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2789A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2789A
CN116782789A CN202180092726.0A CN202180092726A CN116782789A CN 116782789 A CN116782789 A CN 116782789A CN 202180092726 A CN202180092726 A CN 202180092726A CN 116782789 A CN116782789 A CN 116782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fastener
slider
tap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27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甜甜
田村和夫
董宥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82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2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链(1)具有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至少一个拉头(20)、和供拉头(20)抵接的止件(30),止件(30)跨着左右的拉链带(11)而固定,并且具有止件(30)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带拉头(20)的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的形状,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分离的状态下的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链牙间隔(A),拉头(20)的连结柱(24)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柱最大宽度(B),链牙间隔(A)是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150%以下的大小。由此,在使拉头(20)朝向止件(30)滑动时,难以在止件(30)的附近发生拉链链牙(13)的倾倒,能够抑制拉链链牙(13)卡于拉头(20)。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跨着左右的拉链带而固定的止件的拉链。
背景技术
作为拉链的一种,已知具备止水性的拉链,其抑制水等液体从拉链的带表面向带背面(或从带背面向带表面)浸入。在具备止水性的拉链(以下,称为止水性拉链)中,存在在拉链带的带表面及带背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由能够抑制或能够防止液体的浸入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的防水层的情况。
例如在国际公布第2013/013007号(专利文献1)中,作为止水性拉链用的止件,公开了图6所示的上止件80。专利文献1的上止件80具有:跨着左右的拉链带而固定的主体部81;与主体部81一体地形成并且与拉头的上翼板抵接的抵接部82;从主体部81朝向左右的链牙列中的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1延伸部83;以及从主体部81朝向左右的链牙列中的另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2延伸部84。在第1延伸部83与第2延伸部84之间,设有收容拉头的连结柱的收容部(间隙)85。
上止件80的抵接部82具有与拉头的上翼板的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使得在供拉头的上翼板抵接时,在抵接部82与上翼板之间不形成间隙。抵接部82具有设于抵接部82的左右侧缘部的左右的突出部82a。左右的突出部82a以从左右侧方包围上翼板的肩口侧端部的方式突出而形成。
具有专利文献1的上止件80的拉链在使拉头抵接于上止件80时,能够防止在拉头的上翼板与上止件8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拉链能够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下稳定地发挥止水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13/013007号
发明内容
在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的上止件80的止水性拉链中,在使拉头朝向上止件80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情况下,当拉头移动至接近上止件80的位置时,配置在上止件80附近的拉链链牙的姿势相对于拉头的肩口倾斜,其结果是,存在倾斜的拉链链牙在拉头的肩口处卡于拉头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像这样拉链链牙的姿势以卡于拉头的肩口的方式倾斜的情况表达为拉链链牙倾倒。
若在上止件80的附近发生上述那样的拉链链牙的倾倒,则拉链链牙卡于拉头,其结果是,会使拉头的滑动在链牙列的中途停止。由此,无法再使拉头与上止件80抵接,因此存在拉链的止水性受损的情况。
此外,在例如以使拉头抵接于上止件80的状态保管拉链的情况下,链牙列的与上止件80接近的部分维持穿插在拉头的链牙引导路内的状态。因此,存在左右的链牙列一直维持沿着拉头的链牙引导路的大致Y字形状弯曲的形状而被保持的情况。
另外,在止水性拉链中,在拉链带上设有上述那样的抑制或防止液体的浸入的防水层。因此,若左右的链牙列以一段期间一直维持沿着链牙引导路弯曲的形状而被保持,则存在拉链带的一部分按照链牙列的弯曲形状弯曲、并且该拉链带的弯曲形态(弯曲痕迹)由防水层维持而残留于拉链带的情况。
在像这样拉链带上残留有弯曲形态的拉链中,更容易发生上述那样的上止件80附近处的拉链链牙的倾倒,因此,存在对拉链的止水性带来影响的情况。因此,以往,由于发生拉链链牙的倾倒的拉链通过检查而作为不合格品被除去,所以导致成品率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在使拉头朝向止件滑动时,难以在止件附近发生拉链链牙的倾倒,能够抑制拉链链牙卡于拉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具有: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其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设有具备彼此独立的形状的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至少一个拉头,其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左右的上述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和止件,其供上述拉头抵接而限制上述拉头的滑动范围,上述拉头具有上翼板、从上述上翼板分离地配置的下翼板、和将上述上翼板与上述下翼板之间连结的连结柱,上述止件跨着左右的上述拉链带而固定,并且具有上述止件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到上述拉头的上述上翼板与上述下翼板之间的形状,上述拉链的特征在于,在左右的上述拉链牙链带分离的状态下、且在左右的上述链牙列的至少与上述止件接近的部分沿着上述拉链带的带长方向被保持的状态下,一方的上述链牙列的与上述止件相邻的拉链链牙与另一方的上述链牙列的与上述止件相邻的拉链链牙之间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链牙间隔,上述拉头的上述连结柱的上述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柱最大宽度,上述链牙间隔是上述柱最大宽度的100%以上150%以下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的是,上述止件具有:固定于左右的上述拉链带的止件主体部;从上述止件主体部朝向左右的上述链牙列中的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1延伸部;从上述止件主体部朝向左右的上述链牙列中的另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2延伸部;以及设于上述第1延伸部与上述第2延伸部之间并且将上述拉头的上述连结柱收容的柱收容部,上述第1延伸部和上述第2延伸部分别具有在上述柱收容部中收容了上述拉头的上述连结柱时与上述上翼板相面对的上表面和与上述下翼板相面对的下表面,上述第1延伸部及上述第2延伸部中的上述上表面及上述下表面中的一方具有插入倾斜部,该插入倾斜部向上述第1延伸部或上述第2延伸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上述链牙列渐减的方向倾斜。