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446B - Zipper chain and chain - Google Patents

Zipper chain and chai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446B
TWI532446B TW103100713A TW103100713A TWI532446B TW I532446 B TWI532446 B TW I532446B TW 103100713 A TW103100713 A TW 103100713A TW 103100713 A TW103100713 A TW 103100713A TW I532446 B TWI532446 B TW I5324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fastener
fastener element
disposed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8620A (zh
Inventor
Hirofumi Tanikoshi
Hayato Ishii
Masahiro Kusayama
Futoshi Kozato
Masamichi Yamagat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8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8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4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鏈齒及鏈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用之金屬製拉鏈鏈齒,特別係關於一種即便使對拉鏈布帶之安裝間距減小而構成拉鏈,亦可抑制鏈帶之柔軟性降低或滑件之滑動性降低之金屬製拉鏈鏈齒。
金屬製之拉鏈鏈齒一般包含:嚙合頭部;自該嚙合頭部朝一個方向(後方)延伸之齒身部;及自該齒身部分支成兩股且朝一個方向(後方)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又,於嚙合頭部上,配置有嚙合凸部、及使嚙合對象方之拉鏈鏈齒之嚙合凸部嵌入之嚙合凹部或嵌入空間部。
作為金屬鏈齒之種類,已知有:於嚙合頭部之一面(上表面)側設置有嚙合凸部、於另一面(下表面)側設置有嚙合凹部之所謂單面型之拉鏈鏈齒(以下,有時亦僅稱為單面鏈齒);及於嚙合頭部之上下兩面上分別各設置有一組嚙合凸部及嵌入空間部之所謂雙面型之拉鏈鏈齒(以下,有時亦僅稱為雙面鏈齒)。
此處,作為單面鏈齒之一例,對日本專利實公昭50-10889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單面鏈齒進行說明。該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單面鏈齒包含嚙合頭部、齒身部、及左右一對腳部,於嚙合頭部之上表面側凸設有嚙合凸部,於嚙合頭部之下表面側凹設有嚙合凹部。
而且於專利文獻1之單面鏈齒中,左右之腳部包含:厚壁部,其配置於該腳部之基端部側,且具有特定之厚度;及薄壁部,其配置於該腳部之前端部側,且經由階差而使拉鏈鏈齒之厚度相對於厚壁部減 薄。
於該情形時,自上表面側觀察該拉鏈鏈齒時,腳部之薄壁部係自腳部之內周緣(布帶接觸側之端緣)直至外側緣(暴露於外部之側之端緣)而配置。又,成為厚壁部與薄壁部之邊界之階差係自腳部之內周緣朝拉鏈鏈齒之外側緣,向嚙合頭部側彎曲而配置,藉此,薄壁部於拉鏈鏈齒之外側緣部上,遍及自腳部之頂端至齒身部之一部分為止之較廣之範圍而配置。
將具有此種形態之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齒藉由壓緊加工而沿布帶長度方向以特定之間距安裝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上之情形時,由於各拉鏈鏈齒上設置有如上所述之薄壁部,故而於形成有該薄壁部之部位上,與厚壁部相比,拉鏈鏈齒相對於拉鏈布帶之接觸部分變小(變薄),鄰接之拉鏈鏈齒間之間隔變寬。
藉此,緩和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上由拉鏈鏈齒之安裝而導致之僵直化,提高鏈帶之柔軟性。又,藉由該鏈帶之柔軟性之提高而可使滑件之滑動變得輕快。
另一方面,雙面鏈齒之一例揭示於美國專利第2,622,295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中。如圖16所示,該專利文獻2中記載之雙面鏈齒80包含嚙合頭部81、齒身部82、及左右一對腳部83,以鏈齒厚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正反對稱地構成。
專利文獻2之嚙合頭部81包含:薄板狀之頭部本體(亦稱為基部)81a、配置於頭部本體81a之上表面側之一組嚙合凸部84及嵌入空間部85;及配置於頭部本體81a之下表面側之一組嚙合凸部84及嵌入空間部85。
在專利文獻2之配置於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之各嵌入空間部85之左右兩側,自頭部本體81a立設有自嚙合凸部84連續之左右之側壁部86,藉由嚙合凸部84與左右之側壁部86而將嵌入空間部85三面包圍。 又,於該嵌入空間部85之後方側,經由拉鏈鏈齒80之齒身部82而延伸至股部87之位置為止配置有該嵌入空間部85之底面85a。
於專利文獻2之齒身部82上,自嚙合頭部81向腳部83側連續地設置有嵌入空間部85與左右之側壁部86,並且於左右之側壁部86之外側,配置有使拉鏈鏈齒80之厚度方向之尺寸(厚度尺寸)自嚙合頭部81向腳部83漸增之傾斜部88。
專利文獻2之左右之腳部83包含:自齒身部82以固定之厚度尺寸而延伸之腳部本體83a;自腳部本體83a之內周面朝內側稍膨出之膨出部83b。於該情形時,將膨出部83b配置於腳部83之厚度方向之中央部,且膨出部83b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與上述嵌入空間部85之底面85a為同一平面。而且根據專利文獻2,將膨出部83b自腳部本體83a之內周面膨出之膨出量(突出高度)極小地設定為約1英吋之千分之一左右。
專利文獻2中,將藉由衝頭與模具而自壓延材上沖裁拉鏈鏈齒80時之衝壓線設定於相較腳部本體83a之厚度薄之膨出部83b與嚙合頭部81之頭部本體81a之邊界線上,藉此於腳部83之內周面上形成如上所述之膨出部83b。根據專利文獻2,藉由於上述位置上設定衝壓線,而使衝頭與模具之壽命延長,並且減少共維護費用。
又,圖16所示之專利文獻2之拉鏈鏈齒80係於將拉鏈布帶夾入左右之腳部83間之狀態下,藉由將各腳部83朝相互接近之方向推壓以壓緊拉鏈鏈齒80,而安裝於拉鏈布帶上。
於該情形時,專利文獻2之拉鏈鏈齒80中,自腳部本體83a之內周面膨出之膨出部83b之膨出量如上所述為極小。因此,在將拉鏈鏈齒80壓緊而安裝於拉鏈布帶上時,藉由拉鏈布帶之彈性力之作用,而使腳部本體83a之內周面整體壓接於拉鏈布帶上,並且使膨出部83b之外表面整體亦壓接於拉鏈布帶。因此,拉鏈鏈齒80可以左右之腳部83而 牢固地把持拉鏈布帶,藉此,各拉鏈鏈齒80對拉鏈布帶之安裝強度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公昭50-108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2,622,29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拉鏈鏈齒(單面鏈齒)如上所述,於左右之腳部上自內周緣遍及外側緣而形成有薄壁部,故而在將該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上時,拉鏈鏈齒之布帶接觸部分(接觸面積)變小,其結果為,鏈帶之柔軟性提高。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齒之情形時,將薄壁部形成至腳部及齒身部之外側緣為止,故而在將該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上而構成拉鏈時,存在如下問題:形成於各拉鏈鏈齒上之薄壁部會露出於外部,從而損及拉鏈之外觀或外表。
又,如專利文獻1般,藉由將薄壁部形成至腳部及齒身部之外側緣為止而使拉鏈鏈齒之外側面與腳部側之頂端面較細之情形時,例如在使拉鏈之滑件朝閉鎖方向滑動時,拉鏈鏈齒之布帶接觸面積如上所述變小,而且進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之各拉鏈鏈齒與滑件內部之鏈齒導引面之接觸面積亦變小,故而各拉鏈鏈齒之姿勢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易傾斜。其結果為,左右之拉鏈鏈齒之嚙合變差,從而存在如下之虞: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產生拉鏈鏈齒剮住等之不良。
另一方面,圖16所示之專利文獻2之拉鏈鏈齒(雙面鏈齒)80如上所述,腳部本體83a之內周面整體與膨出部83b之外表面整體壓接於拉 鏈布帶上,大大確保腳部83把持拉鏈布帶之把持面積(接觸面積)。因此,各拉鏈鏈齒80對拉鏈布帶之安裝強度提高。
然而,於專利文獻2之拉鏈鏈齒80中,使配置於鏈齒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之嵌入空間部85之底面85a經由拉鏈鏈齒80之齒身部82而延伸至股部87之位置為止,沿股部87之齒身部82之中央部分係由相較腳部本體83a之厚度尺寸小之薄壁部構成。
因此,於專利文獻2之拉鏈鏈齒80中,由薄壁部構成之齒身部82之中央部分之強度並不高,故而在將該拉鏈鏈齒80壓緊而安裝於拉鏈布帶上時,伴隨腳部83之塑性變形,齒身部82之形成為薄壁之中央部分亦易變形。其結果為,產生拉鏈鏈齒80之安裝位置相對於拉鏈布帶易偏移、或拉鏈鏈齒80之姿勢易傾斜等之不良,從而成為使拉鏈製造中之良率降低之要因之一。
但是,近年來,在將如專利文獻2之雙面鏈齒80安裝於拉鏈布帶上之拉鏈中,使布帶長度方向上之雙面鏈齒80之安裝間距變窄,從而不易看見於鏈齒排之各拉鏈鏈齒80間露出之拉鏈布帶,藉此提供一種相較先前而言設計性提高或具備高級感之拉鏈。
然而,例如在將專利文獻2之雙面鏈齒80使其安裝間距變窄而安裝於拉鏈布帶上之情形時,由各拉鏈鏈齒80之腳部83之厚度尺寸而大大確保各拉鏈鏈齒80與拉鏈布帶之接觸面積(拉鏈鏈齒80之布帶安裝面積),故而各拉鏈鏈齒80間之拉鏈布帶之布帶區域必然變窄。
於該情形時,於拉鏈鏈齒80接觸之拉鏈布帶之部分上,拉鏈布帶被拉鏈鏈齒80牢固地把持,故而如上所述拉鏈鏈齒80之安裝間距越變窄,則布帶長度方向上之每單位長度之拉鏈鏈齒80之布帶接觸面積越大,從而失去拉鏈布帶之柔軟度或易彎曲性,其結果為,存在導致鏈帶柔軟性之降低、或布帶正反方向及布帶寬度方向之彎曲性降低之弊病。
進而,如此若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降低,則例如於拉鏈上使滑件滑動時,左右之鏈帶之鏈齒排不易沿形成於滑件內之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徑內彎曲,故而亦存在滑件之滑動性降低之問題。
進而,於拉鏈布帶上壓緊而安裝雙面鏈齒80時,一般為了使雙面鏈齒80之安裝穩定,而將拉鏈布帶沿布帶長度方向拉伸,在對拉鏈布帶賦予布帶長度方向之張力之狀態下進行雙面鏈齒80之安裝作業。
又,於雙面鏈齒80之安裝作業完成後,解除對拉鏈布帶所賦予之張力,拉鏈布帶沿布帶長度方向收縮。
以此方式進行雙面鏈齒80之安裝作業之情形時,於該安裝作業完成後解除拉鏈布帶之張力時,在安裝有雙面鏈齒80之布帶部分,拉鏈布帶不易沿布帶長度方向收縮,拉鏈布帶之鏈齒安裝部之收縮量比拉鏈布帶之布帶主體部小。
