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8988A - 拉鏈鏈條及拉鏈 - Google Patents

拉鏈鏈條及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8988A
TW201528988A TW103134056A TW103134056A TW201528988A TW 201528988 A TW201528988 A TW 201528988A TW 103134056 A TW103134056 A TW 103134056A TW 103134056 A TW103134056 A TW 103134056A TW 201528988 A TW201528988 A TW 2015289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sprocket
fastener
chain
zi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5394B (zh
Inventor
Yoshinori Kojima
Hayuru Tanaka
Isamu Michihata
Yui Hashimot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8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8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3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39Interlocking surface constructed from plural elements in series
    • Y10T24/255Interlocking surface constructed from plural elements in series having interlocking portion with specific shape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及拉鏈。 拉鏈鏈條(1)之特徵在於:自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ta)與自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鏈齒(3)之厚度(t)的比率(Rt)滿足以下之式(6),且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滿足以下之式(7)。 40%≦Rt (6) 0<Rtl<60% (7)

Description

拉鏈鏈條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樹脂製之鏈齒射出成形至鏈布而形成之拉鏈鏈條及拉鏈。
先前,於要求柔軟性之製品中,多使用鏈齒由環扣狀樹脂製成之拉鏈鏈條。然而,伴隨製品多樣化,對於要求柔軟性之製品而言,期望使用設計不同之各種拉鏈鏈條之要求變多。
先前揭示有於藉由射出成形而將鏈齒安裝於鏈布之拉鏈鏈條中,可彎曲為較小之半徑者。(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公昭47-37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2/004871號
然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拉鏈鏈條由於未記載具體之尺寸且鏈齒本身之大小不明,故而不清楚實際上所謂較小之半徑係指何種程度之半徑。又,即便可彎曲為較小之半徑,亦不清楚是否具有能順利地彎曲之柔軟性。
又,於專利文獻2中,雖有關於鏈齒之尺寸之大致範圍之記載,但對於具有柔軟性,並具有必需之足夠強度,且薄型並且設計性優異 之拉鏈而言,並未揭示亦未暗示適當之鏈齒之全長、寬度、厚度之組合。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如下拉鏈鏈條及拉鏈:曲率半徑較小,並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且具有必需之足夠強度。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包括:一對拉鏈鏈布;及複數個鏈齒,其等每隔特定之間距而分別固定於上述各拉鏈鏈布之相對向之緣部;且上述鏈齒具有:基部,其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及頭部,其自上述基部突出,並與對向之上述鏈齒嚙合;且自上述鏈齒之上表面至緣部之上表面側頂部之第1部分厚度與自上述鏈齒之下表面至緣部之下表面側頂部之第2部分厚度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上述鏈齒之厚度的比率滿足以下之式(6),上述鏈齒之厚度之相對於上述鏈齒之全長之比率滿足以下之式(7)。
40%≦Rt (6)
0<Rtl<60% (7)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上述鏈齒之厚度之相對於上述鏈齒之全長之比率滿足以下之式(7')。
0<Rtl≦55% (7')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自上述鏈齒之上表面至緣部之上表面側頂部之第1部分厚度與自上述鏈齒之下表面至緣部之下表面側頂部之第2部分厚度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上述鏈齒之厚度的比率滿足以下之式(6')。
45%≦Rt (6')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上述鏈齒之厚度及間距滿足以下之式(1)及(2)。
0<t≦2.2mm (1)
0<p≦3.5mm (2)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於上述鏈齒嚙合,並對彎折而形成之環部自上方進行按壓之情形時產生之最大荷重滿足以下之式(3)。
0<F≦6.5N (3)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於使上述鏈齒嚙合、並以被固定之一端為中心使另一端旋轉之情形時,荷重相對於曲率之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與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之平均值滿足以下之式(4)。
0<α≦60×10-4Nm/m (4)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特徵在於:相鄰之上述鏈齒間之最小間隙之尺寸為0.4mm以上。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特徵在於包括:上述拉鏈鏈條;止擋,其於由上述複數個鏈齒形成之鏈齒排之終端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之上述緣部;及滑件,其為使上述鏈齒排嚙合或分離而移動自如。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及拉鏈。
