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4497A -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34497A TW201534497A TW103118948A TW103118948A TW201534497A TW 201534497 A TW201534497 A TW 201534497A TW 103118948 A TW103118948 A TW 103118948A TW 103118948 A TW103118948 A TW 103118948A TW 201534497 A TW201534497 A TW 20153449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surface
- tire
- segment
- ridge
- bicycle ti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2—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輪胎包含了複數個各種形狀的輪胎凸起,該等輪胎凸起排列形成配置以碰觸地面之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係為各凸起徑向最外圍表面,各凸起係可形成各種三維結構,諸如角錐體、楔塊、圓錐體及其他。該等接觸表面係可為點、線或該二者之組合。該接觸表面線係可因相鄰凸起間彼此對齊的間隙而分段。該等接觸表面亦可為在偏離角度上彼此接合的線形節段,以形成一鋸齒狀花紋。各接觸表面可相對於該凸起基部同軸或偏心。
Description
本發明總體上係有關自行車及車輛用之輪胎。
輪胎胎面係藉由與地表面產生摩擦而提供抓地力。過少的摩擦係可以較小的阻力而便於騎乘,諸如使用公路自行車,但對於某些地形及道路條件下未提供足夠的牽引力。因此,有改善輪胎摩擦力的需要。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本文所揭露之輪胎實施例包含由具有配置為接觸路面的接觸表面的凸起所形成之胎面。此類接觸表面係可形成為分段接觸表面線,其中每一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包括一列形成在每一輪胎凸起頂部呈直線排列對齊的脊部。每一脊部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可包含一成型為矩形、橢圓形或任何其它形狀之基部(或覆蓋區)。該等表面係由基部向上擴展以形成各凸起之接觸表面。
在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中,該等實施例可包含彼此以偏離角度相結合之線狀凸起,以形成一鋸齒狀接觸表面花紋。其他實施例係具有包含了頂點(或點)及直線二者之接觸表面。該等接觸表面係可相對於該凸起基部同軸或偏心。各凸起的基部係可形成為矩形或非矩形(諸如橢圓形)。
10、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l‧‧‧輪胎
20、20b、20c、20d-1、20e、20f-1、20f-2、50f-2、20g-1、50g-2、40g-1、20h-1、50h-2、40h-1、70h-2、20i、50i、80i、100i、200i、300i、20i-1、40i、70i、81i、101i、200i、201i、300i、301i、20j、20j-1、20j-2、20j-3、20k、20l‧‧‧凸起
22、26、22b、26b、22c、26c、22e、26e、52f-2、56f-2、22i、26i、52i、56i、82i、86i、102i、106i、202i、206i、302i、306i‧‧‧三角形端部
23、23b、23c、23f-1、53f-2、23g-1、53f-2、53g-2、23h、53h-2、23i、53i、83i、103i、203i、303i‧‧‧楔塊
23d-1、23e‧‧‧角錐體
24、24b、24c、24e‧‧‧線形溝槽
27e‧‧‧長度
28、28b、28c、28d-1、28e、58f-2、28i、58i、88i、108i、208i、308i‧‧‧矩形底部
28l‧‧‧凸起底部
29、29b、29c、29d-1、29d-2、59f-2、29i、59i、89i、109i、209i、309i、29j、29j-1、29j-2‧‧‧脊部
29e‧‧‧頂點
29k、29l‧‧‧接觸表面
30、32、30b、32b、30c、32c、30e、32e、60f-2、62f-2、60g-2、62g-2、30i、32i、60i、62i、90i、92i、110i、112i、210i、212i、310i、312i‧‧‧四邊形表面
30d-1、31d-1、33d-1、35d-1‧‧‧三角形表面
31c、33c‧‧‧側面
34、34b、34c、34e‧‧‧橫向溝槽
36、38、36b、38b、36c、38c、66f-2、68f-2、36i、38i、66i、68i、96i、98i、116i、118i、216i、218i、316i、318i‧‧‧頂點
37b、37e‧‧‧寬度
39-1、39-2、39-1b、39-2b、39-1c、39-2c、39-1e、39-2e、39f-1、39f-2、39-f1、39-f2、39-f3、39g-1、39g-2、39-3g、39-1g、39-2g、39-3g‧‧‧分段接觸表面線
39-1e、39-2e‧‧‧接觸表面
410、410-1、410-2‧‧‧節段
420‧‧‧接點
430‧‧‧端部
440‧‧‧接觸表面
500‧‧‧間隙
第1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2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3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5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6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7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8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9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10圖係為一輪胎接觸表面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11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12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又一剖面示意圖;第13圖係為一具有接觸表面之輪胎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14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15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16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17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18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19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