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上翼板及上述下翼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具有内表面倾斜部,该内表面倾斜部向上述上翼板或上述下翼板的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在上述连结柱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上述拉头的肩口侧渐减的方向倾斜,上述第1延伸部及上述第2延伸部的上述插入倾斜部与上述上翼板或上述下翼板的上述内表面倾斜部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优选的是,与上述止件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上述拉链带的彼此相对的带侧缘之间的上述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带间隔,上述止件的上述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止件最大宽度,上述止件将“止件最大宽度-带间隔”的值相对于上述止件最大宽度的比例设为50%以上65%以下而形成。
而且,优选的是,上述第1延伸部的与上述链牙列相对的第1顶端部、和上述第2延伸部的与上述链牙列相对的第2顶端部关于上述拉链带的带长方向配置在彼此相同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的是,彼此啮合的左右的上述拉链链牙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啮合链牙最大宽度,与上述止件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上述拉链带的彼此相对的带侧缘之间的上述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带间隔,上述带间隔是上述啮合链牙最大宽度以上的大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在使拉头朝向止件滑动时,在止件附近难以发生拉链链牙的倾倒,能够抑制拉链链牙卡于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拉链的止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止件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拉链中拉头抵接于止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V-V线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止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并且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更。
例如,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止水性的拉链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对于不具备止水性的拉链也同样能够适用。另外,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的具体的形状、尺寸、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定。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俯视图。图2及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拉链的止件的立体图及侧视图。图4是表示拉头抵接于止件的状态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及图4中,为了易于理解地示出拉链链牙、止件及拉头的位置关系,仅拉头以截面示出。另外,在图2及图3中省略了拉链带的图示,在图4中省略了拉链带的芯线部以外的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拉链,前后方向是指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带长方向),是沿着拉头沿链牙列滑动的滑动方向的方向。该情况下,前方是指拉头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方式滑动的方向,后方是指拉头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分离的方式滑动的方向。
左右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宽度方向(带宽方向),另外,是与拉链带的带面平行、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指与拉链带的带表面及带背面正交的表背方向,另外,是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沿着拉头的高度方向及拉链带的厚度方向的方向。该情况下,上方是指相对于拉头胴体安装拉片的那一侧的方向,下方是指上方的相反侧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具备止水性。该拉链1如图1所示,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4上的拉头20;以及供拉头20抵接而限制拉头20的前方侧(链牙啮合方向侧)的滑动范围的止件30。
左右的各拉链牙链带10分别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带状的拉链带11;和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的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13。
拉链带11具有:安装于衣服等产品(拉链安装部件)的带主体部;和从带主体部向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带侧缘部(也称为链牙安装部)。在左右的拉链带11的相对的带端缘(带侧缘部侧的带端缘),具有在带表背方向上鼓出的形状的芯线部12分别沿着带长方向设置。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拉链带11具有:织成或编成的带主体;和设于带主体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防水层。该防水层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通过设置防水层,能够防止水等液体从拉链带11的带表面向带背面(或从带背面向带表面)浸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防水层的材质及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设置防水层而形成拉链带。
拉链链牙13通过在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对聚缩醛、聚酰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以将芯线部12包入到内侧的形状形成。各拉链链牙13不与其他的拉链链牙13直接连结,而是具有与其他的拉链链牙13分离而形成的独立的形状。
