸緣部13抵靠的抵靠面,係形成有嵌合凹部45。嵌合凹部45,係形成於反輸出側托架4之與凸緣部13的嵌合凸部15對應的二處部位。凸緣部13的嵌合凸部15,係與反輸出側托架4的嵌合凹部45嵌合。亦即,嵌合凸部15及嵌合凹部45,係包含於用以決定凸緣部13和反輸出側托架4之位置的第2定位構造中。在反輸出側托架4的四角隅,係形成有插通孔43。在插通孔43,係插通有後述的貫穿螺栓7及安裝螺栓9。
在組裝框體1的凸緣部13和反輸出側托架4時,係在凸緣部13的圓形開口部13a,嵌合有反輸出側 托架4的環狀凸部4a。更且,在反輸出側托架4的嵌合凹部45,係嵌合有凸緣部13的嵌合凸部15。藉此,可以輕易地進行反輸出側托架4和凸緣部13之定位。另外,也可在反輸出側托架4的抵靠面形成嵌合凸部,在凸緣部13的抵靠面形成嵌合凹部。
馬達100,係具有二支貫穿螺栓7。從輸出側托架3至反輸出側托架4,係藉由二支貫穿螺栓7所鎖緊連結。二支貫穿螺栓7,係以該貫穿螺栓7的頭部座定於輸出側托架3的支承面34之方式所插通。藉由二支貫穿螺栓7,輸出側托架3、框體1及反輸出側托架4,可組裝成一體。在輸出側軸承31及反輸出側軸承41,係旋轉自如地支承有轉子2的旋轉軸21。亦即,貫穿螺栓7,係以框體1夾入於輸出側托架3與反輸出側托架4之間的方式,從輸出側插通至輸出側托架3及反輸出側托架4,且鎖緊連結輸出側托架3和反輸出側托架4。
〔馬達構造的作用〕
其次,參照第1圖至第8圖,就第1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的作用加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中,係在框體1的軸向之輸出側端,形成有與框體1成為一體之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在框體1的外殼部11,係收容有輸出側軸承31。
外殼部11,係朝向輸出側突出,作為與輸出 側托架3嵌合的嵌合凸部11a。在該外殼部11(嵌合凸部11a),嵌合有輸出側托架3的嵌合凹部(未圖示)。在進行輸出側托架3與框體1之嵌合時,在框體1的定位用凹部12,嵌合有輸出側托架3的定位用凸部32。
框體1,係兼作定子鐵心和後軛鐵心。因此,可以提高定子鐵心內徑與輸出側軸承31的同軸精度。
又,框體1,是由鐵系的強磁性材料所形成。因此,可以提高施加有較強之負載的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之硬度。結果,可以防止或是抑制該外殼部11的磨損。
亦即,依據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則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之材質,是高硬度的。因此,可以防止或是抑制該外殼部11的磨損。而且,由於用以支撐輸出側軸承31的外殼部11和框體1是一體形成,所以容易進行轉子定心。
又,在輸出側軸承31與輸出側托架3之間,夾入有預壓彈簧6。藉此,可以對輸出側軸承31,提供軸向的壓力(參照第4圖)。
更且,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係具有用以決定框體1的凸緣部13和反輸出側托架4之位置的構造(第2定位構造)(參照第5圖及第6圖)。又,凸緣部13,係與框體1一體形成。更且,反輸出側軸承41,係收容於反輸出側托架4的外殼部內。因而,依據本實施形態,可以提高定子鐵心的內徑與反輸出側軸承41之同軸 精度(例如,定子鐵心的內徑之中心(軸心)與反輸出側軸承41之中心(軸心)的一致精度)。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也可單純地表現為馬達(馬達100)。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7圖至第10圖,就第2實施形態之馬達構造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構造加以說明。第7圖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前的立體圖。第8圖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後的立體圖。另外,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造要件,係附記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係具備馬達100、馬達安裝板8及安裝螺栓9。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馬達安裝板8,係以抵靠於馬達100之輸出側托架3的方式所組裝。亦即,馬達安裝板8,係以抵靠於輸出側托架3的方式所配置。在馬達安裝板8的中央部,係形成有用以使旋轉軸21之輸出端露出的圓形開口部81。在該開口部81,係嵌合有形成於輸出側托架3之輸出側端面的凸狀環部35。
又,在馬達安裝板8的開口部81之附近,係形成有用以螺合安裝螺栓9的母螺紋部82。母螺紋部82,係以與位於對角的二個插通孔33對應的方式形成於二處。
馬達安裝板8的安裝螺栓9,係從反輸出側插通。在反輸出側托架4,係形成有可供安裝螺栓9的頭部座定的支承面(未圖示)。藉由在反輸出側托架4,配置馬達安裝板8的安裝螺栓9之支承面,就可以從反輸出側進行馬達100對馬達安裝板8之安裝。亦即,安裝螺栓9,係從反輸出側插通至反輸出側托架4及馬達安裝板8,且鎖緊連結反輸出側托架4(即馬達100)和馬達安裝板8。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中,係可以從反輸出側進行馬達100對馬達安裝板8之安裝。因此,可以簡便地進行馬達100對馬達安裝板8之安裝。
在此,參照第9圖及第10圖,就習知馬達安裝板之組裝構造作為比較例來加以說明。
第9圖係習知馬達構造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前的立體圖。第10圖係習知馬達構造中的馬達安裝板之組裝後的立體圖。
如9圖及第10圖所示,馬達300與馬達安裝板308的組裝作業,係從該馬達300的輸出側進行。亦即,從馬達安裝板308側,將安裝螺栓309螺合於馬達300的輸出側端,藉此使安裝螺栓309的頭部座定於該馬達安裝板308。
