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9417A -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 Google Patents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9417A
TW201529417A TW103132768A TW103132768A TW201529417A TW 201529417 A TW201529417 A TW 201529417A TW 103132768 A TW103132768 A TW 103132768A TW 103132768 A TW103132768 A TW 103132768A TW 201529417 A TW201529417 A TW 2015294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section
ship
widened
vesse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2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elmut Ponath
Lutz Mueller
Original Assignee
Nsb Niederelbe Schiffahrtsgmbh &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b Niederelbe Schiffahrtsgmbh & Co Kg filed Critical Nsb Niederelbe Schiffahrtsgmbh & Co Kg
Publication of TW20152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94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83/0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 B63B83/1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for increasing cargo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2Arrangement of bulkheads, e.g. defining cargo sp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5/00Superstructures, deckhouses, wheelhous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masts or spars, e.g. bowspr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 B63B25/004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26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48De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56Bulkheads; Bulkhead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68Panellings; Linings, e.g. for insulat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4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characterised by joining methods
    • B63B73/43Welding, e.g. lase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4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characterised by joining methods
    • B63B73/48Rive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83/0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 B63B83/3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e.g. by improving hydrodynamics or by upgrading the power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83/0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 B63B83/40Rebuilding or retrofitting vessels, e.g. retrofitting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for reducing risks of pollution or contamination; for improving safe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02Hulls assembled from prefabricated sub-units
    • B63B3/04Hulls assembled from prefabricated sub-units with permanently-connected sub-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一種船舶加大方法,根據該方法˙將貨櫃船、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其中,˙將包括該船頭的前船舶區段及包括該船尾的後船舶區段與包括該貨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分離,˙沿縱向將該中船舶區段分割為至少兩個中間船舶部分,˙沿該船舶之橫向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中間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之中間部分,從而形成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將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以及˙將該後船舶區段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後部。

Description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一種加大的船。