通过多个拉链链牙13在左右的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沿着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设置,从而在左右的拉链带11上分别形成有左右的链牙列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的链牙列14中,将配置在距止件30最近的位置的拉链链牙13(即,配置于左侧的链牙列14的最前侧的拉链链牙13)称为第1拉链链牙13a,将继第1拉链链牙13a之后配置于止件30附近的拉链链牙13(即,配置于右侧的链牙列14的最前侧的拉链链牙13)称为第2拉链链牙13b。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拉链链牙13具有与以往的设于止水性拉链的拉链链牙实质上相同的形状。若简单进行说明,则各拉链链牙13具有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表面侧的链牙上半部(第1链牙半部)15、和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第2链牙半部)16。
拉链链牙13的链牙上半部15与链牙下半部16通过从拉链带11的芯线部12向带宽方向的内侧突出的部分而彼此连结一体化,另外,在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的未图示的贯穿孔内彼此连结一体化。
链牙上半部15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1的带表面的链牙基部、和从链牙基部朝向啮合对方侧的拉链牙链带10沿带宽方向延伸的链牙头部。链牙基部在拉链1的俯视下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链牙头部具有链牙头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长度尺寸)朝向链牙头部的顶端渐减的形状。
拉链链牙13的链牙下半部16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1的胴部、从胴部向链牙宽度方向延伸的颈部、和从颈部向链牙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的啮合头部。颈部具有以链牙下半部16的长度尺寸在胴部与啮合头部之间变细的方式缩颈的形状。啮合头部在拉链链牙13的仰视下具有大致长圆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1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拉头20具有使链牙列14穿插于内部的拉头胴体21、和保持于拉头胴体21的未图示的拉片。拉头胴体21具有:上翼板22;从上翼板22分离而配置的下翼板23;将上翼板22的一端部(前端部)与下翼板23的一端部(肩口侧端缘部)之间连结的连结柱24;从上翼板22的左右侧缘部朝向下翼板23延伸的左右的上凸缘部25;从下翼板23的左右侧缘部朝向上翼板22延伸的左右的下凸缘部26;以及一体地设于上翼板22的上表面并且供拉片安装的未图示的拉片安装部(参照图1及图5等)。
在拉头胴体21中的前后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在连结柱24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左右的肩口。在拉头胴体21中的前后方向的另一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后口。在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形成有将左右的肩口与后口连通的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路。在拉头胴体21中的上凸缘部25与下凸缘部26之间,形成有供左右的拉链带11穿插的带穿插间隙。
在该拉头20中,在拉头胴体21的俯视或仰视下,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与止件30相对的前缘部(肩口侧缘部)具有相对于带宽方向(左右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呈现凹凸的形状。具体地说明,在上翼板22的前缘部设有:配置于带宽方向的中央部并且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凸部27a;在中央凸部27a的左右两侧以凹状弯曲(或折曲)的左右的凹部27b;以及配置于左右的凹部27b的更外侧并且向前方鼓出的左右的侧凸部27c。另外,下翼板23的前缘部也具有与上翼板22的前缘部相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前缘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上翼板22具有露出于外侧的上表面(外表面)、和配置于上表面的相反侧并且与下翼板23相对的下表面(内表面)。下翼板23具有露出于外侧的下表面(外表面)、和配置于下表面的相反侧并且与上翼板22相对的上表面(内表面)。上翼板22的下表面和下翼板23的上表面形成链牙引导路的内壁面。上翼板22的下表面具有使上翼板22的厚度尺寸(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成为肩口侧的前方渐减的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下翼板23的上表面具有使下翼板23的厚度尺寸朝向前方渐减的下侧内表面倾斜部23a。
通过在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分别设置上述那样的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及下侧内表面倾斜部23a,在使拉头20向前方(链牙列14的啮合方向)滑动时,能够易于将拉链链牙13从拉头胴体21的左右的肩口导入链牙引导路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拉头胴体21上只要设有上翼板22的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及下翼板23的下侧内表面倾斜部23a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优选的是,只要设有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止件30通过对聚氨酯系或聚氯乙烯系的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止件3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该止件30以能够供沿着链牙列14滑动的拉头20(拉头胴体21)抵接的方式,在与左右的链牙列14的前端部相邻的位置,跨着左右的拉链带11而设置。通过在左右的链牙列14的前方设置止件30,限制了拉头20的前方侧(啮合方向侧)的滑动范围。
止件30具有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表面侧的第1止部(上半部)、和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背面侧的第2止部(下半部)。第1止部与第2止部在左右的拉链带11之间的区域中彼此连结一体化,另外,在形成于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上的未图示的贯穿孔内彼此连结一体化。因此,止件30将拉链带11的包含芯线部12在内的带侧缘部的一部分夹在第1止部与第2止部之间而固定于拉链带11。该情况下,左右的芯线部12以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延伸的状态埋入于止件30内。
本实施方式的止件30以从止件30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穿过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假想中心线为基准,具有左右线对称的形状。止件30具有:架设于左右的拉链带11并且固定于左右的拉链带11的止件主体部31;从止件主体部31朝向左侧的链牙列14向后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41;以及从止件主体部31朝向右侧的链牙列14向后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42。
