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4411A -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4411A
TW201534411A TW103139228A TW103139228A TW201534411A TW 201534411 A TW201534411 A TW 201534411A TW 103139228 A TW103139228 A TW 103139228A TW 103139228 A TW103139228 A TW 103139228A TW 201534411 A TW201534411 A TW 2015344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trip
pressure roller
outer layer
l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9899B (zh
Inventor
Yoshito Ha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Jd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c Inc filed Critical Jd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3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8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12Advancing webs by su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9/0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accumula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006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winding-up or winding-off several parallel metal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18Perforating by slitting, i.e. forming cuts closed at their ends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30Arrangements for accumulating surplus web
    • B65H20/32Arrangements for accumulating surplus web by making loops
    • B65H20/34Arrangements for accumulating surplus web by making loops with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4Winding
    • B65H2301/4148Winding sli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6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 B65H2406/361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distributing vacuum from stationary element to movable element
    • B65H2406/3614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distributing vacuum from stationary element to movable element involving a shoe in sliding contact with an inner section of the periphery of a rotat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3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Accessories And 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AREA)
  • Shear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作為應用本發明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之一例的吸收裝置(1),係配置於分條作業線(2)內所設置的廻圈凹坑(3)之區域內。吸收裝置(1),係具有:負壓輥(9),其係夾持搬運帶板;以及升降裝置(10),其係能夠升降負壓輥(9)。又,以負壓輥(9)夾持搬運帶板(14),藉此形成有二個帶板的廻圈(15)。負壓輥(9),係具備旋轉軸(16)、內筒(17)、中間筒(18)及不織布積層外層(19)。

Description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條作業線(slitter line)的 廻圈量(loop amount)吸收裝置。詳言之,是關於一種不易傷及金屬的帶板,且能夠充分長地吸收在作業線上產生的廻圈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已有利用一種分條作業線,用以將長條且寬 幅的薄片狀金屬板沿著長邊方向連續地裁斷複數條帶板,且同時捲取加工多條帶板。金屬板,有時也會按照金屬捲(metal coil)之用途而裁斷成既定的寬度,且從一片板製作出十條以上的帶板。
在分條作業線中,金屬板是進行分條加工, 並在成為多條帶板之後由捲取機所捲取。此時,利用設置於捲取機之前面的張力裝置(tension device),對帶板賦予捲取張力,以使帶板緊密且牢固地捲繞於捲取捲上。
又,供至分條作業線的薄片狀金屬板一般是 由軋延加工所製造。因此,金屬板之兩端部會比中央部還 薄,且在同一薄片上發生厚度差。
又,在分條加工時,僅有各帶板之端面產生 尖的毛邊,有時也會產生因該毛邊所引起的厚度差。
在分條加工後帶板捲取於捲取機時,薄片上 的厚度差或因毛邊所引起的厚度差,會變成各捲取捲的徑差。亦即,因具有厚度差的帶板之捲取捲徑,是比厚度較薄的帶板之捲取捲徑更大且發生周長差,故而由捲徑較大的捲取機所捲取的帶板可更快地捲取。
依該捲取速度之差異,帶板會在比分條作業 線之分條機(slitter)還靠下游的位置發生長度差,且各帶板會成為大小有所不同的廻圈狀之形狀。因當帶板之表面接觸於地板面等時就會受傷,有損商品價值,故而在產生廻圈的位置將具有數m左右之深度的廻圈凹坑(loop pit)設置於地板面,且暫時地存放廻圈。
然而,在設置廻圈凹坑的構造中,廻圈的吸 收量係依存於廻圈凹坑之深度,要設置太深的廻圈凹坑,在設備成本方面是不佳的。又,有必要使多條帶板當中的最大廻圈接觸於廻圈凹坑底面之前停止作業線,並將被捲取至該處為止的金屬捲在中途進行分割以形成製品,此將造成使生產效率降低的原因。