20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21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22圖係為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23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24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25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26圖係為一具有接觸表面之輪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27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28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第29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又一剖面示意圖;第30圖係為該輪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31圖係為一具有連結的鋸齒狀接觸表面線之輪胎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32圖係為一輪胎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33圖係為一在不同角度上之輪胎分段接觸表面線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34圖係為該輪胎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第35圖係為一輪胎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其中該等凸起之每一者具有一橢圓形基部及一線狀接觸表面;以及第36圖係為一輪胎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其中該等凸起之每一者具有一橢圓形基部及一線狀接觸表面。
本發明及其各種實施例係可藉由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及其所述之圖示實施例而更佳瞭解。應明白理解,所示實施例係提出做為實例,而非做為申請專利範圍中最後所界定的發明之限制。
一具有接觸表面之輪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係圖示於第1-3圖,並概以參考符號10標示。該輪胎10係可經配置使用於自行車、滑板車、機車、汽車、卡車、拖車及其他任何需要輪胎之地面載具或玩具。
在整個說明書中,下文中的位置及方向術語參考如下:
●「A-B方向」係指輪胎由側壁至其相對側壁的方向,即其寬度。
●「C-D方向」係指輪胎之長度方向。
在第1圖所示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輪胎10包括共同形成胎面花紋之複數輪胎凸起20。該等凸起20可包括多種幾何形狀。根據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有凸起20在結構上較佳地係相同的,並對齊於相同方向
上。每一凸起20界定了一凸起頂部其一凸起底部。該凸起底部(或簡稱底部)係附接或鄰接於該輪胎10的環形壁。該凸起頂端係為該凸起之徑向最外圍部份,用以於輪胎10轉動時接觸地面。因此,各凸起的接觸表面包括該凸起頂部。
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各凸起20包括一由一矩形凸起底部28、一對四邊形表面30、32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22、26所界定之幾何楔塊23,該等四邊形表面30、32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包括一脊部29之接觸表面。該等三角形端部22、26具有相對的頂點36、38,且該等頂點36、38係為該脊部29所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各凸起之接觸表面係呈線形。如圖所示,各楔塊23較佳地係呈對稱且具有二個相同的相對四邊形表面30、32與二個相同的三角形相對端部22、26,且其皆由一矩形底部28向上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四邊形表面30、32的形狀較佳地係包括梯形,更具體而言為一等腰梯形。
該等凸起20係成行排列,使該等脊部29直線對齊排列,以共同形成一分段的延伸接觸表面線,或只是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39-2。或者是說,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39-2包括一列直線地或軸向地對齊排列並由端部間隙所分隔之線狀接觸表面(即,脊部)。
一第一凸起列20係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以形成一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係毗鄰一形成一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39-2之第二列線狀對齊排列凸起20。如第1-3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包括一列定向於A-B方向上之對稱楔塊23,其中一對稱楔塊23之三角形端部22邊緣係觸及其相鄰對稱楔塊23之三角形端部26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之間產生一線形溝槽24。
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分段接觸表面線39-1、39-2係於A-B方向上平行,其中一對稱楔塊23的四邊形表面32邊緣係毗鄰其相鄰對稱楔塊23的四邊形表面32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之間產生一橫向溝槽34。應理解該線形溝槽24與該橫向溝槽34之結合提供了多個流道,使水及粒狀物可通過該等流道而流出胎面表面,以於輪胎10在地表面上滾
動時改善其牽引力。
在一替代性較佳實施例中,一輪胎係可實質上相似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除了其定向於C-D方向上之楔塊,也就是其楔塊係垂直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楔塊。
第4-6圖顯示了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10b之輪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b”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在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輪胎10b包括複數個輪胎凸起20b。該等凸起20b較佳地在結構上係為相同並於相同方向上呈直線對齊排列。每一凸起20b包括由一矩形底部28b、一次要四邊形表面30b及一主要四邊形表面32b所界定之非對稱幾何楔塊23b,其中該等四邊形表面30b、32b係於該頂部相交而形成一脊部29b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22b、26b。該等三角形端部22b、26b具有相對的頂點36b、38b,該等頂點36b、38b係由該脊部29b所連接。該脊部29b形成該輪胎10b與地表面的接觸點。如圖所示,該次要四邊形表面30b具有較少的表面積,且其由底部邊緣至該脊部29b的距離係較短於該主要四邊形表面32b,使該脊部29b偏離該矩形底部28b的中心而形成該非對稱楔塊23b。如第5圖所示,每一脊部29b係較佳地相對於各凸起20b的寬度37b中點偏離。