但是,習知馬達安裝板的組裝構造,係從輸出側進行組裝作業。因而,在馬達之徑向尺寸較小的情況下,及/或將馬達安裝於較窄之場所的情況下,組裝作業 的作業性就非常差。因此,馬達使用者期望有一種如本實施形態能夠從反輸出側鎖緊連結安裝螺栓的馬達安裝板的組裝構造(馬達構造)。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的馬達安裝板8的組裝構造中,係可以從反輸出側進行馬達安裝板8的安裝作業。因此,即便是在馬達徑向尺寸較小的情況下,及/或將馬達安裝於較窄之場所的情況下,仍可以輕易地進行馬達安裝板8的組裝作業。
以上,已說明本揭示之較佳的實施形態。此等是用以說明本揭示之例,而非用以將本揭示之技術範圍限定於此等的實施形態。本揭示之技術,係可以在未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的各種態樣來實施。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馬達構造,尤其也可謂是關於一種框體構造及馬達安裝板的組裝構造之改良。
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馬達構造,也可為以下的第1至第8馬達構造。
第1馬達構造,是具備框體、定子、轉子、輸出側托架及反輸出側托架的馬達構造,其特徵為:在前述框體的輸出側端,一體形成輸出側軸承的外殼部,並且將該外殼部的外徑形成作為嵌合凸部;在前述框體的反輸出側端,一體形成具有開口部的凸緣部,並且在用以收容反輸出側軸承的反輸出側托架,一體形成與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的凸部,且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於前述嵌合凸部,並 且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的凸部嵌合於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
第2馬達構造,在第1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前述嵌合凸部和前述輸出側托架,係具有定位構造。
第3馬達構造,在第1或第2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在前述輸出側軸承與前述輸出側托架之間,夾入預壓彈簧。
第4馬達構造,在第1至第3中的任一個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前述凸緣部和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係具有定位構造。
第5馬達構造,在第1至第4中的任一個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係藉由軸承螺栓,而固定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內。
第6馬達構造,在第1至第5中的任一個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於前述框體的前述嵌合凸部,並且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抵靠於前述凸緣部,以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的凸部嵌合於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且在前述輸出側托架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之間,夾入前述框體,並從輸出側貫穿使螺栓插通而鎖緊連結。
第7馬達構造,在第1至第6中的任一個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前述框體,係由鐵系的強磁性材料所形成。
第8馬達構造,在第1至第7中的任一個馬達構造中,其特徵為:在前述反輸出側托架形成馬達安裝板的安 裝螺栓之支承面,且從反輸出側鎖緊連結前述安裝螺栓,以將馬達安裝於前述馬達安裝板。
前面的詳細說明已經呈現了圖示和說明的目的。能夠基於以上的教示進行多種的修正和變更。所揭露的具體形式並未意圖窮舉或限定所描述的標的事項。雖然本標的事項已經以特定於結構特徵和/或方法動作的語言進行了描述,但是可以理解,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定義的標的事項並未限於上述具體的特徵或動作。相反的,上述的具體特徵和動作是用以揭示作為實現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舉例形式。
1‧‧‧框體
2‧‧‧轉子
3‧‧‧輸出側托架
4‧‧‧反輸出側托架
5‧‧‧軸承螺栓
6‧‧‧預壓彈簧
7‧‧‧貫穿螺栓
21‧‧‧旋轉軸
22‧‧‧線圈
31‧‧‧輸出側軸承
41‧‧‧反輸出側軸承
100‧‧‧馬達

Claims (10)

  1. 一種馬達構造,其特徵為:具有:框體,其係用以收容定子及轉子;及輸出側托架;及輸出側軸承;及外殼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輸出側端,且成為與前述輸出側托架嵌合的第1嵌合凸部,用以支撐前述輸出側軸承;及凸緣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框體的反輸出側端,且具有開口部;及反輸出側軸承;及反輸出側托架,其係用以收容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以及凸部,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且與前述凸緣部的開口部嵌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更進一步具有:第1定位構造,其係用以決定前述框體和前述輸出側托架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前述第1定位構造,係具有:定位用凹部,其係形成於前述框體;以及定位用凸部,其係形成於前述輸出側托架之與前述框體接觸的接觸面,且與前述定位用凹部卡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 