1‧‧‧拉鏈鏈條
1a‧‧‧環部
1b‧‧‧重疊部
2‧‧‧拉鏈鏈布
2a‧‧‧上表面
2b‧‧‧下表面
3‧‧‧鏈齒
3a‧‧‧鏈齒之第1端
3b‧‧‧鏈齒之第2端
3c‧‧‧鏈齒之上表面
3d‧‧‧鏈齒之下表面
3e‧‧‧鏈齒之上側半部之上側基部之一對側面
3f‧‧‧鏈齒之下側半部之下側基部之一對側面
3g‧‧‧倒角部
3'‧‧‧鏈齒排
4‧‧‧前止擋
5‧‧‧後止擋
6‧‧‧滑件
10‧‧‧拉鏈
21‧‧‧緣部
21a、21b‧‧‧芯繩
22a、22b、22c‧‧‧第1經紗
23a、23b、23c、23d、23e、23f‧‧‧第2經紗
24a‧‧‧第1緯紗
24b‧‧‧第2緯紗
25a、25b、25c、25d、25e、25f、25g、25h‧‧‧第3經紗
31‧‧‧上側半部
31a‧‧‧上側基部
31a1‧‧‧傾斜面
31b‧‧‧上側頸部
31c‧‧‧上側頭部
31c1‧‧‧傾斜面
32‧‧‧下側半部
32a‧‧‧下側基部
32a1‧‧‧傾斜面
32b‧‧‧下側頸部
32c‧‧‧下側頭部
32c1‧‧‧傾斜面
33‧‧‧凹部
34‧‧‧凸部
50‧‧‧柔軟性試驗裝置
51‧‧‧移動構件
52‧‧‧荷重元
53‧‧‧加壓頭
54‧‧‧鉗夾
60‧‧‧彎曲剛性試驗裝置
61‧‧‧固定部
62‧‧‧可動部
100‧‧‧微焦點X射線透視/CT裝置
101‧‧‧X射線管
102‧‧‧X射線檢測器
103‧‧‧旋轉台
l‧‧‧鏈齒之全長
p‧‧‧間距
R‧‧‧半徑
S1‧‧‧步驟1
S2‧‧‧步驟2
S3‧‧‧步驟3
S4‧‧‧步驟4
t‧‧‧厚度
ta‧‧‧第1部分厚度
tb‧‧‧第2部分厚度
w‧‧‧寬度
δ‧‧‧間隙
θ‧‧‧傾斜角度
圖1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之前視圖。
圖2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立體圖。
圖3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4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5表示對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自頭部側之前端進行觀察之放大圖。
圖6表示使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相對向之鏈齒排嚙合後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7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拉鏈鏈布之第1織物組織之圖。
圖8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拉鏈鏈布之第2織物組織之圖。
圖9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彎折為環狀後之狀態之圖。
圖10表示柔軟性試驗裝置之作動前之狀態之圖。
圖11表示使柔軟性試驗裝置作動後之狀態之圖。
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每個樣品之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平均值Ave之圖表。
圖13表示彎曲剛性試驗裝置之作動前之狀態之圖。
圖14表示使彎曲剛性試驗裝置作動後之狀態之圖。
圖1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相對於曲率之彎曲荷重之曲線圖。
圖1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每個樣品之彎曲剛性之圖表。
圖17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18表示第1部分厚度與第2部分厚度之測定方法。
圖19表示對鏈齒之剖面圖像進行拍攝之情況。
圖20表示鏈齒之中心線處之剖面圖像。
圖21表示圖20之緣部附近之放大圖。
以下,以拉鏈鏈條1為例,基於圖式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之前視圖。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立體圖。圖3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前視圖。圖4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側視圖。圖5係對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自頭部側之前端進行觀察之放大圖。圖6係使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相對向之鏈齒排嚙合後之狀態之前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包括:一對拉鏈鏈布2、2;複數個鏈齒3,其等沿各拉鏈鏈布2之相對向之緣部21,隔開特定之間隔而形成;止擋4、5,其等於由複數個鏈齒3形成之鏈齒排3'之終端,固定於拉鏈鏈布2之緣部21;及滑件6,其藉由沿鏈齒3移動,而使鏈齒3嚙合或分離。鏈齒排3'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具有終端。止擋包括配置於鏈齒排3'之前端之前止擋4、及配置於鏈齒排3'之後端之後止擋5。
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中,將拉鏈鏈布2之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F-B方向),藉由箭頭F、B表示。又,將拉鏈鏈布2之寬度方向設為左右方向(L-R方向),藉由箭頭L、R表示。進而,將拉鏈鏈布2之正反方向設為上下方向(U-D方向),藉由箭頭U、D表示。
拉鏈鏈條1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布2;及合成樹脂製之複數個鏈齒3,其等於拉鏈鏈布2之長度方向隔開特定之間隔,固定於各拉鏈鏈布2之相對向之緣部21。再者,滑件6可藉由沿鏈齒3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上移動,而使鏈齒3嚙合或分離。
拉鏈鏈布2具有緣部21,該緣部21自拉鏈鏈布2之上下表面隆 起,並且沿拉鏈鏈布2之前後方向延伸。鏈齒3係藉由將熱塑性合成樹脂射出成形,而與拉鏈鏈布2之緣部21一體地形成。將拉鏈鏈布2於作為拉鏈安裝於衣服或包袋等時顯眼之側設為上表面2a側,將其相反側設為下表面2b側。
鏈齒3具有於拉鏈鏈條之左右方向上,位於較拉鏈鏈布2之緣部21更靠外側之第1端、及位於較拉鏈鏈布2之緣部21更靠內側之第2端。又,鏈齒3具有配置於拉鏈鏈布2之上表面2a側之上側半部31、及配置於拉鏈鏈布2之下表面2b側之下側半部32。上側半部31與下側半部32係自上下夾著拉鏈鏈布2而一體地形成。