近年來,利用帶板捲的產業已進展到自動 化,且為了可以進行長時間運轉而有長條捲製品的需求,在現實上也不得不挖掘10m以上的凹坑。尤其是在電氣、電子產業等方面也有捲材變薄、變長,且該廻圈量增 大的傾向。
其中,有存在嘗試效率佳的廻圈之吸收的構 造,例如,有提出一種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裝置。
在此,在專利文獻1中,有記載一種第22圖 (a)所示的吸收裝置100。吸收裝置100,係成為以下的構造:將帶板的廻圈101a、廻圈101b、廻圈101c及廻圈101d從廻圈凹坑102側,供至設置於保持臂103的導輥104。帶板,係從導輥104朝向輥子105和此後的捲取機112側流動。
又,在吸收裝置100中,係成為以下的構 造:導輥104透過壓力缸裝置,朝向分條機106側伸長。 在專利文獻1中,也有記載一種第22圖(b)所示的吸收裝置107。
吸收裝置107,係成為以下的構造:使安裝有 導輥108的台車109,移動於朝向水平方向伸長的軌道110上。帶板係經由導輥108朝向輥子111和此後的捲取機側流動。
又,在專利文獻2中,係有記載一種以下的 構造:在廻圈凹坑之側方,設置具有升降自如的輥子的吸收塔,當廻圈垂下來時,就以吸收塔的輥子將廻圈往上撐。
又,作為其他的構造,如第23圖所示,也有 存在以下的構造:在產生廻圈的區域,設置夾輥式(pinch roll type)的搬運輥114,該搬運輥114係以上下配置的二個輥子113夾壓帶板並朝向捲取機側推出,且在廻圈凹坑115之中產生二個廻圈116。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012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平3-97442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構造中,並未成為可以充分地吸收廻圈之長度的構造。
例如,當以第22圖(b)所示的吸收裝置來說明時,所謂效率佳地吸收廻圈量,係意指加大以符號H所示的距離,該符號H是指位在最下層的廻圈101d、即最大的廻圈、和位在最上層的廻圈101a之差。
在吸收裝置107中,係將帶板的廻圈101a、廻圈101b、廻圈101c及廻圈101d之帶板的全部供至吸收裝置107。換句話說,即便將帶板全部朝向以第22圖(b)之符號L或符號h所示的方向延長,以符號H所示的距離仍非變大,且並未成為可以充分地吸收廻圈之長度的構造。
又,為了使符號H所示的距離變大,可考慮 僅將位在最下層的廻圈101d供至吸收裝置的方法。
但是,因在作業線開始運轉前,並不一定可 以預測哪個帶板之部分的廻圈會變大,故而有必要在每次發生廻圈101d時都會停止作業線,以供至吸收裝置。該作業是困難的,且從作業效率的觀點來看也可認為是非現實的方法。
更且,從超過廻圈凹坑之區域的相當範圍內 需要吸收裝置之設置空間的觀點、或費事於裝置之保養的觀點來看,可謂不合適。
即便是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吸收塔中,雖 然稍微加大能夠對應的廻圈之大小,但是僅能在廻圈凹坑上形成一個廻圈,且並未成為可以充分地吸收廻圈之長度的構造。
另一方面,在使用夾輥方式之搬運輥114的 構造中,因是以夾輥113來夾壓廻圈之中途的帶板並予以推出,故而能夠在廻圈凹坑中形成二個廻圈116。但是,造成必須夾壓帶板的問題點。
亦即,為了要在比作業線上之夾輥113更靠 捲取機側形成第二個廻圈,就要一邊以壓力夾持帶板,一邊送至作業線之下游側,而依當時的壓力會傷及帶板的表面。
帶板表面之傷痕,對於被要求高級表面精加 工之用途的金屬帶板而言將成為致命的缺點。又,在如金屬箔般厚度較薄的材料之情況,則恐有形狀本身會變形之 虞。
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問題點而開發完成者, 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易傷及金屬之帶板、且能夠充分長地吸收在作業線上產生的廻圈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分條作業線的 廻圈量吸收裝置,係具備:旋轉體,其係構成能夠旋轉且能夠升降,且配置於分條作業線的分條機與張力裝置之間;及導通孔,其係設置於該旋轉體之內部並且藉由既定的吸引裝置而形成有負壓;及導通槽,其係形成於前述旋轉體之表面並且與前述導通孔連接;以及低通氣性的外層部,其係設置於該導通槽之外側。
在此,可以利用設置於旋轉體之內部並且藉 由既定的吸引裝置而形成有負壓的導通孔,將旋轉體的內部形成為負壓。所謂既定的吸引裝置,例如,可以使用真空泵或噴射器(ejector)等,且可以藉由使其與導通孔連接而排出旋轉體內部的空氣,以使廻圈量吸收裝置產生負壓。
又,可以利用形成於旋轉體之表面並且與導 通孔連接的導通槽,使導通槽和導通孔連接,且將在導通孔產生的負壓之區域擴展至旋轉體之表面。又,可以利用導通槽來擴展負壓之區域。亦即,能夠在裝置的內部使負 壓擴及至遠離導通孔的裝置之端部。
又,可以利用藉由既定的吸引裝置而形成有 負壓的導通孔、和形成於旋轉體之表面並且與導通孔連接的導通槽,給與旋轉體之表面相接的帶板帶來負壓,且使其吸附。又,不會傷及帶板之表面,而能夠使旋轉體夾持帶板。另外,在此所謂的由負壓所引起的吸附,係指因按壓所引起的吸附,該按壓係藉由作用於與旋轉體相接的帶板之表面的大氣所產生。
又,可以利用藉由既定的吸引裝置而形成有 負壓的導通孔、和形成於旋轉體之表面並且與導通孔連接的導通槽、和設置於導通槽之外側的低通氣性的外層部,一邊擴展裝置內部的負壓之區域,同時一邊減少從裝置的外部流入內部的空氣量。亦即,可以提高裝置內部的負壓度,且可以加強帶給與裝置相接的帶板的吸附力。
又,能夠利用構成能夠旋轉的旋轉體,將夾 持後的帶板朝向分條作業線之下游側夾持搬運。亦即,將旋轉體配置於帶板的廻圈所產生的位置,藉此可以夾持帶板,並在作業線上的旋轉體之前後形成二個廻圈。結果,能夠更大幅地容許較大的廻圈與較小的廻圈之差異。
又,能夠利用構成為能夠旋轉、且配置於分 條作業線的分條機與張力裝置之間的旋轉體,在分條機與張力裝置之間的區域形成二個廻圈。亦即,通常是在設置有廻圈凹坑的區域,形成有二個廻圈。
又,可以利用構成為能夠升降的旋轉體,對 在分條作業線穿過的帶板,變更旋轉體之高度位置。亦即,能夠藉由將夾持後的帶板,往上撐所穿通的帶板之高度以上,而加大廻圈量。
又,外層部的通氣度以弗雷澤型(Frazier type) 通氣度來測量為0.8cm3/cm2˙s以下,在此情況下,外層部不易吸入多餘的外部空氣。結果,裝置內部的負壓度會變得十分的高,而可以給帶板帶來充分的夾持力。
又,旋轉體係構成能夠從廻圈凹坑之附近上 升,該廻圈凹坑為形成於分條機與張力裝置間之區域的凹部,在此情況下,可以減少設置裝置的空間或工夫。又,可以提高裝置的保養效率。亦即,能夠將能夠使旋轉體上升的構造體設置於廻圈凹坑之外側,且能夠將裝置輕易地設置於分條作業線上。另外,在此所謂廻圈凹坑之附近,係意指廻圈凹坑之外側的區域,例如,意指與配置有分條機或張力裝置的地板面為同一面上,且能夠懸掛帶板,並在廻圈凹坑形成帶板之廻圈的位置。
又,旋轉體係構成能夠從廻圈凹坑之底部附 近上升,該廻圈凹坑為形成於分條機與張力裝置間之區域的凹部,在此情況下,可以輕易地進行對旋轉體懸掛帶板的作業。例如,在採用自動地進行對旋轉體懸掛帶板的作業的機構時,可以使旋轉體從帶板的廻圈之下方上升,且能夠順利地懸掛帶板。
又,具備:感測器部,其係配置於廻圈凹坑 之底部附近,且能夠偵測帶板,在此情況下,可以在較大 的廻圈接觸於廻圈凹坑之底部前以感測器進行偵測。
又,旋轉體係構成能夠調節旋轉速度,在此 情況下,能夠使藉由裝置而致使的帶板之夾持搬運的速度與分條作業線的帶板之穿通速度同步。亦即,能夠配合帶板之穿通速度,而進行廻圈的形成。