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該等凸起20b係成行排列,使該等脊部29b直線地對齊排列,以共同形成一碰觸地面之分段接觸表面線。
一第一凸起列20b係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以形成一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b,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b係毗鄰一形成一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39-2b之第二列線狀對齊排列凸起20b。如第4-6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b包括一列定向於A-B方向上之非對稱楔塊23b,其中一非對稱楔塊23b之三角形端部22b邊緣係觸及其相鄰非對稱楔塊23b之三角形端部26b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b之間產生一線形溝槽24b。
在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分段接觸表面線39-1b、39-2b係於A-B方向上平行並彼此接觸,其中一非對稱楔塊23b的主要四邊形表
面32b邊緣係毗鄰其相鄰非對稱楔塊23b的次要四邊形表面32b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b之間產生一橫向溝槽34b。應理解該線形溝槽24b與該橫向溝槽34b之結合提供了多個流道,使水及粒狀物可通過該等流道而流出胎面表面以改善牽引力。
在一替代較佳實施例中,一輪胎係可實質上相似於該第二較佳實施例,除了其定向於C-D方向上之楔塊,也就是其楔塊係垂直於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楔塊。
在第7-9圖所示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了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10c,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c”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於此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輪胎10c包括複數個輪胎凸起20c。該等凸起20c較佳地係在相同方向上呈直線對齊排列。每一凸起20c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28c、一對梯形表面30c、32c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22c、26c所界定之幾何楔塊23c,該等梯形表面30c、32c係於其頂部相交而形成一脊部29c。該等三角形端部22c、26c具有相對的頂點36c、38c,該等頂點36c、38c係由該脊部29c所連接。該脊部29c形成該輪胎10c與地表面的接觸點。在此實施例中,該等梯形表面30c、32c的形狀並不是等腰梯形,而較佳地為不等邊梯形(包含直角梯形)。
該等凸起20c係成行排列,使該等脊部29c直線地對齊排列,以於輪胎10c接到地面時共同形成一分段接觸表面線。
一第一凸起列20c係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以形成一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c,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c係毗鄰一形成一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39-2c之第二列線狀對齊排列凸起20c。如第7-9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c包括一列定向於A-B方向上之對稱楔塊23c,其中該等對稱楔塊23c之個別梯形表面30c係融在一起以形成一連續的側面31c,該等對稱楔塊23c之個別梯形表面32c係融在一起以形成另一連續的側面33c,且相鄰的楔塊23c係為脊部29c之間的線形溝槽24c所區隔而未完全由上到下對分為二。
在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分段接觸表面線39-1c、39-2c係於A-B方向上平行並彼此接觸,其中一對稱楔塊23b的梯形表面32c邊緣係毗鄰其相鄰對稱楔塊23c的梯形表面32c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c之間產生一橫向溝槽34c。
在一替代較佳實施例中,一輪胎係可實質上相似於該第三較佳實施例,除了其定向於C-D方向上之楔塊,也就是其楔塊係垂直於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楔塊。
第10-12圖顯示了一輪胎10d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d”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在此實施例中,該輪胎10d包括全都相同的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d-1,其中該等接觸表面29d-1係包括頂點。一實質上相似於在第1-3圖中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示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20d-2係與該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d-1相鄰設置。因此,該第二複數個凸起係具有包括脊部29d-2之接觸表面。
在該第一複數個凸起29d-1之中,每一凸起20d-1係包括一對稱的五面體,或一由一正方形底部28d-1、四個相同的三角形表面(30d-1、31d-1、33d-1、35d-1)所界定之角錐體23d-1,該等三角形表面於一頂點29d-1相交。該頂點29d-1形成該輪胎10d與地表面在此部份的接觸點。
該第一複數個凸起20d-1係與該第二複數個凸起的線狀脊部29d-2對齊,以共同形成一包括每一列中之分段的線及獨立的點二者之延伸接觸表面。如第11-12圖所示,於角錐體23d-1的一邊緣接觸其相鄰角錐體23d-1之另一邊緣時,該等頂點29d-1之間係設有一溝槽24d-1。