上側半部31具有:上側基部31a,其連接於拉鏈鏈布2之上表面2a;上側頸部31b,其自上側基部31a突出,並朝向拉鏈鏈布2之外側延伸;及上側頭部31c,其形成於上側頸部31b之前端。下側半部32具有:下側基部32a,其連接於拉鏈鏈布2之下表面2b;下側頸部32b,其自下側基部32a突出,並朝向拉鏈鏈布2之外側延伸;及下側頭部32c,其形成於下側頸部32b之前端。上側基部31a與下側基部32a自上下方向夾著緣部21。鏈齒3之第1端3a係上側頭部31c之前端及下側頭部32c之前端。鏈齒3之第2端3b係上側基部31a之前端及下側基部32a之前端。
於鏈齒3之上側半部31,遍及上側基部31a及上側頭部31c而形成有連續且平坦或大致平坦之上表面3c。上表面3c中接近於上側頭部31c之第1端3a之部分係朝向上側頭部31c之前端向下傾斜之傾斜面31c1。另一方面,上表面3c中接近於上側基部31a之第2端3b之部分係朝向上側基部31a之前端向下傾斜之傾斜面31a1。再者,傾斜面31c1、31a1較佳為彎曲面。
於鏈齒3之下側半部32,遍及下側基部32a及下側頭部32c而形成有連續且平坦或大致平坦之下表面3d。下表面3d中接近於下側頭部 32c之第1端3a之部分係朝向下側頭部32c之前端向上傾斜之傾斜面32c1。另一方面,下表面3d中接近於下側基部32a之第2端3b之部分係朝向下側基部32a之前端向上傾斜之傾斜面32a1。再者,傾斜面32c1、32a1較佳為彎曲面。
於鏈齒3之上側半部31之上側頭部31c與下側半部32之下側頭部32c之間,形成有向第1端3a側開口之凹部33。進而,於鏈齒3之上側半部31之上側頸部31b與下側半部32之下側頸部32b之間,形成有朝向第1端3a側突出之凸部34。凹部33與凸部34係當拉鏈10之滑件6移動,而於左右對向設置之鏈齒3之上側頸部31b與上側頭部31c及下側頸部32b與下側頭部32c分別抵接時,向凹部33內插入對向之凸部34。藉此,相對向之鏈齒3可準確地嚙合。
鏈齒3之上側半部31之上側基部31a具有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上隔開而配置之一對側面3e。各側面3e係以自鏈齒3之上下方向之中央側朝向上表面3c側逐漸接近之方式傾斜。又,鏈齒3之下側半部32之下側基部32a具有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上隔開而配置之一對側面3f。各側面3f係以自鏈齒3之上下方向之中央側朝向下表面3d側逐漸接近之方式傾斜。進而,於側面3e與上表面3c之交界、及側面3f與下表面3d之交界形成有倒角部3g。各倒角部3g具有以半徑R彎曲之面。
前止擋4分別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布2之各鏈齒排3'之前端。後止擋5於一對拉鏈鏈布2之各鏈齒排3'之後端僅配置有一個。後止擋5係以使鏈齒3分離同時不使各拉鏈鏈布2分離之方式連結各拉鏈鏈布2。再者,後止擋5並非限定於圖示例。例如,後止擋5亦可具有:插入銷,其固定於其中一個拉鏈鏈布之鏈齒排之後端;及開尾筒,其固定於另一個拉鏈鏈布之鏈齒排之後端,且具備可供插入銷插入之孔。於該情形時,各拉鏈鏈布可與鏈齒之分離一起分離。滑件6可於前止擋4與後止擋5之間沿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移動。
其次,對鏈齒3之尺寸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全長l為自鏈齒3之第1端3a至第2端3b之長度。鏈齒3之間距p表示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上相鄰之鏈齒3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上相鄰之鏈齒3之間隙δ表示相鄰之鏈齒3之間隙中最小之長度尺寸。如圖4所示,鏈齒3之厚度t表示自鏈齒3之上表面3c之平坦部至下表面3d之平坦部之長度。如圖5所示,鏈齒3之側面3e、3f之傾斜角度θ表示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直線為基準之角度。如圖6所示,鏈齒排之寬度w表示自使相對向之鏈齒排嚙合後之狀態下之其中一個第2端3b至另一個第2端3b的長度。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厚度t及間距p滿足以下之式(1)及(2)。
0<t≦2.2mm (1)
0<p≦3.5mm (2)
又,鏈齒3之厚度t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
1.5mm≦t≦2.2mm (1')
進而,鏈齒3之厚度t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
1.8mm≦t≦2.0mm (1")
又,鏈齒3之間距p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2')。
2.2mm≦p≦3.0mm (2')
進而,鏈齒3之間距p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2")。
2.4mm≦p≦2.8mm (2")
又,相鄰之鏈齒3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較佳為設為0.4mm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之厚度t較先前之鏈齒之厚度t薄。由於鏈齒3之厚度t較薄,故而於將拉鏈鏈條1彎折時,相鄰之鏈齒3彼此不易碰撞。由此,拉鏈鏈條1變為易彎折。但是,若鏈齒3之厚度t過薄,則 鏈齒3相對於拉鏈鏈布2之固定強度降低,因此,必須一面確保所需之最低限度之固定強度,一面設定為適當之厚度。
又,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之間距p較先前之鏈齒之間距p小。由於鏈齒3之間距p較小,故而於拉鏈鏈條之每單位長度中,於相鄰之鏈齒間露出之鏈布部分之面積及數量增加。由此,拉鏈鏈條1變為易彎折。但是,若鏈齒3之間距p過小,則鏈齒3相對於拉鏈鏈布2之固定強度降低,因此,必須一面確保所需之最低限度之固定強度,一面設定為適當之間距。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鏈齒3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較先前之鏈齒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小。減小最小間隙δ之尺寸,對於減小鏈齒3之間距p有效。但是,若最小間隙δ之尺寸過小,則成形鏈齒3之模具中用於形成間隙之部分之壁厚變薄,而有破損之虞。因此,為了不使模具破損,必須設定適當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
使用此種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進行了柔軟性試驗與彎曲剛性試驗。