在左侧的第1延伸部41与右侧的第2延伸部42之间,作为柱收容部43而设有能够收容拉头胴体21的连结柱24的空间部。在止件主体部31上设有从止件主体部31的上表面凹设至拉链带11(芯线部12)的左右的上侧孔部32、和从止件主体部31的下表面凹设至拉链带11(芯线部12)的左右的下侧孔部33。两个上侧孔部32和两个下侧孔部33通过在进行止件30的注射成型时在成型用模具内从带表背方向对拉链带11(尤其是芯线部12)进行按压而进行拉链带11的定位的按压销形成。
止件30的止件主体部31在止件30的俯视下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该大致四边形的止件主体部31具有左右的侧壁部34、设于止件主体部31的前端部的前壁部35、和设于止件主体部31的后端部的抵接壁部36。左右的侧壁部34在止件30的俯视下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笔直地配置。前壁部35从左侧的侧壁部34的前端部连续地设置到右侧的侧壁部34的前端部。
止件主体部31的抵接壁部36在止件30的俯视下具有相对于带宽方向(左右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呈现凹凸的形状。抵接壁部36的凹凸形状具有沿着设于拉头胴体21的上翼板22上的凹凸形状的形状。具体地说明,为了收进设于拉头胴体21的上翼板22上的中央凸部27a和左右的侧凸部27c,在抵接壁部36上分别相对应地设有中央凹部36a和左右的侧凹部36c。在中央凹部36a与左右的侧凹部36c之间,设有与设于上翼板22的左右的凹部27b相对应的凸部36b。
止件主体部31的抵接壁部36与上翼板22的前端部如上所述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凹凸形状,由此,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时,能够使得难以在拉头20与止件30之间形成间隙。另外,能够使得拉头20相对于止件30的相对位置难以错离。
止件主体部31具有:平板状的第1止件主体部37,其除了上侧孔部32及下侧孔部33之外的部分以恒定的厚度尺寸形成;以及第2止件主体部38,其设于止件主体部31的后端部,并且以比第1止件主体部37大的厚度尺寸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止件主体部31、左侧的第1延伸部41及右侧的第2延伸部42的下表面除了下侧孔部33之外,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并且不具有凹凸和层差的平坦的单一面。另外,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的抵接壁部36形成于第2止件主体部38。
第1止件主体部37的上表面除了上侧孔部32之外,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第2止件主体部38具有:与第1止件主体部37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上表面38a;以及从第2止件主体部38的上表面38a到第1止件主体部37的上表面向前方下降倾斜的倾斜面38b。在使拉头胴体21抵接于止件主体部31的抵接壁部36时,第2止件主体部38的上表面在与上翼板22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的位置)与上翼板22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
止件主体部31由上述的第1止件主体部37及第2止件主体部38形成,由此,能够使拉头20的上翼板22稳定地与止件主体部31抵接,并且易于将相对于拉链带11的带表面及带背面的固定面积确保得大,能够提高止件30相对于拉链带11的固定强度。另外,在止件30的俯视下,将厚度薄的平板状的第1止件主体部37形成得比第2止件主体部38大,由此,能够抑制止件30的柔软性(尤其是,上下方向的柔软性)降低。
另外,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安装于衣服等拉链安装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对重叠于拉链安装部件的拉链带11和止件30进行缝制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止件30的第1止件主体部37形成得薄,另外止件30中的第2止件主体部38的倾斜面38b如上所述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的缝制。另外,通过使第2止件主体部38的倾斜面38b沿着左右方向形成,能够以流畅的设计形成止件30,因此能够提高止件30的外观质量。
左侧的第1延伸部41和右侧的第2延伸部42从第2止件主体部38的抵接壁部36朝向后方延伸。拉链带11的至少芯线部12沿着前后方向分别笔直地埋设于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该情况下,将从止件30向后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拉链带11之间的带间距离(换言之,左右的芯线部12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确定为带间隔D。尤其是,带间隔D根据后述的与止件30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拉链带的间隔而确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带间隔D主要通过对止件30与拉链链牙13之间的左右的拉链带11的带间距离进行测量而确定。然而,在拉链带11的至少芯线部12在止件30内沿着前后方向笔直地埋设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带间隔D也可以通过测量比止件30靠前方(在长度方向上与从止件30向链牙列侧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左右的拉链带11的带间距离而确定。
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的抵接壁部36并将拉头胴体21的连结柱24收容到止件30的柱收容部43时,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插入到形成在拉头胴体21的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的链牙引导路内而被收容。该情况下,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分别具有与上翼板22相面对的上表面和与下翼板23相面对的下表面。
优选的是,在拉头胴体21的链牙引导路内收容了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时,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中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下表面的至少一部与上翼板22的下表面(内表面)和下翼板23的上表面(内表面)分别接触或密接。第1延伸部41的下表面及第2延伸部42的下表面如上所述与上下方向正交地配置,并且平坦地形成。
在左侧的第1延伸部41设有:第1插入倾斜部41a,其配置于第1延伸部41的上表面,并且向第1延伸部41的厚度尺寸(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渐减的方向倾斜;第1凸缘抵接部41b,其配置于第1延伸部41的左侧缘部;以及第1顶端部(第1后端部)41c,其成为与第1拉链链牙13a相对的顶端面。
第1插入倾斜部41a与止件主体部31的抵接壁部36连结。另外,第1插入倾斜部41a具有从与抵接壁部36连结的部分朝向后方(朝向左侧的链牙列14)下降倾斜的形状。该第1插入倾斜部41a关于前后方向形成在抵接壁部36与设有第1凸缘抵接部41b的位置之间的范围。