在第13-15圖所示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了一輪胎10e,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e”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在此實施例中,該輪胎10e包括全都相同的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e。較佳地,該等凸起20e在結構上有相同結構,並在相同方向上呈直線對齊排列。每一凸起20e係包括一非對稱的五面體,或一由一矩形底部28e、一對非等腰三角表面(30e、32e)、一三角形端部22e以及一長條
三角形端面26e所界定之角錐體23e,其中該等表面30e、32e及該等三角形端部22e、26e係於一頂點29e相交。
該矩形底部(或基部)28e包括一寬度37e及一長度27e。因此,該基部的中心係為該寬度37e的中點及該長度27e的中點所相交處。在本實施例中,各接觸表面29e包括一相對於該矩形底部28e偏心之頂點29e。
該等凸起20e係成行排列,使該等頂點29e直線對齊排列,以於該輪胎10e接觸地面時共同形成一接觸表面點狀陣列。
一第一凸起列20e係可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以形成一接觸表面直線陣列39-1e,該接觸表面直線陣列係毗鄰一形成一第二接觸表面陣列39-2e之第二列線狀對齊排列凸起20e。如第13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接觸表面直線陣列39-1e包括一列定向於A-B方向上之非對稱角錐體23e,其中一非對稱角錐體23e之三角形端部22e邊緣係觸及其相鄰非對稱角錐體23e之細長三角形端部26e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e之間產生一線形溝槽24e。
再者,複數個接觸表面39-1e、39-2e係於A-B方向上平行並彼此接觸,其中一非對稱角錐體23e的非等腰三角形表面32e邊緣係毗鄰其相鄰非對稱角錐體23e的非等腰三角形表面30e邊緣,且於相鄰的楔塊23之間產生一橫向溝槽34e。應理解該線形溝槽24e與該橫向溝槽34e之結合提供了多個流道,使水及粒狀物可通過該等流道而流出胎面表面以改善其牽引力。
在一替代較佳實施例中,一輪胎係可實質上相似於該第五較佳實施例,除了其定向於C-D方向上之凸起,也就是其凸起係垂直於該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凸起。
以下一具有接觸表面之輪胎之較佳實施例呈現出更複雜的花紋,該等花紋結合了不同方向的輪胎凸起、接觸表面及線。僅供說明用途而非作為限制,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具有相似形狀之凸起以及做為對稱楔塊23之元件將使用於這些後續的實施例中。應理解,在以下所述之該等較佳實施例中的整個胎面上,任何幾何形狀、長度及大小的凸起係可一
致性使用或以不同組合使用。
第16-19圖顯示了一輪胎10f之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f”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於此實施例中,輪胎10f包括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第一C-D方向上之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f-1,以及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A-B方向上之第二複數個輪胎凸起50f-2。僅供說明用途而非作為限制,各第一凸起20f-1係包括一相似於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楔塊23之幾何楔塊23f-1,並以後面有小寫“f”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具有相似結構的元件。再者,各第一凸起20f-1係較佳地與另一第一凸起20f-1相鄰設置,以形成一對第一凸起20f-1。
如第16圖所示,一第一列C-D凸起20f-1係可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在該C-D方向上,以形成第一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f-1,該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垂直於第二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f-2。該第一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f-1係平行於C-D方向上,而該第二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f-2係平行於A-B方向上。
同樣地,各A-B凸起50f-2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58f-2、一對四邊形表面60f-2、62f-2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52f-2、56f-2所界定之幾何楔塊53f-2,該等四邊形表面60f-2、62f-2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59-2。該等三角形端部52f-2、56f-2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59f-2所連接之頂點66f-2、68f-2。與該等第二凸起20f-2不同,各第二凸起50f-2係定向於A-B方向上。
再者,與該等A-B凸起20f-1不同,該等C-D凸起50f-2係於C-D方向上邊對邊設置,以在C-D方向上形成分段接觸表面線39f-2。換言之,於此配置下,一對稱楔塊53f-2的四邊形表面62f-2邊緣在C-D方向上係毗鄰其相鄰對稱楔塊53f-2的四邊形表面60f-2邊緣。
如在第16-17圖中所示,複數個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f1及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39-f2係毗鄰複數個第三分段接觸表面線39-f3設置,使該等第一凸起20f-1及第二凸起50f-2實質上係彼此垂直。
第20-21圖顯示了一具有分段接觸表面10g之輪胎之第七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g”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於此實施例中,輪胎10g包括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第一A-B方向上之第一複數個A-B輪胎凸起20g-1,以及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C-D方向上之第二複數個輪胎凸起50g-2。僅供說明用途而非作為限制,各第一凸起20g-1係包括一相似於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楔塊23之幾何楔塊23g-1,並以後面有小寫“g”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具有相似結構的元件。再者,各第一凸起20g-1係較佳地與另一第一凸起20g-1相鄰設置,以形成一對第一凸起40g-1。