本實施形態之試驗對象係使用厚度t與間距p之組合不同之4種鏈齒3。本實施形態之試驗對象係將該4種鏈齒3分別固定於第1筒織織物組織與第2筒織織物組織之拉鏈鏈布2之8種拉鏈鏈條1。又,作為比較對象,使用將不包含於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之鏈齒藉由第1筒織織物組織固定於拉鏈鏈布2之拉鏈鏈條1。
此處,對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拉鏈鏈布2之織物組織進行說明。
圖7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拉鏈鏈布之第1織物組織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布2之第1織物組織係鄰接於構成緣部21之芯繩21a、21b之外側而配置之兩條第1經紗22a、22b沿拉鏈鏈布2之正 反方向排列配置。於芯繩21a、21b之內側,配置有每1組將兩條絲線並線而成之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
第1緯紗24a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藉由正側之第1經紗22a而形成環端,並經由背側之芯繩21b,再次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第2緯紗24b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藉由背側端部之第1經紗22b形成環端,並經由正側之芯繩21a,再次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
圖8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拉鏈鏈布之第2織物組織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布2之第2織物組織係鄰接於構成緣部21之芯繩21之外側而配置之3條第1經紗22a~22c沿拉鏈鏈布2之正反方向排列配置。於芯繩21之內側,配置有每1組將兩條絲線並線而成之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於第1經紗22a~22c與第2經紗23a~23f之間之芯繩21之周圍,配置有第3經紗25a~25h。
第1緯紗24a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並被緯向織入第3經紗25h、25f、25d、25b,之後經由第1經紗22c、22a、22b,被緯向織入第3經紗25a、25c、25e、25g,之後再次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第2緯紗24b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並被緯向織入第3經紗25g、25e、25c、25a,之後經由第1經紗22b、22a、22c,被緯向織入第3經紗25b、25d、25f、25h,之後再次被緯向織入複數組第2經紗23a~23f。
其次,對試驗所使用之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之尺寸進行說明。將試驗對象及比較對象之鏈齒3之厚度t與間距p示於以下之表1。此處,將單位設為毫米(mm)。
又,本實施形態之試驗對象係將圖5所示之鏈齒3之側面3e、3f之傾斜角度θ設為5°,將倒角部3g之半徑R設為0.25mm。相對於此,比較對象係將鏈齒3之傾斜部3e、3f之傾斜角度θ設為10°,將倒角部3g之半徑R設為0.3mm。
進而,對圖6所示之於使鏈齒排3'嚙合後之狀態下之鏈齒排3'之寬度w,本實施形態之試驗對象及比較對象之任一者均設為5.7mm。
其次,對柔軟性試驗進行說明。
圖9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彎折為環狀之狀態之圖。圖10表示柔軟性試驗裝置之作動前之狀態之圖。圖11表示使柔軟性試驗裝置作動後之狀態之圖。
首先,製作使用表1所示之各樣品之鏈齒3的120mm以上之拉鏈鏈條1。鏈齒3為已嚙合之狀態。如圖9所示,拉鏈鏈條1係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附近彎折而形成環部1a,並於兩端形成重疊部1b。環部1a之長度設為80mm,重疊部1b之長度設為20mm以上。重疊部1b較佳為藉由膠帶等固定。
如圖10所示,柔軟性試驗中使用之柔軟性試驗裝置50包括:移動構件51,其於上下移動;荷重元52,其安裝於移動構件51,並將荷重轉換為電信號;加壓頭53,其安裝於荷重元52,並對拉鏈鏈條1之環部1a進行加壓;及鉗夾54,其固定拉鏈鏈條1之重疊部1b。
鉗夾54係於使環部1a突出至上方,並夾著重疊部1b之狀態下,支持拉鏈鏈條1。於該狀態下,移動構件51向下方移動。當移動構件51向下方移動時,荷重元52及加壓頭53亦向下方移動。然後,如圖11所示般,加壓頭53按壓環部1a。試驗者於移動構件51向下方移動至特定之位置之後,藉由荷重元52調查於移動範圍內之最大荷重。
表2表示對各試驗對象及比較對象進行試驗之結果,如表2所示般,於該柔軟性試驗中,對試驗對象之樣品1~8分別進行5次試驗,對比較對象之樣品9進行3次試驗,並求出各自之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平均值Ave。
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每個樣品之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平均值Ave之圖表。
如圖12所示般,具有滿足本實施形態之尺寸之鏈齒3的試驗對象之拉鏈鏈條1之樣品1~8較具有不滿足本實施形態之尺寸之鏈齒3的比 較對象之拉鏈鏈條1之樣品9,於移動範圍內之最大荷重小。換言之,具有滿足本實施形態之尺寸之鏈齒3的拉鏈鏈條1具有優異之柔軟性。
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柔軟性試驗中之於移動範圍內之最大荷重F滿足以下之式(3)。
0<F≦6.5N (3)
又,於移動範圍內之最大荷重F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3')。
0.8N≦F≦4.0N (3')
進而,於移動範圍內之最大荷重F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3")。
2.0N≦F≦2.5N (3")
又,本實施形態之試驗對象之鏈齒3之側面3e、3f之傾斜角度θ及倒角部3g之半徑R較比較對象小。一般而言,於為厚度t及間距p相同之鏈齒3之情形時,傾斜部3e、3f之傾斜角度及倒角部3g之半徑較大者,由於拉鏈鏈條1之相鄰之鏈齒3於相互接觸之前之移動距離較長,故而具有優異之柔軟性。然而,本實施形態之鏈齒3藉由減小厚度t及間距p,而可減小傾斜部3e、3f之傾斜角度及倒角部3g之半徑。
其次,對彎曲剛性試驗進行說明。
圖13表示彎曲剛性試驗裝置之作動前之狀態之圖。圖14表示使彎曲剛性試驗裝置作動後之狀態之圖。圖1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相對於曲率之彎曲荷重之曲線圖。