又,具備:間隔件(separator),其係配置於旋 轉體之分條機側,且具有與所穿通的帶板之行進方向大致平行的複數個分隔圓盤,在此情況下,能夠使分條加工後的帶板穩定地與旋轉體接觸。
又,具備:大致圓筒狀的中間筒部,其係設 置於導通槽與外層部之間並且形成有複數個通氣孔,在此情況下,可以利用複數個通氣孔將在導通槽產生的負壓帶給外層部。藉此,可以使外層部效率佳地產生負壓。
又,旋轉體是形成大致圓筒狀;導通孔是在 旋轉體之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導通槽是在旋轉體之長邊方向形成有複數個,在此情況下,可以給與旋轉的裝置相接的帶板連續地帶來負壓。亦即,在旋轉體之表面係連續性地產生由負壓所產生的吸附力。
又,旋轉體係形成大致圓筒狀;導通孔係在 旋轉體之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並且鄰接的導通孔彼此具有一定間隔;導通槽係在旋轉體之長邊方向形成有複數個,並且鄰接的導通槽彼此具有一定間隔,在此情況下,可以抑制裝置表面上的吸附力之不均等。亦即,可以藉由使鄰接的導通孔及導通槽並未連通,而抑制僅吸引接近吸 引裝置的位置之空氣的狀態,且可以使旋轉體之端部均等地產生負壓。
又,外層部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所形成, 在此情況下,可以輕易地進行外層部的通氣度之調節。亦即,例如,在比較厚的帶板需要較強的夾持力等情況下欲提高裝置內部的負壓度時,能夠藉由使用極低通氣性的不織布,或將複數個不織布更進一步形成多層構造來對應。 又,能夠在不織布表面發生髒污或堵塞時輕易地交換外層部,且可以輕易地進行裝置的保養。
又,外層部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及外層構 件所構成,該低通氣性的不織布係設置於導通槽之外側,該外層構件係積層於該不織布之外側,且形成有多數個摩擦係數比不織布更大且微小的貫通孔,在此情況下,可以一邊提高裝置內部的負壓,同時一邊使外層部與帶板之間的摩擦力,而提高對帶板的夾持力。
本發明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係不易傷及金屬的帶板,且能夠充分長地吸收在作業線上產生的廻圈。
1、100、107‧‧‧吸收裝置
2‧‧‧分條作業線
3、102、115‧‧‧廻圈凹坑
4‧‧‧開捲機
5、106‧‧‧分條機
6‧‧‧張力裝置
7‧‧‧導向輥
8、112‧‧‧捲取機
9‧‧‧負壓輥
10‧‧‧升降裝置
11‧‧‧間隔件
12‧‧‧感測器
13‧‧‧負壓輥待機位置
14‧‧‧帶板
15、101a至101d、116‧‧‧廻圈
16‧‧‧旋轉軸
17‧‧‧內筒
18‧‧‧中間筒
19‧‧‧不織布積層外層
20‧‧‧補強圓板
21‧‧‧驅動馬達
22‧‧‧鏈條
23‧‧‧軸承部
24‧‧‧升降導引構件
25‧‧‧負壓導通孔
26‧‧‧負壓導通槽
27‧‧‧負壓導通部
28‧‧‧分隔突起
29‧‧‧旋轉體
30‧‧‧通氣孔
31‧‧‧通氣孔槽部(四方向)
32‧‧‧通氣孔槽部(八方向)
33‧‧‧衝孔金屬
34‧‧‧小徑孔
35‧‧‧低通氣性的不織布
36‧‧‧一般的不織布
37‧‧‧高密度織布
38‧‧‧一般的織布
39‧‧‧導柱
40‧‧‧電動絞盤
41‧‧‧繩索
42‧‧‧導輥
43‧‧‧間隔件
44‧‧‧廻圈
45‧‧‧廻圈(捲徑小)
46‧‧‧廻圈(捲徑大)
47‧‧‧地板面
103‧‧‧保持臂
104、108‧‧‧導輥
105、111、113‧‧‧輥子
109‧‧‧台車
110‧‧‧軌道
114‧‧‧搬運輥
第1圖係顯示應用本發明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 裝置之一例和配置位置的概略圖。
第2圖係顯示負壓輥之構造的概略圖。
第3圖係第2圖所示的概略圖之A-A剖視圖(a)及B-B剖視圖(b)。
第4圖係在輥子圓周上具有180度之負壓區域的負壓輥之概略剖視圖。
第5圖係與負壓輥之另一例的負壓導通部對應的位置之概略剖視圖(a)、及與負壓輥之更另一例的負壓導通部對應的位置之概略剖視圖(b)。
第6圖係顯示內筒的概略圖(a)、顯示中筒部的概略圖(b)、及顯示設置於通氣孔之周邊的通氣孔槽部的概略圖(c)。
第7圖係顯示使用衝孔金屬(punching metal)的中間筒的概略圖(a)、顯示衝孔金屬的小徑多數孔的概略圖(b)、及顯示多重不織布積層外筒的概略圖(c)。
第8圖係顯示第2圖之X部分之詳細的剖視圖(a)、及剖視圖(a)的C-C剖視圖(b)。
第9圖係與負壓輥之另一例的第8圖(a)對應的剖視圖(a)、及與第8圖(b)對應的剖視圖(b)。
第10圖係顯示用於負壓輥的不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一般的不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
第12圖係顯示高密度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 圖。
第13圖係顯示一般的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
第14圖係從側面觀察負壓輥及升降裝置的概略圖。
第15圖係顯示分條作業線之運轉開始時的概略圖(a)、及在帶板的廻圈垂下量中發生變化時的概略圖(b)。
第16圖係顯示在負壓輥設定有帶板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顯示負壓輥上升後的狀態的概略圖(b)。
第17圖係顯示在負壓輥上升後的位置廻圈垂下量變大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負壓輥上升至升降導柱之上限的狀態的概略圖(b)。
第18圖係在廻圈凹坑之附近設置有升降裝置的裝置的概略圖(a)、及第18圖(a)之A-A方向的側視圖(b)。
第19圖係顯示在廻圈凹坑之附近設置有升降裝置的裝置設定有帶板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第19圖(a)之B-B方向的側視圖(b)。
第20圖係設置有二台吸收裝置的情況的分條作業線的概略圖。
第21圖係第20圖之A-A方向的側視圖(a)、及第21圖(a)之箭頭B方向的俯視圖(b)。
第22圖係顯示習知的廻圈吸收裝置之一例的概略圖(a)、及顯示另一例的概略圖(b)。
第23圖係顯示使用習知的夾輥方式之搬運輥的吸收裝置的概略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 一邊加以說明,而供本發明之理解。
第1圖係顯示應用本發明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之一例和配置位置的概略圖。第2圖係顯示負壓輥之構造的概略圖。
在此,如第1圖所示,作為應用本發明的分 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之一例的吸收裝置1,係配置於分條作業線2內所設置的廻圈凹坑3之區域內。
又,在分條作業線2中,係配置有:開捲機 (uncoiler)4,其係從捲筒狀的金屬板捲中送出金屬板;以及分條機5,其係將金屬板分條加工成帶板14。又,在比廻圈凹坑3還靠下游側,係配置有:張力裝置6,其係對帶板14賦予捲取張力;及導向輥(deflector roll)7,其係改變帶板14的穿通角度;以及捲取機8,其係捲取帶板14。
又,吸收裝置1,係具有:負壓輥9,其係夾 持搬運帶板14;以及升降裝置10,其係能夠升降負壓輥9。又,以負壓輥9夾持搬運帶板14,藉此形成有二個帶板的廻圈15。