如第20圖所示,該第一複數個凸起20g-1係可以端部對端部方式設置在該A-B方向上,以形成第一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g-1,該分段接觸表面線係不平行於第二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g-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g-1較佳地係垂直於該第二複數個分段接觸表面線39g-2。
僅供說明用途而非作為限制,各C-D凸起50g-2係包括一相似於上述幾何楔塊53f-2之幾何楔塊53g-2,並以後面有小寫“g”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具有相似結構的元件。如第20圖所示,各C-D凸起50g-2較佳地係定位於C-D方向上。
該等第二凸起50g-2係於A-B方向上邊對邊設置,以形成一第三分段接觸表面線39-3g。換言之,於此配置下,一對稱楔塊53g-2的四邊形表面62g-2邊緣在A-B方向上係毗鄰其相鄰對稱楔塊53g-2的四邊形表面60g-2邊緣。
如在第20-21圖中所示,複數個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39-1g及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39-2g係毗鄰複數個第三分段接觸表面線39-3g設置,使該等第一凸起20g-1及第二凸起50g-2實質上係彼此垂直。
第22-25圖顯示了一輪胎10h之第八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h”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於此實施例中,輪胎10h包括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第一A-B方向上之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h-1,以及較佳地在結構上相同且直線排列在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C-D方向上之第二複數個輪胎凸起50h-2。各凸起20h-1係包括一相似於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對稱楔塊23之幾何楔塊23h。同樣地,各C-D凸起50h-2係包括一與上述對稱楔塊53f-2相似之幾何楔塊53h-2,並以後面有小寫“h”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具有相似結構的元件。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一第一對40h-1第一凸起20h-1在A-B方向上係以邊對邊方式彼此相鄰設置,其中其相對的四邊形表面邊緣係彼此接觸。同樣地,一第二對70h-2第二凸起50h-2係設置在C-D方向上,其中其相對的四邊形表面邊緣係彼此接觸。該第一對40h-1及該第二對70h-2係彼此相鄰設置,使毗鄰的第一凸起20h-1及第二凸起50h-2實質上係彼此垂直。因此,複數個毗鄰的第一對40h-1及第二對70h-2提供了一具有交織矩陣之胎紋,其明顯地改善與地面的牽引力。
第26-30圖顯示了一輪胎10i之第九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i”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
於此實施例中,輪胎10i包括直線排列在一第一A-B方向上之第一複數個輪胎凸起20i、在一不平行於該第一A-B方向之第二C-D方向上之第二複數個輪胎凸起50i、直線排列在該第一A-B方向上之第三複數個輪胎凸起80i、在該第二C-D方向上之第四複數個輪胎凸起100i、在該第二C-D方向上之第五複數個輪胎凸起200i以及在該A-B方向上之第六複數個輪胎凸起300i。
僅供說明用途而非作為限制,該等凸起20i、50i、80i、100i、200i、300i之每一者係包括一相似於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對稱楔塊23之幾何楔塊。例如,各第一凸起20i-1係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28i、一對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29i之四邊形表面30i、3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22i、2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23i。該等三角形端部22i、26i具有相對的頂點36i、38i,該等頂點36i、38i係由該脊部29i所連接。該脊部29i形成該輪
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一凸起20i係與另一第一凸起2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一對凸起40i。
同樣地,各第二凸起50i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58i、一對四邊形表面60i、6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52i、5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53i,該等四邊形表面60i、62i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59i。該等三角形端部52i、56i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59i所連接之頂點66i、68i。該脊部59i形成該輪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二凸起50i係與另一第二凸起5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二對凸起70i。
各第三凸起80i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88i、一對四邊形表面90i、9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82i、8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83i,該等四邊形表面90i、92i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89i。該等三角形端部82i、86i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89i所連接之頂點96i、98i。該脊部89i形成該輪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三凸起80i係與另一第三凸起8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三對凸起81i。