更進一步具有:預壓彈簧,其係夾入於前述輸出側軸承與前述輸出側托架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更進一步具有:第2定位構造,其係用以決定前述凸緣部和前述反輸出側托架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前述第2定位構造,係具有:嵌合凹部,其係形成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之與前述凸緣抵靠的抵靠面;以及第2嵌合凸部,其係形成於前述凸緣部之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抵靠的抵靠面,且與前述嵌合凹部嵌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更進一步具有:軸承螺栓;前述反輸出側軸承,係藉由前述軸承螺栓,而固定於前述反輸出側托架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更進一步具備:貫穿螺栓,其係以在前述輸出側托架與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之間,夾入前述框體的方式,從輸出側插通至前述輸出側托架及前述反輸出側托架,且鎖緊連結前述輸出側托架和前述反輸出側托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前述框體,係由鐵系的強磁性材料所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構造,其中,更進一步具備: 馬達安裝板,其係以抵靠於前述輸出側托架的方式所配置;以及安裝螺栓;前述反輸出側托架,是具備前述安裝螺栓的支承面;前述安裝螺栓,是從反輸出側插通至前述反輸出側托架及前述馬達安裝板,且鎖緊連結前述反輸出側托架和前述馬達安裝板。
TW104105049A 2014-03-14 2015-02-13 馬達構造 TWI687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708A JP6316035B2 (ja) 2014-03-14 2014-03-14 モータ構造
JP2014-052708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940A true TW201535940A (zh) 2015-09-16
TWI687028B TWI687028B (zh) 2020-03-01

Family

ID=5407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5049A TWI687028B (zh) 2014-03-14 2015-02-13 馬達構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99889B2 (zh)
JP (1) JP6316035B2 (zh)
KR (1) KR101992818B1 (zh)
CN (1) CN104917325B (zh)
TW (1) TWI687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0346B1 (ja) * 2016-01-15 2016-09-1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
TWM546630U (zh) * 2017-03-21 2017-08-01 Szu-Ying Lee 固定座一體式之中空馬達
WO2019001653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Linak A/S LINEAR ACTUATOR
DE102018121058A1 (de) * 2018-08-29 2020-03-05 Wabco Gmbh Kompressoraggregat,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JP6830996B1 (ja) * 2019-12-26 2021-02-1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フレーム構造並びにフレーム及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KR20220142716A (ko) * 2021-04-15 2022-10-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US11981028B2 (en) * 2022-10-07 2024-05-14 Kubota Corporation Robotic arm mount assembly including rack and pin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80297A (zh) * 1943-06-30 1900-01-01
US2774026A (en) * 1953-07-31 1956-12-11 Northrop Aircraft Inc Digital servomotor
US3599024A (en) * 1968-10-08 1971-08-1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Comb-shaped pole-type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S53114007U (zh) * 1977-02-18 1978-09-11
JPS53114007A (en) 1977-03-15 1978-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pecial cage induction motor
JPH02107278U (zh) * 1989-02-14 1990-08-27