又,在負壓輥9之分條機5側係安裝有間隔 件11。間隔件11,係用以一邊防止帶板14彼此之重疊一邊使多條帶板14接觸於負壓輥9之前使帶板14穩定的構 造。
又,在廻圈凹坑3之底部側面,係設置有能 夠偵測帶板14且與升降裝置10連動的感測器12。又,廻圈凹坑3之中央部,係形成有內部能夠容納負壓輥9的負壓輥待機位置13。
在此,不一定有必要在廻圈凹坑3之底部側 面設置有感測器12。例如,也能夠在帶板14之廻圈15接觸於廻圈凹坑3之地板面之前,以目視確認,並使分條作業線2停止,之後在負壓輥9和間隔件11設定各帶板14。
又,不一定有必要在廻圈凹坑3之中央部形 成有負壓輥待機位置13。負壓輥9,例如,也能採用位於廻圈凹坑3之底部、或設置有分條機5等的地板面附近並使其待機的構造。
如第2圖所示,負壓輥9,係具備旋轉軸 16、內筒17、中間筒18及不織布積層外層19。以下,針對負壓輥9之內部構造說明詳細。
旋轉軸16,係成為負壓輥9之旋轉之中心的 構件,且利用補強圓板20而連接於內筒17。又,內筒17係具有圓筒狀的形狀,且與旋轉軸16一起旋轉。另外,旋轉軸16及內筒17是相當於旋轉體。
又,中間筒18係形成於內筒17之外側的圓 筒狀的管材,且與旋轉軸16及內筒17連動而旋轉。又,不織布積層外層19,係形成於中間筒18之外側,且與負 壓輥9和帶板14相接的部分連接。就不織布積層外層19而言,也與旋轉軸16、內筒17及中間筒18連動而旋轉。
又,負壓輥9,係具有驅動馬達21。驅動馬 達21係中介鏈條22而連接於旋轉軸16,且使旋轉軸16旋轉。
又,負壓輥9,係中介旋轉軸16及支撐旋轉 軸16的軸承部23而連結於升降導引構件24。升降導引構件24,係構成能夠將負壓輥9朝向以箭頭Y顯示之垂直方向進行升降的升降裝置10。
在此,負壓輥9並不一定有必要由旋轉軸 16、內筒17、中間筒18及不織布積層外層19所構成。 但是,從藉由分開成各構件而容易進行製造或保養的觀點來看,負壓輥9較佳是由旋轉軸16、內筒17、中間筒18及不織布積層外層19所構成。
又,不一定有必要使旋轉體由旋轉軸16、內 筒17及補強圓盤20所構成。但是,從可以使旋轉體具有強度的觀點來看,旋轉體較佳是由旋轉軸16、內筒17及補強圓盤20所構成。又,在旋轉軸16、內筒17及補強圓盤20是由同一金屬一體地形成的情況下,因可以更加提高強度,故而更佳。又,在比較小型的裝置中,內筒17並非是具有圓筒狀的形狀,而也可從實心的材料進行機械加工而形成為與旋轉軸17一體型的負壓輥9。
又,旋轉軸16及內筒17之材料並非被特別 限定。例如,也能夠藉由利用塑膠材料來降低製造成本。
又,旋轉軸16、內筒17、中間筒18及不織 布積層外層19之各構件間的構造並非被限定,只要成為可以使各個在同一方向成為一體而旋轉的構造就足夠。亦即,既可用固定具來連結各構件之間,又可採用以藉由各構件之間的摩擦力所引起的摩擦卡合使其一體地旋轉的構造。
又,軸承部23之種類並非被特別限定。例 如,可以形成為滾珠軸承的軸承部23。但是,從使軸平滑地旋轉的觀點及提高裝置之耐久性的觀點來看,軸承部23較佳是採用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等。
又,不一定有必要使負壓輥9具有驅動馬達 21,只要獲得動力而構成為能夠旋轉就足夠。又,驅動馬達21之構造或種類並非被特別限定。
又,不一定有必要使驅動馬達21中介鏈條22 而連接於旋轉軸16,只要成為使藉由驅動馬達21所產生的動力傳至旋轉軸16的構造就足夠。例如,也能採用以V皮帶取代鏈條來連結的構造、或使驅動馬達和旋轉軸直接連結的構造等。
如第2圖所示,在內筒17之一端側,係形成 有貫通內筒17的負壓導通孔25。負壓導通孔25,係成為以真空泵(未圖示)抽吸負壓輥9內部之空氣時的空氣之流路。又,負壓導通孔25,係在內筒17之圓周方向隔出一定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另外,箭頭Z,係顯示負壓輥 9由真空泵所吸引的方向。
在此,由於在本發明中,係使用低通氣性材 料來限制外部空氣的吸引量,所以沒有必要使用大容量的排氣送風機(blower)作為吸引裝置。因是將與負壓輥9相接的帶板14之背面保持於負壓狀態,且以藉由大氣所產生的按壓來產生吸附力,故而可以使用吸引量雖然比較小但是會產生高真空度的真空泵或噴射器等。
又,在內筒17之表面,係設置有與負壓導通 孔25連接的負壓導通槽26。負壓導通槽26,係形成及於負壓輥9之長邊方向,且直至負壓輥9之端部為止都產生負壓。
又,在負壓輥9之旋轉軸16側,設置有與負 壓導通孔25連通的負壓導通部27。負壓導通部27係與真空泵連接,且執行用以將負壓輥9之內部形成負壓的吸入口之任務。
又,負壓導通部27,係與軸承部23連接而固 定,且一邊與和旋轉軸16一起旋轉的負壓導通孔25相接,一邊提高負壓輥9之內部的氣密性。
在此,負壓導通孔25,係只要可以在負壓輥 9之內部形成負壓就足夠,其數量或所形成的位置並非被特別限定。但是,從對旋轉的負壓輥9連續地賦予負壓的觀點來看,負壓導通孔25較佳是在內筒17之圓周方向以等間隔排列。
又,負壓導通孔25不一定有必要僅形成於內 筒17之一端側。例如,在長條的負壓輥之情況下,也可構成為:在內筒17之兩側設置負壓導通孔25及真空泵的流路,並從負壓輥9之兩端部抽吸內部的空氣。
又,負壓導通部27不一定有必要設置,只要 成為可以在負壓輥9之內部形成負壓的構造就足夠,也可利用其他的公知技術。但是,從提高負壓輥9之內部的氣密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設置有負壓導通部27。
又,負壓導通部27不一定有必要與軸承部23 連接。但是,從可固定負壓導通部27,且容易提高與負壓導通孔25之間的氣密性的觀點來看,負壓導通部27較佳是與軸承部23連接。
針對負壓輥之內部構造,更進一步說明詳 細。
第3圖係第2圖所示的概略圖之A-A剖視圖(a)及B-B剖視圖(b)。第4圖係在輥子圓周上具有180度之負壓區域的負壓輥之概略剖視圖。第5圖係與負壓輥之另一例的負壓導通部對應的位置之概略剖視圖(a)、及與負壓輥之更另一例的負壓導通部對應的位置之概略剖視圖(b)。第6圖係顯示內筒的概略圖(a)、顯示中筒部的概略圖(b)、及顯示設置於通氣孔之周邊的通氣孔槽部的概略圖(c)。第7圖係顯示使用衝孔金屬的中間筒的概略圖(a)、顯示衝孔金屬的小徑多數孔的概略圖(b)、及顯示多重不織布積層外筒的概略圖(c)。第8圖係顯示第2圖之X部分之詳細的剖視圖(a)、及剖視圖(a)的C-C剖視圖(b)。第9圖係與負 壓輥之另一例的第8圖(a)對應的剖視圖(a)、及與第8圖(b)對應的剖視圖(b)。
負壓輥9之一端側,係具有如第3圖(a)所示 的剖面。在負壓輥9之一端側,係設置有負壓導通部27和負壓導通孔25。負壓導通部27,係形成於佔據負壓輥9之圓周上之大致90度的區域。在負壓輥9,係在與該負壓導通部27對應的位置與帶板14相接。另外,第3圖(a)之右側的圖,係放大負壓輥9之表面區域而顯示的示意圖。
又,如第3圖(b)所示,在遠離負壓輥9之一 端側的區域,負壓輥9係由內筒17、負壓導通槽26、中間筒18及不織布積層外層19所構成。
在此,負壓導通部27不一定有必要形成於佔 據負壓輥9之圓周上之大致90度的區域,只要能夠夾持搬運帶板14就足夠。
例如,如第4圖所示,負壓導通部27,也可 以形成於負壓輥9之圓周上之大致180度的區域。在此情況下,因會與從下方上升來的帶板14,在負壓輥9上之大致180度的區域接觸,故而可以起更大的負壓作用。亦即,能夠賦予更大的夾持力。又,只要準備負壓導通部27作為具有任意角度的交換零件,就能夠任意地調節圓周方向之負壓區域。
第5圖(a)係顯示負壓輥之另一例的構造之示 意圖。在此,與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裝置之差異點,係 在於:在內筒17之表面設置分隔突起28,在分隔突起28彼此之間形成負壓導通槽26。如此,也能夠形成負壓導通槽26,作為與內筒17不同的層。