各第四凸起100i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108i、一對四邊形表面110i、11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102i、10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103i,該等四邊形表面110i、112i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109i。該等三角形端部102i、106i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109i所連接之頂點116i、118i。該脊部109i形成該輪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四凸起100i係與另一第四凸起10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四對凸起101i。
各第五凸起200i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208i、一對四邊形表面210i、21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202i、20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203i,該等四邊形表面210i、212i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209i。該等三角形端部202i、206i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209i所連接之頂點216i、218i。該脊部209i形成該輪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五凸起200i係與另一第五凸起20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五對凸起201i。
各第六凸起300i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308i、一對四邊形表面310i、312i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302i、306i所界定之幾何楔塊303i,該
等四邊形表面310i、312i於其頂部相交以形成一脊部309i。該等三角形端部302i、306i具有相對且由該脊部309i所連接之頂點316i、318i。該脊部309i形成該輪胎10i與地表面的接觸點。較佳地,各第六凸起300i係與另一第六凸起300i相鄰設置,以形成一第六對凸起301i。
如在第26及30圖中所見,該等凸起在長度及尺寸上有明顯的差別,包含相對於相鄰凸起的接觸表面之接觸表面高度。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凸起20i及第二凸起50i相對於彼此係為長度與尺寸相同,該等第三凸起80i及第四凸起100i相對於彼此係為長度與尺寸相同,且該等第五凸起200i及第六凸起300i相對於彼此係為長度與尺寸相同。通過例示的方式而非作為限制,該等第一凸起20i及第二凸起50i在長度上最短且在尺寸上最小,而該等第五凸起200i及第六凸起300i在長度上最長且在尺寸上最大。參閱第26-30圖,應注意到儘管該等凸起具有不同的長度及尺寸,它們可以維持相同的高度或有不同的高度。再者,可理解到該等凸起的不同長度、尺寸及定向提供了有效的流道,使水通過該等流道流出胎面表面而改善輪胎10i的牽引力。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該等凸起20i、50i、80i、100i、200i、300i係以一如上述第八實施例之近似交錯方式設置。例如,如第26及30圖所示,該第一對凸起40係定位於A-B方向上,以其一端毗鄰著定位於C-D方向上之第二對凸起70i,並以其另一端毗鄰著定位於C-D方向上之第四對凸起101i。在這種配置下,複數個毗鄰的凸起提供了具有錯綜複雜且長度尺寸不一的交織矩陣之輪胎胎面,以提供與地面的極佳牽引力。
應理解,在一替代實施例中,上述第九實施例中的凸起的相對排列方向係可反向。例如,該第一複數個凸起對係可定向於C-D方向上,而該第二複數個凸起對係可定向於A-B方向上等等。
第31-32圖顯示了一輪胎10j之第十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j”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在此較佳實施例中,輪胎凸起20j係包括於接點420連接之線狀楔形節段,其中在接點420連接一起的相鄰節段410係彼此相對以一偏離角度定向,以形成一鋸齒狀
花紋。因此,結合的節段410較佳地係未彼此對齊排列或平行。
每一楔形節段410係具有不同的長度,且包括一對應的線狀接觸表面(或脊部29j)。例如,楔形節段410-1具有較楔形節段410-2為長之長度。因此,對應的脊部29j-1、29j-2具有不同的長度且於各接點420處結合一起,以共同形成一終端在端部430之連接的(或結合的)鋸齒狀接觸表面440。
於第32之俯視圖中,輪胎10j係包含多個鋸齒狀凸起20j-1、20j-2、20j-3,其中各凸起具有其各自的獨特鋸齒狀花紋。
第33-34圖顯示了一輪胎10k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k”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在此較佳實施例中,輪胎10k係包括分離的單獨細長凸起20k。儘管每一凸起20k大體上為細長狀,且其具有一楔塊結構而導致一線狀接觸表面29k,該單獨凸起20k係可相對於相鄰凸起20k而具有自己的長度及自己的排列方向。最後的結果為一具有分離的、定向於非平行方向及角度上、且為間隙500所區隔開之線狀接觸表面29k的花紋。
第35-36圖顯示了一輪胎10l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其中有相似結構的元件係以後面有小寫“l”的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在此較佳實施例中,輪胎10l係包括分離的單獨凸起20l,而該凸起底部28l形成一非矩形的形狀,諸如橢圓形。每一凸起20l係具有一錐形結構,其導致一線狀接觸表面(或脊部)29l。該等接觸表面29l較佳地係直線排列對齊而形成平行且分段的接觸表面線。
許多變化及修改係可為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作出。因此,應理解到所示實施例僅為了示例目的而闡述,且其不應被視為限制由下述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發明。例如,儘管一請求項中的元件係以特定的組合列載如下,但必須明白理解到本發明包含了其他所揭露元件之更少、更多或不同之元件組合。
在本說明書中用於描述本發明及其各種實施例的詞語不僅可理解為其通常所定義的含義的意義,但也包含通過在本說明書中特別定
義之通用結構、材料或其所代表的單一種類作用。
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的詞語或元件在本說明書中所界定之定義因此並不只是包含該等元件在文藝上所闡述的組合。從這個層面上其因而預期到兩個或更多元件之等效取代係可替代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該等元件之任一者,或單一元件係可用來代替一請求項中之二個或更多元件。儘管元件可如上述在特定組合中作用,甚至最初依此請求其範圍,應明白理解到所請求保護的組合中之一或多個元件在某些情況下係可從該組合中刪除,且所請求保護的組合可引向一子組合或子組合的變化。