巴拿馬型貨櫃船的最大寬度為32.3m,最大長度為294.3m,最大吃水為12.04m,其剛好穿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閘,從而通過巴拿馬運河。但在巴拿馬運河以外的航線上,此類船舶的經濟性遠低於寬度更大的船舶。主要原因在於:由於燃料價格飛速增長,更寬且航速更慢的船舶的經營成本更低,此類船舶上的穩定用壓艙物顯著減少,從而有利於裝貨。此外在巴拿馬運河改建完畢後(預計將於2016年後完工),更大的新巴拿馬型貨櫃船能夠通過運河,此類貨櫃船之尺寸如下:49m寬,366m長,最大吃水15.2m。
根據習知方案,透過嵌入一附加船體分段來加大貨櫃船的裝貨能力。此種方案之限制之處在於,船體係針對施加於具有原有長度之船體的負荷而設計。因此,將船舶加長後可能就需要對船體採取複雜的加固措施。船舶之相對較差的橫向穩定性不會因此種加長而增強。
根據習知方案,透過在吃水線之高度上或在該高度下方將若干包含空腔的加寬件焊接至船舶側壁的外側來實現船舶加寬。此等舷側凸體增強船舶的橫向穩定性,但不提高裝貨能力。
根據另一習知方案,透過將具有朝外偏移之船舶側壁的一承載結構焊接至船體的外側來實現船舶加寬。此承載結構承載主甲板的加寬件,從而提高甲板的擺放能力。甲板下方不提供更多貨櫃擺放位置。
US 3,397,663 A及JP S55 19641 A描述了增大船舶噸位的方法,此方法係透過另設至少一後船舶分段來加長船體,該船舶分段係嵌入在中船舶區段與後船舶區段之間。
船體之應力以其長度的平方增大,因此,加長後就需要對船舶的主勁度接合件(Hauptsteifigkeitsverband)採取複雜的加固措施。此舉會增加鋼材投入且極為複雜。故當船舶重量大幅增加後,就需要增大船舶動力,為此就必須消耗更多燃料且增大有害物質的排放。船舶的橫向穩定性會因加長措施而降低,故在改建後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壓艙水。從而進一步增大運轉材料的消耗及有害物質排放。
習知的船舶加寬件需要增大鋼材投入且相應加大自重,此點會在改建成本、燃料消耗及有害物質排放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有鑒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船舶加大方法,該方法實現了裝貨能力較大且燃料消耗較佳的船舶且該方法之鋼材用量較小。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大的船,其裝貨能力較大、燃料消耗較佳且附設之鋼材的用量較小。
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解決方案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特徵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有利設計方案參閱附屬項。
根據本發明之該用於船舶加大的方法, ˙將貨櫃船、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其中,˙將包括該船頭的前船舶區段及包括該船尾的後船舶區段與包括該貨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分離,˙沿縱向將該中船舶區段分割為至少兩個中間船舶部分,˙沿該船舶之橫向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中間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之中間部分,從而形成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將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以及˙將該後船舶區段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後部。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透過將該附加之中間部分嵌入該船舶來增大甲板上與甲板下方的裝貨能力。就貨櫃船而言,該方法較習知方法能額外提供多得多的貨櫃擺放位置,而習知方法僅在甲板上提供更多擺放位置。透過將船舶加寬來增強船體的橫向穩定性,從而顯著減少實施裝貨所必要的穩定用壓艙物。該中間部分係插入船舶的一受力相對較小的區域,因此,使用相對較少的鋼材便能實現船舶加寬。此舉降低改建成本,在經加寬之船舶的燃料消耗及有害物質排放方面亦具優勢。此外在船舶加寬過程中,中船舶區段內之對船體強度起重要作用的設有殼板、側面縱向艙壁及承載式艙口縱向緣圍的船側不受改變,而若加以改變就會增大材料用量且可能對該強度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上述部件構成一複雜的強度體系。該方法僅在中船舶區段之末端上對船舶之受力相對較小的主強度接合件進行 切割,而不涉及受力程度較大之中船舶區段的中間。毋需將船舶加長,或者僅略微予以加長,故毋需採取旨在提高穩定性的措施。改建時不涉及設有船舶發動機之機艙、甲板室、尾部、螺旋槳與轉向裝置(機軸與轉向裝置或轉向螺旋槳),除非其並非佈置在後船舶區段。船舶動力通常可保持不變,因為該項改建僅對能源需求產生輕微影響,且船舶動力通常原本就針對高航行性能而設計。一般而言亦毋需更換螺旋槳,因為船舶之航速因船舶加大而變慢。
根據該方法的一種設計方案,將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具體方式在於:沿縱向將該分離之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開,並在該分離之前船舶區段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之間嵌入一朝後逐漸增寬的附加船舶分段。
藉由嵌入在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之間的該附加船舶分段可在甲板上與甲板下方提供進一步之裝貨能力。該附加船舶分段朝後逐漸增寬,遂使該經加寬之船舶獲得流線型形狀,從而在燃料消耗及有害物質排放方面具有優勢。採用此種設計方案後,該船舶略微有所加長。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對該附加船舶分段進行預製作並將其嵌入在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之間。藉此可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在插入該附加船舶分段前,將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拉開至某個超過該前船舶分段之長度的距離,且在插入該前船舶分段後,對該前船舶區段及該中船舶區段進行擠壓,使其接觸該前船舶分段並隨後與其連接。藉此可進一步簡化該附加船舶分段的嵌入操作。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附加船舶分段的側壁及底板壁朝前與該前船舶區段的側壁及底板壁連接且朝後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側壁及底板壁連接。藉此來為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產生流線型的過渡。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沿縱向將該前船舶區段分為至少兩個前船舶部分、沿該船舶之橫向將該等前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前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的前中間部分,從而形成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將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該經改建的船舶具有一整體上自後船舶區段延伸至船首的嵌入式中間部分。實施改建時可對船頭進行流體技術方面的調整。該經加寬之船舶藉此而獲得流線型形狀,完全不必為此而將船舶加長。