第1插入倾斜部41a例如在与止件30及拉头2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剖视下(例如参照图5)具有与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相对应的形状(例如,相对于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形状),使得在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的抵接壁部36时该第1插入倾斜部41a能够与上翼板22的上述的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相面对。由此,拉链1在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的抵接壁部36时,能够抑制在拉头20与止件3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稳定地具备抑制水等液体浸入的止水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插入倾斜部41a仅设于第1延伸部41的上表面侧,未设于下表面侧。由此,与例如第1插入倾斜部41a设于第1延伸部41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双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1延伸部41形成得薄,因此能够提高止件30的柔软性。另外,在将止件30重叠于拉链安装部件并进行缝制时,能够容易地将针刺入第1延伸部41。
第1延伸部41的第1凸缘抵接部41b与配置于第1延伸部41左侧的外侧侧壁部相邻地设置。该情况下,第1延伸部41的外侧侧壁部在止件30的俯视下,从止件主体部31的左侧的侧壁部34以不形成层差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另外,在第1延伸部41的第1凸缘抵接部41b与外侧侧壁部34之间设有第1棱线部41d,在第2延伸部42也是,如后所述设有同样的第2棱线部42d。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止件30以未设置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配置于上止件80那样的左右的突出部82a(参照图6)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止件30整体的宽度尺寸(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例如上述文献1的上止件80小,由此能够谋求止件30的小型化等。
第1延伸部41的第1顶端部41c与第1拉链链牙13a相对地配置,并且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左侧的拉链带11的芯线部12从该第1顶端部41c朝向后方伸出。
右侧的第2延伸部42相对于左侧的第1延伸部41左右对称地形成。因此,对于第2延伸部42的形状简单进行说明。在第2延伸部42设有:设于第2延伸部42的上表面的第2插入倾斜部42a;设于第2延伸部42的右侧缘部的第2凸缘抵接部42b;以及与第2拉链链牙13b相对的第2顶端部(第2后端部)42c。在第2凸缘抵接部42b与配置于第2延伸部42右侧的外侧侧壁部之间设有第2棱线部42d。右侧的拉链带11的芯线部12从第2顶端部42c朝向后方伸出。
在具有以上那样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拉头20及止件30的拉链1中,通过使拉头20朝向止件30而向前方(链牙啮合方向)滑动,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14按顺序啮合。另外,通过将拉头20保持为与止件30抵接的状态,能够发挥拉链1的止水性,抑制水等液体从拉链1的带表面向带背面(或从带背面向带表面)浸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4在前端部分离的状态下,将该分离的部分处的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规定为“链牙间隔A”。另外,将拉头20的连结柱24的左右方向(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规定为“柱最大宽度B”。
在此,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4分离的状态下、且在左右的链牙列14或左右的芯线部12中的至少接近止件30的部分从止件30沿着前后方向(带长方向)笔直地被保持的状态下,链牙间隔A是从左侧的拉链链牙13的链牙头部或啮合头部的顶端位置到右侧的拉链链牙13的链牙头部或啮合头部的顶端位置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尤其是,如图1所示,链牙间隔A是指从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0中配置在距止件30最近的位置的第1拉链链牙13a的上述顶端位置到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0中配置在距止件30最近的位置的第2拉链链牙13b的上述顶端位置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
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以如下构造形成,即,链牙间隔A成为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150%以下的大小,优选成为大于柱最大宽度B的100%且小于150%的大小。
通过将链牙间隔A设为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优选设为大于100%),能够将左右的拉链链牙13配置在与以往的拉链相比彼此远离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彼此啮合的左右的拉链链牙13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规定为啮合链牙最大宽度C,规定为与止件30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拉链带11的彼此相对的带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换言之,左右的芯线部12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该情况下,能够以使上述带间隔D成为啮合链牙最大宽度C以上的大小的方式将其确保得大。需要说明的是,带间隔D(带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是指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4分离的状态下、且左右的芯线部12从止件30沿着前后方向笔直地被保持的状态下的左右的拉链带11之间的间隔。
针对以往的拉链对发生拉链链牙的倾倒的原因反复进行调查及研究后,明确了以下事项。即,在以往的拉链中,在使拉头滑动至与止件接近的位置时,与止件相邻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第1拉链链牙及第2拉链链牙)之间的间隔由于芯线部固定于止件而被保持得窄。尽管如此,从拉头胴体的肩口导入到链牙引导路内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由于拉头胴体的连结柱而强制性向左右移动,左右的拉链链牙之间的间隔扩开得大。此时,左右的拉链链牙为了在拉链链牙之间形成间隔而容易以使姿势倾斜的方式动作,其结果是,易于发生拉链链牙的倾倒。而且,由于左右的拉链链牙与拉头胴体的连结柱接触,所以在拉链链牙与连结柱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由此,使得拉链链牙的倾倒更容易发生。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如上所述,链牙间隔A是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另外,上述带间隔D是啮合链牙最大宽度C以上的大小。因此,即使使拉头20滑动至与止件30接近的位置时,从拉头胴体21的肩口导入到链牙引导路内的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也不会因连结柱24而向左右移动,能够抑制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间隔被强制性扩开。另外,也能够减小在拉链链牙13与拉头20的连结柱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其结果是,即使使拉头20滑动至与止件30接近的位置,也难以发生拉链链牙13的倾倒。