如圖13所示,彎曲剛性試驗中使用之彎曲剛性試驗裝置60包括:固定部61,其夾著拉鏈鏈條1之長度方向之一端側;及可動部62,其夾著拉鏈鏈條1之另一端側。作為此種彎曲剛性試驗裝置60,使用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KATO TECH CO.,LTD.)製造之純彎曲試驗機(KES-FB-2)。
首先,製作使用表1所示之各樣品之鏈齒3的100mm之拉鏈鏈條1。然後,將固定部61與可動部62之間之距離設為40mm而設置。接 著,如圖14所示般,以固定部61為中心,使可動部62以等速且以步驟1~步驟4之方式旋轉。藉此,拉鏈鏈條1於固定部61與可動部62之間彎曲。
彎曲剛性試驗測定相對於此時之曲率之彎曲荷重。如圖15所示般,將彎曲剛性之值設為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與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之平均值即α。
表3表示對各試驗對象及比較對象進行試驗之結果。如表3所示般,該彎曲剛性試驗係於使拉鏈鏈條1之鏈齒嚙合後之狀態、不使拉鏈鏈條1之鏈齒嚙合之狀態、及僅鏈布之狀態之3種狀態下執行。各個狀態係於圖16中由「嚙合鏈條」、「未嚙合鏈條」、及「鏈布」表示。然後,於各個狀態下執行,並求出彎曲剛性α之平均值。
圖1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每個樣品之彎曲剛性之圖表。
如圖16所示般,樣品1~8之拉鏈鏈條1之彎曲剛性小於樣品9之拉鏈鏈條1之彎曲剛性。即,樣品1~8之拉鏈鏈條1較樣品9之拉鏈鏈條1易彎曲。
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彎曲剛性試驗中之於移動範圍內之彎曲剛性α滿足以下之式(4)。
0<α≦60×10-4Nm/m (4)
又,彎曲剛性試驗中之於移動範圍內之彎曲剛性α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4')。
0<α≦40×10-4Nm/m (4')
進而,彎曲剛性試驗中之於移動範圍內之彎曲剛性α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4")。
0<α≦20×10-4Nm/m (4")
再者,於已嚙合之狀態之拉鏈鏈條1中,每1間距(p)之鏈齒數量為兩個。其詳細情況係針對固定於其中一個拉鏈鏈布2之相鄰之鏈齒3,將以配置於拉鏈鏈條1之前側之鏈齒3之中心線為交界之後側半部分、與以配置於拉鏈鏈條1之後側之鏈齒3之中心線為交界之前側半部分作為1個計數。然後,將固定於另一個拉鏈鏈布2,且與各半部分嚙合之鏈齒3作為1個計數。拉鏈鏈條1之每特定長度(L)之鏈齒數量可藉由2L/p算出。基於該式,於將長度(L)設為10mm時,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數量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5)。
5個<2L/p≦9個 (5)
其次,對鏈齒3之厚度之尺寸比率進行說明。
圖17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之鏈齒排分離後之狀態之側視圖。
如圖17所示般,若將自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設為ta,將自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設為tb,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的比率Rt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6)。
40%≦Rt (6)
其中,Rt=(ta+tb)/t×100。
更佳為,比率Rt較佳滿足以下之式(6')。
45%≦Rt (6')
例如,於使厚度t變薄時,若使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過薄,則於在拉鏈已嚙合之狀態下施加橫拉力之情形時,可能會產生自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部分開始破壞,而拉鏈損壞之不良情況。
因此,較佳為藉由以使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之比率Rt滿足式(6)或式(6')之方式設定,而對鏈齒3賦予必需之足夠強度。
圖18表示第1部分厚度與第2部分厚度之測定方法。圖19表示自攝像資料獲取之鏈齒之整體圖像。
於本實施形態中,首先,使用微焦點X射線透視/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電腦化斷層掃描)裝置100(株式會社島津製作所(Shimadzu Corporation)製造之「SMX225CT」),對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剖面圖像進行拍攝。如圖18所示,微焦點X射線透視/CT裝置100具有:X射線管101,其放射X射線;X射線檢測器102,其檢測X射線;及旋轉台103,其載置測定對象物並使其旋轉。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9所示般,將鏈齒3載置於旋轉台103上並測定於鏈齒3之中央線處之剖面之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
以下表示微焦點X射線透視/CT裝置100之測定條件。
SID:600mm(自X射線管101至X射線檢測器102之距離)
SOD:22.8mm(自X射線管101至旋轉台103之中心之距離)
立體像素 尺寸(VOXEL SIZE):0.012mm
X射線管101之電壓:90kV
X射線管101之電流:40μA
視點數:1200
平均數:10
切片厚度:0.013mm
圖像尺寸:512×512
圖20表示於鏈齒之中心線處之剖面圖像。圖21表示緣部21附近之放大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0及圖21所示般,微焦點X射線透視/CT裝置100係以使緣部21與鏈齒3之交界變得明確之方式被調整對比度。因此,可準確地測定於鏈齒3之中央線處之斷面之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
以下表示測定鏈齒3之樣品所得之結果與橫拉強度之關係。
‧樣品A
厚度t=1.8mm、第1部分厚度ta=0.43mm、第2部分厚度tb=0.43mm
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之比率Rt為 (ta+tb)/1.8×100=47.7%
‧樣品B
厚度t=1.8mm、第1部分厚度ta=0.58mm、第2部分厚度tb=0.40mm
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之比率Rt為 (ta+tb)/1.8×100=54.4%
‧樣品C
厚度t=1.8mm、第1部分厚度ta=0.42mm、第2部分厚度tb= 0.47mm