於該情形時,若如上所述雙面鏈齒80之安裝間距較窄,則鏈齒安裝部與布帶主體部之間之收縮量之差變大,故而於安裝有拉鏈鏈齒80之鏈帶上,會產生被稱為起縐(或偏移)之問題,其係鏈帶整體朝布帶寬度方向彎曲,以使拉鏈布帶之鏈齒安裝部側成為凸狀,且拉鏈布帶之與鏈齒安裝部相反之端部側成為凹狀。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課題而完成者,其具體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鏈齒,其係於提高鏈帶之柔軟性之同時,在滑件滑動時於該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可使拉鏈鏈齒之姿勢不易傾斜,又,即便使布帶長度方向上之拉鏈鏈齒之安裝間距變窄,亦不易導致鏈帶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滑件滑動性之降低、及產生起縐之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鏈齒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其係金屬製拉鏈鏈齒,作為基本之構成,其包含嚙合頭部、配置於上述嚙合頭部之一端側之齒身部、及自上述齒身部之一端分支成兩 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上述嚙合頭部包含:薄板狀之頭部本體,其含有第1主面及與上述第1主面為相反側之第2主面;嚙合凸部,其突設於上述頭部本體之上述第1主面及第2主面上;及嵌入空間部,其配置於上述第1主面側及第2主面側之上述嚙合凸部與上述齒身部之間,使嚙合對象方之上述嚙合凸部嵌入;於上述齒身部及上述左右之腳部之內周面上包含布帶夾固面,且上述齒身部包含橋接部,其係於上述嵌入空間部與上述布帶夾固面之間,自上述嵌入空間部之底面之位置朝鏈齒厚度方向隆起,且連結上述左右之腳部間,上述齒身部及上述左右之腳部包含沿上述布帶夾固面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於上述外側緣部上,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為固定,於上述第1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及上述第2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上述厚度尺寸相較上述外側緣部而減少之減厚部。
又,由本發明提供之另一形態之拉鏈鏈齒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其係金屬製拉鏈鏈齒,作為基本之構成,其包含:嚙合頭部、配置於上述嚙合頭部之一端側之齒身部、及自上述齒身部之一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上述嚙合頭部包含:頭部本體,其含有第1主面及與上述第1主面為相反側之第2主面;嚙合凸部,其相對於上述頭部本體之上述第1主面而突設;及嚙合凹部,其相對於上述頭部本體之上述第2主面而凹設成有底狀;在上述齒身部及上述左右之腳部之內周面上包含布帶夾固面,且上述齒身部及上述左右之腳部包含沿上述布帶夾固面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於上述外側緣部上,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為固定,於上述第1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及上述第2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上述厚度尺寸相較上述外側緣部而減少之減厚部。
於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較佳為上述減厚部包含使上述厚度尺寸朝上述布帶夾固面而漸減之傾斜面或彎曲面。又,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上述減厚部亦可包含於上述布帶夾固面側缺口形成階差狀之凹部。
於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較佳為將上述減厚部自一個上述腳部之前端部經由配置於上述齒身部上之股部直至另一個上述腳部之前端部為止而連續地配置。
又,上述減厚部亦可部分地配置於上述內周緣部之一部分上。 於該情形時,特佳為將上述減厚部配置於遍及上述左右之腳部之基端部、與配置於上述齒身部上之股部之連續之區域上,或分別配置於上述左右之腳部之前端部上。
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較佳為於上述拉鏈鏈齒之俯視時,將上述減厚部以上述布帶夾固面與上述腳部之外側面之間之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尺寸而配置。
進而,較佳為將上述減厚部於上述第1主面及上述第2主面之兩面上,彼此正反對稱地配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鏈帶,其係將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拉鏈鏈齒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上沿布帶長度方向而以特定之間距排列設置,在將上述拉鏈鏈齒之上述間距之大小設為P,且將相互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滿足D1<(P-D1)之關係。
於該本發明之鏈帶中,較佳為在將相互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之上述布帶夾固面間之間隔設為D2時,滿足D2>(P-D1)之關係。
本發明第1形態之金屬製拉鏈鏈齒係作為所謂雙面鏈齒而構成,尤其於拉鏈鏈齒之本體上,在形成於嚙合頭部之嵌入空間部與成為本 體內周面之布帶夾固面之間,設置有自嵌入空間部之底面之位置朝鏈齒厚度方向隆起、且連結左右之腳部間之橋接部。
進而,拉鏈鏈齒之齒身部及左右之腳部包含:沿布帶夾固面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又,於左右之外側緣部上,將第1主面與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固定之大小,並且於第1主面側之內周緣部、及第2主面側之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第1主面與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相較外側緣部減少之減厚部。
又,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金屬製拉鏈鏈齒係作為所謂單面鏈齒而構成,拉鏈鏈齒之齒身部及左右之腳部包含沿布帶夾固面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又,於左右之外側緣部上,將第1主面與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固定之大小,並且於第1主面側之內周緣部、及第2主面側之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第1主面與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相較外側緣部而減少之減厚部。
若為如上所述構成之本發明之第1及第2形態之拉鏈鏈齒,則藉由配置於內周緣部上之減厚部,而可減小布帶夾固面之布帶正反方向之尺寸(換言之,減小布帶夾固面之面積),故而在將該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上時,可減小拉鏈鏈齒之布帶接觸面積。
因此,例如在將拉鏈鏈齒之安裝間距設定為與先前之拉鏈相同之大小之情形時,結果各拉鏈鏈齒間之拉鏈布帶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布帶區域(布帶面積)會擴大,故而鏈帶之柔軟性提高。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之齒身部及左右之腳部之外側緣部具有成為特定之大小之固定之厚度尺寸,故而在將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上而構成拉鏈時,於拉鏈之俯視時,藉由齒身部及左右之腳部之外側緣部而不易看見各拉鏈鏈齒之減厚部。因此,本發明中,亦 不會產生例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情形般因提高鏈帶之柔軟性而損及拉鏈之外觀或外表之弊病。
進而,例如在使拉鏈之滑件朝閉鎖方向滑動時,可使進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之各拉鏈鏈齒之外側面及腳部之布帶內方側之端面(後端面)與滑件內部之鏈齒導引面適切地接觸,因此可防止各拉鏈鏈齒之姿勢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傾斜,從而可使左右之拉鏈鏈齒順利地嚙合。
又,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例如於為了提高設計性等之目的下,即便使安裝間距相對於拉鏈布帶變窄而進行安裝之情形時,亦可藉由設置於內周緣部上之減厚部而減小如上所述對拉鏈布帶之接觸面積。因此,於各拉鏈鏈齒間可適切地確保拉鏈布帶之布帶長度方向上之布帶區域,抑制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降低,又,亦可抑制伴隨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導致的滑件之滑動性之降低。
進而,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由於減小拉鏈鏈齒對拉鏈布帶之接觸面積以確保各拉鏈鏈齒間之布帶區域,故而即便在使拉鏈鏈齒之安裝間距變窄而構成鏈帶時,亦可適切地確保拉鏈布帶之鏈齒安裝部之伸縮性,可使該鏈帶上不易產生起縐。
又,於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雙面鏈齒中,於齒身部設置有如上所述之橋接部,藉此可提高齒身部之使左右之腳部分支之部分(股部)及其附近之強度。因此,在將拉鏈鏈齒壓緊而安裝於拉鏈布帶上時,即便腳部產生塑性變形亦可使齒身部不易變形,藉此,可穩定地維持配置於嚙合頭部上之嵌入空間部之形態。又,可有效地防止拉鏈鏈齒之安裝位置相對於拉鏈布帶而偏移、或拉鏈鏈齒之姿勢相對於拉鏈布帶而傾斜,從而可將拉鏈鏈齒於特定之位置上以正確之姿勢適切地植入拉鏈布帶中。
於本發明之金屬製拉鏈鏈齒中,上述減厚部係包含使厚度尺寸 朝帶夾固面漸減之傾斜面或彎曲面而構成。藉此,可將能夠提高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減厚部容易地設置於拉鏈鏈齒之內周緣部之特定之位置上。
又,上述減厚部亦可包含於布帶夾固面側缺口形成階差狀之凹部而構成。藉此,亦可將能夠提高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減厚部容易地設置於拉鏈鏈齒之內周緣部之特定之位置上。又,例如即便在自金屬製之平板狀角材上沖裁而製造拉鏈鏈齒之情形時,亦可於拉鏈鏈齒上穩定地設置減厚部。
又,於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上,上述減厚部係自一個腳部之前端部經由配置於齒身部上之股部直至另一個腳部之前端部為止而連續地配置。藉此,可穩定地確保安裝有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之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並且可有效地防止起縐之產生。