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即使例如因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的状态下长期间保管而导致残留有拉链带11的一部分以弯曲状弯曲的形态(痕迹),由于将链牙间隔A设为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所以也能够使得在拉头20的滑动时难以发生拉链链牙13的倾倒。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能够消除拉头无法滑动至上止件而止水性受损这样的以往的拉链的问题,能够使得拉链1稳定地发挥止水性。另外,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拉链1的不合格品,提高成品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链牙间隔A为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即使在例如使抵接于止件30的拉头20向使左右的链牙列14分离的方向(后方)滑动时,也能够减小在拉链链牙13与拉头20的连结柱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由此,能够以比以往的拉链轻的力开始拉头20的滑动,因此能够使拉头20的操作性(尤其是起动性)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将链牙间隔A设为柱最大宽度B的150%以下(优选设为小于150%,尤其优选设为140%以下),在使拉头20朝向前方(链牙列14的啮合方向)滑动时,能够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3难以与拉头胴体21的左右的上凸缘部25及下凸缘部26发生干涉。由此,能够将左右的拉链链牙13顺利地从拉头胴体21的左右的肩口导入链牙引导路内,轻快地使拉头20滑动。因此,能够提高拉头20的操作性。另外,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而进行保持时,左右的拉链带11虽然在止件30的附近局部弯曲,但通过将链牙间隔A设为柱最大宽度B的150%以下,能够抑制拉链带11的上述的局部弯曲变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时,能够使止件30的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的至少一部分与上翼板22的下表面(内表面)和下翼板23的上表面(内表面)分别接触或密接。另外,也能够使设于第1延伸部41的第1插入倾斜部41a和设于第2延伸部42的第2插入倾斜部42a与设于拉头20的上翼板22的上侧内表面倾斜部22a分别相面对(优选接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即使不设置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配置于上止件80那样的左右的突出部82a(参照图6),也能够发挥拉链1的止水性。
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止件30的第1凸缘抵接部41b及第2凸缘抵接部42b与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各自的外侧侧壁部相邻地设置,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减小止件30的宽度尺寸。
在此,例如将上翼板22或下翼板23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规定为拉头最大宽度E,将止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规定为止件最大宽度F。在本实施方式中,止件30(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如图1所示,是止件主体部31中的从左侧的侧壁部34到右侧的侧壁部34为止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另外,从左侧的芯线部12的内侧缘的位置到止件30的左侧的侧壁部34的位置为止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从右侧的芯线部12的内侧缘的位置到止件30的右侧的侧壁部34的位置为止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合计值用“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上述带间隔D”的值(以下,将该值简记为“F-D”的值)表示。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止件30将“F-D”的值相对于止件最大宽度F的比例设为50%以上65%以下、优选设为53%以上63%以下而形成。另外,止件30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为拉头最大宽度E以上,并且小于对拉头最大宽度E加上1.0mm得到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如上所述,链牙间隔A与例如以往的普通拉链相比被确保得较大。因此,在使拉头20滑动到与止件30抵接的位置而使左右的链牙列14啮合时,保持于止件30的左右的芯线部12之间的间隔(带间隔D)、与左右的拉链链牙13正在啮合的部分处的左右的芯线部12之间的间隔之差比以往的拉链大。其结果是,左右的拉链带11易于沿着在拉头20内以大致Y字状弯曲的左右的链牙列14而局部强烈弯曲。
该情况下,若止件30如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上止件80那样设置左右的突出部82a而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得粗(即,若止件的宽度尺寸大),则由于该止件固定于链带11,所以止件相对于拉链带11的固定面积变大,容易导致拉链带11的柔软性降低。其结果是,在左右的拉链带11如上所述局部强烈弯曲的情况下,易于在拉链带11上形成褶皱或波浪状的凹凸,考虑到导致拉链及安装有拉链的产品的质量降低(尤其是外观质量的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止件30以“F-D”的值相对于止件最大宽度F的比例成为65%以下(优选成为63%以下)的方式,以及/或者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小于对拉头最大宽度E加上1.0mm得到的值(优选为加上0.9mm得到的值)的方式,形成得细。由此,止件30相对于拉链带11的固定面积减少,因此,因止件30的固定导致的拉链带11的柔软性的降低被抑制,能够比较易于弯曲地形成拉链带11。其结果是,即使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时左右的拉链带11局部强烈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难以在拉链带11上产生褶皱或波浪状的凹凸。
另外,通过将拉链带11如上所述形成为易于弯曲,能够使从止件30向后方伸出的左右的芯线部12难以与拉头胴体21的上凸缘部25及下凸缘部26发生干涉。由此,能够使拉头20不被芯线部12阻碍地顺利地滑动至与止件30抵接的位置。
而且,通过将止件30形成得细,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此外,通过将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相对于拉头最大宽度E在1.0mm以内确保得大,也能够抑制因尺寸公差导致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小于拉头最大宽度E。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止件30以“F-D”的值相对于止件最大宽度F的比例成为50%以上(优选成为53%以上)的方式,以及/或者止件主体部31的上述止件最大宽度F成为拉头最大宽度E以上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确保止件30相对于拉链带11的恰当的固定强度。另外,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时,能够使拉头胴体21的左右的凸缘部容易地与止件30的第1凸缘抵接部41b及第2凸缘抵接部42b抵接。因此,能够使得在拉头20与止件30之间更难以形成间隙,稳定地发挥拉链1的止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链牙间隔A确保得大,并且以彼此相同的长度尺寸(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止件30的第1延伸部41和第2延伸部42,将第1延伸部41的第1顶端部41c和第2延伸部42的第2顶端部42c关于长度方向配置在彼此相同的位置。