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之比率Rt為 (ta+tb)/1.8×100=49.4%
‧樣品D
厚度t=1.8mm、第1部分厚度ta=0.35、第2部分厚度tb=0.43、 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之比率Rt為 (ta+tb)/1.8×100=43.3%。
可知Rt最大之樣品B於拉鏈鏈條橫拉強度(JISS3015)之試驗中為平均強度超過380N之足夠強度,但隨著Rt變小,平均強度亦下降,樣品D為勉強可實用之強度,若Rt低於40%,則不佳。
如上所述,藉由將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第1部分厚度ta與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厚度t的比率Rt設為40%以上,可提供具有必需之足夠強度之拉鏈鏈條。
其次,對鏈齒3之長度與厚度之尺寸比率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全長l較佳為3.7mm~4.0mm。即,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7)。
0<Rtl<60% (7)
又,進而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7')。
0<Rtl≦55% (7')
例如,於表1所示之各樣品1~8中,若計算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則成為如下之值。
1.8/3.7×100=48.6%
1.8/4.0×100=45.0%
2.0/3.7×100=54.0%
2.0/4.0×100=50.0%
又,即便於使鏈齒3之厚度t稍微厚於各樣品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如下述般將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設為未達60%,而製成具有柔軟性、且為先前不存在之薄型且設計性優異之拉鏈。
2.2/3.7×100=59.4%
2.2/4.0×100=55.0%
再者,於表1所示之比較對象中,若計算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則成為如下之值。
2.6/3.7×100=70.2%
2.6/4.0×100=65.0%
如上所述,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藉由將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設為未達60%,可提供鏈齒3更薄型、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更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包括:一對拉鏈鏈布2;及複數個鏈齒3,其等每隔特定之間距而分別固定於各拉鏈鏈布2之相對向之緣部21;且鏈齒3具有:基部31a、32a,其等固定於拉鏈鏈布2;及頭部31c、32c,其等自基部31a、32a突出,並與對向之鏈齒3嚙合;且自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ta與 自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鏈齒3之厚度t的比率Rt滿足以下之式(6);且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滿足以下之式(7);因此,可提供鏈齒薄型、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並具有必需之足夠強度的拉鏈鏈條1。
40%≦Rt (6)
0<Rtl<60% (7)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滿足以下之式(7'),因此,可提供鏈齒3更薄型、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1。
0<Rtl≦55% (7')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自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ta與自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鏈齒3之厚度t的比率Rt滿足以下之式(6'),因此,可提供具有必需之更足夠強度之拉鏈鏈條1。
45%≦Rt (6')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厚度t及間距p滿足以下之式(1)及(2),因此,可提供鏈齒薄型、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
0<t≦2.2mm (1)
0<p≦3.5mm (2)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鏈齒3之厚度t滿足以下之式(1'),因此,可提供鏈齒更薄型、曲率半徑較小且具有能順利地彎折之柔軟性之拉鏈鏈條。
0<t≦2.0mm (1')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於鏈齒3嚙合,並對彎折而形成之環部1a自上方進行按壓之情形時產生之最大荷重F滿足以下之式(3),因此,可提供更薄型且柔軟之拉鏈鏈條。
0<F≦6.5N (3)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於使鏈齒3嚙合,並以被固定之一端為中心使另一端旋轉之情形時,荷重相對於曲率之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與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之平均值α滿足以下之式(4),因此,可提供更薄型且柔軟之拉鏈鏈條。
0<α≦60×10-4Nm/m (4)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之相鄰之鏈齒3間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為0.4mm以上,因此,可提供更薄型且柔軟之拉鏈鏈條。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具備:拉鏈鏈條1;止擋4、5,其等於由複數個鏈齒3形成之鏈齒排3'之終端固定於拉鏈鏈布2之緣部21;及滑件6,其為使鏈齒排3'嚙合或分離而移動自如;因此,可提供薄型且柔軟之拉鏈。
以上,對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將各個實施形態之構成適當組合而構成之實施形態亦成為本發明之範疇。
1‧‧‧拉鏈鏈條
2‧‧‧拉鏈鏈布
2a‧‧‧上表面
2b‧‧‧下表面
3‧‧‧鏈齒
3a‧‧‧鏈齒之第1端
3b‧‧‧鏈齒之第2端
3c‧‧‧鏈齒之上表面