根據一種設計方案,將一附加中間部分嵌入該中船舶區段與將一附加的前中間部分嵌入該前船舶區段係以分開的方式進行,以及,在將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情況下再將該等中間部分相連。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附加中間部分為在該中船舶區段及該前船舶區段的整個長度上延伸的連貫式分段,以及,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及該等前船舶部分安裝至該中間部分並在此過程中將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新製造一相對該經分離之前船舶區段有所加寬的前船舶區段並安裝在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採用該設計方案時,全新構建該具有船頭的前船舶區段。該方案能對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進行優化,從而使其具有特別流線型的形狀。
根據一種較佳設計方案,將位於該貨艙前之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藉此可將相當大一部分貨艙或整個貨艙加寬。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包含該防撞艙壁且位於該下游橫向艙壁前之該前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在將該經分離之前船舶區段加寬並安裝在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的情況下,該防撞艙壁在改建完畢後將該經加寬且加長之貨艙的前部閉合。
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另一解決方案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特徵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有利設計方案參閱附屬項。
根據本發明之該用於船舶加大的方法,˙將貨櫃船、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其中,˙將包括該船尾的後船舶區段與包括該貨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分離,˙沿縱向將該中船舶區段及一與其前部連接之包括該船頭的前船舶區段分割為至少兩個船舶部分,˙沿該船舶之橫向將該等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之中間部分,從而形成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及前船舶區段,以及˙將該後船舶區段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
根據該方法,在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後,沿縱向將該由中船舶區段與前船舶區段構成之整個剩餘船舶分割為至少兩個船舶部分,並在該等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中間部分,從而將該剩餘船舶整體加寬。再 將該後船舶區段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後部。該方法同樣在毋需將船舶加長的情況下實現船舶加寬。該經改建的船舶具有一整體上自後船舶區段延伸至船首的嵌入式中間部分。實施改建時可對船頭進行流體技術方面的調整。
根據另一技術方案,將位於該機艙前之該後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該設計方案中,機艙不會因改建而被觸及。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包含機艙之前艙壁且位於該上游橫向艙壁後之該後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即使在實施改建的情況下,該機艙亦被前艙壁閉合,在改建完畢後,該前艙壁將機艙與經加大之貨艙隔開。根據一種較佳技術方案,將包含甲板室的該後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分離。該設計方案中,甲板室不會因改建而被觸及。
根據一種較佳設計方案,在縱向上沿至少一貫穿該貨艙的割線將該中船舶區段及/或該前船舶區段分割為至少兩個部分。
根據一種設計方案,以與該船舶之縱向中心線間隔一定距離的方式將該中船舶區段及/或該前船舶區段分為至少兩個部分。船舶在縱向中心線上具有經加固之龍骨區域,其內側多處配設有一容納電纜與管路系統的中央式管道。實施上述操作時毋需涉及該管道。較佳以對應於原有龍骨區域的方式對該附加中間部分進行加固,以便形成新龍骨區域。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在該船舶的縱向中心線上將該中船舶區段及/或該前船舶區段分開。較佳以對應於原有龍骨區域的方式為該附加中間部分配設若干加固件,使得改建後的船舶具有經加寬之加固型龍骨區域。根據另一設計方案,沿縱向以與該縱向中心線間隔一定距離的方式將該中船舶區段及/或該前船 舶區段的兩側分割為三個部分。將在此過程中所分離之中間部分拿開並用一經加寬之附加中間部分取而代之。該附加中間部分較佳在該龍骨區域內具有若干加固件。若該改建措施僅對需要加固的龍骨區域進行加固,則此舉儘管較為複雜,但能節約材料且減輕重量。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附加中間部分及/或該附加的前中間部分為至少一預製作分段,其被嵌入該中船舶區段的該二中間船舶部分之間。藉此可優化生產流程。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二中間船舶部分及/或該二前船舶部分進一步拉開至大於該附加中間部分的程度,以及,在插入該附加中間部分後,重新對該二中間船舶部分及/或該二前船舶部分進行擠壓,使其接觸該插入之中間部分並隨後使得該等中間船舶部分及/或該二前船舶部分與該附加中間部分連接。此舉可簡化該附加中間部分的嵌入操作。