又,由於將適度硬度的軟質橡膠等之彈性體 的材料利用於分隔突起28,藉此來分別與內筒17和中間筒18密接,所以也可以提高負壓導通槽26的氣密性。
又,第5圖(b)係顯示負壓輥之更另一例的構 造的示意圖。第5圖(b)所示的裝置,係成為不存在中間筒18的構造。又,第5圖(b)所示的裝置,係具有旋轉體29。只要可以使帶板起負壓作用,也可以採用如此簡化後的構造。
如第6圖(a)所示,在內筒17,係設置有複數 個負壓導通孔25和負壓導通槽26。第6圖(a)之右側為負壓輥9之一端側,且成為以下的構造:當使真空泵動作時,就透過負壓導通部27,也在負壓導通孔25和負壓導通槽26產生負壓。又,負壓,係利用負壓導通槽26,使負壓到達與設置有負壓導通孔25之側為相反側的端部。
又,如第6圖(b)所示,中間筒18是設置於內 筒17之外側。中間筒18,係由金屬製或合成樹脂製或硬質橡膠製等的管材所形成,而在其表面係形成有多數個通氣孔30。通氣孔30,係及於中間筒18之長邊方向及圓周方向,以一定間隔位處,且使空氣從通氣孔30流動至負壓導通槽26,而產生負壓。
又,在通氣孔30的周圍,係設置有朝向四方 向所形成的通氣孔槽部31。利用通氣孔槽部31,擴展被吸入通氣孔39的空氣之範圍。
在此,不一定有必要形成有中間筒18及通氣 孔30,只要能夠使帶板起負壓作用就足夠。但是,從形成中間筒18,且設置通氣孔30,藉此可以使不織布積層外層19效率佳地產生負壓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形成有中間筒18及通氣孔30。
又,不一定有必要在通氣孔30的周圍設置 有通氣孔槽部31。但是,從擴展負壓的產生區域,藉此可以更加提高負壓輥9之內部的負壓度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在通氣孔30的周圍設置有通氣孔槽部31。另外,通氣孔槽部的形狀並非被特別限定,也可以如第6圖(c)所示地增加槽的條數,以形成朝向八方向所形成的通氣孔槽部32。
第7圖(a)係顯示由衝孔金屬33所形成的中間 筒18,作為中間筒18之另一例。衝孔金屬33,係將平面之金屬板予以衝裁並形成多數個小徑孔34的材料。第7圖(b)係顯示形成於衝孔金屬33的小徑孔34。雖然小徑孔34,係與通氣孔30同樣,將空氣流動至負壓導通槽26,但是卻為比通氣孔30更小的孔。另外,衝孔金屬33也可利用市售物。
如第7圖(c)所示,不織布積層外層19是設置 於中間筒18之外側。不織布積層外層19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35所形成,且通氣度以弗雷澤型通氣度來測量則 成為0.8cm3/cm2˙s以下。又,不織布35係具有適度的摩擦係數和彈性,在與帶板14之間產生充分的摩擦力,且即便與帶板相接也不易受傷。
在此,不織布積層外層19不一定有必要由低 通氣性的不織布35所形成,只要能夠使帶板起負壓作用就足夠。但是,從可以輕易地進行外層部的通氣度之調節的觀點來看,不織布積層外層19較佳是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35所形成。
又,不織布積層外層19之通氣度以弗雷澤型 通氣度來測量不一定有必要設為0.8cm3/cm2˙s以下,只要能夠使帶板起負壓作用就足夠。但是,從提高負壓輥內部之負壓度,且可以充分地夾持搬運帶板14的觀點來看,不織布積層外層19之通氣度以弗雷澤型通氣度來測量較佳是設為0.8cm3/cm2˙s以下。
第8圖(a)係顯示第2圖所示的負壓輥之X部 分的詳細。在內筒17之表面形成有負壓導通槽26,且中間筒18之通氣孔30是以一定間隔位處。更且,在通氣孔30之外側,形成有不織布積層外層19,且成為帶板14和不織布相接的構造。又,第8圖(b)係顯示朝向C-C方向觀察剖視圖(a)的剖視圖。另外,雖然第8圖(b)在實際上是成為圓弧狀的形狀,但是為了方便起見,係以直線的圖來顯示。
又,第9圖(a)係顯示以衝孔金屬33形成中間 筒18的情況的負壓輥之X部分的詳細。在內筒17之表面 形成有負壓導通槽26,進而在外側設置有衝孔金屬33。 又,在衝孔金屬33之外側,形成有不織布積層外層19,且成為帶板14和不織布相接的構成。又,第9圖(b)係朝向C-C方向觀察剖視圖(a)的剖視圖。另外,雖然第9圖(b)在實際上是成為圓弧狀的形狀,但是為了方便起見,係以直線的圖來顯示。
又,針對用於負壓輥的不織布加以說明。 第10圖係顯示用於負壓輥的不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第11圖係顯示一般的不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第12圖係顯示高密度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第13圖係顯示一般的織布之放大顯微鏡照片的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在負壓輥9所使用的不織布35 之顯微鏡照片(倍率100倍)。不織布35,係使線徑約4μm左右之纖維高密度地纏結所形成。又,不織布35係可以用一片來實現弗雷澤型通氣度0.8cm3/cm2˙s左右之較低的通氣度。又,具有以下的特徵:在該不織布35之極細的各纖維間係存在有多數個μm尺寸的間隙,且通過該間隙,負壓就能夠輕易地到達不織布積層外層19之表面全區域。
另一方面,第11圖係顯示一般用於作為張力 裝置之一種的張力墊(tension pad)的不織布36之顯微鏡照片。不織布36,係使線徑約20μm至30μm左右之纖維纏結所成,密度比不織布35還低。又,不織布36之一片 的弗雷澤型通氣度為50cm3/cm2˙s至100cm3/cm2˙s,很難作為不織布積層外層19之不織布來利用。
在此,也可以藉由將不織布36與具有弗雷澤 型通氣度0.8cm3/cm2˙s左右之較低的通氣度的材料、例如尼龍織布等的高密度織布37組合在一起來實現較低的通氣性。亦即,也可以藉由在不織布36彼此之間包夾高密度織布37,來形成不織布積層外層19。第12圖係顯示高密度織布37的放大顯微鏡照片(倍率100倍),第13圖係顯示一般的織布38的放大顯微鏡照片(倍率100倍)。
又,不織布積層外層19不一定有必要由一片 的不織布35所形成。例如,也能採用將複數片的不織布重疊,以降低通氣度的構造。
又,作為負壓輥9之外層部,也能採用以下 的構造:將低通氣性的不織布、和積層於該不織布之外側且形成有多數個微小的貫通孔的人工皮革組合在一起,作為外層部。人工皮革,係可以藉由利用摩擦係數比不織布更高的材料,來提高對帶板的夾持力。另外,在此,係能夠利用摩擦係數比不織布更高的材料,取代人工皮革,例如,也能夠使用橡膠材料。
針對有關負壓輥之升降的構造加以說明。
第14圖係從側面觀察負壓輥及升降裝置的概略圖。
如前述般,負壓輥9,係能夠利用升降裝置10朝向垂直方向進行升降。如第14圖所示,升降裝置10,係具有:升降導引構件24,其係連結於前述的負壓 輥9;及導柱(guide post)39,其係設置於廻圈凹坑3,可供導引構件24安裝;以及電動絞盤(winch)40。
又,在升降導引構件24,係成為以下的構 造:繫留有繩索(rope)41,且透過被配置於導柱39之前端的導輥42,使繩索41捲取於電動絞盤40。另外,圖中的箭頭Y,係顯示負壓輥9升降的方向,而負壓輥9,係能夠在從廻圈凹坑3之底面至導柱39之上端的範圍進行升降。
又,導柱39和導引構件24,係藉由已知的線 性導軌(linear guide rail)構造來連結,能夠一邊將負壓輥9之方向保持於水平方向一邊進行升降。
在此,不一定有必要為了使負壓輥9升降, 而採用升降裝置10之構成,只要能夠穩定負壓輥9,並朝向垂直方向進行升降就足夠。例如,作為驅動源,不僅能採用電動絞盤,也能採用電動式的螺桿旋轉式的構造、或藉由油壓缸而致使的伸縮方式的構造等。