另一方面,上述減厚部亦可如遍及左右腳部之基端部與齒身部之股部之連續之區域、或左右之腳部之前端部各自之區域等般,部分地配置於內周緣部之一部分上。藉此,於安裝有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之鏈帶中,可均衡地兼具鏈帶之柔軟性及彎曲性與拉鏈鏈齒之滑動強度,並且可有效地防止起縐之產生。
進而,於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之俯視時,減厚部係以拉鏈鏈齒之布帶夾固面與左右之腳部之外側面之間之尺寸的5%以上且50%以下之尺寸而配置。藉由將減厚部之大小設定於此種範圍內,而可穩定地減小拉鏈鏈齒對拉鏈布帶之接觸面積,並且即便於拉鏈鏈齒上設置有減厚部亦可防止齒身部或腳部之強度降低。
再者,本發明中所謂拉鏈鏈齒之布帶夾固面與腳部之外側面之間之尺寸,在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之情形時,係指連結布帶夾固面與腳部之外側面之最短距離之尺寸。又,在連結布帶夾固面與腳部之外側面之最短距離係隨腳部之位置而變化之情形時,係 指連結布帶夾固面與腳部之外側面之最短距離為最短之腳部之部分上的該最短距離之尺寸。
又,於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將減厚部於拉鏈鏈齒之第1主面及第2主面之兩面上,彼此正反對稱地配置。藉此,在將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上時,亦可不考慮拉鏈鏈齒之正反方向之朝向,故而可有效率地進行拉鏈鏈齒之植入。
而且,根據本發明,提供如下之鏈帶:將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拉鏈鏈齒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沿布帶長度方向而以特定之間距排列設置,且在將拉鏈鏈齒之間距之大小設為P,將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滿足D1<(P-D1)之關係。
若為此種本發明之鏈帶,則可確保該鏈帶上之各拉鏈鏈齒間之布帶區域寬大,故而可提高鏈帶之柔軟性。又,於使用該鏈帶而構成拉鏈時,可使滑件之滑動性提高。進而,於鏈齒排之各拉鏈鏈齒間可不易看見拉鏈布帶,故而可提高拉鏈之設計性,或者可對拉鏈賦予高級感。
尤其於本發明中,在將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布帶夾固面間之間隔設為D2時,可以滿足D2>(P-D1)之關係之方式而確保各拉鏈鏈齒間之布帶區域寬大。藉此,可抑制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降低,又,亦可抑制伴隨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導致的滑件之滑動性之降低。進而,可適切地確保拉鏈布帶之鏈齒安裝部之伸縮性,可使鏈帶上不易產生起縐。
1‧‧‧鏈帶
2‧‧‧拉鏈布帶
2a‧‧‧芯繩部
10‧‧‧拉鏈鏈齒
11‧‧‧嚙合頭部
11a‧‧‧頭部本體
11b‧‧‧延伸部
12‧‧‧齒身部
12a‧‧‧橋接部
12b‧‧‧外側部
12c‧‧‧股部
13‧‧‧腳部
13a‧‧‧彎曲部
14‧‧‧嚙合凸部
15‧‧‧嵌入空間部
15a‧‧‧底面
16‧‧‧減厚部
17‧‧‧非減厚部
18‧‧‧布帶夾固面
20‧‧‧拉鏈鏈齒
21‧‧‧嚙合頭部
21a‧‧‧頭部本體
21b‧‧‧延伸部
22‧‧‧齒身部
22a‧‧‧橋接部
22b‧‧‧外側部
22c‧‧‧股部
23‧‧‧腳部
23a‧‧‧彎曲部
23b‧‧‧凹陷部
24‧‧‧嚙合凸部
25‧‧‧嵌入空間部
25a‧‧‧底面
26‧‧‧減厚部
27‧‧‧非減厚部
28‧‧‧布帶夾固面
30‧‧‧拉鏈鏈齒
36‧‧‧減厚部
37‧‧‧非減厚部
40‧‧‧拉鏈鏈齒
41‧‧‧嚙合頭部
41a‧‧‧頭部本體
42‧‧‧齒身部
42a‧‧‧股部
43‧‧‧腳部
43a‧‧‧彎曲部
44‧‧‧嚙合凸部
45‧‧‧嚙合凹部
45a‧‧‧底面
46‧‧‧減厚部
47‧‧‧非減厚部
48‧‧‧布帶夾固面
80‧‧‧拉鏈鏈齒
81‧‧‧嚙合頭部
81a‧‧‧頭部本體
82‧‧‧齒身部
83‧‧‧腳部
83a‧‧‧腳部本體
83b‧‧‧膨出部
84‧‧‧嚙合凸部
85‧‧‧嵌入空間部
85a‧‧‧底面
86‧‧‧左右之側壁部
87‧‧‧股部
88‧‧‧傾斜部
D1‧‧‧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外周面間之間隔
D2‧‧‧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布帶夾固面間之間隔
P‧‧‧拉鏈鏈齒之安裝間距之大小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該拉鏈鏈齒之俯視圖。
圖3係圖2所示之III-III線之剖面圖。
圖4係表示將該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上之左右一對鏈帶之俯 視圖。
圖5係表示該鏈帶之主要部分之橫剖面之剖面圖。
圖6係圖5所示之VI-VI線之剖面圖。
圖7係該鏈帶之主要部分之與布帶正反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剖面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
圖9係表示該拉鏈鏈齒之俯視圖。
圖10係圖9所示之X-X線之剖面圖。
圖11係將該拉鏈鏈齒安裝於拉鏈布帶上之鏈帶之橫剖面圖。
圖12係圖11所示之XII-XII線之剖面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之俯視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
圖15係該拉鏈鏈齒之剖面圖。
圖16係表示先前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
以下,列舉實施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到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則可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於本發明中,製造拉鏈鏈齒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任意地選擇。即,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中包含:藉由將平角線材沖裁或剪切成鏈齒之形狀而製造之金屬鏈齒;藉由壓鑄成形而製造之金屬鏈齒;及依序切斷剖面為Y字狀之長條線材(Y棒)而製造之金屬鏈齒等。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圖2係表示該拉鏈鏈齒之俯視圖,圖3係圖2所示之III-III線之剖面圖。
再者,於以下之關於拉鏈鏈齒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指與安裝有拉鏈鏈齒之拉鏈布帶之布帶寬度方向平行之方向,亦稱為鏈齒長度方向。於該情形時,將前方設為相對於拉鏈鏈齒之齒身部而配置有嚙合頭部之側之方向,將後方設為相對於拉鏈鏈齒之齒身部而配置有腳部之側之方向。
又,所謂左右方向,係指與拉鏈布帶之布帶正反方向平行之方向,亦稱為鏈齒寬度方向。進而,所謂上下方向,係指與拉鏈布帶之布帶長度方向平行之方向,亦稱為鏈齒厚度方向。
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係由銅合金、鎳合金、及鋁合金等金屬形成。該拉鏈鏈齒10包含:含有嚙合凸部14及嵌入空間部15之嚙合頭部11;配置於嚙合頭部11之後端側之齒身部12;及自齒身部12之後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13;且係作為於嚙合頭部11之上表面(第1主面)側及下表面(第2主面)側分別各配置有一組嚙合凸部14及嵌入空間部15之雙面鏈齒而構成。
又,拉鏈鏈齒10係以鏈齒厚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正反對稱地形成,並且以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於該情形時,所謂齒身部12,係指於鏈齒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上,自嵌入空間部15之底面15a之端緣位置直至下述布帶夾固面18之位置為止而配置之部分,將配置於相較該齒身部12更靠前方側之部分設為嚙合頭部11,將配置於相較齒身部12更靠後方側之部分設為腳部13。再者,於圖1及圖2中,表示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之前之狀態之拉鏈鏈齒10,左右之腳部13於鏈齒寬度方向張開,自上表面或下表面側觀察該拉鏈鏈齒10時具有大致Y字狀之形態。
嚙合頭部11包含:薄板狀之頭部本體(有時亦稱為基部)11a,其上表面(第1主面)及下表面(第2主面)間之上下方向(鏈齒厚度方向)之 尺寸具有固定之大小;嚙合凸部14,其突設於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及左右之延伸部11b,其於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自齒身部12朝前方延伸。
嚙合頭部11之頭部本體11a係以經由階差而使鏈齒厚度尺寸相較齒身部12更小之特定之厚度而形成。又,頭部本體11a之前端緣(頂端緣)係與鏈齒寬度方向平行而配置。頭部本體11a之左右側緣在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10時,以使該頭部本體11a之鏈齒寬度方向之尺寸朝前端緣漸減之方式,相對於鏈齒長度方向而傾斜或彎曲。
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之嚙合凸部14係於頭部本體11a之前端部之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上,自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突設成山狀,且自齒身部12以特定之距離分開而配置。左右之延伸部11b於相互分開之位置上,帶有自頭部本體11a隆起之特定之鏈齒厚度尺寸而以自齒身部12之下述左右之外側部12b朝向嚙合凸部14之左右側方側之方式朝前方延伸。於該情形時,在嚙合凸部14與左右之延伸部11b之間設置有特定之間隙。
左右之延伸部11b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係配置於與齒身部12之左右之外側部12b或腳部13之左右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為同一平面上。又,左右之延伸部11b之內側面係以使各延伸部11b之鏈齒寬度方向之尺寸隨著靠近嵌入空間部15之底面15a之高度位置而漸增之方式,形成為相對於上下方向而傾斜之楔狀。
又,於嚙合頭部11上,於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分別形成有藉由嚙合凸部14、左右之延伸部11b、及齒身部12包圍之嵌入空間部15。各嵌入空間部15包含底面15a,其使鏈齒厚度方向之位置(高度位置)設定於與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相同之位置上。
本實施例1之齒身部12中,於該齒身部12之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上包含橋接部12a,其係自嵌入空間部15之底面15a朝鏈齒厚度方向隆起,且鏈齒厚度尺寸大於嚙合頭部11之頭部本體11a,並且包含配置於該橋接部12a之左右兩側之外側部12b。