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看見之請求保護標的之非實質性改變(現在已知或後來所制定者)係明確地被視為等效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因此,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現在或未來所知道的明顯置換係被界定在該等經定義元件的範圍內。
因此可理解到申請專利範圍包含了以上具體闡述及說明者、概念上等效者、可明顯置換者以及整合本發明主要構思者。
10‧‧‧輪胎
20‧‧‧凸起
22、26‧‧‧三角形端部
23‧‧‧楔塊
28‧‧‧矩形底部
29‧‧‧脊部
30‧‧‧四邊形表面
36、38‧‧‧頂點
39-1、39-2‧‧‧分段接觸表面線
Claims (17)
- 一種自行車輪胎,包括:一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以及一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定向於一第一方向上;以及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定向於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實質上係垂直於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具有一第一長度;以及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係具有一較長於該第一長度之第二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及該第二分段接觸表面線每一者更包括一由一矩形底部、一對其頂部相交形成一脊部之四邊形表面、以及一對三角形端部所界定之幾何楔塊,且該脊部係與一地面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更包括:一包括一第一線形接觸表面之第一凸起;一包括一第二線形接觸表面之第二凸起;一包括一第三線形接觸表面之第三凸起;以及一包括一第四線形接觸表面之第四凸起,其中該第一線形接觸表面及該第二線形接觸表面係對齊並共同形成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且其中該第三線形接觸表面及該第四線形接觸表面係對齊並共同形成該第一分段接觸表面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 該第一凸起係包含一基部,該基部界定一基部長度、一基部寬度及一中心;且該第一線形接觸表面係相對於該基部的一中心偏離。
- 一種自行車輪胎,包括:一第一接觸表面節段,其包括一第一脊部;一第二接觸表面節段,其包括一以一第一偏離角度結合該第一脊部之第二脊部;以及一第三接觸表面節段,其包括一以一第二偏離角度結合該第二脊部之第三脊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接觸表面節段具有一第一長度,且該第二接觸表面節段具有一較長於該第一長度之第二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接觸表面節段、該第二接觸表面節段及該第三接觸表面節段係聯合形成一鋸齒狀花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接觸表面節段係包含在一第一脊部內;且該第二接觸表面節段係包含在一結合該第一脊部之第二脊部內。
- 一種自行車輪胎,包括:一具有接觸表面線之第一凸起,其具有一第一長度並定向於一第一方向上;一具有接觸表面線之第二凸起,其具有一第二長度並定向於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其中該第二接觸表面線係與該第一接觸表面線分離,且其中該第一長度係大於該第二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第一凸起係包括一第一脊部;且該第二凸起係包括一與該第一脊部分離之第二脊部。
- 一種自行車輪胎,包括: 一凸起基部,其界定一長度、一寬度及一中心,其中該長度的一第一中點係相交於該寬度的一第二中點;以及一接觸表面,其係相對該基部的中心偏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更包括一對向上擴展以於該接觸表面線處相交之非對稱四邊形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接觸表面包括一頂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自行車輪胎,其中該接觸表面包括一直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195,618 US20150246584A1 (en) | 2014-03-03 | 2014-03-03 | Tire with segmented contact surface |
US14/195,618 | 2014-03-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4497A true TW201534497A (zh) | 2015-09-16 |
TWI628091B TWI628091B (zh) | 2018-07-01 |
Family
ID=511676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9559U TWM488410U (zh) | 2014-03-03 | 2014-05-30 |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
TW103118948A TWI628091B (zh) | 2014-03-03 | 2014-05-30 |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9559U TWM488410U (zh) | 2014-03-03 | 2014-05-30 |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246584A1 (zh) |
EP (1) | EP2915685B1 (zh) |
CN (2) | CN203974423U (zh) |
TW (2) | TWM48841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46584A1 (en) * | 2014-03-03 | 2015-09-03 | Shinji Marui | Tire with segmented contact surface |
JP7189800B2 (ja) * | 2019-02-20 | 2022-12-14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0283A (en) * | 1899-07-18 | 1900-05-22 | Edward Turney | Logging-machine. |
FR589911A (fr) * | 1924-01-21 | 1925-06-08 | Dunlop Rubber Co | Perfectionnements aux bandages pneumatiques |
FR650283A (fr) * | 1928-03-02 | 1929-01-07 |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bandages pour voitures automobiles ou autres véhicules | |