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在將該後船舶區段分離後,將該後船舶區段與該中船舶區段拉開,並在將該中船舶區段加寬後重新對該後船舶區段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進行擠壓再使其相連。此舉便於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拉開及嵌入該附加中間部分。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透過若干連接壁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之側壁的後端與該後船舶區段連接。該等連接壁提高了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與後船舶區段之連接區域的強度。該等連接壁還能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之後部的兩側密封。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等連接壁之間距朝後逐漸變小。較佳以與該船舶之縱軸成銳角的方式安裝該等連接壁,使其朝後且朝向該後船舶區段之側壁延伸。從而為中船舶區段與後船舶區段產生緩 慢且流線型的過渡。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藉由該船舶底板的若干兩側加寬件將該等連接壁與船體下部間的空腔閉合。進一步較佳地,使得該等側向連接壁朝該船舶底板的該等兩側加寬件彎曲。在該中船舶區段及該後船舶區段之區域內,該等連接壁前部及後部之彎曲較佳匹配於該等側壁與該船舶底板之彎曲過渡。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藉由該主甲板之若干加寬件將該等連接壁與該船體上部間的空腔閉合。
根據一種設計方案,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在其側壁之上樑的延長部上安裝若干朝後之台架,其至少將該後船舶區段的前區段側向包圍。該上樑亦稱“Box girder”。較佳將該等台架與該後船舶區段固定連接,尤佳焊接在一起。該等台架卡住該後船舶區段,從而對船舶結構起加固作用。
根據一種設計方案,為該船舶的舷側厚板列配設若干增強件。根據一種設計方案,該等增強件為扁鐵。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等增強件安裝在該主舷側厚板列上。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等增強件安裝在該中船舶區段上。該等增強件對船舶之因長度加大而增大的負荷加以補償。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船舶之艏樓加長。根據一種較佳設計方案,藉由焊接附加之金屬板來將艏樓加長。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球形船頭分離並用一根據該加大之船舶的形狀而優化的球形船頭取而代之。藉此可降低燃料消耗及有害物質排放。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將該駕駛室翼望台加寬,使其寬度等於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寬度。該經加寬之駕駛室翼望台有利於進行船舶靠岸。
本發明係將貨櫃船、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該方法應用於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時特別有利,因為此類船舶之與改建相關的結構特別適合於實施改建。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涉及貨櫃船或貨櫃散貨運輸船或多用途船時,為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及/或該附加船舶分段配設附加艙口緣圍並覆蓋附加艙口蓋。
較佳使用帶滑塊的傳統式液壓或氣動重型運輸系統來移動該等船舶區段。作為替代方案,亦可例如將該等船舶區段懸浮在碼頭、進行移動,再將其放下。
較佳使用割炬設備來分離該等船舶區段以及分割該中船舶區段。
較佳採用焊接法來連接不同的結構,特別是嵌入或安裝該附加中間部分、該附加船舶分段、該後船舶區段、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該等連接壁以及該船舶底板之及該主甲板之加寬件。亦可採用鉚接件。
該中間部分特別是包括橫向艙壁之雙底板的若干附加區段及(視情況)一縱向艙壁。就貨櫃船而言,其還包括橫向緣圍及廊道的若干附加區段。該等廊道對例如由角鋼構成的貨櫃用導引件進行保持。橫向艙壁之雙底板的該附加區段及視情況之橫向緣圍及廊道與該等被拉開的中間船舶部分之相應結構部分連接,以便將其加大。該縱向艙壁較佳與若干 橫向艙壁連接,例如與該船頭的防撞艙壁及該機艙的前艙壁連接。
該附加船舶段特別是包括該雙底板的一附加區段及該船舶之側壁的若干附加區段以及該主甲板的一附加區段。此外還可包括若干附加橫向艙壁以及若干縱向艙壁的區段。還可包括附加的艙口及橫向緣圍以及廊道。
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另一解決方案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一種船舶。該船舶的有利設計方案參閱附屬項。
本發明之加大的貨櫃船、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具有˙包括該貨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其藉由一沿該船舶之縱向延伸之嵌入式中間部分而有所加寬,˙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其係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前部,及˙包括該船尾的後船舶區段,其寬度小於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且係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
該船舶具有在對該船舶製造方法進行闡述時所提及的優點。下文將述之設計方案亦然。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包括一朝後逐漸增寬的附加船舶分段,其係嵌入在一包括該船頭之前船舶區段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之間。
根據一種替代設計方案,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藉由一沿該船舶之縱向延伸之嵌入式附加的前中間部分而有所加寬。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後船舶區段包括該設有該船舶發動機之機艙、該甲板室、該尾部及該螺旋槳與轉向裝置。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前船舶區段包括該防撞艙壁以及/或者該後船舶區段包括該機艙之前艙壁及/或該甲板室。