於該情形時,齒身部12之橋接部12a係以連結左右之腳部13之基端部間之方式,沿鏈齒寬度方向而配置於嵌入空間部15與下述之股部12c(布帶夾固面18)之間。又,如圖3所示,橋接部12a包含於該橋接部12a之嵌入空間部15側朝前方而向下傾斜之傾斜面。
齒身部12之左右之外側部12b包含相互平行且平坦地形成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又,將左右之外側部12b(尤其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連續地配置於左右之延伸部11b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以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將左右之外側部12b之鏈齒厚度尺寸設定為與左右之延伸部11b之鏈齒厚度尺寸、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相同之大小。
藉由於本實施例1之齒身部12之左右之外側部12b間配置橋接部12a,而可有效地提高齒身部12之強度,藉此,於拉鏈鏈齒10之壓緊加工時可使齒身部12不易變形。
又,於該齒身部12之中央部分上,如下所述朝布帶夾固面18配置有向下傾斜之減厚部16。齒身部12之減厚部16如此向下傾斜而形成,藉此,例如與使減厚部包含於布帶夾固面側以階差狀凹陷之凹部情形相比,可容易地確保橋接部12a之鏈齒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之厚度,從而可提高橋接部12a之強度。
本實施例1之左右之腳部13經由位於齒身部12之後端之股部12c而左右分支並延伸。又,於左右之腳部13之前端部(後端部),配置有朝相互接近之方向(內側)彎曲之鉤狀之彎曲部13a。
於該情形時,各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為相 互平行之平坦面,關於該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方向之尺寸,考慮到拉鏈之外觀或與滑件滑動時之滑件之接觸等,而設定為特定之固定大小。又,齒身部12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方向之尺寸亦如上所述,設定為與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方向之尺寸相同之特定之固定大小。
於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中,將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內周面與鏈齒厚度方向平行地配置。該內周面包含朝向左右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內側(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側)之頂端面,又,包含自一個腳部13(左側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頂端面經由齒身部12直至另一個腳部13(右側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頂端面為止而連續之一連貫之面。
進而,拉鏈鏈齒10之上述內周面在將該拉鏈鏈齒10如下所述以夾持該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之方式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成為密接(壓接)於拉鏈布帶2上之布帶夾固面18。
於該情形時,將拉鏈鏈齒10之沿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布帶夾固面18而連續配置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之部分設為內周緣部。又,將拉鏈鏈齒10之沿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並非布帶夾固面18之周面(即外周面)而連續配置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之部分設為外周緣部,於該外周緣部上,包含沿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及沿腳部13之朝向布帶內方側之後端面而配置之後端緣部。又,所謂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面,係指在將拉鏈鏈齒1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自拉鏈布帶2分開而與布帶正面及布帶背面平行(包含大致平行)地配置之面。
進而,於本實施例1中,於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內周緣部上,將使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尺寸(即,鏈齒厚度尺寸)減少之減厚部16沿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布帶夾固面(內周面)18而正反對稱地 配置於鏈齒上表面側與鏈齒下表面側。藉由配置該減厚部16,而使內周緣部之配置有該減厚部16之區域之鏈齒厚度尺寸小於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亦即,形成為配置有減厚部16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18之厚度相較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薄的薄壁部。再者,於本發明中,根據拉鏈之使用目的等,亦可將減厚部16於鏈齒上表面側與鏈齒下表面側正反非對稱地設置。
尤其於本實施例1之情形時,減厚部16包含使鏈齒厚度尺寸朝布帶夾固面18而漸減之向下傾斜面。再者,該減厚部16亦可由使鏈齒厚度尺寸朝布帶夾固面18而漸減之彎曲面構成。
又,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10時,減厚部16之向下傾斜之方向之尺寸(即,減厚部16之與布帶夾固面18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內周面)18與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7%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
由於將減厚部16之上述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18與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之尺寸之5%以上,故而在將拉鏈鏈齒10如下所述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實質上可僅以布帶固著面18強壓拉鏈布帶,從而可減小拉鏈鏈齒1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
又,由於將減厚部16之上述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18與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之尺寸之50%以下,故而即便於拉鏈鏈齒10之齒身部12及腳部13設置有減厚部16,亦可防止該齒身部12或腳部13之強度大大降低。又,在將拉鏈鏈齒1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而構成鏈帶1時,自外部可更不易看見拉鏈鏈齒10之減厚部16。
而且於本實施例1中,左右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前端部之一部分除外,自一個(左側)腳部13之彎曲部13a經由齒身部12直至另一個(右側)腳部13之彎曲部13a為止沿布帶夾固面18而連續地配置有減厚 部16。換言之,左右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前端部之一部分除外,自一個(左側)腳部13之彎曲部13a經由齒身部12直至另一個(右側)腳部13之彎曲部13a為止沿布帶夾固面18而連續地配置有薄壁部(亦即,與彎曲部13a之前端部之一部分除外之內周緣部連續地配置)。該情形時,於彎曲部13a之前端部之沿布帶夾固面18之一部分範圍內,尤其於彎曲部13a之前端部之外周側之角部上,配置有具有與齒身部12之外側部12b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相同之鏈齒厚度尺寸之非減厚部17。
在製造具有此種形態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之情形時,首先,使用上下一對模具對由銅合金、鎳合金、鋁合金等金屬形成之平角線材進行壓製加工,使該平角線材部分地塑性變形,藉此以特定之間距成形嚙合頭部11、齒身部12、及減厚部16。繼而,進行自該平角線材之左右側緣部切除大致三角形狀之無用部分之邊緣修剪加工。
其次,使用切割衝頭及切割模具,對已進行邊緣修剪加工之平角線材進行沿拉鏈鏈齒10之外周形狀之衝壓加工,其後,對所獲得之鏈齒狀之金屬片執行研磨步驟、塗裝步驟等,藉此獲得圖1所示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
以此方式獲得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係以使左右一對腳部13自齒身部12側之前端部朝後端部左右張開之狀態而製造。因此,於左右之腳部13間插入有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進而,將左右之腳部13朝相互接近之內側方向壓緊而使拉鏈鏈齒10產生塑性變形,藉此將該拉鏈鏈齒10安裝(植入)於拉鏈布帶2上。
該情形時,於本實施例1之拉鏈布帶2上,沿布帶內側緣配置有芯繩部2a,在將該拉鏈布帶2朝布帶長度方向拉伸而對拉鏈布帶2施加張力之狀態下,將拉鏈鏈齒10以橫跨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並將其夾入之方式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
尤其於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中,藉由於齒身部12上配置有相較嚙合頭部11之頭部本體11a之鏈齒厚度尺寸大的橋接部12a而使齒身部12之強度提高。因此,於拉鏈鏈齒10之安裝時,即便左右之腳部13被壓緊而產生塑性變形,亦可使齒身部12不易變形。
藉此,可穩定地維持配置於嚙合頭部11上之嵌入空間部15之形態。而且同時,在將拉鏈鏈齒10藉由壓緊加工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可有效地防止拉鏈鏈齒10之安裝位置相對於拉鏈布帶2而偏移,或拉鏈鏈齒10之姿勢相對於拉鏈布帶2而傾斜,從而可於特定之位置上以正確之姿勢適切地植入拉鏈鏈齒10。
進而,由於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上配置有橋接部12a,故而在將拉鏈鏈齒1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會受到拉鏈鏈齒10之橋接部12a擠壓,因此可抑制芯繩部2a以朝拉鏈鏈齒10之嵌入空間部15側鼓起之方式而膨出。