3d‧‧‧鏈齒之下表面
21‧‧‧緣部
31a‧‧‧上側基部
31b‧‧‧上側頸部
31c‧‧‧上側頭部
31a1‧‧‧傾斜面
31c1‧‧‧傾斜面
32a‧‧‧下側基部
32b‧‧‧下側頸部
32c‧‧‧下側頭部
32a1‧‧‧傾斜面
32c1‧‧‧傾斜面
33‧‧‧凹部
34‧‧‧凸部
1‧‧‧鏈齒之全長
t‧‧‧厚度
ta‧‧‧第1部分厚度
tb‧‧‧第2部分厚度

Claims (9)

  1. 一種拉鏈鏈條,其特徵在於,其係包括一對拉鏈鏈布(2)、及每隔特定之間距而分別固定於上述各拉鏈鏈布(2)之相對向之緣部(21)之複數個鏈齒(3)的拉鏈鏈條(1);且上述鏈齒(3)具有:基部(31a、32a),其等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2);及頭部(31c、32c),其等自上述基部(31a、32a)突出,並與對向之上述鏈齒(3)嚙合;且自上述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ta)與自上述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上述鏈齒(3)之厚度(t)的比率(Rt)滿足以下之式(6),且上述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上述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滿足以下之式(7),40%≦Rt (6) 0<Rtl<60% (7)。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鏈條,其中上述鏈齒(3)之厚度(t)之相對於上述鏈齒(3)之全長(l)之比率(Rtl)滿足以下之式(7'),0<Rtl≦55% (7')。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條,其中自上述鏈齒(3)之上表面(3c)至緣部(21)之上表面側頂部(211)之第1部分厚度(ta)與自上述鏈齒(3)之下表面(3d)至緣部(21)之下表面側頂部(212)之第2部分厚度(tb)之累加尺寸之相對於上述鏈齒(3)之厚度(t)的比率(Rt)滿足以下之式(6'), 45%≦Rt (6')。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拉鏈鏈條,其中上述鏈齒(3)之厚度(t)及間距(p)滿足以下之式(1)及(2),0<t≦2.2mm (1) 0<p≦3.5mm (2)。
  5. 如請求項4之拉鏈鏈條,其中上述鏈齒(3)之厚度(t)滿足以下之式(1'),0<t≦2.0mm (1')。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鏈條,其中於使上述鏈齒(3)嚙合,並對彎折而形成之環部(1a)自上方進行按壓之情形時產生之最大荷重(F)滿足以下之式(3),0<F≦6.5N (3)。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拉鏈鏈條,其中於使上述鏈齒(3)嚙合,並以被固定之一端為中心使另一端旋轉之情形時,荷重相對於曲率之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與於曲率-0.5~-1.5間之傾斜(α-)之平均值α滿足以下之式(4),0<α≦60×10-4Nm/m (4)。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拉鏈鏈條,其中相鄰之上述鏈齒(3)間之最小間隙(δ)之尺寸為0.4mm以上。
  9.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包括: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拉鏈鏈條(1);止擋(4、5),其等於由上述複數個鏈齒(3)形成之鏈齒排(3')之終端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2)之上述緣部(21);及滑件(6),其為使上述鏈齒排(3')嚙合或分離而移動自如。
TW103134056A 2013-09-30 2014-09-30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TWI535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6581 WO2015045168A1 (ja) 2013-09-30 2013-09-30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CT/JP2014/075845 WO2015046497A1 (ja) 2013-09-30 2014-09-2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988A true TW201528988A (zh) 2015-08-01
TWI535394B TWI535394B (zh) 2016-06-01

Family

ID=5274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056A TWI535394B (zh) 2013-09-30 2014-09-30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854880B2 (zh)
JP (2) JP6177336B2 (zh)
CN (2) CN105792697B (zh)
DE (2) DE112013007470T5 (zh)
TR (1) TR201604055T1 (zh)
TW (1) TWI535394B (zh)
WO (2) WO20150451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4006716B4 (de) 2014-06-05 2023-01-19 Ykk Corporation Reissverschluss-kuppelglied und reissverschlusskette
WO2017072926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348049B (zh) * 2015-12-15 2021-07-09 Ykk株式会社 拉链
GB2549502A (en) * 2016-04-19 2017-10-25 Ykk Europe Ltd Slide fastener
USD931366S1 (en) * 2018-02-16 2021-09-21 Landa Corporation Ltd. Belt of a printing system
USD961674S1 (en) 2019-04-17 2022-08-23 Landa Corporation Ltd. Belt for a printer
CN114040688A (zh) * 2019-07-04 2022-02-11 Ykk株式会社 链牙构件和带拉链的产品