根據一種設計方案,該中間部分及/或該前中間部分係以與該船舶的縱向中心線偏移的方式嵌入。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之側壁的後端係透過若干連接壁與該後船舶區段連接,該等連接壁之間距朝後逐漸變小。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等連接壁與船體下部間的空腔係藉由該船舶底板的若干兩側加寬件閉合以及/或者該等連接壁與該船體上部間的空腔係藉由該主甲板之若干加寬件閉合。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在其側壁之上樑的延長部上裝有若干朝後之台架,其至少將該後船舶區段的前區段側向包圍。該等台架較佳與該後船舶區段固定連接。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舷側厚板列配設有若干增強件。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主舷側厚板列配設有若干增強件。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等增強件位於該中船舶區段內。根據一種較佳設計方案,該等增強件為扁鐵。該等增強件較佳係焊接而成。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船舶具有根據該經加寬之船舶之形狀而優化的球形船頭。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船舶具有經加寬之駕駛室翼望台,其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寬度相應。
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該艏樓具有若干朝後之加長件。
下面結合本發明之船舶及不同改建階段的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1‧‧‧船舶,貨櫃船
2,3‧‧‧舷側凸體
4,5‧‧‧側壁
6‧‧‧船體
7,8‧‧‧結構
9,10‧‧‧側壁
11,12,38,39,42,43‧‧‧加寬件
13‧‧‧甲板
14,15‧‧‧底板壁
16‧‧‧中船舶區段
17‧‧‧中心線
18‧‧‧中間部分
19‧‧‧防撞艙壁
20‧‧‧前艙壁
21‧‧‧機艙
22‧‧‧船頭
23‧‧‧前船舶區段
24‧‧‧船尾
25‧‧‧後船舶區段
26‧‧‧機軸裝置
27‧‧‧螺旋槳
28‧‧‧轉向裝置
29‧‧‧甲板室
30,31‧‧‧中間船舶部分
32‧‧‧球形船頭
34‧‧‧附加船舶分段
35‧‧‧船舶內底板
36‧‧‧船舶外底板
37‧‧‧船舶底板
40,41‧‧‧連接壁
44,45‧‧‧艙口
46‧‧‧貨艙
47‧‧‧擺放位置
48,56,57‧‧‧加長件
49,50‧‧‧艙口緣圍
51,52‧‧‧舷側厚板列
53,54‧‧‧增強件
55‧‧‧艏樓
58‧‧‧駕駛室翼望台
59‧‧‧台架
圖1為傳統船舶的橫截面圖,其具有透過若干舷側凸體而實現之加寬件;圖2為傳統船舶的橫截面圖,其具有若干加寬件且在甲板上另設若干貨櫃擺放位置;圖3為本發明之船舶的橫截面圖,其貨艙內裝有中間部分;圖4為該船舶的側視圖;圖5為該船舶的俯視圖;圖6為該船舶之中船舶區段與後船舶區段之連接區域內的內底板之經放大的詳圖;圖7為該船舶之中船舶區段與後船舶區段之連接區域內的主甲板之經放大的詳圖;圖8為該船舶之前船舶區段與中船舶區段之連接區域內的主甲板之經放大的詳圖;圖9為該船舶之中船舶區段的橫截面圖;圖10為該船舶之中船舶區段在沿縱向分割且該二中間船舶部分被拉開後的橫截面圖;圖11為嵌入該中間部分後,有所加寬之中船舶區段的橫截面圖;及 圖12為具有若干將該後船舶區段包圍之台架的船舶之自下而上及側向之斜透視圖。
下文對不同船舶進行闡述時,相同的部件用同一元件符號表示。
此外,因改建而變更的船舶區域採用深色著色。
圖1至3各示出一具有初始裝貨能力(4300個標準貨櫃)的巴拿馬型貨櫃船(二十英尺當量單位/TEU)。
如圖1所示,船舶1透過將若干舷側凸體2、3安裝在船體6之側壁4、5的外側而加寬。該等舷側凸體在吃水線上方及下方延伸。藉由該加寬方案來增強船舶1的橫向穩定性並降低壓艙水的需求。該方案不提供額外的裝貨能力。
圖2為該船舶1的另一加寬方案。該方案係在船體6之側壁4、5上安裝若干結構7、8,此等結構在其外部另設側壁9、10。此等結構7、8承載主甲板13之加寬件11、12且其下方被附加的底板壁14、15閉合。該方案在初始船體6的兩側提供了用於更多貨櫃的甲板擺放位置。在該示例中,船舶加寬需要投入約5000噸鋼材。船舶裝貨能力的增幅約為450個貨櫃。
圖3為採用本發明之加寬措施的船舶1。在中船舶區段16中,在船舶1之縱向中心線17上嵌入一中間部分18。採用該方案後,該船舶在甲板上及甲板下方具有更多的貨櫃擺放位置。將中船舶區段加寬需要投入約2000噸鋼材。裝貨能力的增幅約為650個貨櫃。
如圖4及5所示,經加寬的中船舶區段16之前部終止在船頭之防碰艙壁18後,後部終止在佈置有船舶發動機之機艙21的前艙壁20前。此點基於以下認識:將船舶1加寬時,首先將包含防撞艙壁19之船頭22作為前船舶區段23以及將自船尾24延伸至前艙壁20之後船舶區段25與該中船舶區段16分離。將後船舶區段25分離時不涉及機艙21、機器、機軸裝置26、螺旋槳27、轉向裝置28及甲板室29。隨後沿縱向將前船舶區段23朝前移動約8m,沿縱向將後船舶區段25朝後移動例如為0.50m的較小距離。
之後沿縱向將中船舶區段16分割為兩個中間船舶部分30、31,並沿船舶1之橫向32將該二中間船舶部分30、31拉開。圖9至11為該中船舶區段16之分割及該等中間船舶部分30、31被拉開之示意圖。隨後將該中間部分18插入位於該等中間船舶部分30、31之間的一或多個分段,並對該等中間船舶部分進行擠壓,直至其抵靠該中間部分18。隨後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30、31與該中間部分18焊接在一起。
此外如圖4所示,該球形船頭被匹配於新船頭形狀的新球形船頭33取代。
此外將一朝後逐漸增寬的附加船舶分段34插在中船舶區段16與前船舶區段23之間。將中船舶區段16、附加船舶分段34及前船舶區段23擠壓並焊接在一起。藉由該附加船舶分段34將前船舶區段23與中船舶區段16間的間隙閉合,並為該等區段產生平滑且流線型的過渡。
此外還將後船舶區段25貼緊該加寬的中船舶區段16。如圖6所示,船舶內底板35及船舶底板37之在後船舶區段25的前端上的船舶 外底板36配設若干加寬件38,其朝前逐漸變寬。船舶底板37之加寬件38、39之前部平滑地連接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之船舶底板37的外緣,且其後部收尾於後船舶區段25之船舶底板37的一具有初始寬度的區段。
此外還將後船舶區段25與該經準備之中船舶區段16焊接在一起。如圖4及5所示,在該經準備之中船舶區段16之側壁9、10的後端上安裝若干連接壁40、41,該等連接壁之間距朝後逐漸變小且該等連接壁在該等後端上與後船舶區段25之側壁9、10焊接在一起。
船舶底板37之該等加寬件38、39將該等連接壁40、41與底面上之船體間的空腔閉合。
如圖7所示,在後船舶區段25之前端的兩側上裝有主甲板13之加寬件42、43,其前部與中船舶區段16之主甲板的外緣區域連接且其寬度朝後逐漸變小,直至該等加寬件收尾於後船舶區段25之初始主甲板13。主甲板16之該等加寬件42、43將該等連接壁40、41與船體上部間的空腔閉合。