藉此,可防止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侵入至各拉鏈鏈齒10之嵌入空間部15內,從而可穩定地確保嵌入空間部15之空間部分。因此,在構成拉鏈而使左右之拉鏈鏈齒10嚙合時,可將嚙合對象方之拉鏈鏈齒10之嚙合凸部14穩定地嵌入至各拉鏈鏈齒10之嵌入空間部15中,從而可使左右之拉鏈鏈齒10依序順利地嚙合。
進而,由於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受到拉鏈鏈齒10之橋接部12a擠壓,故而在使左右之拉鏈鏈齒10嚙合或分離時,嚙合對象方之拉鏈鏈齒10不易直接接觸到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因此,即便重複由滑件之滑動而進行之拉鏈之開閉作業,亦可使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上不易產生絨毛,藉此,可防止例如因芯繩部2a產生絨毛而導致的拉鏈鏈齒10之嚙合變差等之問題於未然。
然後,於本實施例1中,將複數個拉鏈鏈齒10以特定之安裝間距依序安裝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上,藉此獲得如圖4所示之鏈帶 1。進而,將所獲得之鏈帶1以2個為一組加以組合,進而沿左右之鏈帶1之鏈齒排而可滑動地安裝未圖示之滑件,藉此構成拉鏈。
該情形時,於本實施例1中,使拉鏈鏈齒10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安裝間距相較例如先前一般之鏈帶1之情形窄而構成鏈帶1。
具體而言,如圖4及圖7所示,在將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之大小設為「P」,且將布帶長度方向上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10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以滿足「D1<(P-D1)」之關係而構成鏈帶1。此處,所謂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係指布帶長度方向上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10之布帶長度方向(鏈齒厚度方向)之中心位置間之間隔。
如此,以滿足「D1<(P-D1)」之關係之方式,即,以使上述D1之大小小於各拉鏈鏈齒10之齒身部12之外側部12b及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之方式,使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變窄而構成鏈帶1,藉此可將拉鏈鏈齒10細密地排列於布帶長度方向上,從而可不易看見於鏈齒排之各拉鏈鏈齒10間露出之拉鏈布帶2。藉此,可使鏈帶1之外表變佳,拉鏈之設計性提高,或者可對拉鏈賦予高級感。
而且於本實施例1之鏈帶1中,於各拉鏈鏈齒10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設置有上述減厚部16,故而在將布帶長度方向上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10之設置有減厚部16之部分(薄壁部)之布帶夾固面18間之間隔設為「D2」時,滿足上述「D1<(P-D1)」之關係,與此同時,可滿足「D2>(P-D1)」之關係,換言之,可使上述D2之大小大於各拉鏈鏈齒10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
即,於本實施例1之鏈帶1中,即便使安裝間距變窄而將拉鏈鏈齒1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如圖5及圖6所示,由於各拉鏈鏈齒10之減厚部16成為與拉鏈布帶2不接觸之布帶非接觸部,故而亦可減小拉鏈鏈齒1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尤其拉鏈布帶2對芯繩部2a之接觸面 積)。
因此,於本實施例1中,可使各拉鏈鏈齒10間未由拉鏈鏈齒10把持之布帶區域(各拉鏈鏈齒10之配置於布帶夾固面18間之布帶區域)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尺寸(即,上述「D2」)大於外觀上之拉鏈鏈齒10間之間隔(即,上述「D1」)。
實際上,於本實施例1之鏈帶1之情形時,將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之大小P設定為2.11mm以上且2.20mm以下,且將鄰接之拉鏈鏈齒10之外周面間之間隔D1設定為0.96mm以上且1.00mm以下。於該情形時,將各拉鏈鏈齒10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P-D1)設定為1.11mm以上且1.24mm以下,較佳為1.15mm以上且1.20mm以下。又,將鄰接之拉鏈鏈齒10之設置有減厚部16之部分之布帶夾固面18間之間隔D2設定為1.36mm以上且1.40mm以下。再者,於相對地表示上述尺寸之情形時,在將P設為100%時,將D1於40%以上且未達50%之範圍內設定,且將D2於55%以上且65%以下之範圍內設定。
藉此,而適切地確保各拉鏈鏈齒10間之拉鏈布帶2之布帶區域,故而即便使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變窄,亦可抑制鏈帶1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且同時,亦可抑制伴隨鏈帶1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導致的滑件之滑動性之降低。
而且另一方面,先前,一般在使拉鏈鏈齒之安裝間距變窄而構成鏈帶之情形時,如上所述,於拉鏈鏈齒之安裝作業完成後解除拉鏈布帶之張力時,會因拉鏈布帶之鏈齒安裝部與布帶主體部之間之收縮量之不同而產生起縐之問題。
相對於此,於本實施例1之鏈帶1中,如上所述由於適切地確保拉鏈鏈齒10間之布帶區域,故而可適切地確保拉鏈布帶2之鏈齒安裝部之伸縮性,從而可減小鏈齒安裝部與布帶主體部之間之收縮量之不 同。藉此,即便使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變窄而製造鏈帶1,亦可使該鏈帶1上不易產生起縐。
進而,於本實施例1之鏈帶1中,儘管於各拉鏈鏈齒10上設置有減厚部16,但齒身部12之外側部12b及左右之腳部13之外側緣部具有特定之厚度尺寸,故而自外部不易看見各拉鏈鏈齒10之減厚部16。因此,於本實施例1中,亦不會產生因提高鏈帶1之柔軟性而使拉鏈之外表變差、外觀受損之弊病。
又,由於各拉鏈鏈齒10之外側緣部具有特定之厚度尺寸,故而在使拉鏈之滑件朝閉鎖方向滑動時,可使進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之各拉鏈鏈齒10與滑件內部之鏈齒導引面適切地接觸。因此,可防止各拉鏈鏈齒10之姿勢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傾斜,從而可使左右之拉鏈鏈齒10順利地嚙合。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當然亦可並不如上所述使拉鏈鏈齒10之安裝間距變窄,而是將安裝間距設定為例如與先前一般之鏈帶之情形相同之大小,且將拉鏈鏈齒1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藉此構成鏈帶。
於該情形時,安裝有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之鏈帶中,各拉鏈鏈齒10間之拉鏈布帶2之布帶區域大於先前一般之鏈帶之情形,故而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提高。
[實施例2]
圖8係表示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圖9係表示該拉鏈鏈齒之俯視圖,圖10係圖9所示之X-X線之剖面圖。
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包含金屬,且包含:含有嚙合凸部24及嵌入空間部25之嚙合頭部21;配置於嚙合頭部21之後端側之齒身部22;及自齒身部22之後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23。
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該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亦作為在嚙 合頭部21之上表面側與下表面側分別各配置有一組嚙合凸部24及嵌入空間部25之雙面鏈齒而構成,又,以鏈齒厚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正反對稱地形成,並且以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嚙合頭部21包含:鏈齒厚度尺寸小於齒身部之較薄之平板狀之頭部本體21a;於頭部本體2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突設成山狀之嚙合凸部24;及於頭部本體21a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自齒身部22朝前方延伸之左右之延伸部21b。又,左右之延伸部21b於相互分開之位置上,具有相較頭部本體21a大之鏈齒厚度尺寸,且自齒身部22朝前方配置。
左右之延伸部21b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係配置於與齒身部22之左右之外側部22b或腳部23之左右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為同一平面上。又,左右之延伸部21b之內側面係以使各延伸部21b之鏈齒寬度方向之尺寸隨著靠近嵌入空間部25之底面25a之高度位置而漸增之方式,形成為相對於上下方向而傾斜之楔狀。
又,於嚙合頭部21上,藉由嚙合凸部24、左右之延伸部21b、及齒身部22包圍之嵌入空間部25分別形成於頭部本體21a之上表面側與下表面側。各嵌入空間部25包含底面25a,其鏈齒厚度方向之位置設定為與頭部本體2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相同之位置上。
本實施例2之齒身部22中,於該齒身部22之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上包含橋接部22a,其係自嵌入空間部25之底面25a朝鏈齒厚度方向隆起、且鏈齒厚度尺寸經由階差而大於嚙合頭部21之頭部本體21a,並且包含配置於該橋接部22a之左右兩側之外側部22b。
於該情形時,齒身部22之橋接部22a係以連結左右之腳部23之基端部間之方式沿鏈齒寬度方向而配置。又,齒身部22之橋接部22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與該齒身部22之左右之外側部22b之上表面及下表 面構成平坦之同一平面。
進而於該情形時,將齒身部22之橋接部22a及左右之外側部22b之鏈齒厚度尺寸設定為與嚙合頭部21之左右之延伸部21b之鏈齒厚度尺寸、及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相同之特定之大小。又,橋接部22a包含於該嵌入空間部25側朝前方而向下傾斜之楔狀之傾斜面。
本實施例2之左右之腳部23經由配置於齒身部22之後端之股部22c而左右分支延伸。又,於左右之腳部23之內周緣部上,沿鏈齒厚度方向設置有使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之一部分插入之凹陷部23b,進而,於左右之腳部23之前端部(後端部)上,配置有朝相互接近之方向(內側)彎曲之鉤狀之彎曲部23a。