如上所述,針對所構成的吸收裝置1之動作 順序加以說明。
第15圖係顯示分條作業線之運轉開始時的概略圖(a)、及在帶板的廻圈垂下量中發生變化時的概略圖(b)。 第16圖係顯示在負壓輥設定有帶板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顯示負壓輥上升後的狀態的概略圖(b)。第17圖係顯示在負壓輥上升後的位置廻圈垂下量變大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負壓輥上升至升降導柱之上限的狀態的概略圖 (b)。
如第15圖(a)所示,在分條作業線2開始運轉 時,藉由捲取機8而致使的朝向帶板14之張力,會作用於分條機5之刀具,為了防止無法獲得均一的切斷面之目的,分條加工後的帶板14,係朝向廻圈凹坑3內垂下,且形成較小的廻圈44。
又,剛進行分條加工後,雖然在帶板14的各 條之間幾乎不存在間隙,但是在供至張力裝置6時,藉由張力裝置6之前面的間隔件43之分隔圓盤,就會在帶板14的各條之間形成有間隙。在此,帶板14在廻圈凹坑上形成之較小的廻圈44,也會執行緩衝帶板14的各條之間的間隙之有無的任務。
又,在分條作業線2,開捲機4、分條機5及 捲取機8的速度會同步,並開始帶板14之穿通。此時,負壓輥9,係收納在廻圈凹坑3之底面的負壓輥待機位置13。另外,負壓輥9不一定有必要位在負壓輥待機位置13。
當帶板14之穿通前進時,就會起因於帶板14 的厚度差,而在捲取機8上產生帶板14之捲徑差,且逐漸地在各帶板14彼此之間發生捲取速度差。如第15圖(b)所示,在廻圈凹坑3上,厚度較薄、且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14之廻圈45的垂下量會變大,且會在與捲徑較大的帶板14之廻圈46的垂下量之間出現變化。
在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14之廻圈45接 觸於廻圈凹坑3之地板面之前,會如第16圖(a)所示,使升降裝置10動作,且使負壓輥9上升至地板面47附近。
又,暫時停止分條作業線2,並將各帶板14 設定於負壓輥9和間隔件11。如此,藉由使負壓輥9上升至地板面47附近,就可以輕易地進行設定帶板14的作業。另外,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14之廻圈45接觸於廻圈凹坑3之地板面之前的偵測,係可以用感測器12來進行。又,此作業也能夠藉由目視確認來進行。
首先,藉由將各帶板14設定於負壓輥9,就 可以在停止作業線的狀態下,成為帶板14之各廻圈在廻圈凹坑3內形成有二個的狀態。接著,使分條作業線2、和負壓輥9之真空泵及驅動馬達21動作,以將負壓輥9形成為負壓,而開始朝向帶板14所穿通之方向的旋轉運動。設定於負壓輥9的各帶板14,係由負壓輥9之表面所夾持,並且朝向行進方向送出。
藉由使負壓輥9之旋轉速度與開捲機4、分條 機5及捲取機8之速度同步,就能維持所夾持搬運的帶板14形成有二個廻圈的狀態。亦即,能夠大幅地容許各帶板間之較大的廻圈與較小的廻圈之差異。另外,負壓輥9之旋轉速度,係以與作業線速度同步的方式進行電性程式設計。
當將帶板14設定於負壓輥9並使作業線開動 時,就會在當中形成有二個廻圈的狀態下,使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14之廻圈45的垂下量持續變大。在此,如 第16圖(b)所示,可以一邊使負壓輥9動作,一邊利用升降裝置10來使其上升。藉由負壓輥9上升,就能夠增加二個廻圈垂下的量。亦即,能夠更大幅地容許各帶板間之較大的廻圈與較小的廻圈之差異。
當帶板之穿通更進一步前進時,即便是在第 17圖(a)所示的負壓輥9之高度位置,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14之廻圈45的垂下量仍會變大,且持續靠近廻圈凹坑3之地板面。
此時,如第17圖(b)所示,藉由利用升降裝置 10,使負壓輥9上升至升降導柱39之上限,就能夠更進一步增加二個廻圈垂下的量。亦即,能夠更進一步大幅地容許各帶板間之較大的廻圈與較小的廻圈之差異。又,此情況的負壓輥9之上升,也能夠接收來自感測器12之信號而自動地進行。
如此,在負壓輥9,因可以在負壓輥9之前後 形成帶板14之二個廻圈,故而比起習知的廻圈凹坑之分條作業線,可以充分地吸收廻圈量。又,藉由變更負壓輥9之高度位置,就可以增加能夠對應的廻圈之量。
結果,在設置於現有的廻圈凹坑時,可以實 現廻圈量之吸收效率的提高。又,在重新設置有廻圈凹坑的情況時,並沒有必要設置具有深度的廻圈凹坑,而能謀求配置分條作業線的設備之成本降低和安全方面之提高。
又,因負壓輥9,係利用負壓之壓力來夾持帶 板14,故而不易傷及帶板14之表面。又,因負壓輥9之 不織布積層外層19,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所構成,故而帶板14之表面,更加不易受傷。
又,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另一例,也能 採用將升降裝置設置於廻圈凹坑之附近的構造。
第18圖係在廻圈凹坑之附近設置有升降裝置的裝置的概略圖(a)、及第18圖(a)之A-A方向的側視圖(b)。第19圖係顯示在廻圈凹坑之附近設置有升降裝置的裝置設定有帶板的狀態的概略圖(a)、及第19圖(a)之B-B方向的側視圖(b)。
如第18圖(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升降裝 置10,並非是設置於廻圈凹坑3之內側,而是設置於配置有分條機5或張力裝置6的地板面47。又,負壓輥9,係能夠在廻圈凹坑3之附近進行升降。
在本實施形態中,從作業線開始動作時,直 至各帶板14之廻圈垂下量發生變化為止,負壓輥9,係在升降裝置10之上部待機。之後,在捲取捲之直徑較小的帶板之廻圈將接觸於廻圈凹坑3之地板面的位置,會停止作業線,且使負壓輥9下降至地板面47之位置。另外,第18圖(b)係從第18圖(a)之箭頭A-A方向觀察該狀態的圖。
在停止作業線時,當從第19圖(a)中之箭頭 B-B方向觀察將各帶板14設定於負壓輥9的狀態時,就會成為第19圖(b)的狀態。之後,使負壓輥9和作業線開動,並一邊夾持搬運帶板14,一邊利用升降裝置10,使 負壓輥9上升,藉此能夠增加二個廻圈垂下的量。亦即,能夠更大幅地容許各帶板間之較大的廻圈與較小的廻圈之差異。
在本實施形態中,可以減少設置升降裝置 10、尤其是升降導柱39的空間或工夫。又,能夠在地板面47之上進行升降裝置之確認且可以提高保養等的作業效率。又,也能謀求設置設備時的成本之削減。
又,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另一例,也能 採用在分條作業線上設置複數個吸收裝置的構造。
第20圖係設置有二台吸收裝置的情況的分條作業線的概略圖。
在從更長條的金屬板製造帶板之捲取捲的情 況、或更欲提高廻圈量之吸收效率的情況下,如第20圖所示,也能考慮在廻圈凹坑3設置二台吸收裝置1的構造。
如第20圖所示,可以藉由配置二台吸收裝置 1,而在廻圈凹坑3內,形成三個帶板14之廻圈,且可以更進一步提高廻圈量之吸收效率。另外,第21圖(a)係第20圖之箭頭A-A方向的側視圖,第21圖(b)係朝向箭頭B方向觀察第21圖(a)的俯視圖。
在此,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非被限定 於設置二台吸收裝置1的構造,而也能按照需要,考慮三台以上的設置、或在二台吸收裝置之間隔出距離地設置的構造。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之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 吸收裝置,係不易傷及金屬之帶板,且能夠充分長地吸收在作業上產生的廻圈。