GB2598337A (en) * 2020-08-27 2022-03-02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hain and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97271A (zh) * 1949-08-04
JPS4737061Y1 (zh) 1968-05-24 1972-11-09
JPS4927343Y2 (zh) * 1971-05-11 1974-07-24
FR2447804A1 (fr) 1979-02-05 1980-08-29 Astin France Assist Tech Coupeuse destinee au tronconnement transversal d'une ou plusieurs bandes
JPS5937064Y2 (ja) * 1980-02-01 1984-10-13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下止
JPS5942893Y2 (ja) * 1980-08-11 1984-12-1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S5736119A (ja) 1980-08-15 1982-02-26 Teijin Ltd Burotsukukyojugohoriesuteru
JPS5991119U (ja) * 1982-12-13 1984-06-2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US4541970A (en) 1983-02-24 1985-09-17 At&T Bell Laboratories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able core including optical fibers
JPS59164509U (ja) * 1983-04-20 1984-11-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2006149707A (ja) 2004-11-30 2006-06-15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DE112008003753B8 (de) * 2008-03-26 2017-08-24 Ykk Corporation Reißverschluss
WO2010140231A1 (ja) * 2009-06-03 2010-12-0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EP2508096B1 (en) 2009-11-30 2015-09-02 YKK Corporation Liquid-tight slide faste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9259061B2 (en) 2010-07-07 2016-02-16 Ykk Corporation Fastening member and slide fastener
CN103269616B (zh) * 2010-12-27 2016-01-13 Ykk株式会社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WO2014006684A1 (ja) * 2012-07-02 2014-01-09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5394B (zh) 2016-06-01
TR201604055T1 (tr) 2016-06-21
JP6125026B2 (ja) 2017-05-10
WO2015046497A1 (ja) 2015-04-02
US9854880B2 (en) 2018-01-02
CN105592742B (zh) 2019-01-04
JPWO2015046497A1 (ja) 2017-03-09
US10306954B2 (en) 2019-06-04
JP6177336B2 (ja) 2017-08-09
DE112014004510T5 (de) 2016-07-28
CN105592742A (zh) 2016-05-18
DE112014004510B4 (de) 2024-02-01
CN105792697A (zh) 2016-07-20
JPWO2015045168A1 (ja) 2017-03-09
DE112013007470T5 (de) 2016-08-11
US20160242514A1 (en) 2016-08-25
CN105792697B (zh) 2018-11-06
US20160227887A1 (en) 2016-08-11
WO2015045168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5394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US8832909B2 (en) Slide fastener
KR101558070B1 (ko) 간이 로크 기구를 갖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슬라이더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EP2604138A1 (en) Slide fastener
TWI554225B (zh) zipper
JPWO2013057807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4270986B (zh) 拉链用拉头
TWI532446B (zh) Zipper chain and chain
JP3202204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202204U6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6484717B2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加締め機
CN212650520U (zh) 一种新型防泼水拉链
JP6604838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カバー、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CN203723553U (zh) 绳状拉链用拉头
CN107853821B (zh) 一种拉链
WO2017104007A1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1591353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拉链链牙
TWI430761B (zh) zipper
JP5218875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6782789A (zh) 拉链
JP2012183255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