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為相互平行之平坦面,關於該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方向之尺寸,考慮到拉鏈之外觀或與滑件滑動時之滑件之接觸等,而設定為特定之大小。
於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中,將齒身部22及左右之腳部23之內周面與鏈齒厚度方向平行地配置。該內周面包含左右之腳部23之朝向彎曲部23a之內側(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側)之頂端面,又,自一個(左側)腳部23之彎曲部23a之頂端面經由齒身部22直至另一個(右側)腳部23之彎曲部23a之頂端面為止而連續地配置。該內周面在將拉鏈鏈齒2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成為密接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夾固面28。
又,本實施例2中,於左右之腳部23之內周緣部上,沿布帶夾固面28而與鏈齒上表面側與鏈齒下表面側正反對稱地配置有使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尺寸(即,鏈齒厚度尺寸)減少之減厚部26。因配置有該減厚部26,而使內周緣部之配置有該減厚部26之區域之鏈齒厚度尺寸小 於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
亦即,形成為配置有該減厚部26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28之厚度相較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薄的薄壁部。換言之,形成為配置有該減厚部26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28之厚度相較下述之作為非減厚部27而構成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28之厚度薄的薄壁部。
尤其本實施例2之減厚部26係於齒身部22及左右之腳部23之連續之內周緣部上部分地設置。換言之,本實施例2之減厚部26係於腳部23之區域之內周緣部上左右分開而配置。另一方面,左右之腳部23之基端部及齒身部22之後端部(股部22c)之內周緣部係作為具有與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相同之鏈齒厚度尺寸之非減厚部27而構成。
該本實施例2之減厚部26相對於左右之腳部23之除減厚部26以外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包含於布帶夾固面28側以缺口形成階差狀之方式而凹陷之凹部。又,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20時,自布帶夾固面28起之減厚部26之形成區域之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28與腳部23之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7%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
此種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以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相同之方式,藉由對金屬製之平角線材依序進行壓製加工、邊緣修剪加工、及衝壓加工,其後對自平角線材上沖裁之鏈齒狀之金屬片執行研磨步驟或塗裝步驟等而製造。
然後,如圖8所示,對以一對腳部23張開之狀態而製造之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而言,將被賦予張力之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插入至左右之腳部23間,進而,將左右之腳部23朝相互接近之內側方向壓緊而使拉鏈鏈齒20產生塑性變形,藉此以橫跨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並將其夾入之方式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
此時,於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中,齒身部22之強度藉由配置 於嵌入空間部25與布帶夾固面28之間之橋接部22a而提高,故而即便左右之腳部23被壓緊,亦可使齒身部22不易變形。
然後,將複數個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以特定之安裝間距依序安裝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藉此製造鏈帶。
尤其於本實施例2中,在將拉鏈鏈齒20之安裝間距之大小設為「P」,且將於布帶長度方向上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20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以滿足「D1<(P-D1)」之關係之方式使拉鏈鏈齒20之安裝間距變窄而製造鏈帶,藉此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可提高拉鏈之設計性,或者可對拉鏈賦予高級感。
而且於該情形時,由於各拉鏈鏈齒20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設置有減厚部26,故而在將鄰接之拉鏈鏈齒20之設置有減厚部26之部分之布帶夾固面28間之間隔設為「D2」時,為了滿足「D2>(P-D1)」之關係,可使D2之大小大於各拉鏈鏈齒20之齒身部22之外側部22b及左右之腳部23之外側緣部之鏈齒厚度尺寸,與此同時,可減小各拉鏈鏈齒2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
藉此,即便如上所述使拉鏈鏈齒20之安裝間距變窄,亦可抑制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降低,又,亦可抑制伴隨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導致的滑件之滑動性之降低。進而,即便如上所述而製造鏈帶,亦可不易產生起縐。
進而,於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中,如上所述,將減厚部26配置於各腳部23之凹陷部23b及彎曲部23a之內周緣部上,並且將左右之腳部23之基端部及齒身部22之後端部(股部22c)作為非減厚部27而構成。因此,與如上述實施例1般將減厚部16自一個腳部13之彎曲部13a經由齒身部12直至另一個腳部13之彎曲部13a為止而連續地配置之拉鏈鏈齒10相比,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中,沿布帶夾固面28之減厚部26之形成範圍受到限制。
因此,在將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齒2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之情形時,因減厚部26之形成範圍受到限制,故而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相比,各拉鏈鏈齒2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變大,從而可使拉鏈鏈齒20之安裝強度增大。
其結果為,本實施例2之鏈帶不僅如上所述適切地確保柔軟性及彎曲性,而且相對於拉鏈布帶2之安裝位置於布帶長度方向上不易滑動,可使拉鏈鏈齒20之滑動強度提高,故而可均衡地兼具鏈帶之柔軟性及彎曲性、與拉鏈鏈齒20之滑動強度。
再者,如上所述,本實施例2之減厚部26包含於布帶夾固面28側以缺口形成階差狀之方式而凹陷之凹部,但本發明中,減厚部26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般,亦可包含朝布帶夾固面而向下傾斜之傾斜面。
[實施例3]
圖13係表示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之俯視圖。
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中,沿設置於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上之減厚部36之布帶夾固面18之形成範圍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不同,關於減厚部36之形成範圍以外之構成,則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為相同。
因此,於本實施例3中,對於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實質上相同之構成及功能之構件及部位,使用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符號及名稱表示,藉此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包含:含有嚙合凸部14及嵌入空間部15之嚙合頭部11;配置於嚙合頭部11之後端側之齒身部12;及自齒身部12之後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13;且係作為於正反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具有以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對稱之形狀之雙面鏈齒而構成。
嚙合頭部11包含:具有固定之鏈齒厚度尺寸之平板狀之頭部本體11a;突設於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上之嚙合凸部14;及於頭部本體11a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自齒身部12朝前方延伸之左右之延伸部11b。又,於嚙合頭部11之上表面側與下表面側上,藉由嚙合凸部14、左右之延伸部11b、及齒身部12包圍而形成包含底面15a之嵌入空間部15。
齒身部12包含配置於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上之橋接部12a、及配置於橋接部12a之左右兩側之外側部12b。於左右之腳部13之前端部上,配置有朝相互接近之方向(內側)彎曲之鉤狀之彎曲部13a。
於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中,在齒身部12之內周緣部、與左右之腳部13之基端部之內周緣部上,將使鏈齒厚度尺寸小於腳部13之外側緣部之減厚部36沿布帶夾固面18而配置於鏈齒上表面側與鏈齒下表面側。亦即,本實施例3中,亦與上述實施例2之情形同樣地,於齒身部12及左右之腳部13之連續之內周緣部上部分地設置有減厚部36。
另一方面,左右之腳部13之彎曲部13a之內周緣部、及該彎曲部13a與基端部之間之部分(中間部)之內周緣部係作為具有與腳部13之外側緣部相同之鏈齒厚度尺寸之非減厚部37而構成。亦即,形成為配置有減厚部36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18之厚度相較未配置減厚部36之非減厚部37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之厚度薄的薄壁部。