GB443862A (en) * | 1935-01-15 | 1936-03-09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cycle and other types |
JPH071919A (ja) * | 1993-06-15 | 1995-01-06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凹凸のトレッド表面を有するタイヤ |
CA2176519A1 (en) * | 1996-06-05 | 1997-12-06 | Joe Carmen Danese | Linear and pointed edge geometric module tra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
JP2002248911A (ja) * | 2001-02-23 | 2002-09-03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AU2002216168A1 (en) * | 2001-12-04 | 2003-06-17 | Ion Marica | Adherence surface in particular of tyres, tracks and shoe soles |
JP3808077B2 (ja) * | 2004-01-16 | 2006-08-09 | 株式会社マルイ | 自転車用タイヤ |
US20100200136A1 (en) * | 2008-09-08 | 2010-08-12 | Hamilton Brian H | Modular Tire with Variable Tread Surfaces |
CN102229312B (zh) * | 2011-04-26 | 2012-12-12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JP5616924B2 (ja) * | 2012-04-27 | 2014-10-2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20150246584A1 (en) * | 2014-03-03 | 2015-09-03 | Shinji Marui | Tire with segmented contact surface |
-
2014
- 2014-03-03 US US14/195,618 patent/US2015024658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5-30 TW TW103209559U patent/TWM48841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5-30 TW TW103118948A patent/TWI62809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6-27 CN CN201420354077.4U patent/CN2039744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6-27 CN CN201410302452.5A patent/CN1048904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7-01 EP EP14175276.6A patent/EP291568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15685A3 (en) | 2015-09-16 |
CN104890450B (zh) | 2019-06-25 |
US20150246584A1 (en) | 2015-09-03 |
CN104890450A (zh) | 2015-09-09 |
TWI628091B (zh) | 2018-07-01 |
EP2915685A2 (en) | 2015-09-09 |
CN203974423U (zh) | 2014-12-03 |
EP2915685B1 (en) | 2018-12-19 |
TWM488410U (zh) | 2014-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59836B1 (ko) | 공기입 타이어 | |
TWI564179B (zh) | A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s | |
ES2871804T3 (es) | Banda de rodadura de neumático que incluye estrías en cavidades rebajadas de pared lateral de acanaladura | |
TWI628091B (zh) | 具有分段接觸表面之輪胎 | |
US20130263988A1 (en) | Tyre for heavy load vehicle wheels | |
CN105008147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984723B (zh) | 填料体及其层件、塔器和混合器 | |
JP2010143532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8290462A (zh) | 充气轮胎 | |
US6783119B2 (en) | Packing for heat- and material-exchange columns | |
RU2482969C1 (ru) | Зимняя шина | |
RU2643961C2 (ru) | Высоко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ая 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ная насадка для контактной колонны для жидких сред | |
JP700455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5914526B2 (ja) | デブリ保持を軽減する非対称溝を有するトレッドバンド | |
CN110366497A (zh) | 车辆充气轮胎 | |
WO2014098044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TWI663079B (zh) | 輪胎 | |
JP571555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414254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A2814732C (en) | Chain link with spikes for antiskid chains, and antiskid chain comprising such chain links | |
JP598538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3516346A (ja) | 二輪車用タイヤトレッド | |
KR100861693B1 (ko) | 스쿨존 또는 저속존과 같은 과속방지구간에 설치되는과속방지턱의 배치구조 | |
KR100722943B1 (ko) | 타이어 가류금형에 있어서의 커프 성형용 블레이드 | |
RU60443U1 (ru) | Протектор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