1‧‧‧吸收裝置
2‧‧‧分條作業線
3‧‧‧廻圈凹坑
4‧‧‧開捲機
5‧‧‧分條機
6‧‧‧張力裝置
7‧‧‧導向輥
8‧‧‧捲取機
9‧‧‧負壓輥
10‧‧‧升降裝置
11‧‧‧間隔件
12‧‧‧感測器
13‧‧‧負壓輥待機位置
14‧‧‧帶板
15‧‧‧廻圈

Claims (11)

  1. 一種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旋轉體,其係構成能夠旋轉且能夠升降,且配置於分條作業線的分條機與張力裝置之間;及導通孔,其係設置於該旋轉體之內部並且藉由既定的吸引裝置而形成有負壓;及導通槽,其係形成於前述旋轉體之表面並且與前述導通孔連接;以及低通氣性的外層部,其係設置於該導通槽之外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外層部的通氣度以弗雷澤型通氣度來測量為0.8cm3/cm2˙s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體係構成能夠從廻圈凹坑之附近上升,該廻圈凹坑為形成於前述分條機與前述張力裝置間之區域的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體係構成能夠從廻圈凹坑之底部附近上升,該廻圈凹坑為形成於前述分條機與前述張力裝置間之區域的凹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具備:感測器部,其係配置於前述廻圈凹坑之底部附近,且能夠偵測帶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體係構成能夠調節旋轉速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具備:間隔件,其係配置於前述旋轉體之前述分條機側,且具有與所穿通的帶板之行進方向大致平行的複數個分隔圓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具備:大致圓筒狀的中間筒部,其係設置於前述導通槽與前述外層部之間並且形成有複數個通氣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體係形成大致圓筒狀;前述導通孔係在前述旋轉體之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並且鄰接的前述導通孔彼此具有一定間隔;前述導通槽係在前述旋轉體之長邊方向形成有複數個,並且鄰接的前述導通槽彼此具有一定間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外層部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所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其中,前述外層部係由低通氣性的不織布及外層構件所構成,該低通氣性的不織布係設置於前述導通槽之外側,該外層構件係積層於該不織布之外側,且 形成有多數個摩擦係數比前述不織布更大且微小的貫通孔。
TW103139228A 2014-02-03 2014-11-12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TWI569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2466 WO2015114837A1 (ja) 2014-02-03 2014-02-03 スリッターラインのループ量吸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411A true TW201534411A (zh) 2015-09-16
TWI569899B TWI569899B (zh) 2017-02-11

Family

ID=5233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28A TWI569899B (zh) 2014-02-03 2014-11-12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890006B2 (zh)
EP (1) EP3103556B1 (zh)
JP (1) JP5652800B1 (zh)
KR (1) KR101629492B1 (zh)
CN (1) CN105377460B (zh)
ES (1) ES2857678T3 (zh)
TW (1) TWI569899B (zh)
WO (1) WO2015114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94445B1 (ko) * 2014-03-07 2018-09-03 제이디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부압 시트 구조
KR101879584B1 (ko) * 2016-12-30 2018-07-18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루프 시스템용 코일감지장치
CN108249199A (zh) * 2017-03-01 2018-07-06 常州百利菲特防水设备有限公司 防水设备储毡机
US10370214B2 (en) * 2017-05-31 2019-08-06 Cryovac, Llc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KR101896191B1 (ko) * 2017-08-30 2018-09-06 김태원 다이렉트 이송식 슬리팅 라인
KR101887823B1 (ko) * 2017-08-30 2018-08-10 김태원 엘리베이터 루퍼가 설치된 슬리팅 라인
CN116652047B (zh) * 2023-08-01 2023-10-27 南京天河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智能冲压件制造生产装置及其生产上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5681A (en) * 1973-03-16 1974-09-17 Wean United Inc Continuous rolling mill
JPH0543925Y2 (zh) * 1986-12-24 1993-11-08
JPH074622B2 (ja) 1988-07-12 1995-0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極薄帯板巻取り機の張力調整装置
JPH0397442A (ja) 1989-09-08 1991-04-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蛍光観察用内視鏡装置
JPH03106512A (ja) * 1989-09-19 1991-05-07 Kawasaki Steel Corp スリッタラインにおけるルーピング装置及びその操業方法
JP2508348Y2 (ja) 1990-01-26 1996-08-21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スリッタ―ラインのル―プ吸収タワ―