藉由船舶底板37之及主甲板13之該等連接壁40、41及該等該等加寬件38、39來將中船舶區段16與後船舶區段25之連接區域加固。此外還將中船舶區段16之突出於後船舶區段25以外的邊緣區域閉合,並為中船舶區段16與後船舶區段25產生平滑且流線型的過渡。
在中間部分18及附加船舶分段34之區域內將艙口44加大或提供附加艙口45,並在貨艙46中及甲板13上提供更多貨櫃擺放位置47。在此處裝有艙口緣圍49之加長件48或用於承載附加艙口蓋的附加艙口緣圍50。
如圖11所示,船舶1的主舷側厚板列51、52在兩側配設增強件53、54。
如圖5所示,該船舶之艏樓55在兩側配設朝後之加長件56、57。
如圖3所示,駕駛室翼望台58之兩側有所加寬,使其寬度等於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寬度。
如圖12所示,在側壁4、5之上樑(Box girder)的延長部上,在中船舶區段16上裝有若干台架59,其將該後船舶區段的前區域側向包圍。該等台架59之後部焊接至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後端,且其側面焊接至後船舶區段25。該等台架對船舶結構起加固作用。
圖1至3所示船舶的不同經濟性在對“能效運輸指數”(EEIT)進行比較後尤為明顯。
該指數將燃料消耗代入分別裝載14噸的貨櫃的裝貨能力及運營持續時間。該對比值為以千克為單位的船用柴油(MDO)/TEU 14*天,該對比值就第一圖所示船舶而言為30.4,就第二圖所示船舶而言為29.9,就本發明之船舶而言為26.2。本發明之船舶的對比值類似於具有前述之經加寬的船體之新船舶結構的對比值。
1‧‧‧船舶,貨櫃船
9,10‧‧‧側壁
13‧‧‧甲板
18‧‧‧中間部分
29‧‧‧甲板室
58‧‧‧駕駛室翼望台

Claims (26)

  1. 一種用於船舶加大的方法,根據該方法將貨櫃船(1)、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其中,將包括該船頭(22)的前船舶區段(23)及包括該船尾(24)的後船舶區段(25)與包括該貨艙(46)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16)分離,沿縱向(17)將該中船舶區段(16)分割為至少兩個中間船舶部分(30,31),沿該船舶(1)之橫向(32)將該等中間船舶部分(30,31)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中間船舶部分(30,31)之間嵌入一附加之中間部分(18),從而形成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將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24)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前部,以及將該後船舶區段(25)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後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將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24)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前部,具體方式在於:沿縱向(17)將該分離之前船舶區段(23)與該中船舶區段(16)分開,並在該分離之前船舶區段(23)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之間嵌入一朝後逐漸增寬的附加船舶分段(3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對該附加船舶分段(34)進行預製作並將其嵌入在該前船舶區段(23)與該中船舶區段(16)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沿縱向將該前船舶區段(23)分為至少兩個前船舶部分、沿該船舶(1)之橫向將該等前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前船舶部分之間嵌入一附加的前中間部分(18),從而形成一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將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前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新製造一相對該經分離之前船舶區段(23)有所加寬的前船舶區段並安裝在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前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將包含該防撞艙壁(19)且位於該下游橫向艙壁前之該前船舶區段(23)與該中船舶區段(16)分離。
  7. 一種用於船舶加大的方法,根據該方法將貨櫃船(1)、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加寬,其中,將包括該船尾(24)的後船舶區段(25)與包括該貨艙(46)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16)分離,沿縱向(17)將該中船舶區段(17)及一與其前部連接之包括該船頭(22)的前船舶區段(23)分割為至少兩個船舶部分(30,31),沿該船舶(1)之橫向(32)將該等船舶部分拉開,在該等被拉開的船舶部分(30,31)之間嵌入一附加之中間部分(18),從而形成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及前船舶區段(16,23),以及將該後船舶區段(25)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後 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將包含該機艙(21)之前艙壁(20)且位於該上游橫向艙壁後之該後船舶區段(25)與該中船舶區段(16)分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以與該船舶(1)之縱向中心線(17)間隔一定距離的方式將該中船舶區段(16)及/或該前船舶區段(23)分割為至少兩個部分(30,3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附加中間部分(18)及/或該附加的前中間部分為至少一預製作分段,其被嵌入該中船舶區段(16)的該二中間船舶部分(30,31)之間以及/或者嵌入該前船舶區段(23)的該二前船舶部分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透過若干連接壁(40,41)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之側壁(9,10)的後端與該後船舶區段(25)連接,該等連接壁之間距朝後逐漸變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藉由該船舶底板(37)的若干兩側加寬件(38,39)將該等連接壁(40,41)與該船體下部間的空腔閉合,以及/或者藉由該主甲板(13)之若干加寬件(42,43)將該等連接壁(40,41)與該船體上部間的空腔閉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在其側壁(4,5)之上樑的延長部上安裝若干朝後之台架(59),其至少將該後船舶區段(25)的前區段側向包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為該舷側厚板列 (51,52)配設若干增強件(53,54)。