本實施例3之減厚部36包含使鏈齒厚度尺寸朝布帶夾固面18而漸減之向下傾斜面。又,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30時,自布帶夾固面18起之減厚部36之形成區域之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18與腳部13之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7%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再者,本實施例3之減厚部36中亦可包含凹部,其底面並非為傾斜面,而是如上述實施例2之情形般相對於左右之腳部13之上表面及下表面,於布帶夾固面18側以缺口形成階 差狀之方式而凹陷。
對此種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而言,將被賦予張力之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插入至左右之腳部13間,進而,將左右之腳部13朝相互接近之內側方向壓緊而使拉鏈鏈齒30產生塑性變形,藉此以橫跨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並將其夾入之方式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
此時,於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中,齒身部12之強度藉由配置於嵌入空間部15之底面15a與布帶夾固面18之間之橋接部12a而提高,故而即便左右之腳部13被壓緊,亦可使齒身部12不易變形。
然而,將複數個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以特定之安裝間距依序安裝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藉此製造鏈帶。
於本實施例3中,與上述實施例1或實施例2之情形同樣地,以滿足「D1<(P-D1)」之關係之方式使拉鏈鏈齒30之安裝間距變窄而製造鏈帶,藉此可提高拉鏈之設計性,或者可對拉鏈賦予高級感。
而且該情形時,於各拉鏈鏈齒30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設置有減厚部36,故而即便使拉鏈鏈齒30之安裝間距變窄,亦可抑制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降低,又,亦可抑制伴隨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之降低而導致的滑件之滑動性之降低。進而,即便如上所述而製造鏈帶,亦可不易產生起縐。
進而,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齒30中,如上所述,將減厚部36配置於拉鏈鏈齒30之受到限制之一部分區域之內周緣部上,並且將其他內周緣部作為非減厚部37而構成,故而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0相比,可加大各拉鏈鏈齒3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從而可使拉鏈鏈齒30之安裝強度增大。因此,本實施例3之鏈帶可均衡地兼具鏈帶之柔軟性及彎曲性、與拉鏈鏈齒30之滑動強度。
[實施例4]
圖14係表示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之立體圖。圖15係該拉鏈鏈齒 之剖面圖。再者,於該等圖14及圖15中,表示安裝於拉鏈布帶上之狀態(即,將左右之腳部朝內側推壓而產生塑性變形之狀態)之拉鏈鏈齒。
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係由銅合金、鎳合金、鋁合金等之金屬構成。又,拉鏈鏈齒40包含:含有嚙合凸部44及嚙合凹部45之嚙合頭部41;配置於嚙合頭部41之後端側之齒身部42;及自齒身部42之後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43。
該拉鏈鏈齒40係作為將嚙合凸部44與嚙合凹部45配置於嚙合頭部41之彼此相反面側之單面鏈齒而構成,又,以鏈齒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本實施例4之嚙合頭部41包含: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尺寸具有固定之大小之頭部本體41a;於頭部本體41a之下表面側突設成山狀之嚙合凸部44;及凹設於頭部本體41a之上表面側之嚙合凹部45。又,嚙合凸部44與嚙合凹部45係以使各自之位置相互對應之方式而配置。
齒身部42係於鏈齒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上,自嚙合凹部45之端緣位置至布帶夾固面48之位置為止而配置。該齒身部42之上表面於鏈齒厚度方向上,配置於自嚙合凹部45之底面45a隆起之位置上,且形成與頭部本體41a之上表面為同一平面。
左右之腳部43自齒身部42朝後方延伸,且於左右之腳部43之前端部(後端部)上,配置有朝相互接近之方向(內側)彎曲之鉤狀之彎曲部43a。又,左右之腳部43(除下述之減厚部46)包含相互平行且平坦之上表面及下表面,腳部43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尺寸設定為與嚙合頭部41之頭部本體41a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尺寸、及齒身部42之上表面及下表面間之鏈齒厚度尺寸為相同之大小。
又,於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中,將齒身部42及左右之腳部43 之內周面與鏈齒厚度方向平行地配置。該內周面在將該拉鏈鏈齒4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時,成為密接於拉鏈布帶2上之布帶夾固面48。
又,於本實施例4中,於左右之腳部43之內周緣部上,使鏈齒厚度尺寸小於該腳部43之外側緣部之減厚部46係沿布帶夾固面48而於鏈齒上表面側與鏈齒下表面側正反對稱地配置。尤其本實施例4之減厚部46係自各腳部43之彎曲部43a之頂端直至腳部43之基端部側為止而連續地配置。
另一方面,左右之腳部43之齒身部側端部、及齒身部42之後端部(股部42a)係作為具有與左右之腳部43之外側緣部相同鏈齒厚度尺寸之非減厚部47而構成。亦即,形成為配置有該減厚部46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48之厚度相較未配置減厚部46之非減厚部47之區域之布帶夾固面之厚度薄的薄壁部。
該本實施例4之減厚部46包含於布帶夾固面48側以缺口形成階差狀之方式而凹陷之凹部。又,自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觀察拉鏈鏈齒40時,自布帶夾固面48起之減厚部46之形成區域之尺寸設定為布帶夾固面48與腳部43之外側面之間之最小距離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
此種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係將被稱為Y棒且剖面為大致Y字形狀之金屬線材以特定之厚度切片,並對該切片所得之鏈齒原材料進行壓製加工等而成形嚙合凸部44、嚙合凹部45、及減厚部46,藉此以左右一對腳部43張開之狀態而製造。
或者,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亦可以如下方式而製造:對金屬製之平角線材進行壓製加工而以特定之間距成形嚙合凸部44、嚙合凹部45、及減厚部46之後,對該已實施壓製加工之平角線材之部位沿拉鏈鏈齒40之外周形狀進行沖裁。
然後,對以左右一對腳部43張開之狀態而製造之本實施例4之拉 鏈鏈齒40而言,將被賦予張力之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插入至左右之腳部43間,進而,將左右之腳部43朝相互接近之內側方向壓緊而使拉鏈鏈齒40產生塑性變形,藉此以橫跨拉鏈布帶2之芯繩部2a並將其夾入之方式而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
此時,於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中,藉由將齒身部42以具有與頭部本體41a或腳部43之外周緣部相同之鏈齒厚度尺寸之方式較厚地形成,而提高齒身部42之強度,故而即便左右之腳部43被壓緊,亦可使齒身部42不易變形。
然後,將複數個本實施例4之拉鏈鏈齒40以特定之安裝間距依序安裝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上,藉此製造鏈帶。
以此方式製造之鏈帶在各拉鏈鏈齒40之左右之腳部43之內周緣部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形成有減厚部46,故而可減小各拉鏈鏈齒40對拉鏈布帶2之接觸面積。藉此,於拉鏈布帶2之鏈齒安裝部上可使未由拉鏈鏈齒40夾持之布帶區域擴大,從而可提高鏈帶之柔軟性或彎曲性。
又,各拉鏈鏈齒40之齒身部42及左右之腳部43之外側緣部具有特定之厚度尺寸,故而在將拉鏈鏈齒40安裝於拉鏈布帶2上而構成拉鏈時,於拉鏈之俯視時,藉由齒身部42及左右之腳部43之外側緣部而不易看見各拉鏈鏈齒40之減厚部46,從而可減小減厚部46對拉鏈之外觀或外表所造成之影響。
進而,例如在使拉鏈之滑件朝閉鎖方向滑動時,可使進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之各拉鏈鏈齒40與滑件內部之鏈齒導引面適切地接觸。因此,可防止各拉鏈鏈齒40之姿勢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傾斜,從而可使左右之拉鏈鏈齒40順利地嚙合。
再者,本實施例4之減厚部46亦可以具有如實施例1~3中記載之位置或形狀之方式而形成。而且於實施例1~4中,對在拉鏈鏈齒之上 下兩面之內周緣部上正反對稱地形成減厚部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減厚部亦可僅形成於上表面及下表面之任一者之鏈齒面側。
10‧‧‧拉鏈鏈齒
11‧‧‧嚙合頭部
11a‧‧‧頭部本體
11b‧‧‧延伸部
12‧‧‧齒身部
12a‧‧‧橋接部
12b‧‧‧外側部
12c‧‧‧股部
13‧‧‧腳部
13a‧‧‧彎曲部
14‧‧‧嚙合凸部
15‧‧‧嵌入空間部
15a‧‧‧底面
16‧‧‧減厚部
17‧‧‧非減厚部
18‧‧‧布帶夾固面

Claims (11)