由此,在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时,易于确保第1延伸部41的第1顶端部41c及第2延伸部42的第2顶端部42c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及下凸缘部26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因此,易于将从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各芯线部12弯曲,能够使左右的芯线部12更难以相对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及下凸缘部26发生干涉。
而且,能够将芯线部12稳定地固定于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内,并且能够使芯线部12从第1顶端部41c及第2延顶端部42c朝向后方伸出,因此,能够防止其从第1延伸部41及第2延伸部42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脱离。另外,通过使第1延伸部41的第1顶端部41c的位置与第2延伸部42的第2顶端部42c的位置彼此相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使拉头20从抵接于止件30的位置滑动时的起动性。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拉链1中,在左右的链牙列14上安装有一个拉头20,并且与左右的链牙列14的前端部相邻地设有止件30。然而,在本发明中,拉链也可以在止件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形成链牙列,并且在前方侧的链牙列和后方侧的链牙列上分别各安装一个拉头。
该情况下,在止件的设置部分未形成链牙列,通过止件将前方侧的链牙列与后方侧的链牙列分开。另外,在止件设有止件主体部、从止件主体部向后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及第2延伸部、和从止件主体部向前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及第2延伸部,在向后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和向前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设有能够收容各个拉头胴体的连结柱的柱收容部。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
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中,分别准备了图1所示那样的具有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拉头20及止件30的拉链。
该情况下,实施例1的拉链将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链牙间隔A设为拉头20的连结柱24中的柱最大宽度B的105%的大小而形成。另外,实施例2的拉链将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链牙间隔A设为拉头20的连结柱24中的柱最大宽度B的147%的大小而形成。另一方面,比较例1~比较例3的拉链将左右的拉链链牙13之间的链牙间隔A分别设为拉头20的连结柱24中的柱最大宽度B的53%、79%及158%的大小而形成。
分别各准备了五条上述那样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拉链,并通过对所准备的各拉链进行以下那样的检查而评价了各拉链的质量。
首先,对于所准备的各拉链,通过在使拉头20抵接于止件30的状态下反复进行十次65℃下的干洗,从而有意地对左右的拉链带11中的止件30的后方侧附近赋予了极其弯曲的形态(弯曲的痕迹)。
之后,关于对左右的拉链带11赋予了弯曲痕迹的拉链,通过反复进行拉头20的滑动操作而检查了拉头20在止件30附近是否能够滑动。另外,也检查了是否发生了拉链链牙13的倾倒。
进行上述检查的结果是,在实施例1(链牙间隔A=柱最大宽度B×105%)及实施例2(链牙间隔A=柱最大宽度B×147%)所准备的各拉链中,即使使拉头20在止件30附近向前方(链牙啮合方向)及后方(链牙分离方向)滑动,也没有发生拉链链牙13的倾倒,实现了使拉头20轻快地滑动。
另一方面,确认到在比较例1(链牙间隔A=柱最大宽度B×53%)及比较例2(链牙间隔A=柱最大宽度B×79%)所准备的各拉链中,在使拉头20朝向止件30滑动时,在止件30附近发生了拉链链牙13的倾倒,该拉链链牙13被卡于拉头20。在确认到拉链链牙13的倾倒的拉链中,未能使拉头20滑动到与止件30抵接的位置,未能使左右的链牙列14完全啮合。
在比较例3(链牙间隔A=柱最大宽度B×158%)所准备的各拉链中,在使拉头20向前方滑动时,左右的拉链链牙13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及下凸缘部26碰撞而妨碍了拉头20的滑动,未能闭合拉链。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拉链中,确认了能够使拉头20沿着链牙列14顺利地滑动,另外,即使是在左右的拉链带11上残留有弯曲形态的状态,也能够防止上止件附近的拉链链牙13的倾倒而稳定地发挥止水性。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
10拉链牙链带
11拉链带
12芯线部
13拉链链牙
13a第1拉链链牙
13b第2拉链链牙
14链牙列
15第1链牙半部(链牙上半部)
16第2链牙半部(链牙下半部)
20拉头
21拉头胴体
22上翼板
22a上侧内表面倾斜部
23下翼板
23a下侧内表面倾斜部
24连结柱
25上凸缘部
26下凸缘部
27a中央凸部
27b凹部
27c侧凸部
30止件
31止件主体部
32上侧孔部
33下侧孔部
34侧壁部
35前壁部
36抵接壁部
36a中央凹部
36b凸部
36c侧凹部
37第1止件主体部
38第2止件主体部
38a上表面
38b倾斜面
41第1延伸部
41a第1插入倾斜部
41b第1凸缘抵接部
41c第1顶端部(第1后端部)
41d第1棱线部
42第2延伸部
42a第2插入倾斜部
42b第2凸缘抵接部
42c第2顶端部(第2后端部)
42d第2棱线部
43柱收容部
A 链牙间隔
B 柱最大宽度
C 啮合链牙最大宽度
D 带间隔(带间距离)
E 拉头最大宽度
F 止件最大宽度。

Claims (6)

1.一种拉链,具有: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其在拉链带(11)的带侧缘部设有具备彼此独立的形状的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13);至少一个拉头(20),其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左右的所述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4);和止件(30),其供所述拉头(20)抵接而限制所述拉头(20)的滑动范围,所述拉头(20)具有上翼板(22)、从所述上翼板(22)分离地配置的下翼板(23)、和将所述上翼板(22)与所述下翼板(23)之间连结的连结柱(24),所述止件(30)跨着左右的所述拉链带(11)而固定,并且具有所述止件(30)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到所述拉头(20)的所述上翼板(22)与所述下翼板(23)之间的形状,所述拉链(1)的特征在于,