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為該艏樓(55)的後部配設若干加長件(56,57),以及/或者將該球形船頭分離並用一根據該加寬之船舶的形狀而優化的球形船頭(33)取而代之,以及/或者將該駕駛室翼望台(58)加寬,使其寬度等於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寬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藉由焊接或者利用鉚接件將該後船舶區段(25)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的中船舶區段(16)。
  17. 一種加大的貨櫃船(1)、貨櫃散貨運輸船、多用途船、母船或另一具有較高甲板開合度的船舶,包含包括該貨艙(46)的至少一部分的中船舶區段(16),其藉由一沿該船舶(1)之縱向(17)延伸之嵌入式中間部分(18)而有所加寬,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其係安裝在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前部,及包括該船尾(24)的後船舶區段(25),其寬度小於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25)且係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船舶,其中,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包括一朝後逐漸增寬的附加船舶分段(34),其係嵌入在一包括該船頭(22)之前船舶區段(23)與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船舶,其中,該經加寬之前船舶區段(23)藉由一沿該船舶之縱向延伸之嵌入式前中間部分而有所加寬。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9項中任一項之船舶,其中,該中間部分(18)及/或該前中間部分係以與該船舶的縱向中心線(17)偏移的方式嵌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0項中任一項之船舶,其中,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之側壁(9,10)的後端係透過若干連接壁(40,41)與該後船舶區段(25)連接,該等連接壁之間距朝後逐漸變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船舶,其中,該等連接壁(40,41)與該船體下部間的空腔係藉由該船舶底板(37)的若干兩側加寬件(38,39)閉合,以及/或者該等連接壁(40,41)與該船體上部間的空腔係藉由該主甲板(13)之若干加寬件(42,43)閉合。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2項中任一項之船舶,其中,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在其側壁之上樑的延長部上裝有若干朝後之台架(59),其至少將該後船舶區段(25)的前區段側向包圍。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3項中任一項之船舶,其中,該舷側厚板列(51,52)配設有若干增強件(53,54)。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4項中任一項之船舶,該船舶具有一球形船頭(33),其對應於該船舶(1)之該經加寬之中區段(16)、該附加船舶分段(34)及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與較窄之後船舶區段(25)之過渡區域,以及/或者其中,該駕駛室翼望台(58)的寬度對應於該經加寬之中船舶區段(16)的寬度,以及/或者其中,該艏樓(55)具有若干朝後之加長件(56,57)。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5項中任一項之船舶,其中,該後船舶區段(25)係藉由焊接或者利用鉚接件直接安裝至該經加寬的中船舶區段 (16)。
TW103132768A 2013-09-27 2014-09-23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TW201529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004712.9A EP2853477B1 (de) 2013-09-27 2013-09-27 Verfahren zum Vergrößern eines Schiffes und vergrößertes Schif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417A true TW201529417A (zh) 2015-08-01

Family

ID=49304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2768A TW201529417A (zh) 2013-09-27 2014-09-23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2853477B1 (zh)
JP (1) JP2016536187A (zh)
KR (1) KR20160062112A (zh)
CN (1) CN105658513A (zh)
DK (2) DK2853477T3 (zh)
TW (1) TW201529417A (zh)
WO (1) WO20150438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967A (zh) * 2015-09-28 2016-01-06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超大型矿砂船的桥翼结构
US10407137B2 (en) * 2016-09-12 2019-09-10 Shibakai Co., Ltd. Container ship and container handling method
US11383453B2 (en) * 2017-01-12 2022-07-12 Swift IP, LLC Methods of repairing and waterproofing articles
CN107097900A (zh) * 2017-05-03 2017-08-29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一种大型集装箱船新型混合式舱壁结构