JPH0638438A (ja) 1992-07-13 1994-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ブラケット
JP3466295B2 (ja) * 1994-09-26 2003-11-10 先生精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014812U (ja) * 1995-02-16 1995-08-22 国産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3262716B2 (ja) * 1996-08-02 2002-03-0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型モータ
KR200170580Y1 (ko) * 1997-10-07 2000-03-02 전주범 가스보일러용 팬의 구동모터구조
JPH11332166A (ja) * 1998-03-19 1999-11-30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枠
JP3563650B2 (ja) * 1999-10-25 2004-09-08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回転電機
JP4022731B2 (ja) * 2002-04-23 2007-12-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TWI283103B (en) * 2004-02-06 2007-06-21 Yamaha Motor Co Lt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DE102005030217A1 (de) * 2005-06-29 2007-01-04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und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für Stellantriebe im Kraftfahrzeug
JP2009100531A (ja) 2007-10-16 2009-05-07 Mabuchi Motor Co Ltd インナー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343793B1 (de) * 2010-01-08 2020-09-16 maxon international ag Anschlussmodul für Gleichstrommotoren
US8552605B2 (en) * 2010-02-02 2013-10-08 Asmo Co., Lt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R20120094771A (ko) * 2011-02-17 2012-08-27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내전형 bldc 모터
JP6148509B2 (ja) * 2013-03-22 2017-06-14 オリエンタル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減速機付モ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16035B2 (ja) 2018-04-25
CN104917325A (zh) 2015-09-16
CN104917325B (zh) 2019-06-21
JP2015177653A (ja) 2015-10-05
KR20150107654A (ko) 2015-09-23
TWI687028B (zh) 2020-03-01
KR101992818B1 (ko) 2019-06-25
US20150263582A1 (en) 2015-09-17
US9899889B2 (en) 2018-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35940A (zh) 馬達構造
US9856943B2 (en) Reduction motor
JP5840151B2 (ja) 回転電機
US10391853B2 (en) Drive device
US20190084407A1 (en) Drive device
JP2006307899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155569B2 (ja) 駆動装置
US20190084408A1 (en) Drive device
TW201915352A (zh) 軸承組及具軸承組之馬達
JP2009278838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永久磁石式電動機
US20160356271A1 (en) Electric pump
TWI566881B (zh) Rotating device
WO2020202390A1 (ja) アウタロータ型モータ
JP6516618B2 (ja) 回転電機
JP5824019B2 (ja) 回転電機
JP2018113758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モータ
EP3457540A1 (en) Drive device
EP3457541A1 (en) Drive device
JP2015195705A (ja) モータ
TW201901039A (zh) 風扇馬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142057A (ja) 回転電機
JP2011051387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00366140A1 (en) Stator and electric motor
EP3457542A1 (en) Drive device
JP6162567B2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