在左右的所述拉链牙链带(10)分离的状态下、且在左右的所述链牙列(14)的至少与所述止件(30)接近的部分沿着所述拉链带(11)的带长方向被保持的状态下,一方的所述链牙列(14)的与所述止件(30)相邻的拉链链牙(13a)与另一方的所述链牙列(14)的与所述止件(30)相邻的拉链链牙(13b)之间的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链牙间隔(A),
所述拉头(20)的所述连结柱(24)的所述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柱最大宽度(B),
所述链牙间隔(A)是所述柱最大宽度(B)的100%以上150%以下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件(30)具有:固定于左右的所述拉链带(11)的止件主体部(31);从所述止件主体部(31)朝向左右的所述链牙列(14)中的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1延伸部(41);从所述止件主体部(31)朝向左右的所述链牙列(14)中的另一方的链牙列延伸的第2延伸部(42);以及设于所述第1延伸部(41)与所述第2延伸部(42)之间并且将所述拉头(20)的所述连结柱(24)收容的柱收容部(43),
所述第1延伸部(41)和所述第2延伸部(42)分别具有在所述柱收容部(43)中收容了所述拉头(20)的所述连结柱(24)时与所述上翼板(22)相面对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下翼板(23)相面对的下表面,
所述第1延伸部(41)及所述第2延伸部(42)中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中的一方具有插入倾斜部(41a、42a),该插入倾斜部(41a、42a)向所述第1延伸部(41)或所述第2延伸部(4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链牙列(14)渐减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板(22)及所述下翼板(23)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具有内表面倾斜部(22a),该内表面倾斜部(22a)向所述上翼板(22)或所述下翼板(23)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在所述连结柱(24)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所述拉头(20)的肩口侧渐减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1延伸部(41)及所述第2延伸部(42)的所述插入倾斜部(41a、42a)与所述上翼板(22)或所述下翼板(23)的所述内表面倾斜部(22a)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止件(30)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所述拉链带(11)的彼此相对的带侧缘之间的所述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带间隔(D),
所述止件(30)的所述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止件最大宽度(F),
所述止件(30)将“止件最大宽度(F)-带间隔(D)”的值相对于所述止件最大宽度(F)的比例设为50%以上65%以下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延伸部(41)的与所述链牙列(14)相对的第1顶端部(41c)、和所述第2延伸部(42)的与所述链牙列(14)相对的第2顶端部(42c)关于所述拉链带(11)的带长方向配置在彼此相同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彼此啮合的左右的所述拉链链牙(13)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规定为啮合链牙最大宽度(C),
与所述止件(30)接近的位置处的左右的所述拉链带(11)的彼此相对的带侧缘之间的所述带宽方向上的间隔被规定为带间隔(D),
所述带间隔(D)是所述啮合链牙最大宽度(C)以上的大小。
CN202180092726.0A 2021-02-09 2021-02-09 拉链 Pending CN116782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4753 WO2022172320A1 (ja) 2021-02-09 2021-02-0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789A true CN116782789A (zh) 2023-09-19

Family

ID=8283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2726.0A Pending CN116782789A (zh) 2021-02-09 2021-02-09 拉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2789A (zh)
WO (1) WO20221723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07U (ja) * 1991-06-28 1993-01-14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水密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
JP2002253307A (ja) * 2001-02-28 2002-09-1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具
JP3213897U (ja) * 2017-09-26 2017-12-0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に含まれる止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2320A1 (ja)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5714B (en) Slide fastener
KR101558070B1 (ko) 간이 로크 기구를 갖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슬라이더
KR101559220B1 (ko) 개방 분리 끼움 삽입구가 구비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20130232736A1 (en) Slide Fastener
TWI481358B (zh) zipper
EP2604139A1 (en) Slide fastener
EP2604138A1 (en) Slide fastener
EP2359709A1 (en) Separable fitting for slide fastener
TWI526171B (zh) A zipper with a separable insert and a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20120180272A1 (en) Slide Fastener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TWI711398B (zh) 拉鏈
US12022920B2 (en) Element member and slide fastener-attached product
CN116782789A (zh) 拉链
CN109788826B (zh) 拉头及拉链
TW201526819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TWI630883B (zh) zipper
CN110785099B (zh) 拉链
TWI727758B (zh) 拉鏈
CN114641219B (zh) 拉链
WO202403414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開き具
CN118613189A (zh) 双开尾拉链
CN115426916A (zh) 隐形拉链
CN116685233A (zh) 拉链
CN118055713A (zh) 上止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