CN109625157B (zh) * 2018-10-31 2021-01-19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集装箱船翼桥分段一体化建造的方法
CN110696998B (zh) * 2019-08-29 2021-09-28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64000吨木屑船的侧翼的分段、制作、装配方法
CN112173007B (zh) * 2020-10-12 2021-12-1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升船机的滚装船的整体式上层建筑布置方案
CN113120155B (zh) * 2021-05-27 2022-06-07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翼桥及船舶
CN114291204A (zh) * 2021-12-20 2022-04-08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浮体结构
CN114394197B (zh) * 2022-01-29 2024-05-24 招商局工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上建区域结构
CN114348172A (zh) * 2022-02-22 2022-04-1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无首尖舱船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0919A (en) * 1965-07-14 1967-05-23 Newport News S & D Co Ship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4936319B1 (zh) * 1966-03-16 1974-09-28
NO118596C (zh) * 1968-05-20 1976-12-23 Akers Mek Verksted As
JPS496354B1 (zh) * 1969-05-17 1974-02-13
JPS5519641A (en) * 1978-07-26 1980-02-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Method of increasing tonnage of bulk carrier
JPS56124580A (en) * 1980-03-07 1981-09-30 Hitachi Zosen Corp Modifying method of ship
JPS5861082A (ja) * 1981-10-02 1983-04-11 Hitachi Zosen Corp コンテナ運搬船の延長方法
JPS58209678A (ja) * 1982-05-28 1983-12-06 Nippon Kokan Kk <Nkk> 船体の改造方法
JPS61135884A (ja) * 1984-12-03 1986-06-2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船首構造の改造方法
AT504464B1 (de) * 2006-10-16 2008-08-15 Donau Tankschiffahrtsgesellsch Verfahren zum umbau eines einhüllentankschiffes in ein doppelhüllentankschiff
CN102923254B (zh) * 2012-12-04 2015-07-08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干式台车法船舶切断加长改装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3828A1 (de) 2015-04-02
EP3049320B1 (de) 2018-12-19
DK2853477T3 (en) 2018-06-18
KR20160062112A (ko) 2016-06-01
JP2016536187A (ja) 2016-11-24
EP2853477A1 (de) 2015-04-01
DK3049320T3 (en) 2019-04-01
EP2853477B1 (de) 2018-03-14
CN105658513A (zh) 2016-06-08
EP3049320A1 (de)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9417A (zh) 將船加大的方法以及加大的船
CN100509543C (zh) 改造的双壳油轮及将现有单壳油轮改造为双壳油轮的方法
CN108349570B (zh) 船舶
CN106494569A (zh) 一种内河大型节能绿色集装箱船
CN107021183B (zh) 球鼻船首、具有这种船首的海船和其制造及安装方法
JP2011121427A (ja)
CN103998332B (zh)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KR20050045986A (ko) 개조형 이중 선체 탱커 및 기존의 단일 선체 탱커를개조형 이중 선체 탱커로 개조하는 방법
US20210362814A1 (en) Shallow draft container carrier
JP5638215B2 (ja) 風圧抵抗の少ない船舶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US4714041A (en) Structure of surface effect ship with side walls
JP4917762B2 (ja) Roro船
EP2603420B1 (en) Full form ship&#39;s hull with reduced wave making resistance
CN113928482A (zh) 一种应用于内河的薄膜型lng船货舱结构
JP2011136603A (ja) 船種変更が容易となる油槽船
CN203094362U (zh) 一种平台供应船球鼻首首柱
CN212386643U (zh)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船体舷侧构造
CN211731753U (zh) 客滚船
JP2008114792A (ja) 船舶及びその船首構造
CN105775066A (zh) 快艇及其制造方法
Moise et al.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a pusher-tug vessel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navigation in ice covered waters
CN204432963U (zh) 一种内河大型载货汽车客滚船
RU2271961C1 (ru)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судна и судно
JP5613288B1 (ja) チップ専用船の貨物倉内構造
JP4605614B1 (ja) シングルハル貨物船のダブルハル化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