  1. 一種鏈帶,其特徵在於:其係將拉鏈鏈齒(10,20,30)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上沿布帶長度方向而以特定之間距排列設置,在將上述拉鏈鏈齒(10,20,30)之上述間距之大小設為P,且將相互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10,20,30)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滿足D1<(P-D1)之關係,且其中上述拉鏈鏈齒係金屬製拉鏈鏈齒(10,20,30),且包含嚙合頭部(11,21)、配置於上述嚙合頭部(11,21)之一端側之齒身部(12,22)、及自上述齒身部(12,22)之一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13,23),上述嚙合頭部(11,21)包含:薄板狀之頭部本體(11a,21a),其含有第1主面及與上述第1主面為相反側之第2主面;嚙合凸部(14,24),其突設於上述頭部本體(11a,21a)之上述第1主面及第2主面上;及嵌入空間部(15,25),其配置於上述第1主面側及第2主面側之上述嚙合凸部(14,24)與上述齒身部(12,22)之間,供嚙合對象方之上述嚙合凸部(14,24)嵌入;於上述齒身部(12,22)及上述左右之腳部(13,23)之內周面上包含布帶夾固面(18,28),且上述齒身部(12,22)包含橋接部(12a,22a),其係於上述嵌入空間部(15,25)與上述布帶夾固面(18,28)之間,自上述嵌入空間部(15,25)之底面(15a,25a)之位置朝鏈齒厚度方向隆起,且連結上述左右之腳部(13,23)間,上述齒身部(12,22)及上述左右之腳部(13,23)包含沿上述布帶夾固面(18,28)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 於上述外側緣部上,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為固定,於上述第1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及上述第2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上述厚度尺寸較上述外側緣部減少之減厚部(16,26,36)。
  2. 一種鏈帶,其特徵在於:其係將拉鏈鏈齒(40)於拉鏈布帶(2)之布帶側緣部上沿布帶長度方向而以特定之間距排列設置,在將上述拉鏈鏈齒(40)之上述間距之大小設為P,且將相互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40)之外周面間之間隔設為D1時,滿足D1<(P-D1)之關係,且其中上述拉鏈鏈齒係金屬製拉鏈鏈齒(40),且包含嚙合頭部(41)、配置於上述嚙合頭部(41)之一端側之齒身部(42)、及自上述齒身部(42)之一端分支成兩股且延伸之左右一對腳部(43),上述嚙合頭部(41)包含:頭部本體(41a),其含有第1主面及與上述第1主面為相反側之第2主面;嚙合凸部(44),其相對於上述頭部本體(41a)之上述第1主面而突設;及嚙合凹部(45),其相對於上述頭部本體(41a)之上述第2主面而凹設成有底狀;在上述齒身部(42)及上述左右之腳部(43)之內周面上包含布帶夾固面(48),且上述齒身部(42)及上述左右之腳部(43)包含沿上述布帶夾固面(48)而配置之內周緣部、及沿左右之鏈齒外側面而配置之外側緣部,於上述外側緣部上,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間之厚度尺寸為固定,於上述第1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及上述第2主面側之上述內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使上述厚度尺寸較上述外側 緣部減少之減厚部(46)。
  3.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16,36)包含使上述厚度尺寸朝上述布帶夾固面(18)而漸減之傾斜面或彎曲面。
  4.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26,46)包含於上述布帶夾固面(28,48)側缺口形成階差狀之凹部。
  5.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16)係自一個上述腳部(13)之前端部經由配置於上述齒身部(12)上之股部(12c)直至另一個上述腳部(13)之前端部為止而連續地配置。
  6.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26,36,46)係部分地配置於上述內周緣部之一部分上。
  7. 如請求項6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36)係配置於遍及上述左右之腳部(13)之基端部、與配置於上述齒身部(12)上之股部(12c)之連續區域上。
  8. 如請求項6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26,46)係分別配置於上述左右之腳部(23,43)之前端部。
  9.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於上述拉鏈鏈齒(10,20,30,40)之俯視時,上述減厚部(16,26,36,46)係以上述布帶夾固面(18,28,48)與上述腳部之外側面之間之尺寸之5%以上且50%以下之尺寸而配置。
  10.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減厚部(16,26,36,46)係於上述第1主面及上述第2主面之兩面上,彼此正反對稱地配置。
  11.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於將相互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10,20,30)之上述布帶夾固面(18,28)間之間隔設為D2時,滿足D2>(P-D1)之關係。
TW103100713A 2013-01-18 2014-01-08 Zipper chain and chain TWI532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0927 WO2014112100A1 (ja) 2013-01-18 2013-01-18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8620A TW201438620A (zh) 2014-10-16
TWI532446B true TWI532446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20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713A TWI532446B (zh) 2013-01-18 2014-01-08 Zipper chain and chai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46683B1 (zh)
CN (1) CN104955352B (zh)
TW (1) TWI532446B (zh)
WO (1) WO2014112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2004222A (es) * 2019-10-10 2022-05-03 Ykk Corp Elemento metalico y cierre de cremallera.
CN112273800B (zh) * 2020-10-13 2022-03-18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链牙、拉链、应用该拉链的物品及链牙成型模具
WO2022085099A1 (ja) * 2020-10-21 2022-04-2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4521725B (zh) * 2022-01-25 2023-03-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15113A (en) * 1925-12-24 1927-01-18 Draher John Separable fastener
US2622295A (en) 1949-02-05 1952-12-23 Conmar Prod Corp Slide fastener
JPS5010889Y1 (zh) * 1969-03-11 1975-04-05
JPS5010889A (zh) 1973-06-04 1975-02-04
JPS5435772Y2 (zh) * 1975-02-27 1979-10-30
JPS5542732Y2 (zh) * 1975-06-06 1980-10-07
JPS5927667B2 (ja) * 1979-10-29 1984-07-0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エレメントの成形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180012U (zh) * 1987-11-20 1989-05-29
CN2754413Y (zh) * 2004-11-15 2006-02-01 陈德宁 一种结构新颖的拉链
JP5269106B2 (ja) * 2009-02-04 2013-08-2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
CN201609157U (zh) * 2010-02-26 2010-10-20 魏昌明 拉链及其链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2100A1 (ja) 2014-07-24
EP2946683B1 (en) 2017-08-23
EP2946683A1 (en) 2015-11-25
TW201438620A (zh) 2014-10-16
EP2946683A4 (en) 2016-08-31
CN104955352A (zh) 2015-09-30
CN104955352B (zh)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4317B2 (ja) 金属製両面エレメント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32446B (zh) Zipper chain and chain
TWI250858B (en) Metal wire rod for forming slide fastener coupling elements and slide fastener coupling element formed of the same metal wire rod
TWI468122B (zh) zipper
TWI504359B (zh) Zippers
US8418326B2 (en) Metallic one-side teeth and two-way slide fastener
EP2705768B1 (en) Slide fastener
JP474938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両面務歯
TW201615120A (zh) 拉鏈鏈齒、鏈帶及拉鏈
EP1236413A2 (en) Top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TW201334728A (zh) 拉鏈用之鏈齒及其之製造方法
CA1124497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elements
CN210130444U (zh) 拉链牙链带
TWI481355B (zh) Metal chain and zipper
CN112543602B (zh) 链牙以及拉链
CN109770484B (zh) 用于拉链的止挡件以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CN104082912A (zh) 一种金属冲制拉链
CN216220443U (zh) 一种拉链齿及拉链
US20240081491A1 (en) Slide Fastener Element With Decoration Bearing Portion
CN114340440A (zh) 金属制链牙以及拉链
CN115919012A (zh) 一种钩扣结构及内衣背扣
CN115486614A (zh) 拉链用金属制拉链牙、拉链用金属制拉链牙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