US5617134A (en) * 1994-03-25 1997-04-01 Energy Saving Products And Sales Corporation Machine for manipulating and working on web material
JPH0826543A (ja) * 1994-07-12 1996-01-30 Nippon Steel Corp 導電性帯体の位置決め装置
JP3517288B2 (ja) * 1994-10-14 2004-04-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送りローラおよび給紙装置
JP3324558B2 (ja) 1999-04-26 2002-09-17 山王鉄工株式会社 スリッターラインのループ伸び吸収装置
JP4281031B2 (ja) * 1999-06-02 2009-06-17 株式会社Ihi 板厚圧下プレス用のループ形成設備及びループ形成方法
CN2493597Y (zh) * 2001-08-30 2002-05-29 古国麟 台式全自动纵横裁切机
JP2003312909A (ja) * 2002-04-22 2003-11-06 Hikoyama Seiki Kk 自己吸引式サクションロール及びこのサクションロールを用いたフィルム状基材の搬送装置
JP3950040B2 (ja) * 2002-08-30 2007-07-2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サクションロール装置
US20040155137A1 (en) * 2003-02-06 2004-08-12 Sharpe Brett E. Capstan assembly and control system
TWI247073B (en) * 2004-01-15 2006-01-11 Ching Feng Blinds Ind Co Ltd Process and device for forming cloth-shutter blades
US8640862B2 (en) * 2006-04-10 2014-02-0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Seam-on laminated belt
JP4873345B2 (ja) * 2006-12-05 2012-02-08 株式会社ハイメックス サクションロール装置
US7905443B2 (en) * 2007-10-26 2011-03-15 Papania James F Adjustable vertical accumulator for slitting operation
JP4625516B2 (ja) * 2008-10-06 2011-02-02 株式会社日本開発コンサルタント ベルト式帯板巻取り張力付与装置のスリット入り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US8201429B1 (en) * 2009-02-03 2012-06-19 Braner Usa, Inc. Blanking line using slitter as feeder
CN202367522U (zh) * 2011-12-27 2012-08-08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上料剪切装置
US8931675B2 (en) * 2012-02-08 2015-01-13 Carpe Diem Technologies, Inc. Web handling system and vacuum roller for use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US9663315B2 (en) * 2013-02-06 2017-05-30 Jdc, Inc. Suction roll device
CN103121036B (zh) * 2013-02-27 2015-05-20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铝卷的纵切紧模式分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14837A1 (ja) 2017-03-23
JP5652800B1 (ja) 2015-01-14
EP3103556B1 (en) 2021-01-27
TWI569899B (zh) 2017-02-11
EP3103556A4 (en) 2017-11-29
EP3103556A1 (en) 2016-12-14
KR101629492B1 (ko) 2016-06-10
CN105377460B (zh) 2017-04-19
WO2015114837A1 (ja) 2015-08-06
CN105377460A (zh) 2016-03-02
ES2857678T3 (es) 2021-09-29
US9890006B2 (en) 2018-02-13
KR20150103625A (ko) 2015-09-11
US20160263766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9899B (zh) 分條作業線的廻圈量吸收裝置
EP2955136B1 (en) Suction roll device
CN107381161B (zh) 具有自动换卷收卷功能的后处理生产线
JP5717905B1 (ja) ラベルシート切断装置
JP6066014B2 (ja) 金属帯板への負圧発生構造体
JP2016113272A (ja) ワーク供給装置
CN111731932B (zh) 一种交替吸附式电缆输送设备
US10544001B2 (en) Systems for unwinding a roll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interleaved with a porous material,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7108047U (zh) 一种发泡棉片材倒卷机
US11472654B2 (en) Feeding unit for a tissue converting machine for converting a web of two-layer tissue
JP4515322B2 (ja) 電圧変成器コイルの巻線装置
CN114284571A (zh) 卷绕装置及卷绕方法
JP6391655B2 (ja) 把手製造装置
KR101593068B1 (ko) 슬리팅 필름 권취방법 및 슬리팅 필름 권취장치
JPH0457612A (ja) 金属帯板の多条取りスリッティング方法
RU2201824C2 (ru) Линия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роволоки
CN109368322A (zh) 纬边布双切边双卷辊系统
JP2009113957A (ja) 巻取装置と、その装置からの巻取製品の取外方法
JP2016188113A (ja) フィルムの間欠搬送装置
JPH06135629A (ja) 糸条パッケージの表層処理装置
CN108116726A (zh) 一种方便海绵卷圈的装置
JP2013014407A (ja) テープ巻重体の製造方法
JPH04303352A (ja) スリッタ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